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4:46:51

产能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整治非法、淘汰落后、规范提升”的总体思路,强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落后生产能力淘汰提升,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力争到年底:非法或违规产能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国家、省明令规定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基本完成,一批落后设备在升级换代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批低效行业效能得到显著提升,淘汰提升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基本确立。

三、淘汰提升对象与界定标准

(一)上级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

是指对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应予淘汰的落后产能(包括粘土砖瓦窑,详见附件3)。

(二)我市确定淘汰的“七小产能”

是指小印染、小印花、小电镀、小锻打、小废塑料加工、新浦小熔炼、横河小轴承。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即列入淘汰类落后产能:

1.涉及非法或违规产能

具体包括: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虽达标排放但周边居民、村民反映强烈的;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照章纳税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其他情形。

2.同我市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

具体包括:中心城区改造更新重点片区内影响城市化正常推进的;在中心镇建成区范围内同本区域城镇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同我市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

(三)我市主动淘汰提升的“五类落后设备”

是指根据我市产业现状、能源特点及资源环境等客观情况以及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以更高标准需要淘汰的落后设备。主要包括:

1.能耗高、噪声大、自动保护性能差、安全系数低的活塞(含普通螺杆)空气压缩机,计划三年淘汰3000台,鼓励采用高性能变频螺杆空气压缩机替代。

2.材质浪费大、油污染重、劳动效率低下的轴承加工用C1325、C1326、C1318等六角车床,计划三年淘汰2500台,鼓励采用数控多刀车床及自动下料机床替代。

3.S7变压器,计划三年淘汰1300台,鼓励采用S11或非晶合金变压器替代。

4.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煤锅炉,根据区域集中供热和天热气管网条件及建设进度适时淘汰。

5.小火电(油)机组,根据供用电形势,年关停小火电(油)机组30万千瓦。

(四)我市需规范提升的“七类低效行业”

是指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导向,当前能耗较高、产出较低、需要规范提升的低效行业,具体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含人造毛皮、毛绒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界定标准为:单位电耗产出或单位劳动力产出达不到行业规模企业最近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的企业(生产单位),或达不到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单位电耗产出和单位劳动力产出最低限额的企业(生产单位),具体标准每年一次。

四、淘汰时序与实施步骤

(一)淘汰时序

1.国家、省明令淘汰的从其规定(包括粘土砖瓦窑);

2.我市确定淘汰的“七小产能”

(1)第一年至第二年完成小印染、小印花、小电镀、小锻打、小废塑料加工的淘汰规范工作,第三年巩固成果;

(2)三年内完成小熔炼、小轴承的淘汰规范工作。

3.我市主动淘汰的落后设备按照年度计划指标执行(详见附件4)。

4.需要规范提升的低效行业按照年度最低限额规范、提升、淘汰(详见附件5)。

(二)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与调查摸底(年月—年月):成立市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详见附件1),配备专门人员,相关政策;按照属地负责原则,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各地对照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对象与标准,开展全面排摸,将各自拟淘汰提升的落后生产能力企业(生产单位)名单及资料明细及时上报各牵头部门审核。

2.名单确定(年月):各牵头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本文规定,审核确定淘汰或规范提升落后生产能力及企业(生产单位)名单,同时报市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视情予以公布;另外,根据上级政策调整以及我市该项工作开展具体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需要淘汰提升的落后产能及企业(生产单位)进行补充、调整,原则上每年一次。

3.实施淘汰提升(年月—年月):各地各部门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淘汰时序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并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4.总结并建立长效机制(年月):全面总结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表彰先进,通报落后,基本建立起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对策措施

(一)实施退出奖励,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

设立淘汰提升落后产能专项资金,按照“早淘汰提升多支持、迟淘汰提升少奖励、超一定期限受惩罚”的原则,重点用于对经合法批准、手续完备、按期淘汰的落后产能和对落后设备升级换代的奖励。上级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含粘土砖瓦窑)从其规定;非法或违规产能,要坚决予以取缔淘汰;对于有证有照,但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必须限期整改;对于有证有照又符合规范要求的,业主主动淘汰,并不再在本市内易地生产的进行奖励,奖励标准综合企业注册资本、设备净值、开票销售额、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进行设定;我市主动淘汰提升的落后设备按新购设备实际投资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对于钢铁、造纸、橡胶等能耗高、环境影响大的大企业的主动淘汰,可根据企业主动淘汰的积极性和实际进展按“一企一策”或“一事一议”进行奖励。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二)运用经济杠杆,提高落后产能的经营成本

对规范提升类落后产能企业(生产单位)安装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第一年不达标的取消各级财政奖励及各项荣誉资格,第二年起按低于80%的限额供电,第二年仍不达标的第三年起按低于60%的限额供电,相关部门对其新增电力增容不予审批。税务部门加强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并根据分行业规范提升类产能最低限额标准,相应提高调整核定征收的标准,严格征收,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市环保、安全监管、质监、消防等部门要依法进一步加大对落后产能企业(生产单位)的监管和查处力度,推进和保障淘汰提升工作。

