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转正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6 00:11:55

机械加工转正总结

机械加工转正总结篇1

工程机械的技术养护是指为了使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其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而对机械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以“、调整、紧固、防腐”为主要内容,按不同需求分等级进行养护。

1.1日常保养。日常保养以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为中心,主要是维持机械的机容机况,使机械经常处于完整和完好的状况以保证正常运行。由操作人员在每日工作前、工作中和工作后,按各级机械的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进行。

1.2分级保养。保养分为三级。一级保养主要对各总成和连接件的紧固、,对外部检查的一些必要的小调整。以清洁、、紧固为中心内容,并消除机械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出现的某些薄弱环节,对有关制动操作等安全部件的养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进行。二级保养以检查调整为中心,对机械进行较深入的技术状况检查和调整。根据操作人员的反映和经过技术状况诊断,确定维修附加项目。三级保养以消除隐患为中心,对局部包括总成件检修,改善机械技术状况,以延长中修及大修周期。

2、工程机械设备的检查方法

2.1直观检查法。由操作人员直接观察设备及零部件的表面状态来进行故障的分析,看机械运转是否平稳,皮带是否太松或太紧了,螺丝是否松动,是否有漏油漏水现象等。

2.2温度检测法。以观测检查各机械零件的温度变化,并以此为信息源来判别机器的运行状态。对无温度指示器的部位,可用温度计或手感知的方法进行判断。

2.3压力检测法。观察和测试机械系统各部的气压、油压是否稳定,并以此为信息源,通过压力参数的变化特征判别设备的运行状况。

2.4噪声检测法。听机械各部件运转时有无异响,若某处发现响声跟平时不一样,则该处可能存在故障。

2.5振动检测法。观察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情况,并根据振动参数变化特征来判断机器的运转状态。

2.6金相分析法。对于一些零件,可观测其金属表面裂纹通及显微组织情况,并检测其残余应力,根据这些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来判别机器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3、工程机械故障分析

3.1机械故障基本原理机械故障是指机械由于使用过程中正常和非常原因导致机械不能工作,需要进行维护工作,当故障解除后方可继续使用。公路工程机械发生故障,首先是机械失效,机械失效与机械磨损有着密切的联系。机械磨损是指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或者故障导致机械结构发生摩擦,在初始磨损期,机械磨损和故障属于敏感发生阶段,若不能正常维护和应用机械,磨损率和故障率会急剧增加。在机械使用后期,机械故障率和磨损率达到最高,维护工作难度大,需要维护的工作范围也大。

3.2工程机械重要部件故障与处理

3.2.1发动机故障

(1)发动机异响故障分析。发动机出现故障时首先会发出异响,最可能是由于发动机部件发生损坏,导致碰撞发出异响。当发动机出现异响情况时,应立刻停机进行检查,确认异响消除后才能继续工作。

(2)发动机停转故障分析。当发动机发生烧瓦和气门脱落、发动机的飞轮与起动机齿轮抱死时,容易引发发动机停转,导致设备无动力倾翻等事故。发动机在发生停转前均会发生剧烈的振动,因此,当发动机发生停转时,应立刻进行发动机停机维护并更换损坏部件。

(3)发动机过热故障分析。当发动机散热条件和措施不能保证发动机散热时,发动机就会过热,从而导致“粘缸”现象,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发动机的散热条件,有效降低发动机发热故障。

3.2.2传动系统故障分析

(1)传动系统异响故障发动机的传动系统设计不合理或在不合理工况下使用时,传动系统会发生异响故障。异响故障是由于传动系振动过大,机械部件之间发生碰撞,导致发出各种异响。如机械传动系统发生齿轮打齿、轮齿脱落等故障,会严重影响工程机械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传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2)传动系统不良故障对于机械传动部件,均需要采用措施,降低齿面之间的摩擦和冷却齿面之间热量。由于油的性能不能做出及时的判定,劣质的油很容易引起齿轮齿面的失效,影响传动。

3.2.3机械结构故障分析

(1)机械结构存在裂纹。机械结构的裂纹主要是设计制造存在缺陷,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疲劳失效导致。裂纹是机械结构最为危险的隐患,极易引发机械事故。因此,在机械使用过程中,要对机械结构进行仔细检查,尤其是结构薄弱的环节。

(2)机械结构存在大变形。机械结构均为塑性钢材,受到外界载荷作用后,机械结构将会发生变形产生位移,影响结构的刚度。工程机械施工中,结构在受到超载荷后发生不可逆性变化。因此,在机械作业过程中,需要确保机械的整体塑性变形,防止出现失效。

3.3公路工程机械故障原因

(1)作业时间只考虑使用和赶工期,忽略了工程机械本身的力学规律,使其经常除超负荷压力中,出现过早和过重失效。

(2)设备使用不当,操作工人缺乏正确的使用指导,容易发生机械故障,影响机械作业能力。

(3)机械维护措施不规范,缺乏故障检测措施。重大安全事故往往是机械缺乏有效的检测措施,导致初始的小故障恶化为重大故障。

(4)机械维护措施不当,导致不能正确的处理机械故障。公路工程机械发生故障后,维护人员缺乏专业的机械知识,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办法,使机械存在安全隐患的前提下继续工作。

4、机械设备的保养方法

工程机械的保养是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来使机械长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使其能安全高效的工作,并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几种常用方法。

4.1就车保养法。此法是根据保养等级和保养部位的不同情况,将该部件进行拆卸、清洗检查和重新装配。工效太低,仅适用于保养单位人员少,设备少,并且类型复杂,配件通用互换性差的工程机械。

4.2逐件轮流保养法。此法主要依靠机组的操作手完成,它适用于时间紧迫和保养人员缺少,机械分散且无备用机械的情况下的一级或二级保养。此法较符合施工单位实际情况而得到普遍应用。

4.3总成分工保养法。该法将机械设备分为若干总成,如变速器总成、发动机离合器总成、自动系统、电气系统以及轮胎、履带等,然后根据这些分法,将人员编成不同的保养作业工组并进行编号,并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程序进行分工、定位,使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协同完成保养作业内容。

4.4机动快速保养法。此法是在前面的总成分工保养法的基础上,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保养任务,各作业工组采用快速保养工具来辅助完成。这种方法适合于有充足的熟练保养人员,并且机械零、部件、材料、配件齐全,场地较宽,工具设备齐全和保养任务量大的情况下采用。

