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十篇

时间:2023-04-06 12:20:48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篇1

英文名称: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主管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主办单位:国电通信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7641

国内刊号:11-4840/TK

邮发代号:28-10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通信系统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 通信网络; 网络管理系统; Q3适配器; SNMP; TMN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f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management, the main principle of building 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design method are put forward. In the method, the management system is based on TMN system and is compatible with other protocol. The method emphasizes that the system must have unity, independence and open interface, the system should support network and should be compatible with all kind of system structures. The useful advice in designing and select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offered.

Keywords:power system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Q3 protocol adapter;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s (TMN)

0引言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的需求及电力企业运营走向市场化的需求,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新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例如SDH、光纤环路、数字程控、ATM等,都纷纷涌入电力通信网,使网络的面貌日新月异。新设备的大量涌入表现出通信网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功能日益强大,配置、应用也十分复杂。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功能、新技术及技术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可选择的设备越来越多,造成电力通信网中设备种类的复杂化。技术的发展使某些旧的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交融。传统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等领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网络交换、ATM设备等。某些传统的通信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例如IP电话等。今天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电力通信业务已从调度电话、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例如计算机互联网、广域网、视频传送等。电力通信网的结构也已从单一服务于调度中心的简单星形方式发展到今天多中心的网状网络,以保证能为日益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需求服务。

此外,由于网络规模的限制,电力通信网实际上是一个小而全的网络。小是指网络的业务量不大;全是指作为通信网所有环节一样不少,而且电力通信网地域广大、数量繁多。由于规模的原因,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传统上一直都是不分专业统一管理,每一位通信管理维护人员都必须管理包括网络中传输、交换、终端各个环节上的设备,还包括电源、机房、环境等网络辅助设备,同时还要管理电路调配等网络业务。

由于电力系统行政划分的各级都设置电力调度,电力通信网又被人为的划分成不同级别、不同隶属关系的网络。一般来说,电力通信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主干网分国家、网局、省局、地区4级;地区网又分为地区、县级网。各个级别的网络根据隶属关系互联,各行政单位所属的网络管理、维护关系独立。而且由于传统的原因,上级网络的设备维护工作多由通信设备所在地区的下级网络的通信管理人员负责。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分离,集中运行,分散维护。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网络,这样一些苛刻的管理要求,唯一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具有综合业务功能、综合接入功能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简称网管系统)。

早期的电力通信网管理方式简单,由于通信设备的功能单一、智能化水平不高,自动化管理表现为监控系统,具有监视通信设备运行状态,实时通告设备的告警和运行异常信息,远程实时控制设备的主、备切换等功能。随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作为新一代通信网基础的智能化设备出现后,产生了网元管理系统,它除了对设备故障的监控功能外,还包括对设备性能、配置及安全的管理。时至今日,网元管理系统的应用在通信网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已随处可见。随着通信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通信组网的灵活性越来越大,通信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网络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1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1.1全面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1],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TMN已走向成熟。国际上的许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以支持TMN的标准;越来越多国际、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也宣布接受Q3接口标准,并在他们的设备上配置Q3接口。国内的公用网、部分专用通信网都有利用TMN来建设网管系统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O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统[2]。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这些问题在网管系统建设中应该加以考虑。

1.2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尤其在强调技术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一点更为重要。

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不仅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目前出现了新发展的网管体系和标准,例如对象管理组织OMG的CORBA体系、基于Web的网管体系、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总之,对于电力通信网这种组织结构分散的网络来说,网管系统对各种体系的兼容性很有必要。

1.3采用高水平的商用TMN网管开发平台作为开发基础

网络管理是一个巨大、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特别是像TMN这样的系统,而综合业务及综合接入功能的要求又增加了系统的难度。依照标准的建议书从基础开发做起的方法无论从时间、经济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可取的。高层网管应用开发平台是世界上具有相当实力的厂商,投巨资历时多年开发出来的商用系统,目前比较成熟的有SUN公司的SEM、HP公司的OPEN View、IMB的NetView等[3]。每一种商用系统都为建设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一整套管理、、协议接口及信息数据库开发的工具和方法。利用商用TMN网管平台作为核心来构筑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屏蔽了TMN网管系统的复杂性,可大大降低开发难度,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分开的成功率。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来说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当然,商用化高层网管应用开发平台的成本相对比较高,因此对于规模小、层次低的通信网,采用一些专用的自行开发的网络管理系统平台可能更为实际。

1.4网管系统的网络化

网管系统互联组成网管网络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从长远的观点来讲,电力通信网管应接受异构网互联的观念,即不同层次、不同厂商甚至不同体系结构的系统之间应不受阻碍的互联,组成一个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管网络。

规定一种或几种统一的标准互联接口作为系统互联的限制约定是目前网管系统之间互联的最可行的方法,如采用CMIP的Q3接口、SNMP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作为网管之间互联的标准协议接口。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限制可能会有所改变,例如:CORBA技术的应用会对目前的状况产生影响。虽然统一接口有系统花费大的不足,但是统一接口在数据互联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可互操作性机制是网管系统互联的基础。完善的安全机制是网管系统互联成功的保障。网管系统还应支持与网管系统以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实现数据共享。

1.5综合接入性

网管必须满足各种通信网络、通信设备的接入要求,兼容各种制式、各个厂商的产品。

TMN网管系统本身支持的标准接口有限,能够直接接入TMN网管系统的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并不多,大量通信设备的接入依靠网管系统提供的转换机制,网管系统通过协议适配器这样的网管部件,将通信设备上的五花八门的管理数据接口转换成统一的网管系统支持的标准接口(例如Q3适配器,SNMP PROX等),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对于设备种类繁多的电力通信网,这个环节尤为重要。

对于网络层次多、设备分布广、智能水平低的电力通信网,如果全盘依照TMN的方案,势必造成系统十分庞大,整个网管系统变得很不经济。因此,选用一种综合接入能力强、成本低的网管系统直接面向大量的通信设备,将通信设备集中转换,再通过标准接口送入TMN高层次网管。建立综合接入网管系统来完成接入的任务对电力通信网不失为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案。

对于大量中等以下规模的网络完全可以依靠综合接入网管系统的功能来管理网络,既可实现通信设备的综合接入,又建立了网络的分层管理,一举两得,而且这种方案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对于系统已经在建的大量的监控、网元管理系统来说,也可以采用先将其改造成综合接入网管系统再接入高层TMN网管的方案。

1.6完善的应用功能及客户应用接口的开放性

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完善、丰富,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适应网络的变化,总之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能得到用户的认可,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关键。

应用功能的设置应该能由用户来选择,用户的应用界面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这要求网管系统除了具有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的能力外,重要的一点是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接口应具有开放性,应能支持满足应用功能接口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在不改变基础系统的情况下不断推出新的应用功能、用户界面,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电力通信网采用行政划分的管理方式,各级用户的管理功能要求的不一致性更大,应用功能开放性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

