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0:29:47

乘车

乘车范文篇1

确定轿车的座次,关键要看乘坐何种车辆。

乘坐吉普车时,前排驾驶员身旁的副驾驶座为上座。车上其他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

乘坐四排座或四排座以上的中型或大型轿车时,以前排,即驾驶员身后的第一排为尊,其他各排座位由前而后依次递减。而在各排座位之上,则又讲究“右高左低”,即座次的尊卑,应当从右而左依次递减。简单地讲,可以归纳为:由前而后,自右而左。

乘坐双排座或三排座轿车时,座次的具体排列,则又因驾驶员的身份不同,而具体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所乘轿车的车主亲自驾驶轿车。

在这种情况下,双排五座轿车上其他的四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

三排七座轿车上其他的六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左座。

三排九座轿车上其他的八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假定驾驶座居左):前排右座,前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中座,中排左座,后排右座,后排中座,后排左座。

当主人亲自驾车时,若一个人乘车,则必须坐在副驾驶座上,若多人乘车,则必须推举一个人在副驾驶座上就座,否则就是对主人的失敬。第二种情况,是由专职司机驾驶轿车。在这种情况下,双排五座轿车上其他的四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副驾驶座。

三排七座轿车上其他的六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左座,副驾驶座。

三排九座轿车上其他的八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假定驾驶座居左):中排右座,中排中座,中排左座,后排右座,后排中座,后排左座,前排右座,前排中座。

根据常识,轿车的前排,特别是副驾驶座,是车上最不安全的座位。因此,按惯例,在社交场合,该座位不宜请妇女或儿童就座。而在公务活动中,副驾驶座,特别是双排五座轿车上的副驾驶座,则被称为“随员座”,专供秘书、翻译、警卫、陪同等随从人员就座。

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地铁时,往往需要对号入座,座位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不太大。比较而言,有关座次的讲究也相对较少。

基本的规矩是:临窗的座位为上座,临近通道的座位为下座。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同的座位为上座,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座位为下座。

在有些车辆上,乘客的座位分列于车厢两侧,而使乘客对面而坐。在这种情况下,应以面对车门一侧的座位为上座,以背对车门一侧的座位为下座。

在乘坐车辆时以礼待人,不单是一种要求,而且应当落实到乘坐车辆时的许多细节上。特别需要注意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上下车的先后顺序。在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许多正式场合,上下车的先后顺序不仅有一定的讲究,而且必须认真遵守。

乘坐轿车时,按照惯例,应当恭请位尊者首先上车,最后下车。位卑者则应当最后登车,最先下车。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地铁时,通常由位卑者先上车,先下车。位尊者则应当后上车,后下车。这样规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便于位卑者寻找座位,照顾位尊者。公务员之家:

乘车范文篇2

确定轿车的座次,关键要看乘坐何种车辆。

乘坐吉普车时,前排驾驶员身旁的副驾驶座为上座。车上其他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

乘坐四排座或四排座以上的中型或大型轿车时,以前排,即驾驶员身后的第一排为尊,其他各排座位由前而后依次递减。而在各排座位之上,则又讲究“右高左低”,即座次的尊卑,应当从右而左依次递减。简单地讲,可以归纳为:由前而后,自右而左。

乘坐双排座或三排座轿车时,座次的具体排列,则又因驾驶员的身份不同,而具体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所乘轿车的车主亲自驾驶轿车。

在这种情况下,双排五座轿车上其他的四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

三排七座轿车上其他的六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左座。

三排九座轿车上其他的八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假定驾驶座居左):前排右座,前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中座,中排左座,后排右座,后排中座,后排左座。

当主人亲自驾车时,若一个人乘车,则必须坐在副驾驶座上,若多人乘车,则必须推举一个人在副驾驶座上就座,否则就是对主人的失敬。第二种情况,是由专职司机驾驶轿车。在这种情况下,双排五座轿车上其他的四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副驾驶座。

三排七座轿车上其他的六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左座,副驾驶座。

三排九座轿车上其他的八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假定驾驶座居左):中排右座,中排中座,中排左座,后排右座,后排中座,后排左座,前排右座,前排中座。

