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施工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7 23:29:00

配合施工总结

配合施工总结篇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愈来愈少,而且土地本身的稀缺性导致地价飞涨,因此城市高层住宅、写字楼等高层建筑层出不穷。通常意义上的高层建筑一般是指20层以上的建筑体,具有层数高、形体大、基础埋置深等特点,具有落地面积小,作业盐场地受限等情况。而且高层建筑结构要抵抗竖向和水平荷载,在地震区还要有抗震作用,因此如何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协调与配合具有深刻意义。

1.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内部协调与配合

作为现代高层建筑,主要有土建、安装、装饰装潢等几大部分。因此,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要做好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总体及阶段特性,以便在实际施工组织中能够合理有序有效地安排各专业交叉施工。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

1.1技术方面

首先,对本专业图纸、设计变更、技术核定、洽商记录、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领会。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其他专业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尤其对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的工序、工艺流程等应有所了解,以便在工序工艺交叉作业时能正确合理安排好各本专业的施工。其次,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

1.2施工工艺及交叉作业面的配合与协调

在工程施工中,有些分项工程间虽然不在同一施工面上交叉作业,但受到施工工艺的要求限制,分项工程之间必须展开交替作业,否则无法进行。例如,管道工程中的立管一般都设计在室内阴角,管道的安装一般都在主体验收后抹灰施工前,而此时管道安装固定好后,管道后面阴角的抹灰就很难施工,因此通常安排先将管道后阴角部位500mm左右宽的墙体抹掉(留施工缝),再进行管道安装,最后进行大面积的抹灰。同样,在吊顶顶棚内管道施工与通风施工管道施工与电气桥架施工也会出现类似现象,由于在吊顶顶棚内的操作空间狭小,而通风管道所占的体积又较大(尤其在转弯抹角的位置),如果在这些部位先施工通风管道就往往会导致管道施工和电气桥架施工没有作业面无法操作而如果先全部施工管道与电气桥架,就会导致通风管吊竿无法安装,所以在类似问题上一般都是先进行通风管吊竿的安装,再进行管道、桥架的安装,最后进行通风管的安装。

1.3进度配合方面

高层建筑占地小、场地小,作业面比较狭窄,难以满足多专业在同一作业面上同时施工。为满足施工的进度要求,必须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即一定要注意专业特性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局部作业面的施工特性与整体施工特性相结合。因此,在施工前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必须充分熟悉掌握本工程各个专业工种的工艺流程,结合本工程的特点运用统筹方法组织流水施工,科学合理地安排。

2.外部协调与配合

外部协调与配合主要使指施工总承包单位与专业分包单位、建设、设计,监理、审计等单位,以及同各个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其主要涉及合同管理、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工程洽商、技术核定、工程签证、工程报验、组织验收、工程检测、审计审查、行政手续等内容,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施工总承包单位,一般在这些方面上都会安排专人对口负责处理这些事务。外部协调与配合工作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到工程具体事务的进展,这也是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在项目施工管理上的一个重点。

2.1技术方面

就高层建筑整体而言,土建和安装构成了躯干和内脏;装饰装潢则是为其着装打扮。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土建、装饰装潢施工阶段主要划分为:混凝土结构施工、砌体建筑施工、初级装修施工、二次装修施工。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来看,土建、装修、安装备专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联系难免有矛盾,所以对于安装施工必须了解土建、装修专业图纸,从中了解整个建筑构造特点及建筑装饰特点,结合本专业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从技术角度讲,土建、装修专业对安装专业形成了空间限制,各专业必须准确地知道自身专业所处建筑位置及范围,并清楚各种专业井洞尺寸、轴线、标高、层高,乃至砌体厚度、楼板厚度、梁的大小等,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各专业间的问题。

2.2进度方面

既然土建、装修、安装均作为高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其彼此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实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但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又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并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有理、有序、有效地搞好各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对于安装施工来讲,从整体看,其成品可以说是依附于土建的半成品或成品之上,它们之间的交叉配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且配合密集处主要在“暗”处,如混凝土结构、砌体内管井等。而装修与安装施工的交叉配合,主要集中在“明”处,如墙面、天花板等。

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在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安装主要是电气,管道专业插入配合,其他工种处于准备阶段。对于这两个专业来讲,此阶段与土建专业配合最为密切和频繁。

配合施工总结篇2

[关键词] 建设项目实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

一、资源错配和过度配置风险

以赢得值法进行监控,将完成工程实际发生的人工时与计划使用的人工时进行比较,当发生显著偏差时采取适当应对措施。通过比较三个重要参数,BCWS(拟完工程计划消耗人工时)、ACWP(已完工程实际消耗人工时)、BCWP(已完工程计划消耗人工时),计算人工时消耗的偏差、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资源错配或资源过度配置时,人工时的消耗偏差必然加大,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当以上情况发生时,承包商应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赢得值控制资源风险的管理过程,包括工程量的估算、施工周期的评估、资源配置标准与优化、项目效率的过程监控,指标考核等内容。

工程量的估算和施工周期的评估,是计算效率评价考核的基础数据,工程量主要指项目主要实物量,包括:主要专业(钢结构、静设备、动设备、管道(包含长输管线)、电气、仪表、储罐、大件吊装)的工作量,施工周期的评估,按照合同确定的工期确定,作为项目评价施工周期标准数据。

在项目资源配置数据与项目实施计划比较后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资源负荷表),通过长期跟踪项目完成的实物量、实际耗用的工期、资源消耗情况,来计算各项效率指标,判断项目总体效率情况。对长期执行效率低的项目,及时进行预警,通过调整资源结构、增加或较少资源数量,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和目标的完成。

结合资源配置的各项基础数据,通过以下单项指标来考核资源投入产出的比例以及评价效率的高低。人均管理净产值:按照管理人员每人每月完成管理净产值进行分析对比。主要工种劳动生产率:主要工种人均完成平均工作量,主要工种人均完成净产值。人员工作效率:计算BCWP/ACWP为人工效率指数,当指数大于1时,说明人员效率比预期的要高,当小于1时,说明效率偏低,,一般情况,人员效率在0.7-0.9之间是正常的,当低于0.7时,要找处人工效率低下的原因,并采取增加资源、延长作业时间等应对措施;计算BCWP/BCWS为工期指数,当指数大于1时,说明工期正常,当小于1时,说明过期延误,需要调整资源配置结构,评估项目总体计划。

二、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在实际项目中应用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业合同效益越来越差,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工程管理的需要,因此强化资源配置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逐步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逐步实现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相一致。

某公司结合原有的施工管理考核体系的特点,通过强化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现场监督、协调,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保证工程施工生产高效、有序地进行,制定详尽资源配置管理措施。

