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比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1:28:47

配合比范文篇1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混凝土工程的日益增多,及其规模的日益扩大,泵送混凝土技术及施工方法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详细介绍泵送技术,并结合实例,阐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目前,由于国家大兴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等,使得泵送混凝土技术及施工方法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得到充分体现。我国混凝土泵送技术已有50多年的历史,泵送水平和泵送技术日益提高和完善,泵送混凝土的应用正日趋扩大。一些发展泵送混凝土较早的城市,泵送混凝土在混凝土工程量中占的比例和泵送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全国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配合比的设计原则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在普通方法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混凝土可泵性要求进行确定。泵送混凝土对其可泵性有特殊的要求,即:要求混凝土具有建筑工程所要求的强度需求,同时要满足长距离泵送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混凝土在达到可泵性要求时应服从于阿布拉姆斯水灰比定则。而且,泵送混凝土的骨料分离系数要尽可能小。换句话说,混凝土要有足够的粘聚性,使其在运输、泵送、施工中不发生分离。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稳定骨料所需骨料用量原则;最大限度密度填充原则;混凝土可泵性原则;骨料离析系数最小原则。

二、配合比设计思路

泵送混凝土除了根据工程设计所需的强度外,还需要根据泵送工艺所需的流动性、不离析、少泌水的要求配制可泵性的混凝土混合料。泵送混凝土具体的配合比设计思路如下:以一定数量的粗骨料(5mm-50mm)形成密布的骨架空间网格,以相当数量的细骨料(小于5mm)最大限度地填充骨架空隙,以胶凝材料浆体最大限度地填满粗骨料和细骨料的间隙,并包裹粗、细骨料的颗粒。形成均匀密实的混凝土,以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泵送混凝土对粗骨料有特殊的要求。如125输送管要求可用卵石最大粒径为40mm,碎石为30mm,150输送管要求混凝土所用卵石最大粒径为50mm,碎石为40mm。同时,泵送混凝土对粗骨料的级配也十分敏感。根据以上思路,参考绝对体积设计法,有方程如下:

Ks=(S/rso)/[(1/rso)-(1/1000rg)]·G

a=(W+C/rc+F/rg)/(1000/rso-1/rs)·S

W=K·(C+F)

W+C/rc+S/rs+G/rg+F/rf=1000

F/(C+F)=Kf

联立以上各式求解:

S=1000/[a(1000/rgo-1/rs)+1/rs+1000rg/(1000rg-rgo)·Ksrso]

G=1000S/[(100/rso-1/rg)·Ksrso

C=(1000-S/rs-G/rg)/[K+k·kf/(1-kf)+1/rc+kf/(1-kf)rf]

F=[kf/(1-kf)]·C

W=K·(C+F)

其中,Ks为砂料裕度系数;a为灰浆裕度系数;rso为砂料振实密度,kg/m3;rgo为石料振实密度,kg/m3;rg为石料表观密度,kg/L;rs为砂料表观密度,kg/L;G为石用量,kg/m3;S为砂用量,kg/m3;F为粉煤灰用量,kg/m3;C为水泥用量,kg/m3;Rc为水泥真实密度,kg/L;rf为粉煤灰真实密度,kg/L;W为水用量,kg/m3;K为水灰比;Kf为粉煤灰掺量系数。

三、配合比设计参数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

区分数理统计及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不同,根据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由施工单位自己历年的统计资料确定,无历史资料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取用(高于C35,σ=6.0MPa)。

根据此公式,以C40混凝土为例,C4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在正常情况下,上式可以采用等号,但当现场条件与试验条件有显著差异或重要工程对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或C30及其以下强度混凝土在工程验收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时,则应采用大于号。

GBJ107-87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标准的评定方法分数理统计和非数理统计两种。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部位的不同,往往要求不同的评定方法,但很多单位仅按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导致实际试配强度均达不到49.9MPa。

对于一般单位而言,在一个工程中通常只有混凝土配合比,加之管理不到位,也往往用于要求非数理统计的工程部位,结果只能出现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后果。