5、结语

机械加工转正总结篇2

关键词:数控车床;四工位回转刀架;维修

数控车床是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产品,是在机械制造业要求产品高精度、高质量、高生产率、低消耗、多品种产品生产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结果。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机械加工中,产品是经过一道道工序、多次换刀与一系列动作逐步累加而成型的。随着数控车床的发展,数控刀架开始向快速换刀、电液组合驱动和伺服驱动方向发展。数控刀架作为数控车床必须的功能部件,其直接影响机床的性能和可靠性。发生故障是难免的,如机械锈蚀、机械磨损,电子元器件老化、插件接触不良,软件丢失或本身有隐患、灰尘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刀架的维护,可提高刀架的使用寿命。

一、四工位回转刀架的工作原理

1.四工位回转刀架的传动简图和换刀过程

本刀架采用蜗轮蜗杆转动,上下齿盘啮合螺杆锁紧,转位时采用无触点霍尔元件发信的工作原理。

换刀过程:

(1)松开 刀架电机与刀架内一蜗杆连接,刀架电机转动时与蜗杆配套的蜗轮转动,当丝杠转动时刀架会上升,丝杠上升后使位于丝杠上端的压板上升即松开刀架。

(2)换刀 刀架松开,丝杠继续转动,刀架在与丝杠一起转动即换刀。

(3)定位 在刀架的每个刀位上有一个永磁铁做的感应器,当转到系统所需要的刀位时,磁感应器就发出信号,刀架电动机开始反转。

(4)锁紧 刀架用类似与棘轮的机构装的只能沿一个方向旋转,当丝杠反转时刀架不能动作,丝杠就带着压板向下运动将刀架锁紧,换刀完成。

2.四工位刀架发信盘

发信盘上有4只霍尔元件,每只霍尔元件开关都有三个引脚,第一脚接+12V电源,第二脚接地,第三脚为输出。转位是刀架带动磁铁旋转,当磁铁对准某一个霍尔元件开关时,其第三脚输出低电平,当磁铁离开时输出高电平。4只霍尔元件开关输出的4个刀位信号T1~T4分别送到4只光耦合进行处理,经过光电隔离的信号再送给I/O接口芯片。

刀架上每个霍尔元件都正对一个刀位,当刀具转到工作位置时,利用磁体和霍尔元件导通,将刀架位置发送到PLC的数字输入。通过PLC的数字输出,控制直流继电器,继电器再驱动交流接触器连通三相交流电源,使刀架电动机正转或反转。

二、四工位回转刀架的故障诊断方法

我们要学习车床刀架的诊断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故障是指系统在规定时间和规定的条件内失去规定的功能。根据四工位回转刀架的工作原理,其主要由系统控制,机械传动和电机传动来完成一系列的动作。那我们就可以根据这几个方面来诊断故障。

1.诊断内容

动作诊断:监视刀架动作部分,判定动作不良的部位;

状态诊断:当刀架运行时,观察运行状态;

操作诊断:监视操作错误和程序错误;

数控系统故障自诊断;

2.故障的总结与分析

通过对故障的诊断,结合对整个刀架的工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出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大概有哪些零件不正常工作而导致故障的产生。

3.故障的排查

得出故障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所拥有的经验排查问题;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找到问题的所在,在一定范围内考虑经济条件,生产条件,现阶段的工作环境采取最适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三、数控车床回转刀架的诊断与维修案例

例1、 故障现象:刀架不能启动

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结合四工位回转刀架的工作原理。能引发此类故障的原因大概分三个方面:一是软件方面,由于刀架的控制是有数控机床plc与参数一同控制,plc与参数的改变都可能导致此类现象的产生。二是机械方面,刀架预紧力过大能导致刀架内部机械卡死。三是电器方面,电源不通电机不转。

故障排除:通过了对故障的分析之后我们当适当的总结,根据分析的内容总结出简单而有效的方案来排除故障,最终查出故障的来源。根据以上故障分析:应当先排查软件也就是plc与参数控制,软件的排查方便、快速、准确。我们可通过查维修手册看出参数的变化。如果参数是正确的,我就会想到是不是电器的问题,去检测熔芯是否完好、电源开关是否良好接通、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电压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可通过更换保险、调整开关位置、使接通部位接触良好等相应措施来排除。除此以外,电源不通的原因还可考虑刀架至控制器断线、刀架内部断线、电刷式霍尔元件位置变化导致不能正常通断等情况。

手动换刀正常、不能自动换刀。此时应重点检查微机与刀架控制器引线、微机I/O接口及刀架到位回答信号。如果电器也没问题那就检测机械,当用六角扳手插入蜗杆端部旋转时不易转动, 而用力时可以转动,但下次夹紧后刀架仍不能启动。此种现象出现,可确定刀架不能启动的原因是预紧力过大,可通过调小刀架电机夹紧电流排除之。

例2、 故障现象:刀架不能正常夹紧

故障分析:出现此故障时, 首先检查夹紧开关位置是否固定不当,并调整至正常位置。其次从电路分析,用万用表检查其相应线路继电器是否能正常工作,触点接触是否可靠。若仍不能排除,我们则应从机械方面考虑刀架内部机械配合是否松动。有时会出现由于内齿盘上有碎屑造成夹紧不牢而使定位不准,此时,应调整其机械装配并清洁内齿盘。

故障排除:发信盘位置没对正:拆开刀架的顶盖,旋动并调整发信盘位置,使刀架的霍尔元件对准磁铁,使刀位停在准确位置;系统反锁时间不够长:调整系统反锁时间参数即可;机械锁紧机构故障:拆开刀架,调整机械,并检查定位销是否折断;系统的刀位信号接收电路有问题:如果该刀位霍尔元件没问题,以及该刀位信号与系统的连线也没问题的情况下更换主板。

四、数控车床四工位回转刀架的维护

维修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发生故障时,及时的排除故障,使其尽早投入使用,而且还包括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其中包括:每次上下班清扫散落在刀架表面上的灰尘和切屑;及时清理刀架体上的异物,防止其进入刀架内部;严禁撞击、挤压和刀架的连线;保持刀架的良好;刀架的预紧力大小要调节适度;定期检查刀架内部机械以防止其不能正常夹紧或机械卡死。我们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按照以上要求去做,则可增加刀架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主编 韩鸿鸾 出版日期2011

[2] 《数控机床调试、使用与维护 》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主编 王刚 出版日期2006

机械加工转正总结篇3

关键词:农机化 发展 思考

1.我国农机化发展状况和所处的位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方式正由人畜力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不断改变。1949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仅8.1万千瓦,其中排灌动力约占89%,拖拉机保有量只200余台,农业生产主要靠人畜力手工劳动。1999年,我国农机总动力已增至4.89亿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8.2万台,配套农具136.8万部;小型拖拉机1215.3万台,配套农具1696.7万部,拖拉机动力近1.4亿千瓦,占农机总动力的28.5%;农用排灌机械动力9822.8万千瓦;联合收割机22.7万台;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5461.5万千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达2640.8亿元。据最新统计,2003年底,我国农机总动力预计达到6.09亿千瓦,比上年增长5.2%;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预计达到3413亿元,比上年增加6.5%。

