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线施工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6 15:51:18

标线施工总结

标线施工总结篇1

关键词:单结点导线施工控制网 平差计算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施工测量贯穿于施工始终,从施工前的准备到工程竣工,都离不开施工测量,为确保施工测量的质量,在施工前必须对设计提供的导线点进行复测。由于人为或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导线点或丢失、或遭到破坏,要对其进行补测;有的导线点在路基范围以内,需要将其移至路基范围以外。如果间断性的丢失,则可利用前方交会、支点等方法补测,或按任意测站的方法补测导线点。补测的导线点原则上在原导线点附近;如果连续丢失数点,则要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补测,设计提供的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测量时,也要加密控制点,布设施工控制网。

本文阐述的结点导线网的布设,是笔者在某高速公路施工测量中的实际运用。因为设计提供的导线点距离路线0.8~2.0KM,而且导线点和设计路线之间有山相隔,不能用于施工放样;还有一部分导线点位于河堤和地方路上,进场前已被破坏;设计为一新建高速公路,有一互通区和附近原有国道建一条联络线,联络线的导线点大部分在路基范围以内,施工不能保存下来。所以,在对设计提供的导线点复测之后,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才能保证施工测量的需要。根据设计提供的导线点不能按常规方法加密施工控制网,结合工程现场实地情况、路线走向和能联测的导线点,决定采用单结点导线布设施工平面控制网。

2单结点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2.1选点

该工程位于丘陵、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低中山区灌木丛生,坡积裙上果树繁茂,通视条件极为不好。根据地形及拟建结构物、隧道、桥涵等要求,避免路基填土达到一定高度时影响导线之间的通视,选点时将点选在了主线的一侧。

2.2点的埋设

工程所处地区冬季冻层厚度为1米,埋设标志点的基坑,最浅的挖至地面1.2米以下,标志点选用中间刻有“十”字的钢筋,用混凝土现场浇注。

2.3测角测边

使用莱卡TC702全站仪观测,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符合《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及相关规定。

3单结点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3.1观测数据的检查

检查外业测量记录和计算过程,根据外业测量成果及已知起算数据,按一定比例绘制结点导线略图,如图1所示,单结点导线观测值和已知值列于表1。

结点导线网中,作为起始边的IG24、IG25X、I72X、I71X、IB7X、IB7点的坐标值采用设计院提供的数据,经复测满足一级导线的精度要求,并经过监理单位测量工程师的复核签认。

表1单结点导线网已知值和观测值

3. 2计算起始边的方位角,推算结边方位角的概值。

根据作为起始边的IG24、IG25X、I72X、I71X、IB7X、IB7点的坐标值,利用坐标反算,求得各起始边方位角 、 、值分别为:

=106°29′15″

=209°18′36″

=250°17′40″

根据观测角值,求得各条导线的观测角值总和∑β1、∑β2、∑β3分别为:

∑β1=2157°24′25″

∑β2=2054°35′02″

∑β3=1113°34′54″

根据起始边方位角及导线左角,按下式推算各边方位角:

(1)

由公式(1)推导出终边方位角计算公式为:

(2)

公式(2)中 对应结边H10H11的方位角,设其分别为 、 、 , 对应利用已知坐标反算求得的各起始边方位角 、 、 ,∑β左对应各条导线的观测角值总和∑β1、∑β2、∑β3。图中所示的单结点导线中,利用公式(2)分别从IG24IG25X、I72XI71X、IB7XIB7三条起始边推算出H10H11结边的结边方位角概值 、 、 如下:

3.3单结点导线结边方位角计算

将推算的结边方位角概值列入表2 ,计算结边方位角的加权平均值。

结边方位角加权平均值的计算:

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设导线的条数为N,

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3.4单结点导线结点坐标概值计算

根据测得的各边边长及结边方位角加权平均值,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再以IG25X、I71X、IB7为起点分别求得结点H10的坐标概值,计算过程分列于表3、表4、表5。

表3中角度闭合差:

表3中角度允许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表3中计算坐标增量总和为:

∑ΔY ′=1835.19m

∑ΔX ′=330.483m

由计算所得坐标增量总和求得由起始边IG24IG25X测至结点H10的横纵坐标分别为:

Y1=50354.223+1835.190=52189.413 m

X1=58982.176+330.483=59312.659 m

表4中角度闭合差:

表4中角度允许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表4中计算坐标增量总和为:

∑ΔY ′=-1810.172 m

∑ΔX ′=105.234 m

由计算所得坐标增量总和求得由起始边IG24IG25X测至结点H10的横纵坐标分别为:

Y2=53999.562-1810.172=52189.390

X2=59207.455+105.234=59312.689

表5中角度闭合差:

表5中角度允许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表5中计算坐标增量总和为:

∑ΔY ′=-481.523m

∑ΔX ′=-562.415m

由计算所得坐标增量总和求得由起始边IG24IG25X测至结点H10的横纵坐标分别为:

Y1=52670.951-481.523=52189.428 m

X1=59872.077-562.415=59312.662 m

3.5单结点导线结点坐标计算

将计算所得的结点H10的坐标概值分别列入表6和表7,进行结点坐标值计算。

表6中结点横坐标加权平均值的计算:

结点横坐标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设导线的条数为N,

结点横坐标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表7中结点纵坐标加权平均值的计算:

结点纵坐标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设导线的条数为N,

结点纵坐标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4.每条导线各点的坐标值计算

利用计算所得的结点坐标加权平均值作为结点的已知坐标值(最或是值),按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这样就把单结点导线化为三条单一的附合导线,分别求出每条导线各点的坐标值,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8、表9及表10。

表8中角度闭合差:

表8中角度允许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表8中坐标增量闭合差: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一级导线的相对精度1/15000,故IG24IG25X~H10H11附合导线的测量精度满足要求。

表9中角度闭合差:

表9中角度允许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表9中坐标增量闭合差: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一级导线的相对精度1/15000,故I72XI71X~H10H11附合导线的测量精度满足要求。

表10中角度闭合差:

表10中角度允许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表10中坐标增量闭合差: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一级导线的相对精度1/15000,故IB7XIB7X~H10H11附合导线的测量精度满足要求。

5.结论

经过实例证明,采用单结点导线布设施工控制网,虽然计算繁琐,但其精度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可灵活应用于互通立交工程建立施工控制网。

参考文献

标线施工总结篇2

【关键词】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控制网

1、引言

任何建筑工程建设在施工阶段必须进行施工测量,只有准确的施工测量下才能有效地确保建筑物的高程以及平面位置满足设计意图。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主要是由于施工需要所进行,其测量进行的每个环节都应当与施工组织相互协调,为了能有效地确保施工测量精度,不仅对图纸上的相关尺寸能熟悉,同时为应当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而选取合适的测量方法。同时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各个施工工序存在交叉工作情况,地面会遭受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震动以及破坏等影响,因此施工测量标志以及选点应当考虑其便于保管、使用等要求。同时对于较大的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其施工量庞大而且施工速度快,因此对于这类型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应当在测量前做好相关部署工作,编制好施工测量计划,在正式放样施工中还应当采用不同方法来加强测量内业和外业校核工作,从而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2、施工控制网测量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首要任务是把设计图上的建筑物平面在实地中通过放样形式来表现出来,其必须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原则来实施,同时在施工测量前还需要建立施工控制网。勘察阶段所建立的施工控制网,其没有考虑到施工所需要,因此其控制点布置以及精度等不能更好地满足施工要求;加上场地平整过程中会破坏部分的测量控制点,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应当对场地采取重新建立施工控制网,主要是分为高程控制网以及平面控制网。施工中所采用的平面控制网应当结合建筑场地大小、地形以及建筑平面等要点来综合考虑其布设形式。结合以往的工程实践经验,对于类似于丘陵地区的地形,其高程起伏较大,因此适宜采用测边网或者三角形网;对于通视情况不好但地形较为平坦情况则适宜采取导线网。对于建筑物较为密集的场地来说,则适宜采取方格网。对于地势平坦、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同时应当把方格的边与建筑物轴线相平行,可以有利于施工。对于较为小型的施工场地,如果其场地较为平坦,则可以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3、建筑物定位及其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图纸,将建筑物外墙的轴线交点(也称角点)测设到实地,其必须精确到位,才能有效地保证建筑物基础放样和细部放线。同时对于建筑物定位方案应当结合施工现场情况来决定,结合以往的工程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建筑物定位方法可采取如下:(1)新建筑物结合与原有建筑物关系定位。在建筑区内新建建筑物时,设计图上都会给出新建筑物与已建建筑物的位置关系。(2)建筑物放线。建筑物放线就是根据已测设的角点桩(建筑物外墙主轴线交点桩)及建筑物平面图,详细测设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桩(或称中心桩)。

