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9:05:11

八大范文篇1

上海情调逛街

上海越来越有国际大都市的风范,时尚潮流也越来越贴近世界前沿。从国际名牌到地摊小货,过年到上海购物肯定满载而归。

如果你想买精品,打开地图你就会知道最值得一逛的地方都被两条地铁线贯穿起来了。地铁一号线:从徐家汇到淮海中路是购物的首选线路。地铁二号线:主线是南京西路,要点是梅龙镇、中信泰富和恒隆广场。在一、二号线相交的人民广场地下的香港名店街和迪美早已名声在外;如果你想买点物美价廉的小商品,就去城隍庙福佑路,那里会使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你想买点漂亮时髦的衣服,却又有些囊中羞涩,可以去襄阳路服饰市场考验一下自己的眼光,有许多正品的名牌价格比一般商场便宜许多。如果想逛得舒服一点,可以选择南京路、淮海路,这两条路上名牌店比较多,还有古老的钟表店、照相馆可以欣赏,逛累了,可以随便找一家咖啡屋或上海小吃店品味一下好吃的点心。

陕西路布满外贸饰品商店,每次去总有让人惊喜的发现,中午,可以路过著名的丰裕生煎店,便宜味美。在上海购物,侃价时要掌握分寸,襄阳路上多砍一些,陕西路上侃价的余地便小了许多。

深圳潮流精品

深圳的购物魅力,在于其业态齐全,现代化气息浓厚,而且一些尖端百货还是国内独有的。

到深圳逛街,应该先了解一下它的格局,深圳的购物区分为高价和平价两种。高价商店集中在罗湖一带,以海燕商业广场和友谊城百货为代表。海燕商业广场的商店以批发为主,如名牌化妆品、日本服饰、韩国服饰等吸引着各种层面的顾客;友谊城百货则以质量取胜,名牌众多,因而常有时尚媒体或艺人光顾。

平价区则以东门商业步行街为代表,商品繁多的茂业百货和天虹商场是人气聚集的中心,个性饰品店特多,人潮惊人。但要注意的是,这些小店虽以商品新颖多样取胜,但品质缺乏保证,“血拼”前最好先了解自身穿着的特质。

华强北以电子市场为龙头,汇集了百货、服装、珠宝、餐饮、酒楼、仓储、金融等几十个行业,成为全国业态最齐的商业街,代表商场包括铜锣湾百货、茂业百货、女人世界等。

人民南路的购物功能立足豪华高档,以众多高档次的百货商店和精品商场为依托,吸引中高层消费者,作为目前深圳最高档的商业片区,它拥有西武百货、友谊城百货、天安国际商场、深房百货、罗湖商业城等知名商场。

北京民族货品

王府井大街、前门、西单和东四是北京的四大商业区。王府井有著名的百货大楼以及新兴、时尚的东方新天地等。前门大街500年前就是北京的商业中心,老字号、小铺子多,更为北京市民所钟爱。自天安门西行不远便是西单,被称为第二个王府井,有购物中心、食品商场、服装商场,商品齐全。东四在王府井大街东北面,这里的衣服以休闲类为主,而且都非常个性化,东四南大街的衣服就有些职业化,比较雅一些,有些鞋的专卖店还经常打折,有名的隆福小吃店就在此处;银街位于东单北大街,许多世界名牌商品专卖店集中在此。

北京不少大的商店消费都有礼品送,比如“买500元送300元”消费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地方:

三里屯:更适合淘一些小东西,都是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东西。

五道口:有不少哈韩哈日服饰。五道口有一个综合市场,还有一个不错的服装市场。五道口华清嘉园下面又新开了几家不错的、挺有特点的卖小东西,诸如小配饰什么的小店。在这里侃价最少也可侃到商家要价的三分之一。

动物园:喜欢韩国服装的应该去动物园旁边的天皓成市场三楼看看,一趟下来总能收获不少,而且都很便宜,但是需要你会淘才行。

香港名牌打折

每年一般从12月初到下一年的农历新年都是香港减价的黄金期,这段时间会疯狂打折,但今年是1月份开始打折最劲。

铜锣湾:是游客不能错过的著名购物区,大型的购物中心如时代广场、崇光百货都坐落在此,这个时候大小商店开始大减价,几十元的T-SHIRT,还有减了几千元的名牌大衣。

名店坊:是铜锣湾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时装饮食社区,各国美食、时装云集,西班牙、法国、日本等各国著名设计师纷纷把专卖店开设于此,真正成了时装的联合国。

金钟、中环:这里的商业楼几乎集中了全球所有的名牌专卖店。面对一些顶尖品牌,如果平日下不了决心,此时有足够理由出手了,运气好的话,碰到7折的VERSACE,5折的GUCCI,就肯定手快有,手慢无。

尖沙咀:从中环的天星码头乘船不用10分钟就可以到位于九龙半岛上的尖沙咀。尖沙咀海港城是真正的购物天堂。有700多家商店。海洋中心内的LCX是一家集时装、生活、美容的大型百货店。这里可以买到香港第一次从美国引入的大众名牌GAP、BA-NANAREPUBIC等。南区:喜欢寻宝的朋友一定要到南区走走,赤柱大街除了是中外游客购买纪念品的地方,也是一些出售名牌设计师的货板和次货的小型直销店。

法国巴黎

市中心的VENDOME广场和RUEDELAPAIX里,有着所有著名的珠宝首饰专卖店,CARTI-ER、CHRISTIANDIOR、TIFFANY等。MARAIS区是全巴黎人最多的地方,许多有趣时尚的小店在此集中,能在这里发现许多便宜有趣的小东西。在LOUVRE博物馆,有卖做工出色的仿古珠宝与家具、雕像、扑克牌等。对于赶时髦的年轻人,ANTIKBOTIK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里的女装可圈可点。

美国纽约

美国的潮流总是快人一步,秋冬系列普遍比欧洲、亚洲早一个多月,于是那些对潮流敏感度极高的人们都来这里淘可以打折的新品。从去年11月底起,纽约的百货公司陆续减25%~30%,这个减价幅度将日益加大。今年1月中旬起,Chanel、Dior、Fen-di等名店的降价幅度达50%。不过,到那时候货品的码数和花色的选择不太多,能不能淘到合适的商品就要看个人运气了。

英国伦敦

每年新年期间,英国伦敦的百货商店都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明“血拼族”。英国的折扣季由政府规定,时间从1月开始,百货公司将在2月底之前进行三次减价,幅度由20%~50%。国际名牌的减价日则是由1月的第一周开始。

八大范文篇2

利器之一:调整心态,不把同事当“冤家”。

同事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相互竞争的“敌人”。很多人会抱着这个成见,把同事当作阻挡自己前途的人,这样的话你一定难以在办公室里立足,更难以发展。只有互惠互利的关系才可能长久,这是你融入集体而这个集体也接纳你的一个基本前提。

利器之二:不过问他人隐私。

社会复杂,每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有许多事情是不希望别人知道的。每个同事都有自己不希望为别人所知道的隐私,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也有不该知道的私事,何况是同事之间呢?所以就不要轻易地打听一些别人的生活状况,除非对方自己主动向你说起。过分关心别人隐私是无聊、没有修养的低素质行为。

利器之三:不要把个人感情带入办公室之中

你有自己的喜恶,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和观念都带有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但要记住切勿将此带入办公室的同事之中。对于和你看法不一致的,你可以保持沉默,不要妄加评论,更不能以此为界,划分同类和异己。为了工作,最好能多点“兼容”。你的这种“兼容”会赢得同事们对你的尊重与支持。

利器之四:提高兴趣,积极参加集体的娱乐活动

作为白领青年,大多是很懂得享受生活的。挣多多的钱,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乐趣。所以在闲暇之时,可以与同事一起出去参加娱乐活动,比如唱歌、郊游、跳舞、泡吧等等,借此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与亲密。这不仅能让你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放松,稀释内心的压力,更有助于培养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利器之五:说话要有分寸,不能口无遮拦

因为大家都不是很熟悉,所以说话的时候必须注意分寸,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每说一句话之前,都先考虑一下是否合适。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有很多话是不能随意说的,否则会给人留下轻浮、不庄重的印象。

利器之六:经济上分清楚,AA制是最佳选择

对于白领来说,都有挺可观的收入,加上乐于享受生活,所以会经常聚餐游玩,这时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采用AA制。这样大家心里头没有负担,经济上也都承受得起,千万不可“小气”,把自己的钱包捂得紧紧的,被别人看轻。

