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枢纽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5:44:50

滨水枢纽范文篇1

城市滨水枢纽模式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模式其对于城市的意义相当重要,同时它也是城市社会百态的缩影。人在其中的游憩,观赏,表演,商业等行为不仅体现了对环境的认同,也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历史上的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主要与滨水城市发展相联系,并且是随着水运技术,水运规模的扩大而加强。但历史上的旅游活动本身就不够发达,从而导致滨水旅游活动较少,而对于滨水的景观开发与建设更是相对较少的。近些年来,滨水区域旅游与环境的发展很迅速。滨水凭借着自身的独特旅游资源,同时结合城市特有的旅游资源,形成了现代旅游的强大吸引力,这也促使滨水的建设与环境得以改善。

二、滨水枢纽形态模式研究内容的概括

其内容是基于滨水城市区域中的水域利用理论重点研究:当前滨水城市中各个水域联通下的城市各要素间的关系及特征,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改善城市大气.交通.人文环境为目的诸水域连。将采用国内外城市水域规划案例,清理城市众水域间的分布及环境现状、属性。从而掌握联通水域整体方案的初步够架。

第二,从功能出发,以综合效益为主,实现水路景观健全的水务部门管理体制的建立。对滨水特色中自然要素的应用先充分融入到主题定位中去。从自然景观特色角度来看,来选择符合本地地形地貌特征;看是否符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真正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适地发展。

第三,避免文化趋同,挖掘地域特色。着力避免城市之间因大量的互相抄袭的项目建设,避免城市特色的丧失,从而避免自己城市的发展目标与别的城市的发展目标发生部分重叠,进而保护部分城市资源的独特性与惟一性。

第四,建立市区滨水湿地景观的生态系统,完善地区居民人与自然的人性化环境。挖掘城市滨水区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因素,创造历史人文景观,维护城市历史文脉等“地方语言”,以创造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特色,使城市滨水区景观在现代化节奏中保持自己的个性魅力,让人们在滨水环境的活动中接受历史文化熏陶,使滨水环境景观不仅具有地理个性,而且具有文化个性。

三、对滨水枢纽形态模式研究目标的分析

第一,开发水路景观,减缓市政交通压力。城市开发水路景观与水路交通能减缓市政交通压力,提升滨水景观特色的又一重要途径。利用滨水景观资源,把水路交通系统介入将会使交通景观得到本质上的改善。水路交通的开发会迅速减少交通的压力,按照城市交通的规范,以正常的城市交通法则要求我市交通的基本要求我市劣质公交减少30%。计程车减少40.5%,可达到国际化城市交通的基本要求。水路交通与地铁交通的综合运用基本能够达到这一指标,与此同时,70%市政公交车进行国际车换代,50%的计程车质量提升,流动交通景观可以获得本质上的提升。

第二,建立水域景观系统。水域景观体系的建立,能够使城市的城市形象从一般性山水园林城市提升到国际性观光旅游城市。市区根据不同的水域特点,可以建立具有特色的文化景点,历史景观,生态景点和旅游观光景点250多个,充分运用亲水景观,驳岸景观和湿地景观系统建造出一批高水平,高品味,风格独特,景观效果良好的水域景观。运用人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体现武汉荆楚地域特色,人文传奇特色和历史典故特色。在完善表现城市特色的同时,溶合国际水域城市的特色。将市民文化,特色文化,滨水文化和国际化有机组合,形成一批集观光.旅游.市政.交通.休闲一体化的滨水地标景观体系。第三,开发水上旅游项目。根据城市水域景观特点,大体分为动态水系,静态水系,淡水系和赤水系。根据水形,水系,水质的不同特点开发水上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态度假,疗养康复,体育竞技,特色风情,学术研讨等大型水上旅游项目,根据旅游项目的不同特色,政府应加大投资,建立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同时以水务部门为主形成一套国际水域管理机制。

第四,拉动滨水经济发展。城市区滨水景观系统的建立直接拉动该市滨水经济发展,使城市滨水景观项目的投入加大,利润增多,新型产业加强。如:造船业、交通业、休闲、饮食、娱乐业、体育竞技业、旅游业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中心城市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需要被逐步满足。现今,我国政府开始注重城市滨水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纵览全局,构建和谐滨水城市。从城市滨水的国内国外各个方面大力提高滨水枢纽形态模式研究的综合水平。作为景观设计师,此时此刻也需要将目光投放到滨水城市中对滨水挖掘淳朴的自然之美,并体现着古今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摘要:文章从开发水路交通景观为方向,将市政交通压力降到最低。着力提升市区水域景观资源,建立水域景观形态模式系统。开发水上旅游项目,拉动滨水经济发展。打造城市“水域之都”,构建东方滨水名域,以历史名域为依托,以江湖动静水系为特色,湖湖连通,江湖连通,水系枢纽通社区。

关键词:城市滨水滨水枢纽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滨水枢纽范文篇2

城市滨水枢纽模式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模式其对于城市的意义相当重要,同时它也是城市社会百态的缩影。人在其中的游憩,观赏,表演,商业等行为不仅体现了对环境的认同,也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历史上的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主要与滨水城市发展相联系,并且是随着水运技术,水运规模的扩大而加强。但历史上的旅游活动本身就不够发达,从而导致滨水旅游活动较少,而对于滨水的景观开发与建设更是相对较少的。近些年来,滨水区域旅游与环境的发展很迅速。滨水凭借着自身的独特旅游资源,同时结合城市特有的旅游资源,形成了现代旅游的强大吸引力,这也促使滨水的建设与环境得以改善。

二、滨水枢纽形态模式研究内容的概括

其内容是基于滨水城市区域中的水域利用理论重点研究:当前滨水城市中各个水域联通下的城市各要素间的关系及特征,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改善城市大气.交通.人文环境为目的诸水域连。将采用国内外城市水域规划案例,清理城市众水域间的分布及环境现状、属性。从而掌握联通水域整体方案的初步够架。

第二,从功能出发,以综合效益为主,实现水路景观健全的水务部门管理体制的建立。对滨水特色中自然要素的应用先充分融入到主题定位中去。从自然景观特色角度来看,来选择符合本地地形地貌特征;看是否符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真正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适地发展。

第三,避免文化趋同,挖掘地域特色。着力避免城市之间因大量的互相抄袭的项目建设,避免城市特色的丧失,从而避免自己城市的发展目标与别的城市的发展目标发生部分重叠,进而保护部分城市资源的独特性与惟一性。

