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层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9:24:31

财务分层管理

财务分层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公司;财务管理;分层管理模式

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难以适应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也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我国部分企业逐渐将分层理论应用到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分层理论主要通过将复杂的管理系统划分为多层次性的具体结构,一方面降低了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系统的运作效率。因此,对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公司财务分层管理的必要性

(一)传统财务理论与财务分层理论的比较

财务管理理论从建国之初由传统照搬西方财务理论阶段逐渐转变为如今发展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财务理论[1]。财务理论有着较为复杂的发展历程,在传统财务理论阶段,我国最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财务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政治性,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重视,财务管理逐渐作为单独的学科开始了对市场经济财务治理机制的探索。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理论与分层理论涉及到了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范围,具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但二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传统财务理论与财务分层理论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财务分层理论是建立在传统财务理论之上的,不仅是对传统理论的发展与延续,同时也对传统理论进行了合理的改良。从而构建了财务管理的基本框架。

(二)实施财务分层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1.委托问题需解决。依据传统财务理论,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矛盾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传统理论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诞生的,企业属于国有性质,其经营权与所有权都为国家所有,然而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逐渐分离,这就出现了委托问题。由于传统财务理论难以有效解决委托问题,因此财务分层理论的实施具有必要性。2.公司治理架构的要求。现代化企业的治理组织架构主要包括董事会、股东大会、经理人三方参与者构成有效的结构体系,从而保障公司正常运营。与传统财务理论下的公司结构不同,现代化企业会将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使公司运行过程中实现互相约束的作用。在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各个财务层次间职责权限产生不同,实施财务分层理论可以有效地在不同财务层次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战略目标[2]。

二、公司财务分层管理财务治理结构概述

(一)财务管理理论基础

1.产权的涵义。产权是与所有权相关的财产权,其以所有权为核心但实质上却不等同于所有权。产权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原始产权与衍生产权,一方面原始产权与衍生产权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经济主体,另一方面衍生产权的基本性质受原始产权决定,虽然衍生产权可以保有独立的意识与权能,但是前提必须是保证原始产权的利益。2.财权的涵义。财权就是指财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可将其大致分为企业财权与普通财权。普通财权是由财产所有权衍生而来,企业财权是由企业所有权衍生而来的[3],二者属于独立的经济个体,但企业所有权又衍生于财产所有权。3.公司治理结构。我国现代化企业的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经理人组成的至上而下的制衡机制,这种公司治理结构既有别与经营阶层主导型模式,与股东主导型模式也存在着区别,这种公司治理结构是在股东的相对主导下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分层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

1.内部影响因素。企业所有权采用什么样的安排逻辑不仅决定着公司的治理模式,它也是在股东相对主导下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出的决定性因素。而且选择什么样的公司治理模式也会影响到财务主体的界定以及财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的设计也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在财务分层管理设计过程中对权责的明确存在着较大影响的还有公司组织方式的安全性。2.外部影响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影响因素对公司财务体系的资源配置造成了极大的影响[4]。

(三)分层管理模式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合法性原则要求在财务分层管理模式设计阶段,必须在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与政策的前提下,对企业财务资源配置进行优化。2.动态性。动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当动态地结合内部影响因素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变化,对财务体系中各财务主体以及各层次的利益进行相应的调整。3.权责统一。权责统一原则要求当财务主体间出现权利不相容的问题时,应当有不同财务权利主体形式不同性质的权利,从而实现各财务主体间的制衡[5]。

(四)分层管理模式的层次划分

1.两主体的划分。财务分层管理模式的层次划分首先存在于财权与产权的划分,再以此为基础将财务主体划分为公司法人财务以及股东集团财务两个主体。上文已经提到过产权是一种因物的使用与存在而引起的社会经济关系,财权是在产权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财权集中表现了出安全的财务方面的利益。2.五层次的划分。依据财权与产权的关系,股东大会的财务层次衍生于股东集团的财务主体,而董事会、高层经理人、财务经理以及监事会这四个财务层次衍生于公司法人的财务主体。

三、财务分层治理机制

(一)选择财务治理机制

公司的财务治理机制就在企业财权配置的基本框架下,依据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经理人等财务治理结构,形成一种自动调节企业财务治理活动的经济活动体系[6]。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的财务治理机制选择主要是为了将这些个体性质的整合起来,从而提高公司财务治理的实际运作效率,从而保护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实质上就是对公司财务的动态调控。

(二)建立财务治理结构

如果要在公司财务管理中施行分层管理模式,不仅要考虑这种分层管理模式所要遵守的特定原则,还应当分析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对公司的实际影响。需要在兼顾企业股东产权以及企业职工的民主监督与民主管理的权利的同时,强化职业经理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内部监管制度,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效果。

(三)协调双方财务关系

企业的投资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收益分配权以及经营决策权等多种权利。由于投资者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因此不同投资者对于权利的要求也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公司经营集团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协调经营方与投资方的财务关系,在项目决策前应当在充分评价收益的基础上说服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同时在决定企业发展方向时应当把握投资方的利益诉求,从而尽可能地保障股东集团的经济收益。总而言之,随着现代化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因此在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中引入分层管理理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不过虽然财务分层管理模式可以在兼顾相关利益者利益的基础上保障公司的稳定运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我国对于财务分层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就要求我国现代化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升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作者:张凤新 王明 包岩峰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胡笔吟.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4:7.

[2]时钰.公司财务分层管理体系构建与完善研究[J].财会通讯,2010(5):79-81.

[3]衣龙新.财务治理理论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04:89.

[4]晋自力.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0(8):23:64-65.

财务分层管理范文篇2

综观目前有关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文献,我们不难发现两个问题一是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将公司财务风险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因而,规避和控制的手段也是全方位、多角度,成本高、耗费大,但效果不明显,且缺乏层次感,二是受传统部门财务观念影响,将财务风险控制的主体定位在财务部门,认为财务部门理所当然应该对企业的所有财务风险承担责任。笔者认为,将财务风险作为一个由财务部门加以控制和防范的整体,往往权责不清、目的不明,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企业不同管理层次所拥有的财权和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不同管理层次在风险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一、财务分层管理理论与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来看,公司财务管理是分层次展开的,管理主体及相对应的责权利是不同的。1997年,汤谷良、谢志华、王斌三位教授分别提出了经营者财务论、出资者财务论、财务经理的财务观以及财务管理的分层管理体系。这一理论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按主体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其中,出资者财务是以股东及股东大会决议名义直接行使的对重大公司财务事项的管理,出资者财务的目标是其所出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经营者财务是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代表的管理层行使对公司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重大事项的制定权、执行权,其管理对象是全部的法人财产,经营者既要承担对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又要承担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财务经理财务则是经营者财务的具体操作性财务,它属于较低层次的财务管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企业短期资产的效率和短期债务的清偿。

公司财务风险是否具有层次性特征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能否采用分层管理的关键。结合企业组织结构特征和财务分层管理理论,我们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具有层次性特征的,理由如下

1财务目标的层次性决定实现不同财务目标有着不同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具体到不同管理层次又有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出资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目标不同,风险各异,目标的层次性决定实现不同层次目标有着不同层次的风险,尽管某些风险影响因素可能影响各个层次,但每个层次对这些因素的反映以及应该发挥和所能发挥的作用显然是不同的。

2财权在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分配决定着不同管理层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不同。层级化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不同管理层次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职责权限不同,各个管理层次的财务权限不同,承担的职责也就不一样,在风险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3导致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层面不同也表明财务风险具有层次性。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风险因素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由于企业各个财务管理层次上权责清楚,职责明确,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各种风险因素发生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不同。