随着农机装备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量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正在替代落后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2003年全国预计完成机耕面积61360千公顷、机播面积42010千公顷、机收面积27354千公顷,机械化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为47.2%、27.2%和20%。其中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有新突破,江苏水稻机收比例超过了70%、安徽超过50%。特别是近年来小麦跨区机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3年,全国小麦主产区共组织了5000多个机收作业队,设立了2700多个接待服务站,组织了150多万台次收获机械投入“三夏”作业,共完成机收小麦面积1.6万千公顷,小麦机收比例超过72%;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收获机械化,这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中率先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的一个里程碑。目前跨区机收的成功经验正向水稻、玉米等其他作物和生产环节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加快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增强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与此同时,农机服务组织也得到蓬勃发展。预计目前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总数超过3100万个,农机从业人员达到3600万人;2003年全国农机经营总收入将达到2300亿元,其中农机户开展农机作业、修理等经营活动的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扣除成本与费用,农机户获得的利润约为750亿元,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2.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的农业机械已在种植业的主要生产环节中应用,农业生产方式已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总体上机械作业在农业生产中开始居主导地位。但是,受自然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机化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还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

2.1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低

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呈现出: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水稻播(插)、收获、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低等等。我国粮食生产机械化起步早,有基础,但发展仍很不平衡。总体看,全国小麦的机播和机收水平已超过70%,北方优质小麦产区的机播、机收水平接近90%,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但水稻机收水平仅有20%左右,机械化栽植水稻水平还不到10%。玉米的机播水平虽然达到了50%,但其机收作业刚刚起步,水平还相当低。

2.2农业机械化投入少

一是国家财政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各项农业专项资金中,农机事业所占比例少,有的甚至没有农机的份额。特别是对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除少数几个省区外,多数地区的财政都没有列支。二是农民收入低,限制了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002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476元,但地区之间、农户之间很不平衡,沿海不少地区已经达到3500元以上,而西部一些省份还在1500元左右。按照人均纯收入2476元计算,抛去生活消费支出,平均每户结余2600元。如果再考虑到收入差距、农机养护使用支出及柴油价格连续上调等因素,则大多数农民不具备购买农机的能力。

2.3农机服务体系薄弱

近年来的机构改革,使得大部分省、市、区的农机管理机构降格或与其他农业部门合并,客观上造成了农机化工作力度减少。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农机基层服务体系。有的乡镇农机管理站资产被平调或处置,人员被遣散;有的虽然还承担农机管理职能,但没有经费保障,多数精力迫于生存而从事各种形式的创收活动,致使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抗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得不到很好开展和落实。

2.4其他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只有农业劳动力因转向非农产业而不足时,才适宜推进农业机械化。由于我国非农产业不够发达,以及城乡分割体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很慢。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比重仍接近50%。二是家庭经营规模太小。我国农民平均每户经营耕地1990年为10亩,1999年下降为8.8亩,2003年已不足8亩,劳动力平均耕地水平已减至3亩左右。在这样的空间内是难以推进机械化的。三是农村基础条件落后。多数地区对农业机械的适用环境改善缓慢,尤其在山区和贫困地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机的出行和转移,不少省份的农业电气化滞后。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0%,且机电灌溉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3,而这些电力提灌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资金匮乏,年久失修,设备老化,带病带残现象突出,严重影响着机械效能的发挥。四是农民文化水平低。我国农村教育远远滞后于城市,据统计,农村中每年约300万人没有完成初中义务教育,有的地区高达30%,如此低的教育水平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2.5农机化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实行依法治机才是推进农机化的根本保障。近几年,不少省份人大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农机管理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对引导、促进农机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看,由于国家的农机化立法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尤其对农机化事业的促进、农机产品质量保证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示范引导力度不够、宏观调控手段较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机化发展环境的建立和改善。

3.加快我国农机化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不久前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机部门应牢牢把握住这个机遇,强化农机在大农业中的基础地位,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突出“兴机富民”,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优势产区、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着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抓好示范,保障安全,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

3.1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是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继续发展小麦、水稻、大豆和优质、专用、高效粮豆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烘干、精深度加工、新鲜包装等机械设备,延长产业链,为粮食稳定增长服务,为提高粮食品质服务;大力研制开发蔬菜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和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着力推进品种工程、优质饲料工程、疫病防治工程、保鲜贮运工程、质量检测和卫生安全工程的农业机械化及其信息服务网络现代化,为外向型农业服务;积极推广有利于减轻污染、节约能源、保持环境的机械设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是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次序从过去重产中、轻产后转变为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通过精加工和深度加工进入国内外市场,再根据市场需求和规模发展产中环节的机械化,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从过去主要侧重于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由侧重于农机动力增长转变为向增加作业机具、配套农具倾斜;由侧重于小型农机具增长转变为向大中型农机具倾斜;由单项作业机具的增长转变为向复式作业机具倾斜。

3.2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机化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农机化发展重点。首先,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等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技术经济条件和投资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其次,粮食主产区要努力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其中,南方稻谷主产区要主攻稻谷生产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北方玉米和大豆主产区要主攻玉米、大豆生产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型商品粮、加工专用粮、饲料生产和加工基地,农机化要向提高农产品品质方向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再次,要支持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的机械化发展。如立足山区资源优势,以茶叶加工机械化为突破口,推动农机“上高山”,实现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为山区茶农增收致富提供机具设备和技术保证;西部内蒙古、新疆地区重点发展牧草收割、青贮机械,积极适应当地发展畜牧业的迫切需要;广西地区努力组织实施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为蔗农增产创收创造条件等等。

3.3加强政策和法律建设,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一是农业部和各省、区、市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有关委员会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工作。为促进农机化发展和依法治机提供法律依据。二是积极做好“十一五”农机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发展确定阶段奋斗目标。三是强化责任、依法行政。《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明确了农机部门在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执法地位,下一步是如何找准位置,确定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管理体制,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真正做到:吃透条款、落实责任、完善制度、规范执法。农机管理部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全面监督管理,依法对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机械的生产经营实行登记或者施行许可制度,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依法对农机产品生产、销售、维修等进行质量技术监督,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权益。

