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3:06:19

白血病患者

白血病患者范文篇1

【白血病;口腔护理;口腔黏膜炎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口腔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进食,甚至导致全身感染,威胁生命。我科收治白血病患者98例,采用程序性护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均为2004年10月~2006年10月住院化疗的白血病患者,男65例,女33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其中急性白血病52例,慢性白血病46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化疗指征明确。

1.2方法

1.2.1日常的清洁护理(1)选用软毛牙刷,每日早、晚各1次刷牙。每餐前、后要选用1∶2000洗必泰漱口,以每2h1次为宜。(2)必要时用棉签或棉球蘸生理盐水或苏打水在口腔内轻易积存污物下擦拭。清洁舌腭时,不要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3)口有义齿者应取下义齿放在清水杯中保存,禁用热水浸泡。(4)禁止化疗患者抽烟,鼓励咀嚼,促进细胞活动,促进唾液分泌。昏迷患者不能张口,用开口器撑开口腔,器具要每用1次清洁1次。操作者操作前、后要洗手。用的棉球不可过湿,且要经过高压灭菌。(5)测试口腔pH值选用合适的溶液。中性者选用1∶5000呋喃西林液,偏酸者选用2%碳酸氢钠治疗或0.3%双氧水,偏碱者选用2%硼酸溶液。(6)对所有病例事先采集口腔细菌进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针对性应用2%苏打水或朵贝尔液漱口,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1.2.2感染时的护理(1)交替使用双氧水、洗必泰和制霉菌素护理口腔感染疗效甚佳。(2)口腔溃疡摘要:①口腔出血摘要:齿龈渗血者使用无菌棉球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或用2%碘甘油涂于齿龈边缘处,有消炎止痛和止血功能。肾上腺素稀释液、云南白药和大黄止血膜对口腔出血均有效。口腔黏膜及舌部有多个血泡者,口腔护理动作应轻柔,使用棉签时其尖端不可暴露于棉球外或缠上纱布,以冰水浸湿可有助于控制出血,用冰水和冰盐水漱口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严重出血者若血小板较低及时输入血小板悬液。②破溃表浅用锡美散、冰硼酸水2次/d。③破溃深者用75%酒精清洁溃疡四周皮肤后,用生理盐水清洁溃疡部位,有坏死结痂者先用金霉素软膏涂局部,痂皮软化后清除,创面涂1%~2%龙胆紫或用1∶5000呋喃西林纱条湿敷2~3次/d。

2结果

98例白血病患者中有83例完成整个护理计划,15例因不适合含漱液的口感或难以配合而终止。83例完成整个护理计划的患者中有口腔黏膜炎12例;口腔溃疡9例,其中3例为新发生溃疡,9例口腔溃疡中有6例愈合,3例好转,余62例患者未发生口腔黏膜异常改变。

3讨论

3.1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气制

(1)强烈的化疗可加重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化疗可使感染发生更加频繁和严重,持续时间也更长[1]。

(2)细胞毒药物易导致口腔的生理屏障受损,引起口腔炎、舌炎、咽炎,原有的致病菌可通过上述创面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

(3)化疗药物对黏膜上皮细胞的直接损伤功能。通过抑制DNA合成而影响细胞再生、成熟和修复过程,引起口腔黏膜溃疡。

(4)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造成口腔局部感染。

(5)化疗后由于胃肠道毒副功能使患者饮水、进食减少,口腔内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洁功能减弱,产生吲哚、硫氢基、胺类等破坏口腔内环境,导致口腔黏膜受损而形成溃疡。

(6)由于大量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使口腔正常菌群受抑,某些致病菌、真菌异常繁殖,引起口腔溃疡感染。

(7)有探究证实早期口腔溃疡和单纯性疱疹病毒I型有关,为机体内潜伏病菌被激活所致[2]。

(8)初诊白血病患者及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常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加之饮水进食少,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洁功能减弱,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引起口臭,破坏口腔内环境,导致口腔黏膜受损而形成口腔溃疡。

3.2口腔黏膜炎的主要表现白血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主要表现为溃疡和感染,口腔pH值和菌群种类有关。当pH升高时易出现细菌感染,当pH值降低时易出现真菌感染,其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和白色念珠菌。刘小娅监测54例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科雷伯菌、鲍曼不动菌为主[3]。溃疡可发生在舌尖部、舌边缘、两侧颊黏膜、上腭齿龈、口唇内侧、咽部等,常和药物种类有关。长春新碱致口腔溃疡常在上腭;柔红霉素和安丫啶所致溃疡则分别在颊部和齿龈、咽部。大剂量应用抗代谢化疗药时,患者常在第3~5天开始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以致溃疡、疼痛加剧。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是发生口腔感染的关键因素。

3.3口腔护理的办法口腔护理在预防和治疗口腔黏膜炎或溃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4],以预防为主要目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充分调动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强调护理过程中应该观察和处理的重点,护患双方协调一致,使口腔护理更具有目的性。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常规可用口泰及生理盐水加过氧化氢溶液在清晨、饭前、饭后、睡前漱口。化疗期间,由于患者药物反应比较明显,恶心、呕吐,进食明显减少应加强口腔护理。(1)每日予5%的碳酸氢钠,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交替漱口,每次含漱3~5min,嘱患者使药液充分和舌下、颊部和咽部接触,充分发挥药液的功能。(2)国外报道蒸馏水漱口具有较好的预防功能[5]。(3)冷开水漱口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所致的口腔炎。(4)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诱导期和巩固强化疗期用口泰进行口腔喷雾可有效地预防口腔感染。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第3天起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早晚各1次进行口腔护理,创造口腔碱性环境,抑制真菌的生长,对预防口腔真菌感染有一定的功能。必要时可加用二性霉素B溶液漱口。患者饮食选用质软、少纤维、忌辛辣、忌油炸之食,进食时嘱患者细嚼慢咽,每两周行口腔黏膜细菌、真菌检测。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口腔情况,重视口腔早期变化,指导患者识别和预防并发症,如有无红肿、出血、炎症、溃疡、真菌感染等要积极给予相应处置。

