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4:24:50

PC范文篇1

关键词:混凝土构件;蒸汽养护技术

PC混凝土构件,也就是预制凝土构件,其从浇筑到达到所需的强度,在自然养护条件下,需要较长的周期,环境温度是决定该周期长短的决定性因素。在夏季,该周期为一周左右,而在冬季,会延长至两周甚至更长。当环境温度下降至低于0℃时,混凝土中的水分己经开始结冰,这将导致混凝土的冰冻损伤,此时已不能进行预制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因此,在冬季,通常采用蒸汽养护的方式,加速混凝土凝结硬化、缩短脱模时间、加快模具周转、提高生产效率[1]。PC混凝土构件在工厂生产时,利用蒸汽进行人工升温养护比较容易实现,且生产成本相对低廉。

1PC混凝土构件早期养护的重要性

1.1混凝土的水化、凝结与硬化

探讨混凝土构件的早期养护,必须先了解混凝土的水化、凝结与硬化过程。混凝土是由固体的水泥加适量水搅拌均匀后凝结而成,这其中经历了“水化”、“凝结”、“硬化”三个阶段(图1)。所谓混凝土的“水化”,就是水泥和水拌和后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2]。水泥加水成为水泥浆后,其中的主要成分硅酸盐就开始发生水化,并生成水化产物。只有使水泥完全“水化”才能达成混凝土未来的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水化包括了“水化”、“凝结”、“硬化”过程,分为5个阶段:图中Ⅰ区为诱导前期阶段,其水化反应剧烈;Ⅱ区为诱导期阶段,反应极其缓慢,又称静止期,该阶段实为初凝阶段;Ⅲ区为加速期阶段,也是终凝阶段,出现第二个放热峰,到达峰顶时标志凝结阶段的结束;Ⅳ区为减速期阶段,为硬化阶段,其反应速度随时间而下降,水化作用逐渐受扩散速率的控制;Ⅴ区为稳定期阶段,该阶段反应速率很低且基本稳定,水化作用已近尾声。

1.2早期养护对混凝土性能的决定性影响

混凝土性能主要由混凝土组分、混凝土配制和混凝土养护等因素决定。在原材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一定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早期的养护,就成为混凝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混凝土的养护包括养护温度、养护湿度、养护时间等,对混凝土水化的硬化程度、强度发展、耐久性等均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尤以养护温度的控制最为关键。一般来说,养护温度越高,强度发展越快。研究表明当温度低于某一限值时,水泥水化反应将不再进行,混凝土强度停止发展,这个温度在-10℃左右。实际上,在温度低于0℃的情况下,混凝土中的水分己经开始结冰,这将导致混凝土的冰冻损伤。除了温度外,环境湿度对混凝土的养护也有重要影响,若养护初期的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没有保持充分的湿度,会造成混凝土中水分大量散失,水分的散失既阻滞了水泥的水化,又使混凝土因失水而收缩,导致混凝土出现早期收缩性裂缝。因此,综合混凝土早期养护对温度与湿度的要求,以及设施的易建和运行成本的考量,采取蒸汽养护法是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案。尤其是在冬季,可以大大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出率。

2PC混凝土构件蒸汽养护技术要点

2.1蒸养设施的配备

对于PC混凝土构件蒸养设施的准备来说,当生产是在工厂内进行时,蒸汽发生设备、养护室的设置、构件的转运等都较方便。对于蒸汽发生设备,目前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是燃气式锅炉;而养护室的设置,则需根据构件的尺寸形状搭建封闭的隔热保湿房。养护室内应设置温、湿度显示器,便于对构件蒸养过程的温、湿度进行监控。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装置,确保温、湿度的适宜度。

2.2蒸养工艺的安排

PC混凝土构件的蒸养过程,需要依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并按相应的工艺参数来执行。具体工艺流程:构件移送与静置→构件升温→构件恒温保持→构件降温具体工艺参数如下:(1)构件移送与静置。将浇筑完成的PC混凝土构件移送至蒸养室内,并静置至少15分钟。(2)构件升温。静置阶段过后,将蒸汽送入换热器,持续升高养护室的温度。但升温速度应控制在10~15℃/h,最高温度不应高于65℃。(3)构件恒温保持。当养护室温度达到最高温度后,应停止升温并保持之,该过程大约需要1.5~2h。(4)构件降温。恒温保持阶段完成后,可对养护室温度进行降温,但降温速度不应超过10℃/h,当温度接近室温时,方可将构件移出养护室。

3PC混凝土构件蒸汽养护时的注意点

(1)关于移送与静置。在移送构件时,一定要连同成型模具一起移送,且模具必须是刚性的,以确保构件在移送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变形。因为刚浇筑完成的PC混凝土构件,处于完全的塑性状态,没有任何强度;至于静置时间的遵守,是因为在构件浇筑完成后的15分钟内,构件处于诱导前期阶段,此时水化反应最为剧烈,且伴随剧烈的放热反应,不宜给其升温。(2)关于构件升、降温阶段的速度控制。构件在升温阶段中,因其内部的水化反应,伴随着较大的放热反应。与此同时,体积也在膨胀。此时如果剧烈升温,构件会产生膨胀性裂纹。因此该阶段的升温速度必须控制在10~15℃/h以内。而在降温阶段,构件内部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混凝土伴随着凝结过程所产生的体积的收缩、水分的汽化飞散。此时如果剧烈降温,构件会产生收缩性开裂。因此该阶段的降温速度必须控制在10℃/h以内[3]。(3)关于构件的保湿。构件的保湿,是蒸养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事项。如果不能保持其表面湿润,混凝土的表面会因水分过早蒸发、干缩造成裂缝或者形成毛细网透气渗水,使得混凝土的抗渗性下降。因此从升温、恒温到降温的全过程,应通过湿度调节装置,保持养护室的湿度不低于80%,防止构件因过度失水而出现收缩性开裂。(4)蒸养后的养护工作。从蒸养室移出的PC混凝土构件,还必须继续对其进行后续的常规养护,主要是进行洒水保湿。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早期养护对混凝土的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以及在冬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考量,作为可以进行工厂生产的PC混凝土构件,应当采用建立专用蒸汽养护室的方法,对PC混凝土构件实施早期养护。而在蒸养过程中,对于构件的移送与静置、构件升温、构件恒温保持、构件降温各阶段加以严格控制。尤其是对于静置期不升温、升降温阶段的速度控制、构件的保湿防裂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规范要求。而且,蒸养完成后的构件,还必须进行后续的常规养护工作,以确保构件全生产周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天天.混凝土预制楼梯的蒸汽养护方法在冬季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与工程,2020(5):19-20.

[2]陈永霞.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过程及主要水化产物特性[J].青海交通科技,2013(3):5-6,11.

PC范文篇2

关键词:自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设计应用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设备中,有大量的数字量及模拟量的控制装置,例如电机的起停,电磁阀的开闭,产品的计数,温度、压力、流量的设定与控制等,工业现场中的这些自动控制问题,若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C)来解决自动控制问题已成为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本文叙述PC控制系统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硬件选购目前市场上的PC产品众多,除国产品牌外,国外有:日本的OMRON、MITSUBISHI、FUJJ、anasonic,德国的SIEMENS,韩国的LG等。近几年,PC产品的价格有较大的下降,其性价比越来越高,这是众多技术人员选用PC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选购PC产品呢?

