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6:35:50

SOA范文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SOA;WebService;电子竞标系统

1电子商务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已日益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交互式的、多媒体的市场交易体系结构,它是收集信息和提供信息的最佳渠道。通过互联网,商家和用户可以方便的传递信息,完成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公司间信息与资金的无纸化交换。于是电子商务便孕育而生,并逐渐流行起来。“由于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增长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出现,我们正目睹一场商业革命。信息收集、购物、贸易、中介、银行业、会计、审计、金融、谈判、协同、营销、供应、伙伴合作、培训、开会、排程、生产、分销、服务、零售等商务活动均因新的信息技术而变化。简而言之,我们所知道的许多经营行为都将发生变化。所有的组织,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公司都将不可避免地面对这些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1]如今,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正证实了这些预言。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的电子化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通过营造一个虚拟市场环境,使贸易双方没有时空障碍,从而增加贸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商务活动效率。电子商务所依赖的网络环境拥有大量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管理完全依靠人工是不可能的,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SOA思想的引入以及WebServices技术的结合,更加促进了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

2SOA和WebService

SOA是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作为一个技术架构,决定了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的技术和平台环境来实现,SOA实现中广泛采用的是Web服务技术。SOA和Web服务的结合为解决业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Web服务是实现SOA的最主要手段,Web服务是一种部署在Web上的对象或组件,Web服务是基于Web服务提供者、Web服务请求者、Web服务中介者三个角色和、发现、绑定三个动作构建的。Web服务提供者就是Web服务的拥有者,它等待为其他服务和用户提供自己已有的功能;Web服务请求者就是Web服务功能的使用者,它利用SOAP消息向Web服务提供者发送请求以获得服务;Web服务中介者的作用是把一个Web服务请求者与合适的Web服务提供者联系在一起,充当管理或角色,一般是UDDI[2]。

如图1所示,SOA架构的体系结构模型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3]:

1)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它接受和执行来自消费者的请求,它将自己的服务和接口契约到服务注册中心,以便服务消费者可以发现和访问该服务。

2)服务注册中心:服务注册中心接收并存储服务契约的实体,供服务消费者查询服务之用,服务提供者将服务的信息到服务注册中心。

3)服务请求者:服务消费者从注册中心查询需要的服务,并通过传输机制来绑定该服务,然后通过接口契约规定格式的请求来执行服务功能。

3基于SOA的电子商务系统的典型应用—电子竞标系统

电子商务的智能化发展,使电子商务的应用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而电子竞标就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竞标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要求,提供自己所需要的产品、服务需求和价格定位等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外自己的信息,进行招标。供应商通过互联网获得招标信息,进行投标,再经过在线评标、定标等过程,最后,供应商之间以竞争的方式决定出最终产品或服务供应商,从而使消费者以最优的性能价格比获得自己所要的产品或服务。这样,通过招标、开标、投标、评标、定标和管理等操作,就完成了整个竞标过程,

3.1基于SOA的电子竞标系统的架构方案

基于SOA的电子竞标系统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各应用系统在浏览器/服务器接口(B/S)供用户使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Web服务接口(W/S)进行交互,实现数据共享和服务共享。各应用系统的管理端通过客户端/服务器端接口(C/S)维护各自系统。WebServices挂接在Internet上,同时通过UDDI注册机制在UDDI注册中心登记,面向Internet提供服务。外部用户通过UDDI注册机制发现符合自己要求的服务,找到服务提供者,然后通过Internet远程调用该服务。

3.2基于SOA的电子竞标系统的设计分析

根据电子竞标系统的需求分析,电子竞标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招标管理、支持在线评标、专家库管理、投标管理、监督管理等。从这些功能中,需要找到合适的业务流程。以招标管理为例,招标管理主要包括招标信息、标书编制、开标、评标、决标、定标等招标项目全过程的业务管理功能。首先,利用SOA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中间对齐的服务发现方式对该业务流程进行分解,获得相对应的服务。有了这些服务后,需要进一步对服务进行规范化,从而可以将这些服务定义服务接口,以实现服务。

SOA范文篇2

(一)移动通信的概念

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系统由空间系统和地面系统两部分组成。

(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其中每一代技术的发展都要经历从提出、增长、高速发展、成熟到衰退的过程。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模拟移动通信,其主要缺点是频率利用率较低、系统容量小、制式多且不兼容,不能实现自助漫游、通信保密性差、提供有限的业务种类。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数字移动通信,其容量和功能比模拟移动通信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业务类别仍局限于话音和低速率数据。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B3G)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统称。它将可以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0Mbit/s,甚至更高,支持的业务从语音到多媒体业务,包括实时的流媒体业务。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根据这些业务所需的速率进行动态调整。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另一个特点是低成本。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3G的技术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ICT业务的概念与特点

一般理解,ICT(InformationandconnectionCommunicationsTechnology)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英文缩写。广义上的ICT可以扩展到国家信息化层面;狭义上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一种业务,ICT就是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用以满足“客户综合信息化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通信、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自动化等各个方面。在这个概念上讲,ICT其实就是CT企业将价值链延伸到了IT行业。但是,与传统的CT业务相比,ICT业务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市场特性。

第一,“一揽子解决”特性,重新整合了价值链。传统运营商价值链的核心是信息传递服务,末端是用户,向上一个环节是CT网络及平台生产商。CT经营主要涉及网络及平台传输、连接服务,而ICT则涉及到从设备到厂商到客户端使用服务的全部链条。在CT时代,“客户端”的设备、维护、服务、障碍都与电信企业无关,我们只管“局端”。在ICT时代,只要客户有信息化方面的需要,我们就主动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做“交钥匙”工程,之后

还要承办好“物业”。

第二,“综合集成”特性,涉及所有相关业务。我们习惯于向公众客户“卖话务”,向政企商务客户“卖电路”,营销服务多停留在客户“关系营销”层面。ICT业务就要把所有用户需要的元素都“加”到产品中,“电路”+“话务”+“维系”+……只要客户需要,我们可以做所有客户的“信息通信外包商”,做信息通信领域的“沃尔玛”。

第三,“技术方不可复制”,解决客户个性需求。个性即差异。传统的CT产品基本上是无差异的、标准化的,因此竞争的结果就是“拼”2M或者话务量的“价格”和个别服务指标,这是CT企业的“红海”。如果能够深入到客户的具体工作中,深入到管理、财务、物流、销售、后勤等领域,每个企业或多或少均有差异,这就是个性,个性的需求要用个性的方案来解决,这就是ICT业务营销的目标与方向。

第四,“海量市场空间”的特性,为传统业务找到新的出路。从CT到ICT,就如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开始“搞运输”,不仅收过路费,还要收“运费”甚至物流涉及的“全部费用”。突破了原来只赚取接入利润的定位,开始涉足价值链的全部环节。虽然单位利润率可能比流通企业小,但总量规模明显增大。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膨胀,ICT市场空间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与逐渐走向饱和的单一CT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三、SOA概述

(一)什么是SOA

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也叫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或面向服务架构,是指为了解决在Internet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通过连接能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功能实体实现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SOA(面向服务的体系)则是采用面向服务的商业建模技术和WEB服务技术,实现系统之间的松耦合,实现系统之间的整合与协同。WEB服务和SOA的本质思路在于使得信息系统个体在能够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协同工作。对于面向同步和异步应用的,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分布式计算来说,SOA是一场革命。一个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businesslogic)或某些单独的功能被模块化并作为服务呈现给消费者或客户端。这些服务的关键是他们的松耦合特性。

