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21:58:11

必须范文篇1

随着课堂作文评价方法探索的深入,我们便会发现:在具体评价中,有时学生评价的目的模糊,不够鲜明;评价操作过程欠规范,程序不清;评价方式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理性分析缺乏辨证思维,多以感性为主;信息反馈不能及时到位,互动交流缺少持续性等等。所以作文评价中,如何做到评价规范化、系统化,分值设定的量化,是值得探究的,以进一步完善作文评价体系,使之目的明确,操作更具体、规范,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收益在其中。

经过实践总结,我们制订了《作文评价表》,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具体列出评价项目,审改内容,评价结论,量化值域。力求做到规范化,系统化,考评量化。该表重理性分析,尝试把常规作文教学评价要求与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有机结合,力争在评价实践中做到目标明确,有据可依,以理服人,定性量化、科学化。

该表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常规作文教学评价;后半部分是以高考评价标准为参照的量化部分。

常规评价部分设定四栏。第一为“文题”“作者”“评者”栏。填充三个方面信息,便于交流与互动。第二为“审题”项目栏。由评审者回顾作文要求,此次作文训练的重点、难点,并结合作文写作角度,简明扼要地确定评价原则,以总摄下面的评价。第三是常规“评价”主体栏。命名为“精雕细琢”,同时以竖栏明示原则“探幽发微,以理服人”,并列出“增删调整,分条列出”提示。作为主体部分,强调“见仁见智”“以理服人”,目的是增强学生对作文认知从感性向理性的关照,尽量减少感性色彩,做到辨证、全面、发展地看待作文,并分条列出,便于作者、评者双向交流、切磋。第四是“交流体验”栏。分为“亮点荟萃”“慧眼补拙”二条,这是文字评述部分,参照上面所有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对作文进行简明扼要地客观地评述。

第二部分引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部分参考量化评分。总分值为60分,由内容、表达、发展三部分构成,分值各占二十。依次列出等次栏并标出赋分值域,让学生评价时来对应参考,做到细化、量化,赋分项目操作具体、简明清晰,以训练思维,明确作文评价方法,再反馈到作文常规教学,从而规范写作的方向。

对该表的创设,笔者谈几点认识。

其一,该表进一步完善了作文评价的规范性,操作便捷、重实践、反馈理性化。从评价的模糊性走向进一步完善,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给出固定评价信息栏,明示评价的方向和要求,师生对评价的程序一目了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评价作文时都能做到有的放矢,操作便利。避免随意性,突现作文评价的系统性,便于集中学生精力,节省课堂时间。在评价实践性上,这份表格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生生、师生交流互动。无论是采用“分组评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老师评价”等哪种方式,该表格都可以作为介入平台。评价实践中,学生的“比争”意识易于调动,充分展示自我的认知水平,而且老师也便于与学生互动,做到有表可依,有据可查,有理可辩。在信息反馈上,这份表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它的“分条陈述,以理服人”指导原则,侧重理性思维,辨证思维,尽量减少作文评价中的感性认识,力争发现问题和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易于交流时从思想上接受,从而再作用于写作本身,提高学生理性认知,在评价实践中自觉提升写作水平。

其二,该表实现了常规作文教学评价与高考评分标准的有机结合。这是该“评价表”的大胆尝试。常规作文评价的具体性、针对性要求,教学中围绕一篇文题的要求确定,由于训练写作的文体、角度、目的、侧重点等的不同,所以常规作文评价审评特点显得个案性鲜明,可以说“一文一个评法”,标准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而引进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因其有相对固定性,参评项目很详实,条目清晰,等级鲜明,赋分值域固定,这为学生评价赋分提供了直观、具体的参照体系,便于在常规评价的动态变化中摸索出一套相对固定的评价方案,增进评分的规范化、科学化、理性化,以实现评价赋分的细化和量化,同时衡量评价水平的高低。通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参照考量,反作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可引导写作自觉向优秀作文看齐,检验自己的不足,提高创新意识。