1.系统规模首先应确定系统用PC单机控制,还是用PC形成网络,由此计算PC输入、输出点。数,并且在选购PC时要在实际需要点数的基础上留有一定余量(10%)。

2.确定负载类型根据PC输出端所带的负载是直流型还是交流型,是大电流还是小电流,以及PC输出点动作的频率等,从而确定输出端采用继电器输出,还是晶体管输出,或品闸管输出。不同的负载选用不同的输出方式,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很重要的。

3.存储容量与速度尽管国外各厂家的PC产品大体相同,但也有一定的区别。目前还未发现各公司之间完全兼容的产品。各个公司的开发软件都不相同,而用户程序的存储容量和指令的执行速度是两个重要指标。一般存储容量越大、速度越快的PC价格就越高,但应该根据系统的大小合理选用PC产品。

4.编程器的选购PC编程可采用三种方式:

一是用一般的手持编程器编程,它只能用商家规定语句表中的语句编程。这种方式效率低,但对于系统容量小,用量小的产品比较适宜,并且体积小,易于现场调试,造价也较低。

二是用图形编程器编程,该编程器采用梯形图编程,方便直观,一般的电气人员短期内就可应用自如,但该编程器价格较高。

三是用IBM个人计算机加PC软件包编程,这种方式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但大部分公司的PC开发软件包价格昂贵,并且该方式不易于现场调试。

因此,应根据系统的大小与难易,开发周期的长短以及资金的情况合理选购PC产品。

5.尽量选用大公司的产品其质量有保障,且技术支持好,一般售后服务也较好,还有利于你的产品扩展与软件升级。

输入回路的设计

1.电源回路PC供电电源一般为AC85—240V(也有DC24V),适应电源范围较宽,但为了抗干扰,应加装电源净化元件(如电源滤波器、1:1隔离变压器等)。

2.Pc上DC24V电源的使用各公司PC产品上一般都有DC24V电源,但该电源容量小,为几十毫安至几百毫安,用其带负载时要注意容量,同时作好防短路措施(因为该电源的过载或短路都将影响PC的运行)。

3.外部DC24V电源若输入回路有DC24V供电的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而PC上DC24V电源容量不够时,要从外部提供DC24V电源;但该电源的“—”端不要与PC的DC24V的“—”端以及“COM”端相连,否则会影响PC的运行。

4.输入的灵敏度各厂家对PC的输人端电压和电流都有规定,如日本三菱公司F7n系列Pc的输入值为:DC24V、7mA,启动电流为4.5mA,关断电流小于1.5mA,因此,当输入回路串有二极管或电阻(不能完全启动),或者有并联电阻或有漏电流时(不能完全切断),就会有误动作,灵敏度下降,对此应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当输入器件的输入电流大于PC的最大输入电流时,也会引起误动作,应采用弱电流的输入器件,并且选用输人为共漏型输入的PC,Bp输入元件的公共点电位相对为负,电流是流出PC的输入端。

输出回路的设计

1.各种输出方式之间的比较

(1)继电器输出:优点是不同公共点之间可带不同的交、直流负载,且电压也可不同,带负载电流可达2A/点;但继电器输出方式不适用于高频动作的负载,这是由继电器的寿命决定的。其寿命随带负载电流的增加而减少,一般在几十万次至Jl百万次之间,有的公司产品可达1000万次以上,响应时间为10ms

(2)晶闸管输出:带负载能力为0.2A/点,只能带交流负载,可适应高频动作,响应时间为1ms.

(3)晶体管输出:最大优点是适应于高频动作,响应时间短,一般为0.2ms左右,但它只能带DC5—30V的负载,最大输出负载电流为0.5A/点,但每4点不得大于0.8A。

当你的系统输出频率为每分钟6次以下时,应首选继电器输出,因其电路设计简单,抗干扰和带负载能力强。当频率为10次/min以下时,既可采用继电器输出方式;也可采用PC输出驱动达林顿三极管(5—10A),再驱动负载,可大大减小电流。公务员之家

2.抗干扰与外部互锁当PC输出带感性负载,负载断电时会对PC的输出造成浪涌电流的冲击,为此,对直流感性负载应在其旁边并接续流二极管,对交流感性负载应并接浪涌吸收电路,可有效保护PC。

当两个物理量的输出在PC内部已进行软件互锁后,在PC的外部也应进行互锁,以加强系统的可靠性。

3.“GOM“点的选择不同的PC产品,其“COM”点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有的一个“COM”点带8个输出点,有的带4个输出点,也有带2个或1个输出点的。当负载的种类多,且电流大时,采用一个“COM”点带1—2个输出点的PC产品;当负载数量多而种类少时,采用一个“COM”点带4—8个输出点的PC产品。这样会对电路设计带来很多方便,每个“COM”点处加一熔丝,1—2个输出时加2A的熔丝,4—8点输出的加5—10A的熔丝,因PC内部一般没有熔丝。

4.PC外部驱动电路对于PC输出不能直接带动负载的情况下,必须在外部采用驱动电路:可以用三极管驱,也可以用固态继电器或晶闸管电路驱动,同时应采用保护电路和浪涌吸收电路,且每路有显示二极管(LED)指示。印制板应做成插拔式,易于维修。

PC的输入输出布线也有一定的要求,请看各公司的使用说明书。

扩展模块的选用

对于小的系统,如80点以内的系统.一般不需要扩展;当系统较大时,就要扩展。不同公司的产品,对系统总点数及扩展模块的数量都有限制,当扩展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网络结构;同时,有些厂家产品的个别指令不支持扩展模块,因此,在进行软件编制时要注意。当采用温度等模拟模块时,各厂家也有一些规定,请看相关的技术手册。

各公司的扩展模块种类很多,如单输入模块、单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温度模块、高速输入模块等。PC的这种模块化设计为用户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方便。

PC的网络设计

当用PC进行网络设计时,其难度比PC单机控制大得多。首先你应选用自己较熟悉的机型,对其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且指令的执行速度和用户程序存储容量也应仔细了解。否则,不能适应你的实时要求,造成系统崩溃。另外,对通信接口、通信协议、数据传送速度等也要考虑。

最后,还要向PC的商家寻求网络设计和软件技术支持及详细的技术资料,至于选用几层工作站,依你的系统大小而定。

PC范文篇3

当今社会,为解决建筑业“用工荒”、提升建筑品质、顺应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构件、部件越来越多的通过标准化设计,并实现工厂化生产,即由传统的现浇模式向装配式建筑转型升级。2020年7月,住建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尤其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生产基地应运而生(因混凝土原材料成本低、取材方便、加工技术相对简单、应用最广泛)。如何保证PC构件工厂的生产、储存和运输效率和质量,为生产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是PC构件工厂投资和建设的核心问题,这就需要在建设前对工厂进行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

2PC构件工厂总体规划

PC构件即预制混凝土(PrecastConcrete)构件,而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工厂或基地即为PC构件工厂[1]。