3.4口腔的程序性护理对于白血病患者口腔的程序性护理显示了其重要性,常规口腔护理目的性不强,往往流于形式,使护患双方均怀疑其有效性。笔者应用程序性护理办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充分调动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强调护理过程中应该观察和处理的重点,护患双方协调一致,使口腔护理更具有目的性、连贯性和空间性。本组98例患者实行程序性护理取得显著的疗效,口腔黏膜炎发生少,愈合快。9例口腔溃疡患者应用非凡配制的含漱液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明显促进了炎症、溃疡的愈合。

【参考文献

1王红艳,王蓓,张丽.化疗所致口腔炎的护理及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7)摘要:323.

2武惠丽,张启云,周雪平.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护理目前状况.现代肿瘤医学,2006,14(3)摘要:381.

3刘小娅.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摘要:25.

白血病患者范文篇2

【关键词】白血病;口腔护理;口腔黏膜炎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口腔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进食,甚至导致全身感染,威胁生命。我科收治白血病患者98例,采用程序性护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均为2004年10月~2006年10月住院化疗的白血病患者,男65例,女33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其中急性白血病52例,慢性白血病46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化疗指征明确。

1.2方法

1.2.1日常的清洁护理(1)选用软毛牙刷,每日早、晚各1次刷牙。每餐前、后要选用1∶2000洗必泰漱口,以每2h1次为宜。(2)必要时用棉签或棉球蘸生理盐水或苏打水在口腔内容易积存污物下擦拭。清洁舌腭时,不要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3)口有义齿者应取下义齿放在清水杯中保存,禁用热水浸泡。(4)禁止化疗患者抽烟,鼓励咀嚼,促进细胞活动,促进唾液分泌。昏迷患者不能张口,用开口器撑开口腔,器具要每用1次清洁1次。操作者操作前、后要洗手。用的棉球不可过湿,且要经过高压灭菌。(5)测试口腔pH值选用合适的溶液。中性者选用1∶5000呋喃西林液,偏酸者选用2%碳酸氢钠治疗或0.3%双氧水,偏碱者选用2%硼酸溶液。(6)对所有病例事先采集口腔细菌进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针对性应用2%苏打水或朵贝尔液漱口,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1.2.2感染时的护理(1)交替使用双氧水、洗必泰和制霉菌素护理口腔感染疗效甚佳。(2)口腔溃疡:①口腔出血:齿龈渗血者使用无菌棉球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或用2%碘甘油涂于齿龈边缘处,有消炎止痛和止血作用。肾上腺素稀释液、云南白药和大黄止血膜对口腔出血均有效。口腔黏膜及舌部有多个血泡者,口腔护理动作应轻柔,使用棉签时其尖端不可暴露于棉球外或缠上纱布,以冰水浸湿可有助于控制出血,用冰水和冰盐水漱口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严重出血者若血小板较低及时输入血小板悬液。②破溃表浅用锡美散、冰硼酸水2次/d。③破溃深者用75%酒精清洁溃疡周围皮肤后,用生理盐水清洁溃疡部位,有坏死结痂者先用金霉素软膏涂局部,痂皮软化后清除,创面涂1%~2%龙胆紫或用1∶5000呋喃西林纱条湿敷2~3次/d。

2结果

98例白血病患者中有83例完成整个护理计划,15例因不适合含漱液的口感或难以配合而终止。83例完成整个护理计划的患者中有口腔黏膜炎12例;口腔溃疡9例,其中3例为新发生溃疡,9例口腔溃疡中有6例愈合,3例好转,余62例患者未发生口腔黏膜异常改变。

3讨论

3.1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机制

(1)强烈的化疗可加重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化疗可使感染发生更加频繁和严重,持续时间也更长[1]。

(2)细胞毒药物易导致口腔的生理屏障受损,引起口腔炎、舌炎、咽炎,原有的致病菌可通过上述创面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

(3)化疗药物对黏膜上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通过抑制DNA合成而影响细胞再生、成熟和修复过程,引起口腔黏膜溃疡。

(4)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造成口腔局部感染。

(5)化疗后由于胃肠道毒副作用使患者饮水、进食减少,口腔内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洁作用减弱,产生吲哚、硫氢基、胺类等破坏口腔内环境,导致口腔黏膜受损而形成溃疡。

(6)由于大量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使口腔正常菌群受抑,某些致病菌、真菌异常繁殖,引起口腔溃疡感染。

(7)有研究证实早期口腔溃疡与单纯性疱疹病毒I型有关,为机体内潜伏病菌被激活所致[2]。

(8)初诊白血病患者及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常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加之饮水进食少,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洁作用减弱,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引起口臭,破坏口腔内环境,导致口腔黏膜受损而形成口腔溃疡。