笔者认为,公司财务风险可以根据公司财务管理层次划分为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和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公司财务风险应该是各个层次财务风险的总和,各层次的目标不同,存在各自的风险,他们的风险累加起来构成了企业财务总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将财务风险层级化并不否认某些风险因素自上而下影响各层各级;也不排除某一层次风险控制不力而加大其他层次风险,产生连环效应;更不排除在对待某些风险时各层级之间的协调作战。强调分层管理,我们认为更有利于分清职责和各层次实现目标的业绩考评。

二、不同层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责任主体

基于财务分层管理理论和上述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将风险管理理论和分层管理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进行分层管理就成为解决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权责不清、效果不理想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也是现代企业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后管理更科学的必然要求。

(一)出资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这里所说的出资者财务风险仅指出资者与特定受资企业之间形成投资与受资关系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不包括出资者自身经营活动和其他投资活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主要有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资本经营财务风险、获取股利风险以及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五个方面。

首先,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企业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财产所有权的维护和扩张。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在企业中是最高的;其次,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生产经营活动交由经营者决策和执行,出资者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监控机制来实现。因此,出资者重视的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过程,所以,这种风险具有一种静态性,再次,由于出资者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参与程度低,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一些制度性手段来实现,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针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特点,我们认为,出资者应对上述五个方面的风险负责并采取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二)经营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经营者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经营者财务决策失误或财务组织不当或财务协调不妥所带来的风险。其中,财务决策最为关键,财务决策中诸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长期财务决策是经营者财务的管理重点,由此而产生的企业筹资活动风险、投资活动风险和收益分配活动风险就成为经营者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与出资者财务风险相比,经营者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企业经营者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因而必须从出资者和债权人双方角度综合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其次,经营者财务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转的各个环节,风险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由此引出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次,经营者财务权既包括了企业出资者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又包括了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决策权和操作权。因而与出资者财务相比主要是制度性规定不同,经营者财务是制度性与操作性的综合,与此相适应。经营者财务风险包括了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三)财务经理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分层管理范文篇3

一、财务分层管理理论与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来看,公司财务管理是分层次展开的,管理主体及相对应的责权利是不同的。1997年,汤谷良、谢志华、王斌三位教授分别提出了经营者财务论、出资者财务论、财务经理的财务观以及财务管理的分层管理体系。这一理论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按主体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其中,出资者财务是以股东及股东大会决议名义直接行使的对重大公司财务事项的管理,出资者财务的目标是其所出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经营者财务是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代表的管理层行使对公司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重大事项的制定权、执行权,其管理对象是全部的法人财产,经营者既要承担对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又要承担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财务经理财务则是经营者财务的具体操作性财务,它属于较低层次的财务管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企业短期资产的效率和短期债务的清偿。

公司财务风险是否具有层次性特征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能否采用分层管理的关键。结合企业组织结构特征和财务分层管理理论,我们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具有层次性特征的,理由如下

1财务目标的层次性决定实现不同财务目标有着不同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具体到不同管理层次又有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出资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目标不同,风险各异,目标的层次性决定实现不同层次目标有着不同层次的风险,尽管某些风险影响因素可能影响各个层次,但每个层次对这些因素的反映以及应该发挥和所能发挥的作用显然是不同的。

2财权在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分配决定着不同管理层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不同。层级化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不同管理层次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职责权限不同,各个管理层次的财务权限不同,承担的职责也就不一样,在风险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3导致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层面不同也表明财务风险具有层次性。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风险因素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由于企业各个财务管理层次上权责清楚,职责明确,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各种风险因素发生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不同。

笔者认为,公司财务风险可以根据公司财务管理层次划分为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和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公司财务风险应该是各个层次财务风险的总和,各层次的目标不同,存在各自的风险,他们的风险累加起来构成了企业财务总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将财务风险层级化并不否认某些风险因素自上而下影响各层各级;也不排除某一层次风险控制不力而加大其他层次风险,产生连环效应;更不排除在对待某些风险时各层级之间的协调作战。强调分层管理,我们认为更有利于分清职责和各层次实现目标的业绩考评。

二、不同层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责任主体

基于财务分层管理理论和上述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将风险管理理论和分层管理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进行分层管理就成为解决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权责不清、效果不理想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也是现代企业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后管理更科学的必然要求。

(一)出资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这里所说的出资者财务风险仅指出资者与特定受资企业之间形成投资与受资关系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不包括出资者自身经营活动和其他投资活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主要有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资本经营财务风险、获取股利风险以及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五个方面。

首先,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企业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财产所有权的维护和扩张。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在企业中是最高的;其次,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生产经营活动交由经营者决策和执行,出资者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监控机制来实现。因此,出资者重视的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过程,所以,这种风险具有一种静态性,再次,由于出资者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参与程度低,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一些制度性手段来实现,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针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特点,我们认为,出资者应对上述五个方面的风险负责并采取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二)经营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经营者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经营者财务决策失误或财务组织不当或财务协调不妥所带来的风险。其中,财务决策最为关键,财务决策中诸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长期财务决策是经营者财务的管理重点,由此而产生的企业筹资活动风险、投资活动风险和收益分配活动风险就成为经营者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与出资者财务风险相比,经营者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企业经营者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因而必须从出资者和债权人双方角度综合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其次,经营者财务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转的各个环节,风险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由此引出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次,经营者财务权既包括了企业出资者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又包括了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决策权和操作权。因而与出资者财务相比主要是制度性规定不同,经营者财务是制度性与操作性的综合,与此相适应。经营者财务风险包括了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三)财务经理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分层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财务分层管理问题研究

在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发展进程中不相同的,无法借鉴别国经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只有发展相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理论,才能解决在我国这一特殊环境下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

一、财务分层管理模式必要性

建立一个完整的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既要包括财务治理结构的建立,也要包括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渐代替了两权合一的企业制度,公司制成为我国企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财务理论所产生的背景、适用的环境和其所关注的范围注定了传统的财务理论已经不足以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内外部复杂的财务关系,如果不引入新的财务理论和方法,传统财务理论不但不能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和决策辅助,而且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财务分层管理引入到“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委托问题导致传统财务理论难以解决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前面己经分析过,传统财务理论是适用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企业的,这些企业属于国家,同时也由国家进行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国家,不存在委托的问题,传统财务理论也就没有涉及到对企业财务关系的管理。在经济体制改革后,由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决定了两权分离的不可避免,也就决定了经理人在公司经营中的不可或缺,就必然产生委托问题。(2)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公司财务进行分层管理(3)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公司财务体系应实行分层次管理。(4)财务分层理论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司内部不同财权主体之间利益冲突。

二、财务分层管理模式的建立

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梅慎实博士后认为:公司治理机构是所有者、经营决策者和监督者之间透过公司权力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关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根据我国2006年最新公司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共同组成的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的财务监督、制衡机制。我们通过我国新《公司法》对于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的相关规定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从公司法对企业股东会和监事会的有关规定中可以发现我国对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既不同于经营阶层主导型模式,也不完全相同于股东决定相对主导型模式和共同决定主导型模式,而是在股东决定相对主导下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将股东视为利益者群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由于资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都是所有公司必须竞争得到的,而股东作为资金的所有者理所当然成为了优先考虑的对象;其次,从长远看,只有管理者把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公司的每个利益相关者受益。在强调股东利益的同时,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以刺激顾客对公司产品的消费,也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潜力。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视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在为股东获取利益的同时,也使员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兼顾了顾客的满意度,并使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使各方都达到了相对的满意程度,从而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