利器之七:团结协作,彼此尊重

与新同事的共处应该注意彼此尊重、配合,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你才能得到更好地施展你的才华的机会,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对于你的老板来说,他们看中的是你的才能与创意能否在这个集体中发挥出活力,能否和同事融成一个整体,而不希望因为你造成了集团的不团结。对于周围的同事来说,他们更愿意与那些工作能力强、具有团队精神且志趣相近的同事相处。不管做什么行业,都需要团队的配合,同事的团结。

利器之八:自愿承担艰巨的任务

八大范文篇3

2.梳古怪或野性的发型,会糟蹋自己的斯文形象和气质。

3.穿着掉了一个纽扣的衣服或有污迹的衣服,会被别人认为很邋遢。

4.穿着领口开得很低的性感服装陪男友出现在公共场合或参加聚会,会使他心里不舒服。

5.穿开丝和破洞的袜子出门,无论你着装怎么协调,都失去和谐的美感。

6.身上的首饰过多,不时发出环佩之声,会给人浮华和俗气的印象。

八大范文篇4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整体论;道统;文统

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一,主要是站在整体论的角度去分析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唐宋八大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形成了古代文人特有的艺术风格。唐宋八大家在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以及古代文学史上均享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对八大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对其存在的意见也各不相同。以下是本文立足整体论的角度对唐宋八大家的分析。

一、唐宋八大家形成的过程分析

(一)八大家的创始者。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流派重点在于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流派的形成基础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间的文学批评。当时的柳宗元和韩愈之间的友谊是非常深厚的,他们两个人均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柳宗元称韩愈为旷世奇才,韩愈称柳宗元“深博无涯”。欧阳修比韩愈年少,欧阳修在少年时期就非常喜欢韩愈的文章,并同样高看柳宗元,正是受到了韩愈和柳宗元的影响,欧阳修才得以终身致力于创作,并培养提携了曾、王、二苏等人。(二)八大家形成的背景分析。明代茅坤最先提出了唐宋八大家一说,他在《文抄》中最先对唐宋八大家冠名,当时茅坤是为了满足应试需求,并不是为了参与学派之间的斗争。文学史发展到了明代,开始呈现出各个学派纷争的特点。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在当时的永乐后近60年间占据文学史上的主导地位,该时期的口号是“文必秦汉”,积极反对唐宋时期的文学家,结果该时期却走向了食古不化的道路,形成社会发展的弊端。其中最先站出来反对“文必秦汉”观点的是王慎中,王慎中在早年受到过唐宋时期文学家作品的影响,最先站出来支持宋代学者。王慎中与当时的前后七子在学秦汉还是唐宋问题上展开激烈的辩论,对当时的唐宋八大家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后来王慎中以唐宋八大家正宗传人自居。积极维护唐宋八大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斗争的过程中王慎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逐渐被确立起来。正是在当时所处时代的争论下,才使得唐宋八大家的名字越传越响亮,并形成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整体风格,散文文体在此时得以定型[1]。

二、“道统”与“文统”统一的论证

(一)八大家对“道统”的认识。中国哲学的源头就是“道”,不同的学术流派对“道”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儒家作为中国思想的主流,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到了先秦时代,中国的学术文艺史里面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对“道”的认识上也是不一样的。唐宋八大家中最先提出“统”的概念的是韩愈。韩愈认为的“道统”就是对儒家正宗排序的理解。韩愈本人将自己视为儒学的正统传人,因此韩愈也就积极排斥其他学派。柳宗元被贬之后,与底层的劳动人民有密切的接触,在柳宗元看来“天道自然”,并提出了“以生人为己任”的观点。欧阳修生于宋代,宋代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欧阳修看来“道”是切于实际的,一切不现实的东西不能称之为“道”。尽管唐宋八大家对道的认识观点不一,但是他们在“道统”上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皇权至上,要积极捍卫儒学正统思想,做到兼容并蓄,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革新。正是在此种认识下,道统在八大家的眼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二)八大家对“文统”的认识。唐宋八大家对文统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文体和文辞的认识。“散文”一词最先出现在中唐时期,该时期的散文并未与文体有大多的关系,随后发展到了南宋时期,在《鹤林玉露》中散文才正式有了文体的意思。关于散文文体划分的问题在“四科八类”和“古文辞类纂”中均有所涉及,里面倡导的观点都是见仁见智,并没有对散文文体的划分形成统一的定论。从韩愈创作的散文开始将原来的文体格局进行突破,并进一步提升了传统古文的表现力;柳宗元创作的山水游记、传记、辞赋等带给人深刻的印象。尽管唐宋八大家在散文文体上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但是还未将散文文体上升到更高的程度。二是在选择骈体与散体上的认识。书写骈文是唐宋八大家的特长之一,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对骈文的认识是一致的,与此相反的是唐宋八大家在积极提倡散文的同时,对骈文是持反对态度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唐宋八大家之所以走到一起与共同反对骈文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骈文在文辞上带有一定的僵化性,其文体格式的单一固定性,不利于古代学者创作性思维的发挥,而与骈文明显不同的散文在文辞上更为生动,所呈现出来的语言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清新的文风,便于理解的语言更是在古代流行开来[2]。(三)“道”与“文”两者之间的关系。唐宋八大家在“道”与“文”两者之间关系的阐述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文以明道”,文以明道并不是唐宋八大家最先提倡出来的,在唐宋八大家之前就已经有了。如唐代的不少文人也大力反对魏晋以来的虚华之风,并提出了“文者所以成化”的观点。该观点表面上看似与八大家提倡的观点不谋而合,但是细分下来也有许多不妥之处。古代的散文家真正提倡纯美,反对尚实的人并不多,唐宋八大家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就如韩愈所说的兼通其辞才能称之为“古道”,其辞不能与“古道”相偏离,“道”与“文”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二是“道胜文不雅而至”,意思是指不是道更胜一筹,文就停滞不前。唐宋八大家所提倡的该观点具体是指积极恢复孔子的原始儒学,推崇更易实施并与现实更相贴合的道。该观点与其他文学流派带有明显的不同,因为只有在道胜的基础上文至才会变得更加容易。

三、整体论视域下唐宋八大家的定位与构建

(一)文学价值。唐宋八大家创立了“道统”与“文统”的统一文学理论,从道统的文学角度分析,他们的作品中不仅承载着儒家思想,也蕴含很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八大家在文风上提倡平易性、简约性、纯净性,此种文风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现代不少文学家也纷纷效仿八大家的文风,但是因为白话文的关系与文言文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说明八大家统一起来的“道统”与“文统”一直影响到现在。八大家在文学主张上强调“蓄道德而能文章”,他们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大多流传千古,影响后世。举例来说,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他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中的论说文创作上。王安石的论说文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直接向皇帝陈述政见的奏议,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批评北宋中叶整个官僚政治制度的腐败现象,提出法先王之意,主张“改易更革”;《本朝百年无事口子》系统地阐述仁宗在位41年间的政治措施的得失,劝勉神宗革除“因循末俗之弊”。这类文章具有组织严密,析理精微,措词大胆切直而又很有分寸、语气诚敬干脆而又富于鼓动性等特点。第二类是针砭现实的杂文,如《原过》《使医》《兴贤》等。第三类是人物论和史评,如《伯夷》《子贡》等。第四类是书序和信札,如《周礼义序》《诗义序》等。此外还有韩语的《师说》向人们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揭露了社会的弊端;《马说》阐述了怀才不遇的感慨等;还有苏轼的《六国论》《赤壁赋》,曾巩的《墨池记》等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里面蕴含的思想感情是非常深刻的,凭借优美的言辞深得人们喜爱[3-4]。(二)审美取向。唐宋八大家在文学上的审美取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正义敦厚。八大家文学作品的内在要求就是正义美,敦厚是儒家积极倡导的美学观。唐宋八大家都深受儒家美学观念的影响,不管是在经书还是在礼乐文化上都向人们表达出敦厚善良之心。伸张正义、维护良心是八大家一直的追求。比如,柳宗元为底层人民群众困难的奔走呐喊;王安石的变法改革,锄强扶弱;韩语的一身傲骨,为了正义宁死不屈;欧阳修为铲除太学体甘冒风险等,都展示出了八大家正义敦厚的美学观。二是刚健与柔和。韩愈的作品中展示出了气盛则美的审美取向,他的作品带给人豪迈奔放的感觉;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中则展示出了对气的调节,以气来影响文学审美;苏辙则在柳宗元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著气为文”的理论。三是雄奇与平易。调达通畅”是欧阳修文章的显著特点,展示出了雄奇与平易的审美。就像苏洵评论韩愈的文章一样“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展示出了不一样的审美取向[5-6]。(三)文化内涵。唐宋八大家的文化内涵也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穷尽与妥帖并行。唐宋八大家对“道”的探索一直是不断深入的,在文学创作上讲究精益求精。在处理事务上不沽名钓誉,为了追求心中的正义,不惜走向极端。二是遵守和创新并行。唐宋八大家所举的旗帜尽管是复古,但是他们在思想上还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崇尚积极建立充实、自由的散体文,大力扫除柔弱文风。三是出世与入世并行。唐宋八大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百姓的疾苦有重要的关系,他们怀有与民同乐的情怀,在为人处世上可以做到积极乐观豁达。四是具有面对挫折坚强不屈的品质。他们善于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寄情与山水,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做到兼收并蓄、点石成金[7-8]。

参考文献:

[1]陈学军.整体论视阈下的唐宋八大家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6):35-40.