3.2口腔黏膜炎的主要表现白血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主要表现为溃疡和感染,口腔pH值与菌群种类有关。当pH升高时易出现细菌感染,当pH值降低时易出现真菌感染,其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和白色念珠菌。刘小娅监测54例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科雷伯菌、鲍曼不动菌为主[3]。溃疡可发生在舌尖部、舌边缘、两侧颊黏膜、上腭齿龈、口唇内侧、咽部等,常与药物种类有关。长春新碱致口腔溃疡常在上腭;柔红霉素和安丫啶所致溃疡则分别在颊部和齿龈、咽部。大剂量应用抗代谢化疗药时,患者常在第3~5天开始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以致溃疡、疼痛加剧。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是发生口腔感染的关键因素。

3.3口腔护理的措施口腔护理在预防和治疗口腔黏膜炎或溃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以预防为主要目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充分调动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强调护理过程中应该观察和处理的重点,护患双方协调一致,使口腔护理更具有目的性。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常规可用口泰及生理盐水加过氧化氢溶液在清晨、饭前、饭后、睡前漱口。化疗期间,由于患者药物反应比较明显,恶心、呕吐,进食明显减少应加强口腔护理。(1)每日予5%的碳酸氢钠,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交替漱口,每次含漱3~5min,嘱患者使药液充分与舌下、颊部和咽部接触,充分发挥药液的作用。(2)国外报道蒸馏水漱口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5]。(3)冷开水漱口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所致的口腔炎。(4)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诱导期和巩固强化疗期用口泰进行口腔喷雾可有效地预防口腔感染。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第3天起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早晚各1次进行口腔护理,创造口腔碱性环境,抑制真菌的生长,对预防口腔真菌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必要时可加用二性霉素B溶液漱口。患者饮食选用质软、少纤维、忌辛辣、忌油炸之食,进食时嘱患者细嚼慢咽,每两周行口腔黏膜细菌、真菌检测。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口腔情况,重视口腔早期变化,指导患者识别和预防并发症,如有无红肿、出血、炎症、溃疡、真菌感染等要积极给予相应处置。

3.4口腔的程序性护理对于白血病患者口腔的程序性护理显示了其重要性,常规口腔护理目的性不强,往往流于形式,使护患双方均怀疑其有效性。笔者应用程序性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充分调动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强调护理过程中应该观察和处理的重点,护患双方协调一致,使口腔护理更具有目的性、连贯性和空间性。本组98例患者实行程序性护理取得显著的疗效,口腔黏膜炎发生少,愈合快。9例口腔溃疡患者应用特别配制的含漱液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明显促进了炎症、溃疡的愈合。

【参考文献】

1王红艳,王蓓,张丽.化疗所致口腔炎的护理及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7):323.

2武惠丽,张启云,周雪平.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护理现状.现代肿瘤医学,2006,14(3):381.

3刘小娅.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25.

白血病患者范文篇3

【关键词】白血病护理不良反应

白血病是一种病因未完全明确的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为帮助患者延缓病情,提高生命质量,增强生活的勇气,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尽心尽责对患者实施身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一般护理

1.1休息与活动白血病患者因血细胞大量过度增生,其代谢率会升高,同时也因贫血而有缺氧的症状,故应根据患者体力,适当限制活动量,可与患者共同制订日常活动计划,做到有计划地适量运动。加强生活方面的护理,将常用物品置于易取处,避免因体力消耗而加重心悸、气短症状。脾大者嘱患者取左侧卧位,以减轻不适感,尽量避免弯腰和碰撞腹部,以免发生脾破裂。

1.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化疗期间保证足够的营养,可补充机体的热量消耗,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供患者喜爱的饭菜和水果,食欲差者宜少量多餐,同时保证每日充足的饮水量。若咽喉不适,可用少量营养丰富的冷食或冰冻食品。

2病情观察监测

患者白细胞计数,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咽痒、咽痛、咳嗽、尿路刺激征等不适。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兆,检查患者大小便有无出血迹象,全身皮肤有无瘀点、瘀斑。患者血小板数<50×109/L时,嘱卧床休息,同时告诉患者如有头痛、视力改变应立即报告。

3预防感染的护理

化疗药物不仅杀伤白血病细胞,正常细胞也受到杀伤,因此患者在诱导缓解期容易发生感染。当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时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此时应行保护性隔离。若无层流室则置患者于单人病房,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空气和地面消毒,谢绝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口腔、皮肤及肛周护理。若患者生命体征显示有感染征象,应立即协助医师做血液、咽部、尿液、粪便和伤口分泌物的培养。一旦有感染,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

4化疗期间的护理

4.1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

4.1.1局部反应某些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阿霉素、长春新碱等对组织刺激性大,多次注射或药物外渗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炎症或坏死,故应注意:(1)保护血管,依前臂、手背、手腕、肘前窝的次序选择静脉注射部位,若刺激性强、药物剂量过大时宜首先选用大血管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2)静脉注射前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确认针头在静脉内方能注入药物,药物输注完毕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方能拔针。注毕轻压血管数分钟止血,以防药液外渗或发生血肿。(3)输注时疑有或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入,不要拔针,由原部位抽取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局部滴入解药如8.4%碳酸氢钠5ml,拔掉针头,局部冷敷后再用25%MgSO4湿敷,亦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发生静脉炎并伴有全身发热或条索状红线迅速蔓延时,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

4.1.2消化道反应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纳差等反应。化疗期间应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休息环境,避免不良刺激。饮食要清淡,少食多餐,进食前后休息一段时间。当患者恶心、呕吐时暂停进食,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遵医嘱在化疗前给予止吐药物,可减轻恶心、呕吐反应。

