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9:15:35

插图

插图范文篇1

关键词:教材插图;强化运用;策略思考

综观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可以说是篇篇都有安排,插图因为直观形象深受小学生的青睐。运用插图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对阅读文本来说有一定的辅助解释作用,插图可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学生借助插图也可深入地了解文本内涵,增强德育和美育。现拙于笔端的是笔者平时插图运用的思考,恳请方家指正。

一、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慧眼去读懂

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内容丰富且覆盖面广。从形式上看,有单幅也有多幅;从内容上看,有绘画也有照片,绘画插图有国画有油画有工笔有写意;从具体来源看,有专门为教材而作的,也有从公开发表的绘画作品中选用的。插图风格各异,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从语文教学实际去看,大都比较简单。虽然我们让小学生阅读插图,但往往都是让学生去一扫而过,或者就是教师指着那些画面,围绕教材文本所需,给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阐释。学生虽然也对插图产生一定意义上的感触,但感悟不是那么自主和明显。对此,我们应当思考,插图的安排,可以说凝聚着编者的汗水与智慧,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做出的抉择虽然与教学需求是相融的,但体现不出学生的自主,其作用何在?因此,作为语文教材插图运用的强化,我们应当让学生以慧眼去读懂画面。譬如,教学《船长》一文,其中有船长随着船只沉入大海的插图,教学时,就让学生在适宜的时候阅读画面,让学生紧紧抓住此时此刻船长的面部神情,以自己的一双慧眼去阅读。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眼力和脑力有效而且是比较高度的结合,产生比较理想的思维。学生们不仅看到船长的神情,且而看到了船长那高度而又强烈的责任心。

二、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个性去识别

我们应当肯定,入选文本中的插图,透露着一些信息,蕴含着一些情感。其中的信息也好,情感也好,对小学生而言站的角度不一样,产生的感悟应当是有异的。作为阅读教学对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感悟,应当力求做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哈姆雷特从哪儿得来?需要从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得来。借鉴阅读感悟经验,小学生对课文插图的运用,十分需要学生做出个性化的识别与感悟。结合课文插图的应用实际,似乎人们总是围绕着教材文本,也总是围绕教师的意识,极力把学生引到非个性化识别的轨迹上来。因此,语文教材插图的应用上众口一词,很少体现出学生充满个性化的识别性表达。应当说课文插图运用,是不可能形成学生比较理想的语文素养的。由此可知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个性去识别,完全有必要。让学生以个性去识别课文插图,作为老师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要以自己对插图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识别,应当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在识别上的个性见解,或者就是独特见解,也许就是曲解。在个性化识别插图中,坚持让学生在获取共同见解上表达自己的不同,促进学生的个性识别兴趣、欲望的形成,在识图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辨微去促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一般说来不仅仅是一幅,有两幅,也有三幅的。尤其是那些叙事性比较强的作品,有比较多的插图。人物形象丰满的叙事性作品,不仅有人物的肖像,还有人物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细节描写上的特写镜头。这样的多幅插图相互之间是有区别的,但也有相同之处,具有极强的连贯性。作为语文教材插图的运用需要让学生去辨微,促进学生对插图内容的识别,促进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感悟。课文插图的学生辨微,让学生去连贯起所叙事情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从插图中发现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课文插图的学生辨微,如果注意让学生去做些适当的人物肖像的辨微,学生极有可能从人物的肖像上展开思维,揣度出人物的内心、人物的精神境界。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最后的姿势》,作品中安排两幅插图,一幅是谭千秋老师的正面免冠照片,一幅是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画图。在教学时,让学生揣摩谭老师的照片,学生便从老师极为善良的面容上进行思考,得出这样的结论:谭老师是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老师,谭老师是一个深爱着自己学生的老师。由此意义上的思考和揣摩,促使学生的阅读感悟走上顺利而有效的轨迹。再比如让学生去看轮椅上的霍金,学生仔细地端详霍金的生活照,仔细研究着霍金的生活,发现霍金为科学做出那样的贡献,需要付出的是空前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应当看到现在的教材插图不但具有开放性,也具有活力。有了开放、活力的教材插图,我们怎么运用它们改变语文课堂,还需要我们进行多元性的研究。

作者:胡巍 单位:江苏省句容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高本大.让学生宁静地学语文[J].小学教学研究,2010,(9).

插图范文篇2

关键词:部编教材;课文插图;应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插图与文本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开发插图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部编教材特点,合理运用插图展开阅读教学。

一、以图增趣,感知文本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ii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部编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丰富多彩,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文插图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帮助学生感知文本,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趣味导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插图有效导入新课,通过对插图的观察、解读、预测,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例如《难忘的泼水节》记叙了1961年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总理今天打扮得怎样?脸上的神情怎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吧。”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总理的距离,还唤起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二)指导朗读。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插图,揣摩邓爷爷的动作、神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字词“83岁高龄”、“格外引人注目”、“兴致勃勃”、“精心”、“茁壮”、“小心”、“仔细”,体会邓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而读出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提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三)理清脉络。插图是文字的补充,有些课文配有多幅插图,一组图连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可以借助插图,理清课文脉络。例如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壁虎向鱼、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并配有六幅插图。通过图文对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六幅插图连起来看,了解故事大意,再细细观察,发现故事发展变化,随文的插图降低了理解课文的难度。

二、以图入境,深入文本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书面语言传递的知识是抽象的。由此,教师需要借助插图,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易于学生接受、理解。(一)深入情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许多创设情境的方法,而课文插图是渲染教学情境最为直接的资源,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例如一年级上册儿歌《比尾巴》以问答形式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教学时,结合六幅动物插图,加以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平时我们会比谁长得高,比谁跑得快。可是今天森林里在开展一场特殊的比赛,比什么呢?告诉你们吧,那就是——比尾巴。参赛选手进场了。但它们都忘记戴名牌了,你能帮助它们吗?”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热情颇高。(二)突破重难点。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部分课文插图描绘的是课文中的重点,教师教学时要发挥插图的作用,化难为易,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例如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学生理解这句拟人句有些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插图中找到这些小动物,然后提示学生观察动物脚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和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脚印的形状相似,从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三)体悟主旨。主旨是指文章所体现的意图与主题。文本主旨蕴含在文字的背后,低年级学生不易解读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文本与插图相结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例如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记叙了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沙洲坝村民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当地的吃水问题。文中插图为沙洲坝的那口水井,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在教学过程中,图文结合,感受乡亲们饮水思源,时刻怀念、感恩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三、以图延伸,启发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应努力让插图在学生言语学习中发挥作用,启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一)发展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文本与插图,合理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从而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习作夯实基础。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一分钟》时,教师可以借助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第一幅图是元元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想象力,说说“你觉得闹钟响后,元元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有的学生认为元元会马上起床,有的学生认为元元会赖床。此时,教师引出“多睡一分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完课文后,出示第二幅插图,元元坐在座位上,低着脑袋。这时,再让学生结合插图,猜一猜元元心里的想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发展写作能力。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插图,进行大胆的猜测与合理的想象来续编故事,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寒号鸟》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文中的两幅插图,展开想象:如果第二天寒号鸟没有被冻死,它会听喜鹊的劝告做窝吗?请你续写这个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插图范文篇3

