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畜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4:17:44

草畜范文篇1

第二条在自治县境内利用草原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草畜平衡,是指为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一定时间内,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饲料量保持动态平衡。

第四条草畜平衡工作应当坚持加强保护,促进发展;以草定畜,增草增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行的原则。

第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区域内的草畜平衡监督,应当不定期地对全县草畜平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草原监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县区域内草畜平衡的管理工作,对违反草畜平衡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结合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所使用的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前五年平均生产能力,核定草原载畜量,明确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的牲畜饲养量。核定载畜量每五年进行一次。

乡(镇)人民政府建立草畜平衡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本乡(镇)区域内草畜平衡工作的落实、管理及宣传,根据自治县草原监理部门核定的载畜量,每年对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饲养的牲畜数量进行核查,禁止超载放牧。

第六条自治县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实施人工种草,贮备饲草饲料,改良牲畜品种,推行舍饲圈养,提高牲畜出栏率,降低放牧对天然草原的压力,逐步恢复天然草原植被。

第七条天然草原载畜量按照不同的草原类型分别计算,根据牧草产量估测,采用家畜单位法表示,即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面积的草原可以放牧的家畜单位数。公式为:

家畜单位(羊单位)=可利用草原面积(亩)×前五年平均鲜草产量(公斤/亩)×草原利用率(%)/羊单位日食量(公斤/羊单位·天)×放牧时间(天)

羊单位折算:1只绵羊或山羊平均折合1个羊单位,1头(匹)大畜平均折合4个羊单位。

草原利用率:轻度退化草原按70%计,中度退化草原按50%计,重度退化草原应停止利用,实行禁牧或休牧。

羊单位日食量:按鲜草4公斤/羊单位·天计。

放牧时间:全年利用按365天计,冬春草原按270天计,夏秋草原按95天计。

第八条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对核定的草原载畜量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核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自治县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一次,自治县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第九条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必须与所属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并报自治县草原监理部门备案。其内容包括:

㈠草原现状:包括草原四至界线、面积、类型、等级,草原退化面积及程度;

㈡现有的牲畜种类和数量;

㈡核定的草原载畜量;

㈢实现草畜平衡的主要措施;

㈣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超载放牧的责任;

㈤责任书的有效期限;

㈥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条牲畜饲养量超过核定载畜量的,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实现草畜平衡:

㈠扩大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种植面积;

㈡购买饲草饲料,增加饲草饲料供应量;

㈢实行舍饲圈养,减轻草原放牧压力;

㈣优化畜群结构,实行舍饲育肥,提高牲畜出栏率;

㈤通过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增加放牧草原面积;

㈥能够实现草畜平衡的其他措施。

第十一条草原使用者或者承包经营者超过核定的载畜量放牧的,由自治县草原监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罚,并限期出栏:

(一)超载10-30%的,每个超载羊单位罚款十元;

(二)超载31-50%的,每个超载羊单位罚款二十元;

(三)超载50%以上的,每个超载羊单位罚款三十元。

第十二条草原承包经营者拒不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的,由自治县草原监理部门责令限期签订;逾期仍不签订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在开展草畜平衡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乡(镇)村,优先安排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对积极进行草原保护与建设,实现草畜平衡的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以及在草畜平衡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自治县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草畜平衡管理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草畜范文篇2

【关键词】草畜产业金融服务产业转型

一、临泽县草畜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现状

(一)草畜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值占比和产业地位更加重要。多年来,经过全县多年碳素努力,临泽县创出了“公司+农户”的新华模式,“协会+农户”的寥泉模式,标准价建设、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的板桥西柳模式和连片布局、农户小规模大群体利用暖棚饲养的鸭暖暖泉模式,建成了规模化养殖场区15个,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泽特色的草畜产业发展路子,草畜产业生产、加工、科技含量有了大幅度的提,为全县草畜产业进一步高质量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草畜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在32%左右,在农民纯收入中是占比达到30%,草畜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草畜产业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目前,规模化养殖场区15个上,养殖大户、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草畜产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养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持续提高,粮、经、牧、饲、草种植比例不断调整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三)银行业信贷投放加大,金融支持作用显著。近年,金融业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止2018年一季度,全县金融机构草畜业贷款余额144954.96万元,占贷款总额的21.33%。重点支持牲畜养殖、畜产品加工和饲草料种植等。其中,农商银行联合体贷款信贷产品,向草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放生产经营性贷款,配合农村产权改革,全县共办理养殖场、养殖企业、合作社产权证300多户,办理产权抵押贷款和活畜奶牛抵押贷款7512万元,开展“保险+投资+担保”模式试点,人保财险出资5000万元,为全县肉牛养殖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较好地满足了满足了草畜产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投档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8.86亿元,银行信贷已覆盖90%以上的牧户,贷款金额集中在5-200万元,最高5000万元。(四)多种养殖业保险陆续开办,保险的风险补偿作用有效发挥。目前,人保财险、大地保险、中和联合财险等保险公司在临泽县开办养殖业保险,开办的险种有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政策性保险等。保险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草畜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疫病及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草畜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养殖生产、经营方式还没有完全改变,草畜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分散经营仍占主体,市场化程度低。并且,牛羊出栏集中于夏秋季,畜产品产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转型升级的重点在于草畜产业业。二是同时,草畜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一羊独大”、肉牛产业发展不充分、猪禽产业相对薄弱等问题,草畜业供给侧结构有待优化。(二)草原牧区草畜产业规模化养殖比例、组织化程度不高,地区产业优势不明显。一是规模化养殖场数量仍较少。到2017年底,全县规模化养殖场区只有15个,标准化养殖场区42个。二是规模化养殖场基础设施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比较普遍,并且养殖场大多没有人工种植的饲草基地,应对自然灾害的饲草料储备库和繁育母畜保暖棚圈建设有待加强,基础设施需整体提升。三是新型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不足、技术落后、风险承受能力弱等问题,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独立面对市场交易成本高、谈判议价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亟待建立健全。(三)草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效益不突出、发展动力不足。一是绿色畜产品地理标志概念模糊,品牌建设滞后,市场影响力不强,优质不优价问题突出。畜产品供给同质化严重,高品质牛羊肉比重低,不能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也影响草畜产业产出效益。二是草畜产业还没有成为财政收入重要税源。近年,虽然草畜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年收入的占比不断提高,但由于草草畜产业粗放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明显收窄,影响发展草畜产业牧业的积极性。再加,发展草畜产业的整体成本高、风险大收益较低,没有成为主要的创收产业,导致发展草畜产业的动力不足。三是草畜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加工层次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问题严重。(四)融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银行信贷产品粗放而对养殖规模化发展的支持引导作用不突出。一是草畜产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仍面临手续多、额度小、成本高、期限短以及缺抵押、少担保等问题困扰。二是服务不到位,金融机构普遍缺少针对草畜产业生产经营特点而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与种植业比较,养殖业周期长、风险大、成本回收期长,统一执行农业信贷政策制度,没有细化信贷产品条款,一定程度也引发贷款逾期、“过桥”贷款、民间高利贷等问题,信贷支持机制亟待完善。三是金融支持规模化养殖不足,支持方向有待调整。金融机构在牧区仍然多是小额、分散放贷,规模化专业化养殖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存在缺口。(五)养殖业保险覆盖面窄、发展缓慢,风险总体保障不足。养殖业面临的灾害类型多、发生概率大,保险勘查、理赔难,防灾避险难度大。临泽县作为牛羊养殖大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养殖业政策性保险还不健全、商业保险发展迟缓,比如:肉牛和肉羊未纳入国家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范围、羊肉目标价格保险尚未建立、养殖业保险亟待扩面,风险分担机制有待健全。

三、金融支持思路与政策建议

草畜范文篇3

关键词:高寒牧区;草畜业;问题;对策

2014年3月,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对天祝县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南泥沟村草畜业生产在饲草料生产、牛羊养殖和草地利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因地制宜,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改进。南泥沟村农牧业生产特点:经济结构单一,草原畜牧业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平均海拔3000m左右,高海拔寒冷、缺氧是南泥沟村的主要气候特点,季节上没有明显的四季,可按冷、暖两季来对待(即冬春季和夏秋季)。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约束,南泥沟村经济结构单一,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不能成熟,草原畜牧业是该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牧民生活的基本来源。

1饲草生产及利用方面

1.1牧草品种单一。受青藏高原高海拔寒冷气候条件限制,当地牧草及饲料作物生长季短,适宜生长的牧草品种少,尤其是优良牧草品种少,苜蓿等多年生优质牧草不能越冬,仅燕麦、黑麦草、箭筈豌豆和无芒雀麦、披碱草等为数不多的一年生和多年生品种适宜在该地区种植。以往全村种植的牧草基本都是青一色的灰燕麦,缺乏永久444、青引2号、青早1号等良种牧草,更没有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草地。在耕作方式上基本采用连作,不进行轮作倒茬。解决对策:引进适宜该地区生长的永久444、青引2号和箭筈豌豆等一年生牧草,建设良种牧草单播和混播示范田,通过品种对比及示范,引导广大牧民种植良种牧草,增加混播面积,提高牧草品质。同时要推行豆科、禾本科及混播牧草之间的轮作,通过倒茬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牧草产量。1.2饲草料地不足且种植方式落后。全村人均饲草料地不足0.2hm2,因传统观念将种草与种粮区别对待,对饲草地缺乏精耕细作的理念,人工饲草地种植方式落后,缺乏灌溉、除草等必要的农艺措施。种植时直接在茬地上面撒种,再进行翻耕耙耱,导致大量种子因翻耕埋入深层土壤而难以出苗,部分浮在地表被鸟雀采食,为提高牧草产量需加大播种量,增加了草种成本。由于饲草料地不足,牧草产量低,冬春季饲草料短缺,需从农区收购大量的青干草、麦草和青稞草,运输成本高,费用大。解决对策:转变观念,在播种前先进行翻耕并施基肥,再进行撒播或条播。也可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牧草的免耕播种,在不增加播种耕作费用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牧草种子出苗率,减少种子用量,降低生产成本。1.3缺乏青干草调制的有效措施。牧草收割、打捆后直接留在耕地里面进行自然风干,由于风吹雨淋,导致牧草中维生素、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降解和流失,使青干草品质下降,营养价值降低。解决对策:在牧户中推广牧草晾晒架,牧草收割后及时上架晾晒,加快牧草干燥速度,减少牧草霉变及营养损失的机会。尤其豆科或混播牧草,及时上架晾晒还可减少叶片脱落造成的营养损失。1.4饲草料利用极不合理。冬春季对牛羊仅使用单一饲草进行补饲(精饲料主要为玉米、燕麦和豌豆,仅用于补饲羔羊),缺乏饲草料的合理搭配,同时将未经铡切粉碎的草捆直接扔到地面让牛羊采食,采食率低,浪费严重。解决对策:为平衡牛羊营养,提高精粗饲料利用率,需对精粗饲料进行粉碎,并根据牧户饲草料原料配制牛羊日粮参考配方,配备饲槽等设施改进牛羊饲喂方式,提高饲草料利用率。

