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年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4 17:30:16

绿化年中总结

绿化年中总结篇1

一、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我们绿化部门承担着全院1040亩除建筑以外的道路、绿地的养护管理。绿化养护工作是我们部门的一项主要业务工作,绿地的地貌也直接影响着我院的形象。过去我院的绿地养护水平基础薄弱,过去养人的机制养护,绿化养护当成包袱背着,所以养护工作一直处于落后的单位面上。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深入,绿化为了改变养护落后的被动状况,在集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绿化养护方面制定了新的管理办法,出台了绿化养护分块承包责任制,同时有了稳定的维护人员。明确了绿地养护的工作职责,落实了绿化养护的专项经费,按养护面积和等级分配的方式,通过实践,绿化养护不再是包袱和负担。效果非常明显,新的养护管理办法使专业人员观点发生巨大转变,激励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的发挥,真正做到了既有一支稳定的养护班组,又有一支分担承包的队伍,还有一支灵活的用人队伍,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任务到地,责任到人。养护考核结果与职工利益挂钩,激发了职工搞好绿地养护的工作,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绿地养护水平的提高。同时坚持每天有专人检查、记录,使绿化养护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带动着养护水平的全面提高,得到了全院上下员工的好评。

二、绿化工程建设工作

1. 先后给学院补种植树木64棵,竹子XX塘,银杏40余株。文化生态园小岛竹亭、圆亭、牌坊基础各一座。

2. 为学院移栽苗木<φ7左右> 600多棵,香樟榉树平房后的马褂木400多棵。

3. 为学院污水管网移树上千棵。

4. 为后勤集团苗圃平整土地20余亩,插苗数万株,用去人工488工日。

5. 本中心完成草花种植40000余盆(现摆放在西大门、图书馆前)。

6. 新增绿化面积34721㎡,新增加除草人员12名。

三、搞好日常物业服务,保持校园洁净

1. 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报修即时,急事急办,事事存档。

2. 物业楼宇的管理员做到领导上班前,教师上课前,办公室保洁好,领导能喝上热开水,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3. 楼宇保洁员严格执行清洁工作规程,全天候打扫楼宇,时间紧,任务重,做事从不马虎。下一次课,保洁一次洗手间,做到清洁整洁,同时及时清理垃圾,创造了一个干净的教学环境。

4. 路面保洁人员区域负责到人,不定期检查记录,基本做到了校园洁净。

5. 垃圾运输保洁人员做到当日垃圾当日清理。

四、加强资源管理

搞好基础设施保养,提高使用效益。设备管理上做到物尽其用,账物相符,用物不乱,人尽其职的原则,始终坚持勤俭持家,爱护公共设施的思想。

五、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从平时的工作入手,加强员工的日常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消除思想上的隐患。对电源开关等常发生意外的设备经常检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教育的方针,保证了教学正常秩序。

六、存在的问题

1. 质量管理落实不到位,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力度不够。

2. 有的部门工作主动性不够,责任心和法制意识不强,对工作落实环节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预测性和预见性不足。

绿化年中总结篇2

摘 要 随着城市迅速发展,北京市城区可绿化土地日益减少,墙面绿化则能很好地满足北京市绿化的巨大需求。北京市的墙面绿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尚属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远落后于新加坡、德国等国家。我们课题小组对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进行调查,通过获取一手资料,深入分析总结,了解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的情况。针对现存问题及调查结果,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便更利于北京市墙面绿化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墙面绿化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北京市城区可绿化土地的受到限制,人们只能向空间要面积,墙面绿化成为最可行的解决办法在十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实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奠定了大力发展林业建设、建设生态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基础。

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墙面绿化成为未来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在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墙面绿化发展迅速,反观国内城市墙面绿化还尚属于起步阶段。哪些因素阻碍了北京市墙面绿化的发展,将如何推动北京市墙面绿化更快更好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对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现状及阻碍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获取一手资料,运用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深入分析总结影响北京市实施墙面绿化的因素,针对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加快北京市墙面绿化的发展速度,更好地发挥墙面绿化给城市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旅游效益。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由课题组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发放调查问卷获得,根据专业程度我们分为专家组和学生组:专家组主要由北京林业大学景观学、生态学、林业经济学及相关专业老师以及其他林业院校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林业、环保部门组织的领导专家组成。学生组主要由北京林业大学相关专业学生组成,且都为本科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和研究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45份,实际回收率达到90.6%。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从整体角度描述

1.发展现状

(1)北京市的墙面绿化是否会在10年内成为趋势

从调查结果反映,96.43%的被调查者认为墙面绿化会成为趋势,其中53.57%的人认为在未来的十年内,墙面绿化的发展空间很大,势必成为一种趋势。这说明,北京市发展墙面绿化的前景十分美好。

(2)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的责任是否明确

被调查对象对北京市墙面绿化的职责归属较为明确,60.71%的调查对象都认为发展墙面绿化应由北京市及各区县的园林绿化局主要负责。

(3)发展墙面绿化是否迫切

调查显示,有78.5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发展墙面绿化迫切,其中21.43%的被调查者认为墙面绿化的发展很迫切,应该优先发展墙面绿化;57.14%的调查对象认为墙面绿化和其他绿化同时进行,墙面绿化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绿化形式发挥其绿化特色。

2.阻碍因素和借鉴模式

(1)阻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资金和政策分别占的比例为32.14%和28.57%,可以看出在墙面绿化的发展上,市场调控和政策法律起到极大的影响和作用。

(2)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根据对墙面绿化发展较好的国家查阅与调查,本文总结了墙面绿化的美国政府引导模式(政府主动在市政大厦的外墙等地建立绿墙,起到表率作用,吸引企业效仿)、法国人才主导模式(培养墙面绿化的设计人才,人才推动墙面绿化发展,例如法国的帕特里克・布兰克博士)、德国科研主导模式(加大墙面绿化的科研力度,自主掌握相关技术,德国拥有此行业的90%的专利技术)以及日本新加坡法律制约模式(严格的法律法规保证)四种发展模式。

对于我国可借鉴的墙面绿化发展模式,分别有44.44%和31.11%的调查对象认为美国的政府引导模式和日本新加坡法律制约模式值得借鉴,二者均是由政府推动墙面绿化的模式。

综合阻碍因素图和可以借鉴发展模式,在我国墙面绿化的发展中,法律政策的推行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对其发展会起到很大作用。

3.高校的作用

(1)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的可行性

根据调查,39.2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大学课程不能满足墙面绿化发展的需要,需要增设;另外近一半的人认为目前的大学课程可以满足墙面绿化的发展,其中超过75%的人认为之所以不需要增设课程是因为学校已有相关课程。说明目前大学开设的墙面绿化课程大致上能满足墙面绿化的发展要求。

(2)在北林校园内建设“绿墙”做示范的可行性

在调查中,85.71%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北林校园内建设“绿墙”是可行的,而7.14%认为不可行,其原因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的不到位。

(二)从专家组和学生组对比角度描述

1.职责明确欠缺

根据统计,专家组对于墙面绿化隶属哪个部门管辖给出的答案相当分散,说明墙面绿化的职责划分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北京市墙面绿化的发展。

2.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在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方面,在对于法律制约模式上,学生组的比例远远高于专家组,而其他三项模式的借鉴专家组都略高于学生组,虽然中国的法律与政策已经到位了,但缺少引导示范,使在读的学生可能对这方面不够了解。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出台之后,需要政府带头做示范工程,推广墙面绿化,并且加强在人才技术上的发展创新,辅助发展墙面绿化。

3.对高校能发挥的作用的估计

根据调查,学生组认为在墙面绿化方面高校起到较大作用的人的比例远远大于专家组,说明学生对于高校对墙面绿化发展上的影响过于乐观。

四、北京市墙面绿化调查综合评价

(一)问卷的信度检验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量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

一般来说,Cronbach's Alpha值越高,调查数据的的信度也就高。在基础研究中,信度至少应达到0.8才可接受,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达到0.70 就可接受,介于 0.70-0.98 均属高信度,而低于0.35则为低信度,必须予以拒绝。通过计算,Alpha值为0.901,属于高信度,调查数据有很强的可靠性。

(二)差异显著性检验

1.差异显著性检验基本原理

设两总体X1和X2分别服从正态分布 和 。对于检验两个正态总体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可以用平均值来检验,而平均值检验的前提是方差必须相等,即方差齐性。故在此之前先做方差齐性的F检验。