4、工程实例

4.1工程概况

高层住宅楼工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建筑造型典雅大方,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风格的特点。建筑设计注重人性化,充分满足采光、通风等生态居住环境的各项要求。第1标段分为七栋高层住宅、一栋商业楼及地下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一级,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1#楼建筑面积24070.06m2(不包含地下室),地上32层,层高 2.9m,总高度95m。2#楼建筑面积22940.33m2(不包含地下室),地上32层,层高2.9m,总高度94.5m。3#楼建筑面积12274.27m2(不包含地下室),地上26层,层高2.9m,总高度76m。

4.2平面控制测量

本工程按三级导线精度布设,做成半永久点形式,要求保持到工程结束,做出场区控制网,控制网按三级精度布设。

(1)轴线控制网布设原则与方法。由于导线控制网精度及覆盖面已经满足放线要求,为避免误差积累,因此直接根据现场导线控制网布设轴线控制网。考虑到基础结构放线的通视情况,轴线控制线偏离轴线间距均为1m。布设轴线控制网依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根据地下室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布设确定。控制桩用50mm×50 mm木桩打入土层深度不小于500mm,桩顶要平,以便钉钉,确定无误后护好控制桩。(2)轴线桩点的保护。桩点的保护,先用红机砖在桩的周围砌成500×500的方垛,内灌混凝土再用砂浆抹好,顶部与桩头抹平,再用木方做成三角架,刷红白格漆作标记。

4.3建筑物控制测量

本工程可布置轴线控制桩,所以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对于基础的位置线,保护层施工完成后,依据建筑物控制桩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主轴线,投测后校核轴线间距、轴线夹角及对角线尺寸。然后依次测放出建筑物的轴线、墙、柱、门窗洞口、楼梯线等结构线。每层位置线:地下各层依据基坑上的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向各施工流水段投测控制轴线,在工作面上用经纬仪和钢尺量测出其它位置线。对于本工程±0.000以上控制测量采取轴线内控法。(1)平面内控点的布设。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布设,第一施工段内设置4个内控点,组成自成体系的矩形控制方格,其余各段各设置2个内控点(纵横主控轴交叉点),控制点编号见内控点平面图。(2)控制点的测设。将内控点所在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件上,经校核无误后,在每块埋件上刻出“十”字线,中心点即为各控制点平面位置。内控点校测方法: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点上,后视其他控制点转90°,检查是否闭合,然后用50m钢尺校测每相邻点水平距离是否与相应的控制点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匹配,若匹配证明投测无误,若不匹配证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

4.4高程控制测量

(1)对本工程±0.000以下标高控制:基础施工阶段随着挖土的深入,从现场高程控制点向基槽内引测标高,采用悬挂钢尺法(尺的零端在下),由基坑上的高程控制点直接向基坑内引测,以便减少测站数,提高引测精度,但应注意悬挂标准重物(49N)和进行钢尺的尺长和温度改正。当挖土接近槽底时,根据此标高控制点控制清槽拣底。每8m打一钢筋棍,抄上槽底控制标高,拉线清槽。地下二层结构拆模后,把标高返到结构内,放出建筑1m线。基槽内标高控制点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时修正。引测到结构内的标高要附合到场区控制点进行检查。

(2)对本工程±0.000以上标高控制:当首层墙体、柱子施工完毕后,根据现场高程控制点,经复测校核后向首层测设建筑+1.000m线。标高控制点设在外墙能够铅直拉上去的地方,每个施工流水段设置2个标高控制点并用红三角标示。

标线施工总结篇3

关键词:机电安装;深化设计;综合管线布置图;施工详图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大型机电安装工程系统多且管线密集,设计单位设计的图纸往往达不到指导现场施工的深度,有时只达到扩初的标准,将施工图纸设计下移,要求建筑承包单位来完成。机电安装施工单位切记拿起图纸就施工,各专业间也不通气,根据以往施工经验,这样草率施工往往导致返工,影响进度和施工质量尤其不利于工程创优。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化设计,补充和完善设计图纸,综合、合理布置机电各系统的设备及管路,从而确保设计产品满足现场施工及相关国家规范标准要求。

深化设计需要达到下面的结果:

(1)对机电各系统的设备管线进行精确定位、明确设备管线细部做法,直接可以指导施工。

(2)综合各设备机房、各楼层、设备层、竖井、地下室及其它公共部位等专业的管线位置以及墙壁、顶棚上机电末端器具,力求各专业的管线及设备布置合理、整齐美观。

(3)通过深化设计,提前解决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因变更和拆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通过深化设计,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合理布置机电管线,为业主提供最大的使用空间。

2深化设计组织措施

2.1组织机构

对于建筑体量大,系统复杂,质量等级高的项目,单靠项目几个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化设计,往往不能满足总体施工的要求。所以一般成立专门的工程深化设计部,负责项目深化设计的管理、协调和出图,负责管理协调各区域分包商和专业分包商一起完成项目的出图任务。

工程深化设计部组织架构由项目总工担任负责人,下按专业设立各专业设计技术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各个系统的综合深化设计。

2.2深化设计的总原则

机电各系统深化设计过程中应与土建、装饰及其它分包商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风管布置在最上方,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候,水平分开布置;在同一垂直方向时,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布置。综合协调,利用可用的空间。管线发生冲突时的避让原则是: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以上为管线布置一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

(2)每个区域最终出图时,机电管线剖面图、平面图所表现的管线位置、规格、标高应保持一致。综合协调过程中,剖面图做调整时,平面图也做相应调整。

(3)应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考虑电气桥架、水管外壁、直管段风管距离墙壁的最小距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的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考虑设备管线的操作空间及检修空间。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4)应对建筑结构有清楚的了解,注意建筑标高及结构标高间的差别,以及不同区域标高的差别,混凝土结构梁的厚度,柱子大小,钢梁大小,是否有斜支撑等。应了解装饰具体做法,了解吊顶标高、墙面做法等相关内容。

2.3深化设计与其它部门的配合

2.3.1与现场的配合

经过审批的深化设计图纸及时发放到现场管理部,由现场管理部实施;遇到问题时及时反馈到深化设计部,由深化设计部根据现场情况重新进行调整。

2.3.2与物资采购的配合

深化设计前,物资采购部应提供设备型号参数,由深化设计部参照此型号与参数进行深化设计;若所提供型号与参数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条件,应及时通知业主、设计单位,并根据调整后的型号、参数重新进行深化设计。

2.3.3与设计的配合

确保深化设计满足合同规定的使用要求,将深化设计施工图纸提交设计确认,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根据设计确认的结论性意见和记录,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或改进措施,跟踪执行并予以记录,以确保设计满足国家标准、规范及施工现场的预期需求。设计确认采用下列几种方式进行:

(1)设计院对深化设计的审核;

(2)业主主持的深化施工图会审(设计、监理参加);

(3)施工现场安装过程的审核(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共同参加)。

3深化设计实施步骤

3.1深化设计策划

3.1.1确定需要出图的部位、区域

工程开工前,在设计图纸到达后,根据图纸的设计图及设计质量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初步确定出图的部位、系统及区域。确定出图区域、部位的原则:

(1)管线密集、系统复杂、设备体积庞大,管线负荷大施工难度较大的部位。

(2)建筑装修要求高,空间位置较小,系统布置不合理影响建筑效果的部位。

(3)设备层设备机房等部位系统布置不合理影响设备运转、噪声超标的部位。

3.1.2根据以上原则,确定需要出图的范围

(1)各设备机房(如制冷机房、空调机房、水泵房、风机房等)详图设计(包括设备、管道、通风专业的详图设计以及各专业的综合机电管线图设计)。

(2)竖井位置各管道、电气、通风专业综合机电管线布置详图

(3)各管道、风管、桥架、空调机组等吊架图。

(4)主要走廊内综合机电管线布置图。

(5)标准间吊顶内综合机电管线图。

(6)地下室各区域综合机电管线图

(7)地下室各区域管道支吊架布置图

(8)各标准层管道支吊架布置图,能共用的设共用支吊架。

(9)末端部件安装详图(包括风口、喷淋头、灯具位置等)。

3.1.3

根据施工总体控制计划,参照土建及机电总包的总体计划,确定各个区域、系统的总体出图计划及设计接口时间,特别是和弱电系统的接口。还要注意图纸名称、编制时间、 报审时间、预计审批时间等。

3.2深化设计步骤

3.2.1初步深化施工图阶段

(1)施工图图纸会审阶段

大型工程涉及到的机电系统多,且结构复杂,施工图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图纸的进一步复核是非常必要的,进场后组织项目技术部、深化设计部各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建筑图纸,结构图纸和机电各专业图纸进行仔细的复核,对于原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提交给总承包商,由总承包商组织各方对相关问题进行图纸会审,并提请设计单位做补充后更正。

通过图纸会审最大程度地发现并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图纸会审注意要点见表1。

表1图纸会审注意要点

序号 内容

1 是否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及施工现场的条件

2 图纸各部位尺寸、标高是否统一、准确,技术说明书和图纸是否一致,设计深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3 是否完全满足系统功能的需要

4 机电各专业图纸间是否存在矛盾

5 是否满足大型设备安装的施工需求

6 吊顶标高是否有误

7 大型管道支吊架的设置位置是否合理

(2)初步深化施工图绘制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后根据施工图绘制各专业初步深化施工图,一般按商定的各专业图层、线型、颜色、字体设置的要求绘制。

3.2.2深化施工图阶段

(1)综合管线平面布置图

将初步深化施工图汇总,将各专业分不同图层、不同颜色绘制在同一图中。根据此图可看出各专业在标高位置上的冲突部位,然后调整各专业管路、设备的位置与标高,避免各专业管路冲突。

(2)综合管线剖面图及管井平、剖面布置图

在综合机电平面图中管路密集的地方及平面图无法准确表现设计意图的时候,汇总综合机电剖面图及管井平、剖面布置图。标明各专业管路之间的空间关系、相互间的距离、标高,以及与吊顶、墙体、梁、楼板的距离。

(3)综合土建装饰配合图绘制

①综合预留预埋图

通过综合管线平面图及剖面图确定各专业的位置与标高,绘制综合预留预埋图,标明机电各系统管线穿楼板、墙体的具置和预留洞的尺寸。

②设备基础图

根据设备各项参数确定设备的基础形式,标明基础尺寸位置、预埋件位置等。进行这部分工作要结合土建施工图。

③机电末端器具综合布置图

在装饰进行墙体和吊顶施工前,由总包统一协调,机电工程各系统施工单位和装修单位配合,将机电各系统末端包括在吊顶上安装的灯具、风口、喷淋头等绘制在同一张吊顶图上,绘制机电末端综合布置图;从图上可看出是否存在矛盾冲突的情况,并以此调整各系统末端器具的位置,以达到避免冲突,布置协调美观的目的。

(4)深化设计图出图

表2深化设计图出图深度

序号 图纸种类 出图深度

1 设计复核 根据设计及业主的要求提供关于支架受力分析、管径选择、设备参数等复核设计

2 综合管线平面布置图 必须标出各相关专业的管道定位尺寸及标高,各相关专业的空间位置

3 综合管线剖面图及管井布置图 标明各专业管路之间的空间关系、相互间的距离、标高,以及与吊顶、吊顶、墙体、梁楼板的距离

4 综合土建配合图 需标注预留洞尺寸、洞口位置;预埋件位置、做法;设备基础尺寸、位置、标高及做法

5 机电末端器具综合布置图 须标注机电末端器具与装饰面的相对位置、尺寸、相互间距离

3.2.3各专业深化施工图绘制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绘制各专业深化施工图

(1)专业平面图绘制

根据综合机电协调施工图绘制各专业平面图,详细标准专业管线的标高与位置,用于指导具体施工。

(2)施工详图,大样图绘制

绘制的施工图及大样图,应能反映设备与管路的连接形式,设备基础做法,设备固定方法,细部做法等,比如下图。

空调水管固定支架图

空调水管吊架图

风管穿变形缝连接图

空调水管道保温图

4总结

机电安装工程的深化设计,是施工单位补充和完善设计图纸,合理布置机电各系统的设备和管路的重要工作。

标线施工总结篇4

关键词:工程测量施工前准备方案

建筑施工测量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操作方案,而且这个操作方案需要由工程施工测量前准备工作来完成,它包括准确地选择测量仪器、认真地对图纸校核、施工现场调查和详细的测量方案编制。它是保证测量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因而不能掉以轻心。

一、工程施工测量前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准备工作应达到如下主要目的:

1.全面了解该工程总体情况:工程地理位置、工程规模、设计意图、现场地理、人员设备及施工安排具体情况。

2.取得正确的施工测量原始资料和仪器配备:包括设计图纸上数据校核、施工测量依据点位的校核、仪器、量具的配备、检定与检校。这是工程施工测量前准备工作的核心。

3.确定可行的施工测量方案:根据现场地理实际情况及《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要求制定施测方案,由有关部门人员审批。

4.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看护施工暂设布置、场地平整施工,保护施工测量依据点位。

二、为达到如上目的的测量准备工作内容应包括:

1.检定与检校测量仪器、量具。

(1)经纬仪:应按《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14-94)与《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检定规程》(JJGl00-1994)要求按期送检,此外,每3个月应进行如下项目检校:①水准管轴(LL)垂直于竖轴(VV),误差小于t/4(t是水准管分划值),②视准轴(CC)垂直于横轴(1{H),J2、J6仪器2c(CC不垂直于HH误差的二倍)应在正负16秒至正负20秒以内,③横轴(HH)垂直干竖轴(VV),J2、J6仪器i(HH不垂直于VV误差)应在正负15秒至正负20秒以内,④使用中必须注意:正确地原位安放、托拿,手指上的轻重感(如制动螺旋不能过力拧,以免磨损),长途搬运要防震。

(2)水准仪:应按《水准仪检定规程》(JJG425-94)要求按期送检,每三个月应进行如下项目检校:①水准盒轴(LL)平行于竖轴(VV),②视线不水平的检校,S3仪器i角误差应在正负12秒以内。

(3)测距仪与垒站仪:应按《光学,测距仪检定规程》(JJG703-1990)与《垒站型电子速测仪检定规程》(JJGl00--94)要求按期送检。

(4)钢尺:应按《钢卷尺检定规程》(JJG4-1999)要求按期送检。以上仪器与量具必须送授权计量检测单位检定。

2.了解设计意图、学习与校核设计图纸上数据。

(1)总平面图的校核:①建设用地红线桩点(界址点)坐标与角度、距离是否一致;②建筑物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建筑物群内各建筑物的几何关系是否对应,④建筑物首层室内地面设计高程、室外设计高程及有关坡度是否对应、合理。

(2)建筑施工图的校核:①各建筑物轴线的间距、夹角及相互之间几何关系是否准确且闭合s②建筑物平面、立面、剖面及节点大样圈的相互之间的尺寸关系是否能够吻合;③建筑物各层相对高程与总平面图中有关部分是否对应。

