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行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0:46:48

建筑施工行业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行业;财务会计;管理措施

市场经济体制地确立,为建筑施工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建筑施工企业既要处理好外部关系,又要加强自身建设。与其他方面相比,财务会计管理最容易被忽视,这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并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已经有很多施工企业意识到了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必要性

(一)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最初实施时,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自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约束也不够,使得施工企业一直疏于财务会计管理。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各方面的制度都比较完善,其中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提出了相应地要求,虽然目前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是依然具有权威性,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必须要遵守要求,否则将被市场淘汰。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二)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取得长久发展,必须要加强自身管理,而不是单纯地经营。财务会计作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然也要引起重视。现今的财务会计管理已经显示了它的价值。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不仅能够获得管理上的效益,更能够节约成本,获得经济上的效益,可以说百利无一害。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行业发展来看,谁能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随就掌握了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不甘人后,自然会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上心。

(三)利益驱使

建筑施工企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尤其是上市公司,就是希望能够实现股东财务最大化。而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就是走上质量效益兼具的道路,因此势必要加强企业管理,而财务管理工作几乎涉及了施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说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等于做好了施工企业大部分管理工作。企业管理水平高,声誉自然也很高,业务就会越来越多,也就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由此实现扩大再生产。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内容非常复杂,而且繁复,每一项内容出现差池,都会影响整体,所以负责人员必须富有责任心。首先,核算合同成本。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而后依照合同开展施工工作,这一期间施工企业需要核算合同成本,如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分包成本费、管理人员费用等,尽可能的减少支出,节约成本,争取获得最大利益;其次,工资支出,即便没有施工项目,企业也需要支出工人工资,所以说这是一项常规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再次,折旧费用,施工期间使用的机械、设备都会发生损耗,这也算作是成本,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核算整理;最后,应收账款,如应收的工程款,财务管理人员要依据工程进度报表来进行相应的核算,以准确地核算出应收账款,除此之外,应收质保金,通常而言,施工企业会按照合同缴纳工程质保金,待到工程结束后,收回这笔款项,这一重要内容财务管理人员定要记住,否则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意识

财务会计管理意识淡薄是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意识影响着行动,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财务会计管理的意识,自然不会在这方面有所行动,因此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就是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意识。建筑施工企业要让每一位员工都具备这样的意识,拥有财务风险的判断能力,这样既能够在无风险时求得发展,也能够在有风险时安然度过,由此保证企业长久发展。当然加强意识只是依靠单纯的说教自然行不通,企业要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机制,这样员工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时,才会有章可循,若员工出现问题,要严惩不贷,在这种强制性要求下,员工自然而言就会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意识,意识到这一管理内容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完善核算制度并贯彻落实

实际上,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核算机制,但是因为施工项目涉及的问题比较多,所以要想完全的贯彻落实核算机制中的所有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也成为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比较低的一个原因。所以,施工企业必须要完善核算制度,每一项需要财务管理的内容都要写清楚,而后聘请富有责任心的人,每天做好记录,如考勤记录、材料送货进仓记录、记录砂石料的数量、各项维修费用等。当然单靠这种管理人员自身意识就能够完全贯彻落实核算制度并不现实,在此基础上,建筑施工企业还要制定奖罚条例,依据管理人员表现给予奖惩,也可以直接与他们的工资挂钩,以此激发出他们的责任心。

(三)注重资金财产管理工作

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会计核算的优势对资金财产进行控制。一直以来,建筑施工企业将资产分别下放到各个项目中,其他不再过问,由此造成总公司资产核算时误差比较大。所以,笔者认为资金分派各个项目之后,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核算,但总公司也要进行核算,必须将资产管理权握在总公司手里,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浪费,也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使得企业对资产心中有数。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管理资金财产时,要具备时间观念,在不影响自身信誉的情况下,尽量对现金首付采取早收晚付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一些利息收入。因为现金管理直接决定着企业日常运转,所以一定要严格管理,避免出现浪费。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比较特殊,应收账款所占比重比较大,若管理不好,会对企业资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聘请专业、责任心强的人来管理这项内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坏账分析,对那些迟迟没有收上来的款项,要加大催要力度,避免出现坏账,保障企业效益。

(四)注重预算控制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控制效果的好坏,往往和预算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非常重要。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预算控制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公司预算,包括财务预算和种种投资预算;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施工工程项目的工程预算。其关系到企业是否盈利,工程是否能顺利实施,因此必须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重点。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五)提升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

