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由之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0:12:12

必由之路范文篇1

摘要: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

一、序言

在新世纪,我国即将加入WTO,经济将融入全球市场。面对市场机制的变化,中国的建筑企业要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在管理体制上和国际接轨,在技术上进行更新,在经营机制上进行变革。设计—施工总承包是我国建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催化剂,是我国建造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设计—施工总承包在国际市场较为流行,根据ENR的介绍,前100家国际大承包商以设计—施工形式完成的工业项目合同额1996年达360亿。新加坡在1992到1996年期间采用设计—施工合同的政府工程每年合同额分别是0.74、2.32、4.56、11.39和10.95亿新元,可见增长速度之快。在国际上,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的译文有摘要:设计—施工(Designandbuild,Designandconstruct)、交钥匙(Turnkeydeal,EPC(Engineer,Procure,andConstruct))或一揽子(Packagedeal)合同,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我们听说的“交钥匙”、“固定价格总包”工程,这种方式对业主有保障,让业主精神放松,所以国外的大公司都乐于接受。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目前状况

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探究和行业实践较晚。1987年,当鲁布格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引进世界银行贷款,按国际规定进行招标和项目管理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时,我国才第一次明白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而实质上该工程是设计—施工总承包的良好实例。此后,我国开始实行项目管理体制,许多施工企业取得了一些施工管理经验和探究了一些新的管理方法,但建造业市场还是比较混乱,什么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甚至烂尾楼也随处可见。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有以下4点摘要:

①政府答应“项目”公司存在,项目公司为捉市场,要求边设计边施工,按传统方式,只有缩短各环节的计划周期,使工程出现漏洞和隐忧。许多工程的指挥部连法人资格都没有,这些项目公司完工后就鸟散。

②建设管理部门没有建立起全国网络化的数据管理,存在地方保护。

③项目的可行性探究人员,没有积累实际工程经验,胡编烂造,往往结算大于预算,预算大于概算,设计和施工单位在合作上较为保守,各打算盘。许多工程没有底,资金超支,管理部门对这样的“烂尾”工程无法监控。

④在工程管理上,没有促进“交钥匙”工程的机制,令有投资风险意识的外资企业无所适从,对国内承包企业缺乏信心。

三、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策略

面对我国项目管理的目前状况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现实,如何采用新的机制提高我国建造业的水平以适应国际化发展呢?

首先,建设管理部门应建立全国网络化的信息管理,可查询法律、行业规范,公司状况,专利情况等。在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的同时,推广设计—施工总承包。2000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实施全国人大通过的《招标投标法》,为我国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体现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也体现了我国为迎接WTO,开放国内市场的决心。

目前,国内中标企业大多签订的是施工承包合同,很少有签订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的,这和我国建设管理的水平有关,离不开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传统的做法在我国应用广泛,一般是委托一个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完成后业主找承包商按设计图纸施工,业主通过设计单位协助或聘请监理公司监督。这种作法出现的情况是摘要:承包商主要考虑尽快完工,不要超支,不需对有疏漏或错误的设计图纸负责;设计单位只考虑建筑要求,而忽略了建筑的成本和施工的技术新问题,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也不予负责。

我曾参和了中国宝洁公司的一项大型污水处理项目,由广州某知名建筑公司完成该项固定价格的国际合约。该项目按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进行。宝洁公司请了设计监理进行评估,还请专家论证了施工方案,最后在四家大型施工企业中以最高价选择了这家获鲁班奖公司。但开工后,设计单位发现论证过的施工方案有新问题,不能在流砂层做锚喷施工,需改为深层搅拌桩,施工单位也发现他们投标部的标书有误,设计单位选用的防腐涂料不是普通材料,需请专业施工队施工,而且价格不菲。为此,施工单位就合同和宝洁公司进行了多次交涉,施工单位最终在超时亏本的情况下完成了工程。在中国有巨额投资的中国宝洁公司职员不明白中国的优秀企业会有这么多新问题,无法做“交钥匙”工程,让他们劳心劳力。事实上,进入中国的外企需要有能力承担“交钥匙”工程的承包商。非凡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逐步融合,外国企业必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的国内市场,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另一方面,入世后根据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并能更加轻易地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名成员国,我国的企业可以和其他成员方企业拥有同等的权利,并享有同等的关税减免,在“贸易自由化”原则指导下,减少对外工程承包的审批程序,将有更多的公司从事国际工程承包,这些企业都要向设计—施工承包方向转营。

为什么设计—施工承包公司有优势呢?

①设计和施工均由一个单位负责,在工业建筑承包上有较大优势。承包单位可以边设计边施工,可采用新技术,尽快的将新产品投放市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业主的需要。

②合同承包商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已介入项目,能把自己的施工工艺,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体现在设计文件中,减少施工中出现新问题的可能性。

③合同承包商在控制成本,控制工期、质量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使固定价格的合约的实现成为可能。

④业主只和一个单位打交道,便于合同双方协调。合同承包方不仅提供设计和施工服务,也提供建设项目的融资、建成后的培训和维修服务,也就是所说的“交钥匙”工程。

⑤可引进担保机制,由于设计—施工承包商对业主的责任明确,可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履约担保和付款担保,能有效地维护经济秩序,这也是对我国《建筑法》的促进和完善。

⑥推广了设计—施工承包后,建设管理部门只需加强对设计—施工承包商的管理(如规定承包商要有一项以上专利技术,各种资格人员的人数,完成工程的优秀程度等)。也可通过银行审查项目的资金信用担保情况,杜绝了烂尾工程。同时,中国特色的定额式造价管理也可相应取消。

综上所述,设计—施工总承包能促进建造业市场的发展,适应市场的需求,将设计工作和施工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利于企业开发出自己的拳头产品。

四、设计—施工合同的具体形式

常用的有三种摘要:传统设计—施工合同traditionaldesign%26amp;build、具体设计—施工development%26amp;construct和咨询合同consultantnovation。

①传统设计—施工合同

在这种形式下,业主在项目早期阶段找一家或少数几家经过事先了解(或资格预审)的承包商。承包商让自己的设计人员根据业主的要求或设计任务书提出方案和费用概算。业主的设计任务书可能只提出一些基本的设计要求。有些业主可能自请咨询公司帮助编制较为具体的设计任务书和招标说明书。一旦被业主选中,承包商就要对项目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负起全责。而业主只须同被选中的承包商打交道。

②具体设计—施工合同

按照这种作法,业主先叫自己或外请的设计咨询人员作出项目的概念和方案设计。具体程度够编制招标文件就行。然后招标。要求投标的公司提出进行具体设计和完成其余未完设计工作的建议以及设计费用估算。对业主项目感喜好的公司可以自请设计咨询人员编制建议书。业主一般根据投标者报的费用对建议书进行评估。

当业主把全部设计任务交给承包商感到不放心,或者想对设计过程进行控制,但又打算让一家公司负责项目的具体设计和施工时,可以选用这种作法。

③咨询合同

同具体设计—施工合同一样,业主先叫自己或外请的设计咨询公司作出项目达到一定具体程度的概念和方案设计。然后请投标的公司提交建议书和费用估算。在选定承包商时,业主把自请的设计咨询公司介绍给承包商。承包商同该设计咨询公司签定协议。后者协助承包商进行具体设计,完成未完的其余设计工作,并在施工阶段提供帮助。

设计—施工不但适用于整个项目也适用于项目的某些部分。例如,防火系统、墙面和支撑设计式样、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可由专业分包商签设计—施工合同。然后由总承包商纳入到整个项目之中。专业分包商的设计由设计单位审批,由有关机构或政府部门进行试验。

这三种方式都能使业主及时的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必由之路范文篇2

宽带网络就是依靠宽带技术为基础构建的网络体系。众所周知,多媒体信息的数据含量远远超过以前以单一形式传输信息的数据量,在传输速率不能降低并且同时信息容量增大的情况下,电信网络必须努力提高传输通道的容量和速度,否则必然不能保障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递。因此,要实现社会信息的多媒体化,必须依靠宽带技术。

宽带网络按其技术结构来说可以分为宽带传输网、宽带交换网和宽带接入网三个部分。传输网是所有信息元素传输的基础通道,信息单元和数据就是通过传输网络实现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转移。宽带交换网络通过对信息的接收、分拣和转发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相互交换过程;接入网是整个宽带网络中与用户相连的最后一段,用户通过接入网连接到宽带网上。