根据常识,轿车的前排,特别是副驾驶座,是车上最不安全的座位。因此,按惯例,在社交场合,该座位不宜请妇女或儿童就座。而在公务活动中,副驾驶座,特别是双排五座轿车上的副驾驶座,则被称为“随员座”,专供秘书、翻译、警卫、陪同等随从人员就座。

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地铁时,往往需要对号入座,座位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不太大。比较而言,有关座次的讲究也相对较少。

基本的规矩是:临窗的座位为上座,临近通道的座位为下座。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同的座位为上座,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座位为下座。

在有些车辆上,乘客的座位分列于车厢两侧,而使乘客对面而坐。在这种情况下,应以面对车门一侧的座位为上座,以背对车门一侧的座位为下座。

在乘坐车辆时以礼待人,不单是一种要求,而且应当落实到乘坐车辆时的许多细节上。特别需要注意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上下车的先后顺序。在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许多正式场合,上下车的先后顺序不仅有一定的讲究,而且必须认真遵守。

乘坐轿车时,按照惯例,应当恭请位尊者首先上车,最后下车。位卑者则应当最后登车,最先下车。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地铁时,通常由位卑者先上车,先下车。位尊者则应当后上车,后下车。这样规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便于位卑者寻找座位,照顾位尊者。

乘车范文篇3

(一)小轿车。

1、小轿车的座位,如有司机驾驶时,以后排右侧为首位,左侧次之,中间座位再次之,前坐右侧殿后,前排中间为末席。

2、如果由主人亲自驾驶,以驾驶座右侧为首位,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中间座为末席,前排中间座则不宜再安排客人。

3、主人夫妇驾车时,则主人夫妇坐前座,客人夫妇坐后座,男士要服务于自己的夫人,宜开车门让夫人先上车,然后自己再上车。

4、如果主人夫妇搭载友人夫妇的车,则应邀友人坐前座,友人之妇坐后座,或让友人夫妇都坐前座。

5、主人亲自驾车,坐客只有一人,应坐在主人旁边。若同坐多人,中途坐前座的客人下车后,在后面坐的客人应改坐前座,此项礼节最易疏忽。

6、女士登车不要一只先踏入车内,也不要爬进车里。需先站在座位边上,把身体降低,让臀部坐到位子上,再将双腿一起收进车里,双膝一定保持合并的姿势。

(二)吉普车

吉普车无论是主人驾驶还是司机驾驶,都应以前排右坐为尊,后排右侧次之,后排左侧为末席。上车时,后排位低者先上车,前排尊者后上。下车时前排客人先下,后排客人再下车。

乘车范文篇4

乘坐吉普车时,前排驾驶员身旁的副驾驶座为上座。车上其他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

乘坐四排座或四排座以上的中型或大型轿车时,以前排,即驾驶员身后的第一排为尊,其他各排座位由前而后依次递减。而在各排座位之上,则又讲究“右高左低”,即座次的尊卑,应当从右而左依次递减。简单地讲,可以归纳为:由前而后,自右而左。

乘坐双排座或三排座轿车时,座次的具体排列,则又因驾驶员的身份不同,而具体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所乘轿车的车主亲自驾驶轿车。

在这种情况下,双排五座轿车上其他的四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

三排七座轿车上其他的六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左座。

三排九座轿车上其他的八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假定驾驶座居左):前排右座,前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中座,中排左座,后排右座,后排中座,后排左座。

当主人亲自驾车时,若一个人乘车,则必须坐在副驾驶座上,若多人乘车,则必须推举一个人在副驾驶座上就座,否则就是对主人的失敬。第二种情况,是由专职司机驾驶轿车。在这种情况下,双排五座轿车上其他的四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副驾驶座。

三排七座轿车上其他的六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左座,副驾驶座。

三排九座轿车上其他的八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假定驾驶座居左):中排右座,中排中座,中排左座,后排右座,后排中座,后排左座,前排右座,前排中座。

根据常识,轿车的前排,特别是副驾驶座,是车上最不安全的座位。因此,按惯例,在社交场合,该座位不宜请妇女或儿童就座。而在公务活动中,副驾驶座,特别是双排五座轿车上的副驾驶座,则被称为“随员座”,专供秘书、翻译、警卫、陪同等随从人员就座。

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地铁时,往往需要对号入座,座位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不太大。比较而言,有关座次的讲究也相对较少。

基本的规矩是:临窗的座位为上座,临近通道的座位为下座。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同的座位为上座,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座位为下座。

