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栽培技术要点十篇

时间:2024-04-11 18:1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1

关键词:长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高产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S1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09

1 概 述

草菇是真菌门的一种,为担子菌纲,又名兰花菇,味道鲜美。草菇的生长期主要有针头、纽扣、蛋、伸长和成熟等时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具有高温多雨的湿润地区,最初于南方湿润多雨地区起源,由于生长周期短,一般15~30d即可。将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所以其种植范围基本上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其栽培成本低、收益高等优点,是比较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项目[1]。

2 栽培特点分析

2.1 环境方面的特点

草菇属于腐生真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是20:1,而在生殖阶段为30:1~40:1为最好。其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34~36℃,其培养料含水量应控制在65%~75%之间,菌丝运行环境中空气湿度一般是80%,而子实体时的空气湿度一般为90%。草菇属于好气性的一种真菌,只有确保足够的氧气,才能确保草果正常高效的发育。所以培育草菇介质以偏碱性为主,培养料pH值以8~9为好。对于光照条件来说,光线是否适宜对子实体的品质和光泽有直接的影响,但光照条件较强时能够抑制子实体的发育。

2.2 传统栽培特点

草菇的传统栽培方式较多,常见的有室外草把式、阳畦栽培法,室内稻草或废棉栽培法、发酵料带培养法。这些培养方法的特点是栽培面积大、产量低。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之上为提高产量,赣州地区采用稻草半熟料袋栽技术之后,产量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稻草半熟料袋栽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备料、浸草、切草、拌糠料、打包、蒸汽灭菌、菌地消毒、接种、菌包发菌、脱包出菌管理、采摘[2]。

3 长秸秆立体栽培草菇技术

长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主要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培养基进行菌种培养,可以利用的农作物包括小米草、稻草和玉米秸秆,且不仅菌种培养带来影响,其培养基含水量越高时,食用菌的转化率就会越高,利用稻草作为培养基,其透气性好、保水性强,同时能够补充氮营养元素,并起到保湿降温的作用[3]。所以笔者就针对草菇提出长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高产新技术,其不仅能在室内采用,也能在室外采用,而且在占地面积上较小。在应用过程中,其主要工序是:对长秸秆进行预处理软化建堆制模撒种打包扎孔培菌覆上栽培出菌管理采摘。其具体工艺如下。

将麦秸秆或者玉米秆放入水池中,用适中浓度的石灰水进行浸泡,然后建堆发酵至2、3d备用。制模过程采用木板制成长方形框架,并在框架内放上细绳,再将薄膜铺上。秸秆在浸泡之后,将其与菌种一道置于木框之内,采取二者相间的方式依次铺垫。待厚度适中之后用农膜进行包裹,捆绑成长方形菌包,并对其扎孔处理和置于培养室。在菌袋中长满菌丝后将菌包解开,将薄膜出去,再将其叠加后形成菌墙,但是在叠放时要注意将菌包平行排放,在菌面上铺上泥土,继续放上菌包,在加入细绳和泥土,依次进行形成菌墙。形成菌墙之后,在菌墙面上均匀的涂抹稀泥,做成水槽状,以供补水用。以上工序完成之后,要用农膜盖好菌墙,直至出菇。当1/3的墙面被菌菇覆盖之后,要除去农膜,并在此期间注意通风和保湿。等15~20d,菌菇铺满墙面时可以进行采摘。

该方法称为菌包法发菌,在培养过程中由于经常透气的原因,秸秆草料不会发热,有利于菌丝的生长。采用立体菌墙栽培方法,合理的将泥土、草料和菌丝进行交替铺垫,使菌丝只有吃透泥层之后菌蕾才能生长,保持了菌体的清洁。所以其栽培地点灵活,降低了栽培成本。

4 结 论

长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方法,简化了传统食用菌培养工序,占地面积小,省时省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菌种种植成本,有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同时提高了食用菌营养物质的含量,使其质量和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可观。本文以草菇为例探究了长秸秆立体栽培技术,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要结合食用菌的生产特点进行培养技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铁军.承德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05):11-12.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2

【关键词】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生态

金针菇为低温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据测定,金针菇中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

同时,草菇肉质肥嫩,风味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鲜草菇营养丰富,特别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据研究分析,每100g鲜菇含维生素C量高达158mg~206mg,远远超过一般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草菇还含有多糖和异构蛋白,经常食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并能预防癌症。因此,草菇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和高档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何将金针菇、草菇生产实现无缝联接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技术推广背景

当湖街道是平湖市食用菌主产区之一,年栽培面积26hm2,产值达1600万元。2012年,投资近200万元建设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以生产金针菇为主,生产能力为100万袋,为解决在生产中产生的大量金针菇菌包废料,减少环境污染,本产区探索并实施了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技术推广,该项目为浙江省农技推广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平湖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中心地带,毗邻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实施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是进一步提升平湖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平湖市食用菌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强农的有效保障,符合平湖市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

2 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必要性

为解决生产中产生的大量金针菇菌包废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开发其资源化利用途径是推进食用菌生产高效生态循环发展的必由之路。金针菇原料营养丰富,含20%麸皮、10%玉米面以及其他纤维素、多糖等,通过试验、考察,金针菇废料完全可以用作草菇的栽培原料,其生物转化率可达到30%以上。据测算,100万袋金针菇将产生250t废料,利用其废料经过发酵处理后可代替草菇的栽培原料,按目前草菇栽培原料市场价800元/t测算,可节省成本20万元,草菇生产结束后再将其废料发酵作为其它作物的肥料,“开发菇-菇-菜(稻)”循环生产新模式,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既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又增加产出。

3 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内容

按照“安全、高效、节本、增产”标准,抓好三家合作社核心示范户建设,利用金针菇废料栽培草菇2.2hm2,草菇废料再利用作为蔬菜、水稻等作物肥料33.3hm2。总结经验,为带动全市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保障,充分实现资源化、循环化利用,实现农业低碳生产。

4 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技术推广要点

4.1 抓好金针菇标准化生产,科学配置培养料

将棉籽壳85%、麸皮12%、石膏1%、玉米2%等培养料加水充分拌匀,然后调节pH值到6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料有水滴渗出但不形成水流为宜。

