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8 01:40:09

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1

一、居委会的职能和机构设置情况:

××街居委会下设设有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治安队等,居委会共有居民人数2892人,总户1510户,在职的居委会干部共9人。本居委会设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是同一人,居委会委员3个。

二、综合档案室基本悄况:

我居委会历年来的文件、资料在未立卷归档之前,除了文书保管之外,其他的干部,各人负责的工作各人保管资料,没有集中专人整理,使文件、资料的查阅、利用带来诸多不便。《档案法》颁布后,原创:居委会领导认真贯彻《档案法》,提高了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开展了档案工作,收集历年未归档的文件、资料,并进行整理、鉴定、立卷、归档。居委会主任俞兴泉主管档案下作,一九九八年五月成立综合档案室,配备了档案员负责档案工作,购置6套“五合一”档案箱。居委会的档案分为四大类,共1006卷,其中:文书档案176卷、会计档案816卷、声像档案1卷、实物档案3卷。按保管期限划分永久124卷、长期65卷、短期817卷,建立档案日录15册、专题目录3册、有价值的文件汇编3种。

三、开展档案综合管理活动情况:

(一)、领导重视,机构入员落实,制度健全

睦岗镇委党群书记杜伟军十分重视档案工作,亲自挂帅,并多次现场指导工作。××街居委会为了加强本居委会档案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成立了本居委会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居委会主任俞兴泉任组长,居委会委员吴伟丹任副组长分管档案工作,并任居委档案员及负责具体工作。居委会配备了专职档案员1人,指定兼职档案员4人;建立了由本居委会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专(兼〕职档案员、居委会主任等5人组成的档案工作网络;设置了综合档案室。做到了机构,人员落实。此外,根据国家和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档案工作的规定,办法,结合本居委会的情况,制定了本居委会档

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使本居委会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二)、基础业务、符合规范要求

1、完成了2003年以前历年的党政工团、会计、声像、实物四类档案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任务,无积存文件材料。全部档案、资料及检索工具,实行了集中统一综合管理。各类档案案卷质量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标准、规格、式样等符合国家和省的规定。

2、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编制了《××街居委会全宗内档案分类编号方案》,全部档案按照《分类编号方案》,进行了分类编号,案卷的排列编号符合要求。

3、档案保管有防尘、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虫鼠、防强光等设施,档案室库整洁,现存档案无霉变、退色、破损等现象。

4、建立了档案管理台帐,档案数量、档案选用及利用效果,档案资料收入、移出有登记。能按上级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统计报表。

5、按照有关规定,己做好向镇政府综合档案室移交合格的档案资料及检索工具的准备工作。

(三)、室库设施,设备齐全

综合档案室,档案用房充足,做到档案库房、办公、阅览三室分开,共投资2.1万元,购置6套五合一规范统一的铁皮档案柜、电脑、打印机各1部以及灭火筒1只、风扇1台,满足了档案工作的需要。

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2

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全面融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是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机制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确保此项任务的完成,根据市计生委文件关于开展计划生育“合格社区”活动的要求,区人口计生委制定以下具体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计划生育“合格社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人口计划生育法》、《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全面融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做为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领导、各级政府的指导下,遵循社区建设的原则,采取社区工作的方法,依靠社区居民群众,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宣传、管理、服务工作融入到社区,落实在社区。

二、活动目标

开展计划生育“合格社区”的目标是:按照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要求,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

三、“合格社区”的具体标准

(一)实现属地管理的具体要求:

社区居委会按照“全面纳入、分类指导、求真务实、互利互动”的原则,搞好本辖区的计划生育工作。

1、对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建立管理服务关系。要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签定责任书或共享共建协议,成立社区企业联合会(联谊会、联席会等),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共享共建活动,承担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避孕节育、计划生育生殖服务,落实监督检查、组织协调等综合服务的责任。

2、社区居委会对辖区内所有现居住地人口(含流动人口)纳入管理。做到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无盲管漏管。

3、社区居委会计生工作管理规范化:①实行一册、两卡、四表,即:居委会手册;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卡、楼门院长信息反馈卡;育龄妇女变动信息反馈表、群众需求信息汇总表、基层单位节育措施基本情况汇总表、基层单位避孕药具需求计划表。②资料档案健全完善。建有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人口学校授课档案、宣传讲座活动档案(含照片)、各类制度资料档案、协会活动资料专卷、计卫联手工作专卷、咨询服务档案。

(二)实现单位负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计划生育责任制的具体要求:

1、辖区单位责任感、认同感普遍增强;

2、法人单位普遍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并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组织、人员和经费保证;

3、人口和计划生育经常性的宣传、管理、服务工作正常开展;

4、法律、法规规定由单位落实的奖励优惠政策、处分规定得到落实,职工的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5、积极协助支持配合驻地政府和社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管理、服务工作。

(三)实现居民自治的具体要求:

1、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健全。成立居民代表大会、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居委会议事机构、居民监督委员会、楼门院长信息员队伍、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计卫联手联席会、地区企业联合会(联谊会、联席会)等。

2、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制度健全。建有居民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居民行为规范)、居委会定期讨论、研究、报告计划生育工作制度、计划生育宣传、管理、服务制度、政务公开制度、计划生育信息反馈、监督、举报制度、访视服务制度等。

3、自治工作富有成效,稳定低生育水平,其他人口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群众对社区工作满意度高、参与率高,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实现社区服务的具体要求

1、阵地建设:

①有计划生育专栏:2—4块;②人口学校(宣传展牌、服务项目上墙);③药具专柜、自取箱;④计划生育信息反馈箱;⑤依托社区卫生建立计生咨询服务站;⑥图书角;⑦办公室内网络、制度上墙;⑧楼栋建设(有计生知识宣传栏)。

2、宣传品

①有计生宣传材料;②人口学校教材;③五期教育、知情选择、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男性健康等宣传书籍展牌。

3、服务工作

①有连心卡(服务卡、互助卡等);②服务指南(展牌、折页);③服务项目(公开上墙,包括室内、外)④服务热线(含青春健康求助热线)

4、社区活动

①有较活跃的宣传队伍(青春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卫生保健避孕指导队伍、优生优育独生子女教育队伍、各类文艺团体);②每年定期组织新生育文化家庭评选和表彰,宣传弘扬有特色;③每年定期组织各种计划生育宣传纪念日活动;④每年举办不同类型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计划生育专题宣传活动。⑤管理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中,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教育、文化卫生、组织人才的资源。

四、具体步骤和要求

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3

第一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以下简称“奖励扶助制度”),是我国在各地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基础上,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由中央或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扶助的一项基本的计划生育奖励制度。

奖励扶助对象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已超过60周岁的,以奖励扶助制度在当地开始执行时的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

实施这一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重大转变,是建立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突破。它有利于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实施奖励扶助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统一政策,严格控制。制定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条件和奖励扶助的最低标准,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直接补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渠道直接发放奖励扶助金,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奖励扶助金和以扣代罚等各种名目的违规行为。

健全机制,逐步完善。要逐步建立健全确保奖励扶助制度落实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要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以奖励扶助为主导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第三条奖励扶助制度实行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人口计生部门负责资格确认,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发放机构负责资金发放,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监督。四个部门密切合作,相互衔接又相互制约。

第四条国家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负责制定奖励扶助制度的基本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本地相关政策法规,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和确认奖励扶助对象的具体规定。省级以下单位或个人不得自行放宽或改变确认奖励扶助对象的政策。

第五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专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比例负担。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确定的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地方财政负担的资金,以省级财政为主。

第六条奖励扶助专项资金由省级人口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确定有资质的机构发放。发放机构按照要求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实行专账核算,采用“直通车”方式直接发放到户到人。

第七条按照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对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全过程监督。全面准确实施奖励扶助对象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各级人口计生、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定期对奖励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其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八条奖励扶助制度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资格确认

第九条实施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的基本原则是:

(一)确认奖励扶助对象的政策制定权限在国家和省级人口计生委,省级以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放宽或缩紧政策;

(二)从严把握政策,务求资格确认的相关材料和手续齐全,真实可靠,确认有据。对生育史、婚姻史复杂的人群严格查证,审慎把握;

(三)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资格确认,确保公平、公正、透明;

(四)资格确认以县、乡(镇)人口计生部门为主,必须严格把关,责任到人。

第十条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二)1973年至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三)现存一个子女或现存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四)年满60周岁。

第十一条奖励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新增对象的资格确认程序:

1、调查摸底;

2、本人提出申请;

3、村(居)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示;

4、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并张榜公示;

5、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复查审核、确认并公布;

6、地(市、州)人口计生委抽查和汇审;

