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排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4:10:10

编排

编排范文篇1

通过与电视台的同行沟通、了解有关电视新闻编排的问题,了解到电视新闻节目在编排上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模式:

一是“等级式”,即按照新闻报道主体的职位高低排定新闻节目的播出顺序(即各级党委书记的活动报道排头条)。这种编排方式多见于地方电视媒体的时政类新闻节目。优点是比较规范,讲究“政治原则”,缺点是忽视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和编排的内在规律。

二是“归类式”,即按照时政、经济、文体、国际的顺序,将新闻归类播出。这种编排方式多见于央视和省级电视台的综合类新闻节目。优点是内容板块稳定,观众可形成相对固定的收视习惯,缺点是比较刻板、缺少变化。

三是“集纳式”,即按新闻类别组合版面,把题材相同的稿件组合在一起。这种编排方式简单借鉴报纸按类别组合版面的做法,而忽视了题材相同的稿件是否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实际上是把电视新闻编排简单化了。

二、县广播电视台的做法

县广播电视台主要有两个自办频道——一套和二套。《新闻》是唯一的新闻类栏目,其内容以本县时政新闻为主,社会新闻为辅,以服务地方政治、经济建设为宗旨,当中插播系列片和专题片,其节目制作内容来源于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和给定任务。《新闻》每期长达15分钟左右,播出时间周一至周六。“一周选播”是一档新闻组合性节目,是对本周发生的重要新闻进行简要的回顾,播出时间为每周日。在《新闻》中我们增设了“省市看点”、“资讯”、“为您服务”、“政策解读”等子栏目,及时播出一些政策和方便市民生活的知识。

目前,我们在编排新闻是按照“等级式”模式,即按照新闻报道主体的职位高低排定新闻节目的播出顺序。也就是报道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调研和会议,报道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如果当天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活动,尤其是县委书记的活动,按照新闻规律是编排在整档新闻的头条。如果当天没有县委书记的活动,我们会把有关“经济类、文化类、民生类”等新闻编排在头条。

三、下一步打算

1、要改进新闻报道编排方式。会议报道要突出重点,控制长度,内容立足少而精。一般会议新闻可采取发简讯的报道方式完成,限制播发部门、乡镇一般性会议报道,要把会议内容融入到正在开展的工作当中,把群众关心、急于了解的新闻亮点挖掘出来。经济新闻要贴近该县实际,避免出现“外行看不懂,内行又不屑”的现象。要改掉拿一份会议相关材料,找几个数据写稿子的习惯,要结合实际,让报道内容具有强烈的指导性、参照性和实用性,尽量满足本县群众对县域经济的宏观走向、经济动态、特色产业和市场信息的需求。同时,社会新闻报道面要广,把群众的喜怒哀乐、好人好事、奇闻轶事通过镜头真实地表现出来。

编排范文篇2

ISO8新标准修订变化名称变化。新标准的名称发生变化,增加了“标识”(identification)一词。ISO8新标准与原标准的名称对比(见表1)。结构变化。从标准结构来看,新标准在对原标准的章节基本保留或整合更名的同时,又新增加了相应章节。ISO8新标准与原标准的章标题对比(见表2)。内容变化。从新标准内容来看,标准适用领域由原来纸质期刊编排规范扩充到包含数字版期刊的编排规范,内容更为丰富,与时俱进。全文围绕使读者、图书馆等信息文献机构的期刊管理人员、期刊编辑人员等相关方迅速、准确地识别、获取期刊刊名等信息,以及长时间地、有效地获取期刊中文章、引用信息等内容设置了3类不同的规范:一是纸质期刊与数字期刊于编排格式方面的共同要求,二是仅针对纸质期刊的编排格式要求,三是仅针对数字期刊的编排格式要求。因ISO8新标准目前仅形成委员会阶段修订草案稿,主要内容变化不做具体展开,将其概况为以下3点:第一,更为突出期刊刊名的重要性。强调期刊刊名应在不同介质、期刊不同位置保持统一,并规定了刊名变更的条件、刊名变更后须申领新ISSN,以及引用文献时的刊名标注要求等;第二,介绍了期刊出版信息的作用,规定了应标注的出版信息内容;第三,规定了纸质期刊数字化加工而成的数字期刊编排格式要求,并强调以下4点:一是数字化加工范围不仅包含期刊的前、后封面,还包括空白页、广告页的所有内页;二是数字化加工时,应保持原卷期的结构、顺序及呈现方式等与纸质版相同,并确保图像的完整性,避免失真;三是若数字化的期刊的卷、期若存在内容缺失,应在数字化的加工时标注具体的缺失部分,包含卷号、期号及页码等;四是数字化加工建议采取开放格式及标准,避免采用封闭或专有的加工方式。GB/T3179-2009修订原则结合GB/T3179-2009于国内期刊业的执行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GB/T3179-2009修订时参考。

应继续修改采用ISO8新标准。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刊网融合”理念等政策的带动下,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各期刊出版单位在不断探寻促进纸质期刊出版与数字期刊出版相互融合,以及提升期刊质量与国际影响力的策略与方法。ISO8修订在增删、整合原有内容之外,最重要的变化是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在纸质期刊编排格式规范的基础上,增加数字期刊编排格式规范,并且重点突出对纯数字期刊的编排格式要求。GB/T3179-2009的修订应继续修改采用ISO8新标准,充分借鉴数字期刊编排格式等内容,不仅将加速我国期刊编排格式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也将在当下以数字技术主导出版业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动我国“刊网融合”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应抓紧时间,尽快完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我国期刊编排格式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升我国期刊单位在国际上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建议GB/T3179-2009修订工作能够抓紧时间,尽快完成。一是提前组建专家团队。GB/T3179-2009修订前需要结合国内外期刊编排实践进行梳理、分析的内容较多。为更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GB/T3179—2009修订工作,应尽快组织科技学术类期刊、社科学术期刊、时政类期刊、大众类期刊、数字类期刊等出版单位,档案馆、图书馆管理人员,相关专家及期刊行政管理人员等,搭建GB/T3179-2009修订专家团队,在ISO8修订过程中同步开展GB/T3179-2009修订相关准备工作。二是密切关注ISO8修订进程。因ISO8目前仅形成委员会阶段修订草案稿,因此,需要密切关注该国际标准修订进程,及时掌握修订动态,在ISO8新标准正式后,立即启动GB/T3179-2009修订程序,力争半年内完成起草、征求意见工作,1年内报批甚至。应注意与相关标准、法规间的一致性。鉴于GB/T3179-2009之后,国内一直存在该标准与行政法规二者一致性的争议。因此GB/T3179的本次修订应特别加强对相关行政法规的梳理,在遵循国际期刊编排规则的同时,符合我国期刊出版市场需求与产业利益,避免与相关标准、相关法规间的不一致。从国内相关标准来看,不仅应在充分考虑已经的数字期刊标准,如CY/T149-2016《数字期刊术语》、CY/T150-2016《数字期刊分类与代码》、CY/T151-2016《数字期刊核心业务流程规范》、CY/T152-2016《数字期刊产品服务规范》、CY/T153-2016《数字期刊内容质量管理规范》等的基础上,增加数字期刊的相关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同时应确保修订后GB/T3179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为最新版(如GB/T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已经于2015年修订一版,GB/T9999《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也正在修订),避免标准间的交叉、矛盾与重复。从相关行政法规看,我国有《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行政管理规定对期刊编排格式予以规范;2016年,国务院最新修订了《出版管理条例》与《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并了《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对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具有编辑、制作、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予以规范。原有纸质期刊编排格式内容不宜大幅修改,新增数字期刊编排格式规范不宜过细。GB/T3179-2009目前在国内应用情况总体较好,对该标准的修订主要以增加数字期刊的编排规范为主,而对其原有纸质期刊编排格式内容的修订不宜有大幅度改变,尤其对于国内期刊出版实践与该标准要求已经实现基本一致的部分,应谨慎处理,以免影响已经形成的编辑习惯。同时,因ISO8新标准是国际范围内在数字期刊编排格标准化领域的首次尝试,对于适用于数字期刊编排格式的内容要求仅做原则性规定,如:纸质期刊数字化加工时应注意保持原纸质期刊内容的完整性,包含封一、封四、空白页、广告页等;避免封闭的或专有的数字化加工方式,而采用开放的、标准的方法;数字期刊中嵌入标准格式的元数据或超链接,避免较多的数字资源链接迁移等。同样地,GB/T3179-2009对数字期刊编排格式的规范统一不宜过细,建议同样仅做原则性规定,不做数字技术如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法等的要求。

