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士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8 13:28:07

血站采血护士工作总结

血站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 血站;无偿献血;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9-02

血站是采供血机构是指采集、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血的医疗卫生机构[1]。分为血站、单采血浆站和血库;血站的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护理对象不直接是临床的患者,而是广大无私奉献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和提供合格的“血液”产品。血源是指向采供血机构提供血液的公民;血液是指用于临床的全血、成分血和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原料血浆。

1 护理人员在血站各岗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1 血源科护士招募无偿献血者 血源科护士主要承担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宣传、招募、采集服务,保障临床用血,以及负责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的管理、培训、协调等工作[2]。一名优秀的血源科护士,除了态度和蔼可亲,外表整洁,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可以使更多健康人认识到献血的好处,从而能够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行列,保证血站有充足的安全的血液来源。此外采血护士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献血知识、法律意识,如有血液病、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应劝阻其献血,保证血源的质量。

1.2 采血护士的技术水平、责任心决定着血源量和血源质量 血液的采集是血站工作的关键岗位,是采供血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血液采集是采供血单位的关键岗位,当健康献血者兴高采烈地来到采血车上,完成神圣的使命时,由于采血护士穿刺失败、动作粗鲁、流血不畅、疼痛等不当行为,甚至发生晕厥、献血反应,都会造成献血者心理恐惧,挫伤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对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采血护士在采血前需要了解献血者的近期的饮食、睡眠,做好知情服务,穿刺时转移其注意力,献血后交待注意事项及针眼的保护。

要想保证医院的血源充足,在采血过程中,血站应从献血源头开始抓血液质量控制,采血护士对献血者的身份、献血标签、体检单、血袋的检查核对,严谨正确地粘贴标签等活动,都是保证血站血液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

1.3 待检科的护士承担血液进行加工、隔离、放行 待检科护士负责将所有采集的血液、血样管、资料的接收,每一袋血液初始信息的录入及可疑血制品的标识及隔离,并将初步验收的血液发往相应部门进行成分制备,同时进行成分血液及检测报告的接收,对每一袋不合格的血液进行严格的隔离与报废,对每一袋合格的血液进行标签的打印、粘贴及包装,并确保合格血液的及时供应[3]。

护士按照临床的用血将全血加工成各种成分,这一环节是对“血液”的重新护理。要求工作人员工作高度责任心、一丝不苟完全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制备血液成分,严把血液质量关,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产品,达到血液治疗的目的。

血液的隔离放行与发放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证。避免不合格的血液、有毒害血液流出血站,流入医院,给患者造成危害。

1.4 发血科的护士承担血液准确发放、储存确保血液制品安全 发血科是面向临床的服务窗口,分为合格血液存放区、发血区、取血区及值班区。护士需要满足所管辖区域临床用血需求以及为临床用血单位提供用血咨询服务外,发放血液时,还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库前要对血液进行外观检查,如果发现血浆颜色异常,出现溶血等情况不能发出。取血人员必须携带专用保温器材,携带医院取血申请单前来血站取血,无特殊情况血液一经发出不能退回,目的是保证血液质量。

2 血站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对血液质量的影响

血站中的护理工作如果做不到位,将会直接影响血液质量,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由于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消毒与隔离出现漏洞,造成健康人献血后,交叉感染患血液病,或者针眼发生感染,引起的血液污染。

如在护理环节,没有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出现冒名顶替者的血液、超量、频繁采集血液、条形码贴错,留取化验血样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血液污染,或者血样溶血凝集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产生严重质量安全后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血站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关系到血液质量安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维系着血站生存。有的患者血管血流少而慢,扎上止血带也能充盈,但进针后很快血流减慢,甚至不流。此类患者并注意观察其速度,避免血流速度太慢而形成凝块,影响血液质量。

3 提高血站护理人员的各项素质的措施

血站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要从全面抓起,教育广大护理人员都要提高知识品味,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输血技术理论知识,还要有血液生理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法律知识等全面知识系统。性格谦逊、会人际沟通技巧等。

熟悉血站内的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尤其是抽血无菌操作技巧,掌握采供血有关知识,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组织护理人员到先进血站参观学习,鼓励撰写论文,参加输血专业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护士参加学历教育,以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及学历层次。

心理素质的培养,血站的护理工作非常辛苦,早出晚归,工作时间长,生活没有规律[4]。这些都容易对血站护理工作也易产生厌倦,会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献血者的积极性,影响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血站应该有充足的护理人员,以达到全面提供满意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胡宇.血站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管理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3):226-227.

[2] 冯亚青.浅谈护理在血站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9):103-104.

