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7:12

建筑实训总结

建筑实训总结范文篇1

“没有理论,就没有发言权”,只要亲身阅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平常的觉得。今年本人的暑假和去年有所不同。其实学校请求我们积极参与社会理论,无非是想让我们提早接触社会,理解社会,这样才不会在真正走上社会的时分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于是我才决议今年要真正的去接触社会,品味社会的悲欢离合。

经过几天的奔走,在亲友的引见下到了**国际建筑公司工作。**国际建筑公司在钦州港建八栋商业住宅楼。

我的工作主要是担任资料的进出注销。为了做好工作,老板给我举荐了工地的项目经理。我让项目经理给我做了简单的上岗培训,经理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施工方面和平安方面的经历。随着经历的积聚,我的工作才能进步不少,这些进步能够说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协助。每当一车资料运进来注销好,每当一天的工作完毕,我的自自信心也就无形中增强了。

记得打工的第一天,我都不怎样启齿说话,和工地上的工人也没什么话说,很是放不开。暑假打工第一天的工作就在我的激情和疑问中完毕。有的时分做得不好,老板还要批判你。夏天天气很热,工地条件,伙食也不是很好,我有几次都想不干了,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认认真真做事。原来坚持下去,生活能够愈加充实,原来“自给自足”是应战与乐趣并存的。我敢保证从此我能够生活得比以前任何时分都好,都充实!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工地的管理中指摘下级是不可防止的。指摘也要用恰当的方式,既要与工人打成一片,也要坚持本人的威严。固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珍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他人批判你或是你听取别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只要这样才干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固然被批判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白表示你是真心在承受他们的批判。由于这样才干在失败中汲取经验,为以后的胜利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本身的价值。人常常是很执着的,可是假如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看待朋友,切不可锱铢必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晓得给予比取得更令人开心。不管做是事情,都必需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胜利要有自信心,要学会和四周的人沟通思想、关怀他人、支持他人。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或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晓得几打工的人有过这种觉得,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想的。

建筑实训总结范文篇2

1.1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定位。一个真实而具有典范意义的实训环境,实际上在学生头脑中树立着现代企业形象,经过这种实训环境的熏陶,学生了解掌握现代企业本质特征[2]。建筑学专业以培养“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为目标。一个真实的工程实训环境对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图1)。(1)注重实践教学与职业建筑师基本素质训练有机结合。培养方案强化实训和建筑师素质教育内容,与实习环节形成有序联系,通过实践认知,掌握建筑设计的全过程;配合安排与注册建筑师考试相关的理论课程,增强相关专业设计人员讲授相关专业的知识和设计要求。(2)注重树立地域性建筑观念,提升建筑文化素养。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设置体现了对地域性建筑观的培养,通过设置建筑测绘、建筑认识实习等课程,提高学生对地域建筑技术(尤其是寒地建筑特点)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3)注重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实地工程勘察、实训与实践训练,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经济问题,不断提升学生从事本专业的责任心。1.2实践条件建设。传统的建筑工地实习和认识实习主要培训的是学生的基本辨识技能,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基础性的实践认识[3]。中心购买地源热泵、检测系统、测控系统等先进设备,成为培养具有多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坚实后盾。同时,实践课程分为短期实践课程和长期实践课程。短期实践课程如《建筑认识实习》,实习周期为1~2周,实践教育形式主要采用参观、调研、考查、现场讲解等方式。长期实践课程,如《毕业实习》,安排一个学期。通过实习能够使学生独立完成实际工程的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各个阶段;理解各专业之间相互配合的方式及重要性。1.3教师配备。为了确保实训中心有序、良好的运行,中心配备专任实训教师人员6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教师1人,青年教师2人,都同时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和企业工作经验。并且带领学生参加实训的教师均组织带队参加过各种建筑设计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有丰富的指导设计经验,这为工程实训的教学和建筑设计、工程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打造一支通达实务与理论的实践教学“双师”队伍,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1.4管理责任制。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训中心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有执行能力和推动能力的组织管理团队,以有效保证并促进工程实训中心的运作。实训基地配备主任一名,常务主任一名,主要负责工程实训中心的总体协调和组织、规划。下设“实训中心教学规划部”、“教学管理部”、“教学实施部”三个部门。实训中心教学规划部主要负责整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各环节,指定培养目标,组织教改研究及教材开发等工作,为教学实施部进行相应的培养方案设计及教学组织。教学管理部主要负责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教学实施部主要负责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组织,教师课程的统筹,帮助师生提升具体的实践能力。

2人才培养目标建设

民办本科教育作为现代国家高等教育的必要补充,在区别于研究型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拓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不断在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比重。借助于实训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技能、动手能力。我校的实训中心兼有教学的实验、实习、实训三种形式。通过长期、持续的实训训练,锻炼提高了应用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以专业设计课为主线,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课中专业技术教育。实践类课程与实验、实习、实训紧密结合。其中,短期实践课程有《工地技术实习》、《建筑认识实习》、《建筑测绘实习》等;长期实践课程有《设计院实习》、《毕业实习》。加强学生了解实际工程设计项目、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具、方法,通过调研、分析、设计等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实训中心信息化建设

3.1知识点网络化。建筑与规划学院在学校领导的督导和支持下,建成了适合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适用的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共分成三大主题建筑解构、20个知识点和50个外延知识点,并完成了信息点与互联网的互动扫码读取工作。3.2管理信息化。工程实训中心的选课、使用和管理基本实现了网络信息化。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网站中实践教学环节链接,查询按照节次的选课和使用情况,并进行选课;学生可以根据网站相关介绍了解并掌握现有可观摩、实践、实训、操作的相关资源分布情况、使用情况和使用方法指导等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工程实训中心的利用率,合理安排查询、验收、维修和登记等工作。三者相辅相成,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化分配,避免课程使用冲突和资源的闲置浪费,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结语

本文从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实训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建设定位、仪器设备,以及与人才培养方案的配合方法、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校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初步实现了学校教育现代化和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善了实训装备水平,提升了教学实践环节的基础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作为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中心建设实例,为其他类似院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李岩,孟杰,姜业超.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8,9(04):72~73.

