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03-27 08:51:53

经纪人管理办法

经纪人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房地产经纪 行业管理 法规

2011年1月20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和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出台《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一、《办法》出台的现实意义

(一)《办法》出台是国家对房地产经纪行业地位的肯定

《办法》的出台,应该说是国家承认房地产经纪行业地位的表现。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具较大规模并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1.房地产经纪机构数量庞大、从业人数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房地产经纪机构(含分支机构)达5万余家,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的人员已超过100万;2.经纪业务量大。房地产经纪业务包括一手楼租售的业务和二手楼租售的居间业务,而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二手楼交易量(套数)已超过一手楼的交易量,二手楼又具有交易分散的特点,更加离不开经纪服务。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二手房交易,有50%是通过经纪服务促成的,广州等城市已达到80%左右。

(二)《办法》出台表明国家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的决心

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1.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差、缺乏职业道德;2.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业务程序缺乏统一规范、内部管理混乱;3.由于政策法规不健全,无论是政府的行政监管,还是行业组织的自律性监管,都存在缺乏监管力度的问题。《办法》的出台表明国家不能容忍房地产经纪行业的混乱状态再延续下去,决心严厉打击非法中介、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推动整个房地产经纪业规范、健康发展。

(三)《办法》出台是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家提出“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而房地产经纪业直接参与房地产交易活动,会由于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本已高涨的房价推波助澜,抵消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效力。因此,《办法》的出台是落实房地产调控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解读

(一)完善监管机制,形成行政管理合力

由于一些地方性法规规定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房地产经纪管理工作,实践中形成房管部门“孤军作战”,力不从心。《办法》规定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房地产经纪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并规定政府三部门要建立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人员信息共享制度,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定期将备案的经纪机构情况通报同级价格和人社主管部门。政府三个密切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监督信息共享、协同管理、形成管理合力,这样的房地产经纪监管机制更完善、更加合理。

(二)体现政府寓服务于管理的新理念

为改变过去行业管理中政府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在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业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办法》给出的答案是行业监管者与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角色。公共服务体现在,《办法》要求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构建统一的房地产经纪网上管理和服务平台,向备案的房地产经纪机构提供经纪机构备案信息公示、房地产交易与登记信息查询、房地产交易合同网上签订、房地产经纪信用档案公示等公共服务。

(三)房地产经纪监督管理手段多样性

政府对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督管理手段的多样性体现在:一是监管过程的方式和措施多样性。《办法》提出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现场巡查、合同抽查、投诉受理等方式,采取约谈、记入信用档案、媒体曝光等措施,对经纪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二是监管结果的公开性。《办法》提出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建立房地产经纪信用档案(不良信用记录由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经纪机构和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经查实的被投诉举报的记录等信息构成),并向社会公示,供消费者在选择经纪服务时作参考。公开信用档案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监管手段。

(四)明确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的职责和任务

《办法》明确提出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的职责是自律管理、反映行业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行业发展和提高人员素质。今后,行业协会应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重点要强化新人入职前的教育培训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办法》还提出了行业协会的三大任务:一是制定从业规程;二是建立和完善资信评价体系;三是建立房源、客源信息共享系统。

(五)建立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与备案信息公开制度

目前部分房地产经纪机构没有备案,分支机构没有备案的更多,许多经纪机构是属下部分分支机构有备案、部分没有备案。监管部门对没有备案的不能及时有效地实施管理。往往问题就出在没有备案的机构。针对这个问题,《办法》要求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办理备案;变更或终止的,应办理备案变更或注销手续;主管部门应将经纪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执行合伙人)或负责人、注册资本、房地产经纪人员等备案信息向社会公示,接受消费者监督。《办法》还规定经备案的经纪机构才能取得网上签约资格,从而推动备案制度的实施。

(六) 重申房地产经纪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2001年12月原建设部、人事部联合颁布的《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明确:国家对房地产经纪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但至今该项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如协理资格的考试在许多省份还未开展起来,许多城市无资格证上岗的现象较普遍,因而经纪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办法》重申:房地产经纪人员包括房地产经纪人和房地产经纪人协理两类;房地产经纪人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协理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省级命题并组织考试的制度,省考试可每年多次。通过严格考试、注册管理,提高房地产经纪人员的职业水平。

(七)签订劳动合同,稳定职工队伍

当前的房地产经纪人员队伍中未与房地产经纪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城市存在着“兼职经纪人”、“无底薪提成经纪人”等等。这些人不愿意跟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流动性大,经纪机构无法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也有一些经纪机构为逃避责任不愿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办法》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和分支机构与其招用的经纪人员,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通过劳动合同确定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员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方面能够保障经纪人员的合法权益,让员工安心工作;另一方面保证员工合同期内只在一家经纪机构执业,减少员工的流动性,从而稳定经纪机构的职工队伍。

(八)规范房地产经纪业务流程中的各种行为

针对房地产经纪业务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办法》对房地产经纪业务流程中各个阶段的行为作了规范。业务准备阶段的规范:1.房地产经纪的内涵。房地产经纪特指房地产居间和等服务并收取佣金的行为,不包括房地产行纪行为。2.经纪业务承接与报酬收取主体。由经纪机构统一承接业务和收取报酬,分支机构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经纪机构名义承揽业务,经纪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和收取费用。3.经营场所信息公示制度。公示的内容包括营业执照和备案证明文件,服务项目、内容、标准,业务流程,收费项目、依据、标准,交易资金监管方式,信用档案查询方式、投诉电话及价格举报电话,合同示范文本等。

业务承揽阶段的规范:1.经纪合同形式。经纪机构接受委托提供经纪服务的,应当签订书面经纪合同;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可制定经纪合同示范文本,供当事人选用。2.代办服务。经纪机构提供代办贷款、代办产权登记等其他服务,要另加收费用的,需经委托人同意另行签订合同。3.经纪合同签署。要加盖经纪机构印章,并由经手的1名房地产经纪人或者2名房地产经纪人协理签名。4.书面告知制度。签订经纪合同前,经纪机构应向委托人说明经纪合同和买卖合同(或租赁合同)的相关内容,并书面告知容易产生纠纷的有关事项(如是否与委托房屋有利害关系等),书面告知材料需经委托人签名确认。

业务履行阶段的规范:1.房源信息。经纪机构接受放盘,需编制房屋状况说明书,经委托人书面同意后,方可对外房源信息。2.客源信息收集。经纪机构接受买方或承租方委托,应查看委托人身份证明等资料。3.交易资金监管制度。由经纪机构代收代付交易资金的,应当通过经纪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划转资金,并要经过资金支付方和经纪机构签字和盖章。

业务收尾阶段的规范:1.明码标价制度。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不得进行价格欺诈。2.佣金收取。未完成经纪合同约定事项或者服务未达到经纪合同约定标准的,不得收取佣金。3.业务记录制度。经纪机构要建立业务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业务情况,经纪合同的保存期不少于5年。

(九)强化对房地产经纪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责任追究

针对房地产经纪违法违规行为突出问题,《办法》强化了对房地产经纪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责任追究。如《办法》规定了10项房地产经纪禁止行为,并作出了相应的处罚规定。其中,对于“操纵市场价格”和“赚取差价”,由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对于“诱骗消费者交易或强制交易”、“泄露或不当使用委托人的个人信息或商业秘密”、“协助签订阴阳合同”、“分割出租”、“挪用交易资金”、“承购(租)自己提供经纪服务的房屋”、“为不能交易的房屋提供经纪服务”等,由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记入信用档案,对经纪人员处以1万元罚款,对经纪机构取消网上签约资格,处以3万元罚款。

参 考 文 献:

[1]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 [EB/OL].news.省略/poli

经纪人管理办法篇2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房地产经纪服务,是指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为委托人提供房地产信息和居间业务的经营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镇范围内的房地产经纪服务活动。

第四条从事房地产经纪服务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职业道德。

第五条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房地产经纪服务管理监督工作,组织实施本办法。

各区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房地产经纪服务管理监督工作。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所属房地产经纪服务管理机构具体实施房地产经纪服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

各级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权限,协助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和人员可以依法组织行业协会,对房地产经纪服务行业的经营服务进行自律监督;行业协会的业务活动接受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及房地产经纪服务管理机构的指导。

第七条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条件及其经营服务行为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

第八条从事房地产经纪服务活动,应当设立相应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纪服务机构。

设立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和组织机构;

(二)有不少于十五平方米的固定经营场所;

(三)有规定数量的注册资金和经费;

(四)有房地产经纪服务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少于三人;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房地产经纪服务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按照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设立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应当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营业执照、企业章程、经纪服务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聘用合同等文件向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备案后发给备案证明。

第十条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变更名称、经营场所、注册资金等以及歇业或其他原因终止经纪服务活动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同时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向委托人提供房地产经纪服务时,应当明示下列事项:

(一)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的登记注册、备案以及服务人员的执业资格等情况;

(二)涉及经纪服务业务的房地产的权属、面积、使用年限、用途、抵押、租赁、使用限制等基本情况。

第十二条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开展业务,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的经纪服务合同。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名称和住所;

(二)经纪服务项目名称、内容及要求;

(三)合同履行方式、期限;

(四)经纪服务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时间;

(五)违约责任和纠纷解决方式;

(六)双方约定的其他内容。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制订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并监督执行。

第十三条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依法销售各类商品房或其它房屋,应当持有委托人出具的委托书或双方签订的委托合同,并予以明示。

第十四条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应当对经纪服务活动中涉及的房地产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