第四,建立市区滨水湿地景观的生态系统,完善地区居民人与自然的人性化环境。挖掘城市滨水区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因素,创造历史人文景观,维护城市历史文脉等“地方语言”,以创造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特色,使城市滨水区景观在现代化节奏中保持自己的个性魅力,让人们在滨水环境的活动中接受历史文化熏陶,使滨水环境景观不仅具有地理个性,而且具有文化个性。

三、对滨水枢纽形态模式研究目标的分析

第一,开发水路景观,减缓市政交通压力。城市开发水路景观与水路交通能减缓市政交通压力,提升滨水景观特色的又一重要途径。利用滨水景观资源,把水路交通系统介入将会使交通景观得到本质上的改善。水路交通的开发会迅速减少交通的压力,按照城市交通的规范,以正常的城市交通法则要求我市交通的基本要求我市劣质公交减少30%。计程车减少40.5%,可达到国际化城市交通的基本要求。水路交通与地铁交通的综合运用基本能够达到这一指标,与此同时,70%市政公交车进行国际车换代,50%的计程车质量提升,流动交通景观可以获得本质上的提升。

第二,建立水域景观系统。水域景观体系的建立,能够使城市的城市形象从一般性山水园林城市提升到国际性观光旅游城市。市区根据不同的水域特点,可以建立具有特色的文化景点,历史景观,生态景点和旅游观光景点250多个,充分运用亲水景观,驳岸景观和湿地景观系统建造出一批高水平,高品味,风格独特,景观效果良好的水域景观。运用人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体现武汉荆楚地域特色,人文传奇特色和历史典故特色。在完善表现城市特色的同时,溶合国际水域城市的特色。将市民文化,特色文化,滨水文化和国际化有机组合,形成一批集观光.旅游.市政.交通.休闲一体化的滨水地标景观体系。

第三,开发水上旅游项目。根据城市水域景观特点,大体分为动态水系,静态水系,淡水系和赤水系。根据水形,水系,水质的不同特点开发水上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态度假,疗养康复,体育竞技,特色风情,学术研讨等大型水上旅游项目,根据旅游项目的不同特色,政府应加大投资,建立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同时以水务部门为主形成一套国际水域管理机制。

第四,拉动滨水经济发展。城市区滨水景观系统的建立直接拉动该市滨水经济发展,使城市滨水景观项目的投入加大,利润增多,新型产业加强。如:造船业、交通业、休闲、饮食、娱乐业、体育竞技业、旅游业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中心城市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需要被逐步满足。现今,我国政府开始注重城市滨水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纵览全局,构建和谐滨水城市。从城市滨水的国内国外各个方面大力提高滨水枢纽形态模式研究的综合水平。作为景观设计师,此时此刻也需要将目光投放到滨水城市中对滨水挖掘淳朴的自然之美,并体现着古今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美】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3]张庭伟、冯晖、彭志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滨水枢纽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滨水区;景观设计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人们日常生活品质的提升。城市滨水区就是在这一诉求下应运而生的。其既能够满足日常防洪和水利功能需求,又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富活力和景观特色的生态系统,其一般位于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作为水陆之间的连接枢纽。设计师要以城市水域为中心,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设计,并辅助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1滨水景观设计现状

目前,国外滨水景观设计已经居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城市水系的完整性和生态性。并且已经逐步将滨水景观设计延伸到自然资源保护、多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层面。我国滨水景观设计主要被应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提升城市形象,并辅助以休闲娱乐功能。

2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近年来,设计师在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其防洪需求,更加注重对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回归自然层面进行延伸。设计师在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学理念和美学理念的应用。比如,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对其亲水性、近水性和嘻水性进行考虑[1]。

3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3.1防洪安全原则

防洪安全是城市滨水区的基本功能。设计师要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和其防洪需求进行设计。应用石材对防洪坡段进行设计,以达到防洪的目的,并给人以独特的视觉观感。设计师也可以应用花草、灌木、水生植物等进行植物景观塑造。

3.2生态原则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性原则。将环境要素和生态要素作为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避免对城市滨水地貌造成破坏,又能够达到防洪、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多重目的。

3.3空间层次原则

滨水景观立面设计包括硬质景观设计和软质景观设计。硬质景观设计主要依托了道路和平台的多层性,进行空间转化,创造空间高差,以达到立体视觉效果;软质景观设计是借助植物构造和配置,先堆土成坡,然后对其进行立体种植,以形成空间层次感。3.4景观统一原则设计师要结合城市特点进行滨水景观设计,确保整体风格的统一性。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对滨水景观节点进行放大,并将园林小品或城市地标纳入滨水景观规划中,进而向城市中渗透,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4滨水景观设计要素

首先,滨水景观设计要符合经济发展和环境要求。设计师要从全局出发,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背景对滨水景观进行设计,使其满足水运运输要求的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设施。滨水景观设计也要满足人们的亲水性诉求,结合城市背景和市民需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民活动空间布局,创造和谐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营造舒适干净的居住环境。其次,滨水景观设计要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制美的目的。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点,具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水质涵养和贮水调洪等作用。设计师要结合区域要素对滨水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优美景观的需求,注重对其进行多维景观构造。第三,滨水景观设计要具有历史文化特色。设计师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滨水景观设计,赋予其文化特性。应用精妙的设计技巧对环境要素进行构造,以突出滨水景观设计的历史性和独特性[2]。

5滨水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

5.1滨水景观植物造景要素

设计师要结合滨水景观设计要求,注重从颜色、大小、形态和线条等方面对植物进行搭配和选择。在植物景观配置中,设计师要综合视线景观角度转换需求进行色彩的搭配;利用植物群体构成和植物间协调性,达到良好的造景效果;通过形状设计,提升植物造景的协调性,并起到视线支配作用。

5.2滨水景观植物造景原则

首先,根据滨水景观设计要求和功能性诉求,对植物种类和种植形式进行选择,确保植物选择的多样性;其次,遵循植物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应用适合的植物。并对现有绿化基础进行应用;第三,结合季节变化对树种进行选择,确保四季景观搭配得宜。第四,设计师要将艺术构图思维应用到滨水景观设计中,注重韵律空间构造,并应用透景和借景等多种造景手法,通过比例尺寸搭配,以达到优美和谐的艺术效果。

