穿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5:16:20

穿刺范文篇1

本文作者:陈永芳工作单位: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血液科

护士对职业防护的认识不足,对职业防护有关知识完全及基本掌握的护士为66.7%,部分掌握及未掌握的占33.3%;从表1可见,护士对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的态度是无所谓及不应戴手套的占27.8%。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护士对职业防护的学习及认识不足,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总体掌握程度及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为此,进一步加强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十分有必要,对保护医患双方及保障治疗效果均有重要意义。大部分护士静脉穿刺时未能戴手套防护表1显示,在静脉穿刺时,仅26.5%的护士总是戴手套,从来不戴手套的护理人员比例为62.5%。这个比例也与已往有关文献报道一致。刘红等[4]对10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在进行抽血、静脉输液时使用手套的比例较低,以静脉输液为例,其中全部戴手套和有时戴手套操作的护理人员总共仅占29%,从来不戴手套的护理人员比例高达71%。谌安君[5]对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教学医院18个科室320名护士进行临床护理操作戴手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提示护理临床护理操作手套使用率低,特别是有可能接触到体液、血液的高危操作时,仅有很少一部分护士能做到总是戴手套;大部分只是偶尔戴手套,甚至不戴手套。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临床护士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大部分未能采取职业防护。这导致护士发生职业感染的风险大大提升。4.3护士静脉穿刺时未能戴手套防护的主要原因:表2显示,护士静脉穿刺时未能戴手套防护的原因中操作不方便、不习惯的占了绝大多数。董桂兰等[6]调查护士在操作时不愿意戴手套的原因,其中有58.6%的护士也是认为戴手套不舒服,同时77.1%的护士认为戴手套操作不方便,会影响一针见血的成功率,而且在静脉输液操作时还会发生输液贴与手套粘连的现象,影响操作速度。谌安君等[5]分析护士不戴手套的原因主要是操作不方便,戴手套操作可能导致静脉穿刺成功率下降、延长操作时间而致护士临床人力不够。其次为不习惯,这与多年来护士工作繁忙、戴手套影响工作效率及医院管理层没有严格要求执行有关。直到近年,护士执业伤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关注,才强调护士戴手套的重要性。本调查结果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本调查发现,有47.4%的护士担心增加消耗,加大医疗成本而增加科室支出的因素,现在大部分科室都实行多劳多得制,手套消耗纳入医疗成本,消耗与奖金挂钩,使护士产生能不戴就不戴,能省就省的错误观念。另外,护理部领导及病房护士长并没有鼓励护士戴手套,甚至有部分护士长把手套作为科室财产管理起来而导致护士取用不便;也有6.2%护士认为没有必要,麻烦,心存有“我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感染,以后也不会感染”的侥幸心理。董桂兰等的调查亦显示,约50%以上护理人员操作时不戴手套是因为担心患者有意见,怕患者抱怨。本研究发现有28.4%护理人员亦有因怕患者抱怨而不戴手套,可见加强患者对静脉穿刺时应该戴手套的认识非常有必要。

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要做好职业防护,医院首先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使每一名护士都能充分认识到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和做好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在思想认识上打好基础。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医院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护理操作规范,要求护士在静脉穿刺时戴手套。护士长要起到带头的作用,严格执行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的规定。加大宣传力度。为护士的职业防护提供支持及方便。

穿刺范文篇2

本组肾脏疾病患儿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12岁,平均6.5岁。入院时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迁延性肾炎、IgA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术前全部病例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及尿素氮、尿常规、中段尿培养,以判断是否有出血倾向,了解肾功能,排除泌尿系统感染。为防止意外最好查血型、备血。进行双肾B超检查,了解肾脏的位置、大小、轮廓、内部结构等,以排除禁忌证。所有患儿均穿刺成功,无严重并发症。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1)向患儿家长解释肾穿刺对于患儿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了解肾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客观评价并发症和意外发生的概率,消除家长的顾虑。尽量安排已行肾穿刺的患儿家长同该患儿家长交流以提高信心。患儿普遍存在害怕手术疼痛心理,我们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在家长的配合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谈话、疏导。对心理辅导效果不佳或者是年龄过小的患儿,采取全麻B超引导肾活检术。