(二)水灰比

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除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有明显影响外,对泵送粘性阻力也有影响。试验表明:当水灰比小于0.45时,混凝土的流动阻力很大,泵送极为困难。随着水灰比增大粘性阻力系数(η)逐渐降低,当水灰比达到0.52后,对混凝土η影响不大,当水灰比超过0.6时,会使混凝土保水性、粘聚性下降而产生离析易引起堵泵。因此,泵送混凝土水灰比选择在0.45~0.6之间,混凝土流动阻力较小,可泵性较好。在Ⅲ#滑坡体剩余工程施工中,泵送混凝土水灰比为0.48。

(三)泵送混凝土外加剂及其掺量

湖北某水闸改建工程过程中,用于泵送混凝土的外加剂,主要是SW1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减少水或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同时有利于泵送和夏季施工。

SW1减水剂能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缓1~3h,对泵送大体积混凝土夏季施工有利。其掺量越多,在一定范围内减水效果越明显;但若掺量过多,会使混凝土硬化进程变慢,甚至长时间不硬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因此,须严格控制掺量。SW1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6%~0.8%,夏季温度较高,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掺量取大值;冬季施工,掺量取小值。SW1减水剂对不同水泥有不同的适应性,当使用的水泥品种或水泥的矿物成分含碱量及细度不同时,减水剂的掺用效果不同,其最佳适宜掺量也不同。

四、小结

在工程实际中,应根据结构设计所规定的混凝土强度及特殊条件下混凝土耐久性、和易性等技术要求,合理选用原材料及其用量间的比例关系,并设计出经济、质量好、泵送效率高的混凝土。水利工程多为野外施工,施工场地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参考文献:

[1]曹文达,新型混凝土及其应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配合比范文篇2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将组成材料,即钢纤维、水泥、水、粗细集料及外掺剂合理配合,使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施工和工程使用要求。

(1)满足公路桥梁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要求,提高桥面的耐久性能;

(2)使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方便和满足施工要求;

(3)充分发挥钢纤维混凝土的特点,合理确定钢纤维及水泥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

二、原材料质量要求

钢纤维:表面应洁净无锈无油,无粘结成团现象,保证钢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尺寸和抗拉强度符合技术要求;单根钢纤维丝的最低抗拉强度800N/㎜2,掺加量不超过70㎏/M3。

水泥:采用32.5级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碎石: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表面粗糙,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

细集料:宜采用天然中粗砂或机制砂。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含量的百分比表示,机制砂以砂当量或亚甲蓝值表示,其质量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水:无污染的自然水或自来水。

外加剂:宜选用优质减水剂,对抗冻性有明确要求的钢纤维混凝土宜选用引气型减水剂。

三、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样,一般采用计算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强度标准值或设计值及施工配置强度提高系数确定试配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2)按试配抗压强度计算水灰比,一般应控制在0.45-0.50之间。可按普通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水泥标号、水灰比的关系式求得。

(3)根据试验抗折强度,按规定计算钢纤维体积率。一般体积率选1.0~1.5%。

(4)根据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单位体积用水量(掺用外加剂时应考虑外加剂的影响)。

(5)根据试验确定合理砂率(现场应根据材料品种,钢纤维纤维体积率,水灰比等适当调整),一般应控制在1.1-1.6%之间.

(6)按体积法计算材料用量确定试验配合比。

(7)按配合比进行拌和物性能检测,调整确定施工配合比。

四、钢纤维混凝土的拌和

(1)必须使用滚动式混凝土拌和设备。当钢纤维体积率较高,拌和物稠度较大时,应对拌和量进行控制,一般应不超过设备拌和量的60%。

(2)注意拌和料的投放顺序,一般按水泥、钢纤维、细集料、粗集料、水的顺序进行,先进行干拌后再加水湿拌,同时,钢纤维应分2-3次投放,保证钢纤维在拌和机内不结团,不弯曲或拆断。

(3)应根据拌和物的粘聚性、均匀性及强度稳定性要求通过试拌确定合理的拌和时间。先干拌后湿拌,一般按干拌时间不少于80秒,湿拌时间不少于100秒(总拌和时间必须控制在300秒以内)。