4.2 严格处理废料

草菇属高温型品种,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最佳栽培时间为6月~9月。选择无霉变金针菇废料脱袋后进行暴晒、打碎,按金针菇废料85%、青糠10%、石灰4%、石膏1%比例进行配比。根据面积按上述配比,加水拌匀,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70%~75%,堆积发酵。3d后开始翻堆,隔1d翻1次,连续2次~3次,待原料柔软后,即可趁热进入菇房。封闭门窗,采用锅炉往菇房内通入热蒸气,温度达到70℃并维持10h~12h,自然降温到40℃左右时打开门窗。温度下降到35%左右时,选择菌龄20d左右生长健壮菌丝,且瓶肩处有少量红色厚坦孢子为适龄菌种,均匀撒入培养料中,并轻轻压实,覆膜保湿。当菌丝已吃料,温度、湿度都偏高时,应及时将盖在料面上的薄膜掀开,促使菌丝向下生长。

4.3 加强管理

播种后,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2℃。前2d不通风,2d后每天通风1h左右。一般播种6d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子实体形成前盖上1层厚1cm左右的肥沃湿菜园土。子实体形成后,要求每天多次向床架、地面、空间喷水,以提高菇棚的空气湿度,待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时可适当向菇体喷水,喷水时水温要与环境温度基本相同。出菇到采菇一般4d~5d。第一茬产量占总产量60%左右,第1潮菇采收结束后,用1%的石灰水对培养料重喷1次,使含水量接近第一潮出菇时的含水量,保持温度30℃~32℃;5d~7d即可出第2潮菇,第2潮采菇量占总产量的20%~30%。为提高菇房利用率,一般收二潮菇后,清理菇房为下批栽培准备时间。

5 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技术推广效益分析

通过开展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5.1 经济效益

共3户实施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技术,利用金针菇废料102.3万包,合计250.7t,栽培草菇2.9hm2(三次),产量63.26t,产值93.4万元,节约原料成本25.06万元,实现效益65.62万元。栽培草菇后的废料应用在蔬菜和苗木基地面积达35hm2,毎667㎡节约肥料成本105.8元。

5.2 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实施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5.3 生态效益显现

开展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快了食用菌废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推进了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设施和资源的利用率,对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实现蘑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兆龙,谢永发.金针菇栽培废料再利用技术[J].农家致富,2009(24):31-32

[2]范可章,张振.金针菇栽培废料栽培平菇试验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1,30(1):26-29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3

论文摘要从培养料准备、播种、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春季双孢菇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双孢菇菌丝生长温度6~32℃,子实体形成的温度6~22℃,最适温度14~16℃。春季生产双孢菇一般在日光温室中栽培,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培养料配方

按1m2栽培面积计算,培养料的配方为:①麦草30kg,鸡粪25kg,尿素0.5kg,石膏2kg,过磷酸钙1kg,石灰0.8kg,pH值8.2~8.4。②麦草34kg,干猪粪8kg,干牛粪10kg,过磷酸钙0.5kg,石膏1kg,石灰0.7kg,pH值8.2~8.4。

2培养料发酵

春季温度低,可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在堆料前7d,把晒干的粪用水拌湿,100kg的干粪中拌入110kg水堆成堆(高1m、宽2m左右),3~4d翻堆1次。堆温55℃左右。粪预堆后,氨气蒸发,臭味减少,初步培养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类群,粪肥疏松,病虫得以初步消除,为进一步发酵奠定了基础。在堆料前2~3d,草要预湿。将麦草切成5~20cm长的小段,小麦茎秆较硬,蜡质较多,必须压扁后再预湿,可用水浸泡24h,也可在建堆后用水淋2~3d,每天淋3~4次,中间翻堆1次,含水量以手握麦草用力拧滴5~6滴水为宜。原料经预湿后,即可建堆发酵:在堆料时,先在堆料场上铺1层厚30cm、宽2.5m的干草,草上铺1层3cm左右的粪。粪草要铺平,撒上石膏、过磷酸钙、石灰,依次类推,至第4层时开始添加尿素,并浇水,这样1层草1层粪共铺4~6层,堆四边,使上下基本垂直,料堆需用薄膜覆盖,底部用木排垫空。堆料的第2天下午要测量50cm以内的温度。正常堆料的第2~3d,料温会升至70℃左右,若达不到,查明原因,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建堆后6~7d进行第1次翻堆,以后待料温分别达到70℃时连续翻堆3次。检查含水量,用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滴1~2滴水为正好。这时继续建堆发酵,料温达到60~65℃时,保持8h,然后降温至50℃,维持3~4d。检查有无残存的氨气和害虫。氨味重用甲醛中和,若有虫喷0.5%的敌敌畏溶液灭虫。料温降至25~28℃时,即可铺料播种,整个发酵过程约需25~30d。

3播种

在3月上、中旬,选用适宜加工出口的F50、F60等品种,铺料播种前先在室内做畦,畦以南北向为宜,宽1m,深10~15cm。铺料前2d,对菇房消毒2次,先用0.3%敌敌畏溶液喷洒1次,密闭1昼夜,再用1kg甲醛和0.5kg高锰酸钾密闭熏蒸。消毒结束后,铺料前1d通风,并进行翻架。播种前检查室温和料温。室温20℃以下,料温要稳定在28℃以下,播种的所有用具必须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播种采用混播加条播相结合的方法,播量为每100kg料播菌种0.8~1L,播完后将料面压实,并盖1层地膜。