宽带接入网

接入网的建设占全网投资的比例较大,是技术最复杂、实施最困难、影响面最广的一部分。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尽量合理地发展接入网。先进的光纤接入网发展既要考虑光纤接入网与原电缆接入网拓扑结构的兼容性,又要明确接入网的全光纤化方向;既要节省投资成本,又要坚持高起点、分期实施的原则。因此在接入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循序渐进,从低速业务开始,逐渐向高速业务发展。当前常用的窄带接入技术有频带Modem技术,V.90标准的Modem下行速率是56kbps;窄带ISDN接入技术能在一对普通的电话线上,通过基本速率(2B+D,144kbps)接口,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全数字连接的多种电信业务。目前,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基于电信网用户线的数字用户线(DSL)接入技术

DSL技术是一系列基于双绞铜线的用户线高速传输技术,包括HDSL、SDSL、ADSL、RADSL及IDSL等,统称为xDSL。

ADSL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其下行速率达8Mbps,上行速率达640kbps,能传输3~5km的距离。ADSL所支持的主要业务是因特网和电话,该技术接入速度可满足宽带因特网接入和部分宽带应用(如会议电视、视频点播等)。更重要的是结合ATM等宽带干线网络技术,可以支持广播级的视频分发和VoD。

利用ADSL技术开展宽带接入业务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电信网现有的铜缆资源,保护这一巨大投资,并充分发挥铜线的潜力。其次,用户随时可以上网,无需每次重新建立连接,而且不会影响电话的使用,每个用户都可以独享高速通道,没有阻塞问题。其主要缺点是对线对的要求苛刻,目前只有大约30%的线对可以开通ADSL业务。

目前一种简化型的、无分路器的ADSL标准已经问世,称为G.Lite。其基本特点有两点:第一是速率降低到1.5Mbps左右,第二是在用户端不用电话分路器,价格可以下降,安装更为方便。它具有自适应速率适配能力,抗射频干扰的能力比ADSL强,主要业务为因特网接入、Web浏览、IP电话、远程教育、在家工作、可视电话和电话等。

VDSL系统

有关ADSL系统发展的第二个趋势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下行带宽,即演变成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系统。这种技术在双绞线上下行传输速率可以扩展至25Mbps~52Mbps,同时允许

1.5Mbps的上行速率,其传输距离则分别缩短至1000m或300m左右。很适合光纤到小区(FTTC)的接入方式。由于它能提供高速接入带宽,且能满足高清晰度电视和视频点播的要求,所以是一种比较现实的、理想的宽带混合接入方案。

(二)基于CATV网HFC传输设施的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Modem)接入技术

有线电视网是用来传输模拟电视信号的地面网络,所有用户共享下行带宽,是真正的宽纭FC(HybridFiberCoaxial,光缆同轴混合)技术推动了CATV网络的发展,HFC网不仅可以提供原有的有线电视业务,而且可以提供话音、数据以及其他交互型业务。CableModem方案是以HFC为基础的高速接入技术,CableModem用户共享下行数据带宽,而每一个子信道下行通道的数据吞吐量都可以达到25Mbps~40Mbps。

传统的有线网只能传输单向业务,必须升级为双向的HFC网络才能实现双向宽带传输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可开通VoD、远程教学、远程医疗、因特网高速接入及语音电话等多种新的增值业务。CableModem的开通率高,不存在ADSL因线缆质量和串扰引起的开通率低的问题,只会因为共享用户数的增多而降低每个用户的可用数据带宽。

(三)基于光缆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

宽带有源光接入

在各种宽带光纤接入网技术中,采用了SDH技术的接入网系统是应用最普遍的。这种系统可称之为有源光接入,主要是为了与基于无源光网络(PON)的接入系统相对比。SDH技术是一种成熟、标准的技术,在骨干网中被广泛采用。在接入网中应用SDH技术,可以将SDH技术在核心网中的巨大带宽优势和技术优势带入接入网领域,充分利用SDH同步复用、标准化的光接口、强大的网管能力、灵活网络拓扑能力和高可靠性带来的好处,在接入网的建设发展中长期受益。

SDH技术在接入网中的应用虽然已经很普遍,但仍只是FTTC(光纤到路边)、FTTB(光纤到楼)的程度,光纤的巨大带宽仍然没有到户。因此,要真正向用户提供宽带业务能力,单单采用SDH技术解决馈线、配线段的宽带化是不够的,在引入线部分可分别采用FTTB/C+xDSL、FTTB/C+CableModem、FTTB/C+局域网接入等方式提供业务。

宽带无源光接入网

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TMPON)是既能提供传统业务,又能够提供先进多媒体业务的宽带平台。PON的业务透明性较好,原则上可适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的信号。APON下行采用TDM,而上行采用TDMA技术,其下行速率为622Mbps或155Mbps,上行速率为155Mbps,可给用户提供灵活的高速接入。ATMPON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无源点到多点式的网络结构。光分配网络中没有有源器件,比有源的光网络和铜线网络简单,更加可靠,易于维护。特别是如果FTTH大量使用,有源器件和电源备份系统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对器件和设备的环境要求可以大大降低,维护周期可以加长。APON的标准化程度很高,使得大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成为可能。此外,ATM统计复用的特点也使ATMPON能比TDM方式的PON服务于更多的用户,ATM的QoS优势也得以继承。

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是扩大光纤传输容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WDMPON)用于接入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基于以太网(Ethernet)的高速局域网接入

以太网接入方式与IP网很相似,技术上可以达到10/100/1000Mbps三级。采用专用的无碰撞全双工光纤连接,已可以使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大为扩展,完全可以满足接入网的应用需要。以太网技术将IP包直接封装到以太网帧中,是目前与IP配合最好的协议之一,它以变长帧来传送变长的IP包。在当前因特网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以太网正在转变成一种主要的接入方式。

(五)基于无线传输手段的无线接入技术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因其无须敷设线路、建设速度快、受环境制约少、初期投资省、安装灵活、维护方便等特点而成为接入网领域的新军。主要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有三类:已经投入使用的多路多点分配业务(MMDS)、直播卫星系统(DBS)以及正在做现场试验的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

LMDS工作在毫米波波段,可用频带至少1GHz。典型LMDS由类似蜂窝配置的多个发送机组成,单个蜂窝的覆盖区为2~5km。LMDS不仅可以提供因特网接入,而且可以用来互连局域网。LMDS几乎可提供任何种类的业务,如话音、数据、图像等,还支持TCP/IP以及MPEG2等标准。

总的来看,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代表了宽带接入技术的一种新的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敷设开通快,维护简单,用户较密时成本低,可以作为电信公司有线接入的重要补充。

宽带传输网

伴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宽带网络传输主要的物理介质必然是光纤。利用光纤组建宽带传输网的优势有三点:

(1)能提供高带宽。光纤的带宽允许高速数据传输,通过复用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完全能够适应多媒体通信对传输速度的要求。

(2)极低的衰减度。通过光纤进行传输的光信号具有低衰减的特性,这就意味着无需中继器就可进行长距离传输,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能够减少由于中间环节而形成的断点。

(3)保密性强。传输的光信号是非电子的,不受电磁影响。

SDH传输体制是一种新型的完整严密的传送网技术体制,它有全世界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口,简化了信号的互通以及信号的传输、复用和交叉连接过程;它安排有丰富的开销比特用于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它有统一的标准光接口,能够在基本光缆段上实现横向兼容;采用SDH组网技术还可以构成具有高度可靠性的自愈环结构,确保实现业务的透明性,这对某些方面的业务应用十分重要。(公务员之家整理)

光纤通信继续向大容量、高速纵深发展,为宽带网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目前采用密集波分复用(DWDM,DenseWaveDivisionMultiplexing)技术的高速传输系统,其产品已可达到400Gbps,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已超过3Tbps。这也为IP网络的QoS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带宽富余的情况下,当网络利用率低于70%时就可以提供有保证的QoS。

当前传统语音网络、数据网络正在走向统一。TCP/IP协议将在整个网络占据统治地位。IP可以承载所有的业务,包括数据业务、实时语音、视频等交互式多媒体业务。未来网络是以IP技术为核心构筑的综合传输语音、数据和视频的大一统宽带IP网络。但IP网只能架构在各种基础传输网之上,目前IP的传输模式如下。

