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7:38:49

草菇范文篇1

论文摘要分析了夏邑县的气候特点,并总结了夏邑县草菇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大棚建造、覆盖遮荫、土壤消毒、整地做畦、备培养料、菌种选择、铺床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的草菇栽培提供参考。

草菇是一种腐生性真菌,主要食用其子实体,肉肥嫩,味鲜美,营养丰富。在商丘市比较集中,尤其在夏邑县车站镇,以车站镇为中心向周围乡镇辐射,种植面积达120hm2,产量达12~15kg/m2。

1气候特点

夏邑县属暖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2℃,高于0℃气温的时间为305d,积温为5010℃;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7℃,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8℃。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16d,最长为251d,最短为184d,在80%保证率的情况下,初霜日10月20日,终霜月4~5月,冻土层为25cm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662.2mm,最多年份为1040mm,最少年份为325mm;年日照时数2220h,年日照率为50%。全年平均辐射总量473.63KJ/cm2,光合有效辐射总量为230.12KJ/cm2。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风速较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日照多,冬季干燥低温多风;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充足,水热同步,蒸发量大,适宜草菇的生长。

2栽培技术

2.1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块。

2.2大棚的建造

塑料大棚的四周及棚顶均用塑料膜制成,棚内面积100~500m2,并用草帘覆盖。

2.3覆盖遮荫

草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尤其直射阳光,对草菇有害。所以对选中要种草菇的大棚,应进行覆盖遮挡阳光。方法是在大棚架上的塑料薄膜上再覆盖1层草帘,有条件时,在草帘上再盖上1层黑纱,并用压膜绳绷紧。草帘与黑纱要开盖方便。

2.4大棚土壤消毒

为了消灭大棚内害虫及杂菌,要将棚内土地精细翻耕,在播种前15d,施0.5kg/m2生石灰消毒杀菌。

2.5整地做畦

以畦面宽1m,人行道0.5m,畦长随意的要求,对整个大棚土地进行规划。以畦埂高10cm,宽20cm,整成一个个大小相等的畦,畦面要成微马鞍形。畦整好后,灌足水,水渗下后,均匀地撒施石灰50g/m2于畦面上,以消毒防虫。

2.6备培养料

选无发霉变质的麦秸,曝晒2~3d后压扁,切成4cm,用麦秸20kg/m2、牛粪5kg/m2、棉饼2kg/m2配料,拌匀后测含水量使其为70%左右,然后在水泥地上或铺有塑料薄膜的地上堆积;边堆边拍实,堆宽1.5m、高1.0~1.5m,长随料的多少而定。整个堆成上窄下宽的梯形,每隔1m左右,用粗10cm的木棒从上打1个到底的洞,再于堆中心插上2~3支温度表,而后盖严塑料薄膜。当料堆中心温度上升到60℃时,保持8h后进行翻堆,使培养料上下内外交换。然后再照样成堆覆盖塑料薄膜发酵。当料中心温度又上升到65℃时,保持8h后散堆降温。整个发酵时间约5d左右。发酵好的培养料,颜色金黄色,柔软,表面脱蜡,手握有弹性,无异味,手紧握有水珠滴下,pH值8~9。当料温降到38℃时,立即铺床播种。

2.7菌种选择

菌种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栽培的成败及产量的高低。自制或外购的草菇栽培种,一定要选择优良而无杂菌的壮龄菌种(菌丝长满料后5~7d的菌种)。这种菌种生活力强,生长快,接种后菌丝能很快控制料面,可抑制其他杂菌的发生。用种量为第100kg干料20瓶(750mL的瓶)或更多些。

2.8铺床播种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运进大棚,在整好的畦上,先铺1薄层培养料(中间厚些,四周薄些),压紧后边处约10cm厚,再沿四周撒1圈菌种。照第2层的铺料播种法,再铺第3层培养料,因为这是最上1层,压紧后要满面撒1层菌种,菌种上面再盖1cm左右厚的土(肥沃、湿润、细碎,拌有3%石灰和0.2%多菌灵,并喷上500倍的敌敌畏),最上面还要盖上塑料薄膜。这样铺料播种,出菇面积大,产量高。2.9精细管理

2.9.1温度。播种后,棚内温度32℃,料温在34~38℃之间为宜,高于38℃时,喷水或通风降温。当料温降至35℃左右时,菌丝开始扭结,原基随即形成。低于24℃,高于38℃,都不利于子实体生长。

2.9.2湿度。草菇生长期间对湿度要求较高,播种时培养料的含水量要适当大些,以手握料指缝中能有少许水珠滴下为宜。播种后要及时盖上塑料薄膜保温。菌丝生长期间要求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应将盖的塑料薄膜支起一些,以防水珠落在原基上影响其生长。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要经

常保持地面湿润,每天需洒水2~3次。如果需要往畦床上加水时,一定要用喷雾器喷细雾,切忌大水浇灌。

2.9.3通风。播种2d后,每天要掀动塑料薄膜1~2次,每次约15min,以便通风换气。出现原基后要延长通风时间,出菇阶段更应该注意通风。

2.9.4光照。草菇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一般都不需要光线,但子实体的形成,却需要一定的光照。适当的散射光照能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并使其健壮生长。

2.9.5防杂菌。危害草菇的杂菌主要是霉菌和鬼伞菌。霉菌多发生长菌丝体生长阶段,一发现就应及时喷2%~3%的石灰清水或0.1%~0.2%的克霉灵液。

草菇范文篇2

论文摘要分析了夏邑县的气候特点,并总结了夏邑县草菇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大棚建造、覆盖遮荫、土壤消毒、整地做畦、备培养料、菌种选择、铺床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的草菇栽培提供参考。

草菇是一种腐生性真菌,主要食用其子实体,肉肥嫩,味鲜美,营养丰富。在商丘市比较集中,尤其在夏邑县车站镇,以车站镇为中心向周围乡镇辐射,种植面积达120hm2,产量达12~15kg/m2。

1气候特点

夏邑县属暖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2℃,高于0℃气温的时间为305d,积温为5010℃;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7℃,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8℃。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16d,最长为251d,最短为184d,在80%保证率的情况下,初霜日10月20日,终霜月4~5月,冻土层为25cm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662.2mm,最多年份为1040mm,最少年份为325mm;年日照时数2220h,年日照率为50%。全年平均辐射总量473.63KJ/cm2,光合有效辐射总量为230.12KJ/cm2。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风速较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日照多,冬季干燥低温多风;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充足,水热同步,蒸发量大,适宜草菇的生长。