2牛羊养殖方面

2.1品种退化严重。当地适宜放牧饲养的家畜主要为白牦牛和藏羊(甘肃高山细毛羊所占比例较低),家畜品种单一,因近亲繁殖,牦牛和藏羊品种退化比较严重,牛羊个体小,生长速度慢。解决对策:一是引进欧拉藏羊种公羊,按比例投放到藏羊养殖户,替换原有公羊进行藏羊的复壮改良。二是在条件和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授精技术,以当地藏羊为母本,利用陶赛特、特克赛尔、萨福克等良种肉羊品种,生产二元和三元杂交商品肉用羊。三是从其他乡镇白牦牛种群中选择无近亲关系且品种特性明显的优良白牦牛公牛,与当地公牛进行交换,在保持白牦牛品种特性的基础上,复壮提高白牦牛的生产性能。2.2养殖设施配套尚不完善。冬春季暖棚尤其牛棚等养殖设施不足,常导致弱小家畜难以度过春乏关,加之狼、狐狸和马鹿等的祸害,均对当地草地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解决对策:结合退牧还草和草原生态补助奖励等项目,为暖棚缺乏户维修或建设暖棚牛羊舍,解决冬春季牛羊安全越冬对棚舍的需求。

3草地利用方面

天然草原利用不合理,退化严重。全村人均草原面积约13.333hm2(其中人均冬春季草场仅4hm2),冬春草场面积小,家畜超载严重,而夏秋草场未承保到户,没有按每户应占草原面积限制牧户放牧牛羊数量,存在大户吃小户、抢牧和不规范利用的现象,草原权益得不到体现,同时由于超载放牧和干旱气候的影响,加之草原鼢鼠危害,草原退化比较严重,草地生产能力逐年下降。解决对策:一是探讨采用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等农牧互补方式发展季节性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二是通过加快商品牛羊出栏速度(尤其牦牛,目前仍在3岁以上),增加适龄母畜比例,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群结构,有效控制存栏牛羊数量,减少天然草地尤其冬春草场的压力。三是明确划分夏秋草场权益,根据联户承包牧户的草原权益(应占草原面积)规范放牧牛羊数量,超额或不足部分按草原权益进行合理流转,有偿利用。四是通过器械(弓箭)和生物农药(鼢鼠灵),对鼠害(鼢鼠)比较严重的草地进行灭除。五是对退化比较严重的草地进行补播及改良。

4牧民生产及草地畜牧业发展方面

草畜范文篇4

为了学习兄弟县区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开阔思路,改进工作,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11月8日至10日,县上四大家主要领导,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农工办、农牧、国土资源、住建、扶贫、农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共56人,组成考察团先后赴、两市考察草畜产业、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林果产业。今天,我们又观摩了我县部分乡镇草畜产业发展现状。相信大家在县外考察和县内观摩中都受到了启发、教育和鼓舞,也相信大家在考察学习和观摩比较中,解放了思想,开阔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看,就是调查研究,这是一种能力。我们考察就是调查研究,学习别人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怎么看才能有效果?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面看根源,看到源头,看到骨髓。理论是思想的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与借鉴,就要善于思考、善于研究,经常思考、经常研究,反复思考、反复研究,决不能看了激动,看后心动,回去没动,学了、听了、看了,就要找差距、见行动。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这些地区草畜产业、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林果产业等方面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找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再鼓干劲,再出良策,把我县重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外出考察的基本情况

这次外出考察共花了3天时间,行程近1000公里,途经共4个县、15个乡镇、21个点,分别是工业集中区、牧业公司、工业集中区、肉用种羊扩繁场、乡村新农村建设、乡任村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城新区建设,县红牛繁育中心肉牛养殖及秸秆转化利用、镇小城镇建设、镇犇牛育肥场、镇小城镇建设、县城过境段综合治理工程,县乡牧业肉牛养殖场、乡中心村建设、乡村新农村建设及养殖小区、乡-果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区、镇康家肉牛养殖场、城北综合开发及博物馆建设,县城地果园建设示范基地、红果品市场、纸制品有限公司。共考察草畜产业示范点7个,其中:肉牛场5个,肉羊场1个,生猪场1个;小城镇建设示范点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3个;工业集中区建设示范点4个;水利工程建设示范点1个;林果业建设示范点2个。

二、外出考察的主要感受

近年来,、四个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战略机遇,立足县情,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在草畜产业、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林果产业等方面超常突破、奋力争先,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草畜产业建设方面。这是我们这次考察的重点,大家可以说是有明确目的而去,思想上满载而归。我认为,这几个县的草畜产业发展,都是可圈可点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学习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养殖规模较大。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23.5万头、17.6万头、16.6万头,年均出栏量分别为8.5万头、7.2万头、6.5万头。牧业公司占地128.8亩,分隔离观察区、肉牛饲养区、繁育改良区、饲草饲料区、办公生活区等5个区。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设计年饲养量为3000头,其中育肥肉牛1500头,早胜牛基础母牛群500头,实现产值600万元。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820万元,建设标准化牛舍28栋369间,青贮池5座1万立方米,育肥出栏肉牛15000头,其中出口供港活牛24批647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活牛出口港澳定点企业。

2、秸秆转化率高。县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和揉丝转化技术,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改进肉牛饲养方式、提升肉牛产业发展水平、发展循环农业的关键措施来抓,筹措资金360多万元,新购各类饲草青贮机械29台,新建青贮窖1.63万立方米,维修保养了原有青贮机械及青贮窖。红牛繁育中心是县镇2008年招商引资建办的一户集肉牛品种改良、育肥、销售和饲草料加工、牛粪转化有机肥生产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现有青贮池4个6000立方米、大型微贮库3栋1150平方米,拥有各类加工机械设备90台;中心采取政企联合的方式,组建了80多人的秸秆加工服务队,购置配备大型铡草机以及揉丝机6台,采取“人员三班换,昼夜不停机”的办法,共加工青贮玉米秸秆饲草5120多吨,打包3290个,为肉牛繁育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保障。

3、科技配套齐全。县镇康家肉牛养殖场按照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规范施工、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防疫和改良、饲草种植和贮存相结合,生产区和办公区、育肥区与幼牛区有效分离,确保了建设的科学性。完成投资260万元,建成温棚牛舍2栋1300平方米,配套修建办公用房、防疫室、饲料房12间240平方米,围墙420米,新建蓄水池1座60立方米,青贮池3个1500立方米、制作青贮饲料1000吨。

4、经营模式先进。肉用种羊扩繁场占地面积131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种羊场之一。该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协会运作,农户参与”的原则,采取“投母还羔、滚动发展”的运作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协会为纽带,走“公司+协会+农户”的路子。通过五年滚动发展,该县成立了县养羊协会1个、乡镇养羊协会18个、村养羊协会257个,发展肉羊规模养殖户2万户,建成万只规模羊场3个,千只规模羊场50个,饲养量达到200万只,出栏肉羊130万只,实现产值15.6亿元,全面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强县的目的。

(二)小城镇建设方面。这是我们考察学习的另一个重点,对我们启发很大,我们感受到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城镇化的一股强大浪潮,他们的显著成效将会助推我县的小城镇建设。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1、规划起点步步高。县镇对全镇“十二五”期间小城镇建设进行了规划修编,规划了行政办公区、居民生活区、商贸开发区、工业经济区和科教文卫区五大功能分区,镇区规划面积达10平方千米。同时,完成中永0.5平方千米产业园区和镇区西侧住宅区的详规。镇投资40多万元,完成了《小城镇总体规划(2002-2020)》,今年重新对《规划》进行了修编,完成了《镇区详规》,并严格按照规划抓建设,确保了城镇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2、基础设施当头重。小城镇建设以有排水、有公厕、有市场、有垃圾场、有文化中心和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为重点,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25个,新修街道8.5千米17万平方米、排水管道4万米,硬化街区道路3.8万平方米,维修、安装路灯830盏,栽植绿化树木12万棵、新建绿化带2.6万平方米,新建各类商品房1600间3.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9亿元。建成农村居民点43处2442户21.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亿元;新修村庄道路20千米,供排水管道10千米。

3、资金整合力度大。县面对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这一瓶颈问题,走建设市场多元化、资金筹措社会化、资源利用商品化的路子,有力地支持了城镇建设。2011年,县镇整合民政、住建、交通、卫生、林业等部门资金3673万元,建成了中心敬老院附属工程、综合市场和镇区电网改造工程,铺油罩面3800平方米,置换建设用地61亩,新建中心卫生院三层框架综合楼,栽植绿化苗木4.6万株,安装铁丝防护栏6000多米。

4、土地经营成效好。县由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凡新增建设用地中需有偿出让的土地,用于商业、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各类闲置土地,均统一收购、储备、出让、经营,全面实行土地挂牌出让和竞标拍卖,五年来共储备土地27宗10.7万平方米,拍卖出让土地18宗3.1万平方米,实现土地收益496万元。拆除了农民进城入镇的“门槛”,实行整户农转非,呈现出“兴一座城镇,转移一批剩余劳动力,致富一片群众,繁荣一方经济”的良好局面。镇近五年时间城镇个体工商户就发展到500多户,新增城镇人口1000多人。

(三)新农村建设方面。这也是我们考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引起了我们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思考。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1、规划引领成效显著。县乡新农村建设以小城镇和合道街道为纽带,以、城刘、高寨城乡一体化试点为突破口,邀请专业人员将中心示范村和周边村庄连体规划设计,控制风格线,注重功能配套,明确了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采取撂荒地整理、旧庄基复恳、就势改造、以地入股、合同开发、比例分成等办法解决了建设用地的问题;采取公建设施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个人自筹、工队垫资等办法解决了建设资金难的问题;采取外出参观学习、分层召开会议、逐户做工作的办法解决了群众不认识、拆迁难、风格难统一的问题,充分调动了民间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2、村容村貌变化巨大。乡村结合住宅建设,配套完善了水、电、路、排洪等基础设施建设,铺设了彩砖,安装了路灯,对农民新村街道进行了柏油罩面;修建了村门、村文体活动中心,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电话和有线电视,配套了节能灶、沼气池、集雨水窖和卫生厕所,实施了互联网入户工程,35户群众用上了宽带,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村上也被中央精神文明办授予“先进村镇”荣誉称号。

