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相变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5:51:44

草相变化范文篇1

把握“生态园林”建设主题,突出生态功能定位三峡工程建设对坝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大多数在采取对策和措施后可以大大减免或修复生态环境。如三峡坝区“秋意园”(绿化面积近38万m2)生态园林建设避免了按城市公园或游园的模式来设计,把生态功能放在首位,以“生态园林”为模式,以“大写意”为表现手法,营造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广泛采用乔、灌、藤本及地被植物各自不同的生态效益和观赏效益,避免单一、简单的组合,在有限的园区内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体现植物的多样性。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建设造成的高砼体墙面与高边坡面等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发展垂直绿化,突出生态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在适宜地段应多营造乔木混交林和乔、灌、草混交复层林,增加乔、灌木层绿化量,改善植物空间结构,向立体空间要绿量和效益。尽量避免地形改造,减少客土更换三峡坝区地表土壤为花岗岩风化砂,不保墒、不保肥,欲种植物需客土更换改良,从其他山地和农田取土更换,如此辽阔的区域,不仅会再次造成大面积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对机械、人力、财力的浪费也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工程设计伊始即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尽量保持和利用原有地貌特征。“截流纪念园”(绿化面积近10万m2)、“秋意园”位于大坝左右岸厂前区,是坝区的视觉焦点,园林建设场地都是原水利建设施工工地,场地平整是园林工程设计难度最大的阶段,也是能否形成整体自然效果的关键。如“秋意园”在场地竖向设计中,场地平整的重点是115平台纵向石质场地长度达百余米,与相邻场地的落差达12m;苏覃路“废石料谷”以及与之相邻的115平台向原青云公司所在地过渡的坡地地形处理。为了使整个场地与生态园林建设相匹配,在设计中反复调整竖向设计,变苏覃路为“生态谷”的设计理念,在几块落差较大的地形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形成平缓顺畅、排水良好的坡面衔接过渡,较好地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场地的自然化处理,大大减弱了工程建设留下的人工痕迹,营造自然、亲切的地形起伏,形成生态园林建设的整体自然效果,使得坝区环境趋于和谐。又如“截流纪念园”将原坑洼地建成生态水池,形成以缓坡绿地与生态水池相结合的自然生态景观,突起部分修建成小山丘,将大江截流所用剩余四面锥体放置小山丘四周,形成四面体山,避免了地形改造,也减少了客土更换,既节约资源,体现循环发展建园,又平添一处风光秀丽、凸显水电生态风景园林的特色山水景观。

利用乡土树种,营造独特植物生态景观园林植物乡土化是节约型园林的生态学基础。乡土植物适应性强,种植易成活,养护管理容易,造价相对低廉,还可突显地区特色。三峡库区已知种子植物55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达54种,有足够条件营造独具特色与艺术个性的三峡坝区“生态示范基地”。如三峡坝区的行道树和分车带上的植物景观都是就地取材,且一路一景,各呈风采。对库区淹没带下的珍稀濒危植物在蓄水前进行保护性抢救。如2004年实施的“三峡坝区古大树保护移植工程”,在“截流纪念园”、“秋意园”共移植古大树22科38种,152株,其中常绿乔木70株、落叶乔木82株。这些树龄普遍在80~100年间的古大树如今已全部得以存活,在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同时,也丰富了植物品种,实现了生态园林建设对植物多样性的要求。现今,游者还没进入“截流纪念园”,就被园区大门前2棵胸径达2.2m的古大树——黄桷树所吸引和“震撼”,游者纷纷在其前驻足拍照留影,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见证三峡工程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的库区珍稀古大树,无疑会成为观光游客们喜爱的另一个亮点,这都将大大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见附图)。附图截流纪念园大门的大树植物景观,减少人工雕琢痕迹生态风景园林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在植物配置中,应掌握各自不同的色相与季相变化,各种植物混合搭配成乔、灌、地被的不同层次的混交林,将树木、花草、地被植物的自然风姿巧妙的组合在一起,达到不是自然胜似自然的目的,尽力避免弄巧成拙的人工雕琢痕迹。如“秋意园”即是用金色来蕴涵秋天的丰收与喜悦,通过高大乔木、色叶灌木和野花组合的植物层次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配置营造自然生态景观,尤其是对野生花境的建植,具有独到之处,抛弃矫揉造作的园林趣味,形成植物季相变化分明、自然质朴、具山林野趣的生态园林景观。“截流纪念园”在植物布局上注重乔灌花草结合、疏密结合、落叶与常绿结合、色叶与基调植物结合。在区域性植物为主的原则下,园区周边布置密林大树,特别是两端为密林大树群,构造出纪念园植物主体空间。中间为疏林、花灌木,以留出足够的空间给游客,同时紧密融合园内景点,地被花灌植物大方成片布置。四面体山是地被花灌布置的重点,通过地被花灌及少量乔木的布置,营造出一种突出四面体山的疏林景观,体现出简洁明快与现代风格。植物色彩通过落叶乔木与大灌木的色彩变化,体现植物季相变化;片植的色叶花灌木,在体现春的清新、夏的馥郁、秋的绚灿、冬的萧肃中,使园区与长江、大坝在自然中融合。利用节水措施,减少养护消耗节约用水、减少消耗应从植物品种选择、配置、绿地灌溉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坝区园林建设在节水措施方面,(1)尽量选择耐干旱植物种类,如宿根植物、球根植物、深根性植物、针叶植物等,这些植物成活后对水分的要求相对较低。(2)采用先进的微灌节水技术,如喷灌、微喷、滴灌等,以节约用水减少浪费。(3)根据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植物,选择不同的浇水作业方式。(4)严格控制园林绿地硬质地面铺装,必须铺装的如园林小道等亦选择透气、透水性的环保型铺装材料,如在“截流纪念园”等园林工程建设中,石板嵌草、植草格、透水性地砖、透水性生态砂石路等生态化园路都有广泛的应用,且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

科学规划设计,精心养护和管理。生态园林应以便于养护和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园林建设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除园林建设工程施工结束后的精心养护和管理,在园林建设的设计施工阶段就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和规范施工。如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应用“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这个最基本的生态原理,园林结构相对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系统越稳定,稳定的园林系统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要注重以乡土树种为主,切实做到适地适树,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尽量满足各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为后期的养护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从传统园林发展到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总趋势,三峡坝区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实践表明,要突出“青山、绿水、银色大坝”的生态景观主题。在园林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应将园林环境效益放在园林综合效益的首位,这是建设好生态园林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但营造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本文作者:王平辉王作明张萌工作单位:湖北省宜昌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草相变化范文篇2

