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诊断自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4-03-05 17:47:34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篇1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化管理;网络

随着柳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如何加强对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群体管理,保证听力筛查数据上报的及时和准确,是听力筛查医院和听力诊断中心的一大问题。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质量控制的关键是项目信息的管理系统,其核心是数据库[1]。所以,为了减轻手工登记资料、人工统计数据的繁杂的工作,必然要实施听力筛查群体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自2000年起柳州市各助产机构就逐渐开始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筛查信息主要是手工登记。由各助产机构进行听力初筛,发放听力筛查报告单并填写听力筛查登记本,初筛结果为“未通过”者嘱咐家长42天内返院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嘱咐家长带小儿到上级有条件的听力诊断机构进行进一步确诊和干预。直至2009年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儿童听力诊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评审以后,全市各助产机构筛查阳性的患儿均要求在三个月龄内转诊至中心进行进一步的确诊和干预。听力筛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导致筛查人数大量增长,为了便于中心和基层单位的信息交流,保障听障儿童从筛查到诊断、干预的流畅运转,中心根据福建弘扬公司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系统”软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情况,不断的修改和设计,成为了现在的“柳州市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而“听力筛查管理分系统”是其中的一个子分支,该系统结合了孕产妇保健信息和儿童保健信息,并利用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进行管理,已小有成效。现将中心实施信息化管理网络三年多来的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信息化管理网络前)柳州市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转诊等手工登记资料和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信息化管理网络后)由网络数据库自动生成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2听力筛查、诊断的仪器设备

全市助产机构听力筛查使用耳声发射仪和/或快速自动听性脑干反应仪,中心实施听力学评估采用美国智听公司的含诊断性听觉脑干反应、多频稳态等功能的SmartEP/ASSR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仪、SmartOAE全功能型耳声发射仪,和美国GSITympStar声阻抗中耳分析仪、GSI61纯音听力计等。

1.3步骤和方法

新生儿出生48~72小时后在助产机构签署新生儿听力筛查知情同意书并进行听力初筛,而后填写初筛报告单,此报告一式两联(分别给家长和入病历),筛查结果为“通过”的,告知家长今后需密切关注孩子的听觉言语发育情况并定期体检,有问题随诊;结果为“未通过”者嘱咐家长42天内回院复筛,并登记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便于追访。复筛阳性的患儿均要求在三个月龄内转诊至中心进行进一步的确诊和干预。2011年之前,中心的工作一方面要接诊全市听力筛查阳性转诊来的儿童,另一方面还要手工统计和汇总全市所有助产机构上报的听力筛查报表,根据报表数据对各助产机构的听力筛查工作进行质控和管理。自2011年“柳州市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听力筛查管理分系统”正式上线后,各个筛查机构通过互联网录入听力筛查信息,柳州市进入信息网络化管理模式。该系统依据助产机构对全市儿童进行管理,并根据户籍所属区/县对其分类。每一个在柳州市助产机构分娩的新生儿均有一本《儿童保健手册》并赋予唯一的手册编码,系统自动导入母亲的孕产妇保健相关信息,助产机构录入新生儿的分娩信息。后续的儿童体检、筛查等信息,则由相关医务人员根据其儿童保健手册编码相应录入,听力筛查结果也录入其中。各个助产机构要对本机构筛查阳性的儿童进行追踪和随访,逐一告知复筛和/或转诊事宜,并将随访情况及筛查结果录入系统。来中心进行听力诊断的儿童,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录入各项听力学检查的结果、诊断及干预的信息等等。在数据库管理下,各类统计报表均会自动生成并导出,包括全市各区/县或各助产机构的初筛率、初筛阳性率、复筛率、复筛阳性率、接诊率、干预率等,均一目了然。该系统除了群体管理外,还可进行单个病例的查询,根据儿童唯一的编码可以查出该儿童历次听力筛查或诊断的结果。该系统还对不同的机构、人员进行分级、设置权限,进行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管理,不同级别的人,看到的操作界面也不一样,不能越权,在管理上达到了信息的保密性。

2结果

实施信息化管理网络前、后全市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和接诊情况,见表1。信息化管理网络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明显增加,初筛机构从一开始的36家增至现在的107家,同时全市的复筛率和接诊率也得到了提高,更好的实现听力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目标。而且,系统自动生成数据,可以实时上报,实现了听力筛查和诊治工作的动态监控,更有利于指导基层工作。

3讨论

2004年12月,我国卫生部颁布了《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里面明确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使听力筛查工作能够规范的开展。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也遇到很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2]。柳州市每年出生约5万左右新生儿,这样大数量的筛查必须要有一个信息化的管理系统。目前全国不同地方听力筛查的管理模式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和优势所在,可以借鉴不同地方的管理模式和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分系统作为柳州市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子分支,其导入功能可以直接导入产科的病历基础资料,减少了应用系统前的手工登记及管理的繁琐、耗时[3],节省了资料的输入、登记和统计报表的时间。新生儿疾病筛查(含听力筛查)统计功能较之前的手工统计方法显著降低了劳动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4]。有的地区报道[5]:可将各项筛查、诊断的原始数据上传并保存于系统中以便查询,这也是我们中心今后努力的方向。还有一些问题是要特别注意的,比如网络安全的维护,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等。总之,要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更好的在柳州市开展下去。

作者:周雪燕 唐向荣 杨磊 农铮 单位: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黄丽辉,卜行宽,许安廷,等.第五届国际新生儿听力筛查会议报道[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09):717.

[2]黄丽辉,倪道风,卜行宽,等.我国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编写思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02):93.

[3]刘清明.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管理和随访系统升级介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181.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3—0167—03

事情经过

产妇张某某自20__年2月7 ft(妊娠17周)至

20__年5月24日在某市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据事后

了解,此前产妇在外院进行过产前检查。具体诊疗情

况不详)。此期间,产妇先后于2月7日、3月12日(妊

娠31周)、4月1>:请记住我站域名/<5日(妊娠36周)、5月11日(妊娠40

周)、5月24日(妊娠42周)共分5次在该院接受了b

超检查,5次检查结果皆提示孕妇为宫内晚期妊娠。其

中2月7日超声报告提示胎儿结构未见异常:3月12

日及4月15日超声报告记录:因胎儿关系及胎周

较大,胎儿肢体显示不满意.余胎儿结构未见明显异

常;5月l1日和5月24日超声报告提示:因胎儿月份

较大及关系。肢体结构无法完整显示。余胎儿结

构未见异常。5月31日。产妇在医院行剖腹产手术。分

娩出一左上肢缺如的女婴。

家属于20__年5月16 ft向某区人民法院.

要求某市医院承担赔偿责任。8月22日,该法院依法

向某市医学会委托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原告认

为本例属于医疗差错,无需进行鉴定。l1月7日该医

学会做出终止鉴定的决定。一审法院于20__年l1月

22日做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原告不服提出上

诉。二审法院于20__年9月31日做出撤销一审法院

判决、判令医院给付患方55万余元的判决。

医学检查材料摘要

、某市对孕妇张某某产前保健经过

某市医院在20__年2月7日给该孕妇建立产前

保健档案,5月24日行最后一次产前检查。前后共进

行12次产前检查,2次普通b超检查,3次彩超检查。

第一次彩超于2月7日(孕27—1周),第一次b超于3

月l1日(孕31+2周)。5月31日,产妇在医院行剖腹

产手术,分娩出一左上肢缺如的女婴。

二、某市医院超生检查报告

20__—03—12 根据bpd、fl、hc、ac综合估计孕

周28w6d;胎儿颈后方见“u”形压迹,颈后方两侧见

脐带回声.因胎儿关系及胎周较大,胎儿肢体显

示不满意。余胎儿结构未见异常。超声印象:宫内晚期

妊娠,脐带绕颈(一周),超声孕龄小于实际孕龄。建

议:结合临床

20__—04—15 宫底体后壁部分左侧壁.胎盘i~ⅱ

级,厚度3.1cm;胎儿颈后方见“u”形压迹,颈后方两侧

见脐带回声,因胎儿关系及胎周较大。胎儿肢体

显示不满意,余胎儿结构未见异常。超声印象:宫内晚

期妊娠.脐带绕颈一周。

三、某市医院彩超检查报告

20__-02-07 胎儿颈后方未见“u”“w”形压迹。胎

儿结构未见异常。cdfi:胎儿颈部未见脐血流环绕.脐

血流通畅。胎儿心内未探及异常血流信号。根据胎儿

目前大小.超声孕龄约24周。超声印象:宫内晚期妊

娠,超声胎龄小于实际孕龄。

20__-o5一ll 胎儿颈后方见“u”形压迹.颈后方两

侧见脐带回声,因胎儿关系及胎周较大。肢体结

构无法完整显示,余胎儿结构未见异常。cdfi:胎儿颈

部见脐血流环绕一周,脐血流通畅。超声印象:宫内晚

期妊娠,脐带绕颈二周。

20__—05—24 胎儿颈后方见“u”形压迹.颈后方两

侧见脐带回声,因胎儿关系及胎周较大。肢体结

构无法完整显示。余胎儿结构未见异常。cdfi:胎儿颈

部见脐血流环绕一周,脐血流通畅。超声印象:宫内晚

期妊娠。脐带绕颈一周。

法院诉讼及判决

一审诉讼

20__年5月16日,张某某以医院“未尽特殊注意

义务,产前检查诊断未发现胎儿肢体明显畸形.未告

知并提出终止妊娠的建议导致分娩畸形儿.属明显误

诊,妨碍了优生优育,侵犯健康生育权”为由,向法院

提讼,请求法院判令医院承担原告医疗费、精神

损害抚慰金等合计人民币16万余元.并根据鉴定机

构对新生儿伤残程度支付残疾生活补助费及生活自

助费。诉讼中,医院申请对本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法院依法委托某市医学会进行鉴定。后由于原告