4.1.3骨髓抑制任何化疗药物大剂量均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多数化疗药物抑制骨髓至最低点的时间为7~14日,恢复时间为之后的5~10日,因此,从化疗开始到停止化疗2周内应加强预防感染和出血的措施。

4.1.4肝肾功能损害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门冬酰胺酶对肝功能有损害作用,用药期间应观察患者有无黄疸,并定期监测肝功能。环磷酰胺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可用美司钠预防。应保证输液量,鼓励患者多饮水,达2000ml/d以上,观察小便的量和颜色,一旦发生血尿,应停止使用。

4.1.5其他长春新碱能引起末梢神经炎、手足麻木感,停药后可逐渐消失。柔红霉素、阿霉素、三尖杉碱类药物可引起心肌及心脏传导损害,用药时要缓慢静滴,注意复查心电图。

4.2口腔护理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羟基脲、阿霉素等可引起口腔溃疡,局部疼痛直接影响患者进食和休息。嘱患者不食用对口腔黏膜有刺激或可能引起创伤的食物,如辛辣、带刺、有碎骨头的食物。指导患者睡前及餐后用碳酸氢钠、依沙吖啶稀释液交替漱口或0.5%普鲁卡因含漱。

4.3预防尿酸性肾病注意患者尿量及尿沉渣检查结果,鼓励患者多饮水,2000~3000ml/d,注射药液后,最好每30min排尿1次,持续5h,就寝时排尿1次。每次小便后检查是否有血尿。遵医嘱口服别嘌呤醇,以抑制尿酸合成。

4.4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推注药物宜慢,注射完毕去枕平卧4~6h,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发热等并发症发生。

5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白血病是骨髓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虽然难治,但目前治疗进展快、效果好,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属亲友要给患者物质和精神的支持与鼓励,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安静、舒适和愉悦宽松的环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6健康指导

白血病患者范文篇4

白血病系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人们对此病十分恐惧,对治疗和预后甚为忧虑。但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化疗方法的改进,大剂量强化治疗,以及干细胞移植术的开展,其生存时间及长期无病生存率已大提高[2]。对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怀疑和自我封闭者,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满足其心理需求,取得患者的信任;可以通过有针对性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信心;可以向患者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病情需要制定的,使患者对医疗方案放心,并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之路启发、引导,以消除顾虑,克服患者角色形为缺如或强化现象,减轻恐癌心理负担;还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使患者有信心坚持治疗。

二、争取社会系统支持

癌症患者的情绪异常对预后影响很大。不良的情绪往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3]。有些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患者开始都产生一种自卑孤独心理和愤懑情绪。他们一旦进入患者角色,立即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的人们划了一条鸿沟,自我价值感突然落失,感到自己成了人们望而却步的人,成了惹人讨厌人的,因而感到自卑。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情感脆弱、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对这些患者,应掌握其产生的根源及表现形式,及时争取家属、亲友、同事等社会系统的默契配合,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同时此类患者大都空闲时间多,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可循序渐进诱导,开展适当形式的娱乐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使之注意力情感转移,以杜绝其寻求不良的寄托心理。

三、缓解外因刺激法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比一般患者复杂,而且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心理演变[4]。有些患者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深入了解引起自杀倾向的外部原因,争取家属和社会系统的配合,医生护士应当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情绪变化,并给予理解和同情。向患者讲清白血病并不可怕,以便使他们安下心来积极配合治疗,并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适应化疗过程。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更要多安慰、多鼓励;对危重患者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从不同角度说服教育患者以提高对挫折的应激能力,同时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加强防范措施,杜绝意外发生。四、排解和优化情绪法

患者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存质量最大的因素,因此,唤起患者的信心是关键。白血病化疗患者往往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烦躁,恨不得一把抓来灵丹妙药把病治好,他们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十分重视各项化验检查,再者患者的自卑心理与社会交往减少,因而护理此类患者时,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密切医患关系更为重要,使他们感到医务人员是精神上的依靠。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使患者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医患之间形成深厚的情谊,让患者能够重新振作精神,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对疾病认识的不同,在化疗前详细解释化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化疗进展情况,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对于因化疗副反应严重而拒绝治疗者,除诱导疏通外,还需要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使之舒适、顺利的渡过强化治疗期。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

五、心理护理法

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对患者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使患者感到安全,有助患者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应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在工作中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因素所因起的生理变化。根据反应轻重适当给予药物控制,减轻心理刺激原的影响,以达到生理机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白血病患者,应向其多讲解一些医学知识、保健常识,鼓励患者要有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愉快的心情,从而战胜疾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等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00.

2赵柱莲,黄智聪,肖芳连.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522.