五、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与养护

(1)清除垃圾,清洁桥面,洒水湿润,浇洒水泥浆(水泥浆可按重量比水:水泥=1∶1配制)。

(2)检查桥面铺装钢筋网片摆放位置的正确性及钢筋网片的搭接情况。

(3)钢纤维混凝土卸料后应用人工摊铺找平,振捣密实,振平板粗平(不宜使用振动梁拉动找平),振平板每次重叠1/2。

(4)用钢管提浆滚滚动碾压数遍,使用提浆滚滚平提浆,避免钢纤维外露。

(5)使用3米长铝合金方尺从钢模板一侧向外刮平(精平),每次刮平时方尺应交叉1/3以上。

(6)钢纤维初凝后人工拉毛处理,使桥面粗糙。

(7)混凝土完成初期可喷洒养生剂,喷洒均匀,表面无色差,初凝后使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保持土工布湿润。土工布覆盖养生7天,洒水养生14天。

(8)如果桥面铺装钢纤维混凝土为C60时,因混凝土标号较高,水泥凝固快,应集中设备、人员突击施工,力争使钢纤维混凝土从拌和到精平完成的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

六、钢纤维混凝土质量控制

(1)钢纤维的质量检验

一是钢纤维的长度偏差不应超过标准长度的10%,每批次至少随机抽查10根以上;

二是钢纤维的直径或等效直径合格率不得低于90%,可采取重量法检验,每批次抽检100根,用天平称量,卡尺测其长度,要求得到的等效平均值满足规定;

三是钢纤维的抗拉强度检验,要求其抗拉强度不低于380MPA;

四是钢纤维的抗弯拆性能,钢纤维应能经受直径3㎜钢棒弯拆90°不断,每批次检验不少于10根;

五是杂质含量,钢纤维表面不得有油污,不得镀有有害物质或影响钢纤维与混凝土粘接的杂质。

(2)原材料的检验

必须满足上述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标准,应按照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

(3)钢纤维混凝土的检验

应重点检验钢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塌落度和水灰比等,同时必须现场目检钢纤维在混凝土的分布情况,发现有钢纤维结团现象应延长拌和时间。

七、注意事项

(1)由于钢纤维混凝土拌和时对水灰比的控制有严格要求,不宜在阴雨天气或风力较大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应选择晴好天气时进行,遇雨必须停止施工,并及时使用土工布覆盖尚未硬化的混凝土桥面,必要时可搭建临时施工防雨棚,在防雨棚下尽快完成剩余作业。

(2)根据气温、风力大小及时调整钢纤维混凝土拌和用水量,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建议施工时间应安排在气温不高于22℃时进行。

(3)气温较高或大风条件下应及时调整养生剂的喷洒量,喷洒养生剂后应及时覆盖土工布,混凝土初凝后立即在土工布上洒水湿润,防止桥面混凝土发生收缩开裂。

(4)在通行条件下桥梁加宽使用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时,除做好现场施工保通外,由于旧桥车辆通行振动对桥面钢纤维混凝土的开裂有很影响,建议将新旧桥桥面间保留30㎝宽暂时不做铺装,待新格面铺装完全成型后补做。

八、结束语

钢纤维混凝土可以较好地解决普通混凝土难以解决的裂缝、耐久性等问题,对提高桥面的使用质量,延长桥面的使用寿命十分有利。在公路旧桥加固改造、桥面修补、桥梁缺陷修复等方面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摘要]钢纤维混凝土克服了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低、极限延伸率小、脆性等缺点,具有优良的抗拉、抗弯、抗剪、阻裂、耐疲劳、高韧性等性能,通过在桥面铺装中的应用,总结了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为钢纤维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经验。

[关健词]钢纤维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与施工规程.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标准.

配合比范文篇3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在普通方法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混凝土可泵性要求进行确定。泵送混凝土对其可泵性有特殊的要求,即:要求混凝土具有建筑工程所要求的强度需求,同时要满足长距离泵送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混凝土在达到可泵性要求时应服从于阿布拉姆斯水灰比定则。而且,泵送混凝土的骨料分离系数要尽可能小。换句话说,混凝土要有足够的粘聚性,使其在运输、泵送、施工中不发生分离。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稳定骨料所需骨料用量原则;最大限度密度填充原则;混凝土可泵性原则;骨料离析系数最小原则。