1.主要内容

项目效率评价体系包括工程量的估算、施工周期的评估、资源配置标准与优化、项目效率的过程监控,指标考核等内容。

(1)工程量的估算

工程的主要实物量,包括:主要专业(钢结构、静设备、动设备、管道(包含长输管线)、电气、仪表、储罐、大件吊装)的工作量,按照项目施工实物量统计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作为项目效率评价考核的基础数据。

(2)施工周期的评估

项目的施工周期,按照承包合同确定的工期确定,如果合同未正式签订或工期尚未确定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合理的工期,经评估后,作为项目评价施工周期的基础数据。

(3)人力资源的配置

①管理人员的配置

项目部组织机构中管理人员配置标准,根据项目的大小,以及专业的不同,按部门进行设置,具体有:

a.部门设置:项目部一般设工程管理部、经营财务部、技术质量部、HSE部、物资采购部、综合管理部等部门

b.管理人员配置标准

管理人员按各自所属项目类别大小,分综合项目部、专业项目部分别进行配置,配置标准见下表:

管理人员配置标准

②主要工种人员的配置标准:

项目部在确定人员需求时,按照工期和估算工程量进行计算,并进行优化组合,基本配置标准如下:

主要工种人员配置标准

注:人员的配置标准,在投标时有明确约定的,按约定的标准进行配置,并进行优化。

2.资源配置方案提出与审批

项目资源的配置方案,首先由项目组织机构负责人提出草案,经讨论后,作为项目资源配置的标准数据。对合同未正式签订或签订合同没有正式工程量和工期约定的,根据投标时的预估工程量和预估工期,进行资源配置方案的编制,同时确定的工程主要实物量和施工周期,作为项目实施效率评价的基础。

3.资源配置方案的优化和实施

在项目正式施工前,项目部根据资源配置的标准方案,及时组织各种资源,进入现场施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可根据施工条件的变化,对资源投入进行优化组合。

4.项目效率的过程监控

在项目资源配置数据批准后,应各项目的施工管理资源配置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资源负荷表),通过长期跟踪项目完成的实物量、净产值以及统计分包规模、实际耗用的工期、资源消耗情况,来计算各项效率指标,判断项目总体效率情况,并及时反馈。

对未按标准进行资源配置或长期执行效率低的项目,及时进行预警,通过调整资源结构,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同时压缩成本,减少不必要资源投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5.考核指标

结合资源配置的各项基础数据,以赢得值法进行监控,通过4个单项指标和一个总体指标来考核资源投入产出的比例以及评价效率的高低。

主要指标有:

(1)单项指标

人均管理净产值:按照管理人员每人每月完成管理净产值进行分析对比。

主要工种劳动生产率:主要工种人均完成平均工作量,主要工种人均完成净产值

主要机械的使用效率:主要机械设备利用率

施工工期指标:工期指标主要结合完成净产值完成比例与实际耗用的时间,来判断当前项目施工工期是否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2)总体指标

将按百分制定期对四个单项指标进行考核,同时按照以下指标占总体指标权重比,计算项目总体执行效率。

其中:管理效率:人均净产值指标占 30%

作业层管理效率: 主要工种劳动效率 占 50%

机械使用效率:主要机械设备利用率占10%

施工工期:施工工期进度指标占10%。

以计算BCWP/ACWP为人工效率指数,当指数大于1时,说明人员效率比预期的要高,当小于1时,说明效率偏低。

6.评价体系的考核

(1)过程中的考核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及时跟踪项目部各项资源落实情况,对工程量、工期变化比较大或长期考核总体效率偏低的项目,敦促及时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并定期对项目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2)项目结束时的考核

项目结束后,项目部在提交工程结束协调会议材料时,必须对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进行总结,对过程资源配置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评价,结合开工会、施工过程中资源配置、劳动效率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计算项目整体施工组织效率得分,作为项目施工执行能力主要考核指标。

7.效率评价和资源配置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年多对不同项目人力资源变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该公司四个不同项目总体执行效率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项目大部分时间执行效率在0.7以上,说明项目总体运行比较正常,部分项目前期效率偏低,说明前期的资源配置过多或存在错配现象,需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整改。

三、结论

资源配置管理对施工承包商非常重要,但在项目实施过程,由于国内普遍存在分包现象,资源管理混乱、无序,但是随着管理的深化、社会上对人身安全意识的加强,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必将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同时本文中采用的数据主要参考石化项目国内执行情况,由于各行业分类和习惯不一样,在实际执行风险管理时侧重点和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在实行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必须与项目具体的实施计划结合,工程管理软件P3、PSOFT均对如何管理资源、优化资源提供了便捷的管理手段,在项目实施过程应用好这些工具,可以很快计算项目实施施工效率,并采取对应的措施,降低资源的风险,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卓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马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实践[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配合施工总结篇3

关键词: 项目建设配套项目设计管理

我国目前的建设体制中,在项目建设中,项目的专业配套涉及到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等。项目周边市政管网老化、陈旧、布局不合理、不协调等给整个建设项目的配套管线前期的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弊端。项目的规划红线内的各专业配套工程基本由建设单位进行组织建设,各专业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由于缺乏统一设计和统筹考虑及外部环境的制约,给项目的配套建设造成管线布局随意、接驳混乱、施工过程互相冲突、建筑与配套市政管线不能同步交付使用及后期的管理混乱等问题。另外,对于住宅小区项目建设单位撤出后,各专业单位不能全面掌握小区内地下管线的布置情况,也给日常维护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我重点要从以下方面管理谈点体会。

(1)建设单位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配套市政管线及基础设施综合规划,结合周边的管线环境,认真研究,分析后出具市政综合管线图,图纸设计须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标注各管线(包括: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燃气等)的平面布置(含各种管径、管材、管线长度、埋深、坡度及附属设施型号、规格等),注明各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和管线间距、市政管线接入点的位置坐标。

(2)建设单位要在设计施工图出具后,就要申报综合管网及各专业管线的报批程序,并严格按照各专业的管网设计和综合管网相结合,对照现场实际情况继续深化各专业的详细管网图,便于施工时的很好落实。结合以往小区的管网配套施工,往往到了后期交付使用时,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存在专业倒置,管网排列不合理,重叠严重,重复破坏,给整个配套的质量、进度造成了严重的不利情况,给后期的维护管理也造成了很大难度。因此在设计阶段落实好管网的走向及配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专业配套的施工在多少年来总是在主体建筑临近完工阶段进行施工,这就给各个参建单位的现场施工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这阶段的施工协调工作也尤为重要。因此在建设单位整体的施工进度安排中就要将配套工作的施工时间节点进行明确,各参建单位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个节点时间进行进度控制和调整,做到专业进度服从整体进度,阶段进度服从总体进度,年进度、月进度、周进度要随时检查、调整,保证总进度计划的落实。

