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8:20:57

白血病范文篇1

【关键词】红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Erythroleukemia——ASubtypeofMyelodysplasticSyndrome?

AbstractInordertostudywhethererythroleukemiawasreallyasubtypeofacuteleukemia,theclinicallaboratory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mentofdiseasein21casesoferythroleukemiawereanalyzed.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percentageofpatientswithleucocytopenia,anemiaandthrombocytopeniawere42.9%,81%and81%respectivelyatthetimeofdiagnosis.Thesewere85.7%ofpatientswithmyelocytesandpremonocyte,52.4%ofpatientswitherythroblastintheirbloodsmearrespectively.Allofthebonemarrowshowedactiveorsignificantlyactiveproliferation.Themedianpercentageoferythrolineage,myeloblastofNECanddisplasiawere(58.3±8.0)%,(58.0±18.4)%and66.7%respectively,thatisdifferentfromtypicalAML.52.4%ofM6patientstransferredtoRAEB/RAEBTandAMLM2subtypeinthediseaseprogression.11/19cases(57.4%)achievedremission(CR10;PR1)afterchemotherapy.Themedianremissionlengthwere6monthsforCRpatientsand2monthsforPRpatients,butmostofCRpatientsdisplayedobviousdisplasiaofbonemarrowandcytopeniaofbloodintheperiodofCR.ThemediansurvivallengthofM6andMDS→M6fromtimeofdiagnosiswere13.0±13.2and2.3±1.3monthsrespectively.ItisconcludedthattherearedifferencesbetweenM6andtypicalAML.MostofM6patientswouldratherbeclassifiedMDSRAEBandRAEBtwithoverhyperplasiaoferythronlineagethanasubtypeofAML.

Keywordserythroleukemia;acutemyeloidleukemia;myelodysplasticsyndrome

1917年,DiGuglielmo首先提出“红白血病(erythroleukemia)”。1926年主要由骨髓红系异常增生导致的疾病被命名为“DiGuglielmo病”[1]。20世纪60年代,Dameshek医生将其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单纯红系增生期、红系粒系混合增生期和单纯粒系增生期[2,3]。

目前,红白血病(M6)的诊断标准源于1984年FAB白血病分类:骨髓红系幼稚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的比例>50%,原始粒细胞占非红系有核细胞(NEC)计数的比例>30%。

但是临床医生常常发现许多M6患者缺乏独立的诊断特点,常易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相混淆。为了进一步探讨M6与其它骨髓增殖性疾病、特别是MDS之间的关系,我们对近10年我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部分M6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分析。

材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

选择1984年到2004年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部分红白血病21例。这些病例符合1984年FABAMLM6和WHOAMLM6a诊断标准。16例初诊为M6;另5例在MDS疾病演变过程中达到了M6的标准(MDS→M6)。

观察项目

临床特点性别、发病年龄、确诊M6前时间和症状及体征等。

化验检查血常规指标、外周血分类、骨髓涂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JExpHematol2007;15(2)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一种亚型?治疗反应化疗分:①常规剂量组:AraC>75mg/(m2·d)或高三尖杉酯碱HHT≥1.5mg/(m2·d)或VP16≥75mg/(m2·d),含柔红霉素(DNR)的方案均为≥35mg/(m2·d);②小剂量组:HHT≤1mg/(m2·d)或AraC≤75mg/(m2·d)或口服化疗药等。如果某一剂量的化疗周期数量占化疗周期总数的一半以上,则整体治疗方案归入该剂量组进行分析。分析初诊M6和MDS→M6患者化疗有效率和生存期。

初诊M6与MDS→M6生存期比较将2组患者确诊至死亡生存期进行比较。

细胞遗传学和免疫分型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做骨髓染色体和免疫分型检查。

疾病类型的转变对患者确诊时、化疗后骨髓功能恢复后、缓解期和疾病复发后均做骨髓检查,判定疾病类型、观察同一例患者病程中疾病类型变化。

缓解判断标准

化疗疗效判定依据1987年11月全国白血病化学治疗苏州讨论会制订的标准完全缓解(CR):骨髓原粒≤5%,原红及幼红比例基本正常;部分缓解(PR):骨髓原始粒细胞>5%、≤20%。如果1个病例既有CR,又有PR,则按照CR计算缓解期。

骨髓病态造血的判定

采用1982年[3]FAB工作组对MDS病态造血的描述,即粒系、红系异常形态的细胞超过本系全部细胞的10%、巨核系有50%以上异常确定为病态造血,骨髓各系病态造血的形态异常具体描述如下:

粒系巨大粒细胞、原粒聚集成簇;细胞核异常包括Pelger畸形、核分叶过多、双核、染色质凝集、核浆发育失衡等;细胞浆异常包括胞浆着色不均、突起形成伪足、颗粒减少甚至无颗粒、黄色样颗粒、Auer小体。

红系巨大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异常包括巨幼样变、多核、花瓣样核、碎裂核、核间桥现象;细胞浆异常包括胞浆空泡、HJ小体、Cabet环、点彩红细胞;泪滴形;靶形等异常形态的红细胞;

巨核系

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多分叶巨核细胞。

红系过度增生的判定

红系总数占骨髓全部有核细胞的比例>50%。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生存期等数值型变量采用双样本等方差或异方差t检验进行比较。先经过SPSS10.0做PP图,明确为正态分布后,再用F检验确定样本是否具备方差齐性,生存期、发病年龄等项目计算平均值±标准差。KaplanMeier法分析单因素的累积生存曲线。

结果

患者情况

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和病史初诊M6组共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MDS→M6组共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和范围(岁)分别为48.6±13.1(24-72)和40.2±21.1(17-70),自有症状至确诊M6前时间(月)两组分别为3.6±6.2(0.5,26)和75.1±160.4(0.5,362)。仅有1例女性患者(初诊M6组)有放射线接触史10年,其余无特殊暴露史。

症状和体征主要症状为贫血所致的心悸、乏力、气短,初诊M6组的发生率为81.3%(13/16),MDS→M6组的发生率为80%(4/5)。10例患者有出血(初诊M6组7例,MDS→M6组3例),其中8例有皮肤、黏膜出血,3例女性患者有月经增多,1例为消化道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的9例全部为初诊M6患者,其中3例为肝脾同时肿大,肝脾肿大的最大程度分别为肋下3cm和6cm。

确诊M6时血常规、外周血分类和骨髓涂片

血常规指标M6确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检验结果见表1。

确诊M6时外周血分类结果列于表2。①16例M6患者中有1例无诊断时的外周血分类记数,15份报告中仅1例正常,其余14例中7例出现有核红细胞和(或)中晚红细胞。②5例MDS→M6患者的外周血分类中有1例正常,其余4例中有3例出现原始粒细胞,比例分别为7%、2%和1%;无原始粒细胞的1例外周血分类中见到27%的单核细胞。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血小板形态异常。

诊断时骨髓涂片①骨髓增生程度:21例中增生活跃8例,明显活跃12例,极度活跃1例。②粒系:初诊时本组患者骨髓原粒占全部有核细胞数10%-19%者6例;20%-29%者8例;≥30%者7例。初诊M6组和MDS→M6组骨髓NEC原粒计数分别为64.6±15.7和37.2±8.1,二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表2可以发现,诊断M6时21例中有10例的骨髓涂片中早幼粒细胞中晚粒细胞超过全部粒系比例的30%以上,其中占30%-40%有8例,40%-50%有1例,>50%1例。此结果提示部分红白血病患者骨髓粒系没有明显的分化受抑,原粒异常增生没有占绝对优势;。③红系:初诊M6组和MDS→M6组红系占全部有核细胞分别为59.0±7.9和54.4±1.7。④骨髓病态造血:结果见表3。

治疗反应

小剂量化疗与常规剂量化疗的疗效比较根据确诊M6之后是否进行化疗,将21例患者分为化疗组(19例)与非化疗组(2例)。化疗组有效率为57.9%(11/19)。按照化疗强度的不同,将化疗组分为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小剂量组6例,常规剂量组13例。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33.3%和69.2%(P>0.05);两组平均生存期(月)分别为14.5±13.2(2,33)和14.8±18.7(1,59)。初诊M6组15例化疗,MDS→M6组4例化疗,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0%和25%;因第21号患者(MDS→M6)行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获得长期无病生存,故不计算生存期。两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2.3±13.5(1,50)月和7.8±10.2(2,23)月,P均>0.05。

化疗有效组的血液学指标有效组共11例,有效率57.9%。其中小剂量组2例,均达CR;常规剂量组9例,8例CR,1例PR。CR中位维持时间6个月,PR维持时间2个月。11例患者化疗后,虽然骨髓原粒细胞≤5%,但血常规指标、外周血分类和骨髓涂片仍存在异常:①除了做异基因骨髓移植的1例之外,血常规指标无一例达到完全正常,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色素和血小板减低;②7例MCV均>90fl;③外周血分类仍存在幼稚粒细胞、幼稚红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的现象比最初诊断时明显(确诊M6时外周血分类1例有1%的幼稚单核细胞,1例单核细胞超过7%);④均存在骨髓病态造血。