必须范文篇2

一、树立督查观念,强化督查意识

督促检查是我党长期形成的优良工作作风,从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把它看作是推进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反复告诫全党要发扬艰苦奋斗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认真抓好督促检查工作,以促进各项决策的实施。同志也告诫我们:“从领导工作来说,作决策和制定政策,事情只是做了一半,另一半而且是重要的一半,就是贯彻实施,真正把决议和政策变成实际行动。”同时,他还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不抓工作落实的问题,严肃地指出:“我们各级领导机关,长期以来,存在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布置多,检查少,或者说严重一点就是有部署,无检查。我们应该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做到布置一次工作,就把它落到实处,抓一件是一件。”总书记,也要求全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讲求实效,办实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就不难看出,强化督促检查,搞好决策落实,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和要求。当前,在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尤其在我们这些欠发达地区,更加需要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树立落实意识,强化督查观念,使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得到落实,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二、建立督查制度,落实督查责任

为了使督查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就必须建立相应的督查制度。从实际工作来看,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布置多,深入实际检查少,用会议传达会议,用文件传达文件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必要的督查工作制度。工作布置下去,干不干,没人去管,落实不落实,也没人去查,致使党委、政府的决定难以贯彻落实。只有建立严格有效的督查工作制度,明确领导干部抓督查工作的责任,并把它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考核,使优者受奖,让劣者受罚,才能保障督查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也才能使督查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另外,督查工作任务千头万绪,要突出工作重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级党委、政府首先要确保中央各项重大决策在本地区、本部门的贯彻落实。这是督查工作的根本原则。同时,也要认真抓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的贯彻实施,抓住那些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一督到底,督出成效。

三、建立督查网络,加大督查力度

督促检查工作,不仅仅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事,而且也是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密切配合。只有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督查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做好督查落实工作。领导干部要把督查落实工作化为自觉的领导行为和工作习惯,在作出决策和部署之后,就要一马当先,下到基层去,督查指导,并通过自己的模范全行动,带动班子其它领导成员分头去抓督查落实。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督查工作领导群体,以促进督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要发挥督查部门的作用,使他们成为督查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党委、政府作出重大决策之后,主要领导要根据工作情况给督查部门提出要求。督查部门应根据领导的要求,对督查内容进行分解立项,并按轻重缓急分别实施督查,促进党委、政府决策的落实。同时,还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搞好督查落实。决策落实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一环梗阻,往往全局受阻。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都要围绕工作大局,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决策的实施做出各自的贡献。当然,围绕某一项中心工作的落实,抽调干部组成专门的督查队,集中精力进行督查,这也是一种有效的督查方式。就能形成一个上下结合,纵横交织的督查网络,使党委、政府决策在出台之后就能迅速得到有效落实。

必须范文篇3

(一)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实践在发展,事物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必须向前发展,解放思想应该成为人们思想的常态,什么时候僵化了,什么时候就要犯错误了。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期,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对外开放社会的转型期,机会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许多新事物需要我们去认识,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许多新矛盾需要我们去处理,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越来越兴旺。

(二)解放思想要努力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各方面工作创新

解放思想、要着力推进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既是我们将近30年理论创新的成果,又要求我们以不断创新的态度去对待这一理论成果。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问题,始终是需要我们着力解决的根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重大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才能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才能有效从全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尤其要重视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号召我们:“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解放思想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在论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他又强调“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等等。一切改革都以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为前提,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创新理论和更新观念。

解放思想要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选》第一卷,第432页)科技要创新,必须鼓励科技人员大胆解放思想,树立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观念;必须更新科技管理思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必须更新科技发展思路,提高科技领导工作水平。

总之,以理论创新为思想基础,以体制创新为强大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创新,是新世纪新阶段解放思想的新要求,如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说:“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三)解放思想的关键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必须范文篇4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一个严密、统一的整体,历来对党员的要求十分严格。为适应党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和行动纲领的需要,十六大对党章再次进行修改,对党员标准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依笔者之见,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在政党政治中,最根本的内容是党的纲领问题。从政党方面看,政党唤起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首先就是通过其纲领。从群众方面看,他们识别、了解和判断一个政党,从而决定对它的态度,首先也是看这个政党的纲领是否代表自己的利益。党的章程,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是党的建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员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是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也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先决条件。我们要求党员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不是要求他们仅仅在口头上接受和拥护,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党的纲领不懈奋斗。我们要求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就是要使党真正成为工人阶级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形成强有力的战斗集体,肩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员按期交纳党费,是关心党的事业、从经济上帮助党的表现,也是党员具有组织观念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许多党员省吃俭用,领到一点津贴,首先想到的是交党费。有的党员牺牲前还把身边仅有的物品作为向党交纳的最后一次党费。在和平建设时期,也有许多党员自愿多交党费的事例。有的党员在临终前嘱托亲属将自己的毕生积蓄作为党费交给党,有的将自己勤劳致富所得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这些党员表现出来的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对党的无限忠诚,都是党员先进性的实际体现。