(4)在专业配套施工阶段要解决分包单位之间相互协作沟通问题, 首先要建立定期例会制度, 由建设单位牵头,各分包项目的施工计划要和项目总体计划相协调, 分包之间的计划要相协调, 分包计划安排要合理, 需要交叉施工的配套项目要统一协调, 避免出现打架返工现象; 最后配套施工阶段要建立一个高效快速的协调机制, 总承

包方要对市政道路、污水排放、自来水线路、电力线路、通讯线路、有线电视线路、小区内道路、围墙、绿化、安防等配套项目有一个统一的计划安排。

(5)在配套施工过程中严格设计的管线走向,遇到地下不明障碍物时,确需调整管线走向,要会同设计及其他专业施工单位,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管线走向要在施工图中及时标出,最后绘制到竣工图中。便于其他管线的施工及后期的维修和维护。

配合施工总结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体系质量预控

0引言

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系统过程,一个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工程竣工生产的周期中,必须将参加建设过程的所有单位都组织起来,统

一、协调、分工合作,以招标承包合同为基础,全由合作形成整个项目质量保证管理系统。

1工程质量体系

工程质量体系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结构组织、程序过程与资源。建设项目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的学科以及工程建设协作关系的复杂性,增加了工程质量体系的难度。这就要求以保证和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的方法,设置统一协调的组织结构,把建设项目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按照科学的原则严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合作、互相促进与监督的工程质量管理有机整体,使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

2工程质量预控

2.1加强建筑工程安全概念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都与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机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达标等活动予以控制。对作业现场加强安全检查,就可以发现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到以预防为主,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常见的管理缺陷有制度不全、责任不明、有法不依、违章指挥、安全教育不够、处罚不严、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安全检查不够等。

2.2加强对配属队伍的培训配属队伍是工程施工直接的操作者,只有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提高了,工程质量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要着重对配属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质量教育,帮助配属队伍提高管理水平,项目对配属队伍班组长及主要施工人员,按不同专业进行技术、工艺、质量综合培训,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配属队伍不允许进场施工。项目要求配属队伍建立责任制,并将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落实到各自施工质量管理中,并督促其对各分项工作落实。

3过程质量监控

配属队伍管理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各种管理依据为附件。因此在合同谈判时,需从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物质、文明施工方面最大限度地要求配属队伍,条款必须清楚,内容详尽、周全,为项目生产活动做好基础和铺垫工作。

在配属队伍管理上很关键的问题是把配属队伍管理融入到总包管理中去,接受总包的组织和协调。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组织分包技术人员参加方案讨论,全面听取其合理意见和建议。在工程施工阶段可通过各种施工表格,责令配属队伍定期按时填写上报,由总包审定。要配属队伍执行总包下达的各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整改通知、指令或指导书等。同时要注意多与配属队伍主要管理人员沟通,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对配属队伍中一些好的做法、建议应给予表扬和支持,同时对配属队伍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论大小严格把好质量关,了解原因,提出批评甚至处罚。

每月底由项目质量负责人组织配属队伍及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在施工工程进行实体质量检查之后,由配属队伍写出本月度在施工工程质量总结报告交项目质量负责人,再由质量负责人汇总,建议以《月度质量管理情况简报》的形式发至项目经理部有关领导、各部门和各配属队伍。简报中对质量好的承包方要予以表扬,需整改的部位应明确专人限期整改,并在下周质量例会上逐项检查是否彻底整改,落实跟踪处理。

4过程质量检查

自检:在每一项分项工程施工完后均需由施工班组对所施工产品进行自检,如符合质量验收标准要求,由班组长填写自检记录表。

互检:经自检合格的分项工程,在项目经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组织下,由配属队伍工长及质量员组织上下工序的施工班组进行互检,对互检中发现的问题上下工序班组应认真及时地予以解决。

交接检:上下工序班组通过互检认为符合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要求,双方填写交接检记录,经配属队伍工头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经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督检查认可。

5施工阶段的管理与控制

施工阶段的管理是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的关键环节,这个阶段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应对这个阶段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加强质量管理,控制施工成本。施工成本是指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按动态控制原理对实际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落实好事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方可保证施工成本节约。全面质量管理其原理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质量方针指引下,实行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同时理解质量控制是运用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和动态控制,有效进行质量的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及事后纠偏控制,从而正确运用PDCA循环系统管理。新晨

靠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取胜。即通过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确定施工方案;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有效地组织材料供应并以较低的价格采购,减少二次搬运和材料消耗;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安排均衡施工,避免大抢大窝和人海战术,力争少用人力和资金,从而有把握地降低工程成本。

6竣工决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竣工结算阶段是施工企业对工程成本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直接以“量”的形式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工程即将竣工时,就要为这一阶段做准备:收集施工过程中一切与工程有关的资料,主要有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竣工图,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变更单,工程结算书以及双方一切有关业务往来的记录和文件凭证等。对以上资料认真、详细地研究,弄清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以工程施工预算和工程结算书为基础,结合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审核结算。

配合施工总结篇5

关键词:沥青稳定碎石 配合比设计 施工控制

1、概述

在我国北方低温季节,高等级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半刚性基层由于低温缩裂、湿度等引起的反射裂缝现象严重,有些一级公路路段裂缝间距不足10m,最大程度减少裂缝间距,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是目前道路设计者面临的重要难题。沥青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抑制反射裂缝、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水温性能备受工程设计人员青睐;因此,内蒙某高速路面结构采用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复合,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层;上中下面层混合料采用A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作为主要类型。

2、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

2.1原材料

(1)集料。岩性为玄武岩,本次配合比设计中采用鑫悦碎石场生产的集料,0-5mm、5-10mm、10-20mm和20-30mm共四档料。

(2)沥青。采用进口韩国SK沥青,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3)矿粉。采用碱性石灰岩磨制成的矿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

2.2级配设计

(1)设计原则

ATB-25称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公称粒径较大,粗骨料较多,不同于常规的沥青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一般为3%-6%之间,不超过8%;设计层次往往位于面层之下,半刚性基层之上,故各项设计指标指标比沥青混凝土较低。

本项目中ATB-25混合料设计按照骨架密实结构的原则来进行,采用骨架接触度作为级配评价指标,进一步优选矿料级配提供基础。借鉴美国Superpzve级配设计方法,“限制区”和“控制点”的思想,对目标设计级配进行检验并施工中进行级配控制。

目标设计级配范围直接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推荐的级配范围作为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根据设计级配范围,选择粗、中和细三种级配,分别位于设计级配的上方、中值和下方,见表1。

表1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以及级配选择

1号级配各档料组成比例为:0-5mm:5-10mm:10-20mm:20-30mm:矿粉=31%:8%:18%:41%:2%;