化疗无效组的血液学指标无效组8例,除了1例在化疗过程中死亡之外,其余7例在化疗后,虽然骨髓原粒比例没有达到缓解标准,但红系比例均已经下降到50%以下。这时的骨髓象已经不符合M6诊断标准。

生存期分析

初诊M6组中位生存期6.5个月;MDS→M6组中的1例患者做异基因骨髓移植,至今生存60个月,其余4例的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将这4例MDS→M6组与初诊M6组患者的生存期进行等方差双样本t检验,P>0.05。

细胞遗传学和免疫分型

骨髓染色体检查共3例,均未见异常。免疫分型共6例,结果是5例CD13、CD33高表达,4例糖蛋白A(GPA)高表达(均为初诊M6组);3例同时存在CD13、CD33和GPA高表达。

病程中疾病类型转变

判断疾病类型须在化疗后骨髓功能恢复、缓解期或复发后未化疗前进行。本组11例发生疾病类型转变(52.4%),涉及的疾病类型主要是M2和RAEB/RAEBT。3例化疗缓解后“复发”者无1例以原先的M6复发(2例M2、1例RAEBT)。M6转化为MDS并再由MDS转化为M6时,后一阶段M6的维持时间为半个月-3个月。

初诊M6组病例1号患者CR维持21个月后转变为M2;2号患者CR维持3个月后PR维持6个月,之后转变为RAEBT,5个月后转变为M2;3号患者CR维持3个月后转变为M2;12号患者初诊为M6,1个疗程化疗后转化为M2,2个疗程化疗后又转变回M6;13号患者化疗2个程后转变为M2;16号患者诊断M6后2个月转为RAEBT,给予IFN治疗2个月后又转回M6。

MDS转为M6组病例17号患者化疗过程中始终未达缓解,最终转为M2;18号患者初诊RAEB,5个月后转为RAEBT,1个疗程化疗后转为M2,1星期后重复骨穿提示转回RAEBT,2个疗程化疗后又转为M6,最终转变为M2;19号患者初诊RAEBT,1个疗程化疗后转为M6,2个疗程化疗后转为M2;20号患者初诊RAEBT,1个疗程小剂量化疗后转为M6;21号患者初诊RAEB,此时有红系过度增生(57.5%),口服康力龙和迪维,约1.5月后骨穿显示转变为M6,之后患者行异基因骨髓移植,存活至今。

讨论

红白血病与MDS易于混淆,早被临床医生所熟知,因而不断有人试图明确区分这2种疾病。FAB和WHO分型中均以原粒细胞比例多少作为区分两者的主要指标[1-5]。虽然据此制定了两者诊断标准,但是在临床中,很多患者血象和骨髓象在相当时间内徘徊FAB和WHO指标附近或游走于MDS和M6a两个疾病之间,使临床医生对两者鉴别诊断存在疑问。国外KowalVein等[6]为了鉴别提出了M6和MDS的鉴别要点,以原始红细胞≥30%的红系细胞和原始粒细胞≥30%非红系细胞作为2个指标,符合其一者为红白血病M6,二者均低于上述指标者诊断为MDS。但原红细胞形态学鉴定困难,常有原始粒细胞和原始红细胞形态表现近似,难于区分。本组患者无1例原始红细胞≥30%,即使这样,也无法区分骨髓红系细胞≥50%。原始粒细胞在非红系细胞30%附近徘徊和游走的这类患者,常给临床医生治疗带来困惑。长期以来,急性白血病治疗以标准剂量化疗方案为主,而对于M6a亦采取同样治疗,但治疗死亡率高,生存期短。因而若能鉴别及认识这二种疾病的异同,将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红白血病在FAB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中被分为M6亚型,而在WHO分型中被分为不能分类的AML亚型中,综观这2个权威分类中除红白血病外的其他白血病均具有起病急,大多具有明显髓细胞分化受阻,某阶段原幼粒细胞明显增多,骨髓中显示有裂孔现象,以单系细胞白血病为表现型,不伴有病态造血,大多对标准化疗反应好。缓解后骨髓外周血细胞形态和数值均可达正常。此外,如白血病复发,仍维持初诊的白血病类型不变。这类白血病是累及单一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由单一克隆异常增生所致[7-9]。

而本组21例红白血病M6a患者,起病大多较缓,有相当长时间以贫血为主的前驱症状。一半左右患者骨髓中和外周血中原、早、中晚粒细胞分布均匀,无明显裂孔现象。2/3患者在明确诊断为红白血病时有病态造血,大多累及双系以上细胞系及病态造血不因化疗有效而消失。11例化疗骨髓达到CR和PR患者,外周血分类和骨髓涂片中均能观察到明显病态造血。本组许多病人在初诊时、治疗缓解期或缓解复发,较长时间徘徊或游走于MDSRAEB、红白血病M6a、AMLM2型等3种疾病之间,不能始终如一保持原有疾病特点[10-12],且对标准剂量化疗的有效率低于其他AML亚型,缓解期短,生存期亦明显较AML短。这些特点显示,有可能红白血病与MDS类似,起源于某一个异常的多能造血干细胞或早期髓系干细胞水平的原始细胞克隆。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该克隆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在原有的、比较简单的基因损伤基础之上,又出现了新的、更加复杂的损伤,导致后续产生的子代亚克隆表现出与最初异常克隆的不同特点,以此可以解释骨髓多系受累、疾病类型的演变和疾病特点的不稳定性。可以想象,如果某一亚克隆显示为原始细胞过度增生并在骨髓造血中占优势,则疾病整体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方向发展;如果亚克隆表现为增生、分化受抑,则将最终导致骨髓造血衰竭。部分MDS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以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从简单向复杂的演变,这种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不同亚克隆的存在及其对疾病进程的影响。

从这一角度分析,可以把MDS、红白血病等骨髓增殖性疾病归为一大类在发病机制上相似的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可能有多个基因遭受损伤,也可能有损伤修复的异常。由于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机制复杂、时间漫长,所以这些患者大多表现为起病慢、病程长、疾病异质性强。所以,它们和经典的FAB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WHO分类中不能分类亚型急性白血病有重要区别。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红白血病不符合FAB分类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概念,亦与WHO分型中不能分类亚型中其他型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特点有别。它难以构成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更近似于MDS,很可能是MDS中一个表现为红系过度凋亡和过度增生的RAEB,最终向AML转化。

【参考文献】

1BainBJ.DiGuglielmoandhissyndromes.BrJHaematol,2003;120,939-943

2BennettJM,CatovskyD,DanielMT,etal.Proposalsfortheclassificationoftheacuteleukemias.BrJHaematol,1976;33:451-458

3BennettJM,CatovskyD,DanielMT,etal.Proposalsfortheclassificationofthemyelodysplasticsyndromes.BrJHaematol,1982;51:189-199

4BennettJM,CatovskyD,DanielMT,etal.Proposedrevisedcriteriafortheclassificationofacutemyeloidleukemia.AreportoftheFrench-American-BritishCooperativeGroup.AnnInternMed,1985;103:626-629

5BrunningRD,BennettJ,MatutesE,etal.Acutemyeloidleukaemiasnototherwisecategorized.WHOClassificationofTumorsofHaematopoieticandLymphoidTissues.Lyon:IARCPress,2001:97-99

6KowalVernA,MazzellaFM,CotelingamJD,etal.Diagnosisandcharacterizationofacuteerythroleukemiasubsetsbydeterminingthepercentagesofmyelobalstsandproerythroblastsin69cases.AmJHematol,2000;65:5-13

7肖志坚.白血病干细胞的认识现状.白血病·淋巴瘤,2003;12:308-11

8吴克复.两类白血病和两类白血病干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004;13:129-31

9LichtmanMA.Classificationandclinicalmanifestationsoftheclonalmyeloiddisorders.inWilliamsHematblogy.McGrawHill.6thed,2001:1019-1027

10RoggliVL,SubachJ,SaleemA.Prognosticfactorsandtreatmenteffectsonsurvivalinerythroleukemia:aretrospectivestudyof134cases.Cancer,1981;48:1101-1105

白血病范文篇2

[关键词]克白灵;白血病化疗副反应;后续治疗

白血病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血液病,尽管研究采用化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等方法,挽救了部分患者的生命,但生存率仍不近人意。近年来,我们在57例白血病系统化疗后,无条件做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采用本中心研制的克白灵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就资料完整的31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00年以来,凡在本中心就诊的最远在2周内接受过系统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均纳入本治疗组观察对象,共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4岁~51岁,平均年龄28.46岁。临床表现发热(38℃以上)31例,食欲不振28例,消瘦36例,实验检查白血球减少40例,增高17例,骨髓象活跃的11例,抑制的46例,患者随访6个月,资料完整的病例31例,男18例,女13例。对照组随机选用2年前在某血液病医院进行系统住院化疗并作一般支持治疗的病例30例,病历情况,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与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方法两组均在系统化疗后2周以内开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即加服中药克白灵根据高热型和常温或低温型分别服用克白灵1号和2号,2次/d,15粒/d,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2个疗程,最多5个疗程,对照组则继续常规化疗对症服药并支持治疗。