(三)加强动态监管,把握淘汰提升的力度

各地要深入企业,进村入户,对照淘汰提升对象与界定标准,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和生产单位进行全面、深入排查,将淘汰提升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企业(生产单位、生产设备),排出关停时间,并层层落实到责任人。实施单位、牵头部门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建立落后产能企业(生产单位、生产设备)档案,对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进行动态跟踪,加强计划管理,确保各项任务按期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根据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和完成情况,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对于难度大或专业性强的淘汰任务,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牵头负责部门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并督促落实。

(四)建立长效机制,坚决遏制落后产能的反弹

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淘汰提升落后产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积极发动群众,进一步畅通信访和投诉渠道,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构建市、镇(街道、工业区)、村(社区)三级落后产能巡查网络,做好落后产能反弹的预防与查处工作,巩固各自区域内淘汰提升落后产能的成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市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市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各牵头部门(镇)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慈东工业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实干班子,负责组织本地区、本部门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相关村、居委会、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制定年度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淘汰提升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明确职责分工

按照“属地负责”原则,各镇、街道、慈东工业区是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本区域的责任主体和组织实施主体。上级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由市经济发展局牵头负责;粘土砖瓦窑由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办公室牵头负责;小废塑料加工淘汰由市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小印染、小印花、小电镀、小锻打淘汰由市环保局牵头负责并制定实施方案,新浦小熔炼、横河小轴承淘汰由新浦镇政府、横河镇政府分别牵头负责并制定实施方案,其他各镇(街道)涉及小熔炼、小轴承淘汰的由当地政府牵头负责并制定实施方案;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煤锅炉的淘汰由市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其他主动淘汰提升的落后设备的淘汰更新由市经济发展局牵头负责;“七低行业”的规范提升由市经济发展局牵头负责(详见附件2)

(三)严格考核评比

将淘汰提升落后产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目标考核体系并赋予较高权重,层层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责任,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专项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工作组织不力、措施不实的地区和部门进行通报,对瞒报、谎报淘汰提升落后产能进展情况或整改不到位的地区、部门,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产能范文篇2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保增长、调结构结合起来,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增强淘汰落后产能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发挥市场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使落后产能顺利退出。

(二)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坎作用。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三)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约束和激励。建立健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体系。

(四)落实目标责任。明确各部门、地方和企业的责任。搞好督促检查,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五)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主管部门牵头。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三、目标任务

年我市工业行业淘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平网印花机、烘干定型机等设备共23台(套)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3232万米。根据政办发[]50号和政办发[]118号文件精神。

四、淘汰标准

防止落后产能设备转移、异地再建。拆除淘汰落后设备,严格淘汰落后工作考核标准。拆离原生产场所并予以销毁。

五、工作步骤

市淘汰工作的具体步骤为:按照省、市淘汰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

(一)调查摸底。月初。确定关停企业(生产线)名单;市经贸局按照市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制订全市淘汰工作实施方案报市政府。

产能范文篇3

制约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主要因素耕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持续下降一是耕地资源紧缺,面积不断减少。1998-2004年我国耕地净减少1.*亿亩,全国有14个省(自治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666个县(区)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6亩警戒线。二是耕地质量不高,且持续下降。我国现有的耕地中,高产田占28%、中产田40%、低产田32%。全国优质耕地只占21%,土壤有机质低于0.5%的耕地约占10%。水资源短缺瓶颈约束日益凸现一是水资源高度短缺,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年农业生产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81%的水资源集中在仅占全国耕地36%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占总耕地面积64%的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只占有19%的水资源,南涝北旱现象十分突出,水早灾害频繁。二是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我国灌溉用水的使用量有4000亿方,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我国生产1公斤粮食要用1立方水,而发达国家只需要0.5立方水。科技进步较慢,服务能力不强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近年来审定推广的高产、超高产作物品种多适宜在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在中低产生产条件下不能发挥高产潜力。高产地区小麦品种数量和类型较多,而在大多数中低产粮食主产区,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数量和类型偏少。二是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下降。县、乡两级农技人员由1999年的125.7万人,下降到2003年的100.5万人。三是农民科技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的38.2%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粮食物流业发展滞后,抑制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发挥一是部分粮食产销区之间的交通运输存在季节性瓶颈制约。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北粮南运”的粮食中,玉米的比重就已经达到70%。特别是东北的玉米和大豆在收获季节主要依靠铁路运输,车皮紧张限制了东北粮食外运,部分东北玉米退出南方一些地区市场。二是低效率的粮食物流业不利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扩张。东北玉米和大豆运到广东省的物流费用比美国运到广东还高,以致于部分南方省区的玉米和大豆主要依靠进口满足需求。土地承包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够深入,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构成体制性约束一是土地流转不畅,影响粮食稳步增产。如果土地能够稳定地流入种粮大户,则会增强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然而现行土地流转方式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抑制了土地向种田能手和大户集中,不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和稳定产量。二是不合理的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削弱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前由多个部门分头管理的粮食管理体制存在两大突出障碍:第一,农田用水产权体制改革不到位。第二,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放大了粮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思路面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新形势下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新思路。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指导方针粮食是弱质产业,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必须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通过政策调整干预社会资源的配置,引导生产要素向粮食生产领域流动,调动多方面力量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政府干预必须建立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绝不能做出违背市场机制的“逆调节”。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在耕地面积减少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要靠提高单产水平。因此,要坚持科技兴粮的战略指向,增强科技支撑和储备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切实把粮食生产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用科技进步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活”的因素,突破土地、水资源等“死”的因素制约。良好的制度设计,能够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各要素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树立向制度要能力的观念,进一步深化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各项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各种要素投入的长效机制。坚持向主产区和主要品种倾斜相结合的调整方向调整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使粮食生产向主产区集中,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配置粮食生产资源,发挥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因此,应实施差别政策,集中力量,加大对粮食主产省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的倾斜,切实保护和调动主产区政府和农户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优化品种结构,抓好主要粮食品种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具体思路是:按照数量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显著加强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按照稳定数量、重视质量的原则,稳定提高稻谷综合生产能力;按照统筹兼顾、质量优先的原则,适度加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坚持走集约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基于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国情,我国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只能走产业化的道路,即用工业化的思维组织粮食生产,按照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要求,构建新型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粮食产业的整体效益。在推进粮食产业化的同时,要始终坚持集约经营,充分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弥补耕地资源总量不足的缺陷。坚持资源节余利用与理储备相结合的可持续增长方式通过强化耕地、水资源等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使粮食生产的各种投入要素在不断增长过程中得到涵养、储存和蓄集,并在需要之时能够及时释放出来。这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粮食发展方式,能够实现从“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藏粮于水”和“藏粮于科技”有机结合的转变。