7、省(区、市)人口计生委抽查和逻辑审核、备案;

8、对经审核不符合资格确认条件的对象进行确认回访。

第十二条资格确认的基本要求和时间进度是:

奖励扶助新增对象资格确认和已享受对象及退出人员的年审同步进行。

(一)调查摸底

1、调查摸底前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使其家喻户晓;

2、县级人口计生委组织所辖乡(镇)人口计生部门和村级计生专干逐村逐户对新增目标人群进行调查摸底;

3、时间进度:当年1月31日前完成。

(二)本人申请

1、符合奖励扶助对象条件的农民向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个人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并提供本人身份证、户籍证明、结婚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2、此项工作在当年1月31日前完成。

(三)村(居)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示

1、村(居)民委员会对本年度申请对象和上年度奖励扶助对象要逐户上门核实情况,审议后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评议,并填写《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村(居)民代表会评议表》。村(居)民代表会议参加人员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村干部、计生协会理事、重要知情人及多名年龄较大的村(居)民代表。

2、新增和退出对象名单须在村务公开栏、村民集聚地和对象所在村民小组人群往来较集中的地点,按统一内容、统一格式(《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名单公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退出对象名单公示》)张榜公示十天以上。

3、新增对象由村(居)民委员会在《申报表》(一式三份)上签署意见,连同申请人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年审退出对象由村(居)民委员会填写《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退出情况报告单》(以下简称《报告单》),上报乡镇人民政府。

4、村级审议的内容包括:①是否符合奖励扶助对象的政策条件;②申请人身份证、户籍证明、结婚证、实行计划生育的有关证明、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意见等相关资料是否真实、齐全。

5、此项工作在当年2月28日前完成。

(四)乡级初审并张榜公示

1、由乡镇人民政府组成评审组,对村级上报的资料进行初审(包括新增对象和退出对象),逐人逐户核实情况,并召开有多名知情群众参加的座谈会,填写《群众座谈记录表》和《新增对象见面调查表》。

2、初审的新增对象和年审退出对象名单在乡镇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及对象所在村民小组张榜公示十天以上。

3、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依据核查情况和相关资料,在经审核通过的拟奖励扶助对象《申报表》上签署意见、签名并加盖公章,连同申请人相关证明材料上报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对审核过程中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必须入户告知本人,并做好解释工作。

4、对经过年审的对象,由乡镇人民政府填写经对象本人和入户核查人员共同签名确认的《奖励扶助对象年审表》,年审退出对象由乡镇人民政府汇总《报告单》一并上报县级人口计生部门。

5、此项工作在当年3月31日前完成。

(五)县级审核确认公布

1、当年4月30日前,县级人口计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奖励扶助对象进行审核确认,并将审核通过的新增对象和年审退出对象名单,在乡镇、村(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张榜公示十天,并以文件、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予以公布。

2、当年5月10日前,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将《奖励扶助对象花名册》、《报告单》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退出汇总表》报地(市、州)和省(区、市)人口计生部门备审。

3、当年5月31日前,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将经确认具备奖励扶助资格对象和年审退出对象个案信息录入“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管理信息系统”。

(六)地(市、州)人口计生部门抽查和汇审

1、当年5月20日前,地(市、州)人口计生部门依据县级人口计生部门上报的《花名册》、《报告单》及《汇总表》,按不低于20%的比例,对新增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信息进行质量抽查。

2、当年5月25日前,地(市、州)人口计生部门对各县(市、区)的奖励扶助对象和年审退出对象进行汇审,并将《奖励扶助对象人数汇总表》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退出汇总表》报送省(区、市)人口计生部门。

(七)省(区、市)人口计生委抽查和逻辑审核

1、当年5月20日前,省(区、市)人口计生委依据县级人口计生部门上报的《花名册》、《报告单》及《汇总表》,组织力量对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的质量进行抽查。抽查的重点是:①资格确认的程序是否完备;②当年进入和上年退出的人群是否按要求进行公示;③资格确认的准确性。

2、5月31日前,省(区、市)人口计生部门对各地(市、州)奖励扶助对象和年审退出对象进行汇总,并将《奖励扶助对象人数汇总表》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退出汇总表》上报国家人口计生委。

(八)确认回访

1、当年7月30日以前,乡(镇)人民政府依据经国家最终确认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单,对申报不符合条件和退出的对象,上门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

2、对符合本年度奖励扶助条件,因故未纳入奖励扶助范围的对象,要做好解释工作,告之下一年度再行确认。

第十三条已享受对象及退出人员的年审履行以下程序:

1、村(居)民委员会核查并张榜公示;

2、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查并张榜公示;

3、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审核、确认并公布;

4、地(市、州)、省(区、市)人口计生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资格确认的相关文书由省(区、市)人口计生委参照以下式样统一制度。

(一)《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个人申请表》式样

第三章资金管理和发放

第十五条奖励扶助专项资金实行“国库统管、分帐核算、直接补助、到户到人”的原则。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六条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核实奖励扶助对象人数,编制资金需求计划,管理奖励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并监督发放机构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储蓄账户和资金管理情况。

财政部门负责奖励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并加强监督管理,实现封闭运行。督促发放机构将奖励扶助金及时划转到个人账户。地方财政通过财政年报向上级财政部门反映专项资金到位、发放和结存情况。

发放机构负责制定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按照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储蓄账户,将奖励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并将资金发放情况反馈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社会监督由监察或审计部门牵头,推行社会公示制度,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对制度运行的全过程监督。

第十七条奖励扶助专项资金按基本标准,西部试点地区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中部试点地区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负担50%;鼓励东部地区自行试点。

第十八条各省(区、市)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自行确定有资质的金融机构作为奖励扶助专项资金的统一发放机构。

发放机构要为奖励扶助对象开设个人储蓄账户,并对奖励扶助金的发放实行信息化管理。

第十九条奖励扶助专项资金,由省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立专账,分别核算中央财政拨付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奖励扶助专项资金。

第二十条中央财政负担的奖励扶助专项资金每年6月30日前下达到试点省份;地方财政负担的奖励扶助专项资金,每年7月31日前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第二十一条奖励扶助专项资金到位后,人口计生部门应及时将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信息提供给发放机构;发放机构应在8月31日前将专项资金一次性划拨到奖励扶助对象个人储蓄账户,并将建立个人账户和专项资金拨付情况,及时反馈给地方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第二十二条省级人口计生部门每年1月31日前向同级财政部门反馈上年度奖励扶助专项资金发放情况,9月30日前报送下年度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信息和资金需求计划。上述情况和资金需求计划同时报国家人口计生委。

国家人口计生委10月31日前向财政部报送下年度个案信息和资金需求计划。

第二十三条省级发放机构应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奖励扶助专项资金发放情况等相关信息资料报送省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并会同人口计生部门输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

第二十四条发放给奖励扶助对象的奖励扶助金以年为单位计算。奖励扶助对象持有效证明到发放机构认定的发放网点支取奖励扶助金。

第二十五条奖励扶助专项资金形成的结余,区分中央和地方部分,用于抵扣下一年度相应奖励扶助金的额度。

第二十六条财政部门和人口计生部门建立奖励扶助资金的监督检查机制。财政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每年采取直接或委托方式对各地资金测算、拨付和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加强对发放机构资金运行情况的监督。发放机构不按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奖励扶助专项资金的,取消发放资格,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从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部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改变奖励扶助范围和奖励扶助标准的;

(二)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奖励扶助专项资金的;

(三),专项资金管理混乱的;

(四)弄虚作假,虚报瞒报,出具不实证明的。

第二十九条对骗取、冒领奖励扶助金的,由人口计生部门和财政部门追回已经领取的奖励扶助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监督评估

第三十条奖励扶助制度社会监督评估的基本原则是:

(一)奖励扶助制度的社会监督实行群众监督、行政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社会中介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以上纪检监察或审计部门牵头,人口计生、财政等相关部门和社区新闻媒体、中介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对奖励扶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评估。

(二)坚持对奖励扶助制度运行的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督评估。把监督评估纳入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使各方面、各层次的监督评估贯穿于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以及政策宣传、组织实施的每个环节。

(三)把资格确认过程中的群众参与和公示作为社会监督的重点,建立严格规范的资格确认程序和奖励扶助政策对象公开公示制度。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对奖励扶助制度运行过程的监督。

(四)把奖励扶助制度运行情况的监督评估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评估的权重。各级人口计生委要酌情对每个年度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程序和准确性、群众对奖励扶助政策的知晓率和对奖励扶助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抽查和综合评估。

第三十一条奖励扶助制度社会监督和评估的主要程序包括:

(一)村民和村(居)民委员会对奖励扶助对象进行集体评议;

