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服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7:25

后勤服务论文

后勤服务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三服务两育人后勤管理

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高校后勤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高校后勤始终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在创建一流的饮食服务保障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过程中,在为创办师生满意的后勤服务中有力地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发展工作。

一、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管理、服务理念

1.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准。要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精神;做到诚实守信、坚守承诺。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先进典型,以点带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

2.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集力量,鼓舞斗志,加速观念的转变,坚定改革方向和信心;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规范管理与服务,不断提高后勤集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确保学校和谐安全稳定;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生存,不断推进后勤集团的建设和发展。

二、转变观念,追求服务质量水平的不断创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后勤始终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而饮食服务中心作为后勤体系的重中之重,更是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在创建一流的饮食服务保障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过程中,在为创办师生满意的饮食服务中有力地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发展工作。

三、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开放式的高等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吸收课外知识、参与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学生在校期间的衣、食、住、行、学等无不和后勤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后勤工作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强化后勤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势在必行。因此,在管理中必须从强调学生的需要、爱好、奋斗目标和个性出发,以学生的提高、发展为中心,对学生的管理要时时体现学生这个主体,强调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后勤管理是一项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包含着如何通过管理去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功能,从而使学生达到主动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目的。

四、加强管理和服务,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

在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师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师生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和后勤保障。高校后勤只有依托于学校,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保证拥有一个稳定的市场和获得稳定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后勤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应以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为出发点,以服务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寓服务于管理之中,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思想教育的浓郁氛围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实施教育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管理上也越来越严,必须做到科学管理,如学校的建筑,无论是内在结构之独特,质量之高,还是外在形态之美、装饰、布置之相宜,与六十年代校园之简陋,平易相比,不能同日而语。我们在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和优化管理的同时,注意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喷泉、假山的设置、绿茵的点缀,使校园美化、亮化、净化于一体,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学习,不仅身心愉悦,同时审美能力也逐渐提高,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们充分重视给学生创设整洁、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重视学校的绿化工作。

六、创新服务手段,致力构建和谐校园

服务贯穿于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后勤服务工作要始终抓好“三服务、两育人”的教育,将为学校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高效服务作为集团首要工作目标,把师生的“满意度”作为优质服务的检验尺度。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运用各种手段与措施,切实发挥好后勤特有的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功能。

搭建与学生交流平台,开辟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新领域。要将食堂建成师生之家,成为学生的第二讲堂,以职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节约美德,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针对各个时期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如针对学生就餐习惯差、环境意识差、劳动观念差的现象。使广大学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劳动观点。公务员之家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好的思想教育,和谐社会将不够完善;失去了和谐校园的和谐社会,则将是不完整的和谐社会。而这也决定了后勤服务中心的工作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下,以坚持“三服务两育人”、构建和谐校园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通过不断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营造管理育人机制,最终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和谐校园的构建得到落实,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最大贡献。

和谐校园是全体师生员工美好的理想校园,我们要坚持服务的理念,以优质服务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坚持后勤工作宗旨努力搞好服务育人.昆明理工大学后勤服务集团.中国院校信息网.

[2]王青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调查与思考.2002,(05).

后勤服务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企业形象;高校后勤

从2月6日除夕夜开始,恒源祥的电视广告在全国多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1分钟内,广告背景音从“鼠鼠鼠”一直叫到“猪猪猪”,把12生肖叫了个遍。单调的创意和高密度的“轰炸”引来了不少公众抱怨——简直就是在挑战观众的忍耐极限,一些网友将此斥为“比脑白金还脑残”的恶俗广告。但是,对企业广告来说,被人记住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比如被人认为恶俗的脑白金广告,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到商店买保健品,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脑白金。

恒源祥原是1927年创立的一个小商店,专门销售人造丝和手编毛线。之所以能从1987年以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关键就是恒源祥利用品牌优势撬动了庞大的社会有形资产,1987年,刘瑞旗除了恒源祥这个100平方米小店之外,一无所有,只剩下一个老字号“恒源祥”三个字,可是,恒源祥人就是将眼睛盯上这个老字号,将其名称注册成了商标,此后,充分运用老字号这一无形资产的魅力,以品牌为纽带,通过联合经营而非直接投资的方式组建了日长夜大的“战略联盟”,并使恒源祥这一品牌价值达到6个亿,实现年销售额30亿。这就是企业形象的魅力所在。

所谓企业形象是指一个企业在用户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说是消费者合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认识与综合评价。它包括企业文化、企业市场效应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多个领域,它是企业在社会中对公众所形成的综合认识。有时也称为“企业识别”或“企业个性”。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形象的好坏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存在着确定的因果关系。在CI理论中。企业形象只是一种结果和目的。为了树立企业形象需要经历多方面的努力。从短期收益来看,这种投资和收益是不成比例的,企业形象战略是一种长期投资。从长期发展战略来看,它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眼光瞄向了企业实力的又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企业形象。根据国家设计协会的估计,企业形象预计每投入1美元可获得227美元的收益。这充分说明,企业形象作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战略手段受到各企业的重视。

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如何树立自己特色的企业形象?在提升企业形象力的过程中。如何与消费者树立长期良好的互动关系并谋求双方的共同利益?这是21世纪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重要道路,是国际企业间竞争的新趋势。

一个优秀的企业形象对一个企业的作用应在于:

(1)在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的同时又确立该企业明显的行业特征或其他重要特征,确保该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明确该企业的市场定位,属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

(3)以自己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使消费者对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最高的品牌忠诚度;

(4)提高该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士气。

因此,没有企业形象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消失在茫茫的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赚钱机器;就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消费者对它若即若离;就意味着团队的涣散和低落的士气。

但是,用一局时下流行的话来说,企业形象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企业形象固然能帮助提升企业的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失败的企业形象也一定会为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妨碍企业更上层楼。

一个企业形象的失败往往表现在:

(1)对该企业的视觉定位模糊不清,让人觉得似是而非或产生不正确的联想;

(2)视觉效果与企业经营范围和理念乃至企业文化的精髓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3)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外在的美感;

(4)过于追求时尚,缺乏长久的生命力;

(5)复制别人和自我复制。

国内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运动鞋品牌,其产品标志简直就是干脆把Nike和Adidas两家的标志和二为一!国内目前偶有一些高水平的作品的出现,但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的存在使得国内的企业形象从整体上来看仍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造成这种局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企业决策者与设计师。

那么,如何树立良好的大学后勤服务集团企业形象呢?

(1)首先,树立集团企业形象的第一步骤是制定明确的企业理念及企业战略。这一步骤也是树立集团企业形象的核心。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切与过去的经验大不相同。所以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必须具有洞察时机的慧眼和超越时代变化的远见。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树立正确的集团企业理念和企业战略目标。

树立正确的集团企业理念有两点必须注意:

第一,要突出集团企业理念的差异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果单纯地依靠技术因素,渐渐地也无法达到脱颖而出的效果。那么,强调集团企业形象的“差异化”就引起了企业界的重视。而企业形象“差异化”的核心又是指企业理念的“差异化”。企业理念的差异化又首先决定于企业经营者是否能以有远见的新眼光来重新审视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以建立一套独树一帜的企业理念,其次,也为集团提高识别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第二,要强调集团目标的超前性。具有真正实力的经营者善于透过各种现象,取得有创意的远见,并且能独具慧眼,果断实行,就会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决不落伍。

(2)树立集团企业形象的第二步骤是把企业理念和企业目标活动具体化。即要通过活动塑造一流形象来表达出企业的理念和所追求的目标。首先要通过教育活动,使集团的理念成为集团全体员工的共识。

其次,当集团的理念得到企业员工真心实意的拥护时,要求集团的全体员工在参与企业各种内外活动过程中,都能按照集团所实施的战略来统一行动。

(3)树立集团企业形象的第三步骤是把集团理念视觉化。所谓视觉化包括两层内容:一是把集团理念应用于企业基本要素的设计,即使集团的标志、标准字等内容能反映出集团的理念:二是把基本要素用于应用要素上。

集团的标志、标准色和标准字等基本要素的设计,应把集团的理念通过色彩、图案,形状、声音等方式,制作成商标和标准字,使人看到这些视觉形象,不仅能加深对集团理念的理解,而且可以做到过目不忘,产生双重效果。把企业的基本要素用于各种应用要素(如广告、刊物、办公用品、运输工具等)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媒体来传递企业的信息,这种信息传递的量越大,越持久,企业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就越牢固。

恒源祥企业的成功,在于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企业形象,这就意味着企业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和显著性。把恒源祥三字拆开,恒古常青、源远流长、吉祥如意,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美好的含义都凝聚在品牌当中,这是恒源祥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根据调查,当看到恒源祥的时候,人们会想到什么?80%的消费者会想到中国文化、会想到儒家、会想到源远流长,这就是恒源祥概念,恒源祥品牌给消费者的记忆。