3、示范作用发挥充分。县打破村与村的界限,把地域相近、产业相联的村统一起来,组团发展,整体推进,这种新农村建设向中心村集中的模式,使一些贫穷落后的小村也变成了“金凤凰”。今年,他们又把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示范村建设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盘子,完成了5个示范区、8个示范中心村的规划;把示范区、中心村的基础设施配套作为“重头戏”,加大建设力度。目前,乡村、镇康家村等26个中心村已新开街道5条,埋设排污排洪管道25千米,建成区面积达到17.1平方千米,建成村级文体广场及社区服务中心10个。

4、土地流转初具规模。乡任村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探索出了以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土地流转新模式。成立了全省首家以土地入股为主要形式的股份制合作社——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责权平等、收益共享、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的原则和企业化运作方式,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的前提下,与农民签订合同,实行土地流转。目前,入社农户203户,入股土地2261亩,分别占全村农户的65%、耕地的73%。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加快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开创了全省土地流转工作的新亮点。

(四)林果产业建设方面。这是我们考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实现单一产业扩张性、裂变式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借鉴。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1、产业基地规模宏大。县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7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1.6%,户均8亩,人均1.74亩,挂果园达到35万亩。建成了仁大、李店等10个果园化乡镇和治平雷沟、城川吴庙等60个果品专业村,形成了以李店河流域10万亩苹果出口创汇基地、葫芦河流域1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和312国道沿线绿色早酥梨产业带为主的“三大基地”,规模优势越来越明显。

2、品牌效应逐步凸显。苹果先后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良好农业规范和出口创汇4张部级名片和“中华名果”等13个大奖。2010年苹果成功登陆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实现网上交易,苹果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依托常津公司、果品公司等6户拥有自营出口权的龙头企业,近六年向俄罗斯、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果品3.5万吨,创汇2314万美元。

3、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县建成了通达果汁、纸箱、麦林公司等40多家贮藏营销型、包装配套型、加工增值型龙头企业,其中大型贮藏企业28家,年总贮藏能力达32.3万吨,加工转化能力达7万吨。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协会8个、专业合作社40家,建成了苹果网、苹果采购网,初步形成了种苗繁育、技术推广、贮藏增值、加工转化紧密衔接,产前、产中、产后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

三、考察后我们学什么

两市四县之行,大家都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真学真看、深入思考,在考察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比较中找到了差距、触动了思想,在思考中深化了认识、坚定了信心,深感不虚此行,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为,我们考察学习,最主要的是学思路、学方法、学精神,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应该重点学习与思考的:

(一)在发展草畜产业上,要学习他们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市和市县都是全省的养牛大县,他们抓草畜产业的共同特点,也是最大的特点,值得我们照搬照抄的特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数十年如一日,抓草畜不犹豫,养肉牛不懈怠,换了多少届班子,不换发展草畜产业的目标,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的不平凡,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的不简单,做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结果,做出了让群众走上富裕的效果。从2002年就开始以养牛为主攻方向抓草畜产业,一抓就是十年,一抓到底,到底还是抓出了应有的成效。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养殖为突破口,以建设“全省农区绿色养牛基地”为目标,狠抓各项综合措施的落实,制定了《县牛产业发展规划》,采取财政投入、项目倾斜和领导包抓、部门帮扶等措施推进产业开发,突出抓规模养殖、科学饲养、品种改良、秸秆转化利用等关键环节,走出了一条“立草为业、以草促牧、草畜并举”的发展路子,在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育基地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特别是建成了集肉牛科技研发、繁育育肥、饲草料和牛粪有机肥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红牛繁育中心,逐步形成了一手“牵”农户、一手“牵”市场的格局,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带动全县13个乡新增养牛大户300多户。县的1头300公斤以上的架子牛能卖到9000元左右,再育肥3至5个月,以1.5万元的价格交售屠宰厂,再由屠宰厂等企业精深加工,牛肉精细分割到餐桌、牛骨做牛骨髓油茶或骨胶、牛血清进行生化制药,一头牛的价值接近10万元。县的肉牛养殖从千家万户分散养牛,变为“养殖小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从牛贩子小打小闹卖活牛,变为龙头企业精深加工,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红牛”产业“牛气冲天”,让“红牛”来了一个“华丽转身”。学、学,就要学他们发展草畜产业的那股韧劲;学、学,就要学他们的肉牛养殖标准和规模;学、学,就要学他们认准的路奋不顾身向前走的冲劲,认准的事想方设法干到底的勇气。

(二)在小城镇建设上,要学习他们规划引领、集中建设的宏伟气魄。紧扣建设“人文特色突出的4A级现代园林城市”目标,坚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高标准谋划了以“一体两翼”的县城总体布局形态和“一环、两廊、三心、四区”马坪新区新城蓝图;编制完成了7镇10乡总体规划、163个村庄建设规划和65个小康农宅示范点规划,全县小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修编率分别达到100%、63%。县“十一五”期间,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方面的投资达到12.9亿元,累计完成城镇建设重点项目312项,全县城镇化水平每年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达到30.9%,仅2010年该县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2.67亿元,完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8项;镇被列入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建成区面积2.8平方千米;县城区过境段综合治理工程美化了城市景观,保障了行洪安全,实现了人水和谐;按照“人造城,城育人”的思路,正确处理“繁荣”和“市容”的关系,成立了市政管理局,、等重点城镇相继成立了市政管理站和环卫队,加强环境卫生、市场秩序管理。学,就要学他们用规划引领城乡建设的超前意识;学,就要学他们集中力量建设小城镇的过人胆识;学、,就要学他们建管并重、高效管理的先进理念。

(三)在新农村建设上,要学习他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县新农村建设在“抓建试点村、扩大示范区、创建试点县”的思路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突出城乡一体化规划、小城镇开发建设、中心村建设、主导产业开发、基础条件改善、公共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创新建设等八个方面的改革试点,有效提升了新农村建设水平,也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县把中心村带动、社区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破题”之笔,试点先行、典型带动,探索出了新农村建设社区化新模式。按照撤并弱小村、缩减自然村、培育特色村、发展产业村、建设文明村的思路,对现有村庄进行科学整合,集中力量打造人口、产业、商贸小集聚的新型服务社区,目前已完成了全县社区的建设编制规划。以中心村为重点,积极整合小城镇开发、灾后重建等项目,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镇适度聚集,有序推进农民住宅建设。在建设过程集中项目、资金、土地、技术,探索出了城镇带动型、产业支撑型、商贸服务型、移民搬迁型、旧村改造型和项目拉动型6种社区化建设模式。已建成农民居住集中、设施配套、生态和谐的新型居民社区17个、在建4个,农村城镇化的效应凸显。学,就要学他们把社区化理念引入新农村建设;学,就要学他们用经营城市的方法建设新农村;学,就要学他们让农民居住社区化、生活城市化的全新理念。

(四)在发展林果产业上,要学习他们认准目标、强力推进的过硬作风。县从1986年开始抓林果产业,6届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不变调、不松劲、不停步,抓了25年,推动了果品产业的大发展,苹果成为干部群众最为自豪的一张“名片”。苹果瞄准一流目标,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走进了中南海,成为2008北京奥运特供果,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先后被评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苹果二十强县、全国兴果富农工程建设果业发展百强示范县。县果品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的成绩,主要靠行政推动。县乡两级干部,人手一把剪刀,人人会剪果树,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了果业的大发展。坚持与市场对接,建设了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果品专业公司、专业乡、专业村和专业户,走出了以农业产业化支撑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众多产业。学,就要学他们牢固树立发展产业、富民强县的目标;学,就要学他们一业带百业,百业强一业的生动实践;学,就要学他们坚持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以党员干部为主力,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工作方法。

四、推动我县草畜产业、城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的一些想法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思想、改进工作,全县上下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取长补短,自我加压,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推动发展的动力、加快发展的措施,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关于草畜产业建设。21世纪是产业经济时代,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附在产业上,一切发展都必须是产业引领下的发展。产业既是发展的本身,又是发展的载体。大产业,大发展;小产业,小发展;新产业,新发展;无产业,难发展。因此,21世纪的发展,培育产业是基础,振兴产业是必然,提升产业是根本。今后,全县要奋力加快培育全膜种植增收、草畜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红色旅游兴业“四大产业体系”。这“四大产业体系”,客观体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草畜产业富民上,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草畜是第一产业”,坚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决心和信心,坚持规模与标准同步、质量与效益协调、安全与发展并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要以草畜产业促进年、提升年建设为基础,认真开展草畜产业标准年、质量年、效益年、巩固年、优化年建设活动,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着力提高草畜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抓龙头兴产业、抓大户带群体、抓基地上规模、抓标准接市场,把建成为全国“草业大县”、全省“草畜强县”。明年是全县“草畜产业标准年”,我们要抓好六个方面:

一是创新和完善草畜产业标准,建设草畜产业的高速公路。“标准”相当于草畜产业的高速公路,有了标准这条高速公路,我们就可以走得更快。从新世纪产业发展趋势看,标准问题至关重要,一流企业出标准,二流企业出品牌,三流企业出产品,四流企业搞加工。标准之争其实是市场之争,谁掌握了标准,就意味着先行拿到市场的入场券,甚至成为行业的定义者。草畜产业标准内容涵盖很广,可以分为几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包括许多方面。比如,饲草类标准:种植标准,包括种子标准、种植方法标准等;收割标准;包括收割时间、收割方式等;加工标准,包括草捆标准、草颗粒标准、青贮标准、黄贮标准、池贮标准、裹包标准等。品种类标准:牛、羊、猪、鸡采用什么品系,是自然品系还是人工选择形成的品系,是地方品系还是专门化品系,是单系还是群系等等。圈舍标准:面积多大,围墙多高,什么结构,哪个朝向等等。防疫标准:开放、封闭、采光、通风、深度等等。要用标准来引领发展,使我们的草畜产业一开始就走上健康轨道、走上高速公路。