(1)方差齐性检验

假设两总体方差齐性,建立原假设H0: 。

现在独立地分别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样本的容量、平均值及方差分别为 和 ,有:

,即 (5.1)

通过抽样可以计算 和 的数值,利用(5.1)可以得到两者之比F的值。

若:

或 (5.2)

则拒绝H0,即认为两总体方差有显著差异;反之,则接受H0,即认为两总体方差无显著性差异。

(2)两总体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在认为两总体方差齐性后,进行两总体的平均值是否相等的t检验。假设 ,用 来检验此假设是否成立。

(5.3)

利用样本值计算 , , 的数值,若:

(5.4)

则拒绝H0,即认为两个总体均值有显著差异,反之则接受H0,即认为两个总体均值无显著差异。

2.输出结果

检验两个总体方差是否齐性,F=0.998与F=0.515, P=Sig.=0.327与P=Sig.=0.479,假设在 =0.05的显著水平下,有p> =0.05,说明二者方差并无显著性差异。

t检验输出结果,P=Sig.=0.,816> ,P=Sig.=1.409> ,说明二者均值无显著差异,另外从95%的置信区间的上下限跨零也可以得出二者均值并无显著性差异的结论。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1)北京市墙面绿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快发展。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从统计结果来看,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北京市墙面绿化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墙面绿化可以和其他绿化形式一同发展。

(2)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的职责还不明确。虽然近些年来,北京市政府了《北京市绿化条例》、《关于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政策规定,但职责并不明确。

(3)在阻碍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中,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缺乏相关的法律是两大原因。我们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知道近年来北京市政府的法律法规已较为全面完善,更多的是缺乏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

(4)由政府引导的美国模式和法律制约的日本新加坡模式,最为符合北京市的情况,可作为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可以借鉴的模式。北京城市绿化方面的市场经济尚未成熟,企业不敢贸然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政府起到表率引导作用,并扶持相关企业。另一方面,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后,需像日本、新加坡等国执行严格执行。

(5)在墙面绿化发展方面,相关高校起到的作用还较小。在调查中,85.71%的调查者支持建绿墙。在当今社会,高校应该承担起培养人才、科研调查、实验示范等工作。

2.综合评价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可以看出专家组的意见和学生组差异不显著,可能因为调查对象都对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北京市墙面绿化的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建议较为统一。

(二)建议

1.明确职责归属,政府示范引导

北京市墙面绿化将会在未来成为一种趋势,当前发展工作较为迫切。现阶段的墙面绿化可以和其他绿化形式一同发展,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牵头,联合林业局、城建局,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园林绿化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纲要和规划。以此来明确职责,解决责任归属,强化政策性的作用,加大执行力度。在规划纲要的基础上,与各林业高校合作,详细研究适合北京气候的墙面绿化模式,采取试点示范方式。对成功的试验点,不断扩大规模,最后实现商品化道路,真正把墙面绿化做好做长久。

2.加快城市绿化的市场建设,吸引市场资金

通过调查,缺乏足够的资金已经成为阻碍墙面绿化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之一。在政府做好示范引导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引进资金雄厚的企业,吸引企业效仿。使资金来源实现由单一的政府支持到政企结合,最后投放市场,到达商品经济的自由竞争市场。把墙面绿化建设市场化,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高等院校承担起更多的科研示范工作

墙面绿化在德国和法国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强大的人才储备和先进的技术。这启示我国继续发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通过高等院校(特别是林业、农业高等院校),应该主动承担更多的科研示范作用,发挥学科优势,研究更多先进实用的墙面绿化模式,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保证墙面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稳步进行。

参考文献

[1]徐筱昌.发展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中国园林.1999(2).

[2]臧德奎.攀援植物与垂直绿化.中国园林.2000⑸.

[3]戴弘.再生空间绿化功能的开发.住宅科技.1998(1).

[4]赵世伟主编.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与应用.北京出版社.2006.

[5]臧德奎.攀援植物造景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绿化年中总结篇3

一、中国与东盟绿色食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国对东盟绿色食品出口缓慢增长,进口增长较快中国绿色食品出口从2005年至2009年逐年增长,年进出口额增长缓慢(见表1)。2005-2009年,绿色食品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1%。2005-2009年绿色食品进口平均增长速度为56%,进口增长较快。

(二)进出口商品种类集中在中国与东盟绿色食品出口的大类产品中,第16章(肉、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第20章(蔬菜、水果等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及第21章(杂项食品)等产品占与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分别达到60.5%、66%和71%,说明这三大类产品具有明显的出口优势(见表1);2009年出口达3.9亿美元,占68%的出口额,说明这些产品具有明显的出口优势。

(三)进出口市场集中从对东盟出口的国内市场看,2010年,山东、黑龙江、福建、辽宁、新疆、江西、广东、吉林等八个省份出口企业有368家,占出口企业总数的72%,出口产品有327个,占出口产品总数的78%;出口额2.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6%。其中,山东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品占很大比重,有利于发挥区域竞争优势。此外近年,云南、广西两省对东盟的绿色食品出口也有所增加。从进口来看,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其中前三位国家占了绿色食品中国进口额的82%以上。①

(四)双边绿色食品贸易呈现互补型特征从双边进出口的绿色食品贸易来看,双边绿色食品贸易为互补性贸易。我国的温带果蔬、粮食在东盟国家十分畅销,泰国等东盟国家需要进口大量的温带蔬菜和农作物,如胡萝卜、辣椒、大蒜、玉米、小麦等。而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油料作物在中国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东盟国家热带经济作物如棕榈油、椰子、咖啡、可可、天然香料等对中国的出口量很大,中国是热带经济产品的消费大国,年进口额不断增长。

(五)产业整体水平日益提升1.绿色食品深加工比重上升,结构优化。十几年我国绿色食品开发的产品包括粮油、果品、蔬菜、水产、饮料、畜禽蛋奶、水产、酒类等,且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产品开发从初加工向系列化、深加工方向发展。二是产品类别结构有所调整,一些与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开发比重增大,结构优化。2.企业规模有所扩大。2005至2010年绿色食品企业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国民生产总值过亿元企业数、绿色食品销售额及销售额过亿元企业数增幅分别为40.6%、75.3%、91.4%、94%、95%、92.5%。绿色食品产销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数大大超过同期生产量、销售额和企业增长数,说明企业规模日益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和出口发展取得了良好增长绩效,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市场集中度仍然偏低,出口的总量和出口企业的规模偏小2010年双边绿色食品出口额仅占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4%,说明出口总量小和出口率偏低;另外,出口企业平均规模为0.068亿美元,这一规模在国际市场很难保持长久的竞争力。近年来,尽管绿色食品基地和企业规模有所扩大,但与外国相同指标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绿色食品无论是生产基地、生产加工企业、还是销售企业都存在着规模过小的问题,不适应市场国际化的要求。

(二)品牌多但大品牌少绿色食品牌杂乱。如:黑龙江省是全国绿色大米的主产区,品牌多达40多个,在这众多品牌中,全国大品牌只有北大荒米业等3个,其余多为同质性品牌,其他省、区也有类似情况。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有的甚至为了争市场还互相开展价格战,市场违规、假冒伪劣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市场发展不够规范,法律环境急需改善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测和基地发展是确保绿色食品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必须强化绿色食品基地和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严格质量标准,加强认证构建设,充分借鉴国际通用HACCP质量控制体系,完善法律环境,确保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四)绿色食品进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绿色食品生产及销售市场上,其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品种单一,同类产品品牌繁杂、著名品牌少等,使得有能力参与国外竞争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不多,这对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出口多样化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三、加快发展中国对东盟绿色食品出口的思路

(一)发挥政府职能,推动绿色食品开发政府应制定鼓励扶持绿色食品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的政府投资力度,给予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一定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为增加绿色食品产业的竞争优势,征收资源补偿费和生态补偿费,逐步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制定绿色奖励政策,为绿色食品生产开发提供新技术的支持,对绿色食品生产证书的培训进行投入。

(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绿色食品产品结构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开发。按照国家确定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跨区域大规模地搞好绿色食品开发,形成主导产业;培养一大批大规模、科技含量高、带动功能强的资源型、生态型农产品加工项目,使之成为重点龙头企业;突出优势产品、优质产品、特色产品、深加工产品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三)积极推进产业集团建设、积极创建绿色食品名牌产品绿色食品要靠产品品牌来扩大市场份额。因此,要依靠现代高新技术开发名牌产品,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信任度;采用现代化营销手段,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绿色食品要向形象化、优质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绿化年中总结篇4