4出菇管理

控温保湿,促使菌种尽快定植,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25~26℃为宜。菇房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若温度超过28℃,采取夜间通风的方法,降低温度,若温度过低,可在晴天揭开温室草帘提高室温,但料面应覆盖黑色地膜或草帘,避免阳光直射料面。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d左右菌丝即可基本长满培养料。覆土材料与蘑菇产量密切相关。理想的覆土材料应是团粒结构好、孔隙多、保水力强、持水率高、酸碱度适中、病虫杂菌少的土壤。最好采用泥炭土,也可用草炭土。用前应消毒,覆土厚度3~3.5cm。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平整,便于管理。覆土后2d内按每平方米5kg左右的水,分4~5次喷到土层中,使土层上下均匀潮湿,达到饱和。室温维持在21~22℃,料温24~26℃。覆土后6~7d,菌丝长到接近覆土表面时进行耙平,即将覆土层均匀翻1遍。双孢菇从播种到出菇,在适宜的条件下,需35~40d,一般可收4~5潮菇,持续采收40~50d。出菇期应保持13~17℃,若超过20℃应通风降温。同时,保持室内较高的相对湿度,可采用菌床、地面、空间喷水的方法提高室内湿度,菇体生长期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采菇期控制在90%左右。出菇期若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将抑制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影响出菇。因此,要适时通风,早春气温低,要选择无风晴好天气的中午前后通风换气,晚春气温升高,要在早、晚和夜间通风,同时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5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1.5cm时可分级采收。采收时,用中指、食指、拇指轻捏菌盖,稍加旋转即可采下。每次采收后,应及时剔除床面上的老根、死菇和其他残留物,采菇留下的空洞要用湿润的覆土填平,然后进入下潮菇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文辉.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青海科技,2007,14(2):50-52.

[2]刘君昂,李琳,周国英.双孢蘑菇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湖南地区的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6-1347,1350.

[3]刘晓杰,王俊山,吴永权.林地小拱棚双孢菇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7(6):41-42.

[4]赵凤良,王尚堃,雷新梅.3种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栽培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55-4557,4570.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4

关键词:榆黄蘑;生料栽培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110-1

栽培榆黄蘑,蛟河一般在4月中旬-5月中旬季节进行,我们近几年利用生料栽培食用菌在培养料拌料时加入干料重1.5%的食盐,1.5%的石灰防止杂菌感染,还可提前5-10天出菇,增产25-30%以上,菇体无农药残留。

1 生料栽培方法

所谓生料栽培,培养料未经高温灭菌处理直接栽培的叫生料栽培。生料栽培由于未经高温处理营养损失少,如果管理得当产量较高。

1.1 配方

(1)秋季阔叶树叶68%、稻糠或麸皮22%、玉米粉7%、石灰1.5%、食盐1.5%,水75%。

(2)玉米秸65%、猪粪30%、石灰1.5%、食盐0.5%、水75%。

(3)柱状编织袋里栽培,将培养料与菌种混在一起,最上面多放些菌,在菌袋中间用4厘米消毒木棒从上到下打一空,有利于通气。

(4)稻草67%,牛粪30%,食盐1%、石灰2%、水75%。

(5)蒿草等杂草60%,马粪35%,豆粉2%、石灰1.5%、食盐1.5%、水5%。

1.2 拌料

将猪粪暴晒干粉碎,将秸秆用2%的石灰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淘出用清水冲洗控水,按着每一个配方拌料水与料充分拌匀焖一个小时,PH8-12。一边拌料一边用喷壶喷水,拌好料用手紧握料,看到手指缝有水滴含而不漏为准。然后将料堆成堆用消毒塑料薄膜盖严,焖1个小时即可。

1.3 栽培过程

(1)菌袋发酵,地面出菇,等菌丝将培养料吃透,再把菌袋打开,将菌块压碎放在地面准备好的阳畦里2厘米厚,在腐殖土上面再盖上1厘米厚的沙子,长不限。

(2)阳畦空闲地宽0.8米,深0.4米,长3-5米不限。上面洒上5%的石灰水喷洒让水分彻底渗透。

(3)草甸空间,因为在此空间不容易污染,地下总是保持湿润,不用遮阴,等到草甸的草长起来的时候,正好蘑菇刚要出来,就把蘑菇遮住,还不用总浇水。

1.4 接种

首先在畦床上洒一层8厘米厚的料,然后洒一层菌块,三层料三层菌种,最上面一层要多放菌种,然后用木板压实让菌丝与菌料紧密结合,有利于吃料,防止污染。接种量百分之十至十五。封上塑料薄膜,上面盖上均匀3厘米厚度的土,周围用土压实。防止透光透风。

以上的栽培环境我经常采用地面林下和草甸子空隙内,好处是地下营养丰富水分充分,经过采摘三茬后不用补充养分照样出菇率高,菇朵肥大。

2 管理

2.1 发菌管理

从播种到出菇前为发菌期。室温要求18℃-22℃;料温24℃-26℃。低于10℃菌丝发育慢,高于30℃菌丝萎缩,超过35℃会死亡。室内湿度以60%-65%为宜。不需要光。保持空气新鲜,阴凉,切忌高温高湿。袋栽垛温超过25℃要倒垛,注意不要折断菌丝。如果温湿度适宜,不要揭床面薄膜,待菌丝吃透培养料后再支起,并保持料面湿润,加强通风,给以散射光,以诱导子实体原基的发生。若发现料面有积水,要及时擦去。发现黑、绿霉菌很多时,可用一点石灰粉覆盖;少时挖掉即可,并用少许多菌灵涂于杂菌处。

2.2 出菇管理

在正常情况下,播种20-30天后便形成了实体原基,在菌吃料三分之二的时候开始搭建拱棚,首先将菌料上面的塑料薄膜掀掉,上面覆上一层一厘米的腐殖土2厘米以下的黑土,拌上2%的石灰水,用手一捏没有水渗出为宜,在腐殖土上面加盖一层1厘米厚的沙子,避免喷水的时候蘑菇菌盖下面沾不上土,保持蘑菇干净。室外畦床上面搭建拱棚,上面盖上塑料薄膜和遮阴网或草帘;但草甸空间就不用遮阴,等到蘑菇出来时候,卡头墩子上的草就长高了,直接遮盖了,还不用经常喷水,因为地下总是湿润的,但在地面上栽培的出菇时往空间喷水,草帘上喷水和空中喷雾水,不要往料面上喷水,更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水滴落到菌蕾上,避免萎缩回去或免幼菇死亡。随着菇体的长大,施水量要增加。天旱、风大时要勤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结合喷水,每天上下午各开窗通风30分钟,以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氧气,促使子实体健壮生长。出菇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能在菇房里看清报上小字为宜。菌板,菌盖发育速度正常。

3 采收

当菇盖充分展开,未散孢子前,用手靠根部把菇扭下,不要带培养料。采后要把菇床清理干净,停止喷水2-3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3天后轻喷少量水,盖上薄膜,保持料面湿润,以待再次出菇,待料面出现子实体原基时再揭膜,如前管理。