在有些车辆上,乘客的座位分列于车厢两侧,而使乘客对面而坐。在这种情况下,应以面对车门一侧的座位为上座,以背对车门一侧的座位为下座。

在乘坐车辆时以礼待人,不单是一种要求,而且应当落实到乘坐车辆时的许多细节上。特别需要注意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上下车的先后顺序。在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许多正式场合,上下车的先后顺序不仅有一定的讲究,而且必须认真遵守。公务员之家:

乘坐轿车时,按照惯例,应当恭请位尊者首先上车,最后下车。位卑者则应当最后登车,最先下车。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地铁时,通常由位卑者先上车,先下车。位尊者则应当后上车,后下车。这样规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便于位卑者寻找座位,照顾位尊者。

乘车范文篇5

1、小轿车的座位,如有司机驾驶时,以后排右侧为首位,左侧次之,中间座位再次之,前坐右侧殿后,前排中间为末席。

2、如果由主人亲自驾驶,以驾驶座右侧为首位,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中间座为末席,前排中间座则不宜再安排客人。

3、主人夫妇驾车时,则主人夫妇坐前座,客人夫妇坐后座,男士要服务于自己的夫人,宜开车门让夫人先上车,然后自己再上车。

4、如果主人夫妇搭载友人夫妇的车,则应邀友人坐前座,友人之妇坐后座,或让友人夫妇都坐前座。

5、主人亲自驾车,坐客只有一人,应坐在主人旁边。若同坐多人,中途坐前座的客人下车后,在后面坐的客人应改坐前座,此项礼节最易疏忽。

6、女士登车不要一只先踏入车内,也不要爬进车里。需先站在座位边上,把身体降低,让臀部坐到位子上,再将双腿一起收进车里,双膝一定保持合并的姿势。

(二)吉普车

吉普车无论是主人驾驶还是司机驾驶,都应以前排右坐为尊,后排右侧次之,后排左侧为末席。上车时,后排位低者先上车,前排尊者后上。下车时前排客人先下,后排客人再下车。

乘车范文篇6

(一)乘坐小轿车的礼仪

1.司机驾驶时,以后排右侧为首位,左侧次之,中间座位再次之,前坐右侧殿后,前排中间为末席。

2.由主人亲自驾驶,以驾驶座右侧为首位,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中间座为末席,前排中间座则不宜再安排客人。

3.主人夫妇驾车时,则主人夫妇坐前座,客人夫妇坐后座,男士要服务于自己的夫人,宜开车门让夫人先上车,然后自己再上车。

4.如果主人夫妇搭载友人夫妇的车,则应邀友人坐前座,友人之妇坐后座,或让友人夫妇都坐前座。

5.主人亲自驾车,坐客只有一人,应坐在主人旁边。若同坐多人,中途坐前座的客人下车后,在后面坐的客人应改坐前座,此项礼节最易疏忽。

6.女士登车不要一只脚先踏入车内,也不要爬进车里。需先站在座位边上,把身体降低,让臀部坐到位子上,再将双腿一起收进车里,双膝一定保持合并的姿势。

(二)乘坐吉普车的礼仪

吉普车无论是主人驾驶还是司机驾驶,都应以前排右坐为尊,后排右侧次之,后排左侧为末席。上车时,后排位低者先上车,前排尊者后上。下车时前排客人先下,后排客人再下车。

(三)乘坐旅行车的礼仪

我们在接待团体客人时,多采用旅行车接送客人。旅行车以司机座后第一排即前排为尊,后排依次为小。其座位的尊卑,依每排右侧往左侧递减。

(四)乘坐公共汽车的礼仪

公共汽车是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公共汽车的车厢由于容纳人数众多,人与人职业、性格、年龄、性别存在差别,乘客与乘客之间往往处在磨肩擦背的处境中,这时的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

1.上车时要遵守秩序。车子未停稳,前车乘客未下完就抢先冲挤上车,这不仅无礼的,也是野蛮的。

2.上车后应尽快到位。路途远的旅客要向车里走,路近的或只坐一二站就下车的应离车门近些,这样双方都方便。

3.有座位应各尽所能。自己领孩子应只占一个座位,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带的物品不应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和孕妇及抱婴儿的妇女等应主动让座,对行动不便的乘客更要主动谦让、帮助;乘客下车腾出的座位,如自己与另外乘客同站旁边时,应先让对方就坐,或招呼其他更需要座位的老人、孕妇和儿童等就坐。