二是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草畜产业的各个行业上选准突破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各个击破。要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培育动力源,全力推进草畜产业发展。在土地流转上,要探索建立土地收储银行、合作社,形成发展洼地,提倡在有水土条件的乡镇建设草畜产业园;在组织形式上,要突出抓好草畜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形成县有总会,乡镇有分会,村级有协会,把党支部建在协会上,建在产业链上,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草产业开发上,要以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为契机,重点推广紫花苜蓿、红豆草等混播技术,建立草田轮作区,扩大一年生牧草复种面积,建立百万亩商品草原料基地;在肉牛养殖上,结合整村推进、牛羊大县建设、现代畜牧发展等项目,加大基础母牛引进力度,选择10个村、每村100户、每户5头基础母牛,发展基础母牛养殖专业村;在肉羊产业上,完善和提升现有5家省级种羊场,大力发展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肉羊品种改良基地建设;在秸秆转化上,以青贮裹包技术普遍推广为抓手,以各乡镇建立青贮配送公司为带动,推动饲草加工经常化、市场化、规模化。

三是坚持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培育一批特色养殖专业村。专业化有利于产业的快速扩张,有效解决基础配套、技术配套、管理配套、服务配套的问题。要以乡镇为单位,坚持从实际出发,特别是从水的实际出发,做大做强郭城驿、头寨子、侯家川等养殖大乡,培育形成翟家所乡焦家河村、侯家川乡侯家川村等专业养殖村,同时在每个乡确定1-2个专业养殖村,引导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转变,打造养殖企业、专业养殖乡、专业养殖村立体协调发展的规模格局,形成扩张效果,提高养殖效益。

四是继续提升养殖规模,以量的扩张实现质的飞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量变积累到相当程度后实现质变的过程。要按照“规范养殖标准、做大养殖企业、做强养殖小区、做优规模养殖户、做特养殖专业村、建设优质草基地”的思路,实施好“2116611”标准工程,制定200个草畜产业标准,启动建设1家综合型现代化草畜产业园区,建设10家集约化、工厂化草畜龙头企业,新建6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6000户规模养殖户,培育10个肉牛基础母牛村,建设10万亩整流域商品草基地,大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

五是强化草畜产业的组装配套,努力实现良种良法全覆盖。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要布局建设区域性人工授精中心,建立和完善人工授精网络。加大种牛、种养场建设,积极推进商业育种,提高供种能力和水平。在养殖小区和养殖企业配备全过程智能监控信息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加强质量控制。大力推进实行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结合重点推广技术分别制定技术规范,突出“棚、种、料、管、防”综合实用技术的应用,加强标准化生产。

六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启动草畜产品追溯机制建设。加大无公害畜禽产品、绿色产品、无公害畜禽产品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县草畜产品的知名度,全面提高草畜产业效益。启动建立完善的草畜产品可追溯制度,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一批与生产基地紧密结合的快速检测站,健全检疫证明、畜禽标识的回收制度,加强档案记录和登记备案工作,不断健全监测检验手段,对产品生产从产地环境、饲养、加工和投入品等环节和市场流通环节实施全程监控,保障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关于城市化建设。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按照“做大县城、繁荣镇区、推进乡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人口聚集”的思路,努力提升城镇化水平。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五个体现”:体现前瞻性,规划设计要适度超前,发展留有余地;体现科学性,多方听取各方的意见,使规划方案和建设项目能够得到充分论证;体现系统性,编制好城市道路、给排水、绿化、供热等专业规划,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体现特色性,注重解决城市建设趋同化问题,防止建筑风格、建筑造型千篇一律;体现权威性,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将规划贯穿于城市开发、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规划建设环城公路、会师大道、人民广场、城市建设馆、西岩山生态休闲公园,优化提升东山森林公园,沿祖厉河修建滨河东路、滨河西路,新建西岩山南路、西岩山北路,拓宽改造会师北路、西岩路、拥军路、祖厉街,完成北河坪新城区“一纵两横”道路建设。实施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集水利防洪、生态改善、城市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景观长廊。加强城市管理,县委书记甘孝礼提出“实行城市网格化管理”,符合实际,符合城市发展现状,住建部门要抓紧编制工作方案,形成“网格化管理项目”,一次设计,分步实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基层组织规范化、村镇建设总规划、村内道路全硬化、农民增收产业化、文化生活多样化、惠民政策一体化”的总体要求,以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为切入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抓点示范、整体推进,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面貌的根本变化。推动城市规划向乡村延伸,按规划、有计划、积极稳妥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探索建立农村社区,逐步构建起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农村为腹地,统筹互动、梯次相连、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开展通道绿化、村镇绿化行动,以造林绿化为突破口,加快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步伐。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村容卫生管理制度。解决好建制镇的道路、排水和集中供热问题。以村组道路硬化为重点,把试点村的做法向全县推广,把资金整合向各部门覆盖,把村庄整治向各偏远村延伸,把宣传教育培训农民向全社会推进,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草畜范文篇5

一、基本概况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十五”期间,我县草畜产业生产在各级党政组织和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布局,专业化、标准生产,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的思想,加快科技创新,推进项目建设,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依托科技进步,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大力推广畜牧渔业先进实用配套技术,狠抓规模养殖,使我县畜禽饲养量、畜产品产量、畜禽出栏率、牧业产值、收入均有了显著的提高。草畜产业已经成为我县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商品率最高、农民受益最大的支柱产业,基本实现了在农村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

───畜禽饲养量稳步增加。“十五”末,全县大家畜饲养量达到_._万头匹,比“九五”末增加_._万头匹,增长__._%,年均增长_._%。其中牛_._万头,增加_._万头,增长__._%,年均增长__._%;猪__万头,增加_万头,增长__._%,年均增长_._%;羊__._万只,增加_._万只,增长_._%,年均增长_._%;鸡___万只,增加__万只,增长__._%,年均增长_._%。

───畜禽出栏明显加快。“十五”末全县牛出栏_._头,比“九五”末增加_万头,增长___%,年均增长__%;猪出栏__万头,增加_万头,增长__._%,年均增长_._%;羊出栏_._万只,增加_万只,增长__._%,年均增长_._%;鸡出栏__万只,增加__万只,增长__._%,年均增长_._%。猪、牛、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__._%、__._%和__._%,比“九五”末分别提高_._、_、_._个百分点;鸡的出栏率达__._%,比__末降低了_._个百分点。

───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十五”末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____万公斤,增加___万公斤,增长__._%,年均增长_._%;禽蛋总产量达到___万公斤,增加___万公斤,增长__%,年均增长__%;鲜奶总产量达到___万公斤,增加___万公斤,增长__%,年均增长__%;鲜鱼总产量达到__万公斤,增加_万公斤,增长__._%,年均增长_._%;人均肉、蛋、奶、鱼的占有量分别由“九五”末的__._公斤、__._公斤、__._公斤和_._公斤,提高到“十五”末的___._公斤、__._公斤、__._公斤和_._公斤。

───产值效益同步提高。“十五”末草畜产业总产值达到_____万元,比“九五”末的_____万元增长_.__倍,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__._%,提高了_._个百分点;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__%。

总之,“十五”期间,尽管我县的草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客观上讲,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草畜产业投入资金相对不足;二是科技推广进展缓慢;三是畜产品精深加工跟不上生产发展和社会需求;四是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买难”、“卖难”现象依然存在;五是草畜产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不尽完善,运行水平还不高。

二、“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发展草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县域经济特色,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草畜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奶源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生产绿色无公害草畜产品为核心,以规模种草、规模养殖为突破口,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县域经济特色,优化生产结构,培育优势产品,强化基础设施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大依法治牧治渔力度,推动草畜产业发展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资源型向科技型、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确保草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规划目标

经过五年的发展,把草畜产业建设成为我县农村经济中规模宏大、优质高效、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实现我县草畜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草畜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草畜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到____年,全县草畜产业产值达到_.__亿元,年均递增__%,占农业总产值的__%;农民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____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__%,年均递增_._%。草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地区平均水平。

(三)主要任务

_、畜禽饲养量

____年,全县猪、牛、羊、鸡的饲养量分别达到__万头、__万头、__万只和___万只,年均递增分别为_._%、_._%、_._%和_._%;出栏分别达到__._万头、_.__万头、_万只和___万只,年均递增_._%、__._%、_._%和__._%;其中:____年,饲养量分别达到生猪__._万头、牛_万头、羊__万只和鸡___万只,同比分别增长_._%、_._%和%_._%,出栏分别达到__._万头、_._万头、_万只和__万只,同比分别增长_._%、_._%、_._%和_._%。

_、产品产量

(_)肉类总产量:____年达到____万公斤,年均递增__._%,人均占有___公斤;____年达到____万公斤,同比增长__._%,人均占有___._公斤。

(_)禽蛋产量:____年达到___万公斤,年均递增_._%,人均占有__._公斤;____年达到___万公斤,同比增长_._%,人均占有__._公斤。

(_)鲜奶产量:____年达到____万公斤,年均递增___%,人均占有___._公斤;____年达到___万公斤,同比增长__%,人均占有__._公斤。

(_)鲜鱼产量:____年达到__万公斤,年均递增_._%;____年达到__._万公斤,同比增长_._%。

(四)发展方向和重点

我县草畜产业开发要坚持种草与草产品加工销售相结合,种草与发展草食畜相结合,努力提高草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力争通过_年的努力,进一步做强做大我县草畜产业,使之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要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_、优质牧草种植。一是加大种草力度。认真贯彻国务院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不断扩大种草领域,将不适宜种粮的土地优先用于种草,做到种草与生态治理、工程造林、土地综合开发的有机结合,大力推广粮草间作、草粮轮作、林草间作、单种、复种等种植技术和模式,积极鼓励千家万户发展适度规模的饲草种植。抢抓西部大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机遇,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在××平沙墩、转湾河、××一工程、××南沙窝、××南板滩、××小泉子滩、西平滩、××林场等开发区连片建立高标准的人工、半人工优质牧草基地。同时大力引进优良牧草品种,建立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为大面积种草提供优质种源。到____年,力争全县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__万亩,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____亩。二是加大草产品开发力度。依托牧源、雪源两个万吨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草产品系列的深加工,使草产品成为具有县域特色、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的拳头产品。三是加大草产品的销售力度。认真搞好市场研究、商情预测,掌握草产品市场需求动态,积极主动寻找需求大户,与产品主销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逐步发展期货交易,以销促产,确保草产业开发的稳步发展。力争____年实现草业收入____万元,农民人均草业纯收入达到___元。