白血病患者范文篇5

白血病系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人们对此病十分恐惧,对治疗和预后甚为忧虑。但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化疗方法的改进,大剂量强化治疗,以及干细胞移植术的开展,其生存时间及长期无病生存率已大提高[2]。对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怀疑和自我封闭者,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满足其心理需求,取得患者的信任;可以通过有针对性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信心;可以向患者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病情需要制定的,使患者对医疗方案放心,并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之路启发、引导,以消除顾虑,克服患者角色形为缺如或强化现象,减轻恐癌心理负担;还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使患者有信心坚持治疗。

二、争取社会系统支持

癌症患者的情绪异常对预后影响很大。不良的情绪往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3]。有些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患者开始都产生一种自卑孤独心理和愤懑情绪。他们一旦进入患者角色,立即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的人们划了一条鸿沟,自我价值感突然落失,感到自己成了人们望而却步的人,成了惹人讨厌人的,因而感到自卑。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情感脆弱、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对这些患者,应掌握其产生的根源及表现形式,及时争取家属、亲友、同事等社会系统的默契配合,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同时此类患者大都空闲时间多,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可循序渐进诱导,开展适当形式的娱乐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使之注意力情感转移,以杜绝其寻求不良的寄托心理。

三、缓解外因刺激法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比一般患者复杂,而且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心理演变[4]。有些患者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深入了解引起自杀倾向的外部原因,争取家属和社会系统的配合,医生护士应当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情绪变化,并给予理解和同情。向患者讲清白血病并不可怕,以便使他们安下心来积极配合治疗,并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适应化疗过程。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更要多安慰、多鼓励;对危重患者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从不同角度说服教育患者以提高对挫折的应激能力,同时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加强防范措施,杜绝意外发生。四、排解和优化情绪法

患者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存质量最大的因素,因此,唤起患者的信心是关键。白血病化疗患者往往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烦躁,恨不得一把抓来灵丹妙药把病治好,他们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十分重视各项化验检查,再者患者的自卑心理与社会交往减少,因而护理此类患者时,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密切医患关系更为重要,使他们感到医务人员是精神上的依靠。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使患者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医患之间形成深厚的情谊,让患者能够重新振作精神,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对疾病认识的不同,在化疗前详细解释化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化疗进展情况,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对于因化疗副反应严重而拒绝治疗者,除诱导疏通外,还需要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使之舒适、顺利的渡过强化治疗期。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

五、心理护理法

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对患者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使患者感到安全,有助患者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应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在工作中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因素所因起的生理变化。根据反应轻重适当给予药物控制,减轻心理刺激原的影响,以达到生理机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白血病患者,应向其多讲解一些医学知识、保健常识,鼓励患者要有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愉快的心情,从而战胜疾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等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00.

2赵柱莲,黄智聪,肖芳连.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522.

白血病患者范文篇6

【关键词】白血病;遵医行为;调查;对策

白血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癌肿总发病率的5%左右。由于疾病的特点,未经治疗者平均生存期短,近年来白血病的治疗进展快,疗效大大的提高,病人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白血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其治疗过程漫长,药物昂贵,化疗副作用等严重影响了病人的遵医行为,从而导致病人病情的变化,生活质量下降,5年存活率下降。遵医行为是指按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的自我保健、服药和治疗行为[1]。患者对治疗的不遵从行为可导致疾病的迁延不愈,从而动摇医患信心,直接影响疾病的疗效和转归。笔者对我科2004年3月~2006年3月42例白血病病人进行遵医行为的问卷调查,并分析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42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男27例,女15例,年龄15~72岁,平均(46±4.5)岁。急性淋巴性白血病22例,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6例,慢性粒细胞10例,慢性淋巴细胞4例,以上均经骨髓检查确诊。

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借鉴和结合实际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遵医情况、不遵医行为的原因三方面。一般情况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遵医情况包括正确用药、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预防感染、心理调节、配合检查[2]。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包括对疾病认识不够、不知道治疗的作用、药物疗效、副作用、不良反应、痛苦经验、经济因素、缺乏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社会支持系统的理解、支持。采用问卷调查和交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发放42份,收回42份,回收率100%。

1.3评价标准遵医行为好的评价标准:能够按医嘱正确用药、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预防感染、心理调节、配合检查、按时复诊,在以上8项中能够达到6项为遵医行为好。

2调查结果

2.1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见表1。表1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略)

2.242例患者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不遵医情况,患者的遵医情况见表2。表242例患者遵医率

2.3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的因素见表3。表342例患者不遵医的原因(略)

3讨论

3.1影响白血病病人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

3.1.1遵医行为与性别的关系调查中男性遵医行为较好,这与传统角色职责有关,大部分男性都是家庭的重要支柱,为维持家庭的完整,男性在治疗时往往得到更多的关注。

3.1.2遵医行为与年龄有关遵医行为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遵医行为越差。调查中青少年、壮年的遵医情况较好,而老年人的遵医情况较差。

3.1.3遵医行为与文化程度有关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遵医行为好,对受过高等教育的患者,对疾病有较好的认识,有正确对待疾病的信念和态度。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疾病认识有偏差,不相信现代医学,常寻找偏方和特效药,对化疗等治疗持怀疑态度,导致遵医情况差。

3.2白血病病人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分析

3.2.1药物疗效、副作用、不良反应疗效是直接影响遵医行为的重要因素,良好效果可获得将激励病人继续遵医,若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将降低病人的遵医率。如化疗药物引起口腔、胃肠道黏膜溃疡、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脱发引起自身形象的改变等给病人造成心理焦虑恐惧,身体严重不适,从而影响遵医行为。研究中有45.23%患者因药物疗效、副作用、不良反应而不遵医。

3.2.2经验因素: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的病人长期患病,“久病成良医”常自行调节用药的时间、药物剂量甚至用法;病人曾经使用过的某种药物,如该药疗效不佳,对病人产生过严重的不良反应;曾经有过静脉穿刺等操作不成功的体会;都会对病人的遵医行为产生不良影响;除病人自身的体验,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别人的治疗体验、大众传媒的宣传也将影响病人的遵医行为。研究中23.80%的患者因为曾经有不良经验而拒绝配合治疗。