[2]田双,梁毅,吕林.本科院校工程实训中心规划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02):76~77.

建筑实训总结范文篇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建筑类主要专业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良好职业道德,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岗位工作的技术型人才,而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具体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及教学改革将作为工程技术专业必修课是一种趋向,更是一种必要。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1实践教学的认识度不足。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实践教学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适应岗位学需求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当下各高职院校出于各种因素考虑,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了实践环节,但大多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则集中安排于学期的某一周或某一时段,没有将实践活动贯穿于理论教学活动之中,也没有达到用实践活动助推理论知识的强化与吸收。2.2实践教学条件较薄弱。实践教学和理论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实践教学却不同于理论教学,它要求具备较高的条件,如充足的实训条件、实训设备,配套的实训教材、双师型的师资力量等。大多高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设备,适合许多课程实践要求,但仍无法达到实践标准和深度,更无法完成全部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只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无形中出现了教学硬件设施与软实力不相同步的脱节态势。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可以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在指在特定方法的引导下,有目的、合理地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并能够对成果作出评价的能力。经过对相关企业和毕业生的调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为施工员、测量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因此在专业能力培养上,必须培养学生需具备建工工程识图、施工测量放线、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安全管理、质量验收及相关质量分析、资料整理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个人在职业生活中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评估及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指学生需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群体意识及社会责任等能力。

4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法

4.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适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我们需培养智能型、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每年保证一次企业锻炼,切实将每位教师安排到企业一线的实际岗位中去,将教师赴企业锻炼落到实处,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紧跟行业时展。同时,并有计划的合理聘用一批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在实践方面具有专长或资深的外聘教师担任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指导,与专业教师一道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专业老师可以从中学到来自一线的新技术与工程经验,从而形成多层次教师梯队,争取将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一支结构合理、适合高职教育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4.2加强实践基地、实践条件建设。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积极搭建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工厂、模拟试验室等各种各样的实践教育教学场所,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硬件设施,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发虚拟仿真、虚拟工艺等。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的新局面,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一个进行工程实践的地点,并对实训基地进行定期改革,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等,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保障。4.3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学生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认知规律为基础,构建阶段式的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专业技能实训是对专业课学习中相关专业技能进行专项训练,如建筑结构平法识图实训、建筑施工组织实训等,不仅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加深巩固,更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综合技能实训可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一个月或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旨在让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建筑施工过程,并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4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可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在考核中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按能力递增形成过程性考核评价,考核中除专业技能考核外,还需将实训态度、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激发学生实训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5结束语

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对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行业要求及学校实际情况,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条件、实践教学师资等软硬件实力,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文锋,黄伟,邱小文,等.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03):1-4.

[2]张春雷.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J].农家参谋,2018(28):149.

[3]赵琼梅,左晓琴.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构成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1(29):185-186.

建筑实训总结范文篇4

摘要:从分析建筑施工模拟实训在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方面的作用入手,讨论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教学改革以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几个要求。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教学改革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施工技术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建筑工程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用5个学期完成职业基础课程领域、职业能力课程领域、职业素质拓展课程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培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第二阶段用1个学期的时间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

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现状

1.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内容

目前,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是学生于第四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施工员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按小组分别进行各工种的实训操作。

1.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不足之处

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训,我们感受到当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场的氛围中操作时是充满了热情,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艰苦、单调学生中就反应出一些情绪,借口这些工种实训不是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训工作有所懈怠,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工作任务,但是通过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下一级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认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作用就不能认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今后对现场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在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教师的分析观察,发现了产生消极情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按照各工种实训要求开展工作,属于被动型完成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各工种独立开展实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

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改革

2.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方案改进

针对以上情况,教研室成员经过企业调研及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探讨,制定了新的实训方案,方案能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主要内容是据实训指导给出模拟工程概况,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等科目的知识,分组进行模拟施工项目施工图设计、制定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因实训时间限制故模拟工程是简单化的一间房间)、工程量计算,各班实训小组成员根据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应的资料并合作完成实训操作,小组长俨然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安全员、测量员,他们的工作既有独立考核的部分又有合作完成的内容。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按照指导思路自己主导组织开展实训工作。最后成果由指导教师现场分析评比,建筑施工模拟实训项目由单一的工种实训转换为综合实训。

2.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方案实施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和想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模拟项目但是都要完成相当于一个单项工程所开展的设计、施工、验收程序,从学生对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制定、实际操作的互相比较竞赛、验收时认真听取讲评及合理的争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施工模拟实训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施工日记、施工总结及实训过程的指导,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相当高,对其中的设计问题、计算问题不厌其烦的查资料、讨论、咨询,对施工的开展更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对操作工艺精益求精,有的主动对某些操作项目重新返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纸的绘制不规范;图纸识读不熟练;设计规范不清楚;施工工艺、工种交接、施工规范不明确;操作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应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同时也反应了教学过程的弱点,面对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也应思考教学改进思路。