_、奶牛养殖。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做生态文章、打乳业品牌、建河西奶都”的奶产业发展思路,依托雪莲乳品公司万吨乳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为目标,以龙头企业建设为依托,以扩大加工规模和建设养殖小区为突破口,坚持“政策扶持、典型引路、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奶牛养殖小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力争用_年时间,全县建成___头规模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__个,小区内奶牛饲养量达到_._万头;通过纯种繁育、胚胎移植、杂交改良、异地购买等形式发展奶牛养殖,使全县奶牛饲养量达到_.__万头,农民人均奶牛养殖纯收入达到___元以上。

_、华特猪养殖。以华特集团_万头种猪场和王寨等_个万头生猪繁育场为依托,进一步扩大“华特”品牌覆盖面和知名度,带动生猪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力争到____年将新华镇建成生猪养殖镇,全县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村__个,养殖社__个,养猪__头以上的养殖大户____户,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__万头,年销售收入达到_._亿元,农民人均养猪纯收入达到___元以上。

_、肉羊养殖。按照连片布局、规模发展、整体推进的思路,以平川、板桥、倪家营、小屯乡、农林牧场等沿山、沿滩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生产优质肉羊和羔羊育肥为主的规模养羊村、养羊社。到____年,发展规模养羊村__个,养羊社__个,全县户均养羊__只以上的农户___户,羊的饲养量达到__万只。

_、肉牛养殖。以优质夏洛来、皮埃蒙特等杂交肉用牛为主,大力推广农户“小群体、大规模”的肉牛养殖模式。力争到____年将倪家营乡建成规范化肉牛养殖乡,全县发展户均养牛_头以上规模养殖村__个,养殖社__个,户均养牛_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____户,带动全县牛的饲养量达到__万头,实现销售收入_____万元,农民人均养牛纯收入达到___元。

_、特种水产养殖。依托河西水产良种试验场的技术优势,坚持正确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以河蟹、加洲鲈鱼、罗氏沼虾、虹鳟鱼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步伐,不断优化渔业生产结构,提高渔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和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____年,建成以中华绒螯蟹、加洲鲈鱼、罗氏沼虾、虹鳟鱼等品种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__亩。

(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

_、××县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项目

建设内容:(_)改造质量监测室___平方米;(_)新购置中小型监测仪器__台(套);(_)购买野外监测车一辆。

建设年限:____至____年

投资概算:总投资___万元,其中:国家投资___万元,地方政府投资__万元。

_、××县高科技林牧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_)建办公用房__间___平方米,教学试验用房__间___平米,生活用房__间___平米;(_)种牧草对比试验田__亩,其它牧草___亩;(_)冻配调剂中心和胚胎移植中心建设,修建标准暖棚牛舍_栋,羊舍_栋,鸡舍_栋,青贮窖一座____立方米,草料棚一座____平米。

建设年限:____年至____年

投资概算:总投资___.__万元,其中:国家投资___万元,地方政府投资___万元,自筹___.__万元。

_、某省省××县良种牛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_)在××县畜牧科技示范园区新建良种牛繁育中心一处,为河西走廊及西北地区发展奶肉牛提供高产奶肉牛冻精及胚胎;(_)建设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服务体系;(_)建设科研教学培训基地。

建设年限:____至____年

投资概算:总投资____.__万元,其中:国家投资____万元,地方政府投资___万元,自筹___.__万元。

_、××县部级秸秆养畜示范县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全县建成永久性青贮窖____个,累计达到_._万座,年青贮氨化秸秆__万吨,全县建成秸秆养畜示范村__个,养牛达到_万头,养羊达__万只。主要建设内容:_、规模示范村户场建设。_、青贮氨化窄建设。_、购置配套机具,主要购铡草机____台件。

建设年限:____年至____年

投资概算:总投资___万元,其中:国家投资___万元,地方政府投资__万元,自筹__万元。

_、××县__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_)瘦肉型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_)瘦肉型良种猪推广体系建设。(_)育肥体系建设。(_)绿色猪肉生产体系建设。(_)绿色优质猪肉市场建设。(_)生猪肉制品加工项目建设。

建设年限:____年至____年

投资概算:总投资____万元,其中:国家投资____万元,地方政府投资___万元,自筹___万元。

_、××县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新购置和更新县乡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和化验室所需的交通、通讯、取证、采取、疫情控制等仪器设备,共购置设备仪器___台件。县级动物检疫监督机构采购执法监督车一辆。

建设年限:____年

投资概算:总投资___万元,其中:国家投资___._万元,地方财政投资__._元。

_、××县北山荒漠草场保护建设项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建设内容:(_)、天然草原培育及植被恢复建设;(_)、建设__个规模养殖专业村,建标准化暖棚圈舍____间,暖棚养畜_._万头只;(_)、建设草原监理站,建办公用房___平方米,配备各种设备__台(套)。

建设年限:____--____年

投资概算:总投资____万元,其中:国家投资____万元,地方政府投资___万元,自筹___万元。

_、××县冷水鱼开发项目

建设内容:建设标准鱼池__亩,孵化池_亩,孵化室__平方米。

建设年限:____一____年

投资概算:总投资___万元,其中:国家投资___万元,地方政府投资__万元,自筹_万元。

_、鱼种培育场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扩建池塘__亩,改建池塘__亩,架设输电线路_公里,打机井_眼,修建办公及管理用房_间___平方米。

建设年限:____一____年

投资概算:总投资__万元,其中:国家投资__万元,地方财政投资_万元。

(六)、保障措施

_、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国际标准,选择有市场开拓潜力的主导产业,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地开发优质草畜产品品牌,占领省内外市场,拓国内市场,开发国际市场,建设创收、创汇草畜产业。要大力推广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壮大提升现有草畜龙头企业的同时,引导他们采取合同契约的形式,在广大农户中连片发展草畜产业基地。各乡镇在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按照连片布局,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引导农户统一品种、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发展一批规模种草和规模养殖的村社农户。引导现有个体私营企业主投入草畜产业开发,开辟“第二战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农民、个体户、下岗职工参与草畜产业,为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和城镇职工再就业开辟新的途径。要优化投资环境,广泛招商引资,兴建大型草畜龙头企业和原料基地。

_、健全服务体系,增加科技含量。一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以创名牌、拓市场、增效益为目标,确立养殖业当家品种,突出抓好皮埃蒙特、利木辛、波尔山羊等肉牛、肉羊新品种,华特猪等优良品种推广,使这些品种的覆盖面达到__%以上。其次,抓好饲草料技术推广。突出抓好秸秆青贮氨化、草粉加工和牧草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规模养殖企业和养殖专业村、社的农户,要配套建设青贮氨化窖,引进购置必要的饲草料加工机械设施,提高饲草料利用率。同时,全面推广温室舍饲养殖、工厂化养殖和配合饲料喂养技术,缩短喂养周期,提高出栏率。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牧科技服务体系。在科技队伍建设上,要在稳定现有科技队伍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乡镇畜牧兽医站“三定”工作,进一步充实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引导畜牧技术服务机构和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承包,采取租赁、创办、领办、指导、咨询等形式,推进科技进步;要发挥乡镇畜牧兽医站在基层科技推广工作中的“前沿哨所”的作用,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和技术指导上进一步履行好职责,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要大力扶持和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组建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和研究会;大力开展科技宣传和技术培训,加快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引进推广草畜新品种、新技术,促进良种良法良医的组装配套,依靠科技提高草畜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三是调整优化生产结构。进一步加大选留母畜工作的力度,提高适龄母畜比例,增加商品畜的来源,为草畜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在稳步增加畜禽存栏的同时,着力提高畜禽出栏率和商品率。到____年,全县适龄母畜比例猪、牛、羊分别达到__%、__%和__%,猪、牛、羊、鸡的出栏率分别达到___%、__%、__%和___%。四是建立健全动物保护体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经营管理条例》等涉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依法兴牧、新增依法治牧意识;全面落实动物防检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多渠道落实畜禽疫病防治经费,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疫病防治程序,加大动物防疫、检疫、药物残留等方面的监测、检查和监督力度,积极创建动物无规定疫病区,按照优质无公害的要求,稳步推进畜产品安全工作进程,提高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

_、坚持规模发展,提升产业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滩大地多,土地后备资源较为充裕的乡(镇)应重点发展肉(奶)牛、肉羊和草业开发,其它乡镇侧重发展瘦肉猪、蛋肉鸡和珍禽养殖。在具体区域布局上,坚持整村、整社推进和“一乡一业、几乡一业”的思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村、养殖社、养殖户,力求规模效益。与此相配套,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立足草畜产业参与国内外竞争,拓展国内外大市场,大力发展连片布局、规模经营的草畜产业基地,实现大宗草畜产品的优质化,特色草畜产品的规模化和优势草畜产品的区域化,做强做大我县的草畜产业。

_、完善市场体系,全力搞活流通。从振兴草畜产业,实现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的高度,搞活草畜产品流通,拉动草畜产业的优化提升。一是搞好草畜产品加工。发挥我县已有的畜禽养殖规模化优势,依托××雪莲乳品公司、××华特猪产业集团,雪源、牧源草业公司和××大北农饲料公司等企业,引进高科技和先进工艺技术,选准目标市场,开发生产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快捷、方便、高蛋白、低脂肪、标准化的保健动物产品、熟肉制品和草产品,实现草畜产品的加工增值。二是实施品牌加规模战略。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要求,统筹安排草畜产业基地,并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质量要求、统一规格,坚决杜绝零打碎敲,各自为政的短期行为,解决好有商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市场的问题。三是实施龙头加订单战略。畜牧主管部门和流通企业,加工龙头要放眼国内外大市场,积极寻求签订草畜产品订单,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发展订单畜牧业。四是大力开拓区内外市场。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运销队伍,特别是个体屠宰贩运户机制活、信息灵、速度快的特点,搞活区内外流通。结合沿路经济和绿色通道建设,力争用_年时间,在国道___线附近建成集良种繁育、生猪屠宰加工、生猪及皮毛批发交易为一体的专业市场。每个乡(镇)重点扶持_—_个养殖加工运销大户,带动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

草畜范文篇6

第二条在奇台县境内利用草原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奇台县对草原实行草畜平衡制度。

本办法所称草畜平衡,是指为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一定时间内,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饲料量保持动态平衡。

第四条开展草畜平衡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加强保护,促进发展;