【关键词】园林绿化;绿化景观;花境造景;自然生态;低维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增加,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使园林绿化景观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好地装饰各种空间环境,各种园林绿化设计方法应运而生[1]。其中,花境造景越发受到园艺师的青睐。花境起源于皇家贵族,专门由植物猎人搜罗品种,品种华丽漂亮,需要精心养护,是资本主义享乐的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花境造景不再是一种贵族专享的特定存在,逐渐开始平民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城市园林花境不单表现单体本身的自然美,更重要的是不同植物群落之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交织关系,以及其一枯一荣的不断变化,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感,从而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欣赏到植物的美丽,帮助人们实现身心的双重放松。当前部分学者已对花镜设计造景进行了研究,例如,王兴腾等人对欧石竹“初吻”在拉萨的栽培技术及其在园林花境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介绍了“初吻”的特征特性、养护管理、繁殖技术,并对其在园林花境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2];刘梦圆等人对野花特点、应用形式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杭州地区的野花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推荐了针对不同应用形式下合适的野花组合类型,为野花在城市园林花镜造景中的有效运用提供了一定帮助[3];陆洋对花境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花镜设计的意蕴与价值[4]。为真正发挥出花境设计的价值,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花境造景设计进行研究。由于花境塑造的四大重要方面在于花境的空间层次、色彩、季相变化及不同场景下的花境品种选择,为营造效果更佳的花境景观,以下将从这四方面展开花境造景的设计研究。

1花境的空间层次

花境造景是利用不同形体、不同大小的植物对花境进行平面与竖向上的布置,以达到装饰美化的作用。为此,以下将从花境的平面构成及竖向构成两方面进行花境空间层次的分析。

1.1平面构成

花境设计平面构成的最小单位是植物最基础的一个块面形态,可以称之为基本形态,基本形态是单个品种或者单个团块形成的外轮廓。常用的花境基本形态有圆形基本型、椭圆形基本型、鱼鳞基本型、长条形基本型、自由型基本型五种(如图1所示)。图1五种花境的基本形态圆形基本型适用于生态稳定,目标要求较高的地块,圆形与大部分植物形态相吻合,符合植物的生长规律,容易展示相邻植物之间的平面感,特别适用于单株点缀或是有竖向效果的某些植物。椭圆形基本型,可以使植物团块穿插关系更灵活,容易凸显相邻植物之间的融合美,尤其适合强调韵律感,特别适用于体量中等的植物,目前运用最广泛。鱼鳞型基本型,具有一点指向性,重视植物的层叠递进关系,每个植物团块大小比较均匀且有尖角,目前呈现减少的趋势。长条形基本型,能很好地表现层次感,适用于较大的精细度不是特别高的场景。自由型基本型,自然界中大部分植物都为自由型,且每种植物自由方式不同,所以要求设计师对植物生长习性非常了解,常见于地被层花境植物及覆盖物的处理手法,目前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体量的基本块面组合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花境设计需要灵活地应用不同大小块面的不同作用。

1.2花境的立面设计

花境设计充分利用植物的株型、株高、花序等景观特性,创造出高低错落有致、花色层次分明、丰富美观的立面效果,常见的立面构成有均衡性、突出型、差异型三种。均衡性花境不做强烈的层次、肌理、色彩对比,尽可能选用对比比较微小的植物团块使其能更好地相互融合,缺少了明确的层次或者肌理上的视觉焦点,但整体性强,适用于周边环境较简单、背景较完整或者场地较大,能够让花境与背景或天空进行对比。突出型花境,与均衡型相反,有强烈的层次、肌理、色彩等对比,植物拥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能担当起视觉焦点的作用。这种花境有明确的主次关系,适用于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地点,或者想要突出地域景观特色的地点。差异型花境,与突出型一样,有强烈的对比,有视觉焦点植物,但不同的是差异型有多个突出式对比,具有戏剧性,差异中又有一定的均衡,适用于环境比较简单、背景不完善、较大的场地。

2花境的色彩

花境色彩主要由植物的叶色、花色及不同光线下的表现来体现,通常可以从对比色、多色彩序列及冷暖色三个方面入手。

2.1对比色与多色彩序列

对比色是指在色彩轮上处于对立位置的色彩,如黄色与紫色、蓝色和橙色。其中,红色、绿色等经典颜色搭配的应用最多。这种颜色搭配形式可以增加色彩饱和度,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更生动鲜明的视觉体验。例如在一个以黄色为主色调的花境中,可以加入少量蓝紫色或紫色花的植物,以营造更生动显眼的花境,例如,可以采用紫花飞燕草或者薰衣草搭配黄色高山杜鹃的植物。另一方面,多色彩序列共同排列组成的大面积花境更能展示出特殊的美感。例如,在进行观赏区花境设计时,可以利用沉静的蓝色、元气的绿色、柔和的浅黄色、浪漫的粉色以及热烈的红色,使花境主体颜色趋于多样化,营造出一种色彩缤纷的瑰丽氛围。如图2所示,利用这种多色彩序列排列形成的观赏区别具美感,能够根据道路地形设计成有韵律的排布,形成错落相接的风格形态,以产生多层次的观赏角度。

2.2冷暖色

为提升整体园林绿化设计效果,需要使其整体统一,制造出自然清新、细腻柔和的风格,使人们得到放松。为此,可以采用冷暖色设计方法进行景观搭配。例如蓝紫色、灰绿色、棕色等,利用较为低调的色彩以更好地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而且不会过多分散人们对主观赏区的关注[5]。

3花境的季相变化

花境的季相变化是它的特征之一,成熟的花境应做到四季可观。通过分析英国托尼和玛丽牛顿夫妇的四季花园,得到花境的季相变化特点[6]。四季花园在不大的空间种植了超3000种植物,包括超200株的槭属植物,350株杜鹃花,各种灌木与针叶树,以及树蕨类、棕榈树、竹子和香蕉树等外来物种,他们在种植的色彩搭配上大胆尝试,也通过多年的时间进行实践,最终建造了这座真正做到赏春花、夏纳凉、秋观果、冬吟雪的花园,如图3所示:

4不同场景下的花境品种选择

花境植物有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及灌木,基本的品种都可以用作花境材料,以下通过几个常见的不同场所的花境品种进行分析。

4.1公园的花境设计

早期公园花境以宿根花卉为主的主题花海居多,随着发展,公园花境已经相当丰富,根据不同风格、位置、主题、观赏距离,有着不同形态的花境。公园也成为花境品种最丰富的体现地。如上海辰山植物的旱溪花境,有着许多不同品种的多年生观赏草,如柏树、灌木、美人蕉、马鞭草、月见草、穗花婆婆纳、白槟菊等。通过混合搭配的方式,提升公园花境的视觉效果。