(二)县、乡、村对新进入或退出的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公布;

(三)县、乡人口计生部门对村级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情况进行检查;

(四)国家、省、地(市)人口计生和财政部门对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情况进行抽查和审核;

(五)国家、省、地(市)、县(市)人口计生和财政部门对委托发放机构资金发放的情况进行抽查和审核;

(六)国家、省、地(市)、县(市)人口计生和财政部门对奖励扶助政策的群众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进行抽查评估;

(七)省、地、县人口计生部门结合目标管理考核对奖励扶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年审;

(八)县以上纪检监察或审计部门对奖励扶助制度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审计;

(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奖励扶助制度监督员对奖励扶助制度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十)各级财政部门和县以上中介机构对奖励扶助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绩效评估。

第三十二条奖励扶助制度社会监督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一)对资格确认过程的监督。重点监督“三级三审核,村级三公示”,即:个人申请村级审议公示;乡级初审村级公示;县级确认村级公示。

监督内容包括:奖励扶助的政策和标准是否公开;资格确认的准确性;资格确认是否程序符合;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情况是否公开;政策执行是否公平、公正、透明。具体要求:

1、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重点监督资格确认过程是否严肃、认真,是否按程序操作,是否切实履行了公示制度;

2、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开,建立接听、记录、处理的专项制度。县级人口计生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指定专(兼)职人员受理群众的批评、建议、申诉、举报,为群众的监督提供服务;

3、将群众对奖励扶助制度实施的满意度纳入群众评议行风活动内容,接受广大群众公开评议。

(二)对资金管理和发放过程的监督。重点监督资金预决算、专户管理、资金拨付和发放机构及时足额将奖励扶助资金划转到个人账户的情况。

监督内容包括:财政专户设立和资金封闭运行的情况;各级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足额拨付到发放机构;发放机构是否严格执行委托协议;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抵扣、贪污、挪用奖励扶助资金的情况。专项资金结存情况;奖励扶助金发放的社会经济效益。

具体要求:

1、各级人口计生和财政部门要定期对奖励扶助专项资金封闭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2、各级人口计生和财政部门要定期对奖励扶助专项资金拨付委托发放机构,以及委托发放机构建立个人帐户和注入资金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3、各级人口计生和财政部门要积极协助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对奖励扶助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4、各级人口计生和财政部门要结合年审和对群众满意率的调查,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奖励扶助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估。

第三十三条考核评估

对奖励扶助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的基本指标是:

1、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准确率;

2、奖励扶助金发放的及时率和准确率;

3、干部群众对奖励扶助政策知晓率;

4、干部群众对奖励扶助制度运行的满意率;

5、党政领导重视程度和机关部门的参与程度;

6、奖励扶助制度是否按统一的规范运行。

奖励扶助制度的考核评估由各级政府或各级人口计生和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受各级政府或相关部门委托,民意调查中心、社会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等单位组织对奖励扶助制度实施进行调查评估。

第五章档案和信息管理

第三十四条奖励扶助档案和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一)真实准确。奖励扶助档案和信息内容做到与实际情况相符。确保各类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及时完备。奖励扶助档案和信息资料应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建档、录入、反馈,确保各类资料完整全面。

(三)统一规范。省级人口计生部门制定奖励扶助档案管理和信息录入、反馈的统一标准,确定分类分级管理权限和范围,确保各类资料的规范性。

(四)便捷有效。各类奖励扶助档案和信息资料要简易明了,方便查询,提高利用率。

第三十五条奖励扶助对象档案管理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

(一)主要内容

1、奖励扶助对象个人档案,指经县乡人口计生部门确认的奖励扶助对象的有关信息资料。主要包括:(1)个人申请书;(2)申报表;(3)身份证和婚姻证明、户口簿复印件;(4)村级审议表、群众座谈记录材料;(5)新增对象见面调查表;(6)领取奖励扶助金存折通知单送达回执;(7)年审表;(8)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2、奖励扶助工作档案,指记录奖励扶助工作过程的各类资料。主要包括:(1)相关文件、工作计划和总结评估报告等;(2)各类表格;(3)年度奖励扶助对象名单纸质表格和电子文档;(4)影像资料;(5)其它相关材料。

(二)管理程序

1、档案收集2、立卷分类3、立卷组合4、立卷编目5、档案归档6、档案保管

(三)基本要求

1、专人负责,专柜存放,集中管理。县、乡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奖励扶助档案管理工作,配备专门的档案柜,集中保存、管理奖励扶助档案资料。村级由村计划生育专干(管理员)负责管理。

2、分级分类归档。

(1)分类建档。按照档案资料性质,分奖励扶助对象个人档案和奖励扶助工作档案两类进行归档。其中,奖励扶助对象个人档案以个人为单位,按一人一卷建档;奖励扶助工作档案以年度为单位,按一年一卷建档。

(2)分级归档。奖励扶助对象信息资料个人档案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归档,乡级人口计生部门为方便工作也可建立对象个人辅助档案;奖励扶助工作档案由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分别负责本级的奖励扶助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工作。

3、档案装订整齐有序,方便查询。按照档案管理要求编制档案索引目录。奖励扶助对象个人档案卷内材料的排列,按目录、申请申报确认材料、户籍材料、婚姻、生育材料等顺序排列,形成确认对象的完整卷宗;奖励扶助工作档案卷内材料,按目录所定顺序整理排列。

4、奖励扶助对象个人档案卷内材料的目录填写、案卷装订、借阅、查询等按《档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奖励扶助对象个人档案为永久卷。

5、奖励扶助对象个人档案的整理归档,从每年度奖励扶助金发放后开始,当年10月底之前完成;奖励扶助工作档案的整理归档,每年元月份开始对上年度档案进行收集、整理,2月底之前完成。

第三十六条奖励扶助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

(一)基本内容

1、基本信息内容及其来源

奖励扶助信息分为三类:奖励扶助对象信息、奖励扶助资金信息、奖励扶助工作信息。

(1)奖励扶助对象信息:

①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信息

②奖励扶助对象汇总信息

信息来源:人口计生部门按照奖励扶助对象条件和确认程序自下而上登记、上报。

(2)奖励扶助资金信息:

①奖励扶助资金预算信息

信息来源:财政部门根据奖励扶助对象人数、奖励扶助标准、各级财政负担比例等计算(计算过程由信息系统完成)。

②奖励扶助预算资金拨付信息

信息来源:财政部门将预算资金拨付发放机构后,提供预算资金拨付信息。

③奖励扶助个人账户建立及资金到位信息

信息来源:发放机构。

④奖励扶助资金实际发放总量(含结存情况)

信息来源:发放机构。

(3)奖励扶助工作信息:

各地出台的各种政策文件、管理规范、工作动态等。

(二)信息管理

(1)奖励扶助对象信息管理: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信息档案,做好奖励扶助对象登记、上报、审批、变更等工作,奖励扶助对象信息管理实行年审制。

(2)奖励扶助资金信息管理:建立奖励扶助目标人群和资金需求预测预报制度,按要求向财政部门提供下年度目标人群汇总信息和资金需求计划,对奖励扶助专项资金实行跟踪管理。

(3)奖励扶助监控管理:包含奖励扶助情况抽样调查、奖励扶助情况反馈、奖励扶助工作综合调控、动态监控管理和信息举报管理。

(4)奖励扶助工作管理:主要包括奖励扶助工作信息交流,奖励扶助信息统计分析等内容。

(三)管理程序

1、主要信息流程

(1)人口计生部门按规定确认本年度的奖励扶助对象,并将本年度奖励扶助对象汇总信息和个案信息报送财政部门和发放机构。

(2)财政部门按照奖励扶助对象目标人群、奖励扶助标准及各级财政负担比例,编制下达经费预算,并将预算资金拨付发放机构,同时将预算资金拨付情况通报人口计生部门。

(3)发放机构根据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单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并将奖励扶助金及时足额划转到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同时将建立个人账户和资金划拨情况反馈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2、个案信息登记与变更

(1)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信息登记在完成以下程序后进行:

①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对象向村(居)委会登记、申报,填写《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申报表》;

②村级初审并张榜公示,签署评议意见;

③乡级审核并张榜公示,签署审议意见;

④县级审批并张榜公布,签署审批意见。

(2)信息上报程序与时限。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和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均应签署审核意见,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实施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的最后时限为每年5月底。新增的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对象因故未纳入的,原则上纳入下一年度的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3)手工信息报告和流转制度。《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个人申报表》一式三份,由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对象填报后,分别报经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和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审核。最终确认的奖励扶助对象,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将《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个人申报表》的两联分别反馈给乡、村两级保存、归档、管理。另一联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留存。《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个人申报表》应长期保存。

