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5:23:48

暴露式范文篇1

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各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0.1%~10%,平均为3%,全世界约1.7~2亿人感染HCV。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率为3.2%,约3800万人感染HCV。HCV急性感染后大约75%~80%的患者转变为慢性感染,20%发展为肝硬化,并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我国有众多的慢性HCV感染者,因此,我国医务工作者的HC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非常高,预防HCV职业暴露任务艰巨。

2004年国家卫生部出台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但是我国还没有针对HC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指导原则。本文参考2001年美国公共卫生署的最新美国HBV、HCV和HIV职业暴露处理的公共卫生服务指南与暴露后预防的建议[2]以及国内外有关文献,并根据多年来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医务人员HCV职业暴露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暴露后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1HCV的职业传播

逄增昌等[3]报道,医务人员抗HCV感染率为1.16%。卢国强等[4]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医务人员抗HCV感染率为1.4%,但临床科组(2.7%)与非临床科组(0.0%)之间差别较大。Mitsui等[5]于1992年报道抗HCV阳性和HCVRNA阳性血所污染的针头每刺伤100次,只有10次血清转阳,因此,HCV并不能通过职业暴露于血液而有效地传播。意外的经皮肤暴露于HCV阳性物质,抗HCV血清阳转率平均为1.8%(0%~7%)[6],有一项研究显示与其他利器相比较,HCV更易通过细孔针头传播[7]。黏膜暴露于血液极少传播HCV,还没有医务人员通过完整或不完整的皮肤暴露于血液而传播HCV的报道[8]。有关HCV在环境中存活的资料不多。与HBV不同,有关HCV的流行病学资料提示由含有HCV的血液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不是医疗卫生机构中HCV传播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9],但是血液透析中心例外,可能因环境污染以及感染控制措施不得力造成HCV的传播[10]。有关暴露于HCV阳性体液(血液除外)或组织传播HCV的危险性没有得到量化分析,但估计较低。

2HCV职业传播的危险性

在几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评价可能暴露于非甲非乙型肝炎后应用免疫球蛋白的保护率。由于诊断标准和研究设计不统一,因此,很难评价这些研究的结果。除了一项研究外,其他所有研究都是在可能暴露前进行第一针免疫球蛋白注射[11]。在一项模拟医疗卫生机构中针刺暴露传播HCV的试验中,在暴露于HCV阳性血液后1h给黑猩猩注射含高滴度抗HCV的免疫球蛋白,但并不能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12]。在1994年,全美计划免疫咨询委员会(the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practices,ACIP)在对所有采用免疫球蛋白预防HCV感染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不支持将免疫球蛋白用于丙型肝炎的暴露后预防[13]。这个结论是基于以下事实得出的:(1)HCV感染后没有证实有保护性抗体反应产生。(2)以往采用免疫球蛋白预防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研究与作出丙型肝炎的暴露后预防的建议无关。(3)在黑猩猩身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抗HCV的免疫球蛋白不能预防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评价暴露后应用抗病毒药物(即干扰素联合或不联合病毒唑)预防HCV感染的临床试验研究尚未开展,而且这种状况也不属于FDA批准的抗病毒药物适应症。现有资料显示干扰素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之前,需要先有HCV感染的存在。相反,暴露于HIV后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时,药物疗效与抑制逆转录早期HIVDNA的合成有关。

在缺乏有效的针对HCV的暴露后预防情况下,应尽早确定慢性HCV感染,如果存在慢性HCV感染,推荐治疗的措施。然而,一种观点认为首次检测到HCVRNA时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干预可以防止发展成慢性感染。来自美国以外国家的研究数据表明急性丙型肝炎早期开始短程干扰素治疗,感染得到控制的比例远远高于慢性丙型肝炎已经形成时再开始治疗的比例[14]。目前,还没有研究评价有急性感染但不存在肝病证据患者(即血清HCVRNA阳性不超过6个月但ALT水平正常)的治疗效果。在慢性HCV感染中,已经证实抗病毒药物仅仅在同时存在慢性肝病证据(ALT水平不正常)的患者中有效。此外,在慢性感染的早期(感染发生6个月)开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急性感染期开始治疗的疗效基本相同[15]。由于有15%~25%的急性HCV感染患者能够自行缓解[16],在急性期对其治疗可以使这部分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抗病毒治疗引起的不适及副作用。因此,对急性HCV感染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尚需进一步深入科学研究。

3医务人员HC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3.1局部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HCV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局部处理,局部处理措施可参考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第三章第八条执行。

3.2暴露的评估和暴露源的评估

(1)暴露的评估:根据机体组织的类型和暴露的途径和严重程度对传播HCV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血液、含有可见血液的液体或其他可能有传染性的液体(包括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滑膜液、胸膜液、腹膜液、心包液或羊水等)以及组织等均可有血源传播病毒传染性。经皮肤损伤(针刺伤或利器伤害事件)或黏膜接触暴露于上述体液或组织均有血源传播病毒传播的危险,需要进一步评估。对于HCV来讲,暴露于充满血液的空心针或有明显血迹器械比暴露于极可能是注射用过的针头的危险性更高。此外,任何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或生产的设施中直接接触(没有个人防护设备或者没有起到保护皮肤黏膜的作用)高浓度病毒都应视为职业暴露,应进一步进行临床评估。对于皮肤暴露来讲,如果是涉及暴露于上述体液或存在危及皮肤完整性的事件(皮炎、磨损、开放性损伤)应进行跟踪随访。在临床评估人类咬伤时,被咬伤者和咬人者都应被认为有暴露的可能。如果咬伤造成双方当事人血液暴露,必须进行暴露后随访。(2)暴露源的评估:应对其血液或体液是职业暴露源的人员进行HCV传染性的评估。发生暴露时病历本上的信息如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既往病史等以及从暴露源本人得到的信息都可以证实或排除血源病毒的感染。如果暴露源HCV感染状况不明,应将此事件告知暴露源并对其进行血清学检测以确定血源病毒感染的依据。对暴露源进行检测必须采取一定的程序,包括获得知情通知书以及符合现行法律法规。任何被确定感染了HCV的人员应给予合适的咨询和治疗。做好对暴露源的保密工作。判断暴露源是否处于HCV感染的检测越早越好。医院、诊所或其他管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机构应就采用最合适的试验且最快得到检测结果与实验室积极协商。由EIA试验得到的抗HCV检测结果必须以其他试验证实如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ecombinantimmunoblotassay,RIBA)或PCR技术。对于暴露源的HCV筛查,不推荐直接采用检测病毒的试验如检测HCVRNA等。如果暴露源情况不明或不能检测,收集在何地和在何种情况下发生暴露的信息,根据流行病学的方法评估HCV传播的可能性。某些状况和暴露的类型可以增加或降低危险性,污染物质产生地人群(如机构或社区)中HCV的流行状况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例如,暴露发生在一个注射麻醉药物滥用流行或涉及戒毒机构遗弃的注射器的情况下,在流行病学上应认为比发生在养老院的暴露的传播危险性更大。不管暴露源的情况是否清楚,不推荐对涉及暴露的针管或其他利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及对检测结果的解释尚不清楚,且检测本身对操作利器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评价暴露源可能存在HCV感染时,应考虑收集以下资料信息,包括实验室资料(如以往HCV检测结果或免疫学检测结果或肝脏酶学如ALT),临床症状和近3个月是否有HCV暴露史(如注射麻醉药物使用或与抗HCV阳性伙伴性接触)。

3.3HCV暴露后的处理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各个卫生医疗机构都必须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对皮肤或黏膜暴露于血液的医务人员进行HCV相关检测,并且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熟悉这些制度和措施。以下是职业暴露HCV后进行随访观察的建议:(1)对暴露源要进行抗HCV的检测。(2)对于暴露者,检测基线抗HCV和ALT水平;如果暴露者抗HCV阴性,需进行血清学追踪,于暴露后1、3、6个月检查抗HCV和ALT水平。由于暴露于HCV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RNA,假如期望尽早确诊HCV感染,可以在4~6周时检测HCVRNA。(3)尽管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用第三代EIA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达99%,不需要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验证[17]。但是,对于HCV职业暴露者的诊断还是要慎重对待,建议对EIA方法检测的阳性结果采用RIBA进行确证[15]。

