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8 11:44:31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1

为了履行妇幼卫生的公共职能,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海南省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结合本市工作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3‰和10‰以下;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1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1‰;2、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8%,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80%;3、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0%,低出生体重发生率<4%,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50%,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12%,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7%,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5%;>80%,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90%,孕产妇梅毒检测率>80%,孕产妇乙肝检测率>80%,感染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90%;5、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人症筛查率>90%,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率>90%,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率>90%,新生儿听力筛查率>80%;6、婚前医学检查率>80%;7、叶酸服用率达到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70%,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90%;8、农村住院分娩补助100%;9、预计完成宫颈癌10000例、乳腺癌筛查4200例。

二、主要工作要求

(一)继续加强《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母婴保健的认识,切实加强母婴保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二)加强依法管理,坚持依法执业、依法服务,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妇幼保健治疗、护理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三)加强规范化门诊建设,争取创建围产期保健规范化门诊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覆盖全市。

(四)加强和完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要求助产机构出生信息100%录入,听筛、新筛项目工作在所有助产机构展开,提高听筛率和新筛率;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逐步实施计算机管理;加强对妇幼卫生统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五)孕

产妇系统管理、儿童系统管理要抓紧、抓实、抓细,工作质量和水平要上新台阶,两个系管率要确保达到两纲两规目标要求。

(六)及时掌握育龄妇女动态,进一步完善台帐管理,切实掌握孕情及新生儿出生情况,提高早孕建卡率、产后访视率和系统管理率。 利用村卫生室、各妇产科门诊、婚检处等为准备怀孕的妇女和孕三个月内的孕妇提供叶酸服务,并做好登记及随访工作,提高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

(七)强化高危孕产妇跟踪管理,做好孕产妇高危筛查的专册登记、就诊、报告、追踪结案制度。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定期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活动。

(八)加强体弱儿、高危儿筛查、分级管理,要做好体弱儿、高危儿筛查、登记,填好体弱儿名单表,并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营养指导及高危儿的相应处理。

(九)加大《母婴保健法》和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制作宣传资料,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母婴保健工作的氛围,促进优生优育措施的落实。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材料进行宣传,对乡镇妇幼保健专干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人员下乡入户宣传“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孕产妇免费检测艾滋病、梅毒、乙肝梅毒预防母婴传播”及“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等相关政策,使每一位农村妇女、孕产妇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关爱。

(十)努力推进婚前保健工作,加强婚姻保健工作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印制宣传单、宣传画、宣传雨伞等进行大力宣传,主动加强与乡镇民政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层基民政部门的支持配合,督促在乡镇结婚登记的人员进行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婚检率。

(十一)加强妇女常见病知识宣传力度,印制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宣传册、宣传画等,发放到各乡镇、居委会、村委会进行宣传;主动加强与政府沟通联系,取得政府支持,争取全市至少一半以上的35-64岁农村妇女常见病筛查政府买单,提高农村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分析;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5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74-02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早期对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和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对检出患儿进行早期诊治,从而避免智力低下和体格发育不可逆性的损害,可有效预防患儿残疾的发生。自2008年6月开始,我州开展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筛查工作,现将我州5年来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州16县(市)妇幼保健机构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统计上报资料。

2 结 果

3 讨 论

3.1 现状 5年来,我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非常重视,把筛查工作纳入妇幼卫生工作年终考核,筛查率从2008年的16.09%上升至2012年的55.11%,呈逐年上升。但我州筛查工作仍进展缓慢,筛查率和可疑阳性儿召回率仍偏低,达不到群体筛查的要求和目的。主要原因:

我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以苗、侗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1.6%,大多聚居于贫困山区,山高路徒,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医疗条件差。由于人们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优生优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健知识匮乏,认为生老病死是命中注定,不可违抗,给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带来阻力[2]。一定数量的产妇自然分娩后,住院不到72h便要求出院,因路途遥远不方便,出院后不能按时回到分娩单位采血,同时与民间坐月子期间小孩不能出门的民间习俗有关,造成筛查率和筛出阳性召回率低。

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不重视,法律意识淡薄,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认识不足,部分采血人员技术不规范,血片质量不符合要求,影响筛查结果,给家庭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给召回复采复查增加难度。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私营医院未开展这项工作,使这部分新生儿丧失了筛查的机会。

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广大群众接受健康教育较少,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好处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和家属中没有这些病,孩子很健康,也不会患有这些病,不需要做筛查,以致于拒采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于有的家长收到筛查中心可疑阳性召回复采复查通知后,也不愿带小孩来复采复查,认为小孩现在没病不必检查。另外,部分计划外妊娠的孕妇为躲避计划生育,不敢到正规医院住院分娩,只有到私人诊所或在家中分娩,没能参加筛查。

政府部门支持力度不够,没能给每一个新生儿疾病筛查予以免费。只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且属计划内妊娠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才能享受免费筛查,使得外出务工没加入农合或计划外且经济困难的群众无力支付筛查费用,影响到筛查意愿的实现。

3.2 对策 为提高我州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率和召回率,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以下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常规,制定具体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使筛查工作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依法管理。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加强《母婴保健法》《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等学习,提高他们对遗传病、代谢病危害性的认识,自觉遵守新生儿筛查工作规范操作,增强依法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保证采血卡片的质量,以促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健康发展。

加强基层卫生院的建设力度,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层卫生院的投入,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环境,增加必要的设备。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使孕产妇能够就近分娩,既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避免设备、人才的闲置,减轻基层群众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也有利于妇幼保健的管理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家住农村交通不便,已提前出院或是可疑阳性儿需回分娩单位采血的,可以通过协调到就近的乡镇卫生院进行采血或通知其所在乡镇医生到其家中采血,这样就能方便经济困难群众,从而提高了筛查率和可疑阳性儿的召回率,减少了漏筛漏诊。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广大群众认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意义,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理解和支持。对来医院检查分娩的孕产妇,通过发放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知识资料和健康手册,举办专题讲座,使她们认识到参与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每个婴儿应享有的权利[3]。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于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北京、上海等地要求新生儿都做疾病筛查,费用由政府“买单”[4],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州的所有新生儿都能享受此项免费服务。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均会导致延误诊治和产生法律纠纷。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监管力度,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作为采血单位,要提高和保证采血卡片的质量,是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筛查率和筛出阳性召回率,最终达到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姚力诺.江西省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苯丙酮尿症筛查与治疗[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2):111-112.