 

本着“追求高品质,着眼实用性,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绿化工作原则,坚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开展校园绿化建设。2016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落实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经过师生员工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使校园形象更美、校园环境更优、校园品位更高,陶冶了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操,激励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组织落实是搞好绿化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我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主管副院长任副组长的校园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学院绿化工作的开展。坚持“绿化美化、景点设置和基建工作统筹考虑”的原则,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经验,研究布置工作,制定绿化计划。在队伍建设方面,总务处作为职能部门,由专人负责绿化工作,为我院搞好校园绿化工作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校园绿化实践中,院领导身先士卒,带头实干,增强了师生员工对搞好校园绿化工作的信心,提高了师生员工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园林设施、爱护环境的意识,这对我院搞好校园绿化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学院领导与林业局等地方绿化职能部门多方联系争取绿化专项资金用于我院绿化工作。

二、加大投入,形成亮点

2016年,我院在保障及巩固原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投入余万元用于校园绿化升级改造。新栽xxx株。新增绿化面积6786平方米。

1.聘请专业绿化公司为我院进行绿化设计。

2.新建成4608平方米的银杏苑。共栽种胸径20CM左右银杏树158棵,总价值万余元;树下种植绿化草3820平方米。xxx的建成,提升了学院的绿化水平,提高了校园品味。

3.补栽苗木、绿篱、绿化教学楼东侧空地等,价值万元。

4.对校园中心广场绿化改造升级。由于原绿化草木、绿篱、草坪、灌木、乔木等发生病变、枯败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我院整体绿化效果,也不利于我院整体形象。学院投资万余元对中心广场花园、绿化带等空地绿化改造,该项目现已成为我院主要景观之一。

5.加强校园绿化管理。全年根据不同的季节、天气适时进行修剪、除草、施肥、除虫害、浇水、保暖等养护工作,总投资万元。

三、2017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我院绿化工作体系,健全绿化工作机制,确保完成各项绿化工作任务。

绿化年中总结篇5

曾经,当春风吹来时,这个城市的天空就浮尘扬沙相伴而至;如今,春风吹来时,这个城市的大地上果树花开,处处飘香。曾经,这个城市的存在饱受沙漠的威胁,沙进人退,生存环境恶劣;如今,这个城市绿林环绕、林水相依,成为宜居之城。

这些变化就发生在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阿克苏市。经过多年的发展,阿克苏已经形成了绿洲林网覆盖、产业兴旺,城郊林海莽莽、瓜果飘香,市区绿地均匀、林水相依的自然和谐的城市新景观。

曾经的它因古代“丝绸之路”而闻名遐迩,如今的它则以绿色生态重获盛名。

绿色路线图

十年前,西方某国的卫星遥感在拍摄地球地貌图片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竟然出现了一抹绿色,经分析发现,原来是新疆阿克苏市人民在一片土壤贫瘠、盐碱肆虐、植物稀疏的亘古荒原上建造起的绿色奇迹――柯柯牙绿化工程。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也是目前在西北地区唯一能在卫星图片上看到的人造景观。

如此壮美的景观,绝非一日之功。

“这是二十多年来当地政府和群众不懈努力的成果。”阿克苏林业局局长何传林告诉《经济》记者。

阿克苏市作为绿洲型城市,生态系统存在较高的风险,有限的空间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使绿洲和荒漠之间处于互相转化的过程中。

为了保卫这个城市,让这个城市有持续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阿克苏市先后实施了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库克瓦什治沙绿化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沙漠节水灌溉工程等多项工程,使森林环抱新型绿洲,构筑了生态安全、绿洲稳定的生态格局。

让我们把时间推移到1986年。

在这一年,阿克苏市在城区北郊和东郊的万古荒漠上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柯柯牙荒漠绿化防护林工程,到今年的23年间,全城区的各族军民进行了80余万人(次)参与的四期造林工程大会战,累计植树造林12万余亩,栽植各类树木千余万株,在昔日的荒滩戈壁上建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绿色长城”,先后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被自治区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已成为阿克苏各族军民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阿克苏各族人民群众亲手树立的一座历史的丰碑。

作为沙漠边缘的绿洲,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但是阿克苏人并不满足。为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打造人居最佳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992年他们又在南郊实施了库克瓦什治沙绿化工程,与城市东北郊的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相连接,形成了环绕城市北、东、南三面较为完整的城市防护林体系。

不仅如此,他们还加强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由于阿克苏市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县(市)之一,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就已经顺利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二、三期建设,“三北四期”工程正在顺利实施中。目前已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4万亩,封沙育林7万亩,人工林资源50万亩以上。同时还加大了平原胡杨次生林的封育力度,使绿洲屏障得到有力保护和发展。同时也使受保护的农田面积从1978年的14.5万亩扩大到现在的75万亩,沙化、盐渍化、退化的草场得到了保护和恢复,部分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部分流沙被控制,昔日“沙进人退”的局面正在改变,绿洲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城乡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绿洲农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绿洲的社会经济承载力。

从可持续发展和绿洲稳定出发,让森林环抱城市,建设人与森林和谐共存、协调发展格局,这样的路线图让阿克苏离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越来越近。

林果的双赢

在创建森林城市过程中,阿克苏市还不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环保经济两不耽误,可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赢局面。

阿克苏市具有独特的光热资源和名优特品种资源,近年来,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工程,他们把特色林果业作为优化林果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突破口,紧紧围绕构建农民8000~10000元高收入框架结构,以打造“中国枣园”为目标,把经济林产业作为继棉花之后农民增收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经过短短五年时间,就使特色林果业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张,目前,全市林果业基地总面积达到52.48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60%以上。

目前,阿克苏市已形成了红枣、薄皮核桃、红富士苹果、香梨四大果品生产基地。经自治区农业厅认证的有机绿色无公害林果面积已达3.8万亩;挂果总面积15.62万亩,果品总产量14.6万吨,实现林果业总收入2.1亿元,人均林果业收入865.1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72%。预计到2010年,全市果园挂果面积将达到34.23万亩,果品总产23.37万吨,农民来自林果业的收入2413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全部进入盛果期后,果品总产可达55万吨,林果业总产值34.63亿元,人均林果业纯收入可达14000元以上。

“特色林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日益凸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市林业走上了以林养林、靠林增收的现代林业发展路子。”阿克苏市副市长周传金说。

同时,林果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果品储藏、深加工及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促进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阿克苏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林果绿洲,当地人几乎就是生活在果园中。春天,枣树、苹果树、梨树竞相绽放,香飘四溢,赏花已成为城市居民的一大乐事。秋天,硕果累累,人们再次涌向果园,品尝着丰收的果实。

60多万亩果林环绕着城市,成为阿克苏市的一大奇特景观,将城市森林建设与经济林建设有机结合,更是阿克苏市的一大创造。

胜园林的一街一景

据阿克苏市副市长周传金介绍,近年来,阿克苏市坚持按照“建设精品城市,打造城市亮点,完善城市功能,树立城市形象”的目标要求,运用经营城市理念,以创建森林城市为契机,坚持高起点定位,大力实施城市道路绿化、公共绿地、拆墙透绿、多浪河、迎宾湖景观水系绿化等多项工程,形成了自然和谐的城市森林生态园林景观。

为了达到目标要求,阿克苏市倡导以规划为龙头,合理配置资源。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把森林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配套编制绿墙建设、生态河道、路网工程等若干专业规划,并认真抓好规划落实。同时加强城市规划执法,坚决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了城市生态的科学性和执行力,提升了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和质量。对城郊片林、果园实施统一规划保护,两年来共改造片林43.14公顷,果园13.67公顷,逐步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公共绿地,切实保证了公共绿化用地的逐年增加。

截至目前,阿克苏市已建成多浪公园、胡杨公园、齐曼扎休闲园、博兹坦风情园、度假村等公园绿地230.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057.6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112公顷,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6%、39.5%,城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经过总体规划,科学布局之后,阿克苏市进而重点着墨于街道、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的绿化。首先,该市结合道路改造工程,按照规划指标要求控制道路绿化带宽度,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用地面积的25%以上,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达标率80%以上。街道绿化树种达十几种之多,而且是一街一景,自成风格。每条街道绿化带都形成了乔、灌、草、花高低错落的立体化格局,形成了落叶乔木和常绿树间植,绿草衬映鲜花,各种色彩搭配的立体化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

