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1 00:19:43

穿刺技术论文

穿刺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 小儿; 静脉穿刺;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51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病房及相关科室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治疗、抢救的前提。小儿静脉穿刺质量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直接相关。研究表明,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能做到一针见血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1-4]。为快速提高护士的临床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满足儿科及相关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于2010年9月开始在医院内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参加培训班,收到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学员共32名,均为女学员。年龄20~33岁,平均22.56岁。学历:本科9人,占28.13%,大专23人,占71.88%。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22人,占68.75%;2年以下临床实践经验6人,占18.75%;无临床实践经验4人,占12.50%。

1.2 方法

1.2.1 招收学员方法 面向院内护士招生,要求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经学历和执业资格审查,经过考试和考核合格录取,获得参加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资格。

1.2.2 培训方法

1.2.2.1 培训原则 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甄选小儿静脉穿刺经验资料[5-9],制定培训教材,精选多名小儿静脉穿刺能手讲授各种小儿静脉穿刺情况及穿刺对策操作,采取理论授课,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分阶段进行经验交流及穿刺操作考核,终末小儿静脉穿刺技术考核合格获取小儿静脉穿刺培训结业证,成绩优异者颁发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称号。培训周期为6个月。

1.2.2.2 师资确定 理论培训由儿科总护士长担任理论授课,具有儿科专业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穿刺经验,主管以上职称,专业教师资格,有较高的临床指导和授课能力,并聘请血管外科专家为学员讲授小儿血管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反应。操作培训由儿科科护士长及主管护师担任,具备1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主管以上职称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1.2.2.3 教学方法 以临床操作实践带教为主,结合相关理论授课,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理论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小儿静脉穿刺能手为目的,精选各种小儿静脉穿刺情况及穿刺对策,结合临床实际,列举相关穿刺病例和亲身经验进行讲学互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定期组织案例讨论,现场演练,每月1次,包括模拟操作和实践操作。模拟操作主要培训手法,实践操作主要培训手感。技能培训中,心理适应能力是重点培训内容之一,指导教师设置不同的穿刺环境,让学员逐步适应压力。

1.2.3 评价方法

1.2.3.1 学员自我评价 学员对培训收获自我评价,包括提高很大,提高较大,提高较小和无提高。

1.2.3.2 考核方式 (1)理论考试:培训最后进行总结性理论考试1次,强化小儿静脉穿刺的理论知识;(2)操作考试:分阶段进行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技术操作考试,每2个月1次。一律实行百分制,每次进行考核排名,增加培训学员的竞争意识。最后根据考核总评授予考核成绩前3名“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称号。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x±s)表示,以P

2 结果

2.1 学员对培训效果自我评价 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在的评价。32人中有25(78.13%)人认为提高很大,7人(21.88%)人认为提高较大,无一人认为提高较小或无提高。

2.2 培训前后学员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学员考试成绩比较(x±s)

组别 培训前(n=32) 培训后(n=32) P值 t值

理论成绩(分) 64.41±12.00 90.38±9.00

操作成绩(分) 62.81±3.65 88.16±7.50

3 讨论

3.1 培训要不断适应临床护理模式发展需要 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不仅反映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反映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关爱患儿,减轻患儿痛苦,操作中树立防护意识,是现代护理对每名护士基本素质的要求[10]。只有树立为患者负责减轻痛苦护理理念,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才会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注重护士技能培训,护士穿刺技术水平就会稳步提高。从培训效果看,学员小儿静脉穿刺能力水平在短期内有很大提高,充分体现专项技术培训结合效果明显,所以规范化培训是提高专业技能,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

3.2 培训要体现专业技术特色 穿刺成功率的提高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石。目前在许多科室,小儿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加上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政策,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而护士往往未经过专项技术操作培训,小儿静脉穿刺水平相对滞后,给患儿的治疗及护患关系埋下了巨大隐患。因此,开展对护士的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与不足,提高了护士静脉穿刺水平,满足了患儿治疗护理的需要,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培训要有规范的教学和管理 针对培训班学员不同阅历、不同素质和不同层次采取个性化及人性化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笔者严格甄选教材,按需补给,以求实效。还专门为每位学员配备了指导老师与学员进行沟通,协调与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召开学员经验交流会,检查学员学习笔记和临床实践体会,了解学员动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有效地引导培训班学员系统地学习与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开展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的实践,使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形成了规范化的培训途径,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护士争先创优的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了针对小儿的护理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更好的培养了小儿静脉穿刺合格的专业化人才,提高了医院整体满意度,为和谐护患关系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竞.儿科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5,13(6):171-172.

[2] 张镇静.儿科输液室护患矛盾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6):713-714.

[3] 寿宇雁,陆月岑.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52-53.

[4] 君.儿童医院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44-46.

[5] 谢佐卿,罗文容,姚春花.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41-42.

[6] 帅玲.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38-239.

[7] 阳康丽.小儿静脉穿刺难点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7):73-75.

[8] 李玉兰.浅述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秘诀[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4):2008-2009.

[9] 李春梅,游海云,李春美.常见小儿静脉穿刺中“难题”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4):76-77.

穿刺技术论文篇2

【摘要】:【目的】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成功率。【方法】采用一次性9号头皮针配合塞丁格技术进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结论】一次性头皮针配合塞丁格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术,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一次性头皮针 塞丁格技术 PICC置管

塞丁格技术是指深静脉穿刺置管中采用微穿刺针进行穿刺,借助导丝、扩张器和血管鞘将导管置入血管内的技术,比传统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率高[1]。但对于长期输液患者,其血管条件较差,管腔较细,而传统的PICC穿刺针针柄较长,无针翼,管腔相对较粗,且穿刺后回血慢等特点,穿刺成功率低。我科尝试使用一次性头皮针配合塞丁格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中,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物品准备 塞丁格穿刺组件一套,PICC穿刺包一套,5ml0.1%利多卡因注射液1支,9号头皮针1个,500ml无菌生理盐水1袋,止血带1根,皮尺1根,75%酒精,0.5%碘伏,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手套,无菌透明敷贴、无菌纱布等。

