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02:12:54

职工管理论文

职工管理论文篇1

1.1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现行的高职工商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有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专业理论知识与现有社会资源严重脱节,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没有独立的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体现社会的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高。

1.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现行高职工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力量薄弱。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招聘教师时看中的是学历和职称,对他们而言,实践教学全凭自己的书本学习和想象。不能更好地根据企业中真实的岗位的要求来设计实践活动,也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1.3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不足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岗位多且要求多种多样,学校要建设模拟实训室本身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很多高职工商专业的校内模拟实验室常采用的“空对空”的讲座“,挂实训之名,行讲课之实”,使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空。

2、构建“任务驱动”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任务驱动”下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制定实践实训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其主要的内容如下:一是专业认知模块:大一新生入学,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认知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业要求、能力要求、就业岗位、就业形势以及本专业和个人的发展趋势。二是企业认知模块:大一的上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了解企业规模、效益,运行机制,感受企业的文化,熟悉企业中的岗位的职责和岗位要求,了解各岗位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方向。三是专业实习模块:大一的下学期针对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跟岗见习,了解企业中的岗位职责,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岗位的工作规范,掌握相对应的职业技能,体验工作的乐趣。四是综合实习模块:大二开始进行各种综合实习,如进行创业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ERP大赛,进行商务谈判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掌握管理技能。五是毕业实习模块,在大三的最后学期,进行创业设计,通过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创办一个企业,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有效的营销技巧去运作自己的企业,如何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总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上述的五大模块为主线,构建每个学期都有实践环节,形成了“专业认知、企业认知、专业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逐步提高的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体系。

2.2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落实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提高高职工商管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采用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形式:一是采用多样化的校内实训形式校内实训是一种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的要求,设置情景而进行的模拟化的实践活动。如ERP实验室、商务谈判等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掌握各个角色工作规范、工作职责,掌握企业岗位必需的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二是采用灵活多变的校外实训形式校外实训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融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活动。如到企业进行跟岗见习、顶岗实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岗位体验,感知企业文化,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每种实训形式都需要写出详细的实施脚本,反复排练、演习,采用角色扮演、方案设计、跟岗定岗等多种形式,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人才与社会的接轨。

2.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

为了保证高职工商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实践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双师型”的队伍建设。对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除了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具有理论课教学能力,又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要求教师每学期到企业进行不少于一个月顶岗实践锻炼。通过定岗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工作。三是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到企业任职,全面深入企业管理、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四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工作,从研究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地调研,进行企业策划,开展产品分析等,提高教师服务社会产业能力。

2.4完善实践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更好地保证高职工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完成,必须加大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建立“共栖型”的实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如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与威海家家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成立威海家家悦工商管理学院,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学习基地,学生进行轮流实践学习,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完成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结语

职工管理论文篇2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就是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只有对班主任工作充满热情,才能时时处处去关爱学生,以心换心;只有热爱班主任工作,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尽心尽力、勤奋踏实、耐心细致。职中班主任,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它需要太多的勇气、太多的付出、太多的汗水。说实话,我刚开始担任职中班主任时是极不适应的,认为这项工作太麻烦、太辛苦,那就是集保姆、家长、老师、出纳、会计、保安、心理医生等角色于一身的。工作千头万绪,天天有烦恼,时时有牵挂。经过两个多月的磨练,我才逐渐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适应了班主任的工作岗位。现在的职中学生,很多不爱学习,逆反心理强,如果教育不及时或不恰当,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甚至退学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从学习、生活、纪律、思想等方面,都要全面照顾,要细致入微、循循善诱,不能急于求成。工作细致了,责任尽到了,班级发生各种意外的可能性就减少了。真正让我思想发生转变,爱上班主任工作,并且第一次有一种成就感的是__年的元旦文艺汇演。当时我担任学校电子35班的班主任,这次活动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和认识。我自己创作的节目三句半——《看我职中换新颜》,主题鲜明,催人奋进,弘扬主旋律,自编自导,娱乐性很强,没花一分钱,在演出现场获得了最多的掌声,最多的欢笑。全校师生至今都还津津乐道、记忆犹新。尤其是通过这次汇演,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班级面貌焕然一新,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件事,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认识,觉得职中的班主任不仅仅是苦,苦中也有乐,你做出了成绩,一定会得到认可。什么事只要热爱就能做好,当老师就要当班主任,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职中班主任,想要忘记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这需要一颗平常心、需要一杯忘情水。胼手胝足,编制一段苦乐年华,为难之处,方显男儿本色,职中的班主任经历凝聚了我人生中 最刻骨铭心的美丽风景。

