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3:59:38

财务调研报告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篇1

一、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

大多数村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根本就没有建立真正意义财务制度。

一是票据管理不规范。当前村级使用的票据,除农业部门的专用收据外,还有大量的收款凭单即“三联单”,对收款凭单没有严格按票据管理制度管理。有的村,村干部每人有一本收据,收据上随便盖个村委或支部的公章就可以收费,造成收费的混乱。

二是现金管理的没有约束。白条抵库,坐收坐支,收入不入帐等情况严重,有的借据金额高达数千元、历经多年不归还。

三是民主理财意识淡薄。有的村委出现:谁有胆量、谁就作主,谁经手、谁就可以坐支,谁有权利、谁就可以随心所欲,缺乏民主理财意识。

2、少收多用,收支亏空。

部分村委会入不敷出、收支不能平衡,严重亏空。究其原因:一是滥吃海喝、村委会招待费开支多的达数万元,少的也有几千元,占村委会总支出的40%。二是公款旅游、近半年由乡镇政府和村“两委”组织的考察活动越来越多,都是由村里交费。三是一些村干部工作中搞攀比、摆阔气、讲排场挥霍集体资产。

3、不核对往来,清欠不力。

按照财务管理原则,各项往来帐一年应核对结算一次,办理相应手续。而多数村组都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致使有的村委会数万元呆滞款无法回收,个别村有上百笔应收款金额近十多万元。时间可追溯到“”时期,数额最大的数千元,最小的几元。

4、干部不廉洁,侵占集体财产情况严重。

由干财务制度不健全,村级集体财产普遍存在:家底不清、产权归属不明、帐实不相符或严重短缺,有的村干部甚至明目张胆将集体财产占为己有。

5、缺乏制约机制,举债随意性大。

少部门村委会由于管理不善、开支无度,收支严重亏空,成了名符其实的“空壳村”。只能靠举债度日,举债时根本不去考虑村级经济承受能力,抱着“借到款就行,有了钱就乱花”的态度,致使个别村债务达数万元,给集体经济发展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二、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原因

1、财会人员监督职责难履行。

财务管理工作的业务性强,要求财会人员相对稳定。在实行村帐乡管后,虽说村级财务由经管站统一核算,但各村的报账员多由村委书记指任,大多数地方“一茬村干、一茬财务”。村主要领导为了开支方便,使用上听话,即使原来财会人员业务娴熟也要让其靠边站,“一朝天子,一朝臣”,让自己信得过的人来管理财务。农村财会人员使用上的个人行为,使得大多数在职财会人员只知道对上负责、听领导的话、保住自己的位子,把财经纪律、财经法规置于脑后,工作中不按财经制度去审核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根本谈不上帐务监督。

2、审核监督流于形式。

村帐乡管后,具体实施的工作是乡经管站,由于经管站的行政经济都受制于乡镇,在审核时被卡下来一些不能入帐的费用,村委会主要领导找到乡镇领导,乡镇领导话一发,具体经办人员便不敢坚持原则就放行。乡镇经管站对村级财务审核都流于形式,走过场的多,支真格的少,对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悟差子”的多,向上反映的少。

3、对违纪违法案件查处不力。

一是由于法制和管理权限的限制,使一些严重违反农村财务管理规定的非党员、非行政监察对象得到不到有效处理,管理上的缺位使这些人逍遥法外。

二是处理问题手软。有的地方领导认为,在财务管理上只要不是个人装腰包,为了搞活动经济出现一些问题情有可原而不予处理,使乱支滥用现象惯成自然。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乡村干部思想认识。

1、要组织乡村干部认真学习《会计》和其它财经法规,从理论上认清加强财务管理的总要性。2、要总结经验,从实践中看到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财务管理混乱必然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的恶化,滋长农村腐败现象的蔓延。3、要走出思想的误区,增强抓好农村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彻底消除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与搞活动经济对立起来,担心严管村级财务就会挫伤村干部积极性的糊涂思想。

(二)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管好农村财务的根本保证。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财经法规,制订一些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细则: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制度,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来进行完善细化,使财务制度在执行中具体化。

(三)把好村级财务制度管理关。

1、做好预决算管理。年初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做出全年的收支,分配预算计划。年末,对执行情况进行决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实行“一支笔”审核管理。凡是村级经济往来情况必须按审批程序办理。先由财会人员按规定审核后再由村集体组织负责人即“一支笔”审批。如遇重大笔项目开支,还必须经集体经济组提出意见,报镇政府职能部门审核,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3、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库存现金进行经常性检查,禁止库存现金超限额,白条抵库等现象,杜绝收入不入帐,私设“小金库”和“坐收坐支”情况发生。

4、加强资产管理。各村都要建立固定资产帐册,登记和定期盘点制度,对固定资产报废和变卖处理等,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处理。

四、加大财务公开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制

财务公开规范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着力抓好三点:

(一)规范公开内容。每个公开项目都要求做到大项齐全,细目清楚。(二)规范公开形式。各村要按实用、方便、明确、节俭的原则在便于观看的地方建立公开栏,接受群众监督。(三)推行民主理财制度。各村要每月或每季规定一个理财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理财小组除有在职村干、党员外要有一定数量的群众代表,村里的各项收入、支出原始凭证都要经理财小组审核,并加盖理财小组公章后,方可入帐。

五、严查违纪案件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篇2

为强化村级财务监督和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去年我们尝试开展了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根据市政府的安排,我们对码头等4个行政村2006-2007年度村级财务状况进行了审计调查,查出违纪金额118万元,纠正金额69万元。入库金额13.4万元,提出改进意见15条,均被有关部门和乡村采纳。

一、由来

1、市领导摸清村底的初衷。2007年,市政府主要领导为了摸清税改后村级财务底细,给市政协出题进行专题调研。于是,由市政协牵头组织了审计、财政、农业等部门参加的调研小组,对全市21个乡(镇)场、街道的村级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研结果表明,村级财务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白条抵库严重;(2)无手续借支公款;(3)虚开发票报账,用非正规发票入账;(4)村务公开、村民理财没有落到实处;(5)项目工程竣工结算未经审计而报账;(6)村级招待费用过多,资金使用不合理;(7)村级债务负担沉重。

2、市政府另辟蹊径的安排。针对村级财务存在的诸多问题,市政府另辟蹊径,摒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由农业局经管站负责的传统做法,下发专门文件,授权市审计局对码头等4个村2006~2007年村级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调查。

3、审计局拓展领域的探索。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面越来越窄,拓展审计领域是摆在基层审计机关的新课题。在对乡镇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延伸审计过程中,发现村级财务管理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于是我们把审计监督的目光转向关注村级财务上来,利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个平台,把审计的触角延伸到村级财务管理领域,我们的思路正好与市政府的决策合拍。