5.3滨水景观植物造景形式

滨水景观植物造景,既要满足滨水景观设计的空间性要求,又要满足避暑、防灾和生态等功能性诉求。同时,要注重孤植、组团、带植、疏林等造景形式的多样化。孤植,即对乔木或者灌木进行独立种植,使其作为视觉焦点,达到开阔空间的效果;组团,即将各种植物形式以组团的方式进行种植,使其作为滨水景观主题,达到开阔的空间效果和通透的视觉效果;带植,是指连续性的大型植物区,其功能性比较强,为了满足遮阳和环境保护需求。其一般被应用于护岸林和滨水步行道种植中;疏林,将草坪和低矮灌木作为基础,并用乔木对其进行点缀,其一般被应用于亲水性滨水景观设计中[3]。

6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6.1国内案例分析

笔者以秦皇岛汤河公园为例进行分析。设计师以绿色河流生态廊道为基底,并设计出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500m红色飘带,其中包括步行道、座椅、乡土植物和灯光等基础设施,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休闲娱乐需求,也使城市环境景观得到了有效改善。

6.2国外案例分析

笔者以多伦多滨水长廊景观为例进行分析。滨水区第一路段长度和宽度别为925m和94m,地面采用马赛克式黄岗岩进行铺设,路两侧设置有成排的枫树、座椅、垃圾桶和摊位等,供人们休闲和乘凉。设置有一个方圆184m的公共空间和宽9m的行人专用区,一直延伸到水滨长廊。同时,设计师将具有加拿大本土特色的枫叶以铺地形式融入水滨长廊设计中。该设计是优雅公共滨水景观设计的代表。7结语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体文明的象征。设计师要注重结合城市特色,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要求,为现代化城市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冼宁,赵芮兴.对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初探[J].设计,2015(13):125-126.

滨水枢纽范文篇4

一、充分认识电网发展意义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哈尔滨电网是黑龙江电网的重要负荷中心,随着老工业基地改造,城市建设的加快,“十一五”期间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将促进哈尔滨电网用电量有较大的增长。一是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中哈尔滨项目比例较大。二是城市规划调整幅度加大,哈尔滨市确定了“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的发展方向。三是用电结构将有所改变,到2010年,装备工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绿色特色食品、医药工业五大基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四是市政改造促进用电增长。随着哈尔滨城市建设及行政区的扩大,城市占地面积、城市人口将迅速增长,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江北的建设使哈尔滨市城区面积扩大一倍,大批企业的建设使用电负荷快速增长。

二、客观分析电网发展现状

哈尔滨电网位于黑龙江电网的中部,是黑龙江电网的枢纽,是东北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5年供电量112.67亿千瓦时,最大供电负荷1973兆瓦。

500千伏方永甲乙线、哈大线、永哈甲乙线,合南线、永包线构成哈尔滨地区电网500千伏网架,形成围绕城市的“U”形超高压输电网。220千伏输电网仍然维持围绕城市的不完全双环网和向中心区供电的辐射式电网。位于城区东、西边缘的哈东变、哈西变成为环网上的两个枢纽变电所。正阳变、哈一变、江北变、平房变、城乡变、中心变、太平变是深入城区供电的终端变电所。66千伏配电网以双回路辐射状结构为主。

目前有220千伏输电线路44条1870公里,变电所16座、变电容量3969兆伏安。66千伏输电线路148条2556公里、变电所165座、变电容量4083兆伏安。10千伏输电线路370条1800公里、变电所1719座、变电容量2438兆伏安。在输电设备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以前的产品占21%,上世纪九十年代及以后的产品占79%。在变电设备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以前的产品占35%,上世纪九十年代及以后的产品占65%。总体看,哈尔滨电网结构和装备水平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准确把握电网发展目标

哈尔滨电网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城网整体供电能力,合理配置变电所的容量和数量,优化电网接线,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网损耗,解决设备满载、超载问题。将电网逐步建成输变电容量充足、电网设施先进,网络结构合理、具有互带能力,供电质量优良、自动化程度高、技术经济指标合理、调度灵活、运行安全的现代化电网,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城市电网工程总投资62亿元,其中500千伏输变电工程5项,新增变电容量2750兆伏安,新建线路246千米,投资8.8亿元,220千伏输变电工程19项,新增变电容量2040兆伏安,新建线路267千米,投资10.88亿元,66千伏输变电工程26项,新增变电容量1512兆伏安,新建线路205千米,投资12亿元,还包括中低压配电网工程、电网设备改造工程及系统二次工程、营业配网工程等。

四、努力破解电网发展难题

近年来,影响哈尔滨电网建设的主要问题是:

1、土地占有者漫天要价

在工程前期工作中,土地使用者拒不执行国家规定,以各种理由,在征占土地面积的数量和补偿标准上提出无理要求。如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征地时,抹牛地的大小、补偿金额、线路走廊内的土地是否征用问题是矛盾的交点。关于非农业用地征用,地方无补偿标准,需双方协商解决。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国家产业政策又不允许超高部分资金进入工程预算,对征地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2、输电线路保护通道的林木剪枝与砍伐手续办理困难,费用巨大现阶段,有关林业部门要求砍伐林木必须征用其所伐林木的相应土地,并且与林主达成补偿协议后,才能下发林木砍伐许可证,而一些林主又不执行国家现行政策。市政树木剪枝手续办理同样困难且费用巨大,又是电力企业很难逾越的障碍。

3、电力建设缺乏政策支持

电力建设实施中发生的征地、征林问题矛盾突出,土地、林地占有者不同意工程使用其土地、林地,进而拒不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补偿政策,高额索取补偿费用,致使一些电力工程建设停滞不前。同时,电力建设前期手续办理繁琐,有的工作人员为电力建设服务的意识较差,把本应由其完成的工作,以冠冕堂皇的方式推给了电力企业,而有些工作企业本身根本无法完成或完成的难度很大。

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影响的只是电力建设,但造成的后果确是全局性的。如前期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工程建设周期延长,造成电力投资计划的年度完成率降低。为了促进城市电网的健康发展,目前哈尔滨电业局正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政策,努力为电网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一是增加供电设施建设工程费。贴费取消后,电网建设投资匮乏,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及城市经济发展。哈尔滨市虽然收取供电设施建设配套费15元/平方米,但是与沈阳市供电设施建设配套费标准90元/平方米,长春市标准为120元/平方米相比,电网工程建设投资缺口仍然很大。目前正在向省、市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早日出台新的电力设施工程费政策。