二、必须加强党性锻炼,努力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规定集中概括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它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党员的各项条件之中,这是共产党员区别于其他政党成员和社会团体成员的根本标志。成为“先锋战士”,就是要求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共产主义觉悟充分体现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焦裕禄、孔繁森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到底就是因为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激励着他们。“人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信念。丧失信念,就会毁灭一生。”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在反思自己受贿、非法敛财,走上绝路时的这几句话,深刻说明了理想信念对人的重要性,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引以为鉴。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党之所以叫共产党,是因为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产主义理想都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和立身之本。同时还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要真正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切实做到既胸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又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我们现在看党员是否合格、是否具有先进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坚定,是否有信心,是否全身心地为之奋斗。

三、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党之所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个论断精辟阐述了脱离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带来的极端危险性。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时候,艰苦的环境,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开展工作,才能夺取斗争的胜利。正是这种环境,决定了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同人民群众紧密相依,血肉相连。党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后,人民群众把自己的幸福、命运、利益全部寄托在党身上,希望并要求党的领导能够逐步实现他们的利益。从党的角度看,由于党掌握着政权,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舆论的各种手段,来动员组织群众开展工作,为群众谋利益;另一方面,党的执政是通过行使各种行政权力来实现的,是由各级干部代表人民来掌权,代表党来掌权。这就出现了一个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里的问题,也产生了一个掌权的人怎么行使权力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脱离群众。同志深刻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标志。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绝不能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超越时空的抽象口号,当作时髦的道德标签,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始终牢记自己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之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四、必须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所谓党员义务,一方面指党员应当对党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指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党员义务都是每个党员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和作风等方面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党员权利,是指党章规定和赋予党员享有参与或从事党内某种事项或活动的权益。有的人把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比喻为“镜子”,因为有了它,党员可以经常用以对照检查自己,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正确,怎样做不正确。同时有了问题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克服。还有的人把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比喻为“尺子”,因为有了它,党组织就有了统一的尺度,可以经常用以教育党员,衡量党员是否合格。这里讲的“镜子”、“尺子”,实际上讲的是党员自我对照和党组织检验党员的标准,而“对照”和“检验”的内容就是党员到底是否认真履行了义务、正确行使了权利。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往往认为只要认真履行了义务就是合格的,而权利则可有可无。这种对党员义务和权利的认识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权利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承的。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前提,行使权利是履行义务的保证,只讲义务不讲权利或者只讲权利不讲义务都有失偏颇。不过,作为一个党员,只了解这一点还不够。应该看到,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在于,对党员来说,义务必须履行,不能打折扣,否则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甚至会受到党纪处分。我们的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正确理解党员义务和权利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切实做到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合格党员,才能算是具有了先进性。

必须范文篇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极大丰富和推进了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就是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摆脱贫困,发展就要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相互促进、良性运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对全局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中国的特殊国情看,发展则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发展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成就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难题前所未有,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处在一个发展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看到: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由缺乏财力难以兼顾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有较为充裕的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23万亿美元的规模,一举赶上英国和法国,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1999年,全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了1万亿大关,2003年突破了2万亿大关,2005年突破3万亿大关。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历史起点。

第二,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了已无力支撑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靠粗放型增长方式我国可以实现“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不可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我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量的5.5%,而我们消耗的能源占世界的15%,钢材占30%,水泥占54%。这些数字表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已经没有后续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势在必行。

第三,我国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由可以为社会所承受的阶段进入到了社会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阶段。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大量增加,规模趋于扩大,手段趋于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不协调已到了非下大力气解决不可的时候。

第四,我国社会矛盾关系由不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就无法解决非主要矛盾的阶段进入到了不兼顾解决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难以继续抓好主要矛盾的阶段。虽然,社会事业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相对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而言不是主要矛盾,但是这些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在不断激化,成为了严重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如不投入更大的力量去解决,我们已经难以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当前我国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自觉地、坚定地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决定了我们能够凭借20多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巩固已有的发展成就,破解面临的发展难题,创新发展的方式,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解决近30年来快速发展所积累的大量矛盾和问题,还要解决好今后十几年、几十年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要求我们必须把以下重要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必须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具体落实到定量化的指标上,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4000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这个定量化的指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配套进行。