但是,恒源祥作为一个老字号企业能赞助奥运会很不容易,但怎么宣传这个事件却值得仔细研究,恒源祥应该在怎么塑造有文化有责任的民族企业形象方面进行品牌延伸,应该考虑长远的企业文化和形象,而不仅仅是让人记住。

所以,大学后勤服务集团为了取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必须在对集团竞争对手和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策划,为集团的发展和形象的塑造制定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敬琏等: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后勤服务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后勤管理;保障机构;标准化体系设计

1引言

行政后勤管理是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为各职能部门和运营活动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保障机构。行政后勤管理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常被忽视的管理活动。后勤事务管理工作主要涉及企业日常事务和保障服务,综合性强,接触面广,管理事务繁杂琐碎,承担着物业保洁、绿化、维修、食宿管理、办公用品采购等全面服务,肩负着上传下达、迎外安内的职责,需要涉足企业各方面关系的协调沟通,是企业有序顺畅运行的纽带和桥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后勤管理工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企业日常运营水平。JSSY公司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后勤管理作为“二线”保障部门,对其现有的运行体系进行比较论证和研究分析,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强化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为转型方向,围绕管理精细化、成本费用节约化、制度约束效率化、过程控制可达化等管理要求,从标准化体系设计和应用的途径,细化制度安排,对于推进公司体制创新、机制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和转型发展需求。

2相关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标准化的制定是一项私有的行业行为[1],根据市场发展需要通过标准化建立产业标准,避免行政干预市场而带来产业效率的降低。英国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原则》,对标准化活动及其相关标准制定和实施确立了相应的原则[2]。日本则是积极学习欧美等国家标准化系统的先进经验,以欧美国家为标杆实施追赶型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发展本国的标准化事业[3]。加拿大后勤餐饮服务全部实现了社会化,通过招标由私人承包。新加坡后勤服务基本实行的是社会化管理,不存在所谓的大后勤。2.2国内研究现状。关于后勤管理领域的研究,国内的专家和学者主要侧重于对机关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研究。在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多年实践探索的同时,众多专家、学者以及相关行政领导干部也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理论研究。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和路径的研究方面,研究者大多从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模式的各自特点和利弊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合理的管理架构并融入科学的管理方法,从有利于后勤实体向现代企业过渡出发来推进后勤社会化,与此同时,必须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郝传志(2005)对我国政府机关后勤管理的现状、国外政府机关后勤管理的比较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据此提出了政府转型过程中政府机关后勤的若干管理模式,并对产业化模式、外包模式和附属型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4]。骆雪玲(2010)结合河北省的实际,将协同学理论的方法和工具应用到机关后勤保障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中,提出了建立机关后勤保障新型管理模式的思路和对策[5]。柳新苗(2008)针对高等院校后勤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6]。相较于政府机关和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的研究,针对企业后勤管理的研究则要少很多。马娟(2008)通过对制造企业后勤服务业务外包决策模型和供应选择模型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外包市场成熟度、技术通用性和需求计划确定性”的三维立体决策模型,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外包服务供应商评价体系[7]。王伟付(2012)提出了国有大中型后勤流程化管理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对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更好地优化后勤业务流程,继而从根本上提升后勤管理的整体效益[8]。在后勤管理保障能力评估方面,王萍(2014)对国外后勤保障相关的成熟度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概述,并对持续保障就绪度、持续保障成熟度和后勤保障就绪度等级模型和评价进行简要分析,为后勤保障应用成熟度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路[9]。上述国内外关于后勤管理标准化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启示与借鉴。

3JSSY公司后勤制度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

JSSY公司现行的后勤管理制度,由于受服务规模、运行时间、资源配置、办公场所、责任部门等因素的限制,尚未形成标准化的控制体系,仅依靠随机决策、随时调配、随人服务等方式实施运行管理,在资源利用、费用节约、精细服务、效率优化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公司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从后勤管理标准化体系的视角,在营运、财务决算和合规性多目标指导下,充分结合组织环境、风险评估、职责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考核多方基本要素,设计相适应的组织框架、管理制度和流程,不仅具有支撑公司转型发展的现实意义,而且更具有预期性的提升后勤服务的经营绩效。论文制订后勤管理体系是依据(借鉴)COSO委员会(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包含了营运、财务决算和合规性3个基本目标,以及5个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如图1所示。图1内部控制整合框架3.1管理目标的规定。为符合JSSY公司的后勤管理实际情况,3个目标分别被重新定义如下:①营运。在公司既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下,动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和协调行政后勤职工的活动,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后勤保障工作任务,确保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②财务决算。为更好地履行管理保障服务职责,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后勤资源,降低行政成本,并为财务决算提供凭证。③合规性。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更加严格和精细的管理工作程序,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合乎公司章程规定。3.2管理的基本要素。由图1COSO内部控制框架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5个基本要素组成,它们根据管理层经营或管理的方式而融入经营或管理过程本身,相互关系可以用其模型表示。为了更好地适应于JSSY公司的后勤管理体系的构建,论文将这5个要素分别定义为组织环境、风险评估、职责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考核,并贯穿整个体系和流程制订当中。这5个基本要素的定义如下:①组织环境。明确软件和硬件基础条件,为职责活动所需的资源支持和调动提供有效保障。软件基础条件包括适应的工作环境、人力资源、软件配套(如OA办公系统和订餐APP等)和财力资源等,并着重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外包人员服务态度、充足的人员和工作时间等。硬件基础条件包括办公场地及建筑物、智能设施设备、电梯、空调、各类会务服务设施、办公设施、照明、车辆、水电气设施设备、厨房设施设备以及其他后勤服务设施设备等,分析检查现有基础设施的适宜性,根据维护保养的规定对设施设备进行保养或检修,保障基础设施满足公共事务管理工作要求。涉及保密的区域严格按国家保密规定配置。②风险评估。全面识别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管理模式、内部管理和不可抗力等多个方面。其中,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包括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和廉政风险等;管理模式和内部管理包括资源调动冲突风险、监督考核方式带来的风险、设施设备违规使用风险、外包服务风险和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等;不可抗力风险包括恶劣天气和破坏性地震等带来的风险。明确业务流程存在的风险后,需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包括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可能带来的影响2个方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风险应对预案,并提出规避风险或消除风险的措施。主要包括法规方面、管理模式、内部管理及用工等。③职责活动。明确各岗位职责,建立职责活动(如大楼物业管理、公寓使用管理、车辆管理、食堂用餐管理、办公大楼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指南、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相关文件管理等。在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中,应根据后勤服务提供过程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确定所需的资源和支持,保障服务质量。④信息沟通。确定外部、内部沟通的内容和沟通对象、最佳沟通方法(方式)以及沟通时间,负责提供沟通的部门和人员。⑤监督考核。完善和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建立日常监督巡查制度,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确定监督和考核的对象、方法、时机、满意程度(目标)和方法。其中,监督巡查,应确定和授权检查人员进行现场和文件记录检查,关注管理体系要求(内部程序、规范、标准)、服务对象需求、法律法规要求、对人员工作情况的观察、外部供方按时交付和质量情况等。绩效评价考核应对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的措施、内外部因素变化、日常监督巡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和评审,确定改进机会、资源需求和变更,并形成绩效评价考核结果文件。根据上述5个方面,论文重新设计了后勤管理标准化体系,完善了各方工作的管理办法、管理流程与管理标准。3.3管理体系框架。论文所构建的JSSY公司后勤制度管理体系包括12项相关制度,具体内容如下:物业标准化管理、食堂标准化管理、服务标准化管理、绿化标准化管理、车辆标准化管理、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低值易耗品标准化管理、仓库标准化管理、节能降耗管理、“水源一卡通”管理、后勤服务中心内部工作标准化管理和公共安全标准化管理。3.4标准化体系的创新点。第一,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后勤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做到事事有制度、办事有流程、执行有表格、解决有方案。特别完善了各岗位工作流程,清晰界定了流程的起止点,明确审批权限,化繁为简,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后勤服务中心各项事务的顺利运作。第二,管理标准化体系使日常工作信息化,从员工到领导,各项申请与审批工作均可在OA系统上完成,节约时间成本,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同时网络系统的备份功能使得信息有据可查,提升了公司整体运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第三,管理标准化体系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新增了节能降耗标准化管理、部门廉政建设等部分,时刻保持体系内容的先进性。第四,在外部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监督考核机制,促进各外包团队提升服务质量,为全体员工提供更为舒适的办公环境;内部管理方面对各项工作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保证每件事务都能责任到人。

4结语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梳理,依据相关理论基础与现场调研资料,结合JSSY公司后勤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分别从要求、职责、制度、标准、流程方面对各外包团队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分解;其次对后勤服务中心内部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并添加后勤服务中心内部管理责任书,明确权责分工。论文所形成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后勤服务中心管理制度,致力于规范企业后勤管理标准、提升管理效率,为员工提供优质办公环境,保障公司各项事务能够正常进行,对各公司后勤部门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明兰,蔡冠华.美国标准体系及其对公共管理的支撑[J].质量与标准化,2012(3):40-43.

