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3:25:41

产量范文篇1

本文作者:余家凤孔令成龚五堂工作单位:长江大学

实证研究

研究粮食产量与粮食价格的关系对于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检验两者序列平稳性的基础之上,拟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1.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的平稳性检验为了有效地消除由于序列的大幅波动而造成对估计结果有效性的影响,首先需要对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通常运用ADF检验方法,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序列LS在有截距项、趋势项,且滞后阶数为3情况下的ADF检验统计量为-3.116410,大于其在5%显著性水平条件下的临界值-3.574244,因此不能拒绝序列LS有单位根,表明其是非平稳的。而其一阶差分序列ΔLS在无截距项、无趋势项,且滞后阶数为5情况下的ADF检验统计量为-2.430093,小于其在5%显著性水平条件下的临界值-1.954414,因此拒绝二阶差分序列ΔLS有单位根,表明其是平稳的。其他变量序列JG、ΔJG的分析类似。因此,可以得出序列LS和JG都是一阶单整的。要想得出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协整检验。2.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的协整检验对于两变量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需要用到E-G检验方法,它是Engle和Granger提出的用两步检验法检验两变量是否为协整的一种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它首先对两个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线性回归,然后对得到的方程残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以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协整。限于篇幅,以下直接给出LS对JG进行回归后,其残差序列E平稳性检验的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残差序列E在无时间趋势项、截距项和滞后项,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则残差序列E是平稳的,表明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为克莱夫•格兰杰所开创,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弄清楚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之间的影响如何,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们之间的影响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就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在检验过程中,根据AIC和SC信息量最小的准则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3。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粮食价格的变化会引起粮食产量较大的变化,而粮食产量的变化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却不是很明显。4.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IRF)用于衡量来自某个内生变量的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称之为“脉冲”)对VAR模型中所有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取值的影响。图1至图2是在上述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VAR模型的基础上得到的脉冲响应路径曲线。实线是相应的响应函数值,虚线表示正负两倍的标准差偏离带。纵轴表示的是脉冲响应函数的大小,横轴表示的是脉冲响应函数的追踪时期数。图1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扰动的响应从图1可以看出,粮食价格JG对来自粮食产量LS的扰动没有立即做出响应,粮食价格在第1期的响应等于0,在第2期,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所做出的响应达到最大(大约为4.2)且为负向的。之后,在第4期,粮食价格的响应上升为0。在第4期到第6期,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扰动的响应缓慢增加且为正向,之后在第6期又变为负向的,直到第18期左右稳定地趋于0。图2粮食产量对粮食价格扰动的响应从图2可以看出,粮食产量LS对来自粮食价格JG的扰动没有立即做出响应,粮食产量在第1期的响应等于0,在第3期,粮食产量对粮食价格所做出的响应达到最大(大约为0.02)且为正向的。在第3期之后,这种响应会缓慢下降。同时可以看出,前者对后者的这种扰动冲击对粮食产量影响的持续时间比较长,直到20期(即20年)后,粮食产量的这种响应仍为0.006左右。5.方差分解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一样,主要用来分析VAR模型中每个内生变量对它自身以及其他内生变量的扰动所做出的反应,从而进一步地了解VAR模型的动态特征。其主要思想是将VAR模型中每个外生变量预测误差的方差按照其成因分解为与各个内生变量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即分析每个新息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程度,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见表4)。在表4中,粮食产量的波动在第1~3期受自身扰动的影响较为明显,从第6期开始受自身扰动的影响稳定在82%左右,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则在18%左右。同理,粮食价格的方差分解中,其受自身的影响在第1~2期尤为明显,从第3期开始,粮食价格受自身扰动的影响稳定在87%左右,粮食产量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则在13%左右。因此,粮食价格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要大于粮食产量变化对粮食价格变化的影响,这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结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但是粮食产量对价格的弹性要大于粮食价格对产量的弹性,这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粮食产量的变化会带来粮食价格的浮动,而粮食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粮食产量更大的波动。2011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迈上了5500亿公斤新台阶,达到了5712亿公斤,开创了建国以来粮食产量第一次连续八年增产的局面,但与上年同期相比,粮食价格涨幅近10%,使二者成螺旋状交替上升的格局已经形成并且日益强化。究其原因,既有生产资料等成本要素上涨的因素,也有国际传导、投机炒作、通胀预期等的影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的态势。故为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必须做到既稳定粮价,又实现粮食稳定增产。为此,笔者建议:第一,严控流动性,防止热钱进入粮食流通领域而造成粮价波动。近年来我国货币超常规发行,为粮价上涨提供了必要条件。2009年,我国货币M1的供给量约以4倍增速较2008年增长了32.4%,成为2010年和2011年粮价过快上涨重要原因。货币供给虽然不是粮价上涨的充分条件,但是,其在短期内急剧增长往往会诱发粮价迅速飙升。因此,我国当前要密切关注流动性对粮价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像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政策措施一样,防止热钱冲击粮价。第二,合理引导粮价上涨,促使消费者在提高收入的同时承担一部分上升的成本。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向前推进,居民收入在提高的同时,其消费结构日益升级,对消费品尤其是农产品,不仅在数量、品种上,而且在质量、层次上,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这些要求,消费者必须支付一定的代价,那就是承担粮价合理上涨的成本。如果总是人为地压低粮价,必然会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而造成重大的粮食安全问题。从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的对比来看,城镇大多数居民显然具备了承担粮食价格适度上涨的压力,政府要做的是在合理放开粮价的同时,加大财政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以消除粮食价格适度上升对其生活造成的压力,从而将种粮收益逐步地返还给农民。第三,做好市场调控,保证粮食能卖上合理的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在农业生产中,增产和增收要统筹考虑。既要将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也要做好市场调控。近些年来,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多次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使得粮食价格逐年稳步增长,进一步强化了与粮食相关的各利益者对粮价上涨的预期。基于此,一些粮食加工、经销商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加强了投机炒作力度,在丰年时往往增加储备,在粮食市场供求紧张时则人为地渲染这种紧张关系,导致某些粮食品种的价格过快上涨;另一方面,“谷贱伤农”的事也经常出现。粮价的波动,让农民从增产中看不到增收的希望,直接影响他们次年种粮的热情。一旦农民失去了种粮的热情,即便是农业投入增加、科技到位、基础设施改善,我们面对的仍可能会是土地撂荒、粮食减产,这将直接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要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保证种粮农民增产增收。