二是推进城市电网变电所所址及高压走廊规划。

滨水枢纽范文篇5

关键词:哈尔滨旅游产业;资源分析;产品转化

一、资源分析的内涵

昂普(RMP)分析是在1999年由吴必虎提出的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理论模式,简称R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不仅要对资源R(resources)和市场M(market)条件进行充分分析,并使它们与产品P(product)有机结合,而且更加强调资源、市场和产品之间的统一、互动关系。[1]对于昂普分析而言,资源分析是基础,市场分析是方向,产品分析是核心。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中,旅游资源的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2]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便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本文资源类型分析是指对哈尔滨的各类旅游资源按照其属性的不同进行类型划分;资源特点是指对其独特性、组合特点及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科学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哈尔滨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顺序,明确建设方向,是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内容。

二、资源类型

1.欧陆文化旅游资源

1903年,横贯欧亚大陆的中东铁路通车后,哈尔滨作为东方连接欧亚铁路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了远东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战略要地。20世纪上半叶,先后有19个国家和地区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和代办处,有近二十万欧洲侨民先后流亡到哈尔滨侨居,这深刻影响了哈尔滨的音乐、建筑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各个领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拜占庭、新文艺运动派和俄式建筑随处可见,中华巴洛克式建筑是人类建筑史上中西合璧的典范。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主要有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华梅西餐厅、哈尔滨秋林食品及各国领事馆旧址、哈尔滨市道外区原中华巴洛克建筑群等。

2.冰雪文化旅游资源

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无论在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因素还是资源本身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尔滨素有“冰城”之称,是世界冰雪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国际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冰雪艺术景观最多、冰雪娱乐项目最全的“冰雪迪斯尼乐园”;太阳岛雪博会是我国雪雕艺术的发源地,是国内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雪雕盛会;亚布力滑雪场是我国第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国际旅游滑雪场,拥有高、中、初级雪道15条,其中高山雪道为亚洲之最。

3.音乐文化旅游资源

音乐历来是哈尔滨最闪耀的一张城市名片,已成为这座城市熠熠生辉的旅游品牌。20世纪初,伴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西方传统经典音乐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哈尔滨,哈尔滨成为我国接触欧洲古典音乐最早的城市。2010年,哈尔滨以百年交响乐历史和五十年“哈夏”音乐会历史积淀为基础,成功获得了联合国授予“MusicCity—Harbin,China”(音乐之城)荣誉称号,成为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成为中国第一个“音乐之城”。2012年5月,哈尔滨中央大街启动“音乐之街”活动,2014年,中央大街首届“老街音乐汇”上演,让视觉、听觉的享受留住游人的脚步,使哈尔滨的城市品位得到极大提升。

4.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哈尔滨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红色历史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枢纽城市,成为了传播俄国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1923年10月,在陈为人的领导下,中共哈尔滨小组正式成立,是我们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个地方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期间,哈尔滨经历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前赴后继,以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人物为代表的抗联战士,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有侵华日军第731罪证陈列馆及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等。

5.金源文化旅游资源

女真源自三千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哈尔滨市阿城区的金上京会宁府一直是女真建立的金帝国的早期都城,历经了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女真族的社会生活多以捕鱼、狩猎为主。至今在哈尔滨冬捕、冬钓等活动依然盛行,如松花江开江节不仅是对女真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成为哈尔滨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南方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其中更具代表性的景点有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会宁府、哈尔滨市阿城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及亚沟石刻等。

6.森林湿地旅游资源

哈尔滨的森林及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全市以地带性植被红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及人工林等为主。现有森林面积约232.4万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14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8%,野生植物种类950种左右。[3]目前,全市有部级森林公园12个,如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6个;自然保护区16个。此外,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资源南北以松花江两岸提防为界限,东起大顶子山,西至涝洲畜牧场,总面积为108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景色最为优美的城市河流湿地。太阳岛湿地、呼兰河口湿地、伏尔加庄园等独特的自然湿地景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特色、面积约为12.5万公顷的生态资源环境。

三、资源特点

1.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

特殊的地理地貌、气候条件和人文历史为哈尔滨带来了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欧陆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红色文化、金源文化等。由于地处高纬度,冬季漫长且雪质较好,使得冰雪旅游资源成为了哈尔滨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哈尔滨有全球最大的冰雪艺术景区———冰雪大世界、最高水平的雪塑艺术博览会、流光溢彩的冰灯公园和充满激情的滑雪运动,是全球最具特点和最热闹的冰雪旅游城市。夏日的哈尔滨气候凉爽,美丽的松花江、太阳岛充满了和谐浪漫,浓郁的欧洲风情和都市文化,国内外闻名。

2.旅游资源组合较好,配置合理

旅游资源组合按照旅游区范围大小具有一定层次性,既包括单独旅游区的不同类型吸引物组合形态,也包括更大范围风景区不同旅游资源种类的配合状况。[4]从哈尔滨的旅游资源看,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互映衬,组合较好,配置合理。其中包括水域风光8处、建筑与设计27处、人文活动3处、地文景观11处、生物景观1处及遗迹遗址2处。较好的资源组合为哈尔滨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吸引了具有不同需求的旅游者前来感受哈尔滨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

四、产品转化

哈尔滨市旅游产品开发要求开发者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研究,根据哈尔滨自身资源优势及旅游者偏好进行产品的开发和转化。

1.欧陆风情类旅游产品

欧陆风情类旅游产品是指依托哈尔滨独特的欧陆风情旅游资源而开发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包括建筑、教堂、美食等的旅游产品。针对欧陆风情类旅游产品应策划不同的线路供游客选择,突出观光、求知、体验、娱乐,开展“欧陆风情之旅”主题旅游。如建筑艺术游,中央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霁虹桥—红军街历史风貌保护区;教堂文化游,索菲亚教堂—犹太总会堂—犹太纪念馆;这对于哈尔滨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的“冬夏两季热而春秋两季冷”的现象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填充和弥补。

2.冰雪文化类旅游产品

冰雪旅游产品是针对冰雪旅游客源市场这一特定的客源市场,侧重满足冰雪旅游者休闲、游览、娱乐、体验等方面的需求,需要设计者与经营者有针对性研发与供给的冰雪旅游产品。[6]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产品包括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等冰雪节庆活动;冬泳、国际冰雕、雪雕等冰雪赛事活动;书画、摄影展、冰上婚礼等冰雪文化活动。从冰雪体育产品、冰雪文化产品以及冰雪节庆产品等方面对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不仅可以使冰雪旅游接待地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对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