(4)奖励扶助对象实行年审制度。村、乡两级要加强对年度奖励扶助对象个人信息档案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个案信息变更情况。并认真落实年审及退出对象的张榜公示制度。对隐瞒不报或上报不及时而造成冒领、多领奖励扶助资金的,依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追缴,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信息录入与传输

县级人口计生部门根据已确认的奖励扶助对象,负责将奖励扶助对象个人申报表的有关信息录入奖励扶助管理信息系统,在上报地(市)和省级人口计生部门同时直报国家人口计生委。

4、信息处理与应用

(1)人口计生部门、发放机构要建立奖励扶助信息管理制度,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信息工作,按规定及时录入、变更、处理、传输有关信息。

(2)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奖励扶助决策、管理、评估提供必要的信息。如:

①汇总分析奖励扶助对象和奖励扶助资金的有关情况,推算奖励扶助对象数量变动情况及奖励扶助资金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把握、调整奖励扶助制度的运行情况,提供数据支持。

②提供预算决算、资金发放、检查监督所需基础数据。

③财政、人口计生部门、发放机构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④为奖励扶助制度综合评估提供基础信息。

5、信息安全

⑴建立信息处理、利用、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明确使用权限和安全责任。

⑵将各种手工记录等原始资料保存入档,由专人妥善保管。

⑶做到专机专用。不得使用盗版软件。

⑷定期对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信息库中的信息开展全面核查和校验,确保个案信息库的完整、准确。

⑸定期进行信息备份,形成安全可靠的备份信息资源。妥善保管账号和密码,不得越权获取或处理信息,不得擅自对外提供内部信息。

⑹定期进行系统软件、硬件维护,做好维护记录。建立故障、病毒防范应急处理机制。

(四)基本要求

⑴资源共享。信息的采集应使用各部门现有的数据收集系统,建立协调、规范、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实现相关部门与机构之间以及人口计生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转。

⑵保障安全。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机制。

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国家局组织本次评估活动,既是对厦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全面评估,也是对我区档案事业发展的一次检阅和促进。对此,我们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我们也十分企盼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区档案工作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根据安排,我的汇报如下:

一、集美区情简介全区土地面积276平方公里,总人口40.4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8万人,外来人口22万人),下辖两个镇(灌口、后溪)四个街道(杏林、杏滨、集美、侨英),22个行政村34个社区居委会,设有台商投资区和文教区两个管委会。

二、我区档案事业发展主要情况1、区委、区政府关心重视到位,人、财、物有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发展。一是领导到位。由区委领导分管档案工作,分管领导经常深入档案局馆、深入基层单位调研,适时作出指导,及时帮助解决档案事业发展难题。为提高我区档案信息化水平,分管领导亲自带领我局馆人员赴浙江省舟山市档案局考察。二是列入总体规划。把档案工作列入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三是人员到位。2003年区档案馆定编在职事业编制4名,区划调整后配备在职6名,其中行政2名,事业4名。同意区档案局馆按照闽委组参[2007]7号文和厦委办[1999]5号文规定参照公务员管理。成立局机关党支部。四是经费到位。区档案事业经常性经费列入一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此外,区财政又先后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档案馆库房安全设施改造、档案信息化、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和档案室等建设。

由于领导关心重视到位,人财物全面保障,我区档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区档案局被评为省“四五”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市2000—2003年度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被评定为省二级档案馆,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区档案局是区级文明单位。

2、大力加强村居档案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村居档案管理整体水平。以往,我们每次组织对社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合格认定时,都会被要求帮助解决档案办公设备问题。如送一台电脑、给一部空调等等。对此,我们认真对待,组织了调研,形成了材料,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引起高度重视。2006年5月,区两办转发了我局《关于大力加强全区村居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加强对村居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档案管理网络;要有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尽快提高村居档案工作整体水平;要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村居档案安全有保障;要培养典型,确实提高村居档案管理层次等四项内容。                                                                                                                                            对村居基层单位,我区本着“多予少取”的精神,打破财政体制常规,区财政立项拔款 54 万元,镇街等额出资配套,对村居档案室硬件进行全面配套。除一个镇拟将其行政村档案集中管理外,其余村居全面完成档案规范硬件和制度建设。每个村居配置电脑、空调、照像机、档案软件、四位一体打印机、扫描仪、移动硬盘、防磁柜、灭火器、档案柜、防盗门、防盗窗或网、防强光窗帘等项。与此同时,结合我区新聘村文书,一律兼任档案员。我们经过认真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全区32个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均通过合格认定,2008年成立的两个新社区正在抓紧建设中。农村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也得到应有提高。由于该项工作同属区政协提案内容,因完成较好,得到区政协通报表扬。该举措得到《中国档案报》等报道,《浅谈新时期经济特区村居档案工作的落实与提高》调研文章在《中国档案》杂志刊发。

运行一段时间后,我们没有沾沾自喜,而是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召开全区六个镇街分管档案领导和档案员会议,大家查摆不足,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各镇街是抓好辖区内村居档案工作的主体,区局是要业务指导者,并直接挂勾每个镇街各一个村居,分工局馆人员联系。会上,区委分管常委对我区镇街、村居档案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思想上要再重视。镇街、村居档案是全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要有完整记录镇街、村居真实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工作上要再加强。要充分利用已条件,按照要求抓紧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编目等工作。三是思路上要再创新。要以镇街为主,创新村居档案工作思路,要抓典型、抓特色,抓出水平。4、抓机制,抓队伍,以民为本,创新方法,推动档案工作健康有序运行。档案馆是窗口单位,其作风优劣、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几年来,我们坚持以民为本,主要抓:一是队伍作风建设。工作纪律是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表现,我局针对工作纪律偶有松懈等问题,实行局馆人员上班使用网上OA办公系统签到。二是改进查档值班制度。从原来以谁接谁查档看似自觉,靠自觉而形成的混乱现象,到每人周值班影响其它工作,再到实行A、B岗值班办法,指派专人即A岗,其他人员即B岗,以A岗为主B岗为辅。三是细化分工,落实责任。我们在做好年度计划基础上,针对年度工作任务、项目内容,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将全年主要工作,如具体项目、立档单位业务指导等分配到具体人员,并把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和外派学习的主要依据。四是移出馆藏民生档案数据,提高工作实效。2007年底,我们办理部分馆藏民生档案数据移交到职能部门,如婚姻档案数据正式移交区婚姻登记机关,由该机关提供利用。我们还及时接收婚姻档案实体及其数据进馆,解决婚姻登记机关库房不足和保管安全问题。这样即减少我局馆直接查档量,又方便群众,节省查档利用社会成本。我馆查档利用数从2007年459人次2595卷,到2008年281人次1728卷,查档人次下降38.8%,效果十分明显。

5、突出抓好档案馆、机关联合档案室建设,提高档案安全管理水平。档案安全工作无小事,是摆在首位的第一重要的工作。我们重点抓档案馆、室安全设施建设。一是主动抓档案馆安全设施改造。我馆投入使用后,由于原设计原因,区档案馆与区机关办公楼一样,采用水喷淋消防系统,未设置监控、报警系统等,安全措施不到位。此事引起政府高度重视,财政立项92万元,改水喷淋消防为自动环保气体消防,改造除湿系统为自动化,建成了监控主自动报警系统,使档案馆安全措施全面到位;二是创造性建设机关联合档案室。我们本着便于档案利用和落实保管安全到位原则,把相对集中办公单位的自管档案,采取“集中管理、分属使用”办法,用建设档案馆标准,先后在集美、杏林两地设置二个机关联合档案室,有效改变多数机关档案室如同“杂物间”或小单位档案存放办公室等安全措施不到位状况。设置了公用档案室和人事专用、城建专用档案室等三个功能室,档案库房可以满足各立档单位自管档案和人事档案保管需要,城建档案存量30年以上。目前,全区有33个(占60%)机关单位和95%以上自管档案实现集中。档案装具设备先进,档案存储、利用方便,档案实体安全措施全面到位。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上是我区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些具体做法,但距档案功能的全面发挥,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为此,我们要积极响应区委关于“奋力拼搏在集美,攻坚克难见实效”的号召,采取措施,主动作为。一是要加强全区档案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枝能,发挥区馆、区机关(镇街)、村居档案室平台作用。二是要积极探索对实行“集中管理、分属使用”的机关联合档案室的管理办法,要着眼提高实效,发挥作用。三是要抓紧馆藏档案数据解密划控和目录数据与全文数据挂接工作,争取早日上网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我们要再接再厉,奋力拼搏,努力实现我区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厦门市集美区档案局