产量范文篇2

关键词:湖南省;稻谷生产;稻谷产量;主成分分析;影响因素

1湖南省稻谷生产基本情况

我国是稻谷生产大国,其产量占到世界的三成,但我国也是稻谷的消费大国,超过六成的国民将稻谷作为主要口粮,年消耗量达到1.9亿t左右。稻谷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之一,稻谷的有效供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近两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反复指出要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底线要求。湖南省是我国的稻谷主产区之一,其播种面积居于全国榜首,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因此研究湖南省稻谷产量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前对于湖南省稻谷产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郭恬等(2020)指出湖南省当前稻谷种植存在比较效益不高、种植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1];刘潇耀等(2021)从稻谷生产实际收益角度出发,建议政府要优化最低价格收购政策,以此抵消种植户因成本上升带来的种植意愿降低现象[2];黄振国等(2020)认为可以通过稻田综合种养来提高种粮收益[3]。不少学者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提高农民收入[4]、提升农业生产效率[5]、优化粮食生产规模[6]等优势,而戴力等(2019)研究发现尽管湖南省稻谷生产尽管机械化程度较高,但粮农采用外包模式较少,其原因在于成本过高[7]。此外刘远昇等(2018)利用计量模型对湖南粮食产量增长与各主要投入要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但没有考虑病虫害发生对其粮食产量产生的影响,且研究时间段为1997年—2015年,与当下对粮食安全提出的要求紧密度还不够[8]。基于此,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各因素对湖南省稻谷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和提高湖南省粮食总产量提供参考。走势来看,可将湖南省2011年—2020年稻谷产量分为三个阶段:2011年—2015年为增产阶段,在这一时期湖南省稻谷产量尽管在2013年有回落,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产30.64万t;2015年—2019年为减产阶段,在这一时期湖南省稻谷产量急剧下降,年均减产36.3万t,并在2019年达到最低点;而2019年—2020年,湖南省的稻谷播种面积及产量均开始回升。

2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湖南统计年鉴》和国家发改委、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公示数据。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基于粮食产出视角对湖南省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指标选取的可获取性和代表性等原则,选取水稻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病虫害发生面积、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地膜使用量、乡村从业人员数、种植成本共8个变量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8表示。截取2011年—2019年的数据建模,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湖南省水稻生产影响因素主成分计算分析

由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可知KMO值为0.706,显著性p值为0.000(见表2),表明各变量间存在相关性,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PCA模型运用SPSS软件对所选取的解释变量指标进行计算后得到各因子特征值、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由表3可见,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且两个成分变量解释的贡献率也达到94.109%,表明这两个主成分能够充分解释8个变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因此提取这两个主成分,得出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经营、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的特点。相较于城市人口,农村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9],并且受生育观念改变、城乡收入差异、城镇化建设等因素影响,农村人口逐年减少。2011年—2019年湖南省农村从业人数从2596.12万人锐减至1725.54万人,减幅达33.34%。农村人口“又老又少”现象必将导致土地无人耕种,并进一步影响土地种植结构,最终影响水稻生产,威胁粮食安全供给。因此,应当继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水稻生产受到劳动力的质量与数量的影响,为提高湖南省稻谷生产效率,必须提高基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质量与数量,同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来抵消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劳动力流失带来的水稻生产效率下降。

4湖南省稻谷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稻农老龄化严重且不足,需继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第一主成分中乡村从业人员数影响程度最大,而农用机械总动力却呈负相关,表明湖南省水稻种植呈现出小农经营、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的特点。相较于城市人口,农村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9],并且受生育观念改变、城乡收入差异、城镇化建设等因素影响,农村人口逐年减少。2011年—2019年湖南省农村从业人数从2596.12万人锐减至1725.54万人,减幅达33.34%。农村人口“又老又少”现象必将导致土地无人耕种,并进一步影响土地种植结构,最终影响水稻生产,威胁粮食安全供给。因此,应当继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水稻生产受到劳动力的质量与数量的影响,为提高湖南省稻谷生产效率,必须提高基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质量与数量,同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来抵消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劳动力流失带来的水稻生产效率下降。

4.2各类病虫害频繁发生,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第一主成分中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农药使用量因子载荷系数分别为0.957、0.926,是稻谷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湖南省稻谷产量总体保持稳定,病虫害发生面积也在不断下降,但病虫害种类却在增多。目前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以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为主,其防治手段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而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绿色农业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湖南省农药施用量也在逐年下降。但对病虫害危害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警惕,一旦大面积暴发对湖南省稻谷产量的危害是不可预估的。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确保重大病虫害防控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同时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从严打击制售假劣农药的行为。

4.3水稻种植成本不断增加,净利润微薄,需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及财政补贴力度

种植成本是第二主成分中因子载荷系数最大的指标。如图2所示,湖南省水稻种植成本由2011年的804.34元/亩增长至2019年的1080元/亩,种植成本不断增加。我国自2014年起水稻最低收购价保持不变,2016年起水稻最低收购价开始下调,粮食市场价格在2014年和2015年达到高点后逐年下跌,使得粮农净利润也随之下降,盈利空间非常窄。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湖南省2019年水稻种植户的净利润呈负数,每亩净利润为-10.64元,长此以往将严重挫伤种植户生产积极性。而种植成本中又以物质与服务费用及人工成本占比最大,粮食生产各项原材料价格及人力成本上涨是无法依靠粮农来扭转的。因此,需要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及财政补贴力度,根据国情适当提高水稻最低收购价,提高种植户种粮补贴,让稻农有利可图,提高其粮食生产积极性和内生动力。此外,对农业原材料生产商也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化肥、农药等原材料的生产,优化农产品原材料市场供需关系,以此来调整农产品生产原材料价格。图2湖南省2011年—2019年稻谷种植成本收益

4.4水稻播种面积减小,需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水稻播种面积因子载荷系数虽然不高,但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可忽视。2011年—2019年湖南水稻播种面积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2015年以前播种面积呈递增趋势,而自2016年开始急剧下降,并在2019年达到最低点。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为保证水稻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并有所增加,应当在激发稻农种植积极性的基础上,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对抛荒耕地、限制土地进行承包以实现规模化经营。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当积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加强农业基础性设施的建设,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并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适当的金融支持。

5结语

湖南省粮食产量波动较大,产量上行压力明显。湖南省水稻产量2011年—2015年增速为4.65%,而2015年—2019年却有5.27%的减幅,尽管2020年水稻产量出现增产拐点,但受农村从业人口老龄化、农资成本不断提高、水稻种植效益降低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水稻产量增产压力较大。本文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湖南省水稻产量的两个主成分,其中乡村从业人员数、病虫害发生面积、农药使用量对湖南省水稻的产量有很大影响。湖南省应针对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并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控等,以促进湖南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郭恬,卢俊玮.湖南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展望,2020,16(10):55-59.

[2]刘潇耀,肖少香.湖南省稻谷生产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1,46(1):36-40,59.

[3]黄振国,陈俊宇,肖景峰,等.湖南水稻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20(4):88-90.

[4]亢志华.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问题分析及构建策略:基于农民增收视角[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5):56-59.

[5]李慧琴,窦学诚,孙文文.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内在逻辑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22(2):58-62.

[6]钟真,蒋维扬,李丁.社会化服务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吗:来自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中粮食生产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21(12):109-130.

[7]戴力,赵杨,唐善军,等.湖南水稻生产作业方式及成本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9(8):26-33.

[8]刘远昇,罗建兵,贺亚.农业生产要素对湖南粮食产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8(5):92-95,99.