4.2城市道路花境设计

城市道路的美化代表一个城市的审美,也与艺术产生关联,越来越多的城市花心思打造主干道特色花境空间,形成能够展示自然生态的仿生式花境,显示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的特色园林景观,增强城市的吸引力。通常主干道所在空间较大较长,除了用于分隔行人和车辆,也使人们在散步时感受独特的美感,提升人们的精神享受。因此作为道路分隔带的花境需选择一定高度、容易养护、色彩比较鲜明的品种。而人行道旁花境作为人们闲逛、漫步的主要区域,是人们欣赏园林绿化的重要地点。为此,在花境造景设计时应遵循植物形态、颜色、生长习惯等特点,还要求花境既不能遮挡行人的路线,又要体现群落的美观。为此,可以采用高度适中的灌木,配以高度较低的花卉植物进行路边绿化的点缀和过渡,以减少维护成本,提升设计效益,如皮球柏、亮金女贞、矮牵牛、六倍利、绣球等。

4.3居住区花境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越来越注重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植物的气氛营造,希望将自然景观引入生活空间,花境便是一种最好的形式。在小区的主入口配置大色块的时花或者颜色比较明艳高调的花境,营造小区热闹大气的氛围,常会用鼠尾草、姬小菊、多色矮牵牛、多花月季等。设置在重要节点、建筑物的周边和道路的两侧,营造三季花香不断,四季景色宜人的花境,这时的花境色彩比较低调,以冷暖色为主,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受,常用品种有百子莲、迷迭香、大滨菊、肾蕨、狐尾天门冬、假蒿等。设置在儿童区,作为儿童的植物认知园,吸引儿童注意力,增加儿童对自然植物的认知与探索力,这时花境一般会选择色彩对比比较明显,形态与层次差异大的植株,忌有毒有刺易过敏的植物,常用的品种有亮金女贞棒棒球、澳洲朱蕉、矾根、玉簪等。设置在入户口,强调归家仪式感,常会用一些对比比较明显、植株比较矮小的品种,如小龟甲冬青球、金叶佛甲草、金星满天星、花叶络石、玉簪等。

4.4私家庭院的花境设计

在城市钢筋水泥周边生活的人们越来越渴望一个小的私人庭院。在花园的一角营造一处花境景观,既养眼又能提升品位。其往往会收集自己较为喜欢的植物系列混植,如受大众喜爱的铁线莲、郁金香、月季、绣球、百子莲、朱顶红等。私家庭院有较强的个人审美与个人养护能力,因此可以种植易打理养护品种,提升私家庭院的花境观赏性。如图4所示:

5实例分析

花境最早起源于皇家贵族的私家庭院中,别墅庭院对花境造景的要求高,因此,将本文设计的园林花境造景设计方案运用到青岛9号别墅的庭院绿化改造过程中。青岛9号别墅位于青岛八大关临海,是之前的英国老领事馆,建筑为英式红砖房,是青岛历史保护性建筑。对其景观进行改造修缮,场地原有绿化较为杂乱,大量松树、杂木丛生,缺乏精致感。提出了适地适树,选用适应性强,适合本地生长环境的植物进行搭配设计。别墅的绿化景观主体采用英式花园风格,选用高矮不同,形态大小、色彩深浅不一的植物互相搭配,注重浪漫氛围的营造,以及考虑花园的一年四季的稳定性。色彩上更多运用一些蓝紫色调的花卉比如绣球花、蓝花鼠尾草、月季等进行色彩搭配,营造一种浪漫的氛围。另外,该别墅内设有宽敞的景观空间,在距离别墅较远的位置设计了一片由银边草、风信子、灌木、勿忘我为主元素的花园休息区,花园休息区的小径旁摆放了供住户休憩的座椅,草叶与座椅距离相对应,完全将座椅包围,纤细的叶片向四周散开,形成立体绿化的效果。此外,该别墅还采用纯造型的灌木进行配置,如锥形桂花、木槿棒棒糖等,再用大色块的绿色地被玉龙草作为打底,凸显空间的宁静。如图5所示:图5别墅设计施工图及最终效果。

6结论

花境设计对营造城市整体造景美感至关重要,分析花卉绿植为主的花境造景技术在绿地景观中的布局方法,可以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提供更多样、科学的花境造景方案。但现在国内很多花境都称不上真正的花境,只能是植物混搭,过度追求层次与及时效果,导致出现长效性差等问题。为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花境造景设计方法。通过景观的手法结合植物的色彩、品种、层次等多维度要素,力求营造出一个具有观赏性、多样性等特性的花境景观。最后进行实例分析,验证本文设计方法的应用效果。同时,随着花境造景方法的不断更新,将会出现更多能够提升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效果的搭配方案,在未来还需要对该领域前沿信息进行跟踪研究,进一步优化花境造景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一祎,张秦英.花境设计主题表达研究——以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获奖作品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09):145-149.

[2]王兴腾,李元会,张姗姗,等.欧石竹‘初吻’在拉萨的栽培技术及其在园林花境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1):58-59.

[3]刘梦圆,陈奕,张伟杰,等.野生花卉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1):74-75.

[4]陆洋.浅析花境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1,15(26):26-27.

[5]武谊.花境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21,44(18):146-147.

草相变化范文篇3

1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1.1改善环境、涵养水源

地被植物大多数枝叶细密,可以增加绿地的绿量(即提高单位绿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数),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许多地被植物如金鱼草、矮牵牛、鸡冠花、萱草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硫、氯气和氟化氢等有毒气体;锦鸡儿、绣线菊等一些蔷薇科属植物不断分泌杀菌素,能有效地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地被植物在改善和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地面辐射热等方面有良好作用。

1.2增加植物层次,丰富园林景观

由于地被植物具有独特的株型、叶型和叶色的季相变化,植株相对较低矮、耐修剪、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大面积的应用在绿地里,利用其富于变化的叶色与乔、灌木一起种植,形成丰富的平面和立面图案来增加植物层次。有些地被植物具有美丽的花朵或果实,花期很长。如矮牵牛、千日红、矮黄等一些草本花卉,颜色绚丽多彩、观赏价值高,有明显的色彩和季相变化,大大丰富了城市园林绿地的景观。

2地被植物应用的原则

地被植物的应用要符合园林艺术的规律:园林艺术是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是自然美与园林美的结合,地被植物的应用也要按照园林艺术的规律,处理好地被植物与园林布局的关系,利用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花期、叶形等搭配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花境,与周围环境和其他植物协调地衔接起来,以体现不同的园林风格与特色。

地被植物的应用应以绿地的性质和功能为依据:不同类型的绿地,因其性质和功能不同,对地被植物的要求也不同。

如公园入口区绿地主要是美化环境,可以种植一些低矮整齐的小灌木和一些花色艳丽、色彩多样的地被类植物,采用规则式手法布置,以靓丽的色彩或图案吸引游人;山林绿地主要是覆盖黄土,美化环境,可种植耐阴类地被植物,采用自然式手法布置;路旁则根据园路的宽窄与周围环境的各异,选择开花地被类,使游人能不断欣赏到因时序而递换的各色园景。