1.2 穿刺方法 ①选择血管: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沟通,并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患者取平卧位,90°伸展上肢,扎止血带,选择血管。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一侧上肢置管不成功,可以置另一侧。②操作步骤:正确测量置管长度与臂围,常规消毒皮肤,消毒范围要求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超过10cm,左右超过臂缘,尽可能扩大消毒范围,然后在患者手臂下垫无菌巾,手臂外展,打开PICC穿刺置管包,铺无菌区域,并尽可能扩大无菌区,便于操作,避免污染。操作者在无菌操作下将无菌物品摆放在方便操作的位置,预冲导管,让助手扎上止血带,嘱患者握拳,找出拟穿刺的静脉,利用9号头皮针接内有无菌生理盐水的10ml注射器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进针少许,回抽针栓见回血畅,松止血带,松拳,推注无菌生理盐水畅,患者局部无肿胀等不适,用无菌剪刀在9号针柄根部剪断头皮丝带(注意留有少许头皮丝带),然后将导丝穿入头皮丝带,顺着9号头皮针进入患者静脉,直到导丝在体外剩下10-15cm的长度后停止推送。小心退出9号头皮穿刺针,在穿刺点注射0.1-0.2m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持手术刀沿导丝上方与导丝成平行的角度,用刀尖极轻微的刺入皮肤以扩大穿刺点。然后将导丝尾端穿入扩张器、插管鞘组件,沿导丝向前推进扩张器、插管鞘。将鞘管的三分之二送入血管,并注意在送血管鞘的过程中要用手抓住外露在管鞘外的导丝,防止将导丝全部送入血管而发生意外。退出导丝后即在插管鞘的末端接上抽有5ml无菌生理盐水的10ml注射器,先回抽有回血,然后再缓慢推注无菌生理盐水,最后从鞘口处置入PICC导管至测量长度,把插管鞘从穿刺口完全撤出后,双手左右撕裂分离插管鞘,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擦干净血迹,用消毒液再次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后用无菌纱布及10*12cm透明敷贴覆盖固定,稍加压止血。

2 结果

通过运用一次性头皮针配合塞丁格技术从肘部较细浅静脉置入PICC管全部成功,穿刺成功率100%。穿刺的50例患者中,其中38例一次穿成功,12例2-3次穿刺成功。由于穿刺针细,穿刺过程中出血量少。操作简单安全,对于外周静脉条件不好、输液困难的患者,如一次性穿刺未成功,可稍压迫片刻再次行穿刺,而对于PICC包中配备的穿刺针,只能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其对血管的损伤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恢复。该技术能有效解决长期输液患者及肿瘤患者较细浅静脉穿刺困难置入PICC管的问题,保证治疗用药及化疗的顺利完成。

3 讨论

PICC是一种从肘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静脉穿刺技术。PICC穿刺技术的运用,减少了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导管的头端位于上腔静脉,由于其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注高渗性及刺激性强的药物。PICC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为肿瘤患者建立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但是有部分患者由于肘部浅静脉较细小,虽然可触及也可视,但是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不易一次成功,甚至有些病人根本无法穿刺成功。我们应用一次性头皮针配合塞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置管,该方法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尤其是曾化疗过的肿瘤患者采用直视血管进行穿刺,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由于是9号头皮针,针细对局部血管的损伤小,不易形成血肿,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也有效减少了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护理工作的风险,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穿刺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 超声引导;PICC穿刺术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139-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1]。过去的数十年间,国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和超声引导进行上臂PICC术能够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意外拔出、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从而降低治疗成本[2],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置管手臂的自由活动度和舒适度[3]。国内很多有条件的医院应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入术,技术也日趋成熟。我院虽未购置该套设备,但因临床需求,受该项技术的启发,我院在彩色B超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入术20余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总结2012年6月至今置入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38~72岁,平均(53±2)岁;乳腺癌11例,食管癌8例,结肠癌12例,小细胞肺癌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为B超引导下行上臂置入术,其中置入贵要静脉16例,头静脉2例,桡静脉1例,肱静脉1例,均穿刺到位。对照组为传统方法置入,贵要静脉12例,正中静脉5例,头静脉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比较,无显著差异。

1.2 超声仪器

我院选用的超声仪器型号为飞利浦HDI5000、飞利浦IU22、飞利浦IE33、ALOKA a-10、ALOKA 3500等,均采用高频探头L7-10MHZ。

1.3 操作步骤

1.3.1 超声仪器操作步骤 病人平躺在检查床上,选取最佳受检及操作位置。使用高频浅表探头探及患者上臂血管,选取最佳血管,贵要静脉为首选[4]。护士采用记号笔做好穿刺点标记以及血管走行体表投影标记。超声操作者应用75%酒精清洁探头及电缆线,戴无菌手套。另备一只无菌手套,内倒入无菌耦合剂,探头入手套内。待护士准备好无菌区域,探头探及血管后于血管上方固定探头位置。

1.3.2 护士操作方法 PICC常规操作方法,常规消毒患者整个臂膀以上臂为主,布置无菌区域。在预穿刺点处用1 mL注射器抽取5%利多卡因针0.9 mL进行局部周围表皮麻醉。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术眼盯B超屏幕穿刺针30°角沿麻醉点进皮,皮肤与血管距离大约7~8 mm,较胖患者皮肤与血管距离约2~3 cm,不使用PICC配置穿刺针,因其较短,有不能到达指定血管的可疑。选用一种动静脉留置针,其针芯较长,适合穿刺。穿刺针沿血管方向进入血管(速度宜慢),穿刺针芯进入指定部位,屏幕上显示穿刺针入血管后平放穿刺针前行1 cm,送鞘,撤针芯,送入导管至预先所量得数据,撤鞘,探头探及血管未进入颈内静脉。术毕,拍片确认导管位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B超引导下行PICC置入术20例,均获得成功。其中一次成功17例,二次成功2例,三次成功1例。100%置管成功率与文献相关指标相符合。置管后一星期进行回访,20例上臂穿刺患者均未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渗血的情况也明显较少;无一例发生脱管现象;患者置管手臂的舒适度相比较肘部穿刺置管法明显具有优势。两组置管各项指标的比较见表1。

