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1:08:52

成果转化

成果转化范文篇1

经认定的软件、集成电路、现代生物技术和中药产业的成果转化项目,可从优享受本规定的政策和本市相关产业的有关政策。

二、市政府设立*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组织有关部门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立项、工商登记注册、税务登记和优惠政策的落实等提供“一门式”服务;培育和指导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组织;采集、应用领域的科技信息,推广国内外科技成果,开展产学研成果信息交流;建立科技界与产业界、金融界的沟通渠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设立*技术产权交易所。*技术产权交易所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专业化权益性资本市场,为科技项目。科技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等提供产权交易和股权融资等服务。

市和区、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或融资担保。

对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政府优先将其列入市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在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方面给予扶持。

三、鼓励境内外各类资本建立创业投资机构。

经批准成立的创业投资公司,可运用其全额资本金进行投资。

在本市注册的创业投资公司,其注册资本最低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在本市注册的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其注册资本最低额力100万元人民币。

在本市注册的创业投资机构,其投资于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或政府支持的科技计划及产业化项目的资金,累计超过其对外投资总额70%的,可比照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地方优惠政策。

四、高新技术成果可作为无形资产参与转化项目投资。高新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占注册资本比例可达35%。合作各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行政机关免收企业注册时的有关费用(国家有规定的除外)。

高新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投资的价值。可经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也可经各投资方协商认可并同意承担柏应连带责任,同时出具协议书。企业凭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或投资方的协议书,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五、对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政府返还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费、土地出让金;免收购置生产经营用房的交易手续费和产权登记费,部分房产契税可作为政府的补贴返还;免征建设过程中的上水、煤气增容费和供配电贴费。从认定之日起三年内,上缴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收入部分,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之后二年,给予减半扶持。经认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从认定之日起五年内,上缴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收入部分,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之后三年,给予减半扶持。上述由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90%用于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10%纳入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集中使用。

对单位和个人从事转化项目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获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六、职务成果进行转化的,成果完成人可根据不同的转化方式,获得与之相当的股权、收益或奖励。

以股权投入方式进行转化的,成果完成人可享有不低于该项成果所占股份的20%的股权。

以技术转让方式将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转化的,成果完成人可享有不低于转让所得税后净收人20%的收益。

以自行实施转化或以合作方式实施转化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项目盈利后3-5年内,每年可从实施该项成果的税后净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奖励成果完成人。企业自主开发的非本企业主导经营领域的成果,在项目盈利后3-5年内,每年可从实施该项成果的税后净利润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奖励成果完成人。

对上述贡献突出的成果完成人,经市政府批准,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

鼓励科技企业试行“期权期股”的办法,以激励科技企业的经营者和骨干科技人员。

七、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中进行试点,在实施公司制改制时,可将前三年国有净资产增值中不高于35%的部分作为股份,奖励有贡献的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八、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所组建的企业,不受工资总额限制,董事会可参照市场劳动力价格和当年政府颁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自行决定其职工的工资发放水平,并可全额列支成本。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海外留学生在沪取得的工薪收入,可视同境外收入,在计算个人应纳所得税额时,除减除规定费用外,并可适用附加减除费用的规定。

九、在沪注册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用*年*月*日以后企业税后利润投资于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形成或增加企业的资本金,且投资合同期超过五年的,与该投资额对应的已征企业所得税的地方收入部分,由财政在第二年度内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

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用其转化获得的收益投资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或企业,其与该投资额相应的已征个人所得税的地方收入部分,由财政在第二年度内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

十、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必须购置的专用、关键的试制用设备。测试仪器所发生的费用,经财税部问认定后,可一次或分次摊入成本。

十一、鼓励外商在本市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和转让先进技术。

在沪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本市新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政府返还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费、土地出让金;购置项目所需生产经营用房所缴纳的房产契税的一部分,可作为政府补贴给予支持。

从认定之日起五年内,企业研制、销售产品所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收入部分,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之后三年,给予减半扶持。上述由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90%用于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10%纳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集中使用。

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加强技术开发活动,外商投资企业当年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以上(含10%)的,经税务部门批准,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经认定的外商投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报税务部问批准,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在投资总额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技术、配件、备件,可按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其转让技术,比照国内科研机构免征营业税。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参与国内产、学、研合作,并可参与政府科研计划的招投标。

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士向本市转让技术,可持本市技术转让合同登记证明,按规定向税务部问申请,免征营业税。

鼓励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聘用外藉专家,其薪金可列支成本。

十二、经市有关部门批准的孵化基地,属孵化项目缴纳的各项税收的地方收入部分,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以加快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孵化基地的建设。

十三、对中央各部委。外省市和海外留学生以及国外专家带高新技术成果来沪实施转化的项目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经认定后,可优先享受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其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可获得同等优先待遇。

外省市来沪从事高新技术成果项目转化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经*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推荐,准予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户日迁人本市,并免交城市建设费。

十四、提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兼职办科技企业,兼职从事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工作,所在单位应继续为科技人员从事应用研究开发提供科研实验条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高岗办科技企业或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允许保留其在原单位的工作关系。

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兼职或离岗办科技企业、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应遵守与原单位的约定,保守原单位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使用原单位或他人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应与原单位或他人签订许可或转让协议。

十五、申报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凡具备专利条件,适宜用专利加以保护的,应及时申请专利。对本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市知识产权局资助部分专利申请费和专利维持费。

十六、市政府组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本市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作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营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中介服务组织工作人员任职资格评审。对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中业绩突出者,可破格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设立*人才发展资金,主要用以资助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帮助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主要实施者解决特殊困难。

对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科技人员,可优先向人事部推荐申报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享受政府津贴。“*市科技功臣奖”重点奖励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产业化实施者。