(二)以草定畜,增草增畜;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四)循序渐进,逐步推行。

第五条县畜牧兽医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工作,县草原监理所负责草畜平衡的具体工作。

有草原的乡镇,制定当地的草原管理办法,加强草原管理,按时统一转场,通过设卡检查和清理牲畜数量等办法控制超载牲畜头数。

第六条县畜牧兽医局应当加强草畜平衡的宣传教育培训,普及草畜平衡知识,推广草畜平衡技术,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

第七条县畜牧兽医局应当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稳定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支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实施人工种草,储备饲草饲料,改良牲畜品种,以小畜换大畜,在农区推行舍饲圈养,牧区逐步推行冬季舍饲圈养,夏季放牧。定居牧民的生产母牛可进行舍饲圈养,加快畜群周转,降低天然草原的放牧强度。

第八条奇台县现执行1986年核定的载畜量标准,具体为:南山夏牧场2.6亩草地放一只羊,冬场7亩草地放1只羊,春秋场13.5亩放1只羊;北沙窝冬场42亩草地放1只羊,春秋场40.2亩放1只羊;北塔山夏牧场12.8亩放1只羊,冬场52.8亩放1只羊,春秋场47.5亩放1只羊。

第九条县畜牧兽医局制定草原载畜量标准或者核定草原载畜量时,应当充分听取草原使用者和承包经营者的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保草原载畜量标准和草原载畜量核定决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十条县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草畜平衡管理档案,并与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

第十一条牲畜饲养量超过核定载畜量的,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实现草畜平衡:

(一)加强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建设;

(二)购买饲草饲料,增加饲草饲料供应量;

(三)实行舍饲圈养,减轻草原放牧压力;

(四)加快牲畜出栏,优化畜群结构;

(五)通过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增加草原承包面积;

(六)能够实现草畜平衡的其他措施。

第十二条县畜牧兽医局应当加强草原资源动态监测工作,根据上一年度草原产草量的测定结果及对其他来源的饲草饲料量的估算,分析、预测当年草原载畜能力,指导草畜平衡工作。

第十三条县畜牧兽医局应当每年组织对草畜平衡情况进行抽查,主要抽查内容如下:

(一)测定和评估天然草原的利用状况;

(二)测算饲草饲料总量,即当年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以及其他来源的饲草饲料数量之和;

(三)核查牲畜数量。

第十四条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因饲草饲料量增加的,可以在原核定的载畜量基础上,相应增加牲畜饲养量。

第十五条对实行舍饲半舍饲、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种草养畜,改良品种、加快周转、增草增畜达到草畜平衡的乡镇或牧户,县人民政府优先安排生态建设项目和畜牧业建设项目。完全舍饲圈养的牧户,不限制饲养规模。

第十六条对积极进行草原保护与建设,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实行舍饲半舍饲和禁牧、休牧、轮牧,实现草畜平衡的草场承包经营者、草场所有者和草场使用单位,以及在草畜平衡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七条违反草畜平衡规定的依照自治区有关规定予以纠正和处罚。

草畜范文篇7

一、发展现状

县是省列肉牛基地建设重点县。近年来,我们发挥资源优势,按照“东果西药整县牛”的产业格局,通过实施关山肉牛基地建设项目和“万千百十”规模养殖工程,草畜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区域农村经济中抢占了先机,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

1、规模不断壮大。采取耕地、地埂、荒山、荒坡种草和林草间作相结合的办法,扩大种草面积。2012年,新建了早阳、西沟门等千亩种草示范点10个,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到13.91万亩。近年来,依托整村推进、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等项目,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殖工程,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迅猛。提升7个万头养牛乡镇,发展十头以上的养牛大户1130户。至目前,全县大家畜饲养量达到24.93万头(只、口),出栏9.92万(只、口)。

2、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县历来是一个商贸交汇地,牲畜交易市场从80年代初的5个,发展到现在的10个,交易额也逐年增加。目前,已建成10个乡级农民信息之家以及宏源牧业公司、兴旺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信息之家的农业信息网络。围绕产、加、销共创办了145个服务流通中介组织,成立了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协会、种草协会等专业学会和协会,开展各种专业性技术经济互助互作活动,成为企业、农户、市场三者之间互相联系,搭建了产业通向市场的桥梁,延伸了产业链,拓宽了发展空间。

3、品种改良步伐不断加快。大力推广饲草氨化、青贮和暖棚圈舍养殖技术,推广种植紫花苜蓿1.5万亩,推广青贮、氨化饲草30021吨,标准化温棚畜舍达到6.1万平方米,推广温棚养畜3.8万头(只、口),引进推广良种禽3.12万(只、口),全县畜牧科技组装配套率达到86.3%,科技贡献率达到48.6%,饲养管理方式逐步改善,肉牛出栏周期由原来1年左右缩短到现在的5-6个月。县上先后引进西门达尔、利木辛、安格斯等高产优质牛品种,牛的良种普及率达到90.2%。截至目前,全县黄牛改良点达到25处,覆盖率达到了100%。

4、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全县按照“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服务点”的要求,共开设黄牛改良点25处,畜牧科技推广人员65人,有农民畜牧兽医技术人员980人,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网络比较健全。县上成立了畜禽疾病控制中心,组建应急预备队,配备各种应急器械,通过采用多种疫苗免疫和其它兽医综合防治措施,危害畜禽安全的重大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加强疫情监测报告,构筑安全消毒带,实行100%全覆盖免疫接种,强化畜禽屠宰、运输、市场等关键环节的检疫监督,有效防止了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了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5、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立足县情,制定出台了《关于集中力量打好新农村建设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通过列支专项、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黎明畜牧园区贷款全部由县财政贴息,大力扶持草畜产业开发。同时,先后争取到了世界银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项目、安格斯优质肉牛基地建设项目、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部级秸杆养牛示范县建设等项目,总投资约4800万元,为产业开发增添了后劲。

6、产业对农民增收的效果明显。2011年全县实现牧业产值12410.8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91%,农民人均牧业收入6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6%,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8711.88万元和201元,增长0.86倍和1.05倍。等重点乡镇草畜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纯收入的一半,草畜产业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牛群结构不合理,繁育能力弱。虽然养牛总量在区域内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基础母牛只有3万头左右,约占牛群总量的30%,繁育基础薄弱,成为牛产业规模发展的“瓶颈”,牛群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

二是肉牛品种老,产业开发效益低。就全市而言,牛产业整体上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阶段,优质肉牛繁育虽然起步较早,但规模小,效益不明显。同时,由于大部分养殖户对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的掌握不熟练,养的是良种牛,采用的是传统的饲养方法;新技术推广步伐缓慢,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出栏的牛大部分是役肉兼用,肉质不佳。

三是饲草基地管理粗放,利用率不高。虽然牛均基本达到了1亩草的要求,但追肥、除草等栽培管理措施跟不上,平均亩产鲜草只有1吨左右,干草约100公斤,饲草产量低;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档次低,质量差,利用率不高。

四是龙头企业少,发展带动能力弱。宏源牧业公司虽然为一些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但总体上仍以繁育单一结构为主,加工、转化程度不高,增值效益低,带动能力弱。德华牛羊肉屠宰加工生产线尚处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五是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农民进入市场化程度低。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企业和农户、基地和农户、市场和农户之间缺乏联接的桥梁,利益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效出栏率不高,产业开发效益未能充分体现。

三、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巨型畜牧业基地的总体要求,坚持生产基地化、开发产业化、质量标准化、产品终端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以扩大基础母牛为重点,以壮大饲草种植规模为基础,以肉牛改良为突破口,以服务体系建设为手段,以协会组织为纽带,着力龙头企业建设,努力实现牛产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传统养殖向科学饲养转变,由耕畜型向商品型转变,由杂交品种向以安格斯为主的良种牛转变,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县建成陇东地区乃至全省的牛产业强县,使草畜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成为参与国内国外市场竞争的标志性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76.2万头(只、口),出栏33.55万(只、口),建成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基地15万亩,实现“人均养1头牛,牛均1亩草,户均3年出栏5头牛”的目标。全县草畜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占农业产值的30%以上,农民人均从中草畜产业纯收达到900元,占农民人均纯牧业收入达到32%。为此需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扩大规模,加快基地建设步伐。一是加强现有留床饲草管理,提高产量,扩大饲草基地面积。大力推行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力求养牛重点户达到1户一口青贮窖、一组氨化池,全县农作物秸秆“两贮一化”达到年产总量的40%以上。二是坚持走“整县牛”的发展路子,扩大肉牛基地建设规模。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依托千家万户,着力培植一批繁殖户和育肥户,建成千头重点养牛村90个,万头养牛乡镇9个。

2、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按照高起点、高层次、终端化和高效的原则,围绕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发展4-5户加工型的龙头企业,走“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强肉牛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达到加工增值,带动产业发展的目的。

3、突出重点,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品。针对全县牛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主要存在良种覆盖率低、出栏率低、饲料报酬率低、个体生产性能低“四低”的现状,依靠科技进步,打造拳头产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继续加大安格斯、南德温等优质肉牛推广力度,年推广2万头,力争两年内全县优质肉牛达到5万头,努力把建成乃至省最大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

草畜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突出草食畜,发展耗粮畜”的思路,坚持“以草兴牧、草畜配套、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走“小群体、大规模、高质量、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完善畜禽良种繁育改良体系,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和动物卫生监督,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推动草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全县完成人工种草2万亩,建成饲草青贮示范点4个,发展各类养殖户1000户,其中养羊户600户,新建养殖小区14个、畜禽良种繁育场4个;完成各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建立15个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规范牛羊禽屠宰检疫;举办畜牧技术培训班4期。

三、主要措施

(一)以草兴牧,提高饲草的利用率。继续实行人工种草补助政策,积极引导群众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进一步扩大饲草种植规模,每个乡镇要抓好1个百亩以上牧草种植与加工利用示范点。要切实加强天然草和人工草的管护,规范草地征占用审批手续,做好防虫灭鼠防火工作,保证草场植被生态平衡。县畜牧兽医局要加大对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推广,大力普及牧草的青贮、氨化、草粉加工等技术,全力抓好高桥、招安、真武洞、王家湾4个饲草加工利用示范点建设,辐射带动区域畜牧业快速发展。