(2)穿刺时患儿若不能很好的配合,易造成穿刺时穿刺针移位,导致取材不满意,甚至出现包膜下血肿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术前3d应由护士指导患儿做呼吸屏气训练,并训练患儿在床上排大、小便,防止术后患儿因疼痛或不习惯床上排便引起尿潴留。

(3)全麻患儿术前6h禁食、禁饮,术前半小时按医嘱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那。术前建立静脉通道,予静脉留置针,以便于紧急情况下迅速抢救。

2.2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在术中除了配合医生做各种准备外,重要的就是安慰病人,争取患儿合作,以配合医生做好穿刺点的选择,并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脉搏和血压。取俯卧位,腹部垫软枕,常规消毒皮肤,铺孔巾。帮助患儿放松心情,平静呼吸,呼吸末屏气,多次实践无误后才开始穿刺。如果是全麻下肾活检术的患儿除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外,还应注意观察口腔是否有分泌物,防止窒息,特别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3术后护理

(1)穿刺伤口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消毒后无菌纱布覆盖,加弹力绷带、纱块及腹带加压包扎固定至少6h。

穿刺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科行静脉留置输液的新生儿243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其中男139例,女104例;胎龄28~36周,平均33.8周;出生体质量1353~1937g,平均1663g。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成3组,每组81例,分别为腋静脉穿刺组、头皮静脉穿刺组和前臂头静脉穿刺组。3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病情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3组患儿均采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其静脉穿刺部位分别为腋静脉、头皮静脉和前臂头静脉。穿刺成功后均采用3L无菌透明敷贴封闭穿刺部位,平整粘贴并固定好;采用含肝素钠的生理盐水5mL(使用250mL生理盐水加入12500U肝素钠配制而成)正压封管。穿刺固定好后,每隔24~48h揭开无菌敷贴,用75%酒精消毒穿刺针眼处,待于燥后换用新的无菌敷贴。输液管每24h更换1次。整个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意每天观察穿刺部位,当穿刺处出现肿胀、留置针阻塞、2级及以上静脉炎时应及时拔除留置针。如果未出现上述情况,留置针保留时间应不超过14d,应注意及时、主动拔针,以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分析3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合作率、患儿家长满意程度等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元±s)表示,两组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腋静脉穿刺组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69.48±4.11)h,在3组中最长;穿刺时间为(48.29±11.82)S,在3组中最短。其留置时间和穿刺时间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穿刺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06%,合作率为62.96%,均为3组中最高值,且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3组相比较,腋静脉穿刺组的家长不满意率最低(6.17%),满意率最高(79.O1%),且该组的家长满意程度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穿刺范文篇4

1.临床资料

我院属于一所综合性的医院,提供小儿静脉穿刺服务的科室包括4个科室:儿外科、儿内科、门诊输液中心以及耳鼻喉科,包括50名女性护理人员,其年龄为20-56岁,平均年龄为(35.2+2.1)岁,其中,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的人数分别为1、18、13和18;学历: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12名、18名、20名;50名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为2-27年,平均为(12.5+2.2)年。2.方法

(1)建立护理管理小组

本研究中所建立的管理小组共包括13名护理人员,组长由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则由4个科室中的护士长担任。管理小组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分析4个科室内小儿静脉穿刺的现状问题和其各种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干预方法。

(2)调查的方法

从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4个科室收治的行静脉穿刺的患儿中随机选取1000例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50例,女性450例,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6.1+2.2)岁,重点分析其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各种影响因素。