2栽培技术

2.1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块。

2.2大棚的建造

塑料大棚的四周及棚顶均用塑料膜制成,棚内面积100~500m2,并用草帘覆盖。

2.3覆盖遮荫

草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尤其直射阳光,对草菇有害。所以对选中要种草菇的大棚,应进行覆盖遮挡阳光。方法是在大棚架上的塑料薄膜上再覆盖1层草帘,有条件时,在草帘上再盖上1层黑纱,并用压膜绳绷紧。草帘与黑纱要开盖方便。

2.4大棚土壤消毒

为了消灭大棚内害虫及杂菌,要将棚内土地精细翻耕,在播种前15d,施0.5kg/m2生石灰消毒杀菌。

2.5整地做畦

以畦面宽1m,人行道0.5m,畦长随意的要求,对整个大棚土地进行规划。以畦埂高10cm,宽20cm,整成一个个大小相等的畦,畦面要成微马鞍形。畦整好后,灌足水,水渗下后,均匀地撒施石灰50g/m2于畦面上,以消毒防虫。

2.6备培养料

选无发霉变质的麦秸,曝晒2~3d后压扁,切成4cm,用麦秸20kg/m2、牛粪5kg/m2、棉饼2kg/m2配料,拌匀后测含水量使其为70%左右,然后在水泥地上或铺有塑料薄膜的地上堆积;边堆边拍实,堆宽1.5m、高1.0~1.5m,长随料的多少而定。整个堆成上窄下宽的梯形,每隔1m左右,用粗10cm的木棒从上打1个到底的洞,再于堆中心插上2~3支温度表,而后盖严塑料薄膜。当料堆中心温度上升到60℃时,保持8h后进行翻堆,使培养料上下内外交换。然后再照样成堆覆盖塑料薄膜发酵。当料中心温度又上升到65℃时,保持8h后散堆降温。整个发酵时间约5d左右。发酵好的培养料,颜色金黄色,柔软,表面脱蜡,手握有弹性,无异味,手紧握有水珠滴下,pH值8~9。当料温降到38℃时,立即铺床播种。

2.7菌种选择

菌种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栽培的成败及产量的高低。自制或外购的草菇栽培种,一定要选择优良而无杂菌的壮龄菌种(菌丝长满料后5~7d的菌种)。这种菌种生活力强,生长快,接种后菌丝能很快控制料面,可抑制其他杂菌的发生。用种量为第100kg干料20瓶(750mL的瓶)或更多些。

2.8铺床播种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运进大棚,在整好的畦上,先铺1薄层培养料(中间厚些,四周薄些),压紧后边处约10cm厚,再沿四周撒1圈菌种。照第2层的铺料播种法,再铺第3层培养料,因为这是最上1层,压紧后要满面撒1层菌种,菌种上面再盖1cm左右厚的土(肥沃、湿润、细碎,拌有3%石灰和0.2%多菌灵,并喷上500倍的敌敌畏),最上面还要盖上塑料薄膜。这样铺料播种,出菇面积大,产量高。2.9精细管理

2.9.1温度。播种后,棚内温度32℃,料温在34~38℃之间为宜,高于38℃时,喷水或通风降温。当料温降至35℃左右时,菌丝开始扭结,原基随即形成。低于24℃,高于38℃,都不利于子实体生长。

2.9.2湿度。草菇生长期间对湿度要求较高,播种时培养料的含水量要适当大些,以手握料指缝中能有少许水珠滴下为宜。播种后要及时盖上塑料薄膜保温。菌丝生长期间要求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应将盖的塑料薄膜支起一些,以防水珠落在原基上影响其生长。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要经

常保持地面湿润,每天需洒水2~3次。如果需要往畦床上加水时,一定要用喷雾器喷细雾,切忌大水浇灌。

2.9.3通风。播种2d后,每天要掀动塑料薄膜1~2次,每次约15min,以便通风换气。出现原基后要延长通风时间,出菇阶段更应该注意通风。

2.9.4光照。草菇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一般都不需要光线,但子实体的形成,却需要一定的光照。适当的散射光照能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并使其健壮生长。

2.9.5防杂菌。危害草菇的杂菌主要是霉菌和鬼伞菌。霉菌多发生长菌丝体生长阶段,一发现就应及时喷2%~3%的石灰清水或0.1%~0.2%的克霉灵液。

草菇范文篇3

**市立足实际,积极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打造一批“公司型”、“协会型”村班子,培养一批“现代型”、“经理型”村干部,建设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创业型”、“双带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据统计,党员实用人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0%以上,村干部实用人才占村干部总数的80%以上,草菇、白鹅、花卉、金橘等富民产业已初具规模。

青原区流坊村李友礼是花卉苗木种植能手,前些年创办了景天花卉苗木基地,任村支书后,依托景天基地培训农民,大力对接链接花卉苗木产业,全村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700亩,带富了一方群众,李友礼也成为了全省“十大井冈之子”。像流坊村这样的“公司型”村班子、李友礼这样的现代“经理型”村干部,正在成批涌现。在此基础上,该市还在13个县(市、区)各选择4至5个村,将其打造成“支部建设好、富民产业强、村落社区好、群众奔小康”的“四合一”农村党支部,并以此辐射全面,带动全市农村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加快小康社会进程。

在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中,**市把培育产业与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培育产业,在培育产业过程中培养人才。青原区渼陂村党支部书记梁仁俊从16岁开始钻研草菇生产技术,拥有“蒸气包灭菌技术”和“纯长秸秆立体栽培”两项专利,对渼陂草菇进行对接链接后,三年内全区达到栽培草料4000万公斤、产菇5000万公斤的规模。目前,列入对接链接富民产业目录的遂川金橘、新干黄姜、吉水白鹅、三都黄牛和龙门皮革等产业,都有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仅从事十大富民产业的农村实用人才已达到3000人。同时,市里还派出609名干部、4689名农民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打工学技。该县堆子前镇改造5000亩金橘,平均亩产达到2500公斤,开发了金橘系列旅游食品和绿色无公害食品,并为金橘申请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原产地域保护权。

