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5 08:26:37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1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上学期初二学生历史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为79.88,合格率为97.40%,优秀率为57.14%。略高于东莞市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三十八分种。我打算将课堂内的三十八分种分成三份:前三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种教学新课;后十分种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2

新的一学期快要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为初二的历史教师需要写一份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二第二学期历史教学的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工作计划(一)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我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历史课,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上学本班学生历史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为89.88 ,合格率为98.40%,优秀率为57.14%.高于整个初二年级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五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二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二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到十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6、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八年级2班历史,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1、教学任务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比上学期有所上升。

2、长远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的辩证认识,倡导学生向伟人学习,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并分析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客观地论证历史事物;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教材简介

(一)教材体系

八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涉及的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止,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前后共53年,属于《中国历史》第三板块,即中国现代历史。中国现代史同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一样,仍按主题与时序结合、主题下分课的体例。根据《课标》要求,教科书将教学内容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等七个学习主题。其中前三个学习主题是按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三个阶段各设一个主题。第一学习主题叙述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历史,反映新中国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第二学习主题叙述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反映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三学习主题叙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反映我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第四至七学习主题,以专题形式呈现,分别叙述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这些领域的代表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就,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在这四个学习主题里,又按时序反映这些领域的历史发展概况。全书在七个学习主题下共安排21课和三次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主题活动。

(三)教学要点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有计划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此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成就。但是,也发生了“大跃进”的严重失误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对外交往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教材特点

第一,中国现代史教科书严格以《课标》规定的主题内容为基本依据。

第二,教科书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相应的拓展。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实际各不同,一些学生在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获得更大的发展,因而教科书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相应的拓展。

第三,为了及时反映《课标》未来得及反映的最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加强教科书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充分体现现代史教科书的时代性特点,教科书把一些新近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写进教科书,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共十六大召开、“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等;

第四,《课标》的某些内容跳跃性较大,为了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反映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历史内容的内在联系,教科书对部分内容作了补充或拓展,既方便了学生学习,又减轻了学生负担。对于《课标》“内容标准”以外增加的内容,教科书均用号标明。

五、教学重难点:

第二学习主题叙述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反映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三学习主题叙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反映我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4、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教学工作计划(四)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6)班的历史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不是中考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教学工作计划(五)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包括4课活动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带来的灾难、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含义、万隆会议、理解“三个面向”、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4、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6、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7、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德育渗透

本学期通过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我国在经济、国防、外交、科技、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3

一、教学工作

1.严格按照《历史课堂教学常规》进行授课。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2.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刚刚与八年级的学生接触,在正式授课前,建立历史课堂的规矩,与学生共同遵守,创建文明的历史课堂。例如:教师遵守课堂时间,不说刺激学生的话语,授课语言要文明简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3.教学工作做到有备无患,提前一周备课,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利用网络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多渠道获取历史知识。可以利用电脑室,多媒体资源,图书资源,加强学习。本学期要提高对多媒体资源的利用。

4.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困生,防止学困生出现厌学情绪。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刺激学困生而出现流失现象。针对不同的学困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作业,分层评价。编写一套比较科学,比较适用的期末试卷。

二、个人业务素质提高

1.做学习型教师。

本学期继续作好做好理论学习工作。阅读《给教师的建议》并做好学习笔记。

继续执行学校的读书活动的要求,本学期学习时间不少于70课时,并及时做好学习笔记。学习过程中,针对自己的读书进行反思,并形成1到2篇有质量的论文,并积极向相关杂志投稿。

积极想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听课应不少于20节。针对自己的教学也应积极做好教学后记和反馈,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每月的经验交流。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汇报课、观摩课活动。

2.做研究型教师

本学期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积极参加其他科研项目的研究。建立自己的博客,开拓视野,与更多的同行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工作。

三、积极备战中考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4

2、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4、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6、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期水平。

7、学生情况分析:本人所教的八年级1至4班多数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以八2班学生为代表。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8、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9、教学措施: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10、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11、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12、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13、积极参加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14、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15、出好月考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16、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7、教学进度安排。