重点修订期刊识别与描述类信息。期刊的识别描述类信息主要包含期刊刊名、ISSN、期刊编码方式(卷、期标注方式或出版时间标注方式)、期刊出版信息、引文信息等,不仅可以证明期刊历史的存在,而且使期刊内容便于追溯,方便期刊的管理。ISO8新标准中对刊名及其变更、精确使用ISSN、规范标注引文信息等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可为GB/T3179-2009修订借鉴。一是弱化或删除对刊名意义、刊名长度及副刊名的要求。ISO8新标准删去了原来针对刊名的意义“刊名应能够准确界定该期刊所涉及的知识和活动领域”,以及针对刊名的长度“刊名应短且便于引用”的规定,仅突出刊名于不同出版形式、于期刊不同位置的一致性。GB/T3179-2009中4.1为采用ISO8原标准上述内容制定而来,建议其修订时弱化或删除对刊名意义及长度的要求;此外,因4.2对副刊名的规定也与刊名意义有关,同样建议弱化或删除。二是加强并细化期刊变更刊名的要求。GB/T3179-2009中目前仅规定了期刊不得随意变更刊名,ISO8新标准则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不仅明确将刊名变更的条件限定为出版范围或出版主题的变化,同时也明确了刊名变更后应申请新ISSN的要求,强调了刊名变更后应于期刊显著位置标注新刊名与原刊名等刊名完整历史信息的必要性及标注方式,以及引用期刊文献内容时对引用信息中刊名及相应信息的描述方式。建议GB/T3179-2009参照ISO8新标准,加强并细化关于刊名变更的内容,指导期刊完整刊名历史信息以及引用文献的标注方法。三是增设ISSN与ISLI资料性附录。“ISSN”作为不同名称、不同版本的连续出版物的唯一标识,已在国际范围内广泛使用,ISO8新标准更是强调了ISSN作用,介绍了ISSN标识符的意义、分配规则、申请方法、示例等内容。当下,ISSN的分配范围已经由传统的纸质印刷版连续出版物扩展到了数字版连续出版物资源,ISO8新标准对ISSN的强调不仅与现实需要相符,而且可以预见使用ISSN的参与方将更为广泛。虽然我国目前主要使用“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号)”进行期刊管理,以ISSN为辅,但是我国期刊“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是战略发展方向,理应重视ISSN的申领及标注方式,精确使用ISSN,与国际接轨。因此,建议GB/T3179-2009修订同样以资料性附录的形式增加ISSN相关介绍。ISO17316:2015Internationalstandardlinkidentifier《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是在国际信息与文献标识符标准领域首次由中国提案并主导制定的一项国际标准,现已被我国采标为GB/T32867—2016《中国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ISLI作为信息时代下以标识“关联关系”为理念的全新标识符,是当下信息技术与内容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标准,有助于推动我国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该国家标准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大力推广,建议GB/T3179—2009修订增加ISLI资料性附录,介绍ISLI注册申请流程与规范、相关技术工具等,推动《中国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国家标准实施,加快产业应用步伐。修订工作应既充分遵循国际规则,又体现中国特色。GB/T3179-2009修订应充分遵循国际规则,对与ISO8新标准一致的内容尽量保留,并结合我国期刊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差别对待与ISO8新标准存在差异的内容,避免“一刀切”。同时,GB/T3179-2009修订应体现中国期刊的特色,特别是加强对汉语拼音的标注及书写规范等。国际上对中文期刊的识别和检索,是通过汉语拼音实现的,不仅有助于我国期刊“走出去”,提升我国期刊单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的特色,向世界传播了我国文化。此外,中文期刊不仅要加注汉语拼音,还应注意汉语拼音的拼写方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拼音方案》等法律法规与GB/T3259《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进行书写,使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正确地向世界传播。

编排范文篇3

关键词:群众舞蹈;创作编排;思维创新;文化交融

群众舞蹈是群众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可以说它是一项受人民群众极大欢迎和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目前,人民群众在茶余饭后积极参与到各种群众舞蹈的创作编排和表演中,但是由于他们普遍缺乏专业的舞蹈知识和自主创作能力,最终的作品呈现出许多问题。而随着人们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对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群众舞蹈创作编排专业人员需要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创作编排出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群众舞蹈,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提高我国综合文化软实力。

一、群众舞蹈的内涵与特征

群众舞蹈,又称业余舞蹈或大众舞蹈,它与专业舞蹈相比来说,更注重舞蹈的娱乐性和随意性,专业性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群众舞蹈就是完全随意的,它仍需要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合理的编排,以发挥舞蹈艺术的作用。目前群众舞蹈主要有两种基本的活动形式:第一种就是自娱性群众舞蹈,比如常见的广场舞、集体舞等就是此类舞蹈,它主要以娱乐和健身为主要目的;第二种就是表演性群众舞蹈,此类舞蹈虽然相对来说专业性和艺术性更强,但是它仍属于相对“业余”的舞蹈,它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舞台表演娱乐更多的人民群众。首先,群众舞蹈本身不受年龄、职业或者性别的限制,人民群众都可以在群众舞蹈中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所以它具有大众性。其次,群众舞蹈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等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所以它具有社会性。最后,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地区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群众舞蹈自然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它具有地域性。