随着产业的发展,市里指导各地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协会,培育富民产业和培养实用人才。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种产业协会79个,建立的各种基地引进新技术682项,培训党员、农民14万人次,推广新技术448项,成为富民产业与实用人才的孵化器。并且所有协会都成立了党组织,实行协会负责人与党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了党管协会。

草菇范文篇4

一、取得的成效

(一)园艺科技入户培养了大量农业复合性人才

2009年2月我市在去年食用菌科技入户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市科技入户工作进行了调整,根据我市蔬菜、食用菌生产发展特点及规模和科技入户年初制定的方案,选定10个乡镇(云阳、吕城、皇塘、陵口、导墅、界牌、珥陵、埤城、司徒、延陵)27个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含特色专业村4个),各村选定1名专业技术指导员和15-20名农户作为示范户,指导员专门负责一个村蔬菜、食用菌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每人每年入户次数不少于100次;示范户负责带动周边农户5—10户种菜种菌,项目实施还遴选和发展了云阳天元村、皇塘鹤溪村、访仙竹丽村、陵口城墅村4个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特色村每村选出示范户60-80户,其中天元村、城墅村、竹丽村3个蔬菜种植示范村均选60户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10户以上农户;鹤溪村选择80名菌农作为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5户以上菌农,四个村共发展了示范户256户。通过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全市共培育了27名技术指导员和600个园艺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了6000个农户,经过培训、传递、组织、互动,重点培养了各方面表现突出的示范户,培养了一批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者、农民经纪人的农村复合型人才。

(二)园艺科技入户促进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

科技入户推广应用了许多蔬菜、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今年科技入户推广了新品种10个以上,主要包括金棚一号和朝冠番茄、皇冠夏大白菜、乾隆水芹、草菇V28和V238、平菇海南2号、夏秀990,春秋王水果黄瓜、黑金钢茄子、晶甜3号玉米等园艺作物。推广园艺实用新技术7项,包括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使用技术、蔬菜设施栽培技术、草菇周年无公害生产技术以及平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科技入户后使得蔬菜、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市蔬菜科技示范户示范面积1871亩,食用菌科技示范户面积315542.6平方米,主推技术落实面积达95%,入户率达到96.7%,其中防虫网防虫技术、多功能棚膜使用技术、种子消毒技术落实1772亩,占示范田面积94.7%,入户率100%,穴盘基质育苗技术应用面积1596.8亩,占示范田面积85.34%,入户率95%。蔬菜、食用菌产量均比去年增长12.5%左右,纯效益提高14.58%。“一村一品”产量同比上年增加11.6%,纯收入增加10.02%,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推动了全市园艺生产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提高了园艺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使蔬菜、食用菌新技术应用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农业科技入户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目标

由于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到位,农民掌握并运用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了节本增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经过对全市600户示范户的近2000亩蔬菜田与其它菜农相比,增产效果明显,平均亩增产500kg,增幅12.5%,按平均售价1.2元/公斤计算亩增收600元,同时由于应用新技术还可节水、节肥、节药成本100元,合计亩增收700元。

“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中,云阳镇天元村专家组成员赵须来从年前开始引进番茄新品种金棚一号和朝冠番茄,去年11月的越冬茬,他将3个大棚全部种上金棚一号和朝冠,且针对天气情况、周边的环境,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制定了一列的种植方案,并将经验传授给其他农户,由于选种品质优良,并改进了栽培技术,今年番茄上市比往年要早10天,售价高,商品性好,一上市就受到客商青睐,每公斤售价比同类高出0.5-1.0元,平均每亩产值达2.0万元。陵口城墅村,据我们对示范户、辐射户、普通户进行抽样测产,陵口镇种植的大白菜新品种示范户每亩产7000公斤,平均每公斤0.8元,亩产值5600元;辐射户每亩产6000公斤,每公斤0.8元,亩产值4800元;普通农户每亩产4500公斤,每公斤0.8元,亩产值3600元,示范户比普通农户每亩增收1200元。皇塘镇鹤溪村康家自然村,这个不足30户人家的小村庄,通过食用菌科技入户,如今已有20多户人家从事草菇生产。他们建造了319间温室菇房周年生产草菇,年种植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年产草菇650余吨,产值700余万元,净利近200万元。户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示范户康良大、黄培祥两户人家每户的菇房数都超过了40间,年利润近2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菇“小老板”。访仙竹丽东茆孙自然村的水芹菜,由于科技入户进行新技术推广应用,水芹栽培由原来的一年三茬增加到一年四茬,亩产值增加8000-10000元,示范户孙东苟09年7厘水塘种水芹一年种四茬收入3500元,折合亩收入50000元,净收入在30000元以上,较往年大大提高了产量和效益,这较大调动了当地农民积极性,全村70多户人家推广种植水芹达200多亩。

(四)农业科技入户带动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技术推广思路,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关键,实施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挂钩结对机制,以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的农业科技入户是现阶段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提高科技成果到户率、推进科技与生产结合的有效形式,是农林部门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一是整合了农技推广和培训的资源。过去没有相应经费,一年只能请上级专家来指导一两次,现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安排了专项经费,使我们能请上级专家参与专家组组成,常年参与我市科技入户工作,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培养我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升我区农业技术推广的能力。二是强化了镇级农技推广职能。过去农技推广队伍经费不足,使他们忙于挣钱吃饭,长期以来弱化了推广职能。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重点对市、镇技术指导员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了蔬菜技术指导队伍。实实在在地帮助菜农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成为农民信赖的科技引路人。技术指导员有推广补贴,示范户有物化补贴,乡镇农技人员说话底气足了,在与示范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时有了信心,彻底扭转了以前乡镇农技人员进村少、上门少、到田少的“三少”状况,增强了乡镇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工作作风得到了根本性转变,锻炼了工作能力,提高了业务水平。三是健全了村级农技推广网络,目前我区因区划调整,村级没有配备村级农技人员。我们聘用的技术指导员,他们担当了村级农技员的职责,在农技推广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缺乏村级农技人员带来的技术推广不到底、不到位的问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显著加强。四是增强了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能力。在技术指导员的精心帮助下,到目前为止,多数示范户能结合自己的蔬菜种植实际,学用结合,成功解决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碰到的新问题,形成了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良性转化通道,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我市、镇、村、户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可以说是科技入户造就了现在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建立班子,加强领导