【2】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内外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徐京悦.日本标准化体制评介[J].中国标准化,2001(6):1.

【4】郝传志.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模式改革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

【5】骆雪玲.基于协同机制的机关后勤保障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6】柳新苗.高校后勤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9.

【7】马娟.制造企业后勤服务外包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8】王伟付.国有大中型企业后勤管理流程化分析[J].南方金属,2012(4):1-3.

后勤服务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多院区;一体化;后勤管理;医院后勤;同品质管理

随着我国医保覆盖面的扩大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公立医院以新建、共建、并购、托管等方式发展多院区,以满足所辐射区域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于2015年和2016年相继启用了光谷院区和中法新城院区,初步形成了以武汉三镇三院区为引领、惠及全省的优质医疗服务网络。为保证新开业的分院区与主院区拥有同样优秀的医疗质量和管理质量,医院提出“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多院区管理模式,保证同一品牌、同一法人、同一制度、同一人员、同一保障。“一体化同品质”多院区管理模式,能够节约人力资源,特别是管理人员,保证了新院区医疗水平和品牌效应,促进了医院强中做大、大中做强的快速发展[1]。以“一体化同品质”多院区管理理念为指引,后勤部门充分发挥大后勤的管理优势,统一指挥、统筹协调3个院区后勤保障工作。采取“总院垂直化,分院扁平化”策略,由分院的后勤科负责院区具体的后勤保障业务,预算、招标、合同等业务由主院区相关职能科室统一管理[2]。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重构多院区后勤管理模式,建立员工管理一体化、设备管理一体化、信息管控一体化、制度建设一体化、设计风格一体化的多院区同质化后勤服务保障模式[3],实现3个院区后勤业务统一管理思路、统一服务模式、统一质量标准,节约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能,为医院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1多院区一体化后勤管理模式

1.1员工管理一体化。多院区的发展要求必须提前部署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储备后勤管理力量,对员工的招聘、培训、调配、考核各方面统一标准,形成规模管理效应,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由后勤处统一规范3个院区各类后勤岗位人员选用要求和入职条件,提交至医院人事部门进行员工招聘,并按照统一标准面试录用新员工,严把入口关。近年来招聘多名机电、暖通、电子信息及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的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技能合理配置的后勤队伍。实施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后勤员工技能与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多元化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活动,加强文化建设,定期举办人文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按照工作需要,结合员工自身专业才能和职业规划,遵照医院人才政策有计划地安排员工在3个院区的各个班组进行定期轮岗,实现员工一专多能,培养复合型人才。实施后勤人人岗位责任制改革和绩效考核,激发岗位活力,调动员工积极性。员工岗位竞聘、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由后勤处统一管理。1.2设备管理一体化。多院区医院在医疗资源配置、学科设置、人员调配方面遵循“统筹兼顾,优势互补”原则,并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使用效益综合因素进行多元化设备配置和统一集中管理。3个院区医疗设备购置计划和预算由主院区器材科集中化归口管理,实行联合招标、统一购买,提高议价能力,按照统一管理流程办理验收入库及财务报账手续。所有的设备维保单位由主院区各科室统一实行招标准入,维保合同由主院区各科室负责签订,由各院区负责监督执行。借助设备信息化共享平台,以设备台账为基础,结合标准化的设备巡检模块、在线状态监测、运行值班管理等手段,实现设备动态远程统一监管。一体化的设备管理有利于设备配置及使用维护的整体规划,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和运行成本,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促进管理规范,提高运行效率。1.3信息管控一体化。在医院信息化总体建设方针的指导下,后勤处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涵盖后勤所有服务、辐射后勤所有业务数据、统筹3个院区后勤工作的后勤综合运维平台,对日常维修、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耗监管、医用织物收发等后勤业务进行环节质量管控,合理优化工作流程,提供智能便捷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减员增效的效果,实现3个院区的后勤信息管控一体化。利用移动互联网和信息平台实时传递服务信息,扁平化构建后勤一站式服务中心,统筹协调、统一调度3个院区所有后勤班组业务,统一服务质量、统一考核标准,提高服务体验感。由后勤信息中心负责3个院区后勤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需求调研与系统上线的培训和应用推广,管理和维护房屋信息、电话号码、供应商信息、后勤服务计价标准等各种系统基础数据,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归口管理不同人员的模块权限,利用系统数据实时掌控各院区运行情况,并制作月度报表供管理决策[4]。1.4制度建设一体化。实现多院区后勤一体化管理,其核心是要在各院区设置统一的后勤服务质量标准和制度。成立后勤质控组,负责组织完善各项后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以此为依据核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后勤服务效果和服务质量督查。建立后勤核心制度,明确服务主体,指导后勤安全管理;编写《后勤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总结和优化各项工作程序,推进后勤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提升服务质量效益;编制《后勤服务标准化操作规范》,完善和细化工作流程,绘制工作流程图,形成易于员工掌握和运用的标准化管理服务流程体系,并加强培训和实操,实现同质化服务。质控组定期组织3个院区的后勤班组检查,开展多维度后勤服务满意度测评。通过绩效考核的奖惩激励机制抓制度落实执行,夯实安全生产,提高服务满意度。1.5设计风格一体化。现代医院设计在满足医疗功能要求之外,也要考虑环境的舒适度和设计风格的一体化。医院3个院区近十年的新建建筑都是由德国设计师图萨尔•科索作为主创设计师秉持同一套设计理念进行统一设计,装饰风格和用材一脉相承,使用同一套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给病患很强的辨识度,包括病区色彩、标牌导视、夜景灯光均按照《同济医院形象识别规范手册》进行设计,颜色、规格、内容等外观上协调统一,功能上着重可视性、连续性和准确性,提高患者就医的可及性。根据《同济医院院内标识标牌管理办法》和《同济医院环境导向指示系统规划设计手册》,对医院室内、外设置的医院形象标识牌、楼牌、公共设施标识牌、公告栏、楼层分布挂牌、科室门牌等各种具有标志、标识、宣传、警示功能的标牌进行统一管理。

2管理成效

2.1为3个院区提供同质化后勤保障服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随着多院区相继开业,医院的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增强,门急诊总量、出院人数及住院患者手术量等业务量急速增长,相应的后勤服务保障规模不断增加。一体化后勤管理模式,为3个院区提供同品质、高质量的后勤服务和环境,并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服务品质,后勤服务对象的体验感得到大幅改善,服务对象满意度逐年提高。2019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患者、医务人员双满意”排名结果,全国57所综合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在全国“双满意”综合医院中排名第三,这也与我院后勤保障服务的高效和可靠息息相关,后勤保障能力得到医患的一致认可。2.2发挥资源聚集效益,助力降本增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是医院发展多院区的重要目标。多院区医院对后勤成本核算与控制提出更高要求,推动后勤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改革。对内发展核心业务,培养核心员工,打造核心团队;对外剥离非核心业务,规范外包监管,保持适度相关多元化,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降低运行成本。多院区医院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增强,服务覆盖人群更广,有利于提升医院品牌影响力和无形价值,并利用规模优势在多院区间共享资源,实行物资采购统一招标和配发,提高采购过程中的议价能力,降低医疗成本。为了配合医院打造疑难急危重症基地的目标,后勤部门配置了一批高精尖的国际领先医疗设备,通过多院区共享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实现成本领先战略,引领医疗科技新高度。2.3打造良性发展后勤保障团队,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垂直管理和扁平管理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和实践,实现权责一致、资源共享。后勤保障技术层面的问题由主院区职能部门总体支持,确保分院区后勤保障质量。分院区后勤部门功能简化,减少行政岗位的数量,实现一岗多能,便于提高效率,减少成本。通过构建一致的后勤管理目标,植入相同的后勤服务理念和方针,实行一体化的员工管理,打破科室员工身份边界,培养一专多能型员工。打造学习型后勤,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撰写论文,争取科研基金,导入品管圈、卓越绩效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培养出一批医院后勤管理与服务的骨干力量,实现保障效益和保障能力的最大化,为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后盾。在医院规模和收入发展逐年提升的情况下,后勤人员占全院总人数比例持续下降,年降幅为3.5%左右,人力资源支出成本不断降低。

3讨论

大型综合医院多院区建设和发展运营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医疗发展新趋势。探索人员、设备、信息、制度、环境一体化的后勤管理模式是适应“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的多院区管理理念,提供高品质、高可靠的后勤服务保障的必然要求。多院区医院后勤管理也存在一些难点,如院区间交通、运输成本增加,资源要素的共享造成成本核算复杂性增强;分院区部分业务存在责权利主体不明、双线管理现象,影响管理效能;学科发展与规模扩张矛盾凸显,内涵建设认知不足,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解决[5]。2019年底暴发的肺炎疫情中,公立医院的单体多院区模式在快速转换医院功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2个分院区先后被征用为重症患者收治的定点医院,医院后勤部门充分发挥了一体化后勤管理体系优势,统筹协调人员,合理配置资源,以主院区为大后方统一调度支援抗疫一线院区,做到了3个院区在后勤管理战略部署、行动安排上步调一致,为医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后勤保障服务[6]。

参考文献

[1]万爱华,刘继红,周云,等.武汉某医院一院多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2017,21(1):64-66.