(3)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

第一,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我院儿科的日常经济效益普遍相对较差,影响着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护理人员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儿科中的护理人员年龄普遍较小,在聘用制的管理模式下,其培训机会较少,造成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第三,护理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鉴于年龄特点,患儿的语言沟通能力普遍较低,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要有着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若未能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便难以取得其配合,并造成穿刺的失败。第四,家长心理素质较差。针对独生子女患儿,在其穿刺过程中,多数家长往往会存在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情急之下部分家长常常会辱骂护理人员,而难以配合穿刺操作,导致操作失败。

3.护理管理对策分析

(1)完善激励机制

要对小儿静脉穿刺的相关操作流程进行完善,并要注重各项考核标准的不断优化,在此基础上,4个科室可以依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宜的穿刺技术方案,并要定期进行考核和奖惩。可依据护理人员个人的实际业务成绩和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来评选各种荣誉称号如“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等,并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也可借助于通报表扬以及优先晋升等形式起到激励的作用。

(2)加强培训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定期组织4个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理论以及技能的学习。邀请资深穿刺专家为护理人员讲解穿刺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等,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水平;邀请本院资深的主任医师等为护理人员现场示范讲解小儿穿刺应注意的问题和常见紧急问题的应急处理方法,以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水平;要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在于儿童群体进行日常交往的能力,以有力地实现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长间的有效沟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健全弹性排班的制度

高峰时段,就诊的患儿较多,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因此,要在4个科室内广泛建立并实施弹性排班的制度,以有力地保证高峰就诊时段内的值班人数;针对穿刺难度较大的患儿,可为其提供2名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以保证穿刺的顺利进行。

(4)注重与家长间的沟通

在患儿就诊的过程中,针对病情危急、穿刺难度较大的患儿,科室内的主任医师等领导人员需深入穿刺室,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为其讲解穿刺时的注意事项和穿刺难以成功进行的原因,以取得其密切配合。

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别用t和X2对组间对比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的意义。

二、结果

与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前相比,实施后4个科室内的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

三、讨论

穿刺范文篇5

关键词: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介入

介入诊疗以其微创、结果直观、疗效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介入诊疗患者的护理工作亦愈来愈受到关注。通过护理干预使进行介入诊疗的患者能够正确认识介入诊疗过程,有重点、有目的的去认识介入诊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除各种心理问题,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一、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调查近期心内科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39~80岁,平均59.5岁。外周介入科盆腔及下肢血管病患者30例(均从健侧股动脉穿刺),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2~78岁,平均60岁。

1.2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及访谈式调查着重从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了解情况,术中的焦虑、紧张情况以及对穿刺部位有无疑问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二、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解决了患者的心理问题,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三、讨论

3.1焦虑是一种防御反应,是个体在预感到某种“危险”或“威胁”即将发生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疾病愈后的一大障碍。患者掌握了一定的健康知识,对手术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不可预见的事件同样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通过护理干预手段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中做冠心病介入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或护理干预几乎都能正确认识手术过程,对手术过程认知较清楚,术中焦虑、紧张情绪的程度明显较盆腔及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减轻。而盆腔及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虽然对手术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对某些细节不认知导致焦虑、紧张情绪加重。术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对疾病的认识,患者的想法、顾虑及特殊需求,及时解答疑问,对患者的不良认知或对疾病的不良应对方式予以告知、纠正、指导、安慰,鼓励患者积极应对手术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保持稳定的情绪,增强适应能力。通过对两组患者对介入手术的心理问题的探讨,说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护理干预必不可少,而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或护理干预是解决患者特殊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3.2对介入诊疗的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还在于对穿刺部位的认知问题上。本文中有近一半以上的患者(主要是外周介入病人)对这一细节不认知。有调查表明,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信息来自护士的只有26%,一半以上的患者认为目前宣教的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说明我们在给患者健康信息时要进行筛选,要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健康教育,而不是盲目的、全面的。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向患者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使患者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由于心内科病人通过股动脉穿刺做心脏介入诊疗没有健侧、患侧之分,所以大多数病人不会对穿刺部位产生疑问,而盆腔及下肢血管病变的病人就有所不同,并且有的病人反应较为强烈,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做介入手术的病人急需要了解有关手术的准备、过程及术后情况,以利于机体的健康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工作时尽量要仔细,掌握病人需要哪方面的内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的病种,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对盆腔及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有必要特别说明穿刺部位的特殊性,以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延长手术时间。公务员之家

总之,伴随介入诊疗过程而发生的患者的心理问题是护理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护理人员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患者达到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秀华,陈贤娣.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4.23.(4):24—25.