[2]李明泽.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鉴赏》中文言文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2):65+72.

[3]李桑晨.唐宋八大家散文之苏轼散文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1):4.

[4]蒋惠.运用比较法鉴赏文言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散文”研究性学习为例[J].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19(5):81-82.

[5]张婷.任务群下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探究——以“唐宋八大家韩愈”的研究学习探究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22):36-37.

[6]侯玉娇.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

[7]王楠.唐宋八大家史论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7.

八大范文篇5

关键词:中共八大;总书记;;邓小平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共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具有不少引人注目的特点,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关于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关于中共领导体制的变化等等。对于这些特点,以及这次会议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学者由于关注点不同,论述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就笔者而言,较为关注这次会议对中共领导体制的改变,而在领导体制的改变中,笔者最为关注总书记一职的设立。中共八大对领导体制的改变,概而言之,有三个方面:一是将原来的中央书记处改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二是设立四个中央副主席;三是将原来的中央秘书长会议改为新的中央书记处,并设立总书记。三个方面中,笔者认为最有实质意义的变化是设立总书记。第一个方面的变化,只是名称的改变而已,中共八大后所产生的政治局常委会,无论组成人员,还是地位和职权,都与原来的中央书记处没有多大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新增邓小平进入政治局常委会;第二个方面的变化,由于中共八大产生的四个中央副主席(、刘少奇、、陈云)都是原来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又是这次会议所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他们的地位和职权与原来相比并没有变化,因而这一方面的变化也无实质意义。但设立总书记不同。从表面看,总书记在中共八大前也有与其相对应的职位(中央秘书长),也说过中国的总书记相当于外国的秘书长,外国的秘书长相当于中国的总书记,但实际上总书记的地位和作用都要超过秘书长。秘书长的地位和作用相当于幕僚长,是一个幕后人物;而从秘书长到总书记的变化就相当于从幕后转到前台,从一个幕后人物变为一个前台唱主角的人物。所以这两者有着实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彰显出总书记这一职务的重要性,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共八大设立总书记一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中共八大之前,党在领导体制上先后实行过总书记制和主席制。194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推举担任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之前,除了向忠发在中共“六大”后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外,中国共产党基本上一直实行总书记制,最高领导人为总书记。1943年3月以后,中国共产党改行主席制,最高领导人为主席。但不论实行总书记制还是主席制,都是单一的领导体制,总书记与主席不并存,有总书记即无主席,有主席即无总书记。中共八大设立总书记后,这种体制发生了改变,此后直至“”发动前,中共中央既有主席,又有总书记,成为主席与总书记并存的领导体制。

中共八大这种领导体制的变化,与有着密切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就是决定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呢?中共八大之前,邓小平受命主持修改党章,历时三个多月,至1956年8月初完成。修改后的党章所反映的自然是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调整领导体制的意见和决定。但在邓小平所拿出的党章修改稿中,只规定中央委员会设副主席若干人,没有设立总书记的规定。这说明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最初并无设立总书记的意图。但党章修改稿送审阅时,他在稿中的中央委员会设副主席若干人之后,加写了“和总书记1人”。由此可见,中共八大设立总书记,主要是的意图。

决定在中共中央设立总书记,经过了反复的权衡、慎重的考虑。1956年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总结讲话,谈到修改党章的问题时提出两个问题请大家讨论:一是中央设一个副主席还是设几个副主席;二是党代表大会是否应像人民代表大会一样改为常任制。但他没有谈到设立总书记的问题。其实设立总书记是比前两者都更重要的问题。他没有把这一问题提出讨论,实在是因为“兹事体大”,在没有考虑成熟之前,他不愿轻率提到会议上讨论。后来,在邓小平主持修改党章的整个过程中,他也始终没有提出要设立总书记。直到1956年8月,即中共八大召开的前一个月,他才在党章修改稿中加进了设立总书记的内容。

对设立总书记,为什么如此慎重?笔者认为原因有二:第一,总书记曾是中共中央的最高职位,在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的情况下,总书记的地位和权限虽然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但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职位,任何人担任这个职位,在中共中央的领导机构中,都将处于比较突出的地位,容易受到更多的注目,也容易发挥更大的影响。正如有的外国学者所指出的:这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在力量的位置。因此,不能不慎重对待;第二,设立总书记后,将使中共中央的领导体制在形式上发生重大改变。在此之前,既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又是中央书记处主席,既负责决策,又负责执行。而设立总书记后,中央书记处的工作转归总书记主持,用外国学者的话说,总书记成为了“党的最高执行官”。牵涉到领导体制的改变,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但是,在决定了设立总书记后,就再没有过任何犹疑,而是坚决地把这一决定付诸实施,当他所看中的总书记人选邓小平一再推辞,表示不愿意担任总书记后,他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对邓小平给予很高评价,说明为什么要设立总书记,为什么要推举邓小平担任总书记,从而为全党接受邓小平出任总书记铺平了道路。

为什么决定在中共八大设立总书记的职务?

笔者认为,这个职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邓小平“度身定制”的,它首先反映出当时培养接班人的意图:第一,要提前培养接班人;第二,主要培养邓小平作接班人。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开过以后,鉴于赫鲁晓夫所作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产生了一种提前培养接班人的紧迫感。培养谁作接班人呢?从表面上看,刘少奇是当时的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是当然的接班人人选。同时,关于接班人的问题,作过一个形象的“防风林”的比喻。1956年9月13日,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谈到设副主席和总书记的问题时说过如下一段话:

“党章上现在准备修改,叫做‘设副主席若干人’。首先倡议设四位副主席的是少奇同志。一个主席、一个副主席,少奇同志感到孤单,我也感到孤单。一个主席,又有四个副主席,还有一个总书记,我这个‘防风林’就有几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就比较好办了。除非一个原子弹下来,我们几个恰恰在一堆,那就要另外选举了。如果只是个别受损害,或者因病,或者因故,要提前见马克思,那末总还有人顶着,我们这个国家也不会受影响,不像苏联那样斯大林一死就不得下地了。我们就是要预备那一手。”

“防风林”就是接班人,几道“防风林”就是有几个接班人。当时为了确保在他死后,不至于出现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在接班人问题上确有多作几手准备的意图。刘少奇当然是接班人人选之一。必要的时候,中央的其他几个副主席也都是具备接班人资格的人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在考虑接班人时,已经有很明显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解释为什么要设立总书记时有意无意地流露了出来。他说:

“设总书记完全有必要。我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一个,总司令一个,少奇同志半个(不包括恩来同志、陈云同志跟邓小平同志,他们是少壮派),就是做跑龙套的工作的。我们不能登台演主角,没有那个资格了,只能维持维持,帮助帮助,起这么一个作用。”

对这段话稍加揣摩,就可看出心目中理想的接班人并不是中共中央的第二号人物刘少奇。当时年仅五十八岁的刘少奇,已经被与年已七十的一起,从少壮派的范围中划了出来,虽没被完全归人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的一类人,但在的这段话里,已经只剩下50%的资格能够登台演主角了。那么有资格登台演主角的是谁呢?在这段话里点了三个少壮派——、陈云和邓小平。三个少壮派中,、陈云是中央副主席,两人在副主席中的排序皆在刘少奇之后。逝世后,如果按照正常的顺序接班,显然轮不到他们。所以他们并不可能取代刘少奇而成为的接班人。排除了和陈云后,就可看出是倾向于培养谁作接班人了。