2号级配各档料组成比例为:0-5mm:5-10mm:10-20mm:20-30mm:矿粉=27%:6%:22%:43%:2%;

1号级配各档料组成比例为:0-5mm:5-10mm:10-20mm:20-30mm:矿粉=24%:5%:20%:49%:2%

根据表1配比,按照初试沥青油石比3.6%进行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汇总表2。

表2不同级配初选结果汇总

(2)级配优选

借鉴国外已有研究,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可以通过粗集料的嵌挤状况来评价;本次配合比设计采用表征粗集料嵌挤状况的物理参数SSC来评价上述级配,认为SSC>80%的混合料嵌挤状况比较理想的。

①粗集料捣实密度测定。

②计算混合料中13.2mm以上粗集料的密度。计算公式如下

(2)

式中:

表3 SSC计算结果

根据表2和表3实验结果,级配2的骨架接触度较为理想,并结合实际经验,选择2号级配作为目标控制级配。

2.3油石比确定。

按照初定的2号级配,从3.0%,3.3%,3.6%,3.9%,4.2%变化五个不同的油石比,按照规程要求,计算沥青混合料各项体积和力学指标,汇总结果见表4

表4沥青稳定碎石ATB-25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

2.4油石比验证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目标配比设计最佳油石比为3.8%。按照最佳油石比3.8%进行各项马歇尔试件参数的验证,验证结果见表5。

表5最佳油石比下各项指标

2.5路用性能验证

在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达到相应所技术要求后,必须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各项性能验证结果见表6、表7。

①车辙试验

表6动稳定度试验结果

②浸水马歇尔试验

表7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

通过各项路用性能验证试验,该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满足工程设计的各项要求。

3、结语

本次研究通过寻求级配控制指标和马歇尔指标理想的结合点,并通过辅助以先进的施工技术措施来保证路面具有密水及耐久的优点。本次研究的试验段在施工后经过现场检测验收,质量良好。

综上所述,结合工程实际对ATB-25目标配合比在内蒙高速公路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了ATB-25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优选设计方法。通过试验分析得到以下一些结论:

(1)采用SSC的参数可以分析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嵌挤情况,可以有效的进行ATB-25的矿料级配优选;

(2)通过优选得到的ATB-25的矿料级配,其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结果达到了相应的技术要求,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JTJ-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配合施工总结篇6

关键词:某大厦工程;临时用电;施工管理

Abstract: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site for a building project temporary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work mainly through the following: the safe, reliable, economic, some high quality temporary electricity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make 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me temporary power points, by the full and whole process in two aspects of the temporary powe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trol are discussed.

Keywords: a building engineering; Temporary electricity utiliz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工程概括

该工程地处柳州市市区繁华地段,地下3 层为地下车库,地上31层,总建筑高度138.6 m,总建筑面积51712㎡,为钢管砼柱框架—钢骨砼核心筒混合结构。其中临时用电设计和现场的施工组织更是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1 编制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临时用电施工方案编制的好坏是决定施工用电安全的第一步,因而在编制方案时要全面考虑,统筹安排。

该大厦工程甲方提供的电源点为3315 kVA 变压器位于工地的西南侧,东西向并排布置。结合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规划,在确定钢筋加工场地、塔吊等大型用电设备和生活办公场地位置后,按照总配电箱尽量靠近用电负荷中心以减少线路压降和在某一台变压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工地正常运转的原则,将总配电箱分别布置在了工地不同的位置。由1# 变压器引出两条支路,一条至1# 总配电箱,专为塔吊及现场部分设备供电,另一条专为办公和生活供电;2# 变压器引至2# 总配电箱,专为施工现场内各种用电设备供电;3# 变压器引至3# 总配电箱, 为施工现场内各种设备用电以及主体施工阶段人货电梯用电服务;4# 变压器引至4# 总配电箱,专为钢筋加工场地内钢筋加工设备供电。

用电线路的布置方式采用了放射式和树干式混合布置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用电回路的互不干扰以及用电使用、维护的安全方便。例如4#总配电箱在主体施工阶段的系统配置见图1。

图1 4#总配电箱系统配置

本工程在考虑电缆的敷设方式时,结合工程本身的结构特点, 在充分考虑后续工程使用的情况下,一次布置到位,尽量减少后期拆改的工作量。主电缆选用的是铠装电缆埋地敷设, 各分电缆在地下室施工阶段以架空敷设为主, 在主体施工阶段采用沿电缆桥架或沿竖井敷设。

施工现场的照明室内配线一律采用瓷瓶配线,其中地下室照明采用36V 低压供电,室外照明以镝灯为主,局部以碘钨灯为辅。配电线路由变压器处单独引出,进行独立配电,保证动力和照明供电的分开。

在用电方案确定后, 制定各种完整有效的措施,例如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安全用电组织措施、电器防火技术和组织措施以及雨季临时用电管理措施等,保证方案的可行有效。

2 临时用电方案的实施要点

2.1 设备材料的采购

购置质量合格的电气产品是保证临时用电安全运行的关键, 然而目前一些工程考虑是临时用电工程,往往购买一些价钱很低、质量较差的电气产品,结果造成了无穷的隐患。

本工程从一开始就把高质的合格产品放在了第一位,在货比三家后,选择“性价比”比较高的电气产品, 为保证临时用电的安全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2.2 方案的实施

在按照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现场布置时, 要从思想上杜绝临时用电可以不按规范布置的想法,大到配电柜的安装、电缆的敷设,小到一个碘钨灯的接线,都要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

本工程在主体施工阶段选择电缆的敷设方式时, 在无法埋地敷设部位的电缆采用了电缆桥架敷设的方式,避免了电缆的外露,有效地保护了电缆不被破坏及私接乱拉现象的产生。

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 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用电设备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组织。本工程专门研究并使用了一套人货电梯升降机层门电气联锁系统, 它是由层门的行程开关来控制升降机的停止和运行。层门一旦打开,插销在回位弹簧的拉力下会自动触动装在插销尾部的行程开关CSL,使行程开关常闭触点断开,从而使升降机电源控制电路中的总接触器KM 线圈断电,使升降机不能运行。各层门的行程开关串联在升降机的电源控制电路中, 不管哪层门打开都将断开升降机的电源。只有层门关闭,升降机的电源电路才能接通,升降机才能运行。同时为了防止工人不小心碰破行程开关的导线而发生触电事故, 我们又将行程开关的导线电压降到安全电压24 V (图2)。

图2人货电梯控制电路图

防护门这一改进措施彻底杜绝了因防护门不关闭而导致施工升降机运行时碰人的安全事故,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3 临时用电的过程控制