班主任在学生的各项活动中,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总结和引导,要在全班形成一股正气,要伸张正义、摒弃错误思想、及时发现、阻止违纪现象。像前不久我班刘霞同学被别班同学欺负了,大部分同学义愤填膺,要求讨还公道,还摩拳擦掌好像要立即以牙还牙才解恨。我马上给同学们讲明道理,要大度,不能以暴制暴,学校会妥善处理,及时劝阻了同学们的过激言行。并且在我们和计算机合的电计1201班上我还因势利导,深入浅出阐明我们要团结,不能闹出不和谐的音符的道理。让学生明白良好的班级舆论十分重要,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正确的班级舆论,一切歪风邪气都会自然消失。

良好的班级气氛,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个性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一直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尊重每个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谈心。这里我尤其要强调个别谈心的重要性,这对班级管理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小技巧。哪个同学出现了某种不好的苗头,你在肯定了他的成绩之后适时的指出他的问题,提出希望,更多的予以鼓励,他肯定更能接受,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了良好的班级氛围,个别想小打小闹的学生也成不了气候。现在我带的电子1201班的唐强同学就是我运用这招转化的一个典型。他一直是一个性格固执、我行我素的学生,有很多不良习惯,和社会上一些人也有交往,在学生中号召力很强。开学初他父亲带他到我办公室报到时就一副桀骜不驯、唯我独尊的模样,斜靠在我办公桌边,吃槟榔,和他说话他都不正眼看你,当着他父亲的面我当即严肃的指出了他的问题,并获得了他父亲的“授权”:违纪了严厉管教。后来我经常找他谈话,违纪了豪不袒护,严厉批评。但是我也发挥他号召力强的优点,让他担任班上纪律委员,适时对他予以鼓励,让他在有点管不住自己的时候总是有我的教诲在耳边,总觉得不好意思违纪,现在他表现一直很好。最调皮的学生管住了,良好的班级气氛也会自然而然形成。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正确、恰当的用好班干部。担任班主任以来,我一直重视对班干部的培养。首先,我加强了对班干部的思想教育。教育班干部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努力为班级服务,要吃苦在前,以身作则,树