当时倾向于培养邓小平作接班人,还可从他后来的几次谈话中看出。1957年11月,第二次访问苏联,在同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谈话时,表示自己准备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并向他介绍了中共党内能够接替这一职务的几位人选。他说:第一个是刘少奇。这个人在北京和保定参加了,后来到你们这里学习,1921年转入共产党,无论能力、经验,还是声望,都完全具备条件了。他的长处是原则性很强,弱点是灵活性不够。第二个是邓小平。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很有发展前途。在这次谈话中,虽然把刘少奇放在第一位进行介绍,但很明显他对邓小平的评价要高于刘少奇。按照他的评价,刘少奇有原则性而无灵活性,邓小平则是两者皆备,在刘与邓中,他更看重哪一个,不言而喻。

1959年4月,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发表关于工作方法的讲话,提出权力要集中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书记处,他挂正帅,邓小平挂副帅,并对邓小平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你是总书记嘛!邓小平,你挂帅了,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你敢不敢呀?你是书记处的总书记,你也是常委的总书记,你也是政治局的总书记,你也是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的这些话曾让一些与会者摸不着头脑,觉得不合常理,因为当时党内第二号人物是刘少奇,按理说,毛挂正帅,刘少奇就应该是副帅。其实这段话反映出在接班人问题上的真实思想。对邓小平说,他不仅是书记处的总书记,而且是常委的总书记,是政治局的总书记,是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这段话所表达的实际上是对邓小平的一种希望和期待。

正因为倾向于培养邓小平作接班人,所以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中共八大设立总书记一职,并推荐邓小平担任。由邓小平担任中央总书记,对于培养邓小平作接班人,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可以让邓小平培养和锻炼领导和主持中央工作的能力。中央总书记是中央书记处的首脑,而中央书记处是负责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的机构。由邓小平担任中央总书记,可以培养和锻炼其全面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接班人所必需的。

第二,可以让邓小平处在一个比较突出的位置上,迅速树立其威信,并使其在接班时不必受到中央领导人排序的限制。中央总书记在中共八大所选出的政治局常委中的排序虽然位居四个中央副主席之后,排名最后(第六),但这一职位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在实际地位上,都比四个中央副主席更显突出,更容易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这首先有利于邓小平迅速树立威信,得到国内外、党内外的熟悉和认可。同时也有利于邓小平在不担任中央主席后,比较顺利地接班。因为邓小平如果不担任总书记,而是担任副主席,那么一般而言,在接班人的排序上,他不可能逾越第一副主席刘少奇而成为接班人。他担任总书记后,其身份在当时的政治局常委中,具有了一种特殊性,这就是因为他没有进入副主席的序列,在接班的问题上就可以不必受到副主席排序的限制。在中共八大上,本可以选拔邓小平担任副主席,让邓小平以副主席的身份成为他的“防风林”中的一道。没有这样做,而是专门设立中央总书记一职,并推荐邓小平担任,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在接班问题上不让邓小平受到副主席排序的限制。

第三,可以为改变现行领导体制,让邓小平顺利接班预作准备。在中共八大召开之前,已经考虑并向中央提出辞去中央主席的职务,并已得到中央领导层的认可,认为“在将来适当时机可行”。“将来适当时机”到底是什么时候,虽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包括在内的中共高层领导人都心知肚明,即指一般情况下将于五年后召开的中共“九大”。笔者认为,不排除有这样一种设想,即他在中共“九大”辞去中央主席后,废除主席制,仿照苏共中央的领导体制,由政治局常委会成员组成主席团,实行集体领导。主席制废除后,邓小平所担任的中央总书记自然成为了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职务,所掌握的最高权力,也顺理成章地移交给了邓小平。这当然只是笔者的一种主观推测,但结合中共八大领导体制的调整以及已经准备辞职的情况来看,产生这样的设想并非没有可能。如果具有这样的设想,那么设立总书记的职务,就为实现这一设想作了很好的准备。

决定在中共八大设立总书记,除了意在培养邓小平作接班人外,还有一个考虑,即希望借此在中共中央一线领导层建立起权力制衡的关系。

中共中央领导层分一线二线,是在1953年下半年提出的。所谓一线二线,按照当时的设想,是他退居二线,不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其他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大前是中央书记处书记)处于一线,负责主持和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但这只是在中共党内高层明确公布的设想。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没有明确公布的设想,即在不主持日常工作后,逐步辞去国家主席和中共中央主席的职务,担任中共中央名誉主席。为什么要提出中央领导层分一线二线?按照他后来的说法,是鉴于斯大林的教训,为了提前培养接班人,让他们在第一线树立威信,在他逝世后顺利接班,避免引起政局动荡。此外,也希望能从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一方面能集中时间与精力做一些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也使自己不至于太累,对身体健康有益。

中共中央领导层分一线二线,意味着权力格局的重大调整,即使尚未辞去国家主席和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的领导实权也将有很大一部分从手中转移到第一线领导人手中。1954年中共党内发生的高饶事件,起因就是两个手握实权的重量级人物高岗、饶漱石在提出中央领导层分一线二线后,滋长了权力野心,企图在这次权力格局的调整中,先发制人,在第一线中占据对自己有利的地位。在中央一线权力增大的情况下,自然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在没有辞去国家主席和中共中央主席前如何保持自己对一线的控制?在辞去了两个主席职务,担任了中央名誉主席后如何继续发挥自己对一线的影响?对此问题,的解决思路是,不要让中央一线领导人的权力过于集中,而是让其适当分散,建立起权力制衡的关系。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之前,在中央第一线主持工作的领导人主要是刘少奇。虽然在1953年下半年才提出中央领导层分一线二线,但刘少奇实际上在此之前就经常以中共党内第二号领导人的身份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其地位在之下,但明显高于中央领导层中的其他几个政治局常委。对刘少奇的这种特殊地位,1959年在解释为什么要提名刘少奇而不是提名作国家主席候选人时,做过这样的说明:“因为我们共产党内主持工作的,我算一个,但是我是不管日常事务的,有时候管一点,有时候不管。经常管的是谁呢?是少奇同志。我一离开北京,都是他我的工作。这已经是多年了,从延安开始就是如此,现在到北京已经二十年了。”如前所述,建国初期,刘少奇自己也曾说过:“我对于党内的问题过问得比其他同志稍多一些。”但在中共八大召开之前,中央领导层一线二线的分工尚不是一种正式的明确的分工。在中共八大上,再一次提出中央领导层要分一线二线,并提出设立政治局常委会,设立新的中央书记处,显然是希望一线二线的分工明确起来。一线二线的分工明确以后,如果一线工作仍然由刘少奇主持,他的权力将比以前进一步增大,中央的领导实权将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到刘少奇手中。虽然希望中央分一线二线,但他并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

怎样避免让中央一线的权力集中于刘少奇一个人?采取的措施就是在政治局常委会之外,再设立一个新的中央书记处处理日常工作,在中央主席和副主席之外,再设立一个总书记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虽然从名义上说,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总书记都是在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之下,但从其实际地位看,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总书记有相对的独立性。设立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总书记后,原来由刘少奇负责主持的日常工作有相当一部分被划给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总书记。中共八大以后,中央的日常工作被划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由刘少奇主持;一块是中央书记处的工作,由邓小平主持。中央一线形成了由刘少奇、邓小平共同主持日常工作的领导格局。这显然是一种权力分散、互相制衡的格局。

不可否认的是,所设计的这样一种权力制衡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他保持对中央一线的控制和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事实上,中共八大前后,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层鉴于斯大林的教训,的确有意参考和学习西方国家的某些民主形式。在已立意辞去两个主席职务,担任中共八大党章所规定的中央名誉主席的情况下,在中央领导层中适当分散权力,建立起一种权力制衡的关系,不仅无损于他个人的威望,而且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们也不能排除这种情况,即设立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在他辞去国家主席和中央主席后,为国家政治权力的格局趋于合理,趋于符合政治民主化的要求,而做出的一种有意安排。

中共八大设立总书记的意义已如上述。但这些都只是在做出这一制度革新时的主观设想,它们在后来的政治实践中并没有变为现实。1956年~1966年,邓小平担任总书记的十年中,总书记一职在中共中央领导体制中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凸显,邓小平也没有通过担任这一职务而成为的接班人。总的来看,总书记这一角色与中共八大前的中央秘书长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区别。正因如此,人们在研究中共八大时,往往会忽视设立总书记这一本该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制度革新,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深远用心。那么,这一职务的设立为什么没有产生所预期的政治效果呢?