(二)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建成真武洞关仙嘴、镰刀湾杨石寺2个养殖专业“一村一品”推进村,成立2个养殖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规模养殖户的标准化生产和种畜禽场的生产经营,继续推进无公害产品的产地认证,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饲养技术,提升标准化水平。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新建良种繁育场4个。采取纯繁与改良相结合的办法,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三)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意识,全面做好畜禽强制免疫工作。要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病畜禽扑杀补助和兽医工作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健全防疫物资储备制度,逐步构建功能齐全、系统严密的疫情预防体系。各乡镇要重点加强对养殖小区、中小型养殖场(户)的免疫防控力度,全面实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追究制,确保重点免疫病种免疫密度和牲畜耳标佩戴率达100%。要进一步加强产地、市场、屠宰、运输环节的检疫,保障畜禽产品的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畜禽及其产品安全。县畜牧兽医局要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和畜牧投入品安全监控力度,深入开展畜牧投入品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兽药饲料经销部的经营行为。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制度,教育和指导养殖户科学用料、用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各有关部门要重点从屠宰检疫、市场检疫、产地检疫和饲料兽药投入品的监管入手,规范执法,狠抓监管,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安全。一是积极配合“蛋奶工程”的实施,加强对全县存栏奶牛和蛋鸡的检疫监督;二是进一步规范定点屠宰检疫监督工作,确保定点屠宰检疫率及检出病害肉消毁率均达100%,把牛羊禽屠宰纳入定点屠宰场屠宰,全面规范屠宰检疫行为;三是加大饲料及兽药经营专项整治,坚决杜绝过期兽药和有害添加剂流入市场,保证人民群众食肉安全。

(五)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县畜牧兽医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落实培训人员和经费,全年举办规模大、范围广、质量高的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要覆盖县域内所有的养殖大户,确保全县畜牧生产者都能掌握1-2门养殖实用技术。要强化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县乡村三级干部、产业带头人、村级防疫员和养殖大户进行轮训,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草畜范文篇9

一、发展现状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真抓实干,认真开展了草畜突破年活动,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抓点示范、部门帮建、市场拉动等措施,全县草畜产业开发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共出栏商品牛2.2万头、羊5.6万只、猪11.5万头、鸡31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6万吨,鲜蛋产量达到2000吨,实现牧业产值2亿元。草畜产业开发在两个方面有了突破:一是在政府强力推动和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县共投入养殖资金1755万元,其中启动民间资金1520万元,新发展规模养殖场58个。其中养鸡场20个,养猪场30个,其它养殖场8个;依靠整村推进项目,建成畜牧养殖示范点40个;引进畜禽良种6个,完成黄牛冻配2200头;初步建成了南河、甘江头、贾河三乡4个养殖小区;全县新发展规模养殖村30个,累计达到76个,发展养殖大户累计达到5400户;新增万只养鸡场4个,新建百头肉牛育肥场1个、千只肉羊场1个;规模养殖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二是通过招商引资,与“山东雅致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签定了合作开发滩子牧场10.8万亩草原的协议,成立了“县惠民草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注册了“县原野草原产业化发展有限公司”,修通了牧场乡村公路14公里;邀请甘农大专家,完成了草原普查,为制定开发规划打下了基础。同时,与江苏悦达集团协商,做好了合作开发兴化草原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指导思想

年,全县草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扶贫开发为总揽,围绕打造“畜牧大县”这一主题,调整养殖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立草为业,草畜互补,舍放结合,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畜。依托招商引资,加强草原合作开发、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养殖基地,培育畜产品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三、奋斗目标

年,全县新发展养殖小区3个,养殖专业村30个,规模养殖场18个,规模养殖大户850户;结合退耕还草,种植优质牧草6.8万亩;加大草原开发力度,力争年内饲养牛5000头、羊15000只;全县畜禽饲养量突破100万头只,存栏40万头只(其中牛4.5万头、羊5.5万只、鸡18万只、猪12万头);出栏60万头只(其中牛2.5万头、羊6.5万只、鸡36万只、猪15万头),比上年增长18.8%;组建5个县级养殖专业协会;完成黄牛冻配2200头;建设县级高标准草畜产业示范点10个,乡级示范点25个。

牧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人均牧业纯收入净增120元,达到400元,比上年增长43%。肉类总产量达到1.8万吨,比上年增长12.5%;禽蛋奶产量达0.24万吨,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产量达到60吨。

四、主要任务

(1)整合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养殖专业村。

结合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全县新发展养殖专业村30个,发展养殖大户850户。在村8个,共发展养牛户100户;在八力乡上堡子村,庞家乡庄子村,理川镇陈家沟村,南河乡寺卜寨村,木耳乡马莲村,村,乡麻家村,好梯乡麻子沟村发展养羊村8个,共发展养羊户100户;在贾河绿园、彭都村,新城子乡老树川村,两河口乡寨子村,南河乡任藏、脚力铺、路固村,沙湾镇寺下村发展养猪村8个,共发展养猪户200户;在哈达铺镇下街村,南阳镇毛羽沟村,城关镇乔家村发展养鸡村3个,共发展养鸡户300户;在南河乡上漳湾村,新城子乡新坪、大河坝村发展养蜂村3个,每村50户,户均30箱,共养蜂4500箱。努力使畜禽养殖业在规模养殖村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扎实开展养殖小区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暖棚养殖项目资金,建设标准化养猪小区3个,按照“布局合理,相对集中,人畜分离,综合利用”的要求,采取项目扶持加农户自筹的方式,在南河乡寺卜寨村、南河村、新城子乡老树川村建设养猪小区三个,入住农户分别达到100户、127户、200户,每户建暖棚圈舍2间33平方米;在南河乡寺卜寨村、路固村、任藏村各发展养殖户50户,在甘江头乡谢家坝村发展养殖户250户,每户修建暖棚圈舍1间16.5平方米。每平方米暖棚圈舍由中央专项资金补助200元,农户自筹200元,每户购仔猪3头,每头200元。827户养殖户共建暖棚圈舍18595.5平方米,购买仔猪2481头,共需资金793.44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420万元,农户自筹373.44万元。二是依托已申报的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在南河村、谢家坝村选址实施养殖小区建设。

(3)全力抓好规模养殖场的巩固提升和新建扩建工作。

扩建18个规模养殖场,使甘江头通北口养鸡场年存栏蛋鸡达到1万只、出栏肉鸡达到4万只;城关大草滩祥凯瑞养鸡场年饲养总量达到6万只;将台乡下巴山羌源生态土鸡放养场青脚麻土鸡年饲养总量达到3万只;临江乡白杨坝养猪场存栏母猪60头,出栏商品猪达1000头;车拉乡小寺麻养猪场出栏商品仔猪600头;贾河乡赵家河科茂养猪小区年出栏育肥猪500头;贾河乡坑里大自然养羊小区饲养量达到2000只;南河乡茹树恒泰肉牛育肥场年出栏商品肉牛300头;南河乡前贯养猪场出栏育肥猪达200头;何家堡乡白杨综合养殖场基础母猪存栏100头,蛋鸡存栏达1万只,年出栏肉鸡5万只;沙湾寺下养猪场出栏商品仔猪500头;沙湾峡前养鸡场年出栏商品鸡1万只;甘江头谢家坝杨闹生养猪场年出栏商品仔猪达到500头;岷江总场奶牛养殖场存栏奶牛10头,城关下坝马吉利奶牛场存栏奶牛15头;新建哈达铺上街养猪场、南阳毛羽沟土鸡放养场;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启动理川绿园养殖场和星月冷冻厂,确保年内投产运营。

(4)依托招商引资,加快草原合作开发进程。

一是要加快滩子牧场开发进程,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建好龙头带基地”的要求,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前半年内完成草原围栏、种畜引进、草原灭鼠、草原改良、办公用房及圈舍修建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改良草原10万亩,发展牛羊2万头只,带动农户450户,实现年内见效的目标。二加强与江苏悦达集团的协商对接,加快以兴化乡葱滩为中心的黄蒿子牧场的合作开发进程,力争在上半年工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要依靠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在南河、贾河、八力、车拉、木耳、兴化等乡镇种植优质牧草3万亩,年内全县牧草种植面积达到6.8万亩。

(5)积极启动良种工程,加快畜禽种畜引进步伐。

滩子牧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要加强“五良”配套措施,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与改良。计划全年共引进荷斯坦奶牛50头(主要在城关两个奶牛场)、早胜牛200头(重点给整村推进村),欧拉母羊5000只、南江黄羊、陶赛特等种公羊20只(重点给滩子牧场、大自然养羊场),引进良种母猪1000头、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种公猪30头(投放给良种猪繁育场),引进良种蛋鸡10000只(重点是城关四大养鸡场)。

(6)加强科技示范点建设。

年在巩固和提升18个规模养殖场的规模和效益的同时,在25个乡(镇)每乡建立1个乡级科技养殖示范点。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引导、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创新模式的原则,大办特色产业和区域性养殖产业科技示范点。通过县、乡两级采取各种有效途径,示范引导农民突出发展草畜产业。同时,建立激励奖励机制,要进一步落实《县农业特色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群众加入到畜禽养殖行业上来,通过资金扶持、模式转变、畜禽品种更新等一系列措施,培育一批养殖业先进示范典型,充分发挥规模养殖科技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7)积极兴办龙头企业

在城关镇官鹅村依托官鹅养鸡场建设年加工1万吨的饲料加工厂1个,依托星月冷冻厂扩建年加工肉品500吨、贮藏肉品200吨的肉品加工厂1个。

(8)创造条件,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力争年内有突破性进展。

在南河金海养殖场改造鱼塘8亩,养殖虹鳟鱼3万尾;在贾河科茂养殖场建设10亩规模化鱼池养鱼2万尾;在南河前贯特种养殖场完成10亩规模化鱼池后续建设,投放虹鳟鱼、岷山细鳞鲑共2万尾;在城关鹿仁村新建高标准示范性塑钢温棚流水生态鲟鱼养殖场1个,养殖面积2亩,修建鱼池4个,年示范养殖中华鲟5000尾。

(9)加大冻配工作力度,巩固黄牛改良成果。

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10个冻配点,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黄牛冻配改良步伐,提高其生产性能,力争全县黄牛冻配达到2200头。

(10)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全县草畜产业开发保驾护航。

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动物疫病“预防为主”的防制方针,周密部署,密切配合,切实加强以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同时要加强对规模养殖村、重点养殖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全力保障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健康发展。