通过以上的试验产量高,原料丰富,节省燃料,栽培技术简单易行,适合农垦林下,草甸间等地面栽培,此方法简便易行,尤其在配料上采用猪粪要比其他配方栽培食用菌的产量高26%,在地面和草甸里栽培要比袋里栽培提高30%。此种技术不仅是榆黄蘑,包括平菇,鸡腿蘑、双孢菇都可以栽培。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5

关键词 双孢蘑菇;优化;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白蘑菇、洋蘑菇,属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是一种好气性的草腐性真菌[1-2]。其质地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含高蛋白质,低脂肪,无污染,为绿色食品,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普及、产量最大的菇种之一[3]。双孢蘑菇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福建省是双孢蘑菇生产的大省。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在东北地区,起步较晚,生产技术落后,因此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4]。由于气候原因,黑龙江省迄今没有规模化栽培双孢蘑菇的先例,现将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期为实现双孢蘑菇在黑龙江省的规模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栽培季节安排

在黑龙江省栽培双孢蘑菇应以秋季为主。母种于3月中下旬转接试管,4月中旬制备原种,7月中旬进行栽培种的制备,8月下旬进行播种栽培,9月就可以采菇,至10月下旬可采收4潮菇;进入11月以后,气温会明显下降,直到翌年4月初为越冬期,4月中下旬即可恢复出菇。

2 母种制作

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去皮)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5 g,水1 000 mL,pH值自然。把母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中,接种后置于24 ℃恒温人工气候箱中培养3~4 d,可见由组织块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连续观察并检查菌种污染情况。发现有青、绿、黄等颜色小点及糊状物,说明已污染杂菌。菌丝体长满斜面需15 d左右,满管后将母种置于4 ℃冰箱中保存备用。

3 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培养采用麦粒种配方:麦粒90%、干牛粪6%、稻壳2.5%、硫酸钙1%、碳酸钙0.5%,含水量50%左右,pH值自然。栽培种的制作、消毒、灭菌、接种均按常规方法,菌种培养均在24 ℃恒温人工气候箱中,待菌丝长满瓶后供栽培使用。

4 培养料制作

培养料配方:稻草1 000 kg、干牛粪1 000 kg、豆饼50 kg、碳酸钙25 kg、硫酸钙25 kg,含水量50%左右,pH值自然。在建堆前2~3 d,将稻草预湿,使其含水量在50%左右,建堆时按100 m2栽培面积计,一般为长10 m、宽2 m、高1.5 m。先铺20 cm左右厚稻草,草层上再铺牛粪,如此反复,最顶层覆盖稻草,7层左右,堆料一般以南北向为宜。一次发酵,当温度升高到最高点,并维持一定时间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一般翻4次,第1次翻堆大概间隔5~6 d,第2次翻堆间隔5 d,第3次翻堆间隔5 d,第4次翻堆间隔4 d。每次翻堆要注意发酵情况,保持含水量为60%左右,pH值用石灰水控制为7.5~8.0。二次发酵,当第3次翻堆2 d后,堆温上升到70 ℃左右时,将培养料搬入菇房。铺料厚度为30~50 cm,培养料堆放完毕后,关闭所有门窗。通过加温,在1~2 d内将料温上升到60 ℃,保持6~10 h,适当通风使料温降至50 ℃左右,维持4~6 d,继续降至45 ℃时,打开门窗使之降至常温。发酵好的培养料要有弹性,一拉即断,棕褐色,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却不滴为宜,pH值为7.0左右。培养料在进房前应进行消毒,在进房前1 d左右,先将料堆用塑料膜覆盖4~5 h,使害虫从料面爬至表面,再在料堆周围喷0.5%敌敌畏和800倍的多菌灵,熏蒸24 h。

5 播种

播种前应对栽培种进行严格地检查,选择菌丝生长有力、粗壮洁白、无病虫害、菌龄适中的菌种。播种前通风并检查室温和料温,一般室温在20~25 ℃以下,料温在28 ℃以下,且无再升温现象时即可播种。播种完应关闭门窗,5 d后可适量通风。采用穴播法进行播种,穴深3~5 cm,穴距8~10 cm。将菌种块逐穴填入,轻拍使料与种紧贴,注意种块不可揉搓,轻捏成团放入穴中即可。

6 播种后管理

发菌阶段如果料不干,水分充足,菌丝生长良好,没有污染,料面可以不喷水,只是在菇房地面、空间、墙壁喷雾、洒水,保持湿度。如有的料面比较干,水分不够,可适当在料面喷水,喷水时喷雾器头朝上,以防止损伤菌丝。在正常情况下播种15 d左右,菌丝在培养料面两穴之间均相互联接,并深入料内2~3 cm即可覆土,先覆盖粗土粒,厚度为2~3 cm,土湿即可,再关闭门窗。当粗土与斜面接触的部分已布满菌丝时,即可覆细土,厚度为1.5 cm左右,喷水至细土能被捏扁,润湿即可。覆土10 d后,覆土层表面有大量菌丝出现时即转入出菇期,当有白色粒状原基出现时,即可喷出菇水,以土层吸足水分又不漏到培养料面为宜。3~4 d后原基长到黄豆大小时,喷1次重水,即为出菇水,喷水量25 kg/m2,在1~2 d内分多次喷完,5~7 d出现幼菇,并注意温度、湿度,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越冬时清理床面,剔除菇床上的老根、死菇或菌皮;床面补细土;加强通风换气,着重中午通风;每周喷水1次。菌床越冬后,到翌年的4月末气温逐渐回升,当菇房温度稳定在6 ℃以上时,进入春菇管理,其管理过程与秋菇基本相同,控制好温度、湿度,达到采收条件即可进行采收。

7 采收

采菇前不能喷水,当双孢蘑菇直径到3 cm以上且未开伞时即可采收,采菇时要进行旋转采菇,并及时清理采收后的菇床,用土补平孔洞。一般可采收4~5潮菇,生物学效率达80%。

8 参考文献

[1] 周君强,肖鑫华,赵洪生.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08(3):40-41.