· 168 ·

方认为本例属医疗差错,无需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故

医学会终止了本次鉴定。

20__年1 1月22日。法院对本案做出了一审判

决。认为:“医生对产妇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建议,必

须是在产前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原告也只有在产前对

胎儿已明确诊断情况下才享有健康生育选择权,本案

的原告张某某产前诊断未明确胎儿肢体残疾,因此,

也不存在健康生育权被侵犯的前提⋯ ⋯ ”,故法院认

为原告张某某生产出左上肢缺如的女婴不是被告的

医疗行为所导致。依法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二审诉讼

一审判决做出后,张某某以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

清、适用法律不当为由。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

诉。20__年9月30日,某市中院对本案做出了二审判

决.认为:“⋯⋯ 医院在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存在过

错。首先,某市医院存在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17条规定,‘经产前

检查。医师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的。应当对孕妇进

行产前诊断’。然而某市医院通过b超检查发现‘胎儿

肢体显示不满意’、‘肢体结构无法完整显示’。却未按

《中华人民共和 国母婴保健法》第17条的规定,对孕

妇进行产前诊断,故其行为具有未尽法定义务;其次,

有损害结果的发生。对赵某某、张某某夫妇而言,其遭

受的具体损害是。未能与其他正常人一样,生出一个

肢体健全的婴儿;第三,某市医院的行为与损害后果

之间有因果关系。正是由于某市医院在发现或者怀疑

胎儿异常后没有做出进一步的产前诊断。致使其未能

及时发现胎儿肢体残缺。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

最终导致肢体残缺女婴的发生:第四。某市医院主观

上有过错。作为具有胎儿保健专业知识的某市医院。

其应当知道胎儿出现异常不作进一步产前诊断。可能

导致出生的婴儿肢体残缺,其却没有预见到。或者其

已经预见到这个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因此。某市医

院的行为符合侵权责任构成四要件.应承担民事侵权

赔偿责任⋯ ⋯ ”。判令医院赔偿医疗费、残疾生活用具

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精神损害赔偿费、鉴定费、残疾

用具评估费等合计人民币55万余元。

专家讨论

王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北京市医

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

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从专业角度说。应当在产妇

末次月经l8至22周对胎儿肢体结构发育进行筛查

的最佳时期。因为b超检查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妊娠期增加,胎儿逐渐长大,位置相对固定,羊水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3期)

量也减少。对胎儿肢体的观察受限制。b超的成像原理

是通过反射成像,不是穿透成像,如果胎儿肢体在身

体背侧的时候.超声波反射不到。此时b超大夫就很

可能看不到胎儿的肢体。据美国的文献记载,在12周

以后有对胎儿上肢肢体发育阶段性尺寸进行测量的

记载,但美国专家也认为,尽管有这种测量方法,但也

不能发现全部的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以我国现有的

医疗现状。并没有把胎儿双上肢尺寸的检测列为常规

检测指标:目前产科超声检查常规只是要求测量胎儿

股骨的尺度。股骨尺度的检测通常不受胎儿的限

制,是检测胎儿重量、大小的指标之一。所以,虽然从

理论上而言,b超专家应当观察双上肢情况。但实践中

有时也很难发现双上肢缺如情况。

医学影像学检查并不是医学上确诊的必须手段,

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超声波主要用于对软组织的观

察,在胎儿发育早期,骨骼钙化不完全时,通过超声检

查可以观察到。要求早期进行超声筛查畸形的目的也

在于此;但到了后期,羊水量逐渐减少,成骨没有钙

化.胎儿的活动减少,此时超声检查有时对四肢显示

不清;此时理论上还存在另外一种检查手段。即x线。

x线虽然可以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但放射性射线对

胎儿有害,属于一种有创检查,对胎儿存在潜在危害,

在孕期应当尽量避免。

本案例中的这种畸形非常罕见。据统计其发生概

率是十万分之一至二点八.这个比例还包括致死性骨

骼发育异常。b超检查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

是客观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情况,医生在检查中没看见

胎儿肢体。结论上写“肢体显示不满意”是客观反映了

图像表现。胎儿肢体的残疾与先天发育有关,是自身

因素,与医院的检查程序无关。

刘俊涛(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

北京市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

师):我非常同意王主任的观点。

首先.b超是产前检查中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孕周越大,胎儿位置越固定,越难以全面检查;本例b

超报告示:“肢体显示不满意”,作为产科医生只能建

议产妇进行b超复查进一步排除异常情况。一般孕妇

妊娠期常规只需进行3 4次b超检查,本例中,医院

在孕27周后,先后建议孕妇进行了5次b超检查,说

明医院主观上还是努力进行检查;根据现有的医疗水

平,在孕期,b超是无创的、常规使用的相对安全的产

前诊断方法。

其次.b超提示“肢体显示不满意”不代表肢体一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3期)

定缺如.是对于由于各种原因肢体显示不清的客观描

述;由于b超只是辅助检查手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作

为临床医生,在没有明确肢体残缺的情况下难以提

明确的医学建议。

最后,胎儿肢体发育异常是由于胎儿先天性因素

或发育过程中的其他因素所造成,与医院检查诊断的

医疗行为无因果关系。

刘鑫(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副所长;

副主任法医师):首先,本案中原告方和审判人员对于

产前保健存在认识错误。产前检查只是一种优生筛

查,并非意味着进行了产前筛查,所有的问题都能筛

查出来.也不是说进行产前检查胎儿就不会有任何问

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如果说本案中医院存在一些过错.主要在于产前

诊断的医生与b超医生之间缺乏沟通,医生向患者交

待的不够详细.医院不是没有告知,只是在告知上不

够完善,责任程度也应当是很轻的。我国的b超水平

差距很大,本案中医院的超声检测已经足够,不存在

诊断上的问题。法官单纯引用《母婴保健法》第17条

对本案进行判定是错误的,因为法官对医学专业知识

了解有限,不能对复杂的医学专业问题进行简单地评

估,即便原告方不同意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法院也应

当就产妇是否具有进行产前诊断适应证的问题委托

进行司法鉴定或者进行专家咨询,而不应当仅凭自己

的主观认识随意下判

从因果关系上说,胎儿畸形的系自身情况发生发

展的结果,医院行为与胎儿的畸形肯定没有直接因果

关系,只能说存在辅助因果关系。如果医院存在告知

不完善的情况,医院只应就告知不完善的行为承担很

轻的责任,而不应当承担承担胎儿肢体缺失的责任。

其次,本案中对于新生儿一级伤残的鉴定结论不

正确,即使按照《交通事故伤残等级标准》的规定,一

侧上肢缺如应当被认定为5级伤残.绝对不应是一级

伤残。它引用的是一侧上肢缺如,两肢功能丧失.与本

例不符。

我认为,本案事实上是医院是否尽到诊疗中的知

情告知义务的问题。如果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应承担什么责任?从民法上讲,知情同意权属于其他

人格权益,那么根据民法理论的规定,侵犯其他人格

权益只是承担精神损害抚慰的赔偿。本案中.如果医

院告知不完善,医院只能 承担适当的精神损害抚慰的

赔偿。

孙东东(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卫生法学专家):

我看过本案法院一、二审的判决书,有几点看法:

· l69 ·

第一,我认为此案件,医院没有过错!现代医学影

像检查,如b超与现实实际误差一般在3o%以内,这

是现代医学水平的局限。

第二,该医院一直在给孕妇进行检查.该孕妇的

胎儿肢体显示不清,是由于其胎位的原因,b超无法显

示清楚,而医院已经告知“肢体显示不满意”,尽到了

自己的义务。

第三,一审法院判决是正确的,二审法院判决“胎

儿畸形是医院造成的”显然是错误的.明显的是事实

认定不清,责任确定错误。该孕妇的胎儿畸形是其父

母基因突变导致胎儿先天性发育畸形.与医院的诊疗

无关。并不是因为医院在其怀孕期间使用药物或行x

线拍片而导致畸形。医院完全是在履行正常的检查手

段。

第四,关于医院是否存在告知不完善的问题,我

认为医院已经履行了告知义务。告诉你胎儿“肢体不

满意” 妊娠与治病不一样,比如患者患肿瘤疾病,医

生必须蝓患者医学治疗的建议—— 切除治疗或者化

疗等等,医生是在履行诊治疾病的职责。而妊娠是人

类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过程,医生在无法准确判断胎

儿是否存在畸形的时候,是无法给予终止妊娠的建议

的。是否终止妊娠只有夫妻自己做出决定!当孕妇在

得知胎儿“肢体不满意”时.自己有义务进一步咨询从

而决定是否终止妊娠,而并不是把这个责任交给医

胎儿畸形与医院b超检查和诊断没有因果关系。

以往全国也有一些类似案件,均没有一例判决医院承

担胎儿畸形的后果责任。如果医院确实存在告知不完

善的情况,医院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但决不应当

承担全部的责任。

郑雪倩(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律师):我同意上

述专家的意见,二审法院判决比较草率。首先,对于胎

儿的肢体残疾的后果与医院医疗行为有关的判定是

缺乏科学和客观的依据的。胎儿肢体残疾的后果是由

于其自身的先天性因素导致的,与医院的诊疗行为无

因果关系。b超只能作为辅助的检查手段,而不是惟一

的诊断标准,由于客观条件和医学水平的局限.有时

是不能准确判断的。在此案中,医生在超声诊断中已

经明确“肢体显示不满意”,实际上已经向孕妇告知.

已尽到了告知义务。孕妇自己也应当就此提示向专家

进一步的咨询。如果医院存在告知不够完善的和详尽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篇3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寻甸 655200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昆明市医疗机构隐性梅毒的诊断情况以及诊断报告准确率,为提高梅毒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昆明市不同医疗机构1320例隐性梅毒病例报告,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不同科室分析隐性梅毒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隐性梅毒诊断准确750例,诊断正确率为56.8%,其中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阳性报告率分别为16.4%(RPR)、5.6%(TP- ELISA)、16.4%(TPPA),双阴性检测率(TPPA/RPR)为4.8%。不同医疗机构中,哨点医疗机构相比非哨点医疗机构的隐性梅毒双阳性检出率更高(P<0.05);不同科室中,皮肤科的隐性梅毒准确率明显高于非皮肤科(P<0.05)。隐性梅毒RPR滴度检测中,不同级别哨点机构之间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病专科哨点机构相比非性病哨点机构明显偏高(P<0.01);皮肤科定量检测相比非皮肤科也明显偏高(P<0.01)。结论 目前昆明市关于隐性梅毒诊断中出现过度报告现象,梅毒诊断准确率较低,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梅毒会诊、归口诊疗制度,强化疫情报告人员培训,多普及梅毒知识,提高隐性梅毒诊断准确率。

[

关键词 ] 医疗机构;隐性梅毒;诊断报告;准确率;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5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52-02

[作者简介] 唐树明(1977-),男,云南寻甸人,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性病方面。

梅毒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性传播疾病,可侵犯全身每一个器官,也会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有利条件,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传播途径也比较多,对人体以及整个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1]。隐性梅毒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潜伏梅毒,主要指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体征,但是经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呈阳性,也具有梅毒感染史[2]。近年来,昆明市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解昆明市梅毒疫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对我市不同医疗机构1320例隐性梅毒病例的诊断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查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12年4月—2013年4月昆明市医疗机构梅毒疫情报告名单,调查其中查询的医疗机构。抽取病例1320例,其中男700例,女620例;患者年龄介于22~57岁。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有87家,其中哨点机构有53家,共1012例,非性病哨点机构34家,共308例。哨点机构中三甲医院411例,二甲及专科医院560例,具有代表性性病管理机构45例。皮肤病科198例,妇产科678例,神经内科及外科等其他科室444例。

1.2方法

根据梅毒诊断标准中推荐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具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整理实验室检测结果,查阅专科病历、电子病历,填写完整的核查登记表。

1.3 诊断标准

按照2007卫生部梅毒诊断标准[3],隐性梅毒诊断正确主要是指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结果均呈阳性,隐性梅毒诊断准确率=双阳性病例/总核查病例×100%。

1.4 统计方法

选用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影响RPR滴度检测的相关因素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2.1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

本组所有患者检测双阳性报告例数为750例,诊断正确率为56.8%,其中单阳性报告率分别为16.4%(RPR)、5.6%(TP- ELISA)、16.4%(TPPA),双阴性检测率(TPPA/RPR)为4.8%,具体如表1所示。

2.2隐性梅毒RPR滴度检测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级别哨点机构之间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病专科哨点机构相比非性病哨点机构明显偏高(P<0.01);皮肤科定量检测相比非皮肤科也明显偏高(P<0.01),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论

经调查研究显示昆明市隐性梅毒诊断准确率仅为56.8%,检测水平相对较低,而其中是由于实验室诊断依据不足报告占到43.2%,有部分报告是由于过度诊断所致,如RPR、TP- ELISA、TPPA检测单阳性分别为16.4%、5.6%、16.4%,各种单阳性检测率为38.4%。其次部分患者并没有核查到实验室结果,该类患者占到4.8%。笔者认为过度诊断报告主要是由于虽然有的是诊断正确,但是在诊断报告中增加了复诊病例,或者在疫情报告中加入过度诊断病例[4]。同时本次研究发现,非皮肤科隐性梅毒报告率较高,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这类医生对于隐性梅毒诊断报告标准不熟悉,诊疗不规范,比如并未进行RPR定量检测,也不会将遴选初诊病例、复诊病例剔除,进而导致过度报告。而在TPPA单阳性检测中有的是筛查阳性、血清固定、复诊,这些不应纳入报告病例[5-6]。其次,RPR滴度检测有利于患者病情评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本组研究显示,不同哨点机构级别中的三甲医院、二甲及专科医院进行RPR抗体滴度定量检测率分别为56.9%、51.3%,差异对比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楚承霞等文献研究报道基本相符[7]。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性病哨点机构RPR抗体滴度定量检测率(91.1%)明显高于非性病哨点机构(53.7%)。由此可见,进行RPR滴度检测主要和医疗机构的类别有关。

因此笔者认为,昆明市隐性梅毒疫情报告有虚高的可能性,建议应进一步规范隐性梅毒疫情报告,完善医疗机构梅毒会诊、归口诊疗制度,强化疫情报告人员培训,多普及梅毒知识[8]。其次,应在隐性梅毒病例报告中加入RPR滴度定量检测内容,有利于对梅毒疫情进行科学分析,提高隐性梅毒诊断准确率。

[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现代性病学[M].2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113-114.

[2] 叶兴东,刘颖,戴向农,等.2000-2011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3):198-201.

[3] 梁国钧.医疗机构性病防治指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8.

[4] 萧剑雄,王惠榕,张眷阳,等.2010年福建省梅毒、淋病病例报告准确性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2,18(12):2299-2300.

[5] 叶兴东,何婉苹,黄雪梅,等.筛查和行为干预在广州市梅毒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1):53-55.

[6] 楚承霞,李育芬,冯瑞琳,等.2009 年昆明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评价与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1,25(2):121-122.

[7] 方伟祯,谢文锋,丁睿,等.300 例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9-11.

[8] 程娟,段红岩,李安信.梅毒流行病学和诊疗现状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2,25(1):58-60.

(收稿日期:2014-09-12)

关键词

关键词 是为了便于编制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本刊所刊发的每篇论文须选取4~8个

关键词 。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

关键词 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

关键词 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

关键词 。应特别注意首标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篇4

病院成长中实在存在着医疗安定隐患的题目。这些题目背地的紧张因为是科室各项轨制异国完全获得落实,安定意识薄弱,办理监禁工作松弛,忽略内涵构筑,在当前医药卫生系统体例改革的背景下,切当加强行业办理、巩固医疗秩序、包管医疗安定特别紧张。 “以病工钱中间,进步医疗质量”为主题,展开对医疗诊断技巧方面进行查找料理、采纳有针对性的办法清除庆幸病人各种隐患。建立长效办理机制。完全落实核心轨制,典范各种查抄操纵程序。当真细致结束查抄誊写报告,为临床供给病人查抄有效诊判定见。

建立有秩序工作流程,B超,彩超在病人多的环境下,查抄流程庞杂,有的病人等待时候太久,家属故定见,产生争论,在这方面必须建立查抄挂号窗口,按排号次序进行查抄,[急诊除外]。以防备抢先恐后引发矛盾。B超查抄病人数明显增加,如今两台不适应局势成长的必要,必须增加台数,配套电脑打印报告,典范查抄单的报告式样,查抄报告结果要查抄医师签名检察后发出。B超医技工作人员欠缺,应当抓紧办理。办理值班法则,岗亭落实到人,履行24小时在岗值班制。