4.拥挤时应代人传票。车厢人多拥挤时,售票员不能巡回售票、查票,乘客应主动买票,并帮助其他乘客传递钱款和车票。自己由人传递买票时应表示感谢。如是月票,应主动向售票员出示。

5.下车前应早做准备。下车前应早一些走到车门前。如离车门较远,则应客气地询问你前面的乘客是否下车,然后才可调换;调换中要尽量缓慢动作,侧身而过,并将携带的东西托起来,不要挤撞他人。

(五)乘坐火车的礼仪

1.候车时保持安静。在候车室等车时,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带的小孩要看好,不要让其四处乱跑,免得影响其他乘客休息。

2.公用品合理使用。火车上的座位、茶几、行李架等都是公用的。如,尽量别压着别人的行李,别独霸一个茶几和座位,不要抢占或强行换取靠窗的座位等。

乘车范文篇7

确定轿车的座次,关键要看乘坐何种车辆。

乘坐吉普车时,前排驾驶员身旁的副驾驶座为上座。车上其他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

乘坐四排座或四排座以上的中型或大型轿车时,以前排,即驾驶员身后的第一排为尊,其他各排座位由前而后依次递减。而在各排座位之上,则又讲究“右高左低”,即座次的尊卑,应当从右而左依次递减。简单地讲,可以归纳为:由前而后,自右而左。

乘坐双排座或三排座轿车时,座次的具体排列,则又因驾驶员的身份不同,而具体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所乘轿车的车主亲自驾驶轿车。

在这种情况下,双排五座轿车上其他的四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

三排七座轿车上其他的六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左座。

三排九座轿车上其他的八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假定驾驶座居左):前排右座,前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中座,中排左座,后排右座,后排中座,后排左座。

当主人亲自驾车时,若一个人乘车,则必须坐在副驾驶座上,若多人乘车,则必须推举一个人在副驾驶座上就座,否则就是对主人的失敬。第二种情况,是由专职司机驾驶轿车。在这种情况下,双排五座轿车上其他的四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副驾驶座。

三排七座轿车上其他的六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左座,副驾驶座。

三排九座轿车上其他的八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假定驾驶座居左):中排右座,中排中座,中排左座,后排右座,后排中座,后排左座,前排右座,前排中座。

根据常识,轿车的前排,特别是副驾驶座,是车上最不安全的座位。因此,按惯例,在社交场合,该座位不宜请妇女或儿童就座。而在公务活动中,副驾驶座,特别是双排五座轿车上的副驾驶座,则被称为“随员座”,专供秘书、翻译、警卫、陪同等随从人员就座。

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地铁时,往往需要对号入座,座位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不太大。比较而言,有关座次的讲究也相对较少。

基本的规矩是:临窗的座位为上座,临近通道的座位为下座。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同的座位为上座,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座位为下座。

在有些车辆上,乘客的座位分列于车厢两侧,而使乘客对面而坐。在这种情况下,应以面对车门一侧的座位为上座,以背对车门一侧的座位为下座。

在乘坐车辆时以礼待人,不单是一种要求,而且应当落实到乘坐车辆时的许多细节上。特别需要注意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上下车的先后顺序。在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许多正式场合,上下车的先后顺序不仅有一定的讲究,而且必须认真遵守。

乘坐轿车时,按照惯例,应当恭请位尊者首先上车,最后下车。位卑者则应当最后登车,最先下车。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地铁时,通常由位卑者先上车,先下车。位尊者则应当后上车,后下车。这样规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便于位卑者寻找座位,照顾位尊者。