(一)IPoverATM

具有动态带宽分配、高QoS的ATM是一种交换、传输、复用设备,也是承载IP所有业务的理想平台。IPoverATM是面向连接的ATM与无连接IP的统一,也是选路与交换的优化组合,可以综合利用ATM速度快、容量大、多业务支持能力的优点以及IP简单、灵活、易扩充和统一性的特点,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对于电信网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ATM作为多业务平台是比较理想的。即使在将来,在网络边缘地带,ATM作为业务汇集点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二)IPoverSDH

IP与SDH的结合试图将IP分组通过PPP协议或SDL协议直接映射到SDH帧,从而省掉中间的ATM层,保留因特网无连接特征,简化网络体系结构,提高传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易于兼容不同技术体制和实现网间互联,在以IP业务为主的骨干网上疏导高速率数据流。

(三)IPoverOptical

从理论角度分析,IP到传输链路层之间增加ATM、SDH纯属多余。因此IPoverOptical是一种理想的体系结构:层次少,避免了功能重叠;设备和网管复杂度低;额外开销小,传输效率高;组网和网络配置简单;可直接利用DWDM技术。

宽带交换网

当传输技术逐渐向宽带迈进的时候,使各种不同业务充分地利用传输资源的交换设备也有了与之相适应的发展,以IP和ATM为代表的分组转发和交换技术是当前网络建设中的热点。IP的灵活特性和ATM的快速交换能力互有千秋,必将在将来的网络技术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ATM

异步传输模式——ATM就是目前解决宽带综合业务交换的一种方案。为适应多媒体通信的要求,用户必须支持不同的网络:数据网、语音网以及视频网。网络结构也必须适应不同的应用,以太网、令牌环和FDDI用于局域网,PPP、SLIP以及Modem用于广域网。如此复杂的要求,是以前的交换水平所不能达到的。ATM技术的出现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它能够提供一个公共的、统一的网络交换框架,支持用户对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综合需求。

在ATM技术中传送信息的基本载体是ATM信元,ATM信元与分组交换中的分组十分类似,但是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使用定长的53字节的信元长度,整个信元字节中包括5个字节的信头和48个字节的信息域,信头用来承载信元的控制信息;其后的信息域一般是承载用户信息。在信头信息中VPI表示虚拟路径标识符,VCI表示虚拟通道标识符,这两部分合起来构成信元的路由信息。ATM交换机就是根据这两个信息段选择路由线路。

以ATM技术为主的宽带交换网是面向连接的。当发送端想要和接收端通信并通过网络交换信息数据时,将建立一条虚拟电路。之后,将需要传送的信息分割成ATM信元,通过建立的路径传送到接收端。当信息全部传送完毕后,该虚电路将取消。ATM宽带交换网的目标,也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任何业务形式的数据传输都能达到最佳的资源利用率。这样就能使宽带传输网高速传输多媒体信息,并毫不停滞地通过交换网络迅速、灵活地选择正确的目的方向继续传送。

(二)路由交换机

必由之路范文篇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

政治学视角: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在一种稳定的社会结构之下,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和社会进步的和谐发展机制。具体而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以下重要指标:

第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尽最大可能避免因经济的大起大落造成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冲击。

第二,在法治社会的前提下,确定有限政府的管理架构,为保障公民权利和进行有效管理提供必要的政治基础。

第三,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原则下,建立健全社会协调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着力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逐步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为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缓解社会矛盾奠定不可缺少的社会基础。

第四,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机制,为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和优良的生存空间,并尽可能减少因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以及自然灾害频发对社会发展造成的破坏作用。

第五,以完善的教育系统和具有凝聚力、包容性的文化氛围,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文化水准和道德修养,为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素质整体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六,建立和平共处机制,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亦要注重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等的协调,为社会发展寻求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并有效遏制来自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的威胁。

公共政策取向:科学、民主与和谐

上述这些重要指标,只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下,运用必要的政策手段,才能够逐步实现。应该看到,公共政策是公共领域里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在中国的政治和公共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几乎所有重大改革措施都要通过公共政策来推动。因此,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帮助社会积极主动地接纳、认可、实施合理的公共政策,有效地应付、处理不当政策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已是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公共政策选择的价值基点,以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作为政策目标,已经明确显示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并着手建立致力于社会安全、稳定、公平的协调机制和政策体系。可列举要者于下:

———以“冷热兼治,不急刹车,不一刀切”的宏观调控机制,应对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因“非典”疫情引发的政府危机管理政策调整,提高了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并能以快速、有效反应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公共安全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安全(包括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事件和各种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日趋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节约、节能措施,以及电、煤、油长远发展规划,应对能源紧张尤其是“电荒”问题,并明确长远的政策选择是在全国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努力构建发展节能型经济和建设节能型社会的长效机制,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双赢”局面。

———以“新三农政策”应对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的困局,通过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等措施,尤其是逐步减免农业税和发放“三项补贴”(粮食直接补贴、良种推广补贴、农机具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遏制耕地大量减少的势头,使农业发展获得必要的动力和保证,并使农民的人均收入明显提高,从而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深层次矛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机制。

———以新型的社会保障机制,如在城市和农村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等,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以逐步解决涉及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方面的问题。

———增加教育投入,在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农村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教育贫困”问题,建立公平教育机制,以保证社会发展有充足的人才和智力资源。

———通过“西部大开发”和地区合作(如广东等内地九省与香港、澳门的“+”区域经济合作),打破“地方保护”壁垒,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势互补,以合作型共同发展的机制,解决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

———通过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等措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行政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谐社会必由之路

必由之路范文篇4

一、记录幼儿的困惑与问题,针对性地做出反思

用杜威的理解来说,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更是一种探究行为,它能帮你消除疑惑,解决困难。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重要的一条是必须能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自己细心的观察发现学习、生活、游戏中的问题与困惑,并将此记录下来,而后运用幼儿发展知识,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是自己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具体说来,我认为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不妨自备一本“幼儿问题、困惑记录本”或者“幼儿个案记录卡”,在这些本、卡上面,教师可以记录不同孩子的情况,发现问题。比如同样是攻击性行为,有的可能只是无意性攻击,如表达性攻击,即表现在口头上和行为上的不理智行为,如嘲笑别人,把别人推倒,在别人的画上乱画,又如工具性攻击,即常见的幼儿为了得到某种物品(如玩具),维护某种权利伤害别人;而有的则是敌意性攻击,即以破坏东西、伤害别人为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教师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归类,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加以解决。如针对工具性攻击行为,教师的干预方法可包括:1.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玩具,以免由争夺物品引起攻击;2.教会幼儿学会分享;3.要求幼儿遵守秩序,如轮流玩;4.掌握语言技巧;5.当幼儿主动采取非攻击性方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应给予表扬进行正面强化。这一过程证明了教师能透过现象(攻击性行为的不同表现),通过反思(对具体案例的收集、探究),有的放矢地教育(对工具攻击性行为的具体干预),从而有效地消除幼儿间的矛盾。应该说,这种方法是幼儿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一个较佳的切入点。另外,随着生成课程在幼儿园的兴起,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的问题,及时将它们记录下来,记过自己的反思,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活动引导孩子探索、解决,将是一条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的成功之路。

二、撰写教学笔记,注重总结提炼,深层次地做出反思

美术活动《树》,由于树的表达有很多,我就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树。过了一会儿,幼儿的画交上来了,我发现大部分幼儿画了粗粗的树干和树枝。而当我看带超超的画时,却不免皱起了眉头。他的画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让人看了肃然起敬。说实话,当时我很生气,真想批评他一顿,但转而一想,他为什么这样画呢?是不是有他自己的见解呢?于是我把超超叫到跟前,问他原因。他一开始不敢说,后来在我的鼓励下说:“我画的是刮大风后的大树,因为风大,树就被刮的东倒西歪,有一些沙土飞起来,大树就模糊看不清楚了。”多么富有创意的一幅画,幸亏我没有草率否定,否则对孩子的心灵是多大的伤害呀。于是,我把超超的画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并告诉大家这幅画也是成功的作品。看着超超满脸的喜悦,我的心里也是甜甜的。这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面对孩子的创意之作,由于处理方法得当,我感悟到了尊重理解孩子的重要性,由此也启示了我,勤记教学笔记,多写教学反思,对于日常教学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是大有裨益的。其实,我们平时组织活动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突出的闪光点可以记录,但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你会发现可总结的内容真的很多。写教学笔记、教学反思,既可以写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做法与经验,记录下当时的教学体验,又可以写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可以记录自己对教学的灵感和孩子的见解。因为孩子们一些看似幼稚、天真的想法往往能拓宽教师的思路,甚至把问题引向深入,有利于教学相长;教学反思的撰写,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因为问题是科研的先导,反思使我们能深入思考问题,促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三、看教学活动实况记录,认识教学过程,及时做好反思