3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进一步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这种方案目前得到了认可,但通过实训反应出的问题应得到进一步解决,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综合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怎么让学生把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应用,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结合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要求把对应的实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样在今后的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学生才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训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教师在熟悉各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之间联系,认真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对于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安排要引起重视,做好安排确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能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获得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为后面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建筑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设备工程;教学设计;课程思政;专业素养

1《建筑设备工程》课程简介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建筑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建筑采暖与通风空调工程、建筑电气工程等内容。是高等本科院校三大专业———给排水专业、暖通专业、电气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内容,这三大专业在一门课程中分三大模块体现,共48课时,知识量巨大且不容易讲清楚。目前采用的方法是课堂教学40学时,随课程实践8学时。根据高校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OBE教学理念后,结合社会与市场实际需求,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三个层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方面的识图知识和施工工艺,培养学生综合考虑和处理各种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和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能稳中求变、求新,使学生们逐步适应工程思维模式。再从课程知识点的来源和发展、技术应用、产业和市场中发掘思政元素,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同时强调个人专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工程价值观和家国情怀,具备一定的工程素养,能严谨、认真、合规的对待每一项工程,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管理与创新能力。本课程开课时间在第五学期,前置课程有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等课程,后续有工程计量、工程估价等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2《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技术性、实践性强,在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由于教师来自于不同的专业,甚至从事的专业与本课程有较大的偏差,使得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很多教师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尤其是非本专业的老师或者从未从事过相关专业实践的老师,对学生的专业实践的教学不够重视甚至存在理解偏差,导致很多专业教学一味地做无用功,课堂上死记硬背一点要考试的知识;或者有些老师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新时期创新型社会的需求。

2.2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

课程知识点太多,理论知识顶层设计不完善,教师的实践水平与教学成果息息相关。近两年高校加大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双创教育基地”“双创中心”对老师指导学生有明显的倾斜,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师生共创项目都有相应的资金支持。但很多情况是为申报项目而申报,往往项目批准后对学生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很高,但能主动把理论与创新创业知识结合的很少。

2.3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堂案例教学和实训中的培养,但往往学生认识不足,空间想象能力欠缺,反映出学生对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等前置课程的基础不过关,导致对本门课程学习困难。学生个人前置课程能力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2.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考核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考核上,理论占20%,结课考试占80%。这一问题体现了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需要具备各个专业的知识,并且各个专业都要求技术性、实践性强,如果不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就会对后续课程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3《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3.1教学设计融入课程思政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并适时融入课程思政,辅以线下课堂教学、课后答疑、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等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掌握。(1)课程思政随专业理论水到渠成。《建筑设备工程》课程的教学按模块分配任务阅读、课堂讲解、课后实践学习专业知识,在主要环节融入思政元素和创新创业理念。比如,从“建筑设备工程”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切入,如与“南水北调”“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相结合,通过各类建筑设备名家、工程楷模友等事例,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工匠精神。在给排水工程部分,融入“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金山”金句,通过城市排污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惠及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彰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课后作业是调查排污口、观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等。消防工程部分,通过视频、新闻分析火灾案例,让学生理解消防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及安全教育理念这一思政内容环节,引导学生敬畏生命。采暖、通风空调章节,融入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理念,教育学生心怀感恩,敬畏生命,强化责任担当。电气工程部分,通过植入安全用电小视频、劣质电气材料安装或安装不当引发火灾以及节电知识的重要。(2)课程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课程实训时,课前分组安排任务去调查,学生查阅资料,绘制包含建筑轮廓、设备(包括卫生器具、散热器、灯具、配电箱等)、管网等的建筑设备工程平面图和系统图。因为管网隐蔽性强,学生实训时往往看不到,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规范去设计可能布置的位置和大小;最后写总结报告(配绘制的施工图)。利用中国大学生慕课网教学平台、钉钉等完成线上视频教学,辅以微信进行答疑解惑。(3)参加专业大赛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反哺课程思政教学。专业大赛比如BIM类大赛往往需要多个专业学生协同完成任务,而老师指导学生时,术业有专攻,特别是建筑设备知识这块内容,促使教师需要想更多的办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协作精神。近几年BIM类的专业大赛往往是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找图纸,开展校企合作,有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课余时间进行BIM建模实操训练、现场跟进业务,学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务实的作风和解决困难的勇气,为学生走上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和社会竞争力。有效形成“线上数据能动态的指导线下课堂”的混合教学组织模式。(4)课程实践让学生具备交叉融合理念。同时各类大赛往往需要融合土建、给排水等多专业学科的学习内容,创新创业使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方案从课程开始落地生根,需要多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才能更好地完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教学活动的实施,既促进了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又提高了课程思政素养。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入、分组讨论汇报、合作设计、试验实操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课程参与的积极性;用线上导入测试检测学生对学过内容的应用程度及要学内容的接收程度,为线下课堂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数据,使线下课堂学习更有的放矢。