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绝不能忽冷忽热、虎头蛇尾。工作中如果出了差错,应该主动承担,不能推卸责任,从而努力提高班干部的思想觉悟。其次,我强化了对班干部的工作指导,指导班干部掌握工作方法。学生干部工作产生偏差时要讲究指导艺术,既要及时制止其错误的做法,又要考虑到班干部良好的愿望,不能轻易泼冷水。班干部工作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班主任的指导和训练。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注意指导班干部多听、多看、多干,自觉锻炼,在处理一些班级事务时我有意识地让班干部在场,让他们从中学习我的处理方法和艺术,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放手让班干部多干,以锻炼他们各方面的工作能力。我班班长游凌涛同学,在一中读过,逃学、出走,在四中读过,开除,家长、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但今年9月24日进入我校就读后,在我的教育和影响下,现在表现非常好,担任学校学生会干部,工作表现出色,还担任我班班长,是我的得力助手,工作能力很强,11月份的期中考试,总分在班上还是遥遥领先的第一名呢。他的家长对我们学校、对老师是感激不尽,说在一中、四中都读不好,在职中可是大变样了,还是职中的班主任更关爱学生,__职中的管理比普高更好。我们的学生是经一中、四中选拔之后的学生,整体素质比普高学生可能有些距离。有人曾戏言:“走进千家万户,用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踏遍万水千山,招来的学生千姿百态”,这也许是当今职业教育生源现状的一个真实写照。作为职中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摸清学生的情况。这情况包括学生个性、爱好、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情况。我每学期开始总是在掌握好这些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按学校的总体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项制度来。除学校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外,我还细化了一些班纪班规,更人性化、更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比如班级财物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值日制度等,使他们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自觉的学习习惯。我在班上开展了养成教育模块式管理红旗轮夺、我为班级添光彩、看谁在为班上抹黑等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对于技能班,在要求上应该稍低一点,松紧有度,让学生逐渐去适应。以前我也带过一个机电64班,班额大,在学习上没有要求过高,我只是在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制定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班规,慢慢引导学生去适应,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处理问题学生时缺乏耐心,学生巩固率不太理想。因此,职中的班级管理如果急功近利,操之过急,一味的高压政策也有可能会使学生不堪重压,厌学、辍学。但也不能一味顺着学生,过于宠爱,对他们的过失听之任之。以上两个极端都要努力避免。机电64班的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如何管理技能班以及大班的生源巩固等问题。而对于立志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班规以外,还应制定相关的学习管理制度,成绩考评制度,奖励制度等,要求上应该适度提高。

职工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职工党员;离退休;教育管理;工作思考

在现阶段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为了对医院改革、社会和谐稳定进行推动,做好离退休职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促使其将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发挥出来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主要结合医院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实际,从不同方面来研究怎样对医院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总结如下。

一、确保离退休职工党员老有所为

在职工党员离退休之后,要将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积极引发,使其能够继续为改革改革、发展、关心下一代与稳定维护发挥作用。离退休职工党员在党组与群众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和谐企业构建过程中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要进行积极引导,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党组织活动中去,对社会发展形势进行了解,在党政策方针贯彻方面,发挥出带头作用,给予身边群众更多关心与爱护,促使其能够团结起来,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群众表示充分尊重与理解,对医院的改革发展表示充分支持。耐心向离退休职工党员解释其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有效化解。其次,要将离退休职工党员老有所为的激情充分激发出来,根据离退休职工党员的自身特点,并且与时代特色充分结合,为离退休职工党员提供老有所为的平台。可以组织离退休职工党员在医院内开展传统教育,将青年职工的素质提高,由离退休职工党员向青年职工介绍医院精神、医院发展历程与医院优良技术技能等;鼓励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三自管理”,促使其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将离退休职工党员组织起来,并且将其实际特点作为依据,开展适宜的文体活动,促使其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二、丰富离退休职工党员的活动载体

为了丰富离退休职工党员的生活,要积极为其创造必要条件,在进行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相关制度进行严格执行,而且要根据实际,将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最大程度上将组织活动质量提高。对组织活动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不仅要进行组织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集中学习、上党课、过党日、展开组织生活会,而且要和离退休职工党员的身心特点进行紧密结合,对活动载体进行不断创新,确保党内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特色,最大程度上满足离退休职工党员的新时期需要。采用有奖答题、组织知识讲座、观看事迹报告、建立网络博客、举办文体活动、参观走访等形式来将组织吸引力增强,将活动参与率提高。通过建立兴趣爱好小组、理论学习小组等方式,将离退休职工党员组织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教育,对其信息进行采集,对离退休职工党员的家庭、身体、思想动态进行全面、及时的掌握,将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提高。为离退休职工党员开展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对工作报告定期进行听取,对工作开展状况进行了解,将实际问题切实解决。对离退休职工党员的实际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考虑,要注意量力而行,对其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安排。采用各种形式对其进行学习培训,促使相互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也要将自身学习意识增强,对离退休管理、党务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进行掌握,带领党员积极发展相关活动,将离退休职工服务本领增强。行政领导要认真抓好党建工作,为离退休党支部活动开展提供充足的经费、物质与人员保障。将“党员之家”建设力度加强,将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对相关活动设施进行合理配备,并且最大程度上将其使用效率提高,将活动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坚定离退休职工党员的思想信念