血站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2

为了提高血液质量,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质控科在采供血各环节中严把质量关,从源头上控制细菌污染,为此,笔者对30名医护人员手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我站采血护士及检验人员各15名进行手部细菌菌落数检测,把这30名人员分成A和B两组,A组为采血护士,B组为检验人员,分别在消毒前和消毒后用消毒毛巾和碘伏擦手采样检测。

1.2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5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cm2计算。

1.3检测方法将采样管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洗管吸取1.0 ml待检样品,接种于营养琼脂平皿内,置(35±2)℃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后,计数菌落数。公式如下:

细菌总数(cfu/cm2)=

1.4结果判定检测结果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4.1规定,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手部细菌总数≤5 cfu/cm2,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结果

结果见表1、2。

3讨论

检测结果表明,采血护士、检验人员消毒手前、后细菌菌落数有明显差别(P<0.05),见表1。可见,经手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采供血工作中,采血护士保持手的卫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Ⅰ、Ⅱ类人员在采血时手部菌落数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手的卫生标准≤5 cfu/cm2。

在消毒后经检测菌落数明显减少,但是还存在一定量的细菌,如果采血护士和检验人员不消毒手就在献血者肘部触摸血管,极易传播细菌,因此在保证从血管到血管的输血链条中,最大限度减少细菌污染导致的严重或致命的后果,采血护士应消毒完双手后再去采血。检验人员在为献血者从静脉抽取血样之前,一定要清洗好双手,从表2中看出用消毒毛巾擦手和用5000 g/L碘伏擦手有明显的消毒效果,两者之间差别不是很大。

血站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无偿献血;招募;护理行为;专业技术;心理护理

献血者每次献血时的经历和感受对他能否再一次献血将有决定性的影响,甚至还影响很大一部分潜在的献血者来献血。因此,护士在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护理行为是否得当也是献血者能否再次献血的原因之一。下面就谈谈本人在血站从事护理工作几年以来的一点经验和体会。

1具体方法

1.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护士素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的价值,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是一个多层面的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体[1]。如果在整个献血过程中某个工作人员出现言谈上的疏忽或专业素质低下,就会导致献血者对再次献血产生抵触心理。所以采血护士必须由培训过的有资质的护理人员担任,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外表必须整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在和献血者面谈和咨询时都必须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献血者,针对不同的献血者以机灵的谈话技巧来鼓励他们,能够很好的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提高献血者对血站的信任度。

强化专业技术的训练,提高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用娴熟的穿剌技术,为献血者服务。献血者是血站最重要的资源,静脉穿剌人员的良好、过硬的技术,是保留更多的无偿献血者和扩大无偿献血队伍的有利保障。采血时要求采血护士技术熟练,做到无痛穿剌,一针见血,无双针、无血肿。有资料统计,一个负面的影响与一个好的影响之比是1:24,一次不规范的行为与一次好的行为之比是1:8。许多献血者对“针头”感到害怕,以致不愿意献血或在献血过程中昏过去。显然,每一名进行静脉穿剌的护理人员的技术是否过关,也是献血者愿不愿意献血的一个关键性原因,他们也许会告诉其他献血者不愉快的献血经历而影响其他献血者献血。

1.2提供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献血环境,做到整洁、卫生、明亮、安全、温度适宜

由于服务是无形的,顾客很难感知和判断其质量和效果,他们更多的是根据服务的设施和环境等有形线索来进行判断质量和效果,因此,有形的展示成了服务营销的一个重要工具[2]。所以尽可能创造能使献血者感到安全、舒适、方便的献血环境,在献血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献血者自己,如果不能提供这样的环境,将对献血工作将造成负面影响,使动员新的无偿献血者变得更困难,也更难留住已有的献血者。

1.3做好心理护理,开展“以献血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优质服务工作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心理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护理质量的高低。我站在整个献血过程中采血护士实行一对一的采集,始终把工作注意力集中于一位献血者,尤其注意心理护理,加强与献血者交谈、沟通,随时观察采集过程中是否顺畅,出现献血反应及时处理。献血场所可为献血者播放轻松、有趣的音像光盘,使其放松心情。对献血者讲解有关血液和献血知识及献血注意事项,除了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有利于消除有些少数民族“献血伤元气,有损健康”、“滴血滴精”的观念,还可以分散献血者注意力,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对担心采血器材不符合标准、消毒不严会染上传染病而不愿意献血者,可将有关耗材展示给献血者并详细介绍使用方法和销毁方法后当面拆开使用,以消除献血者的顾虑情绪,使其愉快、放心的接受献血。

1.4加强生活护理,给献血者以充分的关心和呵护

护士通过对献血者的关心和呵护可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满意,一次满意的献血经历,是每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前提之一。献血前要让献血者先进适量的饮品和点心,特别是饮品,献血前要嘱献血者进400ml以上的热饮品。因为饮品可经过胃肠道吸收后进入血循环增加血容量,对一过性血容量不足引起的缺血和低血糖引起的献血反应的有直接、有效的预防作用。特别注意的是:杜绝空腹献血。在献血过程中如果流速太慢,也应让献血者再进适量热饮品,以促进进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速度。献血完成后,献血者必须休息20分钟左右才能离去,以利于调整身体的缺血,在此期间,提供一些液体的营养品,以补偿血液的流失,同时提供点小吃也很需要。