一、插图游戏法

插图的特点是生动形象、直观可感,游戏的特点是有目的、重计划、讲规则、含趣味。当教师为了满足教学需求或达成某一教学目的,将插图与游戏相结合,便是插图游戏法。此处仅从名著阅读教学的层面来讨论,插图游戏法是一种以插图为内容载体,以游戏为组织手段,以名著阅读教学为最终目的,教师做设计引导,学生为参与主体,有目的、有规划的趣味性教学活动。与仅仅展示图片的用图策略相比较,插图游戏给予了学生一个良性的刺激,学生由被动的课堂接受者转变为课堂参与者,并且在完成插图游戏挑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训练了思维。将插图游戏法应用到课堂导入环节,具体的操作如下:其一,从材料上看,教师首先要准备好与所教学的名著相配适的插图,确定合适的插图数量。其二,从组织形式上看,游戏的形式可以是单人挑战、双人对战、师生对战、小组团战、男女对战等。其三,从规则上看,教师需在游戏开始前将规则准确严谨、言简意赅地告知学生,既可以口头阐明,也可以用文字说明,文字说明需在幻灯片或教学案中有所体现,最优的方式是文字说明与口头宣读相结合。其四,从游戏模式上看,常见的插图游戏有翻牌、找茬、配对、连连看、消消乐等。简单来讲,翻牌,即图片背面朝上,学生指定任一图片进行翻面,对翻面所得插图进行概述、解释等;找茬,即学生对插图细节存在的异常进行指认;配对,即学生把属性相同或有重大牵连的插图归为一组;连连看,与配对相类,但更强调分组动作的持续进行,并且每次归组时需同时作用在两张插图上;消消乐,规定少数插图为阳性,少数插图为阴性,多数插图为中性,参与者轮流出牌,中性插图不断叠加,当阴阳插图先后相邻出现时,两两抵消。其五,从时间安排上看,教师需精准控制插图游戏的开展时长与执行进程,进程过短则效果不佳,进程过长则影教学案例.响后续教学,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如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教师应加以示范或指导。其六,从游戏评价与奖励上看,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参与者进行点评并宣布获胜者,宣布结果后可准备简单的游戏奖励(如一块橡皮),对游戏中获胜一方予以表彰。但注意的是,如果是学生双人对战,为了消除失败一方的失望情绪,建议同时对失败一方进行鼓励;若为师生对战,则无论输赢都可将奖励送给学生以示肯定。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插图游戏法的设计思路和流程,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下同)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水浒传》赏读课的课前导入为例子,对插图游戏的设计流程进行展示。案例1:《水浒传》教学设计(节选)师:零食界曾经有过一个“爆款产品”,让成千上万名中小学生,每天一放学就往学校附近的小卖店挤,为的就是买一包干脆面。干脆面是不要紧的,重点是抽卡。同学们会不会很好奇,究竟这些英雄卡牌有怎样的独特之处,让人如此着迷呢?现在,随着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抽卡的快乐吧!步骤一: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卡牌背面,并宣布游戏规则。教师明确游戏规则:学生自由举手回答,从1至5号卡片中任意选中一张,点击鼠标翻转卡片,根据出现的人物,说出其姓名、绰号、相关情节或典故。挑战成功者获得神秘奖品一份。步骤二:随机抽点学生进行翻卡回答,教师围绕学生的回答即时点评、补充,不论正确与否,都向挑战的学生派发奖品(一块橡皮),以兹鼓励。步骤三:课件出示完整答案,从左至右依次为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扈三娘。步骤四:教师发言,对游戏进行小结,并带领学生转入文本研读环节。师:看到同学们刚才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就知道同学们已经投入这个游戏中了。发起挑战的几位同学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给大家点赞!大家觉得当年这些水浒英雄卡好看吗?对于老师来说,这些卡片为我打开了一扇《水浒传》的大门,从此,老师不但知道了有这么一本奇书叫《水浒传》,而且还从每张卡片背面的“人物小传”里,知道了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稍长大一点后,老师读完了整部《水浒传》,每一位英雄在我心中的形象又更加鲜动灵活了,有了远超卡片所呈现出的生命力。他们的故事轰轰烈烈,很精彩。现在,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来赏读名著,先从武松、鲁智深、李逵、林冲四个角色入手,进行对比阅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上述案例中,笔者把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小当家水浒英雄卡”纳入教学资源中,又将人物卡片和翻牌游戏相结合,兼顾趣味性和知识性。以这样的课堂导入开头,《水浒传》的后续教学环节开展得更加顺利,因为同学们的兴趣已被极大地激发出来。随着教学的推进,笔者将陆续向学生展示更多的英雄卡片,让学生一边憧憬着英雄插图,一边仔细研读相关人物的情节文段,把厚书“啃”薄就不那么困难了。

二、插图悬念法

“悬念”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常用来引起读者对人物前途际遇的关注和牵挂,对后续情节的期待与急切。“教师采用倒叙法、问题诱导法、语言节奏法、开合教材法等手段适时地创设‘悬念’,构建一种期待,这种期待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产生一种关注、好奇、牵挂的心理状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不断想象、推理、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享受的过程。”[2]在笔者看来,悬念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始终令学生处于情绪饱满、跃跃欲试的状态中,仿佛侦探破案一般,盼望着水落石出时收获成功感。正如文学作品中的悬念早早伏下,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同样宜早不宜迟。教学悬念是为学生准备,留给学生去探究解决的,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尤为重要。因此,课堂导入部分设置悬念是较为合理的安排。设置悬念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模式,音乐、图片、口述故事、实体道具等都可成为悬念的组织材料。导入、悬念、插图三者,导入体现课堂的结构布局,插图担任课堂的内容载体,悬念体现课堂的组织技巧,三者共同作用,实现“1+1+1>3”的效果。在名著阅读教学的导入环节,利用情景插图设置悬念,有如下几个地方需要注意:首先,悬念的持续既能够是“即时设疑,即时解疑”,又可以是“课初设疑—课中解疑”,还可以是悬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课初设疑—课中析疑—课末解疑”。其次,悬念的设置一般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设疑,学生解疑。再次,悬念传达较为依赖教师的语言,配合插图情景共同作用,引人入胜,启发思考。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插图悬念导入法的设计思路和流程,笔者以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课的导入为例子,对插图悬念的设计流程进行论述。案例2:《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节选)师: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基础地理,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我们所居住的这一颗行星叫什么名字?如果从宇宙遥看这颗行星,它会是什么颜色呢?步骤一:请学生举手回答,若无,则随机抽点一至两名学生简要回答。师:看来同学们的地理学得不错。我们生活的这颗行星叫“地球”,不过,陆地只占到地球表面积的约30%,还有约70%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与其说是“地球”,还不如说是“水球”。目前,人类对浩淼的海洋的探索与认知,仅有5%,而对深海环境、海沟底部几乎一无所知。但是,有那么一部作品,距今150多年,当那时的人们才刚开始地理大发现的时候,该部作品就已经对神秘的海底世界展开超越时代的、无与伦比的想象。同学们知道是哪部作品吗?步骤二:教师提出疑问,学生集体回答(也可随机抽点一位学生回答)师:《海底两万里》一方面,作者透过大胆奇特的想象,向读者描绘了一个瑰丽陆离的海底世界,另一方面,它又穿插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同时在这部作品中呈现,读来轰轰烈烈,读后耐人寻味。老师初中的时候读过这部名著,它偶然落入我的视线里,关于它的卓越不凡,老师当时一无所知,刚开始带着消磨时光的心态来读,读完后却拍案叫绝,大家可以想象这个奇妙的感受吗?其中有个场景,至今令老师印象深刻。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插图。步骤三:教师课件展示插图,停顿1分钟让学生观察。师:你能从图上观察到什么?步骤四:随机抽问一至两名学生。学生大概会回答:有珊瑚、人、棺材、十字架、墓地、葬礼等,教师继续发问。师:这是一场发生在海洋深处的葬礼。作为陆地居民的我们,觉得大地是我们的归宿,希望身后能够入土为安。我们很难想象,在海底举行葬礼会是什么情形。老师疑惑的是,这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他们是如何到达海洋深处的?不幸离世的人又是谁?他在离世前遭遇了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疑问,阅读文段,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阅读时间。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作者把情景插图与悬念技法联系在一起,安排在课堂导入的环节。如此一来,课堂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教师设置的悬念始终紧扣教学主题,生动的插图又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对答案充满期待,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积极进取。教师导入语的设计也经过多次锤炼,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又加以现身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国外名著的畏难情绪,打破了学生与国外名著之间的隔阂,逐层推进,最终引领学生落实名著阅读。