必由之路范文篇5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是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道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的这一结论,是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基础上得出的,闪耀着真理的光芒。连日来,这一点在十七大代表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大家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对了;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我们要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下去。

“三个永远铭记”: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铺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十七大报告高度凝练地用“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来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代表们普遍认为,其中的三个“永远铭记”,尤其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代表们深情地说,我们要永远铭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宝贵经验,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造成的危难局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同志和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代表说,这“三个铭记”是一脉相承、相互依赖、与时俱进的,说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对于这“三个铭记”,八十高龄的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代表感慨万千:“我亲身经历并感受了这‘三个铭记’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同志领导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创业;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后,华西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当时,学术界、新闻界对“公有”、“私有”的争论很热闹。吴仁宝不为所动,提出华西要“‘公’、‘私’双富有”。近十年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华西村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在“富口袋”的同时,华西人也“富了脑袋”。“华西村之所以有今天,说到底是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我们就是要始终不渝地走这条路,认这个理!”吴仁宝代表的话铿锵有力。

河南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代表对此也深有感触:“要发展,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南街村的发展实践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是有奔头的。”

吴仁宝代表和王宏斌代表都肯定了这一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和实践创新,着力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走对了,跟着党走,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总体格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价值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正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党逐步把社会建设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提出来。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扩充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七大又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并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这一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代表说。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者既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又有各自的独特地位和发展规律。其中,经济是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只有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的综合体现。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结合十七大报告,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代表道出了“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景田代表说:“29年的成功实践,不断坚定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大踏步前进的信心。”

走这条道路,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日益改善。许多代表对下面一组数字如数家珍: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至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7%,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纪录。在近30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均9.7%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在2006年迈上了20万亿元的新台阶,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提高了国家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为改善人民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为雄厚的基础。

代表们说,走这条道路,政治建设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代表们说,走这条道路,文化建设成果辉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科教兴国战略深入实施,文化事业出现了大繁荣、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代表们说,走这条道路,社会建设全面深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断探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长效机制,努力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条具体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人民越来越感到自豪和自信。

一些细心的代表说,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进一步充分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这条路,就要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李国杰代表用活生生的例子说明自主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2005年4月,由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高性能通用处理器“龙芯”二号问世,该芯片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功耗和成本均远低于国外相当的芯片,但性能却超过威盛的C3芯片。据了解,正在设计的下一款“龙芯”主频将达到1000兆赫兹,性能再提高1倍。

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走这条路,要有新思路,要用可持续性的战略眼光去认识和指导新型工业化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大力支持、引导和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工业生态技术,通过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调整原有产业结构,合理布局新兴工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江苏省省长梁保华代表用一组数据说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正确性。江苏省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明确将“有效投资”作为调整的新导向。去年上半年,江苏省科技含量较高的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和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投资分别增长72.4%、86.6%和63.1%,而钢铁、水泥等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则继续降温,钢铁行业投资只增长6.2%,水泥行业投资下降15.1%。

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这条路,就要在农地规模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实现产出的较大幅度增长,以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代表举例说,在广东,具有南亚热带特色、市场需求旺、经济效益好的园艺产业发展迅猛,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使特色农产品生产如虎添翼。

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应对城镇化高潮到来的挑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我们的城镇化必须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代表动情地告诉记者,西部地区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走城镇化道路。当前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是退耕还林,转变农牧民的谋生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向城镇集聚,给大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沙尘暴、土壤退化、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降低、沙漠面积扩大等难题。

必由之路范文篇6

一、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的业务创新能力日渐增强,经营规模日益增大,更需要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是银行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是把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从而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建立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二)精细化管理与粗放管理的区别。一是管理形式不同。精细化管理通过细分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对决策、控制、考核过程进行精确量化的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按绩效取酬的分配原则,大多表现为定量管理。而粗放管理只能提出整体工作目标,对实现这个目标并无法进行科学计划、有效激励,其分配形式体现的是经营管理的“大锅饭”,常常表现为定性管理。二是管理效果不同。精细化管理过程的紧密性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能有效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内动力。而粗放式管理,由于管理过程的松散性和分配的不合理性,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则很难做到精确计算和精确考核,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其工作效果就大打折扣。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市场竞争和严格的外部监管的需要。经济全球一体化,促进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已呈多元化并上升到更高层次。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这在客观上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进行管理模式的彻底变革。此外,严格、规范的外部监管,是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自控能力,实现安全、有效经营的外部条件。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改变粗放管理的模式,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实现向精细管理的过渡。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经营效益的需要。银行的最终经营目标是实现效益最大化,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银行最终效益的获得。银行为了获取最大收益,需要准确的数字来衡量经营状况,如资产回报率、业务收入、经营成本和利润都需要依靠精细化管理来实现,粗放型管理则无法达到这些要求。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做强银行的需要。一个银行能否最终强大,最根本的是看其管理上的优劣。银行要保持业务领先和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科学系统的分解落实,更需要通过精细管理和提升执行能力来支撑。市场竞争的层次和内涵决定了单凭经验管理已不能适应市场要求,严峻的市场形势要求银行必须创新管理方式。如果银行延续粗放型的管理方式,问题会越聚越多,最后陷入困境,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三、基层银行应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基本涵盖了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对于基层经营行而言,可以考虑在市场营销、流程优化、强化内控、细化成本、资源配置、员工管理六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细分客户市场,加强客户营销。由于各地客户群体的生产规模、经营性质、管理水平、信用程度、产品市场前景等各不相同。对于这些不同水平的客户,必须加以细分,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客户群,采取不同的策略,量身定做不同的营销方案,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实施差异化和个性化营销。客户营销人员要走进市场、走进企业,仔细观察客户的经营,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

(二)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效率是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因此,能不能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及时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客户抓住商机,成为银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就要求基层银行要站在客户角度看待问题,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争取竞争主动权。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种类的贷款及客户,简化不必要的操作流程,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增强调查、审查、审批的科学性,提高运作的科技含量。对存款和结算客户要根据业务性质、业务量的大小、业务发生的频率分别设计服务手段和流程。

(三)完善内控体系,严格防范风险。根据当前的业务经营特点和资源配置状况,完善富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柜台业务、守押工作、计算机安全等要全面梳理业务和管理流程,找出关键控制点,针对每一控制点,制定控制办法、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责、责任追究办法等措施。树立全员、全程内控理念,建立前、中、后台分工制约机制,明确各部门内控职责,将责任分解到人,建立起清晰的追踪路径。针对每一户贷款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信贷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针对不同的客户信用等级、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区域,实行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在逐步化解存量不良资产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新增信贷风险的产生。

(四)细化成本约束,提高经营效益。按照建立节约型银行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对每一费用项目,要从合理性和必要性思考,把费用分解到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将费用支出和经营收入结合起来,尽可能压缩一切非必要开支。同时要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制度,加强成本控制考核,提高经营效益。

(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约水平。以集约经营为思维方向,根据不同经营行所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仔细分析所在地的金融、工商业、居民等经营要素,把物理网点和自助设备合理分布在最合适的区位,并突出其经营特色和个性,实现客户群体稳定成长。

必由之路范文篇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事业迅速发展。然而,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而言,西方消费型增值税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实行增值税制转型是税制改革的迫切要求。WTO加入后,实行先进的消费型增值税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有利条件,对我国依法治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文:

一、增值税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增值税制度1954年产生于法国。当时在法国全国成功地推行之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逐步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的先进的增值税,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风靡一时。70年代后期,增值税在亚洲国家得到了推行,并在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制度。我国的增值税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试点和广泛征求意见,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时正式了建立增值税制度。

当时的增值税还不是国际上盛行的真正意义上的增值税,只是有中国特色的‘表面化的增值税’。它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统收统支的分配格局,基本上适应了十年来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但是,它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其中存在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是:增值额的确定依赖于财务会计制度,造成税基确定上的刚性不足,致使税基严重受到侵蚀,破坏了增值税法的严肃性和独立性。因此,为充分发挥增值税在平衡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组织财政收入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987年财政部了《关于完善增值税征税办法的若干规定》,逐步完善了增值税的计税方法。1993年底我国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税制改革,了《增值税暂行条例》、《增值税实施细则》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建立起了新的规范化的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格局。