产能范文篇4

1、国家发改委对11个行业产能过剩状况的调查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了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显现。

具体来说: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但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电解铝行业产能已经高达1030万吨,闲置能力260万吨;铁合金行业现有生产能力2213万吨,企业开工率仅为40%左右;焦炭行业产能超出需求1亿吨,还有在建和拟建能力各3000万吨;电石行业现有生产能力1600万吨,有一半能力放空;铜冶炼行业建设总能力205万吨,2007年底将形成近370万吨的能力,远远超过当年国内铜精矿预计保障能力;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

2、商务部关于2006年上半年主要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的供求状况调查

(1)2006年上半年300种主要生产资料供求状况调查分析

2006年上半年300种主要生产资料中,供过于求的69种,占23%,数量比2005年下半年增加4.6%;供求平衡的218种,占72.7%,数量比2005年下半年增加2.4%;供不应求的13种,占4.3%,数量比2005年下半年减少38.1%。分类别看,建筑材料、机电产品、汽车、黑色金属、轻工纺织原料、农业生产资料、化工产品市场供给充裕,绝大多数商品将处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状态;供需偏紧和供不应求商品主要集中在能源、有色金属和木材市场。

2006年上半年,我国投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生产资料市场总体供求关系仍以平衡为主,市场价格将呈稳中有降的态势。部分基础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供给偏紧的状况继续得到改善,但能源类产品总体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部分行业新增产能集中释放,黑色金属、汽车等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压力依然较大。

(2)2006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

2005年以来,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显现,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粮食供给水平继续提高,部分工业投资过热势头得到遏制,能源原材料涨价向消费品传递趋势减缓,我国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供大于求、总体平稳的格局。

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

2005年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工业品的供求情况。

4、企业亏损现象越发严重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显示,相当部分钢材产品价格已跌破成本;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86.2%;水泥行业利润同比下降60.6%。

此外,权威统计表明,受产能过剩集中释放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中国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57.6%,增幅同比扩大50.4%。

综合上述,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不仅已经明确地显现出来,并表现出来加剧的迹象。

二、导致我国目前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

1、投资增长过快

显然,投资是形成产能的直接原因,那么过剩的产能就是过度投资的结果。投资作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GDP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对于当年的GDP,投资是一种需求,起到的是消化供给的作用;另一方面,投资直接决定了以后各年度的生产能力,当年的一种需求直接决定了日后的供给,而且由于投资项目利润的要求,日后的供给要大于当前作为需求的投资额。这样,投资增长的过快,必然带来生产能力的增长过快。

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增速超过20%。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期一般为3-5年,大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在2005年开始释放。但是,投资增速并没有因为产能的释放而放缓,2006年,投资仍旧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样,有些行业由产能不足转变为潜在的产能过剩,又由潜在的产能过剩过度到相对严重的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前几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形成巨大新增生产能力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信号,但有些行业仍有大量项目在纷纷上马。这将加重以后年度消化这些过剩产能的负担。