3.红色文化类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产品是一种思想性、教育性和感召性都很强的专项旅游产品,其内容分解为历史过程、革命精神和物质景观三个部分。其中,展览馆是红色旅游产品历史过程的主要构成,如日军“七三一”部队侵华罪证陈列展馆;革命精神是红色旅游产品的灵魂与核心,旅游中较多地体现在纪念堂、陵园。如尚志烈士陵园、东北烈士纪念馆等;物质景观是红色旅游产品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这一段历史过程中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伟人故居等,如萧红故居。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4.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

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是指渗透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活动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遗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旅游产品。哈尔滨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可打造近郊文化圈层,挖掘金源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并推广历史文化旅游专线,如:阿城金源历史文化1日游,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金太祖陵公园—会宁公园—阿城清真寺。其发展能够使各个旅游区(点)在整个空间布局下的功能价值和定位,并精心设计功能分区,而且能够发挥旅游集聚优势,并进行资源整合。

5.避暑休闲类旅游产品

避暑休闲类旅游产品即消夏休闲产品,是指将观光、度假、漂流、登山、露营、摄影、修学与科普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哈尔滨市区内可形成以北岛、东山、西湖、中河的山水森林城市为自然依托,欧亚城、音乐城、啤酒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文化内涵的都市避暑休闲度假地格局;市域内县(市)形成以玉泉狩猎旅游度假区、玉泉-平山休闲度假区、亚布力旅游度假区等精品项目为主要依托的避暑旅游带。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哈尔滨的旅游资源,还能够使哈尔滨成为四季可游的全年候旅游地。

作者:杨铭铎 张新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宁宁.体验经济视野中的节事类旅游产品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龚晨枫.RMP(昂普)分析下磐安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97-98.

[3]张然.关于中国旅游业旅游资源组合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5.

[4]徐文婧.哈尔滨冰雪大世界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1:上半月(04),103-104.

[5]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1):103-110.

滨水枢纽范文篇6

1.物流园区的内涵和特征

1.1内涵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

1.2特征

1.2.1多模式运输手段的集合。多模式运输方式即多式联运,以海运-铁路、公路-铁路、海运-公路等多种方式联合运输为基本手段发展国际国内的中转物流。物流园区也因此呈现一体化枢纽功能。

1.2.2多状态作业方式的集约。物流园区的物流组织和服务功能不同于单一任务的配送中心或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物流中心,其功能特性体现在多种作业方式的综合、集约等特点,包括仓储、配送、货物集散、集拼箱、包装、加工以及商品的交易和展示等诸多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技术、设备、规模管理等方面的集约。

1.2.3多方面运行系统的协调。运行系统的协调表现为在对线路和进出量调节上。物流园区的这一功能体现为其指挥、管理和信息中心功能,通过信息的传递、集中和调配,使多种运行系统协调共同为园区各物流中心服务。

1.2.4多体系服务手段的配套。物流园区应具备综合的服务性功能,如结算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专业教育与培训功能、共同配送功能等。

2.黑龙江省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现状近年来,我省积极发展连接内陆城市与口岸、境外的现代物流体系。哈尔滨市重点建设龙运物流园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空港物流园区等3个综合物流园区,还建设了粮食、建材家居等8个专业物流中心。牡丹江市在牡丹江开发区和海林、宁安、穆棱等地相继建立了物流园区。

2.2存在的问题

2.2.1物流企业规模小,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物流行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物流业大都是第一方物流或第二方物流,在部分企业的物品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都由自身承担,自货自运,导致外包业务量较小。物流企业一般承接销售物流,很难进入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使物流企业都挤在运输与仓储环节恶性的竞争。

2.2.2基础设施差。物流园区强大的辐射能力和运输组织能力要靠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来支持,它要求区域内不仅要具备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多种运输方式,还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等级,并且具备相互无缝连接的可能性。物流园区必须有一定规模的通信管网为物流园区提供相当数量的程控交换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公众互联网以及宽带系统。物流园区必须具备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以及相关设施。总体上看,我省物流业还存在物流仓储设施陈旧落后、结构不合理、低档通用库多、物流设施社会化程度低、布局不合理、管理水平差、仓储设备落后等问题,这些己成为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瓶须。

2.2.3政策扶持欠缺。物流园区能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对企业具有吸引力,取决于政府对它的认知程度和支持力度,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的初期,一定要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并有相应的支持导向政策。我省物流业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亟需一定的政策倾斜与支持,如税收政策、用地政策、融资政策等,而目前这方面的政策尚未到位。

2.2.4物流人才缺乏。物流园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非常高。人员的配置不能仅仅停留在搬运、装卸、运输等基础层面上,更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以适应物流园区的长远发展。因此,物流园区所在地区内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高规格物流培训和物流咨询机构,以提供制造和网聚人才的环境保障。目前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基本上为初中、高中毕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了解很少。

3.黑龙江省国际化物流园区的发展对策

3.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哈尔滨铁路货运口岸国际联运功能与大通道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松花江、黑龙江航运设施改造,提高通航能力,扩大江海联运规模,提高江海联运效率。重点推进哈尔滨铁路货运口岸建设,作为全省集装箱的集散地,使口岸真正成为黑龙江省的重要经济平台和物流通道。加快哈尔滨新香坊物流中心和中俄国际物流采购交易中心建设,使哈尔滨市成为对俄出口贸易的大通道和中转站,成为全国腹地对俄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哈尔滨铁路货运口岸的功能和软硬环境多发挥内陆港国际联运的优势,为对俄贸易构建方便畅通的铁路运输大通道。强化中国租用俄罗斯、朝鲜闲置港口资源,开辟连接亚洲与全球的物流枢纽中心。快牡丹江航空港———黑龙江第二门户机场建设,打开东北东部地区与俄远东地区、韩国、日本等地空中通道,打造空中黄金通道。

3.2做大做强口岸经济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以进出口为主的加工业和以边境商贸业、物流业为主的服务业,建成集口岸通关、出口加工、边境商贸、仓储物流为一体的边境口岸经济区,促进边境贸易的大发展。逐步把口岸经济区发展成为辐射东北亚、中俄双边主导、日韩朝蒙参与,开放度更高、贸易更自由、功能更先进、领域更广阔的跨国自由贸易区。在口岸附近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吸引零配件、半成品和成品供应商及物流企业共同入驻,构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紧密衔接、快速响应的一体化运作系统。依托商贸市场,进行商品贸易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购物中心等框架建设,以商品贸易中心建设为重点,带动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购物中心的建设。