负责处理HCV职业暴露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HCV感染的危险性,以及适当的咨询、检测和医学追踪观察等方面的知识。不推荐采用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药物对暴露于HCV阳性血液的人员进行暴露后预防。此外,在HCV急性感染期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IFNα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因此,如检测到HCVRNA阳性,即应开始抗病毒治疗。目前对急性丙型肝炎治疗尚无统一方案,建议给予普通IFNα3mU,隔日1次肌内或皮下注射,疗程为24周,应同时服用利巴韦林800~1000mg/d[17]。

4暴露的报告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在暴露者个人健康档案中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HCV的情况;暴露者以前是否有HCV感染;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根据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逐级上报。

5发生病毒性肝炎暴露的医务人员的咨询

暴露于HCV感染血液的医务人员并没有必要特别注意在随访期内二次传播,但是应限制其献血、血浆、组织、器官或精子。暴露者也不必改变其性行为或限制怀孕。如果暴露者正在哺乳期,也没必要停止给婴儿哺乳。

为了防止传染给患者,仅仅依据暴露于HCV阳性血液就停止其护理患者的职责是没有必要的。目前还不存在限制HCV感染的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的建议。慢性HCV感染的医务人员应遵循所有推荐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标准预防措施、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及设备。在使用注射器或其他锐利器械时应小心,使用后的注射器不得复帽,如必需复帽,应使用器械夹持。

【参考文献】

1王豪.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与预防.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366367.

2U.S.UbilcHealthServiceU.S.UpdatedUS.PublicHealthServic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OccupationalExposurestoHBV,HCV,andHIVandRecommendationsforPostexposureProphylaxis.MMWRRecommRep,2001,50:152.

3逄增昌,储全胜,徐玉珍,等.高危行为人群5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141143.

4卢国强,李雪宏,林海,等.医务人员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03105.

5MitsuiT,IwanoK,MasukoK,etal.HepatitisCvirusinfectioninmedicalpersonoelafterneedlestickaccident.Hepatology,1992,16:11091114.

6AlterMJ.TheepidemiologyofacuteandchronichepatitisC.ClinLiverDis,1997,1:559568.

7PuroV,PetrosilloN,IppolitoG.ItalianStudyGrouponOccupationalRiskofHIVandOtherBloodborneInfections.RiskofhepatitisCseroconversionafteroccupationalexposureinhealthcareworkers.AmJInfectControl,1995,23:273277.

8IppolitoG,PuroV,PetrosilloN,etal.SimultaneousinfectionwithHIVandhepatitisCvirusfollowingoccupationalconjunctivalbloodexposure.JAMA,1998,280:28.

9DavisGL,LauJY,UrdeaMS,etal.QuantitativedetectionofhepatitisCvirusRNAwithasolidphasesignalamplificationmethod:definitionofoptimalconditionsforspecimencollectionandclinicalapplicationininterferontreatedpatients.Hepatology,1994,19:13371341.

10FaveroMS,AlterMJ.ThereemergenceofhepatitisBvirusinfectioninhemodialysiscenters.SeminDial,1996,9:373374.

11SanchezQuijanoA,PinedaJA,LissenE,etal.PreventionofposttransfusionnonA,nonBhepatitisbynonspecificimmunoglobulininheartsurgerypatients.Lancet,1988,1:12451249.

12KrawczynskiK,AlterMJ,TankersleyDL,etal.EffectofimmuneglobulinonthepreventionofexperimentalhepatitisCvirusinfection.JInfectDis,1996,173:822828.

13AlterMJ.OccupationalexposuretohepatitisCvirus:adilemma.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1994,15:742744.

14QuinJW.InterferontherapyforacutehepatitisCviralinfectionareviewbymetaanalysis.AustNZJMed,1997,27:611617.

15CDC.Recommendations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hepatitisCvirus(HCV)infectionandHCVrelatedchronicdisease.MMWR,1998,47:119.

暴露式范文篇2

关键词:场地环境调查;地下水砷污染;健康风险评;污染概念模型

随着我国“产业转移”和“退二进三”等方针的进一步实施,污染工业企业的关闭和搬迁,导致我国大中城市出现大量工业遗留和遗弃污染场地[1-2]。特别是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此类环境问题显得尤为明显。对此上海市环保局、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联合出台了《上海市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土壤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负责”、“全生命周期管理,按阶段监管落实”的原则,土地储备、出让、收回、续期前,土地使用权人(含土地储备机构)应组织完成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并向环保部门申请。因此,对于初步调查出现土壤或地下水有污染的地块,亟待开展详细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来保证地块的安全利用。.详细调查是在针对场地初步环境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存在污染风险的区域进行详细布点调查,以确定场地土壤污染的具体程度和范围,为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健康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等过程[3],是在分析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水平或致癌风险。以上海某地下水砷污染地块为例,介绍场地环境详细调查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过程,同时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对地块后期的安全利用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1地块概况

该地块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松卫公路以西,占地面积约为5.4亩。历史上主要为农用地使用,后期规划作为加油站进行开发建设,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场地内S3/W3号点位地下水样品中重金属砷的检出浓度(15μg/L)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限值(10μg/L),根据上海场地环境管理相关法规及标准规范要求,该场地需进行场地环境详细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

2场地环境详细调查

2.1样品采集与分析。场地环境详细调查点位分布图如图1所示。由于超标点位距离场地边界较近,按20m×20m网格布点将有1个加密点位被布设到场地,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围绕S3/W3共布设3个详细调查点位,每个点位采集1个饱和带土壤样品及1个地下水样品,并选取一个点位采集1个地下水平行样品。总计3个土壤样品与4个地下水样品,采集的土壤以及地下水样品送至有资质的分析实验室进行关注污染物砷的检测分析。同时还选取1个点位在其附近分别采集包气带与饱和带土壤原状样品各1个,用于检测场地土壤理化参数,包括粒径分布、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土壤含水率、孔隙度、有机碳含量、横向及纵向渗透系数等。土壤理化参数主要用于模拟污染物的迁移,用于风险评估。土壤样品采用GXY-1钻机进行采集,地下水样品采用一次性贝勒管进行样品采集。2.2场地环境详细调查结论。详细调查检测结果表明,场地内土壤中关注污染物(砷)的检出值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的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各点位地下水关注污染物(砷)的检出值均未超过地下水筛选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限值。根据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的结果,确定本场地地下水环境受到重金属砷的影响,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S3/W3监测点位周边,其余点位的地下水样品以及整个场地的土壤样品中均未发现关注污染物。

3健康风险评估

3.1危害识别。结合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的结果,确定本场地地下水中砷为关注污染物,该场地后期规划作为加油站进行开发建设,属于工业用地,根据《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2016)》规定,在工业用地方式下敏感人群主要为工作人员(成人)。同时,项目场地未来涉及再开发,敏感人群还包括建设期间的建筑工人。3.2暴露评估。按照《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2016)》的技术要求,该技术规范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人群的活动模式,给出了三类典型的暴露情景,本项目场地仅存在一种暴露情景,即建设开发期间存在受体暴露情形,建筑工人因施工作业会暴露于场地地下水污染物而产生健康风险。结合场地污染特性,分析受体处于污染环境中的暴露途径为经口意外摄入有污染的地下水。根据详细调查结果,结合污染物迁移途径以及受体类型,建立“污染源—途径—受体”的暴露途径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结合暴露途径概念模型,参考《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2016)》附录中的非敏感用地受体(建筑工人受体)的受体暴露参数(见表1)开展暴露量计算。根据暴露情景以及暴露途径分析,该地块仅存在建设开发期间经口意外摄入地下水途径,该特定暴露途径下的致癌暴露量与非致癌暴露量计算如下:ATcaBWaDEDaEFaWCRaCGWERcauuu(1)ATncBWaDRaWCEDaEFaERncCGWuuu(2)式中各参数参考表1场地受体暴露参数,带入数值计算得到致癌暴露量与非致癌暴露量分别为5.27E-6L/(kg/d)、4.32E-4L/(kg/d)。3.3毒性评估。依照美国环保署综合风险资讯系统(IRIS)的研究成果进行关注污染物砷的致癌毒性判定如表2所示。3.4风险表征。根据前述致癌毒性判定结果,场内关注污染物砷为致癌物质,砷经口摄入地下水途径致癌风险表征公式为:ogwcaCGW××=SFCCGWERCR(3)式中,CGWERca——致癌暴露量,取值5.27E-6L/(kg/d);Cgw——地下水关注污染物浓度,取值1.5E-2mg/L;SF0——经口摄入致癌斜率因子,取值1.50E+00[mg/(kg/d))]-1。计算得到CRCGW=1.19E-7,小于风险可接受水平(单一污染物致癌风险可接受水平:≤10-6),故认为该地块致癌风险可接受。砷对建筑工人的非致癌风险为:DWAFsubRfCogw××=ncCGWCGWERsubHQ(4)式中:CGWERnc——非致癌暴露量,取值4.32E-4L/(kg/d);Cgw——地下水关注污染物浓度,取值1.5E-2mg/L;subRfDo——亚慢性经口摄入参考计量,取值5.00E-03mg/(kg/d);WAF——暴露于地下水的参考计量分配系数,取值0.2。计算得到subHQCGW=6.48E-3,小于风险可接受水平(单一污染物非致癌危害商可接受水平:≤1),故认为该地块非致癌风险可接受。仅管该场地S3/W3采样点地下水样品中砷含量(15μg/L)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限值(10μg/L),但经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该点位的砷污染对未来建设开发期间的建筑工人所造成的健康风险均在风险可接受水平内,因此该项目场地无超风险可接受水平点位。