三、插图信息匹配法

信息匹配原本是一种考题类型,这种题型的设计初衷是考察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对文段形成基本的了解,能够大致掌握文段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匹配题一般涉及实用类(应用类)文本,包括人物介绍、前沿科技、经验指南、使用说明等。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师生首先要关心的,是作家和作品。教师往往会在一堂名著阅读教学课的开头,设置“走近作家”的环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对这个环节的处理较为死板:基本通过教师口头介绍或学生齐读资料的方式开展,个别教师会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以抽问的形式进行检查。在常规的课文教学中,为了节时省事,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无不可,但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作家作品产生深刻印象。笔者曾经在课堂导入部分,将作家作品的介绍和信息匹配的题型结合在一起,使原本单调乏味的“走近作家”环节翻出了新的花样,笔者将其命名为“插图信息匹配法”,具体操作如下:(1)准备环节:教师课前调查好作家的基本信息、重要经历、代表作品、语言风格、思想观点、主要成就等,编写一段介绍性文字;同时搜寻作家的相关照片或肖像画,以作补充。(2)设计部分:以介绍性文字为依据,分不同方面列出填充框,填充框中有提示语,甚至可出示一个示范答案,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在介绍性文字里提取关键信息;(3)时间控制:为了使课堂高效紧凑,以防“走近作家”的环节过分冗长,插图信息匹配一般采用“限时任务”的形式开展,如果希望课堂气氛火热,还可以引入“小组竞速”等。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插图信息匹配法的设计思路和流程,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课的“走近作家”为例子,对插图信息匹配法的设计流程进行论述。案例3:《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节选)师:同学们,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从小热衷于大海和机器,年少时总是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征服世界的探险家。他还时不时跑到附近的工厂,盯着那轰轰作响的机器,一看就是一个下午。后来,他成为了一名文学家,在人类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巨炮发射到月球。时至今日,他非凡的想象仍然足以惊艳世人。他是谁?步骤一:教师借助精心设计的导入语,创设情境,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导入语结束后,教师应面带微笑缓缓扫视全场,暗示学生集体回答。若学生没反应过来,随机抽点一位学生回答,答对则请全班同学掌声鼓励,答错则请学生坐下,由教师公布答案。师:看来同学们对凡尔纳有一定的了解,至少曾经耳闻过,但了解还不够全面。老师有个好主意,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全面地了解凡尔纳,请看课件——步骤二:教师课件展示课件。师:请同学们放声齐读右侧的“作家简介”。步骤三:要求学生集体朗读,静待朗读结束。(如朗读效果不理想则再次明确朗读要求,指示学生再读。)师:给同学们的朗朗齐读点赞。请看这张黑白照片,这是凡尔纳的肖像,手握钢笔,身体微侧,目视前方,或许心中正牵挂着地心与大海。请同学们准备好笔记本,从“作家简介”中提取关键信息,按照分类提示填写到方框中。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如果有同学提前完成,请举手示意。信息点提炼得最全面、分类准确率最高、完成速度最快的同学,老师将送出神秘礼物一份。作为考题类型的信息匹配与作为课堂环节的作家介绍,很难将两者联系到一处,而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想法,来源于笔者一次偶然的“灵光一闪”。在随后的尝试中,笔者发现插图信息匹配法的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教师讲授或学生齐读,因为在插图匹配法的安排下,学生成了课堂的中心,“限时”“竞速”的情境刺激让学生的脑袋转动起来,让学生的写字忙碌起来,让学生的情绪紧张起来。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时需要教师抓住一闪而过的“灵感”,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插图画面精美、色彩丰富,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插图形神兼备,能较为生动地反映了名著中的经典情节与场景。插图除了运用到课堂的导入环节,还可在教师的巧妙设计下,灵活运用到课中、课后等阶段。深入探究和积极尝试插图的多种运用策略,有助于教师将要点知识以视觉图像的形式直观呈现给学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周蕖,王义高,刘启贤,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插图范文篇4

一、用图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一开始上课就平铺直叙,学生便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导入艺术,尽可能从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利用插图,精设导语,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有效做法。如学《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华盛顿像》,从装束到表情,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位革命家的雄心和威严。接着引导学生:对于华盛顿,同学们或许有些了解,但他究竟做了哪些事?他对美国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学习这一课,同学们会对他有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又如,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我让学生打开课本到116页,观看《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泡》图,接着说出人类早期使用的照明工具就是这样的。但电力的广泛应用开始于何时呢?当时还有哪些电力产品?在这期间,在科技领域发展较快的国家又是哪些?这一系列的设问,给学生留下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适时读图,突重破难

在教学过程中,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其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而有些重难点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感觉散乱,不利于理解、掌握,要是适时结合插图讲解,学生便可一目了然。如学《两岸时期的对外交流》时,本节的重点内容是丝绸之路,若要学生快速地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当时就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并结合插图进行讲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甘肃阳关和玉门关———翻越葱岭———转到安西———最终到欧洲的大秦。学生通过一看一听,很轻松地掌握了此知识。又如学《俄国农奴制的废除》一课时,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的难点内容即1861年改革的性质不理解,总认为亚历山大二世属于地主阶级,又不是资产阶级,改革的性质应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面对这一问题,我就让学生看课文中《解放了的农奴》图进行分析:图中明显反映出农奴的表情是无可奈何的,虽然他们获得了人身自由,但赎买份地使他们变得没有任何财产,为维持生存只能到工厂里去劳作成为工人,因此改革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改革。再如学《繁盛一时的隋朝》时,本课的重点是隋朝大运河,为了便于理解、掌握这一内容,要求学生观察《大运河》图,从中概括出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分为四段、沟通五河、流经六省。这样以图代文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重难点知识得以牢固掌握、透彻理解。

三、借图启发,促进探究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努力创设启发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如学《上古亚非文明》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看《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以图为立足点,说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进而提出你们对此图还有哪些理解呢?有的认为它是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有的认为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这样就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法,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又如讲《鸦片战争》时,我带领学生观看《鸦片战争形势图》,设问:图中的通商口岸可以说明什么?学生进行探讨得出:通商口岸的设置证明外国侵略者开始干涉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从中反映出中国的落后导致了挨打局面的出现;还可以说明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富强国家,要向先进国家学习,以便取长补短,实现互惠共赢。再如,学《战国七雄》时,我指引学生看《商鞅舌战》的漫画,问:你从漫画的场景能想到商鞅会说些什么?促使学生去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图总结,巩固提高

插图范文篇5

书籍插图作为文字的补充,是再现文章情节、体现文学精神的可视艺术形式。在书籍设计中,插图帮助人们理解书籍内容,丰富想象的空间,并且可以增加书籍设计的层次,增强书籍的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吸引读者“放松”的读书。故此,对书籍插图的用心绘制是书籍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环节,这关系到书籍内容的良好传达,对书籍的销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纵观书籍插图的发展历史,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我们将书籍插图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装饰性插图和写实性插图。装饰性插图,是指不同于写实风格的一种插图类型,它偏重于表现、写意,强调主观感受,富于浪漫主义,多表现主观时空。注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平面元素如点、线、面在画面上的运用占主体,在表现手法上与一般的写实绘画不同,在书籍思想的表达上因为突破了写实的限制,颇具独到性。

装饰性绘画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一直以装饰性为主,这种特点在现代得到继承与发扬。而西方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阶段,也开始接触东方艺术,如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的装饰性绘画,并把其与西方绘画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绘画领域的一股新风——装饰性绘画,这种装饰性绘画风格逐渐在设计领域蔓延开来,比亚兹莱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书籍装帧插图艺术家。

奥勃利•比亚兹莱(AubreyBeardsley)生活于19世纪末的英国,他的插图以平面装饰性风格,清晰优美的线条和强烈的黑白色块而闻名于世。1892年,比亚兹莱开始对日本的版画感兴趣,东方艺术线条的简练、醒目使它大受启发,比亚兹莱很快发展成一种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黑白画装饰风格。在比亚兹莱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插图作品,为当时的书籍装帧界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风貌,其中有代表性的为书籍《亚瑟王之死》《莎乐美》和《黄面志》。(如图1)

比亚兹莱为《亚瑟王之死》做了封面,以及20幅黑白插画等,采用了仿木刻的手法,用黑白线描来完成,这种利用线条和块面表现的完美画面,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富有很强的装饰性特点。