十六、凡政府资助的产品开发研究项目,在规定期限内未认真开展转化工作的,暂停对该项目组和项目执行人的政府资助。

成果转化范文篇2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机理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是人们不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自己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史,它是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在科学技术的促进下,不断地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结果。从严格的理论上讲,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成为显性生产力,而是一种潜在生产力,也就是只有当科学技术从“知识”状态下被应用到劳动过程中时,它才能改造并提高劳动资料尤其是劳动工具的性能,拓展劳动对象的范围,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转化速度的加快,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日益增强,科学技术真正地成为了“第一生产力”。从历史发展角度讲,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知识首先来源于社会实践,来源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为追求获得更多的物品,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而逐渐形16成的。如往土地里施肥、嫁接上摔断的且、计算一年的长度等等,都是为了节省时间,节省体力,医治创伤,获得收益的例子。很多很多的生产经验经过反复实践后形成“一般”的知识即所谓“理论”,作为科学技术,向其他人群传播,向后人遗传,这就是教育。随粉人口的增多,劳动规模的扩大,技术的改进和应用,社会就需要有人来专门进行科学研究。加上生产的风险性不断增强,科学研究成为人类的分工的一部分不仅必要而且必撼。因此科学研究就从生产过程中相对分离出去。通过一系列模拟真实生产过程的实验,获得指导实践的方法,然后再推广到真实的社会生产过程中,这种活动不仅分享到分工益处,也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科学研究日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于生产活动之外的运行系统,尤其在人类知识积萦量增多,信息大膨胀的年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和传播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教育是知识传播、知识分子(科研人员)培养的方式,同时承担着相应的科研任务。教育系统内部科研人员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科研活动,获得科研成果,完成自己内部对科研成果结果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创造、研究、积累和传播(指教育的内部)遵循着上述一个简化了的内部过程(如下图方框内),一些基础性科学研究在短期内的确如此,它暂时“脱离”了生•产实践,但从长期来看它不会脱离生产活动,最终还是要为社会服务的。而对于应用型科学研究则绝对不能脱离开生产实践,它必须从立项开始就以生产需求为目标,以应用于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效果为检验标准,只有这样科学技术才能发挥其巨大的创新作用。离开实践的所谓从知识到知识的理论推论,终究不能成为“科技成果”。人才的集中地,所以更有优势来直接进行科学研究,这也是大学能够成为知识型企业的哺育场所和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的原因。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大学除了具有人才集中的优势外,它却有一个很大的缺陷:由于它相对游离于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之外,因而大学在科研时的立项选择、研究对象、结果侧脸等‘系列环节就受到一定限制。高等学校的这种特点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中都客观存在着,它们都面临着如何把科学研究同生产活动相结合的问题。在如今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高校能否把科学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创造联系起来,已成为评判高校是否成功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地位的衡t标尺。

二、我国商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一项科研成果从产生、成熟到应用能否顺利实现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科研立项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客观生产活动(2)科研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教育质量(3)科研设备的优劣,科研人员的积极程度—投资体制(4)“试制”产品的转化速度—企业的吸纳能力这四个因素对科研成果的产生和应用甚为关键,缺一不可,否则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将成为一句空话。在传统体制下,高校在行政上隶属于国家教育部门或其它部委,经费来源由财政拨款,这种体制强化了科技开发同产品生产的分离,使其成为间接甚至互不相干的关系。虽然,我国高校在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改革步伐大大落后于其它方面的改革。也就是说,计划经济体制的锁链仍严重束缚着高校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技术成果所有权仍归国家或集体单位所有参科研立项和成果质量由主观部门批准和评审。这就严重地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随省其它各个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体制也开始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成功范例,如频传高校科技成果在拍卖市场上创出高价;校企联合攻关以及学校创办的著名企业等等。但就总体而言,大部分高校科研成果仍然是墙里开花,不能离开象牙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受阻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剖析:第一,高校科研投资体制不合理长期以来,高校的一切经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工资、学生学费以及科研费用等都由国家包办。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当归国家,至于科技成果是否有用或有多大用处,同科研人员并无直接关系。随着中央和地方财政上的拮据,学校的经费开支转由政府拨款、学校创收和学生收费几方面来支持。但由于高等教育原本是一种昂贵的高层次教育体系,其教育层次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等,所谓的“不封顶”教育。高等学校的各种硬软件设备(教育技术设备、教学经费、师资培养等)都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机构.因此,目前学校从以上三个方面所获收人远远不足以支撑学校各方面的质与t的提高。而我国的企业,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在改革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企业一方面要求高校能为其提供有用的、及时的、适宜自己发展的技术来迎接日益激烈的竞争,同时,它们也有资金,有惫愿给学校投资,并利用投资者身份让学校为其更好的服务。但是这种要求在现行体制下,尚未形成有效的运作方式。资金投人的不足,使高校科研工作捉襟见肘,许多项目难以启动,或半路夭折,科研人员无心恋战,为自己的生计奔波,去做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干的事情。话又讲回来,即便学校有经费,但离开企业的现实土壤,科研立项一开始就可能是缺乏实践基础的,所谓的科研成果不是过时,就是无法适应生产工艺的18要求。第二,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无法培养出科研型人才自恢复高考的20余年间,高等学校为社会各界翰送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他们正逐步地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骨干力t。但是当我们同世界列强相比后,才发现,我们的杰出人才太少了,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严重不足。一般而言,留在高校的教师、科研人员,对科学知识的认识理解、把握和应用等诸方面的能力都高于同类学生,可以说是大学生中佼佼者。但令人遗撼的是,他们要么受自己能力限制,要么受宏观环境的制约,不能创造出优异的科学成果来。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我们教育体制上有问题。我们一直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简单灌输,忽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注重理论的自我推导,而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理论,只重视学生成绩考核,不重视他们的动手创新能力。长期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学生,其科研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从大学的基本教育体制改革开始,要以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目的来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只有这样,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第三,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延缓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市场体制尚不健全,资本市场、劳动市场、信息市场才刚刚开始启动,这些都使高校的技术在转化过程中受阻仇从企业角度讲,国企改革尚未彻底完成,企业采纳和应用科技成果的动力不足,缺乏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从高校的角度讲,高校的各项改革滞后,学校在人事、职称升迁等制度上对科技人员的创业形成一种强大的反向压力,致使许多科技人员顾虑重重,不敢“下海”。随着科研投人费用的增加,研究成果的未来潜在收益也高,但风险也同时增加。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条件下,科技成果的试验、检测和应用都会受到限制。.同时,短暂的科技体制改革历程尚未在知识所有者和资产所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未来利益分配关系在旧观念、旧体制下的前景预测仍是模糊的。第四,高校科研部门的行政机构设置阻隔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校的科研部门是学校的一个行政机构,同市场进行资源交易的渠道并不畅通,各种资源的交易几乎不能发生。科研立项、设计、试验测试及评判都是系统内部的事情,与市场无关,市场标准在此是无效的。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是进行科研的最佳单位,但是正象我们前边提出的,科研成果本身要划分为基础理论型和开发应用型。由于基础理论型科研更侧重于基本理论研究,更倾向于未来长远的战略研究,更依赖于人类大脑的主观思维和逻辑推理,甚至想象,或者验证某种理论所推行的结果。这种研究要么需要的资金投人不多,要么姚量巨大,一般企业无力支持,就需要由政府或特大型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而对于开发型技术成果来讲,这种技术的最初萌芽,大部分落育于实际生产过程,是实践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素材和要求。高校的相对封闭使科研人员没有机会或能力去发现这些问题,并去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象海尔集团每天都有自我专利的新技术产生,如果不是在生产营销、经营的第一线上及时获取信息,这些成果是不可能获得的。高校科研体制的相对封闭使校企联合的交易费用增加,不同利益主体在收人分配、资派利用、相互责任和义务之间分歧常会发生,尤其在市场机制并不完备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为了减少交易费用,理论上的校企合并或者企业同科研机构的合并在所难免。