[2]周莹,李卫平,王春鸣,等.多院区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部门及岗位设置改革初探[J].中国医院,2015,19(10):66-68.

[3]蒋海泥,王留明,程龙,等.基于5M1E分析法的一院多区同质化管理研究[J].中国医院,2018,22(11):56-58.

[4]李力,田坚,汪火明.多院区一体化信息技术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9,16(1):49-52.

[5]贾同英,袁蕙芸.多院区医院管理难点与对策探析[J].中国医院,2014,18(8):28-30.

后勤服务论文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机关后勤科学发展观管理科学化以人为本

0引言

济宁高新区成立以来,济宁高新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与高新区一起成长、一起发展,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后勤机关要发展就必须有突破、有创新,就必须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党政办公室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机关后勤改革的新思路,增强改革的针对性,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提升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的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机制,为机关高效有序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机关后勤发展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机关对后勤服务保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推进机关后勤跨越式发展,在发展模式上取得新突破。

做好后勤工作,就要唱响“服务”这个主旋律。而要“服务”好,就得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要勇于探索、勇于改革,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1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济宁高新区机关后勤向先进地区取经,.废除“多家办后勤”的模式,实行高新区机关后勤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有限后勤资源的作用,为济宁高新区后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更新观念,促进了机关后勤发展模式的转变:①实现了由单一的生活保障向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生活、会务、物业、文印、车辆等全方位保障的转变,提升了机关后勤的地位和作用;②实现了由封闭式后勤向市场导向的社会化后勤的转变,打破了供给型服务保障体制,建立了有偿服务机制,引进了社会服务力量,优化了后勤服务资源:③实现了由粗放管理、简单劳动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机关后勤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管理者的素质大大提高,服务保障质量不断提升。

1_2把握改革关键点,推进服务社会化。积极探索服务社会化的模式,对“双向”服务的单位,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在抓好对内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对市场比较成熟的项目,如物业管理、办公用品采购等服务等,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引进社会服务力量,压缩机关编制,减轻财政负担。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机关后勤改革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

新时期的实践证明,机关后勤工作要获得健康、快速、持续的科学发展,离不开保障法制化,迫切需要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作为其开展工作的参考和依据,给后勤工作以指导和保护。要实现保障法制化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持续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保障法制化对于做好机关事务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机关后勤是以资产管理为核心、以物质保障为基础、以维护政府职能活动正常运转为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机关的“大管家”。机关后勤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摊子大,各个环节相互影响,管理复杂,责任重大。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机关后勤工作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机关后勤工作是为党和国家服务的,实现机关后勤工作保障法制化可推动依法制国,并在全社会的依法治国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机关后勤保障法制化,实质上是指机关后勤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授权,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从事机关后勤保障工作,以实现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的合法、有序、高效、公正开展。后勤部门管钱、管物、管资产,权力的运行应当置于严密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必须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公正地开展。保障法制化的提出正是对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大背景所作出的积极回应。因此,机关事务部门应当在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方针的指引下,积极推行法制化建设。

机关事务部门管钱、管物、管工程,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管理。严格的管理必须依靠严格的制度来实现。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树立机关事务保障制度,加强后勤责任人责任制度,完善机关工作制度等,使机关工作有序高效、运转顺畅。同时,要严格执行制度,把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定办事。机关事务部门要通过健全制度、落实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遵章办事的环境,为实行依法保障营造良好的氛围。

实现机关后勤工作保障法制化,可提高办事效率,防止贪污腐败,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推进机关后勤发展的重要保证。机关事务工作管钱、管物、管资产,重点领域、重要岗位较多,特别是在经费管理、基建投资、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工作中,如果管理不善、要求不严,就容易出现漏洞,产生腐败。对此,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材料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重大开支集体研究及报批制度。对大宗材料的采购,不但货比三家,而且集体研究。成立采购小组,规定材料采购、验收、入库、领用程序。

同时对材料的使用和库存进行微机连网管理,避免浪费。对维修经费的开支,坚持了审核制度,严格手续,层层把关,使”廉政好”有了保证。廉政制度的建立,只有从思想上对从业人员进行了法制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事件的发生。有了好的运作体系,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另外也能树立起对外的良好形象。

3按照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稳步推进机关后勤改革

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机关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和强化“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机关,创造性地履行职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实和体现到各项服务工作当中,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始终以服务对象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上尊重机关,感情上贴紧机关,行动上服务机关,工作上依靠机关。把干部职工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后勤服务论文范文篇6

为人要自信,常说英雄莫问出处,我向任何一个同事都坦言,我是征地安置人员,没有多大的知识,但幸运的是能和你们知识分子为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年在你们身边,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薰淘,我一定潜移默化,成为半个文化人。

为人要自立,我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懂的地方总是不以次数为限,不懂一而再,再而三,坚信人一能之,我百能之,人百能之,我千能之,只要有一颗向上的心,相信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学到的知识,总是千万遍地思考温习,达到熟能生巧。

谦虚谨慎,根据自己的能力,学校常常安排我做一些工会方面的工作,只要是学校教职工家有红白喜事,我都会乐意服务,并且尽心竭力,从不怨言由此耽搁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工作中有失误现象,同事们帮助我,我都乐于接受。我相信我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上的,只要别人快乐了,我就快乐了,我会快乐着别人的快乐,悲伤着别人的悲伤,以我最大的能力,最好的服务让所有人快乐。

不摆价子,凡是学校水电出了问题,无论是什么人,当管不当管,只要给我提供了信息,我都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学生本来就是好动的,有些管件你刚修好转身,一会又有人来报告说什么什么地方的水龙头坏了,免费论文当时觉得是有点生气,但一转念,自己年轻时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这样心态就平和多了,当再次维修的时候,就不在怒形于色了。

及时主动,学校学生多,教室多,经常性都是这里有人在叫说门呀,窗呀,玻璃呀,门锁呀坏了,修理起来觉得很烦,但考虑到这些因素都孕育着不安定的因素,所以接到报告,及时修理,经常性去各室,阳台上走看,发现险情,主动出击,把不安全因素扼杀在第一时间。

后勤服务论文范文篇7

一、健全制度,增强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规范性

他们在培养党员干部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的同时,十分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建设工作,完善、健全了党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每年都根据省社党组的要求和机关党委的安排,结合服务中心党员思想的实际和业务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年度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提出学习任务、确定学习内容、明确方法步骤和学习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脚踏实地抓好学习制度、学习计划的落实。一是成立了政治理论学习中心组,切实加强了对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领导。中心组成员不但自己认真学习、带头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还模范地履行了指导、辅导普通党员学习的职责。二是开好研究政治理论学习的工作例会。他们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行政业务工作一并部署、一并落实,坚持定期召开例会,研究政治理论学习工作,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三是落实好学习责任。指派专人负责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进行管理,从考勤、请假、笔记、考核等几个方面,落实责任,提出要求。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各项学习制度的落实,增强了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规范性。

二、拓展内容,增强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

他们着眼于党员的思想实际,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实践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党章、党的基本知识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还根据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点和省社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需要,把后勤管理知识以及业务技能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三、固定时间,增强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经常性

一是在保证党员参加人数、保证学习时间的前提下,较好地坚持了一周一次的集中学习会制度,集中学习会遇有紧急工作任务时,也要另外安排时间组织召开。二是实行了学习预告制,每次集中学习先由办公室提前通知到人,预先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便于大家尽早安排好工作,准时出席学习。三是按照学习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习。今年以来,组织完成了《文选》、“科学发展观”、“农村合作经济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五个专题的政治理论学习任务,组织开展了省九次党代会、“6.25”讲话精神的学习活动。由于学习活动做到了经常性,形成了领导带头学,党员自觉学,周三集中学,其他时间分散学、个人自学的良好学习良好氛围。。

四、注重方法,增强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为了避免政治理论学习中泛泛而谈式的说教现象和“一人读、大家听”的学习方式,他们针对党员干部和职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工作岗位分散的特点,采取总支成员率先学、学习日集中学、工余时间自己学和组织座谈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安排学习活动。整个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做到了学习有计划、读书有笔记、集中讨论有记录、学习情况有通报、经验体会有交流。

后勤服务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的颁布实施,从政策上明确了对高校后勤企业的有关经营活动实行减税和免税,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遇到很多问题。因此,研究中国高校后勤领域税收政策的历史和现状,对于深化高校后勤实体社会化改革,加强高校后勤实体税收管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校后勤实体改革税收政策规范化