1994年建立的增值税基本上是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来的规范化的增值税。遵循了普遍征收的原则、中性的原则、简化的原则。征税地点由原来的在极少数地区试点,扩展到了全国。征税范围由原来的机器机械和农业机具’二行业‘及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三大件’扩展到货物的生产、批发、零售、进口四环节及劳务活动中的加工和修理修配。税率设置也趋向合理,只设17%和13%两档税率,除个别情况外,均适用基本税率,为今后增值税制改革向单一税率过渡奠定了基础,先进合理的中性税收的特点保证了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新税法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建立独立的计税规范标准,改变税法从属于企业财务制度的习惯作法,统一规范税前扣除项目和标准。使我国的增值税与国际惯例接轨,使之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真正意义的增值税。以适应加入WTO后我国增值税制与WTO成员国税则协调一致。但是,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与财务会计制度完全分离的增值税制,不论在设计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都还有一定的实际困难。

二、增值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增值税的政策改革,既要考虑我国国情,又要贯彻落实国际惯例。同时还要考虑可操作性。因此,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制度势在必行。

下面谈一下增值税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征税范围偏窄。国际上规范化的增值税范围为:所有货物销售、生产性加工、进口、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建筑安装业、劳务服务业等。从当前国际增值税发展趋势看,增值税制度越规范,征税范围越宽,覆盖率越大,就越能保证增值税机制的良好运转,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能逐步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实现公平税负;有利于提高增值税管理的效率。而我国现行税制范围窄,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直接导致增殖税销售货物与营业税应税劳务抵扣链条的中断,削弱了增值税的环环相扣的制约作用,不利于公平竞争。

第二,税率设计偏高。根据有关方面资料,目前国际上征收增值税的国家的税率大体在8%--20%之间,将我国目前生产型增值税17%的税率换算为消费型增值税税率在23%,说明我国税率仍很高。并且税率也不统一。

第三,税款抵扣方面问题严重。一是扣税不彻底。导致扣税操作不规范,抵扣环节中断,造成重复征税,固定资产资产税款不能抵扣,增大了出口产品成本,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限制了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影响了海关征税,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二是,农产品扣税率较低。根据增值税条例第八条,购进免税农产品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按照买价和10%的税率计算。制约了农业企业和加工业的发展。三,抵扣时间不合理。税法规定,工业性企业购进货物入库后,商业企业购进货物付款后,一般纳税人购进应税劳务费用支付后才能抵扣。理论上不合理,实践中不可行,征税机关难以操作。第四,抵扣凭证不规范。现行制度规定,法定扣税凭证为单证齐全的增值税专用

发票或海关完税凭证。但实际上有例外,废旧物资收购凭证(10%)、运费发票(7%)等符合条件的可抵扣。直接导致了虚开、虚扣、偷税问题严重,既不利于守法纳税企业,又加大了税务机关征管的难度。

第四,减税、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太乱。既有法定减免、特定减免、临时性减免,又有针对出口企业的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环节太多,手续繁杂,漏洞太大。

第五,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划分依据不合理。现标准是:工业100万元,商业180万元。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使许多纳税人无法达到上述标准,难以实现凭票扣税的规范化办法。据报道,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沂源县、高青县成为一般纳税人的工商业户不足增值时户的15%。小规模纳税人由税务所代开专用发票,限制了它与一般纳税人的商业往来,不利于增值税收政策的连续性。

第六,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劳务不能抵扣,进口货物的税额不能抵扣,规定不合理。

第七,不完善的价外税很难推动增值税的规范化管理。

三、增值税转型面临的困难

1、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固定资产存量问题难以解决。《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仅2001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就达52027亿元,如按增值税基本税率推算所含税额就将达7559亿元,加上1996年至2000年期间固定资产净增加值,所含税额还要大。如此巨大的存量资产所含税额,对国家的财政收入有严重的影响。如果对于这部分税额采取不予抵扣的方式,又会出现存量固定资产与新购进固定资产在抵扣上的衔接问题,以及新办企业与老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公平竞争的问题,不利于企业兼并等资产重组的进行,因为被兼并企业原有的固定资产不能抵扣,经营好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宁愿购买新的固定资产,而不愿实施兼并。否则,企业可把原有的固定资产卖给关联企业,使原有固定资产不能抵扣的税款得以抵扣,使存量固定资产所对应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政策名存实亡。

2、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压力加大,税收收入流失的风险和压力加大。增值税推行的6年时间里,反映最为突出的是纳税人利用增值税扣税机制,通过伪造、虚开、违法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偷逃税款的问题。实施增值税以来,对专用发票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但凭现有的管理手段还不能杜绝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偷税行为的发生。如果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固定资产可以抵扣,由于其对应的税额较多,在现有的征管条件下,专用发票征管压力进一步加大,税收收入的风险和压力将更大。

3、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将面临两难风险的严峻考验。实行增值税的转型主要面临着两大风险。一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保障;二是企业承受能力的限度。1994年税改时曾测算,选择生产型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7%,如果选择消费型增值税,基本税率则高达23%。将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势必要求基本税率相应调整到23%,甚至更多,国家财政收入方面的风险才基本上可以化解,而过高的税率则又加大了增值税运行的风险;另一方面,各行各业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则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不同而发生此减彼增。基础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本有机构成高,税负下降,传统技术的加工工业资本有机构成低,税负上升。后者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中面临困难比较多,承受增加税负的能力弱,有可能会造成困难企业户数增加,欠税增多,增值税运行的磨擦系数加大,可能引起扭曲变形。

4、消费型增值税对无形资产的抵扣问题如何处理。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于无形资产所对应的税款能否抵扣?如果不予抵扣,那么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的意义将大打折扣,不仅重复课税的因素并未完全消除,而且一定程度上仍然阻碍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果准予抵扣,那么将如何抵扣?是否应维持其现行征收营业税的税负水平?而且改征增值税还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其牵涉范围更大、问题更棘手。同时,无形资产的计价也十分复杂,如果按现行的会计制度,外购无形资产以购买价进成本,自制无形资产以自制成本进入生产成本的原则抵扣,外购无形资产所对应的抵扣税额要比自制无形资产所对应的税额大,这就削弱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5、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可能刺激外延扩大再生产。长期以来,我国实现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基本上是以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为主。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正在艰难地启动。消费型增值税将对外延扩大再生产有着较强的刺激作用,而不利于内涵扩大再生产。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可能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负作用,同时,外延扩大再生产还将加大未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税法的改革正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进行,实行先进的消费型增值税是客观必然的。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对增值税的改革,已基本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

四、对增值税改革的建议

1、稳步渐进地实施增值税的转型。当前,政府政策取向是扩大的内需,刺激投资,稳定汇率以振兴经济。增值税改革对财政和经济的震动会很大,且将面临上述诸多困难,宜稳步渐进。按照这一思路,目前考虑将消费型增值税在小范围内先试行。一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选择若干对资本品重复征税比较严重的行业或企业、国家需要鼓励发展的行业、关系到国家前途的高新技术等,以及进项税额少、设备消耗大的采掘业等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二是从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在西部地区重点选择试行。对于增值税转型所形成的财政收入缺口,笔者不赞成采用提高税率由传统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负担的办法。一方面,增值税税率过高、收入比重太大,其风险剧增,不利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和商业企业的税负加重,会导致这部分税源的逐渐枯竭。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的经济支柱主要是这部分企业,这将会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造成不利影响。对财政收入缺口的弥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消化,尤其寻找“替代”,由其他税种弥补为好。

2、对固定资产存量采用收入型增值税,对所增固定资产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时机成熟,再全面推行消费型增值税。固定资产存量问题的处理,实质是财政收入问题。我认为,对存量的资产部分实行收入型增值税,即可减轻财政收入的压力,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予抵扣的弊端,是增值税转型过程中可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3、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无形资产的抵扣问题。消费型增值税应将转让无形资产纳入增值税的课征范围,以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和促进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转让无形资产的课征,可按课征收率计算其应纳税额,而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可按基本税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无形资产的开发所耗用的外购材料很少,如果按基本税率征收,税负太重,不利于无形资产的开发;如果按实际征收额抵扣,可能会削弱企业购买无形资产的积极性,不利于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无形资产不是普通的商品,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专利,要求国家专利局办理的专利证书。因此,纳税人想利用无形资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实现偷逃税的可能性很小。这样虽然形成征扣倒挂,减少了财政收入,但对于鼓励和扶植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是值得的。对于自我研制、自己使用的无形资产则不予征税,这既能鼓励企业创新,又可以简化税收征管。