1.2.2药物及处方克白灵为本中心自制中药水泛丸剂。

1.2.31号为清热解毒滋阴抗癌,处方以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加玉竹,生别甲、生山药等组成。

1.2.42号为温热解毒补阳抗癌,以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加人参须、山臾肉、妙山药、炒别甲等。

1.2.5疗效考核治疗组对照组均每月记录登记症状变化,实验室检查骨髓象和血象变化;疗效考核分有效与无效两部分,凡症状好转或消失,血象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骨髓象基本正常者,同时随访半年后患者健康存活,无复发者为有效。凡经3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无好转或无变化,血象、骨髓象恢复不理想,6个月随访,复发或死亡者为无效。

2结果

治疗组:有效29例,为93.55%,无效2例,6.45%;对照组:有效22例,为73.33%,无效8例,26.67%(P<0.05)。

3讨论

白血病的治疗,一直是困绕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虽然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一条有效途径,但能接受其治疗者毕竟是极少数,多数患者只有化疗,但化疗的患者生存率仍不乐观,笔者为解决这一难题,多年倾心研究,在祖传治癌的基础上研制成中药克白灵,用于白血病化疗后的后续治疗,能缓解消除化疗后的副反应,增加持续抗癌效果,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从而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临床疗效达93.55%,无效率降至6.45%,较化疗及支持治疗高出20个百分点。克白灵药物为纯中药制剂,在传统的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基础上加减融进补阳扶正清热滋阴解毒等药,能达到解癌毒之功,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起到持续抗癌的效果。临床观察程序简单,但足以说明克白灵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供同仁们参考,同时该药价格低廉,无副作用,患者均能接受,不失为治疗白血病的理想用药。

4典型病例

郭某某,男,38岁,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西文学村农民,曾于1990年6月18日西安市某权威医院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并作化疗之后,11月15日接受克白灵治疗,治前检查,患者体温38.8℃,全身衰竭,消瘦无力,卧床不起,淋巴结肿大,持续便血,不思饮食,神情淡漠,面色恍白,高热不退,化验检查,白细胞1200,血红蛋白3g,血小板3.7×104,用克白灵1号治疗加以支持疗法,1个疗程后(2个月),体温降至36.5℃,血象:白细胞5000,血红蛋白13.8g,血小板1.8×104,能下床活动,持续服用克白宁治疗8个月,1年内每月随访,以后每年复查随访,15a无复发,至今存活。李某某,男,48岁,山西省太原铁路局职工,2000年3月8日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M6,并在该院化疗5次后,同年9月20日接受克白灵治疗,当时查体温36℃,周身无力,面色寡白,食欲不振,化验血象,白血球2800,血红蛋白5.5g,血小板4.5万。用克白灵2号治疗2个疗程,食欲正常,体力恢复,体温36.5℃,白血球增至5600,血红蛋白14.6g,血小板15万,骨髓象正常,随访5a无复发,至今存活。任某某,女,12岁,永济市于乡火车站家属,2004年2月20日西安某某医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M4接受化疗6次后,2005年8月9日转本中心以克白灵1号并合用2号治疗,交替使用,当时体温波动,有时39℃,在时36℃,精神差,消瘦无力,白细胞3000,HB7g,血小板7万,2个疗程后,体力恢复,能活动,能进食,白细胞增至6500,血红蛋白11.4g,血小板14万,维持4个疗程,无反复。连续3个月/次血象,骨髓象复查均正常,随访至今,能坚持在校学习。

参考文献:

白血病范文篇3

Research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leukemia:currentstatus

YalingFU,TaoCHEN

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reeGorgesUniversityMedicalCollege,Yichang,HubeiProvince443002,China

Keywords:Chineseherbaldrugs;effectivecomponents;leukemia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欠佳。经过多年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药不仅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而且具有延长或阻止白血病复发、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和预防白血病相关并发症的优势[1]。本文就近年来在中医药抗白血病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临床常用抗白血病中药及中药有效成分

临床用于白血病治疗的中药复方及单味药多具有清热解毒、扶正补虚和活血化瘀的功效。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中药中提取、研制了多种抗白血病药物和制剂。应用于临床的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的中药包括砒霜和雄黄等;中药有效成分包括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As2O3)、亚砷酸、硫化砷(arsenicsulfide,As4S4)、长春新碱及长春碱类药、喜树碱类、三尖杉碱类、鬼臼素类、紫杉醇类、苦参碱、斑蝥素、槲皮素、蟾蜍灵、淫羊藿苷、甲异定靛和靛玉红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砷剂、高三尖杉酯碱和紫杉醇等[2]。

2中医药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白血病之基本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热毒侵袭,伤及营阴;气血不足,气滞血瘀,脉络瘀阻。故清热解毒、扶正补虚和活血化瘀为治疗本病常用的治疗大法。由于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故在治疗时应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

2.1扶正补虚对于白血病所致气血两虚的患者宜用扶正补虚法进行治疗。扶正中药不仅能够扶助正气,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害,而且能够提高机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和巩固疗效,在白血病化疗中应用较为广泛。李仝等[3]认为该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以益气养血和扶正祛邪为主,方用八珍汤化裁。唐由君[4]以益气养阴解毒方,或健脾补肾方配用六神丸,可避免或迟延白血病复发。用两方治疗急性白血病315例,1年生存率达80%以上,2年生存率为60%~75%,3年生存率27.3%~66.0%。复方青黛片为含砷中药,主要成分为青黛、雄黄、太子参和丹参等,其功效为祛邪扶正[5]。毕玲玲等[6]用复方青黛片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2例,完全缓解率为94%。

2.2清热解毒对于白血病所致毒热炽盛的患者宜用清热解毒法进行治疗。清热解毒法大多用于白血病尚未进行系统化疗或化疗的诱导缓解阶段。研究表明,许多清热解毒药都具有抗癌细胞作用,可与化疗药物发挥协同作用,同时尚能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防治化疗中常易出现的感染倾向[7]。唐由君[4]以清热解毒散结方配用紫金锭,治疗急性白血病11例,7例获完全缓解。王泽民等[8]针对急性白血病阴虚内热的主要病机,以养阴清热、凉血解毒为治疗大法,选用大剂量具有养阴清热作用的鲜中药(鲜生地、鲜白茅根和鲜麦冬等)为主组方,随证加减,辨证论治,治疗急性白血病76例,完全缓解37例(48.7%),部分缓解14例(18.4%),未缓解25例(32.9%),总缓解率达67.1%。对于血热毒盛证,范先基[9]等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治法,以犀角地黄汤和六神丸为主方进行治疗。方中龙葵、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是白血病血热毒盛证的常用药物。

2.3活血化瘀对于白血病所致瘀血痰结的患者宜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活血化瘀药能够改善机体微循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调节免疫机能,有些活血化瘀药还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杀作用,同时也能使化疗药物容易到达病灶所在,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邓有安等[10]应用活血化瘀基本方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20例,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7例,未缓解2例,总有效率90%,疗效明显好于单化疗对照组(21例总有效率57.14%)。唐由君[4]用犀黄丸,使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长期稳定。犀黄丸由麝香、牛黄、乳香和没药组成,具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和活血化瘀之效。

3中医药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

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是受到极其精细调控的基本生命现象。与此相反,肿瘤细胞具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细胞增殖失控;二是细胞分化障碍;三是细胞凋亡受阻。故中医药抗白血病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抗增殖、诱导分化和凋亡。

3.1抗白血病细胞增殖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治疗白血病时,均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扰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周期等发挥抑制增殖的作用[2]。冬凌草甲素可显著降低Raji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11],具有明显的体外抗白血病作用。紫杉醇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后可见细胞染色质浓聚和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12],提示其有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孙震晓等[13]发现中药地椒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大蒜素随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人早幼白血病HL60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HL60细胞的增长被明显抑制[14]。姜黄素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胞增殖,如Ksam和转录因子E2F等合成,或降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表达减少增殖[15,16],或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降低NFκB活性,抑制细胞增殖。三七皂苷R1为中药三七总皂苷的主要成分之一,可显著抑制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株增殖,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17]。Zhang等[18]发现,As2O3在不同浓度时有不同的效果,低浓度(0.1~1μmol/L)时对细胞有增殖作用,可使κ端粒酶活性增加,而高浓度时则相反。

3.2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被国外学者称为“中国革命”的全反式维甲酸的研究及其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中的应用更推动了国内外诱导分化研究的进展。花宝金[19]报道,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中药有效单体主要包括苷类、多糖类、胆酸盐类、有机酸类、甾醇类、含维甲类和其他成分。袁丁等[20]发现,竹节参总皂苷对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诱导细胞分化和周期阻滞有关。人参皂苷可诱导K562生成血红蛋白,使U937向成熟单核巨噬细胞系分化[21]。杜振兰等[7]报道,猪胆汁酸钠既可诱导HL60向单核巨噬细胞分化,又可向中性粒细胞分化。As2O3在低剂量时能诱导细胞分化,而高剂量时促进细胞凋亡[22]。苦参碱可促使K562细胞向红细胞系分化,可能与改变磷脂酶A2特别是胞质型磷脂酶A2的活性及cmyc表达下降有关,而这些又可能与苦参碱改变基因的甲基化有关[23]。靛玉红通过抑制CDK2和上调PU1表达,使HL60细胞向中性粒细胞方向分化[24]。