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效益的好坏,这是因为即便企业拥有一个相对完备的制度,但从业人员水平不高,也难以发挥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将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放在重要位置,不可轻视。笔者认为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招聘中,要注意选对人,选择那些掌握新会计准则技能,吃苦耐劳,而且有进取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二是在工作中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及时掌握更新的会计政策与方法,促使会计人员能主动更新相关知识;三是管理考核中,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与考核,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结语综上所述,可知财务会计管理对建筑施工行业的长久发展十分重要,所有这一行业之中的施工企业都应该格外重视,以便真正发挥出财务会计管理的价值。财务会计管理既能够让建筑施工企业有效地避开资金风险,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市场发展态势,使得企业能够抓住机遇深入发展。虽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施工企业重视程度的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某一时间点上,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会上一个台阶。

作者:汪志伟 单位:安徽飞跃路桥

参考文献:

[1]吴红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管理的创新性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08)

[2]郑兴.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8)

[3]顾建纲.财务会计管理与提高核心竞争力——关于进一步提高上海分行财务会计管理能力的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2008(03)

[4]王世民.试论财务会计管理也是生产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9)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篇2

建筑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特征

建筑施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05年10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环节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鲜明的二元经济特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施工业构成最为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

从2002年时点就业结构看,建筑施工业就业人数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继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之后,排在第三位;2002年吸纳就业人员达到3893万人,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12.4%.制造业处于非农产业就业中的首位,占26.5%.

然而,如果动态地从1995~2002年期间的就业增量结构看,由于1995~2000年国民经济处于下行(GDP增长率显著放缓)周期中,制造业、采矿业等就业人员一直呈负增长的态势下,批发零售餐饮业、建筑业及社会服务业显现出确保非农就业增长势头的“中流砥柱”功能,分别提供了新增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的35%、30%和20%.建筑施工业在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苦、累、脏”等特点,吸纳的劳动力大多来自农民工或其他辛苦行业的分流富余劳动人员。2005年建筑业正式职工人数为854万左右,行业就业人员达到4383万人,则非正式的工人数达到3529万人。据分析推算,近年来建筑施工业吸纳农民工人数平均每年增多100万~200万人,建筑施工业已成为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

建筑施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剩余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应该说,国民经济的高涨为建筑施工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景气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业的产出份额不仅没有显著的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导致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建筑业产品的需求上升固然很快,但建筑施工能力供给增长得更快。由于建筑施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投入要素是简单劳动,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隐蔽失业者的大量存在,使劳动供给近乎“无限”。在1995~2002年,全社会各行业工资水平每年平均上升12.8%,而建筑业职工工资仅上升8.6%.相对建筑施工行业的供给能力,建筑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管和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的供给弹性要小的多。因此,导致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高增长给建设市场带来的利益,更多的为第三产业(设计、咨询、监理等行业)和投资品(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业获得,而总投资额中“建筑安装费用”的比例多年来在持续下降。

总投资额中的“建筑安装费用”(构成建筑施工行业的报酬或产值来源)比重的下降,是在国民经济高涨时期保持建筑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建筑施工行业(包括广大施工企业及其劳动者)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形色色的(包括政府、企业)买方业主提供了大量“消费者剩余”,为整个国民经济地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建筑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21%.从增长趋势看,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承包工程的增速明显加快。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至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走出去”的队伍中,建筑施工企业涌现出中建、中港、中交、中铁等一批优势骨干力量。许多项目都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目前建筑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效益不高,企业负担沉重

施工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负债率2005年高达65%,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高出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56.8%的平均值8个百分点,债务负担沉重,已制约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全社会拖欠款问题最严重的产业部门也是建筑施工业,这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低,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与第二产业的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由于人均资本水平低,建筑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也偏低,处于40个行业中的倒数第8位,人均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7万,远低于全国工业人均23.9万的平均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收入水平低

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比率较低。按从业人员的口径,建筑施工业技术人员比率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

建筑施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职工年收入为14338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5%.公务员之家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将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建筑施工业微利和高负债率,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基础性原因。此外,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或与科研机构、相关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同时政策方面缺乏对建筑施工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这些将在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

企业改制任重道远

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目前民企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74.5%,产值占到68%,从业人员占到了66%.但作为行业关键力量的国有企业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央和省属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问题突出。近十年来,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从31%下降到10.2%,就业人数份额从55%下降到17.8%,总产值份额从63%下降到24.4%.但总体而言,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使命尚未完成,建筑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自身的任务远未到位。

西部国有企业负担重,社会职能多,改革成本高,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进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长期积弱,与改制迅速的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

建筑施工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准入方面。在工民建领域进出自由、高度竞争的同时,专业建筑施工领域仍存在一定壁垒。这种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地区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立场及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的形成,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发展,阻碍建筑施工领域效率的提升。

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与市场公平方面。招投标中,业主方利用投标方的弱势地位,迫使施工企业签订“阴阳合同”、垫资、接受折扣价等现象依然存在,破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市场诚信方面。目前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依然缓慢,建设系统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信用缺失的现象更多地发生在投资业主方,他们利用施工企业的弱势地位,侵害施工企业的权益。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困局。要害在于我们的法律环境,一方面是法治不健全,存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另一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严重,很多情况的发生又是由于涉及政府或国有部门而“投鼠忌器”。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行业安全;施工管理;管理工作;生产工作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生产工作概况