2.两主体、五层次管理模式中动态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

通过前面对我国现阶段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的国家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股东的产权保护意识较强,同时也意识到了员工参与财务监督的重要性;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都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完善,不能够成为公司财务治理秩序赖以维持的外部约束因素,因此在现阶段要加强对公司高级经理人员的内部约束和监督机制;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许多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公司由中低技术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向高级经理人员分权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同时为了使高级经理人员自觉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需要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激发高级经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现阶段股权集中,但是监督的动力不足,因此股东集团还需要加强对高级经理人员的监督力度和约束机制。

对于两主体、五层次结构的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除了要考虑对公司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博弈状况,还要考虑到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应该遵循的原则,要做到合乎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动态性原则,才能连续不断的发现和修复公司治理中的缺陷,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财务收益权与财务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保证了各个财务层次之间互不侵犯,同时责任到位,但是仅仅通过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相对应,使得各财务层次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对各财务层次的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各财务层次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又要对各财务层次进行有效约束,防止侵犯其他财务层次的利益。在公司的财务治理中,还要遵循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将各财务层次应该享有的财务权力、相关责任和获得利益充分结合起来,在财务利益的驱动下,提高各财务层次有效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在财务责任的约束下,使各财务层次的财务权利配置更为协调。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关于财务理论若干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1.1.

[2]姜鲁翔.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分权分层管理[J].财会研究,2005.2.

财务分层管理范文篇5

财务分层管理是指公司财务是分层的,即财务管理的主体及其相对应的职责、权力是不同的。企业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分离管理,以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职能,这是公司制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模式。财务的分层管理是针对公司制企业而言的,这主要是因为在独资或合伙的企业组织形式下,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基本上是合二为一的,具有不可分性,企业的财权自然也具有不可分性。而在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下,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和财务经理三者就瓜分了企业的全部财权,也就是说,企业的财权就分属于不同的财务主体,而每一个财务主体为维护其自身利益,必然要行使其自身的管理权利,这也就是企业财务的分层管理。财务分层管理理论的体系构建如下:

(一)出资者财务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财产权与所有者的财产权相分离,企业所有者“外在于”企业,但资本所有者仍然是企业决策的最终来源,即企业经营行为的最大决策归根到底是由所有者决定或认可的,而且现代企业的“资合”性质也使得最大所有者拥有最大的决策权。一般情况下,明智的所有者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但享有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等有关所有者权益变化的重大财务决策,这也是所有财务的权利基础以股东及股东大会决议名义直接行使的对公司财务事项的管理。主要包括两各方面:一是履行出资者的基本义务,按期足额的缴入资本。二是根据公司章程规定,享有下列权利:依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领取股利和其他形式的利益分配;参加或委派股东人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对公司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提出建议或质询;依照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转让股份;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获得有关信息。

(二)经营者财务

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代表的管理层,行使对公司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重大事项的制定权、执行权。具体包括: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并拟定投资方案;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定公司的利益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定公司的债务和财务政策、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拟定公司的重大收购或出售方案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根据总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总监;聘任或者解聘董事会秘书,决定其报酬事项;委派或更换全资子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委派、更换或推荐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股东代表、董事、监事;决定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置等。

(三)财务经理的财务

财务经理财务是较低层次的财务管理,是具体操作性财务,注意日常财务管理,其着眼点主要是企业资金的营运问题,特别是现金的流转问题。在强调所有者的财务约束和激励、经营者的财务决策和协调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财务经理财务在企业财务分层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因为所有者财务的最终目标要通过经营者的财务决策和协调来具体实现,而经营者财务的决策和协调又要通过财务经理和财务人员的具体操作来落实,财务经理的财务是注重日常财务管理,是经营者财务的操作性财务。根据外国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财务经理的职责可规定为如下几项:现金管理;信用管理;筹资;负责利润的分配;负责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工作。

实施财务分层管理的重要作用如下:

其一,出资者财务在治理结构中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司经营者的约束是通过出资者的财务约束及资本市场、经理市场、银行机构等多种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实现两权分离条件下对公司经营者行为的控制,保证出资者的根本利益。其中财务约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出资者财务以确保出资者的资本安全和增值为财务目标,凡是经营者的行为有可能损害、减少资本权益时,都应得到必要的约束,凡是有可能维护、增加资本权益的经营行为,都应得到必要的激励。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各方面相关指标,来约束经营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出资者利益,导致资产流失、低效或无效经营的行为建立企业财务监督机制。在实践中,委托的权限很难界定,出资者的财务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强化了这一约束行为,使得出资者在管理过程中,既不能干预公司经营者的经营权,又必须维护出资者的资本权益。因此,出资者要对经营者实施有效的激励与约束首先必须从财务管理的显形指标入手。

其二,经营者财务在治理结构中主导地位和纽带作用。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企业获得了法人财产权,使得企业经营者拥有对资金运行的直接控制权,而这种控制权的获得就使得企业成为独立的财务主体,经营者财务在企业财务中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经营者财务和出资者财务的分离、以及经营者财务在企业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在“经理革命”的浪潮中得以进一步体现。因为经理革命的完成,牢固地确立了企业经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核心地位,原始出资者难以再染指企业财务决策,企业的法人产权越来越由经理人员全权支配和处置,法人财产日渐脱离原始产权而独立化。这种变化意味着经营者财务主导地位的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进而达到出资者权益最大。无疑,这一目标要通过经营者对资金运作来实现。经营者对资金运作内容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问题,而且也涉及到企业在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财务运作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涉及到财务经理财务运作的原则和方法,是出资者财务所不及的,也是财务经理财务所不能相比的。因此,在公司结构治理中,没有成功的经营者财务管理,有效的出资者财务管理就变得毫无意义,而没有经营者财务统筹规划,财务经理财务就变成一盘散沙。

其三,财务经理财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性工作。出资者财务的最终目标要通过经营者的财务决策、组织和协调来具体实现,而经营者财务的决策和协调又要通过财务经理和财务人员的具体操作来落实,财务经理财务是企业财务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上作,是作为经营者财务的操作性财务。其管理的对象是现金流转,具体的目标是现金性收益最大。因此,财务经理财务是企业所有财务活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一般涉及到现金管理、筹资、信用管理、利润分配、财务预测、计划等工作,是公司治理中基本物流和价值流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保证其他财务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和条件。

二、我国公司财务分层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

本文将我国的公司财务分层管理体系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在整个企业治理中各有侧重,但它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股东财富(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现在的大多数企业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事项不是按程序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而是靠经理的一句话,在决策后,执行部门也不按科学的方法去具体的计划和控制,由企业的经理行使了应由出资者和主要经营者行使的财务管理权,他们在管理企业时主要考虑经营者的利益,而不顾出资者的利益,更不顾债权者的利益,致使企业财务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没有解决好财务管理权

目前企业财务的管理权没有全部回归企业,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国有企业还是依社会行政管理者的身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进行管理,而不是以企业出资者的身份,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管理,特别是承担责任方面还是大包大揽。

(二)存在权责不清、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在计划经济下,国家控制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大权,企业只有最低层次的财务管理权。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为了使政企分开,明确了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有些人就误认为企业具有的权利就是经理的权利,特别是在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国家几乎完全放弃了作为出资者应对企业行使的财务管理权,而由企业的经理行使了应由出资者和主要经营者行使的财务管理权,他们在管理企业时主要考虑经营者的利益,而不顾出资者的利益,更不顾债权者的利益,可企业的责任却要国家来承担。这实际上就是从出资者控制企业财务管理这个极端,走到了经营者控制企业财务管理权的另一个极端。