SOA是一种架构模式,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构建在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图1给出了其体系结构,SOA结构中共有3种角色,即Serviceprovider(服务提供者),对外提供服务,并且通过注册来服务信息;Servicebroker(服务),提供服务的和定位功能;Servicerequester(服务请求)。

(二)为什么选SOA

不同种类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基础结构(applicationinfrastructure)相互交织,这便是IT企业的现状。一些现存的应用程序被用来处理当前的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es),因此从头建立一个新的基础环境是不可能的。企业应该能对业务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利用对现有的应用程序和应用基础结构(applicationinfrastructure)的投资来解决新的业务需求,为客户、商业伙伴以及供应商提供新的互动渠道,并呈现一个可以支持有机业务(organicbusiness)的构架。SOA凭借其松耦合的特性,使得企业可以按照模块化的方式来添加新服务或更新现有服务,以解决新的业务需要,从而通过不同的渠道提供服务,把企业现有的或已有的应用作为服务,保护现有的IT基础建设投资。

(三)基于SOA的ICT集成的体系结构

当今市场的SOA解决方案有三种主流标准:一是以IBM为代表的J2EE架构,其优点在于具有开放的标准和良好的可拓展性,适合大型系统和项目的使用;二是以微软为代表的“.NET”架构,其优点在于具有快速便捷的部署性,价格低廉,但难以支撑大型系统的使用,相对适合于对技术架构要求不高,预算有限的中小用户使用;三是以SAP为代表的ERP型SOA,适合已有ERP系统和准备以ERP作为核心应用的用户使用。ICT集成系统是一个涉及部门众多且极其复杂的大型系统,因此在综合考虑以上三种解决方案之后,最终选定第一种。

图3是本文中建的基于SOA的ICT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分为客户层、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技术层四个层次。

第一,客户层。客户层包括了中国移动营业厅、网站、10086客服等接入方式,受理客户的业务需求,统计用户、收入、业务发展情况。

第二,服务层。服务层包含了针对业务流程层的各种服务以及Web服务平台。Web服务平台可以允许以一种与下层应用及技术平台无关的方式来定义和使用业务服务,服务层为业务流程层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提供了粗粒度的业务功能;提供了良定的、无歧异的接口,因此业务流程无需了解下层应用及技术平台的细节;服务层数据模型是根据服务业务领域定义的,而且是独立于特定应用的数据模型的;服务层安全模型提供了单点登陆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这确保了任务可获得使用服务的授权,并令业务流程层免于处理各种下层应用及技术平台提供的安全接口;服务层管理模型可以生成有关服务使用状况的统计数据,供业务流程层使用。

第三,应用层。通过对ICT现状的分析,并参考国内外市政管理的先进经验,本文中建立了应用子系统,即OA、BOSS客服。

第四,技术层。技术层包括了各种应用平台、技术平台和各种操作系统等,技术层是确保实现上述各个应用的技术细节。市政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各应用系统所依托的技术平台、技术细节各不相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技术的应用系统都可以实现与技术无关的通信。

SOA范文篇3

(一)移动通信的概念

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系统由空间系统和地面系统两部分组成。

(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其中每一代技术的发展都要经历从提出、增长、高速发展、成熟到衰退的过程。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模拟移动通信,其主要缺点是频率利用率较低、系统容量小、制式多且不兼容,不能实现自助漫游、通信保密性差、提供有限的业务种类。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数字移动通信,其容量和功能比模拟移动通信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业务类别仍局限于话音和低速率数据。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B3G)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统称。它将可以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0Mbit/s,甚至更高,支持的业务从语音到多媒体业务,包括实时的流媒体业务。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根据这些业务所需的速率进行动态调整。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另一个特点是低成本。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3G的技术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ICT业务的概念与特点

一般理解,ICT(InformationandconnectionCommunicationsTechnology)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英文缩写。广义上的ICT可以扩展到国家信息化层面;狭义上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一种业务,ICT就是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用以满足“客户综合信息化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通信、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自动化等各个方面。在这个概念上讲,ICT其实就是CT企业将价值链延伸到了IT行业。但是,与传统的CT业务相比,ICT业务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市场特性。

第一,“一揽子解决”特性,重新整合了价值链。传统运营商价值链的核心是信息传递服务,末端是用户,向上一个环节是CT网络及平台生产商。CT经营主要涉及网络及平台传输、连接服务,而ICT则涉及到从设备到厂商到客户端使用服务的全部链条。在CT时代,“客户端”的设备、维护、服务、障碍都与电信企业无关,我们只管“局端”。在ICT时代,只要客户有信息化方面的需要,我们就主动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做“交钥匙”工程,之后

还要承办好“物业”。

第二,“综合集成”特性,涉及所有相关业务。我们习惯于向公众客户“卖话务”,向政企商务客户“卖电路”,营销服务多停留在客户“关系营销”层面。ICT业务就要把所有用户需要的元素都“加”到产品中,“电路”+“话务”+“维系”+……只要客户需要,我们可以做所有客户的“信息通信外包商”,做信息通信领域的“沃尔玛”。

第三,“技术方不可复制”,解决客户个性需求。个性即差异。传统的CT产品基本上是无差异的、标准化的,因此竞争的结果就是“拼”2M或者话务量的“价格”和个别服务指标,这是CT企业的“红海”。如果能够深入到客户的具体工作中,深入到管理、财务、物流、销售、后勤等领域,每个企业或多或少均有差异,这就是个性,个性的需求要用个性的方案来解决,这就是ICT业务营销的目标与方向。

第四,“海量市场空间”的特性,为传统业务找到新的出路。从CT到ICT,就如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开始“搞运输”,不仅收过路费,还要收“运费”甚至物流涉及的“全部费用”。突破了原来只赚取接入利润的定位,开始涉足价值链的全部环节。虽然单位利润率可能比流通企业小,但总量规模明显增大。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膨胀,ICT市场空间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与逐渐走向饱和的单一CT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三、SOA概述

(一)什么是SOA

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也叫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或面向服务架构,是指为了解决在Internet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通过连接能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功能实体实现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SOA(面向服务的体系)则是采用面向服务的商业建模技术和WEB服务技术,实现系统之间的松耦合,实现系统之间的整合与协同。WEB服务和SOA的本质思路在于使得信息系统个体在能够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协同工作。对于面向同步和异步应用的,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分布式计算来说,SOA是一场革命。一个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businesslogic)或某些单独的功能被模块化并作为服务呈现给消费者或客户端。这些服务的关键是他们的松耦合特性。

SOA是一种架构模式,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构建在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图1给出了其体系结构,SOA结构中共有3种角色,即Serviceprovider(服务提供者),对外提供服务,并且通过注册来服务信息;Servicebroker(服务),提供服务的和定位功能;Servicerequester(服务请求)。

(二)为什么选SOA

不同种类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基础结构(applicationinfrastructure)相互交织,这便是IT企业的现状。一些现存的应用程序被用来处理当前的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es),因此从头建立一个新的基础环境是不可能的。企业应该能对业务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利用对现有的应用程序和应用基础结构(applicationinfrastructure)的投资来解决新的业务需求,为客户、商业伙伴以及供应商提供新的互动渠道,并呈现一个可以支持有机业务(organicbusiness)的构架。SOA凭借其松耦合的特性,使得企业可以按照模块化的方式来添加新服务或更新现有服务,以解决新的业务需要,从而通过不同的渠道提供服务,把企业现有的或已有的应用作为服务,保护现有的IT基础建设投资。