二、群众舞蹈的创作

1.密切联系生活。群众舞蹈创作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在舞蹈作品中呈现日常素材的独特之处。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必须扎根于生活,从生活中找寻表演的素材,给予创作者更多的灵感,群众舞蹈也是如此需要从生活中找寻创作的素材,将生活与文化相结合。群众舞蹈本就是“从群众中来”,所以群众舞蹈创作人员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大量的素材,经过筛选之后,就可以进行运用到舞蹈创作中去。2.紧跟时代潮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群众舞蹈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等又受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群众舞蹈的内容表现可以窥探当今社会的发展,所以群众舞蹈的创作要紧跟时代潮流,群众舞蹈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需要反映当下的时代潮流,不能够一味的固守传统观念。3.创新编排思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日渐融合,所以群众舞蹈的创作上也要创新编排的理念,世界各地的文化融合可以给群众舞蹈的编排带来更多可能性,同时也能够促进群众舞蹈的发展,在群众舞蹈编排过程中尽可能地融入先进的国际化理念,将各地文化融入群众舞蹈的编排中,使得群众舞蹈的呈现更加的多元化,丰富群众舞蹈的内涵,以让人民群众能够在舞蹈中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群众舞蹈的创新编排也是当下文化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表明了文化发展的趋势,至于编排思维创新的其他方面将会在下面进行说明。

三、群众舞蹈的编排

1.群众舞蹈编排的技巧。(1)群众舞蹈的编舞题材编舞题材是群众舞蹈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它主要来自于现实生活或历史资料,然后舞蹈编排者根据群众舞蹈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来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和处理好题材,可以为群众舞蹈作品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群众舞蹈的编排者要基于群众主体的需要进行选题,可以将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热点问题作为选材,以吸引群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2)群众舞蹈的编排构思群众舞蹈的主体是普通人民群众,所以受其表演水平和既有条件的限制,群众舞蹈的编排要尽可能地实现可操作性和普及性,使得人民群众可以有效融入到群众舞蹈的表演中,另外要结合人民群众的特点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设计,同时尽量充分发挥群众的即兴舞蹈创作性,通过融入到群众舞蹈来帮助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原有编舞的基础上,提取群众的即兴舞蹈创作中优质的动作,以达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和理想的艺术表达效果的目的。以我创编的《人间西湖》为例,舞蹈针对的群体(受众面)是基层中老年健身骨干,所以就邀请萧山北山街道沿河社区俏夕阳排舞队的阿姨们来到西湖柳浪闻莺草坪进行实地感受,西湖的柔美不失灵动,然后让她们随着歌曲按节律进行自由舞动现场发挥,我从中进行观察,再进行二度创编,最后结合歌曲的韵律和基层文艺骨干的舞蹈特点对原本的舞蹈编排进行合理又提升的改动,以呈现出最好的群众舞蹈效果。(3)其他群众舞蹈编排技巧除了上述的题材上和构思上的编排技巧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群众舞蹈编排技巧,下面主要介绍其中的两种。首先是编排形式的创新,这就需要群众舞蹈编排人员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善于挖掘日常生活题材,注重借鉴先进群众舞蹈编排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此外,就是综合运用其他艺术技巧,以增添舞蹈修饰效果。群众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音乐、道具和布景所发挥的效用都是群众舞蹈编排时需要掌握的要点。通过灵活地运用道具和布景,不仅可以增添群众舞蹈作品的修饰效果,也可以直接表达舞蹈的意图、提高观众注意力,使舞蹈构思具体化。而巧妙地编排动作,进行有机整合,灵活的队形变换,则有效地提高了群众舞蹈的编排质量和呈现效果。2.群众舞蹈编排的原则。(1)把握选题的群众性群众舞蹈不同于一般舞蹈的编排之处在于,它的表演主体是人民群众,受众也是人民群众,所以群众舞蹈编排的首要标准就是把握选题的群众性。真正好的群众舞蹈作品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是人民群众都熟悉的,它可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在其中能够找到真正的乐趣,人民群众能够接触到或了解到的题材应该是为大众所熟知的,而不是一些阳春白雪或者曲高和寡的题材。所以,群众舞蹈编排者要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根据人民群众生活的背景、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等,选择群众性、通俗性的现实生活题材。(2)追求形象的亲和性舞蹈作品中的形象包含着人物形象、景物形象、艺术形象等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是舞蹈作品形象的基础,可以说呈现了舞蹈作品的基本格调。良好的舞蹈形象塑造是开展舞蹈创作后续工作的有效保障,也是引发人们兴趣的首要前提,所以群众舞蹈的编排要选择符合人民群众审美的舞蹈形象。在舞蹈形象的选择上,为了拉近人民群众和群众舞蹈之间的距离,引起人民群众对群众舞蹈的兴趣,就需要追求群众舞蹈形象的亲和性。(3)注意形式的地域性我国地域广阔,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色彩,鲜明、独特的地域性特征也是我国和其他国家的主要区别,受地域性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因此,群众舞蹈的编排应该注意形式和风格的地域性,以凸显不同地域文化的风格特色,这也是促进群众舞蹈多元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比如,在杭州市临安区群众舞蹈大赛中,各个社区和村庄表演的群众舞蹈就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太湖源镇表演的是当代舞《永远的守望》,富阳富春街道表演的是《红色记忆——微山湖》、《山核桃丰收了》等。形式的通俗性和地域性是群众舞蹈成熟的重要标志,群众舞蹈编排者需要编排出既简单易学又能体现地方特色的群众舞蹈作品,便于普通民众顺利接受群众舞蹈的同时,促进群众舞蹈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四、结语

群众舞蹈是目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活动,政府部门和文艺机构等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引导其发展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向相一致。群众舞蹈的发展不仅是人类对生命的展示,可以提高群众自身的精神文化修养,也彰显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追求,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审美品位,丰富人们的文化内涵。因此,进行群众舞蹈的创作编排的思维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基于群众舞蹈的现状,提出了关于一些关于群众舞蹈创作编排的看法,希望能够给予群众舞蹈文化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欢.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思维及编导法则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4).

编排范文篇4

男女家各设一,可免顾此失彼。

新郎、新娘座位应是男左女右。

伴郎和伴娘的座位应安排在新人身旁。

长辈和比较亲近的亲人如双亲的兄弟姐妹或祖父、祖母的兄弟姐妹,都应该尽量安排在主人席或重要的位子。

副主席

安排给其它长辈及亲戚,如︰伯父、舅父、同辈或表兄弟姊妹等。

其它座位

根据男女主桌的位置,把女家和男家的宾客分为左右两排,男左女右。

把宾客分成姊妹组、兄弟组、同事、同学、普通亲友和社团朋友等类别,尽量给同一类别的宾客分配一至两席,并编定台号。

编排范文篇5

竞争是当今社会媒体的必然生存方式,所以,任何一个电视台都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给自己一个长期发展战略,并将战略落实在节目编排中发挥作用,实施策略性编排。根据当下的情况,制定节目编排策略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该电视台的传媒特质、受众需求以及市场导向。什么是电视台的传媒特征?怎样找准该特征?这必须从该电视传媒所处的时代环境入手。电视传媒不是单传的影像工具,而是一个时间容器,节目播出的时间应该充分考虑人们身边事件发生的时间,要力求同步,所以抓住了节目播出的时机与时段就是抓住了所谓的媒体特征。例如,2009年播出的《建国大业》,是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播出,而2011年播出的《建党大业》则是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播出,而无可置疑的是,于此时安排播出的效果与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其它时机播出。