产量范文篇3

本文从某一地区煤炭企业的产量出发,运用无限策略博弈分析中古诺的寡头模型对多个煤炭企业产量决策进行博弈分析,表明多个煤炭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决定煤炭产量以使利益最大化的作法既不能使个体利益最大也不能使整体利益最大。从而指出各企业相互联合起来从整体利益最大化作产量决策效率将会更高。

关键词:博弈;纳什均衡;古诺模型;囚徒困境;市场出请价格

0引言:

利润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在激烈竞争的煤炭市场上,众多较小规模的煤炭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种种措施来争取更大的利润,提高企业在煤炭市场中的地位,

从而使企业不断壮大,立于不败之地。

一般的作法就是不惜加大投入,增加成本不断扩大产煤量以使企业利润增加,然而盲目的增产,不仅不能增加企业利润,反而会使企业成本增加,利益受损,严重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更有甚者,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加大产量的竞争,长期以往将会造成社会公共资源过度利用,低效率使用和浪费。本文将以某一地区三个煤矿企业的产量决策为例,从三个煤矿企业独立决策和联合起来共同决策两个方面来分析个体利润和共同利润最大化的状况,从而指出如果三个企业更多考虑合作,即联合起来决定产量,其效率将会得到大大提高。

1场上连续产量的古诺寡头模型

考虑个厂商销售相同产品的寡头市场产量博弈问题,市场容量有限,市场出请价格(产品全都能卖出去的最低价格)是投放到该市场上产品总量的减函数,产品总量为厂商各自产量的总和,假设个厂商可各自自由选择自己有能力生产的任何产量,厂商之间既不存在相互的协商,也不受相互的限制,并且它们是在同一时间决定各自的生产产量,即是严格意义上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至此,个厂商间按照以下方式作出产量决策。

将上述问题看作一个博弈,那么个厂商就是其中的个博弈方。他们可以选择的策略就是自己要生产和投放市场的产量,再假设产量是连续可分的,由上假设知,这是一个各博弈方同时决策的博弈,我们需知道各博弈方的得益情况。设厂商的产量为,,则家厂商的总产量就是,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知市场出请价格是总产量的减函数,即因此。这样,厂商的收益就为。再假设厂商生产单位产量的成本为固定的(即没有不变成本,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等于常数c),则他生产单位产量的总成本为。因此,厂商生产产量的得益为使得厂商得益最大,我们应根据纳什均衡定义求纳什均衡点。根据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点的定义,虽然本博弈中个博弈方有无限多种可选策略,但是只要个博弈方的一个策略组合满足其中的产量为其他所有博弈方的最佳决策,就构成一个纳什均衡,即各厂商得益均最大时的产量组合。这样问题就归结为求,因此只要能使各式各自对的倒数为0,就一定能实现上式的最大值。求导数所得方程组的解就是本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

2地区煤炭产量的博弈分析

现以某一地区为例,运用无限策略博弈分析中的古诺寡头模型来对该地区煤矿企业的决策产量进行博弈分析。假设该地区共有三家煤矿企业,共同生产煤炭以供本地区煤炭的需求。煤炭总产出量为(万吨),煤炭的市场出请价格为总产量的减函数,即,再假设各煤矿企业生产单位产量的成本为固定的c,且,则生产单位产量的总成本为500。因此,三厂商得益为:再求各煤矿企业得益的最大值:上式求最大值的两个式子都是各自变量的二次式,且二次项的系数均小于0,因此只要能使三式各自对的导数为0,就一定能实现三式的最大值。令:解之得该方程组的唯一一组解(万吨)。因此,策略组合是本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也是本博弈的结果。即根据上述分析,模型中独立同时作产量决策,以自身最大利益为目标的三家煤炭企业都会选择生产万吨煤炭产量,最终市场总产量为万吨,市场价格为(元/吨),三方各自得益(利润)为(万元)

3反应函数方法求解煤炭产量博弈的纳什均衡点

在无限策略的古诺模型中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即先找出每个博弈方针对其他博弈方的所有策略(或策略组合)的最佳对策,然后再找出相互构成最佳对策的各博弈方策略组成的组合,也就是博弈的纳什均衡。只是其他博弈方的策略现在有无限多种,因此各个博弈方的最佳对策也有无限种,他们之间往往构成一种连续函数关系。

在上面的讨论中,对煤炭企业和煤炭企业的产量,,煤炭企业的最佳对策产量就是,就是使自己在煤炭企业和在生产和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即是最大化问题的解。令对的导数等于,不难求出这样就得到了对于煤炭企业和的一个可能的产量,煤炭企业的最佳对策产量的计算公式是煤炭企业和产量的一个连续函数,我们称这个连续函数为煤炭企业对煤炭企业和产量的一个“反应函数”(Reactionfunction)。同样的方法,我们可再求出煤炭企业对煤炭企业和产量和的反应函数以及煤炭企业对煤炭企业和产量和的反应函数

由于这三个反应函数都是连续的线性函数,因此可以用三维坐标上的三条直线来表示它们,如图。

在三个反映函数对应的三条直线上,只有他们的交点代表的产量组合,才是又相互对方的最佳产量构成的,上的其他所有点只有是对和的最佳反应,和不是对的最佳反应,而和上的点则刚好相反。根据纳什均衡的定义,是该古诺模型的纳什均衡,并且因为它是唯一的一个,因此是该博弈的结果。这个结论与上面根据纳什均衡定义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

图3.1古诺模型的反应函数

下面再从三个煤矿总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作一次产量选择。首先根据市场条件求实现总得益(总利润)最大的总产量。设总产量为,则总得益为。容易求得使总得益最大的总产量为(万吨),最大总得益为(万元)。

将其结果与三煤矿独立决策,追求自身而不是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博弈结果相比,不难发现此时总产量较小,而总利润却较高。因此从三企业的总体来看,根据总体利益最大化确定产量效率更高。换言之,如果三企业更多考虑相互合作,联合起来决定产量先定出使总利益最大的产量后,各自平均生产,则各自可分享到的利益为万元,比只考虑自身利益的独立决策行为得到的利益要高万元。

产量范文篇4

关键词水稻;直播;穗粒结构;产量;关系

对直播水稻品种的选择,已有较多有文献报道,但多为几个品种之间的比较[1-8]。从其结果看,选择全生育期较短的中穗型品种的趋势虽比较明显,但并无具体量化的数据结论可供参考。为此,笔者参考了近10年来关于直播水稻的105篇有具体试验内容的论文,并对直播水稻穗粒结构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直播水稻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近10年来关于直播水稻的105篇有具体试验内容的论文,将其中的试验数据摘录出来,利用电子表格予以分类汇总,并通过散点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力求通过分析穗粒结构与产量的关系,比较直观地阐述直播水稻在品种选择上的有关问题。参考文献具体生产条件的千差万别,文中并未对相关数据进行线性分析,只是反映一种趋势;数据在图中的散布较大,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看法,本文的观点仅供参考。主要针对华东地区的单季晚稻,为更清晰地比较和反映有关问题,文中也采纳了部分双季稻的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直播水稻与移栽水稻的比较