3 体会

3.1 减少并发症

3.1.1 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PICC传统的肘部穿刺置管有失败率,遇见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操作者自信心不足更增加失败的几率,同时伴随导管的重复插入,手臂的屈伸致使导管的进出活动损伤血管内膜,产生机械性刺激, 增加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几率。而上臂穿刺置入导管的长度更短,且越接近心脏的位置血流量越大,不容易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同时还免除了手臂的屈伸对导管及穿刺血管的影响,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1.2 增加手臂舒适度,减少脱管的发生 B超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入术患者,无一例发生脱管现象。而肘正中或以下部位穿刺,随着手臂的活动而增加了脱管几率。在肘关节上部置管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肘关节下部置管的患者,也更少担心活动会使导管脱出[5]。

3.1.3 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 肘关节或以下部位穿刺,患者血管条件不好者,会造成一定困难。我科1例患者穿刺7针后才取得成功,也有穿刺4~5针的情况。更有患者忍受不了疼痛而失去耐心,或者血管条件实在太差,造成穿刺失败,导管报废,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并造成经济损失。而B超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入术,则可以减少患者的双重损失。

3.2 穿刺优势

彩色B超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入术,探头下血管显像与正常血管走向一致,极大地方便了穿刺者的操作,更利于穿刺的成功。

4 讨论

本文结果论点与文献相符合,显示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能有效减少穿刺点渗血、手指肿胀、机械性静脉炎等早期并发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手臂舒适度[6]。受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启发,在没有设备条件的情况下,对于血管条件不好者,完全可以采用此方法,应用医院现有的B超设备行上臂PICC置入术,每次收费只增收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费用,不但为医院节约设备开支,创造经济效益,更为患者带来福音,减少痛苦和经济损失,因而我们认为该项技术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1.

[2] Inez N,James PH. The efficacy of upper arm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using bedside ultrasound and microintroducer technique[J]. J Infus Nurs,2008,31(3):165-176.

[3] Dorthea D,McMahon DD.Evaluation new technology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a quality improvement approach[J]. J Infus Nurs,2002,25(4):250-255.

[4] 吴倩. PICC置管引起的静脉炎的相关因素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2):324-325.

[5] 沈雪萍,,钱美蓉,等. 两种不同PICC置管部位对舒适度影响的对比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68.

穿刺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改良Seldinger技术;PICC;超声引导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63-01

Seldinger技术原为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技术。为解决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疑难血管穿刺问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于B超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1] 2012年 1~12月,我院P I CC静疗小组护士对52例无法应用传统方法置入P I CC患者,其中3例为传统PICC法失败患者,应用在超声导引下的经Seldinger穿刺的PICC技术,全部一次成功置管,成功率达 100%,且导管留置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52例患者均为肘部无可视、可触摸血管但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其中女性37例,男性15例。年龄36~91岁;其中乳腺癌22例,白血病7例,肺癌3例,脑梗死8例,脑出血12例。

1.2 方法

1.2.1 使用材料 巴德三瓣膜式4FrPICC导管1套,Site Rite*5血管超声、改良塞丁格、超声导引包1套及常规PICC置管的物品。

1.2.2 穿刺、置管方法 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并签署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知情同意书。患者取平卧位,体外测量置管长度与臂围同常规PICC。B超探头涂耦合剂,在上臂贵要静脉侧行横断面扫描,寻找最粗静脉(注意与动脉相区别,静脉容易压扁)。穿刺前术者戴无菌圆帽、口罩,穿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戴手套。皮肤消毒、 铺无菌巾,建立最大化无菌区,B超探头涂无菌耦合剂并套无菌探头罩,重复上述定位,移动探头将横断面静脉置于横标尺中央位置,根据血管深度选择不同导针器并将穿刺针放入其中;术者左手固定超声探头,右手持针穿刺,B超界面显示的针尖进入血管、穿刺针末端有血液滴出后撤掉B超探头及导针器,将导丝沿穿刺针末端送入血管约20~30cm后撤掉穿刺针;穿刺点局部注射0.2%利多卡因注射液0.3~0.5ml,持切割刀扩皮(深浅根据患者皮下脂肪厚度确定)至刀片进入2/3左右,沿导丝送入导入鞘,当鞘管全部送入血管后,撤出导丝及鞘芯,左手中指和无名指按压插管鞘前方静脉,左手拇指封堵鞘管口,以减少血液溢出,从导入鞘口处置入相同规格的PICC导管至体表所测量的刻度,撤扩导入鞘,修剪余下的导管,连接延长管,抽回血,确认PICC导管在静脉内,固定导管并正压封管,穿刺点处放4cm×4cm无菌纱布,外覆盖3M无菌透明敷贴,并予24小时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

2 结果

52例患者,均由笔者穿刺完成,采用超声引导下经Seldinger技术的PICC从上臂贵要静脉置入43例,正中静脉置入4例,头静脉5例,全部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 100%,穿刺中出血约5~8 ml,置管后拍片显示导管末端位置均在上腔静脉内,操作安全,输液通畅,现52例患者中,除23例因治疗结束已经拔管外,其余29例仍在导管留置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该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方法无法置入PICC管的问题。

3 讨论

3.1 超声导引下的Seldinger技术(MST)的优点 近年来,Seldinger技术在疑难置管患者PICC中得到了广发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MST是将原来Seldinger技术中的单一功能的扩张器改变为扩张器、导入鞘组件,经导入鞘送入PICC导管,其具有创伤小、易掌握、成功率高等特点。采用B超引导有助于了解其血管粗细、深浅、走行并找到位于软组织深处较粗的贵要静脉,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还可避免穿刺针误入分支小血管,降低血栓形成及静脉炎发生率。Geniene研究显示,B超引导下MST可使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自传统穿刺法的9.3%下降到1.9%[2]

3.2 围置管期健康教育 与传统PICC相比,因为术中使用切割刀扩皮,术后穿刺点局部渗血相对略多,建议24小时常规加压包扎。

综上所述,采用B超引导下MST行PICC置管,看减少静脉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避免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穿刺技术论文篇5