如今,社会的发展越发呈现城市化、现代化,在这种状态下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大量的建筑被树立在土地上,人们不断的将旧建筑改为新建筑,在平地上建造新的建筑。这些建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人类获取最优化的经济效益,其优美的形态构成现代城市的景观。加强建筑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保障建筑工程能够高质量的、人员安全的在工期内完成施工,能够在稳定社会公众心态上面做出贡献,是一项能够间接性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基础性工作。

2施工安全管理与生产的关系及问题

2.1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与生产的关系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工作是生产工作的保障,生产工作应当以安全为主,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施工现场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施工进度,还关系到所有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生产工作是以设计方案为指导方针,以施工人员为主要的动作实施方,使用建筑材料和各类机械设备。在设计环节,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建筑的安全性,施工操作的可行性。在施工环节,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建筑材料质量安全、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都是遵循安全的总体要求来进行。

2.2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与生产的问题

(1)安全管理工作与生产工作之间存在矛盾。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将整个团队的机械设备安全、人员人身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于是在很多施工环节会要求工人反复确认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材料的存放等等,这无疑是给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添加了大量的工作量。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团队认为“慢工才能够出细活”,认为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才能够保障工程高质量的完成。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施工项目中,每日在人工、水电、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大量的成本投入,同时受到合同中的工期严格限定,因此工程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在现代社会这种经济活动高速化运转的大环境下,“慢工出细活”显得不是那么适合,起码不符合经济原则。因此通常施工团队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工人加班加点、高强度的作业,甚至于工地24小时不停的施工。在这种连轴转的情况下,对于设备的保养、工人的休息等都被忽视了,安全问题由此频发。建筑施工有着结构复杂、垂直高度大、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施工工艺繁复的特点。在一个高层住宅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施工现场中,人员量大,安全管理工作强度大,很多工作都是需要在高层完成,因此安全事故是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十一五”期末2010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巨大,比“十五”期末2005年的2607人增长了6.4%。很多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专业技术不足、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机制,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导致建筑的施工现场危险频出。有些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也是因为施工管理方的不重视,仅仅是关注进度是否能够按照工期进行,是否能够按期交工,并不关注施工人员是否正在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2)施工人员在专业技能方面缺乏应有的训练。安全意识在任何工程建设中都是必要的,建筑工程究其本身的施工特征而言就拥有工程技术复杂的特点,尤其当工程施工牵涉到很多非常规性的环境和建筑类型时,大多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体量较大的机械。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建设队伍中,只有一些从事设计和技术管理的人员拥有相对专业的知识,对于各类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也能够有很明确的认识。但是施工队伍中的其他人员,大多是一些来自于农村地区、教育程度较低等人员,在实际施工中,这些人偏偏又是接触机械设备频率比较高的群体,所以安全意识不足就极易造成工程安全问题的出现,无论对施工工人的人身安全还是工程的整个进度都是一种消极的影响。

3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生产的策略

3.1实行倒班制和责任制

虽然,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看起来和生产工作有着目标不一致的矛盾性,但是我们不能够舍弃任何一方。从两者当中寻找到最为合适的平衡点,才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办法。将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器械和人员分成小组,在对周边环境不造成巨大噪音影响的情况下,每天实行倒班制,不仅仅施工工人能够得到休息,设备器械也有检查和维护的时间,而且工程总的工期并不会因安全工作而延长。在施工团队中建立设备检查员,在每个小组开始施工的时候检查设备安全性,小组作业结束后检查设备运转情况,是否需要维修。每个施工小组设有负责组长,实行责任制,指导和监督工人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和安全施工。

3.2将安全检查变成日常例行工作

实行全程控制,坚持以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安全准备防范工作,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确保安全防范到位,堵住安全疏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性问题的发生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这些后果通常是事后无法弥补的。因此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是以“预防为主”,日常性的检查各高危环节和重要部位,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在安全问题发生后,要将每个环节的过错都分析透彻,严格追究责任制,以增强施工团队整体的安全意识。

3.3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安全隐患

提高安全意识的工作首先应当从施工团队的管理制度开始,完善管理制度,将有关安全施工的规章制度明确化和细致化。然后将机械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注意事项以固定化流程的方式进行规定,让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尽可能的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新进施工人员应当先进行安全教育再上岗工作,已经进行施工工作的人员,应当对其定期性的进行安全培训,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需要增强其专业技术水平。

4结束语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篇4

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成就与面对的困难文/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着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建筑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特征

建筑施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05年10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环节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鲜明的二元经济特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施工业构成最为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

从2002年时点就业结构看,建筑施工业就业人数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继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之后,排在第三位;2002年吸纳就业人员达到3893万人,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12.4%.制造业处于非农产业就业中的首位,占26.5%.