为保证今年园艺科技入户工程的各项工作扎实有序进行并取得实效,我局进一步调整充实了项目领导小组,首席专家由*市农林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武秀凤同志担任;*市农林局经济作物指导站站长王辉琼、副站长眭辉金同志任副组长;杨龙根、赵须来、姜建新、马一鸣、黄建忠同志为专家组成员。又从我们站及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精选业务骨干人员27人组成专业技术指导员。入选指导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具有多年蔬菜、食用菌栽培及管理经历。为实施好蔬菜科技入户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专家组根据省农林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等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园艺生产现状和农户的实际需要,制定了*市2009年园艺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技术指导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具体措施、主推品种及配套技术。

(二)认真规划,制订方案

根据《江苏省2009年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我们认真分析了我市蔬菜、食用菌生产具体情况,制定了入户指导工作实施方案,以发展优质高效无公害蔬菜、食用菌为前提,用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进村入户,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实施好蔬菜科技入户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5月份,市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专题召开了20*年*市科技入户总结表彰暨2009年科技入户工作会议。我局分管领导、专家组成员以及27名技术指导员、优秀示范户等百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20*年我市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所做的各项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充分肯定了科技入户对促进我市园艺生产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对科技入户优秀指导员、优秀示范户进行了表彰奖励。同时指出了20*年科技入户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部署了2009年科技入户工作重点和任务。会后,专家组对全市27名技术指导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并与27名技术指导员签定了责任状。为使技术指导员及时地为示范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了解生产动态,专家组每月召集27名技术指导员召开一次例会,主要工作是听取技术指导员近期工作汇报,传达上级有关精神,传授新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等。

(四)加强培训,认真指导

围绕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我们组织专家分类分批对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进行了培训,尤其在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集中进行专题培训:一是针对今年6月遭受暴风雨冰雹袭击后对全体技术指导员进行灾后管理技术培训;二是夏季蔬菜播前技术培训及梅雨季节蔬菜田管意见,三是冬前防寒保暖工作布置。全年多次邀请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宋金娣、镇江市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高小文等人对技术指导员进行园艺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培训。2009年以镇区集中举办食用菌、蔬菜实用技术培训班23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5套共12000余份,技术资料2000余册,给重点示范户发放100套蔬菜栽培技术光盘。专家组组织现场指导23次,受训示范户达5000人次,培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培育科技示范户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着力点,在实践中积极摸索,不断总结。一是把主推技术与常规技术集成,新技术与实用技术配套组装,在示范户中全面推广,提高了技术应用的综合效应,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如蔬菜穴盘育苗技术与新型设施组装,蔬菜成苗率达98%以上,每亩节支42元;新型设施与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组装,实现了新的突破,年平均亩增收1200余元。二是实行一村一名指导员、两村一名专家制度,通过专家培训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培训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方式,建立了全市多级式立体指导网络。指导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对每个示范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每月入户不低于10次,除了登门服务,指导员还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形式进行及时指导,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即时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三是为提高示范带动效果,组织技术指导员、重点示范户进行交流活动,先后观摩了4个“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还组织示范户到太仓等地参观学习。

(五)重点建设,“一村一品”

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向菜农提供适合我市种植的新品种和适宜新技术,专家组经过认真筛选,确定了4个“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和256户示范户。4个特色村中均实行统一选种、统一育苗、统一定植、统一管理。在特色村共示范推广新技术4个,应用面积为560亩,“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的建立,形成“精、专、新、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为技术指导员,示范户提供了观摩学习的基地,也为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六)强化考核规范管理

在组织实施科技入户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位指导员和示范户工作积极性。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核心在农林局、关键在指导员、重点在示范户。制订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三方面积极性是做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制定了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中技术指导员工作考核意见,指导员的实绩考核分三方面:服务示范户的数量,上门指导服务的数量,示范户的平均实绩,由农林局和专家组在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各阶段进行指导、督促、不定期抽查,对各镇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并与技术指导单位及指导员的经费补贴、年度考核、评选先进挂钩;对不合格的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取消资格,实行淘汰制。在合格的示范户中年终评选先进示范户,给予奖励。

(七)投入资金,保障运作

根据省农林厅发放的科技入户文件精神要求、科技入户的整体方案,有序推进。让有限的物化补助发挥出最佳效应,今年项目资金20万元。其中特色村8.3万元,包括示范户补贴3.9万元、技术指导员补贴3.6万元、项目监管补贴0.8万元;一般村11.7万元,包括示范户补贴5.1万元、技术指导员补贴5.4万元、项目监管补贴1.2万元。今年我们对物化补贴和技术指导员补贴透明化管理,一方面根据省里文件规定项目和量使用,另一方面逐个征求科技示范户需求意见,按示范户需求分类免费提供优良菌种、农药肥料等实行“物化技术”补贴。今年物化补贴主要以农药化肥为主,积极联系信誉好、价格优的农药供应商购买阿维菌素等杀菌、防虫药剂,并及时将菌种、农药化肥送往每个行政村,截至7月25日所有物资均已发放至农户手中,从而有效调动了示范户的积极性,保证了科技入户工程的顺利进行。

(八)严格奖惩,优胜劣汰

为了更好的实施园艺科技入户项目,切切实实的将品种、技术、信息、设施带给农户,我们按照我局制定的《*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实行专家指导组工作责任制和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每位指导员与所联系的农户签订了入户指导协议,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奖罚严明。各技术指导员根据农时、示范户自身情况,制订了各自详细的、针对性很强的分户指导方案。指导员每次在蔬菜、食用菌生产关键环节入户,对示范户开展面对面的入户技术指导,推广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帮助示范户建立田间档案,同时还要建立科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档案,制定科技指导员入户工作日程和工作日记制度,在工作日记中,重点反映示范户对技术服务意见和建议及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等。我们还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半年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按目标责任制要求,对技术指导员进行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技术指导员年度专业技术考核和职称评审的依据,通过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以此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

三、存在主要问题

我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社会反响强烈。但是在科技入户工作中还暴露出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一是个别技术指导员在园艺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掌握不够,不能满足基层示范户、辐射户科技入户要求;二是极个别技术指导员下乡入户次数偏少。三是少部分示范户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热情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接受和传授新技术的能力差,难以真正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效应。四是少部分示范户对物化补贴认识不到位,光想多拿补贴,不想做事情,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五是是对成功经验的推广宣传力度不够。