1.7网管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

网管系统应实现电力通信网的一体化管理,即各种功能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统一设计,采用统一的界面风格,采用一致的名词术语。用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去操作控制不同型号、厂家的同类功能设备。在同一个平台、界面上监视、处理网络告警,控制网络运行。

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独立性,系统不应依赖于某个设备制造厂商;网管系统应能保证所有的厂商都得到同样公平和有效的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通信系统本身的发展,确保不会因网管系统方案选择限制通信系统本身。这一点对于多样化特点十分明显的电力通信网尤为重要。

1.8网管系统的人机界面

首先,对象化的思想应该贯穿在网管界面的设计中。将图形上的元素及元素的组合定义成图形对象,将图形对象与它所表示的数据对象、实际的通信设备串联起来,实现实物、数据、表示界面的统一。这种对象化的设计方法保证了网管系统数据和界面的统一,保证了网管系统对被管理系统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对象化的设计观念应推广到网管系统人机界面的各个方面,例如:语音申告、媒体管理等。

其次,网管系统的界面应不断采用新技术加以更新、改造。界面是表示一个系统的窗口,界面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影响人们对系统的使用。引入新的技术,提高系统界面的功能、界面的可观赏性、系统的易使用程度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

GIS是目前实用化和技术经济性能都比较高的一项可视化信息技术,GIS采用对象化设计思想,支持地理信息数据,支持多图层控制,采用矢量化图形方式。GIS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表示界面方面应用广泛,在表示与地理信息有关的数据界面时尤其优秀,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可以采用GIS技术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管应用界面。

Web是一种影响非常广的、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用方便的数据浏览界面,Web支持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形、图片、视频等,支持数据库的浏览,而且支持的数据种类和数据格式还在不断丰富。利用Web的优势作为网管系统的信息媒介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2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方案

2.1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2.2网络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如通信设备)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设备),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这一层主要是面向设备、单条电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内容。其直接的结果实现设备的维护系统。

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计划进行管理。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

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2.3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 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设置和监视环回,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

2.4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

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和处理管理信息。

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来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各种网管系统的应用程序。

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前置机: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由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管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历史数据, 以及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离线数据。

网管核心模块包括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网络高级分析软件包括网络故障分析、性能分析、路由分析、资源配置分析。

3结语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起步比较迟,相对于公用网和其他一些专用网都落后了一步。目前,在电力通信网中未见真正的规模比较大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通信监控系统和一些随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引进的网元、网络管理系统。随着网络规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目前这种状况的不适应性。从事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开发的建设者们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ITU-T M.3010-96.Principles for a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s.

通信系统篇3

一、今年主要工作回顾

业务发展和业务收入迅速增长。截至目前(元到十一月份),我公司固定电话净增部,完成市分公司下达计划的%,期末到达部;小灵通净增部,完成市分公司下达计划的%;来电显示净增户,期末到达户,来电显示开通率达%;农村信息包月用户减少,期末到达户;净增宽带用户户,期末到达户,完成下达计划%。年业务收入完成万元,占全年计划的%,较上年同期增长%。

抢抓机遇抓建设,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今年,我们抢抓机遇,加快通信建设,动态调整模块局、乡镇支局及交换网点设备资源,提高交换机端口利用率,确保各项业务发展需求。年初以来,运维部立足于"早建设,早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通信建设力度,使我公司各项线路工程建设均在第三季度前形成了通信能力,先后完成了千斤大吴湾接入网等11项电缆线路扩建工程,新建通信杆路km,扩建主干电缆对公里,扩建配线电缆对公里,新增主干通信能力线,新增配线通信能力线,完成了接入网的新建工作。在做好工程建设工作的同时,运维部本着向现有线路资源要效益的原则,大力开展线路整治和线路资源挖潜、调整工作,整治通信线路多公里,调整线路线,挖潜通信能力线,扩容交换机端口线,新建接入网点三个,新增交换容量线,满足了客户装机需求;新建新建宽带设备线;县城各模块局扩容宽带端口线,完成3期小灵通建设工程,新建基站个基站;完成了个乡镇及网络建设,调测开通公安专网个点;完成租用2M数字电路工程和公安局新老机房搬迁工程。与此同时,我公司积极与广电联手,开通了乡可视电话会议系统及有线电视信号传输,有效提升了公司参与市场竞争能力。

高标准严管理抓网运,网络运行维护水平有了新提高。今年,我公司网络接通率达到以上,长途来话接通率达到以上,网络运行质量排在全市前列,运维三项指标全部达标。即主干电缆完好率平均达到、百门障碍发生率、百门障碍历时分,全年设备运行正常,无重大障碍发生,优质高效地网络服务较好地支撑了经营、发展。

挖掘市场潜力抓发展,各项业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查看更多文秘写作网资料务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今年,我公司在通信市场竞争形势异常激烈的形势下,围绕省、市公司"保存量、激增量、夺分流"战略口号,紧紧围绕着公司经营发展目标,挖掘市场潜力,积极主动开拓市场,加快各项业务的发展。一是立足于早,为做好今年的业务发展工作,我们在年初工作上认真贯彻了市分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本着立足于早、抢占市场的经营思路,及早提出了今年企业发展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对业务发展指标进行了分解,并出台了相关营销措施和考核办法。二是以小灵通在开通为契机,综合部、市场部精心组织,以庆祝小灵通开通为契机组织实施了小灵通"开通放号"活动,加大营销力度,制定了第一、第二季度业务发展方案、加大了固定电话"IP一对一"营销力度,开展了小灵通"短信风暴"、"秋季风暴"等活动,认真开展了"大干五个月"劳动竞赛活动等,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三是根据市场竞争动态,我公司相继推出了宽带、固定电话、小灵通的捆绑优惠措施;四是认真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等知识竞赛"通信行风建设"等活动,不断提升通信服务质量,以服务促发展,创新营销方式和手段,加强了新业务的开发力度。在小灵通的发展上,我们实行与固话捆绑。今年7月份,我公司认真开展了两项业务排查,进一步规范客户档案管理和依法经营整治;在宽带业务的发展上,我们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客户引导消费,有效促进了宽带业务的发展。五是在全省"大干五个月"业务发展竞赛活动中,我公司将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加大考核力度,发挥专业优势加大营销力度,有效掀起了业务发展新高潮。