(三)基于SOA的ICT集成的体系结构

当今市场的SOA解决方案有三种主流标准:一是以IBM为代表的J2EE架构,其优点在于具有开放的标准和良好的可拓展性,适合大型系统和项目的使用;二是以微软为代表的“.NET”架构,其优点在于具有快速便捷的部署性,价格低廉,但难以支撑大型系统的使用,相对适合于对技术架构要求不高,预算有限的中小用户使用;三是以SAP为代表的ERP型SOA,适合已有ERP系统和准备以ERP作为核心应用的用户使用。ICT集成系统是一个涉及部门众多且极其复杂的大型系统,因此在综合考虑以上三种解决方案之后,最终选定第一种。

图3是本文中建的基于SOA的ICT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分为客户层、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技术层四个层次。

第一,客户层。客户层包括了中国移动营业厅、网站、10086客服等接入方式,受理客户的业务需求,统计用户、收入、业务发展情况。

第二,服务层。服务层包含了针对业务流程层的各种服务以及Web服务平台。Web服务平台可以允许以一种与下层应用及技术平台无关的方式来定义和使用业务服务,服务层为业务流程层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提供了粗粒度的业务功能;提供了良定的、无歧异的接口,因此业务流程无需了解下层应用及技术平台的细节;服务层数据模型是根据服务业务领域定义的,而且是独立于特定应用的数据模型的;服务层安全模型提供了单点登陆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这确保了任务可获得使用服务的授权,并令业务流程层免于处理各种下层应用及技术平台提供的安全接口;服务层管理模型可以生成有关服务使用状况的统计数据,供业务流程层使用。

第三,应用层。通过对ICT现状的分析,并参考国内外市政管理的先进经验,本文中建立了应用子系统,即OA、BOSS客服。

第四,技术层。技术层包括了各种应用平台、技术平台和各种操作系统等,技术层是确保实现上述各个应用的技术细节。市政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各应用系统所依托的技术平台、技术细节各不相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技术的应用系统都可以实现与技术无关的通信。

SOA范文篇4

业界关于SOA与云计算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有着多种不同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5类:云计算将取代SOA;云计算是SOA的一种实现;SOA与云计算有一定相似性;SOA与云计算是互补关系;云计算是SOA的发展。之所以形成诸多不同观点,正是由于SOA和云计算都有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在不同层面上二者关系存在不同表现,同时认知过程中也不乏主观因素影响。因此,通过对二者在产生原因、关键技术及属性、侧重点、使用场景等四方面进行比较,能更清晰地分析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产生原因方面。SOA和云计算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因为解决一定的问题而产生的。SOA旨在解决信息孤岛和已建成系统两大问题。当下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大量已建成系统之间由于无法互联互通,导致了政府部门运行效率低和政务服务水平低等问题。而SOA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使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之间具有互通性,可使业务更快地面向用户,更具敏捷性。而云计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数据或计算高速增长但目前数据处理能力相对不足;第二,目前计算资源利用率不平衡。云计算的动态扩展性和计算资源的动态分配特性恰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由此可见,SOA和云计算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肩负的使命也有所差异。其次是关键技术和属性方面。SOA和云计算都有一个关键词“服务”,但二者所说的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大不相同。SOA中的服务主要是面向软件领域的,把一个功能按照标准进行包装,这个功能就是所提供的服务,然后按照一定协议组合一些功能并按流程进行运转产生新的功能。云计算的服务则不仅仅指软件,它的服务涵盖了所有的IT资源。SOA和云计算都可以提供服务,但服务的颗粒度和层次都有所不同。再次是技术侧重点方面。SOA侧重于采用服务的架构进行系统设计,关注如何处理服务,注重可重用性、敏捷性、松耦合性等。而云计算则侧重于服务的提供和服务的使用,关注如何提供服务,更关注虚拟化、按需动态扩展、资源即服务等。因此,两种技术的在使用时的关注重点存在着明显差异。最后是使用场景方面。SOA适合业务需求经常改变的情形。而面对IT设施的需求经常改变或者无法提前预知的情形时可以考虑使用云计算。

此外,当有大量的批处理计算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使用云计算。尽管两者均可应用于业务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况,但云计算可以提供廉价、功能多样的云服务,而无需在前期做较大投入,因此对中小型业务有较大的吸引力。而SOA主要用于大型业务的信息集成,两者适用的应用场景也是不同的。尽管前面分析比较了SOA和云计算的诸多不同,但这当中不难发现二者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云计算可以产生大量可供SOA集成的远端云服务,这就是二者融合的可能所在。单个云服务提供的功能可能无法满足某项电子政务业务的需求,因此需要将云服务进行集成和组合从而解决特定的业务问题,而SOA能够有效地进行服务的集成和组合产生可以解决复杂业务需求的应用,这说明二者的融合也是必要的。SOA与云计算的融合既可能也必要,使我们不禁联想到将其运用到电子政务资源整合的实际需求中去,本文下一节将详细介绍基于SOA和云计算融合进行电子政务资源整合的构想。

二、基于SOA和云计算融合的电子政务资源整合构想

前一节通过分析比较,我们了解了SOA和云计算融合的可能与必要,将二者运用到电子政务资源整合中的思路大致是:首先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政务云对新建的和可迁入云(可云化)的电子政务资源进行整合,在云计算的各个核心服务层提供大量服务集合;然后使用SOA技术对大量云服务进行注册整合,同时将部分无法迁入云平台的电子政务资源一并整合,将资源效率最大化,最终通过统一的跨接入平台的门户交付使用。

3.1构建政务云实现政务资源整合

根据部分部门电子政务资源专业独立性较强等实际情况,构建政务云时除了建设云计算传统的基础设施即服务、支撑平台即服务、通用软件即服务三个核心服务层外,还需要建设基础数据即服务以满足电子政务应用对基础数据的需求。

3.1.1构建基础设施云服务(IaaS)

建立统一的云计算中心,推进虚拟化建设,从而简化IT基础设施,降低维护难度,提升管理效率,并通过资源池化的设计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按需分配、负载均衡。同时通过技术分析和测试验证,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急到缓的顺序有条件、按级别、分批次地将各单位原有部分系统迁移至基础设施云。

3.1.2构建基础数据云服务(DaaS)

一是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提供稳定、全面、高效的数据存储、共享、索引、查询、统计、分析等服务,数据中心采取分布式部署,文件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机器、放在不同的物理地址,但对外以统一的形式提供服务。二是建立实体数据库、虚拟数据库和数据仓库,针对不同需求分别提供服务。对共享度高、有统计需求的数据需求,通过实体数据库提供服务;对共享度低、无统计需求的数据需求,通过虚拟数据库提供服务;对有挖掘、分析、预测需求的数据需求,通过数据仓库提供服务。三是建立数据服务及安全协议,规定一系列数据清洗、变更、访问、引用等规范标准,并按照规范标准向外提供数据访问和共享服务。

3.1.3构建支撑平台云服务(PaaS)

一方面,提供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开发工具、通用代码库、类库、接口、组件等支撑软件和开发环境,为快速开发和部署业务应用提供环境支撑,使软件开发者专注于业务应用的开发,无需关注底层基础设施和应用部署等问题;另一方面,提供全面的、实时的、精确的软硬件资源监控管理功能,监控内容包括芯片、内存、存储空间的使用量,应用反应时间,应用消耗事务等等,从而提高对平台整体软硬件资源管理的精确性。

3.1.4构建通用软件云服务(SaaS)

在支撑平台云服务的基础上,统一建设并通过Web的形式向各单位部门用户提供通用型的应用软件服务,包括自动化办公、通用审批、公文传输、电子签章、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短信平台等办公应用软件服务;资产管理、账户管理、权限分配、日志审计、系统监控等管理应用软件服务;快速系统应用部署、个性化门户、云桌面等个人应用软件服务。软件的维护与升级由开发商统一管理,各单位部门用户通过互联网便可以直接享有相应软件的使用权。