在比亚兹莱做的一系列插图作品中,以剧本《莎乐美》最为引人注目,用的虽是简单的黑白两色,却用线条产生了一个怪诞晕化的装饰效果,成为他的一个经典的象征。

在比亚兹莱的插图绘制中,我们可以看到装饰性风格的完美表现,达到了同时期插图的最高水平。这种插图表现形式,可以说突破了写实插画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启了书籍插图设计的新形式,对后世的插图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装饰性插图的表现手法,在现代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且应用范围继续扩大,但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依然如比亚兹莱插图的不可或缺性一样,始终占有一定的分量。

1.装饰性插图在书籍封面上的运用

时至今天,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的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要求出版业在书籍的设计上有巧思,才可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和兴趣点。这其中包括书籍整体设计的各个方面,而其中书籍封面的设计是重点。书籍封面是书籍面对读者的第一张脸,设计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吸引消费者,并且有效的传达书籍内容是其中的要点。信息传达需要通过合理的途径,除了文字的设计排布,颜色的运用,封面插画的绘制更是其中的重点。插图拥有文字语言所没有的通用性和国际性,在画面的视觉效果上也占有相当的优势,所以,封面设计当中一幅表现较好的插图,对书籍信息的有效传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封面中的装饰性插图不同于照片和写实性插图,有其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一个点、一条线、一个抽象符号,一两块色彩都在表现设计思想,传递书籍的内容。装饰性封面插图由于其形式语言单纯,多用点、线、面表现画面效果,相对更易形成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视觉效果,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图2《失物之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整幅的黑白装饰画铺满画面,纯粹的形式语言,独具匠心的设计方式,在见到书籍封面之初就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失物之书》为一本纯文字书籍,书籍封面大幅的插图,和内页的文字形成对比,令读者感受到设计师的用心和灵性。

《纽约客》是美国的一本综合文艺性刊物,是荣获美国国家期刊奖奖项最多的期刊。纵观其各期封面的设计,多以装饰性插图铺陈画面,去除了明暗关系的图形,画面效果突出,形成强烈的系列感,可以说是装饰性插图成功应用的范例。(如图3)

“图”书时代的来临,改变着书籍设计的整体风貌,各种主题的书籍插图都明显增多。但在插图的运用过程中,不同主题的书籍仍有所区别,其中插图运用较多的还是以轻松类书籍为主。现代新兴的绘本书籍就是其中的一大类别,这类图书基本上是以整幅的装饰性插图构成封面,文字在书籍内容里,反而成了相对其次的位置,如图4各类绘本的封面设计,画面效果突出,反映了绘本不同的内容、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2.装饰性插图在书籍内页上的运用

书籍内页是书籍内容的主要承载者,一般都拥有大量文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于大篇幅文字的阅读耐力变差,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针对实际情况,适当活跃书籍内容,减少文字带来的枯燥感,书籍插图就成了其中的重要手段。装饰性插图在书籍内页插图的应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一般以手绘为主。装饰性插图表现出来的手绘效果,在数码照片大量充斥的现代社会,给读者带来温馨感和亲切感,阅读的过程中,其平易、单纯的表现手法,可以让读者得到短暂的放松和惬意的微笑。

如图5《城南旧事》中书籍插图的运用,贴合书籍的内容,插图运用装饰性的手法,表现单纯的黑白装饰画的效果,非常符合书籍“旧事”的主题内容。大篇幅的文字中间,穿插着轻松淡雅的插图,使书籍阅读的过程中充满着清新和愉悦。

在书籍内页中,除了整幅插图的运用外,小幅面装饰性插图也是其中的点睛之笔。书籍设计中,经常需要穿插小插图以解释说明文字内容,此种插图绘制要求整书风格统一,传达信息清晰,对于其内容表达的清晰性相对要求较高。如图6荣格《红书》,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纪录个人梦境、病魔与精神追寻历程的作品,全书设计精良,小幅插图也是绘制精美,展现了的书籍的精神风貌,对书籍内容做了充分的说明,是书籍插图设计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插图范文篇6

应对之道

从美学角度,插图要有感染力。在插图绘画中,我们往往根据主题设定的空间来应用一些造型手段如色彩、形式等。在插图艺术的空间表现中,插图创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插图画家按照需要去设计图画,他们并不仅仅依靠光线和画面的体积来表现空间意识,而是靠物体的轮廓来占领空间。在插图画面中,通过点、线、面等的造型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的比例等来表现平面空间的深度,只要画面安排得当,清晰度和效用性便会得到很快的提升。从平面设计角度,插图在书籍中的排版应突出中心,给视觉焦点。通常正文中的插图应排在与其有关的文字附近,并按照先看文字后见图的原则处理,文图应紧紧相连。如有困难,可稍前后移动,但不能离正文太远,只限于在本节内移动,不能超越节题。图与图之间要适当排三行以上的文字,以做间隔,插图上下避免空行。版面开头宜先排三至五行文字后再排图。若两图比较接近可以并排,不必硬性错开而造成版面零乱。总之,插图排版的关键是在版面位置上合理安排插图,插图排版既要使版面美观,又要便于阅读。

从阅读角度,插图应吸引眼球。不同的插图有不同的内在灵魂,把握住书本的内涵则是插画所应体现出来的。现代的版式设计已不再是几条线的交汇,现代的插图也不只是几个图形的简单组合。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感情,一种态度,这就要求插图要赋予不同的表情,如写实的书籍力求沉稳,插图要大气、庄重;文学书籍,插图要清新自然,有文化气息,是不同情感的体现,从中可以读出作者所要传达的某种情感;儿童类图书,插图可以适量增多,增强儿童的色彩和图形意识,图片要温馨轻松,要充满趣味,表情要卡通可爱;科教类书籍,插图要真实准确,正确地表达内在意思,不要过多采用夸张的手法。从素养角度,插图画家首先要有良好的绘画基础和一定的立体思维能力。只有具备了精湛的技术,才能在绘制中得心应手,才能充分表现出头脑中所要表现的色彩、质感及空间感,得到读者的青睐。绘画基础的训练和表现能力的获得,将直接影响插图画家的设计创作力。艺术家可能有很多奇思妙想,但是不懂软件的功能,不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很难表现出设想的效果。因而我们应该通过熟练地操作分析出一些共性,采取最佳的方法来提高质量、缩短周期。

发展趋势

插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数码插图的发展,现在几乎所有传统风格的插图都可以用数码技术来实现,而且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全新的风格“数码风格”,它增加了艺术的风格样式,拓宽了插图创作的范围,更适应现代信息化的社会,更符合现阶段人们的审美情趣。数码插图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内涵,具有规则性、复合型、表现虚拟空间的特点,其表现能力远远突破了传统的每一种插图形式,给人以无限遐想,使技术和想象力达到了插图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趋势研究徐丹(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山东日照276826)理论研究•设计完美结合。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艺术与技术的互联成为可能,数码插图的制作也可以依赖高效能、高科技、高质量的软件。日新月异的图形制作软件不但在使用方面变得简单,而且在数码插图的表现力方面也将带来新的热潮,像zbruh,bryce等特色软件的不断涌现,也将给数码插图艺术提供新的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具有很好衍变性的数码插图才能更有效地配合文字、物体、空间等不同元素来迎合变化带来的要求。此外,插图中的各种图形元素可以根据需求拆开,分别提取利用或依照各种媒体的不同特性进行图形的重新组合、排版。在各种新媒体充斥的今天,一般印刷制品己经很难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除了基本的宣传招贴、杂志、包装中的应用,现在的数码插图又进入了网页制作、游戏原画、动画制作等高新数码领域。如今的数码商业插图已经开始摆脱一味的辅助、陪衬的地位,某些领域中己经处于主导的地位。顾客也更乐于接受表现手法丰富、形式多样的商品插图。在服装图案设计中,原创的图形更是被广泛使用,而既有内容含义又有美观图形的插画成为了新的时尚新宠。