乘车范文篇8

关键词:大集团;共有资源;免费乘车

一、集体物品的两难困境

集团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是一些有共同利益的个人”⑴组成的,集团或组织存在的基本功能是为本集团的全体人员提供集体物品。集体物品的与个人物品比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集团中的全体成员对获得这一集团利益有着共同的兴趣,但他们对承担为获得这一集团利益而要付出的成本却没有共同兴趣。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付出全部成本,而且不管他自己是否分担了成本,一般总能得到提供的利益。”⑵这样,集团中集体物品的共享性与集体物品生产成本的分担性便成了集团理论不可回避的中心问题。一方面,一个集团或组织只有为其成员提供集体物品,这个集团或组织才能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集团成员要承担集体物品生产的成本又有可能提高集团的离心倾向,加速集团的解体。这就是集团集体物品的两难困境。那么社会是如何化解这个两难困境的呢?为此,奥尔森教授考察了各种类型的组织,他得出的结论是,在提供集体物品这个问题上,小集团比大集团更有效率。他解释说,在小集团中如果某个人受到激励提供集体物品,既使要他承担全部成本,他也会提供。因为他从这件集体物品中得到的利益超过了该物品的总成本。而在大集团中,却“没有一个成员获得的收益的份额足以使他有动力单独提供集体物品”。⑶尽管集体物品对集团来说是如此珍贵,但却不能激励个体成员承担实现集团利益所需要的成本。虽然大集团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但是大集团毕竟是客观存在,那么大集团又是如何解决集体物品生产的效率的呢,在这方面奥尔森列举了一些具体办法。

首先是“选择性”激励。选择性激励就是给集团成员提供非公共品,以激励集团中的个人采取有利于集团利益的方法。选择性激励的实施可以采取经济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社会的、心理的等非经济措施,但究竟选择何种措施,应充分考虑个体成员的理性需求。其次是“邦联”制方法。就是将一个大集团分成若干个小集团,每个小集团与别的集团一起组成大集团的联邦。第三是方法。奥尔森举例说,一个许多人参加的会议是难以迅速、仔细地做出决策的,因为个人的意见对会议的结果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而理性的个人不想花过多精力,所以这样的大型会议效率不高。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大型组织在行动时总是求助于小集团,这样就形成了委员会、小组委员会和小型领导集团。

然而,奥尔森提出的这些办法并没有真正解决大集团的效率问题,还是仍然在小集团的效率高于大集团这个问题上进行循环论证,要解决大集团的效率问题,除非把大集团划小,这也就是奥尔森在集团效率问题上的核心观点。很明显,这种观点或理论并没有解决集体物品的两难困境这一理论难题,更没有对现实生活中大集团比小集团的发展趋势更为强劲这一客观现实做出解释。

二、核心集团与两难困境的求解

由此可以看出,大集团的效率问题是集团理论的难点,只要能解决大集团的效率问题,集体物品的两难困境也就不难解决了。而奥尔森之所以未能正确的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过于严格的行为假设。

奥尔森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隐含的行为假设大致包括:A、集团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相同的偏好函数和资源禀赋,他们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效用是相同的,因而他们为集体物品的生产承担的费用也应大体相当,其中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比其他人承担更多的成本。B、大集团都由原子式的个体组成,大集团内部不存在小集团,如果存在那一定是潜在集团行动的结果,在大集团行动之前不可能形成集团分化的条件。C、假设集团内部只有个体理性而没有群体理性,任何个人都只关心从集团能获得多少利益,集团内部没有利他行为的存在,更无人主动为他人支付成本。

显然,这些假设过于严格,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找到这样的大集团,但并不是所有的大集团都有这样的特征。有一个实际的例子,某地修建了一座古塔,古塔对当地居民来说是集体物品,据说古塔有镇灾——消除水患之效用。但我们从塔内碑刻中看到,为修建古塔捐赠的钱币各个成员是完全不同的,其中承担成本最多的一个人捐献了建塔所需的全部土地,并且承担了第一至第三层的全部费用。可以想象,当地有许多居民是没有捐款的,起码那些一无所有的雇农没有捐款。尽管成本在集团内部进行了非均衡的分布,但宝塔终究建起来了,我们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奥尔森的理论中得到启发,奥尔森认为,只有个体成员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大于生产集体物品的成本,那么这些成本就不一定进行均衡分配,有的个人甚至愿意承担全部成本,这样集团就能提供集体物品。现在我们把这个理论应用于分析大集团,在大集团内只要有部分成员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大于集体物品的生产成本,这部分成员就愿意为集体物品的生产承担全部成本,就是明知有人要白占好处也在所不惜,这样集体物品就能提供。这些在大集团内自愿为集体物品的生产承担全部成本的部分成员,我们称之为大集团中的核心集团。核心集团的作用在于,它能使大集团从潜在中的集团变为行动中的集团。大集团要做到行动步伐的整齐划一是困难的,大集团的行动总是有部分成员先行一步,也就是说,在大集团中个体成员为集体物品的生产所承担的成本不可能是一样的,其中有部分成员一定比其他成员承担了更多的成本,这些承担了更多成本的成员就是大集团的核心成员。如果一个大集团没有这样的核心成员,那么集体物品的生产就只能是集团成员的一种设想,还不可能成为可以实施的计划,这样就必然导致集体物品供给的短缺。