2、国内需求不足

产能过剩除了有供给过剩的作用外,需求不足也是一个主要的方面。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巨大,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但是,作为大国,我国不可能长期依靠国外需求维持经济的增长,内需才是消化产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内需不足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之一。

前文提及的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国内纺织品、家电、鞋等商品市场需求减弱,供大于求趋势明显。其中,在商务部监测的84种纺织品服装中,86.9%的商品供过于求;73种家用电器中,87.7%的商品供过于求;19种五金电料商品全部供过于求。另外,以钢材行业为例,2005年1-10月,全国钢材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82%,而国内市场钢材表观消费量同比只增长了19.25%,消费增长率落后产量增长率6.57个百分点。钢材市场供求增长速度的不同步是造成钢材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去年真正出现新增过剩苗头的行业是纺织、汽车、煤炭和电力。这些过剩行业中,除纺织的过剩直接与出口外需不足有关外,其余的行业都与内需相关。

3、政绩工程导致的盲目投资

一方面,中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仍然保留了许多计划经济的残余仍然;另一方面,诸侯经济是地区之间经济相互分散。这样,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分巨大,对政绩工程的追求,助长了地方盲目投资的现象。

4、收入分配的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消费需求的不足和储蓄存款的不断攀升。

从理论上说,生产过剩发生的机制就是收入分配关系被扭曲,由于收入向少数人集中,导致社会的储蓄和投资倾向高而消费倾向低,由此放大了生产规模却缩小了消费,这种不对称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生产过剩危机。在这种时候,真正需要消费的人,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而真正有钱的人,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使用现有资本使财富增长,而不是先把手中的这桶金消费掉。

根据经济学的普遍规律,当个人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时,其消费量将停止增长,而投资、储蓄在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大幅增长。具体来说,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三个阶层对储蓄、消费、投资的行为有较大差别。对高收入阶层来说,收入中用于日常消费的开支比例很小,更多的钱是用来投资的。对于中等收入阶层,日常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而新的享受性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加之高房价高教育费用等压力,这部分人的存款倾向增加。而低收入者由于许多方面都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即使有钱也尽量节约消费。

5、粗放型经济增长

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遵循着粗放型的方式,这使得通过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产出更多的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同质低附加值的产品大量投放市场,在短缺经济时代,这种急速扩张的生产能力能被迅速吸收。但是随着产量的扩大,短缺经济时期逐渐过去,产能过剩迅速显现出来。

此外,由于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我国的工业一般都处在产业成熟期,就是说,飞跃性技术革新和产品革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积累下来的资本继续投入到这些产业,带来产品数量扩张的机会大于带来产品质量扩张的机会。生产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是生产产品数量提高的代名词。

在以产品数量增加为结果的经济增长下,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终究有饱和的一天,从这个角度来讲,产能的过剩在所难免。

6、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的投资成本低廉

我国的资源价格、资本价格等,至今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在投资收益相对市场化的情况下,投资成本却表现出没有完全市场化的低廉,这助长了盲目投资的行为。

综上所述,我国产能过剩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必然性。目前产能过剩的问题,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结起来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深层因素两类。直接因素是指实际造成这次产能过剩现实的原因,更注重关心问题的表象和直接作用,改变这些直接因素相对容易,目标性也相对清晰;深层因素是指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固有弊端,这些固有弊端通过一系列经济传导机制,注定了产能过剩的出现,改变这些因素相对困难,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三、产能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产能过剩作为一种非均衡状态,对我国经济有很多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威胁到国民经济的安全。

1、使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

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有可能引发产能的全面过剩、通货紧缩,从而使经济处于衰退的危险之中。

2、产能过剩使企业库存增加。

企业由于产能过剩导致产品积压,企业的资金链存在断裂的可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上文提及的商务部的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商品市场出现新情况:部分行业库存增加,供求关系发生逆转。

3、企业利润被挤压

在产成品过剩带来的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被大幅挤压。在产能增长和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下,我国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去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844亿元,同比增长58.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009亿元,增长95.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效益下降的事实。

4、增加了金融风险

如果产能过剩的企业使用了信贷资金,会导致金融企业不良贷款增加,加大金融风险。

5、贸易摩擦加剧

扩大出口是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途径。数据显示,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钢材出口持续呈现强劲势头:出口钢材1580万吨,同比增长83%;出口钢坯598万吨,同比增长1.12倍。对此,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产业,美国、欧盟、韩国等国都在密切监控我国的钢材出口情况,并积极收集钢品低价倾销的证据,以伺机提出贸易保护调查。可见,随着我国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出现和出口规模的加大,这些行业面临反倾销的压力也同时加大。

四、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思路

应对产能过剩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首先,要在完善市场经济上入手,使企业的投资行为更加考虑成本和市场需求,政府要改变为了追求政绩而推动投资的做法。