然而,如果动态地从1995~2002年期间的就业增量结构看,由于1995~2000年国民经济处于下行(GDP增长率显著放缓)周期中,制造业、采矿业等就业人员一直呈负增长的态势下,批发零售餐饮业、建筑业及社会服务业显现出确保非农就业增长势头的“中流砥柱”功能,分别提供了新增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的35%、30%和20%.建筑施工业在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苦、累、脏”等特点,吸纳的劳动力大多来自农民工或其他辛苦行业的分流富余劳动人员。2005年建筑业正式职工人数为854万左右,行业就业人员达到4383万人,则非正式的工人数达到3529万人。据分析推算,近年来建筑施工业吸纳农民工人数平均每年增多100万~200万人,建筑施工业已成为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

建筑施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剩余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应该说,国民经济的高涨为建筑施工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景气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业的产出份额不仅没有显著的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导致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建筑业产品的需求上升固然很快,但建筑施工能力供给增长得更快。由于建筑施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投入要素是简单劳动,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隐蔽失业者的大量存在,使劳动供给近乎“无限”。在1995~2002年,全社会各行业工资水平每年平均上升12.8%,而建筑业职工工资仅上升8.6%.相对建筑施工行业的供给能力,建筑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管和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的供给弹性要小的多。因此,导致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高增长给建设市场带来的利益,更多的为第三产业(设计、咨询、监理等行业)和投资品(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业获得,而总投资额中“建筑安装费用”的比例多年来在持续下降。

总投资额中的“建筑安装费用”(构成建筑施工行业的报酬或产值来源)比重的下降,是在国民经济高涨时期保持建筑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建筑施工行业(包括广大施工企业及其劳动者)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形色色的(包括政府、企业)买方业主提供了大量“消费者剩余”,为整个国民经济地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建筑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21%.从增长趋势看,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承包工程的增速明显加快。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至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走出去”的队伍中,建筑施工企业涌现出中建、中港、中交、中铁等一批优势骨干力量。许多项目都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目前建筑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效益不高,企业负担沉重

施工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负债率2005年高达65%,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高出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56.8%的平均值8个百分点,债务负担沉重,已制约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全社会拖欠款问题最严重的产业部门也是建筑施工业,这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低,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与第二产业的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由于人均资本水平低,建筑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也偏低,处于40个行业中的倒数第8位,人均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7万,远低于全国工业人均23.9万的平均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收入水平低

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比率较低。按从业人员的口径,建筑施工业技术人员比率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

建筑施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职工年收入为14338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5%.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将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建筑施工业微利和高负债率,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基础性原因。此外,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或与科研机构、相关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同时政策方面缺乏对建筑施工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这些将在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

企业改制任重道远

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目前民企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74.5%,产值占到68%,从业人员占到了66%.但作为行业关键力量的国有企业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央和省属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问题突出。近十年来,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从31%下降到10.2%,就业人数份额从55%下降到17.8%,总产值份额从63%下降到24.4%.但总体而言,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使命尚未完成,建筑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自身的任务远未到位。

西部国有企业负担重,社会职能多,改革成本高,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进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长期积弱,与改制迅速的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

建筑施工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准入方面。在工民建领域进出自由、高度竞争的同时,专业建筑施工领域仍存在一定壁垒。这种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地区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立场及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的形成,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发展,阻碍建筑施工领域效率的提升。

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与市场公平方面。招投标中,业主方利用投标方的弱势地位,迫使施工企业签订“阴阳合同”、垫资、接受折扣价等现象依然存在,破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市场诚信方面。目前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依然缓慢,建设系统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信用缺失的现象更多地发生在投资业主方,他们利用施工企业的弱势地位,侵害施工企业的权益。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困局。要害在于我们的法律环境,一方面是法治不健全,存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另一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严重,很多情况的发生又是由于涉及政府或国有部门而“投鼠忌器”。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行业;营改增;财务管理

不论是哪一种行业的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想要获得长效稳定的发展,想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根本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对企业的业务活动等管理,还可以提高企业工作的可靠性,财务部门是企业的非常重要的部门,“营改增”的不断推进,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营改增”是我国进行税务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我国进行“营改增”工作已经进入了第六个年头,在这段时间内,该项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当中,虽然建筑行业当中还没有真正实施,但是该项工作理论的普及已经使建筑行业震动不已,需要考虑的方面也很多,要考虑该项工作推行的可行性,建筑行业在征收营业税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在一些项目上存在重复征收的现象,因此对现有的营业税做出改变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