4结语

(1)经过详细调查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该项目场地无超风险可接受水平点位,该场地未来可作为第二类用地建设开发,无需开展后续修复治理工作。(2)该地块在未来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施工中口腔意外摄入污染地下水是建筑工人污染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因此风险防控的重点是避免建筑工人口腔接触到污染地下水,可采取佩戴口罩等方式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建敏.工业污染场地再利用及分类管理建议[J].能源与节能,2015(2):95-96,151.

[2]罗启仕.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水土污染治理现状与问题分析[J].上海国土资源,2015(4):59-63.

暴露式范文篇3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暴露;职业防护;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模拟或再现某种活动场景而创建的一种高度仿真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师设计,将教学内容融入该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辅导学生在形象生动的仿真环境中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已有学者将情境教学应用到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2]。医学生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重要措施。为提高提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与职业暴露应急处置能力,笔者在2015年开始在医学生职业暴露与防护的理论课中采用情景教学法,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具体做法

1.1设计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前根据教学大纲编制《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教案,明确教学目的与教学重点、难点。在多媒体教学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基本理论后,设置艾滋病病毒锐器伤、粘膜暴露两种职业暴露场景,场景一:某工作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锐器伤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包括:(1)局部处理: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肥皂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皮肤消毒剂进行伤口及周围皮肤消毒。(2)报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科室应进行登记备案。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卡》,经科主任或护士长审核签字后上报院感科。(3)检查暴露者(医务人员)和暴露源(病人)有关病毒或其它血清标志物,根据职业暴露处置专业人员评估与指导意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场景二:某工作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皮肤或粘膜职业暴露(如患者血液溅到工作人员眼睛里)。应急处理措施除局部处理有差异外,其余措施同场景一。皮肤或粘膜职业暴露局部处理:被暴露的完整皮肤用肥皂液、流动水清洗,破损皮肤用肥皂液、流动水冲洗后用皮肤消毒液消毒;被暴露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并为学生提供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参考资料,指导学生自主编写脚本,把正确佩戴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职业暴露处置等方法融入教学模拟情景中,为医学生创造一种无风险的、高仿真的训练环境。1.2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知识以“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演示。将学生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扮演艾滋病病毒锐器伤职业暴露应急处置,乙组扮演艾滋病病毒粘膜暴露应急处置,根据教学情景设计及演练脚本,每组演练前有5-10min的自由准备时间,选数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等,其余学生细心观看并记录演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演练结束后让观看学生提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集体讨论总结。最后,教师对演练进行点评,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学生在应急处置中的不足,归纳总结学习要点,使学生掌握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知识。1.3评估教学效果。教学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评估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收集学生对情景教学法的主观感受与建议,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教学体会

2.1情景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研究证实,情景教学法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应急动手能力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3]。吴修建等[4]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明显提高了实习护生理论与技能水平。在职业暴露与防护教育中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模拟临床职业暴露仿真场景,实用性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环境轻松愉快,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掌握了相关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掌握良好,对教师满意度高,体现了情景教学的优越性。2.2情景教学法可在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中推广。情景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切入点,通过形象、直观的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深刻认知与掌握相关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自我实践经验。王艳玲等[5]认为,情景教学的特点包括仿真、创新、实践、参与互动等,针对性与灵活性强,能有效减少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间差距。将情景教学运用到医学生职业暴露与防护的理论课教学中,利用“情感促进认知原理”[6],启发学生探索求知欲望,使其主动学习并解决教学情境中设置的问题,从而牢固树立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掌握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置知识。因此,情景教学可在医学生职业暴露与防护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晋,周志慧,李炅昊,等.情景教学在新入职员工职业防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5,14(4):379-381.

[2]杨婷,曾义虎,金碧荣,等.情景模拟在HIV/AIDS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117-118.

[3]付华,田维忠,邵红英.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154-157.

[4]吴修建,吴晓英.模拟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之路,2016,15(7):112.

[5]王艳玲,孙柳,吴瑛.情景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4):355-357.

暴露式范文篇4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IV;防护

职业暴露指由于职业的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被感染可能性的情况。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接触和遭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加大,这种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其感染的潜在威胁,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1]。2005~2006年我院共接诊HIV/AIDS患者31例,发生AIDS职业暴露8例,由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医学观察追踪1年,无一例发生HIV感染。为了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于职业暴露的认识,对8例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接诊HIV/AIDS患者31例,其中孕产妇6例,外科住院手术4例,内科住院6例,门诊15例;29例HIV初筛结果为阳性,2例明确诊断为AIDS;发生职业暴露8例,其中2005年7例,2006年1例,医生3例,护士5例;针刺伤5例,血液、体液暴露3例。8例均在暴露当时未知病人HIV抗体阳性。

1.2暴露方式

1.2.1针刺伤①医生进行手术缝合时,被针刺伤2例;②输液拔针后分离针头时不慎刺伤1例;③清洗器械时不慎被针刺伤1例。

1.2.2血液、体液暴露手有伤未戴手套接触病人血液1例,手有伤未戴手套给新生儿首次洗澡1例,皮肤完整接触病人呕吐物1例。

1.3暴露后处理受到职业暴露后未知病人HIV阳性的情况下,按医院规定常规进行肥皂、流动水下清洗,挤压伤口,再用0.5%碘伏和75%酒精消毒伤口;1例进行预防性服药治疗,其余7例因暴露轻微未进行预防性服药治疗,8例均进行追踪检查HIV抗体阴性。

2结果

8例医务人员暴露后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随访1年,HIV抗体仍为阴性。

3原因分析

①预防意识普遍不强,如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或给新生儿穿衣服、沐浴时不进行必要的防护;②医护人员在手术、注射或注射器具用后处理过程中发生针刺伤,这种高危操作包括使用后的锐器进行分离、浸泡、清洗、将针帽回套,将锐器扔在不耐刺的容器中等[2];③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相关防护知识比较欠缺;④医务人员本人疏忽大意或操作不当;⑤AIDS病人就诊时未告知自己患病情况。

4防护对策

随着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医护人员HIV的职业暴露风险加大,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坚持预防为主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感染HIV经血传播的基本保证。

4.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的培训医院制订了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范预案,把HIV职业暴露的问题作为防治AIDS感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给予高度关注,加强医务人员HIV感染及AIDS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卫生部印发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使大家认识并重视HIV职业暴露的途径及其危险性,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提高对HIV感染的警惕性。同时给具有暴露危险的医务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增强其防范意识,自觉做好个人防护。医护人员严格的自身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职业暴露,同时也可避免将医院感染带给患者及其他人员。

4.2实施普遍预防由于医务人员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便进行治疗和处置,常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中,因此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行为。其主要包括:

4.2.1患者接触物的隔离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4.2.2有皮损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有皮肤损伤的工作人员必须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在戴手套或接触患者之前,破损的皮肤必须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有渗出性损伤或渗出性皮炎的工作人员,必须阻止其直接接触患者及护理器械和装置。