3.4大力促进农机技术进步、技术创新

发展农机化,必须注重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农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不断满足农民对先进农业生产工具的需求。要坚持自主研制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农机装备技术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中心、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尤其要集中力量解决紧缺农机产品的关键技术装备,加大农机装备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加强农业机械技术质量监管保证工作,提高农机产品质量、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要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重点抓好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和节水农业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把特色农机化项目的试点做强、做大。

机械加工转正总结篇4

2013年2月1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机联)在京召开了“2012年全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新闻会。中机联执行副会长蔡惟慈介绍了2012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并对2013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走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蔡惟慈在会上指出,机械工业已经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发展时期,企业不应只关注“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把自身竞争力提升作为长远目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全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8.04万亿元,同比增长12.64%;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8.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5.18%;实现进出口总额6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54%。

虽然机械工业在2012年实现了适度增长,但与往年统计数据的对比中不难看出,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的回落十分明显:产销增速从往年25%以上回落到12%左右;利润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5.96个百分点,比同期产值增速低7.4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幅比上年回落6.7个百分点,且低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0%)1.6个百分点;出口增速也较上年大幅回落20.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的需求疲软,也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压力。据介绍,受需求疲软和供大于求的双重影响,2012年机械产品价格总体处于下行态势,产品价格指数始终低于100。企业订单增幅明显下降,据中机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内各月累计订货值同比均为负增长,至年底同比下降1%左右,明显低于上年6%的增幅,更低于“十一五”期间20%以上的增长水平。除此之外,货款回收难、贷款利息高等多重因素更是雪上加霜,极大地加重了机械企业的负担。2012年机械工业应收账款总额已高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4%,远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9.8%的增幅。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尤其是发电设备(50~80%)、重型矿山机械(100%)和工程机械(35%)等子行业的骨干企业,情况更为严重。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机械工业增速的回落,传递的或许是一个好消息。毕竟,长期的高位运行既难以持续,又暗藏诸多风险,而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体现。同样,从“高速发展”到“健康发展”,正是机械工业进入中速发展时期的新特点。据蔡惟慈介绍,在2012年趋紧的环境中,市场对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企业调整升级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

一方面,机械工业企业“攻高端”的势头更加明显。2012年,机械工业在高端设备的研发、生产上投入明显加大,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在产品生产上有所斩获(比如8万吨模锻压力机、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520马力推土机、75立方米矿用挖掘机纷纷问世),在高端控制系统上也有了明显突破,一改受制于进口的局面(2012年中资企业DCS系统产销额已超过外资企业,业内市场占有率前3名中中资企业占了2个)。2012年的海外并购热潮也反映出机械企业正在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2012年表现不俗,成为推动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012年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1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8%,高于同期机械工业全行业平均增速5.84个百分点,占机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6.52%。民营企业实现利润表现出相同的趋势,1~12月累计利润总额为6591亿元,同比增长16.96%,高于同期机械工业全行业平均增速11.78个百分点,在机械工业实现利润中的比重为53.8%。

此外,2012年机械工业还呈现了关键零部件和特种材料自主化步伐加快、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有加速之势、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国产装备市场满足率继续提高等诸多亮点。

2013年走势预测

机械加工转正总结篇5

随机抽查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按照“依法监督、公正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安全检查随机抽查制度,充分发挥省级农业机械技术中心监督管理作用,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随机抽查工作,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动全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合法、规范、有序发展。

二、实施内容

(一)抽查依据

1.《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九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2.《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执法人员在农田、场院等场所进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检查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二)查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牌照及操作证件;

(三)检查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的安全状况,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停止农业机械转移,并进行维修;

(四)责令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改正违规操作行为。

(二)抽查项目

农业机械及其操作(驾驶)人员在农田、场院的安全生产情况。

(三)抽查对象范围  

根据监管对象以流动为主的特点,以县(市、区)为监管对象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

(四)抽查比例、频次、时间

抽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检查对象名录库的5%,抽查频次为2次,202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1次,分别为4月至6月和9月至11月。

三、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

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为随机抽查工作的责任单位,采取“双随机”抽查机制,通过福建“农业云131”统一综合门户双随机一公开系统,从检查对象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从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选派省级监督检查人员。                               

监督检查组由省、市、县农机监督检查机构的检查人员组成,市、县(区)的执法人员由被抽中的检查对象县(市、区)和其所在的设区市产生,分别从各自的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取。

通过深入农田、场院等场所对农业机械作业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纠正违章和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对发现存在农机安全隐患的,责令农机所有人(管理人、操作人)落实农机安全隐患自查自治责任,并明确其为整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县级检查单位及检查人员为整改验收单位及责任人,设区市与省级检查单位及检查人员为整改督办单位与责任人,落实限期完成整改。对抽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严格依法依规查处。属于其他部门管辖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四、抽查结果运用

检查人员要及时完成检查报告。检查报告包括检查对象、检查时间、检查内容、现场检查记录、检查情况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查处结果等事项。检查档案应做到“一检查一归档”并妥善保管。随机抽查结果遵循“一检查一通报”制度,并在抽查工作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将抽查结果录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系统”,并于次日登入厅官网、省政务数据汇聚平台,检查、核实检查数据是否符合要求。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是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组织部署、严格把关工作方案、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狠抓监管工作落实,确保随机抽查工作有效开展。

(二)严守执法纪律。开展随机抽查工作,执法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遵守工作纪律,依法行政,公正廉洁。要转变执法理念,提高执法能力,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行为,防范失职渎职或消极不作为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宣传力度。以随机方式开展抽查工作,是行政执法监管方式的探索和创新,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随机抽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参与抽查工作监督,为随机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六、做好工作总结

各地要及时做好半年和年度工作总结,总结包括随机抽查计划任务完成情况、“两库”动态调整情况、查出问题的处理情况等。半年和年度工作总结分别于6月5日和11月25日前报省农机中心。

联系人:福建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林文华  联系电话:0591—87554529

 

 

 

机械加工转正总结篇6

1、化工设备故障发生规律分析

设备经安装,最初投入运行后,虽已经过技术鉴定和验收,但初期故障总是不同程度的反映出来,其表现为:1)设备内在质量方面:如设备的设计结构和性能,零部件加工、材料的选用缺陷,操作人员对设备、结构、性能、特点的认识掌握和认知程度,以及现场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设备故障。2)安装质量方面:设备安装质量是企业内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综合效能、计量检测手段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零部件经过一段磨合期后,初期故障已基本排除,现场操作人员水平也逐步提高,并且基本掌握了每台设备的特性、原理和性能,故障率明显降低,即便如此,设备的运行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例如:故障易发生在易损件或该换而未及时更换的零部件上,因每台设备所有静、动零部件密封、轴承等磨损件都具有使用周期和寿命,运行中的中期设备已逐步接近此项指标。经过停车检修而更换的零部件之后,有些不配套、不稳合、尚处在磨合期,或发生装配错误,也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带病运行,这类故障也多处发生。