2009年5月20日

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5

1.1研究对象将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通过全国31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对中国城乡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中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情况进行描述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研究涉及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19.88万份流动人口问卷,63.5%的样本来源于居委会,36.5%来源于村委会;同时涉及31省8785份社区文件,其中居委会占69.6%,村委会占30.4%。接受调查的流动人口中男性占51.8%,男性平均年龄(33.2±9.6)岁;女性占49.2%,女性平均年龄(31.8±8.5)岁。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64.1%)。

2.2流动人口健康服务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避孕节育、孕产期保健和疾病诊治方面等存在服务需求。

2.2.1避孕节育接受调查的15~49岁女性流动人口中,88.3%正在使用避孕方法。避孕构成中宫内节育器比例最高(占44.1%),其次为(27.9%)。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60.3%的已婚流动女性在流入地接受了孕环情检查,26.7%领取了和避孕药,7.8%接受了至少一项手术服务[即上(取)环、人工流产、结扎手术中的一项]。由此可以推测,育龄女性流动人口存在孕环情检查、的供应、上(取)环及人工流产等避孕节育服务需求。

2.2.2孕产期保健在流动人口222629名子女中,有24.4%的情况属于母亲孕期一直在外地,未在户籍地;16.6%属于孕期主要在外地,临分娩返乡;2.4%属于孕期主要在老家,临分娩外出;56.6%为孕期一直在老家。73.9%的子女是在户籍地出生。汇总之后,43.4%的情况需要在流入地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26.1%的情况需要在流入地分娩。

2.2.3疾病诊治数据分析显示:12.4%的流动人口一年内有过患病情况,其中3.4%的末次患病发生在两周内。患病人群中,5%没有治疗,2%回老家治疗,其余都是在户籍地以外接受诊治。在诊治机构中,流入地综合(专科)医院占比最大(30.0%),其次为流入地社区卫生站(25.2%),第三位药店自己购药(23.5%)。2.4%的育龄女性流动人口在一年内有过流产经历。

2.3社区健康档案建立情况

2.3.1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见图1。社区问卷分析结果显示:60.5%的村(居)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村与居之间没有显著差别(χ2=4.482,P>0.05)。图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

2.3.2村(居)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情况见图2。全国44.4%的村(居)为流动人口建有健康档案,居委会建档比例高于村委会(χ2=51.848,P<0.05)。图2村(居)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图3流动人口个人健康档案建立情况虽然许多社区建有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但覆盖的流动人口比例并不高。45.3%的流动人口从未听说过建立健康档案的信息,数据分析显示仅有16.9%的流动人口已在流入地建立健康档案,在居委会的建档比例高于村委会(χ2=1283.300,P<0.05),见图3。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中建档比例稍高,为17.6%。

3讨论

3.1社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工作对流动人口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数据分析结果与其他研究相一致,社区流动人口存在避孕节育、孕产期保健和疾病诊治等方面的服务需求[7-9],而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档案有利于动态了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需求,对按需提供健康促进宣传与技术服务工作。

3.2社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档比例有待提高无论从社区角度还是流动人口个人角度来看,目前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比例并不高。虽然44.4%的社区(包括居委会和村委会)已开展为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的工作,但流动人口中实际建档比例仅为16.9%,尚有很大工作空间。无论是户籍居民健康档案还是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居委会的建档率均高于村委会,提示应加强村委会中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3.3社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管理的建议

3.3.1多措并举,完善信息收集与档案建立工作鉴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信息收集不便,可在流动人口聚集或必经之处建立宣传与信息收集网点,与办理暂住证的公安局派出所、房屋出租中介、社区居委会、用工单位、以及流动人口就医最多的机构(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等处)的工作人员联络,聘请其为健康档案信息收集员,实施网格化信息收集制度,定期将收集的信息上报汇总,建立并更新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库。

3.3.2完善档案信息共享机制,节约资源(1)部门共享的建立。公安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都有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库的要求,建议建立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将收集到的流动人口信息进行分享,避免重复信息收集的人力、时间的消耗。(2)区域共享的建立。流动人口流动频繁,建议完善流动人口健康档案的转移与调用制度,逐步实现档案随人流动的动态机制,设立关键信息查询与档案移交规范,避免不同地区重复建立健康档案,保持档案的持续性与及时性。

3.3.3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健康档案建立的初衷是为流动人口更好地提供服务与管理,因此,应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建议定期对健康档案库进行统计分析和汇总,指导社区基层为辖区内流动人口提供包括避孕节育、孕产期保健、计划免疫、疾病诊治等实用的卫生保健信息与医疗保健服务,而不能变为应对上级检查的死档。

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6

1、常规工作: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完成结核病、精神病督导,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每月上门服务访视≥90户,完成第二季度重点人群的随访指导工作;每月根据安排刊出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组织大型多媒体健康宣教一次;按时参加例会,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2、完成社区居民花名册填写,掌握参保人数,为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打下基础;

3、熟悉农民健康档案信息软件,完善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数据,及时将随访信息记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4、完成**流动人口调查摸底,完成**从业人员调查摸底,完成查螺筛查工作;

5、做好社区惠民政策宣传,配合做好一卡通的发卡工作;

6、规范填写各类台帐表册,迎接公共卫生半年度考核;

第二季度:1、与**村委主任、书记建立联系,确定公共卫生联络员,移交公共卫生联络员台帐,健全通畅**公共卫生信息管理联络渠道;

2、熟悉**基本卫生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掌握**常住人口数、季度出生人数、季度人数、儿童人数、60岁以上老年人数、慢病人数、孕产妇人数、流动人口数,重点是流动儿童和孕产妇信息;

3、根据卫生院公共卫生年度总体部署制订工作计划,按照责任医生台帐要求,规范填写责任医生台帐日志;掌握**60岁以上老年人群、慢病人群基数情况,高血压、糖尿病人分级管理,完成第一季度随访工作;

4、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报告、结核病人督导用药、新发精神病人的线索调查排查、从业人员信息收集报告等工作;刊出春季传染病防治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开展第1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工作,发放外来建设者健康手册资料50份;

5、3月底前上报公共卫生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第三季度:

1、常规工作: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完成结核病、精神病督导,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每月上门服务访视≥90户,完成第三季度重点人群的随访指导工作;每月根据安排刊出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组织大型多媒体健康宣教一次;按时参加例会,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2、根据半年度考核情况查漏补缺;

3、完成**改水改厕工作,落实水质监测;

4、配合完成中小学生健康体检。

第四季度:

1、常规工作: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完成结核病、精神病督导,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每月上门服务访视≥90户,完成第三季度重点人群的随访指导工作;每月根据安排刊出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组织大型多媒体健康宣教一次;按时参加例会,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2、完成本年度责任医生全部工作,包括各类台帐表册,**家庭和个人档案建档率达到80%,重点人群建档率达到85%,慢病随访信息整理,健康档案信息化合格率80%以上,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做好年度工作总结,积极迎接卫生局考核评估。

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7

现将年档案党史地方志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力争取国家中西部档案馆舍建设项目

(一)加强档案馆舍建设是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的坚实基础,符合规范的档案馆馆舍是做好档案馆各项工作的前提。年,把馆舍建设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以国家补助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为契机,全力抓好档案馆舍建设项目的争取工作。与发展和改革局密切配合,科学选定档案馆建设地址,并按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开展了档案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并通过审查。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

二、全力服务全县中心工作

强化全县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机关、农村、企业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二)一如继往抓好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年度档案执法年检工作的通知》,于11至12月对全县11个乡镇、69个县直单位进行了档案执法检查。抓好档案、地方志“五五普法”检查验工作,获得全县“五五普法”最佳单位称号。

(三)按照县委、县政府印发的《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为确保机构改革中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结合我县实际,加强机构改革档案管理工作。对机构改革单位档案工作进行重新登记,并按照国家档案局8号令要求修订了“三合一”制度。

(四)扎实推进档案复查换证工作。全年共复查县交警大队、水利水电局、审计局3个单位,有3个乡镇移民工作站已准备就绪,计划明年初进行验收。

(五)加大机关档案提档升级工作力度。县地税局机关档案成功晋升为省特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国土资源局、榔坪镇人民政府5个单位顺利通过验收,达到机关档案管理省一级标准。鸭子口卫生院通过验收达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规范管理a级水平。贺家坪镇贺家坪村、青岗坪村、七里坪村档案成功验收,达省二级标准。

(六)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按照3月全市档案工作会议安排,今年对二级单位推行新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进行规范。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辅导,62个县直二级单位重新制定“三合一”制度。为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令打下良好基础。11月,市档案局对我县“三合一”制度审核复函工作进行了检查,评定为优秀等次。