3.2课程教学实施体现课程思政

(1)思维导图的使用。《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知识点繁多,第一次课后就给他们分派任务。预习下章内容并根据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等到我们学完了这部分知识根据自己的收获,再重新编辑。同时每一章我都会思维导图。这学期实施下来,让同学们对本门课的知识脉络有了一个全新的把握。这一举措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归纳、总结能力,学生表示知识点不那么零散了,学习脉络更清楚。(2)课堂节奏的把握:课前预习———课堂提问总结———课后作业。这是老生常谈,作为学生来说是搞好学习的法宝。比如在学习建筑电气前以“电”字为中心,让学生发散思考设计一间教室的电气是怎么做?留存图片。这样能带动学生们的自我思考,同时会带着疑问去开展接下来的学习;等电气这部分知识学习完成后,再以“电”字为中心开展发散式思考建筑电气的设计需要怎么做?留存图片。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最后,将两个图片对比,学生很容易看到学习后的变化,如语言的描述更专业、图片更具体、内容更丰富等。随后老师在课堂以问题为主导串联起来。对这种问题主导的课堂设计,学生们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和适应,且能锻炼他们的课堂反应能力和专注力。但也需要老师随时把控课堂的节奏,对授课老师还是具有一定的考验。整个过程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对提高学生的总结综合能力、学习成就感、调动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好的帮助。(3)线下大作业的设计讨论课。设计成果提交后,会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和识图的综合应用方面难度较大,结果不太理想。所以讨论课是以问题引导的形式开展的,同时以组为单位开展课堂积分,由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已经对该题目有所思考,所以当老师抛出问题后,学生的响应度很高,课堂的讨论氛围会非常好。整个讨论课完成后,大家会有豁然开朗,意犹未尽的感觉,学生随之而来思考的问题也会进一步加深,课后同老师交流人数明显增加。(4)随课程实践活动。“建筑设备工程”有8课时的随课程实践,我们在学完一个章节后就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比如,5~7人(男女搭配)一个小组,参观图书馆、宿舍、医院、综合楼、教学楼等建筑,要求每组之间不可重复,报告里说明哪栋建筑?即使同一栋建筑,需要参观和描绘说明不同部位。学生在做这项活动时非常积极,有些课本上没搞清楚的在活动中也逐渐清晰,而且会拉着老师提出很多问题,这说明同学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几年来,学生参加专业类竞赛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所培养的毕业生中达100人受益于该种教学模式,这些学生毕业前就已经被单位抢先签约,深受企事业单位好评,学生表示此种教学方法让他们真正学到了知识、充实了大学生活、锻炼了个人能力。

3.3考试改革

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成绩考核时,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评价,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在考试中增加能力考核的权重,考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技能并重,传统和创新并行。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大学生慕课平台+学习通平台量化成绩)、实训成绩(实训参与度+实训报告量化成绩)和结课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实训成绩、结课考试成绩和总成绩均为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结课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25%、25%和50%,所占分值比例及考核细如表1所示。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学生的课程成绩明显改观,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改善。

4结语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过程中,融入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内化,课程思政所带给学生的变化,学生能自然接受,认为是课程的一部分,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和升华。让学生的能力在课程思政中体现,促进同学之间沟通和交流,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更浓厚,有效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为学生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实现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2]曹晓波.建筑设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J].南方农机,2019,50(19):217-218.

[3]蒙丽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做“三全育人”践行者[J].智库时代,2020,(03):154-155.

[4]谢丹.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02):184.

[5]严俊.“课程思政”融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劳动保障世界,2019,(35):56.

[6]韩洪杰,王振兴,钱彬,等.专业课课程思政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82-83.

建筑实训总结范文篇6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是针对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工艺规范的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一门主干课程。相较于传统讲授教学模式,一些教学同行已经进行了一定改革,例如,教师主导地位不变,以学生为主体,一些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工程质量通病等内容很难单纯用语言来讲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播放相关施工视频来实现教学效果等[1]。但仅仅通过观看施工视频,学生记忆不够深刻,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需要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对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进行深入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增加装饰材料、施工技术的前沿内容。例如,抹灰工程包括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而装饰抹灰中的传统装饰抹灰,由于施工工序复杂、资源浪费等原因已逐渐被新型装饰抹灰所取代[2]。所以,教师要将新型装饰抹灰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讲授给学生。此外,增加水电改造内容,加大建筑装饰安全的内容,在每个分部工程后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从而增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内容。(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1.实训教学法。实训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它能够将知识与能力结合在一起,解决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结合笔者学校“三期”工程实训室的建成,在实训室里,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分配任务,每组学生根据各自的工艺要求与条件进行实际操作,最后进行实训总结。实训教学法也可通过仿真教学软件的操作来完成,从施工准备、技术交底、到施工工艺,内容完整,操作性强。学生可通过软件,完成实训任务的每一步施工操作,教学效果良好[3]。2.信息化教学法。除多媒体投影教学外,引入国家资源库网站,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国家教学资源库,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并且在线完成答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反馈更方便快捷。同时,资源库里大量的微课资源,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3.现场教学法。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大型公装或家装施工现场,带领学生佩戴安全帽参观。在带领学生参观过程中,可邀请现场技术人员对该项目的工程概况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结合实际工程对当前进行装修施工的部位、施工准备、技术操作及安全技术交底等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三)考核标准的改革。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以及新形势下学生思想的变化、自控力差等特点,采用“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的考核制并不能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平时不学习,期末考试前点灯夜战、突击学习,即使考试结果及格,但考试后大部分学习内容又还给了教师,记忆量不到10%。课程改革后,实行“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考核制,即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考核中,将学生的出勤、实训表现、随堂成绩、课堂表现等列入平时成绩中。其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校出台的学生出勤率达不到总课时以上取消考试资格的规定,做好每个学生出勤情况(旷课、请假、迟到)、实训报告和课堂表现三方面的记录,给出平时成绩,并在期末考试前统一公示[4]。

三、结语

本课程改革的特色在于抓住了新形势下深化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进行改革,顺应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潮流,并取得良好效果。由此可见,各院校应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培养出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之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6(7):396.