4、深化改革,完善税制,适当降低财政对增值税的依赖度。目前,我国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高达45%左右,局部地区甚至高达60%以上,各级财政特别是落后地区财政对增值税的依赖程度很大。从税制角度上讲,增值税“一税独大”,严重制约其他税种作用的施展,税收杠杆整体功能弱化。从财政角度上讲,财政过度依赖增值税,不仅可能把增值税逼到山穷水尽的境地,而且自身风险凸现。从经济的总体运行上讲,由于增值税始终要成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增值税收入太大,不可避免地会给物价稳定造成威胁。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普遍推行增值税的国家几乎都把增值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控制在25%之内,很少有超过25%的。增值税太大,对其改革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关系到财政收入的保障问题,往往不得不瞻前顾后而不能改革彻底。在本次增值税改革中,尽可能从降低增值税比重上考虑,以降低增值税、财政及经济运行风险,同时,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发挥作用腾出空间,为遗产税、社会保障税,证券交易税等的出台提供良好的条件。

5、完善纳税人认定标准,保护增值税制度。目前,增值税纳税人的划分标准有两个:一是销售额,二是财务核算水平。如果将属于再生产中间环节的企业划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往往会造成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中断。因此,在纳税人划分上,应在现有标准之上,考虑增加一条行业标准,即根据该行业在社会再生产中所处的环节,区别对待。对处于商品流转的中间环节,应尽量将其划分为一般纳税人,以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对这类纳税人,一方面努力促使提高核算水平,一方面对销售额要求可适当降低。

6、不断改善增值税的运行基础环境。在现实生活中,现金交易现象普遍存在,严重损害增值税的运行基础,造成一些纳税人采用“飞过海”(进销不计帐)的方式进行偷税。尤其是商业零售企业面对消费者,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往往采取进销不入帐的方式,增值税零申报、负申报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几年无税可缴。另一方面,个体及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很大,但其所交纳的税收占税收总额中的比重并没有上升,有些地方甚至呈下降趋势。客观事实表明,我国税收运行环境是制约税制改革以及税收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税制改革中不断改善税制运行的进程,特别是针对非公有制企业GDP上去了,收入掉下来了这一奇特现象,深入调研,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公平的税收制度实现真正的公平,从而有利于税收本身顺利运行。

总之,实行彻底的与国际统一的先进的“消费型增值税”是我国税制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就会杜绝象厦门远华那样的走私偷税大案,相信我国增值税改革会有一个法制化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注册税务师教材《税法一》2002年版,中国税务出版社

必由之路范文篇8

(一)土地的基本国情。土地作为一种稀缺并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相对数量小,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1.7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截至2004年底,全国农用地98.55亿亩,建设用地4.73亿亩,未利用土地39.22亿亩。其中耕地18.37亿亩,人均1亩多,城镇建设用地0.51亿亩。

从国土本身的自然结构和地理结构看,65%是山地和丘陵,33%是干旱和荒漠地区,35%受到土壤侵蚀或沙漠化影响,14%是耕地,20%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我国土地利用的生态脆弱性比较突出。

从土地利用结构看,农用地所占比重较小,约为土地总面积的66.7%,低于美英等国的70%以上水平。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相反的是,农业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据测算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提供了人类85%以上的食物,50%-60%的轻工原料)。同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宜耕后备资源只有1.2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算,可开垦耕地7200万亩,而且其中60%分布在西北地区,土地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态环境的约束。土地资源禀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比较突出。

从土地利用的变化看,耕地面积减少趋势未能逆转(从1987-2002年建设占用耕地量为3915万亩,年均245万亩),居民点工矿用地和园地、经济林等农用地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用地持续高速增长,林地面积扩大,但牧草地大量退化为沙地或荒草地,土地退化呈扩大趋势。加之我国与土地生产相关资源如光、热、水等的分布不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从土地利用的影响看,土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土地用途、利用方式的转换,不仅仅是经济结构优化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建设占用耕地的趋势还在继续,如果按照《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的目标,按粮食自给率95%计算,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须达到18.24亿亩,2030年必须达到18.50亿亩,而目前我国耕地的保有量只有18.37亿亩,土地资源瓶颈制约非常突出。

(二)土地利用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土地利用的演变特别是建设用地的利用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截至2004年底,全国建设用地4.73亿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0.51亿亩,村庄用地2.48亿亩,独立工矿用地0.54亿亩,交通运输用地0.33亿亩。从土地的产出效率看,我国主要城市与世界其他部分城市的工业用地存在不小的差距(见下表)。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粗放利用现象屡见不鲜:

1.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失控,结构失衡,城市存量土地粗放利用。从总量看,1990年到2004年,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由近1.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4万平方公里,同期全国41个特大城市主城区用地规模平均增长超过50%,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2.28,均高于城市用地增长合理弹性系数1.12的水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己达130多平方米,超过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用地人均82.4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83.3平方米的水平,说明目前我国建设用地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城市土地利用粗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布局松散,疏密失调,集聚性差;二是宽马路大广场太多,空间利用率低下;三是圈大院,自成体系,设施使用封闭,公共服务性差;四是住宅需求不适当,户型面积过大,严重超前消费。

2.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匹配性差,浪费土地资源严重。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综合考虑协调力度不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的建设没有统筹考虑,加上地方政府各自为战,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土地资源浪费现象突出。如在北京和天津相距不远,已经建成京沈、京哈、京津唐三条高速公路,加上天津机场和铁路,交通已经相当便利。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与天津之间的铁路客货运规模逐年减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已经在下降,但有关部门没有考虑到实际需求,正在规划建设两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在港口方面,重复建设的现象更加突出,在南京以下约300公里的长江沿岸,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万吨级码头有110个,最密段为江阴以下40多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一个码头。由于靠江必建港,一些建成港效益低下,常州市货运港设计的年吞吐量为248万吨,实际1997年仅完成6万吨。基础设施的综合布局不协调,必然会造成土地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3.开发区总体数量多、规划面积大、闲置土地多。作为城市的延伸,开发区用地粗放是我国多数城市用地粗放的集中体现和问题的焦点。一方面,走外延发展的开发区数量多、规划面积大。据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最新调查数据,全国原有各级各类开发区6866个,平均每个省份有各类开发区220个以上,规划面积3.8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全国现有城市建设用地3.4万平方公里的规模。另一方面,开发区数量多,但开发程度不够,投入资金往往不足,单位土地投资密度低,土地利用率也低,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少。一般开发区基础设施到位每平方公里将投资1.5亿左右。开发区起步区按规划面积的10%计算,需要投资近6000多亿元,远远超过各级地方政府现阶段承受能力。

4.农村建设用地分布散、面积大,空置超占多。据最新统计,2004年全国村庄用地2.48亿亩,按2004年底农业人口75705万计算,人均村庄用地达218平方米/人,约是特大城市人均用地的2.9倍和2.05倍,超过规定的城市人均用地面积最高限98平方米。同时,全国各地农村都普遍存在着空心村和空置房的问题,农村宅基地超占现象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各类规划缺乏统筹协调,在规划编制时间、调整范围等方面不统一,从全国情况看,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旅游规划等许多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衔接的问题比较突出,产业结构趋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二是各产业技术标准、设计规范都是参照原苏联的标准,对中国国情考虑不够,占地指标普遍偏大,已经不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三是土地市场运行的政策、机制还不健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未得到完全发挥,节约、集约用地的利益约束机制还没有建立,土地收益人的权利不明确、不具体,为有些地方领导提高政绩创造了条件,不惜浪费土地来搞一些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等等,无形中扩大了用地规模,如在房地产开发中,别墅、低密度和大户型住宅、高档宾馆、酒店、大型商场、人造景点、高尔夫球场开发过热。土地的粗放利用,已经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在许多地方已成为影响当地稳定和发展的严峻的现实问题,集约与节约利用土地已经刻不容缓。

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实现途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各类专项规划。借鉴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规划、欧洲空间规划的成功经验,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以土地利用为调控主体,整合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强化区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利用空间控制作用。在编制时间、调整范围、用地规模等方面进行协调,重点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和城市发展控制区规划,并明确其界线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总量,遏制城市规模的盲目膨胀与占用耕地的势头。