(七)为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惠农政策的信息资源,在全县农村安排部署建立方便实用的“三惠”(惠农政策、惠农台账、惠农信息)档案。5月,下发《关于建立农村“三惠”档案的指导意见》。6月,召开全县档案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建立“三惠”档案。随后,深入到11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建立“三惠”档案。

(八)强化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开展年重点建设项目摸底、登记工作。经过摸底,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有九家:长阳清江画廊旅游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北纬三十度岛之世外桃源项目、新首钢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高磷铁矿开发项目(一期)、湖北华饴长阳百万亩木本油料加工项目(一期)、湖北任森农业科技公司马铃薯深加工开发项目、北大荒丰润生物科技长阳有限公司肠衣肝素钠加工项目、长阳中国三峡·清江古城文化旅游度假区、长阳清江路市政改造工程、长阳人民医院应急救治住院部综合楼建设项目。及时召开重点项目的主管部门座谈会,安排部署并开展档案登记工作。

三、全面夯实档案基础业务工作

以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为抓手,加强档案信息化和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

(九)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改版长阳档案史志网,坚持每周至少更新信息2条以上,并不断充实和完善栏目设置、栏目内容。到目前为止,新改版的长阳档案史志网点击率达到4300多次,总访问量达到19000多次;建立录入情况分全宗统计台帐、入库数据及数据库数据增减统计台帐,完成年档案目录录入计划、机构名称录入全简称对照表;完成104530条目录数据的录入,修改30000条目录数据;完成15032条目录的上报工作;完成数据库档案目录的清理工作,文书档案目录中共清理出无法查询利用或者档案未进馆的21603条目录。并将原录入在文书档案库中的146条名人档案目录转入专业档案名人档案库中;完成接收进馆进库档案需移出修改的目录64888条数据的导出工作,完成数据库中56186条需移出修改的目录数据的导出工作;完成湖北省百馆珍品的信息采集、上报工作;完成湖北省红色档案集粹的采集、上报工作。

(十)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完成馆藏印章档案编目工作;完成1979年度档案的审查开放、编目工作。年度案卷总数1579卷,开放1307卷,延期的有272卷;完成284册报刊、图书资料的整理、编目、登记工作;完成陈金祥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整理馆藏照片档案11册、641张;接收民政局婚姻档案14288件,县人大常委会照片档案842张;接待档案查阅利用1078人,提供利用3342卷,复印2346页。收集利用效果实例10例。

(十一)加强档案馆安全建设。为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创建国家档案安全体系的精神,保障档案库房国家档案(资料)的安全,制定《档案馆安全检查制度》和《档案(资料)出入库房安全检查制度》,建立档案(资料)出入库房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库房安全检查记录、档案馆安全检查记录簿,实行主要领导、值班领导、值周领导、办公室(档案管理股)负责人、库房管理员和专职安全管理员层级负责制和问责制,确保档案管理安全。

四、全面加强史志编研工作

史志编研以出精品为基础,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获得丰硕成果,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认可,12月17日,局党组书记张国振同志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

(十二)如期完成《中国共产党长阳历史·第二卷》初稿编撰工作。《中国共产党长阳历史·第二卷》共设5编19章,全面反映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中共长阳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曲折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截止12月底,经过全体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20多万字的初稿。

(十三)圆满完成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自今年5月份以来,按照中央、省委、市委以及县委对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任务,最终形成“五个一”的革命遗址普查成果:即编辑了一份全面详实的全县革命遗址目录;绘制了一张标识准确的全县革命遗址分布图;拍摄制作了一本反映全县革命遗址现状的相册;编辑整理了一册客观权威的全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汇编本;刻录了一套与全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汇编本相配套的电子光盘。经过对全县革命遗址的全面普查,共登记上报革命遗址58个,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0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8个,革命领导人故居7个,烈士墓7个,纪念设施6个。另有其他遗址5个,其中重要人物故居1个,烈士墓2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1个,纪念设施1个。

(十四)及时完成《天南地北宜昌人·长阳篇》的报送工作。按照市委党史办公室的要求,及时征集、整理符合《天南地北宜昌人》收录标准的21人的资料上报市委党史办公室,并形成8000字左右的上报材料。

(十五)积极参加市委党史办、市党史学会“纪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表10周年的活动”,撰写的“博大精深的意蕴,理论创新的瑰宝”理论文章获二等奖。

(十六)积极帮助县政协文史委编撰“老区革命叙事集”。建议并审定该书初稿,使其顺利出版发行。

(十七)《长阳县志》(1979-)的编纂工作顺利进行。年完成《长阳县志》(1979-)的政治建设、司法、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篇等7篇及大事记的总纂、补充修改;完成附录资料收集整理及后记的编写;对彩图进行选编并进行版式制作,同时收集内文插图;完成《长阳县志》(1979-)一审、二审工作并进行修改完善后,于7月2日召开终审评审会议,根据评审会议意见经过再次修改补充后,现已进入印刷程序。

(十八)完成《长阳年鉴》()的编纂工作。根据省、市要求,经县委、县政府同意,2月26日召开《长阳年鉴》编撰动员及培训会议,县委办公室主任王功平主任亲自做动员,《<长阳年鉴>()篇目》同时下发到各单位。到4月底,各单位全部完成供稿任务。从4月中旬开始《长阳年鉴》()的编纂,至6月底完成《长阳年鉴》()的统稿、初审工作,经过市方志办审核定稿后,《长阳年鉴》卷于11月出版发行。《长阳年鉴》()在卷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篇目,增加了电子书,并由内部资料改为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十九)完成《湖北年鉴》、《宜昌年鉴》()长阳部分的供稿任务。

五、全方位建设和谐机关

(二十)“三型”机关建设常抓不懈。在制定全年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年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强化勤政建设与管理,坚持实行考勤制度,坚持机关学习制度;坚持一月一评会议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制定政务公开工作计划,政务公开工作指南和目录。及时公开政务信息,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得信息提供方便;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党员、公务员示范岗活动;开展第11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在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基础上,继续在机关开展-年度市级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外宣工作,向上级行政、业务部门报送信息131条,采用119条,撰写调研文章两篇,均被采用。12月29日,《长阳着力建设档案安全体系,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经验在宜昌市档案局《宜昌档案》上登载,并加编者按在全市推广。年县档案局被省档案局表彰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8

(一)加强档案馆舍建设是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的坚实基础,符合规范的档案馆馆舍是做好档案馆各项工作的前提。2010年,把馆舍建设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以国家补助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为契机,全力抓好档案馆舍建设项目的争取工作。与发展和改革局密切配合,科学选定档案馆建设地址,并按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开展了档案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并通过审查。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

二、全力服务全县中心工作

强化全县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机关、农村、企业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二)一如继往抓好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度档案执法年检工作的通知》,于11至12月对全县11个乡镇、69个县直单位进行了档案执法检查。抓好档案、地方志“五五普法”检查验工作,获得全县“五五普法”最佳单位称号。

(三)按照县委、县政府印发的《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为确保机构改革中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结合我县实际,加强机构改革档案管理工作。对机构改革单位档案工作进行重新登记,并按照国家档案局8号令要求修订了“三合一”制度。

(四)扎实推进档案复查换证工作。全年共复查县交警大队、水利水电局、审计局3个单位,有3个乡镇移民工作站已准备就绪,计划明年初进行验收。

(五)加大机关档案提档升级工作力度。县地税局机关档案成功晋升为省特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国土资源局、榔坪镇人民政府5个单位顺利通过验收,达到机关档案管理省一级标准。鸭子口卫生院通过验收达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规范管理a级水平。贺家坪镇贺家坪村、青岗坪村、七里坪村档案成功验收,达省二级标准。

(六)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按照3月全市档案工作会议安排,今年对二级单位推行新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进行规范。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辅导,62个县直二级单位重新制定“三合一”制度。为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令打下良好基础。11月,市档案局对我县“三合一”制度审核复函工作进行了检查,评定为优秀等次。

(七)为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惠农政策的信息资源,在全县农村安排部署建立方便实用的“三惠”(惠农政策、惠农台账、惠农信息)档案。5月,下发《关于建立农村“三惠”档案的指导意见》。6月,召开全县档案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建立“三惠”档案。随后,深入到11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建立“三惠”档案。

(八)强化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开展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摸底、登记工作。经过摸底,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有九家:长阳清江画廊旅游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北纬三十度岛之世外桃源项目、新首钢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高磷铁矿开发项目(一期)、湖北华饴长阳百万亩木本油料加工项目(一期)、湖北任森农业科技公司马铃薯深加工开发项目、北大荒丰润生物科技长阳有限公司肠衣肝素钠加工项目、长阳中国三峡·清江古城文化旅游度假区、长阳清江路市政改造工程、长阳人民医院应急救治住院部综合楼建设项目。及时召开重点项目的主管部门座谈会,安排部署并开展档案登记工作。