[2]申燕飞,席仁义.高职院校开设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可行性研究: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南教育(中旬),2012(8):40-41.

[3]莫轻兵.浅谈建筑施工课程教学的优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5):86-87.

建筑实训总结范文篇7

(一)教学方法的不科学。目前,大多数高校建筑材料授课方式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表现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打瞌睡、玩游戏等现象。不能实现差异化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其次,这种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创造和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满足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1]。(二)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训条件。通过高校调研分析,受实训管理水平较低、实训成本投入高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缺乏一套完备的实训基地。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教授建筑材料课程时仍然采用理论讲述的教学方式。理论课时的讲授超过80%,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相当严重。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就业后与岗位能力要求完全脱节,学生对所学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灵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当中。表现出动手能力差,就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适应工作岗位。更谈不上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这种培养方式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2]。(三)各部门教师间合作与协调不够。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跟该专业后续的一些专业课在实践教学中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但受教师间交流较少的影响,授课过程中存在知识点重复讲解,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统一的现象。导致有些知识点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从而阻碍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相关知识的积累。另外,上理论课的教师和实验课的教师往往各尽其职,缺乏教学交流,学生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联存在盲区,导致培养的学生自我分析和创新能力较差。(四)课程考评不合理。课程考评是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建筑材料课程考核的办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考评。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此外,对学生实验课的考核也缺乏科学、合理评价,导致学生上课缺乏主观能动性,这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极为不利[3]。

二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改进基本思路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建筑材料教学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外,高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引入一些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例如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加强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理论知识串接成PPT动画。将理论教学转化成趣味视频,学生可以课前自行观看视频,课上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实现翻转课堂,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引导的作用。实验教学采用视频教学和实操的方式。此外,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也可与合作企业共同设计把与建筑材料有关的内容制作成录像,通过QQ、微信、微博等通信工具将教学课件和录像挂在网上,学生课前先观看视频,再进实验室亲自操作,这样避免了一些学生不愿“苦”读教材的弊端,实现课程教学手段多样化。同时也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针对目前教学效果考核的弊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设置一些个人或团队合作完成的作业,并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核办法。(二)调研汇报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建筑材料这门课程设计的材料类型较多,受教学课时的影响,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对于新型材料或不常用的建材可能被忽视。为弥补教学中的这些弊端,教师可以将该部分知识通过市场、企业调研的方式下达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到建材市场、材料加工场及混凝土搅拌厂进行调研。通过资料收集、汇编形成调研报告。教师挑出完成质量较好或具代表性的报告,通知相应的团队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汇报,教师给出建议和指导,择期在课堂上各组展示本组的调研结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颠倒,变成学生主讲,教师听并给出建议与鼓励表扬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优秀学生引导其他学生的目标,同时也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老师更深入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4]。(三)完善实训条件,开设综合设计性试验,启发学生创新思路。各院校应加大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加强实验室的安全和日常管理。同时,学校应注重与建筑企业的合作力度,丰富实训教学途径。由于建筑材料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试验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完成教材规定的验证实验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工程实际给出综合性试验题目,学生亦可自主设计其感兴趣的试验,采用自愿结合的方式将全体同学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检索等方式拟定试验方案,由实训教师负责对各组拟定试验方案进行指导形成最终的试验指导任务书。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试验。试验完成后,由教师组织集中讨论和点评,学生根据试验结果和点评结果,总结形成试验报告书。教师根据学生试验过程的表现及上交的试验报告书进行评分。这一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独立思考、分工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大胆创新的科学素养[5]。

三总语

高职建筑材料该门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教学中除了对常用建材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重视对新型材料的介绍,实现与时俱进。此外,受本课程性质的影响,教师还应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应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同时,学校还需高度重视学生技能训练,不断完善实训教学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碧海.高校建筑材料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7,4(35):157-158.

[2]韩晓冬,黄婷婷.教育部信息化大赛指引建筑材料课程改革[J].智库时代,2017(05):33+37.

[3]墙新.浅谈《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整体教学设计[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03):35-37+25.

[4]刘俊茹,安璐.《建筑材料》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447.