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应当将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房地产权属等情况如实告知委托方和合同他方。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未经委托人同意,不得将受委托的经纪服务业务转托给其他经纪服务机构。

第十六条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应当按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服务收费标准收费,并在其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其收费项目、服务内容、计费方法、收费标准等事项。

第十七条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开展业务应当设立业务台帐,建立业务记录。业务台帐和业务记录应当载明业务活动中的收入、支出等费用,以及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载明的其他内容。

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应当定期向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业务统计报表。业务统计报表可以向社会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房地产经纪服务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从业;不得以个人名义接受委托,收取费用;进行经纪服务活动应当出示相关房地产经纪服务职业资格证书,并及时向委托人告知委托业务的进展情况。

第十九条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及其人员提供房地产经纪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索取合同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财物;

(二)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隐瞒真实情况;

(三)与一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另一方当事人利益;

(四)以诋毁其他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人员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

(五)为权属不清或法律、法规禁止转让、抵押、出租的房地产提供经纪服务;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从业或者以个人名义接受委托、收费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违反工商、价格、税务、治安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分别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经纪人管理办法篇3

一、工作原则

文秘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严格程序、灵活机动的原则,做到准确、迅速、保密。

二、工作职责

(一)负责州纪委、监察局召开的各种会议的会务工作。

(二)做好州纪委、监察局领导的秘书工作和日常事务工作。

(三)做好州纪委、监察局各类公文的收发、承办、送阅、印制、校核、清签、保管和提供使用。

(四)按要求起草、修改部分公文,编印《红河纪检监察信息》、《信息快报》和《情况交流》等内部刊物;编纂年鉴史料、资料。

(五)保管和使用州纪委、州监察局印章,开具介绍信和证明信。

(六)管理州纪委档案室、打字室。

(七)承办州纪委、监察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工作内容

(一)公文处理。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办理办法》和省委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实施细则》精神,做好州纪委、州监察局的公文处理工作。

⒈公文起草。公文起草是文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公文起草应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地体现州纪委的意图;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提出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表述准确,篇幅简短,文字精炼;文种使用恰当。起草重要公文在领导的指导、主持下进行;起草一般性公文,由州纪委办公室和相关室承担;起草部门工作内容的公文,需以州纪委、监察局名义的,由部门代起草,经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由州纪委办公室办理。

起草公文送签须用办文卡;送阅须用阅文卡;送领导请示件须用批阅卡。

⒉公文校核。凡正式公文,在送州纪委、监察局领导审批签发前,均应进行校核,做好协调,把好政策、内容、行文、文字、规格关。校核的重点是:是否需要行文;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是否完整准确地体现了州纪委、监察局研究决定的内容的意图;所提措施、办法是否切实可行;涉及有关部门业务的事项是否经过协调并取得了一致意见;人名、地名、时间、数字、行文等是否准确、恰当;是否符合规定的审批会签手续;文件规格是否合适。

文稿如需作较大修改,须与起草部门协商或请其修改。州纪委、州监察局领导审批过的文稿,如有改动,须经原审批领导同志复审同意。

⒊公文签发。所有州纪委、监察局文件均须报州纪委、监察局领导审核签发:

以州纪委名义上报省纪委和州委的重要报告、请示和下发的涉及全局性工作的重要文件,由书记签发。

以州纪委名义上报和下发的涉及单方面工作的政策性文件,由分管副书记签发;若遇重大问题或涉及其他副书记、常委分管的工作,可提请州纪委常委会讨论或书记办公会协调后,由州纪委书记或分管副书记签发。以州监察局名义上报下发的文件,由局长或分管副局长签发。

以州纪委名义批转、转发的文件,州纪委的批复、复函、电报,由分管副书记签发,也可委托州纪委常委签发。

以办公室名义发出的文件,涉及重要事项的由分管领导签发;一般性的由办公室主任签发。

《红河纪检监察信息》、《信息快报》和《情况交流》等内部刊物,由分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签发。

(二)收文处理。

⒈收文办理主要包括公文的签收、登记、批抄、分发、传阅等。批抄公文一般由州纪委办公室主任承担,也可授权副主任批抄。

⒉文件传阅。传阅公文应严格手续,随时掌握公文去向,避免漏传、误传和延误;传阅按书记、副书记、常委、各室主任的顺序进行。公文传阅,一般情况下应当日阅退,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三天。领导之间、各室之间,禁止横向传阅文件。阅办文件后应及时交回接文处。各室须留用的,须经办公室领导同意后,到内收发处履行签字手续。急办件可由办公室将重复件或复印件一份同时送达承办室。

(三)拟文办理。拟文办理包括对需批复或报送结果的公文的拟办和对需印发、批转、转发的文件的承办。

承办公文坚持一次性送审原则,减少办文过程中的反复,缩短办文周期,努力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建立公文办理过程反馈制度,每份办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包括领导批示、相关部门承办情况和结果)应反馈给拟办者或其他相关人员。

(四)档案管理。凡具有查考和利用价值的公文材料,办理完毕后,均应按《档案法》及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规定,由各室整理后交州纪委办公室档案室立卷归档。

⒈立卷材料实行承办部门立卷制度。案结卷成,事结档归。

⒉归档范围为三个部分,即:文书档案;案件档案;财务档案。

⒊归档材料应做到规范标准,须有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和备考表。

⒋各室立卷归档工作应于次年上半年内完成,需销毁的文件和涉密材料,由各室造册登记后交办公室统一处理。

⒌做好州纪委机关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移交工作。及时收集文件材料,按时做好整理、分类、立卷、归档及档案的保管、利用工作,严格执行查借阅档案的制度规定,审验办理查借档案手续,做好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向州档案局移交档案。

(五)印信管理。使用州纪委、州监察局印信必须履行批准手续,遵守印信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州纪委、监察局印章、介绍信须经州纪委办公室同意,涉及外单位人员的还须报州纪委、监察局分管领导同意,并由经办人员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使用和开具;使用州纪委办公室印章、介绍信,须经州纪委办公室领导同意,并由经办人员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使用和开具;印信管理人员必须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印信管理制度,认真审验有关手续,谨慎用印用信,保证印信的安全。

(六)投递、征订和监销。做好机要文件交换、清退、监销和报刊杂志的订阅、分发工作。

⒈按时参加每天的机要文件集中收发,严格遵守保密纪律,认真查点送出、收进文件,履行查验、签字手续,严防遗漏丢失文件。机要件、挂号信函的投递、接收必须严格履行有关投递和签收登记手续。

⒉按经批准的范围和数量办理州纪委机关报刊杂志的订阅工作,负责报刊杂志的分发。

⒊按规定组织好对中央、省、州委文件材料、内部刊物、简报的清退、监销工作,严格执行清退文件的有关规定,监销文件须由两人共同执行。

经纪人管理办法篇4

一、完善各项机制,落实办案责任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机制。年初,县纪委根据上年度查办案件情况,确定全年查办案件的总体目标,对本委有检查职能的科室及乡镇纪委、县直纪检组查办案件的质量和数量分别提出具体目标任务,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主管领导及办案人员的责任。规定:县纪委每个检查室年内查办案件基数为件,各乡镇纪委查办案件基数为件,县直纪检组(纪委)查办案件基数为件。二是严格考核奖惩机制。我们制定了年终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单位与个人考核相结合,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考评机制。为了保证考核结果能够得到有效运用,还制定了奖惩办法,将查办案件完成情况作为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先资格,停发办案补贴;物质奖励方面,从收取的违纪资金财政返还中提取用于奖励办案有功人员,并对查办案件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三是实施轮岗培训机制。一方面,县纪委每月对全县纪检监察系统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讲授案件检查工作程序、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采取跟班学习,每季度抽调乡镇纪委办案人员到各检查室跟班学习,直接参与查办案件工作。同时,对县纪委内部科室人员实行轮岗制度,使县纪委工作人员全部做到能够独立办案。四是推行“一案四卡”机制。我县继续以“一案四卡”为载体,充分发挥县纪委案管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督办职能,在全县纪委办案中全面推行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五是制定领导包案机制。县纪委高度重视和支持查办案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两名副书记和四名常委直接参与办案,并担任一些重大案件的专案组长和调查组长,直接指挥、调度重大案件的查处,在突破大要案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强化案件线索,提升线索价值

我们在查办案件工作中,主动拓宽案件线索领域,不坐等群众举报,广辟案源,重视对各类案件线索的分析研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并在挖掘深层次的违纪违法问题上下功夫。

一是注重从已结案件中捕捉新形线索。对已经查结的案件进行分析,从留下的疑点和未查的线索入手,从中发现问题,由浅入深,挖掘串案、窝案。月,我们由主管案件的副书记和主管常委,组织室、检查室、审理室人员,对年以来我委立案调查的全部案件材料进行集中调阅、对比,进行分析,发现有价值的案件线索达余条,并组织人员进行逐一核实。

二是注重从一般线索中捕捉特殊线索。改变以往举报线索没有实际内容一般不查的做法,在对举报内容不具体的线索分析研究上,注重由浅入深,突破深层次案件。如今年初,××镇××村一名群众举报该村原党支部书记××有经济问题。举报线索非常简单,即举报人曾在该村村办企业工作过。我们通过找举报人了解情况,进一步做深入调查取证,很快查清了××伙同村主任、村会计分别非法占有村办企业货款元、元的违纪事实。