4.2.3手套的使用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包括唾液)、黏膜或患者破损的皮肤及清除血迹和体液时,需戴手套。不同性质的工作采用不同的手套。清洁器械、打扫卫生的人员戴厚手套。要求较精细的工作,戴薄而合手的手套,无菌手套应用于侵入性操作。带双层手套可减少手套破损而接触患者血液。在戴手套之前或脱手套后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

4.2.4口罩、眼罩、面罩的使用当有可能遇到血液外溅、血性分泌物、体液或带血的微粒时,需戴口、眼、面罩;当脸上或嘴里意外溅上以上污物,必须用清水温和地清洗及漱口以减少经黏膜感染的危险;在每项操作之后,需用消毒剂消毒眼罩和面罩。

4.2.5使用隔离衣、隔离围裙和其他保护衣在工作场所需穿工作服;当可能遇到体液、分泌物、渗出物外溅时必须穿隔离衣;如果有大量的血、体液时,需穿隔离衣、围裙和靴子;离开工作场所,马上去掉隔离衣。

总之,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患者时,凡是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均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掌握预防和控制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对高危人群采用双层手套,当血液或体液有可能喷溅时,则要戴防护眼镜。在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以防刺伤。不得将针头插回针头套管,也不许弯曲、折断或做类似其他处理。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水彻底洗手,特别是手被血液和体液污染时,必须立即洗手,脱去手套后也要洗手。实验室内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如注射器、手套等,应消毒或销毁,避免废弃物的污染。

4.3发生暴露后的应急处理一旦皮肤被针头或刀片等利器刺伤,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要保持镇静,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对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皮肤,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如有伤口应立即将受伤局部血液挤出,并反复冲洗干净,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被暴露的黏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暴露的情况,使暴露后的医务人员能及时得到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危险程度决定防治方案,及时应用抗HIV的药物做预防性治疗。

4.4暴露后的随访及检测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HIV感染的早期症状等。暴露含有HIV的血液或体液后,如果被感染,多数在2个月内HIV抗体转为阳性,95%感染者将于暴露后6个月内出现血清HIV阳转,约5%的感染者在暴露后6~12个月内HIV抗体阳转。暴露后立即检测HIV抗体,可以帮助确定本次暴露前是否已有HIV感染,随访1年未发现HIV抗体阳转,基本可确定暴露后没有被感染,可停止继续监控。

4.5做好暴露后的预防尽管报道针刺伤导致HIV职业暴露的概率仅为0.33%,但是一旦发生HIV职业暴露,仍然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创伤。管理者要做好暴露后处理、报告、记录、预防性用药、保密、HIV抗体检测,并做好心理疏导,使暴露者顺利地渡过12个月的监测期,必要时予调整工作岗位。重视自身防护和暴露后采取严格措施,是防止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暴露式范文篇5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素质

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发放全院各科再生器械、物品是消毒供应室护士的主要工作。在回收、清洗的过程中,接触到各种污染物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消毒供应室护士就会面对职业暴露风险。为了更好地保护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面对职业暴露风险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2014年全体消毒供应室护士共7例作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为21~44岁;工作年限为1~22年。1.2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护士面对职业暴露风险,探讨其需要具备的素质,并进行专门培训,2013年为培训前,2014年为培训后,对培训前后护士的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2结果

于培训前的2013年和培训后的2014年,分别调查150次,并统计培训前后职业暴露发生次数。结果表明,通过消毒供应室护士面对职业暴露风险需要具备的素质的专门培训后,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见表1。

3讨论

3.1职业暴露因素(1)物理因素:①高温:由于高温消毒方式在消毒供应室的普遍应用,增加了消毒供应室护士烫伤的几率,此外,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容易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②锐器伤:回收、清洗刀片、针头及剪刀等是消毒供应室护士工作的一部分,稍有不慎就会被这些利器所伤。据不完全统计,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无一幸免锐器伤[1]。而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就是污染的利器针头等割破医务人员皮肤。③紫外线: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是紫外线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2]。因紫外线消毒的应用,即使有机械外表的阻挡,部分紫外线由于设备老化等各种原因仍会泄露出来,从而对人体造成损伤。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红斑、皮肤过敏等。此外照射眼睛还会引起电光性眼炎。④噪音污染:在清洗时,医疗器械之间难免会发生碰撞,在冲洗、灭菌时,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清洗机、干燥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等会产生噪音。长时间在这种噪音环境下工作,不仅可使人听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还可引起心肌缺血和消化不良[3]。(2)化学因素:在消毒供应室,消毒剂及洗涤剂等化学用品是必不可少的,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强是这些化学用品的特点。这些化学用品会影响护士的身体健康,例如会造成皮肤过敏,会导致急性中毒,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和造血系统等。护士若长时间使用橡胶手套,会引起皮肤瘙痒。(3)生物因素:消毒供应室护士主要工作就是去污、清洗、消毒、灭菌临床使用过的污染物品,这些物品沾有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这些。患者中可能有梅毒、HIV、乙型肝炎感染者,这就加大了消毒供应室护士感染疾病的概率。3.2面对职业暴露风险需要具备的素质。(1)防护意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内容决定了消毒供应室的医疗污染很严重,消毒供应室护士身体健康受到损伤的几率很高。护士对职业暴露风险认识不足,如高温、锐器伤、紫外线、机器运行产生的噪音等物理因素。橡胶手套、清洗剂及消毒剂等化学因素。污染物品等因素,这将会增加感染机率和自身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高压蒸汽灭菌属于高温作业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可使人感到头晕、心慌、烦躁、无力、疲倦等不适[4]。污染的锐器划伤皮肤可导致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时,对眼睛和皮肤都有损害,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及皮肤红斑甚至水泡等[5]。机器在运行时发出的噪音会使人神经衰弱、心烦气躁等。各种类型的消毒剂、清洗剂等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有损伤。现阶段医院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保护的意识情况也受到社会各界人员的关注。面对这些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职业暴露风险,消毒供应室护士应该强化自我预防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习职业防护知识,加强手卫生管理,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加强自我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感染等的发生。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如果有不良操作习惯,应该及时改正。要戴手套,避免皮肤破损。佩戴口罩防止将消毒液挥发出的气体吸入体内。(2)团结协作意识:消毒供应室工作是由各个环节构成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若是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不达标,可能就会影响到另一环节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每个区域都应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本区域自己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认真完成自己任务。每个消毒供应室护士都应该从大局出发,具备团结协作的意识,保证每个人的安全。(3)良好的心理素质:消毒供应室工作强度大,专业性强,各项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均需达到相关规定质量标准,工作人员工作压力也大,工作人员发生心态失衡的可能性比较大。消毒供应室护士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热爱工作的心态。此外,适当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良好精神状态的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工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工作过程中,良好的心态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率。而且,在发生职业暴露时,能够沉着冷静,采取正确适当的处理方式,尽可能的减少损伤。(4)及时掌握相关的临床最新知识:消毒供应室护士要不断学习相关的最新知识,例如需要回收、清洗、消毒的最新器械的结构、消毒灭菌方式和标准,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服务临床,还可以减少职业暴露。护士自己要关注这方面动向,并积极学习。为了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到设备先进、技术好的消毒供应室参观学习。(5)熟悉掌握消毒供应室操作设备:消毒供应室操作性强、专业性强,具有特殊的设备。而且,近些年来,对消毒灭菌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消毒供应室不断引进各种现代化设备。熟练掌握消毒供应室设备的操作、保养,对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此外,为了降低职业暴露风险,还应做好消毒供应室的环境管理。(6)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消毒供应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消毒供应室有自己的操作流程:医疗物品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监测、储存、发放等。消毒供应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避免人、物多次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为了避免可能恶性时间的发生,要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

4结语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工作性质特殊,护士难免会接触污染物品,这就使得护士要面对职业暴露风险,导致感染机率和身体受到损伤的可能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消毒供应室护士面对职业暴露风险需要具备的素质的专门培训就显得相当重要。这个培训能够加强消毒供应室护士对自己所处工作环境和所面对的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能够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加强对设备的操作;加强对遵守操作流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3.

[2]李立,白雪涛.紫外线辐射对人类皮肤健康的影响[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4):198-202.

[3]张希平,李翠萍.噪音的危害与控制初探[J].山西护理志,1995(3):106-107.

[4]刘世华,廖妙英,周士林,等.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5):99-101.