插图范文篇7

关键词:叙事性设计;插图艺术;线条装饰

设计叙事注重叙事方式与叙事技巧,修辞作为文学叙事常用手段,也广泛运用于叙事性设计。将直观单纯、富于表现力与装饰性的线条形式运用到插图创作中,使其更具趣味性、艺术性,让观者更愉悦、更准确地解读信息,更轻松地阅读,从而更高效地发挥插图的功能。可以说,适当的修辞有助于设计的表达。

一、作为叙事性设计的插图艺术

叙事性设计是通过对一系列事件的组织、编排和表达来满足受众对设计作品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需求,建立并引导一种沟通和交流,唤起受众内心的感受、记忆和联想,进而形成对相关的历史文脉、人文精神、自我体验等更深的感知和理解。设计叙事依然可见设计性,即把“叙事”作为一种方法来创造设计作品,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插图创作也不例外。插图艺术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研究的是“图文关系”,既不完全等同于“当代插画”,也不同于“传统绘画”。其功能、范围、应用,创造了文化领域众多优秀艺术作品,成为艺术史中的名作。在中国,传统的插图艺术中图是赋予经验的视觉形象,文是形象表达的观念即理解形象的意义。图解文字只是插图的主要功能,而插图功能扩延之于视觉传达,包括插图艺术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图文设计中的视觉经验,都体现了“图文关系”的多样应用性。在西方,插图区别于绘画、当代艺术而涵盖“所有的艺术”。插图已脱离文字独立存在了。插图艺术作为绘画或设计的分界是有意义的,各自有各自的表现力与表现领域。正如宗白华先生说探索诗和画的分界是近代美学开创之初的任务,对于专研插图艺术的初学者来说,插图之绘画与设计辨析影响到插图艺术创作采取何种表现形式。不论是组线造型或黑百画或专业色彩等表现形式,适用于图画性叙事文本的表达方式才能够有效发挥插图载体的表现力,比如装饰表达修辞方式。

二、叙事性图文关系的“线造型”———线条形式的内涵

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艺术本体论,就是要用诸如色彩、线条、媒介、符号等形式因素解释美术的本质。线条在这里被看作是形式因素。虽然这种艺术本体论存在矛盾,但不论绘画还是设计,形式主义着力于研究艺术性质,这对线艺术语言审美特性的深入探索与研究,探讨适合于插图载体的线条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造型选择。作为叙事性设计的插图,线条在叙事性图文关系中是什么角色呢?插图艺术作为一种直观表达文本内容的视觉语言,不仅可以起到举例说明、注释文字和运用图案来表达形象等作用,还具有劝导说服、指示说明等信息传达的作用。线条形式形态清晰明快、自如流畅,赋予插图浓郁的生活气息,传递着温暖的亲和力,兼具审美与实用,有效传达着文本信息,自然而然地完成传播使命。可以说,线条之于叙事性设计,是一类具有多样性的设计表现方式。毕加索作为立体主义画派主要创始人,为《卡门》所作小说插图是典型的线描绘画。毕加索画的一连串的女人头像,虽然比较写实,但已经渗透出立体主义的理念。其特点多是造型简练、线条奔放,充满着运动和节奏的感觉。线条之于图画性叙事文本,是一种观察的方式与角度,一种内容。绘画中的白描,简单的线条勾勒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继承着绘画传递给人的感觉,它以特定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展现文本,影响着读者的审美趣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叙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基于白描观察角度的叙事文本。图文关系中的叙事文本具有双重性,插图和文字都是一种叙事文本,插图(图画内容)是一重“叙事”,文本(文字内容)又是一重“叙事”。“不同的叙事影响着叙事文本的故事性”。插图叙事文本似“期房”,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和主观能动性,具有着无限故事可能;文字叙事文本是“现房”,故事是既定的。

三、叙事性图文关系的“线意”———线条形式的外延

绘画中线条形式往往具有一定的性格,是很好的讲故事素材。一些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表现脱离客观对象的特征,融合于绘画对象,以塑造人物特征。小说《小二黑结婚》插图中的人物形象创作,以白描为基础,通过控制绘画中线的长度、轻重以及虚实等勾线技巧,来表现线条形式的韵律。创作者将正面与反面人物形象做了横竖线条处理,正面人物和大山纹理走向相似,通过线条让绘画对象正气凛然的斗争精神得到突出。在绘画中线条独特的形式美,传递了画家赞扬生活中真善美的情感态度。通过线条来表现绘画作品朴实的生活气息,“行笔朴拙有力,细碎的笔画更适于表现农民的装束”。绘画中的线条形式包含了创作者的情感、气质、基本功,是对象精神与神韵的理解和体现,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可以说,绘画对象的性格就是线条的性格。重视艺术语言的研究和运用,探索艺术语言新形式,一直受到艺术家们关注。线条作为艺术作品语言层次的内容,是一种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线条这一造型语言,因其丰富多样的形式成为富有不同情感的表现手段。线条的粗细、轻重、浓淡、缓急、曲直都尽情地抒发着设计者的自我情感。电影《心灵奇旅》中心灵学院的“量子辅导员”的造型,是以线条作出抽象形态形成富于节奏变化且自然流畅的画面,因“人物”喜怒哀乐的情绪构造出不同的线条形式;线条刻画艺术形象,在观影者心灵深处留下愉悦、感动、厌烦等不同感受。电影中“人物”造型的线描形式由线条掌控着整个画面,不管是对角色和场景外形轮廓的控制,还是深层次的故事情感传达,它都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意图、创作思想,以及精神的表达。可见线条力量的“亲和力”表现与“沟通性”传达。绘画史告诉大众一些程式化的东西,形象刻画、线条构成、线条组织等。绘画的程式化追求情感表达的非真实性和趣味性。画家通过总结、概括对象特征,形成抽象的线条,追求线条组织的规律性,因此,易于形成强调观察的记忆性而非临摹的绘画形式特征。埃及绘画严格的“规范”和“程式”,使人物的形象经过两次九十度的转向,看起来不大自然,人身造型却以其独特面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绘画对象的形象“程式化”造型,如饕餮形象,它是古代绘画中罕见的正面颜面形象,取材自百物,把虎头、牛角、蛇身、鸟的羽足等动物器官分解再综合。绘画线条组织形式“程式化”体现在中国画的各种描法与皴法中。绘画中线条的夸张表现,依靠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准确发现绘画对象的特征,把绘画对象的关键结构扩大化展开描述以突出形象。小说《赵氏孤儿》插图中,画家追求人物的头部画作线条造型平顶处理,以非常规线条造型手法,因点运动而成线,更加突出生命感,通过这种夸张变形的方式以构造该小说人物形象特点,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不论插图中的蒲席和栏杆非对称方正还是房屋形象剖面化,不论是大的形块关系还是细的线条勾勒,都从线条形式的组织和结构上构成了整体丰富和谐的审美效果。林若熹先生谈线图式纯化时提到“装饰型的表现”。他认为装饰型是对感性经验梳理的结果,梳理是为了表意。中国画经图式纯化,构成的图形就是简练的线符号,这一线符号“便是感性经验精致的图象”。可见,概括简化是用线表意的方式之一。《茶馆》插图特点就是用极简洁凝练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让绘画作品传达出画家的感受和个性,也达到了文字语言风格与绘画语言风格的和谐统一,观者从凝练犀利的线条中感受到“稳准狠”的意味。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介绍到“装饰图案是人类喜欢运用秩序感的例证”。装饰图案是设计者凭借个人观察与感受,遵循美的形式法则以提升图案“信息品质”的结果。它所具有的“秩序感”就是图形经规律性组织排列后呈现出的视觉传达效果。线形式对于信息的视觉传达功用在于“集群作用”,通过“组线造型”决定组织结构的形态,比如“重复的美”。克里姆特在为《朱棣斯I》所做插图设计,反复运用平面化的圈圈线,将线条融入画面整体,传递运动与激动的情绪,细密而充满力量,让人感受到线性装饰纹样营造的故事氛围。因此,追求秩序的美感也是用线表意的方式之一。