[2] 邓建平.百色市新生儿疾病现状与干预措施[J].广西医学,2011,33(10):1366-1368.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出生缺陷干预;检测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3-0100-02

“出生缺陷干预”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三大工程之一,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实验室2008年开始组织进行了出生缺陷干预免费二项检测(外周血染色体检查、βHCG+AFP二联酶标检测)。本文收集了近四年的检测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筛查对象:按照知情选择同意的原则,2008-2011年对符合免费检查条件(亲生子女或夫妻自身有致残性出生缺陷或35周岁以上、怀孕在20周以内、符合再生育政策)的对象1065例,采集孕期母体外周血清进行筛查。其中孕早期(孕9~13+6周)的341例,孕中期(孕14~20+6周)的724例。年龄从18岁~42岁,平均年龄为26.8岁,≥35岁的78例,占筛查总数的7.32%。

1.2 方法:

1.2.1 工作措施:①搞好调查摸底:符合免费检测条件的检测对象签订知情同意书、填写检测申请单、花名册。②定点检测:县实验室根据摸底名册,统一时间采集标本,及时按规定项目检测,按规定程序发出检测结果报告单。凡发现阳性结果均立即通知检测对象本人,到县计生服务站接受治疗、复查、随访,并建议其到省级医院进行产前诊断。③个案管理:将参加检测的对象花名册、通知单、申请表、知情同意书、检测结果记录单、妊娠结局随访表装订成册,整理归档。

1.2.2 检测方法:①取材和筛查指标:抽取妊娠9~20周的孕妇静脉血,血清于4h之内分离后保存在-20℃冰箱,1周内检测,避免反复冻融。指标为甲胎蛋白(alpha-fetop rotein,AFP)、FhCGβ进行二联筛查。②试剂和仪器:测定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DELFIA),AFP/FhCGβ双标试剂盒由美国PerkiElmerm公司生命科学部提供,检测仪器使用VICTOR2TM1420多标记免疫分析系统。测定方法按说明书进行。③分析方法:筛查结果应用随机配套的1T、2T风险分析软件对每一位孕妇均结合其相关的个人临床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年龄+AFP风险、唐氏综合征(DS)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NTD)高风险的切割值(cut off值)为1:250,孕妇的孕周以B超下胎儿实际胎龄为准来计算风险。高危孕妇建议产前诊断,取羊水或脐带血行核型分析(疑神经管缺陷行B超检查)。对所有筛查孕妇均随访至产后1个月[1,2]。

2.结果

在1065例接受筛查的孕妇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筛查阳性)孕妇13例,筛查假阳性率为1.22%(13/1065),染色体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染色体核型2例。对判断为高风险的孕妇,建议其到省级医院行羊膜腔或脐静脉穿刺术抽取羊水或脐带血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DS儿1例,检出阳性率约0.9%。有一例DS筛查阳性的孕妇拒绝做产前诊断而生下了一例DS患儿。

3.讨论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县计划生育实验室2008年开始对目标人群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免费检测服务,检测项目为:①孕中期βHCG+AFP二联酶标检测筛查:发现先天愚型及某些染色体病的高危个体。②染色体G显带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所致出生缺陷,避免再发风险。孕中期母体外周血AFP、βHCG二联筛查是最常用的产前筛查,目标疾病是21-三体又称唐氏综合征(DS)、胎儿神经管缺陷(NTD)的血清学筛查[3]。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患者有严重的不可逆的智力障碍,还可伴有消化道、肌肉、骨骼畸形,生活不能自理,平均寿命16.2岁,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为目前唐氏综合征还无法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怀孕早、中期母体血清标记物的筛查,进行早期诊断,产前检查和选择性流产预防患儿的出生,以达到优生的目的[2]。细胞遗传学技术是产前诊断染色体的经典方法,常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细胞核型分析可对染色体的数目、结构进行分析,信息全面,理论上可发现在制片达到的分辨率内所有的异常,是诊断染色体病的金标准[3]。一个健康的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如果人类在繁衍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染色体出现结构和数目的异常变化,就会导致一系列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孕前可通过对准备怀孕的夫妻的染色体基因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我站按照免费检测对象自愿申请、知情同意的原则。至2011年底共有1065人参加检测,筛查假阳性率为1.22%(13/1065),明显低于临床报道(5.5%和3.48%)[1,2]。可能与诊断标准与质量控制技术有关。诊断为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有2例。对疑难和已怀孕的阳性结果对象,均做好对象思想工作,动员、督促其到省计生科研所和具有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复查诊断,跟踪结果,发现DS一例,采取了引产手术,遗憾的是,有一例DS筛查阳性的孕妇因缺乏应有的健康意识和基本的医学常识,拒绝做产前诊断而生下了一例DS患儿。该例也提醒我们,如何有效地在全社会特别是低文化素质人口中对婚育人群进行母婴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疾病常识的基本认识,是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优生优育国策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总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门要充分认识在孕期开展产前筛查对预防DS、神经管畸形等缺陷患儿的出生、保证优生、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的意义,要加强技术人员出生缺陷诊断标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出生缺陷诊断的准确性,确保出生缺陷监测的质量与效果;要开展以高危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组织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和掌握本县的出生缺陷发生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综合性干预措施和进行效果评价,为政府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提供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梁雄,等.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的血清筛查和产前诊断研究.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2):71-72.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4

一、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省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等目标,统计、分析、总结“十一五”各项妇幼保健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省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监督和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和妇幼保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严禁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培训,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协同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和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幼儿园、托儿所所享有的平等权利。

三、加快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妇幼保健的网络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妇幼卫生投入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健全以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联系员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抓好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规范化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推进市级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定,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加强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分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全面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

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1〕166号),着力抓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总结试点经验,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对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两癌”检查的管理和督导,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积极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1〕254号)。在年基础上,对全省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60%,叶酸服用率达到6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30%。

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年实现全省住院分娩率达到99%,危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五、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落实三级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工作,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和知识,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探索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指导和督导,确保检查质量,保证专款专用。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逐步将孕产期营养纳入孕产期保健,提高保健工作内涵。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重视对产前诊断人才培养,加快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提高27种遗传性疾病筛查覆盖率,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开展调研和培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探索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患儿诊疗救助机制。

六、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5

一、充分认识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的重大意义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年来,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全市减少出生人口达余万人。随着人口数量得到基本控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已成为十分重要、迫切需要解决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大市,也是出生缺陷高发的地区。据调查,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达左右,每年有余例出生缺陷婴儿出生,除生后死亡外,有以上致严重残疾,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直接影响着人口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年,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市,为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级政府对此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超前运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把好事办好。

二、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家庭、面向育龄人群,以计划怀孕夫妇为重点,充分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优势,加强部门合作,依靠专家、组织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出生缺陷虽病因复杂,但可防可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是指通过健康教育等孕前阶段综合干预,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指在怀孕之后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指对新生儿先天性疾病早期筛查、诊断、治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相对治疗而言,预防工作积极主动,经济有效。因此,要以预防为主,以计划怀孕夫妇为主要服务对象,从源头抓起,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发生。