3.1 全员控制

安全涉及到整个项目,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在施工之前要加强对项目成员、分包队所有人员的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培训,使大家做到安全用电,杜绝各种违章用电的行为。

3.2 全过程控制

临时用电的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自始至终都不能麻痹大意。日常的检查、维护工作是保证安全用电的关键。从开始就做好各项安全用电的交底工作;各级漏电保护器要定期测试,保证其级配的合理,动作灵敏可靠;电工对日巡查记录要完整真实地填写,电气技术员每天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在雨季施工等特殊季节,要加强对现场的巡查、对绝缘电阻的摇测等;定期组织对现场的安全用电检查。

在临时用电的管理过程中还要坚持目标控制的原则。由于本工程分包队伍较多,为了更好地促进其安全用电,增强其安全用电意识,对此实行了安全用电目标责任制,落实到各个分包队的项目经理、安全员以及电工,对各队所用的用电设备分别进行标记,在每周进行安全用电检查时,根据各队的实际情况进行打分,并与经济挂钩,奖罚分明,做到责、权、利有机结合,调动了大家的安全用电积极性。

配合施工总结篇7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技术改进

公路桥梁、隧道、涵洞作为公路施工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公路建设同步发展。随着工程的建设开展,混凝土质量好坏已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考虑,针对越来越多的桥梁、隧道、涵洞工程的施工,为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避免质量事故以及改善混凝土施工质量,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并通过研究形成实用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技术工艺措施。本文以广(州)乐(昌)高速公路T23合同段项目为依托,介绍结构物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及施工技术的改进,以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1 工程概况

广乐高速T23合同段位于英德市连江口镇,起点桩号K185+ 100,终点桩号K199+830,路线全长14.730km。本项目主要有连江口隧道1座,右线长2168m、左线长2265m,大、中桥共11座(包含互通2座),互通匝道桥3座,通道、涵洞共30道(包含改路)等。

本项目在配合比设计及优化方面主要以甲供水泥固定不变为前提,综合经济适用及最大限度提高混凝土性能两方面因素,严格选取并控制沿线地材及外加剂质量,再以水泥及地材固定不变前提下,通过大量试验调整外加剂性能从而控制混凝土综合性能,并在施工过程中持续监控。同时施工过程中先后采用了大块钢模板、模板漆、模板布、普通钢模板加焊不锈钢板等工艺进行各项施工过程控制,改善混凝土外观。

2 原材料的选用

2.1 水泥

本项目水泥为业主甲供,水泥进场应满足国家标准GB175的有关规定。

2.2 细集料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也可选用采用专门磨机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在不具备可靠冲洗条件的情况下,不得使用海砂。

项目范围内不存在山砂及海砂,沿线北江砂场较多,水路及陆路运输均可,出产河砂较洁净杂质较少且基本不含云母等晶体颗粒,但因取砂位置不同细度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为中、粗砂。配制混凝土时优先选用中砂。当采用粗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

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率)应严格控制满足规范要求。

2.3 粗集料

根据规范及实际要求,分别对石场的石口位置及选料、机械配备、加工工艺、碎石质量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要求必须进行反击破2次循环工艺,以此有效保证碎石颗粒形状及针片状颗粒含量,最大限度的提高混凝土强度。进场后骨料级配、含泥量、针片状等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4 拌合用水

拌合用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泥净浆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且初凝和终凝时间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

本项目出于山林地带,地表水汇集后均排入连江,水质经检测达到饮用水标准,能够满足拌合用水要求。

2.5 外加剂

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质量稳定产品。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

3 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3.1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严格按照试验检测规程进行,规范内相关内容已做详细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3.2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调整与选定

混凝土配合比的最终确定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配合比的试配、根据试配检测的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配合比进行验证,最终选定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且经济、合理的配合比。

3.2.1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宜于生产使用的方法相同。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坍落度不能直接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和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得出混凝土强度实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2)混凝土强度试验时采用三个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当不同水灰比的拌合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3)制作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4)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每种配合比的至少应制作一组(3块)试件,标准养护到28天时试压。

3.2.2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

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得水灰比(w/c)关系,用作图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相应的水灰比,并按下列原理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1)用水量(mw)应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件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确定。

(2)水泥用量(mc)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水灰比计算确定。

(3)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mg和ms)应在基准配合比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基础上,按选定的水灰比进行调整后确定。

3.2.3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施工要求,配制成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

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应遵循如下基本规定:

(1)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抗裂性能,混凝土中可适量掺加优质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

(2)C30及以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C35~C40混凝土不宜高于450kg/m3,C5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高于500kg/m3。

(3)混凝土中宜掺加符合本指南要求且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优先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

(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5)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根据施工工艺要求确定。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低坍落度的混凝土施工。

4 水泥混凝土的优化

4.1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优化

混凝土外加剂对改善新搅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为:

4.1.1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能的外加剂,如减水剂和泵送剂。

4.1.2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如缓凝剂和速凝剂。

4.1.3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如防水剂、阻锈剂和矿物外加剂等。

4.1.4 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如膨胀剂、防冻剂。

针对实际施工需要,主要进行第一项、第二项性能的控制,确保施工时间内混凝土和易性良好及养护期内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最终达到混凝土结构物内实外美的目的。

4.2 外加剂的调整

现工程施工中常使用综合性能的减水剂,要求减水剂同时达到多种效果,而仅仅通过前期向供应商提出要求及简单的配合比设计无法有效避免施工中各种问题的出现。常见问题如坍落度损失大、凝结时间不足或过长、泌水、离析等,还可能出现混凝土不易密实、突然离析、假凝、水化热大、色泽变化等情况。而针对这些问题仅仅通过简单的调整配合比数据、变化各材料比例的方法其实作用并不明显,且十分不可靠。

根据以上情况,本项目在配合比设计初期针对减水剂质量对多家供应商产品进行大量检测,并由厂家技术人员现场调整外加剂的各种配方参量。通过对拌合物的坍落度、坍落度损失、和易性、含气量、泌水、离析、水化热、7天强度、28天强度等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分别确定低标号、高标号混凝土的外加剂,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5 施工技术的改进

结构物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对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项目在施工中不断探索新材料、新工艺,以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并总结出几点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有效措施。

5.1 整体大钢模板

涵洞墙身施工采用槽钢固定拼装的整体型大块模板,整体大模板的特点是整体性强,刚度大、拼缝少,墙体表面效果好。拆模后混凝土体表面成形后外观光洁、平整、表面观感效果好。

5.2 模板漆

桥梁预制梁施工采用模板漆。刷涂后,漆膜表面光洁度好,光亮丰满,能弥补模板表面缺陷;同时,涂膜具有极低的脱模吸附力,易于脱模和清理,避免了混凝土的粘附。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表面平整,颜色均匀一致,无蜂窝麻面、锈斑和明显的气泡等。但在使用时须保证模板无锈、无油、清洁、干燥等,并注意周转次数。