四、线条形式“装饰性”的传达

丰富多彩的线条形态,以其外延程式化、夸张、概括、秩序感等冲破桎梏,韵味无限。可以说,线条的这些无所限制也是一种对“有意味的形式”的追求方式,丰富了插图艺术视觉语言。线条表现灵活,它对客观物象概括、夸张和提炼,包含了创作者的情感、气质,以及对描绘对象精神、神韵的理解与表达,是“主观视觉感受与客观存在物象相结合”,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为插图增添了特有的情感性,使画面更具视觉吸引力。比如,中国画以线条造型手段,表现物象的质量感、体积感、运动感和空间感。陈洪绶作为明代最具代表性的插图画家,创作了许多著名插图作品,《水浒》叶子系牌类酒令,其人物形象全部用白描形式,线条流畅有力顿挫有致,针对不同的人物形象特点,采用传统人物画中不同描法,体现人物力度感,让观者更能有阅读的“真实感”。装饰性不仅体现在刻画形象特征;在线条布局方面,线条有序排列也会产生装饰效果,如酒牌中秦明形象塑造,性情刚直、骁勇善战,这从画家对其面部和动态的描绘及手执狼牙棒的道具辅助表现中,给了读者鲜明的印象,顶盔挂甲,更加突出了他作为大将的英武和威严,画家在艺术处理上巧妙地利用盔甲纹饰形成细密的“灰面”,使装束上形成了疏密对比的形式美感。由于秦明的刚直性格,故其酒约为“饮性刚者”。插图是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艺术创作。其线条丰富的表现力体现在线条表现形式装饰表达。对于插图艺术而言,与其说“线是最直观最单纯的表现形式,历来是艺术家追求的目标”,不如说,线条表现形式装饰表达是艺术家津津乐道的。线条作为一种形式因素,通过排列、集成、重复等方式达成形式美。线条表现形式就好像被视觉化的“信息”,对于这种信息表现力性质的探索,解答了如何“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因此,观察是“叙事融入生活”的方式之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是一个艺术化的反映并再现现实生活的过程。对所描绘的物体进行理解性的再现就是一种艺术的感觉、气质与灵性。观察正是这个感知的实现方法。艺术创作往往需要创作者“捕捉感受”,比如个人的认识、情感等。在创作过程中加强什么、减弱什么、舍去什么,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事物的“感觉”。户外写生是风景画家最好的创作方法。画家的创作“重意”而非“重形”;更重形体之间的构图交叉需要,而不因拘于形体阻碍构图的形式美关系。不同的观察,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叙事,无论哪种,观察都是为了“更好地叙述设计作品的故事性”。“随着叙事学的发展,非文字媒介叙事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注重设计作品的叙事媒介、叙事方式、叙事内容和叙事技巧。叙事注重媒介、方式、技巧等。修辞就是把生活观察、描述到的表现出来,设计也是表现。因此一定程度上研究插图、装饰就是谈修辞之于插图叙事。叙事性图文关系中线条形式的外延包括情感表达类、程式化类、夸张类、概况简化类、重复类。这都是基于观察方式不同。叙事性图文关系中的双重叙事也阐述着文字与图画的两种观察方法,分别是文字叙事的观察角度与方法、插画叙事的观察角度与方法。设计“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就是一种观察能力。用不评论的观察方式形成文字文本,用有色眼镜的观察方式形成图画文本。在叙事性图文关系中,依托文本内容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怎样表达一种叙事表达方式或者叙事内容或者叙事技巧或者媒介的思想与情感,是插图叙事要讲述的,也是叙事性设计要解决的表现问题。文以载道,讲好文字故事;图以载文,讲好图画故事。达意即线条的“装饰性”传达是叙事性图文关系的修辞手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浙江: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2]赵晨音.插图艺术教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3][英]贡布里希.秩序感[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

[4]高容生.插图全程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插图范文篇8

关键词:插图艺术;广告设计;传播

广告活动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行业,在物质资料极其丰富的今天,买方市场经济也将进一步推动广告宣传产品设计的蓬勃发展,同样种类不同质量的公司也希望通过使用先进的广告宣传设计技术获得更多用户。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广告宣传插画在整个广告宣传设计过程中的效果也更加突出,大型企业通常会雇佣专业的后期制作团队进行新闻摄影、后期加工、计算机制图等大量管理。插图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但无论哪种表现形式,品牌广告插画艺术是表现广告主核心理念的最有力手段,可以直观地表现产品的外在特征和意义,不需要繁冗的文案,突出重点在把握目标消费者心理的同时,拥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胜过千言的艺术效果。

一、广告和插画

1.在广告设计中运用插图艺术,图胜千言广告宣传就好比一家公司的名片,是企业内部和一般消费者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但一旦没有了文字广告,消费场景也就不会如此绚丽多彩。但诚然,更细致的文字描述也会让一般消费者对商品的功能、品质等方面有更为全面和理性的了解,但是在今天这个充斥着大量碎片化信息的年代,时间过长的图文读物已经不适合人们对认识内容的需要,于是,在广告设计中运用插画艺术也就必不可少,这就确立了插画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的战略地位[1]。其次,由于早在中国汉字形成以前,中国人便是用绘画的方法记忆信息的,因此人们也对绘画艺术产生了先天的亲切感,而用绘画浏览信息则是遵循着人们最原始的看读习惯。在广告设计流程中,色彩的丰富、含义清楚的插画往往能够直接让商品信息进入消费者大脑之中,图画表达效果的深度也远远超出了文字文本,很多时候面向特定消费者群体的插画还能够形成强大的感染力,消费者也能够直接从广告的插画中联想到商品自身的特征,从而形成了购买的强烈欲望。要想进一步提升商品自身吸引力,就可以通过插图来实现,无论是在广告巨幅插画中,还是产品插画中,产品都会将自身属性展现给消费者,尤其是对于消费水平并不高、视力也不好的中老年人群,密集性的文字集中在一起,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直观简单的图画能够瞬间抓住他们的眼球。2.插画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美美与共1)增强视觉感染力和广告的吸引力广告宣传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住消费者的眼睛,广告宣传图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感染力和吸引力,为广告宣传创造了良好的实现方式。好的广告创意、强色调、鲜艳的文字等是广告设计中重要的视觉艺术要素,其中广告创意更为重要。好的广告宣传一定能让人回味无穷,广告创意正是其灵魂所在。插画艺术将作者自身的思维方式与优美的线条、独特的符号、强烈的色彩、夸张的字体等艺术要素相结合,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的结合,浓缩在视觉符号中,可以直接冲击消费者的感觉、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与此同时,能够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广告所要表达出来的含义,对产品信息充分了解[2]。广告创意作为具有说服力的艺术信息,往往需要更高的表达技巧传达艺术美,充分调动消费者的视觉感受,激发消费者热情,带给大众视觉和精神美的愉悦。例如,借助插图中幽默或拟人的卡通人物扩大人们与广告的亲密度,使人们与抽象图产生强烈的视觉共鸣,甚至可以跨越年龄这一巨大的沟壑,增加内容对人们的吸引力。因为这种审美愉悦不仅可以提高广告的艺术效果,还可以提高说服能力,使人们能够接受审美广告的同时伴有愉悦的心理。2)宣传广告主题,塑造企业品牌个性达成宣传目的,广告宣传插画可以当作诸多视觉艺术符号形式中的其中一个方式向受众们解释讯息。产品自身所表达的真实性,在广告设计中占据着主要地位,通过高于文本本身的视觉艺术,给广告自身带来独特的生命力。一个良好的插图往往2s就可以达到实效的能力,在世界市场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品自身的同化现象更加严重,对品牌的宣传逐渐成为店铺间的主要竞争方法,形象生动的插画广告设计是企业构建自己形象的必要工具。广告设计作为品牌形成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能够提高广告设计自身的信息沟通,还可以让与产品相同的企业品牌,产生独特的品牌形象。广告插画对消费者的视觉思维有指导作用,可以把文本的主要信息通过图画的方式呈现给社会大众,更精确地传达出广告企业的人文韵味和思想情感,是广告设计中最有效的视觉文化传播符号。图文设计效果图能够直接传递给很多观者,是中国传统的文字符号形象的再现形态,它是全方位的视觉艺术图像展示语言,产生了强大的远视效应,是人们在广告设计中首选的表演艺术表现方式。插画的设计者们借助并利用自身的艺术知识和大量的实践经验,以自己的创造性思考为最基本、合理的美术语言表达方式为创作基石,并根据广大受众自身的审美需要,对广告创意插画设计进行了视觉化融合,通过直接、真实的生活体验,美化了广告创意企业的广告宣传版面,并以此增强吸引力,从而更快速有效地传达了广告创意的含义,在提升了广告创意企业整体视觉形象的同时丰富了广告设计的主题,甚至于促进了消费者的购物活动。