2.1厂区总体规划依据和原则

2.1.1总体规划依据(1)拟选厂址区域2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建设市场对PC构件的大体需求情况,如当地政策对预制率的要求、计划新建建筑面积等。(2)投资企业的市场定位和经济、技术条件,拟采取的生产工艺,以及对拟建PC构件工厂的预期定位。(3)PC构件产成品的定位、计划产量、企业投资收益等。(4)拟选厂址所在地的投资强度、规划条件、相关政策要求,以及周边原材料获取、配套设施、交通运输情况[2]。2.1.2总体规划原则投资企业在决策PC构件厂区的总体规划时,首先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建筑功能和技术要求、安全和环保要求这三项基本要求,并应遵循如下规划原则:系统性原则。PC构件厂区总体规划应以功能区划分为核心,以道路系统为支撑,辅以一定面积的绿化配套,并综合考虑厂区所处的地理区域、周边的自然条件和市政配套等外部因素。适应性原则。总体规划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和环境条件合理的进行功能区划分和交通设计。如依据现有场地边界设置建筑物方位和绿化景观,可使厂区布局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依照场地地形制定合理的竖向设计方案,确定室外地坪标高,尽量做到挖、填方平衡,可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建设投资。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总体规划满足规划条件和规范要求,且使用功能完善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建设成本。如条件允许,可选择分期投资建设,预留足够的场地作为厂房和生产线扩充使用,扩充部分需在一期总体规划时一并设计。

2.2厂区基本规划布局

根据行业内平均偏上的产能和产线设备配置要求,PC构件工厂较理想的地块宜为边界规整的矩形,面积在85000m2至110000m2之间,且长边长度不小于350m。厂区内主要建、构筑物包括:生产车间、办公(研发)楼、生活配套用房、生产辅助用房、原材料储存用房、实验室、废料仓、门卫室、成品堆场、地磅等。在整个厂区面积中,生产车间面积约占30%,成品堆场面积约占35%~40%,办公及生产、生活配套面积约占5%~10%,其余为绿地和道路。厂区规划布局应在满足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指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厂区内交通走向应明确、通畅。为满足最长的成品运输车辆(17m)转弯半径,厂区内物流道路宽度通常不小于8m,人流路线道路宽度不小于6m。物流路线与人流路线应分开设置:原材料(砂石、水泥、钢筋、钢材等)、外协加工成品的进货物流和车辆路线为一条物流路线;成品堆场的成品出货物流和车辆路线为另一条物流路线。工人、管理人员、参观学习人员(含非机动车、小汽车、客车)等进出厂区的路线为人流路线。厂区内应配置满足规划条件要求的足量停车位,且绿地面积应满足规划绿地率要求,通常为10%~20%。绿地率相对提高,可使厂区整体更舒适、美观。

3基本功能区设置

3.1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是生产加工PC构件的建筑,含有半成品加工、PC构件混凝土浇筑、构件集中养护、构件质量检测和修补等功能,通常为单层钢结构厂房。为达到行业平均产能,满足通用的PC构件生产要求,厂房内需设置3条板类构件生产线、1条异形构件生产线和1条钢筋加工产线,共计5条生产线,各占用一跨车间。每跨车间的最小宽度为27m,所以厂房总体宽度不小于135m;而为满足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设置,厂房总体长度不小于210m。生产车间总占地面积至少为28350m2。生产车间净高度取决于室内行车的起吊高度。根据通用的最大构件尺寸和起吊、运输方式,行车起吊高度为9m,生产车间的内部最低点净高约为13.5m~14m。生产车间应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位具备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车间内应留出贯通的消防通道和必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宽度不小于4.5m,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物流运输。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污水排放,通常在车间内根据工艺要求和产线布置情况设置室内废水沉淀池或室内废水收集系统(废水收集小车+轨道),并合理设置排水明沟,明沟宽400mm,坡度i=1%,起点深度500mm,上设铸铁镂空盖板,可承受运输车辆通行。车间内沉淀池、明沟排水均排至室外沉淀池收集处理和回用。

3.2办公(研发)楼

PC构件工厂管理人员较多,且需兼具一定的展示、研发和培训功能,宜设置独立的办公(研发)楼。办公(研发)楼主要包含管理人员办公区、会议室及培训室、展示区、研发试验区、接待区、档案室、文印室及茶水间、更衣室、医务室等,办公楼内也可根据需要设置餐厅或食堂。办公(研发)楼的面积根据人员数量和功能区数量,通常在2000m2~3000m2,投资者可结合自身需求和规划设计条件确定。

3.3成品堆场

成品堆场是PC构件出厂前的重要储存区,其设置要考虑与生产车间的距离,一般紧邻生产车间设置,且成品可由生产车间内通过平板运输车或轨道车延伸转运至堆放区。堆场面积宜根据满足最大产能情况下1个月的构件产出量的储存空间需求确定。堆场面积可取生产车间面积的1.1~1.4倍。成品堆场需配置起重设备、照明设施、必要的冲洗设施、水电接口等[3]。起重设备主要为龙门吊,龙门吊跨度宜大于25m,吨位不小于16t,尽量采用两端悬挑的形式,悬挑端(≥5.5m)区域下方满足停放运输车辆装运构件。龙门吊通常至少设置两跨,加上安全距离,故堆场的宽度一般不小于80m。3.4原材料储存用房和搅拌站原材料储存用房是储存生产PC构件用的石子、粗砂、细沙等原材料的建筑,封闭设置,不同原材料分格存放,每个开间设置敞开式大门,满足货车卸料和铲车取料的要求,宜靠近搅拌站设置。PC构件工厂应至少配置一台混凝土搅拌站以满足车间的混凝土供应,一般为HZS120型,且站内需设置两台搅拌机,一备一用,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根据环保要求,搅拌站应封闭设置,并紧贴生产车间,通过混凝土输送车轨道和鱼雷罐为生产区提供混凝土。原材料储存用房面积约2000m2~3000m2,根据产能确保满足1个月的原材料供应量储存需要。搅拌站区域内按需设置冲洗池和沉淀池。

3.5实验室

由力学实验室、混凝土制备间、办公室、综合分析室、留样室、标准养护室等组成,主要用于进行混凝土试件制备和养护、试件力学性能检测、原材料物理性能测试及取样送检、产品配合比设计等,通常紧贴生产车间设置或建于生产车间内,且临近搅拌站和原材料间,方便取样。实验室面积约220~300m2,主要功能间齐全即可。

3.6生产辅助用房

主要包括变配电房、消防泵房、蒸汽发生器间或燃气锅炉房[4]、空压站等为正常生产运营活动提供动力和辅助功能的房间。通常来说,变配电房内需设置2台1250kVA干式变压器,负责全厂的用电负荷(生产、办公设备设施有功功率约2200kW)。为保证少数需连续供电设备的能正常运转,变配电房需安装备用发电机组和紧急供电系统。变配电房面积根据机组占地及布置情况确定,不小于280m2。蒸汽发生器间主要设置蒸汽发生器,通过热力管道通往生产车间内的养护窑系统,为PC构件提供蒸汽养护,提高构件养护效率,大幅度缩短养护时间。在无市政蒸汽可接入厂区的情况下,通常设置1台额定蒸发量为4t/h的蒸汽发生器。如果条件允许,厂区内首选接入市政蒸汽。市政蒸汽管道接入厂区后,通过调压阀将蒸汽分流,分别由支管接至各生产线的蒸汽养护系统上。