[2] 刘君昂,李琳,周国英.双孢蘑菇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湖南地区的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6-1347,1350.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6

关键词: 平菇;生物习性;稻草栽培 

 

平菇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很强、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短、生物效率高、栽培方式多样等优点。平菇生长发育的过程分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阶段。菌丝体为白色绒毛状,是平菇的营养器官,主要吸收利用培养料中养分;平菇子实体丛生,菌柄基部互相连结,有些叠生,菌盖为贝壳状或扇状,直径4~10cm或更大,发育初期青灰色,后变为浅灰色或褐黄色,成熟时呈灰白色,菌肉白色,肥厚柔软。 

平菇在生育的全过程中,有自己特有的规律。因此其生长发育,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了解平菇的生长规律,对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很重要。在平菇的生育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水分、光线、空气、营养以及酸碱度等条件。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最佳范围是15~36℃,以24~28℃最适宜。菌丝体发育阶段,要求栽培料的含水量在60%~70%左右,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反而使菌丝生长速度下降;子实体发育必须有散光,没有光子实体就不能生长,但不能有强光,否则也会阻碍其生长。 

稻草栽培平菇现已推广普及,但产量高低悬殊。笔者经过长期反复探索与实践,总结稻草栽培平菇要取得高产稳产,要把握以下关键技术。 

 

1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 

 

稻草要干燥无霉变,色泽金黄,最好是中稻草和糯稻草,并经过三方面处理:一是曝晒2~3d,以杀死部分粘附在稻草表面的病菌和虫卵;二是用1%~2%的石灰水浸泡1~3d,以去掉表面的蜡质达到软化,进一步灭菌、杀虫;三是将浸过石灰水的稻草用清水冲清后上堆发酵,使堆温达60℃以上,其间翻堆1次。经过处理的稻草,质地柔软,病虫害少,含水量适宜,播种后利于发菌。 

 

2选用优良菌种 

 

菌种的优良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菌种的种性,如品质、产量、抗逆性、温型等;二是菌种的纯度;三是菌种的适应性。要选用种性好、抗逆性强、纯度高、无虫无杂菌以及适合在稻草上生长的、具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如高邮955、秋丰500等优良菌株。 

 

3适当加大菌种用量 

 

由于稻草质地疏松,同量的稻草培养料较棉子壳料的体积要大,因而菌种用量要由棉子壳料用量的10%~15%提高到20%~25%,这样才能形成生长优势,阻止杂菌污染。

4加强发菌期管理 

 

平菇栽培成败的关键在于发菌期的管理,发菌期管理重点在于水分管理。一要科学管理水分。发菌时的水分管理原则是要保水,使水分不易失掉,而不是失掉后重新补水。要保证拌料时60%的水分能长久维持,这样菌丝才能发得好。发菌时补水还易造成污染,所以应尽量避免。床栽保水的办法用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二要压料发菌。因稻草质地疏松,常规法稻草栽培平菇播种初期难发菌或不发菌,而一旦菌丝吃料后稻草纤维素被分解,疏松的菌床就会下陷,致使料内水分溢出,菌丝难以继续生长。因此,要夺取高产必须压料发菌。其做法是:室内栽培,播种后覆盖薄膜,膜上放木板再压重物;室外栽培,在膜上放些稻草,草上再加泥土。这样既可保温保湿,又可使草料结实,有利发菌。现蕾前,去掉压料物,拱膜出菇。 

 

5后期喷施营养液 

 

稻草与棉子壳相比,所含营养略差。因此后期要喷施营养液,以复壮菌丝,更好地分解吸收稻草基质中的有机物。具体做法是:采收第2批菇后可选喷下列营养液:在100kg水中,加尿素100g、磷酸二氢钾100g和白糖1kg,每l00kg草料喷此液4~6kg;在100kg水中,加蔗糖2kg和尿素200g,每100kg草料喷此液3~4kg;在100kg水中,加三元复合肥1kg和白糖1kg,每100kg草料喷此液3~4kg。通过后期喷施营养液,一般可增产15%~20%。

6加强病虫防治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7

关键词:双孢菇;栽培;关键技术

1菇棚建立

搭建一个坐北向南、东西走向、长不限(视情况定)、宽6m、高2m的半地下拱棚,三面建墙或以成型的骨架为材料,上盖塑料薄膜,加盖草帘或遮阳网,棚的一头设门,一头设通风口。棚内作1m畦,50cm走道[1]。

2培养料的准备及堆制前的处理方法

2.1培养料配方

按100m2计算,准备培养料:稻草(麦草)800kg,牛(马)粪250kg,尿素20kg,豆饼50kg,过磷酸钙30kg,石灰30kg,ph值8.0。

2.2材料准备

选鲜黄不霉变的稻草,晒干。牛粪晒干粉粹。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长,浸入水中10h捞出,堆放1~2d,每天在表面喷水1次。

2.3预堆

稻草预湿2d后,铺成宽2m、高30cm、长不限(据料多少定)的堆,在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喷淋使石灰渗入草里,再撒少量碳酸氢铵,然后再铺1层草,如此类推直到堆完。稻草预堆前1d将牛粪、饼肥用1%石灰水调湿,含水量以手握料,指缝间有水滴渗出即可。

2.4发酵时间

用稻草+牛粪堆料需20~25d [2]。

3建堆发酵及翻堆

3.1建堆前的准备

把磷肥、尿素、石灰、碳酸钙、发酵剂混匀,然后与预湿好的牛粪、饼肥混合,配成混合料。

3.2建堆

预堆后2d进行,建堆时含水量以手握稻草渗出4~5滴水为宜。把预湿稻草铺在地上,厚30cm,宽2.2m,长不限,然后撒上混合料,用量为总量的1/6,从第2层到第6层稻草每层厚度均为30cm,每层操作都一样,堆成龟背形,堆料时做到底层不浇水、中层少浇水、上层多浇水,一直到有水溢出为止,堆到4d左右,料温升到70℃,堆制后用草帘覆盖,下雨用塑料膜覆盖。

3.3第1次翻堆

建堆后5~7d料温开始下降进行翻堆时要把料抖松,让料中的氨气散发,并把表面和底层的料翻在中间,中间的翻在两边,每隔1m插1根15cm的木棍,待堆建好后拔出,作为通气孔。遇雨天及时覆盖,天晴后马上掀膜散发氨气。

