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7 09:32:54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文化;和谐社会;行为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社会管理会计

一、文化的概述

㈠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的沉积与传承。政治、经济与文化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政治与经济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文化也影响着政治与经济。我国《辞海》对它的解释为:“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总的来说,文化是一种传承,起源于过去,影响着现在,指导着未来。它若无形的空气一样,生活中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而它却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㈡中国和谐社会文化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核心文化是以和谐内涵为基础的文化体系。和谐文化包括与人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

二、文化对会计的一般影响

㈠文化与会计的联系

霍弗斯特德1980年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IBM公司的员工进行调查得出具有四维度的文化价值观:权力距离、对不确定性的规避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

葛雷教授利用文化论法,在霍弗斯特德文化价值观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基于会计实务的四维度会计亚文化价值观:职业导向与法律监管、灵活性与统一性、乐观与保守、透明与保密。

劳秦汉在葛雷教授研究结果下,增加决策有用性与客观性。与此同时,他进一步分析得出基于会计理论研究的五维度会计亚文化价值观:创造性与传统性,求同性与求异性,多元性与一致性,实证性与规范性,应用性与纯理论性。

㈡文化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西方按照文化生成的地域将文化分为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陆地因其自身封闭性等特点导致其具有保守的特点,是一种典型的小农文化;海洋因其流动性等特点导致其具有冒险的特点,是一种传统的商业文化,因此基于劳秦汉的观点: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下在会计实务处理角度下分别表现为法律监管、统一性、保守、保密、客观性;职业导向、灵活性、乐观、透明、决策有用性。会计理论研究角度下分别表现为传统性、求同性、一致性、规范性、纯理论性;创造性、求异性、多元性、实证性、应用性。我国的会计亚文化价值与大陆文化下特点相同。

三、中国和谐社会文化观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我国的会计亚文化具有大陆文化特点,这也正体现着我国会计的现状与问题。然而文化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当下的创造,文化既是社会发展的推助力又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当代中国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营造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倡导与贯彻,也必将影响会计发展方向,甚至是会计亚文化价值。基于中国和谐文化观,我们应着重发展行为会计、环境管理会计与社会管理会计。

㈠与人和谐――行为会计

与人和谐,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重视人的作用,关注人的行为。20世纪90年代初,行为会计理论产生,它是由财务会计学、心理学与社会性构成的边缘学科。人是在“经济人”与“社会人”结合体,具有有限理性。它就是建立在有限理性下的会计系统。行为会计学的理论根源为认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认识心理学认为会计会基于如锚定调整等主观心理策略进行会计行为。这使得人的行为受主观意识驱动。社会心理学则认为会计会受会计亚文化价值等影响。近年来,如獐子岛事件等的财务造假事件频生,这主要是“人”的原因,关注会计主体的行为,才能最终遏制会计恶性事件的发生。鉴于我国会计亚文化的特征,我国会计人员的行为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这使得我国更应该加快行为会计发展,合理分析会计主体的行为,促进会计人员改善现阶段的消极行为,进而发展当下的会计亚文化,达到真正的与人和谐。

㈡与自然和谐――环境管理会计

与自然和谐,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0世纪9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协会就率先提出环境管理会计概念。它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和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产生的。我国经济发展是目前以过度消耗资源换取的,企业只关注如GDP等量化指标,而没考虑环境负担问题。张亚连等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得知环境管理的实施与否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这表明企业并没有从长远视角,考虑环境资源价值等问题。如今雾霾橙色警报也是给企业的危机警报。企业需要承担生态环境信息披露等责任。我们应该从根源上节约资源,关注影响环境的决策、行为的成本与收益。最终企业在与环境和谐的大环境下,实现经济最大化。鉴于我国会计亚文化的特征,会计的思维是局限在狭隘的财务方面,并受法律制度限制,因此更应该在上层角度关注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制定强制规定,让环境管理观念逐步渗入现有会计系统中。

㈢与社会和谐――社会管理会计

与社会和谐,就是把眼光投放在社会中的各方面,使它们可以和谐相处。社会管理会计是从一般的管理会计原理或是企业管理会计原理延伸到社会领域,从整个社会的角度预测分析企业经济活动可能对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向管理层提供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决策信息。我国现阶段对社会管理会计关注度不高。如果会计只关注自身的经济活动,不考虑社会中如企业产品责任等因素,那么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中就不易获得核心竞争力,终究会被市场淘汰,因此率先引进此概念的企业必将获得超额回报。鉴于我国会计亚文化的特征,会计主体不愿接受新观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发展理论,对会计主体进行理论宣传,以理论促文化价值观的进步。

我国目前的会计亚文化观限制了会计理论的发展,我们现阶段应该做的是突破现有文化的枷锁,积极发展相关理论,再形成更适应发展的文化。最终使中国会计完善自我体系,并成为推动中国特色和谐社会形成的助燃器。

参考文献

[1]张亚连,张卫枚,邓德胜.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现状及其对策―基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2(1):55-58.

[2]雍小青.基于行为会计理论的会计行为优化研究[J].财会研究,2012(3):37-39.

[3]胡际莲,郎永健.社会管理会计在西部开发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04(6):57-58.

[4]劳秦汉.文化环境・会计人・会计实务与理论――兼论中西文化环境对会计的不同影响[J].会计研究,2001(1):32-37.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篇2

现将我委年党组中心组学习情况及年学习计划报告如下: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意见》渝委办发〔〕36号)精神。

一、年党组中心组学习情况

中共重庆市人口计生委党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年。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线,把学习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精神,作为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切实加强中心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促进我市人口计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坚持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将理论学习摆在重要位置。

委党组中心组成员共51人,年。其中委领导11人(党组成员7人、副厅局长级干部1人、副巡视员3人)正、副处长20人,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17人,直属机关工、青、妇负责人3人。为确保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和《年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人口计生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坚持五个结合”做到五个落实”即: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传达文件精神与独立思考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中心发言与集体交流相结合;会议研讨与工作调研相结合。做到人员、经费、时间、内容和效果落实。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系。

及时征订、购买了理论书籍以及辅导材料等,一是保障充分的学习资料。根据学习需要。并及时将每期的学习活页文选》发放给每位中心学习组成员自学参考。二是做好充分的会务准备。每次集中学习都由直属机关党委根据学习计划和学习情况,提出集中学习的建议方案,经中心组组长审定后,及时协调好集中学习的时间,落实中心发言人,准备学习资料,学习中严格考勤登记,做好会议记录。三是保存完整的学习档案。每次中心组集中学习的学习材料,学习记录、学习考勤、发言提纲和心得体会文章都存入了中心组学习档案。四是及时通报学习情况。系统局域网上建立的中心组学习栏目中,将每次中心组集中学习情况,及时以简报和信息的形式进行通报,并刊发部分中心发言和心得体会文章,引导和推动了人口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

二)突出理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结合实际精选学习内容。

结合我委干部实际,根据市委对各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要求。班子成员对所学篇目作了精心选择。提出了以学习党的精神、科学发展观、、党风廉政建设、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和人口理论知识为重点,并结合工作实际,增添了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相关内容。今年以来,邀请市直机关党工委领导、市委党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市社科院等有关专家、教授作专题报告8次。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会3次:一是三月份组织了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理论学习和警示教育,增强了中心组成员的党性修养,巩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强化了廉政责任意识,敲响了拒腐防变的警钟。二是八月份组织了以“营造良好人口环境”为主题的专题学习讨论会(重庆人口论坛》按照“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和“理清思路、明确重点”专题讨论的总体要求,围绕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314总体部署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多层面、多视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是一次没有思想,没有忌惮的开放论坛,对改善和促进人口计生工作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讨论,中心学习组成员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及时进行观念的转变,思维的更新,思想的解放,为促进我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内陆开放高地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奠定较好的理论和思想基础。三是十一月份组织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专题学习会,按照“314总体部署和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精神,紧密结合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和各单位、各处室、各岗位的职能职责,研究讨论了年工作思路,并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上形成了共识。即:充分认识重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上取得突破;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保障力度上取得突破;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取得突破;配套完善政策措施上取得突破;干部队伍建设上取得突破;把握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

三)力求在工作指导和实践上取得实效.坚持学以致用。

总结经验,中心组学习对于统一思想。完善决策,推动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学习中,始终围绕中央和市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把研究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中心组学习经常化的任务和要求,使学习内容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学习成果更有利于转化为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措施。每次学习前,都要求中心学习组所有成员密切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和全市工作大局,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围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搞好专题调研。年内,每人撰写调研文章或心得体会1-2篇。

委党组中心学习组在抓学习、抓教育、更新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工作创新的突破口放在课题调研上。围绕“党组织的现状、群众的需求”等课题分别到区县展开调研。一年来,共完成各类调研文章和心得体会7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为党组决策提供了依据。其中:加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力度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项政策体系》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项“三项制度”工作会上交流发言;党组书记、主任潘晓阳撰写的注重基础积极创新服务发展努力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法和路子》获年重庆市机关党的建设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党组成员、主任助理、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田恒轩撰写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工会优势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获市直机关“工会主席论谈”优秀论文一等奖;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完成了人口计划生育公共决策统筹机制建设》重庆市人口形势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关于城乡统筹发展中人口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调研》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综合服务职能建设》4个专题调研报告。制作了重庆市人口计生委创建“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纪实专题片—新的跨越》编印了-重庆市人口计生系统机关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讨论文选编》编印了年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纪实画册《求实.统筹城乡人口发展.创新》指导区县完成了年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创新项目11个,重庆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11个课题全部结题。