同样一种类型内容的电视节目,在不同的时段播出会收到不同的收视率与收视反馈,而某一种已经在播放中形成类别的电视内容一般都与特定时段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说,早晨6时至8时,有些人在洗漱,有些人在吃早餐、准备外出等,所以这个时候,当人们打开电视,往往比较希望看到天气预报与早间新闻,而到了晚上7点前新闻播出前的时间里,大多数人都刚刚吃完晚餐,所以,这个时间段,大多数电视媒体都编排了娱乐新闻、少儿节目等。以此类推,每个时段及其伴生的人们的生活规律与习惯,就是电视节目编排的最主要依据。因此,把节目按照不同时间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安排落实,就能达到预想中的播出效果。当然,这个影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注意现代社会的变动趋向,以及主要受众群的更替。

上文讲的是传媒特征与受众需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市场导向。当代电视传媒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参与者,从前的电视节目,扮演的角色为喉舌,目前其角色正向产品发生质的转换,也就是说,经营盈利也应该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到电视传媒的发展中,要通过巧妙安排节目,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凸显优势。具体操作,要保证广告、相关投资者在电视节目中的位置。

面对受众需要、市场诉求,各种编排策略应运而生。品牌策略: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电视媒体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编排方式,具体操作是在某几天的同一时段播,选择比较受大众欢迎的节目,培养一批忠实的目标观众,长此以往,靠播出的连续性与长期性来积攒越来越多的目标观众,如国内目前有名的《非诚勿扰》(现已改变播出方式),或者某个电视台的×××剧场等等。棋盘策略:它与“品牌策略”的操作方式大不同,是在同一时段分别编排不重样的电视节目。这样的编排大大满足了追求“新鲜感”的受众人群,黄金时间电视节目的编排常使用这个策略,如湖南电视台每天晚上新闻联播后的时间段,每天都会选择不同类型的节目播出,养生类、相亲类、电视剧类等等,这也为其培养了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交锋策略:通俗一点说,也可以叫做“跟风”策略,就是与其竞争对手安排相同或相似的节目,正面交锋,以自身特点在竞争中谋取优势,“抢”受众与收视率,该种策略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了便是优势,做不好就成了真正的盲目跟风,所以,一般来说,这种策略的使用者通常是实力频道。

编排范文篇6

1国内外科技期刊中几种常见分子生物学名词符号的现行编排格式

1.1问题调查与数据统计方法。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选取80种近几年刊登分子生物学论文较多的学术性中文科技期刊,其中,生物学期刊20种,农学期刊30种,医学期刊30种;在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选取50种近几年刊登分子生物学论文较多的英文科技期刊,其中,生物学期刊10种,农学期刊20种,医学期刊20种。于2017年6月下旬,分别用“分子标记”“基因”“位点”“引物序列”“基因芯片”(或其相应的英文)为关键词逐刊检索其2016年以来发表的论文,每刊取不同期号发表的2~4篇文章,统计其中基因、基因位点、引物、分子标记符号以及SNP基因芯片型号的编排格式,同时统计了引物序列转行时是否加有连字符的情况。1.2调查结果与分析。1.2.1基因符号的现行编排格式。简单地说,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信息的最小功能单位[7]。具体一点说,基因是基因组序列中与调控、转录和/或其他功能序列相关联的有确定位置的区段,对应于一个遗传单位[8]。基因的命名在不同物种间还没有统一的规则,但各物种内的基因命名已趋于遵循统一的规则,具体可参见有关文献[6-12]。比如细菌的基因符号由3个小写斜体字母组成,具有相同表型的不同基因座(locus,如今一般被翻译为基因位点)突变用斜体大写字母后缀相区别,等位基因用紧随基因座名称后的一系列特定的数字来表示[6],如araA2表示ara基因座A的2位突变。因为每一个物种都有一个国际性的基因命名委员会,已经注册的基因都已被命名,并且经过了有关委员会的审批[6-10],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一般都会自觉采用已有的名称;在命名新发现的基因时,一般也都会遵循本物种的基因命名规则。因此,绝大多数学术期刊中出现的问题都不是基因名称是否正确,而是基因符号的编排格式不规范。最普遍的问题是基因符号的正斜体格式不规范。在《TIG遗传命名指南》[6]中,所有基因符号中的字母都被要求为斜体,包括表示复等位基因的上角标字母(如豌豆crtys)在内;数字的正斜体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但所有举例中,无论是阿拉伯数字还是罗马数字,也不管它们在基因符号的末尾、中间,还是上标位置,一律都是斜体(例如细菌基因lacA1,lac-23;枯草芽孢杆菌突变体基因spo0A,spoⅡB;斑马鱼基因cyctf219),未见一处例外。而从表1可知,在笔者调查的80种国内学术期刊中,基因符号有多种编排格式,其中,所有字母和数字均为斜体的期刊只占36.25%,字母为斜体、数字为正体的期刊占31.25%,还有少量期刊是部分字母为斜体、部分字母(比如代表基因座的大写字母)和数字为正体(比如将大肠杆菌aroG基因写成aroG);最不应该发生的情况是,在不同文章,尤其是不同期号的不同文章中,格式不统一,在这一篇文章中是字母和数字均为斜体,在另一篇文章中是字母斜体、数字正体,这样的期刊还不少,占到了总数的13.75%。这正是没有统一标准造成的不良后果。国外SCI收录期刊的格式统一度要高得多。在所调查的50种期刊中,基因名称和基因符号的字母和数字均为斜体的期刊占90.00%;字母为斜体、数字为正体的期刊占10.00%,多为亚非拉国家主办的期刊;没有字母和数字均为正体的期刊。1.2.2基因位点符号的现行编排格式。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的特定位置叫基因位点,又称为遗传基因座[13]。一个基因位点上往往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这些基因被称为等位基因或复等位基因[14]。基因位点符号一般也都由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有时也会有连字符。在《TIG遗传命名指南》[6]中,基因位点(locus)被翻译为基因座,一般是在基因符号后加上适当的后缀来表示;基因位点符号中的字母和数字也都为斜体,如1B染色体上控制小麦株高的位点符号为Rht-B1。国内学术期刊在基因位点符号的编排格式上更为混乱(见表1),在笔者调查的80种期刊中,字母和数字均为正体的期刊比例最大(32.50%);字母和数字均为斜体的期刊次之(27.50%);字母为斜体、数字为正体的期刊也占有不小的比例(21.25%);在不同文章中格式不统一的期刊占18.75%,其中个别期刊在同一篇文章中前后的格式都不一致,有的是字母和数字均为正体,有的是字母斜体、数字正体。国外SCI收录期刊的格式也不够统一,但与基因符号的情况相似,仍然以字母和数字均为斜体者占绝大多数(82.00%);字母为斜体、数字为正体的期刊只占10.00%;不同文章中格式不统一的期刊占8.00%。后两类多为亚非拉国家主办的期刊。1.2.3引物和分子标记符号的现行编排格式。引物(primer)是人工合成的、作为DNA复制起始点的两段寡核苷酸序列[15]。分子标记(molecularmarkers)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并可检测的DNA序列或蛋白质,狭义的分子标记是指DNA标记,也就是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的特异性DN段[16]。引物和分子标记的符号一般也都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应该用正体还是斜体,也没有统一规定,国内学术期刊在其编排格式上也不够统一(见表1)。在笔者调查的80种中文期刊中,引物符号中的字母和数字均为正体的期刊占70.00%,字母和数字均为斜体的期刊占8.75%,在不同文章中正斜体格式不统一的期刊占21.25%;分子标记符号中的字母和数字均为正体的期刊占48.75%,字母和数字均为斜体的期刊占16.25%,字母为斜体、数字为正体的期刊占7.50%,在不同文章中或者同一篇文章的正文与图表中正斜体格式不统一的期刊占27.50%。SCI收录的国外期刊中,引物符号的格式比较统一,字母和数字均为正体的期刊占86.00%,均为斜体的期刊占12.00%;不同文章中格式不统一的期刊只占2.00%;分子标记符号的格式也比较统一,字母和数表1国内外科技期刊所发表的分子生物学论文中几种常见名词符号的编排格式Tab.1Formattingofnormalnounsandsymbolsformo-lecularbiologypaperspublishedindomesticoroverseassci-techjournals字均为正体的期刊占82.00%,均为斜体的期刊占12.00%;不同文章中格式不统一的期刊占6.00%。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一类SSR(Simplese-quencerepeats)标记,比如检测小麦抗病基因的SSR标记Xcfd81、Xwmc154、Xgwm429等等,其符号开头的X代表基因位点,所以这类标记符号一般都被排为斜体,这是应该的。同一种期刊的不同论文或同一篇论文中,这类标记被排为斜体,其他标记(如SCAR标记SCAR203)被排为正体,笔者在调查统计时,未将其视为“格式不统一”。1.2.4引物序列的现行编排格式。引物序列(Primersequences)即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也就是DNA或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如5'-GTGATGAAGTCGGAGTGGCA-3',其中的A、T、G、C代表4种碱基。有些引物比较长,含有四五十个碱基,排版时往往需要转行,转行时,不宜在碱基之间加连字符,因为一个连字符代表一个省略的碱基,转行时所加的连字符容易被误认为省略了一个碱基。国内中文期刊中,引物序列符号转行时不加连字符的期刊占57.50%,转行时加连字符的期刊占42.50%。SCI收录的国外期刊中,引物序列符号转行时不加连字符的占92.00%,转行时加连字符的占8.00%,后者基本为亚洲和非洲期刊。1.2.5SNP基因芯片型号的现行编排格式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chip)、DNA微阵列(DNAmicroarray)、DNA微阵列芯片(DNAmicroarraychip),是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将大量的生物讯息密码(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DNA等)固定在玻片、硅片、聚丙烯膜、尼龙膜等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17]。其中的SNP(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有90K、60K等不同型号。SCI收录的国外期刊中,这种K为大写者占96.00%,为小写者仅占4.00%,并且与数字之间均无空格。但国内中文期刊中,这种K有大写、小写、与数字之间留空格和不留空格4种格式,如90K、90,K、90k、90,k,有时同一篇论文中出现4种或3种格式:K为大写、与数字之间无空格的期刊占38.75%;K为小写、与数字之间有空格或无空格的期刊占17.50%;在不同文章或同一篇文章中格式不统一的期刊占31.25%。