暴露式范文篇6

关键词:低工龄;临床工程师;职业暴露;针对性防范

21世纪以来,工程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医疗设备在现代大型三甲医院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医疗设备的管理者和维护者,临床工程师不再局限于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更多的是将工程学和工程管理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确保与医疗设备有关的所有医疗活动正常运行[1]。然而与临床工作结合越紧密,临床工程师职业暴露的问题也越严峻。严重的职业伤害报道虽不多见,但也时有发生。2017年曾发生过血液透析机工程师单独夜间维修时不慎触电死亡的事故[2]。临床工程师职业暴露的来源有两大类:第一,由于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设备未及时消毒而接触到感染源;第二,在日常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过程中受到的一些有害因素的影响。由于临床工程师医学知识相对匮乏、防护意识不强,其日常工作中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其中低工龄工程师由于岗前教育体系不完善、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心理素质相对不稳定等因素导致其发生职业暴露概率高于临床工程师的平均水平。目前相关的文章多是对整个临床工程师群体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和讨论,缺乏对低工龄工程师职业暴露现状的针对性研究[3]。本文通过对职业暴露种类的分析讨论,结合相关数据调查,对低工龄临床工程师职业暴露防范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

1临床工程师所面对的职业暴露种类

1.1生物性伤害。临床工程师在维修血球仪、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机、体外循环机、麻醉机、呼吸机和负压吸引器等众多设备时难免会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工作时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没有按规定穿工作衣、戴手套,受感染几率较高,不仅会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4]。1.2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工程师维修过程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部分医疗设备结构复杂,设计时并未考虑到维修安全,所以工程师在维修过程中极易受到机械伤害。工程师日常使用的维修工具,如斜口钳、剪刀、螺丝刀和万用表等多为锐器或装配有锐器,若使用不当易对自身造成伤害,并伴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据了解,工程师所用的维修工具,大部分使用后并不会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造成机械伤害的同时有发生生物性伤害的风险,由此可见职业暴露的发生有时会有多种潜在的危险因素。1.3电击伤害。医疗设备中存在大量的电子电气设备。国家标准《安全电压》(GB3805-83)规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综合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供电方式、使用方式和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当电气设备采用的电压超过安全电压时,须按规定采取防止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人体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5]。大部分医疗设备采用220V或380V的交流电压输入,或直接作用于相关组件,或通过开关电源转化为所需电压值,有些模块例如监护仪显示器高压板正常工作时电压可达到600~800V,远高于“安全特低电压”。在维修过程中,工程师若没有做好相关绝缘保护措施,可能会遭遇电击伤害。人类遭受电击后,会出现一些生理学变化,可能会导致癫痫、神经系统损伤或是肌肉麻痹等,若电击时间过长甚至会使受电击者心跳和呼吸骤停[6]。1.4辐射伤害。辐射伤害的主要来源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医院工作环境中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于X射线、γ射线和放射性物质,非电离辐射主要源自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较大,且具有累积性和不可逆性。临床工程师在检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设备、数字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和胃肠机等设备时,若违反操作规程,防护措施不当,人体受电离辐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会发生有害作用。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中可引起放射病,几乎所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均会发生病理改变,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7]。紫外线消毒广泛运用于医院各个科室,主要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杀菌。水处理系统中也装有紫外线消毒灯,抑制管路中细菌的生长繁殖。人的眼睛长时间接触紫外线会损伤视网膜,过多的紫外线进入人体内对细胞DNA有损伤作用,并有一定致癌作用[8]。1.5烧烫伤。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这类特种消毒设备需要在高温高压环境中运行,如果维修前未能做好相应防护措施,可能会因为高温高压对工程师皮肤造成一定损伤[9]。电焊枪作为工程师常规维修工具,若使用不当也极易对皮肤造成伤害。1.6化学伤害。医院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和医用试剂,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戊二醛、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和四氯化碳等,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黏膜、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影响,长时间暴露在有毒试剂下会致癌、致畸。相关使用化学试剂的医疗设备若密封性出现故障,导致有毒试剂的大量泄露,处理不当会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造成伤害。1.7心理伤害。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工程师处于体力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中,长此以往容易引起肌肉酸痛,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等。临床工程师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远不如医务人员,这种落差感会加重心理压力。相关研究表明,过重的心理压力会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10]。

2低工龄工程师职业暴露现状

2.1现状调查。随着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工程师所面临的职业暴露几率大幅提升。一般认定,工龄小于等于5年为低工龄。相关调查显示低工龄临床工程师职业暴露发生率高达93.75%,年人均暴露次数为4.13次,均高于临床工程师的平均水平[11]。这与笔者在小范围职业人群中的调查结果基本类同。调查中还显示机械伤害和电击伤害在职业暴露中占比较高,这主要和工程师工作特性和工作环境有关。随着工龄的增长,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和年人均暴露次数逐渐减少。2.2原因分析。2.2.1低工龄工程师自身素质不高低工龄工程师缺乏工作经验,相关知识储备不够充足,遇到问题不能找出最优解,维修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无法及时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增加了职业暴露发生的概率。然而临床工程师防护意识远不如医务人员,一些工程师在进行维修工作时,为图方便不穿工作衣,一些特殊场合不戴工作帽、手套和护目镜。在受到伤害或接触感染源时,由于缺乏应急处理知识,加之心理素质相对不稳定,所以一般不能得到及时处理。2.2.2医院对此问题未给予足够重视临床工程师在医院得到的关注不足,未被有效纳入医院院感监控范围,缺乏相关防护培训和监督,导致工程师防护意识缺乏[12]。临床医疗工程部内部对低工龄工程师的培训投入不足,未规范临床工程师培养机制,导致工程师水平参差不齐。2.2.3随着工龄的增长,工程师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前面提到临床工程师不再局限于设备的维修,而是将工程学和工程管理学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医学中,从而保障医院安全、高效地运转,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高工龄工程师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管理设备上,如采购、质检、调配、报废鉴定等,而低工龄工程师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设备的维修、维护上。设备维修、维护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概率显然要比前者高。

3低工龄工程师职业暴露的防范

3.1在校期间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如今临床工程师多毕业于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在校课程并无职业暴露相关内容。高校在培养临床工程师时应重视对学生职业安全意识的培养,将职业暴露及防护课程纳入必修课或选修课范畴[13]。让学生对医院存在的职业暴露种类有初步认识,对学生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培养其基本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3.2提高医院对临床工程师职业暴露问题的重视程度。医院须将临床工程师有效纳入院感监控范围,定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从而提高工程师的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变被动防控为主动防控[14]。针对低工龄工程师建立个人防护档案,记录已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对造成的伤害及时处理并分析事故原因。3.3规范临床工程师培养机制。对临床工程师开展规范化培训,定期巩固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定期进行相关理论考核和维修技术考核[15]。通过培训使工程师在遇到设备故障时,能科学地进行故障分析、测试、定位和排除。维修时遵守操作规范,例如不带强电操作、穿工作衣等,从而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的可能性。3.4建立特种设备维修方案。维修一些特种设备,例如脉动真空灭菌器、高压氧仓、放射设备和水银血压计等,维修工程师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和考核。特种设备须定期检验报验,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16]。低工龄工程师在维修特种设备前应先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维修时最好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现场指导,发挥团队作用。维修特种设备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屏蔽来自射线和高温高压的意外伤害。建立特种设备维修方案,能有序排除设备故障,同时降低工程师维修时的心理压力,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3.5维修工具定期消毒。本文前面提到工程师使用的维修工具会与医疗设备直接接触,在造成机械伤害的同时可能会造成生物性传染,所以有必要定期对工程师所使用的维修工具进行消毒。可用75%的酒精对维修工具进行擦拭,或用紫外线灯照射工具表面。消毒完成后进行记录,以便安排下次消毒时间。3.6增加临床工程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分享维修经验,提高低工龄工程师工••作能力,营造学习氛围,以老带新,共同进步。分享职业暴露案例,重现事故现场,提高低工龄工程师心理素质,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某些特殊场合多人同时对故障进行排除,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3.7定期体检。对工程师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于一些由于职业原因引起的慢性病早发现早治疗。对放射设备维修工程师,应和放射科医技人员一样建立个人放射防护档案,进行周期性放射剂量监测和针对性、预防性健康体检,消除对射线的不必要的恐惧心理。