集团内部的核心集团与人们常说的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不同,组织的领导核心一般是比组织中的其他成员能支配更多的公共品,领导核心与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关系一般是一种委托——关系,这种关系是在组织行动之前就已确定的,它是人们对组织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制度安排;而核心集团则是大集团在行动中自发形成的,人们事先并没有就此做出制度安排,只有在行动中人们通过对集团成员的观察才能明确核心集团的存在,以及这个集团所起的作用,而一旦这次行动结束,在这次行动中起核心作用的集团就有可能解体,下一次行动有可能形成新的核心集团。

那么个人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在大集团的行动中起核心作用呢?

首先,核心集团的成员比非核心集团的成员有较多的资源禀赋。有的有较多的物质资本,有的有较多的人力资本,对非市场集团而言,较多的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有利于在集团中发挥作用。其次,对行动的预期效益比非核心集团成员更为乐观,他们可能认为集体物品的产生并不象其他成员认为的需要花费那么多的成本,或者认为这件集体物品一旦被供给其效益一定比非核心集团成员预期的要好。第三,对集团本身的偏好。核心集团的成员比非核心集团的成员对本集团有更高的认同感,他的消费与他人有较强的关联性,对集团内部的搭便车行为抱着肥水未落外人田的心态,甚至认为本集团整体利益的增长是个人利益提高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集团的共有资源与大集团的优势

从动态来考察,集团的发展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趋势是集团规模的小型化,也就是大集团被分解成若干个小集团;另一种趋势是大型化,许多小集团合并为大集团,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往往第二种趋势处于主导地位。为什么会进成这种趋势呢,因为与客观需要相适应的大集团一般比小集团更有优势。

首先,大集团提供的集体物品比起小集团来,集体物品的公共性程度要高得多。集体物品的公共性程度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个人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利益的多少,这可以用一个人在一定时期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占个人总收益的比重来确定。第二方面是集体物品效益的覆盖面问题,也就是集体物品的使用范围,有的集体物品只有少数人可以使用,但也有的集体物品的使用范围很广。楼梯间的灯光是集体物品,他可以给这个单元的住户带来方便,但街道上的路灯却能给更多的人提供照明,在这里路灯比楼梯间的灯的覆盖程度要高,因而路灯是程度更高的集体物品。第三个方面是集体物品寿命的长短,有的集体物品在短期就消费完了,如一顿免费的午餐,而有的集体物品却可以长期消费,甚至可以世代延续的消费下去,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一个小集团提供的集体物品,有时与私人物品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这些集体物品向私人物品的转化也比较容易。三个朋友共同使用的一台电脑,对第四个人来说这台电脑更像私人物品。但供大集团使用的集体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界限则是很明确的,如大集团长期形成的制度、从政府获得的有关优惠政策,人们要把这些东西界定给个人是极为困难的。

其次,大集团具有资源上的优势。传统的观点认为,大集团的优势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但人多势众就必然产生规模上的优势的说话并不科学,因为这种优势很容易由成本上的劣势抵消,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小企业、小国家了。但有一种东西却是大集团所特有的,这就是大集团一般比小集团有更多的共有资源。集团的共有资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集团成员通过支付各种成本生产出来的,这就是集体物品,集体物品既指有形的物体,也包括集团内部的各种规则,以及共同争来的优惠政策等;另一部分共有资源则是集团自发形成的,它的形成无需人们支付费用,如集团内部形成的习惯、制度、信任感等类似于企业文化一类的东西。但无论是付费生产的而是自发形成的共有资源,一旦进入消费环节,集团内部任何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对于自发形成的共有资源和自觉形成的集体物品中的制度性产品,你使用它能给你带来利益,但如果不使用,这些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这就好比时间,没有利用的时间也不会结你留着。