滨水枢纽范文篇7

1、工程概况

1.1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供水工程建设地点在黑龙江省拉林河干流上游,五常市沙河子乡沈家营村上游1.8km处,距河口343km,坝址距哈尔滨市180km;是一座以向哈尔滨市居民生活供水为主,兼向沿线城镇供水,并结合下游防洪、灌溉、环境用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1.2磨盘山水库为大(Ⅱ)型二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二级,水库防洪标准设计为100年,校核为5000年。水库设计总库容5.23亿立方米。

1.3磨盘山水库枢纽部分主要包括:拦河坝、溢洪道、导流灌溉洞、供水隧洞及取水塔、水库管理区等。

2、磨盘山水库工程监理检测范围

粘土心墙砂砾石坝、溢洪道、导流灌溉洞、供水遂洞、坝下交通桥、永久1、2、3号路、管理区房建、水文测报工程。

3、检测工作内容

3.1、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检查各项项目的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技术规程规范质检测与评定标准的要求。

3.2、工程开工前监理机构监督承包人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督促其贯彻执行;审批承包人提交的工艺参数试验方案,对现场试验实施监督,审核试验结果和结论,并监督承包人严格按照批准的工法进行施工。

3.3、检测监理工程师依据业主合同中授予的职责和权限,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强制性条文及施工合同约定,根据磨盘山水库工程的具体施工质量活动及质量活动的相关人员、材料、工程设备和施工设备、施工工法和施工环境进行监督控制,按照事前审批、事中监督和事后检验等监理工作环节控制工程质量,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计划,充分运用科学检测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开展检测工作。

3.4、抽检和复检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检测资料和成果。

3.5、检查施工单位的质检工作,审核施工单位提出的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和质检资料。

3.6、不定期检查施工单位的检测试验室,核查试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及其率定的计量检验证明。

3.7、参与所监理工程项目的阶段验收(单元及隐蔽工程)的竣工验收,并提供抽检和复检资料成果。

3.8、配合责任监理,作好工程质量的预控和监控工作,及时报告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3.9、定期对检测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工程质量阶段检测分析报告。

4、监理检测工作程序

4.1承包人首先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自检。未经承包人自检或自检不合格、自检资料不完善的单元工程(或工序)监理机构有权拒绝检验。

4.2监理机构对承包人经自检合格后报验的单元工程(或工序)质量,应按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合同约定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予签认。

4.3监理机构可采取跟踪检测、平行检测的方法对承包人的检验结果进行复合。平行检测的检测数量,混凝土试样不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3%,重要部位每种标号的混凝土最少取样1组;土方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5%;重要部位至少取样3组。跟踪检测的检测数量,混凝土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7%;土方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10%。

5、检测工作实施

5.1磨盘山水库监理检测工作重点是土坝填筑质量控制、溢洪道、引水洞、灌溉洞、土坝防渗墙混凝土质量控制。围绕以上重点,将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做检测试验工作,以检测各项目的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规范规程质量检测和评定标准的要求,做到以试验数据讲话,严格、认真、公正把好质量关;同时,依照国家档案管理技术要求作好质检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

5.2对于土坝填筑部分,主要检测重要填筑工序,加强料场控制力度保证坝料质量,紧紧抓住设计指标这个尺度,每填筑一层(数个单元)或一个单元由施工单位质检部门自检,自检合格后,报到监理部,再由监理部人员通过试验手段抽样验证其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如合格,由监理部认定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如不合格,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后再检测,直至合格为止;土坝防渗墙混凝土: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重要工序的检测。同时监理人员对于土坝填筑部分相关的技术指标按一定频率试验,为土坝提供数据技术资料的支持,以保证填筑质量。

5.3对于溢洪道、引水洞、灌溉洞的砼工程的砼工程质量控制,质量监控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过程控制”的原则,由原材料入场着手,每进一批水泥、砂石等立刻进行抽检,及时提供数据技术资料,坚决杜绝不合格品入场;同时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发现问题,立即制止,并提供技术资料,控制好混凝土质量;对于与混凝土质量相关的技术试验,按质量检测抽样和频率的要求定期试验,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技术资料的支持。

5.4在及时完成规程、规范要求的检测试验同时。监理对各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收取各部监理人员的质量信息,做好预控和监理工作,严格审核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和质检资料。

6、磨盘山质量检测工作体会

6.1、在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制中的质量工作是采用科学可靠的跟踪检测手段与重点平行检测为主,防止了单凭主观经验来判断的做法,是监理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

6.2、质量控制手段是;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单元工程的检验和竣工检验活动,具有预防和鉴别工程质量的双重职能,是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滨水枢纽范文篇8

一、上半年全区城乡规划工作总结

上半年,区规划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合川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城乡规划工作目标任务,按照“提速发展,跨越赶超,奋力建设*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全区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开展宏观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依托新组建的规划研究服务中心,建立开展规划宏观战略研究的工作平台。根据*一小时经济圈战略布局及合川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抓住规划管理的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城乡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动态、城乡规划政策、规划管理运行机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等不同层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启动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依据的城市战略研究工作,开展“建立规划发现机制”、“规划统筹与统筹规划”、“主城(合川)区建筑外装饰及色彩规划行政许可办法”、“在统筹城乡中如何发挥好规划的参谋作用和宏观调控作用”、“草街航电枢纽成库后的影响及对策”等课题研究。其中:“主城(合川)区建筑外装饰及色彩规划行政许可办法”、“草街航电枢纽成库后的影响及对策”、“建立规划发现机制”已基本完成,其余课题研究工作也正在深入开展。

(二)抓好规划编制,充实法定依据

1.开展了各类专项规划编制。一是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城乡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和初步方案,已纳入*市规划局试点范围。二是完成新农村总体规划深化修改方案,并进行了行政评审。三是完成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实施方案、招标资料收集工作,并就该规划交通主骨架方案通过了区委、区政府审查。四是协助区经委开展合川工业发展布局(一区多园)规划。

2.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了渝兰高速路以西片文化教育发展区1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化设计方案(通过了区领导的审查),并征求了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形成了行政评审成果。

3.开展重要地区城市设计。一是完成了南城区城市设计和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深化设计方案(通过了区领导的审查),并征求了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形成了行政评审成果。二是完成城市三江六岸滨水区域城市设计的实施方案、项目招标和基础资料收集。