实行人性化管理护士长在管理中引入人文关怀理念,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与护士们保持坦诚相待的氛围,将工作压力降到最低;敢于承担管理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并组织护士参与科室管理工作,建立主人翁意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根据护士本人自身的职业规划,鼓励外出进修学习、脱产学习英语、攻读研究生学位、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等。创新服务理念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加强基础护理。转变服务理念,以提供主动服务和人性化服务为切入点,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及“朋友式的服务”。努力为患者创建优越的就诊环境和服务环境,并贯彻落实本院护理部倡导的“五心”优质护理服务,即接待热心、诊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加强PICC业务学习加强护士业务学习,提高穿刺水平,熟练掌握PICC穿刺技术,以保证插管的成功率。定期对PICC相关知识进行业务学习,针对其置管与配合、维护、观察及并发症处理等知识进行系统化培训,并组织大家积极讨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后制订统一的处理方案,对患者实施最满意的服务。培养有资质的PICC护理人员2001年,本科2名护士长首先取得PICC资质,并负责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从2002年开始,本科在积极有效地学习国内外PICC技术和专职护士培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科室具体情况,至今又培养出第2批共13名具有PICC资质的护士,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9名。使全科护士在静脉滴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工作积极性大增。实施公平竞争本科163张床位共分为7个护理小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为1组,结核病房为1组,普通病房分为5组),每个小组组长、组员基本固定,组长负责对组员进行双向制、互动性的培训及对患者的管理。每月对各小组PICC穿刺例数、严重并发症例数、意外拔管例数、穿刺失败例数等进行统计,并为优胜组提供优先带教及进修学习的机会,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以确保科室护理队伍的活力与生机,并促使PICC穿刺技术在本科临床的应用进一步成熟完善。医护之间及时沟通组织医生学习了解PICC穿刺术,让医生详细了解该项护理新技术是优于经股静脉、颈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的一种新型深静脉置管术,使之成为PICC的宣传者,也是PICC能有效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2]。外部营销对外宣传,树立医院及科室护理品牌在有本科医护人员参加的院内外授课、会诊及义诊中,不失时机地向到场人员、患者及家属讲解PICC的优点及适用人群,并发放健康教育指南,提高人群的知晓度。对外宣传护理新技术,借此进一步树立医院及科室护理品牌。扩大PICC护理人员培训范围参与由本院护理部组织的“静脉滴注论坛”活动,为全市近30家各级医院护理人员进行PICC现场操作演示及理论培训;2名护士长参与全国PICC继续教育班的培训工作,并多次参加院内外PICC会诊,为多例全身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成功置管,同时为其所在科室的护理人员讲解PICC相关知识。2011年6月,本院成立“静脉滴注中心小组”,本科护士长为中心小组组长,负责对全院各科室业务骨干进行培训。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策略为每1例入院患者介绍PICC术,让患者充分了解、认可该项护理新技术,提高患者知晓率;为满足适应证的患者重点讲解PICC相关知识,提前评估患者及家属可能拒绝的原因,一旦治疗方案确定(如需静脉输入化疗药物、胃肠外营养等),尽早为患者进行PICC穿刺,将因静脉输液对患者产生的伤害降到最低;采取科室制订挂图外展、PICC健康教育处方、科普专栏、科普讲座、患者现身介绍等方式,使患者充分了解PICC的用途、适应证、优点、护理方法及异常处理等。充分尊重患者权利,让患者参与治疗、护理方法的选择,以选择到最适合患者治疗的方案。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互动营销加强健康教育设专职健康教育护士,根据患者知识、文化程度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教育和置管技术宣传,让患者充分了解认可该技术;护理组长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具体想法,随时解答疑问,提高患者知晓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使之成为PICC的义务宣传员。提高患者满意度穿刺成功后30min、2h及以后每8小时观察PICC情况,让患者安心,并实施全程督导,在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的健康指导,最低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查找最新方法,解决PICC带管期间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如沐浴方法、院外维护方法;定期对带管出院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制订合理的价格:PICC穿刺技术属于医疗保险收费项目范围,在应用时结合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价格合适的管道材料。降低材料费用有利于患者接受PICC穿刺技术,使更多的患者受益于PICC术。评价方法比较运用服务营销理念前(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与运用服务营销理念后(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PICC穿刺例数、院内外会诊次数、患者满意度、患者第2次以上住院时主动要求行PICC穿刺例数及护理人员科研情况等。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运用服务营销理念前,全科发表相关论文2篇,运用服务营销理念后发表相关论文7篇;研制开发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课件光盘,并已在全国公开发售;获院内资助的护理研究课题3项(PICC血栓前状态的研究与处理、心电定位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经心电定位PICC监测中心静脉压的临床研究)。运用服务营销理念前后穿刺例数、院内外会诊次数、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患者第2次以上住院时主动要求行PICC穿刺例数比较,(表略)。

穿刺技术论文篇6

方法:对30例应用超声引导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时导丝送入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

结果:发现导丝送入困难与操作者因素、患者因素、血管条件、环境有关。

结论:了解导丝送入困难的原因,及时采取对策,提高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导丝 送入困难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23-01

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中的应用有效克服了使用14G的针直接由肘窝处穿刺和使用20―22G针穿刺依序使用导丝及扩张器渐进式送入导管的盲目穿刺造成的复杂、费时、穿刺失败及并发症多等缺点,但常出现导丝送入困难的情况,现就我院PICC中心30例置管患者中4例发生导丝送入困难,采取措施后3例成功置入,1例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选择贵要静脉穿刺,均采用BD公司防针刺伤型改良斯丁格尔法穿刺导引套装118GA。发生导丝送入困难者中3名女性,1名男性。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岁。3例为乳腺癌术后,1例为白血病。其中2位曾有过化疗史。

2 导丝送入的方法与结果

2.1 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肢体外展90°充分暴露穿刺点,操作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2 导丝送入时的方法:30例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缓慢送入导丝。

2.3 发生导丝送入困难时的处理。

2.3.1 通过改变肢体方位,让穿刺侧手臂充分外展。

2.3.2 心理护理:和患者聊天,分散其注意力。

2.3.3 穿刺侧肢体热敷法:用将无菌纱布块浸在加热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再取出敷于穿刺侧手臂。