3.2.3经济因素化疗药物和后期支持治疗药物价格昂贵,化疗疗程长,经济消耗大,病人及家属难以承受也将影响病人的遵医行为。研究中30.95%的患者因为经济因素而不能进行系统、完善的治疗。

3.2.4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不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言谈举止、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其他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评价、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的负面报道,都将影响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越高,病人的遵医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另外,信任关系建立后病人则经常求助于熟悉的医务人员,其遵医率也较高。个别医务人员唯利是图的行为以及受亲朋好友某些错误认识的影响,可引起病人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对医务人员不信任,以至发生不遵医行为。研究中14.29%的患者因为缺乏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而不遵医。

3.2.5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药物知识患者对药物知识的不了解程度与药物治疗依从性间有显著的关联,因为不理解治疗的重要性而倾向于不依从是主要原因[4]。调查中,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占28.57%,不知道治疗的作用21.42%,不清楚药物疗效的42.85%。

3.2.6社会支持系统对病人的态度患者获得家庭、社会支持,患者体验到的被尊重、理解、情感支持,家庭的照顾能力,经济状况,易引起患者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遵医行为。研究中社会支持系统不重视占40.47%。

3.3对策

3.3.1加强病人教育,建立全面的健康体系加强患者及家属的疾病知识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治疗的意义和目的。白血病可通过化疗、支持治疗等治疗达到缓解,但不能根治,患者与家属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培养正确的健康信念,有助于患者正确实施遵医行为。健康教育的方法可采用床边指导、书面指导、座谈会形式,健康教育的内容为疾病相关知识、各种特殊检查的有关知识,特别是骨髓检查的重要意义、化疗作用、副作用指导、预防出血的指导、预防感染指导、饮食、生活指导。经常巡视病房,与病人及其家属或其陪伴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交流,了解其存在的知识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时注意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与病人交流时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让病人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使病人容易理解和执行。加强对家庭、单位领导、同事的教育,在疾病恢复中,受过健康指导的病人家属对病人的心理支持、饮食、坚持治疗起重要的作用,受过健康指导的单位领导、同事对促进病人的遵医起到积极的作用。

3.3.2充分发挥护士在病人用药中的指导作用护士发药向病人交待清楚所服药物的剂量、剂型、时间、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做完静脉穿刺后交待输液的种类、作用、副作用、输液化疗药物注意事项、输液速度、指导病人如何活动避免液体渗漏,如何摆放肢体舒适安全、什么样的体位不影响输液速度,活动度有多大等,医务人员严格选择静脉血管。对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作出快速有效的处理,避免患者对治疗出现恐惧,利于患者的遵医。

3.3.3加强病人用药巡视和监督经常巡视病房,及时制止病人及陪伴私自进行的一些操作,如私自调快输液速度、多服药物、漏服药物等,并说明私自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工作人员亲自督促病人口服药,但要注意方式,避免病人产生逆反心理。

3.3.4改善医患关系,建立伙伴式医患关系,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制订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执行医嘱可能发生的问题、副作用。制订治疗方案前要对患者即可利用的支持系统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讨作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对疗效不明显或不确定、费用高的药物尽量不用,不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尽量缩短住院时间等,以避免资金的不合理分配而终止或延误治疗。做任何事情前先告诉病人,取得合作。护理人员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医务人员要注意自己形象,尤其在病人面前,更要把握言行举止的分寸。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修养,为病人保守秘密、隐私,给病人以信任感。

3.3.5充分发挥社会家庭支持系统护士要掌握有关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知识。一方面鼓励病人间的相互支持提高其生理与心理适应度,并通过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提高其对当前医疗技术的信任;另一方面重视其配偶及主要家庭成员的参与及心理指导,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协同病人家属向病人提供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03.

2王崇宪.护理社会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3.

白血病患者范文篇7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路径;白血病;生活质量

白血病多见于成人和儿童,其发病率大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5%[1]。集束化护理指的是通过运用循证护理,把目前已经被临床研究和实践证实有效的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合应用,使患者可以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获得最佳护理的方法[2-3]。本研究分析了集束化护理路径对白血病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白血病患者,纳入标准:(1)都采取骨髓检查后确诊,(2)年龄60~89岁,(3)认知正常。排除标准:(1)除白血病外,合并患有其他的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2)妊娠或哺乳的患者;(3)精神障碍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61~89岁,平均(65.13±3.29)岁;1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人,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60~88岁,平均(66.79±4.14)岁;9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加强与所有白血病患者的交流,增进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白血病方面的健康宣教,增强其自护能力以及健康认知程度,且提前告知不良情绪对生活质量和化疗效果的负面影响;按照白血病患者的年龄差异,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通过有效的方法调节心情、变换心境,使其树立康复信心;对白血病患者而言,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其治疗的积极性,家属必须注意更多关心和理解患者,帮助其提高治疗白血病的依从性;对日常生活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帮助白血病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每天规律的作息。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路径:首先,在我院的血液老年病科建立相应的集束化护理路径小组,小组的成员由血液老年病科具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财务人员和护士长组成。其次,实施各项护理操作,针对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和饮食习惯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通过发放白血病专业知识手册、宣传展板、播放教育视频、生活指导等进行白血病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增强其对白血病治疗的掌握程度。使患者了解到睡眠对于疾病治疗和恢复的重要性,确保白血病患者每天可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及睡眠时间。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白血病病人的心理情况以及疾病发展情况,按照其具体的需求制定详细的和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以增加白血病病人对于康复的勇气和信心,缓解其对化疗的抵触和恐惧心理。鼓励其主动地将内心的困惑和恐惧讲出来,在耐心倾听白血病病人诉说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表示出理解;通过温柔、得体的言行使白血病患者感觉受到被理解、被照顾和被关怀。观察指标为:记录两组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依从率。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两组间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满意率(100.00%)和依从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4.00%)和依从率(806.00%)(P<0.05)。2.2两组SDS评分对比护理后,两组白血病患者的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2。