18、周次教学内容。

19、一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0、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1、三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2、四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3、五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课程资源;新课程;初中历史活动课

一、关于课程资源与活动课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理念。开发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关系到对课程性质的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和课程实施的质量。所以,它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还有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当然,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要创造性地选择那些最有助于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资源,尤其需要去挖掘那些教育功能还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资源的效益和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专家和课程编写者的工作,更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去,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不应处于缺位状态。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体系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下,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教育中以学科、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生活和忽视儿童学习兴趣及心理发展等问题更加突显。

活动课理论中的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重视教育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重视儿童个性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综合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学生主体的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等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在许多国家,学科教学、课堂学习越来越多地与体验及活动学习融合在一起,学科课程活动化已成为共同趋势。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其目的是要改革学校课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在历史课程方面,强调要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中学习历史,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

活动课是课程改革的热点,在新版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活动课作为新的授课类型被推出。目的是通过设计这种授课类型,引导学生进行系列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活动课集中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活动课的基本特征:

1、内容的综合性

在设计原理上活动课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以学生的心理水平、学习兴趣、社会生活以及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为基础确定学习内容,并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与多方位、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和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等。其模式灵活、形式多样,内容具有伸缩性,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2、过程的体验性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亲身实践的体验性学习为主,所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如何学习和运用知识,更是注重其在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在活动中有教师的指导,但更多的是学生进行实践,在亲身体验中实现其认识的内化,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在其中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新鲜的感觉中,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

3、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课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各种自主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学习和运用知识。在所创设的生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他们既是学习者也是活动的组织者,可以自主制定活动计划,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从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出发,比较自由的进行各种活动和评价,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探究精神。

4、评价的过程性

在活动课的学习评价上,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注重的并不仅仅只是掌握知识的结果,而是更多地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即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评价的最重要内容。同时,评价是动态的和形成性的,多采用观察记录的方法,以学生自我、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历史活动课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过程:

在新的课程及教学观念引领下,历史活动课的设计和组织应从活动课的基本特点出发,围绕不同的专题和单元,提供案例及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料,并预留调整或发挥的余地。

1.目标的制定。

在制订活动课目标时,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思考。目标不仅是关注活动的成果,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的各种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等,并增强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

2.主题的选择。

根据将综合性的知识学习与学生的能力、态度和行为培养统一起来的需要来选择主题。主题应符合学生的兴趣、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从操作层面的可行性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活动的要求。并且,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能够关注身边的历史。应充分尊重学生,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历史学科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都可以作为活动课的主题。

3.过程的实施。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内部进行分工和配合,每位学生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分组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分享成果。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协调者,与学生共同进行学习探究。

4.结果的评价。

在评价方面以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为主,教师进行参与性的评价。可采用《历史活动课记录表》或《历史活动课材料袋》等方式进行评价,重点在学生活动的过程、轨迹和情感体验。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通过学生自评,使学生学会实践、不断反思自我;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吸取别人之长;通过教师的评价,从整体上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

四、教材中的活动课:

新课程的实施已将活动课正式纳入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历史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单元教学活动建议中提出了具体建议,并在“实施建议”中附有教学活动案例。活动课约占学期课时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在初中三个年级的六册历史教材中,共安排了与课文学习内容基本同步的23节活动课。同时教材还附有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要求、活动提示和参考资料。

按新课标及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活动课的内容具体可分为:

学习方法系列: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主题是历史就在你身边,使历史与学生更有亲近感。七年级(上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主题是训练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培养历史空间概念。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主题是培训学生如何进行历史知识的复习,掌握正确的方法。七年级(下册)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主题是以历史知识为依据,设计知识结构示意图,使学生掌握在复习中化繁为简、形象直观的学习方法。

人物评价系列: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主题是进行史论结合、有理有据的辩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以“是非成败拿破仑”为题,组织辩论会,培养学生客观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锻炼用历史资料支持自己观点的论证能力。

编演故事系列: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主题是培养学生收集历史素材,撰写历史故事的能力。七年级(下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主题是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表达和交流能力。让学生融入到历史之中,学生是编导和演员,教材是剧情线索,通过“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场景,形象地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使学生加深对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延伸活动可以排演“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等历史短剧。