内窥镜室,上班时候大都人迟到,麻醉医师异国按时到位,病人凡是在等待时候太长。查抄按先来先查的原则进行,胃镜室护士对胃镜查抄的配置要进行严厉消毒,对配制消毒液注意浓度,有效时候,防备院内传染产生,医疗诊断质量方面,做到查抄要细致,工作要认认,立场要合心,一切按操纵典范进行,防备呈现过错。肠镜上午及下午进行查抄,做好查抄前干净洗肠等工作。扫数一切都要为病人着想,办理看病难看病贵的题目,做到诚意为病人办事崇高思维。

新配置16排螺旋CT已经展开半年多了,自展开以来,根本美满互助临床查抄的必要,但仍未阐扬16排螺旋CT全效查抄效用,渐渐把查抄范畴向广深方面成长,开辟新项目。固然如今获得大量绩效,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题目。

轨制落实不到位,操纵程序不敷典范,特别在腹部查抄方面,异国按典范性对病人查抄前做好查抄要求,感化图象质量,造成诊断质量隐约。

诊断质量把握把关不严厉,呈现误诊错诊现象存在,在方面要加大力大举度把好质量关,履行三级阅片考核轨制,在质控多下工夫。

法则取片刻间及报告结果时候,急诊半小时内取片,一小时内取结果,非急诊查抄,头颅上午查抄,下午4点取结果,胸部,腹部查抄次日10点取结果,腹部查抄病人都要平扫加加强,一次性交费,裁减病人来回交费麻烦。

加快对新项目展开交易知识进修,以血管成像各部位查抄作为今后工作紧张攻关课题,图象三维重建处理,更紧张是加快CT诊断技巧成长,经过议定短时间培训,参加网上交换进修评论辩论,渐渐进步专业技巧诊断程度。

疑问病例评论辩论不典范。异国建立美满轨制,医师公告定见异国记录及相称资料存档,病例跟踪反馈,贫乏当真总结。在这方面,必须脱手美满建立长效机制,订定有效办法方案集结阅片,病例评论辩论分析,报告审观察对,病例跟踪记录档案,连续总结,竭力进修新技巧,开立异项目,富裕阐扬16排螺旋CT效用效用,把好质量关,加快血管成像,仿内窥镜,三维重建等技巧知识进修,进步CT影象专业诊断技巧程度。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篇5

[Abstract] LCT and CCT are currently two common methods used to conduct cytopathologic diagnosis. 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the diagnosis rates of these two methods as screening techniques for cervical precancer disease. The study is based on 4907 females,who a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for cervical cytopathologic diagnosis. One group has 2400 cases by LCT,and the other 2507 cases by CCT. LCT totally detects 396 abnormal cases,among which are 354 cases of ASCUS and 42 cases of LSIL. CCT detects 233 cases of ASCUS and 28 cases of LSIL in its 261 abnormal cases. The diagnosis rate of LCT is 16.5%,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CT,10.4%. Therefore,one can conclude that LCT can diagnose cervical precancer disease more efficiently,and is currently the best screening technique for cervical cancer.

[Key words] LCT;CCT;cytopathologic diagnosis; precancer disease; cervical carcinoma

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LCT)是在改变传统涂片方式基础上采用液体保存液保存细胞,通过比重离心后收集上皮细胞制成直径为13 mm超薄单层薄片,并在全自动制片过程中同时完成细胞染色,是制片技术的重大革新。于1999年获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CCT)于20世纪40年代诞生,该技术于1992年开始初步用于临床,1995年9月CCT被美国FDA批准正式用于临床,1996年经FDA获准进行质量控制,1998年获准进行普检。CCT运用人工智能“脑神经网络模拟”技术,擅长发现各种异常细胞,尤其能够发现传统检查易于漏检的异常细胞,特别是对异常细胞数量很少的涂片,可以避免因视觉疲劳而造成注意力分散及漏诊,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现将4907例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年6月~2005年6月妇科门诊4907例,患者年龄18~75岁,检测指征为性交后阴道出血、宫颈糜烂、白带中带血丝、阴道炎等。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 标本制作

1.2.1 LCT标本制作 暴露宫颈后用特制毛刷在颈管及宫颈表面环刷5周后,将刷头保留于特制固定液中,经离心后将富集细胞常规巴氏染色,封片并干燥处理。

1.2.2 CCT标本制作 暴露宫颈后用特制刮板在包括子宫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部分环刮一周,并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覆盖面积在90%以上,用95%的乙醇固定15 min,常规巴氏染色,封片并干燥处理。

1.3 检查方法 (1)LCT检查系将所制涂片由病理科医生阅片检查。(2)CCT检查将所有涂片均先由CCT系统进行分析扫描分析。每张涂片选出128个最有可能的异常细胞,这些视野的异常细胞经数字化处理后,在监视器上依次显示,供细胞学检测人员复验。遇有可疑细胞可以定位,放大便于进一步观察。其速度是肉眼检测的3倍,适合大规模的防癌普查。(3)细胞学检查报告依据TBS分类法[1,2]。

2 结果

2.1 各类异常涂片的检出率 见表1。表1 4907例子宫涂片检查结果 注:T=5.8919,P

3 讨论

3.1 LCT检查法较之CCT检查法的优点 本医院使用LCT与CCT检查的基本一致率为91.0%,91.0%的一致率主要为无异常发现的涂片,而不一致的9.0%之中主要为异常细胞的涂片,这才是诊断的关键所在。由表一结论可知LCT较CCT筛查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CCT检查法易造成较高的假阴性率可能系涂片中细胞重叠;取样不足;或因异常细胞分散在大量炎性细胞和血细胞中,常因异常细胞数量少或其形态小而不易被识别,而一旦出现对细胞学的错误识别(包括诊断不足及诊断过度)时,即可导致误诊或漏诊,而LCT的优势在于对以上缺陷的弥补和异常信息的准确提供[3],而且对疑诊患者,病理科医师可以根据经验选择进行复查或活检,进一步减少了漏诊率,因此对于较少数量的门诊病例筛查意义尤为明显。一般来讲诊断不足对患者更为不利,特别是漏诊所带来的误诊,因为拿到“阴性”结果的患者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复诊,再次检查时可能已到病变晚期;而诊断过度多会由病理活检检查来纠正,这虽然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及痛苦,但一般不易造成病变的漏诊。

3.2 TBS细胞学诊断标准的临床价值 随着临床医学、病理学(包括细胞学)的发展,临床常用的巴氏细胞学分级诊断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细胞学的发展。1990年美国The Bethesda System(TBS)描述性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公开发表。这种报告内容直观、具体而易懂,更方便于临床医师决定对患者的进一步处理[3]。CCT及LCT检测使用TBS分类法诊断,在此分类法中会存在“ASCUS”概念,即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定义为“增生活跃的良性改变或潜在恶性改变”[4],包括炎症、HPV感染、不同级别的CIN,甚至癌。作者在另组资料[5]研究中也发现,在ASCUS诊断中经病理检查证实约1/3为慢性宫颈炎,约1/3可疑HPV感染,约1/3为CIN。在澄清此概念后,再探讨CCT及LCT诊断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问题就比较客观了。卞美璐等[6]报道62例对比研究后认为CCT诊断与病理检查两者符合率为77.42%,而传统光镜与病理检查两者符合率仅为51.72%。另有文献报道[7]认为两者符合率为83.6%或85.37%。甚至有文献报道[8]认为两者符合率为97.8%。在此还要说明,以上对比数字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要得到客观而准确的数据又受到两个条件的制约,其一是取材应该达到“满意”或“基本满意”(要排除“不满意”标本所做出的“阴性”报告);其二病理检查每个单位也未能做到连续多片量检查,所以也不能简单以病理检查作为标准答案。基于这种考虑,当遇到CCT或LCT检查发现癌细胞或癌前病变而病理检查首次未发现时,就应该采取复检方法再诊断;当病理检查发现癌而CCT 及LCT检查未发现时,也应该想到细胞学检查更宜于早期发现异常细胞,而一旦发展到癌时,可能仅刮取了坏死细胞反而未能取到癌细胞。所以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评价新技术,同时结合阴道镜、病理活检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准确诊断病情发展情况。TBS分类法直观、具体、易懂,更便利临床医师决定对患者的治疗。开展LCT检查并运用TBS分类法,将会进一步促进宫颈病变治疗走向规范化,明显提高医疗质量。

3.3 LCT方法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意义 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是提高宫颈癌治愈率及生存率的关键。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据报道[7]传统的巴氏宫颈涂片检查有10%~15%的漏诊率,虽然LCT在提高宫颈细胞学的敏感度及降低假阴性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2],但由于脱落细胞的特征与活体细胞的特征不完全相同,无组织结构,故脱落细胞不能作为最后诊断依据。文献报道LCT与病理组织学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存在一定的差异,故对诊断CIN的敏感度、准确度较高,但由于受取材、制片、细胞蜕变等影响,尤其是对于表面组织坏死、出血、渗血的宫颈浸润癌,其细胞学涂片不易取得有诊断意义的恶性上皮细胞,容易漏诊。LCT作为筛查宫颈病变的参考指标有很大优势,但在临床上不能完全依赖LCT,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活检,结合医生对宫颈疾病的认识深度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 Koss LG,Lin E,Schreiber K,et al. Evaluation of the PAPNET cytologic screening system for quality control of cervical smears,Am J Clin Path,1994,101:220.