3.7生活配套用房

生活配套用房主要包括食堂、宿舍等,食堂可独立设置也可与办公区或宿舍楼结合设置,宿舍楼房间数量和面积应根据厂区人员数量确定,而是否在厂区内建宿舍应根据项目所在地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规定确定。

4建设、设备及人员配备情况

4.1主要建设计划

上述规模的PC构件工厂,从项目立项至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的前期阶段约3~4个月,耗时较长的为项目拿地和设计工作。若不需要大范围的地基处理,则项目正式开工至竣工验收的建设工期约8~9个月,其中基础(含桩基)施工约2个月,主体结构工程约2~3个月,机电安装工程约2个月,设备安装工程与机电安装同步进行,约2.5个月,其余装饰装修及室外工程约1.5个月。

4.2主要产线设备

PC工厂设备选型与所需生产的构件种类密切相关,市场上主要的PC构件包括:叠合楼板、内墙板、保温夹心墙板、楼梯板、阳台板、空调板、柱、梁等可预制生产的混凝土构件。其中叠合楼板、内墙板、保温夹心墙板可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生产,其他均属于异形构件,只能在固定模台上生产并养护。自动化流水线是工人在设定好的特定工位上进行作业,钢模台通过地面驱动装置循环移动到每个特定工位,混凝土布料、振捣装置固定在某一工位布料振捣,可实现集中养护,节约能源和人工,机械化程度高,实现程序控制。目前的设备仅适合生产几类尺寸较规则的板式构件。而固定模台生产线为钢模台固定,靠工人移动来完成各项操作,适合多种类型构件生产,但机械化程度较低,用人多。所以工厂内一般两种类型的生产线配合使用,可满足各类构件的生产。主要产线设备包括:标准钢模台(12m×3.5m)、驱动轮、地面支撑轮(导轮)、感应防撞装置、码垛机(模台存取机)、养护窑、布料机、振动台、摆渡车(模台横移车)、翻转台、混凝土空中送料车、构件运输车、钢筋桁架焊接、弯曲、调直、弯箍、棒材剪切设备等。

4.3人员配备

工厂生产采用两班制工作方式,白天班次生产人员数量占生产车间人员总数的65%;全年生产天数为300天。每条构件生产线两班人数约55人,钢筋加工产线约40人,物流、机修及实验室等人员共35人,故生产人员总数约295人。工厂管理人员一般为50~70人,按需设置。

4.4总投资

上述规模的PC构件工厂年实际产能约10~12万立方,总投资由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组成。其中工程费用约19500万元(建安13000万元,设备65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约4500万元(含建设用地费用),建设期利息约700万。工厂达产年年营业收入约32000万元,流动资金按营业收入20%计取,约6400万元。总投资共计约31100万元。

5结语

PC构件工厂的顺利建设和投产得益于前期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和设备选型。工厂投资决策前应进行系统的市场调研,从市场供需、企业自身财务、技术实力和人才配备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方案,并选择合适的厂址,才有利于产品生产和推广,进而推动当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明香,杨道宇,马川峰.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与运输[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20.

[2]湛文.PC工厂建设要点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4(11):80-82.

[3]张玉标,梁少敏,赵国良.PC构件工厂建设相关问题研究[J].建筑技术,2018,49(z1):134-137.

PC范文篇4

混凝土养护工艺根据其介质温湿度的区别,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标准养护、自然养护和加速硬化工艺。(1)标准养护。标准养护是一种混凝土的传统养护工艺,其养护条件为:(20±3)℃,相对湿度为90%以上。(2)自然养护。顾名思义,自然养护就是将混凝土采取冬季保温,防止风吹雨淋,浇水后使其湿润,然后在自然条件下养护。(3)加速硬化工艺。将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加速,让其强度快速增长,但凡符合这两点的工艺,都可以称为加速硬化工艺。加速硬化工艺一般包括使用机械促进硬化、使用化学试剂促进硬化以及热养护法。加速硬化工艺由于其特性,相较前两者时间成本较低,所以应用比较广泛。[1]热养护法是加速硬化工艺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又分为干热、湿热两种养护方式。由于湿热法在养护过程中使用的是湿热空气,其在生产车间会发生冷凝引起金属腐蚀。虽然湿热养护方式在传统混凝土养护方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其并不适用于PC自动化生产线。因为对其来说连续生产十分难以实现,固在本文介绍中的PC自动化生产线中养护方式都为干热养护,因为干热养护并不会发生金属腐蚀。养护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所产出的产品性能会比标准养护下的产品低。

二、PC自动化生产线养护工艺PC

自动化生产线养护工艺一般包括传统的混凝土养护工艺,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养护制度以及所需的养护设备。(一)养护制度。预养、升温、恒温和降温四个步骤构成了养护制度。具体介绍:(1)预养期。PC自动化生产线预养一般是将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放置常温环境下静置,一般为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2)升温期。顾名思义,此步骤为升高温度的时期,让温度升高有利于混凝土的快速养护,但是混凝土在此阶段升温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构件表面和内部温差太大而产生裂纹。(3)恒温期。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则需要使温度恒定来养护混凝土,具体时间根据保持恒定时候的温度来判定。(4)降温。当混凝土基本养护完毕则需要降温,温度不能降低过快,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为不超过10℃/h。(二)养护设备。直通蒸汽式养护设备在混凝土养护工艺中经常使用,而且工艺成熟。但是其中并不是每一种这样的养护设备都跟PC自动化生产线衔接顺畅,例如只能断断续续生产产品的养护坑,并不符合自动化的生产工艺。而隧道式养护窑占用空间大且空间利用率很低,从经济角度来讲此设备并不合适。PC自动化生产线所采用的养护设备大多是立窑,因其可以利用自动化设备,土地利用率高,生产连续性和产量都能满足要求。但是传统工艺中的立窑设备也是需要改良才能应用到PC自动化生产线中去的,需要添加连接工艺设备才能够使其符合要求,一般是通过添加堆垛机来实现。[2]

三、养护系统分析

(一)养护系统介绍。前文提到过干热养护方式符合自动化生产工艺,而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两种养护系统均符合这一养护方式。(1)热风系统。热风系统是PC自动化混凝土养护工艺中比较常见的系统。通过加热燃烧管与水接触得到雾化水蒸气,通往养护窑内,当其温度降低时,再将气体抽回再次加热,从而使养护窑内温度上升,达到升温的效果,实现混凝土加热硬化的效果。此系统通过温湿度感应,加热温度,以及气体流动速率来控制窑内温度,简单方便。(2)蒸汽供热系统。这是一种以蒸汽为升温媒介的养护系统,通过锅炉来产生蒸汽,再将蒸汽运送到各个需要升温的区域。此系统将蒸汽运送到加热片中,由于可以安装多个加热片,空间利用率很高,升温效果很明显。(二)养护系统分析。虽然热风系统和蒸汽供热系统都是以供热养护方式来养护混凝土的,且两者加热空气中都含有较高的水分,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热风系统是通过空气循环来使窑内温度升高,直接加热空气,而蒸汽供热系统是通过加热蒸汽然后以加热片的形式使其与窑内空气形成热交换从而达到升温目的。就效果而言,蒸汽供热系统效果明显优于热风系统,因为其受热均匀,升温快速,更加符合经济利益。当然,虽然热风系统效果没有蒸汽供热系统好,但是其维护方便,相对而言蒸汽供热系统维护较困难,而且维护费用高。蒸汽供热系统适合前期设备比较齐全且不需要再架设锅炉的企业,而热风系统则适合想要维护方便,费用低廉的企业。