产能范文篇5

(一)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铜产业产值下降。2017年以来,经济寒流席卷全球,国内外铜市场需求疲软,导致铜行业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贵溪市铜产值同比增速转正为负,2017年全市铜产业总产值(含江铜)1432亿,较上年减少约3亿,增速同比下降16.76%,2016年铜产值1417亿元,同比下降15亿元。(二)铜产品价格下降明显,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近几年,由于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铜产品价格持续徘徊在低位区间。以99号电解铜价格为例,2011年上半年价格达到7万元/吨,自2013年以后,价格开始大幅下滑,2015年12月价格下跌至3.5万元/吨,较2011年上半年下跌近一半。从全国来看,2017年国内仍将有50万吨新增精炼产能投放,产能过剩形势依然严峻,受铜价走低影响,2016年江铜计划缩减10万吨铜冶炼过剩产能。(三)铜贷款大体稳定,贷款占比基本持平。根据国家关于限制过剩产能的要求,金融机构对铜行业采取了授信规模压缩,严控新增信贷,加强风险管控的方式。由下表可知,近几年铜行业贷款占比基本平稳,除2015年下半年江铜搬迁导致铜企业贷款占比出现下降之外,占比并未出现大幅的波动。

二、原因分析

(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受市场需求不足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影响,企业普遍出现经营状况不佳、财务水平下降、流动性吃紧、偿债能力下降的现象。贵溪市只有江铜集团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其他均为地方中小企业,地方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到全市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半,除少数企业外,其他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主要以普通铜产品加工为主,且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二)企业经营风险上升,信贷监管趋于严格。监管部门对于银行不良贷款率的警戒线、不良贷款上升行业的风险预警等有严格的指标要求。伴随着2017年产能过剩企业债务到期,债务违约率不断上升,监管部门对违规发放落后产能贷款进行动态监测;对未经投资及产业相关部门核准的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贷款,严禁提供信贷支持;对落后产能项目,严禁任何形式新增贷款支持,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三)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产品同质化严重。据了解,目前许多铜企业的产值、营业收入等财务指标同比依然在增加,但企业的净利润却在下降,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市场需求饱和的情况下,企业为了保住产品的市场份额,仍然在加大生产,产能过剩问题越加突出,虽然原材料价格也在下降,但人员及其他成本依然较高,加之应收账款回笼时间拉长,流动性减弱,企业陷入了越生产越亏损,不生产则倒闭的恶性竞争中。

三、信贷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质押贷款效用下降,加剧产能过剩。据了解,为了获得更大的流动资金,部分铜企业开展存货质押贷款,但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影响,相关的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质押贷款压力加大,并向企业资金链传导。以下图为例,由于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企业需要不断补充存货量换取同等额度的贷款。企业增加产量,一方面,使得产能过剩情况更加严重,同时也不利于价格回稳;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加重了企业流动性不足,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恶性循环,弱化了质押贷款的作用。(二)严控过剩行业贷款规模,波及优质产能发展。通过信贷政策杠杆,加快落后产能退出,是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但商业银行在执行相关政策过程中,却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优良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下降,影响优质产能发展以及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以鹰潭三元和华泰两家公司为例,企业经营状况正常,且产品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及稳定的消费群体,但银行为规避信贷风险,将华泰授信额度从2013年的7000万元压缩至2017年的5000万;将三元公司的授信额度从2014年的3.1亿压缩到2017年的2亿元,导致上述两家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和扩大优质产能的计划被迫搁浅。(三)银企信息沟通不畅,造成企业经营风险放大。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银行为降低贷款风险,贷款投放过于谨慎,但银企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多次出现企业授信额度与预算计划不匹配的现象,造成企业资金链吃紧。比如,个别商业银行在未与进行企业沟通的情况下,临时调整企业的授信规模,导致企业经营风险放大。

四、政策建议

产能范文篇6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须的行政手段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按照目标清晰、组织健全、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逐级考核的总体要求,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落实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企业责任,确保如期完成淘汰落实产能目标任务。

二、考核对象、内容

(一)考核对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企业。

(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等。

三、工作程序

(一)每年1月中旬,按照国家确定的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标准及要求,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本辖区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任务和计划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同企业落后产能情况一并报送区淘汰落后产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委,下同)。

(二)每年2月中旬,区淘汰落后产能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区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报区政府,经区政府同意后报市经信委。

(三)每年3月底前,根据市经信委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将任务分解到相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并向社会公告相关企业名单,同时报市经信委。

(四)每年12月底前,列入本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落后产能要全部拆除主体设备、生产线,使其不能恢复生产。12月初,列入本年度淘汰计划的落后产能有关企业向所属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验收申请,12月中旬,相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完成对所属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现场检查和初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出具书面初验意见报领导小组。12月底前,领导小组组织完成对所有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现场检查和验收,出具验收意见,并向社会公布全区已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企业名单(验收意见格式详见附件2)。

(五)次年1月中旬,区政府将上年度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情况和上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报告报市经信委。

(六)次年3月底前,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考核工作组对上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现场检查考核准备工作。

四、奖励措施

(一)区政府将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向区政府书面报告整改措施,并限期完成整改任务。