5.3 透水模板布

混凝土透水模板布是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新型建筑材料,它不仅能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气泡、砂线、砂斑等混凝土质量通病,从而使混凝土形成致密表面,提高混凝土表观质量;而且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性能,改善混凝土耐久性(防止碳化、减少氯离子渗透),提高混凝土耐磨性、抗冻性、和表面抗拉强度。

5.4 不锈钢模板

桥梁箱梁模板采用复合式不锈钢板。不锈钢模板改善了箱梁模板面板的表层状态,使面板表层达到了良好的镜面效果,避免了钢板氧化对混凝土外表面的影响,最大程度的减少了面板对混凝土内气泡的吸附,使浇筑的箱梁外观达到了较理想的状态。

6 结语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设计的成果直接反映在结构物质量上。因此,试验人员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合理的配合比应该在符合相关规范给出的包括强度、耐久性、均匀性、和易性、渗透性和经济性等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各种成分的用量,获得最经济和适用的混凝土,并与实际施工相结合,从施工工艺上加以改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S].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S].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S].

[4]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169-2009)[S].

配合施工总结篇8

【关键词】:工程 成本核算过程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后期或同类项目施工项目进行成本预测,制订成本计划和实行成本控制所需信息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它又是本施工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基本依据。在成本管理的主要环节中,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成本计划是成本预测的结果,也是所确定成本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而成本核算则是对成本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根据会计核算程序,结合工程成本发生的特点和核算的要求,工程成本的核算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正确归集、分配和计算工程成本的基础和前提,是工程成本核算的第一步,这是由费用和成本关系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根据承包工程规模大小、结构类型、工期长短和施工现场的条件等具体情况,以单位工程为对象编制施工图预算,再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和发包单位就所承担的每一建设施工项目签订施工合同。因此,施工合同与工程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项施工合同进行会计处理。这样,不仅便于将工程的实际成本与工程的预算成本进行比较,以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有利于核算、分析和考核施工合同的成本降低或超支情况。但是,实际中,每一个工程项目规模、施工周期等各不相同,且在同一个建造项目中,施工合同的形式、承包的范围、合同的关系等也可能有不同的内容,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反映一项或一组合同的实质,需要将单项合同进行分立或将数项合同进行合并。

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应在工程开工以前确定,且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更不能相互混淆。施工企业所有反映工程成本费用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都必须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填写清楚,以便于准确地归集和分配施工生产费用。

二、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开设成本明细账

为了对各项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划清有关费用界限,正确计算工程成本,需要设置成本核算科目,成本核算科目同时还是填制会计凭证和设置、登记账簿的依据。根据工程施工生产费用的特点和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核算科目可以设置“工程施工”、“机械作业”、“辅助生产”、“间接费用”等科目。

(1)、“工程施工”科目应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二级科目,用于归集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费用以及分配计入的生产费用。已完工程施工生产费用转入工程结算成本;

(2)、“机械作业”科目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的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应按承包工程和机械类别设置二级科目归集有关生产费用;然后按照受益对象分配计入工程施工的科目;

(3)、“辅助生产”科目核算企业非独立核算的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专项工程等生产材料物资、提供劳务(如设备维修、构件现场制作、固定资产清理、风水电供应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然后按照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分配计入工程施工 机械作业等科目。

(4)、“间接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现场性费用支出,分配以后转入有关工程施工等科目。

三、核算与分配各项生产费用

各项费用用能分清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计入,分不清的需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项费用的核算方法如下:

人工费的核算

劳动工资部门根据考勤表、施工任务书和承包结算书等,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供“单位工程用工汇总表”,财务部门据以编制“工资分配表”,按工程成本核算对象计入成本和费用。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费用应能分清为哪个工程项目所发生的;采用计时工制度的,计入成本的工资应按照当月工资总额和工人总的出勤工日计算的日平均工资及各工程当月实际用工数计算分配;工资附加费可采取比例分配法;劳动保护费的分配方法与工资是相同的。

材料费的核算

应根据发出材料的用途,划分工程耗用与其他耗用的界限,只有直接用于工程所耗用的材料才能计入成本核算对角的“材料费”成本项目,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耗用的材料及各种施工机械所耗用的材料,应先分别通过“间接费用”、“机械作业”等科目进行归集,然后分配到相应的成本项目中去。材料费的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1)、凡领用时能够点清数量、分清用料对象的,应在领料单上注明成本核算对象的名称,财会部门据以直接汇总计入成本核算的“材料费”项目。

(2)、领用时虽然能点清数量,但属于集中配料或统一下料的,则应在领料单上注明“集中配料”,月末由材料部门根据配料情况,结合材料耗用定额编制“集中配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

(3)、既不易点清数量、又难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可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本月实际消耗量,然后根据核算对象的实物量及材料耗用定额编制“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

(4)、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应按实际领用数量和规定的摊销方法编制相应的摊销计算单,以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应摊销费用数额。

3、机械使用费的核算

租入机械费用一般都能分清核算对象。自有机械费用,应通过“机械作业”归集并分配,其分配方法有台班分配法、作业量分配法、预算分配法。

其他直接费的核算

其他直接费的核算一般都可分清成本核算对象。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

间接费用的核算

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以人工费为基础将全部费用在不同类别的工程以及对外销售之间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将第一次分配到各类的工程成本和产品的费用再分配到本类各成本核算对象中。分配的标准是,建筑工程是以直接费为标准,安装工程是以人工费为标准,产品的分配以直接费或人工费为标准。

四、计算期末工程成本

企业应在会计期末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按照预算定额规定的工序,折合成已完部分分项工程量,再乘以该部分分项工程预算单价,以计算出期末未完工程成本。期末未完工程、已完工程和本期生产费用的关系式是:

期初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已完工程成本

五、计算年度合同费用

确定合同完工进度可用三种方法: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已完合同工作量的测量。采用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合同完工进度的,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不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中尚未安装或使用的材料成本等与合同未来活动相关的合同成本;

2、在分包工程的工作量完成之前预付给分包单位的款项。

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当按照合同总收入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合同收入;同时按照合同预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费用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合同费用。

当期完成的建造合同,应当按照实际合同总收入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合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合同收入;同是,按照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费用后的全额,确认为当期合同费用。

若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当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予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合同费用,不确认合同收入。

六、结束语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在建筑企业生产营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它同样能够体现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综合反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劳动投入和资产占用以及项目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因此组织好成本核算,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落实企业各部门经济责任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配合施工总结篇9