这首先与中共“九大”没有如期召开有关。在中共八大设立总书记,并推荐邓小平担任,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希望他在中共“九大”辞去中央主席职务后,邓小平能以总书记的身份接班。如前所述,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对邓小平说:“你是总书记嘛!邓小平,你挂帅了,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你敢不敢呀?你是书记处的总书记,你也是常委的总书记,你也是政治局的总书记,你也是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这段话实际上是对邓小平在中共“九大”接班的一种暗示。因为只有接的班,才可能既是书记处的总书记,又是常委的总书记,又是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按照中共党章的规定,党代表大会五年召开一次,中共“九大”应该在1961年召开。但是,中共“九大”直到1966年“”爆发,刘邓被打倒,都没有能够召开。中共“九大”没有如期召开,一方面意味着改变了在中共“九大”辞去党中央主席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改变了原来让邓小平接班的想法,设立总书记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为什么改变让邓小平接班的想法?其中的原因复杂,不一而足。但主要的原因是认为邓小平搞“独立王国”。另外也同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党内在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问题上出现重要分歧有关。如前所述,在中共八大提出设立书记处和总书记,并推荐邓小平担任总书记,一个重要的考虑是适当分散刘少奇的权力,在中央一线建立起一种权力制衡的关系,以保持自己对一线的控制和影响力。但这样做的结果与的初衷适得其反,对一线的控制和影响力反而减弱了。后来说,中共八大后,“搞了一线、二线,出了相当多的独立王国”。出了哪些“独立王国”呢?认为邓小平领导的中央书记处就是其中之一。1964年底,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责在北京有两个“独立王国”,虽然没有指明是哪两个“独立王国”,说“你们去猜,我不讲了”,但大家都知道是指邓小平领导的中央书记处和李富春领导的国家计委。1966年10月24日,在一次会议上多次对邓小平进行指责。他说:“邓小平耳朵聋,一开会就在我很远的地方坐着,一九五九年以来,六年不向我汇报工作,书记处的工作他就抓彭真。”还说:“李富春休息一年,计委谁主持工作,我都不知道。富春是守纪律的,有些事对书记处讲了,书记处没有向我讲,邓小平对我敬而远之。”“邓小平从来不找我,从1959年到现在,什么事情都不找。认为邓小平搞独立王国,当然是一种错误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邓小平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在中共八大上他就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很可能是把邓小平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反对以个人领导代替党的集体领导的一些做法看成是搞独立王国了。正是的这种错误的判断导致了他对邓小平的看法和态度的改变。

八大范文篇6

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数量关系”备考务必把握的八大要点:

题型

首先,考生必须熟练的把握所考题型的“完全”分类、了解题型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判别不同题型的基本特征。譬如提到经典的数字推理题,考生必须明白其五大题型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自有什么形式特征,题型之间又是如何综合联系的。其二,无论你参加哪种形式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你所考的试题当中几乎所有题目都能在往年国家、地方考试试卷中找到类似甚至完全相同的题型,因此,大题量、大范围的真题复习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最近两年各地新出现的试题形式,往往会成为当下考试的新趋势,值得大家特别关注。

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基础知识自然是解题必不可少的关键,考生必须掌握所有基础的数字知识和数学公式。如果不熟练常用幂次数,将不会有基本的数字敏感;如果不了解整数的整除特性,应对数字关系将寸步难行;如果没有基础的数学公式储备,很多运算题你将无从下手。

数学解题思想

构造法、极端法、枚举法、归纳法、逆向法、图示法、设“1”法等等,都是数学题当中常见的典型解题思想,每一种方法都是一把破解难题、节省时间的金钥匙,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细细领悟。

方程

列方程和解方程是大家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基本能力,而能用方程解题是区分数学运算题与小学奥数题的两大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很多题目将因方程的运用而变得简单。譬如鼎鼎大名的“牛吃草问题”,在方程组的帮助下就变得异常普通。考生一定要了解哪些题型常用方程求解、掌握如何合理设定未知数列方程以及如何快速有效求解方程的方法。此外,由一般方程或方程组引申出来的不定方程和不等式,同样是现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数量关系考察的重要方向。

模板

所谓“模板”,是指专为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量身定造(包括之前业已存在但被重新提炼的情形)的、注重最终结果而省略中间思维过程的解题方法。譬如用平均分段法解决典型年龄问题,用相应“口诀”解答星期日期问题、乘方尾数问题、同余问题、典型统筹问题,用特殊公式解裂项相加问题、两集合容斥原理问题、时钟追及问题等等。

技巧

如果会用“十字交叉法”,你可以跳过方程直接口算出答案;如果会用“代入排除法”,你可以回避很多复杂计算和公式,过程的简单将让你意想不到;如果会用“数字特性法”,利用肉眼直接区分选项的尾数、大小、奇偶、因子、倍数、余数等特征,你将发现解题变得如此轻松。总之,“数学运算”特有的“客观单选”性让技巧的发挥有了充分的空间和余地。

训练

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让自己“已知”的过程,而在此基础上的大量有效的训练就是让自己“会用”的过程。训练要掌握节奏:一开始多尝试一题多解(寻找最优方法)和一解多题(掌握方法的适用范围),细细品味题型的识别和方法的选用;然后再通过同类练习巩固自己对各种方法的熟练掌握;最后进行定时定量模拟训练,检验自己的学习,寻找真实考场的感觉。

心态

八大范文篇7

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数量关系”备考务必把握的八大要点:

题型

首先,考生必须熟练的把握所考题型的“完全”分类、了解题型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判别不同题型的基本特征。譬如提到经典的数字推理题,考生必须明白其五大题型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自有什么形式特征,题型之间又是如何综合联系的。其二,无论你参加哪种形式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你所考的试题当中几乎所有题目都能在往年国家、地方考试试卷中找到类似甚至完全相同的题型,因此,大题量、大范围的真题复习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最近两年各地新出现的试题形式,往往会成为当下考试的新趋势,值得大家特别关注。

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基础知识自然是解题必不可少的关键,考生必须掌握所有基础的数字知识和数学公式。如果不熟练常用幂次数,将不会有基本的数字敏感;如果不了解整数的整除特性,应对数字关系将寸步难行;如果没有基础的数学公式储备,很多运算题你将无从下手。

数学解题思想

构造法、极端法、枚举法、归纳法、逆向法、图示法、设“1”法等等,都是数学题当中常见的典型解题思想,每一种方法都是一把破解难题、节省时间的金钥匙,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细细领悟。

方程

列方程和解方程是大家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基本能力,而能用方程解题是区分数学运算题与小学奥数题的两大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很多题目将因方程的运用而变得简单。譬如鼎鼎大名的“牛吃草问题”,在方程组的帮助下就变得异常普通。考生一定要了解哪些题型常用方程求解、掌握如何合理设定未知数列方程以及如何快速有效求解方程的方法。此外,由一般方程或方程组引申出来的不定方程和不等式,同样是现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数量关系考察的重要方向。

模板

所谓“模板”,是指专为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量身定造(包括之前业已存在但被重新提炼的情形)的、注重最终结果而省略中间思维过程的解题方法。譬如用平均分段法解决典型年龄问题,用相应“口诀”解答星期日期问题、乘方尾数问题、同余问题、典型统筹问题,用特殊公式解裂项相加问题、两集合容斥原理问题、时钟追及问题等等。

技巧

如果会用“十字交叉法”,你可以跳过方程直接口算出答案;如果会用“代入排除法”,你可以回避很多复杂计算和公式,过程的简单将让你意想不到;如果会用“数字特性法”,利用肉眼直接区分选项的尾数、大小、奇偶、因子、倍数、余数等特征,你将发现解题变得如此轻松。总之,“数学运算”特有的“客观单选”性让技巧的发挥有了充分的空间和余地。

训练

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让自己“已知”的过程,而在此基础上的大量有效的训练就是让自己“会用”的过程。训练要掌握节奏:一开始多尝试一题多解(寻找最优方法)和一解多题(掌握方法的适用范围),细细品味题型的识别和方法的选用;然后再通过同类练习巩固自己对各种方法的熟练掌握;最后进行定时定量模拟训练,检验自己的学习,寻找真实考场的感觉。

心态

八大范文篇8

本文作者经过调查总结的个人清洁之八大戒条,如果你不小心犯了下面“八戒”中的其中一条,那就需要抓紧时间“自我改造”了。

蘸着唾液点钱

一次去银行取钱,我前面的人取完钱后就边走边蘸着唾液点钱,天啊,多脏啊!以后我每次取完钱后,心里都暗自祈祷希望我取的钱千万不要沾上别人的唾液。

牙齿不清洁

一次我带着朋友去一家饺子馆吃饺子,吃完后他也没清理牙齿,偏偏牙齿上粘着一片韭菜,而且还是粘在前面的牙齿上,饭后和他聊天时我觉得看着特别扭,所以我就尽量把目光投向别处。