采取请上来提”走下去问”征求意见函”全委横向比”领导带头找”处室单位查”职工自己问”等形式深刻反思、深入剖析,针对去年“执政为民、服务发展”考评中反映出的社会考评成绩偏低、部分干部思想上出现松懈厌倦情绪等问题。分析查找了机关作风中存在突出问题及表现。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规范了机关工作秩序。重新修订完善了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日常管理、公务接待、政务值班、等机关管理制度,编印了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机关党建和行政管理工作制度汇编》

始终坚持围绕大局,工作实践中。保障中心,服务发展这条思路,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事业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弘扬“四种”精神:开展了创新奖”求实奖”等评选活动,激发党员的内在精神动力,使“吃苦、求实、创新、奉献”精神成为人口计生系统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共同价值取向。二是严格依法行政:简化四项办证、审批程序和进一步改革完善了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为保护群众利益不受损失,杜绝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重新制定出台了重庆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开展了特殊人群违法生育专项治理”活动。三是加强行风建设:全系统开展了清廉从政,服务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开通了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夯实基层基础。规范了村级人口计生工作制度,推行合同管理、民主管理等系列措施,结牢村级网底。400个村(社区)建立了人口信息监测点。开展专项评估推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四是完善惠民工程:全市实施“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残疾家庭扶助制度”进一步加大了对独生子户、双女户、独女户、独生子女死亡户、独生子女残疾户奖扶力度和标准,开展了农村计生家庭养老保险试点。对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对象和享受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残疾扶助家庭的对象及子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参合资金均给予财政补贴。放大了政策效应,让服务对象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五是开展爱心活动:委领导每年春节走访基层慰问计生职工,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负责抗震救灾,带头捐款、缴纳特殊党费,市人口计生委直属机关单位和个人共计捐款120多万元。国家人口计生委李斌主任高度评价了委对四川省人口计生系统的捐助,盛赞“川渝一家亲”

二、年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紧密联系重庆实际和中心组成员的思想、工作实际,着力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为开创全市人口计划生育事业的新局面提供坚实的理论保障。

二)基本原则

安排本年度中心组学习专题和内容。切实把学习理论同指导工作结合起来,党组中心组年理论学习要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围绕中央工作部署、市委重大决策和党组中心工作。把解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转变思想作风同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水平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转化为切合人口计生工作实际的工作思路和破解工作难题的良策。

三)学习内容

全面把握精神实质,1.深入学习党的以来中央和重庆市委的文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精神及其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组织一次中心组专题学习讨论会。

进一步提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自觉性。举行一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主题的中心组集中学习会。2.深入学习贯彻中纪委三次全会、市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尤其要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认真学习钻研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典原著,3.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学习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掌握其精神实质,还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纲要》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等辅导读物。举办一次学习主题研讨活动,1-2次专题报告会。

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计生工作的需要,4.深入学习现代经济知识。认真学习经济、政治、科技、法律、文化、人口理论等方面的新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战略思维、开阔世界眼光,解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市情和经济规律。举办2-3次专题讲座。

认真研究解决工作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5.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开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局面的意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业务知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深入开展理论调研活动。推进人口计生事业的新发展。

四)学习形式

辅之以报告会、政治业务学习日、支部活动等,学习形式主要以自学与集中研讨交流相结合、专家讲解与中心发言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坚持周五政治业务学习制度,采取规定内容、学习交流、检查笔记、知识竞赛等方法措施,促进学习任务的落实

每次3-4天,1.开展“主题研讨”定期召开委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全年不少于2次。每次集中研讨12个关乎大局、关乎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根据学习研讨主题,组织中心组成员做中心发言和学习交流。

全年不少于4次。2.举办“领导与专家讲座”定期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每次半天。

党组中心组用一周左右时间,3.集中学习、培训。8月份。组织集中学习与培训。上半年安排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或党史专题学习。

深入实际,4.搞好专题调研。把“学理论”与“搞调研”结合起来。党组中心组成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寻求新办法,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5.继续开展“党的知识学习月”活动、有关理论知识考核(竞赛)举办年中心学习组成员读书笔记和党员干部学习笔记展评活动。

五)学习要求

年度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1.委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要做到学习前有预先通知。每次集中学习的参与率和每位成员的年参与率不低于90%

坚持在岗读书学习,2.每位中心学习组成员要自觉遵守中心组学习制度。多读书、读好书。除完成年度学习计划规定的内容外,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自己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每人每年至少读一本好书,再选学一些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每次集中学习研讨,要提前做好准备,自学有关内容,写出提纲,积极发言,保证学习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坚持撰写读书笔记,每人每年完成的调研报告或理论研讨文章、读书笔记等不得少于1件,由直属机关党委负责收集汇总并推荐参加有关研讨活动或相关报刊发表。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篇3

论文关键词: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辅导方案

一、方案设计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不争的现实。而其中的一个特定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当其脱离其母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到社会主流的汉文化中进行跨文化就业时,由于其客观存在的经济、文化、教育、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差距,就业更显艰难。关注大学生就业,在当今和谐的语境下,更应当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

所谓职业决策自我效~,(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mca.cy),是指决策者对自身成功完成职业决策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程度。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是了解职业生涯行为的重要指标,掌管和监控着职业生涯认知与职业生涯行为的发展历程,是个人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才能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发展能力。从根本上帮助其成功就业。

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生涯辅导方式.它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港台地区均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要最大限度发挥团体辅导的功能,就必须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团体辅导方案。所谓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是指运用团体辅导理论,有系统地将一系列活动加以设计、组织、规划,以便领导者带领团体成员在团体内活动.达成团体辅导的功能与目标…。本文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和文化背景,尝试运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团体辅导理论.设计出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辅导方案。

二、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方案的设计必须基于一定的理论。本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金兹伯格(ginzberg)、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社会学习等团体辅导理论。

金兹伯格、舒伯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应该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一个人的生涯选择历程。生涯辅导的基本假设是:生涯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职业生涯辅导应该依据个人在一生中各阶段的需求而设计舒伯认为,生涯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成长阶段(出生到十四、五岁)、探索阶段(十五到二十四岁)、建立阶段(二十五到四十四岁)、维持阶段(四十五到六十四岁)和衰退阶段(六十五岁以上)。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需要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正处在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参与各种类型的辅导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自我个性特点、素质、能力,以及职业内外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从而选择职业目标,制订职业规划,完成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本方案的设计,正是根据大学生生涯发展的阶段性需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阶段发展任务而展开.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切实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人本主义理论是1940年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法发展而来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只要创造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气氛,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自我理解和改变其对自己、对他人看法的可能性;人都有一种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发展自我的倾向,并能表现出自我指导的行为方式。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唯一的动机,团体辅导应是非指导的,着重鼓励及激发这种动机,促进团体成员的成长。本方案的设计坚持人本主义的非指导性原则,通过设计营造出一种安全的气氛,相信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能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通过设计尽可能多的催化活动.让成员勇敢地自我开放.学会如何倾听自我、发现自我、信任自我、激励自我、实现自我。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nringtheory)是一种在刺激——反应学习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该理论的重点是人类的学习主要是依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观察)的学习。它强调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强调行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强调观察学习;强调自我调节过程。此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并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本方案根椐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时注重提供更多机会.增加成员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问接经验(观察)的学习,鼓励成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方案设计的因素考量

1.团体目标的考量

本方案设计的目标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betz和taylor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可操作性定义确定为:个体对自身完成准确自知、收集职业信息、目标定向、制定计划、问题解决五项任务所需能力的信心水平。具体包括五个部分:一是了解自己能力、职业兴趣、与职业有关的需要和价值。以及自我概念等方面的自我评价能力;二是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三是将个人属性与工作特点进行匹配的目标筛选能力;四是作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五是解决或应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所遇到问题或障碍的能力。本方案围绕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五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问题解决进行设计。共分8个单元,分别是“萍水相逢”、“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与职业”、“美丽目标”、“我的生涯我作主”、“我的未来不是梦”和“笑迎未来”。再针对每个单元。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

2.达成团体目标的途径考量

班杜拉认为,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有四种途径,即亲身体验、替代学习、言语说服和情绪唤醒。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的一种。因此,其提高遵循上述四种途径。

对于亲身体验,班杜拉认为,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作为一种直接经验是个体在习得与操作中的亲身经历。这些经验是获得自我效能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本方案设计了“我的成功”、“20个我”、“他人眼中的我”等活动,让个体回忆以往的成功经历,总结自身的成功经验,挖掘自身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对于替代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经验来自于观察他人所获得的间接经验,个体首先通过社会比较过程判断他人能力的高低,然后通过信息提供过程进行观察.从他人的成功操作中获取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方案设计了“毕业生访谈”,通过安排与团体成员同一专业、已在社会较为成功就业的毕业生回校与其面对面交流.与团体成员共同分享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得失成败,为团体成员提供一次很好的替代学习机会。另外,本方案设计强调分享,在辅导中,提供大量替代性学习的机会,强化成员“他行,我也行”意识,进而开始模仿他人的积极行动。

对于言语说服.班杜拉认为.个体拥有一定的言语说服和各类社会性影响的综合能力.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规劝。一个充满鼓励、信任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本方案设计了“热椅(优点轰炸)”活动,让每一个成员轮流坐在一张椅子上,面对大家,其他成员轮流大声说出他的优点,让每个成员在大家的言语肯定中强化自我意识。充分体验被尊重、被夸奖的感受,在赞美与信任的氛围中重塑自我形象。

对于情绪唤醒,班杜拉认为,个体的情绪有力影响着自我效能,当个体情绪经常处于消极状态时,则他们的自我效能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当个体情绪经常处于积极状态时,则他们的自我效能会不断提升,总体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本方案设计了“乐队总指挥”、“个人演唱会”活动,让成员设想自己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或歌唱家,在激昂、催人奋进的音乐声中唤起自身积极的情绪体验。设计了“生涯狂想曲”、“水晶球”活动,让每位成员畅想自我职业成功的美好场景,唤起他们对成功人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让他们相信,只要有梦想,只要有努力,人生就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3.团体成员的民族特性考量