调查访谈系列:八年级(下册)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以家乡某方面的具体变化为选题,调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活动拓展以《家乡的明天》为题,探讨和展望家乡今后十年的社会变迁,为自己家乡设计一个美好的未来。八年级(下册)活动课二《历史记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主题是展现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收集整理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资料,举行追访历史新闻活动,以此加深对新航路开辟的了解和认识。九年级(下册)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通过模拟战地采访,使学生深刻了解这场战争人民必胜、法西斯势力必败的历史原因。

文章竞赛系列:七年级(下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主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九年级(下册)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抓住巴以争端的国际热点问题,开展以“倡导和平、反对暴力”为主题的历史课外写作活动,将历史学习与时事政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九年级(下册)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通过了解二战后至今世界科技的发展状况,认识全球科技发展的动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追求。

策划模拟系列:八年级(上册)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主题是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八年级(上册)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主题是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遵着历史的足迹,作虚拟的旅行,以此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世界古代的文化成就,扩展视野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九年级(上册)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了解博览会的常识,在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沟通历史、物理和化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片音乐系列:七年级(下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状况的了解,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八年级(下册)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歌曲中凝聚着历史,通过收集、视听和演唱不同历史时期的歌曲,从一个侧面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使学生在心中产生与历史的共鸣。八年级(下册)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一幅家庭照片就是一幅凝结的历史画面,以时间为线索或以人物为中心组成专题系列,收集和交流反映不同时期社会风貌的家庭照片,以此来了解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家庭的幸福。九年级(下册)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搜集能够反映法西斯罪证的历史老照片,认识法西斯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建构起立足于课程整体的大课程资源观或整合的课程资源观。历史课程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进行多渠道地开发。历史活动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及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化,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活动课对教师的要求并没有降低,而是更高了,它需要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教育实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标志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教学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齐健,赵亚夫等著.《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6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一

新的学年马上开始了,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搞好历史学科教学,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计划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世界历史的学习缺少一定的心理准备。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但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个性、学习风格等方面截然不同。面对新学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学习内容的深入,学习任务的加重,加之有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够,教师应帮助他们正确自身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分析其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要学习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且有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西方文明之源、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英法美日俄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及挫折、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演变、亚非拉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等。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复习内容包括: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时代、秦汉大一统等内容。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材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4、内容分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形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 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培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1、细读中考说明、课程标准,进一步分析历年来的中考试题,拓展视野,把握中考脉搏。

2、全面完整的阅读全套教材,理清教材体系安排,找准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探索整理,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以

4、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5、针对学生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关键学生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更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缓解压力。

关于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二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叙述世界现代时期的历史,共21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及班级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情况是:不好动、不好讲、比较死板。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今年初三情况是:尾巴大,尖子生少且不及格中低分率较高,特别是初三(5)班大批男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今年历史毕业考要成功的担子很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课堂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本学期所作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4、加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历史学科研究。

5,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6,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7,认真,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具体做法: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这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现代史,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以课改的理念作指导,对新教材进行摸索

新教材教材插图多,直观性强,能力要求高,所以准备好好研究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5.对课型进行研究,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关于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三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形成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单元,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单元。使用的是《世界历史》(人教版),以英、法、美、德、俄、日等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为线索。教材最显着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二班的学生,优生多,中等少、差生多,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解决不了。一班的学生,优生、中等生、差生比例差不多。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

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首先是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5、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布置有效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争取在课堂中完成习题。对于考试和作业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查漏补缺。

7、进一步深入课题的研究和运用本学期继续深入研究和运用的教研课题是:《历史学科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

在工作实践中要紧紧围绕这一课题,潜心研究,大胆实践,撰写实践课案,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并能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健康个性的发展。

五、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后进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重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让优生发挥骨干作用,带动班级的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学校开展的学困生辅导工作,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上学期顾静和严廷花同学做为我的辅导对象,在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学期,我选定邢海泉和王家威两名同学,争取实现两位同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成绩的提高。