穿刺范文篇6

关键词:血液磁极化疗法

1临床资料

近几年来,治疗患者数千人次,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有217人次,其中男102例,女115例,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78岁;高血压患者84例,高血脂患者16例,糖尿病患者9例,银屑病患者26例,其他皮肤病患者82例;在治疗采血过程中穿刺失败的有17人次,采血成功率达92.2%。

2失败原因及对策

2.1患者肥胖由于患者皮下脂肪丰满,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故穿刺时操作者要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沿前方探索血管,其进针角度合理度稍大些,但进针一般不宜超过40°。

2.2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狭窄、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对此类患者进行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绷紧皮肤,选择较直的静脉,穿刺时力度要稍小一些。

2.3高黏血症的患者血液黏度高,针头一进血管,就发生阻塞,不回血。两次穿刺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进针时有落空感,无回血,拔除针头发现有黏性血块堵塞,更换腕部静脉另行穿刺采血均成功。原因尚未探讨。

2.4长期静脉穿刺的患者管壁硬性大,无弹性。应注意拔针方法,保护血管,拔针时应先将指腹顺静脉走向平行压在覆盖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压迫范围以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为中心,而且要大于两个穿刺点,针尖拔除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5~10min,一般不致皮下淤血。

2.5不合作的患者应用夹板固定,并嘱其家属看护好。

2.6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由于恐惧,引起血管痉挛。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轻松、愉快的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避免血管痉挛。

2.7血管粗短的患者见回血后,又往里进针,易刺破血管。穿刺失败后尽量不要拔出针头,做另行穿刺。对于穿刺后见回血又进针不回血的,可以稍退针头或者摸清针头前面是否有血管,如有再进针。总之,要尽量采完血后,再换用8号或9号头皮针回输血,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2.8血管细小的患者血管不清楚,可做试验性穿刺。应选择弹性好,暴露明显的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不做实验性穿刺。

2.9护士的心理素质和穿刺熟练技术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外,护士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情绪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护士的注意力、意识状态、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导致中枢协调偏差,出现判断、感觉失误。社会因素的影响、家庭、周围人际关系、运动量、疲劳程度等与护理人员之间存在情绪自我调节及自身生物节律调节,但有不同的负效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以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穿刺范文篇7

【摘要】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由于定位准确,具有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弥补了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腔外病变难以活检的不足,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7月开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116例,明确肺部占位性病变的病理诊断。但是由于此项检查有创伤性,气胸的发生率在8%~61%,出血发生率在4.4%~25.9%[2],也时有胸膜反应、空气栓塞、针道肿瘤种植等并发症发生。我们经过严格掌握适应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术中密切配合,明显降低了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6例患者中,男86例,女30例,年龄46~76岁,平均58岁,均拍胸正侧位片,86例行胸部CT,病灶最小为3.1cm,最大为6cm,肿块距皮肤穿刺点最大距离为6cm。本组病例并发气胸1例,咯血4例,胸膜反应1例。

二、护理

2.1术前准备及护理

2.1.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详细了解病史,协助做好血常规、凝血功能全套、肝功能、CT、B超及多普勒等检查,如有出血倾向、心功能不全、肺大泡者禁做此项检查。

2.1.2心理护理经胸壁穿刺肺活检是我科近年开展的一项新业务,病人对此项检查不了解,担心其危险性,存在恐惧、紧张心理。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意义,耐心、细致地介绍穿刺活检的优点、方法、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可让患者向做过此项检查的病人了解穿刺过程并与其交谈感受,消除紧张、恐惧感,同时指导病人自我放松,进行深呼吸及屏气训练,并说明检查明确诊断的意义,使病人积极主动的配合检查。