(3)结构施工图的校核:①以平面图轴线为准,核对基础、非标准层及标准层之间的轴线关系是否对应;⑦核对轴线尺寸、层高、结构尺寸(如墙厚、梁断面、柱断面及跨度、楼板厚等)是否对应,合理;③对照建筑图核对其与施工图相关部位的轴线、尺寸、高程是否对应。

(4)设备施工图的核对:①对照建筑、结构施工图核对有关设备的轴线尺寸及高程是否对应;②核对设备基础、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尺寸与土建图是否对应。

3.校核红线桩点(定位点)水准点。

(1)核算总平面图上红线桩点的坐标与其边长、夹角是否对应(即红线桩点坐标反算):①根据红线桩点的坐标值计算各红线边的坐标增量,计算红线边长D及其方位角A;③根据各边方位角按公式(红线桩点的坐标反算)计算各红线间左夹角Bi左夹角(B)红线前进方向红线边左侧的夹角:左夹角Bi=下一边方位角上边的方位角Ai-ji+(一)180。

(2)校测红线桩边长及左夹角:①红线桩点数量应不少于3个;②校测红线桩的允许误差:角度正负60秒以内、边长1/2500,点位相对误差5cm(详见《城市测量规范》(CJJ8-1999)。

(3)校测水准点:①水准点数量应不少于两个;②用附合测法校测,允许闭合差为:正负6倍测站数开平方毫米以内。

三、制定测量放线方案:施工测量工作是引导工程施工自始至终顺利进行的先导工序,施工测量方案是全面指导测量放线工作的依据。一个完整的施工测量方案应包涵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场地位置、面积、地形,工程施工总体布局、建筑面积、层数、高度、平面、立面、结构类型、室内外装饰、工期、工程施工方案要点、特殊要求。

2.施工测量基本要求:场地、建筑物与建筑红线关系,定位条件,工程设计、施工对测量放线精度与进度的要求。

3.场地准备测量放线:根据工程设计总平面图与工程施工场地总平面图布置图确定拆迁次序和范围,测定保留的地下管线,建、(构)筑物,名贵树木范围,场地平整和暂设工程定位放线工作。

4.起始依据校测:红线桩点、水准点、原有建(构)筑物进行校测。

5.场区控制网测设:根据场地情况、工程设计、施工要求,按照便于施工、控制全面、长期保留原则,测设场区控制网。

6.建筑物定位与基础施工测量:建筑物定位与主要轴线控制桩、护坡桩、基桩的定位与监测,基础开挖与正负0.000以下各层测量放线。

7.正负0.000以上施工测量:首层、非标准层及标准层的结构施工测量、竖向控制和高程传递。

8.特殊工程施工测量:高层钢结构、高耸建(构)筑物、体育馆等测量放线。

9.室内外装饰与安装施工测量:会议室、大厅、外饰玻璃幕墙等室内外装饰施工测量。

10.竣工测量、变形观测:竣工现状总图的测绘、各项工程竣工测量。

标线施工总结篇5

关键词:技术及管理;总线技术;对比;实施准则解析;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根据海外工程仪表调试施工的特点及本人在海外施工的经验,通过在海外对仪表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探讨其关键点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采取的必要方法。分析了仪表施工技术管理的中失误,也对海外仪表调试施工及管理工作进行了理论总结。对海外的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对比了国内外仪表调试施工技术及管理的不同。以下是施工中自己承担的岗位工作进行的一些经验总结,为今后类似或相同项目施工提供借鉴。

2、海外工程仪表调试施工技术及管理

2.1海外装置基金会现场总线技术

基金会现场总线(FF)的定义是全数字、串行、双向通讯协议,用于现场智能仪表和控制设备等的互联 ,是一种将取代4-20mA标准的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控制系统设备的数字化、双向、多站通信系统。 基金会现场总线支持在各种现场设备中实现PID和HART协议相同的设备描述技术。它利用数字通信代替4-20mA信号,一条总线上可挂接多台现场设备,在现场设备上实现基本的过程控制功能,实现真正的可互操作。 即:

2.1.1任何制造商的设备,只要其遵循基金会总线标准,即可进行互操作。

2.1.2最基本功能的意义:设备通讯时数据取决于设备的类型。如温度变送器将产生所测量的温度总线信号。现场基金会认证标准不限制其他设备的向导,例如,自动标定或组态设置向导,也可以作为互操作的一种表现。

总线仪表需要转换模块(Transducer Block)用于变送器和传感器的接口,包括标定和其他数据。

转换模块的模式可以组态,在对设备进行标定时,模快必须设置为OOS状态。

2.2总线仪表与模拟仪表的对比

2.2.1模拟仪表的缺点:

单向

每个设备需2线到I/O子系统

一对一结构:一台仪表,一对传输线,单向传输一个信号。接线复杂,工程周期长,安装费用高,维护困难。

可靠性差:传输精度低,易受干扰。采取措施的结果是提高了成本。

互换性差:大部分技术参数由制造厂家决定,不同厂家仪表不能互换。用户依赖厂家。

2.2.2总线仪表的优点:

设备或控制器之间的直接多变量通讯

现场设备到H1接口(控制系统)需1对双绞线

一对N结构:一对传输线,N台仪表,双向传输多个信号。接线简单,安装费用低,工期短,维护容易。当需要增加新设备时,只需并行挂接到电缆上。

可靠性高: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强,精度高,成本降低。

可控状态:在控制室即可对现场设备进行监测和参数调节,并可预测和查寻故障,现场设备始终处于远程监视和可控状态,提高了可维护性,可靠性。

互换性:用户可选择性能价格比最优的现场设备,并将不同品牌的仪表互连,实现“即接即用”。

互操作性:模块化设计,可以对不同品牌仪表进行统一组态,节省投资。

统一组态:现场仪表引入功能块的概念,所有制造商使用相同的功能块,并统一组态方法,对不同的仪表,用户不需进行再培训学习状态方法和编程语言。

2.3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总线实施准则解析。

当有多个FF设备存在时,(例如质量流量的测量可以利用质量流量计和密度计)。设备应该尽可能联合使用以节约成本。

对于段的电力调节器的供电应该为28V直流电,并且通过一个经认证的电源转换器使其p-p波动小于0.1V。电源应该对地隔离。

总线仪表信号的电缆应该在所有的位置对地隔离。如果某个仪表需要安全接地,则必须通过另外一根独立的导线接地,并且需要与支电缆分开。

所有现场电缆应该是钢丝铠装型电缆,并且使用电缆桥架。仪表和接线箱的接入口应该使用认证的电缆密封接头。每一根导线芯都应使用弯边的环进行端接。

现场应采用“鸡爪形”的拓扑结构,每个段仅有一个“鸡爪”。该接线拓扑结构要求在接线箱中安装有一个现场端接器。该端接器需贴有醒目的标签,防止它因疏忽而被移走。另一个端接器要作为电源控制器的一部分安装在主机上。

所有的电缆屏蔽应该现场绕包并且在现场总线仪表处隔离,仅仅在端子转接柜处接地。

现场的支线应该有独立的短路保护器以保证在支线的短路仅仅影响在该处的仪表。这个保护器限制支线的电流不超过30mA。短路保护器应该安装在接线箱中。短路保护器的连接应该是端接式的,这样就不需要预制电缆和连接器。