有关文献中,直播水稻与移栽水稻的比较试验分为2类:一类是直播水稻与移栽水稻均在5月上旬左右播种,可称之为同期播种;另一类是移栽水稻于5月上旬左右播种,而直播水稻则于5月下旬至6月不同时间播种,可称之为非同期播种。相较而言,非同期播种条件在生产上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表1列出了非同期播种条件下直播水稻与移栽水稻在穗粒结构等方面的比较。由于水稻审定时的品种特性基本上为在移栽条件下获得,根据表1可以估算该品种在适宜的直播条件下的表现。

2.2直播水稻适宜的产量水平

对直播水稻的产量进行了汇总,结果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出现几率较高的产量的水平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比较稳妥的,笔者据此来确定一个合理的产量水平以作为确定其他参数的基础。

2.3直播水稻适宜的全生育期

从图2可以看出,在全生育期125~140d的范围内,已经比较密集地出现了理想的产量水平;假设直播水稻于6月20日播种,10月20日收获,则全生育期为132d,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对换茬也比较有利。

2.4直播水稻适宜的千粒重

从图3可以看出,由于千粒重主要受品种自身特性影响,数据密集于一个区域内,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并不明晰。为此,对千粒重进行了统计,结果见图4,为了比较稳妥地获得产量,千粒重以26~27g为宜。

2.5直播水稻适宜的结实率

从图5可以看出,随结实率的提高,产量有提高的趋势;从数据分布的密集度看,为了稳妥地获得理想的产量,结实率应在80%以上,获得更高产量的结实率在90%左右。

2.6直播水稻适宜的穗数

从图6、图7可以看出,数据的散布虽然比较大,但仍可以认为,对杂交稻来说,适宜的穗数大致在262.5万穗/hm?2左右;对常规稻而言,适宜的穗数大致在360万穗/hm?2左右。

从图8、图9可以看出,单位面积穗数对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的影响较为一致,表现为随穗数的增加,穗粒数随之减少,但并非直线下降,而是当单位面积穗数达到一定水平时,下降趋势转为较为平滑的曲线。如果在数据分布的中央区域分别取单位面积穗数为262.5万穗/hm?2、360万穗/hm?2进行计算,可发现对应的杂交稻、常规稻的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与下文所述是一致的。

2.7直播水稻适宜的穗粒数

从图10~13可以看出,杂交稻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常规稻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曲线性。结合前文的论述,可以推荐的数值是杂交稻穗总粒数150粒、穗实粒数130粒左右,常规稻穗总粒数110粒、穗实粒数95粒左右。

对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图14。从图14可以看出,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存在极为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其斜率与结实率密切相关,如果在数据分布区域的中央位置取一点进行计算,可以发现结实率比较接近90%,这也与前文结实率一段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3结论

产量范文篇5

【关键词】膜下滴灌;棉花;灌水频率;灌溉定额;产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亏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80%,水分利用效率低,农业节水具有较大的潜力〔1~2〕。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水分所造成的减产,可能要超过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产量损失的总和〔3~4〕。棉花是一种耗水量大,灌溉投入高的作物,能否保证棉花关键生育期灌水需求是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开花结铃的重要因素〔5〕。新疆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为减少棵间蒸发损失,在棉花高产栽培中采用了膜下滴灌技术〔6~7〕。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寻求作物合理灌溉方式上做了大量研究,Clothier和Green〔8〕曾用TDR(时域反射仪)和负压计对葡萄利用土壤水分状况进行检监测后,提出了对作物的有效灌溉方式是减少单次灌水量而增加灌水次数。BrentE等〔9〕指出,生产中采取减少灌溉量,适当增加灌溉次数的方法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黄占斌等〔10〕研究了有效水的高效利用以及产量和WUE的关系后,证明了有限供水能够产生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滴灌条件下灌水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灌水,为合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对当地农业生产作出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实验设计

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在实验区设10个处理方案,每个处理有一个重复,灌水次数分别为12次(灌水周期为7天)和24次(灌水周期为3.5天)。灌水定额分别为:140m3/亩、180m3/亩、220m3/亩、260m3/亩和300m3/亩。土壤含盐量采用烘干法,将烘干土样用9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沉淀12小时之后,通过滤纸过滤,然后用数字电导仪测定过滤后的溶液的矿化度,得到土壤含盐量。

2.棉花产量与灌溉定额的关系

在每次灌水过程中,实验区各处理均按灌溉方案设计进行,棉花生育期灌水结束后,对每个处理进行棉花测产在棉花整个生育期里,灌溉定额为140m3/亩和180m3/亩时,棉花产量较低,灌溉水量不能满足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造成棉花植株矮小,结铃数少、单铃重量轻;灌溉定额为220m3/亩和260m3/亩时,棉花产量较高,能满足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结铃数多,单铃重量大;灌溉定额为300m3/亩时,灌溉水量虽能满足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但由于灌水过多,使得棉花的根系长期处于无氧状态下,不能使根系正常输送养分给植株,从而抑制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使结铃数和单铃重相对于灌溉定额为220m3/亩和260m3/亩时要小,产量也相对较低。

总之,棉花产量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产量降低。在灌溉定额为220m3/亩和260m3/亩时,棉花产量达到最大。可见,灌溉定额在220m3/亩~260m3/亩时,灌溉比较合理。

3.棉花产量与灌水频率的关系

在灌溉定额相同、灌水频率不同的情况下,灌水频率为12次的棉花产量略好于灌水频率为24次的方案,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4.结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对棉花产量影响最显著的是灌溉定额,其次是灌水频率;

(2)棉花产量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但灌水增产效应与灌水量不是成比例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产量降低。在灌溉定额为220m3/亩和260m3/亩时,棉花产量达到最大。可见,灌溉定额在220m3/亩~260m3/亩时为最优,灌溉比较合理;

(3)在灌溉定额相同、灌水频率不同的情况下,灌水频率为12次的棉花产量略好于灌水频率为24次的方案,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在棉花生育期里,灌水频率为12次,灌溉定额在220m3/亩~260m3/亩为最优。

参考文献

〔1〕沈彦俊,于沪宁.土壤水分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1998,17(增刊):85-89

〔2〕高明,王子芳,魏朝富,等.重庆水资源的农业利用及节水农业的发展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727-730,744

〔3〕王荣萍,王艳,黄建国.低磷胁迫对不用基因型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715-717,722

〔4〕王可玢,许春辉,赵福洪,等.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某些体内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J〕.生物物理学报,1997,13(2):273-278

〔5〕裴冬,张喜英1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1生态农业研究,2000,8(4):522551

〔6〕胡顺军,宋郁东,周宏飞,等1塔里木盆地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实验研究〔J〕1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3):66-701

〔7〕蔡焕杰,邵光成,张振华1不同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棉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4):321

〔8〕ClothierBE,GreenSR.RootzoneProcessesandtheefficientuseofirrigationwater〔J〕Agri,WaterMana,1994,25:1-121

〔9〕BrentE,StevenR1Root2zoneprocessesandtheefficientuseofirrigationwater〔J〕AgriculturalWaterManagement,1994,