4结语

暴露式范文篇7

【关键词】艾滋病;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艾滋病(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传染病。是致命性恶性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HIV感染者高危人群已扩展到社会各阶层,(2007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约70万。由于艾滋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常到各科就医,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到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因此普通科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更多的是潜在的传染源。他们与艾滋病专科护士相比防护意识淡漠,相关知识缺乏且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口J,应予以重视。本文从分析艾滋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着手,探讨相应的安全防护对策,旨在避免艾滋病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暴露。

一、艾滋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

1.1因职业暴露造成护理人员感染HIVHIV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或其他工作过程中,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Hj。有研究\"’证明,医务人员HIV/AIDS的职业暴露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检验人员、医师,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体液越频繁者,感染风险越高。由于护理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多种有创操作,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医疗废弃物和污染物,所以护理人员是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Ippolito等报道的94例由职业因素感染的医务人员中49例为护士(占52.1%)∞J,美国疾控预防中心(CDC)报道的270例医务人员患者中有232例为护士i占85.2%),其中23例是通过职业暴露而感染的。

1.1.1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漠、HIV/AIDS相关知识缺乏、标准预防原则落实不到位等都是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直接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增加。有调查发现55.1%的护士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不采取防护措拖,在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时带口罩、手套者只占29.O%沛J。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在诊疗或护理患者前后洗手者占34.5%,接触血液、体液后进行手消毒者占10.1%。大多数情况下,职业暴露是由于操作过程或整理用物过程中疏忽大意或没有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而造成的。李晓亮和肖霞等¨刈调查医护人员注射后对针头处理不当,如回套针帽和用手给针头毁形,分别占23.5%和33.3%。

1.1.2HIV职业暴露的途径(1)被HIV阳性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是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据郑晓澜和邱英如等报道,在1年内有64.8%的医生和79.36%的护士发生过医疗锐器损伤,医生平均每人损伤1.07次,护士平均每人损伤2.88次¨“。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主要有:给病人注射药物、配制药物或抽血时;抽血后取下针头将血液注入试管时;给使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时;对用过锐器进行分类和处理时均易造成刺伤。(2)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接触HIV阳性的血液和体液是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又一主要途径ll3I。发生血液、体液污染的情况有:给患者喂饭、擦洗、翻身、拍背;整理用具、工作台、为患者整理床铺;留取标本时将血液、体液从一个容器到人另一个容器;抽血或输液后,穿刺部位按压不当会造成出血液污染;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做人工呼吸时均易使护理人员受到污染。

1.2心里压力增加艾滋病的不可治愈,隐蔽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广泛存在以及艾滋病症状的不典型性,护理工作中随时都会遇到艾滋病患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HIV职业暴露,这些情况无疑使护理人员的心里压力增加,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的恐惧紧张心理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因操作失误而发生职业暴露的几万方数据率增加,对护士的工作、生活、学习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一旦暴露发生,将对护士产生极大的心里压力。有一位护士在给患者抽血时不小心手沾到了患者的血液,在得知该患者是艾滋病患者后大哭大闹,认为自己要感染HIV。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护士都会产生中或重度焦虑及悲观情绪,长期的心理高压力状态极易导致心理疲劳,造成心理性的危害,可使护士产生习惯性便秘、经前紧张综合症、神经衰弱等,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并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二、安全防护措施

2.1设立专门机构预防和处理HIV职业暴露工作各医疗单位均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预防和处理HIV职业暴露工作。为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能和护理人员安全操作情况,负责各种安全宣教工作。一旦职业暴露发生要规范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及时提供咨询。

2.2树立安全防护意识艾滋病的潜伏期较长,在窗口期内检测不到HIV抗体,却具有传染性。感染者从外表无法识别,医护人员要确切知道就诊的每个患者是不是感染者是不可能的,护理人员更多的是面对潜在的传染源,因此要定期进行有关安全防护的培训和大型的艾滋病科普宣传,动员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使护理人员认识到艾滋病就在身边,在护理患者之前先做好自己的安全防护,树立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在任何时候操作时都能采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操作技术和防护措施。

2.3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曾尖锐地指出:“艾滋病主要死于无知”。临床护士如能很好地学习和掌握关于HIV/AIDS传播的相关知识,切断HIV/AIDS传播的一切途径,免遭AIDS的威胁是完全可能的。例如:HIV的体外生活力弱,对理化因子的耐受力不及HBV,因此,凡是用于灭活HBV的方法均可将HIV灭活.HIV对热和化学试剂敏感,对紫外线不敏感。0.2%的漂白粉溶液、0.2%的次氯酸钠、0.3%的双氧水、0.5%的来苏尔、75%的酒精处理5min既可灭活病毒。56℃30min即可将病毒灭活。pH值小于6或大于lO的溶液,在10min内可灭活病毒HJ。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为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2.4加强标准预防原则的掌握标准预防原则规定“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范措施”,这是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安全操作的行动指南¨引。可通过以下具体措施使护士掌握标准预防原则:(I)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标准预防知识和防护技能的培训;(2)编发防护职业暴露小手册,将一些常用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以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形式编写成小手册,方便护理人员携带和参考;(3)将标准预防原则的要求、措施、流程以及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和预31案图表化并贴于墙上;(4)定期举办相关知识竞赛并设奖项。

2.5预防锐器刺伤为预防锐器刺伤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要将针帽套回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针头、刀片等锐器。(2)执行注射、抽血等操作时应戴手套,并携带锐器盒,随时将用过的针头放人锐器盒内,放置量不超过3/4¨“,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以免刺伤别人或自己。(3)对不合作的躁动患者护士在行静脉穿刺或拔针时应由技术熟练的两人配合。(4)所有操作完毕,应由操作者自己整理用物,针头等锐器不要留在治疗台、治疗车上,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应随时处理、浸泡、毁形。

2.6预防血液、体液的污染为避免血液、体液的污染要注意以下几点。(1)洗手:接触患者后要用肥皂常规洗手,如果手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要立即洗手。(2)戴手套:预料到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时,要戴手套,必要时双层。带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可以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感染H1V的几率¨9‘。研究表明,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护人员接触到的血量比未带手套减少50%。(3)戴口罩、防护眼罩和穿隔离衣: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执行特殊操作时,预料到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应戴口罩、防护跟罩并穿隔离衣。(4)抢救时尽量避免做口对口呼吸,用导管和复苏囊以及人工呼吸机进行抢救H¨。

2.7职业暴露后的处理(1)局部紧急处理:如果不幸发生HIV职业暴露应作紧急处理,首先冲洗被污染处的皮肤、粘膜或伤口,并迅速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冲洗;然后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消毒mj。(2)报告与危险性评估: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或黏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局部处理完成后,要及时向有关专家咨询并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暴露级别和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进行抗逆转录病毒预防性治疗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HJ。(3)暴露后的药物预防:根据评估的结果实施必要的药物预防,预防用药的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暴露发生后1~2h内。轻度低危暴露使用基本用药,即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如双汰芝(AZT+3TC)300mg/次,每日2次,连服28d;严重暴露要基本用药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服28d。及时处理,及早用药可降低HIV感染的危险,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1~2004年对42例医务人员、公安司法干警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和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在6个月的随访结束时均未发生血清阳转拉3l。(4)给予咨询和监测:护理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都非常紧张,甚至是极度恐慌,心理压力很大.因此要及时向被暴露者提供咨询,帮助他们稳定情绪,配合医生检查治疗、定期监测、随访以及树立生活、工作信心.HIV职业暴露发生后都应作HIV抗体本底检测,如检测结果阴性,不论经过危险性评估后是否选择暴露后预防用药,均应在事故发生后第6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抽取血样检测HIV抗体,以明确是否发生HIV感染HJ。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对职业暴露者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保密。

2.8心理压力的防护措施(1)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有预见性的调配工作人员,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因工作忙乱或身心疲惫而发生职业暴露Ⅲj。(2)改善、优化环境,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培养护理人员积极乐观的心态。(3)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使护理人员掌握HIV/AIDS的流行形式、消毒隔离方式、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在临床工作中减少恐惧感和盲目性L25J。(4)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处变不惊的能力,认识到虽然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只要我们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繁忙中规范操作,就能杜绝或减少HIV职业暴露的机会。(5)如果不慎发生职业暴露,有关部门除要提供必要的处理措施外还要及时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并不是所有暴露都会感染HIV,针刺的伤口接触污染血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3%,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1%,皮肤暴露感染HIV的概率为0.1%。如果心理压力太大,可引导其看心理医生或向亲密好友倾诉,缓解心理压力,还可通过具体心理减压措施(听音乐、跳健美操、回忆最近生活和工作中愉快的事情等),将心理损伤降到最低限度。公务员之家

总之,艾滋病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要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树立安全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全面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可大大减少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如果意外发生了职业暴露就要立即进行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使暴露后感染HIV的概率降到最低;针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缓解他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感,保证其正常有序地工作,从而避免艾滋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1]张孝贤,潘丽娥.护理艾滋病病人的危险因素及职业安全防护措施[J].吉林医学,2006,28(6):847.