成果转化范文篇3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研究,Henry提出要以企业为主体,买断现有的科技成果,在对科技成果再次进行发展的基础上实施转化,以避免转化后可能存在的利益分配问题,即科技成果转化的二次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成熟的资本市场,因为对企业的要求较高[1]。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方法方面,Eriec在对30个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评价时采用了SFA方法,分别对这些国家在是否考虑环境因素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异同进行了比较[2]。HongKyuHan在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进行评价研究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SEM),这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实证分析方法,能够弥补传统评价方法的很多不足[3]。国内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也有较多研究,刘漩华等对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并将广东省和北京、上海等6个省市的转化能力进行横向对比[4]。杨栩等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技效益和环境效益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5]。胡中慧等人从科技成果应用、科技成果商业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国际化四个方面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标体系,计算了2012—2016年全国30个地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值[6]。唐五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发现学者们在设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普遍采用13~17个底层评价指标[7]。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从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供给、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制度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五个方面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接着运用熵值法对青海省2012—2016年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出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措施建议。

2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2.1构建原则。(1)系统性原则。科技成果转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设计的指标体系需要能全面地反映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可操作性原则。设计的指标应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尽量使用现有的统计数据,避免对数据进行随意推断和假设,对于一些无法收集到数据的理想指标,用近似的指标来替代。2.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设计。构建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充分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过程。通过文献研究,咨询有关专家,并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发现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供给、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制度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综合把握这五个方面,可以对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系统把握。因此,本文构建了包括科技资源投入、科技转化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制度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在内的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实证分析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与重要性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借助科学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本文将运用熵值法来分析影响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要素,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3.1数据采集与处理。本文所采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青海统计年鉴2013-2017》《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3-2017》。对于无法搜集数据的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将其量化。评价指标部分则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3.2实证评价。3.2.1数据标准化处理。鉴于所选指标均为正向,所以选取正向指标的标准化公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标准化处理后指标值,如表2所示。3.2.2评价结果。运用熵值法计算并得出信息熵e、信息效用值d及权重,如表3所示。对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投入、科技转化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制度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五个方面进行计算,得出能力得分值,如表4所示。

4结语

成果转化范文篇4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科技成果转化及其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转让、引进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产业等活动。

第四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当遵循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及其利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他人科技成果,侵犯他人商业秘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领导,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时协调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科技成果转化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税务、教育、人事、工商行政管理、知识产权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与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的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适时科技成果目录和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供求信息。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主要用作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和风险投资以及其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和本省的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机构以及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当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项目以及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中间试验示范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组织、科技信息网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在本省首次实施转化的项目,应当优先支持。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和本省的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和农业发展的财政资金,应当有一定比例用于科技成果转化。

第九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基地,应当采取措施,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定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增强为各类企业转化高新技术成果提供服务的功能,发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应当结合实际,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面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开展农业科技成果交流和人才培训、科技咨询、信息服务,培育、扶持为农业服务的企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科技支持。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规划、用地、财政等方面支持创办多种类型、多种所有制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组织。科技企业孵化组织应当为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投融资等服务。

科技企业孵化组织经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可以比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和本省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应当维护技术市场秩序,保护科技成果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为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技术交易活动创造有序的市场环境。

依法成立的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应当通过互联网、信息会、洽谈会、招标投标、拍卖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在技术产权转让、投资融资、项目推介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水平。

第十二条技术交易应当依法订立书面合同。技术合同订立后,技术合同的让与方、受托方或者取得收入的研究开发方在六十日内可以向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申请认定登记。经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对技术合同和技术性收入审核认定后,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同一技术合同不得重复登记。

技术合同登记不得向合同当事人收取费用,认定登记工作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负担。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全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设区的市、省级有关行政部门和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指定或者委托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具体办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

第十三条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在本省设立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目的的创业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可以以全额资本进行投资。

创业投资机构包括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创业投资企业是以直接股权投资为主营业务的非金融性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是受创业投资企业委托,代其投资、经营、管理,或者推荐、评估投资项目的企业。

第十四条创业投资企业向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或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累计投资总额,超过本公司总投资额百分之五十的,经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可以比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和本省的有关优惠政策。

创业投资企业每年度可按其向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或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三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可以计入经营成本。