(三)理顺规划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1.结合《*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行政管理培育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定》,完成了与市规划局下放部分规划管理权限对接工作,拟定了《关于规划审批权限划分方案》,明确*市、合川区政府、合川区规划局相互间的审批权限。

2.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根据区规划局“三定方案”,按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监督三大块合理划分内部科室职能职责,做到程序设置严密,分工合理有序。

3.参照*市规划委员会组织结构,拟定了《合川区规划委员会组织办法及工作制度》,明确了合川区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人员组成、下设机构、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理顺了规划行政许可与专家咨询的关系,完善了规委会及下设专家咨询会职能职责,有效地建立依法行政的长效机制。

4.参照*市规划研究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档案馆等机构的运行模式,初步建立区城乡规划研究服务中心管理机制。

(四)加大规划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建设

上半年,针对草街镇育才学院周边地区违法建设、钓鱼城东城半岛违法建设突出的问题,制定了《钓鱼城东城半岛强制拆除违法建设实施方案》和《草街镇育才学院周边地区违法建设强制拆除实施方案》,并拟定了重点拆除对象。

(五)强化市政规划管理职能,狠抓测绘管理工作

一是积极配合各项目办协调推进市政项目建设。完成了沙坪路、假日大道、学园路、南津路、高阳路等市政道路和小沔大桥、相合输气线路的规划协调工作。二是在*市规划局测绘处支持下,完成了合川区总规要求515平方公里1:10000的矢量图和区域内2356平方公里1:10000双格网地形图的收编工作。

(六)加强作风建设,机关良好形象初步树立

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活动。一是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讨论了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并联系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二是开展加强作风建设知识考核活动。三是邀请党校教师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主题党课活动。通过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纪律观念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不计个人得失,工作勤奋努力,对办事群众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坚持依法行政,廉洁自律,机关良好形象初步树立。

二、下半年全区城乡规划工作打算

下半年,按照区委、区政府“提速发展,跨越赶超,奋力建设*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深化规划宏观研究,高标准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一是深化城市战略研究,全面完成“规划发现机制”、“规划统筹与统筹规划”、“在统筹城乡中如何发挥好规划的参谋作用和宏观调控作用”等课题研究任务,形成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二是充分发挥规划研究中心职能,创新研究机制,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建立运转高效、科学合理的各类规划调整、优化、更新的工作平台。

(二)认真抓好城乡规划,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一是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达到指导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的成果要求。二是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三是启动高等院校及中、小学布点规划。四是协助区经委完成工业园区拓展区布局规划。五是协助相关镇人民政府完成5个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六是完成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整合。七是启动“三江六岸”滨水区域城市设计,优化天际轮廓线,保护并利用滨水资源,构建和谐的滨水休闲空间。

(三)完善管理制度,理顺和相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的关系

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进一步理顺配套费收取的方式、项目配套绿化建设方案审查等行政管理过程中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更好地推动服务。

(四)狠抓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加强草街、钓鱼城拆违工作,按照“钓鱼城东城半岛强制拆除违法建设实施方案”和“草街镇育才学院周边地区违法建设强制拆除实施方案”时间安排严格进行实施,争取全区拆违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完善市政规划、测绘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根据《南城城市设计和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渝兰高速公路以西文化教育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导各管网部门,编制市政专项规划。二是着力提高合川现有测绘队伍资质及水平,加快引进较高资质的测绘单位,提高合川整体测绘水平,完善测绘市场机制。

滨水枢纽范文篇9

本文作者:任婕工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黑河边境贸易口岸发展边境贸易,黑河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黑河市与俄罗斯有355公里长的边境线,辖区内有黑河、孙吴、逊克三个国家一类口岸。黑河口岸规模最大,自1987年恢复开关以来,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历来被口岸地产品、果蔬以及俄方生活必需的轻工产品所垄断,出口商品主要有大米、猪肉、鞋帽、服装、水果、蔬菜、玉米、面粉、建筑装饰材料等;进口则为我国急需的能源类商品,如:木材、钢材、大豆、化肥等。近年俄国内市场对我国高科技商品、服装鞋帽、机电产品等产品需求增加。三个口岸及周边区域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商贸区。以黑河市和伊春市为腹地,对俄贸易口岸是赤塔州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阿穆尔州的波亚尔科沃口岸和康斯坦丁诺夫卡口岸。黑河现与俄罗斯的阿穆尔州、克拉斯诺旺尔斯克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10多个州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关系,有2000多个经贸伙伴,涉及贸易、工业、农业、建筑等诸多领域。黑河边境贸易的不足黑河边贸现处于发展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1黑河口岸出口产品的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如构成农产品出口主要份额的大宗农产品和园艺类产品都是初级产品。缺乏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出口结构单一。这种出口结构非常不利于规避风险。2产品出口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较分散。黑河对俄出口额始终总量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一个支撑产品生产和贸易的企业群体。3产品出口信息不畅,组织协调不够。中间缺乏一个为双方搭建信息平台的协调机构。产品出口信息传递不通畅,许多企业不能及时得到有关贸易信息,难以找到适合且可靠的贸易伙伴。黑河边境贸易出现以上问题,就需要推进出口基地建设,走实业化之路。黑河本着外辟市场,内建基地的经营战略,积极推进出口基地建设。