2结果讨论

安全输血有赖于安全的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是安全输血的根本保障。自我国实施《献血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制度以来,特别是2004年卫生部提出了从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的转移;从计划无偿到自愿无偿的转移的新理念,对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巩固和扩大无偿献血队伍就成了血站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努力的方向。怒江州地处边疆偏僻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人口居住分散,全州总人口只有50万。由于怒江的无偿献血工作在2003年7月开展业务之前为零,公民对无偿献血一无所知,加上民族习俗及的影响,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难度很大。显然,巩固和扩大无偿献血队伍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但是,在献血过程中护理操作行为也是让献血者产生惧怕和担忧情绪而影响再次献血的原因之一。所以,护理人员应通过多渠道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献血者做好技术护理和心理护理,是树立血站形象、消除献血者思想顾虑、增加献血者对血站的信任度的有效措施。几年来本站采血护士在采血过程中的护理已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献血者为中心”的模式,对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无偿献血队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多方面的不懈努力,怒江州的无偿献血工作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无偿献血队伍从无到有,从弱到逐渐壮大,到目前,怒江州临床用血自建站以来都保持着100%的来自自愿无偿献血,献血人次从2003年的873提高至2008年10月的2045人次,增幅为43%,献血量由2003年的194400ml提高至2008年10月的502500ml,增幅为37%,其中二次以上献血的已有1千多人,如此飞越性的发展为我州临床用血提供了强有力的来源保障。

参考文献

血站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4

【摘要】采集血液是血站护士的一项基本工作,不断提高、完善这项技能,顺利采集血液也是每一位采血护士的追求。现实工作中由于多方面因素都会干扰对血液的顺利采集,现笔者就工作中所常见的因素,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规避不利因素,保证血液顺利采集。

【关键词】成功采血;影响因素;对策

采集血液是血站护士的一项基本工作,如何不断提高、完善这项技能,顺利采集血液也是每一位采血护士的追求。但现实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遗憾,导致血液浪费,如何规避不利因素,保证血液顺利采集!现分析如下:

1 影响因素

能否顺利采集血液主要与献血者、采血者和采血环境关系密切。

1.1 献血者因素

1.1.1 献血者本身有晕针、晕血史,针头一刺入皮肤或一见到血液流出,既发生晕厥。

1.1.2 献血者皮下脂肪少,静脉虽显露,但弹性差,易滚动,血管随针头滚动,造成穿刺失败。

1.1.3 献血者皮下脂肪厚,多数静脉不显露,采血者对血管走向把握不准,盲目进针,导致穿刺失败。

1.1.4 献血者空腹献血,血管塌陷,血容量不足,而导致穿刺失败。

1.1.5 初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够,又第一次看到又粗又大的针头,必然产生害怕心理,导致过分紧张,引起穿刺失败。

1.2 采血者因素

1.2.1 初参加采血工作,采血针的进针角度掌握不好,导致穿刺失败。

1.2.2 熟人、领导献血,朋友、同事寄予的希望与压力太大,采血者担心失败,心理包袱重。

1.2.3 家庭琐事或者其他事影响了采血者的情绪。

1.2.4 心理准备不充分,遇疑难血管,缺乏自信。

1.2.5 工作量大时,着急,不能认真选择血管。

1.3 采血环境:季节的影响,温度过低引起血管收缩,温度过高,献血者易虚脱;环境噪音大,影响采血者的情绪。

2 对策

2.1 采血者应冷静、细致、自信、情绪稳定,不断钻研业务,提高静脉穿刺水平。

2.2 对肥胖体质的献血者,采血者不要急躁,系好止血带,嘱献血者握拳,根据解剖位置轻拍采血部位,使血管充分暴露,或摸清血管走向,调整好自己情绪,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向献血者说明情况,取得配合,力争一针见血。

2.3 遇到领导:亲朋好友献血,采血者应保持平和心态,先找准血管位置,再进行穿刺。

2.4 对因缺乏血液生理知识和献血知识,不能很好地配合的献血者,采血者应有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正确引导,及时地做好献血宣教工作,取得献血者配合。

2.5 采血者要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关系,以工作为重,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好采血工作。

2.6 采血任务重时,采血者不要慌乱 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有条不紊,避免采血失败。

2.7 严格筛选献血者,正确评估其是否能按量献血,若过分紧张,劝其主动放弃。

2.8 对因恐惧而紧张者,先不必急于进针,应因人而异,做好宣传,使其放松,配合血液的顺利采集。

2.9 对空腹献血者,应事先嘱咐其吃点东西或喝点饮料,避免低血糖反应。

2.10 选择适宜的采血环境:采血环境应温度适宜、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尽量减少噪音,维持好采血秩序。

血站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5

采血车是血站的流动采血点,承担着献血者的招募、血液采集任务。这种工作方式,在方便献血者的同时,也扩大了无偿献血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人民群众对献血事业的了解支持和信任,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发展[1]。采血车是血站的窗口科室,任何疏忽大意和管理不善都可能酿成严重不良后果。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来流动采血车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对策,供血站的同道参考。