2、故障预防及维修技术实施控制

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老是会涉及到关于电力、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结构、运行条件、设备性能分析等多方面的的内容,所以其在具体运转时都会牵扯到对各类技术的应用,如信号处理技术、监测诊断技术、信息组织管理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技术等等。从其实质而言,化工机械设备运转故障的防控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这个系统根据设备在运转中所发生的各种信息来作决策,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持总体的平衡,并通过规划、实施、监测、信息反馈、分析总结、归档这一全过程的信息管理手段来对设备运转情况实施管理,做好每一项管理工作的记录。鉴于化工机械设备运转故障管理控制工作的复杂,其工作在具体实施时必须要有知识全面、专业能力强的人才作基础,更需要完整、健全的人才管理制度作管理依据。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有保障的组织管理机构,来对化工企业内部所拥有的上千、上万台化工机械设备实施科学化、经济化的管理,同时,设备诊断技术必须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是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时间,或某一个特定的故障和异常,就想作出对症的诊断是困难的。因此,要依据设备的综合管理理论,把设备的全过程作为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

机械加工转正总结篇7

关键词:液压马达电镀激光熔覆二次利用

0 引言

某机械施工公司6年前购进两台上海生产的同型号挖掘机,在使用过程中,先后出现了行走无力、跑偏、下坡制动不灵的现象。经过拆卸马达总成详细检查发现,故障原因是定子(配油轴)与转子(缸体)承孔严重拉伤而造成的。按常规需要更换马达总成,每个总成1.3万元。但该产品在本地没有售后服务商,液压马达的生产企业远在贵州,通过联系得知该型号液压马达紧缺。无奈之下找到当地一家斗山工程机械产品整机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专业商,最后研究决定对失效的液压马达配油轴和缸体进行再制造加工修复。通过新的表面工程技术,使修复后的零件品质达到甚至超过新的零件。此修复工艺对工程机械大型液压马达的修复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1 液压马达的再制造修复原理

1.1 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定子(配油轴)与转子(缸体)承孔属于精密配合偶件,当定子(配油轴)受到径向不平衡的液压力作用时,易与缸体(转子)孔产生磨损,磨损后的间隙不能补偿,泄漏大。再制造修复原理是恢复转子与定子原有的配合间隙,在不影响缸体自身刚度的条件下,根据磨损情况对缸体进行镗削加工;对定子(配油轴)进行电镀硬铬和磨削加工,以恢复机件原有的性能和配合间隙。

1.2 内曲面定子与柱塞的修复。来自液压泵的高压油,经过定子配油轴的进油孔分配给缸体上(转子)的径向活塞,活塞的另一端与滚轮相连,滚轮依靠背压紧贴在具有偏心行程的内曲面定子上,活塞处于上止点位置。当滚轮与定子内曲面的高点接触时,活塞处于下止点位置,被压回的油液经配油轴上的回油孔流回油箱。通过各个活塞在缸体(转子)孔中的往复运动产生的驱动转矩,驱动缸体(转子)转动,并由主轴传出。如果柱塞与转子孔磨损严重会对马达的转矩和转速的脉动带来影响,而柱塞前部的滚轮部件与定子内曲面的导轨如果出现严重磨损,同样会造成压力脉动和冲击现象。内曲面定子整体磨损严重需要更换定子部件,局部磨损采用激光熔覆耐磨合金的方法进行修复;活塞与转子上活塞孔磨损超限,对活塞孔进行镗削加工,同时更换加大尺寸的活塞,个别活塞与孔磨损超限,采取单独加工的方法。

2 配油轴与缸体的修复工艺

2.1 技术要求:对于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配油轴与缸体的配合间隙0.028-0.032mm,圆柱度和椭圆度不大于0.008mm,属于精密偶件,对压力油的清洁度要求很高,一般过滤精度不少于25um。

2.2 使用情况:而一些机械施工企业,往往不注意对挖掘机的日常维护保养,特别是一些拥有挖掘机的乡镇企业和个体业户,为了赶工期一年四季昼夜在工地上施工。据了解有的挖掘机从购进连续3年没有更换过压力油,更谈不上保养,直到挖掘机出现了行走无力和流坡的故障才认识到严重性,但是经过拆检配油轴已经对缸体造成严重的拉伤,究其原因都是疏于保养,导致压力油严重污染造成的。一般拉伤的缸体孔,径向拉伤深度都超过0.20-0.50mm,远远大于配合间隙,造成压力泄漏,无法正常工作,必须进行再制造加工修复。

2.3 修复工艺:采取的修复工艺是对磨损严重的缸体承孔进行镗削加工,对配油轴进行电镀加工。考虑到零件本身性能的要求,兼顾到单件加工和互换性的问题,借鉴汽车缸体与曲轴的修复方法,采用尺寸修理法,以0.25mm为第一级修理尺寸,逐级加大。目前采用了四级修理尺寸,按照每级修理尺寸对应2-3年的马达寿命,至少可以延长液压马达寿命5-10年。

2.3.1 缸体进行镗削加工。由于缸体材料采用强度高、减磨性好的球墨铸铁材料,加工后的缸体承孔不需要再进行表面处理,还可以提高接触应力,为了控制加工精度最好在精度较高的座标镗床进行加工。总的加工量应控制在1mm以内,过大的加工量势必影响到缸体本身的强度和刚度,还将改变柱塞的有效行程影响到马达的排量,从而影响整个液压马达的工作性能。

2.3.2 液压马达的配油轴属于耐磨损零件,其表面硬度达到HRC60以上,由于零件尺寸较大一般直径在100mm以上,且结构复杂、单件加工精度高、成本高,特别是表面热处理难度更大,一般的加工企业难以胜任,因此对配油轴采取电镀加工的方法进行修复。首先根据缸体的加工尺寸,选择配油轴的加工方法,一般分两种情况,然后再确定具体的加工工艺和成本。

一种情况是如果缸体镗孔加工尺寸为0.25mm,可采取直接对配油轴进行电镀硬铬的加工方法。为了获得好的电镀效果,在电镀前还要对配油轴的表面进行找正磨削加工,磨削加工量为0.01-0.05mm,再送电镀中心进行电镀硬铬加工处理。在电镀中心还要对配油轴零件进行喷沙、除油、清洗、活化等工艺处理,同时对进、回油孔进行封堵保护。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氢脆的发生,还可以保证电沉积硬铬时具有良好的结合力。