2.3.4 重新穿刺,更换导丝。最终使3例患者成功穿刺,1例多次导丝送入困难,而最终失败。

3 原因分析与对策

3.1 操作者因素。PICC导管能否成功置入,成功穿刺是关键。穿刺者应有熟练的穿刺技术,沉着、冷静的心态,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在送导丝时勿用蛮力,遇阻力不可用力推送导丝。当穿刺针未完全进入血管或穿透血管壁时,可在B超引导适当调整进针深度,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血管的管径很细,进退针的幅度亦小。送导丝时穿刺针角度不合适,故导丝入血管时应压低穿刺针角度。穿刺时双肘勿悬空,应置于床上,身体略前倾,进针见回血后,右手保持不动,左手轻轻放下B超仪探头后再取代右手持针,切忌动作幅度过大,使穿刺针滑出血管外。

3.2 患者因素。肥胖患者不宜穿刺,穿刺时可能穿刺针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送导管时,应妥善固定穿刺针,若穿刺针固定不牢,易穿破或滑出血管,导致送导丝困难。长期进食困难、瘦弱、动脉硬化的患者,血管塌陷,弹性差、易滑动,易致送导丝困难。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很高,穿次成功后,遗留于穿刺针内的血液易凝固,致送导丝困难。患者过度紧张,血管收缩,也会导致导丝送入困难。操作时,若未成功穿刺,应更换人员,并避免反复穿刺引起血管的痉挛,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紧张情绪。

3.3 血管条件。贵要静脉为PICC的首选静脉,粗直、静脉瓣少。肘正中静脉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多,血管分支多,因此作为次选静脉。头静脉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汇入锁骨下静脉时有一定的角度因此为第三选择的静脉。当静脉瓣阻挡或血管有分叉时易出现导丝送入困难,本组有1例患者首次穿刺导丝送入约15cm时遇阻力,退出导丝发现前端弯曲,第二次送导丝至约15cm时仍遇阻力,退导丝困难,休息片刻,助手协助热敷后,连同穿刺针一起退出,发现前端已经打折。第三次更换穿刺针和导丝后成功置入。另有1例患者B超显示针尖刺入血管困难,反复穿刺失败。最后穿刺成功,却在导丝送入约15cm时出现置入困难,患者要求放弃置管,反复劝解无效,最终失败。

3.4 环境因素。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的收缩,不利于送管。强光照射使操作者不易看清超声显示屏,不利于穿刺,反复穿刺又会引起患者的紧张。因此操作室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及光线。

穿刺技术论文篇7

【摘要】分析对比剂主要因药物浓度高,血管情况欠佳,护理穿刺技术不佳及护患沟通技巧不当四个原因所致。针对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即恰当的用药方法,药物用前加温稀释,合理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技术,恰当的沟通技巧等方法。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掌握这些预防措施,就能减免患者的痛苦,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关键词】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原因;干预

碘对比剂外渗是指高压注射过程中其渗出或浸入皮下组织中,造成皮下组织肿胀疼痛、麻木感,甚至溃烂、坏死等。为杜绝此类情况发生,以取得造影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实施护理干预综述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原因分析

1.1药物的原因碘对比剂是高度浓缩剂,其对血管刺激性相对大,由静脉进行高压注射[1],注射流率过高,使静脉内压明显增高,超过了其缓冲应激的能力,加大了渗出的危险性,是引起药液渗出的原因之一。

1.2 血管的原因被穿刺血管情况不佳,如远端小静脉,或因化疗.糖尿病.年老体弱者等,血管充盈不够.弹性差.血管硬化等,血管脆性增大,管腔变小或血流变慢,高压注射碘这种高度浓缩剂,加重对血管的刺激损伤,注射时发生静脉外渗。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者,乳腺手术腋窝淋巴淋巴结清扫者,术侧肢体水肿,淋巴或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内压升高,高压注射时,增加静脉外渗的危险性。

1.3 操作的原因护士的穿刺技术不佳,如穿刺时进针角度不合适,造成血管壁刺破,药物注射时,随即渗出;针尖固定不牢,针管滑脱;留置针的管径型号与血管的粗细不符,注射药物时,血管壁受高压刺激,管壁组织损伤,药液渗出。

1.4沟通的原因护士由于工作繁忙,讲解注意事项简单,或未针对性地用个体化语言交流,患者及其家属未听明白及重视不够,穿刺后不合作,未按医护人员的指导,对穿刺上肢制动,随意活动,使注射针头移位滑脱,包容于血管腔内的留置针管过短,高压注射时药物极易渗出。

2预防措施

2.1 用药方法使用药物前,放在温箱里加热至36~37℃,可减轻药物的粘稠度和药液对血管的不良刺激,提高血管对造影剂的耐受性,注射更容易,减少渗出。

2.2 合理选择血管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尽可能按如下次序选择注射部位,前臂>手臂>手腕>肘窝,且选粗、直、弹性好、检查时观察方便、易固定的血管。一般不选下肢静脉给药,因下肢静脉瓣丰富,血流速度缓慢,易使药物滞留,碘对比剂浓度高,使血管内膜受刺激,注射时易渗漏。避开有疤痕、硬结、炎症、静脉窦的地方,及术侧、水肿肢体穿刺。血管充盈欠佳者,可适度地揉搓局部或温毛巾热敷数分钟,增加血管充盈度,易于穿刺。

2.3 提高技术水平 护士要熟练穿刺技术,选用Y型静脉留置针,因这种针头为柔软的塑料制品,能随血管弯曲,置入血管腔不易刺破血管,并选与注射流率匹配的型号,为22~24号,进针角度在40~45°范围。 尽可能一针见血,勿多次穿刺,一旦穿刺失败,应更换人操作,禁在同一静脉的远端穿刺。责任心要强,穿刺见回血推注少量生理盐水,确认是否成功。若推注时感回流不畅,检查者诉疼痛、麻木、胀等感觉,应立即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穿刺成功后,对穿刺针头进行恰当的固定,留在体外的软导管应弧形固定,防止因牵拉、肢体活动过度滑脱移位。