1采血车风险相关因素

1.1设备因素

采血车不同于固定的采血点、屋,经常流动,特别有时下乡镇,路上颠簸,极易引起设备损坏,特别是采血秤容易引起称量不准确或摇摆频率达不到要求。

1.2人员因素

①采血车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新上岗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血液安全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②采血车外出采血有时献血员特别多,忙碌时对献血者健康征询评估不充分,采血时不能执行一对一贴签。③采血护士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采血过程中不带口罩,采血前手未消毒。

1.3环境因素

①采血车停在人群聚集区或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环境嘈杂,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采血车有固定的停靠点,不能选择在阴凉处,有时电压点,空调效果不好,车内环境闷热,献血反应发生率较高。②采血车到站后,当班司机未按要求消毒采血车,采血车空气监测达不到要求。③当班人员工作结束后,未及时清理饮用的食品和用过的废弃物,造成采血车内有异味。

1.4管理因素

①当班人员未严格按操作规程对血液、血样标本、血样辫交接、核对,造成血样辫遗留在采血车上。②初筛检验时金标法检测HBsAg,未按操作规程加入血样量、反应时间未严格控制,造成HBsAg阳性者漏检。③血液采集后热合未按要求检查热合处,有时造成血液渗漏报废。④血站的主要工作是采供血,服务对象中献血者虽然为正常人群,但我国是病毒肝炎的高发国家,约10的人群为HBsAg携带者。艾滋病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并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发展。所以仍有相当比例的献血者为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其血流及血液标本存在一定的传染性[2]。工作人员如果不注意个人防护,初筛检验和采血过程中有时不慎被血溅污染或被针刺伤,被传染的风险性大。

2.管理对策

2.1加强设备管理

必须定期对关键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除国家强制检定设备外,其余设备血站可以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经培训具有资质的质控人员自行进行,或委托相关计量机构/生产厂商进行[4]。采血车上的关键设备有血压计、体重秤、贮血冰箱、采血秤、热合机。血压计、体重秤、采血秤每年委托本市计量测试所检定并出具报告。贮血冰箱、采血秤质管科按关键设备质量检查,频率分别为每月、每半年检查一次。采血秤、热合机当班人员上车后要开启并检查仪器证实处于正常状态,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采血车工作人员在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在使用过程中密切注意设备的工作状态,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标识,同时报告相关领导及时处理解决。

2.2加强人员培训

员工必须结合工作实践接受相关签名的工作程序以及法律责任的培训,并且经过评估表明合格,才能允许在工作文件或记录上签名[3]。血站应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加强上岗人员的教育培训,结合采血车工作实际,制定科室培训计划,学习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世界卫生组织安全血液与血液制品远程教育》、安全与卫生、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质量管理、环保意识、签名法律意义等。

科室主任应定期组织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本科室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等,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定等方法对培训效果及人员能力进行评估,员工经培训考核合格,并达到相应资质要求,办公室授权后,才能正式上岗。

办公室加强对采血车员工日常工作业绩的评价,对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员工及时暂停其工作,安排培训、考核或转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2.3加强采血车内环境管理

每天上班时采血护士戴手套用1:20“84”消毒液擦拭各工作台面,车内壁、采血秤、热合机、止血带,整理当日所需的工作物品,将桌面和地面用同浓度的消毒液喷洒,再将地面拖干净,清洗拖把备用。每天收班时检验人员将车内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分别打包清理,保证日产日清。收班后当班司机及时做好车内清洁,插上消毒机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消毒时间设定为2小时,第二天早晨收线即可。

2.4加强质量管理

①最高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到采血车上督导检查,对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纠正。②进一步细化采血车各岗位职责、明确职能,责任到人,强化采血车服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落实管理制度、奖罚分明。③合理安排人员,团体采血人数较多时,适当增加工作人员和安排志愿者,让志愿者承担献血征询评估、采血后服务等工作。④工作人员热合时,在热合过程中不应用力牵拉或扭转导管,待焊极松开1~2秒后方可取出已封口的导管。应检查热合部位,如有渗漏,则重新热合,并评估对血液无菌性的影响[5]。④严格站内感染管理监测:质管科每月对采血车空气、医务人员手指、献血者手臂的消毒效果以及使用中消毒剂的细菌污染进行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⑤科室内部应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对上一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改进方案,防止类似差错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方瑞峰,胡勃,王海英.流动采血车工作管理.中国输血杂志.2000,3(13):217-218.