挖鼻孔,鼻毛长到鼻子外来

有一次坐地铁时,我正对面的那位先生不停的挖鼻孔,好像从西直门一直挖到安定门,我突然想起了韩寒在《书店》里写的那句话“像是隋朝开运河”。

一件衣服穿一季

我们公司的会计好像就只有一身衣服,我进公司都快两个月了,从未见他换过衣服。幸亏衣服是黑色的,这要是白色的估计现在也成黑色的了。

指甲脏

我平时就不喜欢别人留长指甲,尤其是指甲缝里有脏东西。那次去吃涮羊肉,服务员端菜的时候我发现她的指甲特别长,而且还有点脏。当时就没胃口了,这家店还是家很有名的涮羊肉店呢,怎么会有这样的服务员。以后我再也不去那里吃东西了。不经常洗头发

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头发总是油油的,看起来脏兮兮的。我们女生有时还在宿舍讨论呢,他是不是一个月洗一次头发啊。

吸鼻涕

一次上课的时候,身边坐的那位男同学好像是感冒了,不停的吸鼻涕,也不用纸巾擦擦。我尽量遏制自己不去听那种声音,因为越想就会觉得越恶心。

身上有异味

八大范文篇9

一、全面部署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按照文件精神,我单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了此次专项行动小组,由我单位牵头负责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组织和开展,同时要求各部门充分认识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抓好各项安全隐患治理的落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坚决防止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二、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

组织督查小组开展自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自查自改能力督查期间督查组随机抽查13个在建工程,其中包括市政项目4个,房建项目9个,重点检查起重机械、市政公用设施安全隐患整治,共发出督促整改通知书0份,提出整改意见8条,共对4家施工企业和1家监理企业进行了检查,对于存在的隐患进行限期整改;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八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开展以来,燃气经营企业3家,查处2个重大安全隐患,共下发整改通知单2份,未整改完成。

二、存在问题

虽然各施工、监理企业单位都能按照要求部署开展安全大检查工作,有动员、有部署、有宣传;开展安全检查,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从督查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不同程度存在。部分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还不到位,起重机械设备、外脚手架等实体防控措施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高处防护不到位较为普遍;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状况较差。二是安全责任主体行为未完全落实到位。部分安全管理人员未持证上岗,部分施工、监理企业及项目部未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不健全。部分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识不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健全。三是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标准化水平不高。个别施工现场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防护不到位,施工现场脏、乱、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八大范文篇10

这次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7.28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加快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今年的以及“十二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昨天,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对14个乡(镇、办事处)的新农村建设和产业项目进行了观摩。可以说,这是对我市“十一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八大工程”实施成效的一次大盘点,更是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次大推动。通过观摩,大家不仅交流了经验、开阔了视野,而且看到了差距、查找了不足,为今后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特色,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刚才,董市长对过去五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总结,就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对“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一会儿,谢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谢书记的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讲三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查找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我们召开这样大规模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比劳模会和经济工作会范围还要广,这充分说明农业农村工作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多种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复杂局面,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五个全覆盖”,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十二五”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我们围绕“三种三养三加工”,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做大做强生猪养殖和设施农业,建成雨润新胜肉类、神隆氏生物活性肽、厦普赛尔等农业产业项目,加快构建生猪、果蔬、蚕桑三大龙型产业链,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西部供水网络、张峰水库引水和杜寨、米山、釜山、章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部级小型水利重点县项目,对百里丹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建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生产基础进一步稳固。三是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成效显著。市财政累计投入15亿元,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圆满完成村村通油路、校舍危房改造、村有卫生室、村通广播电视、农村饮水安全“五个全覆盖”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了“户通水泥路、乡镇敬老院、农村文体场所、两委办公场所”全覆盖的目标,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迈出三大步,跨越4000元、5000元、6000元三个关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340元,是“十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倍,年平均增长11.7%。特别是我到工作三个月以来,在下乡进村调研中,还有昨天的观摩,总体感觉农村的整体水平、建设质量是非常高、非常好的。每当看到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村庄、一条条畅通无阻的乡村道路,一处处遍布街头的休闲娱乐场所和一片片清新怡人的游园绿地,就会感到无限的自豪和骄傲。原来我在城区工作,城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市名列第一,但是城区农村的整体面貌、精神状态和整体环境,与农村的整体状况还是有差距的,看到的农村,我就增强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广大农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同时也得益于涉农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努力,更得益于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勇于实践。我们是一块神奇的沃土,人民勤劳勇敢善良。从五年来农村的变化中能够真实的感受到这一点。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三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虽然经过不懈努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近些年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拉动,从2004开始到现在,每年国家的“一号文件”就是有关农业农村农业工作的文件,这几年在强农惠农上加大了支持的力度。我市农业本身效益仍然较低,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仍然艰巨;相当数量的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受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有限,农民就业增收面临较大压力。我在调研过程中也讲到,以前农民转移就业主要依靠煤矿,现在煤矿整合之后,转移就业面临很大压力。人外出打工就业又不是很积极,对农民增收造成很大影响。二是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土壤非常肥沃,农业生产多年一直非常好,但一直是靠天吃饭。虽然我市在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上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农业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名牌,比如生猪有4、5个牌子,哪个牌子是最好的?哪个牌子是省优国优?设施农业也是这样,大量农产品不能转化增值。同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一村一品”特色还不鲜明,目前,全市434个行政村中,已确立主导产业的仅120个,占28%,绝大多数村没有找准自己的主导产业,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三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脆弱。近年来,我市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抗旱排涝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从“6.24”、“7.2”两次特大洪涝灾害来看,我市的农业生产和水利设施依然薄弱,靠天吃饭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灾后大干水利、大兴水利任务十分紧迫,农业基础设施欠账非常多。四是农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调研中很多人提到了我市基层农业服务队伍和网络尚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不完善,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随着现代农业的深入推进,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要求将会更加迫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五是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平衡。这次我们观摩的村,只是各乡镇的典型村、示范村,并不能说明我们整个的广大农村都达到了这样的水平。客观地讲,我们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发展比较落后,据统计434个村里有225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零,仅占到了50%,以前靠的是煤矿,煤矿关了没有一分钱的收入。72%的村还没有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一些村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少数村“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规划不科学、措施不得力、群众参与不积极、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以更高的认识、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措施,来谋划和推进我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努力确保农业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势头不逆转。

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复杂形势,面对农民就业增收的繁重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必须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毫不松懈的抓在手上;更加自觉地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自觉地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自觉地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努力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2004年起,中央已连续8年以1号文件的形式安排部署“三农”工作,这充分说明了“三农”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们今天召开这么大规模的会议,也充分说明了三农工作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一个目标,做强两大产业,推进三项建设。

“一个目标”就是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这是“十二五”期间必须始终不渝坚持的一个目标。

7月28日,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袁纯清书记指出:“农民收入翻番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核心指标”。要深刻理解袁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就必须认识到,实现农民收入翻番是“十二五”县乡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收入不翻番,就谈不上整个经济的翻番,更不可能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今天乡镇的领导和村支书都来了,农业农民增收问题是“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收入不翻番,我们在党代会、人代会上确立的“十二五”再造一个新,确保翻一番、力争一番半的目标是根本实现不了的。

按照晋城市的要求,“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力争一番半的目标。为此,我算了一笔账,按市里确定的2011年增长幅度为22%,2012-2015年四个年度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幅,“十二五”期末农民人均收入要达到16039元,比“十一五”期末的6340元增长1.53倍,绝对额增加96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工资性收入,二是家庭经营性收入,三是财产性收入,四是转移性收入。落实到各个指标中的增长情况分别为:第一,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1197元,达到9246元,比“十一五”末高5524元。第二,家庭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690元,达到5470元,比“十一五”末高3193元。第三,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土地流转、鼓励农民投资、入股等,年均增长67元,达到322元,比“十一五”末高267元。第四,转移性收入,这是十二五农民增收的政府推动力量,年均增长179元,达到1001元,比“十一五”末高715元。这是根据情况,对四个数字的分解。山西省在“十二五”末要有一个平均数,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是47.5%,家庭经营性收入是42.8%,转移性收入是5.2%,财产性收入是4.5%,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产业状况不平衡,造成工资性收入达到57.6%,经营性收入34%,财产性收入2.2%,转移性收入是6.2%,与全省的比例不是很平衡,增加的绝对额是非常大的。完成任务的压力单从数字上看就很大,如何确保目标实现,我分析了一下指标,就是要针对四项内容,狠抓四个增收,这四个增收必须不折不扣做到,如果有一项做不到,翻一番、一番半的目标是绝对实现不了的。