二、配合比设计思路

泵送混凝土除了根据工程设计所需的强度外,还需要根据泵送工艺所需的流动性、不离析、少泌水的要求配制可泵性的混凝土混合料。泵送混凝土具体的配合比设计思路如下:以一定数量的粗骨料(5mm-50mm)形成密布的骨架空间网格,以相当数量的细骨料(小于5mm)最大限度地填充骨架空隙,以胶凝材料浆体最大限度地填满粗骨料和细骨料的间隙,并包裹粗、细骨料的颗粒。形成均匀密实的混凝土,以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泵送混凝土对粗骨料有特殊的要求。如125输送管要求可用卵石最大粒径为40mm,碎石为30mm,150输送管要求混凝土所用卵石最大粒径为50mm,碎石为40mm。同时,泵送混凝土对粗骨料的级配也十分敏感。根据以上思路,参考绝对体积设计法,有方程如下:

Ks=(S/rso)/[(1/rso)-(1/1000rg)]·G

a=(W+C/rc+F/rg)/(1000/rso-1/rs)·S

W=K·(C+F)

W+C/rc+S/rs+G/rg+F/rf=1000

F/(C+F)=Kf

联立以上各式求解:

S=1000/[a(1000/rgo-1/rs)+1/rs+1000rg/(1000rg-rgo)·Ksrso]

G=1000S/[(100/rso-1/rg)·Ksrso

C=(1000-S/rs-G/rg)/[K+k·kf/(1-kf)+1/rc+kf/(1-kf)rf]

F=[kf/(1-kf)]·C

W=K·(C+F)

其中,Ks为砂料裕度系数;a为灰浆裕度系数;rso为砂料振实密度,kg/m3;rgo为石料振实密度,kg/m3;rg为石料表观密度,kg/L;rs为砂料表观密度,kg/L;G为石用量,kg/m3;S为砂用量,kg/m3;F为粉煤灰用量,kg/m3;C为水泥用量,kg/m3;Rc为水泥真实密度,kg/L;rf为粉煤灰真实密度,kg/L;W为水用量,kg/m3;K为水灰比;Kf为粉煤灰掺量系数。

三、配合比设计参数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

区分数理统计及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不同,根据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由施工单位自己历年的统计资料确定,无历史资料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取用(高于C35,σ=6.0MPa)。

根据此公式,以C40混凝土为例,C4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

在正常情况下,上式可以采用等号,但当现场条件与试验条件有显著差异或重要工程对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或C30及其以下强度混凝土在工程验收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时,则应采用大于号。

GBJ107-87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标准的评定方法分数理统计和非数理统计两种。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部位的不同,往往要求不同的评定方法,但很多单位仅按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导致实际试配强度均达不到49.9MPa。

对于一般单位而言,在一个工程中通常只有混凝土配合比,加之管理不到位,也往往用于要求非数理统计的工程部位,结果只能出现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后果。

(二)水灰比

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除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有明显影响外,对泵送粘性阻力也有影响。试验表明:当水灰比小于0.45时,混凝土的流动阻力很大,泵送极为困难。随着水灰比增大粘性阻力系数(η)逐渐降低,当水灰比达到0.52后,对混凝土η影响不大,当水灰比超过0.6时,会使混凝土保水性、粘聚性下降而产生离析易引起堵泵。因此,泵送混凝土水灰比选择在0.45~0.6之间,混凝土流动阻力较小,可泵性较好。在Ⅲ#滑坡体剩余工程施工中,泵送混凝土水灰比为0.48。

(三)泵送混凝土外加剂及其掺量

湖北某水闸改建工程过程中,用于泵送混凝土的外加剂,主要是SW1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减少水或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同时有利于泵送和夏季施工。

SW1减水剂能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缓1~3h,对泵送大体积混凝土夏季施工有利。其掺量越多,在一定范围内减水效果越明显;但若掺量过多,会使混凝土硬化进程变慢,甚至长时间不硬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因此,须严格控制掺量。SW1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6%~0.8%,夏季温度较高,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掺量取大值;冬季施工,掺量取小值。SW1减水剂对不同水泥有不同的适应性,当使用的水泥品种或水泥的矿物成分含碱量及细度不同时,减水剂的掺用效果不同,其最佳适宜掺量也不同。

四、小结

在工程实际中,应根据结构设计所规定的混凝土强度及特殊条件下混凝土耐久性、和易性等技术要求,合理选用原材料及其用量间的比例关系,并设计出经济、质量好、泵送效率高的混凝土。水利工程多为野外施工,施工场地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参考文献:

[1]曹文达,新型混凝土及其应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2]赵志缙、赵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0.