3地被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园林绿地的类型、功能和性质不同,所需地被植物也略有差异。同时因为地被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选择理想的地被植物来营造园林景观。

广场的地被植物意在营造简洁明快、热烈的广场气氛。

可选择珍珠绣线菊、大叶小檗、水腊、小榆树等小灌木,修剪成各种优美的图案和造型,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还可以选择一些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草花来增加色彩和季相的变化。

林下、林缘地被植物意在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植物群落。可选择耐阴性好,覆盖地面能力强,观赏效果佳的灌木及草本植物,如铺地柏、山葡萄、五味子、啤酒花等植物。

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厂内噪音强烈,要选择枝叶密集、高大的地被植物组成较密的树墙,以降低噪音,如爬山虎、草葡萄、南蛇藤、茑萝等攀援植物。

在有污染的工厂内,应栽植一些对有害气体的抵抗能力强的地被植物,如紫茉莉、一串红、美人蕉能抗二氧化硫、氟化氢;石竹、万寿菊、醉碟花能抗二氧化硫;美人蕉、矮牵牛、大丽花能抗三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

在郊区公路旁的林荫道边,绿化条件较差,应选择一些对肥水要求不高,病虫害少,管理省工,适应性强的种类。如黑麦草、羊茅草、白三叶等,既能覆盖土壤,减少冲刷,又能提供少量牧草。

4地被植物应用的形式

4.1大面积的景观地被植物的应用

采用一些花朵艳丽、色彩多样的植物,选择阳光充足的区域精心规划,采用大手笔,大色块的手法,大面积栽植形成群落,着力突出这类低矮植物的群体美,并烘托其他景观,在大块的草坪中可以栽植。

4.2大量应用阴生地被植物

目前我们的绿地中以乔、灌木为主,林下地被植物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绿地未能形成乔、灌、草互相依存的自然生态群落,虽有树木,但林下黄土露天,因而阴生地被植物的大量应用显得相当必要。适应齐齐哈尔市林下生长的耐荫类草本地被植物有:三叶草、玉簪、鸭跖草等;耐荫的花灌木有金银花、鸡树条荚迷、水腊、红瑞木等。

4.3种植春秋季花卉和常绿的地被植物

草相变化范文篇4

道路绿地的布局应符合以下规定:(1)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主千线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米,行道树绿带宽和又通岛绿地不得小于1.5米;(2)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又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3)路侧绿地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地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道路景观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千线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相结合;主千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2)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应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以有所变化;(3)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二、城市道路绿化种树的选择

1.行道树选择的标准

(1)树冠冠幅大、枝叶密、落果少或无飞絮;(2)抗性强,土壤耐瘩薄、耐寒、耐旱,病虫害少;(3)寿命长、深根性、耐修剪;(4)发芽早、落叶晚。

2.行道树选择的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各种植物都有其各自的生态习性,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与立地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才能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2)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合理的绿化配置不但美化环境,而且许多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花、果、茎、叶等。在树种选择时,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3)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生长快、易成型,能在短期内达到预定的绿化效果。但容易衰老、寿命较短。故道路绿化时,将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起来,当速生树到老化阶段,让慢生树种继续发挥道路绿化景观效果。有效避免速生树淘汰后的一段绿化空白。(4)道路绿化种植要注重乔、灌、花、草有机配置,构成复层绿化,使植物在生态群落上有更完善的生态功能!植物选择上力求花期交错、四季常绿、富有季相变化。

三、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单调且过于封闭。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缺乏生机与话力。分车带两侧栏杆过高,显得道路拥挤,影响市容。

2.地率偏低。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时由于用地紧张,往往挤占绿化用地,造成道路绿地率偏低,且缺少路侧绿化带。另外,对城市道路绿化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交通挤占绿地的现象。

3.绿化的用地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有时同一条路上有好几种种植方式,景观比较凌乱,没有形成线的效果,有的道路因设计不科学,只有有限的停车位,而人、车流量很大,结果造成人为破坏严重,树木根木无法种植、存活。另外部分地区片而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

4.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如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木、灌木,结果使树木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收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而盲目栽植毛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易产生树线矛盾而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四、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及养护的建议

1.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方法

绿化规划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四个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1)行道树,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侧重落叶类夏季可遮荫,冬季可为行人提供天然日光浴。间距5~8米,在有架空线地段,应选择耐修剪的中等株形树种。(2)分车带,是道路绿化的重点,应结合自身宽度、所处车道性质及有无地下管线进行规划。位于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小型花灌木。(3)中心环岛,地处道路交叉点,目的是疏导交通,要求绿化高度在0.7米以下,为使司机和行人能准确地观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可采用小乔木和灌木、花、草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种几何图案或变形设计。(4)林荫带,以方便居民步行或游憩为前提,参照公园、游园、街头绿地进行乔、灌、草、花的合理优化配置;同时,可布置少量的园林设施,如园路、花架、花坛、园桌、园凳、宣传栏等。

2.城市道路生态群落的养护措施

(1)合理的整形修剪修剪的目的主要是调整群落的层次及生长势,造成植物种类的良好株形而构成群体美。通过修剪整形,提供植物共同生长生活的良好环境和提高生态群落的景观。

(2)保护枯枝落叶及表土层枯枝落叶是植物群落的最好肥源。由于表土层若干厘米存在许多微生物,若除去覆盖表土层的枯枝落叶层,会使营养物的加工者细菌大量丧失,从而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3)合理调整群体结构,使之符合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如发现植物种类之间,上木、下木之间互相抑制、竞争、又寸抗,应及时移植、调整、重新配置,使各种植物有规律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层次分明的人工生态群落。

(4)根据各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科学护管各植物的生长习性不同,要根据园林植物生态学原理,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长、发育及群落的结构层次,季相变化等情况,不断提高科学养护水平。

城市道路生态群落的养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由于道路植物的立地条件差,环境恶劣,科学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也符合植物生态群落养护的基本要求。

[摘要]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窗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创造出优美的道路景观已成为园林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城市道路绿化的目的要求,针对目前道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道路绿化应适时适地,合理规划,科学配置。

[关键词]道路绿化规划养护

参考文献:

[1]李晨杰,宋园军.浅析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6):18.