四、对策及建议

从今年我市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思路是正确的,方法是可行的,效果是明显的。园艺科技入户促进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带动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了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进程。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农业科技入户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新时期做好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手段,必须继续坚持:

第一,在扩大指导员知识面上求突破。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从种植品种到市场营销到生态建设,都需要科技的支撑,技术指导员深入农户,由于知识面过窄,结构单一,指导难免捉襟见肘,技术指导员技术层面的更新是今后园艺科技入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在提升科技示范户素质和能力上求突破。进一步筛选调整农业科技示范户,全面提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素质和辐射带动能力,把示范户的“三个能力”转化为具体的目标上,通过科技入户,要求所有的示范户户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并造就一大批服务型的示范户。使示范户形成自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切实提升科技能力和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二传手”的作用,实实在在地带领群众致富。

草菇范文篇5

论文摘要黄淮冬麦区是我国最主要麦区,介绍了该区小麦主要高产种植模式。

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为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我国小麦种植区可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个副区。其中,黄淮冬麦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及50%以上,为我国最主要麦区地区。研究该区小麦主要种植模式,可为各地发展小麦生产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1小麦-玉米-大白菜立体种植模式

9月下旬在大畦内种12行小麦,行距20cm,选用矮秆、早熟、耐寒、抗病、抗倒伏、丰产性强的“晋麦53号”等品种;翌年4月下旬,在小畦内种2行玉米,行距41cm,选用中晚熟、增产潜力大的“农大60”、“掖单13号”等品种,玉米和小麦间距21cm,9月下旬收获;6月下旬小麦收获后及时灭茬,施肥耕翻大畦;8月上旬在大畦内复播4行大白菜,行距约60cm,选用早熟、丰产性好的“太原二青”或“晋菜三号”等品种,10月下旬捆菜,11月上旬收获上市或贮藏。该模式下,一般每公顷产小麦3t、玉米6t、大白菜90t,纯收入4万元以上。该模式适于在山西潞城及其他无霜期180d,年积温3500℃以上的肥沃土地种植。

2“一膜两用”小麦甜菜带状种植栽培模式

当气温稳定通过0~2℃时,人工依“线”同侧覆膜;人工覆膜后,用6行小麦穴播机在膜中间穴播6行小麦,小麦行距调整为0.14m左右、穴距0.1m,选用武春121、2014、永良12号、杂交小麦901等品种;小麦播种后,即可在小麦带两侧膜上各种1行甜菜,甜菜距小麦15~20cm,甜菜行距40~50cm、穴距25cm,选用双丰305、工农2号、95017等品种。该模式下,一般每公顷产小麦3.75~5.25t、甜菜33~45t。该模式适于甘肃一熟制沿山冷凉灌溉农业区发展。

3小麦-玉米间作越冬甘蓝矮生豇豆高效种植模式

冬小麦于10上旬播种,翌年5月中下旬收获,可选用常规品种;玉米于5月上旬播种,9月上旬收获,可选用常规品种;甘蓝7月下旬播种,8月上旬~9月上旬定植,翌年3~4月份采收,选用抗寒性强、冬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如寒光、寒光1号、海丰1号等;矮生豇豆于4月上旬播种,8月上中旬拉秧,选用矮生型、较耐阴的早中熟品种,如一丈青、美国地豇豆等。该模式经济效益好(每公顷大田可增收3.0万~3.75万元),操作简单,投资少,易于推广,适于在山东各地区推广。

4小麦-冬菜-西瓜-棉花-苞菜间作高效种植模式

秋播小麦,同时种上冬菜;翌年2月中旬,进行西瓜温室育苗、嫁接换根,5月下旬收获;3月上旬冬菜收获后,施肥、整地、建拱棚,栽植西瓜,株距50cm,密度为1.32万株/hm2,同时在棚内侧直播2行棉花,小行100cm、大行200cm,株距20cm,密度为3.3万株/hm2;6月初收麦,6月底西瓜清茬后,施肥整地,栽2行早苞菜,小行50cm、大行250cm,株距30cm,2.25万株/hm2,中秋节前后上市。该模式实现了五种五收,一般每公顷产小麦2.5t、西瓜78t、皮棉1.5t、冬菜8t、苞菜12t,产值为8.145万元,扣除成本后纯收入为6万元。该模式适于江苏沛县及其他高亢沙壤土地区发展。

5小麦-冬菜-西瓜-大葱高效立体种植模式

该种植模式以2.6m为一个播带,麦播时种9行小麦,行距20cm,幅宽1.6m,预留行1m;11月上旬在空档内撒播或条播菠菜,或者种植黄心菜,春节前上市;翌年5月中下旬在空档中间定植1行西瓜,株距40~50cm,栽植密度为7500~9000株/hm2;7月下旬至8月初收获西瓜,定植大葱(4月份育苗),行距50cm,株距10cm,栽植密度319.5万株/hm2(或在8月中旬整地种植大白菜)。该模式下,每公顷可产小麦7.5t、冬菜6t、西瓜52.5~60.0t、大葱60t,产值为7.5万~7.95万元。该模式适于河南修武地区及条件相似地区发展。

6小麦-菠菜-平菇-夏棉-草菇五种五收种植模式

小麦于10月上中旬播种,选用河农972、冀麦24,冀麦31,鲁麦15等品种;小麦出苗后,播种菠菜(用种量60~70kg/hm2);菠菜收获后(2月下旬到3月上旬),在麦行间挖一条深20cm、底宽10cm、上口宽20cm的沟,播种平菇,选用菌丝粗壮、抗逆性强的菌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菇床培养料营养基本耗尽,应及时将废料埋入麦行间的沟内,移栽棉花,栽植密度为6万株/hm2,选用茎秆高大、枝叶茂密的品种,如中棉12等;6月上中旬小麦收获后,播种草菇,用种量为15kg干料/m2。该模式下,平均每公顷产小麦4.5t、菠菜22.5t、鲜平菇45t、皮棉1.125t、草菇22.5t,纯收益7.5万元以上。该模式是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种植模式,适于在河北邯郸地区发展。