2.4恰当的沟通技巧检查者对本项检查方法陌生,缺乏认识,心理紧张、恐惧 ,护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交流,嘱其精神放松,耐心为其讲解穿刺的目地及检查过程,使本人及家属理解配合。指导患者穿刺上肢勿过多活动,穿刺靠近关节部位勿弯曲,防止留置软管滑脱。CT检查过程中告诉病人将连接导管握住,否则因随机床的移动,连接管受牵拉而脱出管腔发生外渗。对血管条件差者,向操作技师讲明,适当调减注射速度,避免渗出的可能性。

3讨 论

增强扫描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完成[2]。若注液过程中药物外渗,既影响检查结果又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地操作,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掌握预防外渗的措施。做好解释工作,让病人满意理解,积极配合检查。这样就能减免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医疗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穿刺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 护理配合 护理对策

经支气管针吸术(TBNA),是应用一种特制的穿刺针,通过支气管镜的活检通道进入气道内,然后穿透气道壁,对气管、支气管腔外病变,如结节、肿块、肿大的淋巴结,以及肺部的病灶等进行针刺吸引,获取细胞或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的一种实用技术。随着定位与操作方法的不断完善,TBNA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的开展使支气管镜的检查范围由单纯评价气道内病灶,扩展至直接参与评价纵隔内病灶,使其对肺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相对于支气管镜的其他活检方法,TBNA的操作主要是针对结构较为复杂的纵隔和肺门区,因此其技术上较为复杂,难度较高,从而导致临床应用中许多医生存在穿刺不理想、检查结果阳性率低等问题。如何配合医生正确定位,准确穿刺,确保穿刺到位及处理标本以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是支气管镜室护士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本文主要讨论这方面的操作技术,希望对同行能有所帮助。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9月在支气管镜检查室检查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7~72岁,平均49.6岁;CT提示有纵隔肿物或纵隔肿大淋巴结的患者进行TBNA检查。

方法:受检者术前准备同常规气管镜检查,气管镜到达预定穿刺点后,将穿刺针由活检孔道送达穿刺部位后,用各种穿刺方法透过气道到达管腔外病灶内,将一30ml空注射器接于穿刺针尾端,抽吸负压至20ml,维持约20秒同时操作者在保证穿刺针不脱出气道黏膜的情况下可以从不同方向来回抽动穿刺针,以增加获取标本的几率,穿刺结束分离注射器,退出穿刺针后采集标本固定送检。

结 果

常规气管镜检查结果:14例患者管腔可见不同程度狭窄,10例局部黏膜可见充血水肿,8例管腔及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TBNA穿刺结果:32例患者中获得定性诊断结果23例,阳性率71.8%。其中小细胞肺癌6例,鳞癌5例,腺癌2例,未分型肺癌6例,结节病1例,淋巴结结核3例,阴性结果9例。

讨 论

经过对以上32例患者TBNA的操作并总结发现,导致穿刺失败或取材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包括:术前护士对患者及使用器械的准备不足;术中穿刺针由于手法或角度的原因不能完全穿透气道壁;标本采集方法不掌握导致标本丢失及处理不到位而使细胞变性。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于下。

术前护理准备不足导致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①患者准备不充分,主要包括患者常规术前准备、心理准备及麻醉准备。TBNA术前准备同常规纤支镜检查但要强调检查出凝血时间,若对该项指标没有把握则有可能因为术中出现出血并发症而导致穿刺失败;此外行TBNA需要相对稳定的穿刺环境,因此由于患者紧张或焦虑导致配合不佳或麻醉不充分,术中咳嗽剧烈,同样可导致穿刺失败。护理对策:操作护士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包括检视其必行的术前检查如心电图、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等是否齐备,了解有无心律失常和心肌供血情况以及排除凝血机制障碍等;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出评估并进行干预,术前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麻醉准备,术前可开通静脉通路,以备必要时进行镇静剂的给药。鼻腔、咽喉、声带处,护士可用2%利多卡因从鼻孔直接滴入,同时嘱患者深吸气,将吸向声门处及吸入气管内,麻药积聚在声门附近对声带麻醉效果较好,支气管镜在声门上方,护士可在见声门开放时通过支气管镜向气管快速注入2%利多卡因4ml,进入气道后在隆突上方再追加2%利多卡因4ml。我科32例患者经此处理的麻醉效果良好,由于穿刺操作均在大气道内进行,气管镜与患者气道壁碰撞的机会少,因此患者均能配合完成检查,术中仅有轻微咳嗽,而无1例需要进行镇静处理。②器械准备不充分,在行TBNA时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活检部位和不同的活检要求选择不同的穿刺活检针,支气管镜室护士如果对穿刺针的型号、长度、直径及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则有可能因为术前器械准备不恰当而导致穿刺失败;此外,由于穿刺针清洁不充分,导致阻塞或穿刺针尖变钝、折曲都可能使得穿刺针难以到达活检部位而导致操作失败。护理对策:TBNA穿刺针一般活检部针长4~15mm,针长120cm,导管直径2mm,并且根据活检要求有细胞穿刺针与组织穿刺针之分,支气管镜护士必须掌握各种穿刺针的型号以及相应用途。另外,对于重复使用的穿刺针清洁、消毒非常重要,每次使用后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将管腔内血迹及污物冲洗干净,再按灭菌原则进行处理。穿刺针使用寿命与操作者手法及熟练程度有关,因此护士在每次操作完毕后应注意检查穿刺针尖的锋利程度,穿刺针外套的韧度及内芯有无折曲等,保证穿刺针性能良好。③操作护士对穿刺部位定位难以把握;由于TBNA操作者并不能直接看到病灶进行活检,因此必须在术前对病灶准确定位。若护士对管腔内具体穿刺点认知不足,可能会导致术中与操作者难以达成共识,延误出针时机,造成穿刺困难或损伤非穿刺部位气道黏膜。护理对策:操作护士必须熟识TBNA定位法,特别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WANG氏定位法,并且能牢固掌握各组淋巴结投射于管腔内的最佳穿刺点。在术前与操作医生共同读片,选择适宜穿刺部位并掌握穿刺深度,以便于与操作医生在术中的密切配合。