3.2利用SOA整合政务云服务及遗留资源

使用SOA技术可以整合政务云服务,把大量较小的云服务集成到一起,以提供更抽象的、更粗粒度的软件服务。政务云能够将软件系统服务化并,进而提供供SOA使用的组件。而SOA能够查找和使用已的政务云服务,并将这些服务组件进行组合,从而迅速产生新的政务应用软件系统,并显著地降低软件设计和开发成本。该新系统同样可以被政务云服务化并。此外,政务云允许同一个软件系统以多个不同粒度级的服务形式交付使用,进而为基于SOA的系统构建提供更多的不同复杂度的服务。总之,政务云提供可供SOA使用的组件,SOA可以更快地实现政务云上的新政务应用软件。同时SOA可以继续发挥其松耦合特性,将部分无法迁移至政务云的遗留政务资源服务一并整合,弥补云计算技术资源整合中的这一不足。

三、结束语

SOA范文篇5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SOA;系统重构;信息集成

一、传统管理信息系统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

信息化带动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不间断的信息化投入使许多企业拥有了一定数量、不同目标的信息系统,在业务应用模式和工作方式上都有了本质的变化。由于多种的原因,企业内部各信息系统之间以及企业外部各信息系统之间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为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系统重构逐步成为企业关心的内容。传统管理信息系统和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早期的管理信息系统(即MIS)通过采集、加工和整理数据提供信息的查询和形成统计报表。随着管理的进步和规范,原有的工作方式,即信息加工流程,可能发生变化;大量的信息经加工和整理后,除了提供查询和统计外,现代信息管理还要求提供自动计算和辅助决策支持。因此,原有的系统功能需要经过必要的修改和扩充。

2.现代企业管理对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期的MIS在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一致性和安全性方面缺乏全面的考虑。一个完整的事务可能由于系统的异常而中断,从而破坏数据的一致性;由于对数据的访问缺少有效的安全措施和权限控制,可能会造成数据的失窃或破坏。现代信息管理要求对数据的正确性和存取的安全性有更严格的保证措施。此外,现代信息除了采集传统的字符、数字、日期等数据类型外,还包括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数据。

3.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更大量的数据和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早期的MIS常常是小规模操作,数据不能实现有效的共享。在一个单位内部常常表现为不同的部门各自运行不同的系统或软件,同样的数据库分别储存,而且常常存在着差异和不一致。数据的重复存放不仅浪费计算机资源,它所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还往往引发管理上的负面效应。另外,有一些系统虽然也能实现少数用户的共享,但系统在多用户方式下缺乏有效的并发控制,而现代信息管理要求管理更大量的数据,在企业级通过网络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共享。

4.传统管理信息系统存在先天不足。在组织管理上,很多组织都是未经充分规划而创造的,或者虽经规划,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结构等经过多次调整,系统结构早已发生变化;在技术方案论证上,MIS建设的平台选择,包括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缺乏综合的考虑和前瞻的眼光;在应用设计上,限于设计人员的水平或者责任心,在系统功能设计或数据库设计方面不符合现实需求。由于上述原因,就可能使MIS在建立之初就潜伏着危机。

二、利用SOA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

采用SOA架构就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SOA即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就是面向服务的架构。它是一种以通用为目的、可扩展、具有联合协作性的架构,所有流程都被定义为服务,服务通过基于类封装的服务接口委托给服务提供者,服务接口根据可扩展标识符、格式和协议单独描述。

1.便于集成现有系统,SOA体系结构可以基于现有的系统来发展,不需要彻底重新创建系统。原有的功能模块可以通过Web服务接口来封装和访问,采取SOA框架可以将各种业务服务构造成现有组件的集合。如:当其他部门使用这种新的服务只需要知道它的接口和名称,服务的内部细节以及在组成服务的组件之间传送的数据的复杂性都对外界隐藏了。这种组件的匿名性使企业能够利用现有的投资,从而可以通过合并构建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开发的组件来创建服务。

2.便于重复利用业务服务,已经创建的业务服务不必与特定的系统和特定的网络相连接。服务是独立的,服务间的通讯框架使得服务重用成为可能。对于业务需求变化,SOA能够方便组合松耦合的服务,以提供更为优质和快速的响应。第三方企业信息系统允许服务使用者自动发现和连接可用的服务,并通过对服务使用者的验证、授权,来加强安全性保障。

3.提高了系统开发速度,在所有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基础架构的开发和部署将变得更加一致。现有的组件、新开发的组件和从厂商购买的组件可以合并在一个定义良好的SOA框架内,这样的组件集合将被作为服务部署在现有的基础构架中,从而成为了重复使用的架构元素。当需要新的企业进入,可以直接对现有服务和组件进行新的创造性重用,大大缩短了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产品的时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投入使用。

4.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Web服务库成为采用SOA框架的第三方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直接使用这些Web服务库来构建和部署服务将显著地减少软件开发成本,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研究表明,一般系统的接口开发费用占到整个开发费用的33%,最高的竟达到了70%,因为重用和敏捷设计使得在SOA中,接口的重用会节省费用60%。通过采用SOA框架和服务库,为原有应用程序增加服务和创建新的服务的成本大大地减少了。

5.便于改进业务流程,SOA清晰地表示服务业务流程,这些业务流程通过在特定业务服务中使用组件的顺序来标识,这给企业提供了监视业务操作的理想环境。

6.流程的控制是依靠构成业务服务的组件重组来实现的,这将进一步允许改进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重用现有的组件大大降低了在增强或创建新的业务服务的过程中带来的风险。三、重构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的人机系统,它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模型论和各种最优化技术,为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这要求构建企业现代管理信息系统要具备系统的思想和遵循一定的步骤。

1.选择成熟的标准和技术实现。(1)利用数据中间件提供的适配器服务,连通企业现有应用系统,屏蔽不同应用系统复杂的技术接口和通讯协议;(2)将复杂的数据格式转换、业务逻辑等,封装成服务,通过服务总线提供服务消费功能;(3)利用强大的Java服务功能,对流程进行梳理和编排组合,构成更大粒度的合成服务和流程服务;(4)采用消息中间件保证分布式的异步可靠消息传输;(5)将创建的服务和可复用资源,使用资源中心进行集中存储,以方便管理及团队协作开发;(6)使用内部集成的服务总线,对服务消费进行寻址路由、通讯协议转换及服务质量保障等,降低了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之间的耦合性。

2.构建服务的基本模块和面向对象的应用开发一样,在实施SOA的过程中,所要分析的目标就是业务流程和针对业务流程每个环节的服务,尤其是一些原子服务。

(1)在分析现有系统基础上从头开始编写服务。这一种选择适合现正在开发全新系统或者改写应用软件的公司。这样可以通过通盘考虑服务,让可重复使用机会最大化,但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2)将现有代码改写成面向服务。这种服务提供组件的松散耦合,并使用独立标准接口,建立SOA体系结构:服务使用者、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者。服务者是服务发现支持者,主要提供接口。服务提供者:将自己服务和接口契约到注册中心,服务请求者:通常称为客户端,它根据接口契约来执行服务。(3)对现有的应用或者流程加以“封装”,为它们提供Web服务接口。主要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封装,使企业内部的业务流更加完整流畅,不同业务流程之间实现无缝链接,企业之间业务封装,使整个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更完整。(4)获得的服务。包括企业内部的套装应用和系统(如大型ERP、CRM)随带的Web服务支持功能,或外部企业提供服务执行的功能。

3.构建SOA应用系统企业实施,SOA是个分步走的过程,也是分阶段的,具体到实施每个应用系统的时候也是这样。无论是新建系统,还是对原有系统的重构,都需要我们根据需求分析建模的结果去构建、部署、整合、使用到管理服务。

(1)在建模阶段,可以定义业务模型或流程、软件模型和SOA模型。之后就可以创建一组服务,这组服务可以与已的通用接口一起重用;(2)在部署阶段,开发人员可以提取创建的服务,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可执行、可管理的环境之中;(3)在使用阶段,根据软件模型来装配应用程序,并且测试其软件质量以及非功能性需求,比如性能、可伸缩性等等;(4)管理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可以监控并管理安全性和使用,以及在许多与可能已经为SOA制定好的服务级协定或策略相对应的方面比较其性能。

总之,对现有信息系统的重构,要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于信息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应选择从初级的办公自动化平台开始,逐步到协同办公平台的建立,进行初期的系统重构;对于信息化建设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应通过企业门户平台的建设,进行进一步的系统重构;而对于信息系统已经相当完善的企业,应通过数据重构平台的建立和应用集成,实现对整个信息系统的重构与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凡林.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初探[J].山东经济,2004,(2).