2.1.3用物药物准备治疗盘内置碘酒、酒精瓶、利多卡因、盐酸肾上腺素、标本瓶(福尔马林固定液)、纱布、棉签,胸穿包、无菌自动活检枪及穿刺切割针(16号,18号),无菌手套、氧气、水封瓶。

2.2术中配合及护理先行CT探查肿块位置明确局部肿块大小、深度,选择正确进针部位、穿刺方向、深度,病人取相应体位,选择好CT平面后,用胶布将直径约8~10mm导管固定于患者胸部皮肤上行CT平扫,寻找与肺内肿块平面的胸部皮肤穿刺点,并做好标记,协助医生取上述标记点做好皮肤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3ml皮内、皮下、胸膜麻醉后,将穿刺针刺入胸壁,严格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神志等变化,询问病人的感受,如有明显气急、胸闷等不适应立即停止穿刺并及时处理,待不适症状消失再进行CT扫描,观察活检针顶端距离肿块中心的方向、角度及深度,准确后嘱病人屏气,穿刺针刺入肿块1cm左右按下活检枪的按钮,同时观察病人的反应,拔针后立即用碘酒棉签按压穿刺点再用无菌纱布及敷料加压胶布固定,取出的组织置于福尔马林固定液中送病理学检查。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将患者安置在CT室平卧30min,观察患者有无胸痛、气促等症状,如有不适,行CT检查,无异常送患者回病房。叮嘱病人卧床休息3~4h,注意穿刺点敷料有无渗血及伤口疼痛情况,如伤口疼痛可给予少量镇静剂[3]。测量脉搏、血压变化,每小时1次,4次平稳后改为每4h1次,穿刺24h后无异常可停测。

2.3.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2.1出血本组有4例出现咯血,其发生率为3.45%,其中2例为穿刺后血丝痰,2天后消失,2例为血块痰,出血量30~50ml,3天消失,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冷汗、脉细弱、肢冷、心悸等大咯血和内出血发生,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2.3.2.2气胸在术后24h,尤其是1h内,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明显气急、胸闷等胸部不适,听诊穿刺侧呼吸音变化,如确诊为气胸,立即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取半卧位,协助患者到放射科透视,进一步明确气胸严重程度,以便及时做相应处理。本组有1例出现少量气胸,发生率为0.86%,经CT证实后立即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让其卧床休息,平车送回病房,经3天后复查胸片胸腔内气体完全吸收。

2.3.2.3胸膜反应本组有1例出现胸膜反应,发生率为0.86%,病人出现胸闷、气急、头晕、冷汗,嘱病人放松,安慰病人,并给予氧气吸入,卧床休息1h后临床症状消失。公务员之家

三、体会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操作简单、方便、直观,病人痛苦小,是临床为了明确病理诊断,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所采用的一种诊断措施。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及穿刺要领,认真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术中取得患者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实施整体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高红贞,程西安.经胸壁穿刺肺活检15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1):691.

穿刺范文篇8

关键词:多自由度;定位器;穿刺穿刺针

属于介入放射学器材,介入放射学操作中,穿刺皮肤,以进一步引导介入放射学器材进入体内,行血管性与非血管性介入操作的金属针[1]。目前,由于穿刺探针的定位装置在医疗器械中应用较为广泛,工作效率缺不尽完善,而且价格昂贵。一般医院仍然采用人工定位的方式,成功率较低,这样只能增加病人的痛苦。因此要设计一种能够将穿刺探针准确定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辅助装置,以解决目前面临的穿刺探针定位问题。

1多自由度穿刺探针定位器总体方案和结构设计

1.1设计要求

设计一种能够将穿刺探针准确定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辅助装置,以解决目前面临的穿刺探针定位问题。(1)穿刺探针定位器须能带动探头能在整个诊床范围内停留。(2)检测探头能实现0°~120°的空间自由回转。(3)自定心夹紧机构夹紧直径8~50mm。