2上述符号的规范编排建议

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可能是造成我国众多科技期刊分子生物学名词符号编排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应该尽快牵头制定与上述分子生物学符号编排格式有关的国家标准,让相关期刊有据可依。在标准制定中,应以《TIG遗传命名指南》为基准,以方便期刊排版操作为原则,以多数国际性期刊的习惯格式为标样。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供标准制定者和有关期刊参考:①根据《TIG遗传命名指南》及90%国外期刊的惯例,建议基因和位点符号中的字母和数字都用斜体。②根据80%以上国外期刊的惯例,建议引物和标记符号中的字母和数字都用正体。③将引物序列尽量排在同一行,必须转行时,一定不要加连字符。④根据95%以上国外期刊的惯例,建议SNP基因芯片型号中的字母大写,字母与数字之间不留空格。

编排范文篇7

一、新闻图片在校报中具有较强的传播优势

校内新闻信息一般都是通过校广播、校电视、校内网络以及橱窗等媒介进行传播的,而校报是最主要且最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体。报纸新闻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特点,因此在信息传播中,新闻图片的传递速度和传递力量更具优势。

(一)新闻图片具有真实的现场直观感

校报新闻图片实际上就是一种直观反映校园新闻事件的图片,它具有文字描述所不能替代的现场感。好的新闻图片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特别是广大师生所关注的事物,如果校报记者抢抓的新闻图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往往可以代替千言万语。同时,由于校报受众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不同,对校报文字新闻的理解速度和深度存在差异,而新闻图片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往往就不受知识水平限制,能够给师生员工留下具体而真实的印象。

(二)新闻图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如果将一张校报中的正文比作“点”,把围绕或者分割文字的线条以及整齐排列的标题都看作“线”,图片就是以“面”的形式出现,在众多“点”和“线”条中,“面”就会显得尤为突出,瞬间可以成为师生视觉的中心。新闻图片是通过新闻事实形象来传播新闻信息的,往往是新闻事实发生中最典型的、最终本质的、最具信息价值的造型形象和精彩瞬间的定格,如师生员工脸部和动作表情传递出的喜怒哀乐,重大活动场面的恢弘气势体现出的信心和力量,特殊细节等表达出的人文关怀等,都可以直击人的心灵。因此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新闻图片优势的重要体现。

(三)新闻图片具有相当的时空延展性

延展性原是指金属在同等质量下拉伸和锤炼的程度,这里借指读者看到图片时所获得的时间长度的延伸和空间范围的扩大。新闻图片虽是方寸之地却包含许多要素:场景、时间、主体、动作、陪衬物等,它反映的场景可以给从未去过的地方的师生得以在空间上进行扩展,它所凝固的瞬间可以给未曾经历的师生以时间上的延伸,它所表现的人物可以引起师生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上的共鸣,从而获得情感延伸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图片的时空延展性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价值,它能让师生感受到无限信息的存在,会给人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二、新闻图片的选择要将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正是由于新闻图片具有直观纪实、视觉冲击和时空延展的特殊功能和优势,在各大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报纸编辑将新闻图片作为活跃版面、丰富信息内容的重要形式加以运用,使报纸增色不少。高校校报编辑也应该充分利用新闻图片来满足“读图时代”师生的阅读心理,增强校报的宣传和教育效果。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不仅使摄影器材更加普及,而且使摄影技术不断趋于简化,很多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成为摄影爱好者,一次甚至几十上百张,这就需要编辑有一双“火眼金睛”,在众多不同质量、不同角度的图片中找到最好的一张。所谓最好,其实就是在抓住新闻价值的前提下,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一)思想性是新闻图片宣传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基础