SOA范文篇6

福建省的电子政务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当前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对电子政务的认识逐步提高,都认为电子政务是一种趋势,电子政务应用建设对于改善行政效能、提高行政办公效率有重大意义。一是希望通过本级政府、本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实施,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信息资源的再利用。二是希望通过跨地区、跨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与其它地区、部门的协同办公、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等。

由于历史、体制、机制等原冈,我省电子政务网络的格局是以“三网”为框架,三网指政府的内网、专网、公众信息网,其中内网与专网是逻辑隔离,内网、々网与工作公众信息网(狭义可以理解为互联网)是物理隔离。各单位内网可以访问专网,专网不能访问内网,因此当前很多应用在内网与々网之间部署其接口各自独立,导致政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信息孤岛”以及重复建设的问题,极大阻碍了我省电子政务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宜把原有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完全抛弃,而全部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从头重新建设,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整合,“掐合”原有的系统,将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到新的层次,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重点。

2整合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通过整合电子政务应用,实现电子政务应用由分散走向集成;政府系统间电子公文、政务信息、值班信息、政务督查等业务规范化管理;政府施政过程全流程跟踪、审计。结合电话、短信等主动通知服务,增进政府系统之间业务协同和联动,从而提高业务办公效率和政府行政效能。

2.2有利于提高领导信息服务和决策效率

电子公文、政务信息、值班信息、政务督查等一体化应用,可以为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保证信息实时的上传下达,有助于提高领导决策和施政效率。

2.3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通过整合后的政务公开接口,可以将产生的文件、信息、公报等政府信息及时向社会,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开度和为公众服务效率。

2.4有利于节约办公费用支出

通过该整合,将实现电子公文传输、政务信息、值班信息和政务督查等业务在电子化处理,极大地节省邮寄、印刷和办公耗材等方面的费用支出,节约了大量社会资源。

3基于SOA整合电子政务应用的设计架构

3.1SOA技术介绍

目前,国际上正在越来越多的采用SOA(Services.OrientedArchitecture),来解决协同办公、信息共享和信息集成问题。SOA的思想和方法是:以业务为中心,SOA改变了以往以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使得IT技术重新回到业务支撑的角色;软件资源的共享与重用,SOA提供了一种把原有的组件按一定的标准封装为具有文档形式接口捕述的服务,从而使服务的使用者和服务之间是一种松耦合关系。一方面可以把遗留系统封装为服务加以复用,提高了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可以直接渊用外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从而起到复用的作用。同样基于SOA的应用可以看成是一组服务以及服务之间松散耦合的集合。应用的随需扩展——灵活性和敏捷性,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在保持接口契约一致性的情况下,可以独立演化。一方面,新的服务可以很容易地加入这个松散集合,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重新编排集合内的服务,以生成新的复合服务。冈此基于SOA的应用具有易于改变、易于扩肥的特点,从而支持了业务的快速反应和敏捷性。

3.2SOA整合电子政务应用的优势

SOA以服务为基本单元,更加贴近于电子政务应用.业务建模和流程编排的复杂度会有效降低,重用性也会有效提高。冈此,采用SOA,可以让软件开发更JJ口注重于业务流程而非底层技术细节的基础结构。这种应用架构把政府机构和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按照业务系统和流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这些模块构成不同的“服务线”。每个“服务线”都是构成SOA的基,这些服务线既可能是一个部门的业务,比如受理审批;也可以是一个加密算法,比如进行信息加密;还可以是一个模块,如实现电子公文交换。政府可以根据“服务线”所说明的服务,简单明了地狱取相关的服务。这些服务既可以是数据的共享,也可以是一个数据加工的过程。所有的SOA“服务线”都是独立的,SOA设汁的目的是根据这些“服务线”的特性和业务的要求,组成能够重复利用,灵活多变的信息管理模型。也就是SOA可以将网络上需要共享的各种资源统一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封装和接入,让它们在物理上保持分布自治的同lI寸,以“服务总线”为基础实现逻辑上的一体化协渊办公,以透明的方式进行资源的优化选取、按需中介和有效访问,并能够支持用户主动参与应用配置。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政府系统(跨地域、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

3.3基于SOA建立电子政务服务总线平台技术实现

根据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要求整合的系统具有应用敏捷性、扩展性能灵活、协同能力要强、共享性能好等特点。以SOA架构思想结合SCA、SDO技术建立电子政务服务总线。SCA(ServiceComponentArchitecture)即服务组件架构是基于SOA思想的组件架构技术,一种基于服务的组件架构,一种独立于“具体技术”的组件架构。因此在SCA架构里面,一个组件去调用另外一个组件时,不需要知道对方的技术细节。借助于SCA技术对各种信息资源和应用资源按一定的标准封装为具有义档形式接口捕述的服务(组件),使服务的调用者和服务之间形成一种松散耦合关系。SDO(ServiceData0biect)即服务数据对象,是一个仝新的数据结构,是一个独立于具体技术的数据对象。通过SDO技术访问和操作关系型数据库、EJB组件XML文件或数据库、Web服务、JSP页面数据等不同电子政务应用的数据库或数据。通过SCA、SDO结合J2EE、HTTP、SMTP、BPEL、WS等技术实现建立电子政务服务总线,总线提供开放式、跨平台、灵活的应用服务接口,规范各单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接人。

3.4基于电子政务服务总线平台整合省级电子政务应用的架构

各连接政务专网单位根据服务总线平台技术规范,整合单位内部包括电子公文、值班信息、政务信息、政务督查、政府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等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接口,规范接入电子政务服务总线平台,实现上联国家部委、下联地市县,实现政府系统间的应用集成和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等。政务服务总线平台与联网单位应用系统技术架构是异构的整合架构(参看网1左边:联网单位M),必须在单位应用系统与总线之间建立一个数据处理环节和一个临时数据库:一是发送数据,要发送的数据按照总线接口规范进行处理后存放于中间数据库中,再经总线发送到其他单位;二是接收数据,当从总线接收到数据先存于临时数据库,再经过符合内部电子政务应用标准处理后直接传送到内部电子政务应用数据库。政务服务总线平台与联网单位应用系统技术架构是同构的整合架构(参看图l右边:联网单位N),直接接入SOA服务总线。

SOA范文篇7

【关键字】SOA;信息孤岛;服务;资源整合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信息以及和这些信息相关的技术和产品,我们在改变信息也同时被信息所改变着,几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样的变化。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信息化仍处于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在给我们带来日新月异的惊喜时,也同样被无形壁垒(如:制度、技术和标准等等)给分据了,这就产生了信息化“诸侯纷争”的局面。