二、作法

1、在认识上突破两个误区。在安排年度计划项目之初,局部分干部甚至少数班子成员对村级财务审计也心存疑虑,在“能不能审”和“有没有审头”两个方面并未形成共识。对此,我们组织大家反复钻研《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讨论,大家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虽然现行法律法规未对审计机关进行村级财务审计作出明确规定,但是审计机关受政府的授权,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监督,是履行自身职责的行为,符合《审计法》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和第二十六条:“除本法规定的审计事项外,审机关对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依照本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的规定;同时也符合中办、国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关于“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审计”以及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中关于“农业部门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审计业务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的规定精神。村级财务审计的可行性不言而喻,从而使大家在“能不能审”的问题上消除了疑虑。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反复分析我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学习市政协的村级财务状况调查报告,使大家认识到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已成为农村基层各种矛盾的焦点、审计监督的盲点,坚定了大家对村级财务审计必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有没有审头”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2、在定点上选择三种类型。如何定点,我们主要选择了“大、活、多”三种类型的村。“大”就是集体收入大。这类村的村干部财大气粗、花钱大手大脚,违纪违规问题就在所难免,审计发现问题的几率就比较大,审计成果也就容易体现;反之,集体经济来源少的村,仅靠转移支付资金,就只能支付村干部的基本工资和保持低水平的运转。“活”就是经济交往活。这类村往往地处城郊,与市里有关部门、单位、企业乃至外商交往频繁,尤其是城市扩展,征地拆迁、土地补偿和房地产开发收入较多,审计从这块资金切入,最容易发现问题,“多”就是群众反映多。这类村往往在村级财务管理中问题突出,群众积怨太深,群众强烈要求我们进行审计,以期给广大村民一个明白。

3、在内容上突出六审六查。一审现金存款,查账款是否相符。在对四个村库存现金进行盘库时,发现都存在白条抵库现象,个别村白条抵库现象严重,有的是几年甚至是十多年前的条据。二审各项收支,查是否符合规定。抽审的四个村,村干部借支公款时,均未履行借款手续,有的虽有借据,但既无审批人,又无证明人,出纳只得私下用笔记本逐笔记录,以备查对。三审财产物资,查账物是否相符。在审计肇陈镇华坊村账物时,通过走访群众获知,该村砖厂的一幢旧房屋变卖4000元没有入账,我们查实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作出了相应处理。四审各项往来,查债权债务是否落实。抽审的四个村都存在一定债务,至2008年8月份,四个村债务平均达14.32万元。五审专项资金,查是否专款专用。抽审的四个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六审基建项目,查是否漏缴税费。在审计码头村往来账时,发现该村下属经济实体从事了房地产开发,延伸审计后发现其工程结算中有偷漏税收和多支付工程款等情况。在税务部门的协助配合下,责令其补交了偷漏的税款,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处罚,收缴违纪资金13万元。

4、在方法上注重两个结合。在使用传统的查询法、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的基础上,我们特别注重了两个结合。一是查访结合。在着力查深查透会计资料的同时,我们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走访、鼓励举报等形式进行调查取证,广泛发动群众尤其是老支书、老村长、老会计参与审计,鼓励大家提供审计线索,摸清经济交往和财务往来的真相,从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真实资料,为正确定性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是审慑结合。在审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掌握真凭实据的基础上,对隐瞒事实真相、编造假账、设立账外账、收支不入账的当事人,讲清政策法规、说明处理原则、分析利害得失、告知最终移送检察机关的后果,使当事人亲身体验到审计的威慑力,变被动接受询问为主动提供实情。码头村基建及土地开发漏税问题,就是充分发挥审计的威慑力而查清的。

5、在处理上把住三道关口。一是事实关。初步发现问题后,我们还反复调查、研究、核对被审单位(或人员)以及村民群众的意见,坚持依据事实真相来敲定发现的问题,模棱两可的东西没有列进审计报告。二是定性关。依据事实和情节,划清界限、分清责任、依法处理。对于业务工作中的疏忽和差池,允许自行纠正,不予追究;对于一般性的违规和错误,恰当处理,治病救人;对于贪赃枉法和民愤难平的责任人,绝不姑息,坚决依法处理。三是执行关。在作出处理决定之前,同有关乡镇进行了反复协商,多次听取了当事人的意见,使之口服心服。决定作出之后,我们毫不动摇地执行,有力地维护了审计决定的严肃性。

6、在善后上搞好三项服务。一是帮助摸清家底。做到每审计一个村,就摸清一次家底,协助建好一套完整的资产、财务台账。二是指导健全内控制度。做到在查出违纪违规问题的同时,又指出如何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指导建立一套较为严密的内控制度。三是培训财务人员。做到每审计一个村,都要对该村财会人员甚至主要负责人进行一次系统的当家理财、财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我们的帮助、指导、服务,给被审的村留下一个常驻的审计组。

三、体会

1、领导重视是保证。村级财务审计,审计机关过去从未涉猎。如果没有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我们就师出无名、无法介入;如果没有乡镇领导的支持,我们的审计也可能陷入“查账时轰轰烈烈,处理时静静悄悄”的尴尬境地。为此,我们的村级财务审计计划,争取了以市政府的名义专门发文;对每个村的审计情况都与所在乡镇主要领导进行了沟通,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目前国税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务管理工作找不到落脚点,被机关事务管理边缘化。由于经费审批部门对财务管理方面的规定不甚了解,加之财务审计和监督活动相对滞后,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问题时有发生,财务部门内部各岗位之间缺乏适时沟通,呈多张皮的格局:管出纳的,不问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的,不管政府采购的规定,管政府采购的,又不掌握大宗支出情况,各类财务管理活动之间缺乏纽带和桥梁,形不成有机的整体,财务管理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主动权,管理质量始终难以迅速提高。

二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严密,支付复核名存实亡。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过审批后无条件地办理支付,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单位和人员的思维定式和习惯做法,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一旦提出异议,会认为违背常理,势必招致非议。

三是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懂业务、会管理、能协调的通才不多,会计信息失真,随意或者错误使用核算科目、自行调账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二、财务管理应以对支付复核为基点,促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定员定额改革在国税系统的逐步推行,国税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快车道。如何摆脱财务管理边缘化的窘境,应当从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通过加强日常收支活动事中的审查监督,将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有效解决在货币资金兑付前。具体讲就是做好支付复核环节的“三个强化”。

(一)强化支付复核岗位职责。必须遵循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律,建立和完善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和办理支付货币资金支付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要强化支付复核环节的审查监督:由财务部门负责人或指定的专人承担支付复核职责,对经过审批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并赋予支付复核岗位是否付款的最终裁定权,复核无误并签字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未经复核签字的,出纳人员拒绝支付。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要求的支出业务,要求经办人改正、补充,对改正、补充后仍不符合的,有权拒绝受理。

(二)强化货币资金支付的流程控制。根据会计控制原理,设计《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及原始凭证粘贴单》,在“支出事项要素栏”设定:事由、金额、科目名称(会计核算科目)和政府采购情况等;在货币资金支付流转环节设定:报销人、部门负责人、审核人、审批人、用款渠道(零余额账户还是实有资金账户)、支付复核等。以格式化的审批单据作为对货币资金支付进行流程控制的链条,将完整反映财务支出活动必需的支出要素和申请、审批、复核、出纳、核算等环节串连起来,融为一体,提高支付复核的程序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三)强化财务管理诸事项的全面审查。支付复核岗位除了按常规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正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外。针对财务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岗位)、环节多、内部控制难的特点,坚持寓财务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于货币资金支付复核之中,增加五个方面财务事项的审查。

首先是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审核人员应对照年度支出预算,增加审核大额支出项目是否确立没有预算不能开支的观念,有无纳入年度预算,对于没有预算的支出事项不予报销,如是特殊情况需要变动时,一般通过调整预算,报经局领导批准后执行,从而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确保预算安排的各项资金落实及合理使用。