1.2结构布局

经过综合考虑和设计比较,多自由度穿刺探针定位器总体结构布局设计如图1所示。

2驱动系统

考虑到驱动能力和控制精度等各方面要求,最终选用德国西门子800W伺服电机,具体型号1FK7同步伺服电机,电机额定转速为3000r/min,额定转矩为2.6N•m,额定电流为2.0A,20位增量式旋转编码器,有制动器。该电机具有很强的过载能力,功率密度大,较低转矩脉动,高动态性能,很高的轴和法兰精度,输出扭矩恒定的特点。由于该电机的额定转速较高,所以需要与减速器配合使用。根据伺服电机的型号,选择伺服驱动器为SINAMICSS120,与该高性能驱动系统的有机结合,可完成速度和位置的精确控制。

3传动系统

该定位器结构设计的关键是如何准确确定空间直线的位置,即如何实现X,Y,Z三个方向的确定位置,并且可以自锁。为了实现结构设计要求,采用步进电机带动滚珠丝杠,滚珠丝杠旋转运动带动滚珠螺母副做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工作平台运动,并且为了确保一定的传动稳定性和传动准确度,尽可能使其的摩擦力小,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2]。由于滚动导轨的摩擦力小,精度高等特点,因此选用滚动导轨。首先为使该定位器可以很容易移动和控制,采用万向轮结构,为了实现X、Y运动可以采取万向轮带刹车,允许水平方向360°旋转,可采用8轮。移动该定位器到病床前,当到达所需的位置时,踩下万向轮的刹车,将其锁死,则该定位器X、Y方向的位置确定,该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也低,可以实现预期效果。实现纵向运动使用滚动导轨,电机带动滚珠丝杠,滚珠丝杠的主要作用是将其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由于滚珠丝杠轴与滚珠丝杠螺母中间存在许多的滚珠做滚动运动,因此可以达到比较高的传动效率;具有精度高,轴向刚度高等特点。滚珠丝杠螺母副能够预压,但是由于预压力使沿着轴的方向之间的间隙可变到负值,从而达到非常强的刚度。导轨初步选用了滚动直线导轨,每根导轨上配备两个滑块,可以很好的实现导向的作用,并且摩擦也小,符合设计所预期的效果。由于该定位器不可能一次性就可以运动到准确位置,因此还需要横向进给,横向进给系统同样采用和纵向运动结构一样的结构,实现在横梁上水平运动,使其可以到达确定的位置。当到达大致的位置后,用探头检测所要穿刺的病变部位,由于要求检测探头能实现0°~120°的空间自由回转,为了实现该要求,将探头用球面副结构与纵向运动机构连接,可以容易实现该要求。选取的自定心夹紧机构,采用类似机械手结构,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当探头检测到病变部位的确定位置后,就要将其锁死。当需要自锁时,可以将带轴瓦的螺钉拧入,使探头自锁,则穿刺的位置确定。当探头的位置确定后,将探头取下,把探针换上,探针可以做成带模具的,这样很容易定心,并且更换也非常方便。当以上结构的位置确定后,则可以准确定位。

4结语

穿刺介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穿刺探针的定位精度,定位器的结构是否合理。穿刺技术能利用装置的精准动作、定位精确高、操作方便等优点辅助外科医生进行很好的手术操作,成功率会显著提高[3]。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医疗工作者的疲劳,并且在提高手术的精度和安全性方面获得更大的进展。如今,依然有许多医疗工作者借助医学成像技术的指引下运用定位器机构来提高穿刺手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在提高定位精度方面有所突破。

作者:付志忠 武建新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修雯雯.经皮穿刺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穿刺范文篇9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也是医院作为救死扶伤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稳、准、快高质量建立好静脉通路,达到快捷的治疗目的,一直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部分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采取免用止血带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998年7月至2001年3月,分别在急诊科、泌尿科选择普通输液患者3000例次,其中男性1729次,女性1261次,年龄7-80岁,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500例次,甲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乙组采用无止血带穿刺法,静脉输液部位为四肢远端浅静脉,各组分别由2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护师操作。