根据离退休职工的特点,从其身体健康出发,结合集体学习、现场参观、送学上门、个别讲解以及交流辅导等方式进行学习,将教育感染力与说服力不断加强。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思想信念教育,将其党性观念增强,促使其能够自觉按照《》对自身言行进行规范,确保政治坚定、理想永存、思想常新。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促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将其法纪观念增强,对党的纪律与法律进行自觉遵守,对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与消极思想进行坚决抵制。认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通过采用谈心活动、政治理论讲座、学习讨论会、座谈会、形势报告会等各种方式来正面引导离退休职工党员,促使其全面、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重大决策进行及时宣传,对医院发展情况与改革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引导离退休职工党员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对形势发展变化要求能够进行主动适应。要对离退休职工党员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将其定期组织起来学习贯彻党的政策、方针与路线,对党的十精神及“两学一做”重要思想进行学习,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四、加强离退休职工党员的科学管理

在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党支部与小组进行合理设置,将管理网络不断健全与完善。将离退休职工党员的年龄、身体与居住地情况作为依据,对离退休党支部可进行合理设置,形成以党支部为堡垒、以党委为中心的党组织管理网络。为了提高组织活动的便利性,可以由一个居民区或者附近三两个居民区离退休职工党员组建离退休党支部,要对其人数进行合理控制。将形势任务的发展情况作为依据,可以将居住小区作为依托,进行离退休职工党员服务活动站的创建,将离退休职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路途遥远等困难合理解决。要对流动党员加强管理,将党组织吸引力增强,不仅要将面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加强,而且还要对流动党员进行合理管理。对于异地安置、居住地有党组织与长期在外地居住的党员,可以将其临时转到当地基层党组织或者将其党组织关系转到当地基层党组织,以便其能够参与到组织生活中去。如果部分党员不能接转组织关系,则可以采用思想汇报、书信联系与电话等方式来进行联系。

五、结语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将医院发展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离退休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进行积极探索,将工作思路不断拓宽,将工作力度加强,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合理教育与管理,促使其能够在医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董文捷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党办

参考文献:

[1]李世宝.对加强企业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5,20(1):99-101.

[2]杜纪芳.对油田离退休职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5,23(3):57-59.

[3]王勇.真情关爱多做实事——就企业离退休党员有效教育管理对马钢花山站党总支调查[J].现代企业文化,2015,28(24):129-130.

[4]朱世东.加强油田企业离退休职工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3):231-232.

[5]孟凡志,朱晓非,王丽梅等.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吉林画报•新视界,2013,28(3):21-22.

[6]刘小平.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对桂阳县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11(5):66-67.

职工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问题;对策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开展教育现状

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第一线的需求,并且掌握一定的工商企业管理知识和较强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直接受培养目标所决定。相关领域的实践技术必须更加直接的掌握,并且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实践当中不断的得到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项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学科,在国外只有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才开设工商管理专业这一学科的教学,而在我国的许多的大中专院校都开展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通过培养了大量的相关专业的管理人才,为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

二、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的数据,工商管理专业在开展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不够重视开展教育这一课程,并且专项资金以及政策制度不能够得到保障,除此之外,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比较守旧、知识机构比较老化,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在调查的所有学生的80%对院校开展的教育课程不是很满意;其次,在开展教育时所使用的教学体系比较老化,教学的方式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并且缺乏创新,此外由于教学资源所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抵触的心理;最后,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三者不能够很好的统一,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在本次的调查过程中,有81%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被忽略了。