六、自我提高

1、认真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参加文科组组织的学习活动,及时送检教案。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最好归纳和总结。

2、继续参加全县第三批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认真完成作业,为全县历史学科点名听课做好充分准备。

3、继续开展读书活动,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充实到自己的博客中。学期末上交一份读书心得。

4、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活动。

关于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四

1、深度挖掘教材

初三是新课改,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处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度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适应会考的灵活多变性。

2、认真、全面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初三的历史。面对初中日益灵活的历史会考,备课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灵活传授教材,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认真设计好课堂的没一个环节。备好教材的同时,还一定要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3、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

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4、充分利用课外辅导,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生对于知识多数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就更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在他们面前提醒,重复,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大检查力度,使学生的脑子里始终都装着历史.将各班分成兴趣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提问,教师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抽查.。

5、加强与同一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

初三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对此,我们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联系,时刻掌握着每个学生的状况,并且及时的对症下药,争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6、教学进度

2—3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

4月复习中国历史1---3册

5月复习中国历史4册、世界历、下册

6月总复习及迎接毕业回考

关于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五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部人教版教科书、《课程标准》、《荆州市历史中考说明》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落实县教育局有关我县"高效课堂"的继续开展和学校下达的有关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使历史教学再创辉煌。

二、学情分析

我校现有四个教学班级,一个阳光班,三个普通班,在去年全县组织的期末考试中,我校历史考试成绩排名在全县平平,优生人数不多,合格生较好,但有部分人数在差生线下,本学期教学中,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具体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做好集体备课,有的放矢,抓好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2、在教学中,要以先进的素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武装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既抓基础知识,又注重能力培养,为拔高成绩的培养积累经验。

3、今年一定要针对学情,制定出辅优转差计划,不搞空架子,做样子,定人,定时,定内容,定人员,让优生吃得饱,让合格生吃得好,让差生吃得了,力争全校历史在全县的综合排名再有一个突破。

4、第一轮复习备考时,再一次制定出周密的复习计划,把内容计划到每一节课,加强集体备课,分工协作,讨论好后,再打印出来。

5、走出去,请进来。我们必须抽空到他乡学习、观摩,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作指导、点评,弥补自己的知识的不足,同时也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中考信息。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7

作为全省中考改革三个试点市之一,我市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根据《宝鸡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宝市教发〔2018〕165号)、《宝鸡市教育局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宝市教发〔2018〕510号)精神,现就群众关心的相关具体政策解答如下:

一、作为全省中考改革试点市之一,具体如何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答:2017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应当参加2019年中考地理、生物笔试和生物实验操作考核、信息技术考核。升入九年级时参加2020年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的笔试,以及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核。

2017年以前入学的初中学生继续按照改革前的中考政策,参加原有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二、实行中考改革政策后,各科目的分值和总分有没有变化?

答:中考改革前,卷面成绩由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与化学(12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100分)组成,体育测试成绩(50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共计30分),中考总分合计660分。

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后,我市中考实行“4+4”计分模式,也就是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体育(60分)四个基础计分科目,加上物理(80分)、化学(60分)、历史(60分)、道德与法治(80分)四个录取计分科目,以及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核(共计20分),中考总分合计720分。

三、八年级学生要在2019年参加地理和生物考试,具体如何报名?

答:2019年我市仍然实行中考网上报名,八年级学生和九年级学生在同一时间段报名,资格审查合格后领取报名条,登录宝鸡教育云平台(snbjeduyun.com),点击“中考中招系统”,按照提示完成中考报名。具体报名时间另行通知。

四、参加中考报名时,学生需要使用二代身份证吗?

答:是的。中考报名时原则上要求学生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采集相关信息,以减少信息错误。如确因未及时办理二代身份证或其他原因,也可申请采用手工方式录入报名信息。

五、八年级学生在中考报名前,需要进行资格审查吗?