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成长有着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心理背景。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其民族特性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较为保守,观念较为落后。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信息相对滞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少数民族学生一旦身处思想开放、信息活跃、文化多元的大学环境,思想、观念难免落伍。本方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生涯拍卖”、“墓志铭”活动,目的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的讨论与碰撞,引导他们开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代共脉搏。

二是自我较为封闭,不懂得开放自我,缺乏与人沟通的愿望与能力。本方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20个我”、“别人眼中的我”、“swot自我分析”、“面具脸”活动,目标促进成员自我开放,坦露自我,了解自我。设计了“同心圆”、“棒打薄情郎”活动,让成员学习与人沟通。了解和接纳他人。

三是自信心较为缺乏。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不高,底气不足,对生涯发展较为担忧,情绪容易焦虑等。本方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我的成功”、“天生我才”、“目光炯炯”、“生涯狂想曲”活动,协助成员了解自我长处,学会肯定自我、欣赏自我,珍惜自我潜能,激发他们对未来的信心。设计了“热椅”活动,通过成员相互肯定,强化信心。设计了“微笑训练”、“形体训练”活动,从行动上培养成员自信心。

四是行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裹足不前,不愿改变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尝试等。本方案设计了“美丽目标”、“我的生涯我作主”、“我的未来不是梦”和“笑迎未来”四个单元的内容.就是促使团体成员对自我生涯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制订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鼓励成员通过实际行动大胆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四、方案设计的内容

1.团体名称与性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高。属于结构式、发展性团体。

2.团体辅导目标: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3.团体辅导对象: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生更合适。

4.团体规模:l0一16人。

5.团体地点:团体辅导室或抗干扰性较好的教室。

6.活动时间及频率:共8次,每周一次,每次120分钟左右。

7.领导者:心理辅导工作者.有一定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工作经验。助手l人。

8.理论基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金兹伯格以及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 学生; 会计案例; 学习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目前,我国会计案例教学研究主要从教师视角研究如何“教”,很少从学生视角研究如何“学”。研究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不仅是 教育 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 发展 委员会(1996)认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案例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 科学 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会计案例教学的效率。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可以加深对会计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会计专业素养,从而全面实现会计案例的教学目标。

会计案例教与学的大致过程是:(师)呈现案例——(生)个人分析——(师)组织讨论——(生)参与讨论——(生)撰写会计案例报告——(师)评价会计案例报告。从学生视角看,会计案例的学习过程是灵活运用会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个人分析、班组讨论、撰写会计案例报告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于教师教法的学习方法。

一、个人分析的方法

个人分析是会计案例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核心环节。格柯(gragg,c.l.,1954)认为:“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实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现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一)解读案例

经过设计的会计教学案例结构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标题,即案例名称,如“小金库是怎么形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该不该提”等。案例背景,对案例所涉及的 企业 背景、政策背景、 历史 沿革、组织结构等进行的概括介绍。案例故事,是案例的核心内容,有的以案例发生的时间顺序,也有的以案例所涉及的内容类别进行描述。问题,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会计案例用中文、 英文 等某一种语言表达,由标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构成。解读会计案例首先要运用阅读技巧读懂语言,要根据语境,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案例中的词语往往是会计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划分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理解句意,分析结构复杂的长句,准确无误地把握长句语意。英文版会计案例的主语、定语、宾语、补语各类从句比较难理解,应特别留意。一个 自然 段内,语言叙述是有层次的,要掌握行文基本 规律 ,把握中心句、关键句,归纳段落大意,特别留意每段的第一句,它们往往是中心句。要根据会计案例行文结构,归纳出中心思想,搞清内在的逻辑关联。

专业解读和语言解读同样重要。专业解读重点是把握案例中时间、组织结构、人物、基本原理、财务报表等要素,如案例时间。会计案例发生的时间是专业解读的时间参照系,一个发生在2005年的案例,应该以2005年为分析的终点。

(二)分析问题

案例是有疑问的真实的故事。用于教学的会计案例一般都有思考题。

首先要明确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角色不同,看问题的基本角度不同,观点结论也不同。会计案例分析者身份角色主要有出纳、会计、主办会计、财务部经理、总会计师、总经理等。角色可以归纳为当事人和领导者两类。

然后对问题进行恰当归类,认清是哪一类会计案例问题。会计案例问题,从内容看,有的是专题性问题,有的是综合性问题;从问题与教材关系看,有的是知识型问题,有的是应用型问题,有的是创新型问题;从解决方案看,有的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有的有多种方案。从答案看,有的是封闭性问题,有的是开放性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内部、外部,组织、人员、制度、文化、战略、技术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努力确定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制订可行的方案来消除或缓解问题。应基于对案例问题的理解和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说明为什么应该这样处理,而不是那样。

会计案例解决问题需要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张丽华(2000)提出管理案例的三种分析方法值得借鉴:一是系统法。把所分析的组织看成是一个处于不断地各种投入因素转化成产出因素过程中的一个系统,了解该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有关行动和更清楚地看出问题。二是行为法。主要着眼于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与人际关系。三是决策法。不仅仅限于采用“决策树”或“决策论”等方法,还包括使用任何一种规范化、程式化的模型或工具,来评价并选择各种备选方案。

还可以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研究会计案例问题的分类和解决过程。按组织程度分,会计案例问题可以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结构良好会计案例问题的解决过程可分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答案三个阶段。结构不良会计案例问题的解决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撰写会计案例报告。

二、班组讨论的方法

班组讨论是案例学习的重要环节。哈佛工商学院曾经把案例教学定义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讨论是个人分析的口头表达,是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反馈信息、修正方案的平台,有集思广益的作用。学生要遵守规则,热情参与,展现自我,贡献智慧。

(一)说

“说”是会计案例讨论的首要问题,主要是思考“说什么”和“怎样说”,以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语言把观点表达出来。

“说什么”是发言内容。简单地回答,个人分析阶段怎么分析的讨论时就怎么说。但受发言时间限制,有时候不可能全部都说,说的角度主要有五个:1.综合型分析。对案例中所有关键问题都进行深入分析,列举有力的定性与定量论据,提出重要的解决方案和建议。2.专题型分析。只着重分析某一个或数个专门的问题。相对其他同学分析得更深刻、细致、透彻,提出独到的创见。3.先锋型分析。首先进行分析,以带动集体讨论的进行。常有引方向、搭架子、铺摊子的作用。4.游击型分析。准备不充分,作简单明了、蜻蜓点水式的分析。5.信息型分析。提供从案例本身之外其他来源获得的有关信息,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怎样说”是说话技巧问题。注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多用双音节词和短句子,尽量形象生动,使人听得清楚明白。开口之前,打腹稿,理一理讲话思路或在小卡片上列发言提纲,有利于增加说话的条理性。发言要论点鲜明,言简意赅。恰当使用礼节、语气、褒贬、手势。陈述自己观点要摆事实,讲道理。遭到别人反驳时,要保持冷静,不怒形于色。对别人的观点,宜用探讨的语气交流观点,一般不全面否定别人的观点。后续发言可以是对自己第一次发言的补充和修正,也可对他人的某一方案提出不同见解,更可在比较大家提出各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最可行的行动方案。不自命清高,装腔作势;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不哗众取宠,喋喋不休,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应有的学识、风度和教养。

(二)听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倾听是 会计 案例讨论的基本功,是最好的恭维,听要求做到“三心”:专心、热心、耐心。专心: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观点意图,对所倾听的内容进行心智加工,分析判断,不东张西望,不做下意识的小动作。热心:别人发言时,用目光注视对方,应和、点头、微笑、鼓掌,对发言表现出感兴趣。耐心:尊重别人,注意礼节,认真听完,不打断,不因观点不同而不屑一顾。

(三)记

班组讨论中适当做点笔记,记录学习心得。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记别人发言的重点、新的信息,期望记录别人发言的全部内容,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记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灵感,如突然萌发的某些心得体会,悟出的原来未曾想到的问题。笔记尽量记在案例旁边空白处。

三、撰写案例报告的方法

会计案例报告是个人分析的书面表达,力求全面深刻,一般在班组讨论之后。如果是 考试 ,经过个人分析,直接撰写会计案例报告。会计案例报告的评价标准是:问题界定清晰,原因分析深刻,对策具体可行,说理充分,逻辑性强。

(一)观点

观点是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见解、主张和态度,明确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案例报告的精华所在。一般用一个意思明确的表示判断的陈述句来概括。观点必须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有新意。

(二)论据

论据是证明会计案例报告观点的材料、依据,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具体包括:1.本案例的材料。这是要优先使用的论据。如果观点是从案例某材料中得出,那么该材料就是论据。2.实证。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3.统计数字。让数字说话,进行定量分析,增强说服力。因为会计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学问。4. 法律 法规。 经济 法、税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5.公认的基本原理。包括会计学、管 理学 、经济学、 金融 学等学科。教师开的 参考 书目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全部阅读。6.权威论述。引用国际著名的会计学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刊、名家的至理名言,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7.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会计制度等最新政策动向和学术动态。论据一要有真实性;二要有典型性。

(三)结构

会计案例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事实、问题、备择方案、方案分析、建议方案、结论等六个部分。1.事实。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列举要素,简介案例。有时候还可以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等。2.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把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逐一列出,并排序。如果有必要,可以分关键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3.备择方案。基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备择方案。4.方案分析。根据目标和现实条件,对每个可行方案分别进行综合评判,权衡利弊,具体写出优点和缺点。5.建议方案。按照一定标准,遵循决策程序,从备择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6.结论。案例学习的最终结论。有时候还可以说明学习的经验、教训、启示等。如果有多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上述3至5部分。

(四)语言

会计案例报告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把主要观点和论据写得一目了然,不辞藻堆砌,语言还要专业,有会计学科特点。

总之,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学习方法只能为会计案例学习提供技术层面的帮助。从根本上说,只有深刻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实务,全面提高会计专业素养,才能从理论层面真正提高会计案例学习能力。

【主要参考 文献 】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 教育 发展 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 科学 出版社,1996.200.