产量范文篇6

关键词:氮肥;超级稻;茎蘖动态;产量;北方

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最敏感的因素,确定合理施氮量,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而且可以减少因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环境污染[2,3]。目前水稻生产上普遍存在着氮肥施用不合理现象,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倒伏、病虫害加重,或是满足不了水稻整个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往往导致育种成果不能充分转化为生产力,影响水稻的产量和效益,因此选用东北地区3个主栽超级稻品种进行氮肥施量水平试验,旨在确定水稻标准施氮量,为生产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3个超级稻品种为:沈农265,沈阳农业大学选育,直立穗型,主茎15片叶,生育期155~158d;吉粳88,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半直立穗型,主茎13片叶,生育期143~145d;龙粳1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散穗型,主茎11片叶,生育期125~130d。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开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土壤为棕壤土,肥力中等。开原市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约为2585h,无霜期为145~165d,年平均降水量为678mm,适宜北方水稻种植。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N0);施纯氮97.0kg/hm2(N1);施纯氮150.5kg/hm2(N2);施纯氮207.0kg/hm2(N3),为当地生产惯用施氮量;施纯氮255.5kg/hm2(N4)。所有处理均施用相同数量的磷肥(P2O5103.5kg/hm2)和钾肥(K2O78kg/hm2)。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作基肥和穗肥各施50%,氮肥作基肥、蘖肥和穗肥施用,分别占纯氮量的60%、30%和10%。裂区设计,主区为氮肥处理,副区为品种,主区面积20.5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15个小区。

1.4试验实施

采用塑料小棚旱育苗,4月10日播种,5月25日插秧,9月30日收获,移栽密度30cm×13cm,每穴3苗,各小区单独打埂,单灌单排,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其他管理方法同一般生产田。

1.5调查方法

每个小区的3个品种都标定调查点10穴,从6月23日至7月21日,每隔5d调查1次茎蘖数。9月28日取样,风干后室内考种,调查穗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

二、结果与分析

2.1茎蘖动态

2.1.1不同氮肥处理对沈农265茎蘖动态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植株的生育进程,沈农265在高氮量水平下处理N3、处理N4的茎蘖数于7月14日达到临界值,低氮量水平下处理N1、处理N2茎蘖数在7月21日未出现下降趋势,较高氮量达到最高茎蘖数要推迟1周左右,说明低氮量不利于茎蘖的早生快发。随施氮量的增加,茎蘖数在6月30日前表现出氮素量化优势,而在7月7日后处理N3达最高,可见氮肥量过高在前期会促进茎蘖发生,而在后期又出现抑制情况,因此合理氮肥施量既有利于茎蘖的适量发生,又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数,使群体达到最理想的生长状态。

2.1.2不同氮肥处理对吉粳88茎蘖动态的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在6月30日前,吉粳88各氮素处理的茎蘖数差别不大,而到7月7日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茎蘖数明显增加。随着植株的生育进程,处理N2、处理N3、处理N4于7月7日达到最高茎蘖数,而处理N0、处理N1延迟1周,说明增加施氮量可以促使茎蘖再生速度加快,提前进入茎蘖临界期。7月21日低氮量处理的茎蘖数下降速度明显加快,这是由于低氮量维持无效茎蘖的营养需求不够造成的,表明高氮量易使茎蘖衰退减慢,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可能造成大量无效茎蘖的存在。

2.1.3不同氮肥处理对龙粳14茎蘖动态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6月23日至7月21日的生长阶段内,龙粳14的茎蘖数都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表现为处理N2的茎蘖数最高。6月30日前茎蘖数上升迅速,处理N2在7月7日达到峰值,处理N1于7月14日达到最高茎蘖数,而较高氮素水平的处理N3、处理N4在7月21日才到茎蘖临界期,说明前期高氮量在一定程度下抑制龙粳14茎蘖数的飞速增长,但在后期能够促进茎蘖的再生,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后生茎蘖成为无效分蘖或小蘖,易造成氮素营养的浪费。

2.2产量及构成因素

2.2.1不同氮肥处理对沈农265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施氮量对沈农265的穗长影响不大,有效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成穗率、每穗实粒数和颖花数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处理N3最高,成穗率比其他施氮处理高7.8%~11.0%,每穗实粒数高7.9%~32.6%,颖花数高16.8%~30.1%。处理N2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为最高,分别较其他施肥处理高9.2%~21.3%、2.4%~6.7%。理论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处理N3最大,为8374.7kg/hm2,比其他施氮处理高3.7%~13.6%,处理N2次之,为8074.5kg/hm2,可见处理N3为沈农265的较适施氮量,通过提高成穗率、每穗实粒数和颖花数来提高产量,但是可以适当降低施氮量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可能更有益于产量的提高。

2.2.2不同氮肥处理对吉粳88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吉粳88各处理的穗长、成穗率变化不大,但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每穗实粒数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处理N2最高,比其他施氮处理高10.6%~57.2%。颖花数基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结实率表现出相反趋势,表明高氮量虽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穗粒数,但易造成灌浆能力下降,增加秕粒数,从而导致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降趋势,处理N1最高,较其他施氮处理高8.0%~33.7%,可见高氮量易造成吉粳88灌浆不良而籽粒不饱满。协调最优产量因素构成使得处理N2吉粳88的理论产量达最高,为9374.3kg/hm2,较其他施氮处理高1.3%~30.2%,处理N3次之,为9249.6kg/hm2,可知处理N2较有利于吉粳88综合生产能力的发挥,但适当提高施氮量以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可能获更高产量。

2.2.3不同氮肥处理对龙粳14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随施氮量的增加,龙粳14的穗长、成穗率呈增加趋势,但是高氮量处理间幅度变化很小。随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颖花数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有效穗数、颖花数以处理N3最高,分别较其他施氮处理高6.8%~30.6%、9.9%~55.9%,每穗实粒数以处理N2最高,比其他施氮处理高18.8%~25.5%。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以处理N2、处理N3最高,分别较其他施氮处理高5.7%~23.5%、0.2%~5.8%。各施氮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最终表现在理论产量的变化趋势上,随施氮量的增加,理论产量先增加后下降,以处理N3最高,为7699.2kg/hm2,较其他施氮处理高1.0%~53.2%,处理N2次之,为7624.7kg/hm2,可知处理N3较适合龙粳14的生长发育需要,但可以适当降低施氮量来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可能对产量的增加更为有利。

三、结论与讨论

优化产量结构是实现超高产的先决条件,周瑞庆等研究认为在一定范围内,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一定范围后产量和部分产量构成因素则下降,即施氮量与产量呈单峰曲线,试验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由于2009年气候因素影响,水稻产量偏低,但可以反映出高氮量会造成某些产量构成因子处于劣势地位,只有合理的施氮量才能够最佳协调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水稻的茎蘖数变化表现出品种特性,高氮量使沈农265、吉粳88提前进入茎蘖临界期,而龙粳14出现延迟现象;沈农265在施氮量为207.0kg/hm2时表现较好,通过提高成穗率、每穗实粒数和颖花数来提高产量,但可以适当降低施氮量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可能获得更高产量;吉粳88在施氮量为150.5kg/hm2取得较好效果,通过提高每穗实粒数和协调各产量因子促进产量的提高,但可以适当增加施氮量来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可能获得更高产量;龙粳14在施氮量为207.0kg/hm2取得较好效果,通过提高有效穗数、颖花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但可以适当降低施氮量来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可能获得更高产量;3个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吉粳88和龙粳14的最适施氮量都应该在150.5~207.0kg/hm2,现阶段农民惯用施氮量为207.0kg/hm2,可以适当降低施氮量以优化产量结构,从而提高产量,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惟珠,狳茂,季春梅.施氮肥时期对土壤供氮、稻株吸氮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研究,2000,21(3):16-21.