三、关于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教育活动

教育是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的领导以及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教育活动反面学校需要加强资金投入的力度,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使教育能够得到保障,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确保开展的教育活动对学生有帮助,对本科四年的教育制定出一个分层次的全面性的统筹以及安排,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开展特定的教育活动,使开展的培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明确教育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不重视,这也是影响教学的另一个因素。为了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育中,学校需要积极的教育和宣传教育呢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并且鼓励工商管理学生积极的参加对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活动或者比赛,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积极的指导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三)明确实践目的,拓展和创新实践方式

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比较广泛,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并积累新的专业知识,为了使自己的阅历变得更加的丰富,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择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比较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广泛的资源,比如可以与一些资质比较高并且就业有保障的单位进行合作,每年都可以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阅历。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想法和问题,这时老师就要把学生的想法以及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且对相应的想法和意见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改进,最后把学生所反馈的付诸于实践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整个实践教学活动变得不是那么的枯燥。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教育内容比较广泛,与其他专业相比就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进行了调查,并且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明确的指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在进行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指出对于教育过程中学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当对于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建素质拓展方案,以教育过程中以知识应用为出发点,并且围绕这个出发点建立以及完善教育的体系。

作者:盛中华 单位: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吕可军.高职本科院校提高教学督导工作质量之浅见[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2]王家爱,贺志强,刘明,李瑞昌.高职院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调研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5).

职工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职工培训;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征日益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同煤集团培训工作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就必须不断学习、求知与创新,必须切实转变创新培训思维模式,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职工培训体系

1.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

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是培训创新的前提,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它一方面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一方面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这两方面的统一使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之上。要使职工培训在知识经济中顺应趋势,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培训体系中。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30日,2000年7月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总资产750亿元,职工20万,矿井54对,分布在山西和内蒙古,东西跨度300多km、南北跨度600多km的区域内。2008年煤炭产销量1.22亿t,连续4年突破亿吨。现已形成煤炭为主,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正在建设的晋北煤炭基地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矿山的技术水平、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在国内都走在前列,但主要生产设备及工艺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顺应这一要求,公司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同煤”的口号,要求开拓思路、转变思维、创新培训方式,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型矿山建设。

1.2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员工培训体系中

职工培训既要向职工传授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也要重视职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培训的整体功能是难以实现的。为了利于开展创新培训,应构建集科研、培训、生产为一体的培训体系,由同煤集团科研部门收集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及其发展方向和单位技术应用状况。培训部门设计培训方案并组织培训,生产部门及时反馈生产动态。全公司形成了一个“培训—提高—创新—再培训—再提高—再创新”的良好态势。

职工的创新培训是每一个企业创新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同煤集团把开展创新培训课堂“搬”到了井下,不仅将井上的书本延伸到井下的现场教,还把触角直接拓展到采掘工作面。每月组织教师到井下为一线员工进行一次现场观摩教学。学员们在井下工作面边看边听。边学边讨论,教学操作结合。原本在井上课堂难理解的“排距”、“掏槽眼”等操作方法通过现场示范变得简单易懂了。另外,同煤集团加大对员工的创新培训力度,成立公司、矿、区三级培训网络体系,选拔理论水平高和工作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和老工人担任授课老师,坚持做到“培训一个、合格一个、上岗一个”,使接受培训的员工逐渐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顶梁柱。

2建立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开展创新培训,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能主动去探索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途径,并在实施创新培训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容易束缚学员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近年来,大同煤矿集团根据员工的不同文化程次、不同工种、不同技术专业,建立了专业的师资队伍,从而保证了企业职工培训的质量。另外,每年都要送职教老师到省内外院校、培训机构学习,一方面提高老师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让老师开拓眼界,树立新的培训理念,以满足创新培训的师资要求。