如果了解一下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我们发现春秋战国时期七国割据造成了极大的贸易壁垒,利用市场经济的知识我们能够理解缺少贸易就会导致缺少信息的沟通,从而造成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滞缓。而造成当时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可能最为重要的还是在于缺乏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当然不会是简单的重复),如今我们虽然进入了一个信息的时代,但是同样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缺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结构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信息化建设的屏障,信息化建设应该考虑从以前“快”字当头的初级阶段转向“好”字当头的发展阶段。

那么如何来应对和解决当前信息化所遇到的“春秋战国”的问题呢?我想历史的经验应该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基于不同结构和标准所建立的一个个信息化“孤岛”就如当年的群雄纷争的七国,最终秦始皇脱颖而出一统天下,而他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统一了社会结构和度量衡。当然通过纯粹的暴力手段来建立框架(国家)是不稳定的(秦国很快的灭亡就是范例)。所以信息化严重缺乏对成、共享和集成的今天,资源整合势在必行,而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更应该是通过识别共同目标来建立一个可行的技术结构,各方在这个结构框架下逐步达成共识并形成规范,并在未来相互协作的过程中更多的遵循这一规范(将自己特殊的部分隐含起来),而大家都通过服务的方式进行交互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也就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出现的原因。

首先来了解SOA究竟为何物?本质上SOA是一种方法,它将已有的个性化的业务需求以及这些业务的具体实现(如:软件)包装成为服务,服务可以进行排列组合以实现新的业务,并且能够进行方便快速的部署,从而加强了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之间的联系。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把SOA理解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帮助一方能够方便的提出需求,而另一方能够快速的满足这个需求。生活当中,我们吃面包可能就是一个需求,而卖面包给你就是一个服务;在人事系统中,查询一个人的档案可能是一个需求,而提供查询结果就是一个服务。我们不需要知道面包是如何做出来的,只要觉得好吃就可以了;同样我们也不需要知道档案是怎么收集和存放的,只要觉得信息完整和可信就可以了。这就是SOA,它是由不同的参与角色在不同的层面来实现的。

那么,在信息化的“春秋战国”,SOA将如何来实现统一大业的呢?

一、松散耦合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在统一之前都是各自为政,各自搞一套度量体制,相互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的不便,导致的结果就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后秦灭六国统一了度量衡,实行了帝王制,虽然诸侯在各自的领土范围内保持者一定的权力,但是相互之间的交流却变得更为流畅了(要知道之前仅一个“剑”字就有很多种写法)。用SOA的概念来解释就是从原来的“信息孤岛”变成了松散耦合。SOA就是将原来分布在不同系统(七国)中的功能(政权)从其组织结构(各国政府)中抽取出来,封装成为一定粒度的服务,每种服务都能够清晰地表示其业务价值(帝王诸侯制),WebService技术则保障了这些服务将以松散耦合的形式关联(贸易往来),服务内部的变化不会对其它服务产生影响(度量衡保证了交易的一致性)。

二、建立标准

秦始皇做得最大的贡献就是统一度量衡,这为贸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SOA也是基于标准的,与其它的标准不同的是SOA的标准是基于分布式的、松耦合的,具有良好的夸平台性,这与先前我们所了解的CORBA和DCOM有所不同。SOA要求参与各方都遵循事先约定的规范来创建、注册和使用服务,所以标准其实也是相对的,参与者多了才会形成标准,但是如果要吸引更多的组织加入,SOA完全具备了这样的潜力。不过与秦始皇靠暴利手段建立标准不同,SOA靠的是其可发展性和广泛的认同性,这将注定SOA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相对暴利创建的速度而言)的但是稳定的(通过暴利创建的总是难以维持)。

三、需求驱动

SOA是一种企业架构,因此,它是从企业的需求开始的。市场经济的环境已经充分向我们展示了“有需求就有服务”,这正说明了服务都是以需求驱动的,不管是正需求还是负需求。从本质上说,在抽象层次上,服务位于业务和技术中间,所以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师一方面必须理解在业务需求和可以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动态关系,另一方面,同样要理解服务与提供这些服务的底层技术之间的关系。秦始皇的统一霸业也是需求驱动的,只不过是基于领土争夺的需求,也可能是一己私欲,但是无论如何这与SOA的需求驱动是孑然不同的,SOA更多的考虑的是如果提供基于需求的服务,而不是霸占和掠夺。在SOA的需求驱动中,共享和集成是主角,服务只是手段。

四、关注变化

既然SOA是基于需求驱动的,那么我们就必须认识到需求实在变化的,所以必须提供响应变化需求的能力是新的“元需求”,而不是处理一些业务上的固定不变的需求。从硬件系统而上的整个架构都必须满足业务敏捷的需求,因为,在SOA中任何的瓶颈都会影响到整个IT环境的灵活性。SOA工作的场景,更像是一个活的生物体,而不是像传统所说的“盖一栋房子”。IT环境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面向服务架构设计师的工作永远不会结束。对于习惯于盖房子的设计师来说,要转向设计一个活的生物体要求崭新的思维方式。如下文所写的,SOA的基础还是一些类似的架构准则。秦最终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统一六国后需求已经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根据新的需求(民生需求)做出调整,从而才有火烧阿房宫的惨剧。但是SOA从出现的那天起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点,所以SOA天生就是基于模型驱动架构(MDA)和敏捷方法(AM),技术专家可以根据变化的需求迅速而有效地做出应变。

其实SOA并非什么新的概念,当我们开始逐步了解它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很多的概念和技术我们早已在使用,所以更重要的改变可能来自于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认识,而采取更为开放的合作将是未来的趋势。

正如秦灭六国所带来的意义远非政治和疆土上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此举打通了全中国领域内的流通贸易,为后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相对于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地域整合,SOA则肩负着资源整合的重任,其所带来的也将不会仅仅只是IT技术的变革,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为企业提高组织战略意义上的核心价值提供IT的帮助,为今后基于信息化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JasonBloomberg,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原则,,2007

【2】IBM商业价值研究院,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企业投资回报评测实用指南,2007

【3】IBM,IBM’sSOAFoundationAnArchitecturalIntroductionandOverviewVersion1.0,2007

SOA范文篇8

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资源即为:物质信息和能源。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信息资源所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出来。信息成为一国的支柱能源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那么从工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也就成为必然趋势,一国的信息化水平也就理应成了衡量其综合国力、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以及经济发展潜力的标准尺度。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的电子政务也蓬勃发展起来。近年来,政府网站也因国家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关注度和投资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成为了政府各职能部门政务公开、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电子政务平台也在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而与这些问题相对应的是,公众对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以及电子政务的一站式服务要求逐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解决系统建设的“后遗症”,尤其是信息孤岛的问题,如何进行跨地区、跨部门业务协同就成为当务之急。电子政务建设并非一次性、一劳永逸的建设,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创新的系统工程,考虑到经济上的投入,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不可能完全抛弃原有的子系统而进行全新构建的,因而,我们必须是在对原电子政务子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展以构建新的应用系统。当前,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提出及日趋完善则是开辟了一条解决上述问题新的思路。所谓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也就是一个敏捷、开放、可组合、可扩展的系统构架,是能够用原有的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把政务流程及应用转换成服务,然后通过特定的规范与协议对外提供统一的Web服务接口,这既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政务需求,提升部门应急能力,又可使服务自治,服务间以松耦合的状态在整个系统中存在,这无疑对服务重用、减少重复开发、政务冗余、节约开发成本是有利的;采用面向服务架构来构建电子政务模型,能有效避免“信息孤岛”问题;同时,该模型是将政务服务作为核心,采用面向服务的方式来构建,能够十分准确地体现社会公众的需求。