2 Ashfag R,Saliger,Solares B,et al.Evaluation of the PAPNET system for prescreening triage of cervicovaginal smears.Acta Cytol,1997,41(4):1058.

3 郎景和. 子宫颈癌及其普查. 现代妇产科进展,1994,3(3):275~278.

4 姚宇琪,孙维纳. 宫颈/阴道细胞学诊断的TBS报告方式及临床应用意义.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62-63.

5 Collins RJ,Pun TC.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low grade squamous in 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of the cervix.Int Gynecol Obstet,1998,60(1):35.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篇6

一、监测目的

1.掌握区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和流行趋势。

2.根据艾滋病性病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分析,实施艾滋病性病的干预,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对象

者、静脉吸毒者、孕妇、人工流产者、同性恋者、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口。

三、监测工作的网络建设

1.成立区艾滋病性病防治监测工作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参照国家和市级的监测技术要求,制定区的监测技术文件;解决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等。

2.监测报告及制度

为加强我区的艾滋病性病报告网络及制度建设,规范辖区性病门诊,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病例报告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性病门诊病例的登记与报告制度、匿名报告制度、性病专用登记本的建立和性病报告卡的发放制度、疫情自查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性病资料的保密制度、门诊和实验室衔接制度、转诊制度等。

3.加强实验室建设

在年内建成市五医院、闵中心医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对开设性病门诊的一级医院,要求开展淋球菌培养检验项目。每年由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医院实验室试剂来源进行检查。

4.人员培训

对区内所有医疗单位开展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培训,重点掌握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各种法律法规、国家最新诊疗技术,经考试合格上岗。

5.加强协作

艾滋病行为监测要取得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才能有助于调查者接近监测的目标人群和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公安局、司法局、计生委、人口办等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配合区卫生部门组织高危人群的行为调查和干预工作。

(2)各镇、街道落实相关人员,开展对辖区内高危人群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各项健康教育,配合区卫生部门进行行为调查和干预工作。

四、监测内容与方法

1.病例报告

凡在我区内开展性病艾滋病诊疗服务项目的医疗机构,在日常医疗服务工作中诊断的性病病例、艾滋病病例,包括在本地患病的外来流动人口,均须填写“性病报告卡”,并将传报卡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总发病率、不同病种的发病率、构成比及流行特点,与历年同期比较。

2.开展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筛查

区妇幼所提供婚前体检者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医疗单位提前体检者、人工流产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区公安局提供收容、劳教、戒毒等机构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区人口计生委提供计划生育或生殖健康门诊中艾滋病性病数据。

3.行为监测

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行为监测方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人员落实方案的实施。行为监测对象主要有以下二类:

(1)高危人群:静脉注射者、暗娼、嫖客、性病患者。

(2)重点人群:公共娱乐场所工作人员、外来流动人口。

五、监测资料的分析与反馈

每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监测资料分析,报区卫生局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

六、监测资料档案的管理

各医疗机构对《性病报告卡》、《性病疫情登记簿》、疫情分析报告、工作总结等材料,要装订成册,分类保存和管理,有专人负责。《性病报告卡》要求保存5年。《性病疫情登记簿》、疫情分析报告、《艾滋病性病监测资料年度汇编》等要求长期保存。

艾滋病性病防治监测工作方案

为了及时掌握艾滋病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流行趋势及其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实施方案年-年)》文件精神和国家区域监测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1.掌握区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和流行趋势。

2.根据艾滋病性病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分析,实施艾滋病性病的干预,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对象

者、静脉吸毒者、孕妇、人工流产者、同性恋者、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口。

三、监测工作的网络建设

1.成立区艾滋病性病防治监测工作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参照国家和市级的监测技术要求,制定区的监测技术文件;解决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等。

2.监测报告及制度

为加强我区的艾滋病性病报告网络及制度建设,规范辖区性病门诊,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病例报告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性病门诊病例的登记与报告制度、匿名报告制度、性病专用登记本的建立和性病报告卡的发放制度、疫情自查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性病资料的保密制度、门诊和实验室衔接制度、转诊制度等。

3.加强实验室建设

在年内建成市五医院、闵中心医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对开设性病门诊的一级医院,要求开展淋球菌培养检验项目。每年由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医院实验室试剂来源进行检查。

4.人员培训

对区内所有医疗单位开展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培训,重点掌握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各种法律法规、国家最新诊疗技术,经考试合格上岗。

5.加强协作

艾滋病行为监测要取得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才能有助于调查者接近监测的目标人群和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公安局、司法局、计生委、人口办等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配合区卫生部门组织高危人群的行为调查和干预工作。

(2)各镇、街道落实相关人员,开展对辖区内高危人群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各项健康教育,配合区卫生部门进行行为调查和干预工作。

四、监测内容与方法

1.病例报告

凡在我区内开展性病艾滋病诊疗服务项目的医疗机构,在日常医疗服务工作中诊断的性病病例、艾滋病病例,包括在本地患病的外来流动人口,均须填写“性病报告卡”,并将传报卡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总发病率、不同病种的发病率、构成比及流行特点,与历年同期比较。

2.开展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筛查

区妇幼所提供婚前体检者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医疗单位提前体检者、人工流产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区公安局提供收容、劳教、戒毒等机构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区人口计生委提供计划生育或生殖健康门诊中艾滋病性病数据。

3.行为监测

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行为监测方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人员落实方案的实施。行为监测对象主要有以下二类:

(1)高危人群:静脉注射者、暗娼、嫖客、性病患者。

(2)重点人群:公共娱乐场所工作人员、外来流动人口。

五、监测资料的分析与反馈

每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监测资料分析,报区卫生局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篇7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7月龄,第1胎,足月,自然分娩出生,娩出后5min有哭声,哭声小,出生时有轻度窒息史,生后喂养困难,食量少。生后5月抬头,反应低下,饮食差,辅食添加困难,尚不能逗笑及扶坐。近1个月开始反复不明原因烦闹、呕吐,无发热、尖叫、抽搐及意识障碍。在当地经对症处理症状无缓解来我院就诊。

体查:生命征平稳,表情淡漠,反应低下,不能坐。头围50cm,前囟2 cm×1.5 cm。右手通贯掌,左趾第3趾畸形。

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肿大。四肢肌张力减低、膝、跟腱反射减弱。神经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无异常。

CT检查示小脑蚓部缺如,第四脑室与枕大池相通,桥前池稍增宽,枕大池扩大,双侧脑室扩大,脑池加深加宽,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染色体检查示:核型:47,XY,+mar,提示多了一条未知来源的片段。

2 讨论

Dandy Walker综合征于1877年首次报告,发病率约为1/30000,其具体生物学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从生物解剖学来看,闭锁观点最被学术界认可,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闭锁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是该病发作的主要原因[2]。但也有学者在详细研究病历报告后,认为该病发作与胚胎发育异常、感染和血管闭锁有关,临床中不乏妊娠中发现Dandy Walker的病历报告,以胚胎发育异常、血管闭锁密切相关,部分胎儿存在感染征象[3]。本例患儿为分娩后确诊,经CT检查,第四脑室与枕大池相通,桥前池稍增宽,枕大池扩大,双侧脑室扩大,脑池加深加宽,确诊为Dandy Walker综合征,CT表现较典型,符合闭锁学观点,后者是该病CT诊断重要依据,国内相关文献也多以此观点作为诊断依据。Dandy Walker可独立存在,也可合并存在,成为Golden综合征等其它畸形的临床表现之一,提示该病发作与其它畸形可能存在关联性。

Dandy Walker综合征分娩时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缺乏立即行CT/MRI等影像学方法诊断的条件,故早期确诊率极低。本例患儿出生时,有轻度窒息史,5min有哭声,哭声较小,生后喂养困难,食量小,但这种变化并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产程等因素均可能诱发窒息表现。医院应在排除其它原因,如产道损伤、新生儿黄疸等病理变化基础上,鉴别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约有40%~79%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医师应注重随访,及早行影像学检查。

综合国内病例报告来看,Dandy Walker多于1岁内发病,约占80~90%,本例患儿于7月龄就诊,当然临床上亦有5~8岁,甚至18岁就诊病例,提示Dandy Walker病情差异较大,部分患儿也正常发育至成人[4]。脑积水是患儿就诊主要原因,约30%就诊患儿可伴有不同程度脑积水,但脑积水进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患者年龄分布较广的主要原因[2~4]。