术中操作失败的技术原因及护理配合要点:TBNA作为一项有难度的操作技术,它的成功与否除了定位准确外,另一个关键要点就是如何准确有效的使穿刺针透过气道壁,进入纵隔或肺门区病灶内。往往穿刺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穿刺针不能完全透过气道壁刺入病灶内:针尖与气道壁形成角度不充分。因此,如何克服这些技术难点,与操作者密切配合,保证穿刺到位,则是护士应掌握的操作要点:①护士推出穿刺针芯的时机:穿刺针在通过支气管镜活检通道时切记保证其内芯完全退入到金属外套内,待医护共同确认并达到预穿刺点时,在气管镜的远端看见穿刺针的金属环后,护士应果断推出针芯,并将针芯刺入预穿刺气管壁黏膜,避免错过出针时机而因患者呼吸或咳嗽导致穿刺移位,若推出针芯后患者出现较为剧烈的咳嗽或需重新调整穿刺部位时应立即抽回内针芯,避免伸出的针芯损伤非穿刺部位黏膜。②TBNA穿刺过程中的护理配合:穿刺针刺入气管壁黏膜后,调整支气管镜角度,使穿刺针尽量与气管壁垂直,操作者左手持镜,右手于活检孔开口上方固定穿刺针尾端,配合护士于患者鼻端或口端固定气管镜,操作者与配合护士同时以一定的恒力将气管镜连同穿刺针前送,直至穿刺针透过气管壁。③如何确定穿刺针完全透过气管壁:肯定穿刺针已完全穿过气管壁非常重要,具体方法为,操作者及配合护士在向前推送气管镜及穿刺针时阻力突然消失;护士解除向前送穿刺针的力度时,其不向后弹;镜下见穿刺针金属外套环可紧贴气管壁,适当来回抽动穿刺针,金属外套环可顺利贴近气管壁,则可以确定穿刺针已完全透过气管壁。

标本的处理;穿刺完毕准备拔针前,护士应注意,若使用的是细胞学穿刺针应解除负压,以免吸入气道内分泌物而污染标本;若使用组织学穿刺针,则应保持负压,直至抽出穿刺针,以免组织标本脱落。对于标本的处理,细胞学标本可直接将标本喷涂于玻片,于95%酒精固定送检;若标本量较少,可用0.9%生理盐水冲洗穿刺针,冲洗液送液基检查。

20多年来,内镜专家们使用TBNA的体会证明这种方法是十分安全、实用的。然而,临床上许多医生由于操作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使用该技术检查的阳性率并不高,相当部分医生甚至就此放弃了该项技术的开展。通过对以上32例患者的TBNA检查发现,除了操作者本人在实践中需要不断体会和总结经验外,配合护士的操作技能,同样是决定TBNA成功与否的关键。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缜密配合、标本的处理及操作器械的维护,每项工作都有影响操作结果的细节所在。因此TBNA技术的发展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强,白冲,姜格宁,等.呼吸内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6-131.

2 王莎莎,邵杨,张栋,等.TBNA在支气管腔外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2010,48(1):120-122.

3 荣福,郭苏,陈娟萍.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肿瘤杂志,2000,22(6):527-582.

4 吴碎英,王蓓,叶民.24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的护理配合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7,29(4):138-139.

穿刺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 乳腺肿块; 诊断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17.6.0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6-0049-02

乳腺癌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如今,临床疗效大部分取决于肿瘤分期,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目前,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属于一种有效的获得病理组织的微创方法,对临床中不能触及或依靠超声发生的乳腺小肿块,采取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本文笔者选取患者在笔者所在医院超声检查发现直径在2 cm以下的乳腺肿块一共有120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超声检查患者发现直径在2 cm以下的乳腺肿块一共有120枚,患者年龄19~67岁,平均(42.3±5.2)岁。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肿块56枚,恶性肿块64枚,120枚肿块均在术前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1.2 方法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采用GE LOGIQ E9、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9~15 MHz。术前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根据病变部位采取适宜,嘱患者充分暴露,再次利用超声观察肿块的声像图特点,尤其对钼靶发现的病理改变部位进行横、纵以及斜等多个方位的扫描,进而确定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采取2%利多卡因沿着超声提示的穿刺方向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选取穿刺点,用16G或18G自动活检穿刺枪沿着探头的长轴方向斜向刺入皮肤,当针尖抵达肿物边缘时扣动穿刺枪自动弹射装置,快速切割,取出穿刺针及病变组织,选择不同方向重复穿刺2~3次,所取组织送病理科检查,局部采取加压包扎处理[2]。

1.3 观察指标

对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给予跟踪随访;对于高度疑似恶性肿瘤,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诊断与临床手术病理诊断或者跟踪随访进行对比,对敏感度以及特异度进行计算[3]。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

120枚肿块均行细针穿刺细胞学及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诊断,20枚乳腺小肿块中,10枚肿块首次穿刺为无效标本,均行二次穿刺。术后病理分析良性肿块为25枚,包括慢性炎性病变10枚,导管扩张症6枚、肉芽肿性炎6枚、脂肪坏死3枚;良性肿瘤31枚,其中包括纤维腺瘤20枚,导管内状瘤9枚,脂肪瘤2枚;恶性或可疑恶性为64枚,其中包括浸润性导管癌46枚,浸润性小叶癌10枚,Paget病8枚。

2.2 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情况对比

穿刺活检结果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均为良性者52枚,两种检查手段均提示为恶性者59枚,穿刺结果为良性、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者5枚,穿刺结果为恶性、术后病理提示良性者4枚,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的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92.9%、准确度为92.5%,见表1。

3 讨论

目前,患有乳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因素,然而随着乳腺疾病筛选检查的广泛普及以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乳腺癌的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乳腺癌的生存率提高以及死亡率下点在于是否能够早期发现,当病变处于组织学或临床初期阶段,癌细胞只局限在乳腺组织内,病灶相对比较小,没有发生远处转移,根治性切除以后绝大部分都可以获得长期生存[4]。