(二)坚持科学指导的原则。出生缺陷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污染、营养缺乏、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因而预防出生缺陷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科学地普及预防知识,正确地进行咨询指导。

(三)坚持为群众服务的原则。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是造福人民群众的公益性事业。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心策划、稳步实施。在工作中按照自愿、知情、公平、保密的要求,确保群众合法权益,减少群众负担,不能以此作为盈利手段。

(四)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优生促进工作要循序渐进,稳步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年先抓好三个试点县,积累经验,然后按国家统一部署逐步推开。

(五)坚持资源整合的原则。优生促进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实施。要在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计生、卫生、财政、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工作。

(六)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优生促进工程涉及千万基层群众,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经常化工作机制,实行市、县、乡、村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组织实施。

三、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通过实施优生促进工程,至“十二五”末,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含流动人口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科学知识得到基本普及;三级预防工作体制有效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1.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达到以上;

2.计划怀孕夫妇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率达到以上;

3.对高危人群(岁以上高龄待孕妇女;有遗传病家族史及近亲结婚者;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有死胎、死产、出生缺陷儿分娩史者;长期生活在高危环境中的待孕妇女)进行孕期筛查等早期干预率达到以上;

4.对生育病残儿夫妇再生育优生指导率达;

5.预防神经管畸形免费优生药物覆盖率达到以上;

6.全市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逐年下降。

(二)主要任务:

1.加强宣传倡导,提高群众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优生倡导工作。组织医学专家编写《优生优育知识手册》,利用民政婚登、计生二胎审批平台免费发放,做到待孕夫妇人手一册。在电视、电台、日报、晚报开辟专栏专题,组织优生优育专题系列讲座,刊登优生优育知识。县级及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单位全部设立优生咨询室,开办优生咨询网站,免费为待孕夫妇提供优生咨询服务。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人口学校,开办新婚知识、优生优育知识、围产期保健知识讲座。通过系列宣传教育,在全民中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提高全民预防意识,引导待孕、已孕夫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远离高危环境,培养健康行为,为减少出生缺陷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推进一级预防实质运作。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强制婚前检查取消后,最具实质内容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手段,可以有效发现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河间、东光、黄骅三县(市)作为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要认真谋划,周密安排,同全民健康行动相结合,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依托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认真组织实施。要切实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县乡计生技术服务站基础设施设备,配齐配好专业技术人员,组建计卫联合的高素质工作队伍,发挥计生服务网络优势,摸清待孕人员底数,排出服务日程,县级人口计生、卫生部门每月到乡镇,逐乡开展服务工作。要按服务项目要求规范运作,确保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同时,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确定的高危人群,县级技术服务机构要建立信息库和服务档案,在群众知情同意情况下,免费开展优生指导、风险评估、孕期监测和全程随访服务。待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后,按国家、省统一安排,在全市全面推开。

3.成立市优生促进指导服务中心,落实二三级预防干预措施。依托市人民医院,成立市优生促进指导服务中心,设立优生实验室、B超检查室、优生咨询室、优生宣教室等相关科室,配齐配好高精尖医疗设施设备和高素质专业技术服务人员,承担高危人群优生咨询、孕期筛查等任务;承接全市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在孕期监测、随访服务中发现的出生缺陷可疑病例,其它医疗卫生单位接诊中发现的出生缺陷疑难病例的转诊服务任务。中心要开设优生促进指导服务网站,并同县级计生技术服务机构高危人群信息库联网,形成相互衔接、信息交流及时,高危人群全员纳入管理服务格局。中心要同部级、省级产前诊断中心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对疑难病例给予明确诊断和及时处置。中心要坚持为育龄群众服务,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对前来就诊、基层转诊的待孕、孕期夫妇及出生缺陷儿,基本服务项目要给予免费或一定比例的优惠,切实提高高危人群孕期筛查服务率,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4.筹建出生缺陷儿康复训练中心,努力提高出生缺陷儿生活质量。出生缺陷病种繁多,病因复杂,虽经积极预防,仍会有一定数量缺陷儿出生。为提高缺陷儿生活质量,依托市、县妇幼保健院,各县(市)“十二五”期间,要积极筹备建立出生缺陷儿康复训练中心,予以科学治疗训练,以减轻残疾程度,减少家庭社会负担。

四、完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把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为切实加强对优生促进工程的领导,市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市计生委、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播电视台、日报社、残联、环保局、妇联等部门主管负责同志组成,办公室设在市人口计生委,下设宣传教育、综合协调、技术指导三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起领导工作责任。要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工作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不断推动优生促进工程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能力建设

出生缺陷预防工作难度大,技术性强。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出生缺陷的防治工作要求,加强基层网络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装备水平,强化出生缺陷预防各项技术培训,提升各部门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强化服务理念,为群众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宣传倡导、优生咨询、孕前检查、孕期筛查服务,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

(三)保障经费投入

优生促进工作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装备。市级除按有关要求按比例落实配套资金,重点对市优生促进服务指导中心筛查的高危人群实行检查补助,逐步达到政府出资免费检查。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优生促进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宣传教育、改善基础设施装备,用于国家尚未实行免费的孕期筛查项目补助。要按国家、省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门要求,及时落实拨付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按比例分担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优生促进工程顺利实施。对目前国家暂未列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新华、运河两区农业政策内计划怀孕夫妇的检查费用,市财政负担,其余由区财政负担。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6

(一)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强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和管理。5月份组织全区卫生系统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继续做好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措施,确保灾后无大疫发生。二是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防保科)的建设与管理,完善法定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二)确保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落实。一是明确团队意识,建立责任体系。在前几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完善“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区、镇(街道)、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二是明确工作要求,建立评价体系。明确服务细则标准,对服务内容,按照具体工作要求,尽可能量化工作指标,实行定时、定量、按需上门服务,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7岁以下儿童、育龄妇女等重点人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肺结核等重点疾病对象的后续管理工作。三是明确奖惩措施,建立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日常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季度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项督查,了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要求及时整改落实。

(三)创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一是以“健康教育示范村居”、“健康大讲堂”为平台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二是继续办好*商报版卫生专栏,每二月编印一期《卫生与健康》墙报,编印《健康教育读本》等;利用手机平台,及时发送疫情信息、消费警示等短消息。努力办好“图文频道”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工作。三是结合各种卫生宣传日和疾病防控需要,组织开展社会健康教育活动,做到日常宣传与突击宣传相结合,流动宣传和阵地宣传相结合。区疾控中心要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指导全区医疗机构及企业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区妇保所要利用各种形式普及妇女生殖保健知识。