(二)完善建设用地指标标准,加强建设用地指标管理。按照建立集约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用地指标和面积定额,建立集约用地评价体系,并加强管理,对各地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一是要根据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对城市、建制镇和农村居民点分区域制定人均用地标准。二是对各类项目用地明确和细化用地标准。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除了对工业项目要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工业产值和税收等集约利用指标以及开发进度等要求外,尽快出台其他类建设项目控制标准,如对大型商业城等经营性项目用地,也应该制定参考控制指标,在政策控制的同时,从用地标准上有效限制其用地。三是要分地区区别对待。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各产业发展进程的差异,要根据经营类别、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等因素,制定适合不同区域的建设用地标准,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相应提高建设用地标准。四是明确工业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配套项目的用地比例。对各类开发区和大学城项目,严格住宅类配套用地,严格制定绿化率等指标,对于培训中心和农业园区项目,从严控制,防止利用这类用地建设旅馆类项目。五是加强对项目建设后期的跟踪管理。在项目建设竣工投产后进行科学评估,对未达到标准的予以相应的处理,并核减本地区的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同类建设项目的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用地标准的约束力。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建立和完善集约用地的利益约束机制。一是要改革征地制度,适当提高土地取得成本。在充分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征地制度和补偿机制;征地补偿费用要根据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价格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合并计算,严格界定征地范围,严格履行法定程序,按价征购。二是改革土地税制,提高土地保有环节的税负,对单位和个人占用和浪费大量土地资源进行经济制约。三是建立土地收益基金制度,控制各级政府使用土地收益的规模。国有土地收益不得在当期全额支出,从而控制基本建设规模,防止重复建设,并建立起地方政府在任期内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配置的经济约束机制。四是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按照“归属清晰”的要求,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所有权实现方式。尽快完善土地确权登记制度,将国家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落到实处,并将实践中已出现的土地权利纳入到法律体系中,系统规范我国土地权利的主体、客体、内容与限制、取得、丧失等问题。

必由之路范文篇9

台湾于1990年12月28日颁布该项制度,允许QFII自1991年起在政府的核准下投资台湾证券市场。台湾对QFII限制和审查内容主要为:资格条件、投资金额、持股比例、资金汇入汇出期限等方面。其中,资格条件是指投资主体范围及投资主体包括基金管理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商、单位信托等进入台湾证券市场的条件;(具体情况详见表1)投资金额包括投资总额和个别投资额度,投资总额限制为25亿美元,每1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为500~5000万美元;持股比例包括总持股比例和个别持股比例:单个QFII对个股的持股上限为5%,全部QFII对个股的持股上限为10%;资金汇入汇出期限限制:1991年1月规定,QFII于核准后3个月内汇入本金;汇入本金满3个月始得汇出本金;利得每年结汇1次。1991年11月,将本金汇入期限延为6个月,1993年11月,规定汇出本金后3个月内才能再行汇入。1995年2月,本金汇入期限改为4个月,1995年8月改为6个月,1996年1月取消汇出期限。其他资金运用限制包括货币市场、期货市场、债券市场、认购权证等投资比例限制。

台湾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它通过QFII在台湾投资条件的逐步放开来实现的。QFII的进入不仅使台湾证券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而且在投资理念的重塑、市场资金的供给和宏观市场的稳定方面令台湾证券市场受益匪浅。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台湾股市受到的冲击较小,其中QFII制度发展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2.2印度的做法

印度于1992年外国机构投资者指引开启外资参与印度证券市场的大门。其实施的FII类似台湾的QFII制度。根据印度证监会公布的指引规定,外国投资者必须具有专业能力、财务实力、良好声誉、历史业绩并受注册地金融监管当局严格监管,经印度证监会和印度储备银行批准后可取得FII资格。FII的投资范围包括印度一级和二级市场上市证券(包括股票、债券、认股权证)、未上市的债券、印度国内的互惠基金及单位信托。FII投资单一印度公司股权上限为10%,所有F1II投资单一印度公司的股权上限为24%,但经被投资公司董事会和全体股东大会批准则可以增加到40%。对投资的资金出入没有汇出的期间限制,但采用了与汇出期间相关联的税收政策。资金在1年以内汇出,征收的资本增值税税率为30%,1年以上则下降为10%。投资者的资金可以在外汇账户与当地账户之间自由兑换,无须进一步审批。这种税收政策对资金汇出期间的限制作用相当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造成了强行使资金滞留境内的效果。为了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印度当属于1992年9月和1995年11月分别颁布实施了《外国机构投资准则》和《外国机构投资法》。

(2)台湾证券交易所

尽管开放程度不及台湾,印度也不断调整政策鼓励机构投资。在原有的养老金、互惠基金、投资信托、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顾问公司、机构投资组合管理公司、受托人、被授权人、受托代管公司的基础上,FII的范围扩大后涵盖捐赠基金、大学基金、基金会和慈善基金等。印度证监会允许外国证券商代表注册的FII在印度运作,外资可与印度伙伴合作设立合资股票经纪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商人银行。FII可开立外币账户和非居民卢比账户,两类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以市场汇率结算。此外,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还通过若干技术手段保证市场的安全性建立交易、结算保证基金,在证券交易所建立监测系统和独立的监测部门,研制股票实时监测系统等。近年来,印度证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均因引入FII而有很大发展。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印度证券市场的波动幅度较小,而且价格变化幅度也不大,市盈率稳定在18倍左右,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FII制度的成功运作。

对比台湾与印度的做法,可以看出,在外国机构投资者的资格条件、投资范围、投资额度、持股比例和资金汇出汇入限制上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色之处,但都较成功地解决了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向外资开放本土证券市场的问题。由于台湾、印度证券市场与中国证券市场在市场规模、投资理念以及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等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它们的做法为入世后中国证券市场如何对外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对刚刚踏上国际化进程的中国证券市场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

3我国证券市场引入QFII制度的效应分析

勿庸置疑,QFII制度引入后外资的进出会增加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加剧汇率的波动、使我国监管的难度增大等等,这些负面效应是不容回避的,对此我们要有客观的认识。但我们更应看到QFII制度引入后所带来的正面效应要远远大于负面效应,其表现在:

3.1改变市场结构和资金供求

散户投资者比重过高,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大特色。

以散户为主的证券市场存在投机风盛、市场波动剧烈的问题。QFII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市场结构将会有所改善,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最终会发展成为以机构投资为主导的市场。与此同时,外资的进入也必将有助于解决我国证券市场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使市场资金的供应渠道进一步趋于多元化,市场的规模和容量进一步扩大。

3.2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金融创新是证券市场发展的生命线。我国证券市场发展10多年来,证券品种、交易手段、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相比,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在证券品种、交易手段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金融创新的空间十分广阔。QFII的进入,必将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制度创新等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3投资理念趋于理性化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短线操作获取二级市场价差,对股票价格的涨落关注过多,对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和效益则关心不够。客观地讲,这种投资理念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制度和证券市场制度的产物。QFII的进入,其本身所具有的理性投资风格将会引导整个证券市场趋于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市场对证券价值的判断将不完全由“资金”决定,而是由公司的真实价值决定。投资者会更加重视上市公司及其股票的投资价值,中长期投资、组合管理和风险管理意识也将深入人心。

3.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竞争环境

我国证券市场引入QFII将改变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可以有效地激活证券市场,提升证券市场的吸引力。只要政策调控得当,完全有可能形成证券市场发展、国内外机构投资者不断成长、投资者满意的“多赢”的局面。由于QFII的进入,市场的竞争必然加剧,这将有利于培育国内证券机构及基金管理公司在竞争中生存的能力。逐步对外开放的证券市场对国内证券机构及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是一个最好的训练场。3.5促进证券市场化改革

在QFII制度下,外国机构投资者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必将对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介机构责任和权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时、准确、充分施加一定的影响,促进其发展和完善。外国机构投资者增量资金的投入会缓解我国股市非流通股上市流通和股市扩容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加速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统一的改革进程。更进一步看,QFII制度的引入会促使A股和B股的并轨,加快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步伐。

4我国证券市场引入QFII制度的对策建议

4.1采取循序渐进的稳健政策

台湾及印度证券市场成功实施QFII制度或FII制度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国证券市场引入QFII制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稳健政策。在初期,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要对QFII的数额、参与资格认定、投资品种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挑选和限制,以避免外资对证券市场的负面影响,然后,可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并逐步放宽QFII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的各种限制;最后,在市场规模扩大、市场结构完善、监管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取消各种限制。