思想性是引导师生员工对新闻图片作进一步理解、延伸的先决,体现在能够让师生产生进一步的思考,形成明确的善恶和是非观念。只有那些具有较强感染力的图片才能让师生心灵受到震动,情感发生升华,而那些过于表面化,缺乏思想性的图片只会让人看后感觉索然无味,甚至产生反感。新闻图片虽然客观反映事实瞬间,但由于所拍摄的时间和角度不同,画面中所显示的情绪也会截然不同,编辑想通过一张图片留给师生何种情绪?这必须靠图片具有说服力的瞬间形象表达出来。也就决定了编辑首先要把新闻图片的思想性放在首位。对客体进行宣传和教育,必须作用于客体的思想和心灵,才能达到效果和目的。校报新闻图片的思想性是指新闻图片首先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高等教育发展与建设步伐、符合师生的审美情趣,成为引导和鼓舞师生崇善向上的手段,推进校园良好文化的建设。如果仅仅为了“吸引眼球”而忽视了新闻图片的宣传和教育价值,就会失去新闻图片新闻价值的基础。高校校报新闻图片要以弘扬校园文化,彰显师德师风,体现高校良好精神风貌为主,否则不仅起不到宣传效果,还可能会歪曲大学形象,破坏和谐氛围,引起社会对高校的误解,教育作用更无从谈起。如某校有一名在读研究生结婚,把寝室作为新郎接亲的“娘家”,寝室管理员和同学们为她送亲,表现了学校后勤对学生的关爱和同学之间温馨的友情。当时编辑有两幅图片待选,一幅是新郎到寝室接亲时,管理员和同学们簇拥祝福,画面中管理员亲切的笑脸,门口大红的祝福标语烘托出新娘新郎的甜蜜表情,画面整体体现出温馨的感觉。另一幅则是新郎开着豪华的劳斯莱斯婚车到寝室门口来接亲,婚车队伍浩浩荡荡,与简陋的寝室大门形成强烈对比,周围看热闹的学生艳羡的目光复杂交织。而且这两幅图片标题也存在差异,前者是《寝室当娘家研二女生甜蜜出嫁》,后者为《校园婚礼真热闹豪华婚车开进校》。相比而言,后者较前者更加容易吸引读者的眼光,但同时也会让人产生炫富的错觉。编辑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前者,刊登后受到积极关注,产生良好社会效果。

(二)艺术性是新闻图片提高价值吸引读者的要求

所谓艺术性,就是指含有审美价值的活动及其活动的产物,所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并引起接触者产生共感。新闻图片的艺术性首先在于它的震撼力和冲击力,让观看的人心灵受到触动,产生美的感觉。其次考虑在构图、光线等方面力求达到美的标准,使人赏心悦目。艺术性强的新闻图片在传播形式上的特点和优势会更加显著。重视新闻图片的艺术性,就能更好地发挥图片视觉传播优势,吸引师生,增强校报新闻本身的价值。校报新闻图片讲求艺术性是师生读者审美情趣不断提高的要求。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艺术性强的新闻图片更具有典型性和感染力,更能引起师生关注和有效地表达编辑思想。2011年夏天下了几场暴雨,某校学生宿舍门口被积水围困,给学生出行造成很大困难,学校后勤处的工作人员在公寓门口用椅子搭起“木桥”,并站在水里帮学生过“桥”,很多记者进行了拍摄,在这同一件新闻事件的众多新闻图片中,编辑选择了一幅具有艺术性的图片。这张图片和其他图片最大的不同在于突出了椅子搭成的“木桥”形成的漂亮弧形,这是构图中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序列感”,再加上人物的表情动作抓拍得当,其视觉冲击力远远大于其他图片,视觉效果更加强烈。突出“桥”的造型,还表现出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服务学生的真心和热心,他们搭起的不仅仅是“木桥”,更是“连心桥”,“桥”在这里起了隐喻的作用。这就是艺术性强的新闻图片所具有的更为广阔的延展性,表达出的新闻内涵更加深刻,耐人寻味。

三、将新闻图片的编排规律性和创新性相统一

(一)新闻图片的编排要遵循一定规律

新闻图片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即版面的中心位置,特别是同时出现几张图片的情况下,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新闻图片必须大于其他图片,形成的视觉冲击力要更加强势。编辑编排版面放置图片,是为了版面生动活跃,看上去更美,更具有观赏性,因此图片在报纸中穿插排列都要借鉴美学的观点,比如均衡、协调等,力争做到赏心悦目。图片虽然有传递信息、美化版面的作用,但不一定越多越好。首先要对图片精挑细选,如果图片本身质量不太好,就不要勉强使用,否则,不仅表达不了编辑思想,还会破坏版面视觉效果。其次,要考虑师生读者心理。图片虽然表现的内容比较集中和充分,但还是应该选择图片中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主体,裁减掉无关紧要的情景,以免分散师生的注意力。同类型的图片不要多,比如合影、会场等,以免产生单调重复的感觉。小图片尽可能有规律地排列,东一张西一张容易让人产生凌乱无序的感觉,影响师生第一印象和阅读耐心。第三,图片如果不受版面限制,应该尽量将其放大,强调其表达的内容,但同时要注意不要将所有图片都放成同样大小,缺乏变化和主次。

编排范文篇8

关键词:部编本;语文教材;写作编排;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这一门课程的性质作了阐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1]这一阐述了说明语文课程的重要之处则是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语文课程中除了阅读之外,写作则是学生练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又一重要方面。2016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写作部分的编排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其对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发挥着独特作用。

一.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写作编排的特点

1.注重写作能力培养的层级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写作部分的编排上也呈现出鲜明的层级性特点。如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写作部分的编排,这册书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写作专题都单独编排,每个写作专题中都包含导写短文和写作实践这两方面。写作专题之间看似分离,总体上却是自成体系,有层层积累的意味。第一单元导写短文部分以亲切朴实的话语,如闲话家常般循循善诱,以期达到引导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克服畏难心理。紧接着的二、三单元将记叙文的两大关键写作点记事和写人,分别讲述了其各自的写作要领,明确指出记事要想清楚,有条理的表达出来,而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经过这两单元的写作学习,学生对记叙文的基本文体特征能大致有所了解。随后第四单元的思路要清晰则是阐述了作文的过程,最后五、六单元的写作训练点分别为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这些则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培养训练。从这六个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编写安排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是从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材先是引起学生写作兴趣,然后让学生了解到文体的基本特征,之后明确文章要思路清晰,谋篇布局,文章才能写得条理清晰,而不仅仅是文字的杂乱堆砌,最后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写作知识,打好写作基础,使写出的文章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形式,更是有充实的内容,这样让学生层层递进的掌握写作技能,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注重写作实施的可操作性。以往的语文教材中写作部分的编排是单独列为一个部分,像人教版教材中的表达交流为写作模块独立于阅读且置于其后,教师又很少按照教材编写的模块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教材中的写作部分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写作训练作用,另外表达交流模块的设计大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叙述说明,但是关于如何写作并不明确,不能为学生提供写作参考,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写作训练的实际操作。针对这一点,部编本教材作了改善,“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2]因此,每个单元都将写作训练点编排在阅读课文之后,方便于教师作文教学参考翻阅,并且依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序编写每个写作训练点,导写短文部分以简洁的表达让学生领悟写作训练点的要点,且予以详细的思路引导,如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如何突出中心”这一训练点,在导写短文部分先简单介绍了“中心”是什么,及其在文章当中的重要性,然后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结合之前所学《猫》、《动物笑谈》、《狼》这几篇课文,让学生回顾各篇文章的中心并写出来,亲身思考和体会能更加明晰“中心”的要义。为了方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够具体操作,编写者又例举了三种突出中心的方法并加以举例说明,如借助《雨的四季》这篇文章让学生领悟如何“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使学生在练习写作时有具体可以效仿的方法,便于写好文章。3.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3]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也认为“大量的阅读启发心智,活跃思维,积累素材,培养对文字的感觉,掌握各种文体与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提升了写作能力。”[4]部编本教材在编写时结合这种观念,有意将阅读系统和写作系统相结合,以便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部编本教材坚持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性和时代性的选文标准,因此课文经典性很强,其写作的语言表达和技巧值得学生借鉴,为此每个单元后面设置的写作训练点都和前面的阅读课文涉及到的语文知识有所关联。如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发挥联想和想象这一训练点,单元中所编选的阅读课文大都是富有想象力的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如《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等课文。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对写作训练当中的联想和想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能体会联想和想象在文中运用所起到的效果,而后在经过写作训练点中的思路指导,学生大体上就能对这一写作知识很好的内化吸收。