随着高校“教育产业属性”的提出,高校后勤不再只是高校内部一个封闭的特殊市场,正日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税收角度来说,这就意味着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人,享受和承担税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还可以为国家贡献税收。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可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减轻我国长期以来计划体制模式下高校办学形成的沉重负担。

1高校后勤实体改革涉及的现行税收政策

(1)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肉、禽、蛋、调味品和食堂餐具,免征增值税;经营此外的商品,一律按现行规定计征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向其他高校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免征增值税;向其他社会人员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应缴纳增值税。

(2)营业税。对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而成立的进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及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利用学生公寓向社会人员提供住宿服务而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对设置在校园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3)所得税。《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2006年8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100号文《关于经营高校学生公寓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彻底取消了高校后勤享受的免征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4)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的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因建学生公寓而经批准征用的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费附加,由于是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按照一定的比例附加征收的,在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的同时,也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2高校后勤实体改革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法规滞后,政策法规不明确、缺乏连续性,直接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政策法规不能及时反应和规范高校的后勤改革。2000年以来,以高校扩大招生这一政策背景所带来的高校大发展和引发高校投资多元化,以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引发的高校资产经营盈利性,在税收政策层面上开始把高校纳税主体从免征范围放置于实际征收范围中去。

严格说来,文件通知并不等于法律法规,其严肃性和刚性都严重缺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通知》已不能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征管中存在一些不明确问题,难以保证税收征管及时到位。

(2)高校后勤实体自身的改革不规范、不彻底,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税收征管的规范化与否,与高校后勤实体的改革是否规范,是否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完成了后勤系统的剥离,实现了独立纳税人的过度,但实际上,有些学校的后勤改革是在走过场,实质上并未发生变化。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我国高校后勤资产的所有权在国家,占有权在高校,后勤实体对后勤资产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经营权,没有对其所经营资产的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后勤实体不是真正的法人主体,也就不可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这一切从根本上妨碍了高校后勤改革,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3)税收征管和手段滞后,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漏征漏管现象严重。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活动的税收征管基本上仍限于对高校后勤对外服务部分,而对于由学校后勤部门直属的、专门为学生提供食宿及日常生活服务的机构,这一部分潜在的税源,未能进行有效的登记和管理,造成该部分税源疏于监管,造成税收征管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管理不到位。

3高校后勤实体税收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1)完善税收、行政法规,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关于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立法,应本着有利于征收管理、有利于依法治税、减少涉税争议、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则进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管理,要本着有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服务于、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税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规范化管理,促进高校后勤组织的规范运转。

(2)改进税收征收管理手段,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逐步使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征管进入正规轨道。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规范化管理必须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把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规范化管理的切人点,完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税务机关要积极构建功能齐全、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强系统管理,确保信息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加强相关部门联合,健全和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全面加强对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管理。因为高校后勤实体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工商营业执照的领发,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多个税种的税款征收和缴纳,涉及到对高校的财政拨款等诸多问题,涉及到国税、地税、财政、银行、工商等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改革,带动高校发展,完善税收管理,需要上述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配合,扩大信息交换的范围,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自2000年国家出台对高校后勤实体的政策以来,几经变更,形成了对高校后勤实体相关税收政策的不断修改和变化,也加重了税务部门对于高校后勤实体税收管理的难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加强对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规范化管理,亟待解决。这不仅关系到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的税收管理,更关系到如何发挥税收调节经济、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在我国税收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加强对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管理作为国家税收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后勤服务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医院后勤;技术岗位;人才培养;绩效积分管理

医院后勤技术岗位人才培养是医院后勤管理团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做好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才能更好地为医院临床医技部门服务,才能促进医院后勤学科建设的发展。该文将从医院后勤技术岗位定位、持续学习提升后勤技术人才专业素养、绩效管理指导后勤技术人才职业发展3个方面分享笔者所在医院后勤技术岗位人才培养及绩效管理策略。

1医院后勤技术岗位定位

医院后勤工作主要担负着服务、保障和管理3项职能,涵盖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其工作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和医疗质量的高低。可以说,医院后勤部门是医院正常运营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管辖范畴主要包含供配电系统(电工班)、给排水系统(管道班)、电梯(电梯班)、中央空调、锅炉、洗涤中心、保洁、食堂、污水处置、医疗废物管理、绿化养护、外包服务等。其中的电工班、管道班、空调锅炉班、电梯班等因涉及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故将其定位为后勤专业技术岗位。

2持续学习提升后勤技术人才专业素养

围绕笔者所在医院“持续学习,永不毕业”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支持医院后勤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管理能力建设。学习方式大体分为外出学习交流、科内班组轮岗学习和科内/组内业务学习,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型后勤团队。2.1外出学习交流。外出学习交流是最常见的学习方式,如参加各类医院后勤管理协会组织的论坛会议、参加各类后勤专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的学习交流、参加各专业技术等级或从业资格培训、到其他医院对口参观交流后勤相关业务等。通过外出学习,提升专业水平、拓宽眼界;通过“拿来主义”,借鉴其他单位的经验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秉持“走出去,带回来”的理念,将学习情况通过汇报交流的形式在科内进行分享,以提升团队整体实力。2.2科内班组轮岗学习。建立科内班组轮岗制度,让科内45岁以下的青年技术员工在各专业班组轮岗学习,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后勤技术人才。由此组建后勤综合技术班组,适应多院区管理,减少人力资源投入。在院本部或体量较大的分院可沿用传统技术班组管理模式,但在体量相对较小的分院,若不组建综合技术班组,将投入大量人力成本。2.3科内/组内业务学习。通过定期开展科内/组内业务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班组例行周会时,邀请其他班组长参与,以促进班组之间的了解交流。虽然后勤各技术班组按各专业进行了划分,但各专业在工作中多有交集,很多问题需要不同的班组配合解决。