北安物流现状北安市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县级市。北安的物流需求主要来自农业及商贸业的发展,物流类型主要有商贸物流、农产品物流(主要是大豆、木材等主导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现阶段北安多数企业采用自营物流,个别企业(如完达山、昌泰水泥等规模较大的企业的物流有少部分外包,占总物流量的比例不超过5%,且外包的业务仅限于运输环节。北安市内有三条铁路线,分别是北黑线、齐北线和滨北线,公路有国道202线,省道202线、303线、302线;黑大、绥北、碾北、鹤嫩四条高等级公路在北安贯通;乡级路38条,村级路243条,专用公路7条。通车里程1124公里,乡镇通车率100%,村屯通车率70%。北安位于哈黑齐经济三角圈的中心,是多条铁路、公路的交汇点,也是我国内陆城市通往黑河及边疆的重要通道,交通网络发达。北安主要出口品项有乳制品、果蔬、机电产品、塑料、木材、化工原料等。基于货物中转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模式基于区域货物中转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模式是以特殊地理位置为基础的(如港口、铁路、公路等承担省内外货物中转枢纽功能的物流活动聚集区,大批量仓储、搬运、装卸及大规模运输工具、多种运输方式的转接等是该模式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贸易和商务流通是区域物流中转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规模是首要因素。随着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调整,物流需求表现为从低附加值产品的物流需求向专业化和综合化的需求转变,不仅对运输和仓储继续保持较强的需求,对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需求也大大增加。北安市商贸产品加工商、农户多是小规模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集聚规模,对俄出口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因此,要利用北安交通优势,建立商贸物流园,增强北安的资源聚集能力和辐射力。北安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一个经济区域。北安距黑河口岸约303公里,距孙吴口岸约187公里,距逊克口岸约270公里。将北安物流园作为这三个口岸的产品“收发站”。以黑河口岸、孙吴口岸、逊克口岸为物流节点,北安市及周围辐射区为主要腹地形成一个商贸圈。北安商贸物流园区主要有专业运输中心、专业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综合型流通中心。目前,三个口岸的进出口货物的集装,检验,分发配送都是在各个口岸完成。北安物流园区就是将辐射区域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集约化,然后分为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根据不同产品要求进行深加工,产品检疫等活动,内销产品就分发到各个需求地;出口产品直接运往各口岸。对于抵达口岸的进口商贸产品,由配送中心将货物拉回物流园,针对省内消费者需求进行商品本土化改装,再散装分发到辐射区甚至全省范围,形成双向流。物流园区综合的服务功能,在仓储设施、搬运设备、运输工具等方面都有些具体的要求。存储设施的分类、专业化及空间的安排,要以进出该物流节点中转物品的种类及主要运输和转运方式为依据;大规模、高效率的装卸、搬运设备要以转运物品的属性为基础,强调专业化与通用化相结合;大规模运输工具、多种运输方式的转接,要以完善的道路交通条件为前提,以转运工具为基础。如公、铁、港之间的道路衔接和转运工具衔接。通过这样一种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区域性商贸中转模式,增大了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整合了区域的物流资源,形成规模经济,降低整个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北安城市辐射区域断点算例北安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北安市周围有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哈尔滨市、绥化市、伊春市、黑河市、嫩江县几个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经济辐射范围也受到了这些地区的影响,采用城市断点法计算流通区域范围。其计算公式为:区域物流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将随着区域物流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辐射的深度也会随着物流体系的完善而加深。这种效应的结果就是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本文基于优化黑龙江北部口岸进出口模式,设想以黑河口岸、逊克口岸、孙吴口岸为节点,在以黑河市和伊春市为腹地的区域建立一个基于货物中转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园区,由于北安位于哈黑齐经济圈中心,具有交通优势,可以很好地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城市断点法估算出商贸辐射区,北安物流园集中辐射区商品运往口岸,同时将口岸进口品散装分发到周边地区,形成一个兼具外贸和内销的物流基地,解决黑河口岸的弊端,推进黑河、孙吴、逊克口岸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双重发展。

滨水枢纽范文篇10

1降水分布不均。春旱发生频率高

按我国的气候带划分,哈尔滨市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极锋辐合带季风环流系统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风较夏季风来得早且风力强。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严寒干燥,寒潮频繁,冬季漫长;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温热多雨。集中降水期为每年7—8月,集中降雪期为每年l1月至翌年1月。年平均温度3.6oC。1月最冷。平均气温一24.8—.13.2℃,7月最热,平均气温18.1~22.8℃。3—5月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且变化较大,温度升高或降低幅度可达10℃左右。6—8月为夏季,炎热湿润多雨,7月平均气温19~20℃,最高气温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由于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9—11月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平均气温为10℃,1O月北部地区已低至0℃,南部地区2~4℃。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雪覆大地。1月平均气温一30—15℃,最低气温可达一52-3℃。受当地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哈尔滨市农业在春季易遭受旱灾。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哈尔滨市发生春旱的频率越来越高,旱情越来越严重。2007年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少48%,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的一年,旱情持续了将近1年。降水量不足导致水库和水塘蓄水严重不足,出现“库见底、河断流、塘干涸”的现象。全市水田受灾面积达到34.5%。虽然哈尔滨市通过大力修建农业基础设施使旱情得到缓解,农业损失得以降低,但越来越严重的旱灾仍然是制约哈尔滨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土壤退化严重。耕地贮备库存不足

据哈尔滨市农技推广中心调查,该市耕地退化和质量下降速度加快。坡耕地、漫岗地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黑土大量流失,“破皮黄”面积逐年增加;以小型农机具为主的耕作模式,使耕层变浅,犁底层增厚变硬,许多耕地变成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过度单一施用化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养分失调,土壤普遍出现氮肥少、磷肥多、钾肥不足的现象;基本农田等级下降,中低产田面积按国家划分标准已占总耕地面积的2/3,而且改造中低产田的基本农田整理进程比较滞后。此外,目前哈尔滨市耕地贮备库存量滞后于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建设用地增速已从每年400hm2增加到1000hm,由于近年来哈尔滨市土地整理项目多为部级和省级项目,整理出的耕地指标分别进入部级和省级耕地贮备库,该市补充耕地贮备库土地存量不容乐观。如果不抓紧整理出更多土地补充耕地贮备库存量,当出现存量土地滞后于经济建设发展用地时,将影响农业经济建设的发展。

3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哈尔滨市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装备水平较低。目前,哈尔滨市虽然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对农业进行灌溉,但远远不能解决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控制性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数量不足。二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中小型水利设施还不完备。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老化失修或设施不配套,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设施建设不配套导致当地对水资源调配不到位。灌溉水的利用率较低,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仍然较少。近l0年来的持续干旱气候严重影响哈尔滨市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未得到根本转变f2-7/。

4农业投入不足

农业投入不足,导致哈尔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难度加大。哈尔滨市现在依然面临农业投资需求压力大、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为哈尔滨市农业进行投资的主要有政府、农民、集体合作组织、银行和有关做到原料基地开发、龙头企业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不断改善原料基地的生产条件,努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基础性环境。

企业。2008年哈尔滨市累计争取国家和省投入农业农村资金5.2亿元。市级财政通过多渠道筹集农业发展专项资金4.5亿元。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6.3亿元。但是由于农业投资具有风险大、投资报酬率低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趋利性使投资流动方向的利润导向性明显,农业所需资金无法得到保障。在对农业进行投入的主体中,国家直接投资的份额很少。受财政收入的影响,当地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也较少。这种现象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农民本身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性最高,力度最大,但单个农民资金实力有限,投资仅仅能够维持简单农业生产,对大型农田基础建设没有能力进行投入I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