二.写作教学策略

1.引起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是中小学现存的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部编本教材编写者做出了努力,“和以往教材比较,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5]编写者在写作训练点的导语中以简单易懂的语言,用轻松的语调,饱含质朴纯真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易亲近之感,克服之前面对作文所产生的负重感,从而对写作产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如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学会记事”,记事是学生写作能力中较为基本的,但是如果单纯的让学生写一篇记事文章,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又或者是杂乱无章,因此导语部分将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作简单介绍,并以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理清课文《散步》的记事思路,使学生对于记事的基本要求有清晰地认识,又通过《秋天的怀念》让学生体会记事是如何表情达意的。在写作实践中,首先通过“添枝加叶”即扩写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如何丰富叙事中的情感,并在提示当中说明从哪几方面入手。接着以半命题和命题的作文来让学生练习,并予以提示,让学生知道着手点,减轻了写作难度,从而使学生勇于表达,并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2.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关于写作教学方面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6]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感觉无事可写,而且为了应对考试作文大都写的空洞无内涵,究其原因主要是脱离实际,没有很好地将生活融入写作。叶圣陶先生主张写作要写自己最熟悉最亲切的东西,因为只有熟悉的东西才了解的更清楚,感受更真切,更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熟悉的东西存在于生活当中,需要学生对生活细致的品味和思考,教师的写作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感悟生活经历,领略生活趣味,有了切身体会在写作时才能丰富充实文章内容。另外,由于考试压力,学生作文训练常以考试作文类型为导向,反复引用老套事例,对于社会上新发生的一些时事不加以关注和应用,从而写出来的文章也大都相似,难以有所创新。因此,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体味生活的滋味,对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作文教学策略。3.不过分追求“文笔”。温儒敏教授曾提出过写作教学要尽量避免两不:“不把‘文笔’当作第一要义,不教或少教‘宿构作文’。”[7]前者有很大的现实针对性,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和评改时,常把“文笔”放在第一位,向学生强调写作文要有文采,要多引经据典,由此学生心中的好作文就是辞藻华丽,多用典故,这就造成学生在写作时累积修辞,动辄使用名言警句,堆砌辞藻,形成了严重的文艺腔,写出的文章缺乏思想内涵,单有华丽外表。课标中对写作的要求也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8]可以看出课标对于学生写作能文从字顺,清楚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即可。部编本教材遵循课标要求,其每个单元的写作部分都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引导学生表达自己亲身体验及其感受,使学生能真切的表达内心感受,而不是用华丽空洞的语言套用素材。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尽量摆脱文笔对写作的束缚,进行深度有理性的思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有条理的表达出来,使文章有深度,而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浮华。

三.结语

部编本教材以课标为原则进行编写,它的推广和使用进一步推动了语文课改的发展,其写作部分的编排力图突破传统模式,将以往独立的写作板块改为穿插在每个阅读单元中,不仅使其成为有系列性的写作教学框架,而且将阅读课文内容和写作教学涉及知识点相结合,以随文学习为主,又各有侧重的进行训练,注重基本方法的引导,方便教师教学实施,简明扼要的引导便于学生理解和写作运用。教师的写作教学要在基于对课标认真钻研的基础上,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改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求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3]朱永新.叶圣陶教育名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编排范文篇9

一、幼儿舞蹈创编过程的重难点分析

理解了幼儿舞蹈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积极意义,我能就能够确定幼儿舞蹈创编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突破具体操作中的难点,创作出高质量的幼儿舞蹈。

1幼儿舞蹈题材的选择。

幼儿舞蹈题材的选择为整个幼儿舞蹈的创编奠定了基调。在题材的选择上,既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又不能有太多孩子们难以理解的内容,应当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内容,生动而活泼的题材选择能够使得孩子们在舞蹈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而不是枯燥。

2幼儿舞蹈音乐的选取。

如果说题材是幼儿舞蹈的基调,那么音乐的选择是幼儿舞蹈的灵魂。身体的舞蹈只有与音乐相结合才能够具有灿烂的艺术生命,儿童舞蹈的独特特征使得儿童舞蹈的音乐选择上也具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首先,音乐的选择应当活泼、动感,旋律流畅而节奏鲜明,只有这样才能够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甚至好的音乐使得他们的身体不自觉的充满了动感;其次,歌词应当是通俗易懂的,能够使得幼儿容易理解歌词中的内容,从而起到辅助理解舞蹈的功效,特别是具有强烈的儿童风格和趣味,描写儿童生活的歌词更能够使得幼儿跟随者歌词的节奏在舞蹈动作中突出的表达出情感。

3幼儿舞蹈动作的创编。

舞蹈动作的创编是幼儿舞蹈创编中的重点。考虑如何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年龄出发,结合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创作出动作简单明了,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是幼儿舞蹈创编者的工作重点。首先在幼儿舞蹈的创编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时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对于孩子们生活的观察创编出基本的动作要领和规范,使得整个幼儿舞蹈具有基本的框架,也使得孩子们具有基本的舞蹈功底;其次,在孩子们具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过后,鼓励和引导孩子们用舞蹈这种身体语言将生活中有趣的事物表现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孩子们这些原生态的创作加以规范和整理,汇编成套;最后,就是将这些孩子们参与创作的舞蹈配上合适的乐曲,使得整个舞蹈的创编充满童趣,生动活泼的表达出孩子们原汁原味的感情。4幼儿舞蹈服装和道具的选取。幼儿舞蹈的服装和道具的选择是一套完整的幼儿舞蹈形成的最后一道关卡,在许多幼儿舞蹈的创编中我们也能够不时的看到许多服装道具选择上失败的案例。大体上,我们对于幼儿舞蹈的服装选择不应具有过多的装饰品,因为毕竟儿童生长发育还不完全,在舞蹈过程中如果收到太多的阻碍容易让他们摔倒或者是影响动作的完成。应当注意配合儿童舞蹈的风格,选用颜色鲜亮、多样的服装,以此来表现儿童生活积极向上,丰富多姿的特点。

二、结语

编排范文篇10

关键词:数字电视;节目编排;原则;艺术

在当前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电视媒体的竞争愈发激烈,而作为电视产品制作的最后也是关键步骤的电视节目编排环节,由于其创造性强、极富艺术性等特点,愈加受到电视媒体制作人的重视。成功的电视节目编排需要依据编排原则,发散创新思维,结合大众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调整。以下,笔者将对数字电视节目编排应遵循的具体指导原则以及其中的艺术性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1.电视节目编排的重要意义