3.4第2次翻堆

第1次翻堆后5~6d即可翻堆第2次,翻法同前。

3.5第3次翻堆

在第2次翻堆后5d进行,方法同第1次翻堆,调ph值为7.8~8.0。

3.6第4次翻堆

第3次翻堆后4d进行。这时料已腐熟,结合翻堆边翻边喷甲醛和杀螨剂。调ph值为7~8。闷2d即可准备晾料播种[3]。

4发酵培养料的质量标准

培养料的颜色呈棕褐色,腐熟均匀一致。稻草柔软疏松,且有弹性,草和牛粪等原料混合均匀。料含水量65%,手握料指缝间有水1~2滴为佳。无病虫杂菌,无粪块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气味。

5培养料进棚

在培养料进棚前,用辛硫磷0.5kg对整个菇棚进行杀虫1次。培养料进棚宜在晴天进行,在铺料前,在畦内撒一些石灰粉,铺1层提前消毒好的长稻草,增加透气性,然后再铺混合料,料厚20cm,中间稍拱,不可压实。料铺完后,棚内过道清理干净,关闭门窗和通气孔,1m3空间用甲醛10ml、高锰酸钾5g进行消毒熏蒸,24h后打开门窗通风,直到棚内无甲醛味,料温28℃以下即可播种。

6播种前准备

在接种前必须进行料面整理,要求厚度一致。将菌种瓶外部用0.2%高锰酸钾或3.0%漂白粉或0.1%克霉灵擦洗干净,然后将菌种掏出(切不可捏成单个麦粒),放入已消毒的盆里。

7接种及发菌管理

7.1接种方法

接种宜在晴天进行,雨天不宜。接种量为1m2用500ml瓶装菌种1.0~1.5瓶,先将菌种的2/3均匀撒于料面,用木棍轻轻抖动料,使菌种落入料层中,把余下的1/3菌种撒在料面上,压实打平使菌种紧贴料面,不能架空。早播要轻轻压实,晚播要适度重压以利保温保湿。可用地膜或报纸覆盖3~5d萌发定植后揭开[4]。

7.2接种后的发菌管理

接种后2~3d,菇棚以保湿为主,保持空气湿度80%以上,温度最高不超过29℃,以22~27℃为宜,严防菌种和料面干燥,尽快促菌丝萌发。4~6d,菌丝开始或已吃料,应通风换气,使菌丝向料内生长,防杂菌滋生,同时检查菌种成活力。7~12d为发菌旺盛期,注意加大通风换气,促菌丝纵横生长。12~20d为发菌后期,当菌丝长到料面的2/3时即可覆土。

8覆土

8.1覆土材料的要求

宜选无污染农作物农

田土,以粘壤土为好,过筛后曝晒几天,每100m2栽培面积需准备土3~4m3,先拌入2%石灰粉,再用5%甲醛水溶液将土渗透,待手抓不粘、抓起成团、撒下即散为佳。ph值7.5。

8.2覆土方法及管理

适宜的覆土时间一般在播种后15~20d,菌丝长到2/3时。覆土前把料床轻压一下整平。覆土采用2次覆土法,即先覆2.0~2.5cm,薄厚一致,要平,不可压实,调水2~3d,土层水分达到捏得圆,不粘手为宜,转入正常管理,待菌丝长到接近土面时,再覆土1cm,覆土后要及时用2%石灰水调节湿度,早晚通风1h,保温保湿。

9出菇阶段管理

9.1催菇

催菇是诱导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当菌丝长到距土层表面1cm时,喷1次重水,也叫结菇水。1m2用水1.5~2.0kg,喷水后加大通风量,若温、湿度适宜便可形成大量小白点状原基,注意保温保湿,此时不能再喷水,以免原基死亡。

9.2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

菌丝形成原基后2~3d,便分化形成菇蕾,应根据温度、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严控温、湿度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10适时采收与管理

10.1采收

当菇蕾菌盖直径达3~5cm、菌膜未破裂、菌褶刚离开菌柄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指捏住菌盖,轻轻转动采下,采大留小,注意不要伤周围幼菇。

10.2转潮管理

每批菇采完后,要清理菌床上的死菇、烂菇,修补好覆土层,喷1次水也叫转潮水,过5~6d,下一潮菇又形成。一般情况出4~5潮菇,营养基本耗完。

10.3病虫害防治

蘑菇生长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没有发酵好的培养料,或是采菇后没有及时清理菇床等,都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要求每名管理人员一定要有严格的卫生环境预防意识,菇棚内场地、过道都要撒石灰,每隔4~5d喷1次杀虫剂,用清洁自来水喷菇,通风要良好,以保持棚内空气新鲜,这样都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旦有菌蝇、线虫发生,就用菇虫净、高效氯氰菊脂喷雾。若菇盖表面出现斑点就要多通风,少喷水,用百菌消、克霉灵喷雾,做到早预防早治疗,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1参考文献

[1]王瑞申,席海军,任翠君,等.日光温室番茄套作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2):36-38.

[2] 张启敬,仲全胜,刘国祥.双孢菇棚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5(1):29-41.

[3] 王春雨.鲁西北地区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55-56.

[4] 刘云华.双孢菇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5(2):50-52.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8

关键词:凤尾菇;市场;大床栽培技术

凤尾菇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栽培食用菌,原产于热带地区,是从平菇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有经济价值的新品种。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广泛栽培。我国自1978年引种成功之后,目前栽培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凤尾菇适应性强,较耐高温,生长周期比平菇少20~50天,而且栽培方法简便,可以利用多种农作物秸秆和副产物进行生料栽培,是适宜于我国各地栽培的一种食用菌优良品种。

1 生长条件

(1)温度:孢子形成温度为12~20℃,孢子萌发以24~27℃为宜。菌丝生长范围 15~32℃之间都可以生长,高于32℃容易老化,低于20℃生长缓慢,14℃以下停止生长,最适为24~27℃。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10~30℃,以25℃为最佳。 (2)湿度:菌丝体生长的基本要求含水量65%,子实体生长需要空气相对湿度为85%左右。 另外,材料不同,所要求的湿度也有区别。(3)营养:凤尾菇是腐生性极强的食用菌,可利用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绽粉和糖;也可利用各种有机氮、碳素、矿质元素等。如用稻草、棉籽壳、甘蔗渣、木屑等进行栽培。(4)酸碱度:凤尾菇喜欢在略偏酸性或中性环境中生活,培养料中最适宜的pH值为5.8~6.2,pH值 5~5.5以下遇到高温,喜酸性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培养料变臭,菌丝发育不良,pH 值7~8时仍可照常生长,pH值9以上几乎停止生长。(5)氧气:必须有充足氧气,空气流通,如通气不良,则菌柄长,菌盖畸形,发黄萎缩而腐烂。二氧化碳积累不能超1%。(6)光照:菌丝不需要光照,在黑暗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对光的反应十分敏感,必须有一定的散射光线,但只要很微弱的光线就能正常生长。