3.3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包括直接杀伤、细胞周期阻滞、影响凋亡基因表达、诱导分化、提高细胞因子及体内激素水平等。从三尖杉植物中提取出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能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是一种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已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疗效较好[25]。张晨等[26]报道雄黄体外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亚二倍体的凋亡细胞和凋亡相关蛋白Apo2.7表达的升高。丹参酮能通过下调细胞cmyc、bcl2以及端粒酶活性,上调cfos和p53,诱导细胞凋亡[27]。三尖杉酯碱、人参皂苷、苦参和熊胆等均可通过分化白血病细胞而诱导其凋亡。激素可引起某些肿瘤发生细胞凋亡,如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可引起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发生[28]。实验证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可引起靶细胞凋亡。人参、党参、黄芪、枸杞子、参三七、冬虫夏草和刺五加等补益类中药的煎剂及有效成分均有良好的促进IL2的产生,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活性,发挥抗肿瘤(白血病)的作用[29]。

4中药治疗白血病的其他研究

4.1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白血病细胞免受化疗药物攻击最重要的细胞防御机制,是白血病化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多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药逆转白血病MDR已取得不少的成绩,从单味药到中药复方以及联合用药均收到了明显疗效。高娜等[30]报道,中药及其单体如汉防己、砒霜、冬凌草、鸦胆子、全蝎、薏苡仁、川芎嗪、人参皂苷Rg3和补骨脂素,中药复方如复方三根制剂(由虎杖根、藤梨根、水杨梅根、党参、白术、茯苓、山楂肉、甘草等组成)、复方拮新康(主要成分为甲基莲心碱,属于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复方天佛参口服液(由天门冬、西洋参、佛手、倒卵叶五加、猕猴桃根、蟾酥等配伍制成)等均能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梁虹等[31]发现,As2O3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P糖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水平有关。浙贝母为临床常用的化痰散结类中药。李冬云等[32]报道,浙贝母生物碱具有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生物活性。研究证实,浙贝母生物碱对高表达的耐药蛋白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并能增加急性白血病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

4.2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红参和麦冬提取物组成的注射液)可减轻急性白血病化疗毒副反应、减轻白血病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毒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减毒增效药物[33,34]。马武开等[35]报道,中药解毒化瘀方能够减轻急性白血病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病人化疗期间生活质量。

4.3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白血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包括CD3及CD4下降、CD8升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活性低下等。许多扶正中药如人参、黄芪、枸杞子、茯苓、灵芝、女贞子和甘草等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活性、增加抗白血病能力的作用[36]。

4.4介导生物学治疗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responsemodifier,BRM)治疗白血病是近些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新方法。这种治疗模式的特点是能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靶点,有选择性地去除白血病细胞,克服耐药,清除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对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如作用于CD33靶点的Mylotrag、HuM199,作用于CD45的抗CD45以及其他相关生物制品IL2、IL11和VEGF等在临床上的初步应用,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一些相关的研究证实了补益中药具有介导白血病生物学治疗的作用[29,37]。中药复方如养阴方、补血方、补益方等以及某些植物多糖,可诱发机体产生BRM,发挥抗白血病效果[38,39]。

5结语

白血病范文篇4

【关键词】急性红白血病AMLM6免疫表型核型

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TherapeuticEffectofAcuteErythoLeukemia

AbstractTheobjectiveofthisstudywastoinvestigate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thetherapeuticeffectinpatientswithacuteerythroleukemia(AMLM6).Morphology,immunophenotypeandcytogenetics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in29patientswithAMLM6andwerecomparedwith30AMLM2patients.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immaturecells(2%-10%)anderythroblast,andpunctureofbonemarrowrevealedmyelodysplasticfeaturesinvolvingmultiplehemopoieticlineagesinbonemarrowof19patients.FlowcytometryindicatedthattheexpressionfrequencyofGlyAinM6significantlyincreased(66.67±23.86)%andhigherthanthatinM1,M2,M3,M4andM5(P<0.01).TheexpressionfrequenciesofHLADR(60.00±24.79%),CD34(40.00±24.79%),CD38(33.33±23.86%)inM6werehigh,andthefrequenciesofmyeloidimmunophenotypesCD13(66.67±23.86%),MPO(33.33±23.86%),CD33(46.67±25.25%),CD15(33.33±23.86%),CD117(46.67±25.25%)werecommonaswellinM6.LymphocyticimmunophenotypesCD3,CD4,CD19weredetectedinpartofpatientswithM6,andtheexpressionfrequenciesofCD4was26.67%.TheexpressionfrequencesofCD38,CD33,CD15,MPOinM6werelesscommonthanthatinM2(P<0.01).In4outof9M6patientsthechromosomalabnormatility(44.44%)wasseen,inoneofwhichcomplexchromosomeabnormalitywasfound.ThecompleteremmisionrateofM6patientswas29.41%,andlowerthanthatofM2patients(68.18%,P<0.01).ItisconcludedthatGlyAisaspecificimmunophenotypeinM6,whichcanhelptodistinguishM6fromothertypesofacutemyeloidleukemia.Poorclinicaltherapeuticresponsemaycorrelatedwithits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

Keywordsacuteerythroleukemia,AMLM6,immunophenotype,karyotype

JExpHematol2007;15(3):466-469

M6是一种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同时累及多个细胞系,临床预后较差。由于该亚型急性白血病相对少见,对其生物学表型了解不多,为进一步探讨M6的生物学特征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我们对29例M6初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

29例M6患者均为我院1995-2005年初治住院病人,符合2001年WHO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诊断标准,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7-68岁,中位年龄43岁。随机抽取我院1995-2005年进行免疫学分型的初治M2住院病例30例作为对照。为进一步比较GlyA抗原的变化,另选择M120例,M315例,M4和M5共15例进行免疫分型作为对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JExpHematol2007;15(3)急性红白血病的生物学特征与临床疗效研究形态学检查

骨髓及外周血片经瑞氏染色分类,同时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包括髓过氧化物酶,非特异性酯酶、糖原染色的细胞学检查。

免疫学分型

治疗前采取患者骨髓,肝素抗凝,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用的单克隆抗体包括HLADR、CD2、CD3、CD4、CD5、CD7、CD8、CD10、CD11b、CD13、CD14、CD15、CD16、CD19、CD20、CD22、CD33、CD34、CD36、CD38、CD56、CD71、CD117、MPO、GlyA、cCD79a。阳性病例判断标准依据EGIL标准:淋系抗原阳性细胞≥20%,髓系抗原阳性细胞≥20%,MPO≥10%。

染色体核型分析

治疗前采取骨髓,直接法或24小时培养法处理标本,用G带或R带法显带,根据国际人类染色体(ISCN1995)命名核型。

治疗方法

M6病例及对照组M2病例多采用标准D(H)A方案化疗,仅2例M6采用CAG方案(D:柔红霉素,H:高三尖杉酯碱,C:阿克拉霉素,A:阿糖胞苷,G:粒细胞刺激因子)。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1]判断完全缓解(CR),未缓解(NR)。

统计学方法

F检验,抗原阳性率估计95%的可信区间。

结果

外周血涂片

29例M6患者外周血片中均可见外周血幼稚细胞,幼稚细胞所占比例不一,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为2%-10%,但均可见有核红细胞。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

除1例骨髓增生减低外,其余28例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所有病例非红系原始细胞记数(NEC)>20%,红系细胞记数>50%,19例存在多系发育异常,红系以细胞巨幼变为主,巨核系以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为主,粒系可见PelgerHeüt畸形及Auer小体,幼红细胞PAS呈+—+++。

免疫学分型

本组M6病例GlyA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23.86)%,明显高于其在M2、M1、M3、M4及M5中的阳性表达率(P<0.01)。GlyA在M1、M2、M3、M4和M5、M6中的阳性表达率具体见表1。

本组M6病例除表达上述抗原外,髓系抗原主要表达CD13、CD33、CD117、CD15、MPO,其中CD13、CD117的阳性表达率在M6和M2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3、CD15、MPO在M6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M2(P<0.01),以上抗原在M6与M2中的阳性表达率具体见表2。本组M6病例不伴CD14表达。部分M6病例伴有淋系抗原的表达,如CD3、CD4、CD7、CD19,其中CD4阳性表达率较高达26.67%,一般仅伴有单一淋系抗原表达。M6与M2免疫表型比较具体见表2。

核型

本组29例M6病例中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9例,4例(44.44%)患者具有染色体核型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46,xy,cht(6)40%;46,xy,c(87%),mar(13%);46~47,xx,21[3]20%;49,xy,dup(1)(q3241),4,5,8,其中1例为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i>3处染色体数量异常和/或结构异常)(cht:染色单体;mar:母源;dup:重复)。