三是注重从单个线索中捕捉连带线索。打破思想上的框框,除查清举报信所涉及的问题外,还顺藤摸瓜,透过暴露出的问题,深入挖掘隐藏其后有深查价值的违法违纪线索,扩大办案成果,突破窝案、串案。如去年月份,我们接到××村部分村民举报原党支部书记××购买本村商贸楼少付利息元的问题。调查组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这绝不仅仅是一个人违纪的问题。因此,立即将此情况向领导汇报,县纪委召开常委会决定“立即组成调查组彻查”。调查组从核对该村建商贸楼工程的结算情况入手,清查该村的收支情况,最终不仅查清了××非法占有公款元的问题,还查清了包括××在内的名村干部借偿还本村商贸楼和纸箱厂办公楼建筑欠款之机,收受工程承建商××手机、家用电器和代币券折合人民币元的两委班子集体违纪事实。

四是注重从表面现象中捕捉隐形线索。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专项清理中挖掘案件线索;从加强与执法部门的联系中获取案件线索;通过对发案率较高的部门和单位进行执法监察、定期审计、专项检查发现线索;通过剖析非正常亏损企业,挖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线索。如××村两委班子集体违纪案线索,就是我们在规范村街财务管理,进行专项检查活动中发现的。我们在检查该村财务帐过程中,发现了一张数额元的砖款收据,存在明显疑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深入调查取证,一举查清了该村名村干部虚开万元砖款并私分以及收受安装自来水工程回扣、私分承包费达万元的违纪事实。

三、讲究办案策略,提高办案效果

⒈在“稳”、“准”、“抓”上下功夫。“稳”就是从稳定这个大局出发,通过办案达到促进经济 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的;查办每一起案件都有低调稳妥的思路,一方面既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要冷静对待,稳扎稳打,进可攻,退可守;要有稳定的办案队伍,充分保证查办案件的连续性。“准”就是选准当前反腐败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起到查处一个人,教育一大片的社会效应,要选准每一案件的突破口,找准关键部位、薄弱环节、重点对象,作为案件的突破口;要选准最佳“两规”时机,快查快结,事半功倍。“抓”就是要狠抓办案队伍,提高办案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要狠抓对办案人员的监督,探索监督办法和措施;要狠抓办案程序,做到有序、规范、合法。

⒉在“实”、“巧”、“追”上做文章。“实”就是认真分析反映问题内容是否真实可信,线索是否具体,时间、地点、主要情况是否符合逻辑,向举报人进一步核实违纪问题线索,向知情人搜集所有相关证据。经过案情分析、排查掉虚假、次要的问题,掌握主要问题线索、证据,为案件查处奠定良好基础。“巧”就是根据不同的违纪者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突审方法和策略,因人制宜,巧妙运用各种策略,迫其就范。比如今年我们在查处××乡××××村原党支部书记××贪污、非法占有案时,我们就抓住其和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相互矛盾的心理,使其互相攻讦,查实后,名村干部受到了党纪处理。“追”就是要抓住疑点,咬住不放,一查到底,真正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如我们在查处××××镇财经办副主任××××贪污案时,通过一个疑点,不仅查出了××××粮站副主任××等人贪污、挪用公款大案,今年又通过××等人案件挖出了××××镇原财经办主任××挪用公款案,仅此一案使人被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⒊在“审”、“快”、“密”上寻突破。“审”就是审计开路,对财务管理混乱,帐目不清,凭证不全,容易发生大要案的单位,要协调审计部门全面进行审计,>!保密,依据中纪委《案件检查条例》中的“两规”,对人际关系复杂的重要违纪人员采取远离本籍或调换审查地点的方法,排除关系网和说情风,使违纪者在心理上形成压力。把知道案件情况的人数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在调查取证后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进行封闭办案,为案件查实创造有利条件。

四、指导乡镇办案,推动整体工作

我们在逐步解决乡镇纪委无人办案、无能力办案、案件管理不规范的基础上,在抓乡镇纪委办案工作中采取四项措施,全面推行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极大提高了乡镇纪委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两年来,全县个乡镇纪委共查办案件件,已连续年消灭了乡镇办案“空白点”。

一是实行量化考核。严格落实县纪委对乡镇纪委查办案件工作的考核办法。两年来,先后有名乡镇纪委书记被提拔重用;个乡镇纪委被通报批评;个乡镇纪委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和办案补贴。二是强化督促检查。县纪委主要是督促检查各乡镇办案目标的落实情况、要结果的案件、较大案件查处的进展情况等。对较复杂的案件要帮助乡镇纪委分析案情,提出指导性的具体意见,促进案件查处力度。三是加强分类指导。县纪委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经常组织检查、审理等科室进行个别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四是发挥协调配合。县纪委要求乡镇纪委要发挥主动性,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和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争取他们的支持,发挥他们的优势。涉及到县直部门的,由县纪委或乡镇党委出面协调,形成查办案件合力。由于各乡镇注意综合协调,发挥职能部门的优势,使查办案件摆脱了孤军作战的局面,增强了生机活力。

目前,我县查办案件工作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乡镇纪委查办案件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⒈案件线索少,案源匮乏。⒉查办案件方法单一、滞后,查处有影响的经济大要案不多。⒊县直纪检组仍是全县查办案件的薄弱环节。今后,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在挖掘案件线索、提高办案技巧、指导县直纪检组办案工作上下功夫,集中力量、强化手段,重点突破有影响的经济大要案,确保圆满完成××年查办案件工作任务,促进反腐败深入开展,为我县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贡献。

一、强化案件管理,防止线索流失。对领导批办的案件及有关科室筛选的案件线索存入“案件线索库”统一管理,案件线索转出后,随时掌握查办进展情况,调整办案方法,确保每个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得到充分利用、深入挖掘。

二、改进办案手段,突破大案要案。做到从现有的职能权限出发,因案致宜,把《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赋于的办案手段用足、用好、用活。一是发挥组织协调优势。针对办案手段不同进行职能协调,对一些问题多、涉及面广的案件,需要多个执法部门协调联动的,由县大要案领导小组负责与各执法部门的协调,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办案,形成办案合力,有利于集中力量迅速突破大案要案。二是发挥骨干力量优势。对一些案情复杂,查处难度较大的案件,抽调办案骨干人员,组成优势兵力,成立专案组,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力争在短时间内突破案件。三是简化办案程序。对来信来访、案件初核、立案调查、案件审理等实行一条龙管理,由分管案件副书记全面负责,主管常委分口把关,便于前后衔接、快速运转。改变单纯利用组织程序找证人取证的方法,必要时不通知所在单位的党组织,从而减少跑风漏气的可能性。对需要立即决策的重大案件,先口头向主要领导请示汇报,实行急事急办,当场决策,避免因耽误时间而贻误战机。

经纪人管理办法篇5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体育经纪行为,保障体育经纪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市场健康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经纪人管理办法》、《*市经纪人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本市注册或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体育经纪活动的体育经纪人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定义)

体育经纪活动是指围绕体育活动、体育人才和体育资产开发等,为促成体育组织或个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实现其商业目的而从事的居间、行纪或,并收取佣金的活动。

体育经纪人是指依照本办法取得合法资格、专门从事体育经纪活动的个体工商户、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第四条(原则)

体育经纪人从事体育经纪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体育经纪人依法进行体育经纪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五条(主管部门)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工商局)和*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体委),是本市体育经纪人和体育经纪活动的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体育经纪活动的管理。

第二章执业资格

第六条(资格证书)

体育经纪活动的执业人员必须具有体育《经纪资格证书》。

下列入员可申请体育《经纪资格证书》:

(一)有固定的住所;

(二)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申请经纪资格前连续3年内没有犯罪和经济违法行为记录;

(五)参加体育经纪资格培训,并经考试合格。

体育经纪资格培训和考试工作由市工商局和市体委共同组织实施,经培训并考试合格,由市工商局和市体委联合颁发体育《经纪资格证书》。

第七条(年审制度)

对体育《经纪资格证书》实行年度审验制度。对体育经纪执业人员资格证书的年审工作由市工商局和市体委共同组织实施。年审不合格者、无故不参加者、两年内未实际从事体育经纪活动者不予换证。

第八条(公布名单)

市工商局和市体委每年向社会公布符合条件的体育经纪执业人员名单,未列入名单的人员不得从事体育经纪业务。

第九条(执业人员资格)

不具有体育《经纪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体育经纪业务。

获得国家、外省市颁发的体育《经纪资格证书》的经纪人,应当依法登记注册后,方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体育经纪业务。

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人员,可申请获得本市体育《经纪资格证书》。

第三章主体经营资格

第十条(个体体育经纪人)

个体体育经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体育经纪活动,以个人全部财产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向工商局提出申请,领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成为个体体育经纪人:

(一)有固定的业务场所;

(二)有一定的资本金;

(三)具有体育《经纪资格证书》;

(四)符合《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体育经纪人事务所)

体育经纪人事务所是由两名以上具有体育《经纪资格证书》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并对该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赢利性组织。

申请设立体育经纪人事务所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合法名称和固定的营业场所;

(二)具有相应的资本金;

(三)有2名以上具有体育《经纪资格证书》的人员作为合伙人发起成立;

(四)合伙人之间订有书面协议;

(五)有组织章程和服务规范;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体育经纪公司)

体育经纪公司是专门从事体育经纪活动,负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设立体育经纪公司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合法名称和固定营业场所;

(二)具有相应的注册资本金;

(三)具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其中具有体育《经纪资格证书》的不少于5人;