第二,必须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由来已久,当前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仍然很大。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解决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我国幅员广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的特征极为突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决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据有关专家测算,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前,我国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仍将难以根本扭转,而且,由于我国面临着国际上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和在国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双重任务所造成的两难选择,实现我国的协调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因此,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必须范文篇6

在自己管辖的公司里,领导想凸现自己的个性,展现独特的领导才华和非凡的经营结果,赢得更多追随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一个真正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组织,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而非某个人的强势。因此,领导必须学会弱化自己。

领导究竟怎样才能实现“弱治”呢?依我看来,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隐藏自己。已经成功了,下一步就是要超越现在的成功;而超越已有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超越自己的过去。如果,以前是一个手脚不停的“劳碌命”的话,那么,今后至少要改变这种手脚不停的状态,目的是要创造出一种让人愉快、高效并且愿意创新的工作环境。有位著名企业家曾形象地打了个比喻:“当企业处在幼稚起步期,公司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状态,总经理就像站在顶端上的将军,发号施令、呼风唤雨,强有力地推动企业朝前发展;当公司趋向成熟,组织就应该变为一个同心圆形体,总经理应该隐含在这个圆形体中,成为‘主心骨’,宛如灵魂一般,虽然弱化了自己,唯求组织的强大。”

懒得做事。自己懒,是为了让他人勤。管理本身不就是让他人来做事的学问吗?在《戴尔战略》一书中,戴尔写道:“年年末,我已无法一手掌控全公司了。许多大顾客需要我花时间相处;许多管理会议我想参加;我也想多做演讲,与大家分享;我还想多和员工接触,来了解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并能适时提供我的看法和协助,以求公司所有部门的进步和成长;我也希望自己能成长发展,维持均衡的生活,与我刚成立而快速成长的小家庭共享天伦之乐。因此,我在过程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一项就是授权。”“任何一家公司若想要成功,关键在于最高层人员是否能分享权力;高层人员必须把重点放在整个组织的发展,而非个人权力的扩张。”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高明的领导弱化自己的本意,在于能够有效影响他人自觉去做好本来就该做好,甚至可能不会做的事情;避免把他人当作手中的“抹桌布”,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放在一边;摒弃在授权过程中出现明授暗不授,小授大不授,易授难不授的愚蠢做法;真正能够使自己从日常繁琐事务中抽出身来,集中精力于原本就该自己做的事。公司越是发展,业务越是复杂,领导越是要弱化自己,越是要看到自己在整体组织运行中的支持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

“企业做大了,必须转变凡事亲力亲为的观念。一定要让职业经理人来做,强调分工合作。我原来一人管十几个企业,整天忙得不得了。后来自己明白了,是权力太集中,所以痛下决心,大胆放权。”赫赫有名的中国大富豪刘永行先生在接受记者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放权之后,我现在每天有七八个小时的时间在学习。因为对中国企业家而言,企业变得越来越没有国别,面临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不学习,是马上就会被淘汰的!”

勤在要事。应该弱的地方要弱,应该强的地方一定要集中精力去做。譬如:正确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关键员工的培养和重用;组织运行的高效,以及企业文化的培育等方面,一定要表现出只有领袖人物才具有的强势!

必须范文篇7

一是认识要到位。要认识到,每年召开的各级人代会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决定本行政区内大政方针的会议,它所通过的各项文件对本辖区的各项工作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因此,要明确规定,对于人代会的决定、决议,本辖区内的任何单位、部门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变更;如确因情况变化,对有关任务指标需要作部分调整或修整的,必须提请它的常设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执行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及时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作出报告。

二是贯彻要到位。人代会与其他会议一样,也有一个贯彻落实的问题。不仅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要传达贯彻,各级国家机关、单位、部门和有关团体也要贯彻。人代会结束时,人大主席团要对会议精神的贯彻作出具体部署。人大常委会还要对贯彻情况进行检查。

三是督查要到位。各级人代会的精神,由谁去抓落实?当然应是它的常设机关和执行机关。要把抓好人代会精神的落实贯穿于人大常委会全年工作始终,常抓不懈。作为执行机关的政府和审判、检察机关,要把人代会通过的各项报告和决议,作为指导全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经常进行检查对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人大常委会向它的代表大会负责,同级人民政府和“两院”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的宪法精神。