建筑实训总结范文篇8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是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而且与现行的建筑规范、规程、标准密切相关的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文件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的相关要求和基本方法。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知道工程准备阶段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熟悉竣工图、竣工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和方法。(3)掌握施工资料、建设监理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2能力目标

通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各个建设阶段工程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项目训练、案例学习、综合实训,掌握编制整理土木工程管理资料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使学生到岗后能很快熟悉工作内容和要求,并迅速成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合格的施工质量管理人才。

2.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去伪存真、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及工程素养和创新意识。

3以往教学情况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以往的教学过程是:(1)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资料员的工作责任要求,结合教材和资料软件,采用讲练结合,即一次课一个内容,学生按照范例,机上练习填写一个或几个相应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2)学生虽然在其他的课程里学习了建设程序等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相关的内容,如果老师们认为讲过的东西到该课程就不提了,如:施工过程等,学生们一是忘记了;二是不会横向联系,因此资料综合实训往往混淆施工程序,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理顺关系,才能顺利完成实训要求。(3)由于该课程的工程特点和资料员的工作特点,该课程成绩考核确定为过程性评定考核,没有有效杜绝学生作业的复制,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高。

4存在问题及原因

(1)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大学扩招,我们学院学生的生源差异性较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其他大学的学生也有很大差异。表现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到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实习时,一是独立填写资料较困难;二是遇到一些与工程测量有关的技术资料整理困难。分析原因认为:一是《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开设较早(与施工课同时开),学生还没有基本的工程施工素养,对施工工序了解的还没到位,到了工程施工现场不知道资料员该从什么地方干起;二是学生只是在施工课上机械的了解了施工工序和施工质量要求,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尚不明确,对建筑规范了解较少,填写资料时和工序不一致,感觉混乱;三是由于授课过程中由于学时的关系,所有专业课老师没有把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应用告诉学生,同学们不会学以致用。如前导课《工程测量》和《工程CAD》在一些技术资料里应用较多,遇到利用线路测量原始数据绘制和导入图形时,不能顺利完成。而目前地区性的土木工程较多,对技术资料的需求也较多,我们以前没做过施工和线路测量整合资料实训,这方面是弱项,需加大实训力度。

(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在各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缺少足够的实践性训练,教师只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实物图片来帮助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木理论与技能加深理解与掌握。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抽象、缺少感性认识,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木文的课改的初步设想和计划,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下,强调了实践和职业属性的教学思想;认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改革设计的理念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建筑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性的职业人才。

5教改情况

(1)基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实用性、技术性原则,应首先确保课程对学生主体的“受用性”,应以工作(情景教学)导向为课程教授的过程和思路,为此,可以联络当地城建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并组织学生深入到一线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进行授课,因为一个项目或者建筑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现场观察对各项施工措施和实施情况的了解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实践经验和积累有着现实意义;对于施工验收的过程中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的每一项工程的检查、维护、改造、扩建进行充分了解:在实施施工过程中到哪道工序该做什么资料、)只有通过“现场学习”进行这门课程的改革,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和熟悉了解工程施工从项目立项到工程竣工过程的每个步骤和细节,对工程的施工进程能有具体到位的认识,并且建议让学生步步跟进,紧跟工程进度确保更加全面的学习效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鼓励学生并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学院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具体地领会各种专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利用《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同时开课,在授课时尽量使施工资料的内容与施工课相联系,实时的给同学们讲明土木工程各个分部的施工工序和验评规范,并多次提醒强调,使同学们尽量做到耳熟能详。

(2)布置课程平时作业时计算机填写和手填相结合,分层次教学,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避免了抄袭和不思考乱填资料的不良毛病,特别强调资料造假也属于职务犯罪。

(3)尝试问题导入式教学。该课程部分内容比较复杂且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走神,问题导入式教学是解决该问题有效手段之一。对部分教学内容从新的角度局部系统化,使教学目标在局部内容中更加明确,学生对明晰系统的理解和长期记忆会加深。通过先导入问题,再讲解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针对性更强,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4)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氖“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色,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和意见,可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不够,因此课程调整和更新往往不够及时。该课程引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以后,能够根据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要求及时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使学生真正具备企业岗位技能培训要求的能力、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训,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培训和产品的开发,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6)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培育市场运行机制。引进社会资源,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牵头与相关企业制定实训基地有效运行机制和实施办法,引入生产企业合作经营,使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市场化。

(7)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土木工程中技术资料的要求把《土木工程测量》和《土木工程CAD》结合起来。如给出一组线路中线测量的数据和横断面测量数据,测量课老师耐心辅导学生完成地面高程的计算,手工绘制线路的纵、横断面图,《土木工程CAD》老师辅导绘制线路的CAD纵、横断面图,并导入相应的资料位置,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做一份较完整的技术实训资料,否则期末成绩不予通过。

(8)采取就业辅导法,对已经有实习地点的资料员,根据该生所从事的工程是房建类、水利类还是路桥类,辅导她们从资料员的职责出发,进场开始应该怎么做、填写和收集整理哪些资料,施工过程中一般填写和收集、整理哪些资料,竣工验收时应该填写和收集整理哪些资料。施工现场还有哪些不归档的日常文件也属于我们资料员的职责。满足了同学们到任何土木工程单位都能胜任资料员工作的需求。

(9)期末课程总结时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理顺土木工程建设程序,对分配在不同参建单位的资料员,帮助同学们分析资料员工作和其他工种的关系,使他们很顺利的融入工作环境。

6教改效果

该课程通过上述教学探讨和改革与实践,尽可能的培养了同学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了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查阅规范、应用规范的能力和认真细致、虚心请教、尊重事实、诚信求实的工作作风。同学们对于工程资料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施工现场填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提高,凡是认真完成《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学习任务的学生均能胜任土木工程参建单位资料员的工作任务。学生到施工现场实习不到一周便能独立完成资料的填写整理工作,学生们积极向上、认真负责、不断进取的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7不足与继续努力方向