建章立制抓管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强化执行力的提高。今年,我们切实加强了企业基础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我们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车辆管理办法》、《文印管理办法》、《招待费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办法》、《企业基础工作管理办法》、《创建文明单位奖罚制度》、《卫生保洁制度》、《服务质量奖罚管理制度》、《大客户服务质量考核细则》等20多项规章管理制度,切实夯实了企业基础管理,强化了执行力的提高。由于措施得力,执纪严明,员工的工作作风明显改观,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很大提高,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称赞。按照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在定员定额、绩效考核、竞争上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稳步推进了人员重组工作积极开展。11月份,公司认真组织,对七岗及以下岗位进行了考评,实行了岗位竞聘,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参与到企业各项业务发展中去,确保公司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按照上市公司要求,我们对公司土地、房产证进行了办证和填报,对土地房产进行了评估,确保公司上市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顺利进展。

强化管理抓规范,通信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今年,我公司按照省、司下发的《服务督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服务督察工作管理实施细则》,修订了《通信服务质量奖惩办法》,进一步健全了服务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客户至上,诚信服务"为理念,进一步加强对服务工作的管理,并将服务工作其纳入绩效考核。一是加大了客户投诉处理力度,建立完善了服务监督考核机制;二是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三是按照服务标准,规范窗口服务,加强各单位的监管力度,四是认真开展好行风评议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五是强化服务工作的管理。为了使各单位及时了解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在每月召开生产经营分析分析会对服务工作投诉处理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罚。通过加强服务工作监管和加大处罚力度,制定了有效的整改措施,促进了服务工作向规范化、个性化转变。同时,我公司将服务规章制度、首问负责制、10060服务、资费标准等相关内容印制成小册子散发到员工手中,加强员工综合业务知识的学习,有效促进了公司服务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打防结合抓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我公司按照省、市公司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周"活动,积极抓好制度建设和安全知识宣传与普及,预防了各类工伤、火灾、重大交通和通信事故的发生,扎扎实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了全年安全无事故的工作目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任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二是加大安全工作的监督力度,抓好基础工作。今年,我们认真组织员工开展了灭火演练,认真学习了消防知识、《新道路交通法》和法律知识,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三是积极抓好制度建设和安全知识宣传与普及;四是配合公安机关加大了打击破坏通信设施力度,有效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保障了通信线路安全和网络运行质量的提高,保护了企业财产,大幅度减少和避免了企业经济损失。一年来,公司没有发生案件各类安全事故。

通信系统篇4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通信系统是直接为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服务的,是指挥列车运行、进行运营管理、公务联络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列车安全、快速、高效运行的不可缺少的综合系统。它主要由以下分系统组成: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电源系统、时钟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这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各个部分互相结合、协调,以完成具体的功能。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之所以具有快捷、高效、可靠、安全等众多的优点,是与完善而先进的通信系统分不开的。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通信系统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宽带化趋势。为了提高各种业务的质量,势必要增加带宽。二是各种新系统的开发应用。为了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相应功能的分系统将不断融合入现有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通信系统中。本文将依次对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通信系统的各个分系统进行阐述,并分析其技术构成和发展趋势。

1  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通信系统的核心,它负责为各种应用业务提供通道。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要业务包括:语言、数据和图像。不同业务对系统的带宽、时延、可靠性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传输系统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各种业务的顺利完成。业务按不同的类型可分为:车站-中心业务和邻站业务两种。

在轨道交通系统中,需要通信业务的一般是控制中心、车场和各个车站。由于车场和车站业务比较相似,可将其归为同一类业务。具体业务流程如图1 。

图1  通信系统业务流程示意图

图1 是逻辑上的业务流程示意图。在物理上为了保证传输系统的安全可靠,须采取环形组网的方案,以利于自动保护的需要。这样,控制中心连同所有的车站和车场组成一个自愈环,即使某段光纤坏掉,也可保证业务在备用通道上正常进行。其实现机制如图2 。图中,传输环一般有两个光纤环组成,当一个环中断时,系统自动跳到另一个环上, 即图a 情形;而当两个环在同一个地方断开时,则两侧的节点自动打环,形成如图b 的通路。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通信系统可分为两部分:传输部分和接入部分。其模型如图3 。其中,传输层只负责提供各种通道,保证各种业务能安全可靠的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接入层需完成业务的接入和业务的汇聚两个基本功能;然后把汇聚好的业务交由传输节点完成传输。 技术将会在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通信系统中被采用。

(1) 千兆以太网技术( GE) 。GE 与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兼容。GE 的实施具有直接、快速和千兆位的特点,设备便宜,传输距离长,可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组网的要求[2 ] 。同时,原来以太网的不足,如多媒体应用无QoS 、多链路负载分享、

图2  通信系统环形组网方案虚拟网等,随着新技术、新标准的出现已经和正在得到解决。10 Gbit 以太网的出现和成熟也为GE 的升级扩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CWDM (粗波分复用) 技术。DWDM 技术已经成为大容量电信骨干网的首选,其优点是技术简单、大容量、易扩容等。而且随着DWDM 技术

图3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通信系统模型图的成熟和广泛使用,它的价格也将逐步降低,其性

传输系统作为整个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价比将更具优势。所以,当未来城市轨道交通通信技术选择十分重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用带宽需求进一步提高的时候,DWDM 技术将是很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传输技术也不断的更新换代,尤好的方案。同时,由于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的其近几年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输技术的选择实际需要, 可以选择成本更低, 使用更可靠的了提供了更广阔的范围。我国现在使用的各种传CWDM 技术。CWDM 的特点是波长数量较少(一输技术及其优缺点如表1 。般在4~12 波),波长间隔较大,价格便宜[3 ] 。最但是,随着通信新技术的涌现和成熟,随着轨后,随着各种新兴的电信技术的涌现和采用,城市道交通新业务的出现和带宽需求的上升,以下几种轨道交通信息通信也完全可以借鉴和运用。

表1  各种传输方式的比较

2  公务电话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通信系统公务电话子系统, 是轨道交通运营控制的重要通信工具。一般公务电话系统根据轨道交通的规模具有不同的容量。通常情况而言,一个车站基本上为一个2Mbit 通路(30 个电话) 。公务电话系统可设1~2 个交换局, 通常交换机置于控制中心,各个车站通过远端模块实现电话的接入。此时,需应用传输系统提供的2Mbit 通道。

公务电话系统通过2Mbit 中继线接入市局,并从中获取时钟。呼出可采用全自动DOD1 方式,呼入采用部分全自动直拨DID 、部分采用半自动接续BID(人工/ 自动话务员) 的混合进网中继方式或其它方式。考虑到与其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互连, 可采取2Mbit 中继线连接的方式,为解决信令不一致可增加网关设备。近几年,交换机已趋于成熟, 公务电话系统的选择余地十分宽广,但要注意选择稳定可靠、扩容方便的交换机,以适应轨道交通的高速增长和话务量及其它业务上升需求。同时,也可考虑选择合适的电信运营商,由公共通信网以虚拟网方式解决,以节省建设投资与运营成本。