(三)管理层次之间互相脱节、管理不科学

由于在企业财务管理层次之间权责不清、力量不足和管理水平低等原因,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层与执行层严重脱节,主要表现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事项不是按程序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而是靠经理的一句话,在决策后执行部门也不按科学的方法去具体的计划和控制,致使企业财务处于失控状态。如当前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主要工作仅是借新债还旧债,而在有效地使用资金上却不能发挥作用。相对而言,那些经营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财务管理各层次之间基本上分工明确、紧密配合、科学管理,财务管理部门不仅能为决策层发挥参谋作用,还能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四)存在着“监督难”与“激励难”两大难点

根据西蒙的“有限理性人”假设和泰罗的“经济人”假设,在公司内部,经营者和财务经理作为人都是“经济人”,他们有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本能,从而导致公司委托人与人之间在目标函数上的不一致。经营者和财务经理作为“经济人”,同时也仅具有“有限理性”,在决策过程中他们的行为往往偏离经济学假设所设定的最优行为模式,这种偏离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公司所有者的资本安全与增值,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司所有者很难对人实施有效监督。为此,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是构建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机制应着重探讨和解决的两个关键环节。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层管理的对策

财务分层管理体系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科学、有序,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内部包括财务经理在内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制衡关系。为了使“三个层次”之间能够有效地协调与配合,应完善所有者财务的约束机制,确立经营者财务的主导地位和对财务经理财务的合理定位。所以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明确管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划分

各管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划分必须依法进行,为提高公司管理层决策效率,多数公司的股东大会将应由自己行使的一部分权力授权给董事会,如一定金额内的投资决策权、增资扩股权等,往往存在授权过当的情况,因此,对各财务分层管理部门的权责的量化,首先必须坚持依法划定。即按照《公司法》规定属于股东大会权力范围内决定的事项,不能以章程或其他方式划入董事会的权力范围,二者的权力是原始的、法定的,是不具有可授权性。其次要有利于调动各管理层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是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客观要求,各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财务进行科学的分层管理,保证决策科学性和高效率,调动各方面参与理财的积极性,

(二)确立经营者财务的主导地位

在公司制企业的组织形式中,由于“两权分离”的客观存在,导致企业运转是建立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与受托责任的基础上。所有者对于其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是通过所有者财务包括约束和激励两种方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者,而这种约束和激励对于企业资金运动的影响则是间接的[13].也就是说,所有者财务管理是确保资金运动所带来的增值能够表现为出资者权益的增加,而这种资金运动是否能够增值及增值幅度的大小则取决于经营者对于资金运动的直接控制。显然,没有成功的经营者财务管理,有效的所有者财务管理就毫无意义。通常所有者同时采取监督和激励两种办法的结合来协调自己与经营者的目标。

(三)对财务经理财务的合理定位

在强调所有者的财务约束和激励、经营者的财务决策和协调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财务经理财务在企业财务分层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而这种重要地位通过其在企业财务体系中的合理定位来体现。所有者财务的最终目标要通过经营者的财务决策和协调来具体实现,而经营者财务的决策和协调又要通过财务经理和财务人员的具体操作来落实。因此,作为企业财务最低层次的财务经理财务同样是企业财务分层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经营者财务的具体执行性财务的财务经理财务,注重的是日常财务管理。财务经理财务的定位是财务经理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四)解决“监督难”、“激励难”的主要途径

具体如下:

(1)完善公司财务监督机制的主要路径。首先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市场监督功能。资本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市场功能是通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来产生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从而对人的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约束,美英模式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主要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市场监督功能来有效监督、约束人行为。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督功能在约束人方面并未发挥多大作用,鉴于此,相关各方应以股改和新版《公司法》和《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快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定价机制、发行与退市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法律保障体系等基础性制度建设,为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监督约束功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其次要切实落实监事会专职监督职能。监事会是公司内部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专门机构,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级,是完善公司财务监督机制的关键一环,但目前普遍存在着监督功能弱化的现象,理应引起各方关注,否则会本末倒置、抓不住重点。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健全监事会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建设。设立专职监督部门,并在公司财务部门设置审计服务部,对董事会、总经理和财务经理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完善监事会内部监督准则和监督工作流程,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第二,配备专职监事。监事非专职,或仅为挂名监事,再加上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难担财务监督重任。第三,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监事薪酬和监事会日常办公费用应由股东大会予以明确,而不是受控于董事长和总经理。第四,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外部监事制度。通过以上主要措施的贯彻实施,真正使监事会树立起专业的权威性和独立的权威性,让监事们不再发出“虽有行权意愿,无行权环境”的无奈感慨。

财务分层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财务分层管理问题研究

在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发展进程中不相同的,无法借鉴别国经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只有发展相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理论,才能解决在我国这一特殊环境下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

一、财务分层管理模式必要性

建立一个完整的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既要包括财务治理结构的建立,也要包括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渐代替了两权合一的企业制度,公司制成为我国企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财务理论所产生的背景、适用的环境和其所关注的范围注定了传统的财务理论已经不足以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内外部复杂的财务关系,如果不引入新的财务理论和方法,传统财务理论不但不能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和决策辅助,而且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财务分层管理引入到“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委托问题导致传统财务理论难以解决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前面己经分析过,传统财务理论是适用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企业的,这些企业属于国家,同时也由国家进行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国家,不存在委托的问题,传统财务理论也就没有涉及到对企业财务关系的管理。在经济体制改革后,由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决定了两权分离的不可避免,也就决定了经理人在公司经营中的不可或缺,就必然产生委托问题。(2)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公司财务进行分层管理(3)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公司财务体系应实行分层次管理。(4)财务分层理论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司内部不同财权主体之间利益冲突。

二、财务分层管理模式的建立

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梅慎实博士后认为:公司治理机构是所有者、经营决策者和监督者之间透过公司权力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关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根据我国2006年最新公司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共同组成的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的财务监督、制衡机制。我们通过我国新《公司法》对于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的相关规定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从公司法对企业股东会和监事会的有关规定中可以发现我国对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既不同于经营阶层主导型模式,也不完全相同于股东决定相对主导型模式和共同决定主导型模式,而是在股东决定相对主导下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将股东视为利益者群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由于资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都是所有公司必须竞争得到的,而股东作为资金的所有者理所当然成为了优先考虑的对象;其次,从长远看,只有管理者把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公司的每个利益相关者受益。在强调股东利益的同时,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以刺激顾客对公司产品的消费,也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潜力。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视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在为股东获取利益的同时,也使员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兼顾了顾客的满意度,并使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使各方都达到了相对的满意程度,从而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

2.两主体、五层次管理模式中动态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

通过前面对我国现阶段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的国家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股东的产权保护意识较强,同时也意识到了员工参与财务监督的重要性;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都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完善,不能够成为公司财务治理秩序赖以维持的外部约束因素,因此在现阶段要加强对公司高级经理人员的内部约束和监督机制;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许多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公司由中低技术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向高级经理人员分权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同时为了使高级经理人员自觉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需要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激发高级经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现阶段股权集中,但是监督的动力不足,因此股东集团还需要加强对高级经理人员的监督力度和约束机制。公务员之家

对于两主体、五层次结构的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除了要考虑对公司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博弈状况,还要考虑到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应该遵循的原则,要做到合乎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动态性原则,才能连续不断的发现和修复公司治理中的缺陷,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财务收益权与财务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保证了各个财务层次之间互不侵犯,同时责任到位,但是仅仅通过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相对应,使得各财务层次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对各财务层次的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各财务层次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又要对各财务层次进行有效约束,防止侵犯其他财务层次的利益。在公司的财务治理中,还要遵循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将各财务层次应该享有的财务权力、相关责任和获得利益充分结合起来,在财务利益的驱动下,提高各财务层次有效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在财务责任的约束下,使各财务层次的财务权利配置更为协调。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关于财务理论若干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1.1.