[2]陈竺.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EB/OL].ha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7.1l-29.

[3]刘淑然,常华丽,耿艳玲.护理人员艾滋病认知态度及自我防护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414.

暴露式范文篇8

【关键词】甲醛;空气污染物;防治措施

长期处于室内环境中,室内空气质量可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水平,据统计,全球近半数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空气污染可引起呼吸道疾病,慢性肺病,甚至肺癌[1]。本文对几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防治进行阐述,以提高人们对空气污染物的认识。

1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及来源

依据标准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其中最常见的几种污染物为可吸入性颗粒PM10、甲醛、苯及苯系物、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氧化物、氨、氡等。

1.1可吸入性颗粒

可吸入性颗粒PM10是指空气中粒径≤10μm的颗粒物,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越能随着呼吸进入呼吸道深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2,3]。空气中粒径≤2.5μm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室内空气内的可吸入颗粒既来自室内,也可来自室外产生。室外颗粒物可通过门窗缝隙、通风等方式进入室内。室外汽车排放的尾气、燃料的燃烧,室内的烹饪和香烟烟雾、建筑材料的挥发等都可产生可吸入性颗粒。可吸入性颗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与浓度和人体在其中暴露时间有关。有研究表明,因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气肿等疾病去医院就诊人数的增长与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升高具有相关性,并有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暴露可以增加糖尿病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4]。张丽等[5]探索了金昌市PM10和PM2.5短期暴露对成人血压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PM10短期暴露对金昌队列人群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PP)和Mid-BP(SBP和DBP)这5种血压指标具有一定影响,随着PM10浓度的增加,成人的5种血压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人群SBP、MAP、PP和Mid-BP指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吸烟者和男性是PM10和PM2.5影响血压的易感人群。贺颖倩等[6]探究了PM10短期暴露对人群空腹血糖、血脂的影响,结果发现PM10可导致FPG、TC、LDL-C及HDL-C升高,TG降低,可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对男性和年龄<60岁者的血糖、血脂指标影响更加显著。

1.2甲醛

甲醛通常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以通过呼吸道吸收,温度升高会导致甲醛的挥发速度加快。甲醛在建筑业中使用极为广泛,作为胶黏剂用于木材加工、涂料和纺织品中。室内空气污染中的甲醛多来自室内装修时使用的建筑材料。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度极高,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类致癌物,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甲醛急性中毒表现在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作用,诱发皮炎,还会导致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异常。长期暴露在甲醛环境中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产生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邹丽君等[7]研究表明低浓度的甲醛短期暴露会对ICR小鼠有系统毒性和肝脏毒性。清华大学调查了北京40户家庭室内甲醛浓度发现,在两年内没有进行任何装修或维护的情况下,室内甲醛浓度范围为17.8~185.7μg/m3,平均值为64.4μg/m3,12.5%的家庭室内甲醛浓度超过中国国家标准(0.1mg/m3)。张琪等[8]调查了271户新乡市居民住宅内985个检测点的甲醛含量,结果发现5年内居民住宅空气中甲醛超标率为36.55%,甲醛的挥发浓度并没有随装修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1.3苯及苯系物

苯系物包括甲苯、二甲苯。苯是一种无色的透明液体,有特殊芳香气味,易挥发。苯作为一种常用的溶剂,存在于油漆、涂料和各种胶等建筑材料中;还存在于橡胶、纤维、塑料等材料中。目前多用甲苯、二甲苯代替纯苯使用。苯系物具有强烈致癌作用,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能够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苯系物对神经系统也有伤害,导致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李小琴等[9]探讨了长期低浓度苯暴露对职工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低浓度苯暴露对职工有血液毒性和氧化损伤,能导致职工血压、尿中苯巯基尿酸(S-PM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及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的升高,红细胞计数减少。段潇潇等[10]探究了低浓度苯、甲苯和二甲苯对石化公司职工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公司工作环境中苯及苯系物浓度未超标的情况下,接触工人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均有减少。康家宁等[11]对北京市内的4家商场和3个体育馆室内不同功能区的甲醛、PM2.5和苯系物的浓度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商场B内餐饮区苯系物总浓度最高达0.256mg/m3,其中甲苯超过标准值4.2%。

1.4总挥发性有机物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包括烷类、芳香烃、烯类、酮类、醛类、胺类、卤烯类、酯类等物质。室内的TVOC来自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和办公用品等,如人造板、涂料、地毯、油墨等。TVOC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长期暴露在此环境中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有研究表明短时间苯和甲醛联合暴露对ICR小鼠有系统毒性及肝脏毒性。

1.5碳、氮、硫的氧化物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等污染物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对人的呼吸系统有刺激性作用,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人体吸入二氧化硫后对眼及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甚至导致窒息。长期低浓度的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也会出现鼻炎、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二氧化氮能刺激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导致神经衰弱等。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呼吸变慢等反应甚至死亡,慢性中毒会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俞建等[12]对浙江省某肿瘤地区研究表明单位面积氮氧化物排放量是肺癌发病率的影响因素。胡宝翠等[13]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物CO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的影响,发现CO浓度上升会导致人群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升高。

1.6氨

氨气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主要来源于混凝土中的防冻剂和防火板中的阻燃剂等。吸入氨气后能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大量吸入对人的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等症状。

1.7氡

氡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是标准规定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之一。室内氡的主要来源是花岗岩、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天然石材、自来水等也是来源之一。氡气无色无味,吸入人体后可在体内发生衰变对人体造成辐射损伤,人长期处在低浓度的氡环境中可诱发肺癌。

2室内空气污染物防治措施

2.1使用绿色室内装修材料

装修建筑材料是室内空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选择绿色环保的室内装修材料,从源头解决问题,减少室内污染物的产生。在开始设计室内装修时就可以采用实用、简洁的方案。复合地板等人造板材、劣质的装修材料和传统的家具都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在装修时应避免选用人工合成板材,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环保型油漆涂料,并尽可能选购成品家具减少污染物挥发。

2.2加强室内通风

通风可以将室外洁净空气引入室内,稀释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并将室内污染的空气排至室外。增加通风频率,保持通风时长是控制室内污染物最简易的方法。可以通过开窗通风的方式引入室外空气,也可以使用空调等具有通风系统的电器进行。夏侯炳等[14]研究表明室内进行长期有效地通风可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但是当室外空气质量不高时,这种方法并不能很好地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共同作用。

2.3室内放置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放置在室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对甲醛等空气污染物进行净化,同时在植物根部共生的微生物可以将空气污染物转化为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以减少污染物含量。赵振等[15]研究表明变叶木、绿萝等9种植物都具有净化甲醛的能力,且综合分析表明白鹤芋和花叶万年青的甲醛净化能力较好。杨红瑞[16]选择红掌、广东万年青等6种常见的室内观赏植物,结果发现红掌和广东万年青的甲醛净化能力较好。另外,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还可以平衡室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空气清新。

2.4安装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目前市场上空气净化装置种类繁多,有机械滤网式、高压静电集尘、负离子等。在购买时应考虑实际的使用条件,如房间的面积、使用的地点、使用的目的等选取合适的仪器。还可以购买活性炭、硅胶等吸附剂吸附污染物,但吸附剂有见效慢、易饱和、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当室内条件变化时会将已吸附的污染物释放,造成室内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轻微空气污染的房间可以选用吸附剂净化。

3结语

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需要多领域的共同努力。可以通过以上方法,自行有效的组合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同时在装修时树立环保意识,依靠专业人士有针对性地采取空气污染治理方式。

【参考文献】

[1]丁桂艳.室内装饰材料污染物散发过程的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9.