草相变化范文篇5

关键词:麦田杂草;草相;发生规律;防除技术;江苏东海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最北部,是淮北地区丘陵山区重点县之一,丘陵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7%,总体上是西高东低,中西部丘陵连绵,岗岭纵横,东部地势平坦低洼,属湖荡冲积平原。我县作物布局是:中西部丘陵地区小麦与玉米、花生或大豆等轮作,湖荡地区小麦与水稻轮作。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常年在8万公顷左右,其中丘陵地麦田2万多公顷。麦田杂草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县地势复杂,应掌握麦田杂草种类、发生规律,选择适宜药剂配方,才能达到节本增效、提高除草效果的目的。

1麦田草相变化

我县20世纪70年代以前种植作物均为旱粮,麦田杂草以硬草、狗尾草、早熟禾、苕子、棒头草为主,1970年以后在黄川镇开始试点旱改水,至70年代中后期,在沟、渠、河边上发现看麦娘,麦田中也发现零星的看麦娘。90年代初期,看麦娘、野燕麦成为麦稻轮作田的主要杂草;90年代中后期罔草、麦家公在我县青湖、黄川、平明等乡镇麦田及沟渠河边上零星发生,近5年来,罔草几乎遍及全县稻麦轮作田,上升为麦田恶性杂草。

2当前麦田草相

我县地势较为复杂,东西部作物布局各不相同,麦田中杂草种类也不相同。中西部丘陵麦田中主要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硬草、棒头草、早熟禾、婆婆纳、野老鹳草、苕子、泥湖菜。东部湖荡麦田中主要杂草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罔草、繁缕、猪殃殃、麦家公、碎米荠、荠菜、野老鹳草。

3杂草发生规律

3.1耕作方式、降雨量、气温与杂草发生的关系

丘陵地区麦田采用耕翻后条播的播种方式,由于其播种较早,气温较高,若秋末雨水充沛,杂草冬前出草量较大,开春气温回升后出草量相对较少;反之,雨水较少,冬前出草量则较少,开春后出草量相对较大。稻麦轮作田中破土播种的麦田中杂草冬前出草量少,杂草主要集中在开春后出土;免耕撒播麦田中杂草充分利用上季作物后期的肥水,冬前出草量较大,并且草龄较大,防除较为困难,开春后杂草仍有一个出草高峰。春季气温回升快,杂草出土快而整齐,生长迅速,适宜早用药防除;气温回升慢,杂草出土较慢、生长不一致,需待杂草出齐了才能用药。

3.2杂草种类与除草方式的关系

中西部丘陵区麦田以播娘蒿、荠菜为主,其繁殖系数相对较小,土壤肥水协调性较差,杂草的数量及生长量均较少,加之当地农户的生产习惯,目前仍普遍采用开春后杂草出齐后人工进行除草。

稻麦轮作麦田中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罔草等为主,其繁殖系数较大,分蘖力强,杂草种子又具有较长休眠期,因此难以人工拔除,必须采用化学药剂除草。

4化学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分为冬前除草和春季除草,一般冬前出草量大及免耕撒播麦田,冬前需进行1次除草,春季除草是对冬前除草的补充。春季化学除草时间宜掌握在3月上中旬(这里主要针对麦稻轮作区而言)。

西部丘陵麦田宜在小麦拔节前及杂草成熟前进行2次人工除草。东部麦稻轮作区,破土麦田春季进行1次化除即可,特殊年份(秋季雨水多、温度高)冬前则需进行1次化学除草。

(1)以看麦娘、罔草、硬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6.9%新骠1500mL/hm2,或6.9%骠马水乳剂1200~1500mL/hm2,或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3.75~4.50kg/hm2防除。

(2)以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草为主的田块,用10%麦星225~300g/hm2,或二甲四氯3750mL/hm2防除。

(3)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用6.9%新骠1500mL/hm2加10%麦星225~300g/hm2防除。

(4)对田埂、沟渠、路边等杂草,可用30%飞达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减少杂草繁殖量,降低通过灌水传播的几率。

根据麦田杂草发生种类,以上几种药剂配方自选1种,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

5化学除草应注意的问题

喷药时要选晴好无风天气,喷雾要均匀,不能重喷或漏喷;骠马、新骠只能用于小麦田,大麦田禁用;小麦拔节后禁用异丙隆、二甲四氯;施药前后要彻底清洗器械。

6参考文献

[1]张绍明.江苏省麦田草害现状及其控制途径的探讨[J].杂草科学,1991(3):34-37.

[2]钟决龙.淮河流域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其防除[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12):10-13.

草相变化范文篇6

通过对园区的现状条件、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其旅游资源条件、区域位置、客源市场前景和社会发展背景等因素,确定园区的性质定位为: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突出的乡土珍稀植物景观为主体,将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生态文明教育、经济利益与珍稀植物保护相融合,既能保护珍稀植物资源,为植物研究工作者提供科研基地,又能给人们提供一处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创造效益,达到保护和利用珍稀植物资源,实现珍稀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2规划原则

2.1适地适树,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

不同植物的生长,对光照、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应选择适合园区立地条件的植物种类,才能使其正常生长,充分发挥景观效果。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抗逆性强和生长旺盛的特点,而且最能体现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应着重考虑。

2.2因地制宜、比例适当、自然式布局的原则

植物园内的绿化美化应充分考虑现状条件,依山就势,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减少开山挖湖,注重因地制宜,做到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其次是要规划好植物群落的合理结构,包括水平方向上合理的种植密度(即种植点的配置)和垂直方向上搭配(即结构的层次性)。群落配植以自然式种植为主,构筑回归自然的人工森林群落系统。

2.3短期措施与长期目标结合的原则

由于植物处于不断生长的状态,植物景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根据各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园区的景观功能需要,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植物景观营造,采用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合理兼顾景观的当前效果与长远效果。

3基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构思

以生态优先,结合观赏和游憩需要,运用植物生态学理论,结合园林艺术和植物造景手法,通过对现有植被的抚育或改造、风景林营造、珍稀植物栽植以及道路、景区景点绿化美化,形成乔灌草一体的立体空间和错落有致的复层森林群落,用障景、漏景和框景等手法勾勒出特色鲜明、色彩丰富、疏密有间的森林植被景观和植物景观,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促进旅游者的身心健康,为游人创造舒适的休闲环境。

4基于规划构思的景观结构布局

规划根据贺州市枫木坪珍稀植物园的总体定位、地形特点和功能布局,按功能、按用途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将整个规划结构划分为“两轴、五区”的空间结构格局。

4.1“两轴”———生态景观廊道

生态景观廊道是指园区的绿色生态廊道和彩色花带廊道,规划沿着园区车行道和游览步道两侧建设。根据地形和周围环境,利用乔、灌、草相结合,配植高低错落、层次鲜明、色彩和谐、富有季相变化的行道树和风景林带,达到步移景换,体现空间序列变化的节奏感,引人入胜。同时,这些地段是该园区生态破坏较严重的区域,在绿化美化的同时应特别关注水土保持,植物选择及配植时充分考虑审美和生态防护两大功能。