(四)具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五)符合《公司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三条(兼营体育经纪业务)

其他公司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向工商局提出申请兼营体育经纪业务:

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其中具有体育《经纪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少于2人

具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营业场所;

(三)符合《公司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十四条(申请和审批程序)

申请个体体育经纪人、体育经纪人事务所、体育经纪公司1兼营体育经纪业务,按照上述有关规定,持相应材料和证明文件到市工商局资格认定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后15天内须到市体委备案,方可对外开展体育经纪业务。

第十五条(市外和境外体育经纪机构的经营资格)

(一)非本市的体育经纪人应当依法登记注册后,方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体育经纪活动,开展经营业务;

(二)外省、市人员在本市申请个体体育经纪人、体育经纪人事务所、体育经纪公司或兼营体育经纪业务的公司,可按本办法第十至十四条的规定办理;

(三)境外体育经纪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体育经纪活动,必须由具备资格的国内专业体育经纪组织,并接受各级体育、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

第四章体育经纪活动规范

第十六条(体育经纪业务范围)

体育经纪业务范围包括:

(一)接受运动员个人委托从事的经纪业务;

(二)接受职业俱乐部或运动队委托从事的经纪业务;

(三)接受体育组织委托从事的经纪业务;

(四)接受委托从事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活动的经纪业务。

第十七条(执业规定)

个体体育经纪人不得在体育经纪人事务所、体育经纪公司或兼营体育经纪业务的公司执业;

体育经纪人事务所、体育经纪公司、兼营体育经纪业务的公司的业务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含两个)以上的体育经纪机构执业,不得

以个人名义对外接受委托从事体育经纪业务。

第十八条(持证营业)

体育经纪人从事经纪业务,应主动出示《营业执照》(副本)、单位授权委托书以及经市工商局和市体委年审有效的本人的体育《经纪资格证书》。

第十九条(订立合同)

体育经纪人接受委托从事体育经纪活动应当根据业务性质与委托人签定书面的委托合同、纪合同或居间合同,并载明主要事项。

第二十条(佣金和经纪活动费用)

(一)体育经纪人完成经纪活动后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收取佣金,所得佣金是合法收入;

(二)体育经纪人与委托人所订立的合同载明仅以提供订立合同的信息、机会、条件为服务内容的,体育经纪人履行合同后,即可要求委托人给付佣金;

体育经纪人与委托人所订立的合同载明以充当委托人与相对人订立合同为服务内容的,在委托人与相对人订立合同前,经纪人不得要求委托人给付佣金;

体育经纪人与当事人签定经纪合同后,转委托他人,应当事先征得当事人同意,并不得增加服务费;

(三)体育经纪活动双方可以约定按比例提取佣金,也可以按固定数额提取佣金。提取的佣金标准,由双方协商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体育经纪人与委托人应当在经纪合同中达成费用约定,未经约定,不得要求委托人承担费用;

(五)经纪人在经纪活动中违反应当承担的义务,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委托人给付佣金及承担费用;

(六)经纪人充当订立合同的中介,委托人与相对人订立合同后,出现下列情况,经纪人不退还佣金;

1.经纪过程中,体育经纪人发现委托人与相对人双方或其中一方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曾规劝双方或一方不要订立合同,但未被接受;

2.经纪人据实提供服务,委托人与相对人订立合同后一方违约。

第二十一条(体育经纪人行为规范)

(一)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从事体育经纪活动;

(二)忠实履行合同条款,不超越合同约定的范围和期限从事体育经纪活动;

(三)建立会计帐册,编制财务报表,保存原始人凭证、业务记录、帐簿和经纪合同3年以上;

(四)及时、如实向当事人介绍有关的情况,提供有关文件,不得隐瞒与经纪事项有关的重要事项。如委托人提出疑问,应合理地解释或修正方案;如当事人隐瞒事实真相,有权拒绝或终止为其继续提供经纪服务;

(五)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为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未经当事人许可不得泄露事务的内容和性质;

(六)收取佣金和费用应当向当事人开具本市统一发票,并依法纳税,不得向当事人收取佣金和费用以外的酬金和物品;

(七)接受市工商局和市体委对其日常经纪行为的监督检查,提供检查所需的文件、帐册、凭证及其它资料;

(八)体育经纪人歇业或因其他原因终止经纪活动,应当分别向工商局和市体委办理注销手续,并按规定的法律程序处理善后事宜。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赔偿责任)

体育经纪人违反法律、法规等规定,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行政处罚)

(一)未经登记注册,擅自从事体育经纪活动的,由工商局依法予以取缔,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二)对于违反登记注册、广告经营、反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罚;

(三)体育经纪人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工商行政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有关法规作出相应的处理。

(四)不具有体育《经纪资格证书》的人员、体育经纪人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工商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有关法规作出相应处理。

有上述违规行为的体育经纪人,主管机关可暂停其经纪资格,责令其限期整改,经检查符合有关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后,方可重新对外营业。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执法检查)

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和体育行政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对体育经纪人进行检查,在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检查证件。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应用解释部门)

本办法由市工商局和市体委负责解释。

经纪人管理办法篇6

案件查办工作是纪检监察组织一项重要职责,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市直纪工委对近年来市直机关案件查办工作状况进行了调研,对如何加强市直机关案件查办工作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以求市直机关案件查办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近年来**市直机关案件查办工作现状

根据截止20xx年12月底的纪检监察系统组织建设情况统计,目前,**市直机关共有纪委、纪检组50个,其中:市直机关纪委18个,市直企、事业单位纪委16个,市纪委派驻市直机关纪检组8个,省属机关单位纪委、纪检8个。此外,另有**市监察局派驻市直机关监察室23个。市直机关共有专职纪检监察干部142人。

市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是市直机关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支中坚力量。近年来,市直机关各纪检监察组织在人数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监督等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了贡献。但纵观近年来整个市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的案件查办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案件查办工作还不能适应当前反腐败形势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自办案件少。20xx年至20xx年上半年,市直机关共立案82件,其中:26件案件是**市纪委、监察局在查办处级干部违纪问题过程中,发现涉案科级干部违纪问题后移交市直纪工委立案调查处理,占总立案数的31.7%;19件案件是司法移送立案的,占总数的23.2%;11件是因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火烧山林事故和矿山安全事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而立案的,占总数的13.4%;6件案件是市直纪工委根据信访举报线索立案自办的,占总立案数的7.3%;20件案件是市直各纪检监察组织自行立案查办的,占总数的24.4%。

在市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自办的20件案件中,市公安局纪委6件、市民政局纪委2件、市教育局纪委5件、市建设局纪委1件、市中级法院纪检组1件、市粮食局纪委2件、市林业局纪委2件、**电业局纪委1件,这两年半时间来只有这8个单位有自办案件,而占84%的市直纪检监察组织这几年时间里都没有开展案件查办工作。

从上述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市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自办案件少。信访举报在查办案件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20xx年至20xx年上半年市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自办的20件案件中,仅有8件是通过信访举报得到线索后立案查处的,占总数的40%。从近年来市直纪工委下转市直机关各纪检监察组织信访件反馈情况看,下转的信访件初核转立案率为零,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市直各纪检监察组织对被举报对象问题并没有深入调查。市直各纪检监察组织从信访举报中得到线索,成立专案组,主动出击,真枪实弹地突破案件的案例很少。

(二)查办案件质量不高。近年来,市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在查办案件质量上也不尽人意。在20xx年至20xx年上半年市直机关立案的82件案件中,涉及乡科级干部案件42件,占总数的51.2%。在市直纪检监察组织自办20件案件42件,占总数的51.2%。在市直纪检监察组织自办20件案件中,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案3件,占总数的15%;失职类案7件,占总数的35%;组织人事类案5件,占总数的25%;经济类案5件,占总数的25%,其中,经济类大案1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没有。

上述数据可看出,近年来市直纪检监察组织在办案质量上尚需进一步提高,在乡科级案件数、经济类大案数、移送司法机关案件数等一些体现案件查办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上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市纸机关案件查办工作薄弱的原因

(一)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市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都是受单位单位(党组)和同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双重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纪检监察组织的工作可以施加更大的影响。加之机关中各种评先评优活动客观上存在发案单位“一票否决”制,案件查办工作牵涉了单位许多利益,领导同志怕本单位出现案件会影响本单位的声誉,这些因素使市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案件查办工作受到很多的掣肘,真正自主、深入地开展案件查办工作十分困难。因此,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畏难情绪、怕得罪人”等心理,与领导体制不顺有直接关系。在调研过程中,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普遍反映,由于管理体制上的愿意,他们在办本单位人员违纪案件时常常顾虑重重,阻力较大,在这种状况下,市直单位出现了下转信访举报件初核转立案率为零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力量分散。市直机关142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人力分散在50个设有纪检监察组织的单位中,一般每个单位只2人,纪委书记(或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各一人。这样的力量要开展自办案件工作是相当困难的,这正是当前影响市直机关各纪检监察组织履行查办案件职责的主要因素。20xx年 机构改革后,人员编制作了适当的调整,当仍有些纪检监察组织人员未配齐,人员没到位。

(三)精力分散。从调研中发现,这个问题在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中较为突出,市直机关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们都有分管行政工作,导致精力分散,影响了抓纪检监察工作。监察室主任则兼了许多党务工作,前两年就有多个监察室主任兼党办主任和其它行政职务。市直各单位监察室主任普遍反映行风评议、效能建设等占去了大部份的精力,根本无精力开展案件查办工作。