创业投资管理企业经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可以比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和本省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五条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本省有关产业政策,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项目,应当优先安排贷款。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经法定评估机构评估后,依法可以作为贷款质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业绩突出的金融机构,应当给予奖励。

第十六条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可以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入股。科技成果作价所占比例,由当事人各方共同约定。

国有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所有的或者由政府出资完成的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时,应当经法定评估机构评估。评估机构应当对评估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增加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大中型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高新技术企业年均研究开发经费应当不低于年销售收入的百分之五。

企业对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享受国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八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军工企业、地方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设备国产化项目的联合攻关,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和其他科技资源军民共享,加快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户建立互利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培训和普及,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十条科技成果所有权人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应当依法签订合同,约定该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新科技成果的权益归属。合同未作约定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合作转化过程中未形成新科技成果的,该科技成果归原所有权人所有;

(二)合作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新科技成果归合作方共有,各方均有权实施转化;

(三)转让在合作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新科技成果的,应当经合作各方同意,各方均享有优先受让权。

实施政府科技计划项目所形成的科技成果,属于项目完成单位。国家另有规定或者科技计划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另有书面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国有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所有的或者由政府出资完成的非专利职务科技成果,成果鉴定通过一年后未实施转化的,成果完成人、参加人可以与本单位签订合同实施转化,并享有合同约定的权益。成果完成人、参加人提出实施转化的书面要求后,成果所有单位在六个月内不与其签订合同也未与其他单位和个人签订合同实施转化的,成果完成人、参加人可以向单位主管部门或者出资的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可以自行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并自转化获利之日起,连续三年提取净收入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返还本单位。

第二十二条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及其他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一)以技术转让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他人实施的,从转让后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二十用于一次性奖励;

(二)自行或者与他人合作转化科技成果的,在项目投产后三至五年内,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新增留利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五用于奖励;

(三)采用股份形式的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可以以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作价金额百分之二十的股权予以奖励。

对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中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的奖励份额,应当不低于奖励总额的百分之五十。

奖励总额超过技术转让净收入或者科技成果作价金额百分之五十,以及超过实施转化年净收入百分之二十的,由该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法定决策机构讨论决定。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时,应当将专业技术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贡献作为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弄虚作假骗取奖励、荣誉称号、获取非法利益的;

(二)科技成果检测、评估机构故意提供虚假检测结果或者评估证明的;

(三)侵占他人科技成果,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

(四)技术交易中介机构欺骗委托人或者与当事人一方串通欺骗另一方当事人的。

有前款第(一)项情形的,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由授予单位撤销已获得的奖励和荣誉称号,追缴有关款项;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的,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资格证书。

第二十五条依照本条例规定,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作出二万元以上罚款处罚决定的,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

成果转化范文篇5

军委主席近日在考察部队时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求深入、见实效,进一步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部队党员干部来说,要从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政治高度,以忠诚使命的责任感,在学深悟透、注重转化、狠抓落实上下工夫,努力掌握蕴含在党的创新理论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着力转变与十七大精神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推动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学深悟透是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不能满足于文件读过了,会议传达了,讨论搞过了,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长期学,反复学,深钻细研,真正把观点与观点之间、原理与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明白,把重要思想理论脉络理清楚,把其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理解透,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注重转化是关键。思想、思维、思路上有了转化,才能把政治要求变成理性认同和行动自觉,才能带来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和精神状态的新变化,才能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桥梁,使十七大精神真正进入思想、进入工作,克服学归学、做归做的“两张皮”现象,努力把理论武装的成效转化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坚定信念,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转化为科学筹划部队建设的思路方法。学习还要紧密联系本单位、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对已有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思路、工作举措认真进行梳理,自觉树立起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理念,勇于改革、开拓创新的理念,以人为本、团结和谐的理念,勤俭节约、质量效益的理念,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谋划指导工作的水平。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狠抓落实是目的。要切实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注重实效、解决问题上,不能只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只满足于一般号召,不进行跟踪指导,只做上篇文章,不管下篇文章。要强化抓落实的意识,坚持“实”的工作要抓实,“虚”的工作要坚持虚功实做、由虚变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效出发,一切着眼于解决问题。要敢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在工作评价机制上,大力倡导想事干事、敢抓敢管的工作导向,大力培养注重“结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决克服好人主义和工作安于现状、照抄照转的现象。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终端,建立抓落实的反馈机制,在反复抓、抓反复中,提高落实的质量。

成果转化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技术合同;转化收益

2016—2018年,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里下河所”)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政策的推动和指引下[1],通过与政府、科教单位、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开展科技合作、技术服务,以及实施品种转让、进行专利许可等多种方式积极开拓成果转化渠道,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升成果转化效益[2]。