(1)部分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适应较快,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较慢。表现为浮躁不安,手机不离手,耳机不下头,学习态度极端社会化,认为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手段摆平。漫不经心听讲,稀里糊涂作业,张口瞎说,随手乱填,随意性较多,客观意识较薄弱,对老师的要求情绪化,高兴就接受,不高兴全盘否定。这种普遍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学习任务很好的完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2)每个班级中,以前的学生是主动学习和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的占多数,现在则是少数,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坐下来安静学习,优质的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和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老师们在学校的辛勤培育,实在难以抵御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想做管理者、指挥者,不想实实在在做事,说明大人们本身有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讨。(3)虽然老师们做了很丰富的教学准备,也有一些工作经验,但是还不能满足个别好学的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这就要求老师们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扩大知识面和不断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愿望。

8结语

建筑实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城镇化;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技工

1新型城镇化对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的需求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的建设,为职业教育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城镇化对于建筑装饰类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的开展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可以促进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用工需求会不断地增加,需要建筑装饰类职业学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技术工人。在此过程中,用工要求也会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出新的要求,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下,技工的就业能力和高水平技能,必须达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用工需求。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很多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这些农村劳动力没有受过专业的职业教育,很难承担复杂的建筑装饰工作,职业教育中,必须培养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于建筑装饰的要求。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可以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需要职业教育转向专业性、实用性、多样性,对于建筑装饰类技术工人,要求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高、覆盖面广的专业技能。更加专业的建筑装饰类的职业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适龄劳动力,缓解用人市场的紧张状况,也有利于提高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在新形势下,深刻思考如何开展建筑装饰类的职业教育。

2新型城镇化下的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强化举措

2.1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很多技能人才,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于部分职业的需求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有脱节的现象。一是对于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而言,职业节能实训基地及其装备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并且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实训岗位教师比较稀缺。二是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后劲不足,学历高、实践经验多的教师少,课堂知识准备不足。三是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难以开展,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不能用于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2.2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强化举措。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以服务和就业为宗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在新型城镇化下,以此为目的,结合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瓶颈,继续推进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适应城镇化形势发展。一是整合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资源,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我国职业教育学校越来越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将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利用优势进行互补,形成规范化的职业教育。例如,将本地区多所职业学校的建筑装饰类专业进行整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师资力量、教学条件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二是要加强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基础技能工程建设,重视职业教育过程中培训并重、产学结合。例如职业学校应当尽可能建设面向建筑装饰类职业的公共实训基地,在学习课堂知识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可以到建筑装饰类实训基地进行操作,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的能力,使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职业要求相适应。三是调整建筑装饰类专业的课程设置,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建筑装饰类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职业教育要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根据城镇化对于建筑装饰类人才和技能的需求,职业学校可以适当改变教学的课程和教学目的,开设和市场需求相近的专业课并进行实训,这样学生掌握技能并且毕业后,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四是根据新型城镇化对建筑装饰行业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职业学校可以和企业开展合作,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是最清楚的,学校可以一边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另一边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在工作现场进一步了解知识和技能。校企合作下,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市场,就业面比较广,可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

3总结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已经成为了很多地区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于从事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言,在城镇化大环境下,如何在建筑装饰类教育课堂中,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教育,为社会输出适合的技工人才,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对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的需求,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为从事此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袁新华,焦涛.基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建筑职业教育改革思考[J].中州建设,2016(23):12-14.

[2]张志成,李光.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契机发展河南建筑职业教育[J].中州建设,2016(23):17-19.

建筑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赛教融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技能大赛

一、建筑装饰技能大赛概述

建筑装饰技能大赛是针对中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展开的技能赛项;包括由部级、厅级和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分别主办的国赛、省赛和市赛。该赛项的主旨是以建筑装饰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职业技能为核心,引导中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促进建筑装饰行业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该赛项目标是促进建筑装饰企业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营造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崇尚技术技能的社会氛围;深化教学资源改革,提高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该赛项的考察内容为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与材料测算、建筑装饰施工操作为核心,使参赛选手更好地掌握当代建筑装饰工程中的两项基本技能,即计算机应用和装饰施工技术,促使参赛选手具备一定的现场施工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参赛选手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概述

“工作室制”是以“工作室”为活动平台的人才培养机制,它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教学案例,在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组成的教学团队的带领下进行为竞赛服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工作室制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建筑装饰技能大赛的考察内容相一致,这就为后续技能竞赛的训练指明方向素[1]。本文所述“工作室”是针对中职院校建筑装饰相关专业的学生为参加建筑装饰技能大赛而展开的,它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创建,立足于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为目标。

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校企共建实训场地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采用多种实训场地进行教学活动。校企共建的实训场地应该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主要部分,具体实训场地应该包含:校内多媒体讨论室、校内电脑制图工作室、校内外实操工作室和校外项目工作室;这种实训场所的组合有利于提高实训室利用率,有利于多角度、全方位展开技能竞赛的教学和训练。校企之间对实训场地的建造与运营必须达成明确的共识和规定;特别是建造在学校内部的实训场地更应该平衡好学校教学、技能竞赛训练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关系。校内实训场地的前期建设则要以学校作为主导者,企业应该作为主要参与者;在后期具体运行过程中,则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切入点,结合技能竞赛的考察形式和考察内容展开实训和实操任务。根据竞赛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分配实训场所:校内多媒体讨论室作为理论上课、训练总结的教室;校内电脑制图工作室作为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与材料测算的训练场所;校内外实操工作室作为建筑装饰施工操作的训练场所;校外项目工作室作为学生定期测试和拓展知识的场所,也可以作为学生后续职业发展的场所。