4.2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中国的证券法律法规尚不够健全,一方面,外国投资者由于担心法律风险不敢轻易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投资;另一方面,中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合作及合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投资者的资格等方面都没有考虑外国投资者的内容。引入QFII制度,还有赖于这些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我国可以考虑制订《引进外资法》,对有关外资及境外金融中介机构的引进、QFII制度细节及QFII资格、外资汇入汇出、外资投资领域和限制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对现存的各种法律法规条文,则可采用附加条款的方式弥补因缺乏对外资的相应规定而导致的漏洞。

4.3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体系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不规范,已经导致我国证券市场中操纵行为的泛滥,既不利于投资者公平地获得证券信息,降低其证券市场的信心和参与度,也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规范经营和持续发展,进而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根据WTO的国民待遇原则,QFII进入我国必须与国内投资者在信息享有上拥有公平的地位。为此,我国必须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纲目兼备、层次清晰、易于操纵、公平执行的信息披露体系。只有这样,QFII才有信心持续的投资中国证券市场,中国的证券市场才能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4.4构筑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固然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监管的不力和非市场化倾向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引入QFII制度,也对市场监管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借鉴国际惯例加强市场化监管,构筑完善的监管体系,就目前而言,有利于改变证券市场的诸多不规范操作现象,建立起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以更好地吸引境外投资者,为QFII制度的实施做好准备;就将来而言,则在QFII制度实施时才能够积累比较先进的监管手段,以应对外资进入后对市场监管形成的挑战。

4.5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目前最关键就是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由于制度性缺陷,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独特的“一股独大”的现象,小股东不能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公司的治理机制被弱化。因此,只有解决了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等问题,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才能改善。国有股的减持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但就今年6月以前实施的方案来看,效果并不好,未来的国有股减持方案要更多地考虑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的承受能力。此外,完善新的退市机制、执行严格的会计制度等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也是十分有益的。

4.6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人才引进

QFII制度实施后,人才将成为各方竞争的焦点。外资券商、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合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会以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培训机制和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吸收国内优秀人才。因此,我国必须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留住人才,争取占领人才制高点,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加快国际化步伐。一方面,QFII的证券交易将成为二级市场上崭新的竞争领域;另一方面,国内机构也可能通过海外的分支机构或设立离岸基金等方式吸收外资。可以预见,那些成功进行公司再造的金融机构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综上所述,我们要着眼整个社会经济运作环境和整个证券市场运作环境的配套,着眼于证券市场的整体改革和发展,而不是证券市场在引入QFII制度方面的“单兵突进”,QFII制度的动态发展需要与整个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保持一致,形成良性互动。当然,QFII制度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制度安排,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们可以逐步放开各方面的限制,由QFII制度过渡到GFII(General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制度,即一般外国机制投资者的制度,最终实现WTO的相关要求,走向全面开放。

【参考文献】

[1]谢联胜.QFII的进入与台湾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J].证券市场导报,2001,(2).

[2]张幼文.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J].上海金融,2001,(4).

[3]高翔.QFII制度: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世界经济,2001,(11).

必由之路范文篇10

关键词:低碳出口;碳关税;出口贸易

哥本哈根会议后,气候问题被不约而同提上了各国的议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国也积极应对气候问题,作出符合国情的减排承诺。低碳经济也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追求。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依靠的是出口创汇,对外贸出口的依赖程度较大,因此实行低碳出口必然是我国今后出口的必然之路。尽管道路是崎岖的,但是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政府、企业应该在这种大趋势中努力为我国低碳出口做出自己的贡献,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为世界的气候问题尽自己的一份力。

一、低碳经济及低碳出口的含义

对于低碳经济的含义,目前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国环境保护部周生贤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创造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从此也可以看出,低碳出口的主要特点是出口产品能源消耗低,排放的二氧化碳强度小。

二、我国高耗能产品出口比重大,高碳经济对经济的贡献率较高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出口大国,出口商品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比例,而高耗能产品的出口一直也是居高不下,虽然对我国的GDP增长有很大的贡献,但是面对节能减排的经济趋势,形势更加严峻。如2010年1~9月份,煤炭及半焦炭出口242万吨,比2009年同比增长565.9%,钢坯及粗锻件出口13万吨,增长998.6%,钢材出口3,394万吨,增长116.1%,未锻压铝出口532,783万吨,增长217.3%,以及一直是我国第一类出口商品中的机电产品,电类产品进出口额占全商品贸易总额的53.1%。2010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169.7亿美元,同比增长35.9%。这些产品在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同时应该看到在高增长的背后是凭借电量和能源消耗增加以及污染物在国内的排放,即高耗能、高污染与高碳排放的增长为代价的。(图1、表1)(注:1=电器机械及器材产品;2=化工产品;3=金属制品;4=纺织品;5=电子产品)

三、世界各国对高耗能产品出口的限制对我国产品出口形成很大挑战

英国率先推行了“碳标签”制度,即将产品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回收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指标标示出来,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目前,欧盟、日本、法国、瑞典、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推广碳标签。而碳标签只是针对出口产品,既要出口创汇,又要达到一定的碳排放的限制。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出口大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此外,欧盟、美国及其他经合组织(OECD)国家首先提出了一项措施:边境税调整,其目的在于由于某些经济体国家实施较为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必然会增加其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其与其他经济体相比竞争力减弱,从而试图通过对来自无强制减排义务或减排力度较小的国家的产品或服务征收边境碳税,以矫正市场竞争的扭曲。意图通过边境调整税措施使中国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后的全球气候体制中采取强有力的减排行动。

同样在税收方面,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中,部分国家提出了采取“碳关税”等手段促使发展中的大国承担量化减排指标,虽然并没有达成共识,而且碳关税也没有在国际贸易中推向实践,但对我国而言却是一个警示,必须高度重视,因为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对各国各部门碳排放的统计中,中国的出口商品中所含碳排放量是最高的。尤其是到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碳关税可能会成为大势所趋,而碳关税主要影响的是造纸、水泥、钢铁和部分化工产品,我国出口市场中一半以上是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据世界银行的研究,若碳关税全面实施,我国的制造业可能将面临26%的平均关税,出口量将可能下滑21%。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根据该议案: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措施将表现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由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碳关税”的实施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以我国为例,2010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前十大商品集中在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纺织品、钢材等,这些产品大多数属于高耗能、高二氧化碳强度的产品,“碳关税”将阻碍相关产品的出口。要是美国征收碳关税,按30美元/吨的标准征收碳关税,中国的GDP将下降0.021%,按60美元/吨,则下降0.037%。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的时候,中国作为温室气体的最大排放国将成为碳关税的最大受害者。

在可能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下,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出口,转变我国的经济方式变得尤为重要。实际上,即使没有欧美的碳关税,我国也要走节能减排的道路。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作出的减排承诺表明,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而中国近年来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方面给予的投入全世界无出其右就是最好的证明。

四、低碳出口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

(一)政府方面。从2004年起,虽然国家取消了部分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退税,但是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拉动以及中国的能源价格比较低导致了企业为了提高出口额而忽视能源利用的效率以及高耗能的现象发生,所以政府要在宏观方面运用价格和财税手段,调节能源的价格,从而制约企业无所顾忌地利用高碳排放能源。出台配套的税收优惠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尤其对影响贸易大局的机电产业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

政府培育国内碳交易市场,在新能源方面采取“低碳优先”原则,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降低能源使用成本,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技术革新,在外贸企业中实行环境标志产品制度和“碳标签”制度,使产品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并且创造政策法律制度环境,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碳交易出口体系。

同时,政府要加大与国际社会的交流,通过国际合作,与发达国家交流探讨低碳技术,积极促成低碳技术的转让,同时要加大投资,增进低碳技术的消化吸收与二次创新,使低碳技术运用于出口部门,实现低碳出口。

(二)企业方面。出口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施贸易出口部门的生产技术升级,要顺应低碳时代的要求,主动将节能减排的环境责任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低碳技术创新。低碳出口需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方面的创新,如煤炭热解技术、碳捕捉与碳封存等,虽然这可能会使企业投资一部分资金,但其后期回报是可观的,而且是一个有长远目光的企业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例如,莱钢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升级、低碳技术创新,自2001年来共获得了83亿元的经济收益,相当于其全面销售收入的10%左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盈利水平。

2、清洁能源的利用。企业应该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与精益生产模式,调整能源结构,尽量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