答:是的,报名前须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方可报名。

在校学生,在就读学校报名,由学校进行资格审查,以班级为单位办理报名手续。

外地就读回宝鸡参加中考的学生须持户口本、就读学校证明材料、就读学校所在县区教育局证明材料到户籍所在县区考试管理中心(招生办)进行资格审查,合格后办理报名手续。

宝鸡市户籍的社会青年须持户口本、初中毕业证到户籍所在县区考试管理中心(招生办)进行资格审查,合格后办理报名手续。

六、外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不能在宝鸡市参加中考?

答:外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照陕西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方案》(陕教考〔2012〕8号)规定,须具备以下条件:随迁子女的父亲或母亲持陕西省居住证1年以上,按照国家规定在陕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年以上(含1年),随迁子女本人具备宝鸡市初中学校学籍。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就可以在我市参加中考。

七、如果八年级学生因休学或其他原因未能参加生物、地理考试,或者参加生物、地理考试成绩为D等,能不能补考?

答:八年级学生因休学或其他原因未能参加当年生物、地理科目考试的,可在下一年报考生物、地理。

参加生物、地理科目考试成绩为D等的考生,允许在下一年申请报名补考。

外地回宝鸡参加中考的学生须凭当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生物、地理科目成绩证明免考,如无法提供,应参加生物、地理考试。

社会青年凭初中毕业证免考生物、地理。

八、中考改革后,笔试科目成绩以什么方式呈现?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举措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职业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1986年共青团上海市学校部召开了“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拉开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序幕,随之许多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展开了深入的实践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校于2006年10月借助新校区落成的契机,启动了“与学校一路同行、让文化启迪心灵”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对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学校精神、营造育人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活动中,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了全体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依托学校深厚文化积淀的教育资源优势,提炼学校优良传统及个性化的办学理念,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1.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摇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1.1教育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影响力很强的精神规范,它规范着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工作与学习行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校园文化中蕴含着教育目的,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化校园中的每一个人。平常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校园氛围体现了学校每个成员的价值观、集体荣誉感和精神面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将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引导到学校确定的目标上。

1.2团结凝聚作用

将德育教育的理念变成一种精神形式溶于校园文化。通过价值观念、人生观、道德观念和群体意识的培养,使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产生认同感,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团结和谐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1.3激励约束作用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为师生员工提供了巨大的文化空间和活动背景,对师生员工的生活信念、精神愿望、道德理想与行为规则有着强大的感召力,以此形成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作为校园内价值系统的精华,作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一种潜在力量,对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促使师生员工自觉遵守学校各项制度,维护学校形象。

2.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

职业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员共同参与,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2.1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着力体现学校历史传统与发展

学校具有长期的办学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愫,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汲取精华、史为今用、传承光大,体现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创建和谐校园的融合,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特色、风格和氛围,使校园文化建设既有历史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

2.1.1成立组织机构,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明确活动要求和目标任务,以保持、发扬学校人文精神所形成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心理环境。

2.1.2创建学校品牌文化,凝聚学校主体精神

学校对办学理念、行为规范、视觉识别标准进行全面统一设计,使学校精神与文化底蕴形象化、直观化,形成学校特有的品牌文化。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徽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在醒目位置建造校训石、校风墙,渲染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

2..1.3编撰校志、举行庆典,传承学校历史文化

学校历经九十余年办学历程,由一所普通职业学校跻身为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进而成长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在坚持中不断发展,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编撰校志,记录创造学校历史的常人轶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利将来持续发展。

学校利用建校八十八周年、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契机,举行庆典活动,开展《走过八十八年》征文,《光阴的故事》老照片征集,设计制作《走过八十八年》画册及大型展版,拍摄校庆宣传片《传承博爱再铸辉煌》,对学校历史文化进行回顾、梳理、提升,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供更大的创设空间,充分展示学校历史文化风采,彰显办学理念。

2.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着力营造学校人文风貌与学习环境

按照“校园文化立足整体和谐美、绿化环境表达人与自然美、室内布置营造视觉艺术美、人际交往弘扬文明向上美”的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于学校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与专业文化学科建设相结合,着眼于环境文化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