[2]姜鲁翔.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分权分层管理[J].财会研究,2005.2.

财务分层管理范文篇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财务是什么?由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这是中国企业财务实践中的主要议题,并成为财务理论的基本问题。对此,不少人在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声中,大胆借鉴西方财务学的原理与方法。从目前的财务工作中和财务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觉到我国财务体系已被西方财务所取代的趋势,我以为这种趋势的出现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无论从概念判断,还是从内容分析,我国的财务与西方财务不能同日而语。在英语中"财务"是用"Finance"表示,"财务管理"用"FinancialManagement"表示。而"FinancialManagement"翻译为中文,其表达又是多义的,如财务管理、金融管理、财政管理等。但中文里财务管理、金融管理、财政管理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清楚的。从内容上分析,我们几乎难以界定西方财务学与西方金融学的区别,而且西方财务学主要探讨的是以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金融市场为主要环境,以股票、债券等普通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为手段的财务运作问题,以此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西方财务学的特点是:(1)在分析对象上,西方财务所考虑的企业仅仅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而且还限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把非上市分司,尤其是占企业绝大部分比重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问题排斥在外。(2)在涉及内容上,西方财务主要探讨股份公司在金融市场的财务运作问题,而对公司内部财务问题,诸如公司内部财务机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集权与分权、生产经营与财务安排的协调,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关系的确立等很少涉及。(3)在财务管理的层次上,西方财务学首先就宣称是在公司财务经理(FinancialManager,VicePresidentofFinance,Treasurer)层次上,研究如何进行财务管理问题。正如美国J·费雷德·韦斯顿和托马·E·科普兰所著的《管理财务学》中的第一句就是"财务学可用财务经理的职能和责任来确定其定义"。(杨君昌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无疑,这是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第二个层次上讨论财务管理,在该层次上的财务主要是企业财务决策执行性财务问题。(4)从西方财务学理论基础分析,西方财务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相互依存,水乳交融。一般认为西方财务的理论基础或者说财务学的基础理论部分被称为财务经济学(FinancialEconomics),它可以划分为7个基本的理论模块: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有效性市场假说、理论、MM的资本结构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这些基础理论构成西方财务的理论基石,这些模块的涌现无不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相联系,并成为西方经济学中最耀眼的成果之一。然而这些成果的可操作性或对企业财务实际的指导意义是不能高估的,这一点连这些理论发明者都承认的。

鉴于西方财务的上述特点,按照西方财务来架构中国财务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是不适宜,甚至是有害的。我认为,架构中国企业财务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独立法人主体和财务主体的理念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和要求;必须服务于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在借鉴西方财务有效、适宜内容、方法的同时,必须总结和弘扬我国财务管理包括传统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合理、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和操作原理。建国以来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积累了多方面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不少做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具有适用性,我们的任务是要科学地加以概括和总结。综合这些考虑,在本文提出经营者财务的观点,依此出发提出财务管理的分层管理体系。

二、法人财务权的确立和运行--财务分层管理的客观基础

《会计研究》1994年第5期发表了拙文《现代企业财务的产权思考》,在该文章里我探索性地提出了从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分析,除监事会行使财务监督外,股东大会、董事长、总经理、财务经理三个瓜分了企业全部财权,形成财务管理的不同层次的观点,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通过了《公司法》和各公司章程的规定,明晰了各自享受的财权和有效的约束。这里在此基础上,就这三个层次对企业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的观点,其中董事长、总经理的理财本文称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这是由法人财产权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

按照目前流行的解释,所谓法人财产权是指企业依法成立取得法人资格后,对出资者投资形成的资本金及其增值以及企业在经营中负债形成的全部财产,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战胜、使用、处分和相应的收益权利,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企业的法人代表成为法人财产权的经营者。我认为,法人财产权的核心是企业的财权,产权主体的实质是财务主体,企业经营者首先是一个财务管理者。

法人财产权产生的前提是股东与公司董事之间的信托关系(即以信任为基础,以委托为方式,由企业经理股东经营企业的法人财产)。但是,从财务管理上分析,这种信托责任或信托关系具体又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企业出资者委托董事或经理为其人,以实现企业投资者收益最大化目标来管理企业财务;二是企业内部高层经营者委托中层经营者(财务经理)行使企业中层级基层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的权力。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讨论财务管理主要局限于第二个层次上的财务问题,尽管这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财务关系,但并不是最关键、最主要的财务关系。

法人财产权概念的提出,使原有集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理职能于一身为特点的财务机制和层次,发展成为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营人员分工协作为特点的财务管理机制。此时,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活动已表现为下表所示的三个基本决策层次。管理层次管理主体管理内容管理特征所有者所有者①决定经营方针①长远眼光

与投资计划

财务股东(大会)②选举董事②主要目标

③批准企业财务③审议重要文件

预决算

④决议公司清算

分立、合并

经营者董事长①具体财务战略①中、长期眼光

财务总经理②合理的组织②具体战略

③有效的控制批③财务决策

准预算

④动态协调

⑤聘任或解聘财

务经理

财务经理财务经理①拟定各种计划①短期眼光

财务财务人员②具体日常财务②执行决策与预算

>决策

③决策财务分析③财务控制

与报告

④实施财务预算

在以上三个层次的财务管理中,经营者财务是主要的,理由是:

1.所有者财务在企业以法人形式存在以后主要是一种监控机制,而不是一种决策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本出资者与企业经营者出现错位日趋明显,即所有者并不一定是企业的经营者,法人概念的提出,使企业作为财务主体,其经营者具有财务自主权,有权独立进行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分配和偿还的自主权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的自主权。这些权利排斥着包括出资者在内的任意干扰。况且,作为企业财务研究的重点决不是出资人意图是什么,而是关注经营者应该如何理财,完成信托责任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所有者财务主要是一种监控机制,在"经理革命"的浪潮中得以进一步体现。所谓经理革命即领取薪水的经理人员在高层管理中逐渐取代传统的所有者而占支配地位,这里现代工商企业扩张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这种经理式企业在美国到本世纪50年代基本成熟和完善。因为经理革命的完成,牢固地确立企业经在企业经营财务决策中的中心地位,原始出资人难以再染指企业财务决策,企业的法人产权越来越由经理阶层全权支配和处置,法人财产日渐脱离原始产权而不断彻底独立化。尽管,这种变化并不意味股东控制本身已经不存在,更不能认为所有权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股东对企业经理的控制更注重通过股票市场来实施间接控制。

2.财务经理的财务是注重日常财务管理,是经营者财务的操作性财务。财务经理的职责,根据外国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财务经理的职责可规定为以下几项:(1)处理与银行的关系;(2)现金管理;(3)筹资;(4)信用管理;(5)负责利润的分配;(6)负责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工作。

正如詹姆斯·C·范·霍恩所说:"本人在同许多公司财务主管人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管理流动资金上,长期投资和筹资决策等方面占用时间则较少。"(参见《财务管理学原理》詹姆斯·C·范·霍恩著王文元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序言)。财务主管人员的职责的规定是由他们的地位决定的。所以,如果把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仅仅界定为财务经理的职责范围,其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