[2]杨勤,曾桂萍,黄林莎.血站采血护士工作中的潜在危险及防护策略.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3):135-1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血站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 成分献血;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在临床成份输血中, 为了防止无效输注血小板发生, 且迅速提高受血者血小板计数, 通过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 机采血小板可减少献血人数, 但采集血小板所需时间较全血采集时间长, 循环血量大, 故献血反应时有发生[1]。为了满足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总结了近1年本血站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并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具体措施, 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和保留献血者具有积极作用。

1 临床资料

2013年1~12月, 采集机采血小板1884例, 且100%来源于无偿捐献。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的一次性管路耗材、ACD- A 抗凝剂等均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规程要求, 采集过程严格按采集血小板规程进行。在所有献血者中出现不良反应10例, 占全部献血例数的0.53%左右。

2 献血不良反应类型

10例不良反应中, 轻度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慌、恶心, 并伴有手脚抽搐感、口周局部麻木等症状占最多, 约占74%;中度反应表现大多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加快和尿急等症状, 约占20%;重度反应表现为惊厥晕厥, 约占6%。

3 不良反应原因

3. 1 心理因素 首次捐献者中, 大部分捐献者在采集中发生消极情绪和恐慌心理, 具体表现在怀疑捐献会给身体造成不适和危害、畏惧穿刺等均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这是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3. 2 技术因素 采血护士穿刺技术不扎实、不熟练都会加重捐献者因穿刺不畅造成采血时间延长而导致不适, 捐献者心情会更加紧张, 更容易诱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 3 体质因素 空腹情况下, 捐献者血糖水平较低, 通过迷走神经反射, 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外周阻力下降。穿刺时对局部刺激产生疼痛, 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 另外, 献血前过度劳累、捐献环境不佳、 捐献者体重过低等也可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 4 精神因素 当前面捐献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时, 极易引起其他捐献者的疑惑和恐惧, 加速献血者植物神经系统兴奋, 从而导致捐献者出现连锁反应。

4 护理措施

4. 1 采前护理 采前进行严格的筛选, 血小板计数≥150×109/L且

4. 2 心理护理 捐献前要向每一位献血者介绍捐献血小板的目的、相关的生理知识, 成分献血和捐献全血一样不会对损害身体健康传, 让捐献者在采集过程中更好地配合采血护士。

4. 3 提高技能 定期开展采血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和技术考核, 保证采血护士都能熟练操作设备, 采血护士穿刺技术必须熟练,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让献血者感觉到安全可信。

4. 4 提高服务 在采供血活动中, 不断提高采血护士的自身素质, 保证供血者身体健康和受血者身体健康。本站立足行业, 以人为本, 从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入手, 提出微笑服务、贴心服务、回访服务, 使献血者心情放松和愉悦, 逐渐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 对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方法, 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和消除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效保障无偿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血站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 静脉采血;晕厥;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133-02

晕厥为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及姿势肌张力丧失状态,是由于大脑一时性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所致。常伴有苍白、出汗、脉弱与血压低等症状,疼痛、注射、饥饿、拥挤、闷热、恐惧、疲劳等是其促发因素[1]。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时,偶尔会遇到患者晕针、晕血等情况,继而发生晕厥,连带晕厥后跌伤的发生,使采血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以致于发生采血现场骚乱并产生医疗纠纷,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本院针对此现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性护理方法,避免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现将本院近2年在门诊注射室和高招体检中发生晕厥的2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3月本科临床静脉采血26 430人次,发生晕厥18例,学生高招体检7 520名,发生晕厥4例。临床患者发生晕厥的18例中,精神因素所致晕厥8例,疼痛所致晕厥4例,性晕厥4例,晕血2例。高招体检发生晕厥的4例中,精神因素所致晕厥2例,性晕厥1例,癔病性假性晕厥伴癔病性抽搐1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7例。18~25岁10例,26~40岁7例,40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32±6)岁。

1.2 发生晕厥后的临床表现

1.2.1 精神因素所致的晕厥共10例。采血前均表现为对注射器、针头的极度敏感、恐惧、精神高度紧张。无意碰触便高声尖叫。坐上采血椅,身体向后萎缩,上身不敢前伸,被动前伸后,肘关节屈曲头向后扭,双眼紧闭,心率加快,呼吸深快。往往于进针后发生快速晕厥。

1.2.2 疼痛所致的晕厥4例。此类患者平时对疼痛高度敏感,加之精神高度紧张,甚至会产生想象疼痛,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在护士采血进针不顺利时,高声呼叫疼痛,造成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反射性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3]。随后发生晕厥。

1.2.3 性晕厥5例。注射室为患者采血时均采用坐位,2例患者均为长期体弱多病,营养不良,采血前身体虚弱、空腹。1例学生患有贫血,高考前过于劳累,营养不良。顺利采血后,患者自行站立行走数步后突然晕厥、跌倒,是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4]。此类患者最易发生跌伤。

1.2.4 晕血晕厥为患者采血时顺利完成,但当患者见到红色血液后马上感到恶心、心悸,随后出现晕厥。

1.2.5 癔病性假性晕厥伴有抽搐1例,此例为女性学生,顺利采血后,走下采血椅,先哭泣,随着同学的问候,便发生假性晕厥,随之哭泣抽搐,并呼吸急促,过度换气,自诉轻度头昏。发生晕厥后,除癔病外,均脉搏细弱,面色苍白,1 min左右自行苏醒。此时心率加快、心悸、气促,出冷汗后缓解。给予口服温热葡萄糖水后,症状、体征很快消失。测血压,性晕厥为一过性血压下降。癔病性假性晕厥者无阳性体征。