二、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

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的架构也经历了由C/S到B/S,再到分布式多层Web架构的演变,直至目前出现的面向服务架构的又为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面向服务架构是一种新的规划与构建软件的方式,Gartner公司是一家国际咨询机构,它在1996年最先提出SOA的概念,到2002年,Gartner再次提出SOA是“现代应用开发领域最重要的课题”,并提出SOA的远景目标就是让IT变得更具有弹性,更能及时响应业务部门需求,从而实现实时企业(Real-TimeEnterprise)。到目前为止,SOA早己成为行业信息化的首选方法,这一切首先得益于Web服务标准的日渐规范与相关软件技术的不断创新,更是得益于众多国际企业对SOA的全力支持。SOA在目前虽未大范围实施,但在国外中间件厂商的努力推动下,SOA已成为业内人士推崇的技术以及单位的投资目标。SOA设计思想在系统或者平台构建上的应用,在国内外已涉及电信、金融、医疗、烟草、石油化工、电子以及公共服务等行业和领域;美联银行利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支付解决方案,采用IBMWebSphere,MessageBroker,IBMWebSphereMQ和IBMDB2,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支付中心(HUB),方便的集成了旧有的支付系统以及未来的新增系统;湖南省的烟草商业系统的应用集成项目重点从用户体验、业务流程和数据服务三个层面着手,确立了应用集成企业架构,该架构是基于SOA设计理念及集成技术,它实现了新旧两个子系统的应用集成。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在一些大型企业或单位已经有了应用案例,但是,从总体来看,该架构在国内仍处于初期部署阶段。尽管如此,企业或单位对SOA的投入却一直在急剧增长,并期望通过部署SOA来获取较高的商业价值。《信息周刊》与埃森哲的调查报告同时指出:在与欧美发达国际的企业相比之下,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面向服务的架构还是一个较新概念,它的商业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证明。但这足以证明,大部分中国企业已逐步认识到部署SOA的重要性,同时对于SOA的发展前景具有极大的信心。在所调查的企业中,有近25%的被调查者曾对SOA有针对性的采取行动,主要涉及如开展SOA相关的内部培训;对SOA系统架构的蓝图做进一步规划;对SOA应用进行测试;将SOA确定为主要流程架构,从而在企业内部进行部署。被调查企业中有67.8%的目前还未采取行动,但对SOA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有参与调查的企业,其中,有80.9%的公司对未来部署SOA的态度是积极的,且大部分公司都明确表示未来两年中有望对SOA项目进行部署。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在应用上取得进步的同时,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已成效显著:董大彬认为国内电子政务发展有着认识上的盲目性,系统“纵强横弱”,互联互通的性能较差,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不强,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标准建设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张春荣明确指出国内电子政务所面临的问题同时给出了应对策略。问题的提出是基于领导的观念、总体框架的设计、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安全四方面;何萍比较了中国、韩国、日本三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指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思路,即朝向系统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当前,学术界对于电子政务已有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针对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尤其是对于SOA应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仍显不足,因一些问题关乎理论认知,又涉及技术实践,这就造成对于该方面研究的成果少,且存在较大的分歧。冯方回曾设想将SOA作为基础架构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电子政务。葛晓滨基于SOA的本质,深入讨论了SOA架构下的安全电子政务实施的方法。徐懋对SOA及WebServices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当前电子政务系统的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基于WebServices的分布式安全基础模型(DistributedSecurityBasic-Mode)。孙姗姗对SOA的理论及相关实现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设计出基于SOA的电子政务系统架构,并结合近期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剖析了该系统构建优势及可行性。这些丰富的研究成果现实,有关专家、学者对于电子政务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和详细,对于SOA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步展开,但是对于电子政务和SOA相结合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大部分还只是理论设想。一部分文献虽对基于SOA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它的安全性有过相关介绍,但并未关注到信息孤岛、数据的整合、资源共享等问题,同时也缺乏具体实现的清晰思路和详细分析。这说明,针对有关问题所进行全面、系统及深入考察的程度是有待加强的。

SOA范文篇9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个新的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功能单元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阐述SOA理念。

首先,在软件系统架构方面。SOA不是一种语言,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技术而是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它尝试给出在特定环境下推荐采用的一种架构,它与很多己有的软件技术比如面向对象技术,是互补的而非互斥的。它们分别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用来满足不同的特定需求。

其次,在SOA的使用范围方面。SOA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它最主要的应用场合在于解决当下的不同商业应用之间的业务集成问题。业务集成问题包括:大量异构系统并存;计算机硬件工作方式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编程语言也不同;频繁的数据传输仍然速度缓慢并且不稳定、版本升级无法完成。SOA体系结构中的组件必须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角色,角色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

在这些角色之间使用了三种操作:

(1)(Publish):使服务提供者可以向服务注册自己的功能及访问接口。

(2)查找(Find):使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服务查找特定种类的服务,这些服务都是由上述中的服务提供者给出的。

(3)绑定(Bind):使服务请求者能够真正使用服务提供者。三种操作互相作用,服务提供者向服务服务,服务请求者通过服务查找所申请的服务,并绑定到这些服务上。

2基于SOA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1系统的功能设计

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管理系统,在设计系统总体方案时,既要整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实现这些不同平台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和集成,又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当用户需求改变时,系统功能应该能够实现方便地进行扩展。经过深入的用户需求分析,确定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

(1)教务管理:教务管理系统包含注册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计划、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智能排课、用户管理、毕业审查、旁听系统管理、四六级管理、科研管理等多个模块。

(2)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学杂费管理、贷学金管理,帐务处理,工资发放管理等功能。

(3)图书管理项目有:图书期刊入库管理、借书证管理、图书期刊借阅归还管理、图书期刊借阅查询管理、图书期刊归还查询管理、图书期刊报废管理、图书期刊盘点管理、图书期刊查询。

(4)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用户登录和注册模块、用户和角色管理模块、用户考勤及其设置模块、我的文档管理模块、短信管理平台模块、以及公文流转模块等。

(5)学生管理系统包括成绩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和学籍信息管理功能。

(6)网络教学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模块、基本业务模块、信息查询浏览模块等。

2.2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本系统基于SOAP和Webservices,实现了各个分布式系统问的跨平台交互,各个子系统是分散藕合的,这样就克服了传统的紧密藕合的分布式系统缺点,达到了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满足灵活多变的业务逻辑需求。主要包括两部分:

(1)各个分院的内部应用系统,可以基于传统的应用系统模型来实现。

(2)跨平台数据共享与交换问题、系统安全问题、可扩展性等问题,根构造一种基于XMLWebservices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和综合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方便地建立基于XMLWebservices的信息集成系统。

3基于SOA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在本文研究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客户程序包含在系统的前台Web服务器程序中。通过SOA技术,从数据库schooldat.mdb中提取更新数据,在本地检查数据是否冗余,如果没有冗余,则本地数据库中添加数据。实现的部分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检查并更新课程信息

boolCheckData()

//生成类实例

……

schoo1dataProxy.schooldatasd=newschooldataProxyschooldata()

//通过调用远程方法返回的数据集取得数据

DataSetds=sd.finddata();

foreach(DataRowrinds.Tables[0].Rows){

……}

//检查并更新数据}

5小结

总之,与传统软件系统相比,SOA强调和突出的是“使用者”,它对于用户而言成了名符其实的“服务”。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以往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更多的是一种技术,而SOA架构下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是完好封装的,可以通过标准接口多次调用的。对使用者而言。因此,基于SOA体系构建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就成为趋势。

参考文献:

[1]李藏.面向服务架构的应用集成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5:23-25.

[2]吴家菊,刘刚,席传裕.基于Web服务的面向服务架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7:14-17.