[2] gragg,c.l..because wisdom can’t be told[m].in mcnair.m.p.(ed).the case method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54.6.

[3] 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马新建,李庆华.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篇5

一、美术价值体系对设计理论构建的基础与前提

所谓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如指导思想、理想、信仰、信念、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等。由于长期以来在审美本质上的同宗同源性,美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彼此难以割裂和分离,美术价值体系在其包含的诸多要素方面对设计理论的构建及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画家很早就开始涉足设计领域,中国古代的画家往往可以兼具文人、建筑师、园林师的多重身份,他们常将自己美术价值体系上的理想、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因素渗透进设计作品中。据传画家阎立本是大明宫的“原始”设计者,这与他精湛的绘画技巧密不可分,而这“精湛的技巧”,又与他独具慧眼、超凡脱俗的审美观息息相关。在中国,原本也没有“设计艺术”一词,以前皆称“工艺美术”。中国的设计教育也经历了从“图案”、“美术工艺”、“实用艺术”、“工业艺术”、“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国当代的许多著名设计师均毕业于美术学院或工艺美术学院,受到系统的美术观念的熏陶和技能训练。

在西方,设计(Design) 概念也起源于当时的绘画,画家们往往也从事建筑及器具设计,直至19世纪末,欧洲画家和设计师的身份都是无法明确分开的。当时欧洲一些美术院校以绘画教学为主,但学生毕业后多从事设计工作,这就带来了一个关于设计理论的归属问题:到底是在美术的大的框架下,还是自成体系、独行特立?笔者认为虽然现在设计艺术学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其发展仍然脱离不了美术价值体系的影响,需从美术领域不断吸收实践与观念上的营养。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美术领域的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艺术思潮曾对现代设计的形式、风格、评价标准等产生过较多观念上的影响。“二十世纪绘画领域中,日新月异的前卫画派也对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有的画派的主张覆盖着文学、艺术的诸多领域,有的前卫画家不但从事绘画、雕塑,同时也从事建筑和实用美术设计。”[2]从20世纪以来设计理论发展的客观情况来看,设计理论的构建常以美术理论为蓝本,有些设计理论几乎直接脱胎于美术理论,受到美术价值体系的影响至深。20世纪早期,柯布西耶、阿尔瓦•阿尔托、赖特及格罗比乌斯、密斯•凡德罗等包豪斯的探索者们把设计理论重心放在设计的本质问题上,开始走一条纯粹以设计为对象的教学和创作之路,设计理论得到长足发展。20世纪中叶,世界主流国家对设计理论越来越重视,为设计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活动空间与研究基础,英国、日本等国纷纷设立了自己的设计师协会、设计理论研究协会,设计理论的研究越发丰富、充实,体系也越发完善。但当人们惊呼现代社会很难再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样的全才大师时,不由得要去思考美术和设计观念及其关系问题。长期以来,设计理论从美术价值体系中吸取营养并将其作为创新的价值母体与后盾,设计与美术彻底分道扬镳后,设计理论自然会失去给养,失去原始动力,逐渐香消玉损。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大美术观,它涵盖了所有造型艺术审美需求的观念并形成集中反应。从广义上看,美术价值体系,它通过普遍性审美原则和方法来形成系统的结构,对美术创作及设计理论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美术价值体系,如同一棵大树,包含从传统到现代的各种审美思维,新的风格和理论的产生,都是不断生长的枝叶,丰富着大树的容貌,使之最终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这棵树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反映,不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都包含在当代美术价值体系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之中。当代美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结晶,当代设计理论的建构及发展只有建立在这种大美术观的基础上,才会有足够的养分,得到充分的生长,并在这样的美术价值规范导向中不断丰富、健全和完善。

二、当代中国美术核心价值体系下设计理论的创新途径

这几年关于建立中国美术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美术史论家尚辉先生认为这个价值体系一直都存在,而且是一个历史的形成与积累过程,只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发现、提炼和归纳,它应该包括:对于传统美术的承传与创造的价值观,对于外来美术的借鉴与融合的价值观,对于艺术社会学与本体论的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性美术的价值观,对于大众人文关怀与个体人文关怀的大众美术价值观与当代性的美术价值观。[3]笔者非常赞同此观点。当代美术价值体系必须是一个综合的,且兼顾到历史、现代各方面平衡的价值观念的规范和标准,它以传统审美文化内容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并通过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形成不断完善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在大美术的框架下,当代中国美术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当代设计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固守与创新――确立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尚辉先生认为当代中国美术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强调中国现当代美术对传统美术的延续性,而不是断裂性或叛逆性;其次则是在延续与承传的基础上进行变革与创新。所以,当代美术价值体系首先便是建立在传统审美价值基础之上的。设计是一种文化活动,理论与实践要保持传统文化和民族形式特点,必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与精神,在传承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模式和方式。随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意识中的普遍升温并形成热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现代化进程的对接关系的阐释成为一个时代话题。现代设计本土化的重要体现就是彰显民族文化精神,而这种文化精神深深积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范式中,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空灵意境等。传统艺术理论是传统文化及审美思想的重要体现,在现代设计艺术理论的构建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空间,其中的一些经典论述完全可以建立起视觉文化形态的理念体系,指导我们从事视觉文化活动。[4]比如南齐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论”,为我国造型艺术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缜密且符合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是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和衡量艺术作品的经典标准和重要的美学法则,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本土文化特色和内蕴。汲取其中的思想精髓,是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认识论、方法论、创作论和鉴赏论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促进中国设计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和延伸。另外,古代绘画理论中的“不似之似”、“以形写神”、“借物咏志”要求;“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版面空白处理,以及篆刻中“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在现代设计中都有运用。传统的艺术语言会使沟通更显容易,也便于观众产生共鸣和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继承传统是当代美术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下的应对之策,更是寻求民族化特色的一种重要方式。只有将传统文化的大旗坚定地扛起,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形成我们独特的文化品牌,为中国设计理论的创新指引方向。放弃了传统,也就放弃了当代设计的创造力与文化底蕴。而追溯研究中国美学史的意义之一即是具有推进现代美学的现实意义,并为现代设计注入文化的生机。当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除了固守其精神本源,还要勇于创新。设计需要一种意念,更需要一种文化意识,它是设计的主流,同时也能体现一个设计师自身的底蕴。当前国内许多设计师及设计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往往停留在对传统图形或符号的简单复制和因袭上,很少将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融合,而所有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语言”及其理论的缺乏。我们生长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华夏沃土,通过寻求丰富的本土资源,全面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借鉴中国传统美术观念的探索并将之发展延续,是发展和丰富中国当代设计理论的内涵,形成具有规范性的理论指导的重要途径之一。

融合与思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外来文化是指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从文化交流的自身规律性来看,外来文化往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处于一个封闭的体系当中就好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失去了一个参照系。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设计也似乎趋于一种大同或国际化,在融入大的世界文化主流中,又体现时代的气息与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代美术价值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外来文化和艺术理论的支持。尚辉先生说:“借鉴与融合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主体对待外来美术的一种态度。受西方强势社会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演进都绕不开西方社会的巨大辐射。20世纪以来,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都是贯通中西文化的先觉者,美术家也是这样。这就构成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都不是本土美术按自身逻辑演变的结果,而是本土与外来美术共同的合力作用。中国本土美术只有在借鉴与融合中才能展开现代性与当代性的转型,外来美术品种与样式也只有被本土化与民族化,才能获得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新的生命活力。”[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在反叛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基调上,欧美各种新风格、新思潮不断涌现。各种新的尝试形成了文化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在面对主流文化思想阵地不断受到冲击的局面,如何保护和保证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独立与繁衍,成为很多设计师考虑的重点。任何一种新风格的产生都不是无缘由的,必然是建立在一个思想理论的基础之上。传统的美术形式、主流的美术观念都有继承与创新、不断彰显时代精神和当代性的课题。借鉴与吸收的美术形式和观念都有消化与融合、不断融注本土文化精神和民族化的内容。“新艺术”曾标榜自己的“新”,即与历史上所有传统的割裂,但是无形之中还是受到了法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的限制,最终形成了受东方风格影响,又带有本民族特有的浪漫特质的风格。当时在巴黎的捷克平面设计师穆卡(Alphonse Mucha)的作品中极尽对新艺术风格的宣扬,更是带上了巴洛克式的繁华,而这样的风格又深深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的商业绘画。解放前流行上海滩的美女月份牌和日本漫画中甜美的女性形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新事物,而是不同国家在针对外来文化采取灵活有效的手段,而产生的结果。伴随新的文明历程的到来,设计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影响着当代的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时代的发展又是促进美术及设计理论发展变革的动力,一味地排外固守,容易导致文化上的盲目自大,而失去自我发展完善的机会。辩证地融合、吸收是设计理论生机勃发的动力源泉,我们当以开放、宽容的态度审视外来文化,更要结合本民族文化特点去消化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使之融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生机勃勃,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人文关怀――艺术的终极目标