1.3 预防及护理措施

1.3.1 采血前进行有效沟通。护士在接到采血通知单后,要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不同进行安慰。细心观察患者的表情与言行,采用针对性的教育形式进行采血知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能正确配合标本的采集。耐心细致解释,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特别是精神过度紧张者,恐惧疼痛,一定要态度和蔼,用适当的语言,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心,尽可能配合护士完成采血。在注射室,我们往往配有两名护士,采血者护士手法轻快熟练,另一护士站在患者一侧,协助患者采取舒适、方便的操作,并同时做言语的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遇到晕厥的患者,随时做好搀扶,以免跌倒。

1.3.2 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采血室应光线充足,避免人群嘈杂。尤其在夏季,天气闷热,注意空气流通。采血室外有休息区,以供患者采血后不适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对年老体弱者优先安排采血,尽量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并嘱患者准备早餐,采血后立即进食可以减少因空腹等待而发生的不适。

1.3.3 采血时的注意事项。采血椅为带扶手的靠背椅,保证稳妥,避免患者从两侧及后面跌倒。采血垫为斜向护士的30度角的斜垫,上盖无菌巾,患者上肘伸向护士后,肘部自然伸直,屈侧向上,上身微微前倾,另侧上肢平放在采血台上保持身体平衡。患者座位要舒适,避免因紧张疼痛移动,针头刺穿静脉引起采血失败。如为体弱患者,必要时卧位采血。采血过程中,如遇患者不适,则让患者暂缓起立,稍做休息,再轻轻扶患者起立,到休息室坐下或躺下,待缓解后再放走患者。

1.3.4 发生晕厥后的护理措施。患者发生晕厥后不要惊慌,立即让患者平卧、去枕、呈头低足高位。解开衣领、放松腰带,可适当给予吸氧,指导患者做深呼吸。用手按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大汗淋漓者注意保暖,保持安静。患者清醒后给予口服温热葡萄糖水,充分休息并症状消失后放走患者,并嘱患者此次经历待下次就医采血或注射时要告知医生和护士,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2 结果

以上22例病例中,护士均根据患者采血后发生晕厥的不同原因及时做出判断,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患者都能很快恢复,无不良反应并能自行离院。

3 讨论

采血时的晕厥,要注意与患者原发疾病的突然恶化以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相鉴别。在积极给予吸氧等措施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如数分钟之内仍未恢复者,要尽快告知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及处置。

作为门诊及急诊室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较高的静脉穿刺技术,在静脉穿刺时能够尽量减少疼痛[5]。当患者发生意外时,要及时正确鉴别和妥善处理,遇事不慌,大胆心细、沉着冷静,果断处理,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抢救,及时做好安抚和解释工作,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6]。加强专业知识及心理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医德医风的修养,对患者出现各种问题随时随地做好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较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检查及治疗,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周悠红. 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4):293.

[2] 周红梅. 静脉采血发生晕厥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9):547.

[3] 杨丽. 大学生门诊注射发生晕厥33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8(243):221.

[4] 李冰. 静脉采血所致晕厥1例原因分析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9):37.

[5] 刘苗. 静脉采血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4):119-121.

血站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8

    【摘要】通过调查了解无偿献血者的感受和期望,更有效地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满意率、巩固自愿无偿献血队伍。通过多种调查方法2010年我站对4396位献血者和用血者进行了调查回访,其中有4320位献血者满意,有76位献血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建议。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预防纠正措施,无偿献血者满意率持续提高,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增加。

    【关键词】无偿献血 ;满意率;服务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献血服务日趋完善,潍坊市中心血站坚持“以献血者为中心,以血液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运用“献血者满意率调查”这一测量方法,从献血者的角度来考查献血者对血站的认知度以及血站的服务质量,及时提供信息并制定改进完善服务措施和服务发展策略。

    1满意率调查的测量方法

    1.1问卷调查法是最常采用的调查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站外无偿献血者,这种调查法形式简单、易于执行、范围广,但是献血者在面对调查表时,可能处于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能完全表达出真实的意见,调查表的内容有限,难以全面反映献血者的满意程度。

  1.2投诉法是献血者以电话或信件的形式对血站服务质量进行的评价。

对献血者投诉的事宜,专人负责,一查到底,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此方法能直观的反映出献血者的不满情绪,真实性和价值性都较高,并能较快的解决问题并反馈给献血者。

    1.3电话回访法主要是针对部分无偿献血者和所有用血者。每月随机对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通过与献血者直接沟通,耐心倾听献血者对我们血站工作的评价及建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汇总通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但是此方法时效性差,不能及时满足献血者的要求。

    2满意率调查的内容

    2.1总体满意率:包括献血环境、献血纪念品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技术等。

    2.2技术满意率:包括对查体医生和采血护士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两个方面,具体就是医生对采血前的查体是否规范、采血护士是否“一针见血”等。

    2.3服务满意率:表现为工作人员是否微笑服务、文明用语,是否耐心解答有关问题及告知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等。