(四)办案能力差。调研中发现,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中有自办案件或被上级纪检监察组织抽调协助办案的约占总数的15%,绝大部份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办过案件,对查办案件工作十分陌生,甚至觉得办案有些神秘感。

三、加强市直机关案件查办工作的思路

(一)改进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管理体制。为理顺各种关系、优化人员配备,在体制上,应着重强化同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这样更有利于对市直单位党政领导的监督,也能增强对市直单位其他党员干部监督的自主性。中央纪委已率先实行了对派驻纪检组统一管理,市直机关也可根据中央纪委的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行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

对派驻纪检检察机构人员可实行“派而不驻、集中办公”的做法,即实行派驻编制单列,人员统一调配,具体做法是,平时市纪委、监察局派往市直各单位的纪检监察人员集中办公,其任免、工资、福利等均与派往单位脱钩,派出纪检监察干部只对市纪委或市监察局负责,但派出纪检监察干部紧密联系各自派往单位,参加派往单位有关会议,负责派往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监督、指导、协调工作。这种管理体制不仅能有效解决单位党政领导对机关纪检监察组织查办案件的干扰问题,也有利于把纪检监察干部从职责以外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为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减负”,使他们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中去。

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集中优势力量突破案件。如果市直某单位发生党员干部重大违纪案件,则由市纪委、市直纪工委统一组织协调,联合查办案件。根据往年的经验,这种办法切实可行,市直纪工委历年查办案件都是借用各单位纪检监察人员。今年在查办市殡仪馆李长松违纪案件时,抽调了市直9个单位的派驻监察室主任集中办案,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快速突破了案件。三位涉案人员均受到重处分,集中办案的成效十分显著。但是,在办案过程中,不断有抽调办案的监察室主任因各种原因被派驻单位领导叫回,一度使办案人员捉襟见肘,这也使得我们更深刻地感到改进当前市直机关纪检检察干部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要主动沟通联系,多给予关心、帮助,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领导,整合整个机关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力量。在人员的配备上,要考虑纪检监察干部的优化组合,坚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将选派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的优化组合,坚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将选派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到基层党委、纪委机关挂职任职锻炼和从基层选调优秀干部到市直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相结合。同时要适当补充和吸收法律专业或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才,提高这类人才在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的比重,进一步改善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知识结构。

(二)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管理与培训。

自1999年以来,市直纪工委便在市直机关纪委、纪检中开展了工作量化考核,每年都结合当年纪检监察机关部署的工作重点,对《纪委、纪检组工作考核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将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量化,明确考核的标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几年的考核情况看,这种管理办法对促进市直机关各纪检监察组织切实履行职责十分有效。可以说,能否把《纪委、纪检组工作考核标准》逐项落实到位,既是对市直机关各纪检监察组织能否担当起反腐倡廉重人的考验,也是对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是否扎实有效的检验。尤其是在20xx年,市直纪工委加大了案件查办工作的分数比重,引导市直纪检监察组织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经验表明,只要下真功夫、下实功夫、下狠功夫抓好《纪委、纪检组工作考核标准》的落实,必将使市直机关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尤其是案件查办工作中走在前列、做出表率。

在抓好考核、管理的同时,还要多管齐下,努力抓好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懂得党的理论、党纪政纪条规、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学习好市场经济知识、财贸、金融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目前,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十分需要在职培训教育。除市直纪工委每年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中央纪委监察部举办的纪检监察部举办的纪检监察综合业务培训外,建议市纪委成立培训中心或者采取委培的形式加大培训的力度,以进一步提高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案件查办工作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

(三)加强各方办案力量的组织与协调。

经纪人管理办法篇7

一、发生案件的特点、趋势

正确认识发案特点和趋势,对于探讨新的应对方法和措施具有引领作用。从近几年查办的案件来看,这里主要概括为“五大特性”。

1、在作案主体上,具有多元性。一是经济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贪污、贿赂案件居高不下,商业贿赂案件尤为突出。二是群体作案比例增大,涉案人员多,成份复杂,涉案范围比较广泛。有的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作案,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有的单位主要领导与中层干部或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作案。有的单位主要领导个人作案转向同沾亲带故的关系网共同作案。人际关系本地化明显,互相之间沾亲带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腐败利益共同体向构成集团化、联系紧密化方向发展。违纪违法分子利用各种关系结成腐败利益共同体,往往是与其配偶、子女、情人、亲属等共同作案,腐败家庭化、家族化。有的利用资源垄断或行业管理优势,上下勾结,结成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成上下串通,纵横交错,非常复杂的腐败关系网,结成行业腐败同盟。人的两面性伪装、多种方式防查、攻守同盟反查、意志顽固抗查,使案件突破难度趋大,以权力为核心的行业壁垒和以金钱为纽带的利益保垒集结共生,很难找到有效突破口,而一但突破,往往是牵一发动全身,在圈内是公开的秘密,但在圈外却看不见,摸不着,只有打破行业壁垒,才能顺藤摸瓜,往往是查一案带一串,端一窝。

2、在作案手段上,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一是作案手段由过去单一化、简单化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隐蔽性不断增强,特别是在窝案、串案、案中案查处中反映更加突出。有的涉案人员或是沾亲带故,或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分管、经管财务的心腹,知情范围小,有的涉案人员具有较强的反调查意识,因共同利益的驱使,作案前订立攻守同盟,做假帐或销毁证据,调查中难以获得扎实证据。二是两面手法现象更加突出,相当多的腐败分子擅长伪装、两面人格,表面上政治光环多,为人谦和,处事低调、对立面少,刻意朔造廉洁、勤政、务实、亲民的假象,处于上升趋势,而实际上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于一身。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的进程加速,在新经济领域,利用高新科技手段作案的现象趋于严重;钻法律政策空子,打球,规避法纪,违规运作公共资源、资金、资产,个人间接获取巨额利益的问题趋于突出。三是以节礼或慰问为名,表示表示、意思意思,采取零打碎敲、积少成多、长线投资的方式不断加深感情,以求得在工作和仕途上得到关照;这种以礼代贿的新型行贿受贿方式,看似人情世故、礼上往来,实质上仍然是权钱交易行为,与传统的直接行贿受贿方式相比,多了一层遮羞布,具有更强的迷惑性。四是以假象奄盖,一方面采取两面手法频繁收受他人钱财,另一方面主动向组织上交一部分礼金,或向社会捐赠一些钱财款,既给人以廉洁自律、乐善好施假象,又预备在东窗事发时将群众检举或组织发现时留有退路,对于收受的赃款,一般不存在自已名下或干脆不存银行,以免引人注目被组织抓到把柄;“两规”之前,当预感到前景不妙时,一边四处活动疏通关系表示清白,企图阻止调查工作;一边作最坏打算,与知情人订立攻守同盟,商定应对途径和办法;在“两规”之后一个星期左右,任你软硬兼施,磨破嘴皮,他就是不开口,实在不行就耍赖装病或找其他借口企图逃避追查。

3、在作案领域上,具有相对集中性。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的权力也在逐步受到限制,发生腐败问题的可能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其阶段性、行业性特点表现比较突出。二是单位“一把手”、分管财务的领导以及财务人员违纪违法案件突出。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农村税费改革中违纪违法案件比较突出。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有的以发放工资,改善和提高单位福利待遇为名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有的搞帐外账,私设“小金库”,滥发钱物,侵吞国家资金。在工程建设上违纪违法案件突出。有的为亲朋好友承揽工程和经营项目,名为打招呼,实为施压;有的以同意参加招投标、给付工程款为条件大肆收受贿赂,,权钱交易等。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的违纪违法案件突出。一些部门和行业利用手中的权利吃拿卡要罚。行业垄断、资金密集、资源紧缺的领域案件多发,位高权重的岗位容易发生违纪违法案件。三是、权力腐败案件突出,权钱、权色交易交织在一起。腐败行为大多同干部人事权、司法权和行政审批权结合在一起,贿随权集。有的领导充当保护伞、融资工具、协调员等角色。四是顶风违纪仍然突出,前腐后继时有发生。违纪违法集中表现在:权、钱、色三个方面,不法企业主、亲属子女、身边工作人员、情妇、直接下属、管理对象六种人,土地出让、工程发包、设备采购、产权交易、银行贷款、司法裁判、干部提拔、工作调动八类事情,名借实贿、委托理财、虚职高新、投资入股、期权回报五种曲线敛财。

4、在作案行为上,具有较强的欺骗性。一是涉案对象在违纪事实没有被充分揭露出来之前,不仅一般群众难以识别,就是一些领导和干部也很容易被其经济上的贡献和政治上的光环所迷惑,往往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多数腐败分子搞腐败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攫取财富,追求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化。二是不良风气掩盖腐败行为,腐败行为助长不良风气;有的腐败分子笼络一些人,自已搞大腐败,纵容其他人搞小腐败,使得腐败与不正之风、干部职工的既得利益混杂在一起。三是腐败分子由冲动型、侥幸型向冷静型、智能型方向转化,更加注重在既能满足贪欲又能避开法纪制裁之间寻 找新的结合点,这是腐败分子本能反映,智能化腐败将是今后腐败行为主要表现形式。四是既冠冕堂皇又审慎隐秘,突出地反映了腐败分子既贪婪又狡诈的本性,要求我们要不断增强对新型疑难复杂问题的鉴别力,善于抓住利益关系,揭露权钱交易的本质。五是长期的官场生涯,练就了他们老谋深算,处变不惊的能力。大多具有丰富的领导阅历与学习经历,练就了遇事沉着冷静,有较强分析、叛断问题能力,以及较高的法律、政策水平,从而使其具备很强的反调查、反攻心能力。