1知识产权获取情况

2016—2018年,里下河所共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7个,获得品种权授权12个,其中,水稻品种5个,小麦品种4个,蔬菜品种2个,油菜品种1个;申请专利3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研发获得农药登记证3个,肥料登记证1个。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2.1里下河所技术合同签订情况。2016年,签订技术合同7个,涉及专利转让合同1个,品种转让合同1个,技术服务合同5个,合同总金额412.6万元;2017年,签订技术合同23个,其中,技术转让合同9个,技术开发合同5个,技术服务合同9个,涉及专利合同4个、品种合同10个,合同总金额4169.8万元;2018年,签订技术合同17个,其中,技术转让合同7个,技术开发合同2个,技术服务合同8个,涉及专利合同2个、品种合同7个,合同总金额1769.3万元。除品种和专利以外,其他知识产权未签订技术合同。2.2里下河所成果转化收益情况。2016年,成果转化收益总额1040.51万元,其中,技术转让979.91万元,技术开发30.00万元,技术服务30.60万元,涉及品种合作801.14万元、专利技术合作208.77万元;2017年,成果转化收益总额1763.45万元,其中,技术转让1325.18万元,技术开发378.92万元,技术服务59.35万元,涉及品种合作1485.74万元、专利技术合作216.00万元;2018年,成果转化收益总额1391.06万元,其中,技术转让1162.26万元,技术开发135.00万元,技术服务93.80万元,涉及品种合作882.26万元、专利技术合作415.00万元。2016—2018年,里下河所成果转化效益每年都保持在1000万元以上,其中,2017年转化效益最高,2018年较2016年转化效益没有明显的提升。2016年所关联企业转化占比82%,2017年占比48%,2018年占比60%,可见,成果转化对所关联企业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更多的科技成果通过竞标、议标的形式转让给其他企业经营,3年来陆续与金色农华公司签订“扬两优6号”实施许可合同、与中种集团签订“扬麦25”品种权独占实施许可合同,以及与江苏农科种业研究院签订“扬粳3491”、“扬两优228”、“扬辐麦2049”新品种培育技术开发合同等共计14项技术协议,努力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例如,2017年与中种集团签订的“扬麦25”技术转让合同,已收取基数收益560万元,2017年销售分成22.41万元,2018年销售分成89.34万元,目前“扬麦25”共获得转让效益达671.75万元。2.3各研究室成果转化收益情况。2016—2018年,里下河所品种合作收益合计占比75%,水稻研究室、小麦研究室和核技术研究室是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品种转化占据绝对优势,其他研究室成果转化收益以技术服务类为主,且技术服务金额较少(见表2.4各农区所成果转化收益情况在江苏省11个农区所成果转化收益中,各所间收益差异显著,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参差不齐,仅淮阴所和里下河所成果转化3年平均收益达到1000万元以上,里下河所3年合计成果转化收益4197万元,排在第2位(见图1)。各所技术转让收益占比较高,约为75%,技术服务类占比较低,多数农区所仍是以品种作为转化的主要渠道。

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3.1成果转化结构不平衡。目前,里下河所品种转化占比约为75%,品种合作仍是成果转化收益的主要来源。从成果转化到账收益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成果转化收益来源于水稻、小麦和核技术研究室,其余研究室到账收益很少,有些年份甚至没有转化收益到账。当前,我国粮食效益滑坡,规模种子企业受国际种子企业竞争和国内土地流转大户种植自留种增加双重挤压,效益下降,参与品种转让的动力和能力均下降,加之当前农作物品种审定渠道增多,品种数量骤增,估计以后品种成果转化效益将大幅下降,势必严重影响里下河所成果转化效益的提升[3]。3.2成果转化率不高。2016—2018年,里下河所成果转化率为20%,成果转化率偏低,成果转化收益较少,尤其是专利转化,虽然大多数研究室都有专利的申请与授权,但目前里下河所的知识产权收益中,专图12016—2018年江苏省各农区所成果转化收益情况利转让收益占比仅为15%,且转让形式单一,科企对接不足。知识产权以直接转让为主,多数为“一锤子”买卖,价格低,可持续性差。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相对较弱,真正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不多[4]。3.3成果转化动力不足。一是现有的科研人员评价体系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较为有利,而对于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在职称评定、个人荣誉、奖金分配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导致科技人员开展成果转化工作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二是所关联企业缺少长期的发展规划,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营销人员缺乏激励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全所经济效益的提升。3.4缺少权威性的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承担着连接企业与科教单位的需求、评估科研成果、配置科技资源、决策咨询等服务功能,对科技成果在各类创新主体与市场之间的流动和转移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转化成本、化解转化风险、提高转化效率[5]。但是,目前我国的成果转化平台大部分存在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水平较低、受众人数少等问题,权威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信用评价等机构严重缺乏。近年来,国家及各地区也建立了相应的成果转化平台,但是均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得到广大民众的认知和认同,影响力不高,关注的人群不多。目前,里下河所成果推荐、转让信息依然是利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或里下河所网站,但由于该网站受众少、关注度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成果转化难,转化效益较低。

4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成果转化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途径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逐步实现全球一体化,现代科技教育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在世界格局中的为,主要取决于高新科技的发展,科技教育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科研力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核心竞争力,只有高水平的科研力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才能引领文化创新,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实现高校办学的重要职能。而高校科研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最终的产业化,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助力。

高校科技成果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技术活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创新性,既符合科学规律、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可实施的知识产品,经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或者市场评估等形式的社会确认,具有完整的内容、学术价值、经济价值的创造性实用成果。我们常说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指的是将具有创造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部分,经过产品加工、改进工艺等流程,最终促进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既是科研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终点,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科技政策发展的新趋势。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人才,在跨学科的研究中开展更具有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相继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并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尝试,某些重点高校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科技产业。高校科研成果只有与地方经济充分结合起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才能实现双方的互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有多种:1)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2)通过校企结合建立研发平台,合同合作研究或者直接转卖的方式,通过企业将研究成果转化;3)学校通过专门中间结构实施科技成果转化;4)通过科技资讯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导致成果转化率比较低,这也是一直困扰高校科技研究工作良性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既有科技人员的人为因素、也有高校或科技成果自身转化条件的限制,还包括市场需要变化较快、政府政策、资金短缺、设备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我们一直都在研究与关注的重要课题。以下就如何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展开分析:1)以满足产业需求为导向,改革高校科技管理制度与职称评定制度,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视。