7小麦-大蒜-西瓜-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

9月底至10月初播种小麦(选择早熟高产抗病的矮秆品种徐州24),同时间作大蒜(选择徐州白蒜品种,株行距为10cm×20cm),翌年1月份至春节前后分批采收上市,4月上旬移栽西瓜(选择郑杂七号品种,株距为45cm,栽植密度为1.2万株/hm2),7月中旬拔瓜秧后种植夏大白菜(选择双冠品种,株行距为35cm×45cm,栽植密度为6万株/hm2),9月上旬上市,9月中旬即可腾茬。该模式下,一般每公顷产小麦4.5t、蒜苗4.5t、西瓜48t、大白菜75t,总产值6.3万元,3.75万元。该模式是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适于江苏邳州及条件相似地区发展。

8小麦-西瓜-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

小麦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播种,播种量为112~150kg/hm2(选用半冬性、多穗型、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的皖麦19、周麦9号、周12及皖麦29等品种);在小麦收获前30d盖地膜移栽西瓜苗(选用生育期适中、高产、耐贮运、品种优良的汴杂7号、丰收2号、西农8号等品种),栽植密度为6000~8000株/hm2,6月上中旬收获;瓜秧拔除后(7月中旬)种植夏大白菜(选用山东7号、青杂1号等品种,株行距为35cm×45cm,栽植密度为6万株/hm2),9月上旬上市。该模式下,一般每公顷产小麦3.28t、西瓜49.94t、大白菜78.73t,总产值5.567万元,纯收入4.376万元。该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粮经争地的矛盾,既确立了粮食的基础地位,又发展了经济作物,提高了农民收入,适于在安徽蒙城及其他砂姜黑土地区发展。

参考文献

草菇范文篇6

—吉安市强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一凡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兴则产业旺”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富农”、“人才强村”战略,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推动吉安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完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善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创业创造良好氛围。今年月以来,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围绕“配强一个班子,造就一批人才,兴起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我们组织实施了“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以培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依托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培育产业培养能人,培养能人培育产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含金量”,壮大富民产业“牛鼻子”。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的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关键就是把培育产业和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选特色产业、建示范基地、育科技实用人才,走“品牌规模”的发展路子,以打造品牌培养人才来实现规模经营。按照“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理念,市委组织部从实际出发,遴选有规模、能辐射、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的永丰蔬菜、峡江鮰鱼、吉水白鹅、青原花卉与草菇、泰和黄牛、遂川金桔、吉安葡萄、新干药材等十大产业为全市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品牌支柱产业。在这批支柱产业中,确定了渼陂草菇、吉水白鹅、泰和黄牛、峡江鮰鱼、横江葡萄、遂川金桔、永丰蔬菜、新干黄姜等个基地为全市首批“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命名、授牌。充分发挥基地在产业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整合培训力量,完善培训设施,不拘一格网络人才并纳入培训计划,积极为周边乡镇及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过程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一手抓创品牌,另一手还要抓上规模,以品牌参与竞争、开拓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同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创业兴业的积极性,把基地上的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壮大产业“牛鼻子”的推动器。

为最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我市依托基地丰富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外引“活水”,内壮“筋骨”。借用他山之石,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如泰和螺溪镇聘请加拿大农科所教授哈克博士到基地举办讲座,对畜牧养殖和饲料调配进行技术指导。吉水文峰镇白鹅养殖基地聘请江西农大和江西畜医总站的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全年举办培训班,已培训实用人才上千人,发展白鹅万羽。二是挖掘资源,念好本地“和尚经”。利用当地致富能手“土专家”“田教授”现场示范,手把手传授致富“土方”“妙药”,通过“能量”传递,增强人才“造血”功能,形成“出门是基地,进门是课堂”的培训模式,现学现用。青原区渼陂村党支部书记利用山宝菌业公司培训师资力量,每月举办一期培训班,免费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理论技术培训,并定期组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种植户座谈交流,分析解决技术难题,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热情。三是组建协会,共享实惠。农村实用人才遍布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为了加强对他们的规范化管理,我市依托基地成立了各类行业协会,建立了行业人才档案和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目前,我市在基地创建协会的基础上,又以不同方式相继建立了花卉苗木、肉牛、葡萄、黄姜等各类协会个,促进了人才的互相交流,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化程度,使协会和农村实用人才相互结合、良性互动。横江葡萄协会在支部的领导下,搞好技术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困难,了解市场信息,为群众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凝聚了人才,拉长了产业链,实现了强村富民。全村共种植葡萄亩,直接受益群众余人。同时,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专业组织的合作和国内产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地区技术、市场的对接,加速实用技术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先进的,适合本地发展的实用技术、项目、品种,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用先进观念“换脑”,用实用技能“健身”,涌现出了一大批“筋强骨壮”的农村实用人才。

草菇范文篇7

*同志锐意改革,积极创新,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大发展,使人和镇社会面貌明显改善,经济水平快速提高。20*年人和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20*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20*年被评为“*市文明镇”。

他注重学习、勤于思考。任职四年来,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参加各类学习辅导班10多次,撰写学习体会20多篇。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带头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深刻查找存在不足,发挥了表率作用。

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同志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年来,人和镇新增工业企业57家,投资增长6亿元,霸王花、草菇生产基地和蚌湖农业示范田等项目规模逐年扩大,第三产业增长幅度在白云区各镇街中名列前茅,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明显加快。

草菇范文篇8

一、力争文化活动事业迈出新步伐

1、今年将在各村针对农村两委广泛开展“问责风暴”活动,深入开展廉政文化,以设立廉政宣传牌、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农村干部的警示教育。

2、完善基础活动室建设。按照上级活动室的达标要求,与组织工作相结合,加强基层建设,对各村党员活动室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达到网络资源共享的要求,完善农家书屋管理,加强设施维护,强化环境治理,把各村党员活动室建成一个环境优雅、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休闲娱乐场所。

二、力争理论武装工作得到新改进

1、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主线,以乡党委中心组学习为核心,广泛开展学习理论活动,做到每星期一次学习。

2、加强示范基地教育,以明星村红色文化的将军馆、阿南村综合治理的邹氏祠堂为示范点,带动全镇逐步建立“一村一特色”的特色文化村、组;并将干部理论学习与群众文艺活动相结合,努力探索一种寓教于乐之的新型学习宣传形式。

三、力争新闻外宣工作实现新突破

1、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奖励机制。对机关各部门的信息员实行量化管理,每名信息员每月至少报6篇信息,按信息发表情况,对信息员给予相应物质奖励。为扩大新闻信息的采集范围,明确18个村(居)的新闻联络员并纳入统一考核范围,形成覆盖全镇的信息网。