二、静脉输液穿刺方法:1、无止血带穿刺法:备齐用物,选择血管,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一般取上肢血管,使肢体重心向下稍垂,术者与患者角度适宜操作为宜,一般角度不要大于40度角,用手轻轻摩擦皮肤30秒至1分,常规皮肤消毒,患者握拳,术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30度角,正面或旁侧进针直刺血管,见针尾部有回血时再沿血管前行约0.1-0.2cm,有时静脉压力低,须用左手食指在穿刺针上2cm处向下方轻轻推压血管方见针尾部回血。穿刺成功后,嘱患者松拳用胶布固定针头,调节输液速度,在操作过程中除不用止血带外,其他操作步骤与常规静脉穿刺法相同。2、将选择血管部位上端15-20cm处向下握推1-2分,使血管充盈,在所选择穿刺血管上方2-3cm处用食指或姆指压迫所要穿刺血管,以此固定血管,然后进行穿刺,余下操作方法与上述静脉穿刺法相同。

三、结果:采用常规与不用止血带静脉穿刺方法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甲乙两组中一次穿刺成功率经统计学处理未见明显差异(附表)静脉输液患者采用常规法与不用止血带穿刺输液方法结果比较P>0.05四、讨论静脉穿刺技术是治疗疾病、抢救危重患者护士的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护理专业教科书有一整套常规操作标准穿刺技术方法,为护士提供了完善实用的理论依据。几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扎用止血带行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1、疼痛。2、凝血机制差,止血带扎痕成淤血紫斑,我们在常规输液的基础上,摸索出不用止血带穿刺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依据为患者饮食正常,无腹泻、高热以致腹水者,其血管内血液充盈压与血容量成正比。因此人体血容量正常状态下,静脉穿刺针入血管后针尾均可见回血,如静脉压低未见回血,抬左手即在穿刺血管上方1cm处用食指向下轻轻推压该血管即可见到回血。若准备穿刺时见血管充盈不足,将一指压在被穿刺血管上端2-3cm处,受重力影响压力明显增加,从而增强了远端浅静脉的充盈程度,使静脉穿刺容易成功,从甲乙两组比较看来,穿刺成功率经统计学处理,一针见血率P>0.05,也就是说采用无止血带穿刺法与常规静脉穿刺法,两者之间效果差异不大,几乎相同,但前者有以下优点:1、避免患者扎止血带所致的不适。2、避免因松开止血带的外力作用导致的穿刺针头斜面滑脱出血管外,提高成功率。3、减少输液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穿刺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

心理素质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抚,尽量减少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儿及时进入良好的穿刺状态。

静脉的选择

静脉的选择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合理的选择。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暖,故多采用。

选择静脉穿刺点的方法

看:给急诊及危重患儿穿刺前应仔细看清可穿刺的部位,选择最有利的静脉进行穿刺,不易渗漏,易于家属管理的血管,及时打开静脉通道。

找:在皮肤表面一时看不到血管时,要耐心沉着,在四肢、头部仔细找,然后选择一条较好固定,便于保留的静脉。

摸:有些患儿的血管难以通过“看”、“找”的办法解决静脉穿刺问题时,可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的走向、深浅度、粗细、滑动度。

指压手推法:采用上述方法均不能成功时,可采取此法。四肢静脉可先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然后用大拇指反复轻快地在静脉的远心端进行压迫,向近心端推行3~5cm,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1],当皮肤见到血管显露时,便可迅速进针,刺入血管内。

轻压横摸法:如选用额静脉时,用食指在额部轻压横摸,可摸到一条凹陷,该血管位于凹陷内,上下移动触摸,可摸到富有弹性、有空感的1条血管。

静脉按摩法:用双手的掌根部四肢静脉从血管的近心端沿静脉走行环形按压指(趾)端,用力均匀反复按摩3~5次,再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松紧要适度,然后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血管充盈显露,此时静脉穿刺较易成功。