5、在发案趋势上,具有复杂艰臣性。一是从国际形势看,我国仍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二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看,我们仍将长期处于腐败现象的易发多发期。所处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阶段,现阶段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这就决定了腐败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易发的现实可能性。三是从违纪违法案件发案特点看,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将呈蔓延趋势。在政治领域,腐败分子利用干部人事权、司法和行政审批权进行权力寻租的问题仍然突出。由于政治权力对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直接控制逐步收缩,市场主体自主性明显增强,各类社会组织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影响越来越渗透。在经济领域,市场化竟争日益激烈,有些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重金攻关,以行业贿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问题突出显现。即使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一些领域仍发生腐败案件居高不下,如工程招标投标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经营性土地出让市场和政府采购领域等。在文化领域,腐败越来越多地涉及,一些腐败分子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败于一身。在社会领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就业、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日益增多。四是从党员队伍和党的自身建设状况看,将长期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有的领导干部抓经济发展下大功夫,但对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力度不够,功夫下得不够深,有的自已被提拔重用了,怕引火烧身,拔出“萝卜带出泥” ,因而以经济发展、维护稳定等搪而皇之地避开。长期和平发展环境、长期共产党执政淡化了忧患意识,对反腐败斗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充分。

二、困扰办案的难点、根源

只有找准制约办案的难点,弄清产生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实现知已知彼百战不怠的办案效果。这里归纳为“六大矛盾”。

1、面临着保持办案工作力度与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的关系处理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在领导精力、工作部署等方面对办案工作有所放松。有些地方和部门没有认真执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片面强调对经济的服务和保护,对少数干部与商人非正常交往问题放任不管,有的甚至瞒案不报,压案不办,说情袒护。

2、面临着腐败案件易发多发与办案力量不足的矛盾。违纪违法案件呈隐蔽化、集团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新领域案件不断涌现,在案件线索的及时发现上存在困难;现阶段腐败现象仍处于易发、多发时期,纪检监察机关人少案多、人少事杂的问题突出,在办案力量上存在困难;办案干部特别是主攻手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直接影响办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面临着落实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要求与依纪依法突破案件能力有待加强的矛盾。依纪依法办案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办案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办案人员综合素质是决定案件成败关键,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查办大要案和复杂案件疑难案件,对办案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和拓展思维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调查对象大多智商高、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领导能力,作案时就在研究有关政策、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并作好了反调查准备,防止违纪违法问题败露。这好比“两军”对垒,不仅是“两军”相逢勇者胜,更是“两军”对垒智者胜。

4、面临着办案对象、领域、手段发展变化与现行办案工作体制机制传统性不相适应的矛盾。办案任务繁重与办案工作艰难已成为日显突出的矛盾,对主要调查对象实施“两规”措施后,对与主要对象利害相联的证人,则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和手段,因而使得突破证人难的问题显得突出,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显得十分有限,往往突破一个证人需要成本和耗费精力很大,有的一时很难奏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办案工作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研究对证人履行出证义务的制约力,运用组织的、纪律的和法律的措施,多措并举,采取政策攻心、利益牵制、谋略技巧等方法,综合施策,加大对拒不出证和虚假出证行为者的法纪制裁力度,以进一步保持查办案件工作的强劲势头。惩处腐败分子不是查办案件的终极目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查办案件,找出发案原因,找出体制、制度中的漏洞,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5、面临加大反腐败力度与保护和解决办案人员后顾之忧的矛盾。纪检监察人员,特别是办案人员与违纪违法分子面对面的调查与反调查,有的是生死较量,涉及到违纪违法分子的政治命运、经济利益、社会关系、甚至牢狱和生命;办案人员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也考虑到自身的政治待遇、经济利益、社会关系和自身安全的保护问题。对这些问题重视解决不够直接影响办案工作的开展。

6、面临办案难度和成本增大与办案经费不足的矛盾。新形势下腐败案件具有复杂性、隐蔽性、智能化等特点,使得查清一个案件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较长时间的内审外查;而实行新的工资制度后,办案补助没有了,财政预算的单位经费有限,又不能有其他的经费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查办案件工作的开展。

三、突破案件的手段、对策

突破案件所采取的手段和对策,招数众多,最有效的是因案施策,这里只是总结探讨几个常规性的办法。 “六个找准”,促进案件突破。即在调查案件中多方协作,找准合力点;在确定案件线索上慎重排查,找准可疑点;对涉及到的问题分类分析,找准集中点;对案件材料细致分析,找准要点;对涉及到的案情确定目标,找准切入点;对案情分清主次,找准关键点。立案调查突出“铁”,依纪依法办成铁案。“两规”应用突出“慎”,慎重使用确保安全。

1、纵横协调,创造办案合力。一是优势互补。发挥部门协作优势提升办案合力,司法机关有法律赋予的侦察权,对违纪政纪又同时触犯刑律案件,通过协调司法机关的支持和配合,会更有效提高初核效果;在初核环节,要善于充分依靠有关执法部门和业务部门力量,迅速掌握相关涉案人员违纪违法事实,适时协调司法机关开展取证,抓住非纪检监察对象的重要涉案人的软肋,打开突破口。通过协调合作,解决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力量不足、手段缺乏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办案合力,提高突破案件能力。二是多方联动。在纪检监察机关与其他执纪执法机关之间,建立灵活 高效的长效协作机制,形成多方联动、优势互补的整体合力。将组织协调贯穿于办案的整个过程,在信息采集、线索启动、初核调查中就要强化组织协调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提高调查效能,为案件顺利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三是资源共享。构建起纪检监察系统纵向协作与纪检监察机关、公检法等部门横向协调相结合的反腐败整体联动体系,并在创建区域协作办案工作模式、办案攻坚、人才资源库、审计查帐共享平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实现人力、信息、手段等办案资源的共享,促进案件直查快结。四是相互促进。加强经常性协调与个案协调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办案中的协调牵头作用,定期召开反腐败案件协调领导小组会议,注重从案件初核、立案、两规、移送、侦查、、判决、审理等各个环节组织协调,逐步形成思想互融、信息互享、手段互补、力量互助、困难互帮、阻力互排、经验互学的办案模式,增强查办案件的整体合力。

2、大案统管,促进办案深入。一是完善制度统一领导。完善并落实重要案件线索备案制度、重要案件线索集体排查制度、初核工作制度、被调查人员合法权利保障制,全面推行办案工作责任制、案件主办人责任制、执纪办案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工作纪律督查制和一案一档制,建立健全常委会讨论案件、案件线索管理、暂扣赃款赃物收缴等制度,设立线索、办案、追赃将励等激励措施,建立违纪违法案件数据库和案件分析平台,研究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改进办案对策措施,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办案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实施监督落实机制。实行案管室宏观督办,围绕案件管理工作做好协调和情况报告反馈;由案管室重点督办检查,掌握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办案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对重要案件线索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经集体综合分析研究后及时进行处置,有利于防止重要案件线索流失,有利于用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甄别纷繁复杂的情况和线索,寻找最佳突破口,也有利于加强对办案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3、用好“两规”,突破重要复杂案件。“两规”是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案件中一项重要调查措施,正确使用“两规”措施,对排除干扰和阻力,突破重要和复杂案件,严惩腐败分子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一对一”的收受贿赂案件,缺乏直接书证物证和其他间接证据,直接与本人谈话核实受贿问题是很难有效果的,或者对形不成高压态势,谈话时间有限,外界联系难断、防查准备充分的对象必须及时使用“两规”措施,在程序和形势上形成高压态势,打消其防查的侥幸心理,迫使其交待违纪违法问题。