二是强化对政府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对未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政府采购或擅自采购发生的支出不予报销。对已实施政府采购的支出,及时与本部门负责政府采购的人员衔接,审查其是否向财务部门报送政府采购计划,是否执行总局、省局集中采购目录、限额标准和和管理权限,归档的政府采购资料是否齐备。复核人员根据经办单位提供的资料,确认是否为政府采购,出纳人员据此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关支票填制要求,填写支付令代码,办理付款。

三是强化对固定资产增加等环节的监督,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对固定资产购置支出,重点审查是否编制购置计划,列入当年预算,有关部门在购置资产前,是否填制《固定资产增加审批表》,履行报批手续,购入后,管理部门是否填制《固定资产验收单》并登记入资产账,复核人员根据经办人提供的表、单,分别确认“办公设备购置支出、交通工具购置支出、信息网络购建支出或其他资本性支出”,由会计人员据以记账。

四是强化对资金支出渠道的调度。在《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及原始凭证粘贴单》的“用款渠道”栏目中,由复核人根据支出的科目名称、中央财政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使用进度,确定支出在中财拨款或“其他收入”中列支,从而达到优化中央财政拨款的支出结构的目的,保证中央财政下拨的项目经费用好、用足。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篇4

一、西街道办事处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其中一人为站长;就农村财务管而言,街道办事处农经站现有三人上班。一人为“村帐乡代管”现按要求全市推行农村财务委托制)会计,一人为出纳(主要管理帐户和单据)从2009年起全市要求实行“村帐乡代管”做到每季度做帐一次,并在每次做帐结束后由办事处农经站打印好财务公开表,各村进行公布。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使全办事处的农村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广大农民对本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已有了基本的解,并能较好的实施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减少了因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上访案件。通过实施村帐乡代管,真正做到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现在全办事处绝大数干部职工和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到开展并实施好这项工作的好处,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村(社)财务委托。但是也发现在农村财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但办事处的个别领导和部份村“两委”主要干部不把村(社)会计委托工作当作一回事,1领导重视不够。尽管上级的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白。有个别人员还千方百计横加阻拦,人为地加大了工作顺利推进的难度。因而造成已经制定的各种制度在有的地方不能完全落实,致使在整体范围内制度执行不是很好。

形成了财务管理的诸多漏洞。如有的地方以白条收费并且对收取的款项采取不入帐而截留收入;有的地方不按制度规定采取现金结算,2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制定出的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好。对超出备用金的部份现金也不及时存入银行,开支上把钱用了再说,造成无法开展事前监督;有的地方出现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没有对口用在规定的用途上,而是将其挪作他用;有的地方的财务人员丧失原则,对集体资金采取未批先支,迫使审批人员对一些不太符合规定的开支无法拒绝支付。

出现财务监督缺位;有的地方对财务公开流于形式,3财务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民主理财组织还未健全。没有将财务收支逐笔公开,形成事实上的假公开。

有相当一部份完全是新手,4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份农村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熟悉。甚至不知道财务工作应该怎么做才好,致使农村财务工作难以在整体范围内达到规范化;有相当一部份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不知道农村民主理财工作应该做些什么事情,要么认为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来说有“无尚大”权力,不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实际情况,一味与村“两委”对着干;要么认为民主理财小组的设立是流于形式,对农村财务不实施监督,失去了民主理财小组应有的作用。进而造成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无法做帐和公开、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疏于监督,严重影响的农村财务管理和公开的质量。

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有4个,5财务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就调查了解的9个村(居)委中。只占44%有的村(居)委的财务档案完全就象堆乱纸一样的堆放着,根本就不是什么档案,这很容易造成财务档案的丢失,致使财务档案失去连续性,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二、听到呼声和要求

农民群众在知道农村财务管理“委托制”好处之后,1加大推行农村财务“委托制”工作力度。由于目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纷纷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加大农村财务管理实施“委托”工作力度,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以提高他管理和监督农村财务的素质和能力。2加强培训。每年针对农村财务人员、村(居)委主要领导、民主理财小组人员举办专门的培训班。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认真听取群众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和意见,1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学习,提高对农村财务会计“委托制”认识,加强对实施农村财务委托制的领导,强化实施农村财务委托的措施,按照已经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农村财务的委托,规范全市农村财务的管理。切实杜绝不合规、不合理的各种开支,将农村集体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农村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乡镇、办事处的领导要把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到政治的高度摆上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做到亲自过问,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各自的相应工作。

切实加大村(社)会计委托的工作力度。按照《南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的通知》南川府办发[2009]102号)对农村财务实行委托,2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农经站专人农村财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具体措施。对农村财务实行电算化管理是推进农村财务委托的进程,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要把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作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搞好农村财务管理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抓实,这样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否则农村财务的管理将会形成由混乱到理顺到规范再回到混乱的怪圈,使农村财务管理永远也无法达到规范的要求。只有对村(社)财务实行了电算化管理才能做到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并使其长期坚持下去而避免再次出现混乱的现象,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包括上级相关部门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都纳入财务帐内核算,3规口管理专项资金。对所有属于村(社)集体的资金。形成一个漏斗下;实行银行帐户结算和管理,杜绝现金结算,保证各种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运行和合理运用,便有限的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促进农村民主理财工作的规范化。并按照全市统一明确的农村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序和方式搞好农村财务的公开,4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财务民主理财机构。按照《南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农业局关于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工作的请示的通知》南川府办发[2009]98号)要求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构及其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做到每笔开支都进行详细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民主理财的质量。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篇5

(一)支出手续不完善。20**年以来,虽然我县有部分乡镇推行“村财乡(镇)管”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村委会会计以及乡镇农经站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坚持原则,对票据审核把关不严。主要表现为:

一是存在不少“三无”原始凭证。即无正规发票或无明确费用开支用途、无经手人签字、无负责人批示(或无财务监督小组审核),会计将其擅自入账。

二是付款对象不清晰。有些费用如误工工资、退耕补助、力资费支出时,领款人没有写清详细地址,还有用按指印的方式代替单据上签字盖章,一旦出现问题,给调查核实带来很多困难。

三是白条入账普遍。大多数村级开支没有正式发票,多以白条入账,而且以便条、三联式收款收据票入账在村委会会计账上也是极普遍的现象。

(二)支出费用无标准。不少村委会基本上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有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也是形同虚设,支出多少、如何支出基本上都由村支书或主任说了算,缺乏对村主要领导的有效监督。主要表现为:

一是专项支出漏洞较大。有的村对专项投资的工程项目既无计划又无预决算,也不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或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完全由村个别领导决定,花多少算多少;且把大量不合理开支列入工程项目费用,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当前有不少村民反映并经查实,“村村通”建设过程中,费用支出较为混乱,不少村干部借机支付不合理开支,这样造成村委会旧债未清、新债又添的不和谐现象。

二是非生产性开支比例大。虽然有关部门多次强调,要杜绝村级招待费,但是,绝大多数的村级管理经费多用于招待费用支出,普遍形成一种检查吃、开会吃、出差吃、有事无事几个干部聚会也吃的不良风气,而且电话费、手机费、请客送礼费等开支无标准,造成极大的浪费。例如我们在查办某村支部书记的案件中发现,该村年—20**年会计账上的招待费为36.64万元,最高年份为5.24万元,最低也有1.13万元。另外该村年还在账外账中开支招待费4.29万元。一个并不富裕的村,平均每年的招待费为3.41万元,支出数额惊人,说明村级经济管理中胡支乱花挥霍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三)收入入账无监督。村级基本没有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对应收款也未制定有效措施加以催收,从而给白条子抵库、贪污、挪用公款提供温床,主要表现为:

一是收入入账不及时。部分村会计做不到日清月结,常存在挪用专款、坐收坐支、白条子抵库等违纪行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行政村随意截留收入作为小金库。有一村委会私设小金库达13.4万元之多,并为应付上级检查,设置两套报表、两本账;有的行政村还存在白条子抵库现象。一村会计所收村民村提留老欠在他离岗时才用白条子抵其工资交会计账做账。

二是大多数村委会对上级下拨的各种实物都不会入账,更不会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长期以来,缺乏对财产物资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三是有的村级应收账款存在有增无减、有借无还的趋势。经调查发现,村级应收账款主要是村集体给农户代垫的农业税、民工建勤、水费等上级部门要求各村代收的有关费用。由于村委会为少数“钉子”户垫付了一些费用,这极大地影响其他群众缴费的积极性,使以后的收费越来越困难,从而出现村垫付金额越来越多,村级应收账款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致使不少村干部任职多年,不仅一分钱工资拿不到,反而从家里拿出不少钱来垫付各种税费任务,最终出现村委会违规扣取村民粮补资金及退耕补助来抵扣村民老欠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会计队伍不稳定。近年来,由于换届等原因,我县部分村委会会计出纳变更频率较快,会计队伍极不稳定,村会计离岗不办移交手续的问题在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村会计离岗不办移交,导致农村经济管理隐藏着不堪设想的后果:一是影响会计核算连续运作;二是造成资金断流,资产管理混乱;三是账面数字反映债务不实;四是孕育贪污行为;五是经济责任不明。

另外据调查发现,由于原会计未办移交,新会计只好重新设账记载,使得未办移交的资产得不到承上启下的应用和管理,造成了村集体资产严重流失浪费和沉淀;同时,由于移交问题得不到解决,也引起群众猜疑、不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例如某村由于原村会计离岗多年未移交会计账且一直外出打工,导致该村的会计账形同虚设,镇农经站也因此一直未对该村的财务进行统管,引发群众为村支部书记违纪问题多次上访。

(五)财会人员素质较差。当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所以现有的农村财会人员年龄基本在40周岁以上,小学文化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加上没有接受正规的会计培训或培训时间少,不少村会计根本不会按制度要求设置会计账,有的甚至因不懂业务,干脆不设账,不记账,把五花八门的票据用报纸封包,成为“包包账”。因此,无法做到准确及时地进行会计核算,无法尽到一个会计审核、监督、管理的职能,更无法有力地与贪污、挪用公款、重复报销等行为作斗争。另外,还存在主任(支书)兼职会计现象,从而失去了主任与会计互相监督的作用,严重违反了财务制度。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部分村干部综合素质不强,特别是财经纪律、法制观念淡薄;二是财经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三是村财务公开不透明,公开时效性不强,群众不知所以然;四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乡镇有关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监督不到位,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检查也只是走过场,不能保证村级财务的公正、公开、透明。

针对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笔者认为,除改革传统的村级财务管理外,还要采取标本兼治、以防为主的对策。

(一)加快“村账乡(镇)管”的步伐,搞好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加快“村账乡(镇)管”的步伐,在坚持集体资产所有权、集体资金使用权、村级财务审批权、村级民主理财、监督的途径和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各村财务实行“统一制度、集中审核、集中记账”。同时,乡镇一级应抓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民主理财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真正发挥民主管理职能,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程度。

(二)尽快推行民主评议和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为了使村级财务尽快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村级要在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年度民主评议和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村干部对一年来的工作、事务活动向村民代表进行总结汇报,村民代表根据村干部的述职述廉报告进行民主评议,乡(镇)政府再根据民主评议结果发放村干部工资与奖金。同时,乡镇农经站和纪检部门要重点建立农户家访制度,通过家访详细了解各村在财务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处理。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一、社区财务管理基本情况

在街道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社区财务管理得到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为社区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比较重视,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了会计与出纳,建立了财务管理帐。在资金使用上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一般由社区主任或社区书记审批,报销单据做到有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及事由。资金使用在1000元内的由由社区党总支研究决定,超过1000元的报街道办事处财务领导小组研究决定,2000元以上报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会议研究决定。社区财务管理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与不断发展的形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及社区群众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差距,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

二、社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区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社区领导忙于其他事务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放松财务管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一是部分领导不懂或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无法有效管理财务,出现财务管理不规范和不严密问题。二是个别领导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得不断发生财务管理不规范和不严密问题。三是一些领导对对财务工作缺少检查和监督,以致存在系列财务管理问题。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社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管理存在不规范和不完善的情况。二是经费开支审批手续简单,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实行经费开支审批。三是报账单据不规范,存在白条支出现象,支出单据手续不全,支出单据无明细附单。四是该建的帐没有建立,会计科目使用不够规范,不按月结账,有的一季度结账,有的半年结账,给财务管理带来极大不便。

3、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社区财务人员即会计出纳存在年龄老化、学历偏低、没有会计职称、缺乏工作经验等的情况,以致业务素质不够高,造成执行财务制度不够严格,核算不够规范,凭证账簿无摘要,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影响了财务工作质量。

4、财务公开工作做得不够。社区没有及时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即使有时公开了,但公开内容特别是三公支出情况不够具体详细,以致社区群众对社区财务管理存在较大意见,时有发生上访现象,影响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社区领导要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社区领导要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在自己带头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的同时,督促和检查财务人员认真做好财务工作,使财务工作规范化,符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的要求,避免出现系列财务管理不规范、不严密问题。

2、大力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使财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全面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二是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社区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切实做到以制度管理财务,促进财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保证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证相符,防范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发生。三是营造崇尚诚实守信、规范会计核算、强化内部管理的会计文化,按照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使记账、算账、报账等基础工作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报账单据,严禁白条入帐,做到按月结账,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大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社区领导要鼓励财务人员认真自学,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认真学习《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认真学习会计实务知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会计业务技能,具备从事财务工作的岗位能力和技能,能够独立、全面完成财务工作任务,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社区领导要创造条件,让财务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学习培训,参观先进社区的财务工作管理经验,有效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规范财务工作秩序,促进财务工作质量的提高。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篇7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当前,大部分农村经济合作社在财务管理中基本能搞好基础的财务预决算,合理使用资金,较好地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发挥了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定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开展工作不平衡、缺乏有效和有力的长效机制的保障,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前清后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农村集体经济各地发展不平衡,差距比较大,反映农村干部财务问题的举报和上访比较多,因此,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棘手的问题和艰巨的任务。

二、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

1、制度不健全。制度是用来约束规范人们行为的,然而有些村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使是有也未必按照制度照章行事;有些制度条款往往规定的不符合农村实际,面对社会千变万化的情况,一种条款形式难以解决农村存在的所有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新政策的出台,与其相应的管理制度迫切需要修订、完善和重修,以适应新形势,确保工作有章可循。

2、执行制度不到位。政策制度的出台往往带有浓厚的家长制色彩,各级组织越俎代庖的管理,有可能成为越位、错位的嫌疑,甚至成为违法的嫌疑;财务制度流于形式,公开后不能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没有相关的人员和机构对农民群众质疑的地方做出合理的解释;白条抵库和库存现金超额现象没有消除,严重违反了财政纪律。

(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问题

1、管理不严格。农村财务关键在于管理,而有的村干部疏忽管理,总认为只要将上级安排的事情办好就行,而不管群众满意不满意,表现在村干部多人经手现金,不按时交账,没有现金管理制度,失去有效监督,造成“公款私存”,“公款私借”,“公款私挪”等现象。