展现人文关怀,是中国美术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也同样是设计艺术的本质目的和终极追求。作为体现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的美术,首先体现的就是对人的尊重与关爱,其人文关怀的对象包括对个体与大众。“大众化”是新中国美术倡导的重要价值观,人文关怀更多表现为各种美术类型在审美内容与形式上体现着以各阶层的审美认知习惯与审美趣味为中心。古代社会,宫廷美术、士大夫美术是对少数人的人文关怀,民间美术是对社会底层大众的人文关怀。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制度、文化导向方面的转变,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美术的人文关怀对象被确定为以人民大众为主体,艺术为大众服务的目标在美术领域得到真正实现。设计艺术与古代美术的发展主线有所区别,传统的工艺美术,主要通过手工技艺来完成,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工艺匠人社会地位地下,且文化水平不高,工艺产品中虽然也有一部分民间艺品,大多则是为少数官僚士大夫阶层服务的产物,儒士的审美趣味决定着传统工艺美术的方向和发展。这就使得古代设计艺术的理论及实践发展,未能像在服务对象上有成熟的分层体系,在缺乏主流文化作为其基奠与支撑的条件下,其人文关怀也不如传统美术那样细腻而完善。

现代设计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带有明显工业时代的特征,要为大众服务。设计构建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不体现着设计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设计在完成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必将更加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生存需求。当设计理念在绿色、生态、可持续等后现代观念中展开时,设计的人文关怀更多体现为对人的需求、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的关注,实现人、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设计往往包含着设计师的意志及人文态度,必然赋予“物”以人的意义,通过设计师及作品更好地为“人”服务,进而促进人文内涵的丰富和人思维方式的转变。[6]所以,中国当代设计理论的创新,理应在人文关怀方面提出更加细腻、更加完善的要求,即坚持以大众为服务主体,涉及社会需求各层次的人文关怀方向,以各层次的审美认知习惯与审美趣味为中心, 将“以人为本”作为设计艺术追求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

三、结语

当前,设计学和美术学并列艺术学门类一级学科,在多角度多层次的学术探知上,通过传承、借鉴、吸收和融合来追寻“本土化”,是设计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思路或线索。面对飞速发展的设计世界,置身深厚文化积淀的我们完全可以依据和借鉴当代中国美术价值体系,以新的姿态和高的文化视点,固守民族文化主体精神,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同时用辨析的眼光兼收并蓄国外发展经验,使之融合到民族文化和艺术理论中。如果对西方的文化和艺术理论只是一味地模仿或简单地挪用,我们的艺术必然丧失民族个性。批判性继承和辩证性融合,方可找到真正的契机,创作出具有当代中国性格和秉性的作品,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时代创新精神的设计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设计理论本土化的繁荣发展,这也是当代设计师将辉煌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汇的时代使命。

注释:

[1]杨萍,赵昆:《正视现实 迎接挑战 规划未来――“十二五”时期中国美术发展战略座谈会综述》,.cn/zixun.asp news_id=636,2011-3-3.

[2]朱铭,荆雷:《设计史》,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421页。

[3][5] 颜慧:《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中国美术发展――尚辉访谈》.cn, 2011-03-25.

[4]张宽武:《论中国古代画论的生成方式》,《中州学刊》2010年第5期。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篇6

会计论文的写作程序与要求:

完成会计论文的准备工作后,开始动手撰写论文,会计论文写作程序一般包括确定论文题目,草拟论文提纲,写出初稿,反复修改直至定稿等内容。

(一)选定论题范围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要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学术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将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可能相结合的科学的选题态度。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1.结构层次安排方法

(1)并列法。即表现为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2)递进法。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3)因果法。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2.论文提纲的形式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有时,当论文逻辑构成单位的内容不能用一个句子概括时,就写成一段话来进行表述。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三)编写初稿与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财会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论文写作速度,不宜求快,应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技能

[作者简介]盛希希(1972- ),女,河南光山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当代艺术。(广东广州5105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城市发展――以深圳华侨城创意园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yyb132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27-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技术竞争已转为设计与人才的竞争。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具有核心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课程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从专业美术院校的类型到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是几十年一贯制,很多院校的课程开设并不完善和科学。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多数院校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艺术理论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重视不足,这一点从高校的重技轻道上可以得到验证。鉴于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认真研究和合理开设艺术理论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对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素质十分重要。

一、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现状分析

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已经成为高校的热门话题,其课程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即使不少美术院系也意识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但由于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严重缺失,在建构课程体系时,只得延续以前课程设置的老方法。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大都设置相似,主要是在公共课程里讲授,并没有对当代艺术设计发生的原因做出全面的哲学思考,同时将现代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和应用视为与艺术无关。理论支持十分缺乏,是制约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原因,也是我们这样一个设计大国难以出现设计大师的重要原因。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一直得不到重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重技轻道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方法一直都是注重学生技术的培养,急功近利,以纯粹的短期实用主义为导向,提倡短、平、快的原则。追求“强技艺”,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是用这种标准来衡量。因为技能最“实用”,模仿最容易,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艺术本身及相关理论缺乏深度思考,没有站在历史和世界的角度思考设计的本质。因对深层次理论问题的思考严重缺乏,在课程安排上对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更显得不足。以至于现在还有人认为,理论课可有可无,看不见摸不着,是纸上谈兵,开设理论课是浪费时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也不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建设。

(二)教学目的不明晰

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从事设计和从事理论的教师强调的重点不一样。理论教师强调理论素养极端重要,设计教师强调专业能力极端重要。不少艺术设计教师,其自身理论专业知识不全面。学生长期接受各种技法训练,艺术理论水平的训练非常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论文质量是可想而知的。现在很多学院和老师一心只为了培养“大师”,有的过于关注各种设计大赛和获奖名次,为了设计而设计、得奖而设计。因此,要做好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关键要明确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

二、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开设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设计与创作手段。除了专业理论课程,当代哲学、现象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与艺术的交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从而促使我们去思考新的认知概念,进而指导我们的艺术设计与创作。因此,重视理论课的开设与教学,能够使我们保持清晰的专业思路。

(一)理论课程指导实践

理论指导实践的进行,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设计教育是培养设计技能,传授设计理想,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动。艺术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艺术素养,提升设计理念,扩大知识面。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后传达设计思想,与人顺畅沟通,发展专业潜能,超越自己的知识范围而有所创新,都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人文素质修养不高、艺术理论课的认知上显得十分薄弱、艺术理论知识及设计理念探索缺乏、没有宽广的知识背景和审美作依托、知识面狭窄,这样设计与创作出来的作品,其表现出的思想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没有内涵。所以,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在掌握“技”的基础上,要强化“道”的修养,否则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理论促进实践

从现代视觉艺术发展来看,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愈来愈模糊,艺术与科学技术的交叉关系已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识到设计知识传统框架封闭状态的局限性,正在把眼光从狭窄的知识层面移向更广阔的空间,并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着各种探索活动。艺术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非指艺术的实践和具体活动,而是艺术科学,也就是原理性的理论。实际上,理论和交叉性学科对实践的展开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有的技法性理论既是实用的理论,又是具体的方法。艺术设计不仅仅与人的吃、穿、住、行越来越密切,从理性思维的角度看,更重要的是其不纯粹性。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属于高等教育指导性专业,开设相关理论课对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思路十分重要。学生通过对材料理论课的学习,能够认识植物的麦秸、藤条,认识各种玻璃纸、报纸、墙纸,掌握金属材料、木质材质的属性、特征及功能。学生在熟练这些材料的属性后,再去实习劳动技能。这时学生会更加仔细地理解木、金属、玻璃、石材、织物等的特性,去尝试设计各种材质的家具。因此,到具体实施时,可以从易后难,先设计使用一种材料的产品,然后设计综合各种材料的产品,这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结构思维,学生也会更加关注材料结构属性的客观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这对发展学生发明创新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准确性和明晰性的增强、对材料质感和结构的敏感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对透视和空间知觉规律的掌握,对画法几何原理、设计史及人机工程等课程的学习,在未来家具设计中十分有益。1925年,马克・布鲁尔设计了一批钢管家具,通过钢管、帆布、玻璃、木材、皮革、编织品等材料,设计出造型优美、结构简单合理的产品,并很快地在欧洲流行起来。1928年,他又设计出了著名的“S型钢管椅”,时至今天仍很有市场。马克・布鲁尔在家具设计领域中的成功不仅在于对生产方式的考虑,更在于其对新材料的性能及理论的掌握。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理论课及交叉学科的教授,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设计观念、创新意识,并在其作品中所包含人文精神,都显得十分必要。

三、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建设的途径

(一)因材施教

由于专业理论课程都是基础课程的主线,而且不同专业方向的偏重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上也应该存在差别。对于术科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课程提供的是中西艺术史的发展脉络,风格与技法的演变是教学重点。对于艺术史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教育应引导学生思考,提供艺术发展的动因。如视觉艺术类的专业偏重当代和现代的艺术史教学;设计与应用艺术类的专业则偏重应用艺术中当代设计史的讲授;艺术与习俗史主要以当代艺术史作为重点内容,建筑史专业以当代建筑史部分作为重点。总之,理论课程需要因材施教。

(二)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技能,是艺术教育设计专业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因为它对于强化学生未来专业的敏锐观察力与感受力十分重要,能够训练学生眼、脑、手密切配合、协调一致,避免纸上空谈或“眼高手低”,是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不过,“强技能”对于培养未来的设计师固然十分必要,但作为终极目的则不可取。这种结果,最终会使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滑向制造“缺文化”“少创意”之匠人的歧途。因此,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对学生理论能力的培养(如对文学、哲学 、社会学、艺术史、图像学、符号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门类的研究和学习以及了解)和对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借鉴西方经验