公务电话子系统还兼有其自身的特点 区间电话设置。区间电话用于列车司机或维修人员与有关单位进行联系及一般通话用。每隔300 m 左右设置一台户外电话机,1~3 台话机使用一个用户号码。轨道两边各敷设一条电缆,每3 个电话使用同一对线,同一个号,电话采用热线方式。

3  专用电话系统

专用电话子系统是调度员和车站(车场) 值班员指挥列车运行和指导设备操作的重要通信工具。行车调度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需要设备高度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快捷。专用电话系统由调度电话系统、站间电话系统、站内集中电话系统、紧急电话系统、市内直线电话等组成。调度电话系统中又分为:列车调度电话系统,用于控制中心列车调度员与各车站、车场值班员及行车业务直接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联络,并可兼管防灾调度系统;电力调度电话系统,用于控制中心电力调度员与各主变电站、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等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联络;公安调度电话系统,构成公安指挥中心值班员与各车站(场) 警务值班室警官之间的直接通信联络,调度台一般设在控制中心内。站间电话是直接为行车服务的,要求能及时、迅速沟通相邻两车站的通话。相邻两车站值班员之间通话利用交换系统的热线功能提供,用户摘机即能及时、迅速沟通两车站值班室,站间电话由车站电话总机完成。站内集中电话类似调度电话系统,总机设在车站控制室,采用多功能数字电话机,分机设置在车站值班员所控制的部门,采用模拟电话机,系统功能由调度交换机及站内集中机功能来完成。紧急电话是在紧急状态下供乘客或车站工作人员使用, 每台电话都设置成热线电话,用户摘机即连接至车控室值班员数字话机上。在主变电所、控制中心至供电局调度之间可设置专线直通录音电话。在每个车站站长室和警务室各设置市内直线电话,控制中心和派出所设置市内直线电话。

专用电话系统由枢纽主系统和车站分系统两级结构组成。枢纽主系统和车站分系统通过数字传输设备提供2Mbit 数字通道,将调度电话、站间电话、站内集中电话和紧急电话等业务综合起来, 便于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管理。2Mbit 数字通道同样由传输系统提供,考虑到专用系统的小容量特点,为了节约带宽,可采用多个车站组成一个2Mbit 环合用一个2Mbit 通道的方案。

4  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采用二级广播控制方式,由控制中心一级和车站一级组成。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控制中心广播系统,车站广播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多个车站子系统),停车场广播系统。控制中心通过综合接入系统提供的RS 422 或RS 485 通道与车站广播系统互连。一般情况下,广播业务为中心到车站的点到多点业务,而中心对车站系统的监控维护通道则为点对点业务。

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员和环控调度员可对全线各站进行监听及选站和选区广播。当轨道交通发生故障或灾害时,广播系统自动转为抢险通信设备。停车场广播系统由值班员、运转值班员和检修库值班员向工作人员播放车辆调度、列车编组等有关作业音讯。

车站广播系统由控制中心的总调、列调、防灾调(列调兼) 和各车站的正副值班员使用,为旅客播放列车到发信息、导向信息及紧急状态信息等服务音讯,为工作人员播放作业命令及管理音讯。车站广播区分为上行站台、下行站台、售票区、站厅、出入口和办公区等。车站行车值班员和环控值班员可通过广播控制台对本站区进行选区广播或全站广播。

5  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作为一种图像通信,具有直观、实时的动态图像监视、记录和跟踪控制等独特功能,是通信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指挥和管理效能,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自动化调度和管理的必备设施[ 5 ] 。

轨道交通电视监控系统为二级结构,分为车站一级监视和中心一级监视。车站摄像机输出的图象信号分成两路,一路送车站控制器,车站值班员可选择本站不同位置摄像机的图像。另一路送车站前端处理机进行图像编码、压缩,然后经传输系统送至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解码后送至图像监视器。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员可选择任一车站的任何一个摄像机的图像信号,也可将车站几路图像信号送至控制中心。彩色图像信号的传送一般采用MPEG-2 图像编码技术。

电视监控系统的传输为不对称传输,车站到中心传输图像信息,需要大带宽(2~6Mbit) ;而中心到车站,只发送控制命令(图像选取和摄像机控制命令),为低速数据业务,只需采用RS 422/ RS 485 通道即可。充分考虑到图像业务的实时宽带性质, A TM 技术是目前最佳的传输机制,采用A TM 作为传输媒介传输数字视频,可以利用A TM 按需分配带宽、按需连接的特点,在保证图象质量(QoS) 的情况下,大大节省所占带宽[ 1 ] 。

6  电源系统

电源系统是保证通信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通信电源必须安全可靠。电源系统由配电设备、整流设备和蓄电池组成。系统配置不间断电源(U PS) 交流供电设备,为各自动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提供不间断220 V 交流电压。U PS 的工作原理为:同时有两路市电输入,取其一路,当该路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另一路;当两路都出现故障时,启动蓄电池继续供电。

整个电源系统设有电源集中监控。在控制中心,所有U PS 将通过传输系统的低速数据通道进行信号传输,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也将通过传输系统的低速数据通道进行信号采集,在监控中心计算机上装有软件,可实时监控到当前各个站点U PS 的状态及使用情况。各站点使用现场的U PS 和开关电源一旦发生故障,警铃将提醒现场有关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在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上同样可看到输出故障的警告显示。

7  时钟系统

为了统一整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时间,通信系统设有专门的时钟系统。时钟系统由GPS 全球卫星标准时间接收单元、主控母钟、各站辅助母钟、子钟及传输设备组成。主、备GPS 信号接收机向中心母钟提供同步时钟源。当GPS 系统出现故障,还可以使用高精度的晶振供时钟源。主控母钟输出的标准时间信号通过接入网提供的低速数据信道(RS 422/ RS 485) 传给各站辅助母钟,以供车站各系统和子钟的使用。中心母钟产生精确的标准同步时间码,通过传输网提供给通信传输系统、无线系统、调度电话系统、公务电话系统、有线广播系统、电视监视系统、信号系统、售检票系统、防灾报警系统、设备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等。

8  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为行车调度员与司机、车站值班员与司机、司机与司机以及公安、环控、维修等用户提供移动通信手段。无线通信将主要采用数字集群式调度系统,信道集中控制方式。集群式调度系统由移动交换控制器、基站、中继器、漏泄同轴电缆、车载台、便携台和有线传输通道组成,可采用单基站大区制或多基站小区制。无线调度系统分为行车调度、环控调度、公安调度和维修调度等通话组。组间不能交叉呼叫,各组享有不同的优先权, 不同的无线用户也拥有不同的优先权。

参 考 文 献

1  Timothy Kwok. A TM The Paradigm for Internet , Intranet , and Residential Broadband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 Prentice Hall PTR , 1998