(四)巩固创卫成果,推进爱国卫生工作。今年是*市国家卫生城市申报年。要巩固“五小行业”整治成果,继续推进规范街和示范街建设,确定1—2条作为五常法管理的示范街,以此推进“五小行业”卫生水平的全面提升。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以改厕、改水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开展城区除“四害”工作,迎接灭蟑、灭蚊先进城区的复审。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

(一)关口前移,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

1、肠道传染病。一是开展城乡居民饮用水消毒监测工作,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根据《*市城乡居民饮用水消毒监测工程2009年度行动计划》,履行部门职责,做好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开展分散式供水消毒的技术指导。二是继续深入开展餐饮业尤其是小餐饮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报告和卫生管理,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三是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快农村改厕进程,大力开展城乡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清除病媒生物的孳生环境;四是加强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等工作,医疗机构要按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对腹泻病人做到有泻必采、有采必检,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手足口病。严格执行上级防控要求,落实各项措施。要加强与全区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加强疫情监测、报告与处置,切实加强重点人群(5岁以下儿童)、重点场所(学校、托幼机构)、重点病例(重症病例)的防控,区级定点医疗机构要规范诊断、报告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尤其要高度重视医疗机构预防院内感染和重症病人的及时发现与救治工作,减少医源性传播和死亡病例的发生。要加强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要求托幼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停课制度。区疾控中心要建立疫情周报或日报制度,各镇、街道卫生院要及时将辖区病例报告当地政府分管领导。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护和防病能力。

3、艾滋病、性病。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网络,在区疾控中心、市立医院、市中医院设点的基础上,要求区妇保所设立自愿咨询检测点,规范开展咨询检测工作,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二是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拓展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服药前HIV检测率达100%。三是加强对农民工、大学生、城乡社区居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对领导干部防治艾滋病策略的培训,组织预防艾滋病“大讲堂”、“青春红丝带——预防艾滋”等活动。四是利用预防艾滋病、性病干预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重点加强娱乐场所人员行为干预工作。五是继续做好手术病人术前和孕产妇产前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

4、结核病。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认真实施全省结核病控制项目、推行医防合作的结核病防治模式,确保新涂阳肺结核发现率70%以上。一是加强肺结核门诊建设,市立医院作为定点诊治机构,要加强领导,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强化门诊、实验室、影像科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阳性检出率,同时要尽力降低住院率并严格落实国家免费治疗政策。二是其他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肺结核病归口管理制度,切实抓好转诊、追踪和处理三个关键环节。区疾控中心要加大业务培训和指导力度。各镇、街道卫生院要依托责任医生队伍,强化督导,提高DOTS实施质量,努力实现肺结核病人的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三是强化宣传,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

5、狂犬病。加强宣传和规范犬伤门诊,提高犬伤病人伤口及时处理率和免疫接种率,强化疫苗管理,切实保证疫苗质量。

(二)扎实开展慢病和地方病防治。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启动死因、慢性病、伤害监测网络直报系统,保证监测质量。在前所街道建立试点工作基础上,全区逐步推开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重点人群精神病监测与防治。联合区盐务局做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估各项工作。建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为”长效运行机制,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预防控制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三)快速推进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进程。认真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策略,巩固常规免疫成果,大力推广有价疫苗接种。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落实按周接种制度,健全查漏补种机制。全面完成免疫规划信息化数据录入并进行常态管理。积极探索外来儿童“现场建卡”模式,大力提高流动儿童计免接种率。继续做好幼儿、学生入托入学前接种证查验工作。

三、卫生法制和监督

(一)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宣贯工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在监管职责未调整前,要继续加强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卫生监管工作。深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和餐饮业“五常法”管理,通过整治使85%的小餐饮达到卫生标准,大中型餐饮业开展卫生管理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大型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食堂的卫生监管力度。在洪家街道开展食品卫生示范一条街创建活动,并以点带面,在全区各镇、街道全面推开小餐饮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卫生监督工作水平。继续开展“放心碗”工程、“校园卫生健康行动”。加大食品添加剂的整治力度,进一步落实餐饮业的索证索票制度,重点加强食用油的监管。做好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相关工作台帐整理。

(二)继续推进打击非法行医行动,加强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全区60%的中小医疗机构实施依法执业分级监管,按照《*市民营医院依法执业专项整治方案》,重点整治执业许可、人员资质、诊疗科目、医疗广告等方面,促进民营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逐步探索和建立完善打击非法行医长效监管机制。在打击非法行医的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负责人法律法规培训,强化依法执业,规范执业。加强对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监督检查。

(三)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的监督管理。继续开展“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防治万家企业行”专项活动,建立健全有毒职业危害的企业档案,开展有毒有害企业职业卫生台帐工作,开展“百万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行动”,加强新建工业园区、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和指导,做好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园区区块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继续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做好《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校验工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个人剂量检测的监督检查。

(四)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防治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做好霍乱、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执法工作,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及感染控制的监督检查,探索医院感染控制监管模式。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学校、公共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消毒产品的监管。

(五)加强城乡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安全监管。要求全区60%以上供水单位推广量化分级管理,加强水质监督管理,及时向区政府反馈。以住宿为重点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监管模式,促进经营单位加强自身管理。

(六)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许可监管机制建设和完善行政许可配套制度,严把许可关,使行政审批工作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受理件承诺期内办结率达100%。

(七)加大信息通报公示制度。大力开展对食品、涉水产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等涉及民生健康相关产品和场所的监督检查,加大抽检结果通报和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力度。畅通卫生监督投诉举报电话(96301),及时处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切实做到案件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整改措施到位。

四、妇幼保健

(一)主要工作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杜绝可以避免的孕产妇死亡;

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2%以上;

3、孕28周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达90%以上;

4、重度高危报告率100%,杜绝重高危漏选;

5、孕妇产前筛查率达40%以上;

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80%以上;

7、3岁以下儿童连续系管率达90%以上;

8、妇女病查治率达到省“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项目要求。

(二)加强产科质量建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高度重视产科质量建设,区卫生局要加强助产技术服务的准入管理,定期对助产单位和技术人员进行考评。各接产单位要严格按照《浙江省助产技术管理办法》和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助产技术管理的通知》要求,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产科技术水平,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同时,强化产科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重点推广高危孕产妇管理、产科急救知识和体弱儿管理等适宜技术,保证培训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市高危妊娠管理实施细则》和《*市危重症孕产妇会诊转诊规定》,建立规范的高危孕产妇门诊制度,畅通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区妇保所要加强高危妊娠筛查、监护、追踪工作,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尽一切力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三)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根据《*市2009年妇幼保健工作责任书》的要求,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全程保健管理工作。妇幼保健责任医生要建立规范的妇幼保健工作台帐,发挥三级网络的管理作用。区妇保所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督查,确保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十二项中妇幼保健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强三项筛查工作力度,稳步提高筛查率。扩大产前筛查面,提高筛查率,加强质量管理,做好高风险病人的追踪随访结案工作。巩固新生儿疾病筛查成果,提高筛查质量,强化患病人群的追踪、随访和治疗。重视儿童听力筛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听力筛查管理制度。加强托幼机构及体弱儿管理。切实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继续开展围产儿、5岁以下儿童、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的监测工作。