真正艺术市场化的国家,优秀大师并不谋取专职教师的职位,教师与大师并不挂钩。在西方艺术类院校,艺术创作也是从社会上请知名大师上课,即“邀请教授”,学院固定教授还是以教学为主。道理很简单:会教学的老师设计未必得心应手,设计得心应手又有成就的大师未必能教好学。西方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一直比较关注理论课与交叉学科的培养。他们艺术院校本科课程设置的内容包罗万象,课程综合性很强,涉猎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有各种相关的艺术设计史课程,也有艺术心理学、社会经济与文化,还有许多艺术评论与艺术流派的研讨会等。这样学生的作品才会介入到各个领域,同时也加强了对各门学科的深刻认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推向周边的生活,很容易触发他们的兴趣。它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问题敏锐的观察力。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拥有分析和判断能力,具有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对基础课程的教授,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对真实三维空间的训练中,我们可以从想象的三维空间开始训练,接着上升到对立体空间、生活空间、社会空间、文学空间、哲学空间等不同的理解。由于基础教育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因此中西方对艺术的认知范围也不同。在教学中,应加强美术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强化学生运用美术史方法论对作品进行探讨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现象学、时空结构等也是分析美术作品的因素,运用文化与历史的关联去认识艺术作品。比如在讲授当代与现代艺术史时,以古代艺术史作为背景。讲授当代珠宝应用的历史时,老师可以介绍大量的珠宝设计灵感来自古代某个时期的绘画作品。通过这样的途径,艺术史就成为本国文化与艺术不断创新的灵感源泉,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

我们对艺术史课程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很大不足,需要加深对艺术史的了解。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向前看,还要再回头看,这样才能开阔视野。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机制、心理形态、审美意识,而且制约着他们具体构思的实际活动。因此,借鉴西方已有的成熟经验,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课程体系,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卫和.从专业教育到教育专业[J].美术学报,2009(4).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篇8

大学学会计的你,在进行了实习之后,对自己的实习有什么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会计实习心得作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会计实习心得作文一

短短两个月的工作过程是我受益很大。不仅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最主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

认识并融入这个团队,一向是这两个月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是拉近距离、融入团队的最好办法,两个月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向行业学习知识,向前辈请教经验,向同事传授工作技巧,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弱处和不足,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魅力。

要真诚:你能够伪装自己的面孔,但绝不能够忽略真诚的力量。记得第一天来那里时,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明白老板怎样样,就应去怎样做,要去感谢什么等等。踏进大门后,之间几个陌生的人用莫名而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微笑和他们打招呼,尴尬的局面理科得到了缓解,大家都很友善的微笑欢迎我的到来。从那天戚,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一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好。

主动出击:当你能够选取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在实习中,我会主动的协同同事工作,主动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会几级的寻找适宜的时间跟他们交流。谈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透过这些我就同事们走的很近,在实习中,他们会教我怎样做事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使我觉得花的了很多收获而且和他们相处的很愉快。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收获是丰硕的。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践运用中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十分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时间,菜发现自己明白的是多么少,这是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务必拥有的一段经历,他是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0会计实习心得作文二

毕业实践环节是大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之后、走向社会之前最真实的一个模拟实验,对于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平时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实习显得尤为重要。此次会计实务实习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写会计分录,填制各种凭证到记账、报表等一系列实务实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使得我们能够真正系统的练习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进而加强对我们以前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系统掌握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相结合,并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前提

在实习以前,我总以为通过学习,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已经扎实,主观认为所有的工作都一样,只要掌握了规律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实际过程中我才发现,我们平时所学的远远不够,在细节方面更是错误百出,比如我们书写的技能,如金额的大小写、日期书写的规范性等等。此外,我们根据相关的实习数据资料,在填写原始凭证、记账、编制各种账表时屡屡受阻,回想原因,大多都因为平时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经不住实战的考验,这也是我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一个重要教训。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

通过此次的实习过程我还发现,仅仅有熟练的理论知识对于我们会计人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么长时间的会计,可以说基本上对会计已经耳目能熟了,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是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仍然很吃力,这使我认识到会计理论如果离开实践过程皆为零,实际操作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离开实践环节的会计理论只是纸上谈兵,在财会人员的工作中行不通。

三、足够的耐心、细心是保障

会计工作本来就是繁琐的工作,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一点。在开始的实习过程中,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简单的填写凭证、记账都会错漏百出,试算不平。出错越多,越是心浮气躁,越是心浮气躁,出错就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到后来,我认识到了这一不足之处之后,就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分析,不但速度加快了,效率也提高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财会工作中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其实做任何事都一样,都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2020会计实习心得作文三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趋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作为一名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实训内容的衔接可以有助于促进我们对会计知识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所学的本会计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系统的模拟操作,深刻理解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于是学校给我们创造一次实训的机会,以检验自己的会计知识掌握程度和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接触社会,接触现实会计职业,为踏入社会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而作为学习了差不多一年会计的我们,只可以说对会计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这次实习中,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用班级作为会计财务室,那我们每个人就相当于一个财务科,包括有制单,出纳,记帐,成本核算,综合和主管等六个岗位,使我们实习时有一个模拟的操作环境。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总结了以下几点:专业方面,首先,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思维能力,具备诚实守信等端正的职业操守和敬业态度,这是会计工作岗位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再次,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平和的心态。这一次的实习虽然时间短暂,虽然接触到的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习,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2020会计实习心得作文四

光阴似箭,将近一年的实习生活即将接近尾声,实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不但巩固了自我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自我的实践经验。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我充分的意识到了实习的重要性,也很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因为透过实践能够提升自我的潜力,也为以后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石。

其实我明白要想熟悉和掌握公司会计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核算过程是不容易的。我主要采用了"多看、多问、多学、多悟"四种的方式,基本了解了公司基本状况和财务状况。

我于2012年8月25日至今在深圳市万顺兴纸制品有限公司实习,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纸制品(精美礼盒、酒盒等)的生产和销售,制品的销售,我在那里担任财务,该公司实行记账,我的工作范围是对公司所有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和编制对内报表。初来公司,我感到有点失望,因为我一向期望自我能加入一个大团队学里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在一个小工厂一个人做会计,但我渐渐发现,原先环境不大,人员不多的公司,要做的事却不少,能学到的知识也很多。

此次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跟着以前的胡会计学习,了解并熟悉公司业务处理的阶段,主要是"多看、多问";二、胡会计离职后,我对公司会计工作的流程还不是很了解,靠自我边了解边摸索边学习,直至熟悉了公司的状况熟练的处理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多学、多悟"。

胡会计先带我去熟悉公司的环境,会计事务所(我们外账是委托事务所做的)、银行、国税局等地方。对此,我有些不解其意,之后她才教导我,人际关系不能只局限于这小小的工厂,也要多接触外面的人,尤其是那些经常跟自我打交道的人。"人认识多了,事就好办多了",刚来第一天,她就给我上了一课,告诉了我团队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跟着胡会计学习时,我主要是了解公司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客户及供应商,并对发生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等,并学着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这个公司是一个小型微利生产企业,没有财务软件,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账都是透过手工完成的。这主要依靠办公软件的帮忙,因为我对办公软件的操作比较熟悉,所以使用起来也很熟练。我认真学习了该公司会计工作的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

刚开始接触账务的时候,我的情绪充满了激动、兴奋、期盼、喜悦。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学习,好好把握,做好每一件事,实习肯定会有好成绩。但我发现很多东西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它并不容易。我一向觉得自我会计学得相当不错,胡会计给我看过以前的帐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大显身手。然而,当胡会计让我根据现有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时,我就出现了一些纰漏。这时我才明白,即使是"借""贷",也不能轻易忽视。胡会计细心的帮我指出了错误并耐心的给我讲解,并替我重新温习了会计重点,并告诫我一些规则,以防我日后犯错,例如:

1。数字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职责人的章,这样才能作废,而我们在学校学的,只要用红笔划掉,写上"作废"就能够了。

2。写错摘要栏,则能够用蓝、黑笔划掉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而且写摘要时,必须要靠左顶格写,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在学校时,对摘要栏不是很看重,认为可写不可写,没想到那里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3。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的要求,字迹必须要清晰工整,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并且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而不能乱写,否则总账的借贷方就不能结平了。

所有的账都记好后就是结账,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一个月要结一次(现金及银行存款要每一笔结一次),这就是所谓的月清月结。结账最需注意的就是费用及税费,要再三复查审核,以防出错。在有不确定的状况下,也能够先用铅笔进行记账,以防出错时不好改。

胡会计说,会计的职责重大,别以为那只是单纯的动笔,关系的资料可多额,职责更是重大,一个不留意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会计不仅仅要对自我负责,更要对别人负责。做为一个会计人员,职业操守及专业素质甚为重要,要细心、耐心,还要有恒心,具备了这"三心"才能做好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

胡会计离职后,我开始了自我去探索去学习的过程。首先,我认真的去熟悉公司的主要运行状况,以便我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公司,掌握公司的客户及供应商状况。其次,认真的审核各项收入及费用的单据,原材料及外协加工聊的账务处理计算,从而了解公司日常活动的经营方向。第三,熟读"增值税防伪系统一机多票开票子系统"、"网上申报系统"、"网上报税操作指南"等关于增值税专用票的填开、地税及国税的各种资料,让自我对整个公司的经营状况更为熟络。

期间我努力将自我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待工作进入正轨后,我还制定了每月固定的工作流程表,以便自我明白干什么,怎样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对会计这门专业也有了实际的操作和了解,为我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期间我悟出了以下心得:

1。是要有坚定的信念。会计是个很枯燥的工作,每一天每月应对的事情都差不多,就这么周而复始的循环着,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会觉得很无聊,没事可做,便产生离开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坚持,轻易放下只会让自我后悔。

2。要认真了解公司的整体状况和工作制度。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要有吃苦的决心,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个科目,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自我对数字的敏感度,多次复核计算核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4。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坚持学习。现代的会计是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刻处于变化更新中,要多关注学习经济、税法等烦各面的发展,以便自我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家经济的各种政策及变动。

5。要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与人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起来才得心应手。与同事相处必须刚要注意沟通方法,要礼貌、谦虚、宽容、相互帮忙和相互体谅,不要怕付出,有舍才有得。