三、全面夯实档案基础业务工作

以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为抓手,加强档案信息化和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

(九)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改版长阳档案史志网,坚持每周至少更新信息2条以上,并不断充实和完善栏目设置、栏目内容。到目前为止,新改版的长阳档案史志网点击率达到4300多次,总访问量达到19000多次;建立录入情况分全宗统计台帐、入库数据及数据库数据增减统计台帐,完成2010年档案目录录入计划、机构名称录入全简称对照表;完成104530条目录数据的录入,修改30000条目录数据;完成15032条目录的上报工作;完成数据库档案目录的清理工作,文书档案目录中共清理出无法查询利用或者档案未进馆的21603条目录。并将原录入在文书档案库中的146条名人档案目录转入专业档案名人档案库中;完成接收进馆进库档案需移出修改的目录64888条数据的导出工作,完成数据库中56186条需移出修改的目录数据的导出工作;完成湖北省百馆珍品的信息采集、上报工作;完成湖北省红色档案集粹的采集、上报工作。

(十)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完成馆藏印章档案编目工作;完成年度档案的审查开放、编目工作。年度案卷总数1579卷,开放1307卷,延期的有272卷;完成284册报刊、图书资料的整理、编目、登记工作;完成陈金祥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整理馆藏照片档案11册、641张;接收民政局婚姻档案14288件,县人大常委会照片档案842张;接待档案查阅利用1078人,提供利用3342卷,复印2346页。收集利用效果实例10例。

(十一)加强档案馆安全建设。为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创建国家档案安全体系的

精神,保障档案库房国家档案(资料)的安全,制定《档案馆安全检查制度》和《档案(资料)出入库房安全检查制度》,建立档案(资料)出入库房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库房安全检查记录、档案馆安全检查记录簿,实行主要领导、值班领导、值周领导、办公室(档案管理股)负责人、库房管理员和专职安全管理员层级负责制和问责制,确保档案管理安全。

四、全面加强史志编研工作

史志编研以出精品为基础,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获得丰硕成果,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认可,12月17日,局党组书记张国振同志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

(十二)如期完成《中国共产党长阳历史·第二卷》初稿编撰工作。《中国共产党长阳历史·第二卷》共设5编19章,全面反映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中共长阳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曲折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截止12月底,经过全体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20多万字的初稿。

(十三)圆满完成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自今年5月份以来,按照中央、省委、市委以及县委对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任务,最终形成“五个一”的革命遗址普查成果:即编辑了一份全面详实的全县革命遗址目录;绘制了一张标识准确的全县革命遗址分布图;拍摄制作了一本反映全县革命遗址现状的相册;编辑整理了一册客观权威的全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汇编本;刻录了一套与全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汇编本相配套的电子光盘。经过对全县革命遗址的全面普查,共登记上报革命遗址58个,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0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8个,革命领导人故居7个,烈士墓7个,纪念设施6个。另有其他遗址5个,其中重要人物故居1个,烈士墓2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1个,纪念设施1个。

(十四)及时完成《天南地北宜昌人·长阳篇》的报送工作。按照市委党史办公室的要求,及时征集、整理符合《天南地北宜昌人》收录标准的21人的资料上报市委党史办公室,并形成8000字左右的上报材料。

(十五)积极参加市委党史办、市党史学会“纪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表10周年的活动”,撰写的“博大精深的意蕴,理论创新的瑰宝”理论文章获二等奖。

(十六)积极帮助县政协文史委编撰“老区革命叙事集”。建议并审定该书初稿,使其顺利出版发行。

(十七)《长阳县志》的编纂工作顺利进行。2010年完成《长阳县志》的政治建设、司法、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篇等7篇及大事记的总纂、补充修改;完成附录资料收集整理及后记的编写;对彩图进行选编并进行版式制作,同时收集内文插图;完成《长阳县志》一审、二审工作并进行修改完善后,于7月2日召开终审评审会议,根据评审会议意见经过再次修改补充后,现已进入印刷程序。

(十八)完成《长阳年鉴》(2010)的编纂工作。根据省、市要求,经县委、县政府同意,2月26日召开《长阳年鉴》编撰动员及培训会议,县委办公室主任王功平主任亲自做动员,《<长阳年鉴>(2010)篇目》同时下发到各单位。到4月底,各单位全部完成供稿任务。从4月中旬开始《长阳年鉴》(2010)的编纂,至6月底完成《长阳年鉴》(2010)的统稿、初审工作,经过市方志办审核定稿后,《长阳年鉴》2010卷于11月出版发行。《长阳年鉴》(2010)在卷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篇目,增加了电子书,并由内部资料改为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十九)完成《年鉴》、《宜昌年鉴》(2010)长阳部分的供稿任务。

五、全方位建设和谐机关

(二十)“三型”机关建设常抓不懈。在制定全年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2010年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强化勤政建设与管理,坚持实行考勤制度,坚持机关学习制度;坚持一月一评会议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制定政务公开工作计划,政务公开工作指南和目录。及时公开政务信息,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得信息提供方便;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党员、公务员示范岗活动;开展第11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在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基础上,继续在机关开展-2010年度市级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外宣工作,向上级行政、业务部门报送信息131条,采用119条,撰写调研文章两篇,均被采用。12月29日,《长阳着力建设档案安全体系,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经验在宜昌市档案局《宜昌档案》上登载,并加编者按在全市推广。2010年县档案局被省档案局表彰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9

(一)加强档案馆舍建设是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的坚实基础,符合规范的档案馆馆舍是做好档案馆各项工作的前提。2010年,把馆舍建设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以国家补助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为契机,全力抓好档案馆舍建设项目的争取工作。与发展和改革局密切配合,科学选定档案馆建设地址,并按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开展了档案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并通过审查。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

二、全力服务全县中心工作

强化全县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机关、农村、企业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二)一如继往抓好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度档案执法年检工作的通知》,于11至12月对全县11个乡镇、69个县直单位进行了档案执法检查。抓好档案、地方志“五五普法”检查验工作,获得全县“五五普法”最佳单位称号。

(三)按照县委、县政府印发的《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为确保机构改革中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结合我县实际,加强机构改革档案管理工作。对机构改革单位档案工作进行重新登记,并按照国家档案局8号令要求修订了“三合一”制度。

(四)扎实推进档案复查换证工作。全年共复查县交警大队、水利水电局、审计局3个单位,有3个乡镇移民工作站已准备就绪,计划明年初进行验收。

(五)加大机关档案提档升级工作力度。县地税局机关档案成功晋升为省特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国土资源局、榔坪镇人民政府5个单位顺利通过验收,达到机关档案管理省一级标准。鸭子口卫生院通过验收达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规范管理a级水平。贺家坪镇贺家坪村、青岗坪村、七里坪村档案成功验收,达省二级标准。

(六)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按照3月全市档案工作会议安排,今年对二级单位推行新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进行规范。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辅导,62个县直二级单位重新制定“三合一”制度。为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令打下良好基础。11月,市档案局对我县“三合一”制度审核复函工作进行了检查,评定为优秀等次。

(七)为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惠农政策的信息资源,在全县农村安排部署建立方便实用的“三惠”(惠农政策、惠农台账、惠农信息)档案。5月,下发《关于建立农村“三惠”档案的指导意见》。6月,召开全县档案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建立“三惠”档案。随后,深入到11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建立“三惠”档案。

(八)强化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开展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摸底、登记工作。经过摸底,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有九家:长阳清江画廊旅游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北纬三十度岛之世外桃源项目、新首钢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高磷铁矿开发项目(一期)、湖北华饴长阳百万亩木本油料加工项目(一期)、湖北任森农业科技公司马铃薯深加工开发项目、北大荒丰润生物科技长阳有限公司肠衣肝素钠加工项目、长阳中国三峡·清江古城文化旅游度假区、长阳清江路市政改造工程、长阳人民医院应急救治住院部综合楼建设项目。及时召开重点项目的主管部门座谈会,安排部署并开展档案登记工作。

三、全面夯实档案基础业务工作

以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为抓手,加强档案信息化和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