2 栽培方法

2.1 室内大床栽培法

室内大床栽培凤尾菇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小,温度、湿度比较容易控制,可以全年栽培,周年供应鲜菇。

2.1.1 培养料及其处理。用稻草、蔗渣、木屑、棉籽壳等都可以栽培凤尾菇。但要求新鲜、无霉烂变质。同时在栽培前还要进行消毒处理。其方法有:

(1)石灰水消毒法。用 0.5%~1%的石灰澄清液,在水池中将培养料浸泡12小时,捞起盛于蔑篓中,用清水冲洗至pH值7~7.5时,沥去多余的水,就可上床。若无试纸测酸碱度,以冲洗至稻草无黄水流出即可。

(2)沸水浸泡法。把培养料盛于木桶中,倒入沸水,浸泡15~20分钟,捞起沥去多余的水,就可以上床栽培。

2.1.2 配料。配方一:棉籽壳98kg加碳酸钙2kg(或石灰粉1kg),用水130~150L,边拌边洒入清水,使含水量达65%。

配方二:稻草要求新鲜,无霉变,切成10cm长的草段。用0.5%石灰水(即pH值12~13),将稻草浸泡12小时,使其纤维软化,第2天捞起,放于筐内,用水冲洗掉石灰水,使稻草成中性(pH值在7~7.5),控干水,使含水量在65%。

2.1.3 上床与播种。采用层播,具体方法:先在床上铺1层培养料,撒上1层菌种,再铺上1层培养料,用手稍压实后,撒上菌种,照此法播2~3层,最后1层菌种适当多些,使菌丝很快长满料面,以控制杂菌侵染。播完种后用木板将料面轻轻拍平实,使菌种和培养料紧贴在一起,以利菌丝恢复生长。培养料的厚度为10~15cm,天热时料要薄一些,天冷时料可厚一些,接菌量以10%~15%为宜。最后覆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2.1.4 管理。(1)出菇前的管理 播种后菇房的温度应控制在27℃以内,当料温超过30℃,应及时揭去薄膜,打开菇房门窗,通风降温,避免灼伤菌丝并注意避光,以利菌丝正常生长和积累养分。发现床面上有少量绿色霉菌感染,应及时除去。若有多种霉菌同时污染,应揭去薄膜,加强通风,降低培养料的湿度,并将石灰粉撒在污染部位。待霉菌消除后,再覆盖薄膜。当菌丝长透床底后3~5天,掀掉料面薄膜,加强通风和增加散射光,以诱导原基迅速形成。

(2)出菇后的管理:菇房最好保持20~27℃之间,注意通风,给予一定散射光照,促进原基分化。幼小菇蕾,不能直接喷水,应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菌盖展平需水量最大,此时应加喷水。出菇期间的管理要解决好通风和保湿的矛盾,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菇床表面湿润,空气相对温度保持在80%~90%。在菇房通风时,要经常向地面和四壁上喷水,如料面发干,可用落雾法补水,防止直喷造成水大烂床。

2.1.5 采收。随着子实体长大,菌盖充分展开,边缘稍向上翘,应抓紧采收。采前可喷水,有利于保持菇的鲜嫩。其方法是用左手按住培养料,右手捏住菇柄扭下即可。每采完一潮菇后,要把床面整理干净,把料压实,并停止喷水2~3天,以利菌丝恢复生长。喷水管理后,又 很快长出新的子实体。每潮菇相隔7~10天。一般管理得当可产四潮菇,从播种到收菇结束约50~60天,气温低时,则要延长到80~90天。而第1批和第2批菇是产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9

xx县食用菌、中草药专项推进工作总结 文章作者:花多眼乱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19日9:40 林西县食用菌、中草药专项推进工作总结 二00四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县食用菌、中草药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富民、富乡、富县的产业。其中食用菌生产逐步形成了以滑子菇为主,多品种补充,乡镇成村连片,辐射千家万户的大规模生产格局,产品迅速打入市场,并以优良的品质,合理的价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生产现状 (一)食用菌生产 1、规模 2004年,全县计划栽培食用菌200万盘(袋),实际完成食用菌栽培275万盘(袋),其中滑子菇服务挂钩责任制,明确了凡是提供菌种的经纪人,必须无偿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和销售服务。三是在服务程序上,必须实行全程合同、档案式服务,明确各方责任。十月初,制定并颁布了《林西县食用菌菌种管理暂行办法》,为广大菇农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5、加强技术培训与服务。 根据食用菌和中草药栽培的季节特点,春节前,组织县农业局和食用菌各中介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举办技术培训班40期,发放技术资料及宣传单3000份,培训人员2000人次各种问题。全县共有栽培技术人员35人次深入到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纠正生产中出现的。 6、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力度。 今年,共引进食用菌新品种6 个,包括小黑平菇、小白平菇、鸡腿菇、姬菇、猴头、草蘑等。从目前看,黑白平菇、鸡腿菇、姬菇、猴头完全可以在我县推广,其它几个品种需进一步总结示范。中草药方面,试验示范的主要品种包括秸梗、防风等,其中桔梗产量和效益较好,要进行推广。 7、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已经引进河北王瑞华在我县建立了一家食用菌初加工厂。建成300平方米的厂房,对所收滑子菇进行初加工,经济效益显著。 三、存在的问题 (一)食用菌生产 1、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用菌的发展。 食用菌生产先期投资大,虽然今年县里多方筹措资金扶持食用菌生产,但仍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很多农户由于资金限制不能扩大生产规模或根本不能进行生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用菌的发展。 2、个别食用菌品种受原材料制约。 我县的食用菌栽培主要以滑子菇为主,占总量的80%左右,约需木屑320万公斤。而我县林业资源相对比较匮乏,需大量从周边旗县购进,由于发展速度快,木屑需求大,促使木屑价格猛涨,涨幅为原先价格的3--4倍,增加了生产成本。 3、个别经纪人提供的菌种和服务质量存在问题。 我县提供菌种的主要厂家有4家,其余需从外地购进菌种。部分菌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菌种带有杂菌、转化程度不够、菌袋重量不足等;技术服务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经济人对林西的实际情况了解的不够,机械地照抄外地的栽培技术,比如在接菌量上,标准的菌种袋在林西只能接8-10盘,而有的经纪人则要求以不足标准菌种袋1/2的菌种量接种10盘以上;再比如在蒸料灭菌的数量上,目前我们林西所使用的锅炉一般一次性蒸料500盘左右,而有的经纪人要求栽培户一次性蒸料1000盘左右。尽管我们在前期已经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并及时提出了纠正措施,但有些户还是因此造成了损失。 4、种植品种混杂,个别品种退化现象严重。 有的经纪人引进的品种多而杂,给生产管理造成很多不便。例如滑子菇生产,有的一个棚里就有5—6个品种,由于不同品种在不同时期管理方法不同,很难统一管理,影响了出菇产量,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中草药生产 1、中草药种植难以形成规模。 其原因是缺乏真正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由于农民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很少,对种植中草药缺乏足够的信心,再加上中草药市场瞬息万变,价格波动,使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2、有关部门扶持的力度不够。 扶持包括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发展中草药生产有三个关键环节,即技术、资金和市场。其中技术、市场可完全由行业协会自行解决,而资金问题还需要政府的支持。 如果审核通过,麻烦通知我一下,谢谢!我的qq:463040578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10