2、继续加大网络宣传力度。以年轻干部为主力,形成专门的网络宣传队伍,通过各类网络信息公开平台,把我镇的做法、经验及时在网上公开,加大宣传舆论影响。同时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机制,对其进行考核。

3、扩大信息收集力度。积极鼓励全镇干部成为信息收集员,在年终对全镇积极收集信息的镇、村干部中评选出“优秀信息收集员”、“信息收集能手”,并予以相应物质奖励。

四、力争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

开展干部群众“争做文明公民,树立勤政干部”等系列主题教育。通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粉刷墙体标语、参加和举办文艺演出、向群众散发学习手册、传单等形式,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村规民约》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和学习,使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规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提高全镇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文明程度。

草菇范文篇9

(一)市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

监测范围覆盖市区和所辖20个县(市、区),加强对我市的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南和县)、部级蔬菜标准示范园(南和县、任县、宁晋县、威县、巨鹿县、平乡县)、蔬菜产地(包括无公害蔬菜产地和一般蔬菜产地)、蔬菜市场(包括蔬菜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的蔬菜质量监测。同时协助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的抽样工作,对辖区内县级蔬菜质量监检测站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省级监督抽样20批,风险抽样240批。市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全年检测数量不少于800批,其中监督检测200批,风险检测600批,辖区内各蔬菜产地样品年内至少检测覆盖1次。

(二)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对辖区内有蔬菜上市的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市全面进行蔬菜质量监测,特别要把分布在农村的蔬菜零售点和豆角、韭菜、生菜、芹菜、油麦菜、油菜等绿叶菜作为监测重点,做到不漏一门一店,不留监管死角。同时协助做好省市级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的抽样工作。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全年检测数量不少于360批。

二、风险监测类别及项目

(一)监测类别

1、例行检测时间和品种。例行检测安排在5-6、9-10、11-12月份,重点检测番茄、青椒、辣椒、茄子、黄瓜、苦瓜、西葫芦、甘蓝、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大白菜、普通白菜、韭菜、生菜、菜心、蕹菜、油麦菜、油菜、菠菜、白萝卜、胡萝卜、芹菜、菜豆、豇豆、马铃薯、山药、洋葱、姜、葱和蒜、食用菌(香菇、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秀珍菇、黑木耳(含毛木耳)、茶树菇和草菇)等主要品种,检测的蔬菜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覆盖面,要能反映当地蔬菜生产、销售状况和管理水平。

2、专项检测时间和品种。结合上年度检测情况和生产中突出的问题,确定本年度的专项治理检测重点区域、时期和品种,加大检测力度,开展风险预警。1-2月定为温室菜专项检测月,重点对温室菜、大中型批发市场上的蔬菜进行检测,温室菜样品占50%。3-4月定为韭菜专项检测月,重点对韭菜主产区及大中型批发市场上的韭菜进行检测,韭菜样品占40-50%,其他蔬菜占50-60%。7-8月定为暑期蔬菜专项检测月,重点对的露地蔬菜品种进行检测。

(二)监测项目及方法

1、检测项目。常规检测甲胺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磷胺、氧化乐果、久效磷、甲拌磷、乐果、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对硫磷、毒死蜱、水胺硫磷、三唑磷,共14种。

快速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速测中检测超标的样品,再进行常规定量测量,以确定超标样品中的超标物质和含量。

2、检测方法。按NY/T761-2008、GB23200.8-2016、GB/T20769-2008等检测方法执行。本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如有其他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且其检出限和定量限能满足限量值要求时,要检测时可采用。

三、监测结果的判定依据和原则

蔬菜样品质量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6进行判定。监测项目全部合格者,判定为“该产品所检项目合格”;有一项指标不合格者,即判为“该产品不合格”。

四、监测结果报送

各县市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月20日前将本检测中心监测结果报市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

草菇范文篇10

一、新情势激发转型发展的新考虑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迸发,以加工出口为主、外向度较高的蘑菇产业蒙受严厉冲击,菇农的生产效益大幅下降,发展的决心和积极性受挫,情势非常严肃。蘑菇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此次冲击中具体激发。

(一)“家庭生产化”的形式,可继续发展的才能弱。年以前,全镇4500多户、15000多人种菇,基本是一家一个菇棚,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这种传统的小农生产方法经不住劲风大浪,并且简略的竹架菇棚可运用年限短,不足继续不变的发展基本。在“打工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情势下,“家庭种菇”必定遭到冲击。

(二)“种类单一化”的形式,抵挡市场风险的才能差。全镇基本是双孢蘑菇统一天下。新的危机降临时,市场呈现大幅动摇,“一菇独大”的风险原形毕露。

(三)“栽种涣散化”的形式,生产效益低。种菇基本是“遍地开花”,虽说有几十个蘑菇基地,然则没有几个像样的园区,不足规划效应。

(四)“技能传统化”的近况,经济效益低。食用菌栽培技能和栽种方法基本是“老一套”,科技含量低,劳动强度高,抵挡天然灾祸的才能差,规划的快速扩张也只是维系简略的低程度反复。在现代农业技能一日千里的情势下,比较效益差,必定被裁减。

(五)“运营无序化”的情况,市场竞争力差。菇农没有本人的协作组织,运营处于无序形态,产销不协调,服务不配套,不能实时应对市场转变。

食用菌热能低,养分丰厚,滋味鲜美,兼具保健功能,“一荤一素一菌”的健康饮食观念日渐家喻户晓,国表里食用菌消费均呈稳步增进态势。因而,食用菌产业依然是前景宽广的新型旭日产业。那么,蒙受创伤的“蘑菇之乡”如何重振雄风?唯有坚持科学发展,探究转型发展,经营升级发展,才干闯出一片新寰宇。