目前电视媒体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为抢占市场,吸引大众关注,仅注重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各电视媒体务必要重视电视节目编排工作,对于节目宣传成效而言,电视节目编排至关重要。首先,能够帮助深入挖掘电视节目资源,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电视节目编排需要考虑到包括节目的播出时间选定、与投入及收益相关的经济效益问题、节目收视率及社会价值等在内的综合资源利用问题。如果电视节目编排相关工作人员策略利用得当,就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效益,确保节目受到大众喜爱。其次,能够有效提升节目水准,为大众提供优质节目。电视节目编排策略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电视节目的遴选,编排者会根据市场调研进行科学决策,挑选出优质的节目,这也会暗示节目制作者要不断提高制作水平,制作优质节目,久而久之,电视台整体节目质量就会不断提高。再次,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黄金时间,提高市场竞争力。各大电视台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务必要重视黄金时间段节目的质量。目前各频道存在大量形式相似的节目,而大众往往会为了躲避广告而频繁换台,也就是说,观众看到的往往仅是一个节目的各个片段,在这种形势下,策略运用得当的节目编排就十分重要,如若编排时注重片段节目的新颖性、多元性,就能成功吸引观众眼球,锁住观众视线,提高收视率。最后,能够有效科学地控制广告的数量和质量,提升节目品位。目前很多电视台广告播放的时间过长,导致观众停留率不断下降,不仅节目收视率直线下跌,而且也影响广告的传播效果。而科学的节目编排,则会对广告的数量、质量以及播出时间和方式进行严格控制,这对节目形象、受众需求、广告宣传等而言,均有益无害。总之,于电视台发展而言,电视节目编排意义重大。从节目的筛选、时间的把握、资源的利用,到受众需求的调研等系列运营环节,都需要遵循电视节目编排原则和艺术标准进行。

2.数字电视节目编排原则

2.1静态节目编排和动态节目编排

当前数字电视时代,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要求电视节目编排工作者在对节目单按年度、月份进行静态编排的同时,还要关注市场动向,对节目编排进行及时调整,即要坚持静态节目编排和动态节目编排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节目编排。就动态编排而言,节目编排一定要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动态调整。比如,每年的寒暑假是青少年观众数量最多的时期,电视台要制定临时节目编排方案,集中推出动画片、儿童综艺、儿童剧等符合少年儿童兴趣需要的少儿节目。此外,有针对性地灵活安排重播时间,适当增加重播率,也是保证节目收视率的一大动态编排方式,错开重播时间,能够保证各时间段观看电视节目的观众收看到该节目,以便最大限度地争取忠实观众;就静态编排而言,对于诸如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众所周知的品牌节目,务必要保证播出时间的稳定性,以便留住广大忠实观众。总之,要想提升市场竞争力,电视台必须灵活应用静态编排和动态编排策略。

2.2“吸引”观众和“锁住”观众

以往的节目编排注重的是怎样有效吸引观众的眼球,然而在当前数字电视时代,上百个频道在激烈竞争,这时,为减少观众流失,在进行节目编排工作时,要采取适当方式“锁住”观众,具体方法如下:其一,在节目播放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闪动字幕、小窗口预告、画面切换等途径插播精彩预告,让观众知道接下来会有另一个精彩节目播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预告的设计一定要巧妙新颖,节目编排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运用有趣的动图、时髦的网络用语等多样的包装形式来设计节目预告板块;其二,要保证两个相连的节目衔接紧密自然,尽量不在两个节目之间插播广告,为此,可以在广告前播放节目预告片,或将广告糅合在节目中,比如在综艺节目有悬念的地方、竞技类节目结果揭晓前都可以插入简短的广告。

2.3“绝对”黄金段和“相对”黄金段

上百个电视台的激烈竞争使得各频道的平均收视率都大幅下降,传统意义上的“绝对”黄金段已不复存在,当下不仅要重视黄金段节目的质量提升,还要合理编排整体节目单,以便有效提升本频道的整体收视率。电视台可以利用本台的品牌节目延长黄金时段,转化非黄金时段,比如东方卫视的热门节目《极限挑战》,每周日21:05首播,每期时长一个半小时左右,当天23:05进行重播,成功将黄金时段延展至重播时段。此外,电视台还可利用观众的求异心理,在其他频道大多播放某一类型节目的时间段,播放不同类型的节目,比如18:30至19:00这段时间是很多电视台播放当地新闻的时段,如若某频道反其道而行之,播放名人访谈、养生保健、娱乐播报等节目,像陕西卫视的《老梁故事汇》,这样反而会将这一非黄金段转化为黄金段,提升该时段的收视率。总之,电视台应对全时段的节目进行个性化编排,在确保已有黄金时段收视率稳定的同时,合理安排各时段的节目,争取将非黄金时段转化为黄金时段。

3.影响数字电视节目编排艺术的因素

3.1电视传媒特质对电视节目编排的影响

当代电视传媒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伴生物,与报纸期刊等传统纸媒不同,电视传媒具有适应大众文化时代的独有特质,而这些特质则对节目编排有重要影响。其一,电视传媒具有时代性特质,是先进文化的载体。电视节目与其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而这就要求在节目编排时要根据时代特色调整节目风格;其二,电视传媒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特质,节目制作人要根据潮流趋势、受众需求精心打造原创性节目,这就要求节目编排要有个性,以新颖独特的多样化形式合理编排节目单,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吸引大众关注,提升节目收视率;其三,电视传媒具有直观性特质,电视节目视听合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对于不同类型的节目,必须依据市场需求、受众心理等综合情况合理安排播出时间,找准时机;其四,电视传媒具有时段性特质,不同的电视节目播出的时间段不同,在进行节目编排工作时,要综合考虑地域特点、观众需求、节目受欢迎程度、节目类型等多重因素,比如19:30至21:30这段时间是播放电视剧的黄金时段,而安静的深夜时段则适合播放情感类、论坛类节目。

3.2市场对电视节目编排的影响

重视电视节目编排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市场份额。为保证市场效益,在进行电视节目编排时,要切实保障广告投资者的利益,合理穿插广告,以便在保障收视率的同时,吸引观众关注广告内容。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大量广告播放极易使观众产生厌烦感,因此,节目编排者要创新广告播放形式,在特定时段穿插适宜播放的广告,比如《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采用在精彩预告环节穿插简短广告、将投资商产品和商标应用到节目中、在广告播放时设置观众互动标志等新颖形式,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应对市场竞争,各电视媒体还要关注竞争对手动态,依据竞争对手的节目效果、收视情况等及时调整自己的节目编排方案。

3.3电视观众的需求对电视节目编排的影响

作为电视节目的受众,电视观众的需求对电视节目编排同样有重要影响,节目编排要结合电视观众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调整。只有那些符合观众需求、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电视节目才能获得较高收视率。为此,节目编排要设计个性化方案,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引人入胜。比如对于新闻类节目,为避免观众因感觉无聊而换台,可以通过故事化播放方式,层层设置悬念,诱导观众持续关注,如央视的《讲述》节目,就以强烈的故事性、细腻丰富的情感,将一个个真实的人生故事新鲜生动地传达给观众,广受好评。

4.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节目编排工作关乎电视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因此,电视节目编排务必要遵循科学的指导原则,综合考虑各类影响编排艺术的因素,以便获得观众认可,提升电视节目整体价值。

作者:王雅丽 单位:固原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