不仅如此,从2005年起,该地还全城区大力实施拆墙透绿、拆房建绿工程,并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阿克苏市开展争创“绿化合格单位”及“花园式单位”活动实施办法》,城区各单位积极响应,大力开展见缝插绿、庭院增绿、小区添绿,发展立体绿化,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市民走出家门就能听鸟鸣、闻花香、赏美景,生活品质也进一步提高。

目前,阿克苏市的公共绿地布局已基本形成东西南北各个城区都有供居民游玩休憩的公共绿地格局,整个公园绿地正在形成点、线、面、带、片相结合,布局合理,分布均匀,功能完善,能充分反映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园公共绿地系统,种类繁多的植物景观更是其独特之处。

任重道远

由于多年来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付出,阿克苏市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自治区园林城市”和“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部级优质商品棉基地”等荣誉称号。

面对成绩,阿克苏人并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他们又开始了新的计划,“柯柯牙精神”指引着他们不断前行。

当地政府和各族群众继续坚持建设“水韵・森林之城”的目标,按照“三廊、十五核,绿网覆盖,绿脉放射”的总体规划,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大力建设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优质特色经济林产业体系和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形成了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林、经济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的生态绿化体系。

相关部门除了继续执行这些基本指导原则外,还将结合阿克苏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和农业转型的重要机遇,按照区域特点配置城市森林体系,将城市森林建设与生态植被、水体保护和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森林生态功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

“具体措施包括:以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道路绿地为骨架,庭院绿地为基础,城郊防护绿地为屏障,注重将城市中心的各类绿地与的森林绿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阿克苏林业局局长何传林对记者说。

同时,该市绿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仍然是做好绿洲荒漠植被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重点对西湖西面的戈壁进行生态恢复。预计到2010年,公路和主要河道的宜林地段全部实现绿化,2015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绿化覆盖率达到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8平方米,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分布自然,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

绿化年中总结篇6

关键词:绿色经济;经验;聚成

中图分类号:F124.5;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100-03

近年来,一股绿色经济发展的劲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绿色的东西才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性。绿色经济强省建设目标的最初提出,使云南昆明在全国较早地触及到绿色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今天,云南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昆明绿色经济发展聚成“昆明经验”,归纳出若干发展的规律准则。这也应该成为研究的方向。

经验一词解读。所谓经验,简单来说,就是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知识,具体讲,经验是人们根据某种体验、阅历等做出的规律性总结。不言而喻,从认识论角度看,第一,人的体验、阅历出自实践,实践是产生经验的唯一源泉。也就是说,经验是直接实践的结果,是具体的、直观的,没有丰富的实践就总结不出经验。第二,我们的一切认识以及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坦率地说,没有经验是不行的,只是因为经验是理性的基础,总结经验是提高认识水平。第三,经验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是对经验的升华,人们总结实践经验是为了正确认识经验。显然,只有一般的绿色理论,不有的放矢,不用于云南昆明的实际,则解决不了昆明市绿色发展的实际问题。但如果把这一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绿色经济发展的理论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些新东西,就会有效得多、管用得多。可以说,我们掌握的实践材料越充分越可靠,总结的经验才越科学越管用。

据此,从发展方向看,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和重点各自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尽可能多的情况,善于从大量的个体情况中找到一般规律,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今天,绿色经济理论和现实发展告诉我们,绿色经济发展尤其需要将理论本土化、地域化,在绿色发展中积累经验事实。因为,绿色是云南省最大的省情、最突出的优势,绿色也是未来云南省城昆明市发展的希望。

(一)昆明绿色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心。作为云南省唯一特大城市的昆明,其在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所具有的中心位置已为世人所知。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中,昆明市具有极高的经济集中度、发展匹配度。根据经验事实,在云南省,昆明市的GDP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全省28%以上,资源要素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资源配置、再配置的枢纽作用。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从产业结构看,昆明市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格局。首先,第一产业广义农业绿色产业优势明显,已形成了烤烟、花卉、蔬菜、畜牧、林果等优势产业;其次,第二产业工业形成了以烟草、冶金、机电、医药、化工、电力为支柱的产业布局及其体系;再次,第三产业服务业,加快形成了以旅游、文化产业和商贸物流为支柱的特色发展格局,而且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从绿色发展的外在条件看,支持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十分优越。昆明的气候、昆明的山水、昆明的绿化及生物环境放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不可多得。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城昆明”是中国气候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同时,昆明市矿产资源禀赋良好,磷矿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另外,昆明市民族旅游、民族文化产业资源丰富,是全国最早列为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部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呈现出云南省多民族文化特色的样态。

因此,省城区位、经济积累和绿色底子,使昆明市发展表现出强劲势头。来自《昆明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首达4 000亿元,增幅达8%。多年来,在国家和省政府的支持下,昆明市实施绿色生态工程,推行绿色经济增长,以滇池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工业污水实现全收集处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昆明市积极创建国家绿色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0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就有昆明市。在2012年《中国绿色发展报告》中,昆明市绿色发展水平在大中城市中排名西部第一、内陆省会城市第一,入围全国前三名。《中国绿色发展报告》不仅展现了昆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进步,而且对于昆明市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来说,还意味着更强的绿色感召力。显而易见,昆明市应该以这次获奖为契机,更加扎实地推进绿色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云南省加快绿色经济强省的发展中起带头作用。

(二)昆明市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隐忧

尽管昆明市在绿色经济发展中表现出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不凡的业绩,但是如果从横向的方面加以比较,昆明市在绿色经济发展中也有不足,这些问题若不加注意,势必影响昆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目标实现。

隐忧一,昆明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是很强。基于经济学经济梯度发展理论,昆明市作为边疆地区城市的实际,以及改革开放推进政策的不同影响,在当前,尽管昆明市在发展,但是其他城市也在更快发展,一线省会城市、沿海城市以及某些中西部省会城市发展更快,昆明市的经济规模和生产总值与全国兄弟省会城市的比较中处于靠后的位置。昆明市发展不仅明显低于杭州、南京、大连、青岛等东部城市,与长沙、郑州、成都等中西部城市也有较大差距。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昆明市的数量,也远低于成都、西安、长沙等中西部城市,因此,昆明市未来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隐忧二,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不是很不高。现代管理学认为,城市规划管理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生产方式的进步相配套。目前昆明市的城市规划管理滞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的进步滞后于生产方式的进步。让当地人担忧的是,滇池污染、城区交通拥挤、城市建设规划相对无序等问题一直制约昆明城市发展。具体看,昆明市发展仍然受水、土地、人才资源制约。昆明市是全国14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10。昆明市人均耕地仅为1.28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突出的是全市人才总量不足,这无疑对昆明市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隐忧三,昆明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面临新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此国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行节能减排和清洁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比较而言,昆明市近一半的行业仍属于高耗能行业,高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仅为1/3,由此带来的现实问题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生产配套不足、知名品牌比例偏低。同时,技术含量低的传统服务业所占比例高,新兴服务业发展还没有及时跟上来。另外,昆明市的农业产业化刚刚起步,不能有效适应城市人口发展的需求。因此,昆明市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隐忧四,昆明市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不适应新要求。具体讲,在“十二五”期间,昆明市领导多次指出,多数干部因循守旧,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在国家发展进入“十三五”的新时代,昆明市的干部必须主动进取、大胆开拓,才能适应我市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才能在行政管理上出新招、在科技创新上求变革、在环境保护上下工夫。但实事求是地讲,这方面昆明市的干部思想观念及其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新形势和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面对国家“十三五”规划绿色战略机遇期,昆明市应该居安思危,坚持绿色发展的定力,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国家绿色战略进程,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绿色跨越发展之路。

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此前不久,昆明市2016年1月通过的昆明市“十三五”规划,其规划目标是2020年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初步建成国家生态城市。为此,就必须全面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实实在在地践行绿色经济发展,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昆明市经济发展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使昆明市成为人、城市、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家园。在我们看来,今后昆明市的绿色发展应该这样办:

第一,发挥昆明市绿色先发效应和带动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如前所述,昆明市绿色经济发展已有相当积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根据昆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就是“做强做优、绿色发展”。因此,昆明市应当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以此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这就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的程度。我们以目前的科技投入、工业投资比例计算,如果昆明市继续保持这一水平并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达到30%以上,单位GDP综合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那么到2020年,昆明市力争经济总量实现倍增,以绿色发展为方向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主要环境控制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日子就会早日到来。