2、不按规定财务程序办事。村干部直接插手管钱管物、坐支收入,使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和民主监督形同虚设。村干部的考核主要以乡镇政府的相关部门为主,经营管理部门对村级财经人员失去考核约束,又由于村干部缺乏必要的财经法规知识和会计基本常识,不懂得资金收支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有关时限要求,主观上无意识地违反了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以致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

3、财务手续混乱,眷属理财。许多村账目混乱,科目设置不规范,于是,多人收钱,多人管钱,多人用钱,长时间不交账、不结账、不记账成为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财务手续不健全,原始凭证没有审批人、经手人或验收人盖章就入账,公款私存现象严重。也有一些村负责人在选聘会计时,从个人利益出发,任人唯亲,人为地把村级管理人员配备成眷属型关系网,致使内部关系失控,丧失了会计岗位的监督作用。

4、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大。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经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而是由干部指定,民主理财小组失去了本身意义;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财务水平有限,在实际理财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和监督作用;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参加活动不及时,其监督作用只是走过程流于形式。

(三)农村财务监督机制的问题

1、财务监控制度落实不到位。目前涉及村、社财务管理的制度,虽然有章可循,但实际上名存实亡,所谓的制度只不过是上条条、墙上挂挂而已,有些村仍存在“一只笔”审批权限擅自突破规定,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单项支出未经集体研究,就由“一只笔”签字入账。

2、财务监管人员落实不到位。机构改革后,有乡镇、街道都设了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专门配备了编制,然而真正从事经管工作的人却寥寥无几,不是人员编制被其他部门占用,就是人员与其他部门混岗使用,严重影响了对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造成了村级干群矛盾升级,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3、监督机制作用发挥不到位。首先,基础性的群众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有些地方群众监督成为虚设,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了某些不廉洁干部可乘之机,以致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对农村干部的经济问题处理不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一些违法乱纪行为往往是上级默认的,大家心照不宣;其次,业务监督和审计监督不到位,只是走过场,没有实质性进展,村级干部碍于情面和怕得罪人,不愿监督,财务管理人员处于个人利益考虑,怕打击报复,怕丢饭碗,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村民主理财小组不认真负责,对群众质疑的解释敷衍了事,对村干部理财用财的违约行为视而不见;最后,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缺乏力度,各级配合不协调,在处理违纪违法的案件中心慈手软,没有按照“客观、公正、规范、具体”的原则办事。

(四)农村财务管理理念的问题

1、管理理念不新。管理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认识上的不足带来实践中的差距,有些乡镇的领导干部在抓农村财务管理上存在误区,把加强管理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对立起来,错误的认为强调抓财务管理是拿绳索捆自己的手脚,把坚持财务制度说成是思想不解放,没有开拓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有章不循,放松了管理。2、“轻管理”倾向严重。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税费,轻管理”的片面认识,关注和工作的重点是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农村的基本建设,而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办法,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被忽视,等到问题堆积成山了,才敢动真格搞财务清理,而每一次清理整顿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没有根除这种现象的发生,缺乏一套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正常运转的监督机制。

3、服务意识不强。农村财会人员素质偏低,现在的村、社财会人员,普遍是就地选用,选用办法简单,随意性大,其文化素质比较低,缺乏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业务上只能达到“记记账、打打算盘”,无能力开展成本核算、会计分析,在实践过程中既怕得罪乡镇领导和村级主要干部,又怕得罪乡邻及亲朋好友,难以正确履行其管理和监督职责;农村财会人员不稳定,相当一部分农村财会人员的聘用由主要领导指定。因此,目前部分财会人员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十分严重,工作上依附权势,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按照规定对农村财务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三、农村财务管理混乱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思想、素质较差

村干部文化程度较低,党的各项政策、法律和法规学习放松,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缺乏管理经验,不能正确履行职责。

(二)对农村财务管理力度不大

乡镇机构改革后,经管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账前审核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会计把关不严,在实际操作中只要凭证单据齐全,手续合理,便给予入账报销,而对支出的合理性及真实性不加关心。

(三)财务公开不到位,管理不民主,监督乏力

农村财务管理透明度低,甚至没有透明度,管理缺乏民主,群众监督乏力,业务监督乏力,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使一些任意挥霍集体资产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导致农村财务管理乱上加乱。

(四)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

有些地方没有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些村干部总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的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四、强化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这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当前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当前重点是要规范农村年度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会计制度,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制度等等,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通过这些制度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在实现“双增”和保障农民群众权益中的作用。同时,农村财务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报账、坐支现金等现象。乡镇政府要加强对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要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财务大检查,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化模式

一是改进农村财经管理人员的任用或选拔机制,打破村界,逐步实行会计委派。根据实际情况,乡镇政府应将村级财经委员的考核部分改为由财经所进行,财经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级财务报账员,经培训考核,择优录取,按照异地任职制,委派到各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统一工资报酬渠道,避免眷属会计的产生,改变只管事不管人的软约束现状;二是明确职责分工,狠抓制度落实。明确村级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责、权、利,规范每个人的行为;三是将“财权”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握,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由两名村干部签字,避免财务开支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三)完善监督机制,加大财务监管力度

强化群众监督,坚持定期公开账目,落实好民主理财制度,把集体财务活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强化业务监督,乡镇政府要建立有权威的审计组织,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检查,以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做到各部门紧密配合,协调一致,督促检查,处理违法违纪案件不能心慈手软、偏向袒护,以达到杀一儆百,事半功倍的效果;强化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村民主理财小组要定期对本村所发生的财务收支进行一次全面审核,对于不合理或未经审核的票据一律拒收拒付,坚决不予报销。

(四)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篇8

一是全面实行农村财务“村财民理镇监管”。从6月开始,镇政府按照统一票据管理程序、统一报帐程序、统一操作程序和统一财务处理程序的要求,依照村民自愿,依法委托的原则由镇政府成立了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对全镇45个村(居)委会、375个村民小组的村级财务核算及审核等业务进行,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不再设立会计机构,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的资金、资产、单据等财务管理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村财民理镇监管”工作后,我镇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原则,首先,制定了《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意见》对原管理意见作了适当的补充调整:一是在货币资产管理方面,要求不论金额大小,必须及时交报账员存入开户银行,严禁坐支现金,若发现一次,将扣除本村委会主任二个月财政补贴;二是在财务公开管理方面,由原来每季度公开一次调整为每月公开一次;三是在零星支出无法取到正式发票的管理方面,附销售单位出据的付款证明单或收款收据(必须盖章),按规定填写清楚,手续完善后方可报支;四是票据管理方面,由镇统一制作《费用报销单》等进行票据规范。同时还印发了文件到各村委会,并将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及职责等进行上墙。

三是严格制定日常开支审批制度。结合工作中各村委会提出的报账时间长等问题,经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简化程序,将每月报账时间统一为每月初的1、2、3号,45个村(居)委会逢报账日,财政所全体人员全天候值班,会计、出纳分工合作,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报完账;三是遵循群众看得懂的原则,村上进行统一的财务公开格式对财务状况进行公开,做到公开、有效。