二、插图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1.视觉冲击力所有视觉艺术的最高愿望便是捕捉每位观察者的注意力,在网络时代更是如此,眼球经济已然成了网络资讯传播的核心要义。广告设计艺术也不例外,所以如何捕捉受众眼球就成为了决定一种广告创意艺术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也因此需要广告创意插画艺术在视觉效果上形成较为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整个广告设计运作的流程中,插图设计与使用都是关键步骤,从提炼概念到设计制作的全过程,每一环节中都蕴含着大量的视觉文化建设元素。从适当的颜色搭配到排版结构、一些视觉符号以及插图配文等,再结合独特的拍摄技法,以上各种技术方法的交叠搭配使用大大提升了广告设计的视觉吸引力,使受众在看到广告后能形成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将品牌形象在同类的竞品中凸显出来。作为商品视觉的体现,广告直接冲击着消费者的感观,在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睛的同时,又让消费者从图片中直接感受到了广告创意者的真实内涵,从而了解了商品自身的特性和其有关讯息。广告创意作为表达说服性信息的艺术,往往借助于大量的表现技法来增强艺术美和表达性,从而充分调动观者的视觉感受,进而吸引观者的注意,并给予观者更多的想像空间,使观者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体验。也因此,形象插图因为其独特的真实性,使人们能够通过观看具体的形象,更全面了解传达的宗旨,进而形成思想感情上的共振。抽象插画则是非写实的抽象视觉艺术语言,通过对简单概括的抽象图加上强烈的色调,使广告插图产生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另外,轻松幽默、拟人化的漫画形式能提高观者对广告的亲近感,超越年龄的界限提高产品的魅力。这种审美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感,可以提高广告的审美效果,也同时能够提高其说服能力,让他们从审美和愉快中接受广告的讯息。例如,在雀巢广告的宣传中,广告屏幕上会出现一杯浓郁的雀巢咖啡,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提高了消费者对雀巢咖啡的认识(见图1)。2.主题更鲜明在表达品牌核心理念的广告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本广告设计的宗旨,并且要运用不同内容的载体来表达主旨插图;其次就是为了表达广告创意的主旨,从而体现品牌的价值核心。比如很多知名企业已经发展壮大到了今天,人们已经对他们的产品有了相当广泛的了解,同时这些企业品牌的产品也有很大一部分黏性相当强的用户,那么在此时广告设计的另一个作用便是可以为企业更广泛地介绍产品,以便获取其同类品牌产品的更广大用户。这些广告设计中的插图艺术都能够很好地展示广告的主题内容,在阐述广告宗旨的同时,插画中丰富多彩的视觉内容也能向不习惯这个品牌的用户宣传自己的核心理念。广告宣传插图同时也是企业视觉信息传递的主要方法,在表达广告宣传主题上也非常直观,所以很多泡面广告图就采用将泡面的成品材料直接印到了广告宣传图片上,另外对于各种风味的原料也通过采用诱发消费者食欲的宣传方法,达到引发消费者购买的目的,例如老坛酸菜牛肉面,凭借鲜明的酸菜方便面的特点,抢占了市场份额,如图2所示。美妆、服装、饰品等商品的宣传插图,也大多会选用适合该品牌文化气质的影视明星代言商品,并邀请他们穿戴、使用。品牌效应和明星光环通常把这样的宣传插图艺术和广告表现得既亮丽又高贵,为广大女性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诱惑力。3.传播更广泛插图艺术在广告设计上有很多其他广告语言所没有的特殊传播功能。首先,插图艺术是以广告设计为基础,描绘高清图像可以把产品形状、颜色表现得非常精确,与其他语言相比,搭配文字的插图艺术信息表达更准确,消费者可以通过图像来判断是不是自己想要购买的产品。在这个水平上,插图艺术作品不仅具有视觉文学作品的文艺特性,商业价值也极强。其次,从宣传效果方面来说,插画艺术作品在宣传渠道和传播内容以及其目标受众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插图艺术作品在宣传内容方面的优点,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点。第一,图像性人脑的生理结构可以使图形信息比文本更直接地影响生物。这是因为,图像性的知识容易被大脑更快地处理,而概念和抽象的信息,例如深刻而复杂的汉字等,则需要在一定的知识累积之后再被大脑处理。插画艺术在广告中存在着巨大的优越性,这是因为它被高度成像,超越了语言文字的阻碍。例如,在外国的商品网站上,完全不懂外语文字的商品网站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插图直接识别产品的内涵,出色的产品图像也可以直接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插画艺术可以直接形象地展示产品的外形、材质,不需要多余的文字说明,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直接高度成像的插画来确定该产品是否适合自己心中的期待,如图3所示。第二,对公益广告活动的设计工作来说,兴趣与人情味也变得格外关键。原有的公益广告,往往是采用大号文字、标语口号等的宣传方法来对公众加以诱导,然而这些方法看起来非常刻板,甚至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今天,已经涌现出了不少产品设计新奇、内容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的新式平面公益广告,将品牌广告的内涵通过生动有趣的插图表现出来,让广告不仅是浮于表面的文字口号。例如有些号召人类环保的公益性宣传,会在绘画当中把星球拟人化,利用一种美术的技法,使人们可以一眼看见星球环境变迁,其中有些濒危生物看起来更是十分可怜,不由得激起关爱之心。此外,关心家庭、体恤弱势、奉献爱心的公益广告,在插画中可以感受到广告宣传设计师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激发广大公民的强烈社会使命感。在商业性的幼儿商品广告中,为了引导孩子和监护人去购物,会将商品的插图设计得非常有趣,如融入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中的光头强和两只熊的人气动漫角色等。第三,创造性的展现。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消费品,其品种相较其他商品而言也相当稳定,在过去就有过与之类似的宣传广告,并且有着很大的宣传优势。那么最新的广告设计如何表达广告创意呢,插画就是表达最新广告创意的一个有效方式。因此,现在的乘用车广告、汽车包装广告及宣传等,都通过了大胆的美术方法革新广告插图。用夸张的视觉享受,可以显示出商品的巨大优势,这就比单单用文字语言对商品进行描绘要来得更加生动有效,也就更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愈来愈高,对产品市场的选择性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此时就可以彻底体现出广告在产品普及上的功能也越来越重要。插图艺术也是广告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广告设计的流程中,合理使用插图艺术不仅可以减少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范围,还能达到协助人们进行产品选择工作的效果,更能有效地促进广告业的发展,甚至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插画艺术也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和时展的需要,是更优的传播方式;但是目前在专业教育领域,对于插画传播还未能进行有效研究,而且传播学研究大多集中于语言文字领域,插画艺术的研究也仅限于传播艺术专业的领域。正是由于这样,人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广告创意研究的深入开展,插图艺术不管在任何领域都将有着一片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锦雪,张雪青.人物插图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1(02):69-70

插图范文篇9

关键词:绘本;图画书;插图;创作

Abstract:Picturebooksisaproperbookformthatcombinespictureandliterature,especiallyemphasizetellingstorybypicture.Worksofpicturebooksillustrationhasrisentoapureartmodality,beautifulpicturesanddramaticwordsmelttooneform,whichisaperfectartisticcombinationofpaintingandlanguage.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productioncharacteristicsofpicturebooksandillustration.