3绩效管理指导后勤技术人才职业发展

3.1医院后勤技术岗位实施绩效积分薪酬分配管理目的。现代化的医院必须要有现代化、专业化的后勤服务保障团队。要培养一支有专业、懂技术、能服务、知团结的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团队,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指导团队成员职业发展方向的绩效薪酬分配管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使绩效薪酬能反映其岗位价值、体现多劳多得、尊重历史贡献、提倡技术领先的理念,以服务为导向确定医院后勤文化和绩效体系建设,并促进医院后勤学科发展,体现医院后勤人的职业价值。3.2绩效积分薪酬分配管理方案总体思路。该方案建议从基本绩效、工龄绩效、岗位绩效、职称绩效、月度考核绩效、年度考核绩效、团队建设情况7个维度综合考量,每个维度对应不同的绩效积分值。每月根据团队各成员7个维度的实际情况填报团队成员绩效积分报表,得出各成员积分和总积分值。由团队当月总绩效奖金额除以总积分,再乘以各成员积分,便得到各成员对应月份绩效薪酬。该方案计算方式不受积分分值变化和总绩效奖金额度变化而变化,编辑自动计算公式后可切实高效地根据每月积分报表计算出各成员绩效薪酬情况。3.3详细方案。3.3.1基本绩效积分。体现岗位价值的基本工资待遇,主要根据学历层级设置4级。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1级,对应基础绩效积分75分;本科学历为2级,对应基础绩效积分65分;大专学历为3级,对应基础绩效积分60分;大专及以下学历为4级,对应基础绩效积分55分。3.3.2工龄绩效积分。体现员工对单位的历史贡献,到单位工作满3年后,工龄每增加1年,绩效积分增加0.5分。3.3.3职称等级积分。将医院后勤技术职工职称等级划分为5档15级,每一档对应一类具体职称(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工程师/技师、助理工程师/高级工、技术员/中级工、初级工),每一具体职称对应5个等级,共设置15级职称等级,可为对应职称等级设置10~30分的绩效积分。每一具体职称等级工作满3年可在该档职称提升一级,该级职称晋升后进入另一档从新计算年限等级。据此,可为所有员工明确其职称发展方向,亦可为每一具体职称档次确定12年的职业等级发展规划。因不同的职称等级对应不同的绩效积分,体现的是不同的薪酬待遇,从而也不需要管理者一味地去催促员工进行职称晋升,变被动为主动。3.3.4岗位层级积分。医院后勤技术岗位可设置技术主管、技术顾问、技术骨干、技术工人4个层级。技术主管为班组长(要求职称等级9级以上,工程师/技师以上职称),主管班组行政工作,绩效积分加20分;技术顾问为班组专业技术最优人员(要求职称等级9级以上,少于6人的班组由技术主管兼任,不重复加分),主管班组技术工作,绩效积分加10分;技术骨干为技术主管和技术顾问后备人选(人数比例按班组人数20%拟定),主要协助处理班组技术和文档管理工作,绩效积分加5分;技术工人负责班组常规运维工作,绩效积分不加分。注:技术主管每3年换届一次,由所在部门主管组织,竞聘上岗;技术顾问每2年换届一次,由班组及部门领导评选产生;技术骨干每年底换届一次,由技术主管和技术顾问共同评选产生。3.3.5月度考核评级。月度考核评级可设置基础绩效分值30分,由对应技术主管和班组技术顾问根据当月班组成员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量等指标讨论确定(工作量积分因各班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不同,原则上在组内调整),每月绩效薪酬分配前报部门汇总。具体积分扣奖标准可参考下述条款:(1)劳动纪律和工作态度。迟到早退15min以内的,扣2分/次;迟到早退15min以上30min以内的,扣4分/次;迟到早退30min以上或旷工的,扣6分/次。(2)运维工作考核。技术班组视班组当月各员工的维修量统计情况,扣最后2名2分和4分,奖前2名2分和4分;或工作量低于平均量的60%的,扣4分给工作量最多者。(3)工作能力体现。工作表现积极,能在部门/班组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的,经部门主管或班组长提议,由经管小组(部门领导及普通员工不少于5人组成)讨论通过后,给予2~5分/月的积分奖励;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较差者,经部门主管或班组长提议,由经管小组讨论通过后,给予2~5分/月的积分扣减。(4)其他考核。提出有利于部门/单位发展有效的节约能源资源措施的,经科主任或班组长提议,由经管小组讨论通过后,给予2~5分的积分奖励。3.3.6年度考核评级。(1)年度考核评级用于指导年终评优绩效积分奖励及年终绩效奖金分配指导,具体考核标准可参考以下标准。①德、能、勤、绩指标,各5分(共20分),分别为:德: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能:专业技能;勤:出勤情况/工作量;绩:工作质量完成情况/执行力。②思想政治指标,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加1分。③月度指标,月度绩效积分平均值。④学术指标,每发表一篇论文加1分(获得省级/部级优秀论文或核心期刊加2分,获得部级优秀论文或SCI加3分),最多3分。⑤其他加分,由所在部门班组长或科长提议,对应管理小组讨论,有事实依据的加分事项(如专利、利于部门发展的方案或其他公认突出表现),最多5分。(2)根据考核标准在年底由部门主管及技术主管共同评分并依次排名,取前10%为优秀,在次年给予每月3分的绩效积分奖励;低于平均分30%的为不合格,在次年给予每月3分的绩效积分扣减;其他为合格。同时,可根据排名划分年终绩效奖金发放档次,让团队成员努力创先争优。(3)连续2年年度考核最后1名或连续3年年度考核后3名者,在合同到期时视情况可不再续签合同。3.3.7团队建设评级。团队建设评级主要从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文化建设两个维度,以各技术班组为考核团队,每年末由部门管理层面组织一次团队建设考核排名,对考核排名第一的团队,次年对应团队所有成员绩效积分在最终月度绩效积分基础上再上浮3%;对考核排名最后1名的团队,次年对应团队所有成员绩效积分在最终月度绩效积分基础上下浮3%。

4结语

通过对医院后勤技术岗位人才的培养,并辅助后勤绩效积分管理策略的实施,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后勤管理团队已逐步成长为一支有专业、懂技术、能服务、知团结的学习型团队,综合实力得以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肖婧.积分制管理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2020(2):118.

[2]谢世堂,沈慧,曹桂,等.公立医院职能部门绩效测量模型与操作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35(10):807-811.

[3]张俊.医院后勤工作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72-73.

[4]熊海韬,曾志刚,阳秋林,等.一种全新的绩效评价模式——积分制管理文献综述及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8(23):33-35.

[5]程许先.积分制管理在企业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7(15):129-130.

后勤服务论文范文篇10

一、引言

ISO9000质量管理体国际标准化组织最初颁布的9000-9004标准的总称。在众多质量标准之中,“ISO9000”所产生效果最明显,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我国自89年起开始使用这一标准,并且建立了相关的认证标准。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属于较为混乱的地带,将ISO9000体系引入其中不仅能够帮助其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而且还能够提升其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我国高校教学水平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虽然不同于外部盈利性企业,但是在其中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仍然具有较高的必要性,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求。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部门需要进行社会变革,一方面能够减轻高校的负担,促使高校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质量上;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提升后勤服务的质量与层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与认可度,进而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等提供坚实的基础与后盾。其次,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需求。长久以来,我们国家高校后勤管理一直都是处于行政化管理模式之中,这就为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高校的学生、教师等长久以来一直对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抱怨甚多”,及早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是其每个“顾客”的迫切需求。在高效后勤管理中推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很好的帮助其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层次,更好的满足校内“顾客”的现实需求。最后,是实现“三服务两育人”的基本需求。高校后勤在其发展中被赋予了“三服务两育人”的基本要求,这一基本要求显示着高校后勤与校外企业的基本差别,其存在的目的是以协助高校教学为目的的。所以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中,能够有效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与职责意识,能够很好的将员工工作重心落实到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高校教学水平上来。

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其现实可行性,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规范后勤管理,构建自我完善优化机制。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高校后勤需要依据全面化管理、全过程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对其自身标准化管理进行优化和完善,争取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与水平。其次,借鉴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化管理高效后勤。高效后勤虽不同于盈利性组织以盈利为唯一目标,但是其自身管理中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借鉴ISO9000在企业中的应用,将其先进经验等有效移植到高校后勤管理中来,提高其管理水平与层次。第四,提升后勤人员的素质水平。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高校后勤中的相关人员的基本素质进行培训与提升,提高他们对于标准化管理的认识程度,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在高校后勤管理中推广ISO9000具有很好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

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后勤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步骤

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到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基本步骤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①对高校原有质量体系的分析与诊断;②选举领导者,在此领导者的带动下积极推进后续各项工作进程;③设定需达到的目标及奖惩办法;④对高校后勤部门各层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训练;⑤ISO9000质量体系文件的宣传与培训;⑥质量体系的高效后勤系统试运行;⑦试运行效果的评估及完善;⑧申请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二)ISO9000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首先,高层领导的重视。任何一项制度的有效推广都离不开高层管理者的重视与参与,只要高层领导者的积极参与与推广才能更好的在基层员工及领导者中进行推广。同样的道理,此质量体系的应用必须得到高校高层领导者以及后勤部门最高管理者的认可与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较好的应用效果。其次,必须全员参与。一项规章制度的推广与使用离不开基础人员的参与,只有做到全员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该制度较好的推广与应用。在高校后勤系统中推广ISO质量体系,必须有广大基础人员的参与与认可,这样才能实现该质量体系更好的推广与应用。第三,强化监管与优化。在质量体系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有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来监督其应用效果,对于现实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分析并进行优化处理,在质量体系应用过程中需要保持持续优化的理念,对各类问题要做好总结与反馈,在优化过程中做到质量体系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完善应用。

五、结论

论文在对ISO9000质量体系进行充分的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它在高校后勤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对其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质量体系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的基本步骤以及应该主要的要点。结合论文的分析,本文认为在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应该及时推广ISO9000质量体系,切实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质量与水平,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琳 单位:扬州大学

第二篇: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

一、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各方面的不断改革,高校的领导开始认识到针对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利用高校的资源,很多高校开始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然而在构建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相关的体制不完善

虽然各大高校都纷纷开始对后勤管理进行一定的改革,但是由于改革的时间尚短,因此相关的体制非常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在对后勤管理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无法可依,没有进行按部就班的实施,实施过程非常混乱;第二,很多高校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参考目前企业的相关改革,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一些高校直接照搬企业的改革方式,由于高校和企业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所以企业的改革并不完全适合高校,因此无法更好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

(二)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地方,其中后勤为高校的日常运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是,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发现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很多高校的后勤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但是其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培训,所以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无法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从而影响了高校后勤整体的服务质量;第二,很多后勤人员认为,后勤管理体制是高校中不起眼的部门,服务工作做的好与坏都无所谓,因此很多后勤人员都产生了消极工作的心态,从而影响了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所以说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举棋不定

对于高校来讲,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能够减少原来臃肿的后勤机构,使得高校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但是目前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高校出现了举棋不定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很多高校都希望自身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但是又担心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会为高校带来很多不好的因素,例如:使得后勤管理人员过分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资源最大化等等,因此高校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了犹豫;第二,很多高校为了更好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参考了很多企业的改革意见,但是发现很多企业的改革,并不完全适合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所以认为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是件困难的事情,构建的成本和收益无法提前预知,因此很多高校开始犹豫要不要实行对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优化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然而在构建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从而影响了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更进一步影响了整个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为此我们必须要优化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策略,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意见:

(一)参考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因此其对后勤管理部门的改革比较及时,所以高校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也可以参考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认真选取一些现代成功企业的改革经验,从而认真分析改革的过程,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对其经验的借鉴和使用;第二,在借鉴现代企业成功经验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现代企业与高校的区别,高校无法像现代企业一样利益至上,因此在借鉴经验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参考高校自身的特点,参考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特点,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构建效果。