四是认真开展审计监督。为认真执行村财监督,每个村委会认真选任3-5名村民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具体职责为:监督财务收支预、决算的落实执行情况;监督各项财务制度的实施和财务公开工作;对村委会、村民小组的年度、季度、月度财务收支和会计帐目进行审计,并把结果公布上墙;征求并反映群众对村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作出答复和整改;年终向村民代表会议汇报民主理财工作及村委会财务状况,并提出今后财务管理工作建议。在开展理财活动时,民主理财小组对帐目、凭证、实物、现金、存款进行全面核实,出具审核意见,并按县财政局要求进行公布。公布的资料须经村委会或村民小组负责人、报账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联系点点长共同签字。此外,结合财务公开工作,组织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村委会范围内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计;结合村干部换届,组织对村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集体的债权债务以及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

五是实行了财务公开。为确保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各试点村都在村民聚集地醒目位置,制作了有防雨设施的固定财务公开栏。自各村、组财务由乡镇农村财务代管中心代管,坚持先理财后公开,实行“一月一公布”。营造了公开透明、公开用财的环境,进一步保证村民民主理财权利的落实。为防止个别村组在村务公开上弄虚作假,明确规定各村组将本季公开的详细内容,报乡镇经管站审批把关,对内容不具体、不真实的一律不予批准,直至符合要求后才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二、全镇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代管中心人员缺位。由于代管中心挂靠镇财政所而成立,并没有成立单独的运行机构,自实行“村财民理镇监管”以来,45个村(居)民村委会,375个村民小组的村财均交由财政所监管。财政所原本已经兼顾了统计站的职能,现在更是集多种职责于一身,不仅承担了全镇各项专项资金管理的工作,也承担了全镇各项统计工作,自“村财民理镇监管”以来,同时承担起了个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农村财务的核算监督与管理工作。财政所现有5人,1名出纳,4名会计,出纳每月都要承担连各项资金核算及村财工作,如此大的工作量,导致与会计工作衔接不上,难以保证村财代管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对村财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二是村组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45个村(居)委会报账员大都没有受到财务会计方面的正规培训,财务知识匮乏,有的报账员还身兼数职,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对每月报账工作负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票据的合规、合法性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从而影响了财务合规、合法的正确执行。有的村委会村干部仍保留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经济的办法。个别干部既当家又管钱,既是审批人又是经办人,白条抵库,坐收坐支挪用时有发生。

三是报账单据制作不够规范。部分村委会,报账时常常出现少数村干部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村财务管理制度比较松懈,财务报销制度不够规范,单据审核把关不严,白条报销的现象时有发生,餐费、劳务费等一些费用用“白条子”,造成白条抵库现象。个别村票据审核程序不规范,经手、验收、证明手续不齐全。有的村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不及时记账、算账、对账、结账,导致账目漏记、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

四是业务招待费普遍偏高。由于财务制度本身的漏洞,再加上财务人员把关不严、村干部财经意识淡薄,有些村招待费过大、非生产性开支比重偏高。招待费开支偏大、偏滥,不仅是一种损失浪费,更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参与招待往往也会作为一个借口或一种福利,相关的、不相关的都来参加,使陪客人数远远的多于来客人数,无形之中也使招待费支出越来越多,致使招待消费居高不下。

五是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大。部分村民理财小组不是经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经干部指定,个别村甚至没有理财小组成员,村干部直接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使民主理财失去本身的意义。部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财务水平有限,不按规定理财,不认真审查单据,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工作不负责任,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民主理财活动不正常、不严肃。部分村不按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由村会计拿着报账单到理财小组成员家签字,有的干脆由村干部代签,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责任性差,其监督只是走过程流于形式。

六是村级财务公开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虽然省、市、县、乡(镇)对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程序等都有明确规定,但不少村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打折扣。有的村组不按时及时公开,有的村组只重公开,不重效果,内容形式空泛,没有让群众真正了解到财务公开的实质内容。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对代管中心人员进行及时补位。自村财代管以来,财政所集45个村(居)委会,375个村民小组的出纳与会计为一身,管理村财已成为财政所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为保证村财代管的效率与质量,认真履行代管中心对村财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对代管中心缺位的人员进行补位显得尤为重要,要让“村财代管”实行专人专岗,职责到人。这样也能让目前身兼数职的财政所工作人员能够腾出精力来,在统计、农业经营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其他会计核算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是要加强对报账员的辅导与培训。针对现在报账员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一方面财政所人员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在报账时及时对单据及流程方面的错误进行认真细致的指正,并告诉其改正方法,对不合理不符合规章制度的地方不能姑息纵容,应责令其抽出单据更换符合要求的单据。报账员有业务上困难进行请教的时候,财政所人员应当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耐心指导;另一方面,应当鼓励报账员提高自身整体素质,鼓励其进行继续再教育提高学历,也可以鼓励他们考取相关财经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使专业技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是要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报账单据与开支。面对报账过程中部分单据不规范,白条抵库、三联收据、付款凭证常常被当做正式凭证拿来报账的特点,应制定相关制度,命令禁止,坚决杜绝由这些不规范单据可能导致的支出漏洞;对业务招待费过高的现象,也应当制定合理标准,并严格执行该标准,让招待费在整个村委会的运转过程中既发挥其该有的作用,同时又要严防腐败浪费行为的滋生;另外,还要加强对各村委会村组干部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财经纪律的严肃性,认真及时的配合报账员完成审核签字、支出把关的任务。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篇9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混乱。集体土地流转、房屋对外出租管理无序,内部控制严重失真,甚至有以权谋私现象,造成村级资产流失严重。如开发区某社区,20*年原社区书记、主任因经济问题被查处后,换届后的新任村班子对村级财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发现包括房屋租金在内的200多万元应收款未收回,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应收款因手续不齐或未及时收取变成了呆帐、死帐,村级集体蒙受巨大损失。

2、村级非生产性支出比例过大。该问题在一些城郊结合部村及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表现犹为突出。这些村,少则每年支出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非生产性支出不产生回报,不会增加固定资产,纯粹消耗村集体资金。突出表现在:一是公款吃喝、送礼。20*、20*年我县村级招待总支出均在1000万元左右,其中三分之一是用于各种送礼支出。个别村招待支出费用和频率触目惊心,如递铺镇某村两年半时间内吃掉了40.23万元。二是公费旅游。巧立名目,村班子集体考察学习,或为拉拢关系,组织党员、队长出门旅游。某乡镇12个村20*年的旅游考察支出41.5万元,个别村该项支出数字高得惊人,某村20*年该项支出达到14万余元。三是公费报销。手机费报销没有标准,不包轿车不出门办事,擅自办理商业保险等等不合理报销问题较多。如良朋镇某村20*年租车费用达到1.5万元。

3、财务上弄虚作假,私分、虚报、冒领公款。如良朋镇某村原村班子4人,利用协助政府从事土地整理管理工作的职务之便,以虚报冒领手段骗取地面附着物和青苗赔偿款32813元;将购买芦柑的2250元在村财务重复报销,装入个人腰包,等等。

4、坐收坐支现金,占用、挪用及出借公款。一是坐收坐支现金。作为财务负责人的村支部书记发票随身带、代替出纳开收据等问题普遍存在,票据缴销不及时,收入不及时入帐。二是出借公款。公款随意出借,给村集体资金带来很大的风险,少数村干部甚至借此中饱私囊。三是占用、挪用。如上墅乡某村原支部书记挪用资金14万元;章村镇某村原支部书记伙同村出纳挪用资金15万元等等。