如果主电缆是多芯电缆,则各个支线的屏蔽不能在接线箱中被连接在一起。

对于是否需要过电保护器应该进行评估,安装在必需的地方。过电保护器应该进行选择,使得在段的位置没有测量信号的衰减。

标准的控制回路中的阀门和变送器应该位于同一个段中,例如在一个压力控制回路中,压力变送器和阀门应该位于同一个段中。

对于标准的控制回路,控制(PID块)设置在阀门定位器中。在串级控制中,主控制回路在DCS中,副回路控制则由阀门定位器器来实现。

每个段负载不能超过12个仪表。一般情况下每个段设计负载9个仪表(允许将来在每个段可以增加3个仪表)。每个段的负载中的阀门不能超过2个。

一个段中功能块处理时间为0.25秒的仪表最大负载量为三个。

H1中继器的使用需要通过业主技术部门的批准。

在选择现场仪表和接线箱的安装位置时,应尽可能保证支线的长度最短。一个段的分支电缆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20米。每个分支电缆的长度差应该尽可能得被设计在10米之内。如果各个分支电缆的长度明显不同,端接器要安装在最长的分支电缆的末端靠近仪表的位置,而不是安装在接线箱中。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把端接器安装在靠近仪表的附加接线箱或端子盒中(使得对仪表的维护中不会影响到段)。

主电缆和分支电缆的使用应该通过现场总线基金会的认可。它们应该是A型(单对)和XI型(多对),每一对双绞线要有单独的屏蔽,符合IEC/ISA的物理层标准。

所有的控制仪表(控制阀和开关阀)应该被配置成主机通讯故障时的阀位和失气时安全状态的阀位相同。

标准模式的故障点(例如在电源分配系统中,冗余的供电回路被连接在一起)应该尽可能在设计中考虑到。

控制功能应该围绕标准文件的建立。这就避免了指定采购特殊仪表和文件,并且允许离线配置。

制造商提供的所有仪表的驱动程序(DD)都应该可以从现场总线基金会网站上获得。

2.4海外仪表专业施工过程管理

在总线仪表专业施工过程中,业主采用的是回路包(INSTRUMENT PRE-LOOP PACKAGE)的形式把整个仪表专业工程贯穿起来,按仪表类别分电动回路包(ELECTRICAL LOOP)、机械回路包(MECHANICAL LOOP)、MCC回路包(MCC LOOP)。电动与MCC回路包号按回路图标题(ILD)定义,机械回路包号按仪表索引表(INSTRUMENT INDEX)定义。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电回路与机械回路。

电回路包内容见如下表格:

此表格很明显,融会了电动仪表的整个施工过程。仪表的每项工作细节伴随着包中每项资料、报告、记录的完成。回路包的不断完善,意味着仪表工作的即将结束即回路测试(LOOP TEST)签字验收的结束。

机械回路包内容见如下表格:

机械包很明显比电动回路包简单多了,由于以防施工过程中仪表的损坏,此LOOP CHECK一般在电回路之后完成。

海外INSTRUMENT专业的这种工作方式、管理流程值得国内借鉴,不过由于国内外国情不同,对于进度、质量、投资的控制方式以及对安全、合同、现场的管理理念都有所区别。要与国际化仪表施工技术管理接轨,还需要一段时间。

标线施工总结篇6

【关键词】监理工作;建筑工程;监理工程师;施工阶段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中,任何一种工程项目都离不开测量工作的配合,测量是施工建设的核心环节,也是现代化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测量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控制要点,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基础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在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水平的飞速发展,从适应社会环境发展需求角度出发去进行研究和总结,建筑监理已成为当前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

1.工程测量监理概述

工程测量监理的最基本任务是根据在施工的过程中将设计图纸中的建筑物按照施工要求测量到地面上,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测量作为图纸施工的依据,只有我们在工作中精心的将设计好的建筑物置放在实际的地面上,才能够在工作中实现工程施工的全面系统要求,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保证提供良好的基础依据。

但是由于在工程项目中实际地质条件和工程规模的变动,使得在工程项目中往往都存在着诸多不切合实际的地方,因此就需要在测量工作中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理。监理工程师在测量监理工作中必须对测量方案、测量数据和测量实际进行反复签证和审核,使得测量监理和检查工作都能够得到系统全面的保证,这对于工程的施工要求和准确性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与效果。

2.测量监理工作要点

2.1控制网测量监理工作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在施工之前通常都是通过控制网测量的形式来进行施工,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在施工中建立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控制网,且这些工作通常都是建立在大中型的建筑场地之中,施工控制网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都可以将其看待成为一个正方形或者矩形的网格结构,同时在扩建或者改建工程项目中,当建立的方格网受到制约和困难的时候,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导线网控制,从而使得工程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完善和总结。一般来说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其控制要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工程项目中,对于建筑方格网的布置和管理控制则需要在工作中通过建筑设计平面图上的各种指示标志来进行布局,并且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形图和地形情况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选定,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正常持续进行。

(2)方格网布置时,是否已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并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相平行;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成90度;方格网的边长的相对精度视工程要求而定,一般为1./10000-1/20000: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处。

然后,重点测设复核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主轴线的定位是根据测量控制点来测设的。因此,监理工程师首先应将主轴线点的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依据附近的测量控制点,在适当的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通过调整来定出主轴线,以进行复核、对照。

2.2建筑施工测量监理工作要点

对于建筑施工测量,首先是建筑物轴线测设,一般应根据总平面图上所给出的建筑物设计位置进行定位,也就是把建筑物的墙轴线交点标定在地面上,然后再根据这些交点进行详细放样,建筑物轴线的测设主要有根据规划道路红线测设建筑物轴线和根据已有建筑物关系测设建筑物轴线二种方法。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复核主轴线时,应有针对性采取下列措施:

(1)根据规划道路红线测设的建筑物轴线:首先,审查核实新建筑物的设计位置与红线关系是否得到政府规划部门的批准;检查核实规划部门提供的建筑红线数据、平面控制坐标的准确性;检查设计总平面图坐标数据的准确性。然后,根据规划红线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主轴线,并要求施工单位在轴线的延长线上打制桩,以便在开挖基槽后作为恢复轴线的依据。

(2)根据已有建筑物关系测设的建筑物轴线:首先检查核实设计总平面图上新建筑物的设计位置与已有建筑位置的关系,及坐标数据的准确性。然后,根据已有的建筑物可采用延长直线性、直角坐标法、平行线法来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主轴线。

建筑物的主轴线测好后,监理工程师应进一步详细复核测设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位置(中心桩),测设时,应检查复核房屋轴线距离(误差不得超过1/2000)。

在多层楼房施工中,控制桩也是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布设的控制桩钉在槽外2~4m的地方。如系多层建筑物,为了便于向上引点,可设在较远的地方,如附近有固定建筑物,最好把轴线投到建筑物上。

建筑施工测量中,基础施工测量是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工作有基槽挖土的放线和抄平、基础施工的放线和抄平。对于基槽挖土,监理工程师检查主要内容是控制基槽开挖深度,一般可在基槽挖到一定深度后,用水准仪在壁上每隔2-3m和拐角处设置一些水平的小木桩(平水桩:标高误差控制±l0mm).这些木桩可作为清理槽底和铺设垫层的依据,待土方挖完后,再根据控制桩复核基槽宽度和标高,合格后,可允许施工单位进行垫层施工。

2.3建筑工程变形测量监理工作要点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变形观测主要是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基准点进行的。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是2~3个埋设于建筑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水准点,与城市水准点连测后,获得基准点的高程,它们之间的高差应经常用水准测量检核,以确证其高程的稳定性,冻土地区的基准点,应埋设在冻土深度线以下0.5m处。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不能相距太远,一般应在100m范围以内。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上,应埋设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一般是沿建筑均匀布设,埋在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平面形状改变处、沉降缝两侧、有代表性的支柱和基础上,应加设沉降观测点。

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复核沉降观测时,首先应检查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是否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接着审查施工单位沉降观测的实施方案:包括使用测量设备和精度控制,施工阶段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标线施工总结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测量放样;技术

测量放样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首道工序,也是现场施工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测量放样技术已被大多数施工人员熟悉掌握。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客观上对施工人员的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测量具有轴线控制和垂直度控制传递距离长,转换层较多,测量通视状况差,同时容易产生积累误差等特点,因此测量放线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高层建筑测量具有鲜明的技术特点,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测量技术,测量方法的运用好坏,直接影响了建筑物测量放线的精度。笔者结合平时测量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对高层建筑的测量放样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一、高层建筑测量放样工作的特点