(二)课程开发依据竞赛内容

基于师傅对学徒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立足技能竞赛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改革课程体系,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体来说,将竞赛考察内容分解为多个技能模块,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案展开教学。首先,工作室根据技能模块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设计与之对应的实践项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其次,以实践项目为导向按照赛教融合的要求,确定与之对应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再次,结合企业实际案例,统筹“竞赛、教学、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竞赛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最后,以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结果,同时结合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情况,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开发(即多个技能模块)效果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以此验证课程开发的优缺点,并及时有效地作出必要的调整[2]。例如:为了训练学生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能力,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可以分解出四个模块:施工图制图软件教学模块、施工图制图标准规范教学模块、施工图相关图纸绘制教学模块和施工图绘制综合能力提升教学模块。

(三)教学团队采用双师制度

建筑装饰技能竞赛高质量的提升必须依靠技能过硬的专业教师团队,工作室制下的教学团队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企业师傅。首先,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形成梯队,根据教师的专长展开竞赛教学活动;校内专职教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对竞赛方向的总体把握,校外企业师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了解、对于实践项目的整体把控;校内外教师的优势互补可以很好地把握技能竞赛考察的目标和内容。其次,注重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同时,通过课程开发、课程教学、课程实践等环节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无论校内教师和校外师傅都应该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切实掌握技能竞赛的考察内容,以便更加准确的指导学生训练。最后,完善工作室制的教师考核制度,制定明确的奖惩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3]。

(四)学生选拔根据主观兴趣和客观评比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竞赛为依托,前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报名,后期通过优胜劣汰的评比方式选拔优秀学生,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选拔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积极引导学生,很多学生对于技能竞赛不够了解,对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认识不足,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做好前期的宣传、科普工作;第二,采用系统性的、阶段式的评比形成竞赛梯队,注重高低年级之间的梯队衔接、注意同一年级中参赛队和预备队的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工作室制下模块化教学优势,使学生在其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能够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以便后期实习和工作能够与企业无缝对接。

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

(一)参赛学生形成梯队、指导教师明确分工

工作室成员包括建筑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成员采用梯队式形式建立竞赛队伍。不同年级所学内容具有连贯性和针对性: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基础性的专业课程,例如室内设计初步、人体工程学等模块内容,使学生对于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对比赛有一个初步了解;二年级则开始围绕竞赛内容展开有针对性的模块教学,重点是解决专业软件的运用、解决设计图纸的绘制、解决装饰装修工程量计算任务书(主要是算量内容)的编制;三年级则基于工作室的实际项目而展开模块教学,重点解决装饰装修材料费用计算任务书(主要是计价内容)的编制、解决对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的掌握、解决针对竞赛项目的实操训练。同时,采用老带新机制充分发挥高年级同学对于低年级同学的示范作用。正如前文所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展开得益于“双师”的配合,参赛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进行德育素质的培养;不仅要进行教学项目的模拟训练,还是进行企业项目的实战演练。这就要求教师队伍要分工明确:第一,实现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向互融,注重发挥企业师傅对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根据竞赛内容、结合企业案例,促进教学成果在企业中的应用;第二,由单一教师授课转为团队教师授课,充分发挥不同教师的教学优势,并且有针对性地运用到相应的教学模块中去;例如:学术研究性较强的教师侧重理论性内容的讲解、竞赛文件的解读和制定宏观的教学策略,社会实践性较强的教师侧重于竞赛考查内容的具体教学实施[4]。

(二)教学模块呼应赛项考察内容、竞赛训练依托企业实际项目

根据竞赛考察内容设计教学模块,主要分为三大内容:方案设计、算量计价、实操施工。方案设计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软件(中望CAD)、专业制图标准、方案设计实操三个方面的教学,专业软件是必备技能、专业制图标准是理论基础、方案设计实操是竞赛考察内容的呈现形式。算量计价模块主要包括算量和计价两个主部分,细分考察内容主要包括编制说明、工程量计算书、材料分析表和材料费用计算表四个子部分,这就为算量计价模块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和方向。实操施工模块主要是墙面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瓷砖镶贴、木质柜体制作和墙面抹灰工程四个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应该逐个解决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实操步骤、施工成品的验收标准等相关问题。明确教学内容后,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企业在竞赛中的作用,学生的日常训练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展开。基本上每个设计项目的实施流程都包括竞赛考察的三大内容,都可以为竞赛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块。本文以家装设计为例具体说明:首先,在与业主签到合同后,对项目进行方案设计、图纸绘制;其次,对其设计的方案进行算量和报价,明确施工中人、材、机的数量和价格;再次,具体施工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提供校外工地实操的场所;最后,对施工成品进行验收确认,加强对竞赛评分要求的直观理解和深刻理解。除此之外,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场所能够反复训练某一模块内容的作用,以此弥补实际项目中的不足之处。综上所述,赛教融合下展开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对于学生技能训练的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竞赛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职业水平;对于提升专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有很大帮助;对于学校来说,深化了校企合作、改革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项缨,李颜娟.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8(11):51-55.

[2]蒋新革,牛东育.“学赛研培”四位一体的双师工作室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44-48.

[3]蒋新革,徐芳.创新体制共建高职双师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4(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