2  David G. Gunningham. 千兆位以太网组网技术.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  (美) 卡塔洛颇罗斯基.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导论.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通信系统篇5

1光纤通信技术内涵

光纤通信技术主要是借助高频光波,借助光纤的通信媒介进行信号的传递。在实际应用体系建立后,相关技术人员要利用光纤技术进行通信操作,也要着重了解光纤通信技术的特征。不仅能保证低损耗,也能提高整体传导速度,确保其自身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实现信息和数据传输项目的实际需求。而从19世纪到当下,光纤通信技术也实现了多样化发展,不仅传播速度有所提升,整体容量也翻了一万倍之多,真正实现了技术和市场内行业的融合,也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发展背景。

2光纤通信技术要点分析

在对光纤通信技术进行综合性分析的过程中,要对技术模型的运行要点进行统筹分析,确保技术处理效果和应用模型的有效性,也为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2.1光纤通信技术要点之光纤连接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管理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问题进行统筹处理,正是基于此,光纤通信体系中,光纤连接成为了信息高速管理和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纤连接技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预计传播方式,在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保证信息处理效果符合预期。需要注意的是,在光纤通信技术中,宽带主干线路的传播效果是非常关键性的项目,对于用户最后光纤连接方式产生影响。正是由于光纤通信技术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人们能在借助光纤通信提高上网速度的同时,真正体会高速信息的传播效果。由于光纤通信技术的接入口位置不同,其实际应用结构也分为FTTB模型、FTTC模型以及FTTH模型等,其中FTTH模型能实现光纤到户,借助光纤宽带的优势和特征,为用户提供更加具有实效性的管控模型,能在保证宽带连接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管理效果的综合性优化。2.2光纤通信技术要点之波分复用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中,波分复用技术是现行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模型,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光波频率,借助单模光纤低损耗区的宽带资源,建立健全完整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并且结合低损耗趋势,将其发展为不同通道。其中,将光波作为光纤信号的传递媒介,实现整体信号传输和管理模型的综合性升级,并且借助复用技术对不同波长承载信号的光纤结构进行分析,由于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在实际应用体系建立后,能借助一根光纤实现多线路信号传递。

3通信系统中的光纤通信技术分析

正是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模型,在实际管理机制和项目应用体系建立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要进行综合性分析。本文以铁路运输项目为例,对其通信系统中应用光纤通信技术的路径进行了集中分析和阐释。值得一提的是,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应用光纤通信技术,能在优化传播速度的同时,保证传播质量符合需求。目前。铁路运输通信系统中,光纤通信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PDH阶段,最开始使用的PDH技术铺设的是短波光纤,实现了二次群系统的开启和维持。例如,大秦铁路通信系统中,就将八芯单模短波光纤应用在重载双线电气化项目中,主要使用的设备是36Mb/sPDH二芯结构,实现了车站和区域网络通信的便捷化升级,为设备管理结构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正是基于此,也实现了铁路通信系统的跨越式发展,从传统的通信模式转变为光纤通信结构。由于这一成功转型,实现了整体技术结构和项目的综合性升级,也为通信系统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实现管理机制和信息传递效果的综合性优化。第二阶段是SDH光纤通信系统运行阶段,由于整体系统相对于其他系统更加的完善,在实际管理机制运行过程中,能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机制中的不足,也实现了整体铁路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在实际技术应用体系中,SDH光纤通信技术能保证信号的稳定性,不仅仅能简化网络体系中的支路字节,也能创造不同设备互联网的互联。SDH光纤通信系统能实现更加系统化的自我管理,保证信息传输和通信的完整程度,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完整管控模型,确保通信功能和安全得以全面提高和系统性优化。先进的SDH光纤通信技术将有效替代传统技术模型,保证应用效果的稳定性。第三阶段是DWDM光纤通信系统,在技术建立过程中,技术特性逐渐增强,能借助单模光纤宽带分析实现损耗降低的目的,并且保证发送端光发射机同时发射不同稳定度和精度的波长光信号,在信号放大后,实现信号传输,借助信号分解功能,保证技术优势得以全面升级。在实际应用体系建立过程中,DWDM技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通信传输速度,并且保证信息传输容量符合标准,为信息升级和项目管理提供便利,也为铁路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满足网络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实现信息的更稳定化传播和升级,保证信息管理效果和同时优化信息服务价值。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光纤通信技术进行综合性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管理模型和控制措施进行统筹分析,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也为技术结构的发展以及进步提供动力,确保技术应用效果和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升级,实现通信技术模型的综合性优化。在光纤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克服相关问题和困难,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光纤通信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曲艳 单位:郑州联勤保障中心

参考文献:

[1]张钺,赵毅.光纤通信技术在工业电视上的应用[C].第二十六届中国(天津)2013,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200-203.

[2]邱琪,宋玉娥,阳树宗等.空间站信息系统与光纤通信技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29(04):365-368.

[3]张韬,尹项根,刘革明等.GPRS技术在馈线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应用[C].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1610-1613.

[4]刘锋,潘永湘,毛芳仁等.基于GPRS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终端的设计工程与实现[C].2014全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2014:178-182.

通信系统篇6

无线电通信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就不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与建设,并且在不断推动的过程中,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呈现出广泛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消防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为消防通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关键词】

无线通信 消防通信 应用 发展

在我国的消防通信系统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对于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建设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变革与创新,通过无线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快捷的接收到相关的信息,大大缩短了信息通讯的时间。在无线通信技术中,主要包含了两项主要的内容:①微波通信;②卫星通信,这两项通信技术都为消防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消防通信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通信消防系统中,消防人员主要通过这一系统接收信息,完成信号的传输,开展指挥调度以及实施消防的救援工作,可以说,消防系统的建立贯穿着消防救援工作的始终,为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由此可见,要想进一步实现更加快捷的救援工作,首先应该以通信系统的建立为前提,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关于这方面的工作依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1)在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今天,消防安全就更加重要了,如果不能实现通信的全覆盖,就无法有效的开展消防工作的建设,这是当前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消防盲区的居高不下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会对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想降低消防盲区,就要在无线通信技术上多下功夫。

(2)在过去的消防通信过程中,手段比较单一,因为无线通信技术是在近几年才应用在消防通信系统中的,因此适用范围上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仅仅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此外,消防部门对这一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不高也是主要的问题,不具备相应的应用意识就不能将其应用在实践之中,更不会获得相应的成果,因此这是限制消防通信系统得到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意识管理上加强对无线通信技术的推广,以实现消防通信的现代化建设。