一、建筑施工行业“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有对财务报表的制作和进行会计核算。

(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营改增”税种的变化给企业财务报表带来了影响,其财务报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制作是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首先从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因为营业税和增值税都是通过“应交税费”科目进行核算,“营改增”的变化对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造成的影响比较弱,只是对于资产总额上发生了改变,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可以抵扣建筑施工行业内的相关营业税的项目,如进项税额,因此在建筑施工行业的财务报表中资产总额是呈下降趋势的;相对于资产负债表,企业的利润表在“营改增”背景下发生的改变更多,营业税改变为增值税,企业不用再缴纳营业税,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增长,但是增值税的缴纳则会减少部分经济收益,因此利润表是需要根据企业业务往来和实际活动来制作的;现金流量表也需要根据税种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变。

(二)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业税的会计核算与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方法有着较大的不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分为购进核算和收入确认两个层面。在增值税核算状况下,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进业务,应该区分进项税额和实际成本进行相应核算,而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进业务,则将全额花费计入成本。这种核算模式的转变,对合同成本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营改增”背景下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对财务报表的结构进行改变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三大报表,“营改增”的转变绝不是简单的税种的改变,而是是对增值税和营业税纳税范围的一种优化调节,但是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报表工作开展的影响很大,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对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会计要素、金额比例所产生的影响,对这种影进行探讨和研究,然后在将这些变化体现在报表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三种报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这项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对财务管理工作和模式做出改变,使之适应新的外部环境,获得发展的动力。

(二)增强会计核算能力

“营改增”的实施,使得建筑行业主要税种之一的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企业会计核算、财务处理以及税务交接等层面,都发生了相应层次的改变。为了促进企业财务机制的完善,必须在新的税务背景下,进行相应的改变。

三、结束语

所有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经济效益,建筑施工企业也不例外,企业必须认识到“营改增”工作推行的必要性和做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企业真正提起对这两点工作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出对其发展有利的决定和行为,“营改增”工作的推行是我国税务部门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着优化的作用,“营改增”工作的推行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如何在此背景下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变,是很多企业和相关人员着重研究的问题之一,在其他一些行业中已经进行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建筑行业可以对其进行借鉴,借鉴其他行业内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成功经验,使本行业内企业在转变财务管理模式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并且最终能够符合自身企业的发展实际,使企业发展和“营改增”工作的推行更加顺利。

作者:李天杰 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篇6

大家好!今天我代表建筑行业企业单位,非常荣幸的参加省建设厅组织全省建筑施工行业联合举办的安全演讲比赛,和大家一起感受安全的重要性。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时刻在我心”。

追溯中国成立几十年来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享受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业绩和巨大成就,分享社会主义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生活是多么美好,世界是多么的可爱。空气是多么的清新,但是,对建筑行业的职工来说,享受美好生活的前提是“施工安全时刻在心中!”。

人人有颗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连花开花落都是不朽的奇迹,更何况我们有在世为人的幸运!一旦生活失去保障,没有安全可言,生命将不再伟大,居安思危,末雨绸缪,只有活着并平安的生活,才能体会出生的意义。

从安全施工的角度去看,人是安全的主体,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杜绝安全事故的根本。只有提高安全意识,对昨天无所歉惜的时候,才能对明天无所畏惧。

对建筑行业的职工来说,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健康,安全就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筑行业安全工作规程》也明确规定:“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但是,安全知识的贫乏和安全意识的淡薄,建筑施工工地却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因为建筑施工人员对安全的漫不经心,导致悲剧频繁发生,甚至是生命的结束。给国家、企业、家庭的生活带来深深的悲戚。

愚者以流血换取教训,智者以教训制止流血。简化作业痛快一阵子,酿成事故痛苦一辈子。就拿工地里最简单,然而是最最重要的安全问题:戴好安全帽来说,工人常常嫌热嫌闷而不戴安全帽。却不知道,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建筑工人的三大保护神,谁亵渎它,谁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XXX工人进冷凝塔把活干,自己监护不让别人送电,打桩机来打地锚他忙去查看,把监护责任交技术员。技术员把这事忘到脑后边,也到工地去查看,正赶上XXX擅挪地锚位,把地下电缆打穿,造成全厂停电,这时他才问技术员谁在冷凝塔作监护员?技术员恍然大悟急忙往回赶,XXX紧跟着跑满头冒大冷汗。电工送电,因全厂停电才避免了一场大难。虽然是一起未遂事故,但教训一串串。工厂大搞文明生产,XXX组织工人乘吊篮对高处的铁窗进行清扫和补焊。工作现场离高压线不足三米,吊篮被电吸,工人倒在吊篮,因为挣扎,掉下工地,大脑摔伤至死。

在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劳动大军,XXX是某建筑公司的泥瓦工,在一次事故中,哥哥为了保护他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王义决心把哥哥留下的两个孩子供上大学,而不的不让自己的孩子大文辍学跟他一起干活。二侄大力不忍心,主动放弃学业来到王义处顶替大文,让其弟第二天就回家上学。然而在当天的楼顶防漏作业中,工头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在高压电线下作业,致使大文不幸触电身亡。各方面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我似乎听见那些悲痛欲绝的亲人的哭喊声,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流泪的双眼,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惨,我的心在一阵阵的抽搐!全身一阵阵的发凉。我们安然地生活,浑然不知危险时时刻刻在我们的周围游荡!