[3]胡立峰,高标号泵送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山西建筑[J],2007,(02).

配合比范文篇4

橡胶沥青的生产工艺基本分为干拌法和湿拌法,因干拌法生产的橡胶沥青存放时间不得超过7天,且需要连续搅拌,目前基本被淘汰;湿拌法就是在工厂进行批量加工,生产橡胶沥青时橡胶粉进行多道胶体磨,细度能达到100目以上,橡胶颗粒更均匀地混熔在基质沥青中,解决了储存稳定性同时,更是大大提高了橡胶沥青材料质量的稳定性,所以可储存较长时间,同时胶粉的掺量更高(沥青质量的15%~25%),由此带来了更高粘度的沥青材料。

2橡胶沥青混合合比设计

2.1选择原材料

2.1.1集料

橡胶沥青混合料一般用于路面的表面层,混合配合比设计时集料选择石质坚硬、洁净、干燥、表面粗糙、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如玄武岩类集料。

2.1.2填料

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拌和机回收的矿粉不得采用。经过磨细的石灰粉或者水泥可代替矿粉。

2.2橡胶沥青配合比设计考虑因素

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考虑重载车辆对路面的影响,所以级配选择时应优先考虑适应重载车辆的结构形式;选用合理的级配范围,现行施工技术规范的级配范围上下限比较宽,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级配范围,目前部分地区已确定地方性标准以便配合比设计时参考;油石比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橡胶沥青中添加了大量的橡胶粉,按照以往的办法计算粉胶比并不合适,应扣除沥青中德橡胶粉进行计算,所以沥青用量将会增加;配合比验证是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必须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进行验证,只有验证结果合格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才能进行使用。

2.2.1路面结构形式和混合料级配选择

从目前相关研究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比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给定的级配范围小,而且级配均偏粗,所以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要进行合理选择。同时必须考虑关键筛孔的通过率,作为配级设计的控制性指标的关键筛孔通过率对橡胶沥青体积指标以及骨架组成有着巨大的影响,4.75mm、2.36mm筛孔通过率直接关系沥青混合料的骨架,0.075mm的通过率关系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其次,关键筛孔的通过率对混合材料的水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通过采用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2.2.2外掺剂的影响

外掺剂是指沥青混合料中添加少量经过磨细的石灰粉或水泥代替一部分矿粉,主要是增加沥青混合料中各种材料粘结力,进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橡胶沥青配合比设计时可能会遇到冻融劈裂强度比不足的现象,这是就需要采用石灰或水泥代替矿粉,根据试验情况确定石灰或水泥掺量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掺量在2%左右)。

2.3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验证

橡胶沥青配合比验证主要是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是验证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的能力的试验,以动稳定度车来表示,目前橡胶沥青动稳定度没有统一的标准,部分地区采用施工技术规范的3000次/mm,部分地区规定要达到,其实橡胶沥青的动稳定度基本高于6000次/mm,主要和车辙试验的成型有很大关系,橡胶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车型时温度应提高10℃~15℃;浸水马歇尔试验是检验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的验证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是检验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试验,有时该试验的指标达不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需要调整,其调整的办法是用石灰或水泥代替矿粉,能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

3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3.1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在对橡胶沥青混合物进行搅和时,要严格控制好搅拌的速度和橡胶沥青混合料平衡。橡胶沥青混合料生产时,拌合周期比一般沥青混合料长,大约为60秒左右,主要控制点是沥青混合的温度控制,沥青、材料加热温度均高于一般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需要控制在185℃左右。

3.2橡胶沥青混合物材料的运输

为了使橡胶混合料的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混合材料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用双层棉被进行覆盖,并且要用大吨位的载货车进行运输。在铺沥青橡胶混合材料是一定要持续铺设,在现场等待卸材料的车不能太少以免发生橡胶混合物铺设间断现象,并且在卸载橡胶混合物的材料时一定要直接卸料,不能掀开棉被。