在电镀开始的阶段,采用停留较长时间的阶梯小电流法,即5A停留15min,10A停留10min,15A停留5min。停留较长时间的阶梯小电流送电,使阴极(即零件和挂具)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新生态氢原子,且随着电流的增大,新生态氢原子会相应地增加。这些新生态氢原子具有极高的还原能力,使零件表面的钝化膜不断地得到还原,从而使零件表面得到活化,尤其是阶梯小电流中的大电流能充分活化零件的复杂部位。

停留较长时间的阶梯小电流送电,加上喷湿砂的镀前处理,不仅有利于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更有利于保证镀层的完整,确保电镀质量,并且对零件基体的损伤很小。此后用1.5-2.0倍的正常电流密度冲击镀30-60s,可在较短时间内生成致密且结合力良好的薄铬层。对于形状较复杂的配油轴零件这种冲击镀是必不可少的,它可有效地保证镀层的完整性,在这之后恢复正常电流密度进行电镀硬铬,直至达到要求的镀层厚度。

电镀周期一般为12小时,镀层厚度达到0.30-0.35mm,电镀硬度达到HRC62以上。镀后根据配油轴与缸体承孔的配合间隙,对配油轴再进行磨削加工,然后进行配研和浸油处理,就可以装车使用。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镗孔加工尺寸在0.50mm以上,加上磨削余量,总的电镀层将达到0.60-1.10mm,这么厚的镀层一不实用,二不经济。按照电镀一级修理尺寸0.25mm计算,每个配油轴的电镀成本在500元左右,每增加一级修理尺寸成本翻一番,加上时间成本还远不止这些,最高可达到2000元左右。因此对于电镀尺寸超过0.50mm以上的配油轴,采取先表面镀铁,经磨削加工后,再镀硬铬的方法,后续工艺与第一级修理尺寸相同。这样就将配油轴的电镀加工成本控制在1000元左右,既经济又有效。

3 内曲面定子与柱塞的修复

从马达的工作原理得知,当工作压力一定时,马达的输出转矩仅与马达的排量有关,即无论内曲面的形状如何,只要保证各个柱塞的有效行程相同时,其平均转矩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与内曲面的形状和平均转矩无关。但是对于不同的内曲面形状,柱塞却有着不同的运动规律,对马达的转矩和和转速的脉动带来影响,还会对内曲面造成冲击。在对缸体和配油轴进行修复后,可以保证各个柱塞的有效行程相等,但是柱塞前部的滚轮部件与定子内曲面的导轨如果出现严重磨损,同样会造成压力脉动和冲击现象,因此必须对内曲面进行修复。如果内曲面磨损严重需要更换定子部件;如果局部磨损可采取激光熔覆镍基合金粉末的工艺进行修复。柱塞与缸体上柱塞孔的配合间隙0.024-0.028mm,圆柱度和椭圆度不大于0.008mm,属于精密偶件,对压力油的清洁度要求很高,一般过滤精度不少于25um。柱塞与柱塞孔磨损超限,需要对柱塞孔进行镗削加工,同时更换相应的加大活塞,个别柱塞与缸体上柱塞孔磨损严重需要单独加工修复,具体方法同前。

4 结果与讨论

首先对两个同型号液压马达的缸体和配油轴进行了再制造修复,取得良好的效果,平均每个液压马达的修复成本控制在3000元左右,修复后的液压马达正常使用3年以上,使用性能稳定。又对回收的不同型号的20台液压马达总成进行了再制造修复,平均使用寿命为3年,使用性能良好。不仅有效解决了回收马达的再利用问题,节约了大量资金,还创造了良好的信誉和经济效益。

从挖掘机的维修实践中发现,大多数挖掘机的故障集中出现在购买后的3-5年期间。究其原因除了超负荷的频繁作业外,主要是疏于保养造成的。从故障分布看,70%的故障出现液压系统,而液压马达的故障又占到液压系统故障的30%。从售后服务实践看,如果挖掘机的故障出现在施工现场,一般都是更换总成,低速行走液压马达更不例外,而更换回收的总成只能拆解清洗,将合格件作为再生件使用。能否对磨损的液压马达总成进行再制造修复,是每个挖掘机维修服务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通过对液压马达再制造修复过程的详细介绍,以期对工程机械液压马达总成的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5 结论

5.1 磨损失效的液压马达总成,完全可以通过电镀硬铬、激光熔覆等再制造修复技术,结合机械加工工艺,恢复机件的性能和配合间隙,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

5.2 一个液压马达总成的修复成本在2500-3500元,约占新总成的20%-30%;使用寿命与新总成相当,甚至超过新总成,性能可靠。

参考文献:

[1]赵文强,苗鸿宾,游小红.矿用液压支柱的激光熔覆强化技术研究[J].矿山机械,2011(12)18-20.

[1],陈捷.回转支承的故障监测诊断技术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1(11):127-131.

[2]周永权,赵洋,王璞.表面强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0(5):104-105.

[3]孙希刚.BW202AD-2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前轮驱动液压马达的维修[J].工程机械,2010(第41卷):68-72.

机械加工转正总结篇8

【关键词】 非金属材料;结构噪声;内阻尼性能

城镇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工程建筑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在一方面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在另一方面,也对机械设计中减震降噪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噪音不仅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对于机械的操作效率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阻碍作用。为保证在施工项目中,将机械使用时带来的噪音影响降到最低,把噪音污染从源头开始控制起来,在机器设计时,将减震降噪的技术同设计目标结合,实行必要的噪音传播防卫措施势在必行。

一、对于生产设备的基础材料进行筛选

设计师进行机械的设计时对于需要使用的材料进行优先筛选,在考虑机器设备使用效率的同时,将其对环境的噪音影响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一些机械设备的设计包含的专业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泛。这就需要设计团队对各项准备材料进行性能方面的测试,包括力学、分子生物、化工学科等,同时也要掌握专业器材的操作流程和材料的加工技术等等。针对材料在降噪方面的性能检测,主要采取内阻尼性能实验,一次外标准确定材料的选用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内阻尼性能是在噪音振动的激振力的冲击时,被检测物质的构成分子对于激振力的消耗和吸收,降低激振力的冲击力度,抑制设备使用时产生的振动等形成的对于抗噪性能进行衡量的参数。