Dandy Walker以颅内压增高和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为主要临床特点,部分患儿伴其他部位多种畸形。此例有头大、反复呕吐等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症状伴足趾畸形,且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临床症状较典型,但不能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患儿有对症治疗1个月无效,基本排除普通疾病。我院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肺部听诊等检查,排除其它原因,检查CT拟诊为Dandy Walker,同时进行染色体筛查,提示多了一条未知来源的片段,初步诊断为Dandy Walker。

Dandy Walker综合征病情差异较大,与患儿脑畸形程度有关,从发病年龄、病例分布来看,部分患儿可继发肺炎、脑肿瘤等并发症,部分患儿合并有其它大脑畸形,可伴有严重发育不良、智障,预后极差。部分患儿畸形表现稍轻,小脑蚓部轻度发育不良,可适应正常生活,智能发育较好,预后较好。本例患儿CT表现不佳,伴有严重发育不良,智力发育亦不佳,预后恐不良,临床治疗以解除脑积水、颅内压增高,抑制相关并发为主,可应用脑室引流,或造口术,手术难度相对较小,但仅能缓解病情。

近年来,随着产检检查的普及,Dandy-Walker妊娠期筛查诊断例数逐渐增多。开治国等应用MRI进行产前筛查,以小脑蚓部径线变化为筛查依据,2008年~2011年间共筛查Dandy-Walker变异型23例,远高于预计的发病例数[3]。病例涵盖孕中晚期所有阶段,应用MRI相较于CT可提前1~1.5w评估小脑蚓部病变,可于孕16w鉴别小脑蚯部与第四脑室分界,是一种较理想的Dandy-Walker筛查方法,但其推广应用仍需时日,接受度不高。

综上所述:Dandy Walker综合征病情可轻可重,临床上凡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反应低下而无颅内感染诊断依据者,在排除了慢性肝、肾疾病,按佝偻病正规治疗后精神运动发育仍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畸形者,要警惕先天性畸形Dandy Walker综合征,应行特异性检查如头颅CT、染色体检查,以进一步证实。Dandy Walker治疗以解除脑积水、颅内高压,缓解症状,防治相关并发为主,部分条件合适患者可合并处理其它畸形,但所有治疗均不能起根治作用,患者预后与畸形程度有关,患者家属应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妊娠时伴有糖尿病、饮酒、长期服用华法林、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危险因素者,应提高警惕,加强产前筛查,及早应用MRI等技术进行鉴别诊断[5]。

参考文献:

[1]何志江,蒋滔滔,高延,等.Dandy-Walker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2):1140-1142.

[2]王琳,常青,江露,等.产前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8):762-763.

[3]开治国,李蕾,刘信礼,等.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的MRI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8):1153-1154.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篇8

一、农村动物疫情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民的动物防疫意识淡薄

在农村,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于动物防疫基本常识不了解,甚至对于动物疫病都不清楚。自己饲养的动物出现了疫病,不知道如何治疗,直至死亡。农民的动物防疫意识淡薄,有可能导致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如果出现了重大动物疫病,后果不堪设想,它会影响到一个村、一个乡、甚至一个地区的畜牧业生产。

2.农民家庭散养动物出现疫情不报告

《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第五条,对动物饲养场选址、布局、设计、无害化处理、专职防治人员、隔离和消毒设施、防疫制度等动物防疫条件都作了详细规定,但农民家庭散养的除外。《动物防疫法》规定:“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预防工作,并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测、监督。”而事实上,农民家庭散养的动物基本没有进行计划免疫。在农村,多数为散养,数量少,每户最多十来只。如果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动物不明死亡,损失不大,农民们都不报告,也不请兽医诊治。甚至在部分养殖场里,也曾出现动物批量死亡现象,因数量不是很大,也没有得到诊治和报告。即使假设农民散养动物出现重大动物疫情,被农民个人瞒报,依据《动物防疫法》,也只是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所以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农民散养动物、发现疫情不报告的现象。

3.农民擅自处理可能染疫的动物

《动物防疫法》规定:“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的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必须按照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置。”这保证了疫情被报告后,疫区动物会被扑杀,受威胁本文由收集整理区动物会被强制免疫。农民散养动物已染疫,但未经检查、诊治或报告;部分农民由于卫生意识相对较差,为了减少自身损失,将异常死亡动物直接宰杀供自家食用。还有的农户位于受威胁区,认为接种疫苗后的动物肉尸毒性更强,为了使自己能食用到可口的动物肉品,故意藏匿家养动物,拒绝接种疫苗。这种擅自处理,极有可能导致疫病传染到人,非常危险。

二、加强农村动物疫情监控

现有疫情监控体系过于依赖基层的报告,是一种被动监控。通过严格管理,可以大大增强养殖场、相关企业等报告疫情的及时性与主动性。因此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在村一级设立动物防疫协检员,经常到第一线巡视检测,及时发现、报告疫情。动物防疫协检员可以由村级防疫员担任,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进行培训、考核和管理。动物防疫协检员通过相应的培训、考核后,方可上岗实施巡视、检疫。动物防疫协检员应当按照巡视、检疫规程实施巡视、检疫,并及时报告疫情,对检疫结果负责。协检员要相对固定,不要随意更换,应经常进行疫情巡视、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整理相关记录,确保疫情数据的准确、及时。

1.进行经常性的巡视、检疫,实行主动监控

协检员作为疫情监控网络的重要补充,重点针对农民家庭散养动物进行检测,防患于未然;同时作为疫情监控网络的“神经末梢”,不定期抽查养殖场,查漏补缺。协检员制度的建立,要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主动出击,采取主动监测为主,被动监测为辅,结合目标监测、特定区域监测和平行监测等多种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可实行分区域负责,分片管理。每位协检员可以负责3~5 个行政村或自然村,在平常,每周至少到每个村一次;发生疫情时每日必到。要对所负责区域里的所有农户散养的动物进行登记备案;要采取突击防疫与常年防疫相结合的办法,按计划尽可能进行全面免疫,建立相应的免疫档案,实现百分之百的监测;对新购入、新生、宰杀、销售的要及时入册;对农户宣传《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动物防疫知识,使他们逐渐具有初步的动物防疫知识,逐步加深防疫意识,这样农户就会主动上报疫情;对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为农民提供优质上门服务;对异常死亡动物的要追查去向,防止染疫动物被擅自处理,扩大疫情。为确保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还须提高协检员对动物疫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断能力;强化县区一级对血清学监测和屠宰检疫的工作;建立紧急疫病的报告机制,并提高疫病跟踪能力;加强国家和省级兽医诊断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诊断能力,并强化国家流行病学研究能力,以支持应急防备和疫病管理。

2.由动物防疫协检员及时处置可能染疫动物

《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集病料,调查疫源,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将疫情等情况逐级上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迅速扑灭疫病,并通报毗邻地区。”当协检员发现有农户散养的动物出现异常死亡、批量死亡、失踪等现象时,应给予高度关注,谨慎调查、诊断;当初步怀疑为传染性动物疫病时,应立即报告,并将死亡动物作无害化处理;迅速查清与可能染疫动物有密切接触的人和动物的相关情况和近期去向,登记备案;如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应及时上报上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并做好相关的隔离、防护措施。如果可能是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在条件许可时,协检员可以立即进行责任范围内的动物强制免疫。

3.加强科普教育

要重视媒体宣传和科普教育的作用。要通过多种方式,动物防疫知识教育,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散养动物的农民家庭能及时发现动物疫情症状,及时履行报告义务,妥善处置染疫动物;使养殖户、基层兽医人员和公众不致在突发事件面前惊慌失措,听信误传谣言,能冷静应对,以科学态度克服困难,度过难关。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篇9

关键词:牛结核病;防控;程序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1-0017-02

牛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但给养牛业造成巨大损失,也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效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和流行,保护人类安全是防疫人员今后应对的重要问题。根据传染病发生后的控制原则,即“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确认)、快(快行动、快处置)、严(决策果断、彻底、措施严格)、小(小范围、不扩散)。现就牛结核病发生后的控制程序分析总结如下。

1 疫情发生

1.1 现场举报

发现疑似牛结核症状的饲养人员、预防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可将疑似疫情直接举报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各级主管机构在接到疑似疫情举报后,必须记录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联系方式、接到疫情举报的时间(年、月、日、时)、疫情发生地点、养殖场(户)的场名、养殖户姓名。

1.2 通过诊断监测发现

各级疫病诊断机构、诊所、化验室监测单位,通过对病牛临床症状的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对监测化验结果进行评定,认为疑似结核病牛的,应将有关疫情信息直接报告给当地防疫监督机构。