(四)完善“规范化门诊”的建设,做好迎检准备。加强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门诊建设,区妇保所要以搬迁新业务用房为契机,实现省级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创建目标。根据《浙江省妇幼保健机构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门诊标准》,改善妇女儿童卫生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逐步推进镇街道级妇幼保健门诊规范化门诊创建活动,提高全区妇幼保健工作水平。

(五)继续推进“三大工程”的实施。

1、扎实推动“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实施。各镇、街道卫生院要把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与农民健康体检、日常妇女保健以及计生查环查孕等工作相结合,有组织的全面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建立完整档案,确保完成两年省定的80%妇女病普查率指标。区妇保所派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扶持,逐步提高业务技术,保证体检的质量。积极开展以婚前学校、孕妇学校和育儿学校为主的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加强托幼机构的卫生指导。

2、落实“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程”。区妇保所要设置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咨询和检测服务,提高防范意识、落实阻断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3、积极推行“妇幼保健进社区工程”。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妇幼保健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平台和责任医生队伍,掌握妇女儿童的健康基本状况。区妇保所要主动发挥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的作用,抽调专业人员,加强指导力度,促进妇幼保健服务深入社区。

(六)加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积极与公安、计生、妇联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属地化管理,努力做到“发现一个,管理一个”,逐步将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工作纳入正常工作范围。区妇保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手段和服务方式,有效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各承诺接产单位要继续开展困难群体孕期保健和平产限额收费服务。

(七)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管理。根据《母婴保健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加强对助产技术服务的监督,严格实行助产技术的许可和人员准入制度。严格执行《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及定点凭证引产制度,加强B超管理,强化责任。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停止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7

施萍,1957年生,中国-澳大利亚《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项目部级专家,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部级继续教育项目--专家带你练,全科医师实用技能培训项目主讲人,中华预防医学会辽宁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儿童保健和疾病诊治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制定了“儿童保健服务规范”,规范的实施对明确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提高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保障儿童获得基本保健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需求和意识明显增强,医学科学的发展也对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委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自2006年8月开始修订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经多次调研、讨论和征求各地意见,于2009年10月30日定稿。2009年12月17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作为在基层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利用现行社区进行儿童计划免疫的有力条件,承担起全科医生社区儿童健康维护的任务,逐步实现全科医学赋予全科医生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等服务目标。

范围

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职责

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与科学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当地儿童保健工作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适应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或协助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收集和上报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

内容

胎儿保健 动态监测胎儿发育状况,为孕妇提供合理膳食、良好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指导,避免或减少孕期有害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

新生儿保健 新生儿出院前,由助产单位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评估,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次数≥2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进行,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访视内容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

建立儿童保健册(表、卡),提供定期健康体检或生长监测服务,做到正确评估和指导。

为儿童提供健康检查,1岁以内婴儿每年4次,1~2岁儿童每年2次,≥3岁儿童每年1次。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咨询和口腔卫生行为指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

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咨询。

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及转诊工作,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指导。

开展儿童五官保健服务,重点对龋齿、听力障碍、弱视、屈光不正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防治。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要求

专业机构 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机构必须为卫生行政部门已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

专业人员 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业务用房

县(市)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 儿童保健管理用房:开展儿童保健群体工作和信息资料管理业务,房屋面积各≥15 m2;儿童保健门诊用房: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向合理、符合儿童特点;应设立分诊区和候诊区,总面积≥100 m2;儿童健康检查门诊诊室≥2间;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根据当地儿童保健需求、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业务量配置用房,面积参照本规范执行。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儿童保健相关专业门诊,根据业务工作量参照本规范执行。

各专业门诊设施设备 根据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配备必需的基本设备和设施。

评估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两癌筛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程;方法;体会;探讨

43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49-02

胶州市政府2010年将子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工作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重大卫生公共项目之一,积极主动在我市开展此项惠民工程。我院为切实把该项惠民工作落到实处,和胶州人民医院,胶州妇幼保健院协作,按照妇女自愿原则,为本市35-59岁妇女提供乳腺癌宫颈癌免费检查。

1一般资料

2010年6月开始我院在全镇69个村庄全面开展“两癌筛查”,筛查时间:2010年6-8月底。筛查范围:本镇农村户籍35-59岁妇女。

2筛查前的准备工作

2.1广泛宣传动员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筛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我们通过开计生办主任,召开村妇女主任专题会议,让其宣传动员,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参与筛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筛查”为“我要筛查”的良好工作氛围。建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由镇政府牵头,召开了由乡镇分管领导、各行政村妇女主任、村书记,院长,妇保医生等参加的“两癌”筛查工作动员会,明确目标,分工合作。

2.2强化培训,优化工作我们专门组织成立了“两癌”筛查技术小组和专业队伍,并抽调3名业务骨干参加市里组织的“两癌”筛查业务培训。聘请有关专家,组织“两癌”筛查培训班,对筛查组成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在提高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做到“四统一”:统一检查方法、统一检查标准、统一资料处理报告、统一追踪随访要求。技术指导组不定期地开展督查、指导与评估,对督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督促整改落实。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保证了筛查工作的质量。

3筛查方法

按照青岛市卫生局统一要求使用的方法:常规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化验,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检查;乳腺癌筛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法。

4全面协调安排,统筹推进筛查

为保证筛查进度,我们组织成立两个筛查工作小组:院内筛查组由三名妇科医师和一名乳腺检查医师、一名彩超医生,一名化验医师组成,护理人员做好筛查人员的登记工作;基层组由二名妇产科医师和一名检查医师组成,一名化验医师,妇女主任配合做好登记、根据农村的生活劳作习惯及行政村分布、人口集聚等客观因素,我们牺牲了好多休息的时间,每天中午到1点后才能吃上午饭,免费筛查工作实行分片、排出全镇“两癌”筛查日期表,提前通知,使整个筛查时段连续进行,确保了工作进度。

5重视随访工作,确保筛查质量

“筛查”不是目的,通过筛查诊断治疗,提高妇女生存质量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特别重视筛查后随访,筛查结果出来后,将阳性病例及时登记到《“两癌”筛查可疑病例登记本》上,电话或上门随访,督促可疑病例及时进行确诊治疗。至8月底,通过“两癌”筛查发现细胞学异常12人(其中需做病理检查8例),目前已活检6例,还有6例在进一步的检查和随访中。通过手术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乳腺癌4例,子宫颈癌3例,CIN(宫颈癌前病变)3例,其他妇科肿瘤(子宫肌瘤、附件肿瘤)30例,宫颈炎1630例,宫颈糜烂1323例。