    3满意率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建立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是保障输血安全的前提和基础[1]。根据体系文件规定要求,通过多种调查方式对献血者进行回访,由相关科室对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并写出质量通报,所在科室查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并及时反馈给献血者。2010年我站对4396位献血者和用血者进行了调查回访。

有76位献血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建议,我站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针对用血后退费难问题,我站建立免费用血绿色通道,修订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和血费返还工作制度,简化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和血费返还程序,确保所有手续一次办结,对到站内办理还款手续的,实行专人接待,限时办结;同时献血者提出献血车空间小、献血环境差等问题,结合我站献血人数逐年增加的现况,为保障临床用血,血站在2010年先后更新了6部大金龙采血车,车内采血设施配备齐全,区域划分明显,车内空间宽敞,极大的改善了服务环境方便了采供血工作。另外血站开展了以“四进”为主要内容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即无偿献血宣传活动一进社区,开设无偿献血宣传专栏;二进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发放无偿献血宣传材料,开展志愿者服务和无偿献血宣传活动;三进农村,通过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将无偿献血宣传材料发到农民手中;四进医疗机构,将无偿献血宣传材料发到用血患者手中,将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常识送到卫生技术人员手中,扩大了无偿献血宣传范围,加强了对献血者的引导,取得显着效果;同时我站质量方针,制定实施街头采血工作人员服务规范,强化采前、采中和采后告知义务,规范现场护理,实施标准化操作。通过定期组织开展采血一线业务人员技能比武和专业知识考试,来促进业务人员能力的提高。采血人员用一杯热水、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嘱咐,热忱感召着每一位献血者,力求为献血者提供一流的采血服务。部分献血者反映纪念品的品种单一,血站集中招标、采购多种不同的纪念品,分季节、节日发放,得到了献血者的一致好评。通过改进献血者的满意率由2009年95%上升为2010年的98%。无偿献血人数以10%的比例逐年递增。

    4满意率调查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发展,我站越来越重视服务质量的改进,以满足献血者提出的优质服务需求。通过对献血者满意信息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我站找出在为献血者服务的过程中,导致献血者不满意的因素,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同时还有助于血站对献血者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献血者的忠诚度,改善服务质量,献血者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固定献血人数逐年增加,对血站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血站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护理方法

资料与方法

1年7月~1年7月收治急性脑出血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8例男例女15例年龄5~7岁平均615±岁。均经头颅T检查确诊T显示出血的部位在颞、顶、枕合并出血1例小脑出血1例额叶例颞叶6例丘脑出血7例基底出血19例。其中血肿破入脑室1例出血量在1~1ml平均出血量56ml患者清醒11例嗜睡或神志模糊5例浅昏迷1例中度昏迷5例深昏迷例。分别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护理效果。

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致残率较高患者多数产生紧张、忧郁及焦虑的不良心理从而降低对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应积极并主动与患者间隙沟通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关怀和安慰患者。护士需要尊重、关心患者坚决不可谈论或模仿患者的言语、步态采取严谨的工作态度保持稳重大方的举止以精湛和娴熟的护理操作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充分信任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及护理。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①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瞳孔:术后常规每隔分钟巡视患者1次采取问答或对于疼痛的刺激反应的方式对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表现为从清醒逐渐转入昏迷或从浅昏迷转入深昏迷的状态表明可能存在颅内压增高或再出血应即刻上报医生进行处理;若患者的意识出现逐渐好转就表示患者的预后恢复良好。②体温曲线观察:术后给予脑出血的患者予头部戴冰帽进行降温降低脑代谢率及氧耗以减轻脑水肿程度和促进脑功能恢复若患者体温9~℃表现为躯干的温度高但不出汗肢体温度不高时可采用解热镇痛剂辅助降温若效果不佳可提示为中枢性高热除给予戴冰帽外可加以腋窝、腹肌沟及颈部等部位进行大动脉处的冰敷也可改用冰盐水进行灌肠或冰液体输液降温。采取物理降温的过程中应每隔分钟常规测体温1次密切留意患者的皮肤颜色及体温变化。③血压测量:术后对于有血压升高的患者可适当选用降压药物维持血压水平在脑出血前原有的水平但切忌不可过快降压以免血压过低采用药物减压时应每分钟仓管测血压1次若血压过高时可将床头抬高°~5°若血压过低时可将床头适当降低。

饮食护理:术后若患者为清醒状态术后第1天即可进食流质术后1~天可恢复常规饮食对于进行长期昏迷的患者应在天后或肠鸣音显著恢复后方可进行鼻饲流食。拔管时注意先注入少量的气体防止食物不慎落入气管。患者在吞咽反射基本恢复后可开始训练以勺喂水确定其吞咽功能是否恢复正常若恢复后可给予近半流食或普食。

康复训练指导:早期的康复训练主要针对的是抗痉挛的康复包括肢体的被动训练、抗痉挛姿位的摆放、卧位坐起、腰腹肌及深呼吸的训练、健肢主动活动的指导训练、站起训练和坐位平衡和;对患者在病房中进行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上下楼梯训练、站立平衡、站立训练、行走训练、单腿站立全面提高患者的行走功能。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录入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显效例有效9例无效9例并发症7例(多脏器衰竭例脑疝例、消化道大出血例)总有效率76。