3.3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碾压

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其他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基本无区别,主要是摊铺机能够连续匀速摊铺,但橡胶沥青混合料温度较高,温度损失也相对快一些,若温度过低沥青混合料很难压实,所以施工时现场的组织和管理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禁止出现停机待料的情况;碾压环节是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的控制重点,必须在混合料温度下降前完成碾压,否则压实度难以得到保证,所以压实设备配置要足量,碾压过程必须遵循紧跟慢压,减少温度损失。

4小结

配合比范文篇5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集料;建筑垃圾;配合比设计;取代率

1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1.1原材料

1.1.1再生集料选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4家公司生产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筛分为3种规格混凝土集料。该集料是对当地产生的混凝土路面破除料、沥青铣刨料、水稳刨铣料、废旧砖渣料回收后进行二次加工。1.1.2其他材料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材料指标要求如表1所示。选用的石灰为I级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为82.38%。粉煤灰为F类I级,0.2%的含水量,烧失量为2.85%。水为自来水。对比试验采用的粗集料为天然玄武岩集料,细集料为天然河砂。

1.2试验方法

1.2.1集料性能试验依据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分别使用网篮法和容量瓶法测定建筑垃圾再生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和吸水率,使用针片状规准仪测定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使用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来测定粗集料含泥量,使用筛洗法和亚甲蓝测定细集料含泥量,使用压碎值试验测定粗集料压碎值、压碎指标试验测定细集料压碎值[1]。1.2.2混凝土性能试验采用全自动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开展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并进行坍落度试验。混凝土试块采用150mm×150mm×150mm规格。

2再生集料性能试验结果

2.1再生粗集料

将再生粗集料与天然材料对比试验,得到的结论有:(1)破碎后的混凝土再生集料表面有不规则的裹覆砂浆,其表观密度略小于天然材料;(2)针片状颗粒含量较高,吸水率较大,但压碎值、含泥量指标能满足JTG/T3650—20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Ⅱ类粗集料要求。

2.2再生细集料

将再生细集料与天然河砂对比试验,得到的结论有:(1)再生细集料表观密度偏小,含泥量和吸水率偏高,基本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2)经亚甲蓝检测,再生细集料含泥量指标合格;(3)从级配和细度模数分析,再生细集料属于中砂和II区级配。

3配合比设计及混凝土性能试验分析

3.1配合比设计

经过上述再生集料性能试验研究,选取部分再生集料与天然玄武岩集料掺和作为粗集料,再选取部分再生集料与天然河砂掺和作为细集料。通过调整,让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再生掺量分别为0%、20%、40%、60%、80%和100%,从而研究不同掺量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变化情况。

3.2抗压强度

图1为再生集料取代率的混凝土试件28d无侧限抗压强度。通过分析可知:1)相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普遍低于天然混凝土。2)随着再生集料掺量从20%增加至100%,再生混凝土相对天然混凝土强度下降7.1%、12.0%、18.2%、21.4%和22.9%,下降趋势逐渐变缓。其中,当再生集料取代率从20%提高到100%时,再生混凝土相对天然混凝土强度下降3.0%、6.6%、10.1%、11.5%和12.8%;当再生细集料替换时,再生混凝土相对天然混凝土强度下降10.1%、15.0%、22.1%、23.2%和24.6%,与混合再生集料替换对强度的影响相似。可知,粗集料替换效果强于细集料和粗细集料混合替换类别,相同取代率强度约能提高10%。

3.3坍落度

图2为再生集料不同取代率混凝土坍落度。参考图2可得出以下3点:1)坍落度受再生集料取代比例影响;2)天然集料配制混凝土坍落度为180mm;而随着再生集料取代率提高,再生混凝土坍落度轻微变小,当100%使用再生集料时,其坍落度降低5.6%,为170mm,仍表现较好和易性;3)改变再生集料类别对坍落度几乎不产生影响。