1、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多:高层建筑测量精度除受到建筑外形情况,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测量设备精度和测量技术人员素质的影响。建筑物高度越高,则施工过程中沉降等变形越显著,同一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将导致垂直度的偏差。同时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还要受到地质条件和施工荷载等影响。

2、测量精确性要求高:俗话说得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高层建筑由于总高度高,空间传递距离长,很容易产生累积误差,底层的一点误差,到了顶部就会产生很明显的偏差。底层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着以上各层建筑的测量准确性。另外,高层建筑由于结构高度超高,结构受力性能与测量放线的精确性关系较大,一旦测量放线偏差较大,不但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严重的还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受力性能,产生结构安全隐患,因此控制测量放线的精确性十分重要。

二、高屋建筑测量前期准备工作重点:

1、制定可行的施工测量方案:测量方案是指导现场施工测量的指导性文件,重点规范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精度的控制要求、测量控制网设置方案、轴线定位与标高传递的方法、垂直度控制措施、曲线定位方法、测量控制点的保护措施以及测量工作制度等内容,方案要求有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2、复核业主提供的标高和定位控制点:

原始的测量控制点是整个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控制依据,施工测量前应首先对原始标高和定位点进行测量复核,并对这些原始点做好保护工作。红线桩是由城市规划部门批准并经测绘单位测定的、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标高控制点由测绘单位提供,施工单位应采用往返法测定其高差,校验合格后,才可在业主定位点移交单上签字确认。

三、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重点:

1、轴线的测设方法:轴线控制的主要难度就是竖向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外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且高层外脚手架大都采用悬挑全封闭外脚手架。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0层结构轴线测设完成后,以一层地面为基准,设置多块200×200×8mm 钢板,在钢板上标出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各层施工时,以底层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校正,放出各层主轴线控制点,以此方法逐层传递轴线。

2、高程的测设方法:标高控制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传递至底层来控制标高。在每层预控轴线的四个洞口处进行标高的定位,用红油漆标注,未经许可,不得覆盖或破坏。以后每层依次依次向上引测标高,在竖向方向引一条通长直线,以消除钢尺的垂直误差。要以多层标高总和进行复核,以避免因传导的次数而造成累积误差,在施工中高程每四层用钢尺复测一次,及时纠正误差。

3、垂直度的控制方法: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总体外形尺寸的根本。为了控制高层建筑的垂直度,首先应依据高层建筑柱网的布置情况,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向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并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达到要求,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并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以该四柱为基线,拉钢线控制立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这样建筑外尺寸就完全处于控制范围。

四、施工具体部位测量放线要点:

1、测设基坑开挖边线

高层建筑一般都有地下室,因此往往会涉及到深基坑开挖工作。基坑开挖前,应先根据轴线控制桩确定角点,放出建筑物的边线。再考虑边坡的坡度和基础工作面的宽度,测设好基坑的开挖边线并撒出灰线。高层建筑的基坑一般都很深,开挖过程中,除了用水准仪控制开挖深度外,还应经常用经纬仪或拉线检查边坡的位置。

2、基础放线及标高测设

基础放线:基坑开挖完成后,一般先做垫层,然后做箱形基础或筏板基础,这时在垫层上测设基础的各条边界线、梁轴线、墙宽线和柱位线等。基础标高测设:基坑完成后,应及时用水准仪根据地面上的±0.000水平线,将高程引测到坑底。由于基坑较深,引测时可多转几站观测,也可用悬吊钢尺代替水准尺进行观测。箱基和筏基,则直接将高程标志设到竖向钢筋和模板上,作为安装模板、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的标高依据。

3、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测设

把控制轴线从预留洞口引测到各楼层上,放出轴线位置。每次传导时四个控制点必须相互复核,做好记录,检查四个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直至完全符合为止。

剪力墙轴线测设方法是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大模板位置就位。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控制线。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轴线,待剪力墙拆除模板后把此线引到墙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4、门窗洞口的测设

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门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5、梁板部位的测量放样

待墙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用水准仪引测,立即在墙上用墨线弹出每层控制线,不得漏弹,再根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100mm 控制线。

6、外墙大角的测量控制

待外墙拆完模后,沿大角处向内各量出300mm,用经纬仪竖向放出通线,用以控制外墙转角模板位置,防止大角出现偏差。在大角模板的相应位置做出标记,待上层大角模板合模时,通线与标记一定要相吻合。

7、楼梯踏步的放样

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楼梯由于结构变化较复杂,局部放样要求精度较高,测量放线中要尤其重视。

结束语

各种高层建筑由于具体结构形式不同,测量放样的方法也相应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虽然高层建筑测量放样内容复杂多样,但基本的技术操作要求还是一致的,作为现场施工人员只要能熟练掌握各种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注意总结和积累,做好高层建筑的测量放样工作其实并不困难。

参考文献

标线施工总结篇8

关键词:地铁工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投资控制

On the control of project investment of Guangzhou Metro

houwenkai

China railway tunnel stock co,.ltd.Guangzhou510100

Abstract: the Guangzhou metro construction project decision-making phase, design phase and implementation phase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optimized through scientific management, 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gress, to achieve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control.

Keyword:Subway project; decision-making stage; the design stage;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investment control

目前广州地铁已建成开通8条线路,总里程236公里,总投资已约1000亿元,2012年一年广州地铁投资预计约75.32亿元,运营日均客运量近600万人次。在建线路由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首期、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九号线,十三号线首期、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佛线二期等工程,4条新线即四号线南延段、八号线北延段、十四号线和二十一号线正在勘测、设计和土建招标准备工作。工程涉及土建、轨道、通信、信号、FAS/BAS、桥梁、隧道、地下岩土、机电设备、消防、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 38 个专业种类以及几乎所有的市政部门。地铁建设项目投资巨大、专业复杂、建设周期长, 从建设程序上有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施工、联调、竣工验收、后评价等多个阶段和环节。在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上, 其投资控制各有特点, 既不同于国家铁路, 也与一般的市政工程有所差别。

本文主要从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这三个阶段来对城市地铁造价控制进行浅谈论述,具体如下:

一、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 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数据表明, 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到80%。因此, 要控制工程造价, 必须做好前期工程造价管理。广州地铁总公司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投入精力较大,准备工作充分,总公司根据城市的结构、功能、资源、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土地开发利用、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现状与需求等因素的研究,选择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地铁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及运营系统和模式。

依据地铁建设工程的专业特点,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1.控制土建工程的型式及规模。包括线路路由、长度、埋深,车站位置与结构型式,区间长度与型式,换乘站位置与型式及主体工程的施工工艺等。线路路由应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和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这样既有利于建设资金的筹措,又能鼓励城市发展和经济繁荣,而且可以组织较为稳定的客流,提高后期运营收入。同时,线路应尽可能沿城市道路布设,减少拆迁工程量(因近几年来的拆迁工作严重影响到工程工期建设和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和下穿建筑物时的基础理处理费用,并有计划地与旧城改造相结合,降低城市建设投资总水平。通常情况下的平均站间距,中心城区在0.9~1.2km,城郊区在1.6~2.2km,快速线在4km以上,车站数量和客流平衡较为经济合理。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力求车站规模的最小化。以往地下车站每千米土建造价约45万元左右,所以在大的客流集散点采用二层式,一般客流则考虑采用一层式。要严格控制车站设备和管理用房面积,优化车站布局紧凑。建议车站用房考虑装配式结构,既可以节约占用面积,又可以灵活地适应设备空间要求。地下空间要求只利用不开发,装修简洁自然。高架区间和高架车站设计应简洁、轻盈、体量小,高架车站长度以100m左右为宜,尽量满足城市景观、地面交通和工程规模控制的要求。