关键词:装配式施工工艺;装配率;工程造价;降低造价的相关措施

1装配式施工工艺的概念

装配式施工工艺是指建筑物或构筑物所需的预制构件在专业工厂预先加工制作而成,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的一种施工工艺。采用装配式工艺进行装配化施工,其具有节约劳动力、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小、不受季节条件影响、有利于工期较长施工等优点。所以说实现建筑产业的工业化,装配式施工工艺是一条适合的路线。从结构形式来考虑,可以将装配式施工工艺划分为三种,其中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工艺、装配式钢结构工艺以及装配式木结构工艺。上海上钢社区租赁住房项目,整体采用装配式预制剪力墙结构。杭州来福士广场,采用的是装配式钢结构工艺,结构类型为钢管柱、钢框梁以及钢筋混凝土楼面梁等。国外某木结构住宅,采用的是装配式木结构工艺,这种建造方式在我国运用较少,主要建造材料为胶合圆柱、胶合直梁、胶合异形梁等。

2装配式施工工艺的优势

2.1绿色环保、减少污染排放。装配式工艺是一种新型建筑体系,使用的也是绿色环保材料,其主要使用的是水泥、陶粒、砂等轻型建筑材料,这样生产的成型的构件质量较轻而强度较高,填充材料的不同可以满足保温隔热和隔音等要求,适宜居住。2.2施工方便,解决了季节性施工的难题。装配式施工工艺是根据需要来生产构件的,运输到施工现场再直接进行组合安装,不仅减少了现场现浇的作业量,而且大大降低了施工周期。由于装配式工艺是将建筑构件在工厂进行加工生产的,所以没有季节性的限制,在雨季或者冬季也可以实现继续作业,解决了全国季节性施工的难题。2.3质量小、耐火性强、经济效益高。装配式施工工艺与传统式现浇工艺相比,装配式工艺构件的重量要比传统式工艺降低30%左右,这使得建筑物本身的重量大大减轻。装配式工艺建筑同时具有极高的耐火性能,耐火等级达到一级。装配式工艺建筑是由自动化生产的构件组合安装而成的,工艺极为先进,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3装配式工艺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3.1工程造价问题未得到解决。现阶段装配式工艺的设备、模具、运输等费用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我国装配式工艺的市场规模比较小,工业化、现代化、标准化的程度也达不到高要求,施工队伍的相关技术也不成熟。与传统现浇工艺相比,装配式工艺施工会增加10%~25%的成本,有数据表明,当装配率达到15%时,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每平方米要增加200~500元[1]。3.2专业人才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从设计的角度来讲,大量的设计人员根本没有深刻认识到装配式施工工艺的内涵,从而缺少对整体设计的考虑,没有全面地将基础的模具制作、构件的加工生产以及现场组合安装相结合,导致构件在生产制作阶段出现大量问题,进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增加。3.3关键技术不成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住建部没有颁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标准》以前,全国各地结合自身条件也曾制定了各自关于装配式工艺建筑的设计规范,也正是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装配式建筑标准,所以各地区对于装配式工艺建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4传统式现浇工艺剪力墙结构与装配式工艺剪力墙结构住宅工程造价对比

4.1工程造价比较。本文采用国内某房地产公司开发项目的6#楼作为研究对象,该建筑整体采用装配式工艺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为23608.32m2,建筑高度达到63.2m,地上23层,地下1层。该项目与国内某房地产公司开发项目的3号楼进行对比,3号楼以传统式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主,建筑面积为11918.36m2,建筑高度50.5m,地上建筑17层。将两个项目地上部分的造价进行分析,从表3-1可以看出,使用装配式工艺建筑的6#楼要比使用传统现浇工艺的3#楼工程造价每平方米高出346.15元,造价增幅达到了29.1%。表3-2是两个项目土建部分和装饰装修部分造价对比。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6号楼的土建部分中的材料费是远远高于3号楼的,其根本原因就是6号楼使用的是装配式工艺,需要大量的预制构件,由于预制构件工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形成模数化的生产方式,所以在材料的价格上实现不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4.2不同装配率的装配式工艺建筑对工程造价增幅的影响装配率是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衡量装配式工艺建筑的一大准则[2]。装配率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根据装配率由低到高,将其分为10%、40%、70%,将三个不同装配率的项目进行总造价对比分析。4.2.1装配率为10%的案例分析选用项目是德州市某开发区住宅项目,将其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2号楼与传统式现浇剪力墙结构的5号楼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工程造价的差异。2号楼建筑面积13657.32m2,建筑高度为69.3m,地上建筑25层,地下建筑2层,地上建筑使用混凝土5360.12m3,预制楼板和楼梯混凝土用量为522.3m3,2号楼地总造价为20002389.14元,每平方米造价均为1464.59元。根据以上信息得出,该项目的装配率为9.27%。5号楼建筑面积13100.25m2,建筑高度为68.3m,地上建筑23层,地下建筑2层,使用混凝土5026.12m3,总造价为15326851.28元,每平方米造价均为1169.96元。通过对比可以得出,2号楼的造价比5号楼的造价每平方米高出了296.96元,超出传统现浇工艺造价的25.39%4.2.2装配率为40%、70%的案例分析选用项目位于济南市某县的住宅楼,小区的1号楼、2号楼以及7号楼均采用剪力墙结构,其中7号楼采用装配式施工工艺,建筑面积8023.63m2,建筑高度63.21m,地上建筑21层,地下建筑1层,使用混凝土总量为4205.84m3,预制楼梯、叠合板以及外墙等预制构件的混凝土使用量为1715.95m3,总工程造价为13585924.26元。由此得出装配率为40.8%,每平方米造价均为1693.24元。2号楼同样采用装配式工艺,地上结构20层,地下结构1层,建筑高度为61.6m,建筑面积为9552.3m2,共计使用混凝土量为4156.3m3,预制空调板、楼梯、剪力墙以及内外墙板混凝土使用量为2919.35m3,总工程造价为16821236.59元,装配率为70.24%,每平方米工程造价为1760.96元。1号楼则采用的是传统现浇工艺,地上建筑25层,地下建筑2层,建筑面积为11986.21m2,混凝土使用量为4723.56m3,总工程造价为15262113.51元。每平方米造价均为1273.31元。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采用装配式工艺的7号楼比采用传统现浇工艺的1号楼造价每平方米高出419.93元,相对于传统现浇工艺增加32.98%。

5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得出,装配式施工工艺适合我国建筑行业的革新升级,其具有绿色环保、质量提升以及节省工期等优势,缺点是相对于传统现浇工艺造价偏高。通过对装配饰工艺建筑和传统现浇工艺建筑工程造价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建造过程中,导致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是建筑材料,大量的预制构件的使用,增大了项目的建造成本。由于预制构件的使用,施工工人也大量减少,所以人工费相对传统现浇工艺会出现降低,而装配式工艺建筑需要构件的运输以及吊装,所以在机械费方面,会造成成本增加。