第二,加快昆明市生态功能区的布局和发展。按照生态经济学的生态区域模仿、各司其职以及优化配置原理(承载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昆明市目前已经完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布局,下一步应该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该重点保护的要加强(如昆明市水源涵养地),该限制开发的要立章程(如昆明市土壤保持地域),该优化开发的细心有效,取得实绩(如不危及昆明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的可适度开发,以及承载农业和工业生态功能的区域),确保昆明区域的生态安全。另外,以昆明滇池为重点的水环境治理及其持续改善,要按照已经取得全面社会共识的滇池治理路线图“环湖截污和交通、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入湖河道整治、生态清淤、外流域调水及节水”,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使滇池治理机制与举措不断完善。昆明市唯有进一步优化布局、科学发展,才能增强其绿色生态的聚集能力,实现引领全省绿色发展的保障就更加牢靠。

第三,加快优化昆明市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立足于规模、高效、绿色、健康。目前,依据2015―2020年昆明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对当地“四区八县”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定位(基于昆明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考量)、产业布局实施方案等做出的科学计划。我们建议,首先,滇池流域生态农业区的布局包括主城四区,即环主城四区(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的滇池流域应该在生态农业区、高效农业区、特色农业区做出成效,力争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业认证绿色、农业有机食品数量上更上一层楼。其次,八县中的呈贡、晋宁两县,因其固有的园林园艺优势,要着力发展,走农产品规模化、精加工之路,推进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中。八县中的宜良、石林、安宁三县,历来以粮、烟、菜、花、畜牧而著名,故此这些县的着力点还是继续构建壮大优质粮、烟、菜、花、畜牧等生产基地及休闲农业。八县中的禄劝、富民、嵩明,着力提升蔬菜、畜牧和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大力培植发展马铃薯、中药材产业,建成支持昆明城区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此,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昆明市有重点、分区域地发展生态农业,到2020年,全市认证绿色、有机食品、以及云南省农产品名牌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第四,巩固提升昆明市的优势产业。在“十二五”期间,驰名的昆明烤烟支柱产业继续得以巩固,蔬菜、花卉、林果和畜牧四大原有的优势产业得到提升。材料显示,在2015年,随着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全市蔬菜实现总产值100亿元以上,蔬菜外销占总产量75%,其中绿色、有机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占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5%左右。今后,昆明市的蔬菜更多地要瞄准国内和国外,在专业交易市场及蔬菜精深加工方面重点突破,唱响昆明特绿蔬菜的时代强音。2015年,全市花卉总产值已达到120亿元,产品外销达90%以上,出口量占40%以上,目前是要把昆明市建成全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和出口基地的工作做细做实。同年,昆明全市的林果业总产值达79亿元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125亿元。按照昆明市提升优势产业的规划,应该通过引进、吸收和消化,发展壮大一批新型产业,如有色冶金、化工、制造装备、建筑、文化旅游和商贸,以此进一步增强昆明市绿色经济竞争能力。

第五,昆明市要积极推进部级基地的建设发展。2015年,依托得天独厚的药物种植和生物研发比较优势,使昆明市药物增加值达100亿元以上,成为继花卉、蔬菜和畜牧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以上的绿色经济新增长点。为此,昆明市应该进一步加快“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部级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的步法,加快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下一阶段,昆明市的生物药业应重点在天然药物、民族药物的开发生产有所创新,在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上开展重要保护和繁育利用研究,引导生物制药产业向基地集中发展;同时,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身体健康需要,积极发展保健、功能食品。如能坚定积极推进药物种植和生物研发的部级基地建设的战略,这一领域的后发优势及前景则不可限量。

绿化年中总结篇7

关键词:绿色空间;系统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design present situ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from the design and actual effect of the contact form several aspects, summed up some feasible design method, it is importa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as well a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give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and to ensure that the space system planning practicality, but also ensure its quality.

Key words: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 前言

所谓绿色空间是指与建筑物、园区路面铺砌物等所涉及的城市建筑空间相对应的空间,可以讲园林、绿地、城市森林、小空间绿化、都市农田、绿色走廊和区域湿地等构成的绿色立体空间系统。城市绿色空间的主要功能包括:生态服务、美化空间、休闲娱乐等。对于绿色空间的规划在处理土地利用的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调整安排绿色空间,可以积极促进城市建设,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立法规划并设立绿化隔离带,进而约束城市的无序蔓延和发展。

1、我国城市绿色空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城市绿色空间现状

我国城市植被种类比较丰富,以北方部分城市为例,有维管植物 158 科759属 1482种及 151个变种和亚种。一些山地原始植被类型为暖带落叶阔叶林。由于人为的破坏和影响,城市中基本没有原始植被。现在的自然植被基本是次生的松栎林或是灌丛草本群落。在平原地区的城市主要是人工植被、农作物和各种可观赏性果树。

很多城市近年来开始进行总体规划,近年来效果明显城市绿地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包括:城市分割区域绿化建设、城市内大面积绿地建设、花园小区绿化改造和老旧庭院建设、城市内水系绿化建设、荒山造林绿化、城市周边沙荒治理、郊区山体造林改造、城市道路和河道等绿色通道的建设、适合城市的绿色产业的发展等。

1.2城市绿色空间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的绿色空间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与国际上绿化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定位、整体布局等多方面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国内的一些大都市和国际性的大城市的要求,无论是规模、档次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 ,与大都市的人文水平也极其不符。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绿色空间被大大压缩。近10年来 ,很多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城市的迅猛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从1992~2002年,全国省会级城市居住用地平均增加了30%左右,而农业用地则减少了60%。最初规划的绿化隔离带的面积在不断减少。上世纪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隔离地区总面积与近几年国家的统计结果相比减少了30%。另外绿色空间的分布极其不均匀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从全国的区域划分来看,森林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山区,山区的林木覆盖率为 40 %以上,平原的林木覆盖率大约为10%,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及人均绿地两项指标,城区的绿化值都大大低于城近郊区域的平均值。

1.3绿化空间的结构与层次化需进一步改变

专用绿地在城市绿化总面积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部分城市专用绿地占绿化总用地的覆盖率达到39%。近几年来,很多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绿化效果明显,绿化总面积增长很快。但是结构比较单一,几乎都是公共绿地在增长。其他类型绿地几乎没有较明显的增长。而且植物群落结构十分单一,没有达到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和生态学原理应用不够。城市的虽然在总量上较多,但却未能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系统。

1.4绿色空间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

城市的人口的不断增长将对绿色空间造成不可想象的压力。即使人口增长停留在现在近几年的水平上,到了2020年城市建设和交通用地将要增加20 %以上。才可以满足需求,以北京为例,如果北京未来人口达到1800万,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北京湾”内的绿色空间将所剩无几。因此保护绿色空间,规划合理的绿色空间网络系统 ,防止绿色空间被逐渐侵占是当务之急。

2、创建绿色森林城市需采取的规划方法及设计思想

现行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在目前的园林城市创建中具有局限性及非可持续性。

2.1园林城市建设的规划不等同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首先,一些城市的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研究单一的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上, 极易忽视其他类型的绿化效果。我国城市园林绿地比例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科学合理的指标。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在城市内重新开辟出成片的绿地是不可为的,而为了创建园林城市,占用郊区耕地的做法更是得不偿失。因此,纵向挖掘城市的空间绿化潜力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的休闲放松的功能的认识不足。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大环境、满足居民接触自然的要求,以及日常休闲的空间功能。

2.2相关专业的配合专业应更加紧密,发挥协作作用

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矛盾和弊端:(1)绿化规划设计与园林艺术结合的不好,进而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2) 城市人文艺术偏重于场地铺装图案、街头雕塑、园区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绿色生机的建筑材料展示空间;(3)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2.3城市生态理论与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不相协调

城市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流量最为活跃和高度开放的多维空间,人类现有的理论系统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研究把握。综上,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仔细研究和运用具有可执行性的理论和方法,那就要求我们设计和规划人员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3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的方法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是在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下独立进行规划的体系,又是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的。从总体到分支可划分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列规划和环境设计三个层次。其中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制定合理可行的总体目标

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情况、绿化高度、城市风貌等目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到定量化,使目标体系的操作具有现实意义。