必须范文篇8

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深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汪开国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的经济社会现状,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提出并逐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有人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的应急措施。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最近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对这个问题有了明确论述,《读本》认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于发展问题,我们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新中国建立后,我们以饱满的激情和热情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迅速恢复了因战争影响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而且逐步建立较为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偏离,经济建设没能始终作为我们工作的中心和主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曾盛行一时。特别是“”,对经济建设造成重大冲击,耽误了十多年的发展时间,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纠正了过去“左”的做法,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也开始出现过分看重GDP、过分看重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直接导致了资源消耗过大、环境破坏严重、老百姓富而有忧等社会问题。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的高速发展是以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需要大发展,但绝不是“掠夺”式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经过惨痛的教训,我们对中国的发展问题逐步有了清醒的认识,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因此,科学发展观绝不是阶段性的工作和权宜之计,而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那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呢?《读本》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指导新阶段中国发展的科学理论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党的发展视野进一步拓展,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化,发展理论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0世纪80年代,当中国人均GDP只有300多美元的时候,社会生产力还非常落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当贫乏,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相差极大。在这样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果敢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英明论断,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上来。实践证明,当年的这一历史性转折,给中国的现代化注入了无穷的动力,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空前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大飞跃,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举世公认的提升。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发展成就,研究中国的发展理论,赞叹中国人的发展智慧。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在推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在一些地方,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社会公平的有效实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使我们的发展出现明显的非均衡态势。具体表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前提下,一些地方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GDP是硬道理,而忽略了人民对发展的广泛需求,忽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果造成一些领域出现了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差距失控、社会公平失灵和生态环境失调的严峻形势。因此,我们应该理性地分析当前的发展形势,正视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克服片面追求GDP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理念和政绩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发展的各个领域,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新阶段中国发展的“硬道理”。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深刻分析并把握我国现阶段发展特征,科学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理性判断当前世界发展趋势,积极汲取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深刻反映了全党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新思考和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纠正了一些人对发展的认识偏差,进一步完整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了人们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的大是大非问题。因此,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而且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最近出版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为我们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内涵和实践方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辅导材料,我们应该认真研读,细心领会,把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全党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富有创新精神的特区人,更要以此为动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用发展创新的眼光,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特区发展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推进特区创新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强大动力。新近成立的深圳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将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观在深圳经济特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分析特区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克服“四个难以为继”的发展瓶颈,树立新资源观,提出解决发展难题的思路和办法。我们将围绕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目标,围绕推进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十一五”规划要求,努力探索特区在紧约束条件下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把经济特区的创新发展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人的主体地位的彰显

深圳市委宣传部黄发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历史观,也是一种价值观,它使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是科学发展观与传统的、非科学的发展观的本质区别所在。

作为一种历史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它所回答的是发展动力和机制问题。经济社会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谁是活动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营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人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才能迸发出来,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涌现出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才会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发展要依靠人民,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问题。

作为一种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它所回答的是发展的目的和意义问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价值理性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文明模式,它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道德理想。于是,人成为发展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人的价值得到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正因为人是发展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因此必须根据人的需要来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需要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经济社会必须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这样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没有建立起一个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既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又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地回答了发展的目标和意义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目标与发展手段、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辩证统一。

必须范文篇9

在自己管辖的公司里,领导想凸现自己的个性,展现独特的领导才华和非凡的经营结果,赢得更多追随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一个真正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组织,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而非某个人的强势。因此,领导必须学会弱化自己。

领导究竟怎样才能实现“弱治”呢?依我看来,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隐藏自己。已经成功了,下一步就是要超越现在的成功;而超越已有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超越自己的过去。如果,以前是一个手脚不停的“劳碌命”的话,那么,今后至少要改变这种手脚不停的状态,目的是要创造出一种让人愉快、高效并且愿意创新的工作环境。有位著名企业家曾形象地打了个比喻:“当企业处在幼稚起步期,公司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状态,总经理就像站在顶端上的将军,发号施令、呼风唤雨,强有力地推动企业朝前发展;当公司趋向成熟,组织就应该变为一个同心圆形体,总经理应该隐含在这个圆形体中,成为‘主心骨’,宛如灵魂一般,虽然弱化了自己,唯求组织的强大。”