3.经营者财务才是企业财务的精髓。企业财务的主要着眼点是财务决策和财务协调。从财务决策上看,企业财务方面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政策的安排都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这些决策尤其是长期财务决策一般与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最高经营者紧密相联。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设备更新改造、对外扩张、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决策、公司改组、融资租赁等对于企业长期盈利能力有战略影响,因此只能由企业最高层次来考虑。可以说,财务决策是典型地涉及到企业最高层次的决策或者说企业所有重要决策都具有重要的财务意义。这些问题是财务部门不能所及的,尽管财务经理可以或应该参与预测分析和决策以后要组织决策项目实施。

从财务协调上分析,把资金运动、现金流量和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协调,实现财务、产品、市场、技术、人才管理的统一,仅仅依靠财务经理的努力而没有企业经营者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三、全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经营者财务的进一步界定

看来,经营者财务命题的提出是对财务经理财务的发展和升华,因为:

1.经营者财务的对象是全部法人财产,是对企业全部财务责任,包括出资人资本保值增值责任和债务人债务还本付息责任的综合考察。财务经理财务主要是短期资产的效率和短期债务的清偿。

2.经营者财务的着眼点是决策、组织和协调,而且这种决策主要是企业宏观方面、战略方面的。财务经理财务的着眼点主要是营运问题。在协调上分析,经营者财务要关注两个协调:一是外部协调,即协调企业与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业务关联企业、社会监督部门、中介机构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目的在于树立企业良好的财务形象;二是内部协调,即协调企业内部各单位工作、业务上关系,目的在于减少内部磨擦,使各项工作有序和谐、提高运行效率。

3.经营者财务的主要手段是:

(1)合理的组织。包括机构设置、各项制度、规章和考核奖惩等。

(2)严格的制度。包括各项规章、考核与奖惩办法。

(3)明确的管理方针、财务政策。

(4)动态协调与例外管理。即对企业经营运行中的问题,包括生产经营的随机变化和财务关系的不协调等随时加以修正和解决。

4.经营者财务的约束机制的企业约束机制的关键。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按照法人治理结构机理,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工会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这些组织机构之间范围的科学分工,保证了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制衡,这种制衡约束机制制约的主要对象是企业高层经营者。尤其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下,股东通过在股票市场上买卖股票的方式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如当股东对现任经理或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满意而抛售股票时(即股东用脚投票),会引起该公司股票价格下跌,股价下跌会使该公司面临一系列困难和危机,以致破产倒闭。如果这样公司经理也将承担职业风险。

四、财务分层管理理论是对中国财务理论的深化和财务实践的升华

财务分层管理理论,尤其是经营者财务概念的提出,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财务管理不少应该肯定的东西:

1.在财务管理所涉及的企业范围上,中国财务研究的是所有企业的财务问题,既包括公司制的企业,也包括非公司制的企业,既包括大中型企业,也包括小企业的财务问题。而不象西方财务所考虑的企业仅仅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把非上市公司,如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问题排斥在外。

2.在涉及内容上,中国财务考虑的重点是企业内部财务问题,诸如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行机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集权与分权、生产经营与财务安排的协调等。在内容上,中国财务管理渗透西方财务四个无法比拟的结合: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的结合;内部管理制度与外部政策要求的结合;财务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结合;财务的合规性与合理性的结合。这几个特点既与西方财务主要探讨股份公司在金融市场的财务运作问题相区别,而且与财务的专业管理相区别,可以说,要不是经营者财务,不可能实现上述结合。

当然,经营财务决不是对我国传统的、有益的财务管理体系和机理简单的重复,在弘扬传统财务管理精髓上,经营者财务的观点又使得中国企业财务以开放的心态向更新颖、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第一,经营者财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与经营者的信托责任关系。

第二,经营者财务的内容,在关注内部财务运作的同时,还要关注企业的商品市场、货币

市场、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上的财务运作问题。商品经营、货币经营和资本经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三大主体。

第三,在制约机制上,经营者财务的决策最直接受到所有者财务意识、要求的制约,而首先不是政府作为社会经营者的政策、计划的约束。

第四,在财务管理方式上,由以"静态"管理为主向以"动态"管理为主。在我国传统体制下,企业资产很少通过市场流通,改变所有者主体,对资产管理主要侧重企业内部实务量的增减,资本的凝固状态导致大量资本难以发挥应有效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产权的价值化、商品化、市场化成为必然。

财务分层管理范文篇8

[摘要]随着企业财务划分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与之相对应,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划分为出资者财务风险和经营者财务风险。通过对两种风险的特点、内容以及防范与控制措施的比较分析,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风险应进行分层管理。

[关键词]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财务监督机制

一、两种风险的涵义和特点比较

出资者财务包括及时筹集资金、合理安排资本投向、确定收益分配策略等,其目标是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与出资者财务目标相对应,出资者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出资者面临的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和资本经营财务风险。其特征如下:

1.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企业设立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财产所有权的维护和扩张。所以,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是企业最高的风险程度,其他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都应以符合出资者财务风险限度为前提。

2.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静态风险。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生产经营活动交由经营者决策和执行,出资者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监督机制来实现。因此,出资者重视的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过程,所以,出资者所面临的风险是一种静态风险。

3.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财务风险。所谓制度性财务风险是指由制度引发、受制度影响的风险。由于出资者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参与程度低,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一些制度性手段来实现。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经营者受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委托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债权人债权还本付息的责任。由于所处位置和所具有的权利、义务不同,与出资者财务风险相比,经营者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1)复杂性。企业经营者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债权人债权还本付息的责任,因而必须从出资者和债权人双方角度综合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同时企业经营者管理企业日常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考虑要涉及各个方面,既要考虑外部关系人,又要考虑企业内部各部门,既要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又要考虑自身的利益。

(2)动态性。与出资者关注资本的最终保值增值不同,经营者关注现金流转的顺畅及现金性收益的增加。因而经营者财务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转的各个环节。由于风险也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所以经营者财务风险具有动态性,由此引出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复合性。经营者财务权既包括了企业所有者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又包括了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决策权和操作权。因而与所有者财务主要是制度性规定不同,经营者财务是制度性与操作性的结合体,与此相适应,经营者财务风险包括了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二、两种风险的内容比较

出资者财务是由提供资本者对其出资及其应用状况进行的管理,其目的就是要约束经营者的财务行为,以保证资本的安全和增值。与之相对应,出资者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和资本经营财务风险。

1.资本投资风险。出资者对外投资形成了出资者与经营者的资本关系,这种资本关系也是财务关系———投资与接受投资的关系。出资者对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等方面变化引起对外投资收益出现不确定性变动的风险,即资本投资风险。

2.资本减值风险。当出资者投入资本后就要求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从广义上看,资本保全价值包括原始资本价值和无风险收益,资本增值价值包括资本有形增值和资本无形增值等。从狭义上看,如果一个会计期间,期末所有者权益比期初所有者权益减少了,则出资者遭受了资本减值。因此,资本减值风险是出资者所投入资本由于被投资企业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起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

3.资本经营财务风险。出资者为了寻求更大的资本回报,避免资本风险,需要调整资本结构,包括把资本从接受投资企业转移出去,或者吸收其他资本等,诸如兼并、收购、联合等。这些资本转移活动就是资本经营活动,在资本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是资本经营财务风险。

与出资者财务主要关注资本投资、经营与保值增值不同,经营者财务主要关注企业具体的经营,所以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是经营者财务的主要内容,经营者财务风险也主要存在于这三个环节中。