(三)对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企业,在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其土地开发利用优先予以支持;相关部门对企业技术改造、新建项目、生产许可、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

产能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保增长、调结构结合起来,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增强淘汰落后产能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发挥市场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使落后产能能顺利退出。

(二)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坎作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三)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约束和激励,统筹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建立健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体系。

(四)落实目标责任。明确各部门、地方和企业的责任,加强对淘汰产能工作指导,搞好督促检查,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五)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三、目标任务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政办发[]50号)要求,年,我市工业行业淘汰1项落后产能:淘汰县辖区内监狱管理局下属的林园建材有限公司的两家水泥生产企业生产能力45万吨,这两家公司为省新生水泥厂和马良水泥厂。

四、淘汰标准

严格淘汰落后工作考核标准,防止落后产能设备转移、异地再建和关闭企业死灰复燃。

1、拆除关闭企业(项目)生产线,拆离原生产场所并予以销毁;

2、注销或变更关闭企业(项目)原持有的工商营业执照;

3、注销或变更关闭企业(项目)的生产许可证;

4、变更或注销关闭企业(项目)的排污许可证;

5、依法清理关闭企业(项目)的相关土地证照,对其违规占用土地进行整顿;

6、停止对关闭企业(项目)的电力供应;

7、吊销关闭企业(项目)的取水许可证,停止生产用水供应;

8、对关闭企业(项目)欠缴税款予以结算或清算,收回税务发票,并对企业原持有的税务登记证予以变更可吊销。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县人民政府组织对辖区内落后产能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关停企业(生产线)名单,并报送市工信委。市工信委于年7月20日前按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制定出我市分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报市政府。

(二)组织动员。年7月下旬,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7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意见》精神,部署我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市政府与县人民政府签订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目标责任状,在媒体上向社会公示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及关闭企业(生产线)名单,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组织实施。督促企业切实承担淘汰落后产能的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环保、节能、质量等法规的落实,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拆除落后产能设施装置。县市区人民政府是组织实施主体,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责任目标,组织并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于年9中旬前关闭。市工信委、市发改委为督查责任单位。

(四)检查验收。年9月中旬,县人民政府组织自查并上报工作总结。9月下旬市政府组织对已关闭企业进行考核验收。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总结,将我市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完成情况报送省经信委。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副市长胡铁军担任,市工信委、发展改革委、监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国资委、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和人行市分行、市银监分局、供电公司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的原则,建立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见附表)。

(三)加强检查督办。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相关责任部门适时对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生产线)进行督查,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产能范文篇8

阿联酋电力市场现状

一、阿联酋电力装机量

阿联酋电力市场供给端根据不同区域划分为阿布扎比水电局(ADWEA)、迪拜水电局(DEWA)、沙迦水电局(SEWA)以及北部酋长国水电局(FEWA),各水电局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电力生产及输送。2018年底,阿布扎比水电局与北部酋长国水电局合并成为联邦水电局(EWEC),负责阿布扎比及北部酋长国的电力生产及输送。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阿联酋电力市场近年来装机量呈阶梯状上升趋势,目前装机量已经超3GW。阿联酋电力细分市场头部特征较为明显,联邦水电局与迪拜水电局装机量较为接近,全国电力装机超过80%来自于联邦水电局与迪拜水电局。全国电力市场供求关系较为平衡,各水电局装机量基本可以覆盖峰值需求。以迪拜水电局为例,全年中迪拜用电需求高峰时段为4-10月,2018年迪拜全年最高峰值电力需求为8507MW,小于迪拜水电局11100MW的装机量。

二、能源转型需求迫切

为实现经济多元发展,阿联酋积极改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结构,向多样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力争在2050年前实现国家能源结构中50%以上来自清洁能源,并减少70%的碳排放量。为实现这一目标,阿联酋在能源多样化进程中进展迅速: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光伏项目1177MWSweihan光伏项目已于2019年6月底开始商业运营;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光热发电项目迪拜太阳能公园4期已于2019年1月底融资关闭,除此之外,阿联酋在核电、水电及风电领域均在开展积极尝试。可见,多样化与新能源将成为阿联酋电力市场的发展方向,结合其光照资源的优势,预测太阳能发电将成为新能源电力供应的重要构成部分。

三、顺应国际产能合作大潮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机遇。中国承包商在建设技术、成本控制、工期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而国外同业有着较为先进的进度管理、技术设计以及环境保护水平,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可以有效实现中外企业的比较优势互补。电力行业作为我国优势产能之一,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具有先导性。当今产能合作日渐紧密的大潮下,中阿电力行业产能合作已经初有成果,迪拜2400MW清洁煤电站和世界最大的单体光热发电项目——迪拜太阳能公园4期光热光伏综合体中都能看到中资企业的身影。未来,中阿企业电力合作将成为新常态。