6工作取得经验

6.1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是“两癌”筛查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为确保目标完成,我镇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探讨工作实施环节步骤。出谋划策,乡镇党政一把手亲自组织协调“两癌”筛查的发动工作,下文部署“两癌”筛查的具体工作,大大提高了体检率。至8月份就超额完成了2011年的筛查任务(2098例)。

6.2确定一家县级以上医院为定点诊断和治疗医疗机构是确保“两癌”筛查质量的重要前提。确定胶州市妇幼保健院作为我院“两癌”筛查定点医疗机构,对疑似病例诊疗负责追踪治疗。

6.3宣传到户,随访到人是做好“两癌”筛查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在宣传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村妇女主任网络作用,进村入村开展宣传,将免费筛查券、宣传资料发放到应查对象手中。对筛查后的重点对象,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逐户上门进行随访,动员妇女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7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1妇女健康意识不高虽然今年的“两癌”筛查经各级政府、部门层层动员,参与筛查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仍有部分群众对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抱着“不痛就没病”的想法而不愿意检查。有的妇女则“讳疾忌医”,担心被查出有病要进行治疗“麻烦”,有的甚至被查出有病也拒不接受进一步检查、治疗。

7.2主动复查率较低通过筛查,发现了较多的可疑病例,需进一步检查。但从筛查中发现,一些群众对发现阳性情况需进一步检查时采取逃避态度。如宫颈细胞学检查提示“高度上皮内病变”,需进一步活检;或者发现乳腺肿块内见钙化灶,伴血流等情况,需进行手术治疗等情况时,筛查妇女会因为经济原因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7.3后续诊断治疗保障机制不到位项目实施中发现,农村妇女由于经济原因,较多的选择到一些私人诊所就诊,甚至导致原本有怀疑的病灶经私人诊所激光治疗难以确诊,或者加重了病情,还有少数癌症病人干脆放弃治疗。

8下一步工作思路

8.1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提高“两癌”筛查的依从率。进一步巩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实时报道“两癌”筛查动态,并通过图片展示、宣传栏、健康教育讲座、健康咨询等方式,使广大妇女朋友对“两癌”防治知识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8.2加强追踪随访工作提高“两癌”筛查的筛查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患病妇女的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质量是开展“两癌”筛查工作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对可疑病例、确诊病例的追踪随访

8.3探索医疗救助保障机制提高“两癌”筛查的实效性。探索在项目中划出专项经费,对确实因经济原因放弃复查的农村贫困妇女,由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免费复查,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关政策,协同政府解决治疗经费,提高其生活质量。

8.4建立筛查长效机制这项惠民政策应该形成长效机制,长期开展下去,可以多方面筹集资金以补充财政不足,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民政部门对困难妇女救助等,这样可以大大减轻财政的压力。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可以让筛查以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9

 泉州市泉港区妇幼保健院

2013年10月  日

 泉港区位于福建省中南部沿海的湄洲湾南岸,地域面积321平方公里,辖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99个行政村,总人口36.72万。泉港区现有公立医疗单位8所,其中县级公立医疗卫生单位3所。泉港区妇幼保健院为其中一所区级公立医院,今年来,医院加强服务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扎实开展创建二级妇幼保健院工作,现将创建二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位于泉港区山腰街道新民街,总占地3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62平方米,全院共有职工12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者13人,中级22人;编制床位60张,实际开放床位50张。2002年6月通过省级爱婴医院评估,2003年1月顺利通过创建“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验收,承担着泉港地区妇产科、儿科、计划生育危重症抢救及出诊、接诊、会诊重任,加强对全区各医疗机构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和基层妇幼保健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为推广和应用妇幼保健实用新技术,控制人口出生缺陷,提高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院现拥有美国飞利浦HDI4000二维彩超、迈瑞全自动生化仪、多功能麻醉机、电解质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听力筛查仪、胎儿监护仪、蓝光治疗仪、电子阴道镜、脉动真空灭菌仪等大中型医疗设备;2012年出院病人1985人次;NICU为全区医疗机构中独有的科室。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先后获得了泉州市“三八文明号”,“无红包单位”,“纠风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新时期践行福建精神、惠女精神”模范集体,“省十佳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各项业务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扩大基本建设规模,规范设置保健与临床科室。

2013年6月,在区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开展产科病区标准化改造,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为孕产妇创造优质、高效、安全的分娩环境。我们紧紧抓住创建二甲这个机遇,准确定位,根据《福建省县级妇幼保健院规范化建设标准》和《福建省二级妇幼保健机院评审标准》,规范设置妇保科、儿保科二级科室,充实完善了产科、儿科等两大临床科室,扩建不孕不育症专科门诊,规划建成了科室齐全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县级妇幼保健院。

2、加大设备投资力度,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近年来,针对医疗器械设备陈旧落后的局面,我们紧缩各种开支,陆续全面更新了陈旧的医疗器械设备,配备美国飞利浦HDI4000二维彩超、迈瑞全自动生化仪、多功能麻醉机、电解质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听力筛查仪、胎儿监护仪、蓝光治疗仪、电子阴道镜、脉动真空灭菌仪等等大中型医疗设备。

三、人才培养工作

近年来,我们陆续选派业务骨干到省市级医院相关专业进修学习,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二次在全区卫生系统公开招考调入具有较强业务素质的医护人员10余人,从省内各医学院校招聘毕业生10余人,并作为后备人才,加大培养力度。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在提高业务素质方面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职工思想教育。利用早会时间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认真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学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卫生行业纪律“八不准”等法规、条例,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激励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精益求精、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的服务理念,把“以病人为中心”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医疗服务环节。二是抓岗位业务知识技能提高。继续聘请省市级专家和本院学科骨干人才为全院医护人员授课。今年,结合我院创等级工作,先后邀请市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专家、市第一医院医疗、护理、院感、医技、行政后勤等一批医学专家分别到我院现场辅导,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三抓继续医学教育。积极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参加省、市、区卫生系统举办的医疗业务知识学习,严格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学分管理,要求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每年要完成继续教育规定的学分。

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

2012年来,我们抓住创建二甲这个机遇,经赴石狮市、晋江市等县级妇幼保健院参观学习,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参照《福建省二级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以及医疗机构工作制度规范、临床诊疗护理常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编写了《泉港区妇幼保健院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汇编》、《泉港区妇幼保健院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汇编》、《泉港区妇幼保健院常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实用资料手册,同时,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以狠抓医疗安全、注重落实为突破口,逐步规范各项医疗保健行为。按照“三基、三严”训练计划的安排,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理论知识培训及心肺脑复苏、产后大出血等演练,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