1.筹资活动风险。筹资的具体目标是在不影响现金流出及偿债能力基础上实现权益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筹资的实际结果与其目标之间的偏差的可能性,就是筹资风险,具体包括收益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收益风险表现为每股收益或每股现金流量降低的可能性,偿债能力风险表现为无力偿债乃至破产的可能性。

2.投资活动风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类。长期投资风险主要是现金净流量风险,而短期投资主要面临资产流动性风险。长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用净现值法来判断,因为只有净现值才能代表股东财富的增加,因而长期投资的目标是实现增量净现金流量,所以长期投资风险是项目净现值小于零的可能性。对于短期投资,强调的是短期资金的流动性,一方面以减少流动资产存量占用为目的,另一方面则以加速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缩短整个营业周期和提高现金流动速度为目的,两者相互作用,以提高企业整体资产创造现金的能力。因而短期投资的预期目标是提高存量资产的流动性,与之相适应,其风险就是存量资产流动性降低的可能性,即资产流动性风险。

3.收益分配活动风险。企业的收益形成现金流入,分配形成现金流出,现金流入与流出不相适应时,就产生了收益分配风险。当企业收益形成的现金流入远远大于分配给股东的现金股利时,股东可能会因现金偏好得不到满足而抛售股票引致股价变动而对企业经营及整体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当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时,企业的再投资将发生困难,影响日后生产经营。因此,收益分配活动风险是现金流量的不协调风险。

三、两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比较

针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特征,要防范和控制这种风险,必须制定一系列监督、激励措施以约束和激励经营者,使经营者自身的财务目标与出资者财务目标趋于一致。

1.建立财务监督机制。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授权和监督;二是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三是经营者的内部牵制与监督。建立健全这三个层次的财务监督体系具体包括充分行使股东大会的权利,派出独立董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只有做到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才能抑制经营者追求个的欲望,从而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建立指标考核体系。企业只有建立以资本增值为核心,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本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的企业绩效评价体制,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者的业绩,明确奖惩标准与经营业绩挂钩,以激励经营者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3.建立激励机制。在激励经营者尽力实现出资者财务目标方面,年薪制、经营者奖励制度、优秀企业家评选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此外,股票期权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同企业股价表现以及企业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经营者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从而实现了股东的财务目标,因而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

针对经营者在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其防范措施如下:

1.筹资风险防范。对于防范收益风险,企业要在筹资数量上注重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而对于偿债能力风险,企业要从筹资期限上注重长期和短期相互搭配。但是,预防和控制筹资风险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为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才得以加强,那么无论企业选择何种筹资结构,选择何种筹资期限,都可及时地支付借入资金的本息和投资者的投资报酬。

2.投资风险的防范。长期投资风险的控制主要通过投资组合来实现。只有进行组合投资,使各项导致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因素相互抵消,才能降低风险,实现增量现金流量。对于短期投资,可通过存货项目分析,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等来加强存货转化为现金的速度以及加强应收账款向现金的转化,从而提高存量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选择适宜的长、短期资产的数量结构也是防范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

3.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要从现金流入和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行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股利政策的现金流出。两方面相互结合,达到现金流入与流出相互配合、协调,从而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谢志华出资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1997,(5)

[2]周吉关于出资人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1,(2)

财务分层管理范文篇9

一、财务二元主体理论的主要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并列的财务主体,二者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回避所有者财务,会导致经营者侵蚀所有者利益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忽视经营者财务,又会使大股东有恃无恐地侵犯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

1.所有者财务论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干胜道博士在1995年第6期《会计研究》上发表《所有者财务:一个全新的领域》;1997年第6期《财经科学》发表《试论创建所有者财务学》;出版《所有者财务论》。他认为,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都是独立的财务主体,忽视哪个财务主体都是行不通的,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在目标、职能、对象及运作规则上都有差别。所有者财务的目标是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主要职能是对企业及其经营者的理财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主要内容是资本运作和财务监控,主要行使方式是选聘经营者、参与重大决策、收益收缴与再投入、财务监督与考核。该理论认为,所有者财务主体与经营者财务主体是并存的。

2.出资者财务论

谢志华1995年曾为中国新型建材集团建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激励约束体系,提出了出资者财务及其管理的内容。后来,北京商学院会计系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了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部门的财务三篇系列论文,其中出资者财务是由他撰稿的。他认为,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导致了经营者和出资者在财务上的分离,出资者不等于所有者。

二、财务一元主体说的主要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财权独立后,出资者对经营者形成一种委托关系,它不可能拥有独立完整的财权,只保留剩余收益索取权,企业经营者形成独立的财务主体。

1.财务分配论

刘贵生在1995年第6期《会计研究》上发表《论产权结构与财务主体》,从财务分配权的归属出发来讨论财务主体问题,认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产权与企业资产所有权合一,其财务主体是一元性的;而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法人和原始产权主体均拥有一部分财产分配权,因而其财务主体具有二元性的特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现代股份制企业中,所有者作为企业财务主体越来越只具有一种形式上的意义,真正的财务主体日趋移位于企业本身这一经济实体。

2.财权基础论

伍中信2000年第7期《财政研究》上发表《现代财务理论的产权基础》;在2001年《财会月刊》发表《试论股份公司财务主体的一元性》,从财务本质的财权流理论出发,对财务主体进行了新的研究。他认为,财务主体是指具有独立财权(产权)、进行独立核算、拥有自身利益并努力使其最大化的经济实体,即财务主体必须具有财权独立性、经济性和目的性。二元性的财务主体必然会带来二元性甚至多元性的财务目标,最终会导致企业财务无所适从,因此财权独立性是财务主体一元性的根本保证。

三、财务主体分层说的主要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法人财产权的确立和运行,使财务分层管理成为可能。

1.财务分层论

汤谷良《会计研究》1994年第5期发表《现企业财务的产权思考》;《会计研究》1997年第5期发表《经营者财务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架构》,他认为,法人财产权概念的提出使原来集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理于一身的财务管理机制发展成为以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理分工协作为特点的财务管理机制。

2.企业财务的两权三层次管理

裴伯英在《论现代企业财务的分权分层管理》一文中支持了汤谷良的观点,认为财务主体不同于财务管理主体,在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中,出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务管理主体是一元的,而在公司制企业中,出资者与经营者对企业财务管理事项在不同方面发挥决定作用,二者都具有财务的直接管理权,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的二元化。同时,可以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企业财务的管理职权来划分企业财务的管理层次。

四、财务主体一元性与财务分层的融合

财务分配论、所有者财务论、出资者财务论、经营者财务论、财务分层论等观点构成财务分层理论,并且引申出财务主体多元性的意思,从而引起关于财务主体一元性与多元性的争论。笔者拟运用财权与财权主体的概念对此进行探讨。

1.财务主体多元性的观点实际上是混淆了财务主体与财权主体或财务治理主体的概念。这些观点其实想强调所有者、出资者、经营者等产权主体应该对企业财务资源配置活动施加一定的影响,以维护其产权利益。但是由于观点提出时并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财权概念,也没有形成财权主体的概念,用财务主体这种行为意义上的概念来表达这种影响,不能清晰、充分、显性地揭示出这种影响的来源实质上就是一种支配财务资源运用的权利,从而引起了行为意义上的财务主体与抽象意义上(权利义务关系上)的财权主体的混淆。