5、收支审核把关不严,建设工程等大额支出不招标、无预决算。一是收支审核把关不严。各村基本上都建立有财务内控审批制度,有的甚至张帖在村务公开栏中,但这种制度在财务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往往是村财务负责人一人说了算,财务审批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白条入账较为普遍,原始单据经济业务记录不完整,有些单据缺少经办人或证明人,只要领导签了字,财务人员都给予报帐,财务审核把关形同虚设。二是建设工程等大额支出不招标、无预决算。随着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一级建设工程项目逐渐增多。据统计,20*年以来,仅我县完成村庄整治点多达892个,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真正通过招投标发包工程的很少,少数村干部利用工程发包借机敛财。

村级财务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针对村级财务、村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信访问题非常突出,一批村干部也因此走上了违法乱纪的道路。据统计,20*年至20*年,县纪委共受理涉及村级党员干部违纪问题信访件共298件,占受理信访总量的40.3%。少数村,如开发区灵峰村、范潭村等信访时间跨度超过了几年,牵涉了县、乡镇主要领导的很大精力,县、乡镇两级因此也投入了大量的调查人力、物力,但始终不能有效息访。20*年以来,因经济问题被立案查处村干部有31人,其中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就有23人,被开除党籍处分9人,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农村信访问题突出,危害了农村稳定,干扰和破坏了农村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高发,不利于村干部的保护及村级班子的稳定,影响农村的正常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成因分析

村级财务监督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村干部政治素质总体偏低,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思想;二是针对村干部廉洁自律教育缺乏,法纪、财经纪律观念淡薄;三是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或者是有制度不执行;四是监督力度、广度及深度不够,监督机制尚存在缺陷等等。这里着重对当前村级财务五个层面的监督问题作出分析:

1、村级报帐员监督形同虚设。报帐员是监督村级财务收支审批第一道关口,其对村级财务收支真实情况也最为了解,报帐员如果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效果应该是最明显的。但当前村级报帐员或由村聘请或由村班子成员兼任,现实中他们为了保住一份工作或为了不影响村班子团结,对一些不合理的支出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村级报帐员监督形同虚设。

2、民主理财监督责任不强。目前我县各村普遍建立了民主理财组织,对村级财务运作实施监督,但实际上民主理财并没有很好发挥作用:一是理财人员年龄大、文化低,素质不适应理财要求。如开发区12个村47名民主理财成员中,平均年龄近60岁,年龄最大有80岁,小学文化程度占66%,有会计证的仅有10人。二是上级有关村级财务规定贯彻不到民主理财人员手中,导致开展理财无据是从。调研中发现,县里去年下发的《安吉县严格控制村级招待支出的若干规定》,乡镇对村干部工资及通讯费有关标准的规定等,理财小组人员都不知情,不掌握。三是理财小组成员产生不民主,对开展理财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不强。多数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是由村班子或少数村干部提名,然后在党员、村民代表会上通过产生的,事实证明这样产生的理财人员,理财结果不与群众见面,理财中发现问题也不跟踪督促整改,其监督作用只能是流于形式。

3、村级财务核算中心监督底气不足。村级财务核算中心成立五年来,缩减了村级财会人员125名,每年减少工资支出近100万元,“中心”成立的成效及其规范村级财务会计核算作用是明显的,但“中心”成立五年来的监督职能不但没有增强,反而在削弱。问题的关键在于维持“中心”运转的费收取问题,由于“中心”要向村直接收取费,监督工作势必受制于各村,对一些村支部书记审批的明显不合理的票据,中心会计很难退回补办,倘若会计坚持原则,少数村书记便不高兴、发脾气,或是拖着费不交。据统计,20*年费全额收齐的仅有9个乡镇,全县16个村财务核算中心有近半数收不抵支。如山川乡20*年实际收取了费4000元,仅够维持一个会计的基本生活保障,调研中发现有的会计最长时间间隔6个月没拿工资。

4、财务公开监督流于形式。一是公开的自觉性不够。很多村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都认为村务公开是上面要求做的,工作不够主动,只在每年1月、7月为应付县级机关部门检查才拿出去张帖一下。二是公开内容不全面、不具体。有的村只公开一些合法收支情况,对不合理的收支项目不与群众见面,只用“其他开支”一言盖之,如某村20*年财务公开表中,“其他管理性开支”149716.87元,“其他杂支”37492元。这些开支究竟是何用途,给群众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群众称之为“雾里看花”,看不清,道不明。三是不公开甚至是假公开。少数村至今还没有建立村务公开栏,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建设工程、山林发包等项目很少公开,对群众比较敏感的村干部待遇隐隐藏藏,对村级招待支出在财务科目上分流处理,搞虚假公开,欺瞒百姓。

5、上级检查监督缺乏深度。村级财务检查监督任务主要在乡镇,但目前乡镇一级对抓村级经济建设和发展比较重视,对抓好村级财务管理积极性不高。有的过份迁就村干部,不敢或不想指出问题;有的把监督管理看作是乡镇纪委、农经干部几个人的事。不少乡镇虽然也建立了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但由于人员紧,任务重,实际上也就是集中几天时间对所属村财务凭证翻一遍,指出一些如开支过大、白条入账普遍等皮毛问题,离任审计工作就草草收场。再者,离任审计作为一种事后监督,在审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也无法进行责任追究。

三、对策与建议

解决当前村级财务监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住当前全面贯彻落实《惩防体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将《惩防体系》构建向村级延伸。在继续抓好农村干部、农村财会工作人员、农村民主理财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教育、财经纪律教育、业务知识培训,注重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务必在监督机制上求创新,在完善制度上求实效,在执行制度上求认真,具体做到:建立一项机制,完善二个“中心”,健全三项制度。

(一)建立一项机制。即建立村级财务联审机制,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专业审计监督力度。所谓“村级财务联审”是指县级农经部门组织联合各乡镇财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人员,对全县各村集体经济运行及财务收支开展交叉审计,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问题,强化对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监督的审计机制。

1、建立村级财务联审机制的必要性。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精神所需。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第五条第一款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浙委办发[20*]38号《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中也要求重点推进民主议事协商、集体财务审计监督、民主评议村干部“三项制度”建设和创新。湖政办发[20*]73号《关于湖州市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及指导服务办公室规范管理工作意见》中同样规定了建立对农村集体财务实行专项审计的制度。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所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十一五”及将来更长的时间里,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必将向农村倾斜。随着公共财政大量投入农村各项建设,势必要求加强对财政投入使用情况进行绩效审计监督。三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农村基层《惩防体系》所需。省纪委将探索建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列为今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重要调研课题之一。县纪委第六次全会提出要清理规范乡村财务,不断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监督;注重创新体系构建机制,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向农村基层延伸。四是强化村级财务监督的内在要求。建立村级财务联审监督机制,既是对村级财务专业监督的加强,又是对村级财务监督体系的完善,不仅可以弥补村级报帐员监督、民主理财监督、会计核算监督的不足,而且也是对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乡镇农经管理工作的再检查、再监督。

2、建立村级财务联审机制的可行性。一是有规章可循。省政府20*年3月18日颁布了《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为建立村级财务联审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制订具体审计工作办法提供了母本。二是有人审计。村级财务核算中心成立后,通过公开选拔招聘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会计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基本上做到一岗双职,既有会计核算资格,又具备农村经济审计资格,目前全县共有26名,可以整合成一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人才库。三是我县部分乡镇近年来开展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审计成效已经显现,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四是审计行政成本可行。抽调乡镇财务核算中心会计开展交叉审计工作,仅需支付外勤补贴、伙食补贴、交通补贴即可。全县每年若安排100个行政村实施审计,一个村派审计工作人员2名,一个村平均审计5天时间,每人每天按50元补贴计,全年需审计补贴经费5万元。另外再补贴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工作经费5万元,全县一年村级财务联审行政成本共需10万元。