4依托工程实践强度结果

4.1施工配合比设计

根据上文研究结果,结合工程开展C20和C30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再生集料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见表2。C20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凝土经过现场试配后,确定粗、细集料全部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集料;C30混凝土现场试配结果表明粗、细集料全部取代后强度无法达到施工要求,故采用天然材料和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进行混合配置。根据工程需要,对拌和站、钢筋场、预制场和项目驻地进行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凝土应用,具体再生集料混凝土应用量见表3。

4.2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外表美观,表面平整。对应用再生集料混凝土结构物进行强度检测,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1)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凝土早期强度增加较快,C30和C20在7d抗压强度已达到了设计强度73.1%和60.6%;(2)后期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凝土强度增长放缓,14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设计强度的90.1%和87.6%;(3)28d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基本达到设计强度,分别为99.2%和98.4%。通过现场施工及成品监测,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凝土基本能够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5结语

基于上述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1)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表观密度小于天然材料,其中,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较高、吸水率较大,压碎值和含泥量满足规范中Ⅱ类粗集料要求,细集料含泥量和吸水率偏高。2)再生集料掺量对混凝土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坍落度均产生影响,且会随着掺量提高抗压强度和坍落度均降低,但仍表现出较好的和易性;同时,抗压强度还受集料替换类型影响,相同掺量条件下,只采用再生粗集料的混凝土强度较优。3)通过对高掺量的低标号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凝土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和应用,发现其强度基本能够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参考文献】

配合比范文篇6

一、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曰炷潦┕な鼻形鹩么砹怂啾旰拧A硗猓冶纫灿牖炷燎慷瘸烧龋冶却螅炷燎慷雀?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

二、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确定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确定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确定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泥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配合比范文篇7

1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固结在骨料外面的水泥砂浆经过长时间收缩凝结会产生拉应力,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在水泥石与骨料的胶结面上会出现细小的裂痕,拉应力较大的甚至可以导致水泥石本身出现裂痕,裂痕的出现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此外,受混凝土中拌合物多具有的泌水效果的影响,将会导致石料的下方部位出现水隙以及裂缝,在混凝土受荷的作用下,隐藏在石料下方部分的水隙与裂缝便会显现出来,甚至使裂缝进一步扩大延长。使混凝土与骨料之间的固结效果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稳固性。通过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混凝土的强度主要由水泥石的强度以及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间粘结程度所决定。然而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间粘结程度又主要取决于所选用水泥的标号以及混凝土中的水灰的配合比。由此可见,当混凝土中所选用的水泥标号一定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的配合比。在混凝土实际配合比中,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呈反比例关系,混凝土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此外,混凝土中水灰配合比还对水泥的水化反应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水灰配合比对水泥的孔隙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水灰配合比越低,孔隙率越低,水泥石与骨料的粘结性就越好,混凝土的强度也会随之提高。在水泥标号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在水灰配合比与混凝土振捣效果的共同作用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强度变化。混凝土振捣效果越充分,水灰比越低,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就越高。

2混凝土中水的具体存在方式

水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于混凝土中,即:化学结合水、物理结合水和物理化学结合水三种形式。混凝土中的化学结合水,是三种结合方式中最强的一种,化学结合水不受混凝土与外界湿度交换作用的影响,在混凝土中的性质比较稳定,不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具有促进水泥颗粒进行水化反应的重要作用。物理结合水与化学结合水有着明显的不同,物理结合水又称游离水,它存在于混凝土内部的粗细毛孔以及骨料之间的缝隙中,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容易蒸发,与外界的湿度交换极为明显,在混凝土中的含量也非常不稳定。物理化学结合水既有一定化学结合水的性质,同时也兼具了物理结合水的某些性质,它在混凝土中的含量并不稳定,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容易被蒸发掉。具有溶解水泥颗粒和与外部进行湿度交换的作用。在混凝土中只有当水分适量的情况下,才能保障混凝土内部三种形式存在的水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保障混凝土的强度。