疗效

本组M6病例化疗21例,其中17例的疗效可以进行判断。化疗完全缓解(CR)5例,CR率为29.41%;对照组M2病例中化疗26例,其中22例的疗效可以判断,化疗完全缓解(CR)15例,CR率为68.18%。两者相比较,M6化疗CR率低于M2化疗CR率(P<0.01)。对伴有多系发育异常的的M6病例化疗,结果无1例缓解。

讨论

M6作为造血系统的肿瘤性疾病[3],除存在原始细胞数量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往往存在多系发育异常,累及二系或三系,形态学表现复杂,给M6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易与MDS混淆。此时原始细胞计数成为辨别的要点,有核红细胞PAS+—+++,特别是强阳性也可以辅助诊断M6,而M6化疗效果不佳可能也与这个特点有关。

AML由于细胞发生克隆增殖的阶段不同,存在某些系列多样性和异质性,单一依据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急性白血病已显得不足。随着MICM分型的提出,用单克隆抗体分析白血病细胞表面的免疫标志,从而进一步明确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及分化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研究中M6的Gly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M2(P<0.01)。Kemmitz等[4]用40种单克隆抗体分析了136例AML病例的免疫表型,5例诊断为M6的病例GlyA均为阳性,而其他亚型表达均为阴性。SanMiguel等[5]回顾性研究了98例AML病例,其中5例M6病例4例GlyA阳性表达,其他病例表达阴性。然而,以上研究中的M6病例数较少,而本研究中M6病例数达29例,进一步证明M6特征性表达GlyA是鉴别M6与髓性白血病其他亚型的一个重要指标[6]。

本研究中M6除特征性表达GlyA外,HLADR、CD34、CD38阳性表达率也较高,部分病例伴有淋系抗原的表达,如CD3、CD4、CD19,其中CD4的表达高达26.67%,且一般仅伴有单一淋系抗原表达。通过分析这些抗原的表达,可以探知M6的起源。过去很多学者认为CD34是造血干细胞的标志,认为白血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可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CD34阳性的细胞均是造血干细胞,相反其中98%以上是早期和晚期的造血祖细胞,所以CD34是造血干/祖细胞的标志[7]。造血干细胞白血病具有髓淋两系同时或先后受累,或白血病细胞表型跨越髓淋两系的特点,此类白血病在临床上极为少见,而大多数的白血病仅累及髓系或淋巴系或某一个细胞系,甚至某一系的某一个分化阶段。因此,M6并非传统观点认为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白血病,而是恶变扩增的粒红祖细胞阶段[3,7]。本组M6病例中髓系抗原的阳性率高低依次为CD13>CD33,CD117>CD15,MPO>CD11b,CD71,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9]。

M6患者的化疗疗效差,在本组病例中化疗完全缓解率为29.41%,较文献报道M6经强烈化疗CR率40%-62%要低,这可能与随访丢失及有些病例中断治疗有关[3,8]。本研究表明,M6化疗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M2,分析其原因可能与M6自身的免疫表型有关。本组M6病例中CD38,CD33,CD15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M2,而已有文献报道上述抗原提示白血病细胞分化良好及白血病预后良好[9,10]。CD34是造血干/祖细胞的抗原标志,很多学者认为它与AML的低缓解率和短生存期有关[6,8],本研究也表明,伴CD34阳性表达M6病例化疗缓解率明显低于CD34阴性表达者[6]。本研究表明,伴CD11b阳性表达M6病例的化疗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其阴性者,而伴HLADR、CD13、CD33、CD15、CD117阳性表达的M6病例无1例缓解。

长期的临床观察证明,染色体异常对AML的预后有独立的预测价值。本组病例中4例核型异常,其中1例为复杂核型异常,结果发现化疗对核型异常者均无效。M6核型异常易见,化疗对核型正常者的效果优于异常者。M6的复杂核型异常常见于5、7、8号染色体,多倍体增加也多见[11],本组研究曾观察到以上特点。M6患者的化疗效果差,也可能还与原发耐药有关[12,13],有关此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5-216

2肖志坚,郝玉书,卞寿庚等.红白血病MIC特征分析.白血病,1997;6:132-134

3CuneoA,VanOrshovenA,MichauxJL,etal.Morphologic,immunologicandcytogeneticstudiesinerythroleukemia:evidenceformultilineageinvolvementandidentificationoftwodistinctcytogeneticclinicopathologicaltypes.BrJHaematol,1990;75:346-349

4KemmitzJ,FreundM,HelmkeM,etal.AnnotationsconcerningthecorrelationoftheimmunophenotypeofleukemiacellsinacutemyeloidleukemiaswithFABclassification.BrJHaematol,1987;66:279-282

5SanMiguelJF,GonzalesM,CanizoMC,etal.SurfacemarkeranalysisinacuteleukemiaandcorrelationwithFABclassification.BrJHaematol,1986;64:547-551

6BeneMC,CastoldiG,KnappW,etal.Proposalsfortheimmunologicalclassificationofacuteleukemias.Europeangroupfortheimmunologicalcharacterizationofleukemias(EGIL).Leukemia,1995;9:1783-1786

7唐佩弦.造血干细胞研究发展历史引发的思考.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5;13:723-732

8程晓文,马红霞,陈珏等.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CD表型与预后的关系.现代免疫学,2005;25:70-77

9CreutzigU,HarbottJ,SperlingC,etal.Clinicalsignificanceofsurfaceantigenexpressioninchildrenwithacutemyeloidleukemia:resultsofstudyAML-BFM-87.Blood,1995;86:3097-3101

10刘艳荣,于弘,常艳等.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浆抗原的方法及其在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意义.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2;10:17-21

白血病范文篇5

1病例概况

患者,男,48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个月于2011年8月21日入院化疗。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高热,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2011年6月5日开始予VILP方案诱导化疗,化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肺部真菌感染、肺炎克雷伯氏菌败血症等,患者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1月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加用伏立康唑、美罗培南、替考拉宁控制感染,上述并发症好转。2011年7月18日开始予Hyper-CVAD-B方案化疗,辅以护心、护肝、护胃、止吐等支持治疗。出院后因咳嗽、咳痰,予伏立康唑抗菌治疗效果不佳,更换为两性霉素B注射剂抗真菌治疗,8月13日复查CT示:双下肺感染病灶加重,双侧胸腔积液增多。改两性霉素B注射剂为卡泊芬净抗真菌处理,患者症状改善。8月22日骨髓细胞学检查回报:骨髓增生活跃(+),原幼稚淋巴细胞占57%。入院体格检查示:T36.0℃,P78次•min-1,R18次•min-1,BP122/75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啰音。心音有力。腹软,肝、脾扪及欠满意。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示:PLT207×109•L-1,HGB93g•L-1,RBC3.31×1012•L-1,Neu1.22×109•L-1,WBC2.12×109•L-1。血生化:ALT20IU•L-1,AST20IU•L-1,Cr95μmol•L-1,BUN4.8mmol•L-1。C反应蛋白1.1mg•L-1。入院诊断为: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细胞型);2)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2主要治疗经过和药学监护

患者于8月23日行Hyper-CVAD-A方案(环磷酰胺1.0g第1~3天,长春地辛4mg第1、8天,吡柔比星70mg第4天,地塞米松40mg第1~4天,第8~11天)化疗。8月25日肺部CT示:右肺上叶尖段及下叶炎症;右肺下叶背段、左肺上叶舌段炎症基本同前;左肺下叶炎症范围较前扩大;心包积液较前明显增多;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基本同前。8月26日给予米卡芬净150mg联合两性霉素B从第1天10mg,第2天25mg至第3天50mg维持治疗。9月5日血常规示:WBC0.62×109•L-1,Neu0.04×109•L-1,HGB81g•L-1,PLT46×109•L-1;肝肾功能:ALT121IU•L-1,Cr155μmol•L-1,BUN10.1mmol•L-1,K+2.86mmol•L-1。给予升白、补钾、护肝等对症治疗。9月6日复查肺部CT回报:双肺炎症较前明显吸收;心包积液较前减少;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吸收。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出院。

2.1药学监护点1:抗真菌治疗方案的制订该患者已经行VILP方案和Hyper-CVAD-B方案化疗,但是复查骨髓细胞学结果发现患者经化疗后仍未缓解,考虑为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本次入院化疗后第3天肺部CT发现肺部真菌感染无改善,左下肺叶炎症范围较前扩大,因此患者的抗真菌治疗难度较大。该患者存在众多高危因素包括:血液恶性肿瘤;既往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持续1月余;本次化疗为Hyper-CVAD-A方案,化疗强度大;患者曾接受广谱抗菌药物美罗培南、替考拉宁控制感染;患者存在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化疗可致感染加重;化疗方案中含有地塞米松40mg,且使用时间长达8d。该患者的生存率受以上众多高危因素的影响,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非常必要。欧洲白血病感染会议的《Europeanguidelinesforantifungalmanagementinleukemiaand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recipients:theECIL3--2009update》(以下简称ECIL2009)推荐联合抗真菌方案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补救治疗,其中推荐药物有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或卡泊芬净+伏立康唑[2]。患者既往曾使用伏立康唑作为初始治疗,第二次化疗时继续使用伏立康唑无效,提示对伏立康唑耐药。根据《Treatmentofaspergillosis: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ofthe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2008》(以下简称《曲霉菌IDSA指南》),对在唑类药物预防或抑制治疗过程中出现突破性侵袭性曲霉菌病时,应换用另一类药物[3]。因此,临床药师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注射剂联合米卡芬净进行抗真菌治疗。