2.2.1营造良好环境氛围,注重专业文化建设

本着典雅秀致、诗意画境、简洁经济的原则,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加大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投入。首先注重校园绿化工程建设,使绿化面积达学校面积的37%。绿化工程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形成常绿与落叶树种结合,乔、灌、花、草、藤互相补充,以自然植物绿茵草地为主,辅以石板小径、亭台长廊、休闲小站,寓情于景,点面结合。其次,环境氛围注重体现学校精神,力求校园文化达到无处不在,学校大门摆放“用爱和知识守护生命”的校训石;学校主厅正面布置醒目的徽标和“民主和谐、踏实进取”的校风,背面是“医学生誓词”;办公区域,走廊上镌刻教风“厚德博学 敬业爱生”;在学生宿舍楼梯过道、教学大楼走廊墙壁、图书馆阅览室等处张贴图文并茂的励志格言、名家名言;办公大楼墙壁,悬挂反映学校历史文化、校园风貌、主题活动的各类照片,再现学校的成长发展。第三,学校实训中心改造时注重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将专业特色、专业精神、学校历史等用照片、图例、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诠释,将校训的理念渗透到每一处;将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礼仪风范等,置于室内醒目位置,形成专业文化学习氛围,使师生在实训教学区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2.2强化学科建设,提升专业文化

围绕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课程资源建设融为一体,凸显学校传统文化、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学校举办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等多项专题研讨会,组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医患沟通、交友之道等学术讲座,提升专业文化素养。

2.2.3培育职业精神,提高师资素养

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的成长融为一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和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与人文素养,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相结合,养教师的精、气、神,育教师的技、能、德。。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开展以“青年教师职业身份认同”、“青少年叛逆行为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活动;组织专兼职青年教师设计展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举行青年教师师德宣誓、优秀教师表彰、“金秋读书节”征文交流等活动形成浓郁学术氛围、励学敦行。

2.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搭建教育活动平台与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所呈现的精神追求,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召唤、期望。要引导学生自觉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认同校园文化中包含的发展目标、团队意识和价值理念,达到启迪心智、陶冶心灵的效果。

2.3.1强化教育德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培育学生健康人格、良好品行的有效手段。。学校组织颂英烈活动、医学生宣誓和入团宣誓仪式,传承职业道德文化;举行国旗下讲话、养成教育,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校园;进行“感动校园触动我心”学生自我教育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体会平凡中的感动;举办 “金秋读书节”购书、征文、名著欣赏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通过主题鲜明的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对理想的美好追求,将一份职业精神、道德情操、责任爱心传递给学生。

2.3.2彰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中首先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班主任素质拓展训练,提高班主任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激励班主任用爱心、责任心与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二是充分发挥各班级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各班都有目标明确、励志奋进的班风,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班会。

2.3.3组织文体活动

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女子排球赛、男子篮球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关爱宽容、竞争向上的意识;开展“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点燃青春激情,展现亮丽风采;组织“放飞梦想,守护生命”纪念一二九运动文艺汇演,激发爱国热情;通过这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弘扬学校传统,丰富校园生活,展示学生风采。

2.3.4规划职业生涯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规划职业生涯,采用“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呈现对美好未来追求的向往之心,体现文化气质、人文情怀与职业精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习生报告会、青年志愿者活动周等,使学生明确今后的工作职责。

2.3.5组建社团组织

本着“激扬青春活力,丰富校园文化,服务学生大众”的宗旨,组建篮球社、文学社、英语沙龙社等四大类二十七个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的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能力特长、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认为,学校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统一,更是表层形式与深层内涵的统一、文化个性与文化规范的统一、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提升办学品质、构建和谐校园积极努力。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0月1日 D.1953年7月3.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x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在解决x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x藏进军,一面力争x藏和平解放 C.x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x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5.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 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6.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新 课标第 一网A.彭德怀B.*C.邓小平D.刘伯承7.“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 A.董存瑞B.黄继光C.邱少云D.刘胡兰8.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9.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0.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1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x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A.x藏和平解放 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 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x藏建设12.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 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 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3.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14.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开展合作化运动 C.组织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1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7.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18.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19.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20.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2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22.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23.下列关于“*”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 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的危险24.“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A.1971年9月13日粉碎*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反革命集团25.“*”中的一起冤案是() A.老干部批评“*”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批*,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二、非选择题(50分)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8分) (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政府是: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2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 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12分)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29.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12分) 表格一: 时段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953~1957年 14.6%1958~1962年 0.6%1963~1965年 15.7%1966~1976年 7.1% 表格二: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9.6 -4.2 9.21 1.9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 (3)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30.2007年适逢中共“十七大”召开,为此,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8分) (1)人物篇: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 图一 图二 图三 (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时期。 图四 鞍山大型轧钢厂 图五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图六 大庆油田油井试喷成功