此次的实习是我深入社会的起点,让我了解到在社会中生存就应具备的各种潜力,然给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是在课本中所学不到的。工作经验的企业选取会计人员的重要因素,透过此次实习,让我能够更好的了解自我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这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让我意识到我以后还就应多学些什么,也为自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了更多的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经验。让我能够更早的为自我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2020会计实习心得作文五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系统掌握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相结合,并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前提

在实习以前,我总以为通过学习,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已经扎实,主观认为所有的工作都一样,只要掌握了规律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实际过程中我才发现,我们平时所学的远远不够,在细节方面更是错误百出,比如我们书写的技能,如金额的大小写、日期书写的规范性等等。此外,我们根据相关的实习数据资料,在填写原始凭证、记账、编制各种账表时屡屡受阻,回想原因,大多都因为平时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经不住实战的考验,这也是我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一个重要教训。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

通过此次的实习过程我还发现,仅仅有熟练的理论知识对于我们会计人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么长时间的会计,可以说基本上对会计已经耳目能熟了,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是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仍然很吃力,这使我认识到会计理论如果离开实践过程皆为零,实际操作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离开实践环节的会计理论只是纸上谈兵,在财会人员的工作中行不通。

三、足够的耐心、细心是保障

会计工作本来就是繁琐的工作,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一点。在开始的实习过程中,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简单的填写凭证、记账都会错漏百出,试算不平。出错越多,越是心浮气躁,越是心浮气躁,出错就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到后来,我认识到了这一不足之处之后,就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分析,不但速度加快了,效率也提高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财会工作中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其实做任何事都一样,都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篇9

审计文化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发展审计事业过程中培育形成的,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创建和弘扬先进的审计文化,建设审计事业和审计人员共有的思想宝库,增强审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既是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工作者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一、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㈠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四个方面精辟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通过审计文化建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十七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审计作为政府经济监督部门之一,肩负着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通过对各类财政性资金的监督,尤其对支农扶贫资金、生态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和教育、卫生、民政等领域的审计,确保国家扶贫、救助等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主法治建设。要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必须构建健康向上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计文化。

㈡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为审计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审计目标是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为主,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与企业职能的分开、社会中介组织逐步规范,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要更多地关注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真实、合法、效益三者并重。审计目标和重点的调整,审计对象和范围的扩大,审计内容和形式的深化,为审计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倡导科学的审计理念,追求高尚的审计精神,创造符合时展要求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模式,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迈进。

㈢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需要。总书记强调支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是整个社会系统内部结构的变迁,是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就业形式、分配方式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时期,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道德观念逐步多样化,加之因深化改革过程中带来的一些暂时困难和问题引起人们的疑问、困惑需要进一步化解矛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经济对文化的影响愈加突出,以及现代化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给人们的思想、精神和心理带来种种压力等都要进一步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审计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和繁重。

二、审计文化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内涵

审计文化作为一种行业文化,虽与其他行业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它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能够把审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国家审计所确定的职责要求和既定目标中来,使审计事业在日益复杂和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和保障。

㈠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依法审计是审计机关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也是审计人员最重要的职业理念之一,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是审计机关和人员在履职时,必须严格遵纪守法,按照法定的程序办理,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客观公正是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它要求审计人员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反映情况,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既不掺杂个人的好恶和主观意愿,也不受被审计对象的干扰和左右。审计人员只有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才能得到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审计也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㈡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审计机关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督法律法规的执行,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国家审计机关监督的对象主要是党政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而现在一些部门单位财务弄虚作假的情况比较严重,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坚持原则,勇于同违法违规行为作斗争。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忠于国家和人民,忠于审计事业,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当然,审计机关既要鼓励审计人员大胆揭露和处理各种违纪违规问题,也要建立起对审计人员的保护机制,成为审计人员的坚强后盾,避免审计人员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受打击报复。

㈢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审计是一种专业的经济监督活动,社会各方面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行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违法违纪的手段愈来愈隐蔽,审计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日甚一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始终坚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既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又能提高审计工作效果。因此,审计人员应该在专业技能和自身修养上不断追求进步,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审计能力。审计机关也应该在打造复合型人才方面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着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㈣善于总结,促进规范。审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注意从机制、体制上分析原因,规范今后。分析原因,规范今后,既是审计工作的目标,也是审计工作的归宿。审计人员要善于把平时发现的个别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中找出共性的问题,然后从制度层面去寻求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审计人员既要善于学习和运用政策法规,又要善于对完善政策法规提出建议,因为审计人员最能发现政策法规的不足,也最有条件提出专业意见。

㈤廉洁自律,无私无畏。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审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对经济的监督、评价全力,就相应地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廉洁自律、正身守道,做到正人先正己。审计人员必须有崇高的人生目标及价值取向,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纪律,不该拿、不该吃的决不伸手,并且要摆正心态,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做到生活上不奢侈,待遇上不攀比。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审计人员只有廉洁自律,两袖清风,才能做到一身正气,无私无畏。

三、大力加强先进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

审计文化是全体审计人员共同承认并遵守的价值体系,从承认、接受、内化到自觉作为准则,是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建设先进审计文化就是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措施,同时要结合审计自身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㈠增强政治修养,牢固树立审计核心价值观。审计作为政府经济监督部门之一,肩负着法律赋予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任,在审计文化建设中,必须把政治坚定性放在第一位,要学好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践行审计核心价值观。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审计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对人民和国家无限忠诚,有了这样的源动力,才能敢于碰硬,勇于坚持原则和不懈地同违法行为做斗争;只有具有忧患意识,才能保持敏锐性,不忘谏官职责,善于从苗头中发现问题,不断揭示和反映体制、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发挥好审计的建设作用;只有保持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才能确保工作结果客观公正;审计作为经济监督机构,必须比别的部门更加清廉,是审计人员应有的品质,是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必然要求。树立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注重积极引导,加强交流互动,充分调动人的创造性和参与热情,不断增强参与者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审计人对审计文化核心理念的认同感。

㈡提高理论修养,掌握建设审计文化的武器。理论修养是一个人的灵魂基础,是其本身内在需求。理论修养是把握全局、掌握方向的修养,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精神上的高尚与亮节,来源于理论上的深刻与彻底。审计干部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用心思考、学用相长。终身学习,强化学习意识,把学习当做一种修养、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学习中,既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又要学习经济、社会、科技和其他知识,博采众长,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用心思考,增强思考意识,培养思考习惯,通过理论的学习,不断的思考,要解决思想认识模糊、工作兴趣缺乏、作风学风浮躁等问题。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以深刻的认识、广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提高理论水平,“学而不思则罔,思儿不学则殆”,深刻阐明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学用相长,要把科学的理论和精神实质相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高度的理论思维,创新理念、更新思路、转变模式,把学习成果转化成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方法,积极指导工作实践。

㈢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抓好审计文化建设主线。在审计文化建设上,必须要抓好道德建设这跟主线。首先要以审计人员自身的道德建设为先。孔子认为“政者,正也”,历史上优秀的从政者比较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强调“立身惟正”,即“正以处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上,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以处事,居官之七要也”。其次,在审计文化上要应健全道德回报机制,实现权利与义务对等。真正形成对道德行为的赞扬和对不道德行为的谴责,使人们分辨是非善恶。虽然道德是以尽义务为特征,但尽义务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相应的权利。从道德主体而言,他从事某种道德行为,确实是以不谋取权利为目的,但这只能说明从事道德行为的主体的崇高,而不能由此证明这个社会的伦理秩序就是合理的。应在奉献和回报之间建立一个良性反馈机制,即行善就应得福,尽义务的人就应得到公正评价和回报,不尽义务的人就受到谴责和惩处。只有真正建立起不让老实人吃亏、扬善抑恶的有力机制,审计行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才会不断好转,审计文化建设才能顺利发展。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感性工学;平面设计;艺术价值;应用技巧

感性工学是国际上重要的设计理论,自国外学者提出感性工学理论以来该理论被导入许多设计领域,最早是被应用于汽车、机械设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日本汽车工业应用此理论,使日本以汽车工业在全球迅速掘起,日本成为世界汽车设计生产大国和强国。随着研究的深入,感性工学延伸到许多设计领域。感性工学作为一种现代设计理念,阐释了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感觉的作用和价值,如何实现在设计中的最优化问题。充分发挥感性工学的功能作用和艺术魅力,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强化感性工学在设计中的运用,启迪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灵感,对提升设计审美品质具有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平面设计中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的传播,情感的沟通交流,是感性工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体现。感性工学的奥秘在于它集人的不同感觉于一体,使之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相互交叉,既提高了设计的科学性,又增强了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特性,对设计创新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

1、感性工学设计意义上的魅力

感性工学属于人类工程学的范畴,人类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关系的一门学科。现代研究表明人机交更作用和效果,是以功能性,科学性为基础,以心理学和人的感觉为导向的。就象世界名车法拉利、兰博基尼等一样,要在速度、安全、舒适与美观等方面优越才能满足人的多品位需求。当高端消费群体中的人们通过各种感器对它进行亲身体验而得到非常好的印象和全面的认识时,就会产生购买与占有的欲望。可见,感性工学对调动人的不同感器所获得的感觉往往是第一性的,甚至会成为感觉的经验,一旦这些感觉相互影响时会对心理产生正面或是负面的效应。