目前,对乳腺疾病筛查和诊断主要采取超声检查,是早期乳腺癌发现的主要手段,特e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应用以来,对乳腺肿块的良性和恶性判断提供有价值的血流信息,而部分早期乳癌肿块相对比较小,声像图常缺乏特异性表现,乳腺良性和恶性肿块在声像图中存在交叉现象,例如,部分小乳癌以及癌前病变表现为边界较为清晰、内部回声均质,血流信号表现为不丰富,部分乳腺良性病灶的血流信号相对较为丰富,这些征象给乳腺良性和恶性肿块的有效鉴别带来较大的困难[5]。

如今,随着超声引导细针穿刺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普及,经皮穿刺活检术已经成为各个脏器除了手术以外可以获得病理结果的主要方式。乳腺肿块位置相对较为表浅,周围组织没有大血管,穿刺操作相对较为安全、简单、方便,更加适宜这个技术的广泛应用。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超声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属于一种接近于病理切片检查的方法,能够直接观察细胞的情况[6],最近几年在乳腺肿块的诊断应用中得到迅速的发展,穿刺准确、手法熟练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7-8]。除此之外,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穿刺费用低廉、损伤较小,能够使部分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免去不必要的手术[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的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92.9%、准确度为92.5%、这充分显示了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对于乳腺肿块性质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乳腺肿块采取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可以使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燕丽,李锐,张晓航,等.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小乳癌及乳腺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4(10):1654-1656.

[2]田洪蕾,田洪旭,王方娟,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肿块的临床应用[J].现代[瘤医学,2011,19(5):931-935.

[3] Schmidt R L,Hall B J,Layfield L J.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ultrasound-guidedrore needle biopsy for salivary gland lesions[J].Am J Clin Pathol,2011,136(4):516-526.

[4]何大军,杨欣宇,叶倩.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乳腺包块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J].西南军医,2010,12(6):1124-1125.

[5] Ricci M D,Calvano Filho C M,Oliverira Filho H R,et al.Analysis of the concordance rates between core needle biopsy and surgical excision in patientis with breast cancer[J].Rev Assoc Med Bras,2012,58(5):532-536.

[6]丰晓霞,姜霞,乐飞霞,等.荆州市不同人群妇女病患病情况调查结果分析[J].临床探讨,2010,46(29):140-145.

[7] Youn I,Choi S H,Moon H J,et al.Phvllodes Tumors of the Breast: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Ultrasound-Guided Core Nccdlc Biopsy[J].Ultrasound Med Bio,2013,14(6):5621-5629.

[8] Prutki M,Stem-Padovan R,Jakic-Razumovic J,et al.Ultrasound guided breast hiopsy-a retrospective study and lierature review[J].Lijec Vjesn,2012,134(9-10):270-275.

[9] Nathamson S D.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 of axilary lymph nodes in breast cancer[J].J Am Coll Surg,2012,214(5):871-872.

穿刺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 基层综合医院 小儿静脉穿刺 相关因素 对策

导致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的相关因素

儿科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①儿科护理人员收入低于其他科室,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②其他科室培养深造和奖励提拔方面优于儿科,往往挫伤护理人员的上进心。

与专科医院相比,患者量明显不足:年平均住院患者每天仅20余人次,与专科医院相比,无论在数量、患儿年龄上都有一定差异,所以临床实践机会较少,客观上对静脉穿刺的熟练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护理人员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尤其是准确而亲切的语言是护患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1,2]。由于沟通不到位,宣教知识欠缺,在执行穿刺过程中得不到家长及陪护的配合,常出现自拔针头或触碰针头使液体外渗等现象,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良:儿科系统护士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一方面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家长情绪急躁,易激惹,常常产生各种抱怨心理,把护士当成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使护士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导致穿刺失败的原因很多,家长投诉多认为是护士的技术水平所致,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知反差[3],护士会出现负性心理表现;第三,患儿自主语言交流能力差,要求护士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护士则由于学历层次所限,心理学知识缺乏、训练不足等,对外界的各种刺激承受能力差,易出现心态不稳。

穿刺后固定不当,导致穿刺失败。

对 策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院里在儿科相关科室推出了“小儿静脉穿刺技术能手”练兵评比活动,拟定了具体的岗位练兵评比标准、评比方法及具体要求,量化小儿静脉穿刺考核标准,对小儿静脉穿刺技术采取月考核、季评比通报、年终总评奖励并与职称晋升挂钩,来激励和督促儿科专科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勤练技术,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把静脉穿刺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每天进行小儿静脉穿刺失误分析,持续改进业务知识和技能的不足。科室建立了每天“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分析制度”,即每天上午集中静脉穿刺后,由护士长对静脉穿次情况进行书面记录;下午下班前,由当班者进行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而后由护士长进行点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定期进行小儿穿刺相关知识讲座与交流。以评选“小儿静脉穿刺能手”为背景,每季在儿科相关科室评选出的小儿静脉穿刺能手,要在护理部组织的儿科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座谈会上,进行理论知识、实践体会、经验介绍等知识交流;并要求技术能手们对参评科室中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的护理人员进行失败原因分析及采取具体对策。通过大家交流学习,不但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的相关知识,同时还丰富了人文方面的知识,使护士不但提高静脉穿刺水平,也提高了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行弹性排班制。科室在处置高峰时段,进行了弹性排班,保证处置高峰时段的值班人数。穿刺时先选择容易穿刺的;对穿刺有难度者,有两人同时处置,一人固定,一人穿刺,保证穿刺后固定稳妥使静脉穿刺成功,以增强护士的自信心。

按需求有计划选派相关科室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大力支持护士参加专业性技术讲座。

参考文献

1 张宏,李荣芝.门诊导医护士的设置及其作用.中华护理杂志,1994,29(2):101-103.

2 刘玲,刘均娥.临床护理交流的原则和技巧.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73-875.

3 刘桂华,王岩,于春.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山西护理杂志,2000,14(2):62-63.

中国国家公卫管理能力评估全球一等

来自部级公共卫生机构国际联盟31个正式成员国的代表,13个国家卫生机构观察员及世界卫生组织、比尔和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代表,观看了中国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演示。要员们在参观后盛赞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