在当前阶段,相较于内阻尼性能较高的高分子合金材料,在设备的设计中,设计是优先考虑的材料以铁、铜等内阻尼参数比较小,但实用性高、价格低廉、采购方便的金俨牧衔主。在机械使用的过程中铁、铜等材质受到噪声的激荡力冲击时,其构成分子对于震动能力的消耗能力不强,对噪音的吸收程度也很低,不但无法充分发挥内阻尼的对于激荡力的阻挡作用,还会成为噪音传递的载体。合金材料比普通的金属材料通常拥有的内阻尼性能更强,在机械的减震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当机械设备在运行时产生了激荡力,高分子材料对于产生的冲击振动会通过合金分子之间的摩擦被消耗,在震动的传递方面,也起到了滞后的效果,多方面性能的叠加,为机械设备的减震降噪提供了基础。

以机械设计中的齿轮为例,齿轮在设备运转时,由于采用的材料不同,运转速度不同,产生的噪音危害程度也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为降低噪音,减小振动的激荡力,设计师在机械设计环节应考虑将普通的金属材料替换为合金或非金属材料。特别是机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冶金产业或机械运转的环境中粉尘的含量高于一般标准,对于齿轮的设计材料通常选用非金属。非金属齿轮对于激荡力的消耗较于普通金属有着较强的优势,处于粉尘含量较高的环境下,也不会影响齿轮的使用效率,可以有效的降低齿轮的损耗,从源头上实现了减震降噪的效果。在工程建设与工业生产等方面实现降噪,对于提升机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质量有着重要帮助。即使在齿轮快速的使用过程中,如果采用的内阻尼性能较强的材料, 因其对于载荷具有相当一部分的承受能力,可以对齿轮产生的噪音分贝进行有效的吸收,将噪音转化为热能,实现振动能量消耗的目的。

二、在机械设计过程中优化结构

设计师在机械设计师应优先考虑使用内阻尼性能较大材料,在此基础之上,对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结构噪音,也应该加强技术层面的防御。由于结构噪声的辐射源是通过机械设备的构造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或大或小的噪音,其噪声源隐藏在机械结构内部,不会展露于空气中,存在于机械设备运转的各个环节,比较典型的有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振动噪音的振动筛和在密闭环境中发生振动效应的齿轮箱等。跟设备材料产生的振动有所差别,结构产生的声能在总声能占据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比例,因此,控制设备设计的结构噪音,对于设备使用中产生的总噪音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机械设备的齿轮在运转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

机械设备的齿轮在运转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是由于齿轮之间相互撞击或者由于齿轮之间相互摩擦就会导致齿轮体出现震动,齿轮的噪声就会产生。当齿轮处于运转状态并达到一定的运转速度的时候,就会由于振动频率等同于齿轮的箱体、固有频率以及齿轮体都是相等的而有共振产生,辐射噪声的级别也会有所提高。包括加工齿轮的时候所能够达到的精度、其设计参数,齿轮箱内的油所具有的粘稠度达到,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齿轮运转中所产生的噪声。

(二)机械设备的振动筛在运转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

机械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处于旋转状态的振动筛产生结构噪声,可以对轴承滚动体的结构进行调整,也可以采用安装减振器的方式消除结构噪声。如果对轴之间所产生的相对运动不高,就可以在轴承与振动筛之间或者激振器与振动筛之间安装减振器。对于减振器的选择,要求减振器的参数可以使机械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保持振幅稳定,且振动机可以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随着振动机的高频响应逐渐降低,噪音降低的效果就会更为显著。

三、结语

降低机械设备在使用中产生的噪音,相关部门应从噪声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加强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对非金属材料和合金材料的应用,以确保材料的内部分子对噪声冲击力进行足够的消耗与吸收。与此同时,由于结构噪声在总声量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机械设计时,要将影响机器性能结构的因素放在参考的首要位置。结构噪声产生的主要构件是齿轮箱和振动塞,在进行结构设计优化时,要重点考虑这两部分。在机械设计中实现减振降噪,是保证机械设备在工程产业等方面提升使用效率,保障生产过程的环境质量安全,推动机械设计行业全方位发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马清涛,翟跃刚,赵海涛.探索减振降噪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

机械加工转正总结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兴机富民”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优化调整农机装备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紧紧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在继续抓好小麦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加速玉米和薯类生产机械化,突出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用航空植保工作,积极引导经济作物和林业、畜牧业、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全面发展,争取我县在全省、全市率先进入农业机械化高级阶段。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从我县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市场对农机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把握和选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2、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强化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多种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完善内部经营机制,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益。

3、坚持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搞好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开发、引进、试验、推广工作,积极开拓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4、坚持量与质同步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农机化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在增量的同时,注重科技含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推动农机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5、坚持政策引导与群众意愿相结合的原则。在尊重农民的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引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要求,调动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机化保持较快发展速度,装备水平稳步提高,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机化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加快,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农机总值和农机经营总收入比2009年底分别增加5%、15%和12%,至2015年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进入农机化高级阶段。积极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玉米、薯类、经济作物、畜牧业、林业、设施农业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化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2011-2015”期间,我县农业机械化预期指标

1、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①主要农田作业项目机械化程度

机耕面积:由2009年的83%提高到2015年的90%?;

机播面积:由2009年的49%提高到2015年的75%;

机收面积:由2009年的35%提高到2015年的80%。

设施农业工程:各种温室大棚的面积由2009年的0.66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1.4万亩。

②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程度

2015年大中型林场整地造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果树喷药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其中飞机植保农业有大幅度的提高。

2015年秸秆和牧草的收获、青贮、加工机械化程度达到81%以上,基本消除秸秆焚烧。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的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201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

③农村运输机械化程度

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运输机械化。农村运输机械化达到70%以上,农机运输作业量由2009年的4650万吨公里,发展到2015年的8600万吨公里。

2、农机装备水平

农业机械总值由2009年的2.9亿元增加到3.36亿元;

农机总动力由2009年的40.8万千瓦增加到43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由2009年的4037台增加到4170台;

农用运输车由2009年的1.36万辆增加到1.53万辆。

3、农机人员及服务组织建设

农机人员由2009年的1.79万人发展到2015年的2.01万人,有一定规模的各级农机服务组织由2009年的8个,发展到2015年的20个。

4、经济效益

农机服务经营总收入由2009年的2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2.25亿元,利润总额由2009年的0.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0.27亿元。

5、教育培训。

“2011-2015”期间,教育培训农机人员3万人次,其中培训各级农机管理人员600人次。

(二)发展重点

1、在继续抓好小麦生产机械化的同时,主攻玉米生产机械化,尽快解决我县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的制约瓶颈问题。

2、突出抓好农用航空示范基地建设,把**农用航空打造成**农业的亮点。

3、加快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搞好设施农业规划和建设,提高花生、薯类生产机械化水平。

4、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存、保鲜机械化,提高产品的延伸效益。

5、抓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和保护性耕作规划建设,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6、加强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以信息化促进农机化。