2.3两组SAS评分对比

护理后,两组白血病患者的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更低(P<0.05)。

2.4两组健康状况、精神面貌、支持帮助、活动能力和心理状况评分对比

护理后,两组的健康状况、精神面貌、支持帮助、活动能力和心理状况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健康状况、精神面貌、支持帮助、活动能力和心理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白血病患者范文篇8

【关键词】思维导图;护理;急性白血病;健康宣教;并发症急性

白血病属于一种恶性的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复杂,往往出现贫血、感染、出血和侵润等[1]。临床主要应用化疗方法治疗该疾病,但是,化疗产生的副作用大。临床主要采取健康宣教和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健康宣教的内容比较专业和繁杂,很多患者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思维导图近年来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图文并重,将信息转化为层次丰富的彩色图,方便患者进行理解、记忆[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开展了思维导图指导健康教育和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白血病[3]。②临床表现:贫血、感染。③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有血液系统疾病。②有自身免疫疾病。对照组40例,男女比例21:19,年龄11~67岁,平均(38.25±3.14)岁;病程4h~31d,平均(10.73±3.54)d;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2例、高中14例、大学6例。观察组40例,男女比例22:18,年龄10~68岁,平均(38.46±3.24)岁;病程3h~30d,平均(10.47±3.15)d;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13例、高中10例、大学8例。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宣教疾病知识,医院预防感染和消毒隔离的措施,日常生活卫生和饮食营养及调节心理状态等,患者化疗时指导相关化疗知识。给予观察组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宣教、护理:①护士培训思维导图的背景、概念以及方法。②护士在护理患者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将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印在A4纸上,患者入院后和化疗期间,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指导。③患者的思维导图:护士告知患者治疗目的和疾病相关知识,鼓励其每天微笑,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叮嘱患者使用软毛刷刷牙,便后洗手,勤换内衣裤,戴口罩,多吃饭多喝水,同时需要按时对空气进行消毒。④家属的思维导图:护理人员将治疗方案、目的、效果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告知家属,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病情,对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⑤护士评估患者的情况,同时在思维导图上标注需要注意的事项,强调标注部分的内容,并将思维导图发给患者、家属进行保存。此外,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检查患者的执行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血小板、白细胞),同时观察患者干预后是否发生呕吐、出血、骨髓抑制、脱发再生、疲乏不适、口腔黏膜炎等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表示为[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丙氨酸转氨酶、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和白细胞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状况

观察组各个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克隆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死亡率高、起病快、治疗难度大,在临床上,急性白血病患者常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和化疗。但是,患者由于对疾病存在恐惧、焦虑心理,加之化疗的副作用大,导致预后较差。因此,有必要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来改善上述不良情况。常规的健康宣教和护理通过口头宣教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没有固定的提纲,比较随意,护士的素质、理论知识、表达能力不同,可能会发生讲解不清、内容遗漏的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不同,理解接受信息的能力不同,口头宣教易遗忘内容。上述原因导致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造成影响。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将信息转化成层次分明的一个图,使信息不再枯燥,有利于患者的理解和记忆,护士向患者讲解清晰、规范,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同时,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和放射状结构,能够激发大脑的思考。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在宣教时也强化了对内容的掌握,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强化防控感染意识。思维导图能够吸引患者注意力,注重心理、营养、卫生习惯、疾病知识,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以帮助家人调整心态,了解相关内容,提高防控意识[4]。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思维导图引导健康宣教和护理患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健康宣教和护理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常规健康宣教和护理的患者,各个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以上结果说明思维导图引导健康宣教和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谷丙转氨酶、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同时减少并发症,减轻化疗产生的副作用。综上所述,给予思维导图指导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效果显着,能够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莉,赵莉.思维导图在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6,45(19):2727-2729.

[2]李莉,赵莉.思维导图在小儿白血病健康教育中的满意度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0):129-132.

[3]黄金华,杨国琴.健康宣教标准路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75-77,85.

白血病患者范文篇9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小儿白血病,心理状况

白血病是因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累,使正常造血受到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组织。该病的病理目前不完全清楚,但有研究表明可能与生物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和其他血液病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该病具有起病急、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昂贵的特点,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有关研究显示,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呈现缓慢升高的趋势,致使临床更加注重治疗疾病的研究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问题[1],对于这种疾病除了要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本文就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病人心理状况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2020年8月,共收治的小儿白血病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方法,共分为2组,一组以常规护理为方案,命名为常规组,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命名为干预组。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临床对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常规组患者资料:男性患儿10例,女8例;最小年龄为8岁,最大年龄为14岁,平均年龄为(10.2±1.5)岁。干预组患者资料: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该组患者的最小年龄为7岁,最大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10.3±1.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对患者饮食干预以及对患者个人卫生的干预。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①创造环境,为患者创造一个较为安静、舒适的环境,让患者尽快地适应环境,能积极配合治疗;②知识宣教: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与白血病有关的知识,包括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式等,从而适当消除患者的疑虑。③心理干预:白血病的治疗过程比较长、也比较痛苦,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性格特点,针对性地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采用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对其实施有效心理疏导,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化疗时可能引发的情况,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依从性。比如,针对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应注意与其的沟通方式,可以列举一些成功的案例给家属听,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同时让其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治疗手段的成熟,以及越来越有效的预后护理,让其明白白血病的治愈是有希望的。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一方面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另一方面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1.3观察指标(1)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SAS)和抑郁(SDS)的评分。(2)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主要包括情绪的控制、饮食调整、按时服药等几项。每项依从人数越多表明依从性越好。1.4统计学处理方式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别应用%(率)和(均数±标准差)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再分别应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上述两种性质的数据进行验算。如果P<0.05,那么就说明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见表1),即干预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评分优于常规组评分,且组间数据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见表2,即干预组患者在情绪控制、饮食调整、按时服药等几项活动中的依从性均高于常规组,且组间数据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