感性工学强调感觉的第一性,这是因为无论是被认知的世界,还是未被认知的世界都需由感觉去体验和论证。从认识论上讲,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内部心灵世界感知都需要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感觉是人实现感性认识的基础,然后才能进入到更为高级的理性认识。这就为人们从宏观和微观上去认识世界积累了经验教训。人的五官承担了感觉的不同功能,尤其是具有特异功能的感器往往比一般人的感官更具有优势。有的人被称为千里眼、看得远,能洞察一切,善于发现,科学家和艺术家就善于发现和创造。音乐家和某些领域的专业人才听觉超群。触觉能力强的人对材质肌理特别敏感,嗅觉能力强能发现危险和提高鉴别力,味觉对于美食家是一种享受,品酒和美食品赏没有超常的味觉简单是天方夜谭。由此可见,感觉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科学创造、艺术创新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感觉的分工使它们各有特长和优势,一旦将这些特长和优势集中则会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感觉水平和能力。因此,感性工学具有认识论的普遍性,同时对从本质上去认识事物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构成艺术感觉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按照唯物主义的理论和观点,事物彼此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如同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一首“你和我”歌曲将奥运激溶于全世界每个人的心中,尽管运动员,观众来自五州四海,却以全人类的力量共同演义了全世界体育的盛会。音乐成了世界各民族情感交流的通道。同样,2008年奥运会标志,尽管是以中国文化元素设计表现的,但它的设计内涵却是全世界人民在奥运精神指引下,齐心协力,面对竞争,挑战高度,增进友谊,促进全人类和平。平面设计成为人们心灵沟通的方式和平台。

2、平面设计中感性工学意义上的结构与张力

众所周知,平面设计其实是视觉传达设计,因而,设计的视觉效果居首位。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信息80%来自于视觉,人的信息获取主要由视觉来承担。所以,用视觉的形式和语言将人的不同感官体验进行形象直观的艺术表现,是实现平面设计与人进行视觉交流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平面设计中视觉交流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与视觉经验是成正比的,可以说视觉经验是感性工学的基础。同时感性工学又可以最大程度将视觉的潜能释放,甚至超越时空的约束,实现对人的感觉的引导与完善。

实际上,在平面设计中如何积极正确引导人们心理感知的方向,强化视觉效果,就必须把握平面设计中的感性工学的结构张力,使结构层次合理。而合理的结构层次安排和结构张力的释放不仅可以提高设计价值,更能将设计审美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平面设计中并非是一种感觉独立活动的,往往是多种感觉同时并存,相互修透,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在设计中植入,强化了受众者与平面设计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使新颖的、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发挥出最大潜能,而受众者得到的是赏心悦目又意味深长的设计艺术美感。这种认识和体验随着艺术实践的增多而刻骨铭心,至而积淀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和设计气质。

在所有的感觉中,以直接的一种感觉而引起另一种感觉是感性工学理论的第一结构,它以视觉经验为基础,具有极强的视觉转移功能。尽管一种设计感觉是较为初级的感性工学表现形式,但却是非常新鲜直接的感觉,是认知形式的真实。例如在视觉要素中,可以通过图形、色彩、肌理等某一方面就可以以传递出其它方面的感觉。在平面设计中线性的运动和变化,立马会使人产生感觉转移。由曲线构成的高山流水图形,会诱发人们由视觉向听觉的转移,线性的肌理变化可将直线变化成尖锐形态,从而引发触觉感等,而在色彩方面,以抽象的色彩组合变化,既可以表现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人群中的男、女、老、少等感觉,还可以由色相去表达“酸、甜、苦、辣”的味觉。这就说明人的感觉在获得第一印象后会迅速转移,不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停止,直到产生新的感觉产生才会心领神会,心满意足。

感性工学理论的第二结构是感觉集成,与第一结构相比它具有多样性,它可以集中多种感觉于一体。应该说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感性工学表现形式,其结构相对来讲更为复杂。但却有利于调动人们的思维活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运用艺术的想象力,展开想象和联想思维,从而使人们的感觉激化,冲破设计的客观限制,将感觉转移引向深入,并拓展设计感觉集成的广度和力度,体现出高水平的综合性,系统性,集成性,获得更为理想的感性工学意义上的设计效果。籍此所塑造出来的设计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性工学特征。例如中国名茶——杭州西湖龙井包装的视觉表象是绿色和西湖龙井产品形象,还有内包装材料——黄色的丝绸,传递出多种感觉信息,绿色象征着西湖龙井茶叶的高品质,并诱发了人们的味觉。且通过高档包装材质丝绸的运用,仿佛在给人们的一种启示,西湖龙井是中国一流品牌,世界上最好的绿茶,消费者能从包装设计中感到西湖龙井茶叶的魅力。丝绸的珍贵和高品质足以显示龙井茶是独具特色的珍品,并彰显出茶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设计的巧妙就在于匠心独具,系统而有效地运用艺术的想象和联想,善于将视觉、触觉、味觉集成融于其中。既体现了感觉集成的综合效用,又增添了包装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感性工学结构层次最高表现是意象。当设计师以独特的视野,极具个性的体验和感受,将自己内心激情全部释放出来,形成独特的情感倾注到设计中,并全方位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称之为设计意象。换句话说,设计师把各种特定的感受凝冻为一种带趋向的整体化形象预期,将这种形象预期外化为一种视觉形象即是设计意义上的意象。实际上意象可分为二个层次,即内在和外在。在平面设计中人们所看到的形象既有抽象的,即以点、线、面等几何形去表现的,还有具象表达的,即以摄影、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的形象都是艺术设计的外在表现。但内在却复杂得多,一方面,因为是创意设计,它涉及的因素特别多,且与设计师的经历、经验,审美判断力等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一个设计师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贫泛,那么他在创新方面就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设计既是艺术,又是科学。设计就要有创造的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有一种意志支撑,不断地寻求创新之路。而把握创造的核心是新设计理念引入与创立,没有崭新的理念就意味着创造力的衰亡。因此,设计的生命力其实是隐藏其中的设计理念,有了理念它才生生不息。设计才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设计作品才可能成为设计精品。在这个意义上讲,感性工学在平面设计上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师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3、感性工学理论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感性工学理论如何在平面设计中进行有效的应用,必须从错综复杂的因素中观其大局,抓住要点,善于以感性工学为主轴线贯穿于平面设计中。以技为长,以巧取胜。

“以形感人”是感性工学在平面设计中进行应用的关键。图形在平面设计中起着重要视觉传达作用,图形在视觉交流中可以超越国界,它不受面积大小的限制。小到标志,大到广告招贴可各领。以形感人关键是图形的精妙,有的可“以小见大”,有的“以形传神”,还有的可表现“似与不似之间”形象,甚至是抽象形象。可见,表现手法不同,其艺术形象就千差万别,各具形态。形象的塑造关联到企业形象,产品的特征、组织信息,机构文化等诸方面。这就要求对图形进行精心炼铸,使形象既有其内涵又具有艺术性,视觉冲击力强。再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就是以形感人的经典作品。其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字和金石印章艺术的启示,作者在图形设计上独具匠心,巧妙地将一个图形演变成三个图形,使图形的含义有多种解读,既象“京”字,寓意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又象“文”字言简意赅,以此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是世界四大故明国,北京是中国的古都,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图形更象一个充满活力向前奔跑的运动员,在视觉上能使人感觉到新颖、生动,充满活力。印章周边肌理的变化又使人产生触感,而印章的印泥红色仿佛带着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使人产生嗅觉感。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暗合了感性工学的设计理念。

“色声夺人”是平面设计中体现感性工学设计理念的重要设计手段。色彩的处置在平面设计中极为重要,而且它的影响力,吸引力的大小决定了平面设计的成功与失败。色彩的处置不仅在有彩系统设计里是举足轻重的,而且在无彩系统设计中同样是决定性的。在商品包装上,色彩处置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商品的价值。在平面设计中色彩的物理性表达会向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向延伸,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包装设计中,运用感性工学设计原理可以合理的提高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增强商品在货架上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不同性质的色彩对消费者的视觉和消费心理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例如中国著名凉茶品牌“加多宝”,其包装色彩的红色表达具有多重意义。在视觉上红色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对产品的形象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加多宝凉茶是以中药配方制成的凉茶,还会从其它方面刺激人们的感觉,在味觉上产生好感,极大地调动人们的消费欲望,引发人们对中国民族著名品牌的热爱和追逐。在饮料品牌中美国的可红可乐的包装也是红色,但它是碳酸饮料,就对身体健康有益而言,凉茶饮料无疑是最绿色的饮料,最健康的饮品。加多宝凉茶饮料的色彩设计和表达凝聚了设汁者的设计智慧。

“意境融合”能体现平面设计中感性工学设计理念的最高追求。古往今来,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在追求意境美,将意境视为传统美学的最高境界。在平面设计中图形和色彩是由审美经验所获得的视觉交流形态,它是意境表达的形象处理的结果。所以意境的创造与设计师的主观性和设计情感有关,同时也与图形和色彩的审美属性的千变万化有极大关联。只有在审美机制共同作用下,才会产生形式美。一旦所有的审美机能趋向一致,就会上升为意境融合。因此,如何发挥设计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尤其重要。特别是要有意识的进行审美创造,因为在每个图形设计之前设计师的构思就会对其意境的表达有了明确的定位,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提升,且会在形象的表现上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加以完善,从而实现意境的融合。例如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设计为了体现意境与图形的融合,设计师从民间美术中去寻找设计灵感,从传统艺术中挖掘宝藏,充分吸收传统艺术的营养,大胆地借鉴和利用民间美术吉祥图案“盘长结”的结构,但又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给人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更为精彩的是图形将多种形象融合,巧妙地将中国盘长结、太极拳、人物有机结合成一个形象整体,并与奥运五环形象相得益彰。在视觉元素上将中国文化阐释得入木三分,让人们感受到中国水墨画技法的大气、流畅,似行云流水,气势恢宏。同时又在视觉交流上体现民族性与国际性的交融。申奥标志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意蕴。

现代设计已将全球各地区的距离拉得更近,新的设计理念促进了现代设计交流与发展。在平面设计中引入感性工学理论,对提升中国的平面设计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只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与中国的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并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根基,感性工学理论必将使中国的平面设计既上新的高度。(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