由于传统的科技管理中将数量、立项申请与评奖数量作为评审的主要参数,导致很多教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并不关心。为此,要对现有的科技管理制度与教师职称评定制度进行改革,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及取得的经济效益相结合,并作为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从政策上给予引导与激励,才能逐渐引起教师们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视。2)引进多元化资金支持,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后续能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同时还需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所要面临的市场需求等诸多风险,仅仅依靠高校是难以承受的,为此,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引来更多的资金支持,建立正常的风险投资机制,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的后续能力可以有效支撑到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建立高校企业科技成果共享平台,促使科技成果市场化服务更加规范。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为支撑的平台,将高校的图书资源、人才信息、技术设备等综合资源优势与社会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高校与企业搭建共享平台,为科技成果的开发与产业转化之间提供了一架桥梁,可以促成高校与企业之间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有效整合高校相关的技术成果与人才,使高校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有效解决企业需求全面化与科技成果的单元化的矛盾问题。4)让企业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发与选题,以便增强市场意识。满足市场需求是推动高校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高校在科技成果的选题与开发中,必须将市场的需求作为科研项目的选题依据,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的潜力与优势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与指标,从转化机制上确保市场定位的准确性,只有依据市场需求找准方向、抓紧落实才能有利于科技成果的成果转化。5)充分发挥当地政府与企业的作用,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承担重大风险,若缺乏政府或者相关政策做后盾,单靠企业或者个人是难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可以说,地方政府是开展科技工作的重要助力,既可以提供良好的政策支付与资金援助,还能真正在科技转化中起到协调与引导的重要作用。政府可以为企业与技术资源之间搭建合作的服务平台,提供产学研结合的相关信息、知识的整合与传递,让科技成果、资本与企业技术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减少因信息失误而造成的风险。还要建立科技机构的奖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规范科技成果转化程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市场外部环境。企业也可以将各个高校作为自身的技术后盾,定期与院校获取联系,让师生获得及时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企业根据生产需求选择技术依托,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6)增强奖励政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人员队伍。高校科技人才相对集中,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为科研人员提供奖励政策,保证科研人员有足够的精力和宽松的时间来从事科研与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师资队伍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科技成果转化中科研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利益的划分,为此,政府、学校、企业可以根据收益分配给予科研转化工作人员奖励,还可以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人员的岗位要求设定考核方式,将教师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作为职务晋升的参考条件。通过完善奖励机制以此来提升高校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科研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升,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7)转变高校教育价值取向,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正确处理好基础研究、学术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关系。高校教师应该开发以知识为基础的科研创新活动,注重科研成果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科技成果知识创新的真正源头在整个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在科研中发现很多新思路与新课题,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而科技成果转化获取的经济效益,可以为基础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可以说,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基础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都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要正确看待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措施。8)让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主流。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过程中,企业作为一方的重要主体,可以通过直接信息或者通过中间结构征集所需要的科技成果,也可以联合高校共同研究并推广、转化,当前世界上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公司企业可以转变传统的规模形式,将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作为主流来促进企业的生产,增强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吸纳鞥理论和技术创新能力,以此来促进公司的长久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科研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研制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高校科技成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与责任,只有强化政府职能、获取政府的政策、资金等支持,高校加强与企业、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完善科研队伍,才能提高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社会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晓雪,刁云鹏.浅析如何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中国市场,2018(30)

[2]王延明,刘宏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途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29)

[3]于宝莲,栗政新.浅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

[4]谢小风,钱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形式与途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4)

[5]汤伟,袁志敏,王博,冯波.新工科背景下提高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有效途径[J].新西部,2018(06)

成果转化范文篇8

第一条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省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省政府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成果转化资金”)。为加强成果转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成果转化资金每年由省财政拨款,省财政厅、科技厅共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指已取得科技成果、经中试并进入产业化开发或直接进入产业化开发、能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第四条成果转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突出重点、集成联动、科学管理、专款专用、注重效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金融机构、民间和外资等多方面资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二章工作机构及职能

第五条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协调小组。其主要职责是:

(一)审议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

(二)审议成果转化资金年度工作计划;

(三)审议成果转化资金的年度经费预算及决算;

(四)审议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的重大项目;

(五)协调解决成果转化资金运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协调小组由省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科技厅和财政厅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信息产业厅、农林厅、环保厅、药品食品监管局、中科院南京分院等部门和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组成。

第七条省科技厅具体负责成果转化资金管理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省财政厅拟定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标准;

(二)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年度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统一受理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并进行形式审查;

(三)组织专家开展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工作;

(四)会同省财政厅编制成果转化资金工作计划,提出成果转化资金年度支持项目及经费安排建议;

(五)负责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包括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合同签订、项目监理、验收、统计等,并向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协调小组汇报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

(六)办理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省财政厅是成果转化资金的监管部门,与省科技厅共同拟定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相关实施细则及工作指南,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标准,编制成果转化资金年度工作计划及项目安排建议;根据成果转化资金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成果转化资金年度经费,并依据项目合同及实施进度拨付项目经费;负责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资金支持范围与对象

第九条成果转化资金主要支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药、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技术及高科技农业等重点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第十条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成熟度高、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

(二)产品的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有望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能力的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品群;

(三)市、县财政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对经济薄弱地区符合条件的项目可适当降低财政配套资金要求。优先支持获国家资助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成果转化。

第十一条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江苏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

第四章资金使用方式

第十二条根据项目和企业的不同特点确定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方式。主要有:

拨款资助。主要用于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或产业化过程中的研究开发工作给予补助,补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项目研究开发经费的50%。

有偿资助。主要用于能较快产生经济效益、在合同确定的项目实施周期结束后的一定期限内能偿还资助资金的产业化开发项目。回收资金继续用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贷款贴息。主要用于为形成较大产业化规模效益而向银行大额借贷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根据项目技术水平、贷款规模等采用全贴、半贴方式,确定相应的贴息额度。

上述方式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第五章项目申报

第十三条由省科技厅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指南。

第十四条项目申报实行属地化管理。符合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条件的项目,由企业或者企业与技术依托方联合按要求向所在地省辖市科技局申报。南京地区的省直和中央部属单位也可直接向省科技厅申报。

第十五条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应对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进行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出具推荐意见。

第十六条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建议书;

(二)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企业与技术依托方的合作协议;

(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上两年度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等,并提供最近一个月的各类会计报表(复印件)。

(五)项目技术情况的证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书或其他技术权益证明等)。

第六章项目审批

第十七条由省科技厅从专家库中选聘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论证。专家组由省内外科技、产业、管理等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可行性、市场前景、风险性、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等进行评审、论证,并提出明确的咨询意见。

第十八条省科技厅、财政厅依据专家组的咨询意见,并听取有关方面意见,提出项目安排建议,报省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审定。经审定的项目,采取适当形式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省科技厅、财政厅行文立项,并与有关责任方签订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合同。

第七章项目管理

第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可行性论证报告和项目合同书的要求,落实自筹资金等实施条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定期报送项目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