[2]傅文义.水稻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1997(4):26.

[3]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陈温福,徐正进,张文忠,等.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J].作物学报,2001,27(5):665-672.

产量范文篇7

1材料与方法

供试春性小黑麦品种为东饲小黑麦1号、北联7号、新小黑麦5号,种子由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提供。以当地种植冬小麦品种烟农王和烟农19作对照,种子购自连云港种子公司。在10月份水稻收获后秋播小黑麦和冬小麦,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定点调查冬前和冬后的苗数,计算越冬率。麦田管理同大田,翌年6月份收获。收获前每小区取10株样本,考察株高、有效分蘖数、主穗长、有效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粒重等性状,并测定千粒重和小区产量。用SPSS17.0处理试验数据,并做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小黑麦与冬小麦的越冬性能春性小黑麦品种东饲小黑麦1号、北联7号、新小黑麦5号的越冬率分别是94.44%、88.78%和90.72%,高于冬小麦品种烟农王和烟农19(见图1)。对越冬率进行方差分析,F=3.05,小于F0.05=3.26,即小黑麦与冬小麦间的越冬率没有显著差异,小黑麦在连云港种植能够正常越冬。

2.2小黑麦与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对小黑麦和冬小麦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各性状参数的平均值、标准误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有效分蘖数小黑麦与冬小麦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其他各性状值小黑麦均高于冬小麦,小黑麦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主穗长、主穗粒数各品种间差异显著;株高、主穗小穗数、主穗粒重、千粒重、产量在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Duncan检验发现,在株高、主穗长、主穗小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上小黑麦均显著高于冬小麦;主穗粒重和产量以新小黑麦5号表现最好;北联7号和新小黑麦5号的千粒重较高,显著地高于其他3个品种。新小黑麦5号产量最高,为5999.11kg/hm2,显著地高于北联7号、烟农19和烟农王。

3讨论

产量范文篇8

一年一次的农产量调查工作即将展开。今天这次会议是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培训农产量调查人员,全面部署今年农产量调查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今年粮食生产形势的基本估计

今年我县农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相继战胜了局部暴雨、雹灾、大旱,有效抑制了病虫害,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使我县粮食生产保持住了平稳发展的势头。从现在庄稼的长势情况看,如果后期不遇早霜,全县粮食生产仍会体现平稳发展的趋势。

今年影响粮食生产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县里对农业生产加大了科学指挥力度。过去我们指挥农业生产,总是采取行政命令的手段,给粮食生产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今年,我县农业生产借助全省春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的有力契机,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科学指挥,因地制宜,适时早种,这给粮食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政策指导,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这极大地激励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较前几年有大幅度提高,2009年比2008年同比增长9.3%。今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64958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23850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89%,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89708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79%,比上年同期增长6.7%,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9%。另外,经过几年的科技培训和品种优化,目前,高产玉米的品种的播种面积基本达到100%。

三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今年春播前后雨水比较充沛,春播墒情较好,和往来相比,雨来得早,且雨量充足,从分布上看,雨量分布较为均匀,但入伏以后,降雨骤减,这给粮食生产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四是保持了较高的物质投入,由于去年相对气候条件较好,加之政策引导,以及价格影响,今年农民保持了较高的农业投入,种、肥、药、膜用量都有所增加,这为农业丰收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二、上下努力,通力协作,切实做好农产量调查的各项业务工作

搞好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及时取得今年农产量资料,可以为各级党政领导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经济工作和城乡人民生活提供重要依据。只有依据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宏观决策。因此,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肩负着重大责任,都要严格履行义务,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全面完成好今年的农产量调查工作。

在调查程序和方法上,要严格执行《吉林省农产量调查实施细则》。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每个乡镇都要根据当地情况,抽选出具有代表性的5个村,每个村要选一个合作社。每个社的每种实测作物至少要抽出7个地块,在抽中的地块中,要选出5个样本。这样,全县将抽出130个农业社,近2000个地块,15000多个样本。对抽中的地块必须严格按照《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方法抽取样本,然后对其进行割取、脱粒、晾晒、称重、化验等。同时,每进行一步必须要认真填好原始记录,填写好各种调查表,然后才能据此推算出本乡镇的粮食总产量。

在时间安排上,县里总的要求是从现在开始,到10月2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到9月15日为动员、培训、抽选调查农业社,为测产前期准备阶段。同时,对本乡镇的粮食产量做好趋势估计,9月15日向县里汇报第一次估产数。

第二阶段:9月16日到10月5日为各调查开始实测阶段,国家调查点实测工作同时展开,并填报各种报表。

第三阶段:10月6日到10月14日为填写综合表,推算粮食产量,上报阶段。各乡镇要根据样本实测结果,推算出本乡镇的粮食总产,并于10月14日将所有报表及推算结果上报县产调办公室。县产调办公室进行综合推算,微机汇总。推算出全县粮食总产量,并上报省市。在上报时间上,各乡镇必须保证,不准迟报,主要领导要亲自签字。数据一经报出,不准更改。

今年我县实测作物是玉米、大豆、高粱、水稻4个品种。

为了保证调查质量,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认真做好国家调查点的农产量调查工作,国家在我县的农产量调查点共涉及19个,分布在镇、合隆、万金塔、哈拉海、开安、前岗、杨树林、永安、万顺、龙王、伏龙泉、新农、靠山、高家店、小城子、三盛玉等16个乡镇。这些调查点是以概率论和抽样理论为原则,采用微机随机抽取的,这些调查网点的农产量调查数据将直接报送省政府用以推算全省和全国的粮食产量。因此,涉及到的乡镇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抓好。

二是做好乡乡实测工作。乡乡实测数据是最终确定全县粮食总产的依据之一,也是县里考核各乡镇今年农业生产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各乡镇在农产量调查的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认真按照实测的方法制度进行抽选地块,选取样本,然后进行割取、脱粒、晾晒、称重、化验等。被抽上来的点调人员必须深入基层,认真操作,不准图省事,凭印象乱填数。推算出来的本乡镇粮食产量科学、客观、实际,决不准凭领导个人意志随意定数。

三是配足配齐产调中所必须的丈绳、测尺、称、样本袋等测产工具,以确保产调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各有关部门要搞好配合。农产量调查是全县的大事,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因此,各有关单位必须搞好配合。县里总的要求是,凡需要上报粮食产量一律以统计部门的数据为准,各单位不准随意报数。因这次核产工作量比较大,为确保全县农产量调查如期完成任务,县政府决定从有关部门抽人、抽车,要求与此次调查有关的农业、民政、粮食、财政、发改、商业、县社、农发行、统计等部门,必须密切配合。按照县里的要求,按时出车,确保产调工作下乡指导用车。今年,产调工作情况比较特殊,省、市产调办来检查指导次数相对会较多,县产调办要经常深入乡镇,加强业务指导,相关部门必须确保抽调车辆及时到位。