懒得做事。自己懒,是为了让他人勤。管理本身不就是让他人来做事的学问吗?在《戴尔战略》一书中,戴尔写道:“年年末,我已无法一手掌控全公司了。许多大顾客需要我花时间相处;许多管理会议我想参加;我也想多做演讲,与大家分享;我还想多和员工接触,来了解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并能适时提供我的看法和协助,以求公司所有部门的进步和成长;我也希望自己能成长发展,维持均衡的生活,与我刚成立而快速成长的小家庭共享天伦之乐。因此,我在过程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一项就是授权。”“任何一家公司若想要成功,关键在于最高层人员是否能分享权力;高层人员必须把重点放在整个组织的发展,而非个人权力的扩张。”

高明的领导弱化自己的本意,在于能够有效影响他人自觉去做好本来就该做好,甚至可能不会做的事情;避免把他人当作手中的“抹桌布”,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放在一边;摒弃在授权过程中出现明授暗不授,原创:小授大不授,易授难不授的愚蠢做法;真正能够使自己从日常繁琐事务中抽出身来,集中精力于原本就该自己做的事。公司越是发展,业务越是复杂,领导越是要弱化自己,越是要看到自己在整体组织运行中的支持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

“企业做大了,必须转变凡事亲力亲为的观念。一定要让职业经理人来做,强调分工合作。我原来一人管十几个企业,整天忙得不得了。后来自己明白了,是权力太集中,所以痛下决心,大胆放权。”赫赫有名的中国大富豪刘永行先生在接受记者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放权之后,我现在每天有七八个小时的时间在学习。因为对中国企业家而言,企业变得越来越没有国别,面临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不学习,是马上就会被淘汰的!”

勤在要事。应该弱的地方要弱,应该强的地方一定要集中精力去做。譬如:正确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关键员工的培养和重用;组织运行的高效,以及企业文化的培育等方面,一定要表现出只有领袖人物才具有的强势!

必须范文篇10

为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继续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全市更好更快发展,根据中央、省委有关要求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为主要内容的“三提升”活动。开展“三提升”活动,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市委提出的以下精神和要求:

一、“三提升”要求的提出及其深刻内涵“三提升”的要求是*书记代表市委常委会在2010年1月5日召开的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的报告中提出的。所谓“三提升”就是:“提升能力”即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能力;“提升标准”即推进科学发展的具体标准;“提升效率”即推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效率。

二、开展“三提升”活动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开放创新、全民创业、特色创优、富民强市”总思路,紧紧围绕“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水平”工作主题,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对标定位创优争先、深化行政制度改革为抓手,抓学习提能力、抓创新提标准、抓规范提效率,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为推进全市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开展“三提升”活动的基本原则1、坚持服务中心;2、坚持统筹兼顾;3、坚持分类推进;4、坚持群众参与。

四、开展“三提升”活动的目标任务(即“六个新”的目标要求)一是发展理念得到新转变;二是发展能力得到新提升;三是发展定位得到新提高;四是发展难题得到新破解;五是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六是发展机制得到新完善。

五、开展“三提升”活动的推进举措(即四大举措)(一)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9]44号),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班子创建活动。(二)全方位开展“对标定位、创优争先”行动。对标,就是要瞄准一流标准;定位,就是要明确努力方向。通过找差距、定目标、寻路径,促进工作落实。对标定位的三个层次:1、县区、部门:要放眼全市、全省、全国,找准发展定位、确立发展目标,增强工作的前瞻性;2、行业、产业、企业:要瞄准省内、国内、国际一流水平和先进标准,与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对标,制定跟进、赶超“路线图”,努力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3、每个岗位、每名干部:要瞄准干得最好、做到极致,力争好中求好、精益求精。把握对标定位的三个环节:一要搞好思想发动。在集中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各县区各单位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工作能力、工作标准、工作效率三个方面,向一流水平、更高层次看齐。二要开展“三对照”。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对照群众意见查不足、对照一流标准看差距、对照专家建议找问题”。4月15日前,各县区、市直各单位要立足实际,提出一项年内突破性重点工作,经主管此项工作的市领导审定后,与领导班子《对标定位报告》一并报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三要抓好督导落实。通过全方位开展“对标定位”,真正使人人争一流、事事争一流、时时争一流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和一致行动。7月份,市召开半年调度会议,对“对标定位、创优争先”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三)积极营造“增效提速、环境优化”氛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2010年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冀发[2010]3号),以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一流环境。一是深化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二是继续深化“服务窗口亮起来”工程;三是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四)统筹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把“三提升”活动做为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提高的重要载体,统筹安排、深入推进。一是进行查漏补缺。二是开展集中攻坚。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四是强化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