四、结语

综上所述,PC自动化生产线虽然养护工艺基本上已经确立,但是养护系统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彭波.蒸养制度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PC范文篇5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具;标准化;通用化

随着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大力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concretecomponents,以下简称PC构件)产品种类与型号也在不断增加,但尚未形成完整标准化设计与生产模式,预制构件模具配套成本大幅增加,从而造成预制构件整体造价偏高,阻碍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持续发展[1-2]。本文通过分析PC构件模具设计现状,对PC构件标准化和模数化进行研究,从PC构件模具主体结构与零部件的标准化和工程中构件模具组合式通用化配置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探索降低构件模具配套成本、提高模具设计制作效率和模具重复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1PC构件模具设计现状

PC构件模具主要以钢模为主,构件类型主要包括预制剪力墙、填充墙、叠合梁、构造柱、叠合楼板、楼梯等。模具配套设计主要依据PC构件形状、钢筋布置、预埋件位置和拆装工艺进行,其结构包括面板、支撑结构和工装吊架零部件等,且模具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拼拆方便等设计要求。PC构件具有种类多样、形状复杂等特点。不同工程中PC构件的拆分和设计尚无成熟的统一标准,导致模具适用工程单一、周转次数少、损耗严重,不能达到单一模具多次生产的目的,这也是预制构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3-4]。

2PC构件标准化研究

PC构件模具设计的标准化需建立在PC构件标准化的基础上,整合大量已完工程,分析研究已生产预制构件并总结其规律性,整合开间、进深尺寸践行模数协调原则,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及其他专业功能要求及相互协调关系,对常用各类预制构件进行分类归纳和统计,并建立标准化预制构件库。标准化预制构件库将预制构件分为A类剪力墙、B类填充墙、C类阳台、D类楼板、E类空调板和F类楼梯等六大类构件。同时,针对PC构件模数化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实践经验,规范预制构件设计与拆分模数化原则,优化标准构件数量。如标准化构件库中剪力墙、填充墙构件属于模数化构件,其中剪力墙高设计为2780mm,墙厚设计为200mm,墙身段长度L为可变参数,以300mm为模数进行设计拆分,长度包括1200mm、1500mm、1800mm、2100mm、2400mm、2700mm和3000mm几种尺寸,房屋结构中非标模数长度的剪力墙面可由调节后浇暗柱的长度来控制[5-6]。采用标准化设计拆分的构件可配置标准化模具,当不同项目中采用构件库内构件,可直接调用标准化模具库内设计图纸进行模具设计,模数化的构件设计可为组合式设计方法进行模具设计提供基础。针对PC件标准化模数化的研究并建立标准化构件库,可为构件模具标准化研究提供基础,也是模具主体结构标准化设计的前提条件。

3PC构件模具的标准化设计研究

3.1基于标准化库的模具设计研究与实践效果。基于对PC构件标准化设计方法和标准化构件库的研究,将对标准化模具库进行分析,并对不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标准化模具库为根据标准化构件库配套设计对应的模具图库,即每个标准构件对应设计一套标准化的模具,包括三维建模图和二维加工图纸。图1为标准化剪力墙三维模具。当设计构件为构件标准库内构件时,可直接检索模具标准库中已有的模具加工图,直接调用或者进行适当修改,可大幅减少模具设计的工作量,且基于标准化库的设计,各类型构件统计归类后可优化模具配置方案,模具配置套数也可大幅减少。本文以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市属征迁安置房F-4地块项目2#、3#楼为例,量化统计了传统方案和基于标准化库两种模具配置方案的各类构件模具配置套数和设计工作量,详细数据见表1和表2。通过传统模式和基于标准化库两种模具配置。方案的各类型构件模具配置套数和设计工作量的对比分析可知,基于标准化构件和模具库进行的构件和模具设计可大幅减少构件模具设计工作量和模具配置套数,从而降低模具成本。3.2零部件的标准化设计与制作PC构件模具配套零部件作为PC构件模具设计的重要组成,且大部分具有较成熟的行业标准,模具配套部件与模具主体结构可灵活拆卸,故通过配套设计与制作标准化的模具配件,建立配件仓储库等方式,在不同工程项目或不同构件生产中,相同构件结构所需配套零部件重复使用,可大幅提高模具零部件重复利用率和减少该类配件浪费,主要包括剪力槽、预埋窗、预留孔洞、预埋钢筋套筒、工装吊架等相关配件。3.2.1剪力键与剪力槽。经过大量实践得出,当剪力槽深度H≤30mm,宜采用实心钢板,M12螺栓连接,当H>30mm时,采用6mm钢板折弯。剪力键配件较重且耐用,当不同项目剪力键大小相同时,可重复利用。图2为一类剪力键配件。3.2.2构件窗模具配件。窗框、门洞作为必不可少的部件,不同工程有预留窗洞和预埋窗框两种预制形式,且结构有较多相似之处。配套模具设计时,窗框模具一般分为6~8块,采用10mm法兰连接,方便拆模。图3为两种常见窗洞的配套模具方案,当窗框大小尺寸符合一定标准或模数后,窗框配套模具可实现重复利用。3.2.3预埋、预留孔洞等配件。PC构件中包含较多功能性预埋件或预留孔洞,包括镀锌钢套管、止水节、地漏、PVC管定位、预留圆洞、预留方洞等,该类预埋件的配套模具配件大部分可实现不同工程间的通用。构件埋件等需工装吊架作为安装定位装置,常见埋件工装架包括吊装、调标高、接驳用埋件、预留方洞等。另外,可通过设计可调式PC埋件工装架,提高工装吊架重复利用率,图4、图5分别为部分埋件、工装和吊具结构。