财务分层管理范文篇10

(一)财权流理论

财权流(theFlowoftheRighttoDisposeFinancialResource,RDFR)即企业财权的配置与流动。这一概念由我国学者伍中信教授首次提出,旨在用其来描述现代财务的本质。“财权”概念是一个与“产权”相似的经济学范畴,它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决策权等权能。作为财产权的产权,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财产实施管理,即实物形态的财产和价值形态的财产,如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基本上是从实物形态对财产实施产权管理。我国目前企业资产管理体系,所实施的职能基本上处于这种状态。而财权侧重于对财力的配置,也就是从价值形态上对资金(本金)进行配置或支配。也就是说,在财权归于产权的内容中,主管价值形态的权能,并构成法人财产权的核心内容,如收益权、收益分配权、筹资决策权、投资决策权、资金使用权、成本费用开支权、定价权等。对于产权分离的现代公司而言,财权随着产权的分解而分解,公司只拥有部分的财权。在严格的法人治理结构下,法人产权主体所拥有的产权权能具有独立性,公司的财权在其拥有的范围内也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公司是否拥有独立自主的法人财产权与公司是否能独立理财在涵义上是协同的。同产权一样,财权也应具有可分性、可明晰性以及独立性等特征。

(二)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thePrincipal-agentTheory),又称为信息经济学,是过去三十年中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这一理论的创始人包括Wilson、Spence和Zeckhavser、Mirrlees、Holmstrom等。经济学家常用委托理论来解释现代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标准的委托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1、委托人对随机的产出没有(直接的)贡献;2、人的行为不易直接被委托人观察到。如果花费一定量的监管成本,使人的行为能被观察到,则某些人积极性的挫伤即可通过其他人对他的监督来弥补。委托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是:现代企业所有者(股东)作为委托人,想使作为人的企业经营者按照所有者自己的利益目标选择行动。然而,所有者不能直接观察到经营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行动,所能观察到的是另一些变量(企业的某些产出),这些变量或产出至少部分地由经营者的行动决定,也就是说,是由经营者的行为和其他的外生随机变量决定。企业所有者应当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产出或变量奖惩经营者,以促使经营者选择对所有者最有利的行动。因此可见,企业所存在的委托——关系是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时便随之产生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矛盾,正是财权监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我国企业的多级委托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基础的委托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经济学中,委托关系(或称关系)被视为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一个或一些人(委托人Principal)授权另一个人(人Agent)为他们的利益而从事某些活动,其中包括授予人某些决策权力。斯第格里茨(Stiglitz)认为,委托关系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营行为,在这里“一个个人(委托人),可以设计一个用来激发另外一个个人(他的人或雇员)按委托人的利益而行为的报酬体系(一个契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我国大型企业中形成的是一种多层委托关系:所有者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职工之间都是一种委托关系。这种关系反应在财务管理层次上为:出资者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总经理与财务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关系。委托关系的实质是要设计一种机制或合同,能给人提供某种刺激和动力,使他按有利于委托人的目标努力工作。如果人能够完全按照这一原则行事,那么委托关系就能十分理想地运转起来,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成本。然而,人不是委托人,他的利益与当事人的利益是不完全相同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如果人在活动中追求自身效用的极大化,他就不会完全按照委托人的利益目标行事,甚至会利用委托人授予的权力,以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增加自身的效用。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人问题(AgencyProblem),其主要表现为:人会利用委托人对人的信息不完全性和企业经营不确定性(这一点是无法全部克服的),假借经营的名义,以自己支配的企业资产迫求自己的货币或非货币效用目标。在货币薪金被事前规定的条件下,力求扩大非货币效用;挥霍企业财产;装备可以显示自己特权、供自己享受的设施;建立多层次的管理机构;雇佣大批听命于自己的中下级管理人员,扩大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为了晋升和更高的未来收入,盲目扩大经营规模、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及无意义的市场份额,扩大声誉和影响,等等。显然,在我国企业中,这种由人问题产生的成本是一种不利于委托关系建立并有效运作的最大障碍性因素。当成本达带一定高度(其值相当于建立委托关系给企业带来的净效用)时,委托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并停止运行。

二、企业财务分层体系

企业财务分层理论研究,最早见于郭复初教授于1988年的《社会主义财务的三个层次》一文,文中提到社会主义财务具有国家财务、部门财务和企业财务三个层次。在随后的研究中,他对国家财务进一步深化,我国逐步形成了终级出资者财务、中间出资者财务和国有企业财务三个层次。其后,汤谷良教授从微观层次提出了财务分层问题,以他的观点,“从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来看,除监事会行使财务监督职权外,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三个层次瓜分了企业全部财权,这三个层次通过《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明确了各自享有的财权和承担的有效约束。实际上,企业财权的核心集中在董事会,经理阶层只控制和组织日常财务活动,行使较低层次的财权。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经营者理财的自主性增强,而所有者财务主体缺位导致经营者乘机侵犯所有者利益成为可能,因此干胜道教授于1995年明确提出了所有者财务的观点,并就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在主体、目标、职能、对象上的差异进行了论述。同年,谢志华教授也提出了公司的财务管理权应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分割的观点,还具体就所有者的财务管理权限进行了论述,并指出:所有者一般仅参与有关所有者权益或资本权益变动的财务决策,不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总结以上各位学者的观点,对财务分层概念可以总结如下:1、财务分层管理的客观基础是法人财务权的确立和运行。2、现代企业财务分为三个层次: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所有者财务管理的主体是股东大会,经营者财务管理的主体是董事长和总经理,财务经理财务管理的主体是财务经理。3、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因为,所有者财务在企业以法人形式存在,主要是一种监控机制,而不是一种决策机制;财务经理财务注重日常财务管理,是经营者财务的操作性财务;经营者财务才是企业财务的精髓,经营者财务具有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特点。上述理论体系中,将所有者代表(董事长)划为经营者、将财务经理财务单独作为一个层次,而不是将其界定为从属于经营者财务等观点遭到理论界部分学者的置疑。后来,罗飞、王竹泉等学者基于委托理论、产权理论提出应赋予所有者财务主体决策权的观点。因为从所有者财务管理的内容来看,其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合并、分立等计划;有权决定公司增资、举债等重大筹资活动;有权决定公司利润分配方案,有权选聘经营者、考虑其业绩并决定其报酬等,所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财务决策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有效配合。经过学者们的一次次论证,财务分层理论不断发展并基本形成了如下观点:在企业财务分层分权管理中,财权分属所有者(企业出资者)和经营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之间划分。至于如何划分,理论界尚未形成一致看法。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建立现在企业制度的必经之路,考虑目前企业存在的多级委托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本文赞成财务需要分层的观点。同时认为:财务分层的实质在于财权的合理配置以形成有效的财权流,而财权的相对独立以及不可为同一主体完全拥有的特征正是财务分层的内在要求。因为通过对企业财务本质的研究可以发现,以实物资产、货币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表现的财务资源,其内核实际上是企业的财权,财务资源配置的过程就是财权流动的过程,而财务关系的变化既是财权流流动的标识也是财权流得以流动的载体。因此,理清企业财权流流动的过程,也就意味着掌握了企业的财务本质。考虑财权本身具备的基本层次,企业财权可分为终极财权与法人财权。其中,终极财权是对企业所有者而言,是所有者基于对企业进行投资而获得的权利,其主要表现为剩余索取权;而法人财权则针对企业法人而言,其源于终极财权但又相对独立于终极财权,这种财权主要体现为公司控制权,而且可以根据委托链构成作进一步分割和委托。就横向关系而言,每一层次的财权又可以分设成多项权能和内容。以法人财权为例,在设置过程中可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而且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使三者相互平衡。下面,以前述企业多级委托关系为路径,拟建立出资者、经营者、财务经理的财务分层体系,并分析在各个主体之间合理的财权配置及流动过程,为企业财务分层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述财务分层监管机制及其实现奠定理论基础。

三、财权在各层之间的动态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