3增加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在审查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确定用水量以后,可根据水灰比确定水泥的用量。在实际的施工中往往用水量都超过配合比设计的用水量。在保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水量的前提下,随着实际用水量的增加,混凝土强度逐步降低,每增加5千克的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约112MPa左右。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以保证足够的混凝土强度,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水灰比过大引起的其他质量问题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用水量过大,也即水灰比过大,常常造成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不好。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水泥浆体与骨料分离,造成流浆、离析现象。水灰比过大,如再加上环境温度偏高,在混凝土浇筑后初凝阶段,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现象,将引起失水收缩。在混凝土终凝之前,骨料和胶合料之间也将产生不均匀的沉缩变形。水灰比越大,则这两种变形也越大。失水收缩引起的变形多发生在混凝土的浇筑面,特别是养护不良的部位。沉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的浇筑面侧面,这些裂缝常沿钢筋分布。

5混凝土骨料含水率对水灰比的影响

在其他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中,混凝土配合比是至关重要的。提到混凝土的配合比就必须谈谈混凝土骨料的含水率对水灰比以及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骨料的含水量越高就应通过计算相应降低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以保证设计的水灰比,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以免因此而增大了水灰比,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冈此,应定期测定混凝土骨料的含水率,及时对施T配合比进行调整。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检查一次。检验方法是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在实际施工中,监理_T程师应见证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交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试配工作。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配料用量以及拌和用水量。

配合比范文篇8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合成材料,其抗压性能好,抗拉性能差,在结构中主要用于承受压力,是主要的建筑材料,用量极大。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种因素,避免出现质量通病,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一、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二、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强度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其值大小取决于施工质量水平。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强度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泥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以28天强度为准,为结构安全和质量保证提供可靠数据。

4.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1)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浇灌时仍能保持原有的坍落度。(2)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注入模板。混凝土入模最短时间为温度20~30℃时不超过1h,10~20℃时不超过1.5h,5~9℃时不超过2h。(3)混凝土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工作顺利、连续进行。(4)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不吸水。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结。夏季将容器漆成白色,以减少容器所吸收的阳光辐射热。在夏季宜以1h的运输距离为例,处在白色容器中的混凝土,其温度要比一般深色容器中的至少低1℃。(5)夏季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较长距离的运输时,可用缓凝剂来控制凝结时间,但应保证缓凝剂掺量正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各个环节,对每个工程进行具体分析,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的要求,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目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应该从各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以保证企业信誉和发展。

参考文献:

配合比范文篇9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合成材料,其抗压性能好,抗拉性能差,在结构中主要用于承受压力,是主要的建筑材料,用量极大。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种因素,避免出现质量通病,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一、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二、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强度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其值大小取决于施工质量水平。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强度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泥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以28天强度为准,为结构安全和质量保证提供可靠数据。

4.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1)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浇灌时仍能保持原有的坍落度。(2)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注入模板。混凝土入模最短时间为温度20~30℃时不超过1h,10~20℃时不超过1.5h,5~9℃时不超过2h。(3)混凝土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工作顺利、连续进行。(4)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不吸水。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结。夏季将容器漆成白色,以减少容器所吸收的阳光辐射热。在夏季宜以1h的运输距离为例,处在白色容器中的混凝土,其温度要比一般深色容器中的至少低1℃。(5)夏季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较长距离的运输时,可用缓凝剂来控制凝结时间,但应保证缓凝剂掺量正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各个环节,对每个工程进行具体分析,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的要求,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目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应该从各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以保证企业信誉和发展。

参考文献:

配合比范文篇10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合成材料,其抗压性能好,抗拉性能差,在结构中主要用于承受压力,是主要的建筑材料,用量极大。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种因素,避免出现质量通病,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一、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二、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强度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其值大小取决于施工质量水平。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强度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泥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以28天强度为准,为结构安全和质量保证提供可靠数据。

4.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1)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浇灌时仍能保持原有的坍落度。(2)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注入模板。混凝土入模最短时间为温度20~30℃时不超过1h,10~20℃时不超过1.5h,5~9℃时不超过2h。(3)混凝土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工作顺利、连续进行。(4)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不吸水。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结。夏季将容器漆成白色,以减少容器所吸收的阳光辐射热。在夏季宜以1h的运输距离为例,处在白色容器中的混凝土,其温度要比一般深色容器中的至少低1℃。(5)夏季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较长距离的运输时,可用缓凝剂来控制凝结时间,但应保证缓凝剂掺量正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各个环节,对每个工程进行具体分析,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的要求,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目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应该从各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以保证企业信誉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