2.2药学监护点2:Hyper-CVAD-A方案的药学监护患者目前的各项体征和检查结果显示不存在化疗禁忌,应给予更加积极的抗癌治疗,以争取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治愈的希望。Hyper-CVAD-A方案作为治疗失败的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补救治疗,5年持续缓解率为38%[4]。同时,该方案为强力的化疗方案,在本例患者的药学监护中应注意:(1)Hyper-CVAD-A方案引起的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以粒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为主的全血细胞减少,出现的中位时间为8~13d,在其后的6~10d恢复,该患者既往出现粒细胞缺乏持续期长,因此,出现骨髓抑制的风险非常高,应密切关注血常规和体温;(2)该化疗方案常引起胃肠道反应,主要为恶性呕吐,化疗前应常规使用止吐药物如5-HT3受体阻断剂;(3)该化疗方案强度大,可引起肿瘤细胞短时间大量崩解,引起尿酸过高,因此化疗期间应定期检查尿酸含量,询问患者尿液颜色和是否有腰痛症状,给予患者口服碳酸氢钠片和别嘌醇片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出;(4)患者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需要关注可能引起的类固醇性糖尿病,需动态监测血糖水平,如果出现血糖升高应首选胰岛素注射治疗。

2.3药学监护点3: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

患者使用两性霉素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钾、心电图等,如血尿素氮或血肌酐明显升高时,则需减量或暂停治疗,直至肾功能恢复。米卡芬净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血常规可见AST、ALT、LDH上升等。应通过定期检查等进行严密监测,如果观察到此类异常必须采取适当措施。

2.4药学监护点4:患者用药教育

Hyper-CVAD-A方案化疗常出现自发性出血倾向,嘱患者密切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血尿或黑便的情况;使用软毛牙刷刷牙,以避免牙龈受损出血。化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刺激性低的食物,少量多餐。鼓励患者每日饮水量3000mL以上进行水化,促进尿酸排出。在控制感染方面,向患者交代保持周围环境的洁净,注重清洁卫生,经常漱口,防止感染;植物及鲜花可能引起或加重患者真菌感染,不允许带入病房内;另外,需避免过多人员接触。

白血病范文篇6

关键词: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cosisvirus,ALV)引起的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所有种鸡场达禽白血病到净化标准[1]。2019年5月,中国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烟台全面启动了全国家禽唯一的主要疫病区域净化项目——烟台市白羽肉鸡主要疫病区域净化示范区。为深入贯彻落实项目建设,烟台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积极筹备,精心组织,指导全市范围内祖代、父母代种鸡场开展禽白血病净化工作,鼓励龙头企业申报禽白血病病净化创建场,其中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种鸡28场、海阳市鼎立种鸡有限责任公司小纪种鸡场、烟台金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顺利通过了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组织的禽白血病病净化创建场验收。为了更好地推动烟台市白羽肉鸡主要疫病净化工作实施,将3个父母代种鸡场禽白血病病净化创建工作予以总结介绍,主要做法如下:

1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海阳市鼎立种鸡有限责任公司在疫病净化、控制方面实行垂直化管理,生产经理是疫病净化的第一负责人。内部实验室负责疫病净化的方案及检测工作,对疫病净化整体进度进行汇报;生产部负责执行,完成各采样工作;技术部门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反馈垂直传播性疾病对产品质量影响情况;孵化部门负责雏鸡、毛蛋的送检工作,完成雏鸡泄殖腔的采样;相关质量控制部门负责检查和督促,对未按照文件严格落实各项操作的,直接向生产经理汇报,并根据文件出具处罚措施。

2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2.1基础设施建设

3个父母代种鸡场所属的公司多年从事专业化父母代肉种鸡饲养和繁育,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管理经验,拥有行业内领先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ISO9001、HACCP质量体系认证,研发的“肉种鸡全程笼养技术”获国家星火计划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海阳市鼎立种鸡有限责任公司种鸡场采用阶梯笼养模式,鸡舍采用全封闭式管理,设施纵向自动通风、空气源机组自动控温、自动清粪、自动控光、自动饮水和自动喷雾消毒降温等,实现了现代化厂房、规模化饲养、自动化设备、专业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烟台金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合作社十农户”等经营模式,种鸡场采用阶梯笼养模式,全程自动化、全封闭式管理。公司种鸡场按照规定均取得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2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小组

公司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包括办公室、实验室、技术部门、孵化部门、质量控制部门、养殖场场长、饲料管理部门等为业务主干的团队,各部门人员互相配合,共同保障生物安全工作有效开展以及场区内外生物安全体系正常运行。

2.3制定生物安全计划

禽白血病主要风险是外部引种传入风险,企业从场区选址布局、设备设施、防疫管理、引种管理、人员管理、投入品管理、无害化处理管理、运输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开展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生物安全计划表,严格生物安全管控流程,对较高风险因素的着重管控,形成了白血病控制净化程序作业指导书和禽白血病一场一策净化方案。

2.4加强种源管理

公司规定严禁从禽白血病阳性种鸡场引进种鸡,引种时,要求引种企业出具禽白血病检测报告,证明种源可靠。父母代场从净化厂引种,可选择性对1日龄雏鸡血清进行J亚群抗体检测。从非净化厂引种时,对1日龄雏鸡血清进行J亚群抗体检测,淘汰阳性个体,反馈、追踪来源祖代场情况。

2.5保证生物安全措施有效实施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从实行鸡群“全进全出”制、人员管理、疫苗管理、水、饲料及物资垫料管理、车辆运输管理、有害生物控制、废弃物无害化安全处理、孵化场生物安全控制等各方面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为了保证生物安全制度有效落实,在整个养殖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同时为确保各生产单元的生物安全操作持续规范,公司成立“防非督促办”进行每周现场生物安全检查及考核督导和闭环监控。2.6实验室自主检测种鸡场根据禽白血病一场一策净化方案要求,建立定期开展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2018~2020年,3个父母代种鸡场禽白血病监测结果见表1。

3加强动物疫病官方监测

区市疫控中心高度重视白羽肉鸡禽白血病的监测工作,先后制定了《烟台市白羽肉鸡主要疫病本底调查监测方案》《烟台市白羽肉鸡主要疫病区域净化示范区项目2020年工作方案》和《烟台市2020年白羽肉鸡禽白血病监测方案》,按照禽白血病净化方案的要求,先后在种鸡26、43周龄对种鸡场进行官方评估检测,累计监测1800份。通过官方和企业的监测数据来看,3个种鸡场所︰有生产单元均没有检测出禽白血病阳性。

4规范档案管理

按照方案和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区评估标准组织实施,作好档案及监测记录管理。严格按照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省级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场评估验收的通知》鲁牧疫控发[2020]12号规定的必备条件、人员管理、结构布局、栏舍设置、卫生环保、无害化处理、消毒管理、生产管理、防疫管理、种源管理、净化监测、场群健康等条款要求[2],分门别类进行立卷、组卷和归档。

5结论

自烟台市白羽肉鸡主要疫病区域净化示范区项目开展以来,烟台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指导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海阳市鼎立种鸡有限责任公司、烟台金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种鸡场主要疫病净化现场审查评分表》的有关规定,制定禽白血病控制净化程序作业指导书、禽白血病一场一策净化方案,不断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按照规程采样和疫病检测,最终顺利通过省级禽白血病净化创建场现场评估,为其他主要疫病净化实践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2]31号.[A].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2.

白血病范文篇7

[关键词]克白灵;白血病化疗副反应;后续治疗

白血病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血液病,尽管研究采用化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等方法,挽救了部分患者的生命,但生存率仍不近人意。近年来,我们在57例白血病系统化疗后,无条件做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采用本中心研制的克白灵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就资料完整的31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00年以来,凡在本中心就诊的最远在2周内接受过系统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均纳入本治疗组观察对象,共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4岁~51岁,平均年龄28.46岁。临床表现发热(38℃以上)31例,食欲不振28例,消瘦36例,实验检查白血球减少40例,增高17例,骨髓象活跃的11例,抑制的46例,患者随访6个月,资料完整的病例31例,男18例,女13例。对照组随机选用2年前在某血液病医院进行系统住院化疗并作一般支持治疗的病例30例,病历情况,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与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方法两组均在系统化疗后2周以内开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即加服中药克白灵根据高热型和常温或低温型分别服用克白灵1号和2号,2次/d,15粒/d,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2个疗程,最多5个疗程,对照组则继续常规化疗对症服药并支持治疗。

1.2.2药物及处方克白灵为本中心自制中药水泛丸剂。

1.2.31号为清热解毒滋阴抗癌,处方以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加玉竹,生别甲、生山药等组成。

1.2.42号为温热解毒补阳抗癌,以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加人参须、山臾肉、妙山药、炒别甲等。