4.1.1绿色生态廊道。绿色生态廊道是指在车行道两侧的景观绿化带,利用道路旁现有的植物群落,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路段配置高低错落、富有季相变化的规则式或自然式风景林带,形成层次分明的绿带,使游客在各景区穿行时沿途有景可赏,达到步移景异,游兴渐增的效果。规划在道路两旁上层列植冠大浓荫和树形优美的行道树,如白兰、香梓楠、柚木、小叶榕等,在行道树下种植色彩丰富的花灌木,如杜鹃、大花美人蕉、红花檵木、含笑、栀子、九里香等,地被植物如沿阶草、麦冬、韭兰、文殊兰等。分段种植,形成一种强烈的导向氛围,从而引导车辆和行人进入景区景点。

4.1.2彩色花带廊道。彩色花带廊道是指游览步道两侧的花带,建设时要有意识地保留或保护好两旁植被,在路旁现有的地被植物和乔灌花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开花植物,如木棉、凤凰木、无忧花、大花紫薇、红花羊蹄甲、红花檵木、黄花夹竹桃、黄蝉、三角梅等,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自由搭配,形成色彩艳丽的花带。

4.2“五区”———综合管理服务区、四季花木观光区、百花飘香观赏区、农业种植示范区、珍稀植物栽植区

4.2.1综合管理服务区。该区位于园区南面,现状主要为水田。此处的植物配置规划应当较为细腻,通过不同的特色植物来增强广场及游客服务中心的可识别性。植物选择以假苹婆、木棉、樟树、铁力木、小叶榕、黄槐、凤凰木、肖黄栌、白兰、大花紫薇、红花羊蹄甲、含笑、三角梅等为主。在停车场周围种植树形高大、冠大浓荫、抗性强的植物,如广玉兰、铁冬青、女贞、苦楝等,利于庇荫、消除噪音和减少尘埃。场内点缀大花美人蕉、杜鹃、琴叶珊瑚、黄花夹竹桃、黄蝉等小丛灌木花草,配以地面嵌草砖铺装,塑造绿荫、生态停车环境。游客服务中心则采用庭院式园林绿化布局,建筑周边绿化以乔、灌、花、草相结合,做到四季有花,终年常绿的效果,并多应用香花植物,以清馨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

4.2.2四季花木观光区。该区位于园区东南面,现状主要为水田。该区特色即为四季可观、开花不断,故植物配置应重点选择花期长、花色艳丽的种类。其中乔木采用木棉、大花紫薇、小花红木荷、无忧花、白兰、黄槐、枫香、圆柏、鸡爪槭以及竹类;灌木用山茶花、红杏、杜鹃、红花檵木、黄金榕、米兰、含笑、绣球、海芋、炮仗花、绿萝、金银花等;地被植物采用白蝴蝶、文殊兰、蚌花、沿阶草、大叶油草、麦冬、鸢尾、葱兰、天门冬、萱草、紫鸭趾草、红花酢浆草等。

4.2.3百花飘香观赏区。该区位于园区东面,现状主要为水田和旱地,东西两侧原有植被为板栗林。规划选用既美化又有保健作用的花木,采用庭院园林布置手法,合理布局所植花木,再按中医五行学说规划设计出对五脏六腑有益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其形成多层次、多品味的山庄绿化体系,以新的生机与活力供人们休闲度假享用。植物选择如具有较强抗菌、杀菌能力的罗汉松、龙柏、洒金柏、栾树、紫藤、金银花、珍珠梅、木槿等。同时依据中医“芳香开窍”理论,利用芳香植物含有的酯、酮、醛、醇等挥发性芳香物质的药用功能,活跃孩子的思维、启发想象力,改善中老年人心脑血管循环状况,调节人的心绪。芳香性乔木可选择如白兰、黄兰、广玉兰、紫檀、樟树、阴香等;芳香灌木如桅子、含笑、丁香、茉莉、九里香、米兰等。

4.2.4农业种植示范区。该区位于园区的西北面,现状主要为水田。选用南方红豆杉、银木荷、白辛树、杜鹃、银鹊树、紫花泡桐等当地野生观赏植物进行绿化美化,并搭配杧果、阳桃、橄榄、木菠萝、洋蒲桃、龙眼等营造一个硕果累累、引人入胜的生态科普教育展示园。

4.2.5珍稀植物栽植区。该区位于园区的北部和西南部,是整个园区植物景观的核心区域,现状植被以马尾松林和板栗林为主。选用有乡土特色的珍稀植物,并结合搭配观赏性强的乡土植物和栽培植物,群落配置以自然式种植为主。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土壤类型多样,为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现知广西的野生维管束植物有8562种,隶属于297科1820属,居全国第三位。贺州市枫木坪珍稀植物园所处的大环境植被与植物资源丰富,为了成功引种珍稀名贵的树种,建设适合基址环境的珍稀植物群落,在选择珍稀植物时,依据德国迈依尔提出的“气候相似论”的观点,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首选基址内及周围珍稀濒危植物;二是优选该地区可循踪迹的珍稀濒危植物;三是补充与场所气候相似地区或生境相似的珍稀植物。因此在广西珍稀名贵植物资源中选择以下植物:红锥、西南桦、香椿、银杏、秃杉、降香黄檀、土沉香、苏木、观光木、顶果木、马褂木、香梓楠、柚木、格木、南方红豆杉、榉木、蚬木、望天树、紫荆木、印度紫檀等珍稀名贵树种。并搭配珍珠罗汉松、华南五针松、火棘、九里香、六月雪、小叶榕、紫薇、黄杨、三角梅等盆景植物;珍稀兰科花卉、多浆植物、岩生花卉、奇异花卉,以及时令花卉等丰富植物景观,达到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效果。

5结语

草相变化范文篇7

关键词:麦田杂草;草相;发生规律;防除技术;江苏东海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最北部,是淮北地区丘陵山区重点县之一,丘陵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7%,总体上是西高东低,中西部丘陵连绵,岗岭纵横,东部地势平坦低洼,属湖荡冲积平原。我县作物布局是:中西部丘陵地区小麦与玉米、花生或大豆等轮作,湖荡地区小麦与水稻轮作。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常年在8万公顷左右,其中丘陵地麦田2万多公顷。麦田杂草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县地势复杂,应掌握麦田杂草种类、发生规律,选择适宜药剂配方,才能达到节本增效、提高除草效果的目的。

1麦田草相变化

我县20世纪70年代以前种植作物均为旱粮,麦田杂草以硬草、狗尾草、早熟禾、苕子、棒头草为主,1970年以后在黄川镇开始试点旱改水,至70年代中后期,在沟、渠、河边上发现看麦娘,麦田中也发现零星的看麦娘。90年代初期,看麦娘、野燕麦成为麦稻轮作田的主要杂草;90年代中后期罔草、麦家公在我县青湖、黄川、平明等乡镇麦田及沟渠河边上零星发生,近5年来,罔草几乎遍及全县稻麦轮作田,上升为麦田恶性杂草。