3.3绿色空间序列规划

对城市空间有步骤的调整,形成“以点带线,以现代面”的结合思想。明确绿色空间的范畴为: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内河沿线、运动场区、儿童游乐园、城市主体广场、主要绿化街道等。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 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作出定性、定量的规划。

3.4绿色空间的功能规划

绿色空间功能规划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生态效益功能、可活动使用类型、 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基本功能。绿色空间的功能规划就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按照需要的情况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4、结语

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和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城市绿地例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生态风景林地等已不能满足当前城市居民的要求。笔者在本文里提出了新的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以及为了达到新的绿色空间的高度,需要规划和设计人员共同努力来实现。其区别于传统的园林绿地概念,新的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将为城市居民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宜居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雅萍。浅谈城市绿色空问系统的规划设计[J];建筑与发展2010第03期

[2] 吴良镛。开拓面向新世纪的人居环境学. 建筑学报

[3] 李金路。中国园林“ 九五” 计划和 2 0 1 0年规划预测研究。中国国园林,2004(9),29-33。

[4]田燕舞. “ 自然• 生态” ——从韩国景观环境的椅生 看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 J :技术与市场: 园林工程, 2 0 0 5 ( 1 ) :34-36。

[5]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 i ( 200 4~2 020 年) [ z ]。北京,2004。

绿化年中总结篇8

关键词:绿地系统布局;绿地建设;长春市;美学设计

1、前言

现代城市充斥着各种问题,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城市绿地的缺乏、住房紧缺、交通拥挤等,这些问题日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的障碍。合理规划设计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可以缓解城市的生态问题,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意向,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2、长春市绿地系统建设概况

长春的城市发展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中比较特殊,是唯一仿照巴黎、堪培拉的规划模式建造的城市,同时也是亚洲近代唯一的一度比东京还先进的城市。历史上“新京”的城市规划以绿化开放空间为架构,城市绿地合理的分区布局,让长春市实现了绿地从无到有,从杂乱到规整的演变,为城市的绿化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 长春市绿地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雏形阶段(1932年-1948年)

1932年时期,由日本人统治的期间,制定了《满洲国国都建设计划概要(1932-1952)》,其中提出了要建设具有水空间的亲水公园及沿伊通河与环状道路建设绿化带等,“新京”规划从本质上说,是从塑造城市生态环境、营造通透的城市空间等出发,初步形成城市绿地系统的雏形,奠定“森林城”基础。

第二阶段:缓慢阶段(1949年-1989年)

1955年颁布的《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1955-1975)》,提出的主要关于绿地建设的措施是在保护好现有绿地的基础上,在郊区兴建防护林带。1980年制定的《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提出了从点(广场)、线(沿街绿化带)、面(公园和成片绿地)结合的角度对长春市的绿地进行建设,在此期间绿地建设与经济建设并未同步,绿地建设处于一个相对缓慢的时期。

第三阶段:稳定增长阶段(1990年-2000年)

进入90年代,人们对绿地的价值有了全新认识,绿地建设也随之快速的推进。1996年版的《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提出要形成了以“一环五带”为核心的大环境绿化,对较早建设的公园绿地进行改造,此期间城市绿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绿地建设稳步增长。

第四阶段:跨越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进入21世纪,长春市绿地建设硕果累累,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在全国的绿地建设上都处于领先的地位。提出绿地建设要形成“一脉”、“一链”、“二环”、“多园”、“线网”的布局形式,构筑以中心城为核心,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式的园林绿化系统。

2.2 长春市绿地建设现状

1932年长春市的总体布局中充分利用地形,高岗处为建筑带,沟岔为绿化带,初步形成城市绿地系统的雏形。1989年实施“森林城”规划,营造具有春城特色的生态系统,速推进以“一环五带”为核心的大环境绿化。近几年,长春市的绿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绿化建设一直受到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力争在“森林城“的基础上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虽然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符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但从本质上讲距离长春市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要求还有距离,绿地建设仍需加强。

3、长春市绿地系统布局存在的问题剖析

3.1 绿地系统分布不均,各区指标差异大

长春市中心地区各类公共绿地尚未达到分级均布,例如绿地基础较好的朝阳、南关两区的面积分别占中心城区面积的13.97%、9.37%,而绿地面积分别占长春市绿地面积的32.14%、26.44%,可见绿地系统分布及其不均匀,在对各区绿化指标进行考核时,宽城区基本接近标准,二道、双阳区并没有达到要求,新建区域如高新区等绿地也严重匮乏,可见目前规划区内各区间绿地指标差异很大。

3.2 绿地系统服务半径不够,存在建设盲区

长春市的公园绿地主要分布在主城,其余组团、城镇缺少则必要的公园绿地。中心城区内现状公园绿地主要集中在朝阳区、南关区、绿园区,而二道、宽城、高新等公园绿地严重缺乏。部分区域公园数量多但是总面积小,公园服务半径辐射面积不够,局部某些公园超负荷运转;一些城区公园数量少但面积巨大,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影响了绿地游憩和非常情况下防灾减灾功能的发挥。

3.3 生态绿地总量不足,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长春市现有生态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城市重要的生态绿地集中分布在城市东南部,包括净月风景名胜区、石头口门水源保护区、新立城水源保护区在内的大黑山脉一带。由于城市建设和大力发展旅游业,净月潭等地也有部分生态绿地被开发为旅游用地,生态绿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少。城市西、北部生态环境较差,湿地系统功能退化,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威胁。

4、结合美学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设计

长春市的绿地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突出城市的生态特色,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适应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充分利用城区的河道水系,使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

4.1 均衡各城区绿地指标,旧区改造,新区增设。

旧城区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已成为绿化建设中明显的薄弱环节。绿环化建设要根据不同城区的不同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是省会城市的沈阳市,拥有跟长春一样的城市经历,也都地处于北方寒冷地区,其绿地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新城区建设的时候严格控制绿地指标,并制定了《沈阳市城市绿地保护规定》等,都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4.2 加强绿地间的相互联系,避免绿化盲区。

长春市现有城市绿地,辐射半径普遍不够,且彼此分隔,缺乏联系,难于满足居民日常游憩需求。在绿地建设中要加强绿地间的相互联系,使各城区成为相互联系的子系统,这样城市绿地系统整体就会得以健全完善,才能发挥绿地系统最大综合效益。

4.3 加强生态绿地建设,健全绿色廊道体系。

长春市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容量剧增,在拓宽道路的同时绿化带在逐渐变窄甚至消失,严重破坏了绿地网络,道路廊道体系也应被重视。长春市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增设了90公里长,550米宽的生态绿化带,这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的自净能力,只有将道路廊道、生态廊道等统一规划,形成健全的绿色廊道体系,覆盖整个城市,绿地才能发挥最大作用,缓解城市问题,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4.4 注重立体绿化及袖珍绿地建设,打造流绿都市。

合理的立体绿化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绿化空间,增加绿量也就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丰富城市三维空间。小块袖珍绿地、庭院街旁绿地等的建设也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在小区域内形成天然氧吧,改善微气候,起到城市绿肺的生态功能,同时方便市民游憩休闲。袖珍绿地与立体绿化的结合可以丰富城市空间形态,美化城市空间,使城市绿地具有复合功能,为长春打造流绿都市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5、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城市・自然”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一种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方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城市绿地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调节城市气候、美化城市景观、提高人居生活水平、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静静.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绿化年中总结篇9

一、创建园林城市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统揽全局,以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增加城市绿地总量、提高绿化覆盖率和园林绿化品质为重点,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整体推进全市公共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小区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的发展,建立特色鲜明、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根据我市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省上关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全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市区、玉门市、敦煌市绿地率分别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以上,其中,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建成省级园林城市;阿克塞县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打好基础;瓜州县、金塔县、肃北县绿地率分别达到27%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建成省级园林县城。到2015年,*市区、玉门市、敦煌市绿地率分别达到34%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以上,其中,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5平方米以上,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阿克塞县实现城市发展形态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力争完成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瓜州县、金塔县、肃北县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建成用地面积不少于3公顷的公园两个,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单位共建、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浩大的社会性工程,涉及到城市多个行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协调配合、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坚持不懈地推进。

2、坚持规划先行、系统建设、景观优美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涉及许多方面,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用科学的规划引导城市绿化建设。要把城市园林绿化同建筑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建设、园林景观设计等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制定绿化规划控制指标,划定绿线控制范围,并坚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合理布局。要坚持“求精、求美、求特、求雅”,大力发展城市园林艺术,注重绿化景观塑造,追求“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境界和层次。