1.2.5疗效考核治疗组对照组均每月记录登记症状变化,实验室检查骨髓象和血象变化;疗效考核分有效与无效两部分,凡症状好转或消失,血象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骨髓象基本正常者,同时随访半年后患者健康存活,无复发者为有效。凡经3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无好转或无变化,血象、骨髓象恢复不理想,6个月随访,复发或死亡者为无效。

2结果

治疗组:有效29例,为93.55%,无效2例,6.45%;对照组:有效22例,为73.33%,无效8例,26.67%(P<0.05)。

3讨论

白血病的治疗,一直是困绕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虽然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一条有效途径,但能接受其治疗者毕竟是极少数,多数患者只有化疗,但化疗的患者生存率仍不乐观,笔者为解决这一难题,多年倾心研究,在祖传治癌的基础上研制成中药克白灵,用于白血病化疗后的后续治疗,能缓解消除化疗后的副反应,增加持续抗癌效果,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从而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临床疗效达93.55%,无效率降至6.45%,较化疗及支持治疗高出20个百分点。克白灵药物为纯中药制剂,在传统的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基础上加减融进补阳扶正清热滋阴解毒等药,能达到解癌毒之功,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起到持续抗癌的效果。临床观察程序简单,但足以说明克白灵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供同仁们参考,同时该药价格低廉,无副作用,患者均能接受,不失为治疗白血病的理想用药。

4典型病例

郭某某,男,38岁,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西文学村农民,曾于1990年6月18日西安市某权威医院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并作化疗之后,11月15日接受克白灵治疗,治前检查,患者体温38.8℃,全身衰竭,消瘦无力,卧床不起,淋巴结肿大,持续便血,不思饮食,神情淡漠,面色恍白,高热不退,化验检查,白细胞1200,血红蛋白3g,血小板3.7×104,用克白灵1号治疗加以支持疗法,1个疗程后(2个月),体温降至36.5℃,血象:白细胞5000,血红蛋白13.8g,血小板1.8×104,能下床活动,持续服用克白宁治疗8个月,1年内每月随访,以后每年复查随访,15a无复发,至今存活。李某某,男,48岁,山西省太原铁路局职工,2000年3月8日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M6,并在该院化疗5次后,同年9月20日接受克白灵治疗,当时查体温36℃,周身无力,面色寡白,食欲不振,化验血象,白血球2800,血红蛋白5.5g,血小板4.5万。用克白灵2号治疗2个疗程,食欲正常,体力恢复,体温36.5℃,白血球增至5600,血红蛋白14.6g,血小板15万,骨髓象正常,随访5a无复发,至今存活。任某某,女,12岁,永济市于乡火车站家属,2004年2月20日西安某某医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M4接受化疗6次后,2005年8月9日转本中心以克白灵1号并合用2号治疗,交替使用,当时体温波动,有时39℃,在时36℃,精神差,消瘦无力,白细胞3000,HB7g,血小板7万,2个疗程后,体力恢复,能活动,能进食,白细胞增至6500,血红蛋白11.4g,血小板14万,维持4个疗程,无反复。连续3个月/次血象,骨髓象复查均正常,随访至今,能坚持在校学习。

参考文献:

白血病范文篇8

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5例,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14岁~69岁,平均41.0岁±0.5岁,其中14岁~18岁21例,19岁~50岁52例,51岁~69岁1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初中以上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患者均意识清楚,既往无精神障碍史。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即进行资料收集,重点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填写SCL-90测评表,将评估内容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普遍存在以下心理:(1)心理障碍:恐惧、焦虑、抑郁;(2)心理畸变:悲观、绝望、自杀倾向;(3)精神衰弱:失眠、多梦;(4)拒绝治疗。测评后根据患者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2心理问题相关因素的分析

2.1疾病本身所致心理问题白血病治疗时间长、恢复慢、易反复,患者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担心疾病预后。面对疾病的威胁会引起不同程度心理反应,不听话,否认,恐惧,从而使他们丧失生活希望,拒绝治疗,甚至采取自杀行为。

2.2疾病治疗对患者的心理影响高强度化疗方案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很大副作用,如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激素的副作用;腰穿和骨穿给患者带来痛苦;患者无法忍受,使患者感到恐惧、绝望、自卑。

2.3环境改变对患者的影响住院治疗使患者面临首要的问题,是离开家庭和亲人,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和环境,患者可能出现孤独,失眠。

2.4家属对患者的影响家属是患者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疾病在治疗中的转归和巨额医疗费用,使患者家属心理受到很大影响,表现出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家属的态度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

2.5患者本身的心理耐受能力因患者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个人性格、社会地位的不同,同样的疾病与治疗手段,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3护理干预措施

3.1创造轻松温馨的住院环境为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首先为患者创造轻松、乐观、积极向上的住院环境,营造医患和谐的工作氛围。给患者提供便民措施,让病房充满笑声,住院环境以绿色为主色配置,让患者感到生命的活力,不再感觉压抑,患者住院期间感到舒适温馨。

3.2全程系统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耐心介绍病区环境、住院规则、治疗等各方面的信息,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详细说明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患者心理上有所准备。化疗时从生活、饮食、精神等方面予周到的照顾,加强情感支持。告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的活动、按时服药等,学会自我防护。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并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患者院外需求。

3.3保持良好的心态化疗是白血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白血病病人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存质量最大的因素[2],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更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常产生无助感和绝望,因此,对白血病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关注其心理变化,鼓励患者叙述自身感受,将抑郁、焦虑的情绪宣泄出来[3]。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我,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

3.4个体化护理焦虑、抑郁情绪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关系密切,抑郁的发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耐受性增强,女性患者焦虑症状较男性严重,文化程度越高,越担心病情变化、治疗对家庭的影响,从而产生困惑与焦虑;文化程度越低,对疾病质量、预后认识不足,也产生焦虑。针对不同年龄、文化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尤以在家中担当经济支柱的病人,总担心自己长期患病或一旦离开人世将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对此类患者应有更多的关心,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3.5建立支持系统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及遵医行为是有益的,家属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病人治疗时的情绪反应。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家属的想法,争取家属支持和配合,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定期看望患者。医疗费用是影响患者及家属能否坚持接受治疗的重要因素,宣传医改报销补助政策,帮助发掘和依靠有关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进行捐款、资助,使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支持,也使患者重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结果

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我们在患者化疗后采取询问方式,填写SCL-90测评表,发现恐惧、焦虑、绝望、抑郁等负性心理明显减少,患者表现积极、乐观,能正视所患疾病,并主动与病房患者互相交流经验,积极配合治疗。

白血病范文篇9

[关键词]克白灵;白血病化疗副反应;后续治疗

白血病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血液病,尽管研究采用化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等方法,挽救了部分患者的生命,但生存率仍不近人意。近年来,我们在57例白血病系统化疗后,无条件做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采用本中心研制的克白灵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就资料完整的31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00年以来,凡在本中心就诊的最远在2周内接受过系统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均纳入本治疗组观察对象,共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4岁~51岁,平均年龄28.46岁。临床表现发热(38℃以上)31例,食欲不振28例,消瘦36例,实验检查白血球减少40例,增高17例,骨髓象活跃的11例,抑制的46例,患者随访6个月,资料完整的病例31例,男18例,女13例。对照组随机选用2年前在某血液病医院进行系统住院化疗并作一般支持治疗的病例30例,病历情况,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与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方法两组均在系统化疗后2周以内开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即加服中药克白灵根据高热型和常温或低温型分别服用克白灵1号和2号,2次/d,15粒/d,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2个疗程,最多5个疗程,对照组则继续常规化疗对症服药并支持治疗。

1.2.2药物及处方克白灵为本中心自制中药水泛丸剂。

1.2.31号为清热解毒滋阴抗癌,处方以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加玉竹,生别甲、生山药等组成。

1.2.42号为温热解毒补阳抗癌,以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加人参须、山臾肉、妙山药、炒别甲等。

1.2.5疗效考核治疗组对照组均每月记录登记症状变化,实验室检查骨髓象和血象变化;疗效考核分有效与无效两部分,凡症状好转或消失,血象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骨髓象基本正常者,同时随访半年后患者健康存活,无复发者为有效。凡经3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无好转或无变化,血象、骨髓象恢复不理想,6个月随访,复发或死亡者为无效

2结果

治疗组:有效29例,为93.55%,无效2例,6.45%;对照组:有效22例,为73.33%,无效8例,26.67%(P<0.05)。

3讨论

白血病的治疗,一直是困绕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虽然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一条有效途径,但能接受其治疗者毕竟是极少数,多数患者只有化疗,但化疗的患者生存率仍不乐观,笔者为解决这一难题,多年倾心研究,在祖传治癌的基础上研制成中药克白灵,用于白血病化疗后的后续治疗,能缓解消除化疗后的副反应,增加持续抗癌效果,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从而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临床疗效达93.55%,无效率降至6.45%,较化疗及支持治疗高出20个百分点。克白灵药物为纯中药制剂,在传统的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基础上加减融进补阳扶正清热滋阴解毒等药,能达到解癌毒之功,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起到持续抗癌的效果。临床观察程序简单,但足以说明克白灵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供同仁们参考,同时该药价格低廉,无副作用,患者均能接受,不失为治疗白血病的理想用药。