关键词 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09-01

平菇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应能力强、易栽培、产量高、销路广等特点成为北方地区栽培最普遍的食用菌品种。其营养价值高、肉质肥厚、蛋白质含量高、含有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经常食用,能防治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并有防癌、抗癌的功效;其适应性很强,生命力旺盛,对栽培方式、场地要求均不严格,栽培季节从秋末至冬、春,甚至初夏都可生产;其生长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生物效率高,从种到收只需40 d左右,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生产项目。现将平菇的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常用栽培配方

配方1:棉籽皮94%,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配方2:棉籽皮45%,玉米芯43%,饼粉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配方3:棉籽皮45%,麦秸43%,饼粉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2 配料准备

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0∶(1.3~1.5)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pH值为7.5~8.0。选向阳、地势高、干燥的地方,培养料加pH值为9~10的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70%。拌匀后按50 kg/m堆料,建成宽1.5 m左右、高1.2~1.5 m、长度不限的堆料。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2根竹竿,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竿交叉,堆好后撤出竹竿,然后盖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发酵结束即可进行装袋接种[1]。

3 装袋接种

选用(22~25) cm×(45~50) cm的塑料袋,采取4层菌种3层培养料的层播方式,菌种量一般为15%左右。两端袋口菌种量应大,有利于菌丝生长。

4 发菌管理

菇棚消毒后把接过种的料袋搬运至菇棚内,在畦床上堆垛发菌,或搭架码放。早春晚秋温度低,可南北2行并列为1排,每排留出走道,可堆10~12层,其他季节单行排列。气温高时也可堆放2~4层料袋堆成“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并留出人行道。覆膜保温时定期揭膜通风,防止因缺氧抑制菌丝生长[2]。

5 出菇管理

在温度25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暗光和通风良好条件下,一般中、高温型平菇25 d左右、低温型30~35 d菌丝即可长满袋。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表明菌体已经成熟,这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菇棚消毒,注水浸湿待晾干后,按菌袋菌丝成熟早晚整齐地堆放于畦床,堆高7~8层。然后解开菌袋两头扎口,当料面见有小菇蕾出现时,剪去袋两头的薄膜,暴露料面,以促使菇蕾迅速生长。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平菇病害有绿霉、曲霉、毛霉、根霉、细菌、病毒病、细菌性褐斑病、黄斑病等,主要是防治绿霉和黄斑病。绿霉是侵害食用菌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在培养料中灭菌不严格,或接种时消毒不严格,或出菇后因采菇时菇根处被侵染,均能产生绿霉。当菌床培养料上或菌袋两端发生少量绿霉时,用0.1%绿霉净、0.1%~0.2%克霉灵或浓石灰水清液涂抹或喷洒被害部位,可防止分生孢子扩散蔓延,或用0.02%菌绝杀处理侵染部位能抑制杂菌生长。若菌床或菌袋出现绿霉已深入到料内,应及时用0.2%菌绝杀液浸纱布盖住,然后轻轻挖掉已污染的料块,在挖除后的料面喷0.2%多菌灵或其他杀菌剂,也可涂抹浓石灰乳,再用新鲜料或菌种填平,可控制其发展。对于污染严重的菌袋可深埋处理。在出菇期间,可用克霉灵800倍液,隔3~5 d喷雾1次,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他病害的防治与绿霉的防治方法基本相似,只是用药有所选择。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对工具和手要用酒精或高锰酸钾严格消毒[3-4]。

6.2 虫害防治

平菇栽培时常见的虫害有线虫、螨类、蚁、蜗牛、果蝇、菇蚊等。药剂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2 500倍液喷雾;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骨头烤香诱杀螨、蚁类;用盐杀蜗牛等。

7 采收及收后管理

在适宜条件下,从子实体原基长成菇体大约7 d,当菌盖充分展开,菌盖边缘出现波状时及时采收。采菇时大、小一次性采完,勿摘大留小。采收时要整丛收,轻拿轻放,防止损伤菇体,不要把基质带起。采菇后清理料面,剔除死菇、菇根及杂物等,喷水1次,保温、保湿,让菌丝充分恢复。经7~10 d见有菇蕾出现时,再按出菇要求管理,采完2潮菇后,一般菌袋发生失水,应给以补水。

8 参考文献

[1] 夏飚.快速产出优质平菇栽培料的操作方法[J].蔬菜,2011(7):8-9.

[2] 王宗善.平菇栽培袋灭菌三原则[J].中国食用菌,201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