一是发展种养抓增收,通过这个渠道,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要按照“三种、三养、三加工”的思路,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设施农业等产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延伸农村生态、旅游、休闲功能,大力培育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门路。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达到5470元。这就要求,一是全市温室大棚年均增长必须在2万栋以上,农民人均每年增收500元,到2015年达到10万栋大棚,人均增收2500元。二是全市生猪出栏年增5-10万头,人均增收150元,到2015年出栏生猪200万头,人均5头猪,增收1100元;三是养鸡、养兔、养牛、养羊等特种养殖人均收入70元,全市养殖业每年人均收入1170元;四是全市2万亩苹果、黄梨基地年产量要达到3800万公斤,每年人均可增收200元;五是建设5万亩蚕桑基地,每年养蚕增加1-2万张,人均增收40元,2015年达到5-10万张,力争户均一张蚕,人均增收200元;六是粮食价格上涨,人均种田收入500元;七是农民家庭直接从事建筑、建材、手工艺、物流、商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收入达到3.6亿元,人均增收900元。只有以上七项不折不扣做到了,我们才能实现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5470元这样一个目标。

二是鼓励创业抓增收,通过这个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要达到9246元,就要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加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全民创业,重点做好农村残疾人、低保户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9246元,全市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以上,使非农产业就业人员达到12万人,60%以上的适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其中,工业企业、非企业组织安排3.5万农村劳动力就业;交通运输、建筑业吸纳3.4万农村劳动力;餐饮、商业、住宿、电信、旅游等第三产业安排2.6万农村劳动力,只有这样工资性收入才能达到9246元。这就要求,一是加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人社局每年必须免费培训农民2.5万人以上,转移就业不低于3500人,最低工资不低于900元;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就地转移;三是加快城镇化步伐,鼓励引导全民创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从建设项目中获得更多的工资性收入。

三是深化改革抓增收,通过这个渠道,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在保证农民长久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度进行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流转收益。“十二五”末,力争达到10万亩以上,这是最低限。二是深化农村产权和林权制度改革,盘活集体存量资产,通过集体资产增值收益,向农民进行分配。我市现有集体资产14亿元,这些资产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利用,将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希望各乡镇和职能部门好好盘点一下,怎么增值保值集体资产,为老百姓创造效益。三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条件,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投资和理财渠道,增加农民利息、股息和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322元,其中,每年增加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实现增收2000万元;鼓励农民通过投资、入股等形式,每年增收1000-2000万元。

四是加大补贴抓增收,通过这个渠道,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一是要确保财政投入资金足额到位。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向农村转移支付资金增幅每年不低于25%,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确保总量、增量均比“十一五”有较大提高。二是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长效机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其中的10%提取出来用于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做好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工作。继续实行单位、厂、矿帮扶农村,机关干部扶贫结对活动,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努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水平,确保贫困户家庭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政府确保转移性支付每年按照25%的增幅增加,转移性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6.2%,全省的平均水平是4.5%,我们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政府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两大产业”就是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生猪、设施农业两大产业。为什么我要加个坚定不移,就是生猪和设施农业是我市“十二五”时期农民增收的两大抓手,这是我们必须抓在手上的,生猪200万头,设施农业是10万栋,这两个数字必须做到,如果做不到这两项,农民增收就无从谈起,所以要坚定不移的做大做强生猪和设施农业两大产业。

坚持不懈地发展生猪产业。我们要坚持把生猪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做好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市场配套等工作,常抓不懈,抓出成效。一是完善扶持政策。为了扶持生猪养殖做大做强,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用于扩大养猪规模。从今年开始,我们要着眼于打造我市的生猪产业品牌,把扶持重点从生产环节逐步转向流通环节,集中资金扶持品牌创建和市场建设,真正使我市的生猪产业由规模效应提升到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生猪产业的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以前不管生猪产了多少,都是各家生产户独自对外,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话语权,如果“十二五”末我们就打一个品牌、做一个标准,200万头的生猪产量,至少在山西市场、华北市场我们要有话语权、发言权的。我们要把扶持资金用在品牌上,一流的企业是要做标准的,我们的生猪产业发展到现在,不能再小打小闹了,要集中起来做大做强,把我们的生猪产业做成全省乃至全国生猪的标准,这样的生猪产业才有更好的健康发展。农业、畜牧部门要按照这个思路,尽快制定完善扶持方案,确保年内将1000万元在流通环节和品牌扶持上的计划能够付诸实施。二是加快基地建设。要按照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创建的“五化”要求(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科学规划、加快推进新建扩建猪场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新扩建千头以上规模猪场16个,生猪出栏达到135万头。三是延伸产业链条。要在确保雨润集团新胜肉类和神隆氏活性肽加工项目达产达效的同时,加快裕丰饲料加工项目建设步伐,及早在马村、河西、寺庄等地规划建设三个饲料加工厂,最大限度提升玉米的加工转化能力,满足生猪养殖对饲料的要求。上周调研过程中,谢书记提到了三个饲料厂要加快步伐,9月底全市要集中动工一批项目,集中竣工一批项目,这三个饲料厂要在9月底落到实处,希望马村、河西、寺庄尽快抓好落实。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生猪产业循环发展,引进一批关联产业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生猪产业附加值。要认真研究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带动能力,力争到“十二五”末,把我市建成200万头优质生猪基地示范市,使养猪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农民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支撑。

坚持不懈地发展设施农业。要把发展设施产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重要抓手,按照产业做精、层次做高、规模做大的要求,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一要科学制定规划。市农委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条件,结合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设施农业建设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建设,重点在张峰水库供水区域、丹河流域和7条支流的周边地区,集中安排设施农业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率。二要强化技术服务。农业、水利、科技、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加强对设施农业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尽快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根据产业特点,制定设施农业建设、生产和运行的管理标准,切实提高我市设施农业的标准化水平。基层农业技术员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农民群众应用设施农业技术,使农民在发展设施农业大棚过程中,不走弯路、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三要加大扶持力度。去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日光温室的补助标准调高到了1万元,同时将补助范围扩大到连片发展、贷款贴息、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配套、技术培训、品牌创建等各个环节。今年,市财政已确定3000万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鼓励农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各乡(镇、办事处)要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继续做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工作,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温室大棚的积极性。同时设施农业也是省里今年扶持的重点,希望各乡镇、各单位要在争取市里资金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里对设施农业的扶持资金