3、坚持建管并重、责权明确、方式灵活的原则。必须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杜绝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落实绿化管护责任制,保护城市绿化成果。积极推行市场化的绿地建设方式,建立政府、企业、单位、社会多元投入的绿化投融资机制。

二、创建园林城市的主要任务

根据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实际和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坚持长期绿化与年度绿化结合,规模绿化与特色绿化结合,增加绿量和提升品位结合,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道路绿化为框架,庭院绿化为依托,街头、室内绿化为补充,努力形成点、线、面、环有机联系,乔、灌、花、草合理搭配的城市绿化体系。主要任务是:

(一)编制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快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法制化进程

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绿地建设的保障。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城市绿地建设的规划工作,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结合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风貌特色,高标准编制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合理确定城市风景林地、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规划布局,确保城市绿化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均衡性。同时,尽快组织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析植物的多样性,积极引进适宜当地生长的景观树种,确保物种数量不低于80种。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修订《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在2008年以前完成古树名木的统计调查、造册登记和挂牌保护工作,划定界线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并与相关单位、个人签订保护责任书。

(二)加快城市各类绿化工程建设,努力扩大绿化规模

1、抓好大环境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总量。坚持“先绿起来”的原则,千方百计加大绿化投入,加快大环境绿化建设,提升城市整体绿化水平,改善城市区域生态环境。*市区要继续加大北大河防风固沙生态旅游景观带和“八湖、八园、两带”的建设力度;玉门市要着力提高玉泽湖公园、清黛坡森林公园景观品质;敦煌市要加快党河风情线建设步伐;瓜州县要确保城东防护林带、疏勒河河床生态治理、瓜州小西湖等建设工程顺利实施;金塔县要着力抓好金鼎湖、清泽溪生态建设工程;阿克塞县要尽快完成金山湖、植物园建设工程,积极向生态型城市迈进;肃北县要以县城公园、党城湾地区环城固沙林带建设为重点,在城市周围建设绿化屏障。

2、搞好公共绿地建设,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城市的公共绿地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各县(市、区)城市中心区绿地较少,是影响创建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坚持以开辟公园景点、广场绿地、街头绿地等为重点,加强人口密集区和城市中心区小游园和街头绿地的建设力度。在绿化设计上,要以满足市民活动和休闲的需求为重点,突出环境的舒适性和景观性,增强参与性,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同时,要注重与城市历史、文化与地域概念相结合,提升城市品位,凸现地方特色。

3、加大庭院绿化建设力度,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居住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达标标准,确定和公布建筑日照间距系数、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标准、退红线距离等指标,实行绿化设计方案评审制度和绿化验收达标制度,切实做到绿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竣工、同步验收”。要以创建“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小区”等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庭院绿化建设水平,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原则上,各城市新区的建设项目绿地率不低于40%,旧城改造的项目不低于30%;2015年前,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绿化有70%以上的单位达标,有20%以上的单位进入庭院绿化先进单位行列。

4、实施“绿荫”建设工程,努力提高城市道路绿化品质。城市道路绿化要坚持以树为主、花草补充、和谐搭配的思路,结合道路改造和新建,选用适宜的树种和花草,及时栽植、补植,增加常绿植物,做到修(改)一路、绿一线,确保城市干道绿化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要注重道路绿化造型、色彩和层次的协调搭配,努力形成“人(车)在树荫下、花从身边过”的林荫景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绿化理念,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5、加大生产绿地建设,提高苗木自给率。要实行科学育苗,大力培育、繁殖和驯化优良树种和花草,为城市绿化提供足够的优质苗木。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要在2010年前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圃、苗圃、草圃,培育和驯化适宜当地生长的苗木、花卉。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积极组织和鼓励私营企业、农(林)场和农户等建立育苗基地,调剂余缺,保证城市绿化工程用苗。有条件的城市要成立专门的城市绿化科研机构,从事城市绿化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研究工作,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促进城市绿化水平的提高。力争到2015年,市区生产绿地占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城市绿化苗木自给率达到80%以上。

(三)建立健全城市绿地档案系统,切实加强城市绿化管理

城市绿地档案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重要依据。各县(市、区)要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完善的绿地档案系统,明确每块绿地的面积、位置、规划建设情况和管护责任单位,建立档案编号、物种资料、现状图片、损坏记录等资料档案,实行纸质和电子档案两套管理系统,为城市绿化提供翔实资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尽快修订《城市绿化管理规定》、《城市绿线管理规定》等行政规定,研究制定异地绿化补偿费收取标准,确保城市绿化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继续推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养护承包、“门前三包”、检查督查等制度,定期检查评比,推广先进经验,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要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力求使市政建设与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不断增强城市的总体功能和承载水平。积极探索和推广节水型绿化模式,加强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和中水进行绿化灌溉,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步伐。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设施建设步伐。到2015年,各城市形成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相适应的污水集纳体系,污水进网处理率达到6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以上;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用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公厕4座以上。继续加强城市管道燃气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天然气入市工程,到2015年,全市燃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继续抓好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及停车场建设,到2015年,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达到100%,城市道路亮灯率达到98%以上,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达到10标台以上,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

三、*市区园林绿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市区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绿化要树立超前意识和精品意识,重视绿化景观设计,提高绿化档次,实现城市绿地的均衡分布,营造景观优美、蓬勃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和生态环境。

(一)统筹兼顾,抓好五个片区的城市绿化建设

1、老城区绿化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和企业外迁,采取“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异地补绿”等措施,多形式、多视角、多层面为城市增绿、补绿、添绿,增加城市绿地总量。按照“谁开发、谁绿化,谁缺失、谁补偿”的原则,确保绿化用地和绿化指标落实。加大单位庭院和小区绿化建设力度,实行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绿化限期达标,建成一批花园式单位和花园式学校,改善老城区城市景观。

2、新城区绿化建设。坚持绿化配套与建设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重点抓好世纪公园、汇丰园、世纪大道绿带、广场绿地、街头绿地和住宅区绿化建设,形成点、线、面结合,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片、城周绿色成林的较为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玉门油田生活基地要在抓好庭院绿化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内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和风景林地等建设力度,确保各项指标按期达标。

3、*工业园区南园绿化建设。围绕建设绿色工业园的目标,加快道路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在完成中心景观大道绿化的同时,加大工业区干道两侧30米的绿化带建设。绿化建设坚持以高大乔木为主,辅以常绿花灌木,做到多树种、多层次,乔灌结合、花草并举、错落有致、景观优美,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严格执行绿化标准,确保入驻企业庭院绿化绿地率达到40%以上,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绿地率达到34%以上,使之成为展示*良好形象和优美景观的窗口。

4、*工业园区西园绿化建设。以新旧312线道路绿化和北大河景观带绿化建设为纽带,以博物馆区域绿化和西郊森林公园(中央景观带)绿化建设为支撑点,带动整个园区的绿化建设。2010年前,完成新旧312国道线交汇处三角地带绿化改造;完成园区道路绿化,道路绿地率达到30%以上;狠抓入驻单位的庭院及绿化,实行限期达标制度,使70%的入驻单位进入庭院绿化达标单位行列。同时,对陆续入驻单位,实行“同步建设、同步绿化、同步达标”,力争到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绿地率达到34%以上。

5、火车站区绿化建设。以提升改造站前广场绿化品质为重点,加大解放南路景观轴线建设和火车站区庭院绿化建设力度,确保城市绿地均衡发展,加快塑造绿树丛荫、环境优美的城市“南大门”形象。力争到2015年,建成西洞公园,火车站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绿地率达到34%以上。

(二)加大投入,构筑“两环、两带、五廊、八园”的城市绿化框架

1、环城防护林“两环”建设。“两环”即内环绿化带和外环绿化带。内环绿化带是东沿酒航路,西沿新城区二期规划的外环路西侧,南沿连霍高速公路,北沿北大河北岸,宽约300米、长约45公里的内环绿化带。工程在现有基础上原则上每年向内推进50米,到2015年完成。外环绿化带是由内环带向东、向西、向北各延伸5公里,建设宽约300米的第二条环城防护林带,力争在2015年至2025年完成。