Keywords:picturebooks;picturestorybooks;illustration;production

绘本是一种运用一组连贯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像故事的主题的书。“绘本”一词源自日本,是日文对英文“picturebooks”的翻译,即“图画书”。从英文来看就更加清晰,picturebooks(图画书)就是绘本。如果书里有图,但是图与图之间没有连贯的关系,就叫illustratedbooks,“有插图的书”。

以下就绘本图书及其与插图的关系、特征进行探讨。

1绘本和图画书的区别

“绘本”和“图画书”翻译成英语都是picturebooks,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图画书”就是“绘本”,但“绘本”并不完全等于“图画书”。过去不论是绘本,还是英文的picturebooks,都包含有以儿童为对象的意思,但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不少针对成人的绘本陆续出版并受到大众欢迎。绘本分为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两种类型。如果用“绘本”和“图画书”分别搜索,常常找到不同的书目,“绘本”可以找到儿童图画书,但也会找到相当多的成人绘本;而“图画书”往往就限定在儿童图画书的范畴中,对于国内很多喜欢儿童绘本的人而言,更喜欢用欧美的叫法picturebooks的直译,即图画书。

2儿童绘本(图画书)和成人绘本

儿童绘本(图画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具有多元涵义的概念,包容性非常强,从内容上来说它包罗万象、视角广阔,涉及的领域有天文、地理、历史、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等。从形态上来说,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广义上的图画书可以把它分为硬纸板/婴儿书(board/babybooks)、概念书(conceptbooks)、玩具书(toybooks)、无字书(wordlessbooks)等等,其中图画故事书(picturestorybooks)是图画书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儿童绘本专指图画故事书(picturestorybooks)。

儿童绘本(图画书)的题材非常丰富,除了包括亲情、友情、生命、尊严、勇敢、自立等的生活故事之外,还包括幽默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童话故事、幻想故事,此外还有涉及自然灾害、战争与死亡的故事等,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鲜明有趣的视觉形象,创意独特的画面,生动简洁的文字和风格各异的表现手法让孩子在这些短小的故事里体验快乐的同时,得到情绪的释放和心灵的抚慰。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关注,喜欢儿童绘本。对于成年人而言,儿童绘本带我们进入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和儿童一起进入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愉悦的同时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成人绘本是在儿童绘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日益加大,现代都市人开始追求一种更为轻松的阅读方式,阅读审美习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从“纯文学”的阅读方式转而进入一个“读图时代”。

现代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对绘本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挖掘,创作出许多专门针对成人的绘本,以轻松细腻的笔触,诗意而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深得都市白领一族的喜爱,因此也有人把成人绘本称为小资读物。比如几米1999年创作的绘本作品《向左走、向右走》,画面中隐隐弥漫着一种寂寞和忧郁的气氛,营造出了诗意般的迷人风采,表现了现代人在孤独冷漠的城市中对生活温暖的向往。台湾绘本的领军人物郝广才2003年创作的《好好照顾我的花》以说故事的方式,勾勒出现代人常面临的难题,巧妙融入明喻、暗喻、类比等手法,诠释爱情与人生。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崛川波2002年创作的《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地方》,在日本创造了6个月内11次印刷的记录,以女孩子的角度,用清新淡雅的画风,描绘了在日常生活中与喜欢的“他”在一起时的小小幸福。

3绘本和插图的关系

绘本不是简单的“有很多图的书”,它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特别强调图画与文字的互动关系,即图文合奏。日本的绘本研究专家、儿童图画书的殿堂级人物松居直先生曾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区分“有插图的书”与“绘本”的关系,文字+图画=带插图的书,文字×图画=绘本(图画书)。

绘本和插图的共同点在于:①绘本和插图都以相关的文字为创作背景;②绘本和插图的创作都经过了主观意识转化成视觉图像的过程,都是艺术性的视觉传达形式。

绘本和插图的区别在于:首先,绘本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图书,强调图文结合,与文字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而插图更多的是辅助和诠释文字,具有从属性;其次,绘本是以多张连贯的整体形式存在,具有叙事性和连续性。插图则多以单幅、单张的个体形式存在,具有说明性和装饰性;再次,在表现技法上,绘本对画面的要求很高,不提倡电脑作图,多以画家手绘或手工制作(如拼贴、版画等)完成。现代插图的表现手法则丰富得多,电脑绘图应用广泛成为流行趋势;最后,绘本如果去掉文字,一幅一幅拿出来就是插图,插图则不能轻易转换成绘本。

4绘本图书插图的创作特征

4.1好的绘本大多是由同一个人撰写和插图的

在西方和日本,既写故事又画画的作者很多,作者和画者分开的情况较少。绘本作家用半年、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完成一部作品,有的绘本作家,可能一辈子只有三五部作品问世,但是一部好的作品可以长销不断,一版再版,多次印刷,成为经典,它不单是一本书,还是一件艺术品。而在国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可以称之为“图画书”的创作,基本上还是延续着作家写好脚本,再找画家合作画上插图的传统模式。作者和绘画作者往往是分开的。这样的创作方式使得绘画作者在表达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时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距离,无法真正做到文图融为一体。

4.2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的关系独特又复杂

(1)图画与文字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图画往往蕴藏着文字以外的内容,没有图画,故事就没有意义,根本无法存在。这时,不管是图画还是文字,都不能单独表达故事全部的意义,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故事得以完整,图画与文字是一种互动关系,如佩特•哈群斯(美)所创作的《母鸡萝丝去散步》。

(2)图画与文字互相衬托,互相协调。多见于成人绘本,图画与文字是一种平衡的关系。

(3)只有图画没有文字的无字书,仅用图画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无字书图画的叙事功能和解说功能被最大化。如世界著名插图大师莫妮克•弗利克斯(瑞士)的代表作无字书系列8册,全书没有一个文字,完全以画面来表现内容。

4.3绘本作家往往对其作品意义的延伸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绘本的图画与文字之间往往隐藏着丰富的细节和深长的意味,绘本创作者要用很多的心思去表现,用他们独特的视角、质朴的画面、简练的文字将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赋予深刻的哲学意蕴。

美国天才艺术家谢尔•希尔弗斯坦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爱心树》、《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等。他用极其简单的黑白线条,充满诗意又略带嘲讽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爱与索取”、“缺陷与完美”、“成长与依赖”,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他的作品幽默温馨,却又充满淡淡的人生讽刺与忧伤的气息,如同饱含生活哲学的寓言,不只吸引儿童,更深深触动大人们的心,征服了全球亿万读者。

插图范文篇10

一、以图入境,导入新课 彩图、插图虽居某一框题之中,但有的如果预先提出,作为入境之法和新授课的导入部分,效果则更佳。如学习下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这一框题时,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看70页插图15:被帝国主义侵略者抢劫烧毁的圆明园残迹。并讲述: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圆明园是一座举世无双的大型皇家园林。然而,就是这样一座被世人称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却被帝国主义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今天的圆明园残骸是中华民族倍受屈辱的历史见证,也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掠夺中国的铁证。那么,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的呢?这正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也就导入了新课。这样的导入方法新颖奇特,富有吸引力,必能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境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的适时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习到某一内容时,如果适时对该部分的彩图、插图加以讲解和指点则必然会有“推波助澜”之效果。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达到高潮。当学习资本家用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榨取工人血汗这一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看11页插图3,卓别林和他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中的一个镜头。教师可直接讲解指点,也可通过点拨启发让学生说出其含义。这样必然加深学生对资本家不顾工人死活,榨取工人更多血汗这一事实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憎恨和对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之情。

三、用于课堂教学的结尾 根据教材内容,有些彩图和插图在一堂课的结尾时再加以运用,效果则更好。

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时,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定会深化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学习88页“困扰帝国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这一框题时,就要在该堂课的结尾引导学生看插图:加利福尼亚警察阻挡黑人示威者的去路、美国青年吸毒者越来越多和美国监狱人满为患。这三幅插图,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种族冲突严重、合法化、吸毒贩毒成风、犯罪活动猖獗,还有“黄色文化”泛滥、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精神极度空虚等是困扰帝国主义国家的社会玻然后,教师再简明地扼要地概述其原因。这样把直观、形象的插图用以概括和总结,必然有助于学生对困扰帝国主义国家的社会病及根源,有一个更明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复习时运用能增强联想和联系 彩图编排的顺序,反映了教材内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故此,复习时如以彩图为联系点,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把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必然会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完整而又系统地掌握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