(3)传统的消防通信系统在救援的工作中作用不大,因为在实施救援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处在一种高温的状态之下,这时消防通信系统就无法发挥其功能,电子信号不能进行传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救援工作的实施,但是无线通信技术就不会具有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所在,为了保证在消防救援工作中第一线的人员的安全,更加有必要开展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实时了解救援的实际情况,为保障消防人员的安全性提供重要的基础。

2无线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已经具有了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实际使用方面却没有较大的成效,在近几年间,相关的研究人员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深刻的研究,最终发现其所具有的真正价值,并且应用在的各个领域中,其中消防领域就是其中之一,在消防通信系统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应用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消防现场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较多的优点,在这方面的应用中,主要利用了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高传播性的特点,通过高频率的传播速度而与消防现场达到了契合的效果,通过消防人员在救援现象进行实时信息的传播,有助于总指挥处在第一时间作出决定,从而为消防工作的顺利实施节省大量的时间,并且无线通信技术在火灾现场的实际覆盖面上具有较高的要求,不得低于95%的覆盖面,最大化的保证了该技术在现场中的应用。根据我国对消防救援的相关规定,在5min之内要完成初步的救援措施,而传统的消防通信系统由于具有滞后性是无法有效的完成的,因此无线通信技术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在消防信号的反馈方面上,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做到及时、高效,这在现代化的消防通信系统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能够有效的促进预警水平的提高。反应机制的建立可以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减少人身伤亡的风险,反馈系统作为消防通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提高反馈的效率,从而实现消防现场与消防控制室的联系,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信号的通信。除此之外,消防通信信号的反馈系统大多有自身专用的通信线路,现场消防人员可以通过现场设置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消防控制室进行联络与沟通,这对于火灾的及时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消防系统通过建立无线中继站和无线基站发射功率提升等手段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在消防通信信号反馈过程中信号衰弱、信号不稳定等现象的发生并能有效减少干扰因素对消防通信信号及时反馈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消防工作的高效进行。

3结语

综上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是现代化发展的成果,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得知在消防火灾的现场以及在信号的反馈方面,无线通信技术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人们的进一步推广。

作者:余松蓉 单位:齐齐哈尔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张琦.浅析目前无线通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民营科技,2012(08).

通信系统篇7

关键词:ECS;DCS;脱硫系统;通信

中图分类号:TU9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脱硫环保的发展,传统的电气继电保护系统通过硬接线方式接入DCS的方式已经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机、电统一协调发展。

本文结合洛阳孟津发电有限公司(2X600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电气系统实施的经验,分析了电气自动化系统(ECS)通过电缆硬线连接、硬线连接和通信相配合、全部采用通信3种方式接入脱硫DCS的优缺点,提出电气系统全部通过通信接入DCS的连接方式。

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通过电缆硬线连接、硬线连接和通信相配合、全部采用通信3种方式接入脱硫DCS。下面对这3种方式加以分析。

电缆硬线连接方式

电缆硬线连接方式结构电气信息通过硬接线接入DCS。电气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信号、指令信号、模拟量信号在脱硫DCS的CRT上集中显示。实现了电气相关的显示报警与电气设备的控制调节,整个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整个脱硫系统内的电气设备纳入DCS集中控制,实现了机电系统的一体化运行和监控。

电缆硬线连接方式的优点是设置专门的电气IO模件柜进行集中布置,管理方便,设备运行环境好,减少信号传输中中转环节,系统反映迅速、可靠性高;硬接线电缆发生故障的概率较低,系统维护工作量小。

电缆硬线连接方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由于电气IO都通过硬接线方式接入DCS,DCS需要配置的各种IO卡件、机柜和连接电缆较多,施工周期长,工作量大,成本较高。

目前,一些电源进出线开关和大容量的电气设备配电回路已经采用微机化的综合保护测控装置(以下简称综保装置),对电气系统的电流、电压等 早已实现了直接交流采样,精度高、速度快、数字化;电压、电流、功率、电量和保护动作信号可以通过通信传输到脱硫DCS中去。如果硬接线方式,电压、电流等需要通过变送器转换后接入DCS,二次接线复杂,造价高。综保装置的优越性能和网络接口传输功能没有得到利用。

由于电气IO点接入DCS的数量有限,电气系统的许多功能无法实现,如故障诊断及分析、定值管理等,无法提升其运行管理水平。

接入DCS的信息数量十分有限,系统的扩展性能差。

2. 硬线连接和通信相配合方式

2.1为了克服硬接线方式的不足采用硬线连接和通信相配合方式结构,对于接入DCS用于检测功能的信息,通信方式比硬接线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随着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为代表的网络通信技术在工厂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及DCS等电力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应用,脱硫电气系统通信方式接入DCS已经是大势所趋。电气系统综保装置的技术发展也为电气系统通信方式接入DCS创造了有利条件。

硬线连接和通信相配合方式的ECS把网络化的应用引入脱硫电气监控系统,电气系统信号接入脱硫DCS的模式改变了,电压、电流、功率、电量和保护动作信号等大量信号通过通信方式进入DCS,而用于工艺联锁和控制的开关量输入、输出还继续采用硬接线的方式。

2.2硬线连接和通信相配合方式具有如下优点:电气系统中不需要配置大量的变送器进行信号转换、DCS取消了IO卡件、机柜和连接电缆等硬件配置,成本较低;电气信息可以随意接入DCS,信息全面,接入信息的数量基本与投资无关,成本低;综保装置可实现电气系统电能的高精度计量,不必单独配置电能表,并可通过通信送到ECS后台,实现自动操表功能;电气信号可通过脱硫DCS实现事故追忆、保护定值管理、录波分析、防误闭锁等较复杂的电气维护工作,提高了电气系统的整体自动化水平。

3.全部采用通信方式

洛阳孟津发电有限公司(2X600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中ECS系统为国电南自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继承了微机保护、监控和综合自动化产品多年的发展技术,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平台上,实现对电气系统的监测、控制、调节、保护和远动功能。

采用该系统结构实现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与DCS接口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现场总线的优势,依照IEC通信协议,实现电气监控系统和DCS系统之间的通信连接,将电气自动化功能完全融入DCS,从而使DCS真正覆盖电厂脱硫系统机电的监控。

洛阳孟津发电有限公司(2X600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中以通信方式实施的电气监控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电气系统IO点全部采用通信方式接入DCS,取消全部硬接线,节省大量电缆并且施工简单,成本较低。

脱硫系统所有电气设备都可以在脱硫DCS操作员站上进行控制和设备管理,也可以在ECS操作员站上进行电气设备的操作。

通信管理机把实时数据上传到DCS控制器,同时负责接收DCS和ECS的命令,将指令转发给保护测控装置,实现遥控和遥调等功能。

保护测控一体化智能装置实现对脱硫系统10KV、380V及公用部分的继电保护、监控、信息管理和设备维护,并经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接入脱硫DCS。