2当前麦田草相

我县地势较为复杂,东西部作物布局各不相同,麦田中杂草种类也不相同。中西部丘陵麦田中主要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硬草、棒头草、早熟禾、婆婆纳、野老鹳草、苕子、泥湖菜。东部湖荡麦田中主要杂草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罔草、繁缕、猪殃殃、麦家公、碎米荠、荠菜、野老鹳草。

3杂草发生规律

3.1耕作方式、降雨量、气温与杂草发生的关系

丘陵地区麦田采用耕翻后条播的播种方式,由于其播种较早,气温较高,若秋末雨水充沛,杂草冬前出草量较大,开春气温回升后出草量相对较少;反之,雨水较少,冬前出草量则较少,开春后出草量相对较大。稻麦轮作田中破土播种的麦田中杂草冬前出草量少,杂草主要集中在开春后出土;免耕撒播麦田中杂草充分利用上季作物后期的肥水,冬前出草量较大,并且草龄较大,防除较为困难,开春后杂草仍有一个出草高峰。春季气温回升快,杂草出土快而整齐,生长迅速,适宜早用药防除;气温回升慢,杂草出土较慢、生长不一致,需待杂草出齐了才能用药。

3.2杂草种类与除草方式的关系

中西部丘陵区麦田以播娘蒿、荠菜为主,其繁殖系数相对较小,土壤肥水协调性较差,杂草的数量及生长量均较少,加之当地农户的生产习惯,目前仍普遍采用开春后杂草出齐后人工进行除草。

稻麦轮作麦田中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罔草等为主,其繁殖系数较大,分蘖力强,杂草种子又具有较长休眠期,因此难以人工拔除,必须采用化学药剂除草。

4化学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分为冬前除草和春季除草,一般冬前出草量大及免耕撒播麦田,冬前需进行1次除草,春季除草是对冬前除草的补充。春季化学除草时间宜掌握在3月上中旬(这里主要针对麦稻轮作区而言)。

西部丘陵麦田宜在小麦拔节前及杂草成熟前进行2次人工除草。东部麦稻轮作区,破土麦田春季进行1次化除即可,特殊年份(秋季雨水多、温度高)冬前则需进行1次化学除草。

(1)以看麦娘、罔草、硬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6.9%新骠1500mL/hm2,或6.9%骠马水乳剂1200~1500mL/hm2,或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3.75~4.50kg/hm2防除。

(2)以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草为主的田块,用10%麦星225~300g/hm2,或二甲四氯3750mL/hm2防除。

(3)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用6.9%新骠1500mL/hm2加10%麦星225~300g/hm2防除。

(4)对田埂、沟渠、路边等杂草,可用30%飞达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减少杂草繁殖量,降低通过灌水传播的几率。

根据麦田杂草发生种类,以上几种药剂配方自选1种,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

5化学除草应注意的问题

喷药时要选晴好无风天气,喷雾要均匀,不能重喷或漏喷;骠马、新骠只能用于小麦田,大麦田禁用;小麦拔节后禁用异丙隆、二甲四氯;施药前后要彻底清洗器械。

6参考文献

[1]张绍明.江苏省麦田草害现状及其控制途径的探讨[J].杂草科学,1991(3):34-37.

[2]钟决龙.淮河流域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其防除[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12):10-13.

草相变化范文篇8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2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2)娥娜多姿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还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

(3)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

(4)居民区绿化中选择即好看,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

(5)在地震、战时能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着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有利于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3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原则要求

居住区绿化应从其绿化的作用出发,遵循绿化规划原则,使居住环境适应现代建筑,满足功能需求。然而要吸引人们到绿地去活动有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可达性。无论集中设置或分散设置,公共绿地都必须尽可能接近住所,便于居民随时进入,设在居民经常经过并可以自然到达的地方。

(2)功能性。绿化布置要讲究实用并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最好,同时还应考虑其经济效益。长青的针叶树可以有些,但主要应选择是生长快,夏季遮阳、降温、冬天不遮挡阳光的落叶树。

(3)亲和性。为了让居民在绿地内感到亲密与和谐,居住区绿地尤其是小区绿地一般面积不大,因此必须掌握好绿化和个项公共设施以及各种小品的尺度,使它们平易近人。

(4)系统性。居住区绿地设计与总体规划相一致又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居住区绿地是由植物、地面、水面以及各种建筑小品组成。它是居住区空间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城市绿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绿化形成系统的重要手法就是“点、线、面结合”,保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让居民随时随地生活在绿化环境是、之中。对居住区绿地来说宅间绿地和组团绿地是“点”,沿区内主要道路的绿化带是“线”,小区小游园和居住区公园是“面”。点是基础,面是中心。

(5)全面性。居住区绿化要满足各类居民的不同需求,因此,绿化设施必须要有各种不同设施设置,通过居民室外环境需求的调查,大多数居民的共同愿望是居住区内多种花草树木,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年龄组的居民使用特点和使用程度,作出恰当的安排。

(6)艺术性居住区绿化必须居于必要的生态功能和优美的环境才能起到应有的功能,否则就难以吸引居民的兴趣,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要结合居住区绿化种、养、管,依靠居民的特点,在节约投资且具有收益的基础上,突出美学观点,使人赏心悦目,以充分发挥绿地的美化功能。

4植物配置及树种选择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1)空间处理: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可分为:

①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落叶乔木:银杏、白蜡、栾树、元宝枫、柿树、杜仲、泡桐、刺槐、悬铃木。常绿乔木:白皮松、雪松、华山松、蜀桧、侧柏、油松、洒金柏。

②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适合于林下遮荫条件下的植物:鸡麻、连翘、小花溲疏、天目琼花、红瑞木、金银木、麻叶锈线菊、棣棠。适合于林下半荫或全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紫荆、猬实、太平花、珍珠梅、红叶小檗、铺地柏、紫穗槐。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黄栌、西府海棠、紫叶李、紫薇、丰花月季、榆叶梅、锦带花、平枝木旬子、迎春、牡丹。

③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植物:紫花地丁、金银花、扶芳藤、白三叶、草坪草、铺地柏、常春藤。

(2)线形变化: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突出林缘曲线变化的手法有

①在灌木边缘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叶茂如郁李、金钟花、火棘、迎春、棣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

②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增加边缘线曲折变化。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有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铅笔柏、龙柏、桧柏、蜀桧等,此类植物构成林冠线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利用地形变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相应林冠线起伏变化,这种变化较柔和,节奏感较慢。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树冠构成的林冠线起伏变化,一般节奏感适中。

③季相变化: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

一个居住区内应该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如泉景——四季花园的四季园以两侧略起的微地形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轴夹景效果,四季园内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春以樱花为主附以玉兰;夏以百日红为主附以棣棠;秋以石榴为主,点缀两株柿子树并配以红枫;冬以腊梅、云杉为主,并穿插红瑞木。整体四季园内以云杉及大叶黄杨相互连接,既满足了景观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景有不同,又紧扣了四季主题。

5结束语

住宅区的设计要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从城市用地,建筑布点,群体空间,结构造型,改变城市面貌以及远景规划等全局考虑,并融合意境创造,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总体环境,精心设计每一个部分,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场所,将居住与建筑,社会生活品质相结合,使住宅区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区与城市自然的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赵建国.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J].园林,2001,(5).