集团不论大小,都存在一定的共有资源,但一般而言,小集团共有资源的公共程度、覆盖面以及时效性都不如大集团。历史形成的语言是一种共有资源,但某些方言只能在小范围使用,用这种方言进行交流的人口甚至只有几万人,但某些通用语主,如汉语却能成为几十亿人口的交流工具,因此汉语作为一种共有资源是由更大的集团来使用的,它的公共程度也明显地高于少数地方使用的方言。对于人的具体需求而言,一个人对共有资源的需求与私人物品的需求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如果上下班单位有专车接送,谁还愿意去挤公共汽车呢。谁都希望免费获得更多的资源,但这种愿望单独的个人或小集团都难以做到,而免费提供共有资源正是大集团的优势。

集团的共有资源不仅可以节省集体物品生产的成本,而且有利于生产私人物品。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一个农民计划创办一个企业,厂址的选择有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选在本村,另一个方案是选在外村,但不管是选在本村还是外村,都必须把就业机会留给厂址所在地的村民,这个村民最终还是选择在本村建厂,因为本村与外村相比,他更熟悉村民的生活习惯,彼此易于沟通,村民不会对自己过分刁难,从而节约组织成本,减少企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者给村民提供的就业机会是集体物品,而他与村民的相互信任是其所在村民集团的共有资源。一个持续发展的集团内部总有可供利用的共有资源,这可以用于解释我国改革初期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家族工业的生命力,外商投资总是首选自己祖籍的重要原因。

四、免费乘车的相互性及其效益

免费乘车至今有一种深入人心的观点:它不能给生产者任何激励,同时又助长了消费者的懒惰品性和依赖心理,因而免费乘车只能是经济资源和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集团内部的免费乘车都增进了集团的福利,不仅对消费者而且对生产者都能产生激励作用。因为免费乘车在集团内总是具有相互性,在一种情况下甲免费乘了乙的车,但当出现另一种情况时,乙又可能乘甲的车,只存在搭便车却从不提供便车的情形并不多见。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经常碰到的,例如一个出租车司机搭几名乘客跑一段比较长的路程,其中要经过一段人烟稀少的山区,司机最担心的是在这个地段被人打劫,而这种事已发生过多起,因为车上有多名乘客,司机仗着人多起初并不胆怯。但回来时是空车,司机便胆怯起来,这样他便从路傍动员了几个人勉费搭他的车,这样才有了来时那样的安全感。很明显,这里发生的免费乘车行为是相互的。

这种相互性的免费乘车与公地的悲剧所描述的免费乘车有着不同的性质。公地的悲剧中的公有土地是一些没有产权归属的资源,一个人多获得了一些资源,他也搞不清究竟占了谁的便宜,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从公地中多占一部分,但却没有人关心公地的配置效率。而在制度健全,产权归属明确的社会环境中,究竟谁为集体物品的生产承担了成本,究竟人们是在搭谁的便车是一清二楚的。因此,集体物品的生产是建立在个人理性基础上的一种集体理性行为,它的运作遵循的是市场机制的一般规则,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不仅要达到集团中个人获得的收益大于个人支付的成本,而且这件物品给集团全体成员带来的利益也必须大于集团支付的总成本,这样集体物品才会被提供。而免费乘车只是满足了资源配置效率前提下集团内部公平水平的提升。

这种认识我们可以从集体物品的供给者和搭便车者两方面进行分析,如果集体物品是由部分成员提供,那么这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给承担了成本的成员带来的利益,另一部分是给没有承担成本的集团成员带来的利益。只要这件物品给成本承担者带来的利益大于他们支付的成本,他们就愿意生产这件集体物品,并且愿意与没有承担成本的集团成员分享它,也就是给集团成员创造一个免费乘车的机会。而那些免费乘车的集团成员也非常明白他们究竟占了谁的便宜,得到了多少利益。不怕他人免费乘车和愿意免费乘车是集团的一种行为特征,是集团产生稳定性和向心力的源泉。社会上一些比较有能量、充满活力、吸引力相对较强的集团或组织,一般都能够提供较多的集体物品,给个体成员创造较多的免费乘车的机会,那种认为既然集团物品是大家平等的消费,那么每一件集体物品的生产全体集团成员都必须平均承担成本的观点是有害的,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深陷长期讨价还价的困境中,很难形成理性的公共决策。因为集团内部成员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的支付能力,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偏好函数,必然会对集体物品产生不同的评价与需求。因此在集团内部在集体物品的生产上进行适度的自发分工是有必要的,只要有利于集团的发展,在这个物品上这一部分人多承担一些成本,在另一件集体物品生产上另一部分成员多承担一些成本,而通过免费乘车这种方式将全体集团成员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这是集团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途径。