2.轨道交通系统和设备的选择。主要是指车辆系统、电力及牵引供电系统、通信及信号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环控系统、防灾与报警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电梯与自动扶梯系统、列车运营模式与车辆编组等的比较。运营配套设备选择以功能协调、成熟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维修方便为原则。设备配置应本着固本简末,根据近、远期运能需求,并考虑到技术装备的经济寿命周期及地铁运营后改造的可能性,并依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意见, 系统设置有国产化率的控制指标要求,合理分期投入,逐步完善,以减少初期投资规模,降低强度。盲目地追求高标准,会造成部分设备能力闲置,浪费建设资金。

3.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而本阶段的投资估算既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设投融资的基本文件。所以,投资估算的编制必须从实际出发,严格保持估算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因此广州地铁的投资估算编制人员采用不同的专业概算定额或估算指标,参照地方及相关行业标准,重点结合已建本城市的造价指标进行分析, 并与已建的相似线路工程作类比,进行单项工程估算编制,细致做好各专业的投资估算, 然后汇总成估算总额,以便为建设前期阶段提供一个合理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保障。结合当地物价、人工等水平进行分析,本阶段应认真研究确定估算编制原则,既要克服脱离实际的高估冒算,又要避免粗算低估造成投资不足。

为此广州地铁积极发挥总体设计对设计分包以及专业协调的重要指导作用,制订全线统一的技术标准、专业接口方案、工程筹划安排、概算编制标准,做好限额设计的指导性阶段,各设计分包商都要接受总体设计单位的造价管理、技术协调。

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广州地铁的工程勘测设计单位选择实行公开招标,选择经验丰富、实力雄厚、信誉好且咨询合理的设计单位承担工程设计任务。设计阶段工程内容逐步明确,有利于工程经济文件的编制和投资控制。此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工程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标准是影响地铁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设标准选择是否适当,对后期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建设标准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以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要结合现实城市交通需求、经济发展、配套能力及工艺水平等因素,近远结合,综合确定。一般来说,安全耐用、方便快捷、环保实用、技术先进、造价低廉,就是建设控制的基本标准。轨道交通工程应强调其交通建筑功能,合理确定设计年限。根据国内外经验,近期10~16年,远期20~30年较为合理。设计年限过长,虽留有充分的余地,但工程规模过大,且长期欠负荷运营;过短则长期超负荷运营,会大大缩短设备的经济寿命。

2.推广采用标准设计,减少非标设备的选用,既可节约设计费用,又可缩短设计周期。一般来说,标准车站的围护结构的造价约占车站土建造价的20%左右,车站主体结构费用约占车站土建造价的30%~60%。有条件时可考虑在车站两端设置节能坡,一般可节约20%。车辆段尽可能综合设置,且多线合一,方便管理,节约用地和投资。地铁设计规范规定行车间隔最短时限2min,广州地铁已就列车时间间隔进行了几天调整,目前已由三条线将行车间隔缩短到2分钟,由此看来,通过缩短行车间隔,加开列车对数,可以减少列车编组和车站规模,节约工程投资。从广州地铁和其他同行业企业多年的运营情况来看,我国大中城市地铁列车一般选择B型或C型车,最大6辆编组,从运能上讲是足够的。设计不一定按最大断面客流配车,允许列车在高断面范围适当超载。运用价值工程等方法,指导设计系统选择设备,追求设备单体以及系统协调作业、联合运行效能发挥最大化,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使设计更加经济合理。如:750V接触轨供电较1500V接触网供电方式的隧道断面约减小15%。750V接触轨供电的能耗较大,但维修量很小,初期投资少。

3.不断加强对设计单位的考核。广州地铁公司总工室依据《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重大技术决策管理办法(试行)》,并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工程设计总包总体管理办法》、《广州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工程设计咨询管理办法》等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有关规定及管理办法,制订了《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设计变更和方案实施细则》,提高总公司技术管理水平,规范总公司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变更管理工作,加大设计监督力度,确保和提高了设计水平。在变更的审核过程中,充分发挥总体设计单位的权威, 所有的设计成果(包括造价文件)都要经过总体审核后才能递交业主。这是广州地铁造价管理的一个有效环节。

三、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地铁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 是工程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据统计, 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 60%左右。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和竣工结算管理三个环节。

1.项目招标管理

工程项目招投标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第一道工序, 是确定工程合同造价、择优选取施工单位的关键阶段, 因此非常重要。承包商要通过激烈竞标获得项目,标价是关键因素。通过招标,业主可选择能够满足技术和施工要求,且报价合理的承包商,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工程投资。地铁是个新兴行业,不妨在此行业建立和推行新的计价体系,这有利于加快现行体制的改革进程和地铁工程投资控制。对于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尤其是专用合同条款和特殊条款以及合同澄清文件,语言组织要严谨,技术细节要考虑周全,减少合同漏洞,最大限度地预防合同索赔,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明确反索赔条款。广州地铁公司企业管理部通过近些年来的典型合同索赔案例,仔细分析范本的缺点,会同设计、项目部和合同预结算部实务人员,结合标办范本,不断修订招标文件和合同范本。另外结合工程实际在工程量清单中予以明确单价包干形式,对一些不易量化的工作内容,例如前期准备及辅助工程中的道路恢复、施工三通一平、施工排水、监测与控制等,可实行合价包干;对一些不易确定的内容要求在单价中综合反映,如钢筋接头、结构外放、材料损耗等,这样会使其因考虑竞标总价因素而就实或让利处理,从而达到降低造价之目的。

2.工程施工管理

地铁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 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 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 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 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广州地铁现场签证做得比较细, 不但监理签字, 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也要签字, 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另外设计变更也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 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若在设计阶段变更, 则只须修改图纸, 其他费用尚未发生, 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 不仅需要修改图纸, 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 若在施工阶段变更, 除上述费用外, 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 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 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 要先算账后变更。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 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 而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3.结算管理

目前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结算大多采用综合单价以及定额计价, 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综合单价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 考虑变更工程量, 特别是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要防止在结算审查时出现定额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 把好工程结算关, 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四、结束语

地铁造价编制的特点是由于地铁工程复杂的多专业多行业因素决定的。各城市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人文特点的不同, 造成各城市地铁(轻轨)的建设标准、线位站位的选择、系统车辆的制式、线网的功能划分也各有不同, 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地铁造价管理模式可供利用, 这就对地铁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标线施工总结篇9

关键词:电视塔 幕墙 三维扫描测量 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盐城市广播电视塔——工程位于盐城市城南新区,城市人工湖(聚龙湖)东南角,东侧为跃马路,南侧为城市支路,西侧为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北临人工湖,与城南金鹰天地、国际风情街毗邻。

盐城广播电视塔总用地面积为3.82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681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95米,周围商业辅房高度12.75米,由基座、塔身、观光休闲区和广播天线四部分组成。基座三层高度为16.8米,配置有入口大堂,陈列区。塔身由盐晶体组装的体块,错落叠加而成。观光区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包含有空中观光厅,高级景观餐厅,云中漫步廊道。

塔身主体建筑为全现浇钢板混凝土筒体结构,地下二层,地上裙房三层,屋顶为大型广电发射塔空间结构,并采用国内首次设计的钢板混凝土筒体结构体系。是集观光、商务、公益服务及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休闲场所.