4、选择“十法”,因案施策打开突破口。一是对比选劣法。一个案件线索,经过初核,对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找差异,将案件中处于从属地位、起次要作用、对问题后果负次要责任者作为突破口,将能够定性而又属薄弱环节和易于突破的问题作为突破口。二是以快制胜法。违纪违法人员,为了逃避责任,往往在被调查时,会千方百计地干扰阻挠破坏取证进行,调查人员如不在时间上抢先,把决定案件性质的关键违纪证据取到手,就会贻误战机,对突破案件带来更大困难;初核时要善于发挥办案人员熟知法纪和对初核计划的周密部署,迅速锁定有效违纪违法证据。三是分化瓦解法。新形势下案件的突出特点是经济贪污贿赂案,往往是查一个连一串,就可利用涉案人之间不同情况和相互猜忌的心理,制造矛盾,再利用矛盾促其交待问题。四是政策攻心法。大部分违纪违法分子,虽然了解一些法律政策,但事到临头,仍容易产生怀疑、动摇、绝望等心理,因此,有必要反复讲法律、讲政策、讲出路,进而从对抗、观望、试探转化为承认、交待违纪违法问题。五是以情感化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调查对象感到办案人既严格又有人情味,既坚决查清问题又关心教育挽救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破之以间,应之以变,持之以恒,在爱护人打动人转化人上下功夫;既协调使用司法手段,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做到政策明确,说话算数,处理严肃,宽严相济,用好正反典型,增强政策示范性,通过同案涉案人或其信得过的人做工作,增强调查对象争取政策的主动性。六是策略技巧法。准确判断涉案人的心态,想什么、怕什么、求什么,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冲击,破坏其自控能力,动摇其抗拒的信心,时而出其不意让其措手不及,时而虚实相加让其心虚动摇、自我否定,时而利用涉案人之间的猜测心理、供证矛盾,各个击破,时而利用已掌握的事实和卷宗材料,乘胜追击,从而突破和扩大案件线索。七是谈话攻坚法。掌握抗拒调查,侥幸逃避责任的心理,亮明观点:党的反腐败态度是坚决的,任何人对抗组织对抗调查都是不明智的,对你采取两规措施是凭证据支撑的,任何人凭侥幸心理是回避不了的;早交待比晚交待有利,交待彻底比交待还要留一手有利;坚持实事求是态度,从教育挽救的角度启发唤醒其良知,促其感到组织上是在诚心诚意地帮助,只有配合组织调查才是唯一的出路;对调查对象的经历表示理解、认同、尊重,从教育、挽救的角度交流,降低其封闭、顽固、不接受现实的抗拒情绪;深入细致感化,讲政策讲案例,谈过去谈未来,解疑析惑,不点问题,不核细节,避免被调查对象捕捉到办案人员信息,既威严持重施压,又情理交融服其心,以谈话表现信心和底气来击垮其心理防线,引导其理顺情绪、消除顾虑、正确面对问题。八是证据围堵法。合理利用已掌握的证据,击破被调查人回避、隐瞒甚至歪曲违纪违法事实的企图,瓦解其侥幸心理,摧毁其顽固立场,促使其真实地交待问题,进而突破尚未掌握的问题。九是透过现象分析法。从被调查人的个人品性、生活习惯、平常做派等方面分析问题的可能性,从一些偶然表面现象发觉隐藏的违纪违法问题。十是疏导减压法。适时减压其恐惧、绝望、破罐破摔的想法,指明在错误事实面前无法回避,但不是没有出路的,出路在于进一步彻底交待问题,配合组织调查,以好的态度和主动交待问题,争取组织从轻减轻处理,抓住机会争取从宽,真正对自已和家庭负责,才不至于一错再错,达到真正自救。

四、提高办案质量和执纪水平的方法、措施

在新形势下,面对发案新特点和新趋势的挑战,提高办案质量和执纪水平,降低办案成本,只有创新方法,改善办案条件,培养一支过硬的、高素质的办案队伍,才能查办出高质量、有震慑力的案件。

经纪人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案件查处;策略

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我们党同腐败行为最直接最集中的较量,也是群众评价反腐败斗争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作为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在查处本企业的违法违纪案件时,如果不注意方法或者把握不好尺度,就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给整个纪检监察工作造成被动。

一、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做好案件查办工作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查处案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纪检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一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其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对企业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在从属关系上,既要接受同级党委领导,又要接受厂长(经理)领导,如果没有厂领导的支持,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办公条件、办案经费、交通工具等都不好解决。二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担负着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保驾护航的重任,它的工作目标和企业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可以概括为“三个一致”,即经营目标一致、物质利益一致、荣辱一致。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的兴衰与企业的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丝丝相系,息息相关,企业纪检监察干部也不例外。三是企业的违纪问题多发生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关键环节上,查处这类问题往往会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因此,在案件检查工作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企业造成混乱,影响生产经营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进而得不到行政领导支持,致使案件查处工作处处受阻,甚至无法开展。因此,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如何促进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而进行。

二、根据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查处案件的特殊要求,把握案件查处工作的策略

查办案件并不是纪检监察部门的目的,只是一个手段。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既要严肃查处发生在企业中的违纪案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又要在办案过程中讲究策略,措施稳妥,保持和促进企业的稳定与团结,通过查办案件、挽回损失、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针对件反映的问题初查时不宜兴师动众,以防把人心查乱。人心稳定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当我们获得某种案件线索后,如不严格控制信息的传播范围,张扬出去弄得满城风雨,不仅会给调查工作增加难度,还会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影响单位干部职工搞经营、抓效益的注意力。因此,初查时既要严肃认真地调查了解,又要严格保密,注意方法。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初查方法:一是不需要直接和涉案单位接触的,就先从查起;二是能秘密进行的,尽量不公开调查;三是能从一个单位或部门查清问题的,就不惊动左邻右舍;四是初查工作人员力求少而精;五是初查时间力争短而快。

(二)立案查处力求稳,防止领导之间工作断档,企业受损。在对独立单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违纪案件立案查处时,要从有利于稳定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出发,主动向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求得支持配合,并建议其及时安排好新的负责人接替工作,防止因领导岗位出现空档而给经济工作造成损失。过去,有的单位由于核查工作不稳妥、匆忙行事,使得原负责人上不上、下不下,个人无心抓工作,下级不再听招呼,别人也难以插手管理;或者原负责人被免职后,新接替领导工作的人员不能及时到位,造成单位长时间处于混乱状态,使单位经营效益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汲取的。

(三)立案案件要快查快结,防止案件久拖不决影响单位生产经营。查办案件贵在一个“快”字,这对突破案件至关重要,也对涉案单位的工作和生产经营影响重大。就全国而言,由于案件久拖不决,使单位领导分散了抓生产经营的精力,导致单位陷入困境的例子是不在少数的。因此,查办案件中要集中优势兵力,多管齐下,尽量缩短案件的查办过程,做到快查快结,组织快速反应查案队伍,在必要的时候与审计部门和司法机关联手,尽快将案件突破。这一做法,能提高办案时效,且不影响涉案单位的生产经营。

(四)办案中要注意一个“管”字,帮助被查单位和部门立章建制,强化管理。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办案过程中,肯定会发现涉案单位在机制、体制和管理上存在的若干漏洞和薄弱环节。也正是这些漏洞和薄弱环节给了违纪者以可乘之机,甚至造成企业亏损倒闭。为此,在查办过程别是调查终结之后,我们应认真做好涉案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党员干部认清存在问题的危害性,使他们明白:腐败毒瘤不除、蛀虫不挖,迟早会把单位搞垮;帮助他们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以杜绝类似问题再度发生。

三、把握案件查处策略的同时也需提高人员素质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加强队伍建设,要把政治坚定,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作风过硬,能吃苦耐劳,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人员充实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来,要坚持在办案实践中培养人才,在内部建立起传、帮、带的机制,实行新老结合的办案搭档制,尽快培养年轻的办案人员队伍。要加强业务的培训和能力的培养。既要加强条规和办案常识的学习,又要加强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夯实基础,增强队伍的后劲,掌握办案规律,提高办案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办案工作的需要。

总之,查办案件,既是治标的手段,更具有治本的功能。通过查办案件,不仅使违纪违法者得到了应有惩罚,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他人从中汲取教训,受到警示,而且还可以从中发现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查办案件、惩治腐败与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是目标一致和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认真克服单纯办案的思想,从实际出发,坚持办案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保驾护航的宗旨,正确处理好惩处违纪违法行为与保护国家和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关系,就一定能使查办案件工作成为促进涉案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强大动力。

经纪人管理办法篇9

今年来,为切实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市纪委常委会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一批办案业务能手成立办案人才库。经过层层推荐,有35名同志进入了人才库。下一步,我们就要根据工作需要,投入到紧张的办案工作中了。在此之前,把大家集中起来,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从纪检监察办案工作的形势任务看,迫切需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案件查办是反腐败工作的中心环节。当前,我国正处于腐败的易发多发期,违纪违法案件在某些领域时有发生,违法违纪案件的集团性、关联性、群体性日趋突出,作案手段和方式更加隐蔽,案情更加复杂,案件查办的难度也更大。这些都给办案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但是,目前查办腐败案件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就是各执纪执法部门之间资源整合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这就要求纪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使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不断推动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办案人才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作为办案人才库的一员,大家肩负着协同办案、惩治腐败的重任,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本领,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不辱使命。

第二,从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要求看,迫切需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是提高查办案件质量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保障。近年来,中纪委、省纪委高度重视规范办案程序和办案措施,多次下发文件,严格要求。作为办案人员,我们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办案技巧、较强的突破能力,还要有强烈的遵纪守法、规范办案意识,严格履行办案程序,按照规定权限正确使用办案措施。这几年,外地纪检监察系统出现了一些违纪违法办案的问题,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严重损害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因此,每一位办案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重要性,自觉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党纪条规、办案纪律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执行办案规定,遵守办案纪律,把依纪依法办案贯穿于查办案件工作的全过程。

第三,从当前纪检监察办案人员的现状看,迫切需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从总体上讲,我市纪检监察办案队伍是好的,是一支素质高、能战斗的队伍。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普遍存在着业务水平还不够高、突破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查办大要案、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还亟待提高等问题。有的办案人员,在主观上想把案件办好,但由于业务水平不高,很难迅速、有效地选准案件的突破口,找准时机,采取措施,特别是对一些案情复杂、难度较大的案件,力不从心,把握不准,导致不能将案件线索查清查透。尽管大家在本单位都是业务骨干,具有比较丰富的办案经验,同样也会面临以上问题和困惑。这就要求大家认清不足和差距,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成为一名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纪检监察办案人员,无愧于“办案人才”的光荣称号。