(九)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改版长阳档案史志网,坚持每周至少更新信息2条以上,并不断充实和完善栏目设置、栏目内容。到目前为止,新改版的长阳档案史志网点击率达到4300多次,总访问量达到19000多次;建立录入情况分全宗统计台帐、入库数据及数据库数据增减统计台帐,完成2010年档案目录录入计划、机构名称录入全简称对照表;完成104530条目录数据的录入,修改30000条目录数据;完成15032条目录的上报工作;完成数据库档案目录的清理工作,文书档案目录中共清理出无法查询利用或者档案未进馆的21603条目录。并将原录入在文书档案库中的146条名人档案目录转入专业档案名人档案库中;完成接收进馆进库档案需移出修改的目录64888条数据的导出工作,完成数据库中56186条需移出修改的目录数据的导出工作;完成湖北省百馆珍品的信息采集、上报工作;完成湖北省红色档案集粹的采集、上报工作。

(十)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完成馆藏印章档案编目工作;完成1979年度档案的审查开放、编目工作。年度案卷总数1579卷,开放1307卷,延期的有272卷;完成284册报刊、图书资料的整理、编目、登记工作;完成陈金祥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整理馆藏照片档案11册、641张;接收民政局婚姻档案14288件,县人大常委会照片档案842张;接待档案查阅利用1078人,提供利用3342卷,复印2346页。收集利用效果实例10例。

(十一)加强档案馆安全建设。为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创建国家档案安全体系的精神,保障档案库房国家档案(资料)的安全,制定《档案馆安全检查制度》和《档案(资料)出入库房安全检查制度》,建立档案(资料)出入库房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库房安全检查记录、档案馆安全检查记录簿,实行主要领导、值班领导、值周领导、办公室(档案管理股)负责人、库房管理员和专职安全管理员层级负责制和问责制,确保档案管理安全。

四、全面加强史志编研工作

史志编研以出精品为基础,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获得丰硕成果,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认可,12月17日,局党组书记张国振同志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

(十二)如期完成《中国共产党长阳历史·第二卷》初稿编撰工作。《中国共产党长阳历史·第二卷》共设5编19章,全面反映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中共长阳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曲折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截止12月底,经过全体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20多万字的初稿。

(十三)圆满完成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自今年5月份以来,按照中央、省委、市委以及县委对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任务,最终形成“五个一”的革命遗址普查成果:即编辑了一份全面详实的全县革命遗址目录;绘制了一张标识准确的全县革命遗址分布图;拍摄制作了一本反映全县革命遗址现状的相册;编辑整理了一册客观权威的全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汇编本;刻录了一套与全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汇编本相配套的电子光盘。经过对全县革命遗址的全面普查,共登记上报革命遗址58个,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0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8个,革命领导人故居7个,烈士墓7个,纪念设施6个。另有其他遗址5个,其中重要人物故居1个,烈士墓2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1个,纪念设施1个。

(十四)及时完成《天南地北宜昌人·长阳篇》的报送工作。按照市委党史办公室的要求,及时征集、整理符合《天南地北宜昌人》收录标准的21人的资料上报市委党史办公室,并形成8000字左右的上报材料。

(十五)积极参加市委党史办、市党史学会“纪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表10周年的活动”,撰写的“博大精深的意蕴,理论创新的瑰宝”理论文章获二等奖。

(十六)积极帮助县政协文史委编撰“老区革命叙事集”。建议并审定该书初稿,使其顺利出版发行。

(十七)《长阳县志》(1979-)的编纂工作顺利进行。2010年完成《长阳县志》(1979-)的政治建设、司法、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篇等7篇及大事记的总纂、补充修改;完成附录资料收集整理及后记的编写;对彩图进行选编并进行版式制作,同时收集内文插图;完成《长阳县志》(1979-)一审、二审工作并进行修改完善后,于7月2日召开终审评审会议,根据评审会议意见经过再次修改补充后,现已进入印刷程序。

(十八)完成《长阳年鉴》(2010)的编纂工作。根据省、市要求,经县委、县政府同意,2月26日召开《长阳年鉴》编撰动员及培训会议,县委办公室主任王功平主任亲自做动员,《<长阳年鉴>(2010)篇目》同时下发到各单位。到4月底,各单位全部完成供稿任务。从4月中旬开始《长阳年鉴》(2010)的编纂,至6月底完成《长阳年鉴》(2010)的统稿、初审工作,经过市方志办审核定稿后,《长阳年鉴》2010卷于11月出版发行。《长阳年鉴》(2010)在卷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篇目,增加了电子书,并由内部资料改为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十九)完成《湖北年鉴》、《宜昌年鉴》(2010)长阳部分的供稿任务。

五、全方位建设和谐机关

(二十)“三型”机关建设常抓不懈。在制定全年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2010年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强化勤政建设与管理,坚持实行考勤制度,坚持机关学习制度;坚持一月一评会议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制定政务公开工作计划,政务公开工作指南和目录。及时公开政务信息,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得信息

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10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卫生局的指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立足社区开展好十四大类47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项工作得到了健康、稳步的发展,一年来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一)上级部门考核指导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省爱卫办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督导检查;省卫生监督局及专家组成员对中心的基本情况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考核及指导;省疾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就中心的工作开展情况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市卫计委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年度考核;市妇幼保健院及专家组成员对0-6岁儿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指导检查;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来中心指导工作。

(二)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2019年在社区原有居民的健康档案基础上开展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为更好更全面地为全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保障。

健康教育:全年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2次,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新6次,发放14种健康知识宣传材料共计12000余份,并为辖区居民发放健康宣传品。

预防接种工作:0-6岁儿童接种一类疫苗2571针次,为辖区居民接种二类疫苗共计1701针次;为全区幼儿园入托儿童接种证查验240人、为全区小学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108人,在查验接种证工作过程中发现漏种情况即时补种疫苗。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截止目前,今年为辖区内0-6岁儿童提供健康管理人数为847人,新生儿入户访视85人次。

孕产妇健康管理:为辖区内的孕产妇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并建立健康档案112人,产后入户访视106人次。

老年人健康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工作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全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测及彩超。2019年为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260人。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工作要求,中心针对不同情况的慢性病(高血压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并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每年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今年已为高血压患者体检1318人,为2型糖尿病患者体检   294人,为双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体检341人。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2019年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213人。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委托区结核病防治所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此项工作。

老年人体质辨识及儿童中医药调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老年人体质辨识及儿童中医药调养工作。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坚持门诊登记和疫情自查制度,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在区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建立协管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重点做好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卫生监督协管被监督单位基本信息汇总及现场查检记录等。

(三)其他项目

1、教育培训

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省市各级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活动及公共卫生工作培训。参加省卫计委举办的智能超声培训班;参加省卫计委举办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班;参加市卫计委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培训,重点学习第三版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参加市卫计委组织的“云雀医”在线课程培训。

2、为全区居民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2019年9月,经区卫生局申请,市卫计委药具管理中心为我中心调拨一台药具自助发放机,凡是我区居民均可持二代居民身份证免费领取避孕药具。

二、活动开展

1、义诊服务进林场

为了响应区委区政府开展“五进双为”活动的号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一山同志组织中心的业务骨干,携带多普乐彩色超声仪、心电仪及相关诊疗设备,来到扶育河经营所为林场所职工群众上门义诊,着力解决他们的看病难问题。此次活动为扶育河经营所55名职工群众进行了健康检查,并发放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宣传品,受到林场职工群众的欢迎。

2、为林区职工接种森林脑炎疫苗

为有效预防森林脑炎疾病的发生,接种森林脑炎疫苗是预防森林脑炎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切实保护从事野外生产作业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三月份开始,对各基层单位和林场从事野外生产作业的职工注射森脑疫苗。今年已为林区职工注射森脑疫苗500余针,同时大力宣传森林脑炎疫苗的相关科普知识。

其他健康体检活动

中心按照省市区卫计委的要求,为全区失独人群、特扶人群体检99人,为全区贫困人群体检13人。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区重点人群体检共计3318人。

三、2020年的工作思路

中心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内部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中心认真对照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力争在年内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指标。

二、把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作为中心发展提升的核心。进一步加强全区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维护工作,通过医务人员入户走访、健康宣传等方式,将未建立健康档案的辖区居民特别是重点人群,及时采集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同时进行健康管理。

三、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继续加强对全区重点人群的规范管理工作。计划于2019年,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85%,孕产妇健康管理率保持在85%,为辖区常住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人数达到60%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50%以上,居民知晓率与满意度争取达到80%以上。

四、积极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区卫生监督所等业务部门沟通,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要利用慢病随访、健康教育等入户机会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结合此项工作同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国家的相关惠民政策,努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五、深入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在500种基本药物中加大采购力度。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紧紧围绕医疗改革的要求。

六、创新公共卫生工作,加大公共卫生的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慢性病、重点人群、外来人群的管理方式,努力探索让居民能够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完善并使用好健康档案,真正的做到把老百姓的健康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