2.测量施工工艺

(1)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确保扫描范围、单次测量点位精度、测距精度、测角精度、扫描间距、垂直扫描角度范围等。严格控制测量的精确度,从而满足创优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2)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能够得到高精度的点云信息,结合彩色信息,可以得到尺寸精准、色彩表达逼真的立体模型,能有效地控制高精度安装与位移的变形定位。

(3)幕墙的施工测量应与主体工程施工测量轴线相配合,使幕墙坐标、轴线与建筑物的相关坐标、轴线相吻合(或相对应),测量误差应及时消化不得积累,使其符合幕墙的构造要求。

(4)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对每个单位幕墙设置垂直、水平方向的控制线做好标识。严格控制测量误差,垂直方向偏差不大于15mm,水平方向偏差不大于5mm,中心位移不大于3mm,测量必须经过反复检验、核实,确保准确无误。注意:此过程中必须确保标高、轴线的统一、唯一性。

(5)测量放线前,先熟悉图纸,草拟出测量方案,画出测量放线图。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放线应与主体结构的测量放线配合,对误差进行调整、控制、分配、消化、不使其积累。放线时应多次进行校正,确保准确性。

测量工艺流程图

3.测量工艺的控制

(1)测量放线之前,首先必须熟悉和核对设计图纸中各部分尺寸关系;(2)了解施工顺序安排,从施工流水的划分、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部分幕墙结构的特征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测量放线的先后顺序、时间要求,制定详细的各细部放线方案。(3)根据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和施工放线的需要,对各立面幕墙分别选择合适的点位坐标,做到即能全面控制幕墙的安装,又有利于长期保留应用。

4、测量工艺的应用

4.1基准点、线的确认

幕墙测量放线,依据内控线及基点布置图,检查初始已弹的控制线、轴线、起始标高以及底层的基准点,是否清晰或损坏,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幕墙设计图、建筑结构图进行认可,经检查确认后,填写轴线、控制线记录表。

4.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以各基准点为基础,建立平面控制网,测量各基准点的距离与角度是否与基准点一致,如不一致,重复测量,并与主体结构测量师商量,直至点位在误差范围内,坐标差Δx、Δy≤2mm,角度差Δα≤40″,并以此点建立平面控制网。

以基准点建立了闭合平面控制网,以此平面控制网为基准,依据设计图纸标定与基准点的位置关系以幕墙的位置关系,测放幕墙的控制线,并在线上标明至幕墙的距离。幕墙控制线也必须是闭合导线,以便确定测量精度,只有在不能通视的位置才能使用支导线测量,测量点必须妥善保护,除把线放到地面上外,还要把线引至梁的外表面,以免地面处理后无法恢复。

4.3结构的测量

内控线布置后,以轴线、基准点、控制线作为一级基准点,在底层投出控制线,测出外控制线的距离,并作出各外控线延长线的交汇点,通过确定延长线上的交汇点作出二级控制点,各二级控制点之间互相连线成闭合状形成二级控制网。二级控制网建立后,检查建筑结构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程度,对大于或小于设计偏差要求的结构区域。

4.4层间标高的设置

在轴线控制线上采取直线延伸法,在便于观察的做一观察点,在小于4级风的气候条件下,静置后用等高法分别测量计算出各旋转转折段的实际标高和建筑结构的实际总高度,每段设立1米水平线作为作业时的检查用线,并将各段高度分别用绿色油漆记录在立柱或剪力墙的同一位置处,在幕墙施工安装直至施工完毕之前,高度标记、水平标记必须清晰完好,不被消除破坏。

4.5测量放样误差控制标准

(1)标高

a.±0.000至1米线≤1mm;

b.层与层之间1米线≤1mm;

c.总标高±0.000至楼顶层≤±1mm。

(2控制线

a.墙完成面控制线≤±2mm;

b.到外控线≤±1mm;

c.结构封闭线≤±2mm。

(3)投点

a.各标准层之间点与点之间垂直度≤±1mm。

5、幕墙施工测量

应符合的要求:(1)玻璃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应与主体结构测量相配合,其偏差应及时调整,不得积累;(2)应定期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定位基准进行校准;(3)对高层建筑的测量应在风力不大于4级时进行。

标线施工总结篇10

一、改造目标、范围和标准要求

(一)改造目标。通过改造使全镇农用电力线路达到“安全可靠、技术适用、方便维护、节能环保”的目标,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二)改造范围。根据当前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要求,对现有的农用电力线路实施改造,主要满足我镇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对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已落实新村建设用地指标的耕地及城市型街道原则上不列入改造范围,确实需要的以维修为主。

(三)标准要求。农用电力线路改造总体标准是:布局合理,架设规范,安装标准,质量优良。

1.农用电力配置原则上采用三相三线、8米电杆(转角及终端允许使用非预应杆)、LGJ25钢芯铝绞线,总表箱配置漏电总开关,按需配置引落箱和末端剩余电流开关。

2.对水稻田原则上沿河道布线,满足灌溉需要。

3.对具有一定规模面积的种植经济作物(除种植西瓜外)和水产养殖且土地流转时间在3年以上的参照标准改造,确实需要的允许架空三相四线;对未达到一定规模面积的种植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或虽具有一定规模面积的,但土地流转时间不足3年的可以按实际需要改造。

4.对供电半径长度超过1000米的,线径可以使用LGJ35钢芯铝绞线,但最大不得超过LGJ50钢芯铝绞线。

5.对供电半径长度超过2000米的,且终端负荷在10千瓦(KW)以上的,确需安装农业专用变压器的,其容量不得超过50千瓦安(KVA)。

6.一律不使用架空绝缘导线。

二、实施计划与程序

(一)按照改造的总体目标要求,我镇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全镇12村115公里的农用电力线路改造任务,以村为单位,分梅园片、江片二个区域实施。

1、实施阶段:2012年全镇计划改造115公里农用电力线路;以地域为界6个村为一片,分二片同步实施。

2、总结阶段:2013年为扫尾总结阶段,对新改造的农用电力线路落实管理政策,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耕地的农用电力线路视情维修。

(二)实施程序

1、项目申报:各村必须向镇政府提交农用电力线路改造报告,再由镇农办根据区下达的年度计划和本地实际安排改造计划。

2、项目审核审批:由镇农办与镇电管站根据区农电办要求委托具有电力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镇农办负责立项审批工作,因特种行业施工由区农电办直接委托,不再招投标。

3、项目实施:人民政府为实施主体,负责具体实施。

4、项目验收:由人民政府、区农电办负责对工程的验收,区审计局负责工程审计。

三、扶持政策

全镇农用电力线路改造所需资金由区、镇两级财政及项目实施村配套等多种形式筹集。区财政按项目总投资的85%给予补助,镇财政负担项目总投资的10%,村级资金负担项目总投资的5%和项目实施时的作物赔偿等政策处理费用(其中拆旧线路归村所有)。项目总投资包括农用电力线路改造工程费(含拆旧)、设计费、审计费、线路命名标志牌费等。

~2010年期间已改造的农用电力线路,报区农用电力线路改造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农电办)审核并经区财政、审计部门确认,酌情补助。

四、工作要求

为确保农用电力线路改造工作有序推进,镇政府把全镇农用电力线路改造项目列入2012年十大实事工程,相应工程配套资金列入年度镇财政预算,同时成立镇农用电力线路改造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改造办公室设在农办。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农用电力线路改造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全镇农用电力线路改造的编制规划、检查监督和验收考核工作。各行政村对各自的农力电力线路改造负总责,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班子,要定专人负责所在村项目的政策处理、协调和监督工作,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要及时做好政策处理。各行政村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深入细致地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正确处理好农用电力线路改造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因工程施工引起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尤其要处理好施工造成的作物赔偿等政策处理和原拉接线农户的用电等事宜。

(三)要完善工程质量和管理措施。由江供电营业所指导工程施工,抓好质量监督,各村具体负责工程质量管理,要严格检查验收,规范管理程序,确保工程质量、投资效益。在工程施工时遇到设计线路变更或档数增减等问题,各村要及时与镇农用电力线路改造办公室联系,在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施工。

五、落实管理措施

(一)理清产权归属和维护责任。农用电力线路改造工程实施后的产权属行政村所有,由所在村负责管理,技术上委托江供电营业所指导,日常管理由村电工负责。

(二)为确保农用电力线路安全、稳定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私拉乱接,否则后果自负。如需要临时接用电,用户(包括原使用农户和个人)应凭相关租赁等合同,先向所在村提出书面申请,经村经济合作社同意后报镇政府及供电所备案方可用电,但拉接线必须由村电工实施,同时安装电表,按实收费。

(三)农用电力线路禁止工业、商业等非农用户接电,擅自改变用电性质,一经查实,严格按照电力相关规定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