二、珍惜机会,争取学有所获

大家都来自基层,工作任务繁重,能够进行集中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本次培训班的课程安排、内容选择上,紧紧围绕办案业务,贴近办案实际,侧重于谈经验、教方法;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除了请市纪委具有多年办案实践经验的分管常委和案件室主任讲解办案策略和技巧外,还邀请了市公安局、市审计局有关领导和业务骨干来为我们授课。参与授课的同志尽管工作很忙,但都把这次授课当成大事来完成,提前准备材料,收集资料,提炼经验,精选事例,把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传授给大家,希望大家一定要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按照课程安排,认认真真地搞好学习,争取学有所获,在今后的案件查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要在办案业务水平方面有新的提高。查办案件工作是与腐败分子最直接、最激烈的较量,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透过大量纷繁复杂的现象查清违纪问题,靠的是办案人员的勇气和智慧。勇气源于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而智慧则来自于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经验积累。考虑到大家平时在办案经验交流方面机会比较少,有的同志办案知识结构不系统,因此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讲授办案工作的策略方法和业务程序,此外还有案件定性方面的案例分析、审计监督运用等相关业务,所讲经验、所选案例都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比较具体和实用。用心学习掌握授课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纪检监察办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在具体办案实践中,一个案子一个样,一个行业一个样,一个对象一个样,需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准确把握,仅靠几次讲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自己在课堂内外深入学习,积极实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第二,要在依纪依法办案能力上有新的提高。通过学习,大家要充分认识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今后的办案实践中,进一步规范办案工作,确保所办案件符合“二十四字”办案基本要求,经得起历史检验。也就是说,要严格按照纪律和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手段等开展办案活动,依纪依法惩治腐败分子,在法制的轨道上逐步解决腐败问题,做到不错不漏,不枉不纵,真正体现纪律法律的公正与公平。在办案中,还要树立惩治腐败与保护权利并重的意识,切实维护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合法权利,坚持依纪依法办案、文明办案,使案件的调查处理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

第三,要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新的提高。这次培训,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安排政治理论学习,但作为纪检监察办案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自身政治思想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要通过自学,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不断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纪检监察办案工作的能力。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严格执行办案纪律,坚持原则,秉公执纪,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经纪人管理办法篇10

一、当前国有企业案件检查工作的面临的问题

(一)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

企业案件查办工作是否能够得以开展并取得实效,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对纪检监察和案件查办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工作是否有所作为。案件查办工作往往面临多重阻碍,必须获得企业主要领导的支持,才能将工作推动下去。企业主要领导的认识水平、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一,案件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就大不相同。个别领导人员认为案件查办工作方法简单、专业性不强,谁都可以干,没有认识到案件查办工作的专业性和政策性,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活动资金、业务培训等方面均难以得到保证。

(二)纪检监察队伍整体水平与企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各种案件不断出现,新的形势对案件查办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案件调查手段简单,方式单一,取证困难,随着高科技化、信息化手段不断涌现,纪检监察队伍的综合素质,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方法都需要不断加强。

(三)纪检监察人员对案件查办工作认识不清

抓好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工作,是反腐倡廉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纪检监察干部的重要职责,但是实际工作中,个别纪检干部却缺乏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个别人员产生盲目乐观情绪,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形势缺乏一分为二的分析,自我感觉良好,思想上没有牢固树立起查办案件的意识。有的纪检人员把查处案件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担心查办案件会造成人为干扰,阻碍企业发展。

(四)案件调查工作缺乏有力手段

纪检监察部门担负了大量的反腐败工作任务,所查案件,特别是一些大案要案,案件的涉法特征明显。但是法律法规赋予的相关措施却又极其缺乏,造成了履行职责的艰巨性与自身手段的局限性严重不对称,现有的办案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办案工作的要求。一方面,自身办案手段还停留在原有基础之上。目前,查办案件最强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是“两规”、“两指”,这对被调查对象来说具有很大的威慑力,但对其他涉案人员,特别是亲属证人及“两非”人员缺乏制约力,存在政策和手段空档,往往需要借助司法力量。另一方面,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段却在不断更新变换。在纪检监察部门办案能力逐步提高的同时,腐败分子对抗调查、逃避制裁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从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腐败行为。

除上述问题外,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中,还有许多具体、实际的问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动脑筋,想办法,加以认识和解决。

二、加强和改进案件检查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剖析案件、总结经验,注重转化办案成果

案件查办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因此,通过对案件系统的理性的全面剖析,有助于发现我们明确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堵塞漏洞,并吸取经验教训。

1.认真总结典型案件发案的特点和规律,分析、查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通过查办案件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在查清问题、严肃处理、落实责任追究的同时,提出案例剖析及整改建议的报告,按照“一案两报告”制度要求来执行。

2.在案件查办工作查办结束之后,办案人员通过对案件的剖析,找出办案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与需要总结的地方,对在办案过程中所碰到的难点、疑点进行讨论,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3.查找涉案人员的违纪动机和思想根源,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利用影响较大,群众关注的案例,在反腐倡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通报案情,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开展警示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提高制度的约束力。

(二)完善协调机制,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提高办案质量

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是切实改进查办案件工作、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的现实需要。

1.遵守办案纪律,规范办案制度,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依纪依法办案以及进一步改进和规范“两规”措施的要求,慎用“两规”措施,严格办案程序,落实案件查办责任制、案件报备制度、重大案件请示报告制度和向监督部门通报情况制度,规范案件审理工作。

2.建立企业内部协作办案体制。实行案件线索集中管理,提高案件线索的利用率,在纪委统一协调下,确定办案思路,指定调查方案,排除办案阻力,注意建立与地方纪检监察机构、司法机关沟通顺畅、配合协调的办案机制,不断提高案件检查工作水平和能力,集中各职能部门力量查办重大案件。

3.坚持文明办案,听取被调查人的申辩,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利。在坚持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原则下,准确把握办案时机,妥善运用办案手段,既坚决查处了违规违纪的错误行为,又全力支持了企业经营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的行为,克服了单纯为办案而办案的观点。

(三)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思路,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研究和解决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的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纪检监察机构要充分认识纪检监察工作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构建惩防体系是企业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珍惜人才、保护干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履行赋予的职责和监察工作职能,维护出资人和企业利益,支持企业经营者依法经营、大胆管理和推进改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应有作用。

2.更新思想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在遵循反腐倡廉工作及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依法进行市场化运作与经营管理的特点与规律的前提下,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不断的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程中,从机构设置、工作内容、方式、思路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相融合,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纪检监察新体制和齐抓共管的内控机制。

3.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畅通纪检监察人员进出渠道,有计划的进行纪检监察人员与其他业务管理人员的岗位交流,选拔吸收政治素质过硬、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具有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的人员到纪检监察部门,同时把纪检监察骨干人员输送到企业重要管理岗位,并在企业系统内部实行重点企业纪检监察主要负责人交流轮岗制度。加强现有纪检监察人员的学习培训,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特别是强化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使现有人员既擅长纪检监察业务,又熟悉相关管理业务,提高了思想道德、业务素养、综合能力与工作水平,同时积极取得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信赖和支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工作部署,更好地开展工作和发挥作用。对于某些不在状态、规避矛盾,遇到问题绕道走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纪检监察领导人员,要及时调整出了纪检监察队伍。

三、查办案件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党政领导重视,加强对查办案件的组织领导,是办好案的关键。查办案件工作是群众评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的重要标志,是赋予纪检监察部门的神圣职责,不查案不足以取信于民,不查案不足以教育和挽救干部,不查案不足以匡扶正义,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发展。主要领导对重要群众来信要亲自批阅,主动听取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汇报,保证案件的查处工作顺利进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办案外部环境。在办案过程中碰到阻力,受到干扰需要采取组织措施时,党委都要给予坚决支持,对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的建议,党委都要积极采纳,使办案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案件查办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手段,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一是树立大局观念。紧贴集团整体工作大局,安排部署案件查办工作,确定办案重点和办案方向,使查办案件对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维护和促进作用。二是树立中心观念。始终坚持查办案件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查办案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查办案件,加快办案进度,在确保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同时,又保证了办案质量。三是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公开社会承诺,注重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作为办案的突破口,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化解矛盾,确保稳定发展。

3.以举报为重点,拓宽案件来源渠道,是加大办案工作力度的关键环节。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机制日趋完善,群众举报领导干部违纪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但这不能说明没有案可查了。为保证办案件线索来源,一是要在鼓励群众举报上下功夫。抓住有利时机,利用新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充分发挥群众来信来访获得案件线索的主渠道作用。对群众的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取得群众对纪委的信任。为方便群众举报,要设置群众来访接待室,增设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保持案件查办工作的良好发展势头。二是加强与审计工作和公检法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互通情况,从中获得案件线索。三是通过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和专项治理工作发现案件线索。针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新问题、新情况,纪检监察部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解决影响改革发展和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上,主动出击,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改进办案方法,探索办案规律,是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社会分配形式多元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纪检监察工作所处的外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做好案件查办工作,必须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是把握好办案时机,做好案前分析,掌握办案的主动权。二是建立案件协调机制,形成办案合力。对涉及经济领域,案情比较复杂的违规违纪案件,由纪委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整合办案资源,集中力量办案。三是转变办案工作的思想观念,确立办案工作的新思路。在办案中增强调查意识和成案意识,不断扩大查案成果,加强了初查核实,强化了证据意识,把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做在,增强了突破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四是严格依纪依法办案,不断提高办案质量。按照案件查办工作的“二十四字”方针的要求,严格遵守程序规定,把程序办案贯穿到查办案件的全过程,使案件查处经得起历史检验,以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效果。五是认真做案后总结,提高办案的综合效应。纪检监察部门具有“保护、惩处、监察、教育”四项职能,查完一件案件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半。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我们积极协助发案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加强内部管理。选择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使其从中汲取教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发挥查办案件在治本方面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