参考文献:

[1]皮晓红.预制装配式住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造价对比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6):158-159

[2]王爽,王春艳.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对比浅析[J].建筑与预算,2014,(7):26-29

配合施工总结篇10

为了全面深入推进我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让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10〕1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五年来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配方肥施用到田为目标,以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核心,以服务粮油高产创建、果菜茶标准园创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为切入点,以培训宣传、示范展示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的原则,采取以点带面、整村推进方式,进一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服务力度,着力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覆盖率、到位率,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深入开展。

二、目标任务

2010年,在35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区县,组织100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采取面对面培训、建立“一村一站、一户一卡”、设立配方信息公示牌、创建示范区、配肥站、配方肥连锁经营配送等有效推广模式,深入农户与田间,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免费为400万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到3000万亩以上,施用配方肥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一)继续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在继续抓好水稻、玉米、小麦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着力推进蔬菜、果树、烟草等经济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5年、2006年、2007年启动的项目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要分别达到全县域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0%、80%和70%以上,2008年、2009年启动的项目县分别达到50%以上和30%以上。同时,为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到位率达到80%以上。

(二)增加配方肥施用量。配方肥用量占化肥总用量比例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粮食作物示范片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果树、蔬菜、蔬菜和烟草等经济作物示范园配方肥面积不低于60%。

(三)着力抓好示范带动。测土配方施肥实行整村推进,示范村、示范片、示范园和示范户建设仍是今年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工作重点。项目村示范面积不少于50亩,2005-2007年启动的项目县60%以上村建成示范片,2008年启动的项目县30%以上村建成示范片,2009年项目县10%以上村建成示范片。在100个粮食、50个油料及特色作物高产创建镇乡、10个蔬菜重点区县的蔬菜基地、标准果园创建示范区,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用配方肥数量占化肥施用总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在全市选择3350个种植大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其中,巩固续建项目区县各100户、新建项目区县各50户。

(四)提高技术普及率。各项目区县要按照“一村一专栏、一户一卡”的要求,上墙展示测土信息和施肥建议方案。在春耕和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向村民讲解和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五)提升服务能力。*市测土办将在年内组织开展2-3次区县技术干部培训。每个项目区县要积极参加国家高级肥料配方师培训,每年至少举办2期以上基层农技人员和肥料经销商技术培训班。

(六)巩固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各地要继续开展对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采集化验土样的服务工作。继续做好10个以上的测土配方施肥田间“3414试验”和同田对比试验,建立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3个,调查农户施肥情况100户,确定部级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5个,每个项目镇乡建立3个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继续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系统录入和数据库建设,建立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和配方施肥推荐方案查询库。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地力评价工作。

三、重点工作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各地要严格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和*市《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细则》及项目方案要求,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搞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一)强化“示范片”到村。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组织实施,以区县为单元,确定示范村建设个数,制定村级示范片建设规划,确定示范区建设地点及范围,合理布局示范地点,细化示范片建设内容。建成的村级示范片要有包片指导专家、有科技示范户、有示范对比田、有醒目标示牌,其中,标牌要明确标明施肥结构、施肥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和责任人员。

(二)狠抓“配方肥”下地。市农委将在春耕和秋冬种备肥期间,针对当季作物,分别制定大春和小春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方案,并通过市农技总站信息网、信息简报等载体及时*市测土施肥配方信息。市测土配方施肥办公室要按照优势农作物区域布局,组织专家对各地制定的肥料配方进行综合汇总,科学确定全市主要农作物的“大配方”,为肥料生产企业生产供应提供参考。

(三)实施“培训”进田。根据农民需求,通过“田间课堂”和田间巡回指导,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和肥水管理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行“建议卡”上墙。积极推行测土信息、配方上墙制度,方便、简捷、有效地推广科学施肥知识,使广大农民能够直接“按方”购肥、施肥。

(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科技赶场、现场会、墙体广告、互联网等广泛进行宣传普及,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宣传态势。

(六)开展“示范县”创建。2010年,市农委确定江津、铜梁、开县、梁平和南川为首批范区县,开展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创建工作。各示范区县要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编制创建方案,把拓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配方肥施用比例、示范区建设、服务粮油高产创建、果菜茶标准园创建示范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作为重要建设内容,探索有效推广模式和工作机制。

四、工作分工

按照“市级创机制,区县级抓落实”的总体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市农委: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探索有效工作机制,创新推广方式。根据国家工作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制定制定*市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市级活动,监督检查各地组织实施情况。

区县农业部门:细化落实“普及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各方面力量,突出工作重点,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千方百计推进技术进村入户和配方肥下地。

五、市级活动安排

(一)召开春耕现场会。市农委将于2月下旬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组织与会人员参观冬季作物油菜、蔬菜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现场及配方肥连锁经营点,同时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启动仪式,安排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各区县要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开展“普及行动”,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

(二)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在春耕、秋播季节,市农委将组织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田间,会同区县及镇乡技术人员广泛开展针对农民施肥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2010年大春配方施肥指导意见。根据各区县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成果,组织市级专家制定并*市主要作物配方信息、配方施肥指导方案和配方施肥分区建议简表,引导各区县制定适宜本地区的分区配方施肥技术模式,指导农民“科学、经济、环保”施肥。

(四)开展效果评价活动。市农委将于10-11月,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粮油果菜等农作物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调查与评价工作,分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取得的成效、技术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五)召开工作会议。市测土办将在年内召开专题会议,总结交流各地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经验,组织观摩考察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现场。同时,宣传展示五年来测土配方施肥取得的成效。

(六)举办技术培训。按照国家测土办的统一要求,举办市级土配方施肥技术与数据管理培训班,重点解决数据处理、应用和管理问题,加快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形成的大量数据和技术成果分析汇总进程,为全面深入推进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七)交流配方肥生产供应经验。根据全国测土办的统一要求,*市主要农作物施肥配方信息,组织企业和区县参加十二届肥料双交会,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配方肥生产供应和连锁经营,交流企业与技术部门合作的典型经验,加强农技推广部门与企业的对接,促进配方肥生产与应用。

(八)检查验收项目执行情况。加强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监督检查,督促项目规范实施。对2008年启动的项目县(场)进行化验室检测质量抽查考核和年度检查验收,对2005-2006年启动的项目区县进行三年结题验收,对2007年启动的区县进行地力评价检查验收,接受农业部对2006-2007年项目县进行抽查验收。

(九)组织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在春、秋两个关键时节,组织开展以“大地之春”和“金色之秋”为主题的测土配方施肥集中宣传活动,努力扩大社会影响。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县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职责分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充分利用多方资源,调动教学、科研、推广、企业等部门的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全面扎实开展推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