[2]俞捷,张镖,梁大仙,等.遵义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甲醛监测结果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4,4(6):527-529+534.

[3]于腾,胡晓微.几种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防治措施[J].绿色科技,2015(6):204-205.

[4]周小建,洪建国.环境暴露对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21):1605-1611.

[5]张丽,石国秀,刘艳丽,等.金昌市PM2.5及PM10短期暴露对成人血压水平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42(7):3450-3460.

[6]贺颖倩,王敏珍,郑山,等.PM10短期暴露对人群空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42(6):2911-2920.

[7]邹丽君,张娟,高艳芳,等.低浓度苯和甲醛经呼吸道联合染毒对小鼠肝脏毒性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0,40(5):518-522.

[8]张琪,王力科,刘凌,等.新乡市居民住宅室内甲醛及苯系物检测结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1,39(5):558-561.

[9]李小琴,毛一扬,潘兴扬,等.长期低浓度苯暴露对职工健康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2,48(1):1-4+9.

[10]段潇潇,单铁梅,付丽丽,等.低浓度苯和甲苯及二甲苯对某石化公司工人健康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4):297-300.

[11]康家宁,张金萍,平宗选,等.公共场所室内甲醛、PM2.5和苯系物污染水平测评[J].建筑科学,2020,36(4):90-98.[12]俞建,俞洁,于海燕,等.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直径≤2.5μm细颗粒物和氮氧化物与肺癌发病率分析[J].中国肿瘤,2020,29(11):859-864.

[13]胡宝翠,韦丽琴,戴纪强,等.我国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影响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2):2144-2148+2162.

[14]夏侯炳,申君,姜娅.自然通风下室内甲醛浓度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4):45-46.

[15]赵振,魏雨桐,马方园,等.不同光照条件下亚热带常见绿植对室内甲醛净化的影响[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16(2):17-24.

暴露式范文篇9

专家观点

观众也是比赛的一部分

中国体操队领队叶振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体操是一项富有高度艺术性和技巧性的竞技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欣赏性,由于项目自身特点不同,体操项目礼仪对运动员和观众的要求和其他项目是不同的。我想强调,一方面我们要求运动员尽最大努力展现自我风采,尊重观众,尊重裁判,按规程办事,拿高分,为国争光;另一方面,观众也应该按体操项目观看的习惯和传统,带着新风尚、新气象、新面貌进入看台,并以各种礼貌而热情的方式来真正支持我们的体操运动员,这二者缺一不可。加上场上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包括裁判、记者、还有教练等,构成和谐、紧张、激烈又充满艺术性的体操竞技运动场。

专家分析

■男子高器械穿长裤是怕“走光”

观看体操比赛细心的人会发现,体操运动员出场的时候,服装是随着器械的不同而变化的。之所以变化,一方面是为了上器械方便,另外也是出于对观众的尊重。

比如,男子项目中,所有项目都要求运动员穿背心,高器械的项目———鞍马、吊环、单杠和双杠,这四个项目是要求男运动员穿长裤的,穿长裤的目的就是担心运动员在高器械上做大幅度动作时会“走光”,暴露了身体中不适合暴露的部位,场面便极为不雅,这对于观众也是一种不礼貌。

而在低器械的项目自由操和跳马,则要求运动员穿短裤,主要还是为了活动方便,更有利于展现运动员的飒爽英姿。

无论男女运动员可以光脚比赛,也可以穿体操鞋和袜子比赛,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求干净整齐,不要有异味。

■女运动员不许臀胸大暴露

暴露式范文篇10

【关键词】鼻;内窥镜检查;喉肿瘤;声带;息肉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clinicalvalueoftreatingbenigntunmoratlarynxwithnasalendoscopiy.Methods:42patientswithpolypatvocalcord,5patientswithcystofepiglottiswereoperatedbynasalendoscopiyornasalendoscopiycombinedwithsupportinglaryngoscope.The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3monthsto1yeras.Theclinicaldataandtheresultsof47patientsfollowed-upwereretrospectivelyreviewed.Results:46casesof47patientswerecured,andrecurrencehappenedon1case.Thesuccessratewas97.8%.Conclusion:Theclinnicaleffectsofnasalendoscopyaresignificantandworthofspreading.

【KEYWORDS】Nose,Endoscopy,Laryngealneoplasms,Vocalcords,Polyps

喉部良性肿瘤,尤其是声带息肉及会厌囊肿是常见多发病,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可采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支撑喉镜、纤维喉镜下等不同术式摘除或切除肿瘤。但受到手术视野的暴露,病人的耐受程度及手术并发症等多种限制。我科采用单独鼻窦镜下或鼻窦镜联合支撑喉镜下切除病变组织经临床观察,在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6-10—2008-07月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42例,会咽囊肿5例。其中22例声带息肉患者选择表面麻醉下手术。25例患者中,选取其中因不同原因造成声带息肉手术困难的病例20例,应用鼻内窥镜联合支撑喉镜。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1~70岁,平均47.3岁。左侧13例,右侧7例。会厌囊肿5例病变靠近会厌缘,采用自动开口器撑开暴露视野,鼻内窥镜下直接切除病变。男3例,女2例;年龄32~52岁,平均37.9岁。

1.2手术设备术中使用0°、70°鼻内窥镜(史塞克)、20寸彩色显示器(日本索尼)、支撑喉镜(杭州天松牌)、冷光源、监视系统及摄录系统(日本松下)。

1.3手术方法22例病人取坐位,采用丁卡因喷布表面麻醉,70°鼻内窥镜放置于口咽部,通过电视显像系统钳取声带息肉。其余25例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均经口麻醉插管。肌肉松弛满意后采用支撑喉镜暴露声门,0°鼻内窥镜,伸入喉腔充分暴露声门病变。通过电视显像系统或直视下钳取、切除声带息肉。会厌囊肿采用自动开口器撑开暴露视野,0°鼻内窥镜下通过电视显像系统,游离切除囊肿组织。

1.4术后处理

所有病例术后均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消肿及雾化吸入治疗,并严格禁声1周。出院后1个月来院复查观察疗效情况。

2结果

本组患者均一次钳取、切除病变组织,创缘损伤小,术后无一例出现呼吸困难。其中会厌囊肿1例6个月后在会厌舌面根部再次发现囊肿组织,行二次手术切除。其余4例患者随访1年无复发。声带息肉患者第2天即感觉声嘶改善,术后1~4个月复查纤维喉痛。

3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依据喉部肿瘤的大小、部位、基底以及喉镜下声门暴露情况,患者的合作程度等因素可采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支撑喉镜、纤维喉镜下及喉裂开等不同术式摘除或切除肿瘤[1-2]。原则以简便易行,最大限度地彻底去除喉内病变的前提下保留喉功能,术中、术后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为宜。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窄蒂的声带息肉,病变靠近声带后1/2处的,病人咽反射不敏感者,我们采用表面麻醉70°镜子下,直接切除病变组织。有效的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大大减少了病人的费用。对于较大或基底较广的息肉患者及咽反射特别敏感而无法耐受表麻,且支撑喉镜暴露困难的患者。采用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窦镜辅助下手术。由于全麻后声带固定,可以相对较长时间从容进行手术,对于创面出血可彻底止血。支撑喉镜联合鼻窦镜及显像系统减少了单独使用支撑喉镜的一些弊端,例如颈粗短、小下颌、尖牙患者、支撑喉镜暴露困难及颈椎病患者[3]则无法进行手术。但借助不同角度的鼻窦镜看清病变组织切除彻底,避免残留;另外,支撑喉镜联合鼻窦内窥镜及显像系统使视野清晰,立体感强,微小病变能切除彻底,使声带边缘更加平整,克服了支撑喉镜下手术粗糙的缺点。针对会厌囊肿,尤其是靠近会厌尖部的病变,我们采取开口器撑开鼻窦内窥镜下,切除囊肿组织,有效的克服了支撑喉镜视野狭小的缺点,便于操作。也避免了支撑喉镜下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较多的缺点[4]。本组病例中,46例治愈,1例复发,治愈率为97.8%。1例复发考虑有多发囊肿的可能性存在。术中囊壁切除不彻底。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喉良性肿瘤具有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0,215.

2韩鹰鹏,宋成君,菅秀惠,等.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