4典型病例

郭某某,男,38岁,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西文学村农民,曾于1990年6月18日西安市某权威医院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并作化疗之后,11月15日接受克白灵治疗,治前检查,患者体温38.8℃,全身衰竭,消瘦无力,卧床不起,淋巴结肿大,持续便血,不思饮食,神情淡漠,面色恍白,高热不退,化验检查,白细胞1200,血红蛋白3g,血小板3.7×104,用克白灵1号治疗加以支持疗法,1个疗程后(2个月),体温降至36.5℃,血象:白细胞5000,血红蛋白13.8g,血小板1.8×104,能下床活动,持续服用克白宁治疗8个月,1年内每月随访,以后每年复查随访,15a无复发,至今存活。李某某,男,48岁,山西省太原铁路局职工,2000年3月8日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M6,并在该院化疗5次后,同年9月20日接受克白灵治疗,当时查体温36℃,周身无力,面色寡白,食欲不振,化验血象,白血球2800,血红蛋白5.5g,血小板4.5万。用克白灵2号治疗2个疗程,食欲正常,体力恢复,体温36.5℃,白血球增至5600,血红蛋白14.6g,血小板15万,骨髓象正常,随访5a无复发,至今存活。任某某,女,12岁,永济市于乡火车站家属,2004年2月20日西安某某医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M4接受化疗6次后,2005年8月9日转本中心以克白灵1号并合用2号治疗,交替使用,当时体温波动,有时39℃,在时36℃,精神差,消瘦无力,白细胞3000,HB7g,血小板7万,2个疗程后,体力恢复,能活动,能进食,白细胞增至6500,血红蛋白11.4g,血小板14万,维持4个疗程,无反复。连续3个月/次血象,骨髓象复查均正常,随访至今,能坚持在校学习。

参考文献:

白血病范文篇10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Ki-67;临床特征;临床分期;免疫分型;相关性

白血病是指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后在骨髓和外周血中大量增殖的一类恶性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其中的常见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预后较差[1-2]。以往,临床上将ALL与淋巴母细胞瘤视为两种疾病,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这两种疾病实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时期,但两种疾病的受累范围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也存在差异,因此,临床需做好ALL的诊断工作,避免延误患者治疗[3]。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是临床上常用的恶性肿瘤标志物,在白血病诊治中得到应用,但临床上关于Ki-67是否与A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分期、免疫分型相关尚无共识,还需进一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ALL患者进行研究,检测其Ki-67表达情况,分析Ki-67表达情况在ALL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特征、临床分期、免疫分型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ALL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0~64岁,平均(41.89±10.29)岁;临床特征:淋巴结肿大85例,纵膈肿块69例,骨髓受累38例,外周血受累35例,肝脾肿大26例;临床分期:未缓解期62例,缓解期38例;免疫分型: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型23例,T型45例,B型32例。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纳入标准:经病理诊断确诊为ALL;年龄18~<65岁;神志清醒。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其他骨髓或血液系统病变;合并急症;存在精神障碍或抑郁。

1.2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确定穿刺点,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采用细针于穿刺点进行穿刺,针尖抵达病灶后旋转3圈进行取材,采集两组患者的病变组织标本,采用10%甲醛溶液固定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处理,切成4μm厚的薄片,采用PBS缓冲液冲洗,用柠檬酸缓冲液修复组织标本,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在室温下孵育10min后滴加Ki-67抗体,在室温下持续孵育30min后采用PBS缓冲液冲洗,采用DAB显色液对其进行显色处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在电子光镜下观察细胞核,如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物,即可判断为Ki-67阳性。

1.3观察指标

根据Ki-67阳性表达情况将ALL患者分为Ki-67阳性组与Ki-67阴性组,比较Ki-67阳性组与Ki-67阴性组的临床特征(淋巴结肿大、纵膈肿块、骨髓受累、外周血受累、肝脾肿大)。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包括缓解期与未缓解期;无贫血、出血、感染等白血病表现,血象检查可见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象检查可见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的占比<5%、红细胞与巨核细胞正常,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3项中至少1项符合,即可判断为缓解期,反之则为未缓解期[4])、不同免疫分型(包括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型、T型、B型;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型即由1~2个髓系标志、但不满足杂合性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5];T型即细胞质、细胞膜CD3+阳性表达;B型即CD19、CD79a、CD22中至少2个阳性表达)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分析Ki-67阳性表达与ALL患者临床特征、临床分期、免疫分型的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开展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r值为正数即呈正相关,r值为负数即呈负相关。

2结果

2.1Ki-67阳性组与Ki-67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100例ALL患者中,有69例Ki-67阳性表达,Ki-67阳性表达率为69.00%。Ki-67阳性组与Ki-67阴性组的淋巴结肿大、纵膈肿块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Ki-67阳性组的骨髓受累、外周血受累、肝脾肿大发生率均高于Ki-67阴性组(P<0.05)。

2.2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

100例ALL患者中,有62例属于未缓解期、38例属于缓解期,未缓解期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为79.03%(49/62),高于缓解期患者的52.63%(2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77,P<0.05)。

2.3不同免疫分型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

100例ALL患者中,有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型23例、T型45例、B型32例,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型、T型、B型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65%(22/23)、73.33%(33/45)、43.75%(1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9,P=0.027)。

2.4Ki-67阳性表达与ALL患者临床特征、临床分期、免疫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Ki-6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肿大、纵膈肿块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Ki-67阳性表达与骨髓受累、外周血受累、肝脾肿大均呈正相关(P<0.05);Ki-67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免疫分型呈正相关(P<0.05)。见表2。

3讨论

ALL是一种呈克隆性增殖的常见急性白血病类型[6],起源于B系、T系淋巴细胞,患者机体内淋巴细胞聚集于骨髓、淋巴结中,严重影响患者的造血功能,会导致其造血功能障碍,对其生命健康构成威胁[7-8]。ALL多发生于儿童人群中,但在成人中的发病风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成人患者的病情在得到控制后易复发,不利于预后[9-11]。临床上需做好ALL的早期诊断工作,以便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但由于ALL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典型性,临床诊断时易与其他疾病症状混淆,诊断难度较大,且预后预测也较困难。有研究报道指出,在ALL患者中,应用Ki-67可对其预后进行准确预测[12]。Ki-67属于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在细胞周期G0和G1早期通常不表达,待细胞出现增殖后才开始表达,Ki-67的表达主要分布于细胞周期中的分裂期、增殖期,充分反映了细胞的增殖活性[13],近年来,Ki-67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均有所应用,其阳性表达往往会随着恶性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14]。本研究对ALL患者的Ki-67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临床分期、免疫分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Ki-67阳性组的骨髓受累、外周血受累、肝脾肿大发生率均高于Ki-67阴性组(P<0.05);未缓解期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型、T型、B型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65%、73.33%、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9,P=0.027);Ki-67阳性表达与ALL患者的骨髓受累、外周血受累、肝脾肿大、临床分期、免疫分型均呈正相关(P<0.05)。这说明Ki-67表达水平在ALL患者中出现增高,会随着其病情恶化而继续增高,可用于该疾病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这主要是因为Ki-67在细胞分裂期会发生一系列的磷酸化、去磷酸化反应,其表达调控受到细胞周期素B/cdc2的严格控制,具有细胞周期依赖性,在细胞周期G0期、G1早期通常不表达,G1中期至晚期出现表达,G2期表达增加,M期表达到达峰值,并迅速降解,Ki-67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特点反映了细胞增殖周期时相,表明Ki-67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15],因此,当ALL患者病情恶化后,Ki-67的表达会随着患者癌细胞的增殖而上调。综上所述,ALL患者的Ki-67存在异常表达,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临床分期、免疫分型均密切相关,临床上可将Ki-67作为ALL的肿瘤标记物,推广应用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治中。

参考文献:

[1]黎巧茹,赖文英,林春燕,等.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57.

[2]吴静怡,周剑峰,裴仁治,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FGFR3表达对循环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7,33(4):694-698.

[3]张关亭,王保蜂.miRNA-9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7,33(9):1713-1717.

[4]杨艳,伦燕,赵婷婷,等.8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3):311-315.

[5]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10):837-845.

[6]张红玲,白中元,张明星,等.急性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49(8):870-873.

[7]余丹.长链非编码RNARP11-87C12.5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郑州大学,2018.

[8]葛冰磊,金纪伟,刘从瑶,等.IL-8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26(6):1621-1625.

[9]陈超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的临床特点和意义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9,29(1):99-100.

[10]徐婷婷,王卫敏,付国美,等.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0,28(1):68-75.

[11]林娜,刘正华,王萍萍,等.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0,28(2):442-445.

[12]陈昊,汪小姣,袁芳芳,等.Ki-67在成人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26(1):70-76.

[13]吴洋,唐红艳,丁异熠,等.T-LBL/ALL患者病变组织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C-MYC基因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26(1):110-115.

[14]王敏,崔建英,陈以娟,等.急性髓系白血病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白血病·淋巴瘤,2017,26(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