五、妇幼保健工作与民生工程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及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的启动,针对农村妇女病患病率高、婚前医学检查率下降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努力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开展重大公共卫生,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1、组织开展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我院采取广播、墙报、宣传册子,举办各种学习班、义诊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妇女、儿童保健常识,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在“福建省妇女健康关爱月”期间,组织妇产科、检验科医护人员到普安工业区开展以“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猜谜语、免费发药等形式,向广大妇女开展以防治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为重点的妇女常见疾病筛查和防治知识宣传,共义诊100多人,发放宣传材料200多份,免费发药近千元。通过活动开展,对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提前做好预防预警,有效提高了农村妇女对疾病预防的自我保护意识。

2、做好婚前孕产妇叶酸的发药工作。我院按照《泉港区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通过加强与区民政局、各乡镇计生办、基层卫生院沟通协调,采用计生办办证时发药,妇幼保健院婚检时发药,村医按需发药等多种渠道发药,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我院利用婚检对欲婚农村妇女进行免费发放叶酸,并及时把发放信息反馈给村医,让村医进行随访,以切实提高目标人群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

3、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2012年我区被列入福建省宫颈癌项目筛查县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根据省市开展项目部署要求,在区卫生局领导下和区妇联、区计生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为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抽调技术骨干参加培训,认真准备,精心安排,在全区各乡镇卫生院全面展开项目筛查工作,确保筛查质量。绝不搞形式、走过场。对筛查出的异常进行了专门登记、治疗和随访。2012年9-12月份,全区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筛查任务数1500人,实际已筛查1635人,完成计划筛查任务的108.7%,带动了我院妇科的发展。

4、落实免费产前筛查工作,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不断提高孕28周前出生缺陷发现率,减少严重缺陷儿的出生,按照省、市政府部署安排,在我区实施农村孕妇和城市低保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诊断项目。截止至2012年12月中旬,对15-20周孕妇进行血清生化三联筛查535人,任务数500,完成率107%;对18-24周孕妇进行产前彩色超声筛查532人,任务数500人,完成率106.4%。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筛查任务。

5、托幼机构的管理。儿保科人员经常到各幼儿园进行检查指导,在开学期间开展“关心下一代”主题活动,并开展每年一次的幼儿园体检工作,每年对实验幼儿园等区直单位的1500多名新入园的适龄儿童和在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对查出的疾病都能给予治疗。从而带动了医院儿科、检验科等科室的工作。

6、孕妇学校建设。围产保健科对来院检查的孕妇进行建卡登记,特别是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以来,通过各种途径使孕产妇了解系统管理的重要意义,熟悉孕期保健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何科学孕育宝宝,孕期的注意事项,营养指导等内容。保健工作的扎实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临床,保健和临床的有机结合,既使人们的保健意识得到了加强,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六、党风廉政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完善党务、院务公开工作制度。按照院务公开要求,凡涉及重大项目投资、财务开支、人员调配、发展党员、干部任免、评先表模等事项都在公示栏中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门诊大厅设置电子滚动屏,公开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药品价格等内容;认真贯彻执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规范补发《出生医学证明》须知、签发流程;开设咨询、投诉电话和群众意见箱等,方便群众,增进沟通,加强监督。

2、完善医德医风考评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实施办法(修订)》,定期开展医德医风考评活动,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升晋级、聘任、评先评优、绩效工资挂钩,并在医院公开栏上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每月开展一次“医德医风”服务之星评比活动,科学评价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综合评价情况,每月评选8名“医德医风”服务之星,在科室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激发医务人员的争先创优意识。

3、加强医德医风监督检查。成立泉港区妇幼保健院效能行风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效能行风督查工作制度,坚持每周不定期到各科室开展效能行风专项督查2-3次,并在医院醒目位置设立群众举报箱,公示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举报电话、举报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发现确实有职业道德问题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到位,在医院公开栏上公示,情节严重的在全院职工大会上通报批评并给予相应的惩处,记录到医务人员医德档案中。2007年获得“省十佳巾帼文明岗”,2008年被定为市级“第六届创文明行业竞赛示范点”,2012年被市妇联评为新时期践行福建精神、惠女精神模范集体。

通过以上努力,我院的整体管理水评、保健内涵建设、业务质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乘创建二甲之东风,继续努力,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决心将我院建设成为诚信、和谐、服务技术一流的规范化标准化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为实现我区妇幼保健事业大跨越而奋斗。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10

本次调研采取“听、看、查”等方法,分别走访了卫生局、妇幼保健站、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等单位和部门,实地察看了新生儿筛查室、优生遗传检测室、婚前医学检查和产前诊断室、药具库等现场,查阅了我县近几年来新生儿缺陷发生的有关资料。通过调研,我们强烈地感到:我县人口出生缺陷情况十分严峻,务必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一、我县新生儿出生缺陷形势比较严峻

出生缺陷是指新生儿出生时就存在的各种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的异常。严重的出生缺陷可以导致围产儿和婴幼儿死亡,或造成终身残疾,严重影响生命和生活质量,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据悉我县现有的近十万残疾人中,至少有40%是因出生缺陷带来的残疾,他们一生都在贫困中度过。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县出生缺陷情况不容乐观。

一是出生缺陷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已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据妇幼保健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6.94‰,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5.03‰,2008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78‰,2009年出生缺陷率为14.16‰,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在高位徘徊,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属于出生缺陷高发县之一。据县卫生局、妇幼保健站、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对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到产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计算,全县每年有10多名缺陷儿降临。

二是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高于女婴。2006年,男婴和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性别比是17:7,2007年是14:6,2008年是7:6,2009年是7:3,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升幅大大高于女婴。

三是出生缺陷类别多,致死致残性缺陷呈上升趋势。我县目前监测到的出生缺陷约有几十种,其中排在前几位的是:胎传梅毒、先天性心脏病、兔唇裂、多指(趾)、外耳畸形、神经管缺陷。近年来,出生缺陷种类增多,而胎传梅毒等致死致残缺陷占总出生缺陷的3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

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很复杂,经有关专家分析,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环境因素。主要指育龄妇女在孕前、孕期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而造成的出生缺陷。其中包括物理因素(如噪声、射线、电脑、电波、汽车尾气、塑料垃圾等污染)、化学因素(重金属和各类石油化工毒物、农药、化肥、食物添加剂催化饲养的禽、畜及水产品等,对胎儿有致畸危险的药物如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等)、家庭环境因素(吸烟与酗酒、家庭装修所致污染、卫生习惯差或饮食结构不合理等),通过不同环节、不同方式作用于人体,影响到胎儿,造成多种缺陷。