讨论

术后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具体护理体会如下:①降颅压护理:急性脑出血的患者大部分合并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容易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等因此脑出血后往往会引起颅内高压进一步升高血压步入恶性循环加重心脏的负荷若采用快速静滴甘露醇进行降压处理可不慎诱发心衰因此临床建议合并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患者在应用甘露醇处理时应在床旁进行心电监护一旦出现心律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②保持穿刺引流的通畅预防颅内感染:术后常规引流操作已成为清除血肿的补充手段或主要途径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并了解病情的发展。术毕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接上无菌的密闭引流袋并使用无菌纱布包扎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头处防止脱落污染。

综上所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血站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10

重庆市涪陵区中心血站 重庆市涪陵区 408000

【摘 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站采供血环节中未进行系统护理的150 例记为常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150 例记为优质组,比较2 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组非常满意85 例,满意58 例,不满意7 例。常规组非常满意66 例,满意54 例,不满意30 例。优质组非常满意度、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不满意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环节中的应用可更好的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血站;采供血;优质护理

血站采血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血,因此加强对血站采供血环节的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至关重要。我站近年在采供血环节实施系统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献血者满意度上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采血站2014 年1 月至12月接受的无偿献血人员300名为研究对象,男166 例, 女184 例, 年龄19-53 岁, 平均(32.6 5.9)岁,体重46-78kg,平均(55.34.2)kg。所有献血者均取血正常,无血凝块等异常情况。依据采供血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将未实施系统护理的150 例记为常规组,实施优质护理的150 例记为优质组,2 组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供血时不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仅进行常规采供血操作,优质组实施优质环境布置、献血知识宣教、献血中及献血后的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见讨论部分。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从献血知识知晓度、护理态度、献血者身体及心理承受度方面评价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 种结果进行衡量,其中非常满意和满意视为护理满意。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优质组非常满意85 例,满意58 例,不满意7 例。常规组非常满意66 例,满意54 例,不满意30 例。优质组非常满意度56.7%、护理总满意度95.3% 分别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4.0%、80.0%(p<0.05),不满意率4.7% 则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p<0.01)。

3 讨论

3.1 采供血环节中的优质护理服务

(1)环境布置:良好的采血环境有利于减轻献血者的紧张感,提高舒适度。献血等候室内可放置电视、沙发、书刊杂志等,以让献血者通过这些途径分散注意力,疏解紧张情绪。采血室要进行严格消毒,以保证采血环境干净无污染。利用紫外消毒灯来降低消毒液和臭氧的气味,保持采血室的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温度和湿度适宜[1]。血站护理人员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因此我站要求护士衣装整洁,态度和蔼、热情,能及时解答献血者的问题,并会用各种心理疏导方法对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专职采血的护理人员要技术熟练,达到一针见血的基本要求。

(2)献血知识宣教:做好对献血者的接待工作,热情指导献血者填写检查表,告知献血者正规途径献血的安全性,血站所使用的注射器和采血袋等用具都经过严格消毒且为一次性用品,不会产生交叉感染和血液传播性疾病。还可通过发放献血宣传资料使献血者了解献血相关知识,强调适量的献血不会对献血者的血液循环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且献血后,人体器官内的血液能够被迅速释放到血液循环中,还能加速骨髓造血,反而对人体健康有利[2]。

(3)献血中的优质护理:①正式采血前仔细核对献血者的姓名、血型等重要信息,避免出错。当着献血者的面打开密封的一次性注射器和采血袋并进行仔细检查,以消除献血者对安全性的顾虑。②采血时选择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进行抽血,指导献血者有节奏的抓紧和放松拳头,要求一针见血,避免多次穿刺给献血者带来疼痛及不适。③采血时间虽短,但此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献血者是否出现眼花、心慌、欲呕吐等轻微献血反应并及时对症处理。④用消毒后的棉签轻轻压迫针眼处后拔出针头,以避免皮下血肿。献血后献血者要立即平卧,头部要略低于脚,给予温汤水、鸡蛋、牛奶、葡萄糖水等补充能量,以促进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

(4)献血后护理:嘱咐献血者保持前臂轻微抬高状态以利于止血,切不可曲肘止血,以免血液回流受阻,嘱咐献血者献血后1d 内不能进行剧烈活动,可适当补充营养。要保持针眼处的干燥和清洁,尤其是夏季时要防止针眼感染。最后向献血者发放纪念物并致以谢意,确保无献血不良反应后再让献血者离开。

3.2 采供血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价值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强化的基础护理,它强调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血站采供血是血站工作的首要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血站采供血环节比较容易忽视护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献血知识的普及献血者体验带来不利影响。我站近年来在采供血环节实施优质护理。通过环境护理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健康宣教及献血前后的优质护理,使献血者感到献血的安全、可靠及重要性,极大保证了采血的顺利进行,提高采血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血站系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丽君.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环节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 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