(3)感悟篇: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两条即可)。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D B C C B A B D C D C C C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A A D B A A C A D A 二、非选择题(50分)26.(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x藏。(3)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4)1950~1952年土地改革。(每小题2分)27.(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一伙人。*、*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无产阶级政权。(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28.(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29.(1)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曲折过程。不正常的情况有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1966~1976年是十年“*”时期,全国动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2)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3)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言之成理即可。新课 标第一网30.(1)图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图二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图三是“铁人”王进喜。(2)图四和图五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成就;图六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经济成就。(3)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答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试 卷 说 明 试题在命题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解题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每个选择题都尽可能多的覆盖课本的多个知识点,后面大题更是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目的在于尽可能多的考查课本的知识点,充分体现中考命题的综合性。1.紧扣课标 试题在命制过程中以《历史课程标准》作为依据,以人教版的课本内容作为答案,综合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命题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知识的综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2.时代性强 历史与现实是不能分开的,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遥远的,而是近在咫尺的;不是死板的,而是鲜活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3.覆盖面广 此份试题依照《历史课程标准》,做到了紧扣教材重点,反映时政热点,既考查课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加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试题的编制着重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和现实社会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从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挥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价值。 4.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课程改革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不仅是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在命题过程中设计一些关于感悟和启示类的开放性问题,目的就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话可说。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10

各团支部:

为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升榆林传媒中心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团员青年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使广大团员青年能够积极参与并投身到传媒中心的发展建设之中。按照传媒中心党委和上级团组织要求,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团委就2022年团员青年理论学习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十九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中心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新部署,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团组织的活力,努力提高团员青年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大力推进学习型基层团组织建设,为推动中心融媒体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学习对象

榆林传媒中心团委全体青年

三、学习时间

暂定2022年各个季度开展工作(具体时间团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时间)

四、学习内

(一)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参考资料: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

(二)学习党的及党六中全会精神

参考资料:1.党的工作报告;2.在党的六中全会上的讲话;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

(三)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参考资料:1.“7.2”重要讲话;2.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3.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

(四)深入了解团史的发展进程

参考资料:观看纪录片《中国共青团团史》,并做记录。

第一集《初展英姿》主要反映了从团的创建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历史。。

第二集《搏风击浪》记录了从“九一八”事变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共青团的历史。

第三集《辉煌的岁月》记录了新中国建立到党的十一届界三中全会以来共青团的历史。

第四集《继往开来》记录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共青团“十二大”的历史。

第五集《走向新世纪》记录了共青团“十三大”到“十四大”间共青团的工作历程。

第六集《凯歌行进》记录了共青团“十四大”到“十五大”以来的主要工作。

(五)深入学习贺军科同志在共青团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报告和讲话与贺军科同志在共青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

参考资料:共青团中央办公厅情况通报【2022】1 号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情况通报【2022】3号

(六)深入学习贯彻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

(七)深入学习新闻思想和《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八)跟进学习其他有关内容。

五、学习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团委要把加强团员青年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政治理论学习的工作计划和实施办法,切实学习计划和各团支部学习环节等有机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团员青年开展理论学习,确保学习全覆盖。

(二)创新方法手段。各团支部需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和手段,拓展学习载体,依托微信、QQ 等信息平台组织团支部开展学习。采取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如专题讲座、讨论交流、知识竞赛、观看影片、参观学习以及撰写心得等形式进行,不断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