2 现场查实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举报或报告后,应立即派两名以上有技术资质的兽医赶往疑似地点现场查实。牛结核主要查看典型临床症状:(1)潜伏期一般为3~6周,有的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临床通常呈慢性,以肺结核、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2)肺结核。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特征,且以清晨最为明显。患牛容易疲劳,逐渐消瘦,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3)结核。一般先是淋巴结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泌乳量下降,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4)肠结核。消瘦,持续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带血或脓汁。

3 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病牛,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并确认呈暴发性流行(重大牛结核疫情),按照以下程序报告。(1)具实填写疫情报告单。疫情报告单应有规范的格式,疑似牛结核病快报表包括:报告单位、发生地点、联系电话、报告日期、始现症状日期、临床诊断情况、诊断人员及日期、发病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病学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最后填报人、负责人签字盖章。(2)上报疫情。上报疫情的时间,牛结核经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确认为暴发性流行,2 h内报告当地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当地指挥部办公室应于2 h内经省级上报至全国总指挥部办公室。

4 疫情确诊

综合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作出疑似牛结核疫情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病原学诊断或免疫学诊断。

4.1 病原学诊断

采集病牛的病灶、痰、尿、粪便、乳及其他分泌物样品,作抹片或集菌处理后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并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等试验。

4.2 免疫学试验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提纯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即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4.3 结果判定

(1)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包括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判为结核病牛。

(2)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呈阳性的牛,判为结核病牛。

5 疫情处置

5.1 隔离

确诊前,发现疑似疫情,应限制牛移动;对疑似患病牛应立即隔离。确诊后,对受威胁的牛群(病牛的同群牛)实施隔离,可采用圈养和固定草场放牧2种方式隔离。隔离饲养用草场,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点或人牛密集的地区。场地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栅栏。

5.2 扑杀

患病牛全部扑杀。

5.3 无害化处理

病死和扑杀的病牛,要按照GB16548-1996 《牛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

5.4 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对同群牛进行检测。

5.5 消毒

对病牛和阳性牛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养牛场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养牛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用2%烧碱等有效消毒药消毒;饲养场的饲料、垫料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以及其他相应的有效消毒方式。

5.6 确认呈暴发性流行(重大牛结核疫情)

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疫情扑灭措施。

6 预防和控制

采取以“监测、检疫、扑杀和消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6.1 监测

监测比例为:种牛、奶牛100%,规模场肉牛10%,其他牛5%,疑似病牛100%。如在牛结核病净化群中(包括犊牛群)检出阳性牛时,应及时扑杀阳性牛,其他牛按假定健康群处理。

成年牛净化群每年春秋两季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各进行一次监测。初生犊牛,应于20日龄时进行第一次监测。并按规定使用和填写监测结果报告,及时上报。

6.2 检疫

异地调运的牛,必须来自于非疫区,凭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调运。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对调运的种用、乳用、役用牛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调入后应隔离饲养30 d,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

6.3 人员防护

饲养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结核病的应调离岗位,及时治疗。

6.4 防疫监督

结核病监测合格应为奶牛场、种畜场《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或审验的必备条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对辖区内奶牛场、种畜场的检疫净化情况监督检查。

鲜奶收购点(站)必须凭奶牛健康证明收购鲜奶。

6.5 净化措施

被确诊为结核病牛的牛群(场)为牛结核病污染群(场),应全部实施牛结核病净化。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篇10

临界疾病是指病情复杂,涉及到多科的疑难急危病和严重的复合伤。在门急诊各科多考虑专科病情,会诊时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因此,坚持首诊负责制的原则,加强临界病员的诊疗管理,充分发挥医院整体功能作用,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现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规定:

1、各科室在门急诊处理临界病人时,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首诊科室值班医师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按照五有一签名的要求,完成门诊病历。

2、临界病人病情特别严重时,首诊科室应先给予初期急救后再请相关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按有关规定认真处理,有困难时应及时请求上级医师提出处理意见。

3、临界病员经会诊后仍得不到妥善处置时,首诊科室应报告医务科或门诊部,夜间请求院总值班,必要时组织相关科室讨论。确定收治科室,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影响病人生命安全的专科伤病情确定。

(2)相关科室的病情相仿时,以观察处理对患者最为有利的科室收治。

(3)在难以确定收治科室时,门诊部,医务科及总值班可以酌情裁决。

(4)凡由门急诊值班医师签名急诊住院证的患者来住院时,病房值班医师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

查房制度?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一般在上午进行查房。住生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二次。

2、危重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置,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检查病员。

3、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管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作出肯定性的指示。?

4、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结合病例进行教学查房。?

5、查房的内容:?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病人、重危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及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病人的陈述,了解病员病情变化,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不规范、不正确的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问题。

3)住院医师查房:要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人院、手术后的病人,同时巡视一般病员,检查检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应有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人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6、院领导以及机关各科负责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参加各科的查房,检查了解对病员的治疗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分级护理制度?

1、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观察或监护,以便进行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大出血、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和多脏器衰竭等。

(1)设24小时专人护理或成立专门抢救小组进行护理。

(2)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好必要的护理记录,

(3)严密观察病情,掌握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准确控制输液(输血)速度,建立输液巡视卡,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抢救处置,及时、准确填写特护记录单。

(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依据病情需要建立翻身卡。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5)送水、送饭、送药、送便器到床头。

(6)备齐急救药品、器械,以应抢救之急需。

2、一级护理?适用于病危、病重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危重病人一览表用红色标识表示。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

(2)对危重病人要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好必要的护理记录。

(3)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准确控制输液(输血)速度,建立输液巡视卡,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置。

(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依据病情需要建立翻身卡。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5)送水、送饭、送药、送便器到床头。

(6)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以应抢救之急需。

3、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

(1)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准确给药。

(3)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4)送水、送饭、送药到床头。

(5)按病情需要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材。

(6)给予健康指导,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

4、三级护理?适用于轻症病人,生活基本能自理,如一般慢性病人、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备阶段的病人等。

(1)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日巡视病房不少于两次。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准确给药。

(3)认真细致作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4)送水、送饭、送药到床头。

(5)给予健康指导,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督促病人遵守院规。

病例讨论制度?

1、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

(1)、应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

(2)、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若与病理科联合举行时则称临床病理讨论会。

(3)、每次医院举行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时,必须做好准备,经治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应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做发言准备。

(4)、开会时由经治科的主任或主任医师,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5)、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应有记录,并将其全部或摘要归人病历内

2、院病例讨论?

1)医院应定期(每月12次)举行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院病历归档的最后审查。

2)可分科举行(由科主任主持)出院病例讨论会,或分病室(组)举行(由主治医师主持),经管的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

3)对该其间出院病历依次进行审核:?①记录内容有无错误和遗漏?②是否按规定顺序排列?③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④是否存在问题,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4)可将一般死亡病例与其他出院病例一起讨论,对意外死亡病例不论有无医疗事故,均应专案讨论。

3、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4、对重大、疑难、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定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并将讨论情况记人病历。也要对一般手术进行相应讨论。

5、凡死亡病例讨论会,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进行(不迟于二周),由科主任主持,医师、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意见应记人病历。

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请求会诊的科室,除急会诊外,会诊前应有本科主治医师提出诊视意见,并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完成病史及必要的检查(急会诊至少要有首次病程录)。会诊时经治医师应陪同,共同商讨诊断和治疗意见并做好会诊记录。

3、应邀会诊的科室,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非急诊24小时,急诊时20分钟到达)派出会诊医师(急会诊除外),认真提出具体诊疗意见,遇有困难应请科内上级医师协同会诊,不得拖延敷衍,需随访的病人应及时随访。

4、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讨论,每人发表的意见及最后综合性意见应记录于病历及专用记录本。

5、急诊会诊时被邀请人员必须随请随到。会诊医师如处理困难,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急诊会诊后,会诊医师必须向上级医师汇报诊断及处理意见。

6、涉及多科的院内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室主任主持,必要时由医务科派人参加。

7、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派人接专家来院参加会诊讨论,并由申请科室主任主持对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8、门诊病人的会诊,应先经本科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诊视同意,提出会诊要求,并在门诊病历上签名。接受会诊的科室,应热情接待病人,由本科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进行会诊,遇有疑难病例请本科室主任医师协同会诊,不得叫病人另行挂号。

9、遇有病情复杂,如多部位复合性创伤、涉及多科性疾病的病人,应由诊断影响病人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为主的科室收治,需要其他科室配合的,应合力协作,积极抢救,不得扯皮推诿。

10、凡外院邀请我院会诊,须经医务科同意,通知科室指派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前往会诊。

抢救工作制度

1、对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必须有周密、健全的组织分工。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紧急配合,遇重大抢救,应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报告院领导。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

2、抢救器材力求齐全完备、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置量存。值班人员必须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常练不懈,抢救室药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3、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听从指挥。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配血、止血等,并及时报告医师。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并注明抢救时间,对病情复杂、疑难病例应请上级医师协助诊治。

5、严格执行交班制度和查对制度,24小时应有专人负责,对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代,对新用药品的安瓿,经两人核对方可弃去,护理人员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6、使用过的各种抢救药品、器械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用过的药品安瓿,经查对后弃去,并进行房间终末消毒。

7、及时向病人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以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8、抢救结束,医护人员应做好抢救小结,并写出抢救记录,以总结经验,促进工作。

术前讨论和术后小结制度?