(二)政府或者当地的企业给予扶植

高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与政府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构建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和当地的企业给予帮助和扶植,从而能够更好、更快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可以根据当地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特点,对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给予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避免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上走一些弯路;第二,企业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在高校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予一定的帮助,这些帮助主要是指资金方面的协助,能够进一步促进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高校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高校成功进行构建和改革,因此这些高校可以将经验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可以帮助其他高校更好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第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范,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在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高校的领导需要给予监督和管理,促进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有条不紊地构建。

(四)培养更多的后勤管理人才

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更好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必须要培养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拔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后勤管理经验和技能,同时在进行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第二,对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高校应该构建相应的培训机制,对后勤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养,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第三,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待遇,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到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发展和进步。

三、小结

对于我国来讲,高校内原有的体制结构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尤其是对于臃肿的后勤管理体制来讲,必须给予改革。因此,需要鼓励高校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然而在各大高校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通过总结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而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相信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能够更加完善,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各大高校提供服务。

作者:沈积雄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第三篇:高校生活区后勤管理实践研究

一、浙江省高校后勤发展状况

我国高等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招生规模开始不断扩大,高校的数量、在校生人数和学校的校舍面积都在快速的增长。199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积极深化高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在杭州下沙、滨江、小和山、浙大紫金港和宁波、温州建成六大高教园区,促进高教园区资源共享。高校后勤经过十多年的社会化改革发展,后勤管理也从量的扩张到内涵提升方面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大学生生活区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尤为突出。

二、杭州下沙大学城生活园区存在的后勤管理模式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是目前浙江省最大规模的高教园区。2000年底下沙高教园区正式启动建设,园区规划面积为10.91平方公里,总投资86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达480万㎡,生活后勤学生公寓约160万㎡,共有14所高校进驻,目前在校大学生为17.80万人。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目前已运营15年,后勤生活园区通过高校自建或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高教园区内近20万名师生员工的学习和生活问题。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园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引入社会力量建设的生活园区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据了解,目前14所高校生活园区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高校自营自建。在新校区建设时,5所高校生活园区采用自己建设和管理。

(二)高校回购自管。在新校区建设时,3所高校生活园区引入社会企业建设,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学校出资全部回购生活园区,由学校自行管理。

(三)社会企业建设管理。在新校区建设时,4所高校生活园区引入社会企业建设,目前仍有企业负责园区管理。

(四)依托大学建设管理。在新校区建设或以后管理中,2所高职院校依托周边大学力量建设生活区,并由其全部或部分项目负责管理。

在这几年的学校发展中,由于高校自身实力增强,在生活区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新举措:

(一)采用部分回购方式。有2所高校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回购相对独立区块,取得学生公寓和生活设施的产权,再由学校后勤企业进行自管。

(二)新建学生公寓方式。有2所高校在教学区预留用地上,通过新建学生公寓和设施的方式,来解决扩招生源的入住问题。

(三)采用长期租赁方式。有高校同社会企业商谈,采用长期租赁(如10年以上租期)的方式取得生活区的管理权。

(四)引入专业化团队参与管理。高校生活园区中的物业管理和学生餐厅经营,根据后勤企业的经营状况,引入专业化团队参与园区项目的经营与管理,在学生餐饮的经营项目中尤为突出。在下沙大学城的14所高校中,每一个学校都会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找到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生活区管理模式。

三、新形势下高校生活区后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转变困难。高校教育发展由量的扩张转为质的提升,高校管理以学校章程为准绳,坚持依法治校,对后勤服务育人工作有更高的要求。

(二)政府扶持政策不到位。在推行后勤社会化过程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部分已取消;学生公寓住宿费还是维持在十年前的收费标准;学生食堂菜价补贴联动机制不健全,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

(三)经营成本大幅提升。一方面由于早期投入运营的房产设备都已超过十年以上,房屋的维修和设备设施的更新期都已进入高发期,投入成本更大;另一方面由于用工成本的大幅提高,员工的“五险一金”都必须交纳,企业负担更重。

(四)学生(家长)期望高。学生(家长)对生活园区硬件设施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现代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空调、电视、电冰箱和洗衣机等成为再简单不过的家用电器,但是在高校,由于经费所限、集中住宿人口稠密以及房屋结构等种种原因,大部分高校目前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配套各类电器的要求。

四、创新高校生活区后勤管理模式办法

新形势下的高校生活园区的管理,一方面要适应政府、学校对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要不断满足学生和家长对生活区的需求提升,同时后勤实体还要不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在高校生活区后勤管理中,政府、学校、后勤实体和学生(家长)四方都要明确定位、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高校生活区的管理服务工作。

(一)政府部门—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政府部门作为教育事业的举办者和管理者,积极作好政策引导和监管工作。(1)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建立完善多元化教育投入保障机制。(2)完善税收优惠及价格补贴机制。税务部门应继续对后勤实体经营生活区制订优惠的税收政策,如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物价部门应根据高校学生公寓的住宿条件核定不同的收费标准;财政部门应根据市场的不同价格指数建立学生食堂的价格补贴机制;政府通过银行给高校的银行贷款实施贴息,以减轻后勤的运营压力等等措施。(3)推动高校后勤行业自律。政府应推动和引导高校建立后勤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平台推动后勤的管理工作。通过协会做好政策的宣传与落实检查,如后勤员工“五险一金”的政策落实;通过协会作好政策制订的前期调研工作,如浙江高校后勤伙专会对全省高校食堂价格的调研报告,最终由省财政出台同食材价格上涨指数联动的价格补贴机制等。(4)加强政府部门对高校后勤的市场监管。高校是一个人源集聚的地方,特别是大学生的生活园区,里面涉及消防安全、食品卫生、设施设备安全、治安管理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来监管执行。(5)发挥高校与社会企业利益平衡的调节作用。对于社会企业参与高校后勤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校企双方来说,当双方理念与经济利益发生严重冲突,仅靠高校自身无法解决时,政府应充当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的调节者,及时保障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高校自身—制度管理、经费保证。高校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从目前社会现实出发,以学校章程的形式明确高校生活园区的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1)明确学校对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国内高校形成各种类型的后勤管理模式,如甲乙方协商模式、独立法人模式、集团服务模式、社会化服务模式等,学校应明确适合自身发展和后勤管理的运营模式。(2)构建学生管理的准社区模式。由于入住在生活园区的大学生人数众多且在园区生活时间较长,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大学生生活园区管理机制。按照准社区管理模式推动学校对生活园区的教育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支持。(3)加强对生活园区的经费投入。生活园区建设与运营都已十多年了,房产维修、设施设备更新、用工成本提高等都需要大额资金投入,而学校的在校生规模相对稳定、住宿收费标准多年不变,学校住宿费总体收入增幅不大的情况下,学校需要有专项经费投入生活园区保障其正常运转。(4)协调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利益平衡。社会企业投资生活园区建设确实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但在具体经营过程中,企业最直接的目的还是赢利。高校引进社会力量的直接目的是人才培养,按教育规律管理学校工作。高校与社会企业在管理理念、利益分配上的冲突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学校应从整体利益出发,不应在生活区的利益上影响学生稳定和学校发展。

(三)后勤企业—服务至上、成本领先。后勤企业是生活园区的管理者,又是大学生的服务者,所以后勤企业对园区的管理直接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服务态度,也是学生对学校管理满意度最直接、最具体、最细致的体会。(1)遵循教育规律。后勤企业不管是校内实体还是社会企业,我们在生活园区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大学生,所以不管是企业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思路都必须围绕高校的教育规律来实施。(2)抓好安全稳定。生活园区学生密集,安全管理工作是底线。后勤企业一方面要协同学校保卫、学工部门做好以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检查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责任范围内楼宇建筑、水电设备、消防设施、食品卫生、燃气灶具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3)成本控制、挖潜增效。企业最直接的目的是赢利,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他们遵循的原则,后勤企业也不例外。在住宿费收入增幅有限、食堂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商业项目周边竞争激烈、电商送货无孔不入,以及学生(家长)对生活园区服务需求日益提高的新常态下,后勤企业一方面要做好经营的成本控制,同时又要结合95后大学生的特点,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4)争取政府与学校支持。后勤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又要取得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后勤企业可以通过后勤协会的平台,争取政府对后勤经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同时又可以向学校寻求经营项目、专项经费、设备更新、资产投入等各种方式的支持。

(四)学生及家长—自我管理、文明维权。在校大学生除课堂学习时间外,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是高校生活园区,在生活园区中他们既是被管理者,又是被服务者。(1)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高校生活园区的主体是大学生,通过准社区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更有助于促进与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2)培养大学生的文明维权意识。生活园区的环境是高校中最接近社会的环境,生活园区就是一个准社区的环境。学生在园区中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有的学生要么不敢维权,要么偏激维权,所以培养学生的文明维权意识,生活园区中的案例就是最好的实践教材。新形势下高校生活园区的管理,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各方明确定位、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高校生活园区的管理工作。