4预制构件模具组合式通用化配置

经过大量工程实践总结,同一工程中同类型构件不同构件型号往往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可在PC构件模具配套设计初期,采取组合式通用技术,实现部分边模或组件重复利用,优化模具配置套数方案,从而减少模具配套总体数量。通过分析整合不同预制构件的类型、尺寸、结构形式等特点,针对不同类型构件模具设计不同组合式通用配置方法,探索几种降低不同类型构件模具配置套数和减少设计工作量的途径。4.1预制叠合梁、构造柱、叠合楼板模具。预制叠合梁、构造柱和叠合楼板是装配式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且结构相对简单,配套模具可实现组件或边模的通用化,可有效减少模具配置[7]。预制梁、预制柱多呈不同尺寸的长方体形状,当构件端截面相同时,可利用端模的位置移动调节构件长度;叠合楼板多为厚度相同的长方体结构,可通过拼装和边模位置调节满足不同尺寸构件生产。图6、图7分别为上海市浦江社区MHP0-1302单元安置房项目中预制叠合梁和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C19-10-04号地块动迁安置房项目叠合楼板模具配套模具结构。4.2预制墙板类构件模具。预制墙板类构件包括预制剪力墙、预制填充墙构件等,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发现,较多工程为实现建筑结构不同楼层间的差异化需求,墙板的高度或形状设计存在一定差异,利用组合式通用模具配置方法可有效减少模具配置数量,以下为两种实际工程中遇到的不同楼层存在结构差异的构件生产的模具配置方法,其他不同工程中类似情况可参考此类方法进行构件模具的配套设计。以上海市静安区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NO70501单元09-03地块住办商品房项目中两个典型应用案例,可为所述的组合式通用模具配置方法提供借鉴。工程概况如下:(1)不同楼层墙板在层高和梁筋方面存在差异,但侧面结构仍存在较多相同部分,故采取组合式通用结构进行设计,可避免每类构件配置一套模具的浪费。图8为其中一种情况,总层数26层的楼体有五种墙板结构,但不同墙板下部结构皆相同,故采用组合拼装方式将下部结构模具通用,替换上部结构模具以实现几种构件的浇筑。(2)工程外墙飘窗高度与形状存在部分差异,导致底模需单独配置,利用组合式通用配置方法,可将各构件不同部分进行单独制作,并与相同的通用部分进行组合式拼装,实现不同构件的浇筑,如该33F楼层上部无凸块部分,即可替换上部模具组件进行组合浇筑,可有效减少模具配套数量,如图9所示。4.3预制楼梯模具。预制楼梯是房屋建筑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不同工程中楼梯的结构类似,当层高和踏步等规格相同时,楼梯模具通过少量改动或直接通用,可有效减少楼梯模具的配置数量。图10为楼梯模具三维结构图。当楼梯踏步和层高等主要参数相同时,一套楼梯模具可少量改制,并应用于其他工程中实现通用。

5结论

(1)建立标准化预制构件和配套模具库。通过研究预制构件设计生产规律,总结预制构件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和拆分方法,并建立构件标准化库和配套模具标准化库,不同工程可参考构件标准化库进行构件拆分设计,配套模具就可直接调用配套的标准化模具库中模具进行设计制作,实际工程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2)通过零部件的标准化设计制作、建立标准化配件仓储等方式,对提高模具零部件利用率、减少零部件浪费和降低模具成本具有显著的效果。(3)在不影响构件生产工期情况下,在模具配套设计初期,考虑通过组合拼装方式,相同结构部分重复使用,不同部分拼装替换,可实现不同型号构件差异化结构的浇筑。

参考文献:

[1]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7):114-115.

[2]齐宝库,张阳.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156-159.

[3]周克家.装配式建筑模具现状及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17(5):61-63.

[4]常春光,张瑜.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470-475.

[5]王宇,,朱敏涛.基于BIM技术的标准化构件库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艺.2018(S1):72-75.

PC范文篇6

【关键词】PC;智能;钢筋;焊网

1引言

随着国家对建筑产业化政策的调整、对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及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增长,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配套PC预制生产线也变得越来越主流。PC构件生产中使用的钢筋网片需求迅速增长,带动了钢筋焊网设备的快速发展[1]。为满足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制造成本,降低空间占用率等国内PC预制市场的实际需求,本文介绍一款智能钢筋网片焊接机器人(线),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采用的焊接主机在满足目前PC产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低成本,高集成,高效率的设计。本设备为国内首台针对PC预制构件生产线定制开发的钢筋焊网设备。

2结构设计

2.1项目背景。目前,传统的网片焊接主机主要有2种布局方式:(1)多变压器并列布置,回路独立;(2)双变压双回路伺服驱动布置。第一种布局方式如图1所示,优点为焊接速度快,但结构复杂且成本很高,需要客户大量的投入。常用结构为一个变压器对应2组焊接电极。焊接工件时,上电极整体下压,变压器错峰依次放电,单轮焊接时间小于2s。第二种布局方式如图2所示,优点为变压器较少,但焊接速率较低,焊头采用伺服电机移动,结构较复杂,成本也较高。此布局所有焊接回路电流均为左右两侧变压器提供,由伺服系统驱动上电极移动,对上下电极中间的工件依次焊接,单轮焊接时间小于10s。为提高PC预制生产线的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低、减少耗能及提高智能化程度,开发了一款基于PC预制生产线的焊接主机。2.2总体设计。如图3所示,1及1′分别为左机身及右机身;2左焊接变压器及2′右焊接变压器分别布置在左右机身内;3上电极组整排布置在4上横梁上;7下电极组整排布置于14下横梁上。2左焊接变压器过5左导电装置连接左侧一半的上电极组;通过6左导电装置二连接左侧一半的下电极组,上电极组通过气动或液压驱动与下电极组连接,下电极组通过安装在9辅助支撑的气动或液压驱动装置上下运动,形成作用回路。同理,5′右导电装置连接右侧一半的上电极组,6′右导电装置二连接右侧一半下电极组,形成作用回路。3上电极组中单个电极有多个焊点,可实现同时焊接一个或多个点,节约焊接时间。本焊接主机可实现针对不同直径钢筋,有不同焊点位置,根据图纸的需求焊接,且焊接参数可调。8纵向钢筋导向装置采用喇叭筒等间距并排,扩口为钢筋入口,缩口为钢筋出口,通过气动或液压驱动控制实现向上送钢筋焊接电极处。10横筋系统布置在3上电极组后面,横筋通过横筋系统的斜面导向,经过由气动或液压驱动控制打开的11开门机构,钢筋滑落至焊接电极处,吸附在固定于下横梁上的12定位架,与纵筋会合,实现接触点焊接。焊接好的网片送入13接网架。本结构优点包括:(1)焊接变压器、一侧上电极组、同侧对应下电机组及连接装置形成作用双回路,减少焊接变压器使用数量,节约成本;(2)电极组整排布置,从中间向两边依次焊接,焊接时长短,提高生产效率;(3)单个电极有多个焊点,可实现同时焊接一个或多个点,节约焊接时间。

3结构校核

本文采用Ansysworkbench对本文的焊接主机进行强度、刚度校核。网片机焊接主机采用电阻焊,本方案将常规变压器由16组减小到2组等定制化设计。本装备采用了专业焊接控制器可存储多种焊接规范,其适应范围广,焊接性能稳定、质量高。焊接压力采用气源,可得单个焊接气缸所需压力为:F=500D-100=50×12-100=5000N式中,D为钢筋直径,取最大值12mm;F为焊接所需压力。本方案采用了16组焊接气缸,总压力达16×5000=80000N;考虑极限工况,结构校核按1.5倍系统加载,即按总的焊接压力1.2t计算。焊接主机强度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刚度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结构在极限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值为260MPa,小于钢材345MPa的屈服强度,且其大片应力在100MPa以下,结构在极限工况下最大变形为3mm,满足使用要求。

4结语

本文所述焊接主机结构简单,且控制简单;刚度、强度均满足设计需求;经济性好,后期在PC领域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PC范文篇7

摘要介绍了PC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叙述施行PC要克服的障碍,开展PC对在职药师要求更新观念,主动适应。

关键词药学监护

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

一、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

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二、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一)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二)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三)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四)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五)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三、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一)与医生一起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综合管理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三)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1]。