通信装置布置灵活,10KV、380V保护测控装置安装在开关柜或抽屉柜上,通信子站既可以放置在就地设备间也可以放到开关柜处。

4.结束语

目前洛阳孟津发电有限公司(2X600MW)机组烟气脱硫系统自使用以来,系统运行情况良好,通讯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都满足脱硫系统的运行要求。

脱硫工程中电气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实现了对高、低压电气设备电气参数的实时监控,保证了脱硫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脱硫产业的发展,ECS在烟气脱硫工程中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ECS技术的不断成熟,电气系统通过通讯方式进入脱硫DCS也将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黄璟,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发展问题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1第1期。

通信系统篇8

关键词:移动通信 ; 系统 ; 发展

在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移动通信高速增长。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字,中国移动电话用户2003年底已达2.69亿户,截至2005年底,移动通信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93亿户。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基本上是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竞争主体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虽然现在固话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推出的“准移动”产品——小灵通,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移动市场的竞争,但其所分享的市场份额和用户规模相对小得多,其对移动市场的影响仍可以忽略不计。

1.移动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包括用户设备和通信网络两大部分。用户设备通被称为用户终端,用户利用用户终端得到通信网络的服务。根据用户终端的不同,通信系统分为固定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交换网络子系统NSS、 基站子系统BSS和手机MS组成。 基站子系统与移动电话机之间依赖无线信道来传输信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通信系统如PSTN固定电话网之间, 需要通过中继线相连, 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而我们现在所要探讨的正是通信系统中移动通信系统这一块。下图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

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

从第一代至第三代通信,无论哪一代的通信系统都是符合上面系统结构的,通信技术的是不断的成熟,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是日益的提高,移动通信系统不断的完善,因此才有第一代至第三代的演变,演变过程中网络的各方面技术和要求也因此有相应的变化。

2.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2.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2.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 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 Phase2+ 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 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 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2.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 左右。

但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 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 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2.4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网络的20倍;(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4)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功能;(5)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3.结语

总之,随着高科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通信系统篇9

关键词:通信; 应急 ;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1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824(2014)06001502

0引言

当前,应对突发事件日渐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如何在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事故灾难等事件发生时尽可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目前正进入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又是矛盾突显期,安全生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问题突显,可以说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1应急通信系统的特点

当恐怖袭击事件或自然灾害事件突发时,应急通信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套高效而完整的应急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挽救损失。应急通信具有时间突发性、地点不确定性、信息多样性、业务紧急性和过程短暂性等显著特点。应急通信系统必需能够快速部署并提供可靠的预期服务,辅助救援人员开展救援行动。具体而言,应急通信系统包括以下特点。

1) 立即部署。规划和部署过程必须迅速和高效率,相关系统和通信设备应迅速运送至事发区域,并且尽量不依靠复杂的配置过程和专业人员,除此之外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容错性。

2) 健壮性[1]。频繁变化的网络环境对应急系统提出了极大挑战,网络基础设施应该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及时适应环境变化满足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的需求。

3) 安全性。当恐怖袭击事件或自然灾害事件突发时往往需要各种救援团队,其中军队成为中坚力量。对于军事行动来说,涉及敏感信息,应当加以适当的保密。在应急系统中引入防伪签名加密技术,避免应急信息被伪造篡改,增强应急信息安全。

此外,应急通信系统应在用户高速移动中提供稳定的服务、能够与异质网络实现互联[2]、达到多网络[3]的共同协助。

2国内外应急信息系统现状

长期以来,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包括应急信息无线电系统[4]在内的应急通信系统的研发工作,美国、日本等国都建有自己较为完善的应急通信网。与此同时,国际上许多标准化组织都在积极从事应急通信相关标准的研究,如ITU,ETSI,IETF等。

在我国,应急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移动电信网和卫星通信网3种无线电途径。但是各信息渠道存在明显的特点与不足:广播电视是目前我国基层群众获得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渠道,其人口覆盖面广,但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时段通常较为集中,无法保证群众可随时获得及时的应急信息;移动电信网络是目前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通信系统,具有人口覆盖面广、全时段覆盖的特点,但以普通短信形式的应急信息,常常被用户所忽视,无法保证应急信息的及时性;卫星通信覆盖面广,在地震灾难发生、地面公众网络全瘫痪的情况下作用明显,但受限于高昂的使用成本和有限的信道带宽,难以在公众中推广。总而言之,我国现有的公众应急信息无线电系统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无法全面满足应急通信的需求,而且相互之间协同配合较差。

3关于未来应急通信系统发展的建议

通过前文介绍可总结,国外应急通信系统成立的时间较长,且具备了成熟的体系,这些经验给我国不健全的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第一,政府主导应急通信系统建设,且重在完善系统体系。

以日本为例,由于日本处于地震多发带,日本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了独立于电信运营商的专用应急通信系统,多个防灾网络形成一个相互连接、大面积覆盖的系统,可满足防灾、救灾和抗灾各个环节的通信需求[5]。相比之下我国的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多以应急通信设备为主,对电信运营商等公用通信网的依存度非常高,自组网能力缺乏。除此之外,当前的应急通信系统主要由企业负责规划与建设,但企业缺乏经济效益而投入不足,从而限制了我国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

因此,我国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进行通信投资、建设、运行,使应急通信能够相对独立于公用通信网,并且应结合国情,加强政府监管,逐步建立;此外,应整合各行业现有的相关应急通信网络,形成一个有层次、衔接有序的体系;最后应统筹兼顾,构建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高效健壮的应急通信系统。

第二,公用通信网应逐步具备应急通信属性。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公用通信网应第一时间转变为最有效的应急通信网,提供最大能力支持指挥救援。基于这样的考虑,法国、英国等在公用通信网上推广 GETS[6],WPS等技术。

由于我国的应急通信系统处于建设初期,公用通信网建设很少考虑应急需求,特别是在应急优先接入方面十分欠缺,导致在突发事件面前公用通信网无法识别应急指挥救援人员的呼叫,使其淹没在巨大的网络拥塞之中。汶川地震后,通信业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大力推进建设公用通信网的应急属性,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建立了应急通信系统特别小组,已立项研究卫星通信系统支持应急通信的需求、应急公益短信息方案、区域空间应急通信系统。除此之外还将重点研究我国跨运营企业网络的互操作等技术标准,逐步提高我国公用通信网的应急属性。

第三,制定我国的应急通信标准。

目前国际上许多标准机构都在研究应急通信系统技术。吸取国外先进标准为我所用,并根据我国现阶段应急通信的情况,制定我国自己的应急通信技术标准,发展我国的应急通信系统,不仅有助于提高紧急救援的效率,最大限度的挽救损失,并且有助于提高国内通信业的发展。

4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应急通信系统的特点、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国内应急系统的状况提出了关于未来应急通信系统发展的几点建议。应急通信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加强应急通信的研究与建设,制定相关标准,满足国内的应急通信需求。

参考文献:

[1]FRANCES J M.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emergency communic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1989,32(2):94100.