“三项建设”就是坚持不懈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要翻番必须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袁书记在很多场合讲过忻州的事例,一个非常穷的村,就是因为村干部在村里打了两口井,建了大棚,村里当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两万元。所以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民增收非常关键。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常说“十二五”期间或者是21世纪,谁掌握了水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是全国加强水利建设的意见,前一段时间中央又召开了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会议层次档次非常高,中央政治局委员全部出席,胡书记亲自讲话,所以水利工作对于农业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水利局近期将出台方案,希望大家按照全市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折不扣的做好水利这片大文章,特别是今年省政府安排水利投资300亿元,投入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水利局要尽快把全省山西大水网建设和投资趋向,给各乡镇、各单位发下去,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市政府将出台奖励办法,按照争取资金大小对转型发展的贡献,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大家向上争取资金,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抓好张峰水库引水工程供水、“东水西调”工程的前期规划工作和山西大水网建设、小型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田节水灌溉、饮水安全、河道整治、病险水库加固、水保生态治理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二是加强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要立足于提高土地利用和产业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巩固提高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化栽培等实用新技术,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三是加快水毁工程修复。针对“6.24”、“7.2”两次强暴雨袭击毁坏的基础设施,市政府已经拨出专款进行维修改造,交通、水利、城建等部门要紧紧抓住后几个月的有限时间,大干快上,严把质量,确保年内完成建设任务,为农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加大秋季植树造林力度。8月8日已经立秋,当前正值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林业、城建、各乡(镇、办事处)要对照年初的确定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和补植补种力度,迅速掀起秋季植树造林新高潮。特别10月份之前省、晋城市要到我市观摩项目,昨天张书记讲,以前看的绝对不看,必须要看新项目,对城市的绿化、环境卫生、生态进行全面的观摩,希望大家引起高度的重视,做好沿途绿化提升工作,为迎接观摩检查作好充分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刚才讲了生猪产业和设施农业扶持资金要专门放在流通环节,生产环节是技术支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高度重视,紧紧抓在手上。一是大力推进品牌战略。要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联动”的品牌推进模式,整合使用支农资金,进一步完善农业品牌扶持、奖励、培育机制,培育开发“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和“原产地品牌”,打造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靠品牌整合资源,靠品牌壮大产业,靠品牌开拓市场,增强我市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十一五”我们做了生产环节的工作,“十二五”主要在品牌环节、流通环节做工作。二是构建综合服务体系。依托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整合涉农部门的技术服务项目,加快构建市有中心、乡有站、村有员的市乡村三级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科技服务、人才服务和信息服务,这项工作必须实实在在、高质量地落实,不能说村有员,却不懂职业技术,这是绝对不行的,所以要加大培训力度。三是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要加快对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整合、改造和升级,特别是要加强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改善交易条件,提高交易效益。要统筹规划和建设店上农贸市场、寺庄蔬果市场、野川农产品市场、马村蔬菜市场、河西农产品市场、建宁蔬菜市场,加强农超对接,要政府引导、政府出面,畅通农产品的流通销售渠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四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合作社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大家可能都知道日照农民的西瓜合作社,现在这个合作社已经控制了整个西瓜市场,对国内国外进行销售,所以一定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这对促进农民的种养殖或者流通环节上是非常大的。要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向加工、流通等领域发展。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等形式流转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以“八大工程”为抓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把新农村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八大工程”和“六村联创”为载体,以“五个全覆盖”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使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新农村建设得到更多实惠。一是继续强势推进“八大工程”。“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在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基层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市村级组织中广泛开展“六村联创”活动,“六村联创”活动文件已经下发给大家了,这个活动将进一步引深新农村建设。要整合涉农扶持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和煤矿帮建资金,集中扶持建设一批经济强村、生态园林村、文明卫生村、平安和谐村、文体模范村和党建先进村,通过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再上新水平。二是全面实施村集体收入破“零”工程。目前,我们现在零收入的村有225个村,所以我们必须把增加村集体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拓宽思路、创新方法,逐步消除“零”收入村集体。一要发展特色农业项目。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大力发展有助于直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为农村集体增收开辟新路径;二要坚持以地生财。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将集中安置后节余的土地开发整理,通过土地出让、入股、租赁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三要引资发展工业企业。借助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自然地理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财税贡献大的工业企业,进一步夯实农村集体增收基础。昨天在乔家沟村观摩时,我问他们村集体收入是怎么解决的,他们说煤矿整合之后与煤矿签订了协议,煤矿所用的粘土砖或其它东西,由村集体来生产,我觉得这样非常好。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开动脑筋,多做工作,帮助村集体增加收入。四要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矿企业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实行“五个一”帮扶工程,即:我们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矿企业帮助这些乡村确定一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思路,研究制定一个实施“一村一品”的好方案,谋划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办成一些好事实事,建设一个团结干事的好班子,切实增强“零”收入村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三是全力抓好新的“五个全覆盖”。“五个全覆盖”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为此,省委、省政府在巩固提升已完成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决定再投入300亿元,启动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并且对各项工程都明确了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比例。希望大家认真对照“五个全覆盖”的任务要求,一方面加大与省市有关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另一方面要科学进行规划,加大建设力度,确保不折不扣的完成年初确定的新的“五个全覆盖”的任务。四是全面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重点抓好四项工作:①抓保障。要认真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抓好新型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及扶贫解困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②抓医疗。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③抓教育。重点抓好农村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断优化农村教学资源配置,努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④抓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体活动,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素质,破除陈规陋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市上下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必须创新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模式。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近年来,中央、省、晋城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今年省里面确定了一万个“一村一品”村,每个村扶持80万元;60个“一县一业”县,每个县扶持1000万元;百镇建设工程,全省要开展一百个镇的建设,每个镇扶持200万元,希望在座的各位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我们的“一村一品”村有多少,可以积极向上争取的有多少,每个村的扶持资金是80万元,这个资金还是比较大的,“一县一业”由农业局牵头,向上争取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加大对上的争取力度,希望大家抓住机会,把更多的资金和项目争取回来,用于发展我们的农村经济。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今年我市财政累计拿出2亿多元资金,用于补贴、补助和奖励“三农”工作,其中,3000万元用于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程,800万元用于农产品市场建设和饮料加工企业扶持,2000万元用于农村沼气建设,1000万元用于生猪市场流通体系和品牌创建,2000万元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1300万元用于农业科技研发等。希望在座的各位把你们的项目结合起来,积极争取这块资金用于发展。但是市财政资金使用要体现两个原则:①要体现“四两拨千斤”的原则,2个亿的支农资金至少要带动社会资金10亿、甚至20亿元,最大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②要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整合捆绑涉农项目,增强项目带动示范效应。我们要把资金整合起来,做大的事情、有影响力的事情、可持续发展的事情,希望你们在上报项目的时候,要整合起来,因为我们今年的资金会集中使用的,项目报上来以后我们会集中去支持对老百姓增收有很大影响的项目,集中资金扶持它,要扶持出成效效果来。三是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大家都知道前两年是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今年是国家出台政策紧缩银根,贷款都非常难,但是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大对农村农民增收的支持,专门下发了《关于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怀着真情实感,拿出真金白银,做到真抓实干。我们也将结合省里的政策,针对实际,马上要跟驻高的银行金融机构搞一次政企银对接,要求他们针对实际研究出台支持县域银行、县域保险、县域担保以及县域直接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力度。我们以后上项目的时候不能盲目去上,一定要结合省里面的政策去做事情,不能是我干什么,而是省里面给我什么。所以我给大家讲一讲省里面在支农资金方面主要投放的渠道是哪些:①按照省委省政府每个县都要打造1-2个产业园区的要求,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园区建设,对园区建设,省里面有资金的扶持,所以说这是我们建园区省里面会给政策的;②重点支持农业现代化,一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支持建设一批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观光农业示范园区。二要支持粮食高产创建工程、设施蔬菜建设工程、规模健康养殖工程和农产品加工加工项目,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三要支持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四要支持能够辐射广大农民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相关企业,带动农民由生产环节进入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加工、流通领域。五要支持以煤补农、以工补农实现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民间资本与现代农业高效对接。③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特色化,这里专门讲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规划,我们大家所理解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都是农业方面的,但是从省里面的政策来看,还有其他方面的,“一村一品”不单单局限在农业方面,适宜发展工业的地方发展工业,适宜经商提倡经商,适宜搞农业的搞农业,这才是“一村一品”。希望大家把思路再开放一些,要支持的是县域经济特色化,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本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情况下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更是它支持的重点。④积极拓展小额信贷、联保贷款等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模式,广泛推行“公司+农户+银行”、“企业+农户+担保公司+保险”等信贷联合模式,全力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链形成。⑤创新风险分担机制,“6.24”、“7.2”洪灾之后我们充分认识到风险分担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玉米、小麦入了保险,所以我们遇到洪涝灾害以后不是很担心,下一步我们要积极与金融机构探索养殖业、设施农业等保险,提高防范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保证老百姓发展养猪、设施农业,减少后顾之忧。这是省里面扶持的一个工作重点,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四是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截止6月份,我市的存款余额224亿元,贷款仅仅76亿元,存贷差达148亿元,同时资源整合之后,将有20亿的资金流向个体,民间资金雄厚,大有潜力可挖。这次我们要把流向个体20亿的资金用于发展农业、工业,发展“一村一品”。我们会把整个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为对考核的一项要求,如果你这个乡有2亿资金,但是2个亿资金在当地、在村里一个项目都没有上,充分说明书记、乡长工作不到位,能不能留住这个资金,能不能在你所在的乡、所在的村上项目,是对你们执政能力、工作成绩的一个考核,所以要求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全社会形成支农、助农、兴农的良好氛围,引导我们的资源型企业向农业、向工业去发展。

2、健全落实帮扶机制。从今年开始,从省委常委做起,全省各级干部每年都要安排3天以上的时间包村住村。5月30日至6月1日、7月2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先后两次到基层联系点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商讨特色农业发展。他在“写给山西省领导干部的一封信”中提出:“为早日实现全省农民收入翻番,从而加快整个农村农民致富步伐,要变住村为包村,实地指导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实现脱贫致富,使之成为一项造福于民的大事业、大功德”。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理解袁书记的良苦用心,严格落实领导、部门和企业帮扶责任制,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都要联系一个贫困户,每个单位都要帮扶一个贫困村,切实做到重心下沉、工作下移,主动为农村、群众服务,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千方百计化解矛盾,使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袁书记对全省的贫困村做了一个调研,2500元收入以下的村全省一共有6000多个,全省的处级以上干部6000多个,所以他就要求每一个处级干部包一个贫困村,我们现在没有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村,最少的也在3000元以上,但是我们有集体收入为零的村,会后再摸一下底,把任务再分解一下,年底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看零收入的村是不是有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