第二十条省辖市财政局、科技局负责落实地方财政配套经费,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监督检查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并及时报告项目实施中的重大事项。

第二十一条省科技厅、财政厅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省科技厅组织对项目的验收。

第二十二条建立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考评的重点是使用成果转化资金的项目是否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是否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并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第八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三条成果转化资金由省财政厅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对批准立项的项目,其经费由省财政厅按项目合同和实施进度及资金合理流向予以拨付。

第二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加强经费管理和核算。成果转化资金、配套资金与自筹资金等实行统一预算管理和核算。

第二十五条对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挪用或挤占成果转化资金的,由省财政厅、科技厅采取通报批评、停止并追回拨款、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省科技厅、财政厅依据本办法制定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实施细则。

成果转化范文篇9

[关键词]DIM法高校企业成果转化

一、导言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对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和构建创新型经济模式有重要意义。美国经济学家埃冈·纽伯格和威廉·达菲提出了DIM法,即决策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决策结构:决策权是能够做出为自己目的服务的决策性决定的可能性;信息结构:是由信息流的方向、信息的集中和决策的协调三部分构成;动力结构:实质是当事人能够借以贯彻自己决策的机制,即能使其他当事人服从自己愿望的方法。只有这三个部分协调运行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地位和其良好的运行需要各方面有机协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与经济体制的比较分析决策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我们借用DIM方法对我国高校成果转化能力进行分析。

二、DIM分析

1.决策结构分析。在成果转化决策结构中高校和企业是两个最主要的决策者,共同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能否顺利实现和转化效果。首先,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不到十分之一。科研成果的审查、立项局限于理论性的探讨与现实应用脱节严重。在管理工作上也没有独立的机构协调运作。第二,企业方面,许多中小型企业科学技术需求强烈,又苦于自身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大型企业的决策者对技术开发风险估计过高,研究投入不足,导致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竞争力贫弱。从产权角度来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两种途径:科技成果转移和校办企业。第一,高校科技成果转移是最为普遍的形式。但科研成果产生于小单位的实验室理想状态,与产业化仍有很大距离。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开发、小规模试产等才能实现产业化。虽然开发决策过程中可根据未来期望收益和成本进行风险决策,但这种理性风险决策更多受企业家的知识结构、人格特征,以及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影响。第二,高校自办企业。优势在于学校可以利用高校优势为市场推广打下基础,在二次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方面也有先天优势,还能节约交易成本。但企业经营需要企业家,这类人却极少存在于学校当中。学校在管理、运营和营销等方面会变得捉襟见肘。学校官僚作风容易转播到企业让新生企业未老先衰。

2.信息结构分析。信息结构是由信息流的方向、信息的集中和协调三部分构成。包括收集、传导、处理、储存、取出和分析经济数据的机制和渠道。决策者不可能完全了解面临的行动选择。因些,信息结构就要最大限度给各方决策者提供信息。校企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所需信息上存在着不对称。一方面,高校对企业的需求不了解,选择科技研究项目时并不能和企业的真实需求接轨。一些学校寻找合作企业时也多是通过关系与企业接洽,很难完全匹配。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的东西不能反映到高校课题研究中去。当科技成果存在转化的可能性时,转化的复杂过程中校企业双方的共同知识很少,这样的博弈过程中极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失败。校企双方信息缺乏,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起着协调的作用。这类中介机构主要从事收集、处理、传导科技成果的供求信息,为高校和企业合作提供便利。与国外相比,我国中介机构的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首先,中介机构数量有限、功能单调,在高校、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不能有效地协调。而且没有足够的动力机制促进中介机构有效运作。纠纷发生时,中介服务机构的权益也无法保证。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科技成果转化。

3.动力结构分析。高校成果转化动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激励部分。成果转化过程中个人在贡献的同时也要有自身需求的满足;学校希望成果转化能够换回利益;而企业追求的是技术成果产业化后获得的利润。当激励机制对三方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保证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实现。研发阶段,企业急需的项目在高校没有生存空间。企业也很少资助高校的项目研究,这与西方国家企业大力资助高校科研对比鲜明。其中项目审查立项与市场结合的激励机制缺位是主要原因。转化阶段,风险投资服务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等是资金的主要来源。转化的风险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其不敢轻易提供担保或资金。同时高校和企业不履约、专利被侵权和利益分配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双方获得的收益。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在法律体系、科技转化模式、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仍不完善。最近我国修改了《专利法》,显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但积习已久要与西方国家接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成果转化后,利益分配问题也是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专利和成果转移的所得归校方或国家所有。如果不考虑研究人员等各方面利益,很难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三、提高成果转化能力的对策

对高校而言,第一,要加快科研项目选择体系的改革,充分了解企业需要,使项目选择与产业化应用紧密结合。第二,“酒香也怕巷子深”,高校应给企业提供帮助解决技术难道,向企业推销自己的科学技术成果。第三,大学自建的科技园模式是一条提高成果转化效率的途径。第四,高校要考虑到有关人员对成果转化的贡献,保证他们的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切实地推动激励机制的建设。第五,科技成果转化有许多路子可走如:高校用技术入股,高校也可自建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成果转化速度。

企业方面,第一,大型科技企业要转变思想,重视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的作用。中小科技企业没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实力,应积极拓宽科学技术来源渠道。第二,有实力的企业要加大对高校研究的支持力度,在项目研究到产业化各阶段与高校展开合作,提升企业接受科技成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埃岗·纽伯格威廉·达菲:比较经济体制[M].商务印书馆,1984

[2]雷云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

成果转化范文篇10

根据NASA的数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有6万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产生,但达到成熟应用阶段的只有2万项左右。农业科技领域的丰硕成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科技资源。然而,科技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生产服务,不仅会造成科技资源的浪费,也会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相关部门的不懈探索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科研立项影响成果转化