[3]林磊.管理信息系统中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J].计算机应用研究。

SOA范文篇10

关键词:SOA;数字档案;Web服务

一、SOA的概述

(一)SOA定义。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也叫面向服务架构,是为了实现信息时代各部门业务集成、协同办公,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模块(即服务)拆分,仅通过两个服务之间中立的接口和契约连接起来。其本质就是服务的集合,将同一体系提供不同服务的独立系统联系起来,架起信息共享的桥梁,提高系统的整合性。(二)SOA基本结构。典型的SOA结构包括服务品质、平台和核心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WSDL、UDDI、SOAP是SOA结构的核心成分。WSDL进行服务描述,它将自己的服务内容和接口定义到服务注册中心,并且接受和执行服务请求者的请求;UDDI用来注册和咨询,将集中储存在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向服务请求者展现;SOAP作为传输层,是搭建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之间的信息通道,服务请求者通过查找得知满足自身需求、允许访问的服务之后,其请求便会反馈到相关应用程序,并进入实际的操作流程。[1](三)SOA架构的优势。面向服务架构最大的特点便是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之间的松散耦合关系以及标准接口定义。这两点的存在使得SOA架构具有以下几大鲜明的优势:(1)系统集成复杂性低:相对于传统集成方式,采用标准接口使整个系统显得更加简单。(2)复用性强:在拓展系统时,新增子系统可以沿用先前的接口契约,联通已有的服务,避免二次开发。(3)降低系统成本:基于上述两点,SOA系统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有效降低系统集成和维护成本。

二、高职院校基于SOA建设数字档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经济要素。一是成本与利益的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推广和使用,只需要开发一套系统,与档案管理相关的业务就都可以在该系统下开展,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分析。目前系统开发的周期为一年左右,可以很快投入使用,短期内就能产生效益。而从长期来看,基于SOA架构的系统在拓展性、互操作性和可重性方面都颇具优势,这样学校各个系统的规模无论如何变化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支持。(二)技术要素。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来说,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逻辑及实现相对简单。业务逻辑主要集中在目录管理及原件储存上,目前行业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和规范。微软的VisualStudio2008集成开发环境全面支持SOA架构系统的设计,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用它设计出来的系统具有高开发效率和高产品质量。(三)人的要素。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学生和管理人员对教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高职院校对各部门信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给高职学生的使用和运行人员的管理带来不便,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损耗,极大地降低了高职院校管理层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学校整体工作,严重阻碍建设“双一流”高职院校的进程。

三、基于SOA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方法

(一)结构框架。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难题,以Web服务实现技术为例,设计基于SOA的学校信息化平台系统结构框架。第一层:已有信息资源层。包含现有的来自各个管理系统的档案信息,原有的基于对象的信息实现及业务运行的智能程序,如人力资源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等。第二层:组件层。本层使用容器技术,由将各个基层子系统的应用功能整合起来的组件和负责公开服务的应用组件组成。第三层:服务层。这是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数字档案系统的核心支持层,由上一层的功能组件来组建实现访问者服务请求的组件。第四层:业务流程层。利用已经整合好的各种服务,通过配置等合作方式共同实现特定服务请求的活动流程。第五层:表示层。这也是服务请求者进入信息系统的入口,为服务请求者提供或者实现与其请求相对应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第六层:集成层。主要是为上述五层提供集成氛围来支持其工作,以此实现整个系统在应用、协同等方面的功能。第七层:基础构架层。主要是为整个SOA系统提供辅助业务,如服务质量检测、安全监控等。第八层:数据构架层。通过对公用数据库以及各私有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集中分析,为开展各项业务提供及时、精准的数据支撑。[2]其中已有信息资源层中储存着学校各个部门的档案信息,并通过服务组件进行集成,排列配置成简单的服务。服务请求者注册信息,通过系统核验后进入学校门户网站并请求,之后服务层会进行针对性的信息调用,满足服务请求者的请求。在此期间基础构架层会对信息进行辨析和安全加密,确保信息安全。(二)关键技术。目前Web服务越来越流行,是实现SOA的一种重要手段。基于Web服务的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在上图中,共用数据库存放着共用信息和从各个应用支撑系统的私有数据库中提取的部分可公开的信息。每个管理系统都有一个私有数据库,存放支撑该系统运行以及与服务相关的私有数据。系统会根据访问者的权限类型从不同的数据库调用信息。Web服务和接口的作用是将应用和数据进行隔离,服务访问请求需要通过各种数据处理引擎进行核验,确保访问请求的安全性,之后才可以依据不同的权限继续后续流程。

四、基于SOA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分析

(一)组成分析。服务提供者是提供信息服务,管理应用程序的系统集成。高职院校某些业务的实现需要不同系统的部分档案信息共享作支撑。如教师年终评价需要教务系统、人力管理系统等共同完成。通过系统集成,那些需要共享的业务功能从各子系统的私有数据库中被调至共用数据库,最终以服务的形式体现。如将教务管理系统的查询选课信息、人力管理系统中的查询学校工资补贴发放情况等功能设计为Web服务并允许访问使用。服务消费者是查询并调用服务,或启动与服务相关的应用程序。服务提供者信息之后,会在系统中形成需要调用该服务的客户端代码。在集成系统中,某些参与集成的子系统既充当了服务消费者的角色,又具有信息、提供服务的功能。如教务管理系统既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学生信息、课程安排,同时也是学生基本信息查询、考试成绩查询等服务的消费者。服务注册中心是服务请求者和服务者对接的平台,服务提供者在此服务描述,服务请求者根据平台上现有的服务描述进行查询请求。注册中心可以对不同的应用程序进行自动分类,并且辨别服务消费者的访问权限,对其进行访问限制和管控,对某些超出权限的服务请求进行屏蔽。(二)技术分析。在上述基于SOA的档案管理系统集成方案中,Web服务是一项极为关键的技术。所有来源于外部的Web请求均需要先通过平台私有的UDDI注册,服务请求者在进行查询后,系统会从用户权限内的数据库中对照获得与服务描述相对应的WSDL文档,继而申请调用具体的Web服务。当校内外的使用者对学校信息门户进行访问时,系统会先通过Web服务与接口查找数据库中与用户接口匹配的WSDL文档,之后根据权限启用与服务请求类型相关的管理系统。[3]服务消费者要想发出服务请求,先要在服务注册中心通过用户身份认证。而在进行资源查找和程序调用时,应先到注册中心访问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注册信息,之后找到与这些注册信息相对应的接口描述的WSDL文档,并在本地形成对象。所有的流程都只需要相关管理系统与对象对接。而当系统内部应用程序发生变化时,不需要接口和系统作出调整,只需要通过对象请求调整所对应的WSDL文档描述即可。

五、建设基于SOA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用户信息的管理。用户管理模块控制所有注册用户的资料,有权对用户信息进行访问、修改、找回,使用者只有经过身份验证后才能进行局部的查询。其次是权限的验证和授权。用户权限模块可采用Proxy(服务器)设计模式,检查访问者申请的访问权限,对所有超出访问权限的用户请求进行拦截。最后是可控的资源限制访问。对于系统资源,数字档案管理系统通过IIS对Windows用户及用户组进行权限设置。如学生对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成绩表只能阅读而无权进行修改,只有具有学生账号的在校学生才能访问和操作学生信息门户。各高职院校的数字档案信息化程度各不相同,实现SOA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但是构建基于SOA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会成为高职院校信息化的基础环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可将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业务实现过程的灵活性,是建设数字化校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梅立军,付小龙,刘启星,等.基于SOA的数据交换平台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9(19):3601-3603.

[2]陈朋,李光耀.基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的软件开发[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