3、建立村级财务联审机制的操作性。一是建立审计组织。县委、县政府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领导小组,由县分管农村工作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单位由县纪委、组织部、农业局、审计局、财政局、监察局及民政局等单位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履行管理、指导和协调等职能。在此前提下,落实办事机构,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联审服务中心,中心工作人员由乡镇村级财务核算中心会计组成,全县共26名,分成若干审计小组。二是出台审计工作制度。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并出台《安吉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监督目的、原则,审计范围、对象、内容,审计操作程序、审计工作纪律、审计结论处理及责任追究等。根据全县各村规模及经济总量大小,将行政村分为“一类村”、“二类村”及“三类村”,一类村每年必须审计一次,二类、三类村确保三年轮审一次。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信访问题突出的村随时审计,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必要时对财务问题突出的村民小组实施延伸审计。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篇10

一、初步成效

1、规范了村干部的财务行为。通过实施“村有乡管”,一些村干部财务收支长期不入帐、集体资金私自外借、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票据使用不规范、支出手续不齐全等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得到了初步规范,建立健全了权力约束监督机制,从而在源头上堵塞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有效避免了乱支滥用,自批自用等现象的发生,促进了村级干部的廉政建设。

2、强化了对农村财务的监管。对村级集体资金管理实行按村设帐,审核预算,审查开支,并成立村民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村民监督和上级审计,使村务活动置于群众和经管站的双重监督下,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现在的全过程监督。同时,还对村级集体固定资产、财产物资进行了盘点,清理入账。此后,村里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租赁都必须有合同、档案管理,所卖资金必须存入经管站账户,从而减少了村级资产流失。

3、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实行“村有乡管”后,村里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的“三乱”行为得到控制,各项管理都有了明确统一的要求,做到了该用的资金合理用,不该花的资金不再乱花,群众的来信来访大为减少,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的各类矛盾得到了逐步处理,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4、减少了管理成本。一是减少了会计人员,按各村分别减少一名会计计算,全区减少村级财会人员80余人,同时减少村会计工资16万元。二是实行“村有乡管”后,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和招待费普遍有所下降,部分行政村已实现了村级“零”招待制度。三是办公费大为减少,村级减少了财务核算后,账簿纸张和各种办公费用也相应减少3万余元。

5、会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过去村会计常年不结账,普遍存在“村长、支书定框子,会计填数字”的虚假作法,使会计信息失真。实行“村有乡管”后,乡镇经管站规范了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统一了会计账簿,会计科目、账目由经管站会计人员专人记账,杜绝了村级账务管理的混乱局面,账目达到月清月结。

6、乡镇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得到加强。以前乡镇党委和政府领导很少过问村级财务,群众不上访、不举报,一般不去过问。“村有乡管”后,村级财务统一纳入乡镇经管站管理,乡镇主管农业书记及党政一把手都能主动抓好村账乡管,帮助细化完善制度。

二、存在问题

一是少数村干部对“村有乡管”造成花钱不方便、没有财经大权不理解,认为村里的钱,乡里没必要管,过去多年一直由各村自己管,也没出什么大事,“村有乡管”是多此一举。

二是经管站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全区经管站干部33人中仅有12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占36.4%,其中1人具有初级职称,其余21人属无证上岗。在帐务处理上各经管站还明显存在帐簿设置不齐全、会计科目运用不准确、入帐记帐不及时等问题,不能据实进行会计核算。有些乡镇经管站在制度建设上还很不健全,有制度,但执行不够有力;个别经管站甚至还发生了遗失村里原始票据、村报帐员将未经村主任同意开支的票据直接拿到经管站报帐等现象。不少经营站只浮在上边管账,会计监管不严,仍然存在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现象。村级现金管理比较混乱,普遍存在不执行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坐收坐支十分严重。在调查中,很多村主任、村书记直言自己收到钱后从不交存银行,直接抵支,月底或季末只将收入和支出票据交经管站作帐而已。

三是村级财务普遍收支无计划,收支心中无数,从不编制预决算,“今朝有酒今朝醉”,存在负债消费和盲目建设。在财会管理方面,乡镇经管站注重的是手中“统管会计”的权力,往往对村级的支出内容、开支权限把关较严,而对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的科学性、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等重视不够。

四是村级债务长期理不顺、剪不断,存在新官不理旧帐的现象。不少村干部对村级债务的来龙去脉搞不清,更不会考虑去如何化解。在近两年的农村税改中,由于有些村里欠村民钱,村民就以债抵税,造成税收“上清下不清”,严重影响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开展。

五是报帐手续繁杂,一张发票无论金额大小,都必须经村主任、经管站站长、乡镇分管领导层层审核,这虽然起到了加强支出管理的作用,但也造成了各村报帐难的情况。

六是经管站作帐收取管理费过高。按照吉青府办字[20**]56号文件规定,“乡镇、街道农经站可按当年两税附加总额及其他经营性收入总额的2%—4%提取业务管理费”,在实际执行中,个别经管站收取村里管理费高达近万元,引起村民不满。20**年,多数村分别交经管站管理费2000元—4000元不等。这笔开支相当于一些偏远农村村干部两年的工资。

七是“村有乡管”后财务更加不透明。一些经管站未能及时提供村里财务报表,部分村干部反映自己从未看到过村里的财务报表,也不知道村里一年的收支情况,村里的财务也没有真正向村民公开过。

八是一些村干部反映实行“村有乡管”后,村级集体资金安全没有保障,乡镇需要村里承担的费用未经村委会同意直接从经管站帐上扣取。

三、对策建议

(一)“村有乡管”要在坚持“五权不变”的前提下来深入推进。村级财务管理涉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法律问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实行村民自治,村级组织具有财务自主权、自治权,实行钱帐双,必须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运作。从法律上讲,“村有乡管”只是一种委托行为,就是受村民委员会的委托(授权),代村集体记账、做账及进行财务管理。因此,推行“村有乡管”,要在充分尊重村自治和“五权不变”前提下进行,即坚持财务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分配权、财产权不变。双方要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不被平调、挪用和侵占,集体权益不受侵犯。进一步完善细化“村有乡管“各种制度,对村级招待费管理、工程招投标管理、村干部误工报酬、收支发票的管理等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作出详细规定,做到有据可查,按章办事。

(二)“村有乡管”要通过严格程序来规范运作。

一是要规范帐务处理程序。各乡镇设立财会服务中心,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办公设施。各村报账员每月定期到服务中心报账,将合法的收支凭据交经管站审核盖章,经管站记账会计进行会计核算,按月编制会计报表。二是要规范资金收支划拨程序。村级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村收取的村级收入一律先到指定的银行缴入财政村级代管资金专户,支出由村月初编制用款计划报政府审批,经经管站审核确认后,办理划拨手续。每村每月可核定一定的备用金,以便日常开支。三是要规范资金开支审批程序。村级开支实行先收后支、先批后用,先审后入账。村级不得透支资金。四是要规范民主理财程序。各村成立3~5人的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上级审计的民主理财制度。村里开支严格按程序审批,并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审计。五是要规范财务公开程序。经管站每月同各村报账员对资金余额进行对账,在《村级财务公开栏》上公布各村资金余额及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各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