二是遗传因素。许多常见的遗传病都可传给后代,如染色体、基因突变。还有某些传染病及性病,如乙型肝炎、疱疹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梅毒、淋病等,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母体细胞后也可传染给胎儿,造成胎儿流产或畸形。

三是社会因素。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尤其是农村)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想方设法生育男孩,而不愿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产前诊断以防缺陷儿出生。另一方面,育龄妇女缺乏优生优育相关知识以及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如孕产妇年龄过高或过低容易引发出生缺陷,但很多高龄或低龄孕产妇缺乏预防措施。近年来,全县孕妇年龄小于20岁、大于30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

四是管理因素。主要是干预力度不够,有关部门往往重视控制人口数量,而对出生缺陷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生缺陷三级干预的工作网络不健全、工作措施不得力,工作经费短缺、工作队伍素质也有待提高。从表面看,相关几个部门都在抓出生缺陷干预,但是工作没有协调好,出生缺陷的控制流于形式。妇幼将行政和临床两项职能集于一身,而且靠临床的收入来弥补行政救助经费的不足,对做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力不从心;计生虽然近些年在这方面投入较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一胎孕前和孕期的一级干预无法实施,只能把重点放在对少数二胎的干预上。特别是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全县婚前医学检查率由原来的85%以上急剧下降到4.4%,近年来虽然我县实行了婚前检查政府买单,但是由于舆论宣传不到位,群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参检率不高,新婚夫妇在结婚登记前进行医学检查仍然没能引起高度重视,出生缺陷干预的一级屏障还是处于弱化状态。

三、对出生缺陷干预的几点措施

出生缺陷可导致胎、婴儿死亡,并可致大量的儿童患病和长期残疾,因此这一问题已被我县卫生系统高度关注。为降低出生缺陷,近二年来我县卫生系统化大力气,很抓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进一步强化孕前、产前、早期三道防线,使2008年、2009年全县重大出生缺陷率明显降低,出生缺陷率维持在15‰水平。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形成对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网络体系。各级党政领导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把降低出生缺陷作为以人为本的大事来抓,将这项工作纳入了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是制定《县出生缺陷干预办法》,对出生缺陷干预的法律依据、目的意义、工作机制和三级干预体系、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预防的技术措施、科学研究和应用、经费筹措等方面给予明确规定,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建议明确相关单位对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责任并认真组织实施,三级干预,各负其责,各级卫生、妇幼保健、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政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协调配合。同时,还要充分调动财政、环保执法和新闻媒体等部门的积极性,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力争经济上支持,舆论上监督,形成“政府挂帅,各方参与”的局面,把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工作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

2、加强宣传,普及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出生人口素质的氛围。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参与,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参与意识。建议由民政、妇幼、计生等部门联合,恢复婚育保健学校,从新婚保健、优孕指导、孕期胎教、优育指导以及关注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各方面对新婚待孕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实行免费听课、免费发放宣传品、免费提供专家咨询,真正将出生缺陷的一级干预前移至婚前和孕前。新闻宣传部门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各种专栏,举办有关讲座,宣传优生优育和预防出生缺陷的知识。针对我县近几年来出生缺陷率城市高于农村的现状,建议科委、环保等部门联合立项,专人负责,深入调查,分析原因,形成可行性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3、认真实施,多方配合,建立全方位的出生缺陷三级干预体系。以可以预防的严重、高发的先天性疾病为主攻目标,建立以一级干预(婚前检查与孕前保健)为主体,二级干预(孕期检查和保健)为重点,三级干预(新生儿疾病筛查与治疗)为补充的三级干预体系。

一级预防:抓孕前。营造优生的政策环境,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的社会宣传和优生优育指导,使婚育人群接受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08年我县成立优生优育协会,加强对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开设孕前咨询门诊;在县妇幼保健所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开设孕前门诊,进一步加强免费婚检宣传,2009年全县婚前医学检查率已超过90%。通过科学的健康咨询、家庭史调查、体格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新婚夫妇了解各自的健康状况,还获得了性生活和优生优育指导,是预防出生缺陷第一关。

二级预防:抓产前。对有出生缺陷风险的孕妇尽早检查和诊断,可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先天畸形都发生在妊娠头三个月,妊娠头50天是高度致畸敏感期。做好孕早期保健,尽量避免不利因素,对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我县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努力提高产前诊断符合率和产前筛查率。近几年来我县高风险孕妇召回率和随访率均达到100%,低风险孕妇的随访率达90%,有力降低了出生缺陷风险,是预防出生缺陷第二关。

三级预防:抓早期。对已出生的缺陷儿尽早诊断和治疗,使可纠正的缺陷儿及时纠正。我县加强新生儿保健工作,县妇保所按“市新生儿两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努力提高新生儿两病筛查及听力筛查率、复查率和筛查质量,加强对筛查单位的业务指导和质控,做好对可疑病例的追踪、召回和解释工作,把好质量关。2009年全县新生儿两病筛查及听力筛查率均达到100%,我县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获全市先进,新生儿两病筛查工作质量获全省各县区第一,把好了我县预防出生缺陷的最后一关。

通过近二年的努力,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做好出生缺陷干预这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主导,项目运作,是搞好出生缺陷干预的保证

政府主导,首先要使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提高对出生缺陷干预的认识。出生缺陷干预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受益的是广大育龄群众,强调的是社会效益,各级政府必须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资金、有项目、有安排、有评估、有总结。其次是各级政府,要结合区域的具体实际和现有的科技成果,增加资金和人员投入,确立切实可行的干预项目,如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健康教育、优生知识的普及、孕前TORCH检测、孕妇营养素的增补等。三是各级政府对出生缺陷干预要实行目标管理,把优生知识普及率、出生缺陷药物干预率、孕前病原体筛查率、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等纳入考核,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四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要确实建立以人为本,以每对育龄夫妇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为落脚点,杜绝单一的行政命令,或只为完成上级的一些干预任务而走空过场。在实践中,政府主导直接影响着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健康运行,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保证。

二、广泛宣传,普遍筛查,是搞好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

宣传教育是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倡导。首先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根据群众在婚前后、孕前后、产前后等不同阶段需求,开展以生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小宝宝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其次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制作宣传单、册、画,使优生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到户、到人;三是利用人口婚育学校开展婚前、新婚、孕前的健康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四是要利用婚前健康检查和孕前检查,一对一进行优生知识宣传,使育龄群众对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孕前保健、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等进行全面了解,有针对性地排除可能致畸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接受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干预措施。只有让群众全面了解优生知识,才会在孕前孕中遵循优生规律,优生才有可能,出生缺陷干预才会有成效,因此,广泛宣传是搞好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

三、科技引导,重点干预,是搞好出生缺陷干预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