(四)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四、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一)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二)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全体药学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

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2]。

五、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首先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药学监护工作处于宣传时期。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

六、我国实施PC的障碍。

(一)观念上的障碍。

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药师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

21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

31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41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实施PC,药师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51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二)药学资源方面障碍:时间不足,人员编制限制,工作场所有限,技术条件有限,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

(三)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11医疗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

21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四)法规方面障碍。

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开展PC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

七、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3]

参考文献:

[1]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1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9):3932

PC范文篇8

数字电压表的设计和开发,已经有多种类型和款式。传统的数字电压表各有特点,它们适合在现场做手工测量,要完成远程测量并要对测量数据做进一步分析处理,传统数字电压表是无法完成的。然而基于PC通信的数字电压表,既可以完成测量数据的传递,又可借助PC,做测量数据的处理。所以这种类型的数字电压表无论在功能和实际应用上,都具有传统数字电压表无法比拟的特点,这使得它的开发和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新型数字电压表的整机设计

该新型数字电压表测量电压类型是直流,测量范围是-5~+5V。整机电路包括:数据采集电路的单片机最小化设计、单片机与PC接口电路、单片机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等。下位机采用AT89S51芯片,A/D转换采用AD678芯片。通过RS232串行口与PC进行通信,传送所测量的直流电压数据。整机系统电路如图1所示。

数据采集电路的原理

在单片机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中,做到了电路设计的最小化,即没用任何附加逻辑器件做接口电路,实现了单片机对AD678转换芯片的操作。

AD678是一种高档的、多功能的12位ADC,由于其内部自带有采样保持器、高精度参考电源、内部时钟和三态缓冲数据输出等部件,所以只需要很少的外部元件就可以构成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而且一次A/D转换仅需要5ms。

在电路应用中,AD678采用同步工作方式,12位数字量输出采用8位操作模式,即12位转换数字量采用两次读取的方式,先读取其高8位,再读取其低4位。根据时序关系,在芯片选择/CS=0时,转换端/SC由高到低变化一次,即可启动A/D转换一次。再查询转换结束端/EOC,看转换是否已经结束,若结束则使输出使能/OE变低,输出有效。12位数字量的读取则要控制高字节有效端/HBE,先读取高字节,再读取低字节。整个A/D操作大致如此,在实际开发应用中调整。

由于电路中采用AD678的双极性输入方式,输入电压范围是-5~+5V,根据公式Vx10(V)/4096*Dx,即可计算出所测电压Vx值的大小。式中Dx为被测直流电压转换后的12位数字量值。

RS232接口电路的设计

AT89S51与PC的接口电路采用芯片Max232。Max232是德州仪器公司(TI)推出的一款兼容RS232标准的芯片。该器件包含2个驱动器、2个接收器和1个电压发生器电路提供TIA/EIA-232-F电平。Max232芯片起电平转换的功能,使单片机的TTL电平与PC的RS232电平达到匹配。

串口通信的RS232接口采用9针串口DB9,串口传输数据只要有接收数据针脚和发送针脚就能实现:同一个串口的接收脚和发送脚直接用线相连,两个串口相连或一个串口和多个串口相连。在实验中,用定时器T1作波特率发生器,其计数初值X按以下公式计算:

串行通信波特率设置为1200b/s,而SMOD=1,fosc=6MHz,计算得到计数初值X=0f3H。在编程中将其装入TL1和THl中即可。

为了便于观察,当每次测量电压采集数据时,单片机有端口输出时,用发光二极管LED指示。

软件编程

软件程序主要包括:下位机数据采集程序、上位机可视化界面程序、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程序。单片机采用C51语言编程,上位机的操作显示界面采用VC++6.0进行可视化编程。在串口通信调试过程中,借助“串口调试助手”工具,有效利用这个工具为整个系统提高效率。单片机编程

下位机单片机的数据采集通信主程序流程如图2所示、中断子程序如图3所示、采集子程序如图4所示。单片机的编程仿真调试借助WAVE2000仿真器,本系统有集成的ISP仿真调试环境。

在采集程序中,单片机的编程操作要完全符合AD678的时序规范要求,在实际开发中,要不断加以调试。最后将下位机调试成功而生成的.bin文件固化到AT89S51的Flash单元中。

人机界面编程

打开VC++6.0,建立一个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串口通信采用MSComm控件来实现。其他操作此处不赘述,编程实现一个良好的人机界面。数字直流电压表的操作界面如图5所示。运行VC++6.0编程实现的Windows程序,整个样机功能得以实现。

功能结果

PC范文篇9

“体验经济”从市场的需求角度强调了人在无限需要中的“体验”需要开始转变为现实需求,从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可以说,PC之所以在当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应用是建立在其不断改进的简易化应用基础上的。设想如果PC发展几十年来依旧停留在当初汇编和DOS的应用之上的话,恐怕今天也还只是躺在科研部门里的专业设备。作为一个消费者,使用PC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方便,这才是购买PC最直接的原因。在“科技人性化”广泛应用的今天,PC也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的理念,倡导一切以人为本,主导个性化、易用化、智能化的PC潮流。同时,这也符合当今IT业“功能融合”、“功能强化”的发展趋势。功能融合要求PC产品不断向个性化、易用化、标准化、简洁化的“四个现代化”发展;功能强化则要求PC产品向专业化方面发展。在这样的IT发展大趋势之下,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趋势的产品才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PC市场上站住脚跟,赢得胜利。 消费者是最好的评判员,易纬液晶一体式电脑自7月28日全面上市后,其全新的PC概念和时尚的外观设计很快掀起了消费热浪,这种以“时尚、简约、健康、平价”为宗旨的“异类”产品,如同移动PC一样,迅速成为市场的宠儿。作为商用PC,为了配合不同使用行业的特点,强化PC某一方面的功能,突出PC的专业化特点。易纬液晶一体式电脑体积小,稳定性高的优点,非常适合桌面办公使用,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它的人性化设计,采用了标配的RF无线键盘和无线鼠标等。一根电源线就全部搞定,完全享受方便自由、随心所欲给用户带来了快乐,是率先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导入了PC产品之一。其家用电脑,以其时尚的外观、健康环保的使用概念以及极高的性价比,给广大家庭用户带来一个全新的台式电脑使用概念。 PC之所以在人性化设计上长期以来落后于笔记本,是与人们长期以来的思维方式分不开的,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家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不是工作的地方,对于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很少,PC一如灰姑娘,默默无闻,甘居幕后,用户对其的应用也更机械化,再加上PC的卖点之一———价格优势,导致成本必须降低,于是产品个性化生产少,所以PC在出世到现在的几十年当中,相对绚丽夺目的笔记本大多没什么创新。但伴随科技时代下对人们工作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PC依赖性的加深,传统意义上的PC显然无法满足人们对功能和便利性的更高要求,随着SOHO一族兴起、家庭应用的普及化,人们也有理由要求PC价格不贵,外观时尚。 PC不是装饰品,但在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中,PC之于使用者,之于其周围的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境,却发挥着更多与感性相关的价值。满足了基本需求的消费者们已经越来越重视PC产品的外观、是否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 液晶显示、P4配置、简约造型、低廉价格让趋势转化为现实。液晶一体式电脑不仅具备极高性价比,更是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简约、整合等的需求,把国内PC市场带进一个全新的“LCD+P4”时代,给消费者提供了继传统PC、笔记本电脑、移动PC之外的第四类选择。也为“体验经济时代,用户需要什么样的PC?”做了“异类”回答。

PC范文篇10

关键词:自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设计应用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设备中,有大量的数字量及模拟量的控制装置,例如电机的起停,电磁阀的开闭,产品的计数,温度、压力、流量的设定与控制等,工业现场中的这些自动控制问题,若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C)来解决自动控制问题已成为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本文叙述PC控制系统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硬件选购目前市场上的PC产品众多,除国产品牌外,国外有:日本的OMRON、MITSUBISHI、FUJJ、anasonic,德国的SIEMENS,韩国的LG等。近几年,PC产品的价格有较大的下降,其性价比越来越高,这是众多技术人员选用PC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选购PC产品呢?