产量范文篇9

牛乳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它是由水分。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磷脂、维生素、酶类、免疫体、色素及一些其他微量成分构成的复杂的胶体系。牛乳品质的优劣,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品种、奶牛泌乳阶段与水平、环境、疾病、营养等。营养物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使用日粮,对于开发奶牛最大生产潜力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影响产奶量及其成分含量的营养因素。

1采食量

使奶牛采食量最大的关键在于使奶牛泌乳早期的能量负平衡最小化。奶牛进入能量正平衡,体重增加,体况损失最小,奶牛产出正常乳脂与乳蛋白的奶。采食量的增加可提高乳蛋白率0.2%~0.3%,这可能是采食量增加,平衡能量的摄入量也增加的原因。

2碳水化合物

2.1非纤维碳水化合物(NFC)

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糖、果胶。NFC=100-(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脂肪+矿物质)。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应占日粮干物质的20%~45%。对于精粗比为6O:4O甚至粗料更少的日粮,40%~45%的NFC最为合适。由大量高质量的牧草与少量的谷物组成的日粮,NFC可能会缺乏。饲喂适当水平的NFC既能提高乳脂率又能提高乳蛋白率。而过度饲喂,则会降低乳脂率0.l%,甚至更多,乳蛋白率降低0.2%~0.3%。

每次饲喂谷物应限制不能超过3kg,以避免瘤胃酸中毒。食欲不良及乳脂率降低的问题。能使乳蛋白与乳脂产量最大化的谷物饲喂量见表1、表2

表1荷斯坦与瑞士褐牛的谷物饲喂量

乳水平(kg/d)谷物水平

<181/4产奶量

18~301/3产奶量

>301/2.5产奶量

表2高乳汁固形物品种牛的谷物饲喂量

乳水平(kg/d)谷物水平

<13

13~27

>271/3产奶量

1/2.5产奶量

1/2产奶量

谷物加工同样影响乳成分。饲喂压片玉米能提高乳蛋白率。与大麦相比,燕麦降低乳蛋白率0.2%。经破碎、碾压、磨碎、蒸汽压片处理的谷物能提高瘤胃淀粉消化率,提高乳产量与乳蛋白率,制成颗粒饲料也有类似的效果。

2.2纤维

纤维水平与颗粒大小对于刺激瘤胃发酵与唾液分泌,保持正常的乳蛋白与脂肪组分非常重要。日粮干物质中最低酸性洗涤纤维为19%~21%,中性洗涤纤维不能低于26%~28%。如低于这些水平,奶牛会面临低乳脂率、酸中毒、体况较差的危险。

为了保证足够的颗粒长度,牧草应不短于1cm,比1cm短会急剧降低乳脂率而增加乳蛋白率0.2%~0.3%。但要注意的是,过度饲喂非纤维碳水化合物(淀粉型精料),即使乳蛋白率增加,奶牛与其瘤胃并不健康。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的75%可由长的或经粗铡的牧草来满足奶牛纤维的需要。

粗纤维比例太高,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限制了乳蛋白的产量。通常,40%~50%粗料是避免低乳脂率的最小量。当饲喂65%或更多粗料,粗料质量就要很好,以避免能量不足导致低蛋白率。对于不同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混合物(以DM为基础)推荐了粗料的最低水平(表3)。

表3粗料来源不同时粗料占干物质的百分比

粗料粗料占日粮干物质的百分比(%)

100%玉米青贮50~60

75%玉米青贮,25%半干草45~55

50%玉米青贮,50%半干草45~50

25%玉米青贮,75%半干草40~50

100%苜蓿半干草40~45

3日粮中的氮源

3.1日粮中的蛋白质及其补充料

高蛋白质水平可观察到高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而挥发性脂肪酸克分子量比例不受影响。奶牛产奶量随日粮粗蛋白含量增加而增加,并按上升的顺序从13.5%到16.5%呈正相关。高产奶牛需要的蛋白质超过了瘤胃蛋白质合成量。有人建议高产奶牛(11.000kg/308d)泌乳早期日粮应至少含CP17.5%.其中35%~37%是过瘤胃蛋白(RUP)。

日粮CP水平对乳蛋白率也有影响,当日粮CP从17%降至9%,CP下降1%,蛋白率下降0.02%。

用棉籽补充粗蛋白质,随着日粮CP从13.8%增加到175%,日产乳量和乳脂率增加,超过17.5%时,产奶量几乎没有增加。当饲喂棉籽补充料的不同形式时,发现未脱壳的棉籽产生的产奶量高,棉籽产生的乳脂率高。当日粮中棉籽含量达到20%~25%时,产奶量和乳脂率都提高。添加压碎的大豆可提高乳脂率。含大豆粕的日粮可增加产奶量,而不影响乳脂率。含菜籽饼的日粮比含大豆粕的日粮产奶量低,然而,含菜籽饼的淀粉型精料比纤维型精料产奶量和乳脂率高。

3.2瘤胃可降解蛋白(RDP)与过瘤胃蛋白(RUP)RDP应占日粮中总蛋白质的65%。如果饲喂RDP少于60%,将会降低乳产量及乳成分含量。

RUP的营养作用及其对产奶量和奶成分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但增加日粮RUP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并不一致。表4给出了用过瘤胃蛋白取代豆饼粉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蛋白率的影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试验中,产奶量与乳蛋白率均未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添加的低降解率蛋白质饲料所含的氨基酸与机体所缺的氨基酸不能完全匹配。添加低降解率的蛋白质饲料虽然增加了过瘤胃蛋白质的量,但机体所需的氨基酸增加不多或没有增加。添加时机不适或添加量不足也是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表4过瘤胃蛋白质取代豆饼粉对奶牛产奶量及乳蛋白率的影响

乳产量乳蛋白率

蛋白资源降低不变提高降低不变提高

热处理豆饼0103580

鱼粉01264104

啤酒发酵糟052070

动物性副产品21914171

玉米面筋粉4922130

烧酒糟242440

注:表中数字为试验次数。

4脂肪

高产奶牛在泌乳初期、中期能量需要很难满足,由于脂肪的高能量,可在不减少纤维浓度的情况下,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大量试验表明,添加脂肪(棉籽、大豆、葵花籽。牛羊脂或惰性脂肪)于日粮中能提高产奶量,但却降低乳蛋白率,添加0.45kg脂肪,提高产奶量3.2kg,降低乳蛋白率0.1%。植物性脂肪如大豆。葵花籽会降低乳脂率,而惰性脂肪与过瘤胃保护脂肪可提高乳脂率0.l%~0.2%。Palmquist等(1980)认为,脂肪能降低微生物活性和纤维素消化率,而添加经皂化、氢化、甲醛处理的脂肪,在瘤胃内不发生离解和水解,直接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既提供能量又避免对纤维素及其它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目前,通过补充大豆油、整粒棉籽(WCS)和钙皂来提高奶牛的能量进食量。WCS油脂含量高,可作为高能饲料,在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状态下,WCS作为日粮组成更具特殊意义。