中国公司在阿的发展瓶颈

一、标准对接需时日

由于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较低,且自身标准体系尚不完备,标准的对接与使用成为中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大瓶颈。英美标准曾在阿联酋工程承包市场占主导地位,但随着日韩投资者及承包商的进入,在阿联酋实行的英美标准逐渐被融入了日韩质量控制要素,变得更为复杂。阿联酋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如迪拜水电局要求承包商遵从世界银行标准及相关指引,对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行有效控制。随着绿色信贷的兴起,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也将成为银行评估项目的决定因素之一。

二、对母公司依赖度高

中国承包商在中东区域常以成立子公司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区域子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简单,管理意识也较为薄弱。由于管理力度不足、能力有限,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科目通常较为单一,对于自身财务展示的手段较为初级,有时由于母公司进行内部利润转移,也会导致子公司财务报表变动较大。子公司此等财务状况,很难实现在当地银行独立获取授信。为了打通融资渠道,国外子公司需要通过母公司从境内切分授信总量至阿联酋中资银行,或出具公司担保的方式获取融资,导致对母公司产生高度依赖。但这两种方式会增加母公司融资成本,且执行程序复杂,因此虽然可以短期解决子公司的融资问题,但并不可持续。在进入市场初期,企业可以通过母公司支持打通融资渠道,但要想扎根当地,依然需要公司管理者建立财务管理意识、合理优化财务报表,坚持本土化发展,完成从“外来者”到“本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所以,融资模式的转变虽然痛苦但势在必行。

三、经营模式较为单一

由于缺乏对当地电力市场的深入了解与实操经验,导致大部分中国企业在阿联酋电力市场还处于从单纯的劳务设备输出型企业向EPC承包商转型的过程中,只有少数企业正在向开发商转型。在向开发商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当地IPP、BOT、BOO、PPP等模式的开发经验,加上对于当地长期限高杠杆的项目融资缺乏深入理解,项目投标电价与中标电价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中国企业目前仍然缺乏独自投标开发电站的能力。

中资银行如何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

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网络分布广,国际项目融资经验较为成熟,可以为中国国际承包商提供专业的融资服务。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资银行应在以下三方面进行能力提升。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中国企业在阿联酋高端电力市场遇到瓶颈的一大原因是项目成本测算过高,一方面体现在融资价格,另一方面体现在融资结构设置。中资银行应结合自身丰富经验,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提高中国企业在融资方面的辨识度。通过对高杠杆的项目融资的原理解读,深入阐释其背后逻辑,衍生出区域内不同发电类型对应的融资结构设计,为中国企业在投标时进行成本控制提供新思路。银行对项目风险点的评估是否准确,很大程度源于其对技术理解的深度。因此,中国企业也要主动加强与银行在专业技术上的交流,从可融资性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电站类型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协助中资银行建立系统的电力基础设施知识体系,增强其对于项目风险点的把控。

二、提早介入项目

实现银行对项目的全过程支持,不仅可以为银行挖掘保函、利率掉期、担保等配套业务机会,还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在投标时创造价格优势。如双方从投标阶段即展开合作,就可以提早互换企业的融资价格需求与银行的意向融资结构,企业向银行提出意向价格,银行则根据可实现的最优价格为项目设计最优融资架构。

三、发挥平台优势

产能范文篇9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一)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采取的重大措施,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意义重大。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改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支农的力度要不断加大。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在其他地区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在牧区开展取消牧业税试点。国有农垦企业执行与所在地同等的农业税减免政策。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自主决定进行农业税免征试点。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中央财政继续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地方财政也要根据当地财力和农业发展实际安排一定的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继续实行化肥出厂限价政策,通过税收等手段合理调节化肥进出口,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种坑农害农行为。

(二)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缓解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县乡的财政困难,中央财政要采取有效措施,根据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调整中央财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补助比例,并通过其他经济手段筹集一定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生产能力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三)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亟待加强的状况,从**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在整合有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债资金要增加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要尽快立法,把国家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

二、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四)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种树造林或进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修订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严格控制减免。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鼓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推动新办乡村工业向镇区集中,提高农村各类用地的利用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

(五)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随意收回农户承包地、强迫农户流转承包地等问题,各地要对土地二轮承包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违反法律和政策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要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纠纷,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农户拥有承包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在农户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依法进行,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制定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

(六)努力培肥地力。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新增资金主要安排在粮食主产区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三、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七)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要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作为重点,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开展续建配套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试点。继续推进节水灌溉示范,在粮食主产区进行规模化建设试点。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步伐。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要结合重点水利枢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干旱缺水地区要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继续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各地要加强灌溉用水计量,积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从**年起,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实行补助的试点。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地方中型水源、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

(八)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加大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盐碱和渍害治理力度。加快丘陵山区和其他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同时,各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办法。

(九)坚持不懈搞好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完善相关政策。退耕还林工作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稳步推进。要采取有效措施,在退耕还林地区建设好基本口粮田,培育后续产业,切实解决农民的长期生计问题,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好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建设,为建设高标准农田营造良好的生态屏障。切实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继续推进山区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搞好牧区水利建设,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继续搞好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淤地坝等多种措施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南方丘陵红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和西南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切实防治耕地和水污染。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要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根据全国农业综合区划,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依托具有明显优势的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建设区域性的农业科研中心,负责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开展重大应用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加强农业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十一)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从**年起,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