四、政策及措施

(一)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1、在装备结构上,要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机械的比例,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量效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

2、在发展结构上,坚持农、林、牧、副、渔各行业并举,耕、播、管、收、加各环节并重,重点抓好“四个转变”。由主要抓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由抓农田作业主要环节的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转变;由抓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转变;由抓农田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

3、在发展布局上,要打破区域界限,突出行业特色,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搞好区域发展布局,逐步形成区域发展优势。

4、在农机和农艺结合上,坚持农艺与农机相配合,农机与农艺相协调的原则。要根据农作物的农艺要求,开发、研制、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以农机化标准化带动农艺改革与发展。要改善农作物农艺方式,积极适应农机装备和农机结构,以此,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使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和服务模式,稳定基层农机技术队伍,加大农机化推广力度,提高科技含量。重点推广以下农机化新技术:

1.玉米联合收获及青贮机械化技术;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3.农用航空植保技术;

4.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5.设施农业工程机械化技术;

6.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

7.畜牧饲料生产机械化技术;

8.花生与薯类收获机械化技术;

9.农机化作业标准化技术;

10.保护性耕作技术。

(三)改革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尽快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后的新的运行管理体制,转变职能和作风,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农机化政策环境,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转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减少行政审批、规范审批行为,强化监督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建设廉洁、高效、运转协调、关系理顺、行为规范的农机化管理体系。

开展“创农机服务品牌,树农机崭新形象”活动。在农机监理、教育培训、科技推广等方面,实行服务承诺制,全面提高农机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真正创出“**农机”的服务品牌,树立“**农机”的新形象。

(四)进一步加大农机化执法力度,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从适应加入WTO,切实保障广大农民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加大农机执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机,依法管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稳定和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和人员,改善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条件,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强服务功能。认真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加强牌证管理,努力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继续深入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狠抓规范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做到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方便机手,使创建活动上一个新台阶。

进一步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机市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五)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1、加强农机园区建设。认真抓好农机示范园的建设,在全县建设3-5处高标准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2、着力培育农机作业、技术服务、销售、信息咨询等服务市场,积极扶持、引导和发展农机大户,探索和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推进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

3、发挥农机协会的作用,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推进跨区作业由三夏向三秋生产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展,由小麦向玉米等其他作物延伸,不断提高跨区作业的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六)加大农机投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投入机制

农业机械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期长,影响群众投资经营农机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建立正常的农机投入机制,才能保证农机化快速、稳定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农机化投融资体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新的投入机制。一方面从政策上、投入上加以扶持,并重点加强农机化基本建设和专项资金的投入;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财政资金补贴为引导,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对一些社会效益好、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农机化项目和带动力强的农机服务产业化龙头项目,积极主动地争取早立项、早安排。给农田作业机械补贴的资金确保全部返还到农机户手中,坚持“取之于机,用之于机,专款专用”,保护农机户从事农田作业的积极性,保证农机化的健康发展。

(七)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推广新机具

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坚持农业机械化“引进来,走出去”原则,加强同兄弟县、市和生产厂家、技术科研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力度,促进技术升级,为改善我县的农机装备提供技术支撑。

(八)建立农机化信息网络,做好信息服务和宣传工作

根据上级关于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建设的要求,认真抓好我县农机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宣传服务工作,实现农机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及相关资料的资源共享,提高农机系统的工作效率,搞好信息服务和咨询,以信息化促进农机化发展。农机化宣传工作要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信息服务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重点围绕农机产品的供求信息,农机作业信息、新产品信息、新技术信息、科研成果信息、管理信息、农业机械发展形势预测等方面开展。

机械加工转正总结篇10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机械设备;产品出口;影响;对策

一、人民币升值对机械设备出口企业的影响

(1)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长期以来,机械设备出口企业从事着低端的产品加工的制造业,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的舞台上,机械设备出口企业的优势在于廉价的劳动力和低价格的竞争成本。人民币升值,不仅导致出口成本价格升高,而且严重影响机械设备出口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会加剧机械设备出口企业的就业率的上升。我国机械设备出口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企业的经营收入。所以,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发展必将造成极大的出口成本增加,并且收入也在不断降低。

(2)削弱了我国机械设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也在不断提升,这对于我国出口产品企业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直接影响到我国在受到美元贬值中间的转移效应以及相对比较发挥出的优势降低。更加加剧了当前我国不断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这方面的难度。另外,从国际分工上看,当前我国主要是以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而且机械设备出口主要是以机械制造企业作为主要经营主体的,而且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低端产业链,所以这种产品有着较强的替代性,并且市场需求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弹性,总体来看,竞争优势不够明显。另外,我国的出口竞争方式还是通过价格优势来获得的,因此,这种依靠汇率实现产品出口的路子走不长远。

二、机械设备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措施

(1)转移加工贸易场地。我国的机械设备出口大部分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从总体上看,这些地方的市场基本上趋于饱和了。因此,如果想要挖掘更大的市场,不仅仅要向国外拓展,更重要的是要转移我国机械设备加工场地,将其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并且有效发挥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快速降低劳动成本。

(2)优化产品出口结构。需要不断改善我国当前这种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当前我国机械设备产品的生产技术,转变发展模式,提升技术水平,由普通的一般的机床专项数控的、高效的机床方向发展,并且由普通的简易的轴承逐步转向精密性发展等等。而且,还应该不断加大对企业技术含量的投入,加强对高附加值生产产品的研发力度,企业应该自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品的东西,特别是装备技术以及产品节能技术,还有新能源汽车等不同技术,此类产品开发以及生产都应该走到世界的前列。不断完善以及提升产品技术标准,不断向国际先进标准以及技术标准方面靠拢,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当前我国产品的节能效应,降低能耗,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3)增强风险意识。一方面,可以总结和分析以及选择不同的外币比重进行结算,由于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都是采用美元计价的方式进行签约以及结算的,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对我国机械设备进出口造成巨大影响。针对此,我国机械设备进出口企业应该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并且还应该培养出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尤其需要注意和观察外汇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币种的结算汇率变化,要学会在不断变化的汇率当中找到尽可能降低成本和风险的办法,最终选择一种合适的结算币种。还应该根据币种兑换汇率,企业还应该考虑是否可以通过提高出口报价来提升收益,或者是增加易损涉笔以及易耗材料方面的供应,以此来弥补由于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差额,尽量减少汇率差价损失以及手续费开支支出等等。

三、小结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机械设备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将持续存在。对企业已产生叠加效应,出口企业承受力正逐步减弱。

参考文献:

[1] 马光明.人民币升值的特征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对出口的作用[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