大部分的建筑安全事故,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习惯性违章所造成的,也就是一切的根源出现在我们的思想上,树立“安全时刻在心中”的观念十分重要。须知,建筑安全工作没有“一劳永逸”,要靠平时一点一滴扎扎实实的完善。你的任何一次疏忽,一次大意,都有可能造成终生的遗憾。

真的不希望用这种话题做讨论。生命是可贵的,无论以哪种形式逝去,都该给予一定的尊重。人的死去已经悲哀,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篇7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安全问题;对策

由于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为了快速发展经济,我国一直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但是我国建筑领域的安全管理水平相对低下,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使得建筑施工行业成为了继采矿业等高危行业之后的第二大高危行业。建筑施工行业的工作性质非常特殊,施工人员不仅要在高危险的环境下进行长期作业,而且进行建筑施工的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他们主要是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的青壮年男性,专业素质层次不齐,但总体素质偏低,这就增加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违规操作的可能性。我国每年都会发生不计其数的建筑施工意外事故,这些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员损失。所以,为了降低我国建筑施工领域的安全隐患,避免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建筑领域安全管理问题,并且迅速着手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1当前我国建筑施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1违规作业问题严重

在市场经济带动下,建筑施工行业也在快速的发展和壮大这就要求建筑施工行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为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的闲暇劳动力提供了许多的就业机会。由于这些廉价劳动力的加入,使得建筑施工行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为建筑施工行业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问题。这些建筑施工人员中,大多都是外地的务工人员,并没有接受过建筑施工领域的专业培训,所以他们的施工技术相对较差,而且组织性和纪律性意识不强,比较涣散,因此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经常会进行违规操作,从而导致发生了一系列的安全事故。

1.2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不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这些农民工都一窝蜂地涌向了“门槛”较低的建筑施工行业。在我国建筑施工领域的基层施工人员中,80%是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这些施工人员的教育水平一般都比较低下,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施工建设素质培训,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往往拘泥于形式,不实际也不严格,没有针对性进行安全防护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的培训,因而就导致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这些外来的施工人员对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对自我保护的知识也比较匮乏,这就增加了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

1.3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拿捏不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速度,以及安全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只注重企业生产的效率,不关心施工人员的安全,建筑工地的安全措施非常滞后,新技术、新产品没能与安全措施同步应用。

1.4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从业人员非常之多,施工作业的地点也遍布全国各地,建筑施工安全的责任主体就包括了很多方面:设计、建设、施工、监督、勘察等,有的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只是表面文章,具体措施并未落到实处,安全管理机构不够完善,执行安全法律法规的力度不够;企业不重视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导致该项目的负责人完全没有认真履行其安全监督的职责;有的施工单位存在着过分依靠项目监督负责人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许多意外事故频繁发生。

1.5建筑施工领域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这块的相关机制很不健全,与新形势下相适应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没有清晰的目标,对违规行为进行的处罚内容不够具体,力度不够,所以最终导致了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体制落实不到实处。

2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2.1严格执行规范制度

由于我国建筑施工领域的施工人员中大多为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这些施工人员的教育水平比较低,也没有接受过很系统的施工建筑的专业培训,并且严重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所以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这些外来人员经常会进行一些违规操作,从而就导致了许多的意外事故发生。对于这个问题,建筑施工单位首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强对这些外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强化,还要设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要落到实处。对于那些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的施工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处罚并进行思想教育;如果有屡教不改的施工人员应立马开除,做的好的施工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2.2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建筑施工单位要根据《安全生产法》对建筑施工单位中的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例如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举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来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使其拥有相关的安全施工知识,并且能够正确运用安全生产技术,以此来避免建筑施工意外事故的发生。

2.3强化安全监督制度

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措施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第一,加强自身的安全监管制度,严格管理分包的施工队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总包的施工单位,要安排一个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到分包施工队伍的现场进行监督管理,严格监督所有设施的进出场标准,对那些为了获取薄利而忽视生产质量的分包施工队伍要进行严厉的惩罚。第二,建筑施工单位要在每次施工之前,依法向当地的有关部门进行申报,这样有助于相关部门对建筑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可以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