2、结构性绿地“两带”建设。“两带”指北大河防风固沙文化旅游景观带和中心城区南侧高新农业园及高速公路防护林构成的高新农业观光带。其中,北大河防风固沙文化旅游景观带在今后三年里,要继续加大投入,按照景观带规划的要求,力争在2010年建成使用,为构筑*市区北侧生态防护屏障,实现南山北河的自然景观格局发挥重要作用。高新农业观光带要在2015年前建成投入使用,以期在城市绿地总量上实现新的突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3、景观性绿地“五廊”建设。“五廊”指世纪大道中央绿带、*工业园区南园中心景观带、西园中央景观带、老城区规划金泉路及新城区二期中心景观路道路两侧各30米的绿化带。力争在2015年前全部建成。

4、休闲性绿地“八湖、八园”建设。“八湖、八园”指世纪公园及世纪湖、航天公园及迎宾湖、北郊公园及碧波湖、植物园及烟雨湖、*西汉胜迹及泉湖、西郊森林公园及雁荡湖、祁连湖、会丰湖、法幢寺风景园、高新技术农业种植园。已经建成的北郊公园及碧波湖、*西汉胜迹及泉湖、法幢寺风景园要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继续改造完善,其它工程项目争取在2015年前全部完成。通过“八湖、八园”的建设,展现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汉唐文化的神韵,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创造优美环境,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带动旅游业发展。

(三)突出重点,抓好城市节点和主干道沿路景观绿化

做好城市入口、城市广场等城市节点的绿化,是改善城市整体面貌的有效途径。要下大力气对城市的入口处进行全面整治和改造,拆除沿路两侧违章建筑,抓好整治和绿化建设,形成以飞天路、解放路、酒嘉路、酒金路为主的城市入口道路景观节点和层次分明的绿色长廊,塑造优美的城市形象。城市各广场建设要以“绿色广场、人文广场”为目标,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选择城市繁华地段和人口聚居区,结合地形地貌进行特色建设,塑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城市小环境。

四、强化措施,确保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周期长,要实现预期目标,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为加强对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领导,市政府确定由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考核等工作。市规划局具体负责创建园林城市目标的制定和*市区创建园林城市年度任务的分解;市建设局牵头负责绿化任务的督查落实;新城区管委会负责*市区新城区范围内各项绿化任务指标的落实,并协调玉门油田生活基地完成相关创建指标;肃州区政府负责老城区、工业园区、火车站区各项创建指标的具体落实,市林业、水利、国土、财政、房管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做好创建园林城市的各项工作。各县(市、区)要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创建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分阶段、分年度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加强检查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市政府督查室及规划、建设等部门每年要组织一次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督查检查,对各县(市、区)的城市园林绿化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二)广辟渠道,加大投入。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各方筹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一要确保财政投入。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每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财政投资应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2%以上,各县(市、区)要在每年11月前,制定出次年绿化建设计划,将绿化投资纳入次年财政预算,以保证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二要认真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及《*省适龄公民全民义务植树绿化费收缴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及省上规定的凡年满11周岁至60周岁的城市居民每年必须在规定地点植树5株的要求,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并做好义务植树绿化费的收取工作,确保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0%以上,树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得低于85%。三要严格落实庭院绿化指标。对政策规定收取的异地绿化费、绿化补偿费和毁坏绿化的罚没收入等要按规定收足,全额用于园林绿化建设。四要鼓励和动员各部门、各单位、驻酒部队、单位、个体工商企业和个人投资、认建、领养绿地。五要鼓励市民在完成义务植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屋顶绿化、阳台和室内摆花养草、庭院美化、门前净化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园林绿化的良好氛围。

绿化年中总结篇10

关键词:钢铁企业;造林绿化;问题;建议造林

20世纪80年代,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首先就是得到万里的支持后确立的[3]。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以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特别强调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钢铁企业作为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部门(系统)造林绿化职能,多年来在厂区绿化、矿山绿化、荒山绿化、小区绿化、公园建设、义务植树、渣山治理、尾矿治理等造林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国土绿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更好地促进钢铁企业造林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在调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绿化分会和部分钢铁企业造林绿化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钢铁企业在造林绿化方面取得的总体成效,指出了在造林绿化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困难,同时提出了一些供参考的发展建议。

1总体成效

长期以来,钢铁行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决策部署,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搞绿化的基本方针,坚持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展厂区、矿区、工作区和生活区等区域绿化,实施了一系列矿山复垦造林绿化工程;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提升企业绿化美化水平和质量,为国土绿化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钢铁行业借助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的契机,进一步加大了绿化投入,在厂区绿化美化和矿山造林复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同步发展。基本实现了“乔、灌、草”相结合的以绿为主,绿中求美,“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部分钢铁企业已分别进入地方政府、行业和全国绿委评选的绿化先进行列。目前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18家、全国绿化先进单位12家、全国绿化特殊贡献单位2家。据不完全统计,三十多年来全行业绿化面积达4.5万hm2,其中矿山复垦造林面积累计达到1100hm2,累计参加义务植树2103万人次,植树858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8%以上。如今,钢铁企业多数单位的厂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绿地率达35%以上,矿山企业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绿地率达30%以上。

2存在问题

2.1绿化理念存在偏差,不利于增加植物绿量

一是出现移植大树、种砍头树、高密度种植和高强度立体配置的情况,既不利于充分展示植物原始自然生长风貌和增加植物绿量,又影响了植物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二是种植较大面积草坪、花木和灌木,缺乏庇荫纳凉、遮风挡雨的乔木,存在绿地不少、绿荫不足的现象,使得广大群众难以亲近森林、走进森林、体验森林。

2.2领导重视程度不同,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企业的造林绿化程度,由于各钢铁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在绿化理念、机构建设、人员配置、土地利用、资金安排等方面均会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企业之间绿化发展不平衡,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也相差较大。

2.3企业经济效益较差,绿化资金面临压力

目前,钢铁企业的绿化资金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企业自身筹措,国家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的很少。近几年来,受成本因素、政策因素、产量变化、国际贸易价格、下游需求变化、替代产品价格、产品库存变化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导致钢铁行业亏损较大。据资料统计报道,2015年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全年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亏24倍。因此,在钢铁企业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困难情况下,要做好绿化养护,扩大绿地面积,无疑将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

2.4民营企业绿化存在难度,行业绿化范围受限

由于民营企业在管理,福利、组织、市场、资金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均有所不同,造林绿化以自愿为主,重视程度不一,有的企业绿化较好,有的企业绿化很差,要整体推进民营企业绿化,缺乏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行政措施或调控手段,绿化水平参差不齐,主动参与绿化建设意识不强,造林绿化存在一定难度,使得钢铁行业绿化范围受限,难以横向拓展。

3发展建议

3.1按经济规律搞绿化,走科学经济、节俭为民的绿化发展之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节约为原则,不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种大树种好树,少种草坪多种树,选少灌溉或不灌溉的树种;乔灌结合,宜乔则乔,宜灌则灌;节水、节地、节材,节约绿化成本,增加绿色发展空间,做到绿化以人为本,为民服务。

3.2适地适树、数量与质量并重、绿化和美化统一

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科学安排造林密度,确保种植数量与植物生长质量,充分留足植物自然生长空间;要坚持做到绿化与美化相统一协调,不能把绿化与美化顺序颠倒,绿化为主,美化为辅,不种断头树、截枝树;尊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多种全冠树,以尽量不修剪和不截枝截冠为原则,增加植物绿量。

3.3加强绿化管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继续加强现有绿地的保护和管理,制定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管护人员和责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日常巡护,特别是在森林公园等游客较多的地方,要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加强游客防火意识,切实巩固好现有的造林绿化成果。3.4探讨矿区复绿治理模式,还原矿山自然风貌加强矿山的恢复治理工作,努力探讨矿区复绿技术和发展模式,做好矿区详细复绿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可充分结合森林旅游、林下种养殖等方式同步发展。

3.5探索具有行业特色和企业文化的绿化模式

借鉴其他行业造林绿化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努力探索钢铁系统绿化建设与行业特色、企业文化相匹配的发展之路,深入探索工厂绿化设计理念和模式,充分展示钢铁行业的绿化特点。

3.6加强行业指导与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绿化水平

钢铁行业的有关绿化主管(或协调)部门要继续扛起钢铁行业绿化大旗,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中间作用,努力搭建绿化建设平台,加强对钢铁企业的绿化指导;建立相统一的行业绿化管理制度、约束制度和考核制度;积极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交流,认真做好绿化服务指导工作,努力带动民营企业重视国土绿化工作,主动参与国土绿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绿化水平,增加绿地面积。

参考文献:

[1]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S],2011.

[2]曲格平.关注中国生态安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