[3]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草相变化范文篇9

论文摘要根据东海县地势复杂的特点以及各种类型田块杂草草相的种类和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达到节本增效、提高除草效果的目的。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最北部,是淮北地区丘陵山区重点县之一,丘陵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7%,总体上是西高东低,中西部丘陵连绵,岗岭纵横,东部地势平坦低洼,属湖荡冲积平原。我县作物布局是:中西部丘陵地区小麦与玉米、花生或大豆等轮作,湖荡地区小麦与水稻轮作。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常年在8万公顷左右,其中丘陵地麦田2万多公顷。麦田杂草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县地势复杂,应掌握麦田杂草种类、发生规律,选择适宜药剂配方,才能达到节本增效、提高除草效果的目的。

1麦田草相变化

我县20世纪70年代以前种植作物均为旱粮,麦田杂草以硬草、狗尾草、早熟禾、苕子、棒头草为主,1970年以后在黄川镇开始试点旱改水,至70年代中后期,在沟、渠、河边上发现看麦娘,麦田中也发现零星的看麦娘。90年代初期,看麦娘、野燕麦成为麦稻轮作田的主要杂草;90年代中后期罔草、麦家公在我县青湖、黄川、平明等乡镇麦田及沟渠河边上零星发生,近5年来,罔草几乎遍及全县稻麦轮作田,上升为麦田恶性杂草。

2当前麦田草相

我县地势较为复杂,东西部作物布局各不相同,麦田中杂草种类也不相同。中西部丘陵麦田中主要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硬草、棒头草、早熟禾、婆婆纳、野老鹳草、苕子、泥湖菜。东部湖荡麦田中主要杂草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罔草、繁缕、猪殃殃、麦家公、碎米荠、荠菜、野老鹳草。

3杂草发生规律

3.1耕作方式、降雨量、气温与杂草发生的关系

丘陵地区麦田采用耕翻后条播的播种方式,由于其播种较早,气温较高,若秋末雨水充沛,杂草冬前出草量较大,开春气温回升后出草量相对较少;反之,雨水较少,冬前出草量则较少,开春后出草量相对较大。稻麦轮作田中破土播种的麦田中杂草冬前出草量少,杂草主要集中在开春后出土;免耕撒播麦田中杂草充分利用上季作物后期的肥水,冬前出草量较大,并且草龄较大,防除较为困难,开春后杂草仍有一个出草高峰。春季气温回升快,杂草出土快而整齐,生长迅速,适宜早用药防除;气温回升慢,杂草出土较慢、生长不一致,需待杂草出齐了才能用药。

3.2杂草种类与除草方式的关系

中西部丘陵区麦田以播娘蒿、荠菜为主,其繁殖系数相对较小,土壤肥水协调性较差,杂草的数量及生长量均较少,加之当地农户的生产习惯,目前仍普遍采用开春后杂草出齐后人工进行除草。

稻麦轮作麦田中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罔草等为主,其繁殖系数较大,分蘖力强,杂草种子又具有较长休眠期,因此难以人工拔除,必须采用化学药剂除草。

4化学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分为冬前除草和春季除草,一般冬前出草量大及免耕撒播麦田,冬前需进行1次除草,春季除草是对冬前除草的补充。春季化学除草时间宜掌握在3月上中旬(这里主要针对麦稻轮作区而言)。

西部丘陵麦田宜在小麦拔节前及杂草成熟前进行2次人工除草。东部麦稻轮作区,破土麦田春季进行1次化除即可,特殊年份(秋季雨水多、温度高)冬前则需进行1次化学除草。

(1)以看麦娘、罔草、硬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6.9%新骠1500mL/hm2,或6.9%骠马水乳剂1200~1500mL/hm2,或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3.75~4.50kg/hm2防除。

(2)以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草为主的田块,用10%麦星225~300g/hm2,或二甲四氯3750mL/hm2防除。

(3)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用6.9%新骠1500mL/hm2加10%麦星225~300g/hm2防除。

(4)对田埂、沟渠、路边等杂草,可用30%飞达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减少杂草繁殖量,降低通过灌水传播的几率。

根据麦田杂草发生种类,以上几种药剂配方自选1种,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

5化学除草应注意的问题

喷药时要选晴好无风天气,喷雾要均匀,不能重喷或漏喷;骠马、新骠只能用于小麦田,大麦田禁用;小麦拔节后禁用异丙隆、二甲四氯;施药前后要彻底清洗器械。

6参考文献

[1]张绍明.江苏省麦田草害现状及其控制途径的探讨[J].杂草科学,1991(3):34-37.

[2]钟决龙.淮河流域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其防除[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12):10-13.

草相变化范文篇10

关键词:道路绿化规划养护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道路绿化搞好了,不仅美化街景。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等作用。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的做法。

一、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原则

道路绿地的布局应符合以下规定:(1)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主千线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米,行道树绿带宽和又通岛绿地不得小于1.5米;(2)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又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3)路侧绿地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地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道路景观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千线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相结合;主千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2)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应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以有所变化;(3)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二、城市道路绿化种树的选择

1.行道树选择的标准

(1)树冠冠幅大、枝叶密、落果少或无飞絮;(2)抗性强,土壤耐瘩薄、耐寒、耐旱,病虫害少;(3)寿命长、深根性、耐修剪;(4)发芽早、落叶晚。

2.行道树选择的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各种植物都有其各自的生态习性,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与立地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才能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2)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合理的绿化配置不但美化环境,而且许多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花、果、茎、叶等。在树种选择时,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3)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生长快、易成型,能在短期内达到预定的绿化效果。但容易衰老、寿命较短。故道路绿化时,将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起来,当速生树到老化阶段,让慢生树种继续发挥道路绿化景观效果。有效避免速生树淘汰后的一段绿化空白。(4)道路绿化种植要注重乔、灌、花、草有机配置,构成复层绿化,使植物在生态群落上有更完善的生态功能!植物选择上力求花期交错、四季常绿、富有季相变化。

三、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单调且过于封闭。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缺乏生机与话力。分车带两侧栏杆过高,显得道路拥挤,影响市容。

2.地率偏低。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时由于用地紧张,往往挤占绿化用地,造成道路绿地率偏低,且缺少路侧绿化带。另外,对城市道路绿化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交通挤占绿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