(11)加强县乡两级动物防检疫体系建设及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农牧局要在以往防检疫体系建设、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抢抓机遇,积极论证,加大项目申报争取力度,做到“申报一个,批复一个,实施一个”。通过项目建设,改变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提升草畜产业服务功能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农口各单位要在县农业特色产业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把草畜产业开发放在重要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对重点项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力抓,全体干部职工要全身心投入,形成强大的草畜产业开发合力。同时,要立足全县草畜产业开发形势,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严格组织实施,排除一切不利因素,为顺利推进特色产业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狠抓落实,强化工作责任。县上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要从产业发展规划、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产销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包乡县级领导要按照所包乡镇草畜产业建设内容抓好1—2个示范点,帮扶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在资金上重点向养殖业倾斜,实打实帮扶;各乡镇要着眼各自的养殖产业,巩固年的畜牧业发展成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确定领导班子,制订具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责任,严格绩效,量化考核制度,切实把草畜产业开发的责任、任务落实到村、社、户和广大干部身上。

(三)科学指导,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抓好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工作,搞好示范,抓好指导,培育一批产业示范户,使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养殖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大户的技术指导,确保出栏率和商品率双向提高,稳定发挥效益,进而带动和帮助周边群众加快发展养殖业步伐。农口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选准突破口,新办一个县级规范化示范点,促进草畜产业大规模、高水平、高效益稳步发展。

(四)多方筹资,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创新投资机制,既要争取国家投资和银行融资,更要注重启动民资、招商引资,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客商多元投资的体系;涉农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发展草畜产业的投资政策,编写相关项目报告,积极开展项目申报与争取工作;引导和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小额信贷、风险投资等方式,投资开发草畜产业,支持有潜力的企业发展订单生产,解决企业、农民发展草畜产业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有效整合财政专项、扶贫、畜牧养殖、退耕还林还草、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等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草畜产业发展。

(五)健全完善市场营销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市场信息共享,为草畜产业开发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二是积极扶持各类养殖业协会,组建养牛、养羊、养猪、养鸡、养蜂等5个专业协会,按照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的要求,抓好制度、规范化建设,使其在草畜产业开发中发挥助农增收作用。

草畜范文篇10

草畜产业化,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以加工服务企业为龙头,以家庭养殖为基础,以发展规模养殖、畜牧联营体和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通渭的草畜产业开发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全县共有929.8万亩较为广阔的草地资源,其中天然草原329万亩(可利用的有28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是发展草原畜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也是全县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绿色屏障。同时,全县每年有13万吨蚕豆、中药材和洋芋等农作物秸杆及下脚料,通过青贮氨化等技术加工后,也可成为优质高效饲料。

草畜产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链条,对于带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发展草畜业可以将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及下脚料转化为肉禽蛋奶,不仅增值,而且增加食物生产总量;二是发展草畜业能为种植业提供大量优质无公害肥料,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刺激以中药材、洋芋为主的种植支柱产业向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三是发展草畜业可以有效带动加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是发展草畜业必须保护和改良天然草场,大量种植优质牧草,解决草畜矛盾,实现动态平衡,这样将有效促进全县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现山清水秀、畜多人富的目标。因此,将草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可以有效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相互促进,循环发展,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一、通渭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渭草畜产业按照“两洋(羊)一药”的农业结构调整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发展步伐,区域化布局日趋完善,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呈现出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局面,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提高。

一是草畜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全县草畜产业产值达1.2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农民人均草畜业收入达400元左右。肉类总产量达到1.35万吨,禽蛋产量达1283.5万吨,基本满足了城乡群众对肉、蛋、奶等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经过引进名、优、新、特品种,进行杂交改良,牛、羊、猪、鸡良种率分别达到40%、50%、60%和70%,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康达良种繁育有限公司、永明养殖厂、正龙骨粉厂等畜产品生产及加工龙头企业运转良好,带动了草畜产业化经营进程。

三是草产业建设初具规模。1998年以来,通过实施退耕还草工程、无补助优质牧草种植、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和岷山红三叶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共建立人工草地10150亩,改良草地50500亩,围栏草地10100亩,退耕还草10000亩,建立牧草种子基地1056亩,红三叶种子繁育基地3010亩,引进试验示范优质牧草66种,累计种植多年生牧草11万亩,为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规模经营发展势头强劲。通过示范点和畜牧强乡、强村建设,全县已发展畜牧联营体400个,规模养殖户7710户,饲养量11.6万头(匹、只),占全县总农户的9.3%。发展暖棚养畜户3862户,饲养量3.9万头(匹、只)。以闾井为中心,辐射带动东、南部山区6个乡镇建设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已发展优质肉牛1.42万头,优质肉羊2.63万只。

五是产后服务有了较大改观。按照“突出草食畜牧业,参与市场竞争,拓宽流通渠道,健全营销网络,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宗旨,成立了秦许乡桥上村牛羊养殖协会、闾井镇种草养畜协会等6个养殖贩运协会,签订牧草订单10160亩,充分发挥了外连市场、内连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全县共有从事畜禽贩运、屠宰、营销的个体户840多户,因其信息灵、方法活、行动快,成为搞活草畜产品流通的中坚力量。全县已建成活畜市场19个,肉品市场17个,其中闾井、蒲麻两个牲畜交易市场远近闻名,城乡集市贸易更加活跃。

六是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畜牧部门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包乡、包村等制度,深入村社指导群众发展草畜产业,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畜牧科技贡献率、入户率进一步提高,分别达到了28%和56%。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草山管护不力,资源利用率低。由于长期忽视对天然草场的管护、改良和建设,草场利用缺乏科学规划,草场累计开垦80万亩,退化、沙化60.8万亩,草地生产能力下降,8亩草场才能饲养1只羊。目前,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为41.13万个羊单位,全县人工草地面积约10万亩,可养畜15万个羊单位。由于利用率不到50%。每年约13万吨农作物秸杆及下脚料可养畜5万个羊单位。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秸杆合计理论载畜量61.13万个羊单位,但全县草食畜实际存栏64.47万个羊单位,超载3.34个羊单位,加上东南部一些外来牲畜越境掠夺式放牧,造成草原严重超载。二是牲畜良种化程度较低。近年来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牲畜特别是牛羊良种引进和品种改良缓慢,地方品种单一,退化比较严重。三是草畜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全县畜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小,屠宰、加工、冷藏环节薄弱,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尚属空白,饲料工业发展滞后,规模养殖效益不高,畜产品市场牵引力不足,大量牲畜被贩往外地,优势资源还没有产业,还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发展思路和对策

新时期,要发挥比较优势,将通渭草畜产业这一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基本思路是,围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按照“草场户营化,草种优质化,牲畜良种化,畜圈暖棚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以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开发为中心,大力实施“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的区域发展战略、“禁牧休牧、舍饲喂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认证、地方品牌”的外向型经济战略等“三大战略”,完成由掠夺式放牧向舍饲喂养转变、由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数量型畜牧业转变、由千家万户小而全的适度规模养殖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转变的“三大转变”,实现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突破1万亩、无公害牛羊繁育突破10万头(只)、草畜业产值突破占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格局的“三大突破”,加强“三化”草地的综合治理力度,扶持发展草畜加工龙头企业,大规模种植优质牧草,开发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和地方名优特畜产品,壮大发展规模,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牧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尽快走出一条高效生态现代牧业之路,力争把通渭建成甘肃南部特色牧业强县和畜产品贸易集散中心。

围绕上述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加快通渭草畜产业化进程,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以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合理利用草山资源。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依据《草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加强天然草原保护的同时,积极编制规划,分步建设,以草定畜,恢复植被,逐步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争取每年种植以岷山红三叶和猫尾草为主的优质牧草10万亩,将已垦草原逐年退耕还草,至2015年建成人工草地60万亩。二是积极争取国家退牧还草项目,对重度退化的35.9万亩草原进行禁牧封育,补播改良,对中、轻度退化的94.5万亩草场实行有计划地轮牧、休牧和补播,进行草场综合治理,使退化草场全部得到改良。三是在依托草山抓好夏秋季远山草场放牧的同时,积极推广各类暖棚舍饲育肥,加强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饲料品种,使配合饲料应用普及率达20%以上。四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等营养含量丰富的副产品,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引进试验秸秆微贮技术,使3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氨化处理加工成精细饲料,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

(二)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扩大区域养殖规模。对全县畜牧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坚持区域发展,突出规模养殖,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建设能在全县形成相对集中、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草产业及牛羊育肥、繁育产业基地。一是以闾井、锁龙、麻子川、秦许、寺沟等乡镇为主建立牦肉牛生产基地;二是以麻子川、秦许、寺沟等乡镇为主建立欧拉羊生产基地,以西寨、清水、十里、岷山等乡镇为主建立黑紫羔羊生产基地;三是以中寨、小寨、维新、堡子等乡镇为主建立暖棚养猪生产基地;四是以梅川、西江、茶埠、文斗等乡镇为主建立禽蛋肉生产基地;五是以城郊及洮河沿岸各乡村为主发展养鱼业,兴建小鱼塘,形成水产基地;六是以麻子川为主建立岷山红三叶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以东南部山区为主建立牧草种植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牛、羊育肥专业村,猪、羊、鸡饲养专业村、社,力争到“十五”末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发展到6000户,辐射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村50个、专业社100个,尽快形成一个以基地为核心,辐射范围为半径的草畜产业发展网络,提高通渭草畜产业的整体优势。

(三)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延长草畜产业链条。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重点扶持有竞争优势、辐射带动面广、社会生态效益好、与农户利益关系密切的龙头企业,打破所有制、行业、地域界限,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内资、外资多方投资办法,千方百计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组合,培育“产、加、销”一体化的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集团。当前,要加大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抓紧畜产品工贸公司、岷州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改扩建,扩大岷山种畜场牛肉罐头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尽快启动岷州清真肉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库三线”,积极论证实施草产业及饲料加工、牛羊产品初级加工、牛羊产品深加工、占扎路屠宰场、畜产品工贸公司制革生产线、毛条生产线等一批龙头项目,将蕨麻猪和黑紫羔羊、当归羊系列产品培育成“陇货精品”,使全县畜产品深精加工率达到40%以上,发挥龙头企业的聚合和带动效应,提高畜牧产业附加值。力争在闾井、城关培育出2—3个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型龙头企业,在闾井、麻子川、城关培育出3—4个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具有较强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骨干。在闾井、麻子川等畜产品主产区积极建设一批畜禽综合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村镇集贸市场为主的农副产品初级市场,积极联系售货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搞好畜产品的流通,不断提高市场运营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的聚散功能,使市场这一中心环节高效、有序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