3讨论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中的恶性疾病,且发病急。近年来,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在临床中多为急性白血病,在小儿发病初期,患者多出现发热的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皮肤上出血点或者贫血的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如果儿童出现白血病,且治疗不及时就会对儿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生活产生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从临床上分析出白血病具有以下特点:起病急,病情发展很快且多为急性白血病,恶性程度高;对化学药物敏感,很容易杀灭癌细胞,并且我国采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有很大进展,治愈可能性大。虽然骨髓移植对治疗白血病有很大进展,但是治疗过程是比较痛苦的,患者要接受较大的身体上的折磨,术后的恢复也是比较大的难关,因此会使患者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会产生不良影响[3]。常规的临床护理模式主要是针对疾病本身的关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感知少之又少,但是,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学理念和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护理模式也由原来的只关注于疾病本身转变为不仅关注疾病,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这样的转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从本文研究结果看,对小儿白血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与实施常规护理组的患者相比较,改善效果明显。另外,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情况也优于常规护理组者。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对白血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余婷.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分析[J].饮食保健,2019,6(1):131-132.

[2]李芹.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J].医药前沿,2018,8(28):295-296.

白血病患者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5例,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14岁~69岁,平均41.0岁±0.5岁,其中14岁~18岁21例,19岁~50岁52例,51岁~69岁1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初中以上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患者均意识清楚,既往无精神障碍史。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即进行资料收集,重点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填写SCL-90测评表,将评估内容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普遍存在以下心理:(1)心理障碍:恐惧、焦虑、抑郁;(2)心理畸变:悲观、绝望、自杀倾向;(3)精神衰弱:失眠、多梦;(4)拒绝治疗。测评后根据患者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2心理问题相关因素的分析

2.1疾病本身所致心理问题白血病治疗时间长、恢复慢、易反复,患者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担心疾病预后。面对疾病的威胁会引起不同程度心理反应,不听话,否认,恐惧,从而使他们丧失生活希望,拒绝治疗,甚至采取自杀行为。

2.2疾病治疗对患者的心理影响高强度化疗方案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很大副作用,如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激素的副作用;腰穿和骨穿给患者带来痛苦;患者无法忍受,使患者感到恐惧、绝望、自卑。

2.3环境改变对患者的影响住院治疗使患者面临首要的问题,是离开家庭和亲人,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和环境,患者可能出现孤独,失眠。

2.4家属对患者的影响家属是患者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疾病在治疗中的转归和巨额医疗费用,使患者家属心理受到很大影响,表现出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家属的态度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

2.5患者本身的心理耐受能力因患者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个人性格、社会地位的不同,同样的疾病与治疗手段,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3护理干预措施

3.1创造轻松温馨的住院环境为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首先为患者创造轻松、乐观、积极向上的住院环境,营造医患和谐的工作氛围。给患者提供便民措施,让病房充满笑声,住院环境以绿色为主色配置,让患者感到生命的活力,不再感觉压抑,患者住院期间感到舒适温馨。

3.2全程系统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耐心介绍病区环境、住院规则、治疗等各方面的信息,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详细说明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患者心理上有所准备。化疗时从生活、饮食、精神等方面予周到的照顾,加强情感支持。告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的活动、按时服药等,学会自我防护。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并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患者院外需求。

3.3保持良好的心态化疗是白血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白血病病人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存质量最大的因素[2],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更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常产生无助感和绝望,因此,对白血病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关注其心理变化,鼓励患者叙述自身感受,将抑郁、焦虑的情绪宣泄出来[3]。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我,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

3.4个体化护理焦虑、抑郁情绪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关系密切,抑郁的发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耐受性增强,女性患者焦虑症状较男性严重,文化程度越高,越担心病情变化、治疗对家庭的影响,从而产生困惑与焦虑;文化程度越低,对疾病质量、预后认识不足,也产生焦虑。针对不同年龄、文化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尤以在家中担当经济支柱的病人,总担心自己长期患病或一旦离开人世将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对此类患者应有更多的关心,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3.5建立支持系统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及遵医行为是有益的,家属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病人治疗时的情绪反应。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家属的想法,争取家属支持和配合,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定期看望患者。医疗费用是影响患者及家属能否坚持接受治疗的重要因素,宣传医改报销补助政策,帮助发掘和依靠有关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进行捐款、资助,使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支持,也使患者重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结果

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我们在患者化疗后采取询问方式,填写SCL-90测评表,发现恐惧、焦虑、绝望、抑郁等负性心理明显减少,患者表现积极、乐观,能正视所患疾病,并主动与病房患者互相交流经验,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