作者:程余伟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第四篇:中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刍议

一、中国高校后勤服务的属性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板块,高校后勤服务具有经济和教育的双重属性。一方面,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学生与教师,这样一个公益性服务需求极强的一个群体,必然要求高校后勤服务必须带有公益性性质;另一方面,后勤服务实体作为一种准企业单位,自有它的经济效益之追求,这就必然体现出其市场性。这两种属性,决定了中国高校后勤服务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服务最优化与效益最大化的矛盾。破解这个矛盾,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是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必须直面的一个课题。

二、中国高校目前存在的几种后勤管理模式

(一)托管模式

通常规模较小的高校采用该模式,即以托管、并入等形式将本校的后勤服务委托给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后勤实体。如湖南长沙很多规模较小的大、中专院校、中学将本校的后勤服务托管给中南大学后勤集团、湖南师大后勤集团。该模式的初衷是为了引导高校后勤服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是,由于行政化色彩明显,所以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化的内涵。

(二)开放模式

该模式将校内市场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引进专业化公司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其优点是学校不直接管理后勤服务,从而可以集中精力搞好教学与科研。该模式要求校方职能部门必须具有较强的监管能力和健全的考评机制。否则,由于社会企业的趋利性,势必导致价格失控或食品安全等事故;在遇到重大事件时,经营方也很难与学校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该模式下的后勤服务体系抗风险能力较低。

(三)准企业化模式

该模式将高校后勤管理机关与服务板块分离,形成小机关,大实体的格局。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高校后勤服务效率低下的弊端。但由于后勤实体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行政化氛围浓厚,员工的积极性并未真正调动起来。同时,由于是准企业性质,实体管理层缺乏主人翁意识,容易出现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如果不去行政化,该模式下的后勤实体也不能催生强大的生产力。通观以上三种模式,其共同点就是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后勤服务所面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三、高校后勤管理新模式的探索

结合中国传统哲学“和合思想”,个人认为,以后勤文化建设为基础,以解决后勤服务所面临的矛盾为核心,以管理、服务一体化为目标的“和合模式”是新形势下理想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一)“和合模式”的内涵

“和合”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概念始见于先秦。先秦诸子中,老子、孔子、荀子对“和合”思想均有论述。而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合”思想逐渐为社会管理层借用,从而衍生出管理学意义。那么什么是“和合”呢?“和”,就是和谐,它涵盖管理与被管理的和谐、管理方式与服务过程的和谐、管理手段与管理结果的和谐。“合”,即合作。以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为例,高校为后勤实体提供必要人、财、物及政策支持;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无条件地为校方提供必要的、能满足校方教学、科研及师生生活基本需求的后勤保障。“和”,是结果“;合”,是方式。“和”的结局展现在高校日常运行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等“;合”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后勤实体对校方优质的服务反馈和校方对后勤实体一以贯之的扶持。

(二)怎样构建高校后勤管理的“和合”模式

高校后勤的发展,离不开厚重的文化底蕴,离不开奋发向上的后勤服务队伍,也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市场和凸显效益的经营领域,更离不开腾挪手脚的经营环境。所以,构建高校后勤管理的“和合”模式,必须在这几个方面下苦功夫。

1.要在构建“和”的后勤文化上下功夫后勤文化的高度,决定了后勤服务的深度。纵观国内高校后勤文化,有的注重宽博、以人为本;有的强调谨严,按章办事。文化无好坏优劣之分,但须结合校情,突出特色。科学的、和谐的后勤文化应使员工工作心情愉悦,充满激情,使整个后勤团队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生机勃勃。

2.要在培养“合”的服务主体上下功夫把高校后勤服务主体全面依托社会企业非明智之举。社会企业有实力,懂专业,但追求经济效益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牺牲自身利益来满足高校的服务需求。一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冲突,作为企业,它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经济效益,背离社会效益。把高校后勤服务主体全面依托高校自身的服务实体也不科学。绝大多数高校后勤实体是笼中虎,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导致其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一直徘徊不前。结合国中国高校实情,理想的高校服务主体应当主、客共存,即以高校自身后勤服务实体为主,以引进的社会企业为辅,通过一种合理的竞争机制,为高校营造一种理想的服务氛围。

3.要在培育“和”的市场体系上下功夫作为中国教育大厦中的一个子系统,中国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具有公益性和市场性双重属性。所以,在培育市场体系方面,需要高度关注其两种属性的关系。一般而言,凡和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生活需求密切相关的,如饮食、供水、供电,应该坚持公益性不动摇;诸如医疗保健、幼教、卫生保洁、绿化、保安等板块,相对而言,更容易彰显市场特质,可以有选择性地交给社会各专业公司,但必须实行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严格把关。

4.要在拓展“合”的经营领域上下功夫新形势下的高校后勤服务不独是水、电、气、饮食,它应当依托高校的人才、智库,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构筑自己新时代的后勤梦。条件成熟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发一些新型、具有时代特色的服务行业,比如生物科技行业、信息化服务、新材料的研发等,逐步增强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要在培育“和”的经营环境上下功夫高校后勤是服务方,同时也是被服务方。它的成长、壮大也需要高校这个母体的呵护与关爱。高校应该尽可能为后勤实体设置一些相对宽松的政策机制,比如人才的引进,房屋、设备设施的廉租赁甚至零租赁、奖励机制等,充分激励后勤服务实体改革创新,做大做强,从而既提高后勤实体的服务水平,又促进后勤实体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劳动的差别。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人性化的非物质待遇的柔性管理机制,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等管理方式。

作者:蒋琛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第五篇:学校后勤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1我国学校后勤管理现状

1.1后勤管理观念陈旧

首先,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都将管理理解为一种“行政”的行为,而并不是服务,所以,在行动方面主要依靠行政方式来进行管理。其次,就后勤组织和内部员工的方面来看,长期的“铁饭碗”无疑使其养成了极大的惰性,现在让其列入到企业编制当中,将其推到社会当中来,很容易会增加他们的恐慌。最后,在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都存在着忽视管理质量的观念,在很多时候,后勤管理部门职能被动地按照上级的意思来从事管理活动。

1.2后勤管理结构失衡

当前,在后勤管理结构方面,很多高校所运用的都是直线职能制,具体而言,在这种制度结构之下,后勤管理部门直属于学校的领导,却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独立性,也并不能够真正意义上取得法人的地位。这样一来,后勤管理部门就不能够按照企业运营的规律,来对于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设置。

1.3后勤管理体制落后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大多缺乏应有的咨询机构,从而更好地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服务。即便是有的高校后勤部门能够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但是其并不具有相应的广泛性特征,难以充分行使咨询职能。一般来说,咨询的任务主要是由相关的职能部门给分管的校领导出主意来完成的。长此以往,这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决策的民主化发展趋势也是无益的,当然,也难以调动起来绝大多数后勤职工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监督反馈体制也并不完善,一般来说,我国高校后勤只有决策体制、执行体制,而并没有专门的监督反馈体制,所以不断出现决策者多而执行者少的情况。

1.4后勤工作基础设施陈旧

高等院校本身就是传授和创造高新知识的前沿阵地,无论是教学和实验设备,还是技术设备都呈现出来不断更新的局面。但是,就现有状况来看,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大多是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之上,并不能够满足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学校资金紧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领导对于后勤工作缺乏重视,难以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

2学校后勤管理的对策分析

2.1强化后勤部门的服务意识

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理应强化高校后勤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具体来说,应当加强制度管理,做好年度工作计划和岗位责任制度。尤其是对于后勤人员来说,应当不断尝试改变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服务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全方位面向市场经济,原有的将开发利用工作为重心,变成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确立后勤的重要地位。

2.2完善后勤管理结构

高校应当贯彻落实“领导——执行——咨询——监督”为一体的后勤管理的体制,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后勤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其法人地位的取得。尤其要强调的是在执行这一环节,应当明确总经理以及管理的总公司和分公司都属于执行机构,由总经理来负责行使董事会的决议,由后勤集团以及下属的分公司来分别执行董事会所赋予的各种议案。

2.3健全高校的后勤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的后勤管理机制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三个方面。所谓导向机制,主要强调的是高校自身应当确定正确的导向路线,从而进入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当中,并且最大程度上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激励机制指的是利用有效资源,最大程度上调动起来管理人员和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约机制就是要为高校后勤管理提供一种正确的发展方向,这种方向具有有序化和规范化的特征。

2.4加强高校后勤信息网络建设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环境的更新和优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信息沟通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来说,应当最大程度上吸纳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化其在后勤工作当中的应用,从而使得后勤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事实上,这也中奖在客观上实现后勤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也是满足知识经济对于后勤信息需求的必然的措施。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