拍打振动法:经以上6种方法仍无法选到合适的血管时,可采取拍打振动法,即在患儿的手及足背浅静脉丰富的部位,用手掌由轻渐重的拍打3~5次,通过振动,血管多数可显露,此法对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特别适用。

非握拳穿刺:左手将患儿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便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热敷法: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低瓶高调法:低瓶高调法可明显降低输液管内液体的压力与阻力,静脉血管内压力差增大,穿刺进针后回血速度明显加快,从而提高静脉穿刺输液成功率。

负压进针法:对细小血管、休克患儿的血管,宜采取负压进针法,将输液器内气体排尽后,关好调节器。

持针手法

经实践研究发现,用3个手指持针,即右手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前后两面,示指持针柄的上面,穿刺力度与进针。角度控制自如,不用换手,切实可行。

一般静脉穿刺法

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的血管特点,所以穿刺时应绷紧皮肤,靠远心端5°~10°进针,见回血后沿静脉走行再刺入一段后固定,进针时应快,但切忌过深,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开皮后就是血管。如有头皮血肿应避开血肿,不在此做静脉穿刺。

婴幼儿:①额正中静脉:比较粗,易于固定,绷紧皮肤后20°~30°进针,针头斜面刺破皮肤后,针头行于皮下时角度变小,刺入血管时角度改为10°~15°,使针身与血管平行向前推进。但额正中静脉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此缺点。②颞静脉:较粗,能看清静脉者由浅入深进行穿刺,开皮时较浅,回血后向前略平行推进,后固定。看不清静脉者可用示指触摸,能摸到静脉沟,根据血管走行在手指引导下进针,刺入血管后可有通畅感,即为成功。③耳后静脉及枕静脉:血管多表浅,管壁薄而脆,应小角度,浅进针。④大隐静脉:扎止血带不要太远,约在穿刺点上4~5cm。较胖的孩子除外,止血带应往远端扎,如手感弹性不清,可按其血管斜内上方走行的解剖特点,由浅入深进针,进针角度30°~45°,较胖的患儿进针应稍深些。⑤手背、足背静脉:如高热、休克等患儿末梢循环不良时多不采用,足背血管多表浅,应以10°~15°角进针。⑥毛细血管:如眶上静脉。表浅、有弯曲,穿刺时应选择一段无弯曲的血管,5°~10°角进针,缓刺缓行,以防刺破血管。⑦颅骨骨缝穿刺法:用手摸准患儿颅骨骨缝后,剃去局部头发,行常规消毒,将左手拇指、示指分开,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头皮针取15°,在骨缝中间穿刺见回血即可。

固定

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是一个重要环节。不可下压针柄,应用左手拇指指尖垫住针柄,右手迅速固定。多用4~5条4~7cm长胶布固定,一条固定针柄。一条保护针眼,另一条稍长交叉固定针柄,然后将头皮针胶管盘曲固定于头皮暴露处,最后将剩余头皮针胶管固定于同侧耳郭上。手足静脉网固定多以夹板固定为主。手背固定:将夹板自手心处插入袖中,固定针头后将除拇指外另外4指固定于夹板上,在手臂端用绷带固定。脚背固定:将夹板置内踝处固定。大隐静脉固定:将夹板固定于足跟处。应注意夹板固定的松紧度,固定时切不可向前推针,以免穿破血管。

穿破静脉后补救方法

可用指压穿刺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消毒手指,穿破静脉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出,当有回血时停止,立即用手指压迫穿刺部位,进行四肢血管穿刺时,于此时松开止血带,按压片刻后,再向前平进一段,避免渗漏。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给药以其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痛苦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传统的穿刺仅凭借肉眼观察进行[2],经临床实践发现运用各种选择静脉穿刺点方法及掌握特殊静脉穿刺法可大大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