二、新探究开发科学发展的新道路

年,依据产业发展面对的严肃情势,镇开端采取多种办法,稳步推进蘑菇产业向大食用菌产业转型。

(一)推进种类多样化,带动菌类复合化。食用菌多种类生产,不只可以有用装备原料,充分应用空间和时间提高复种指数,并且可以知足分歧条理、分歧口胃群体的饮食偏好,拓宽产物市场,完成好处最大化。因而,镇党委、镇县政府指导群众坚持“大食用菌”理念,加速“三个转型”:一是由单一的蘑菇生产,向蘑菇、草菇、巴西菇、杏鲍菇、白灵菇、金针菇、平菇、姬菇、茶树菇、喷鼻菇等多种类综合栽种转型;二是由菇棚栽种,向菇棚栽培、袋料栽培综合栽种转型,既发扬菇棚承载量大、运用期长的优势,又发扬袋料栽种便利、投资源钱小的优势。近两年袋料栽培的杏鲍菇、白灵菇、平菇、喷鼻菇等,已占有食用菌产业的半壁河山。三是由单茬栽种,向多茬口栽种、终年生产、培育料屡次应用转型。推行草菇-双孢菇、巴西菇—双孢菇、春栽喷鼻菇-姬菇等生产形式,完成接茬栽种、换茬栽种、循环栽种、周年栽种。近3年来,虽然双孢蘑菇栽种面积有所下降,然则以杏鲍菇、巴西菇、喷鼻菇为主的多种类栽培面积快速上升,保证了食用菌总产量的不变增进。

(二)推进生产企业化,带动菇农工人化。企业依照规划化、专业化、规范化、科技化生产,其组织方式、生产方法、治理形式和抵挡市场风险的才能,是“家庭生产”无与伦比的。企业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镇党委、镇县政府组织群众开展“三个转型”:一是应用政策指导转型。依照自愿互利的准则,县政府赐与恰当补助,采取收买让渡、租赁方式将菇棚向企业转移。企业扩展栽种规划,菇农到企业打工成为“离土不离乡”的工人。天添、长华、新瑞都、宏源、曹阳等企业以这种方式,承接转移栽种面积20万平方米,有210名菇农到企业当了工人。二是鼓舞强人带头转型,领办新办食用菌企业。近几年全镇新增新瑞都、新集发、申绿等3家食用菌企业,构成了多元化发展新场面。三是支持企业扩规转型,2010年,现有9家企业规划了11个建设项目,3年内建成后可年产鲜菇4万吨,相当于全镇过去总产量的80%,还当场转移农工2000余人。

(三)推进栽培科技化,带动栽种智能化。技能是决定产业成败的关键。因而,镇着力推进食用菌工场化生产小区建设,推进传统生产向智能化、现代化生产转型。年,天添公司新建智能化生产园区,采用电脑主动化节制技能模仿食用菌最佳发展情况,智能化的生产使产出效益到达最大化。2011年,长华、申绿两家企业接踵上马智能化生产项目,年产鲜菇才能提高到2万吨以上。近年来,企业生产规划比年扩展,年产杏鲍菇由150万袋发展到250万袋,经由本年进一步扩建,有望年出菇1000万袋、年产鲜菇3000吨以上。

(四)推进分工专业化,带动服务社会化。作为“蘑菇之乡”,菇农需求本人的服务组织。因而,镇委、镇县政府探究从服务方法上转型,依照“指导不干涉,指导不替代”的准则,精密培养专业协作社。曹阳公司司理曹国林领办的翱翔食用菌协作社,将培养好的喷鼻菇菌袋分发给社员栽种,协作社包技能指导、鲜菇收受接管和销售,菇农感觉既保险又有利可投,翱翔协作社迅速强大到100多人。曹兴寨村蘑菇销售大户吕林,年组建张吕李食用菌协作社,在蘑菇市场最坚苦的时分,先后到福建、山东、天津等地跑市场,保证了200多户社员的鲜菇销售。许易村运输大户谢光胜,组织成立蘑菇原料购销运输协作社,一年购销运输稻草、牛粪、谷壳等蘑菇生产原料1万多吨。现现在,全镇成立专业协作社6个,依照市场运作准则分工明确,专业协作,好处共享,各得其所,基本成为自我治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好处一起体”。

经过近三年的探究和实践,镇产业发展情势和方向呈现了一系列可喜的转变:一是完成了从蘑菇产业到食用菌产业的蜕变。主导种类双孢蘑菇稳步苏醒,杏鲍菇、喷鼻菇、金针菇、白灵菇、巴西菇、稻草平菇等多种类生产发展迅猛,并呈稳步增进的态势。特征产业呈现构造性转变,大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型初现;二是完成了由菇农涣散栽种、粗豪运营为主,向企业工场化生产、规划化运营为主的改变。各公司、协作社逐渐成为生产运营的主体,所占的市场份额和比重逐年增进。产业发展完成从纯真追求规划的扩张,向追求综合效益提高的飞跃;三是企业的发展思绪更加清楚,发展方法更趋理性。天添公司走出协作共赢的第一步,有用盘活存量资产;申绿公司积极跟进,发展呈现了起色;长华公司在协作启动酱油生产线的还,再注巨资兴修大型智能化生产基地,为后续发展积存了力量。3年来,镇先后荣获“全国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全国农业(双孢蘑菇)规范化示范区”、“湖北省农业规范化示范乡镇”等声誉称号。

三、新思绪经营跨更加展的新篇章

年第五届蘑菇节召开时期,区委、区县政府约请全国知名的专家传授召开“新洲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钻研会”,共商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大计,与会专家提出了三个主要观念:一是多种类生产,是完成新洲食用菌产业不变发展的最佳选择;二是园区化、工场化、规划化生产,是世界食用菌产业的潮水和方向;三是国内市场和鲜菇销售,是今后一个期间食用菌发展的主流。

专家传授的指导坚决了镇发展的方向。“十二五”时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思绪是:结实坚持大食用菌生产的理念,积极发展多种类生产;维护主导种类栽种规划的不变,稳固“蘑菇之乡”的位置;重点发展智能化、工场化生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区,努力完成食用菌产业的跨更加展。

结合湖北省施行“四个一批”工程的要求,区委、区县政府明确要求,食用菌产业园要领先打造“50亿园区”。为此,镇委、镇县政府提出,以食用菌为手刺,以建设新型工业化园区为目的,以农产物加工为主线,以食用菌生产工场化智能化为主导,以运营工业化为主体,高起点设计、高规范规划,努力建设一个“产值超越50亿元,同业业竞争力强、全国知名、全省第一”的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详细规划是以现有公司基地为基本,打造一其中心区,提高五个产业园:选址规划新建中心发展区,提高、扩展或革新富山、长华、申绿、曹阳、周湾等5个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