(一)、凡需手术的病例,都应采取不同形式的术前讨论和术后小结。

(二)、一般中、小手术,要在查房时由主治医师检查术前准备情况,指定手术者,交待手术要点,由经治医师记录于病程中。

(三)、新开展的手术、复杂、疑难手术(Ⅲ类以上),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内容:明确诊断,术前准备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分析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以及人员组织和必要的药品设备准备等。讨论内容记入病历。

(四)、Ⅳ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致残手术及重大疑难手术在术前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术前小结,填写大手术请求报告单,向病人家属或单位领导说明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等,取得完全理解,并报医务科批示备案。

(五)、急诊手术在术前准备时,由高年资住院医师及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商讨,难度较大的急诊手术,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六)、术后小结,有担任主刀手术医师在完成手术后进行小结。小结内容应包括:手术经过和术中所见,术后观察事项,治疗和护理要求等,术后小结应归纳入病程录中。

(七)、手术后病人如发生病情变化,出现较大的并发症,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提出处理方案,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医疗请示报告制度

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报告:

1、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

2、有重大及危急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和自制药品首次临床使用。

3、紧急手术而病员家属和病员单位的领导不在。

4、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变质。

5、收治涉及法律和政治问题以及自杀迹象的病员。

6、各级医师因公出差,请院外会诊及接受院外会诊。

7、任何医务人员发现传案病病例,必须在传案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内报告医务科,住院死亡病例,须在24小时内报医务科,同时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8、危重病人,有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认真填写病危通知书一式三份,一份报医务科,一份报病人家属,一份科室备案。

9、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差错,首先由所在科室接待来访人员及时处理,并立即向医务科汇报,一周内科室组织讨论并写出书面报告和提出处理意见。如拖延敷衍或隐瞒不报,将按医院有关惩罚条 理进行处理。关于事故或差错的性质,原则上应有科室确定上报,经反复讨论确实分辨不清或有争议者,应报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微机或书面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两人核对无误后签全名。

2、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瞩问清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技行者须复诵一遍,然后执行,保留用过的空安瓿,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4、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

5、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

2、西药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臣,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正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疑块和溶血,血袋有无裂痕。

2、查输血卡上供血者姓名、血型、工袋号与血袋上标签是否相符,灭配报告有无凝集。

3、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及受血量。

4、输血前交配报告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以供必要时检验。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当依据按饮食单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姓名、床号及饮食种类。

2、发饮食产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开饭时,在病人床前再查对一次,

五、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

2、查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3、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定吸水巾、纱布、缝针、器械数目与术前数目是否相符。

5、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填写病理检验单送验。

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及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查灭菌指标。

3、收回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

病历书写归档制度

1、病历是医疗过程的记录,是总结医疗实践经验和进行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宝贵的资料,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因此,各级医师必须认真书写,妥善保管。?

2、书写病历应按照卫生厅颁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力求简练,文字通顺,字迹清楚,内容准确,避免含糊、笼统、主观臆断,不能涂改、粘贴,医师应签全名,对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及医用术语,不得随意简化和缩写。

3、完成病史时间:应及时完成急诊人院病人的住院病史,若病员病情危急时可先抢救病人,详细记录抢救情况、用药计量、方法、执行时间,待抢救告一段落后,立即补写入院病史:对慢诊人院的病人,须在24小时内完成。

4、病程记录:应突出重点,避免繁琐,不要写成流水帐。首程应及时完成(人院后8小时),主要写病人人院后当天情况、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已采取的诊疗措施、已进行的诊疗准备工作等。病程录中能反映三级查房对治疗方案更改疗效评价的分析内容。病危至少1次/天,具体到分;病重至少1次/2天;病情稳定1次/3天;稳定慢性病至少1次/5天),对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的诊疗意见要准确记录,上级主管医师要及时审阅修改并签名。

5、门诊初诊病史必须做到五有一签名即有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印象诊断、处理、签署全名。

6、健全病史归档制度。有科室主任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按时组织病史归档的检查和讨论,主要审查诊断治疗是否正确,病历记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对本科室的病史质量进行评价,作为考查各级医师诊疗技术高低的主要内容之一。

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医疗程序正常进行。

2、每班人员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人员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交班报告,了解危重病人情况,在交接过程中,来交待清算前,交班人员不得离岗。

3、值班医师到岗时应接收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并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做好床前交接。

4、各科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班工作。值班医师对重危病人应做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记入值班日记。

5、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处理病员临时情况,对急诊人院病员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置。

6、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处理。

7、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接到医护人员病情报告时应立即前往视诊。如有事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路,但不得离开医院。

8、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将病员情况有重点的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代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技术准入制度?

1、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经过科学认真讨论、分析。新项目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两个效益后上报医务科。

2、医务科对申报项目必须认真审查如下资料:

(1)项目主持人业务水平、职称

(2)项目人员培训情况;

(3)设备是否到位;?(4)医疗安全保障;

(5)报院技术委员会审批。

3、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目材料进行充分论证,该项目是否具备先进性、安全性、适用性、适宜性,以及两个效益。经专家会讨论通过的项目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实施。

4、新技术、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医务科须进一步追踪、检查,确保医疗安全。

患者知情同意制度?

1、医护人员对入院病人要真实详细介绍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情况;

2、医护人员必须耐心地解答病人的咨询,不得推诿和拒绝;

3、医生必须告知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及病情进展情况;

4、对特诊特治如手术、麻醉、有创操作、输血、癌症病人化疗、放疗、医保病人自费项目等,必须告知病人并征得病人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

5、对特殊病情如癌症或其它重症等不能直接告诉病人,可告知其家属,避免病人一时心理承担不起,致病情恶化;

6、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守患者医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网,各级人员在感染管理中认真履行职责。

3、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定期收集、统计监测资料,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反馈,全院通报。

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宣传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控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监控水平。

5、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情况,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6、开展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专题研究,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之间医师会诊行为,促进医学交流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便群众就医,保护患者、医师、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 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医师外出会诊是指医师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为其他医疗机构特定的患者开展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

第三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师外出会诊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师会诊时,经治科室应当向患者说明会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后,报本单位医务管理部门批准: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

第五条 邀请会诊的医疗机构(以下称邀请医疗机构)拟邀请其他医疗机构(以下称会诊医疗构)的医师会诊,需向会诊医疗机构发出书面会邀请函。内容应当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请医师或者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情况,并加盖请医疗机构公章。?用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会诊邀请的,应当及时补办书面手续。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出会诊邀请:

(一)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本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三)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会诊医疗机构接到会诊邀请后,在不影响本单位正常业务工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医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安排医师外出会诊。会诊影响本单位正常业务工作但存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当经会诊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派医师外出会诊:

(一)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三)邀请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医疗救治条 件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会诊医疗机构不能派出会诊医师时,应当及时告知邀请医疗机构。

第十条 医师接受会诊任务后,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会诊工作,并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第十一条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

第十二条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疗机构,并终止会诊。?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 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该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 件的医疗机构诊治。?

第十三条 会诊结束后,邀请医疗机构应当将会诊情况通报会诊医疗机构。医师应当在返回本单位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和医务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 医师在外出会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由邀请医疗机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的规定进行处理。必要时,会诊医疗机构应当协助处理。

第十五条 会诊中涉及的会诊费用按照邀请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规定执行。差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结算,不得重复收费。属医疗机构根据诊疗需要邀请的,差旅费由医疗机构承担:属患者主动要求邀请的,差旅费由患者承担,收费方应向患者提供正式收费票据。会诊中涉及的治疗、手术等收费标准可在当地规定的基础上酌情加收,加收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邀请医疗机构支付会诊费用应当统一支付给会诊医疗机构,不得支付给会诊医师本人。会诊医疗机构由于会诊产生的收入,应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核算。

第十六条 会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付会诊医师合理报酬。医师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完成会诊任务的,会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高会诊医师的报酬标准。

第十七条 医师在外出会诊时不得违反规定接受邀请医疗机构报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医师外出会诊的管理,建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档案,并将医师外出会诊情况与其年度考核相结合。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规定第六条 、第八条 、第十五条 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 例》第四十七条 处理。

第二十条 医师违反第二条 、第七条 规定擅自外出会诊或者在会诊中违反第十七条 规定的,由所在医疗机构记入医师考核档案;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医师外出会诊违反《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 处理。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疏于对本单位医师外出会诊管理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和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