本文提出的集团的共有资源与免费乘车的相互性原理,在分析集团、组织、政府行为以及公共决策时都是一个可用的工具,一切非个人的集团或组织,其发展的源泉就在于共有资源的积累,而组织的活力则来自共有资源的非均衡分配,也就是给人们提供免费乘车的机会。

参考文献

⑴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7页

乘车范文篇9

排队候车,先下后上。让妇女、老人、小孩和残疾人先上车。

注意安全,扶好、坐好。不要将身体伸到车厢外,或随意动车厢里的设施。

主动给老人、病人、残疾人、孕妇和带小孩的妇女让座。

尊重司乘人员,主动按规定买票。

爱护环境卫生,保持车厢和站内的环境卫生,不能向窗外扔东西。

乘坐出租车

乘客应当坐在后排。一女二男时,女的坐边上,不坐中间。

应照顾长辈和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或晚辈先下,然后照顾长辈或女士后下。

注意带好随身物品,不要将垃圾、废弃物留在车上。

乘坐飞机

严格遵循乘务员要求。对待乘务员要表示理解与尊重,接受乘务员服务时要表示感谢。

飞机飞行时务必要遵守有关安全乘机的各项规定。

上下飞机时,要注意依次而行。

在机上放置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时,与其他乘客要互谅互让。

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座时,要维护自尊。不要当众脱衣、脱鞋、尤其是不要把腿、脚乱伸放。

当自己休息时,不要使身体触及他人,或是将座椅调得过低,从而有碍于人。

与他人交谈时,不要影响他人休息,不要谈论令人不安的话题。

乘坐火车

将较大的行李放到行李架上,不要占用公共空间。

注意保持车厢的安静,聊天、娱乐等不要打扰别人。

不要随意脱鞋,将脚放到对面的座位上。

需要吸烟时,应到吸烟区吸烟。

把废弃物扔到垃圾箱中,自觉维护车厢内的环境卫生。

乘车范文篇10

一、加强宣传,努力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公安、教育部门要通过开设交通安全教育课、设置交通安全宣传展板、播放交通安全警示资料片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儿童和接送车辆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引导学生家长使用合法营运车辆接送子女上(放)学。

二、定期排查,及时消除学生用车安全隐患

公安部门要定期对区属学校和幼儿园自备、承租的学生用车及其驾驶人进行拉网式排查,切实查找交通安全隐患。对车况破旧、安全技术状况不符合要求的学生用车一律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客车以外的车型,以及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和隐患未消除的车辆一律不准接送学生;对交通违法记分满12分、三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负主要责任、不具有三年以上准驾车型驾驶经历,以及受过刑事处罚的驾驶人,一律取消学生用车驾驶资格。

三、严格路查,不断规范学生用车运行秩序

交通、建设部门要根据公安、教育部门的建议,及时在学校门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公安部门要定期对学生用车通行道路进行安全检查,切实加大对学生用车通行路段和学校周边道路的管控力度;严格查处学生用车超员、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取缔使用报废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机动三轮车等非法接送学生的车辆;公安、教育、交通和城管等部门要有重点地联手打击校园周边的“黑车”、“摩的”等非法营运车辆。

四、目标管理,切实完善学生乘车管理的责任体系

教育部门要将学生乘车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并督促区属学校和幼儿园及时将自备、承租的学生用车,以及驾驶人等情况报当地政府、交巡警中队备案。公安部门要及时与学生用车驾驶人及租赁单位逐车逐人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并对学生用车及其驾驶人建立档案、落实责任民警进行管理。对于乘坐合法营运机动车辆上(放)学的学生,学校要安排值班老师在指定停靠点接(送)学生乘(下)车,并督促学生家长在固定停靠点接送子女乘(下)车;学生上(放)学途中所乘车辆驾驶人及车主,要切实负起营运期间的交通安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