1.系统规模首先应确定系统用PC单机控制,还是用PC形成网络,由此计算PC输入、输出点。数,并且在选购PC时要在实际需要点数的基础上留有一定余量(10%)。

2.确定负载类型根据PC输出端所带的负载是直流型还是交流型,是大电流还是小电流,以及PC输出点动作的频率等,从而确定输出端采用继电器输出,还是晶体管输出,或品闸管输出。不同的负载选用不同的输出方式,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很重要的。

3.存储容量与速度尽管国外各厂家的PC产品大体相同,但也有一定的区别。目前还未发现各公司之间完全兼容的产品。各个公司的开发软件都不相同,而用户程序的存储容量和指令的执行速度是两个重要指标。一般存储容量越大、速度越快的PC价格就越高,但应该根据系统的大小合理选用PC产品。

4.编程器的选购PC编程可采用三种方式:

一是用一般的手持编程器编程,它只能用商家规定语句表中的语句编程。这种方式效率低,但对于系统容量小,用量小的产品比较适宜,并且体积小,易于现场调试,造价也较低。

二是用图形编程器编程,该编程器采用梯形图编程,方便直观,一般的电气人员短期内就可应用自如,但该编程器价格较高。

三是用IBM个人计算机加PC软件包编程,这种方式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但大部分公司的PC开发软件包价格昂贵,并且该方式不易于现场调试。

因此,应根据系统的大小与难易,开发周期的长短以及资金的情况合理选购PC产品。

5.尽量选用大公司的产品其质量有保障,且技术支持好,一般售后服务也较好,还有利于你的产品扩展与软件升级。

输入回路的设计

1.电源回路PC供电电源一般为AC85—240V(也有DC24V),适应电源范围较宽,但为了抗干扰,应加装电源净化元件(如电源滤波器、1:1隔离变压器等)。

2.Pc上DC24V电源的使用各公司PC产品上一般都有DC24V电源,但该电源容量小,为几十毫安至几百毫安,用其带负载时要注意容量,同时作好防短路措施(因为该电源的过载或短路都将影响PC的运行)。

3.外部DC24V电源若输入回路有DC24V供电的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而PC上DC24V电源容量不够时,要从外部提供DC24V电源;但该电源的“—”端不要与PC的DC24V的“—”端以及“COM”端相连,否则会影响PC的运行。

4.输入的灵敏度各厂家对PC的输人端电压和电流都有规定,如日本三菱公司F7n系列Pc的输入值为:DC24V、7mA,启动电流为4.5mA,关断电流小于1.5mA,因此,当输入回路串有二极管或电阻(不能完全启动),或者有并联电阻或有漏电流时(不能完全切断),就会有误动作,灵敏度下降,对此应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当输入器件的输入电流大于PC的最大输入电流时,也会引起误动作,应采用弱电流的输入器件,并且选用输人为共漏型输入的PC,Bp输入元件的公共点电位相对为负,电流是流出PC的输入端。

输出回路的设计

1.各种输出方式之间的比较

(1)继电器输出:优点是不同公共点之间可带不同的交、直流负载,且电压也可不同,带负载电流可达2A/点;但继电器输出方式不适用于高频动作的负载,这是由继电器的寿命决定的。其寿命随带负载电流的增加而减少,一般在几十万次至Jl百万次之间,有的公司产品可达1000万次以上,响应时间为10ms

(2)晶闸管输出:带负载能力为0.2A/点,只能带交流负载,可适应高频动作,响应时间为1ms.

(3)晶体管输出:最大优点是适应于高频动作,响应时间短,一般为0.2ms左右,但它只能带DC5—30V的负载,最大输出负载电流为0.5A/点,但每4点不得大于0.8A。

当你的系统输出频率为每分钟6次以下时,应首选继电器输出,因其电路设计简单,抗干扰和带负载能力强。当频率为10次/min以下时,既可采用继电器输出方式;也可采用PC输出驱动达林顿三极管(5—10A),再驱动负载,可大大减小电流。

2.抗干扰与外部互锁当PC输出带感性负载,负载断电时会对PC的输出造成浪涌电流的冲击,为此,对直流感性负载应在其旁边并接续流二极管,对交流感性负载应并接浪涌吸收电路,可有效保护PC。

当两个物理量的输出在PC内部已进行软件互锁后,在PC的外部也应进行互锁,以加强系统的可靠性。

3.“GOM“点的选择不同的PC产品,其“COM”点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有的一个“COM”点带8个输出点,有的带4个输出点,也有带2个或1个输出点的。当负载的种类多,且电流大时,采用一个“COM”点带1—2个输出点的PC产品;当负载数量多而种类少时,采用一个“COM”点带4—8个输出点的PC产品。这样会对电路设计带来很多方便,每个“COM”点处加一熔丝,1—2个输出时加2A的熔丝,4—8点输出的加5—10A的熔丝,因PC内部一般没有熔丝。

4.PC外部驱动电路对于PC输出不能直接带动负载的情况下,必须在外部采用驱动电路:可以用三极管驱,也可以用固态继电器或晶闸管电路驱动,同时应采用保护电路和浪涌吸收电路,且每路有显示二极管(LED)指示。印制板应做成插拔式,易于维修。

PC的输入输出布线也有一定的要求,请看各公司的使用说明书。

扩展模块的选用

对于小的系统,如80点以内的系统.一般不需要扩展;当系统较大时,就要扩展。不同公司的产品,对系统总点数及扩展模块的数量都有限制,当扩展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网络结构;同时,有些厂家产品的个别指令不支持扩展模块,因此,在进行软件编制时要注意。当采用温度等模拟模块时,各厂家也有一些规定,请看相关的技术手册。

各公司的扩展模块种类很多,如单输入模块、单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温度模块、高速输入模块等。PC的这种模块化设计为用户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方便。

PC的网络设计

当用PC进行网络设计时,其难度比PC单机控制大得多。首先你应选用自己较熟悉的机型,对其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且指令的执行速度和用户程序存储容量也应仔细了解。否则,不能适应你的实时要求,造成系统崩溃。另外,对通信接口、通信协议、数据传送速度等也要考虑。

最后,还要向PC的商家寻求网络设计和软件技术支持及详细的技术资料,至于选用几层工作站,依你的系统大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