2.4加强专项整治

安全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往往集中表现为隐患,它相当于滋生事故的土壤。必须要除掉这些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在当前建筑市场和建筑项目中缺乏行为规范,目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的一些招标中的串标、围标,以及在资质方面存在的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的各种违法违规的行为,那么,就必须要针对这些行为,加强专项整治。根据近些年来发生在建筑施工的意外事故分析,这些事故主要发生在施工坍塌、物体的打击、从高处坠落、触电这几方面,那么就这个特点而言,必须要定期安排班组检查以及开展企业项目部跟踪调查的制度,必须可以及时的察觉到隐患、查出问题根源,要在这些危险频频发生的地方设立安全标识牌、警示牌,充分发挥警示在促进人员安全的作用。2.5以科技进步推动建筑安全生产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工作研究,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要从根本生解决建筑安全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从各个行业总体来看,目前建筑安全与其他行业相比,在生产的科技水平上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要想使建筑安全生产快速发展,就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真正的使科学技术成为做好建筑安全工作的先导和基础,必须要依据科学的生产技术以及智能化的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建筑安全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3结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定会带动建筑行业的迅速兴起,发展的速度越快,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在影响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紧密的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誉和形象,但是社会的是进步不会停止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针归纳出了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议,必须要贯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将“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实际的应用于生产和建设中,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可以健康的发展。

作者:李守彬 张文政 单位: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鹏飞.浅谈建筑安全管理常见的一些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

[2]李廷,孟立.浅谈建筑安全管理常见的一些问题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5(08).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篇8

1.1顺应行业发展需求

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使建筑行业得到了跨越性发展,同时,建筑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加严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行业问题逐步暴露,并成为制约行业科学发展的瓶颈。以往建筑施工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已经与市场需求发生了明显矛盾,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管理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引入创新元素,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途径。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行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凸显。传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行业发展需求。由于管理理念陈旧,造成了施工企业与管理单位的责权不明晰,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安全隐患更为突出。由于施工流程缺乏规范性,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理念较为淡漠,这些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不良因素。在建筑市场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显示出种种弊端,因此,为了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建筑施工管理必须不断创新,探索适应力更强、更有效的管理模式,从而为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实现企业战略需求

现阶段,国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力度的增加,使建筑施工行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展,这些变化在带来行业机遇的同时,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挑战,传统建筑市场的资源、市场定位、管理模式等都需要进一步优化改革,才能获得更为有力的发展环境。在崭新市场环境下,建筑施工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资金实力,更需要具备高质量的专业管理水平。市场格局的变化,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对机遇,同时也使传统优势受到挑战,以往以行业选择侧重于对于施工单位资历、规模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随着房产消费理念的不断完善,客户更倾向于对施工“软标准”的要求,也就是工程质量、施工水平以及强有力的后续保障服务等。建筑施工的每一环节都需要国家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格验收,虽然施工单位资质有着明显差异,但是在行业工艺以及施工设备上却具有极大相似性,唯一能够拉开距离的只有管理环节,由此可见,在崭新市场环境下,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管理水平上,只有针对行业特点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实现企业发展与时俱进,有利于企业品牌影响力的形成,进而构建起更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促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1.3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需求

目前,在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施工管理中,最主要就是重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路径,机制的管理。想要达到这些方面的创新,那么就必须要深化施工管理的改革。要让我国的施工企业与国际先进的施工企业进行接轨,这样既可以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又可以实现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对于建筑施工质量以及投资收益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助作用。在不少境外建筑施工公式相继进驻中国市场的环境下,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才能实现与国际行业领域的有序接轨,并积极国战国际业务,从而实现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建筑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建筑施工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发展动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实现企业创新的实质性进展。

2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的可行措施

2.1创新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优化和创新,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筑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坚持科学发展观。只有确定大目标,才能确定管理机制创新的大方向。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挑战,这些都需要管理者以科学客观的发展视角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构建其更具实效性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创新的基础,在于管理理念的创新和转变,这是施工管理成效提升的关键。施工管理创新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树立“项目管理”核心理念,而项目管理是以“成本管理”为基础的,这一理念的确立有助于管理者的高占位。第二,创新集约化管理意识,充分挖掘行业潜能,对工程质量执行严格规范的行业标准。第三,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和效益核算等环节协调统一,认识到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管理创新形式化,保障将这项工作彻底落实。

2.2技术手段创新

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升级和创新,这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所在。在实施新的管理模式的探索,也会遇到更多的市场挑战。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扎实的理论依据来应当突发情况,从而对工程实施做出判断和调整。一旦发现措施有误,能够及时进行修正,针对问题所在利用技术优势加以克服,解决工程施工中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集约型管理模式,降低工程管理成本,提升技术含量,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优势,从而创造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2.3创新人才机制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力量的参与,只有良好的人才资源,才能为行业发展带来循环动力。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参与,只有人才的合理、科学利用,才能使人才经济获得更为显著的收益。建筑行业的人才竞争成果,最终能够反映到市场发展层面,成为企业竞争市场的一张王牌。建筑施工行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只有不断创新用人机制,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才能使施工效率进一步提升。这些优秀人才不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还需具备一定的管理基础。优秀人才对于先进的管理理念接受程度更高。建筑企业的管理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才机制作为后盾,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现行业的科技化、规范化、高效化运营,良好的创新模式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大推动力。