[2]李文峰,韩晓冰.现代应急通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3]张雪丽.应急通信不同场景和技术需求[J].电信科学,2007(2):5658.

[4]邢玉领,谢鹰,张涛.应急通信发展策略研究[J].无线通信,2009(9):3336.

[5]高章平,田海静.应急通信发展现状与对策[J].信息通信,2011(4):196196.

[6]WAUGH J, WILLIAM L.Living with hazards ,dealing with disasters:an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management [M].Armonk,N.Y.:M.E.Sharpe Publishers, 2000.

通信系统篇10

关键词:高速铁路 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 FAS

Abstract: the high speed rail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high iron nervous system, is the key technology of high iron important, is an important impe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iron. High speed railway communication system each subsystem including transport system, telephone exchange and access system,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specia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meeting TV system,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lock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 power supply and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integrated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such as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the core of high iron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command transportatio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command and safety production play a crucial rol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high speed railway GSM-R environment railway cable, wireless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uniform requirements, GSM-R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fixed user access system (F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Key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communication system scheduling FAS communic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铁路调度通信的发展简介

高速铁道通信系统把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通信系统。高速铁道通信系统各子系统包括:传输系统、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综合网管系统、时钟及时间同步系统、通信电源、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通信防雷等系统。高速铁路调度系统是高铁通信系统核心之一。

铁路调度通信系统是运输指挥的重要基础设施,对铁路运输指挥与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沿用苏联的机械式选叫设备(站场用KCC扳道电话),持续了二十多年。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推出了双音频选叫的音频调度电话,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现在还有局部在使用的YD-Ⅲ型音频调度总机(站场用CZH电话集中机)。到90年代初又推出了以“数字编码”取代“双音频”的DC-7程控调度电话总机,实际上还是属于模拟设备,第二阶段维持了将近三十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可以说是铁路调度通信的第三阶段),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得到了迅猛发展。

为适应在高速铁路GSM-R大环境下铁路有线、无线调度通信统一的要求,GSM-R调度通信系统中的固定用户接入系统(FA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FAS系统中,由于有线用户和无线用户相互呼叫时车站FAS要占用数字环上时隙到MSC,因此一个数字环上能带的车站分系统数量一般在6~10个,与一般的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相比数量大大减少,因此一条线路需要更多的数字环,要求主系统能带更多的数字环,有更大的交换容量。

二、系统构成

在高速铁路中,调度通信系统采用的是FAS固定用户接入系统。FAS调度系统分为调度所FAS和车站FAS。GSM-R及FAS调度通信系统的构成及组网方式如下图所示:

调度通信系统由调度所型调度交换机、车站型调度交换机、调度台、值班台、其他各类固定终端(电话分机)、网管终端及录音仪等设备组成。通过调度所调度交换机与GSM-R系统互连,实现有线和无线调度业务互通(列车及相关作业人员配置移动终端)。

三、系统方案

1. 数字环方式

调度交换机通过E1数字中继接口相连,主系统的下行E1口经过数字传输通道连接到分系统1的上行E1口,分系统1的下行E1口同样经过数字传输通道连接到分系统2的上行E1口上,如此串接到最后一个分系统的上行E1口,其下行E1口经过另外一条数字传输通道直接连接到主系统的上行E1数字接口上。这样,这n个分系统与主系统就构成了一个封闭的数字环。如下图所示:

数字调度系统有多达80对数字环E1接口,可以组成多达80个数字环,每个调度系统可以在多个数字环中,并且可以在有的数字环中作主系统,在有的数字环中作分系统。

(1)数字环自愈

在一般情况下,通信使用下行E1通道,系统实时监测2M口的通信状态,当检测到数字环下行E1通道的某处断开时,立刻切换至上行E1通道方向进行通信,从而保证数字环的任何一处断开都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通信,切换时间为毫秒级。

(2)时隙分配

一个2M数字环中共有32个时隙,其中TS0和TS16时隙为帧同步时隙和信令时隙,剩余的30个时隙中的3个时隙作为调度系统的内部通信时隙使用,其余的27个时隙可作为话音时隙使用。调度系统采用通话占用时隙的方式,每一组通话动态的占用一个空闲时隙,当通话结束时,该时隙通道被释放;在进行组呼或召开会议时,只占用数字环中的一个共线时隙。

(3)数字环中的车站数量

数字环组网时一次出局(出站,非站内)呼叫需要占用环中一个时隙,其中组呼和会议可以看作是一次呼叫,总共只占用一个数字环时隙。一个2M数字环共有27个中继时隙可作为话音时隙使用,为保证呼叫成功,一个数字环通常情况下可按6~10个车站设计。

(4)可靠性

系统的所有单板都能实现1+1热备份。此外,还能实现以下两种方式的系统1+1热备用。两种方式如图所示:

2. 组网举例

高速铁路数字调度通信系统中,保养点、信号线路所、牵引变电所、电力配电所、联络线节点的调度电话通信采用ONU用户延伸解决。

调度所各调度台及车站值班台均采用触摸屏式调度台,调度所调度台接入调度所调度交换机,车站值班台接入车站调度交换机。一般来说,各高铁分别设置列调、牵引电调、总调、计划调度、旅客服务调度、综合维修调度、动车底调度等调度台。

各站(段)调度分机设置:行车调度分机设于各车站值班室。

电力调度分机设置:设于各车站值班室、保养点、被控站(牵引变电所、AT所、分区所、开闭所、电力变配电所)。

动车底调度分机设置:设于各动车段、动车运用检查所值班室。

综合维修救援调度分机设置:设于各保养点。

旅客服务调度分机设置:设于各车站(越行站除外)售票室、广播室、客运值班室、监控室、公安值班室。

安全监控调度分机设置:设于各保养点。

调度通信系统纳入既有调度中心网元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网元管理设备向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提供标准的接口。

调度系统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沿线车站的车站型调度交换机设备组成3个2M数字环网,确保各项业务的通道资源需求,同时对调度所型调度交换机扩容要考虑同城异地容灾备份。

调度系统网络结构

四、结束语

高铁通信系统是高铁的神经系统,是高铁重要的关键技术,是高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信系统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方面,为高铁客专列车控制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客票及旅客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防灾及安防系统等,提供业务传送及组网通道;第二个方面,为高铁客专提供有线、无线一体化的移动调度指挥通信平台及运营维护公务联络通信手段;同时可以为高铁客专提供高质量会议图的业务,可以实现统一的办公。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的调度通信系统在高铁建设以及安全运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佳讯飞鸿MDS3400调度指挥系统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