Smith(1983)证明,奶牛日粮中含0.5%、l.5%及2.5%WCS时,WCS含量每增加1%,乳脂率增加0.025%个百分点。杨为荣(1996)报道,用0.9kg棉籽代替10%常规精料,产奶量无明显变化,乳脂率增加0.08个百分点。建议脂肪的添加量见表5。

表5添加脂肪的建议含量

来源占日粮干物质的最大百分比

饲草、谷物3%

天然脂肪2%~4%

牛羊脂1%~2%

保护脂肪2%

5添加剂

5.1保护性氨基酸

许多学者进行了添加保护性蛋氨酸和赖氨酸对提高乳蛋白作用的研究。Koch等(1996)在以豆饼为唯一蛋白质饲料的日粮中,分别添加10.9g保护性蛋氨酸和11.7g保护性蛋氨酸。14.6g赖氨酸,结果发现无论初产牛或经产牛,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对提高乳蛋白都有一定的作用(0.05~0.11个百分点),同时发现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和赖氨酸比单一添加效果好。宾西法尼亚洲大学试验表明,每天给乳牛添加15g蛋氨酸和40g赖氨酸可提高乳蛋白75%。Casper等研究表明,增喂蛋氨酸可提高乳蛋白率(2.87%VS2.75%)。KamplB等(1996)利用西门塔尔牛所作的研究表明,添加15g/头?日保护性蛋氨酸,能提高产奶量2.19L和乳蛋白率0.27个百分点。

5.2缓冲剂

常用的缓冲剂有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镁、氧化镁、膨润土等。当饲喂低纤维、高谷物日粮时,添加缓剂(NaCO31.5%+MgO0.5%)可提高乳脂率(4.07%VS3.76%)。许昭雄(1998)报道,奶牛日粮中每头日增加碳酸氢钠150g产奶量提高7.9%,乳脂率提高13.3%。王书君(1991)报道,奶牛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150g/头?日,硫酸镁7.5g/头?日,乳脂率增加0.27个百分点。

5.3乙酸钠

乙酸是合成乳脂的主要成分,粗纤维在瘤胃中酶解产生乙酸。所以,饲喂粗料型日粮的奶牛其乳脂率较高。然而,对于高产奶牛来说,为了保证一定的能量,粗饲料的采食受到限制,此时,添加乙酸钠可起到提高乳脂率的作用。故乙酸钠又称为“化学粗饲料”。陈杰(1986,1989)指出在奶牛正常日粮中添加乙酸钠,产奶量提高5.58%,乳脂率提高10.58%,同时发现添加乙酸钠对奶牛高温季节热应激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5.4微量元素

产量范文篇10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方法

于2010年在浙江磐安尚湖镇进行,该试验地前作为白术,2010年当年种植春玉米和紫苏,种植春玉米的地面积为485m2,紫苏种植地面积为150m2。在6月底至7月初春玉米收获后,将种植过春玉米的地分成均等的两部分,一部分深耕土地并灌水,水面以盖过泥土为宜,同时上面覆盖一层薄膜保持密闭3个月;另一部分不作处理,只在播种白术前进行翻耕整理。另在试验地块邻近分别设连作地(约200m2)和正常轮作(前作为茄子,间隔4年,面积约300m2)种植的白术作为对照。土地整理后畦宽均为1.2m,畦沟宽30cm,种植时术栽行距为35cm,株距为25cm,2010年2月初种植白术,当年11月5日收获白术,收获时在每个试验地块内随机抽取3个小样方,每个小样方面积约为5m2,每样方内原种种植术栽株数均为50株,收获时考察各小样方内白术的死苗数、株高、冠幅、单株鲜重等指标。

1.2结果统计

利用DPS软件进行死苗率及株高等性状的统计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

2玉米、紫苏与白术轮作效应分析

2.1不同轮作模式对白术死苗率的影响

不同轮作模式对白术死苗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轮作模式下的白术死苗率差异明显,其中,以白术连作的死苗率最高,而紫苏-白术轮作的死苗率次之,为50.50%,其次为玉米-白术轮作(夏天不灌水),为22.67%,玉米-白术轮作(夏天灌水盖薄膜)为15.33%,与正常轮作(12.00%)基本接近。说明紫苏与白术轮作对降低连作白术的病害发病率作用极其有限;而玉米与白术轮作后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发病率,若结合夏天高温季节期间灌水盖薄膜,使薄膜内土壤温度可达60℃左右,则降低第2年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病率的效果更佳。其原因可能是薄膜内长时间达60℃左右的高温能够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病菌,从而降低了土传病害的危害。对不同种植模式的死苗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与连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玉米-白术轮作(夏天灌水盖薄膜)与常规种植(间隔4年轮作)两个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同轮作模式对白术植株株高的影响

从表1也可看出,在不同种植模式中,除常规种植外,白术株均高以玉米-白术轮作(夏天灌水盖薄膜)处理的最高,为51.04cm,其次是玉米-白术轮作(夏天不灌水)处理,为49.08cm,最矮的为连作处理,仅为33.19cm。可见,玉米-白术轮作处理的白术株均高较连作增加15.79~17.85cm,株均高增加幅度为47.57%~53.78%。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白术轮作无论在夏天灌水盖薄膜或不灌水处理,其株高与连作和紫苏-白术轮作处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不同轮作模式对白术植株冠幅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轮作模式中,除常规种植外,以玉米-白术轮作(夏天灌水盖薄膜)处理的冠幅最宽,为35.47cm,其次是玉米-白术轮作(夏天不灌水)处理,为31.13cm,而紫苏-白术轮作和连作,分别为21.17cm和20.82cm。从结果中可见,玉米-白术轮作(夏天灌水盖薄膜)处理的株均冠幅较连作处理的增加14.65cm,即冠幅增加70.36%,而玉米-白术轮作(夏天不灌水)处理的冠幅也较连作的增加49.52%。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白术轮作处理无论在夏天灌水盖薄膜或不灌水处理,其冠幅与连作和紫苏-白术轮作处理的冠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4不同轮作模式对白术单株鲜重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轮作模式中,除常规种植外,以玉米-白术轮作(夏天灌水盖薄膜)处理的株均鲜重最重,为121.30g,其次是玉米-白术轮作(夏天不灌水)处理,为86.23g,较轻的为紫苏-白术轮作和连作,分别为35.67g和32.50g。从结果中可见,玉米-白术轮作(夏天灌水盖薄膜)处理的株均鲜重是连作的3.7倍,而玉米-白术轮作(夏天不灌水)处理的株均鲜重也有连作的2.7倍。统计结果表明玉米-白术轮作无论在夏天灌水盖薄膜或不灌水处理,其株均鲜重与连作和紫苏-白术轮作处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夏天灌水盖薄膜处理与常规4年轮作种植白术的鲜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通过玉米与白术轮作,在春玉米收获后灌水进行密闭处理,白术产量与传统的4年轮作相当,但却明显缩短了轮作年限,由3~5年轮作缩短至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