3结论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篇9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目前应用信息化技术、现代化信息管理理念强化基础工程建设、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尤其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应用更可谓实现了多元化的创新发展。然而在建筑行业,由于基于信息化管理理念开展全方位建设的实践进程起步较晚,因此总体上展现出了信息化改革管理推进缓慢的局面。一些建筑企业管理者为了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希望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切实提升企业管理经济效益及服务水平,同时他们又担心在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既想发展又瞻前顾后的矛盾心理。

2、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实践的特点及难点

建筑施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悠久的发展历史决定其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主要体现在由生产对象、施工工具及建设地点的分散导致的离散性;由建设对象单件性导致的生产过程一次性、按需制定性及不可复制性;由业务环节、子系统逻辑联系性不强导致的业务松耦合性;由生产人员、材料不确定导致的流动性;由行业标准化建设程度不强、不能开展流程化管理导致的非标准性及随机事件频发导致的突发特性等。这些特性导致了建筑行业当前鲜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全面应用,无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特性借鉴其他行业模式展开对不确定性、充满特殊性质行业的信息化控制。综合以往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建筑施工行业管理的失败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行业内采用的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的、客户的管理水准是高端的,然而其系统管理模式的构建却往往不能充分适应用户的现实管理需求,同时又不能强迫用户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管理模式。而过分的迁就用户管理习惯同样会造成计算机庞大的信息管理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只能停留在肤浅信息化建设的层面,或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受到技术瓶颈的牵绊,这一环节便是在建筑行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3、建筑行业管理中信息化应对策略的科学实践

3.1强化行业研究、遵循行业特性,理性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决定,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而是应从行业研究强化做起,以遵循行业特性为根本,以夯实基础建设为前提,以成本控制为目标,以信息化持续发展为动力才能最终使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契合行业的业务核心特点,并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适应性提升。倘若一味的追求资质与表面形象的建设,那么势必会造成信息化系统建设成为一个毫无内容的空壳,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面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认清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艰巨而又复杂的重任,而非一朝一夕便能实现的短暂目标。同时坚决树立按照客观规律开展流程式施工管理,避免不务实、追求快速建设的不良现象,总结经验教训,从本质出发,制定科学的建设策略,才能使信息化建设之路走得更顺畅、更持续。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我们应从理性观察、理性看待的角度出发,不应全面依赖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功能,不应将其赋予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神奇色彩,将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延伸的过于宽广,而是应充分树立计算机是一种服务型管理工具,是被人的意志所控制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智能化、现代化控制特色,使之与人脑的充分优势实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高效完备的融合,并最终使两者在契合的良性发展中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施工企业管理者还应以清晰的改革管理思路认清行业任务的核心发展目标,既不能过分依赖传统机械式管理方式,开展滞后性管理,忽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同时也不能完全抛弃密集型生产企业、工业式施工的传统文化管理思想,而应从适度强化做起,促进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建设与传统人性化管理的充分融合。

3.2适应行业特点,推进信息化动态管理策略的完善建立

针对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基础、标准化管理环节相对薄弱,没有适应施工企业发展特色建立统一、成熟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现状,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开放性优势,采取循序渐进提升、持续发展的改革方式,从完善建立建筑业务信息化系统入手,从创新、再学习、再改进等进程控制入手,推行温和建设的改革发展,才能有效避免行业由于过激烈的理念碰撞而造成休克式的不良发展。依据行业中不确定性变革因素较多的现状,我们还应充分依据动态式管理策略促进信息系统的全面完善,而非可复制的一沉不变式方案规划的固定管理。

3.3构建复合型人才团队、注重信息化管理投入与产出的科学评估

针对目前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特殊复杂性,完全依据外包管理或充分利用内部能力进行开发建设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为了促进建筑行业实现适度投入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我们可以采用内外统筹结合的先进模式构建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采用对外合作、强化内部建设的共同提升使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多元化、科学性、系统化的创新发展。同时在实践中我们还应充分注重信息化管理投入与产出的科学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稳固持续投入、量力而行,使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成本及维护投入在科学的配比下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篇10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筑施工行为,有效防范和遏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促进我县建筑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形势,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创造良好的建筑安全生产环境。

二、主要内容

重点严厉打击以下非法违法建筑施工行为:

(一)建设工程项目不办理施工许可等法定建设手续,擅自开工的。

(二)施工企业无相关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和转包工程的;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施工活动的。

(三)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无操作资格证书,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

(四)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等责任主体,对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安全检查整改通知拒不进行整改或抗拒安全执法的。

(五)瞒报、谎报事故的。

三、时间安排

1、5月20日前各单位对照专项行动的检查内容,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工作。

2、5月21日至6月20日,我局组成检查组分别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各类非法违法建筑施工行为进行集中打击,对涉及非法违法建筑施工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严肃查处。

四、组织领导

县住建局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组,县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五、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