(十二)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国家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同时,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对农技推广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鼓励各类农技推广组织、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申报。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十三)加大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继续增加农村“六小工程”的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提高工程质量。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调整公路建设投资结构,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合理确定农村公路投资补助标准。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后续建设和经营管理。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治水改土修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十四)加快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在继续搞好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改造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纪人、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作用。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业务。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气象工作要加强对农业的服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抓紧落实降低或免交车辆通行费的有关规定,并尽快实现省际互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要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进出境检验检疫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增强防范和处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农产品认证认可,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

(十五)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

六、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十六)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要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善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提高单产,努力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大体平衡。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带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技术、农机、信息和产销等服务,搞好良种培育和供应,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也要认真抓好粮食生产,保证必要的粮食储备,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十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专门制定规划,明确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维护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十八)加快发展畜牧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牧区要加快推行围栏放牧、轮牧休牧等生产方式,搞好饲草料地建设,改良牲畜品种,进一步减轻草场过牧的压力。农区要充分发挥作物秸秆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养殖小区。要增加投入,支持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从**年起,实施奶牛良种繁育项目补贴。加快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搞好动物防疫是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要下决心增加投入,加强建设,完善制度,健全体系。要抓紧制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建设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动物防疫技术支撑、动物防疫物质保障等系统。加快重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尽快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队伍,动物检疫监督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十九)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粮食主产区要立足本地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建设仓储设施。尽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按照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统一部署,加快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转型的步伐。

(二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农业银行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快改进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资金紧张的问题。农业发展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以粮棉油生产、流通或加工转化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可以提供贷款。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提供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所办加工、流通实体适当减免有关税费。集体经济组织要增强实力,搞好服务,同其他专业合作组织一起发挥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乡镇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七、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二十一)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采取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降低中西部地区对涉农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配套比例,不得采取加重农民负担的方式进行资金配套。继续加大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力度,鼓励以县为单位,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国家投资和补助的乡村建设项目,要加快实行公示制度,通过招投标、资金跟踪监督和项目后评估等办法,确保管好用好资金,保证项目质量。

(二十二)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所有。对经营性的工程,可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也可拍卖给个人经营。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地方人民政府要给予扶持,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工程原受益者的合法权益。

(二十三)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在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作用。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启动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加快落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八、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二十四)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农村中学也要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补助、培训券、报账制等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二十五)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要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加快实施步伐。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推动改水改厕等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抓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实施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切实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做好送书下乡、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

九、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二十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大方针。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当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形势下,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要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政策趋向的变化,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主动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

产能范文篇10

一、近年来安排淘汰落后产能资金基本情况

鼓励地方政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2010年,中央财政设立了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电力、炼铁、电解铝、铁合金、水泥等13个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给予奖励。

财政2010年一次性安排淘汰落后产能资金3000万元,为引导和鼓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加大节能投入。对电力、钢铁、煤炭、玻璃、造纸等行业列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给予补助。

二、存在问题

一落后产能设备的处置缺乏有效监管。

近几年,落后产能设备的处置是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是否真正落实到位的关键。虽然财政部对申报项目是采取先核查后安排资金的方式,财政则实行严格的先验收后拨款、按进度拨款和分批拨款等方式对项目资金加强管理和监管,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作用,有效地确保了资金安全,提高了资金绩效。但是落后产能设备的最终处置中仍然出现明淘汰暗使用、此处淘汰异地再使用的现象。

影响奖励资金使用效益。二淘汰落后产能进度缓慢。

地方财政为保障资金安全,据审计、财政专项检查情况反映。采取先验收后拨款、按进度拨款和分批拨款等方式,但部分企业没有严格按计划淘汰落后产能,致使部分奖励资金不能拨付,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同一项目多头申请资金。

特别是重大技改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技改在内容上存在重复的现象。自然出现淘汰落后产能设备的情况,也有企业存在同一项目多头申请专项资金的情况,致使出现同一项目财政资金重复支持,违背了国家奖励政策。

三、几点建议

争取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一做好基础工作。

也有效地促进产业升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经济效益下滑,这正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好机会。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认真做好淘汰落后产能项目的申报工作,为争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大力扶持打下坚实基础。督促企业认真按计划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便于确保资金拨付进度,让奖励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

二加强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及资金监管。

需要政府多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淘汰落后产能涉及到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建议尽快完善落后产能淘汰企业善后工作机制,做好已淘汰设备的登记、造册、跟踪处理工作。对获得奖励资金并已淘汰的项目,应及时拨付资金,确保职工安置稳妥,拆毁设备妥善处理;对获得奖励资金还未淘汰的项目,要督促企业按计划、规定时间内予以淘汰,妥善处理淘汰产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奖励资金拨付到位。

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