一方面,科研立项时咨询的专家代表面窄、社会参与度不够,容易造成国家科研立项与实际需求脱节。另一方面,在现阶段,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取向受到我国政府主导型的科研体制的影响,他们很大程度上是面向政府或者上级部门,而未能很好地面向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建设。科研人员立项时对市场的需求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选取项目时,把项目是否具有先进性作为首先条件,而对项目的市场应用前景或是否能有效转化则考虑的比较少。根据调查,科技人员在申请课题时考虑科技前沿,兼顾考虑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占72%。而主要考虑市场需求,结合科技前沿仅占22%[1]。这些也会造成科研立项与实际需求脱节。

2.2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

在农业生产中缺乏高质量的、先进的、成熟的、适用的技术成果。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受科技成果本身的特性影响。科技成果研究的周期长,而应用的周期短。根据我国农业部的统计:获科技进步奖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周期一般在6~13年,而在生产中,一般的技术性成果的使用周期为5~8年,一些物化性的成果在使用8~10年以后,其使用价值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更有甚者,一些农业科技成果在产出后还未得到推广就已经过时。另一方面,由于工程化研究不足,没有能够做中试实验或实验不足而造成成果转化失败。据统计,由于技术不配套,我国未能转化的重大科技成果中约占12.4%[1]。

2.3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制约成果转化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需求者,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科技成果能否很好的转化。但是,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首先,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显示:2006年末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小学以下的为39.5%,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9.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11%。到目前为止,小学以下的比例略有下降,为37.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略有上升,但依然只有12.4%[2]。其次,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人数少,2008年,参加短期培训的农民人数占20.0%,参加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占3.4%,参加中等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0.13%,而没有参加过任何技术培训的则高达76.4%[3]。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导致先进的农业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普及,既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影响农业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转化。

2.4转化资金不足

据科技部统计,从2007年到2009年,我国应用型技术成果未得到应用或停用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4]。尽管有许多农业科研单位通过各种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项目支持从而获得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需求。以河南省为例,该省每年投入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专项资金(包括国家、省、市三级项目)有5000万元,但每年能够支持的项目仅百十项左右,不到应支持成果的5%,也不到申报支持的20%[5]。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科研院所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产研合作方式来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农业成果转化的高风险低回报,企业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另外,越是高的科技成果,投入也会越高,同时风险也会越高,因此选择高技术成果进行投资的企业也会越少。

2.5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连接科技供给和科技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还不健全。比如成果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对成果的评价还停留在对成果本身的评价上,缺乏对成果转化的评价,也就是说对成果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缺乏评价。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牵涉到多个利益主体,从成果的研制者到最终的需求者,还有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等。因此,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协调和规范整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利益体之间的关系,促进科技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市场供求引导机制不显著,目前我国农业科研课题选题、立项多数产生于科技系统内部。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生产的具体需求考虑不足,从而导致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转化;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受自然环境影响的产业,因此首先存在自然风险,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也存在很多风险,比如技术投资风险等,同时还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在这些方面建立起相应的风险保障机制。

2.6政策与环境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到农业科技成果从产生到采用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目前,国家关于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在成果交易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容易产生一些因成果使用而引发的纠纷。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滞后,科技成果得不到切实保护,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创造积极性,技术外流、假冒现象严重,也大大挫伤了农民采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从产生到采用的正常的市场运作,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交易和转化。

3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清除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种种障碍,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1加强政策引导与宏观调控首先,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制定鼓励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并制定相配套的可操作

性强的法规和条例,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大环境。积极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农业科技成果加大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为农业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保驾护航。其次,鼓励和推进产研合作,政府应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积极的产研的资助机制,建立产研密切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企业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来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对科技型企业承担的农业科技开发产业化项目、试验和示范园区建设等,给予优惠和鼓励。建立风险投资保障机制,帮助企业降低进行技术创新所承担的风险。另外,将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参与科技成果的研究和转化。

3.2供给有效的成果

首先,把好立项源头关,建立农业科研与农民需求、农业发展相结合的选题立项机制,强化项目管理,在立项时就选准选好科研项目。在科研立项阶段,可以邀请熟悉市场的相关企业人员参与,使科研项目从立项开始就能符合市场需求。其次,积极引导农业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选题时,在对国内外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先进性、可行性以及未来的社会效益,因地制宜地选好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及科技发展动向对课题进行不断完善和调整,使研究出来的成果符合市场的需求。

3.3刺激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

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使用者是农民,因此农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生产率43%,初中毕业可提高生产率108%,大学毕业可提高生产率300%[6]。首先,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力度,除了认证贯彻九年义务教育外,还应根据农村和农民实际需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完善的农民教育与培训体系,加强农村科技知识的普及力度。其次,采取形式多样的组织方式,对新技术、新知识进行广泛有效地宣传,培养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认知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采纳能力。另外,建立科技示范户,比如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等,加强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激发农民对科学的兴趣,树立对科学的信心,促进农民采纳新技术、运用新成果,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3.4建立资金保障体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为主的农业科研资金投入保障体系。政府用于农业科学研究、开发与推广的资金要保持投入并稳定增加;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企业或其他社会团体等参与农业科学研究、开发与推广;农业科研单位要积极吸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企业或其他社会团体等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进行投资;还可以利用金融机构贷款,设立专项用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贷款产品;还可以充分开展国际间的农业科研合作开发,积极引进外资,从而弥补国内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方面的不足。

3.5优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的成果及转化评价机制,在项目立项时,要求项目的承接单位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并提供详细的产业化目标规划以及对社会经济效益的预测;对可转化的科研项目实行定期评价,把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作为评价的重点;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评审除了“专家”的评审外,应增加“市场”、“用户”和“效益”的评审,保证评审的真实有效。优化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过程中,明确各参与主体的作用,并根据他们的贡献大小确定利益的分配,从而保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的合理分配。建立市场供求引导机制,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逐步建立“需求—研究—市场—需求”的研发与应用的良性循环。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转嫁和分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风险,增强农民和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维护农民和企业利益。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队伍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激发推广人员尤其是基层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政府的引导下,依托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逐步建立由农业企业、农业科研单位、农民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开展社会各界的分工与合作,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3.6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