3创立员工教育培训的全新体制和模式

大同煤矿集团的技术装备先进,尤其是采矿技术装备水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为了更好地驾驭现代化矿山,把同煤集团建成世界一流的矿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了多管齐下、灌疏结合的方法,创立了员工教育培训的全新体制和模式。集团公司建设成了一大批三级、四级技术培训基地;编制下发了大量通俗易懂的读物,培训目标直指一线、二线员工,通过密集的理论研讨、高级讲座、集中学习、定时抽查和现场培训考核等形式,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集团公司在员工立足岗位成才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员工素质教育上,开辟了技校、党校和工大等教育培训平台,让员工学有门道;在技术教育上,利用现有培训基地紧紧和生产现场结合起来,坚持学练结合,使员工练有渠道;在后备员工队伍建设上,以同煤大学为依托,变招工为招生,按照计划专门培养矿山急需技术员工作为储备,使全公司后备员工补有通道。另外,同煤集团从改革培训机制人手,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了员工“双级制”,即员工等级制和员工技术等级制。员工技术等级制按各专业员工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成绩来评定,分初、中、高3个级别,分别享受相应上浮岗位系数0.15、0.3、0.6的不同待遇,员工等级制就是依据员工技术等级划分为首席员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待培员工,首席员工享受年薪制待遇,优秀员工采用工资补贴方式进行奖励,合格员工按标准工资执行,待培员工则进人培训中心进行再培训,直到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期间只给基本工资。这种以专业技术素质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员工“双级”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员工钻业务的积极性。

4开展课堂教学与技能操作培训重在创新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仅要在教学课堂上开展创新教学、掌握必要理论知识,而且要在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必要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4.1在教学中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

同煤集团培训部门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设置一定的情景,确定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提出问题,由学员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则启发学员求异思维,鼓励学员思维的多样性、新颖性、独创性,从而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另外。同煤集团以多种渠道齐头并进,引导职工拓宽视野,全方位、多视角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为此,公司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张国有教授、中国企业文化协会孟凡驰教授、山西省水利局、大同大学、同煤集团公司等专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从思维上使职工开阔眼界,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竞相成才的热情。通过多种培训教育活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公司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等复合型人才,基本满足了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职工管理论文篇6

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起源于70年代语言雪茄海姆斯和韩礼德,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张将教学过程交际化。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大量的言语交际活动,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和句型,在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练习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运用语言。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

2.交际法教学的必要性

结合上述对于民办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特点以及现状的分析,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交际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在一定的场景中学习和运用专业英语。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相比,交际法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有了极大的主动性,进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3.交际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职工管理论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探讨了员工职业化问题。首先界定了职业化的内涵,指出职业化是一个由专业化、规范化以及自主性程度低到程度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状态,即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方面的特征。其次,分析了国内外员工职业化管理的状况,论证了基于员工职业化的管理举措,提出如何从企业文化建设、职前教育、绩效评价和在职培训方面进行人员职业化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经理人或企业家的职业化问题自上世纪末以来一直得到广泛的讨论,理论界和实践领域都对企业家的职业化途径做过大量的阐述,国务院的企业家调查系统每隔几年要做一次全国各行业的企业家素质调查,目的在于推进企业家的素质建构,提高其职业化水平。但相比较而言,人们对员工的职业化问题,从理论上探讨的并不多。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一般着重于从企业的薪酬和其他激励措施上来提高员工工作绩效,而实际上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员工自身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规范性、专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自变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提高其竞争力,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都应达到国际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外,关键是要提高在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人员素质,员工的职业化问题理应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对象。

一、员工职业化的内涵

迄今为止,对职业化的界定一般从过程或状态上去分析,笔者认为员工的职业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员工所处的行业不同,职业化的内涵也不一样,其中又不乏一些共同点。从状态上看,职业化可以说有内外两个层次上的含义:一是外显的行为职业化,表现为言谈、举止、着装、行事风范等符合特定职业或组织的标准形象;一是内隐的职业化意识,诸如如何看待职业和组织,在职业要求和个人生活发生冲突时,如何平衡其间的矛盾等。豆世红认为职业化包括由内而外三个层次的含义: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行业特定的行为标准。其中职业素养是所有行业的从业者应共同具备的素养,员工以主动积极、敬业、负责的职业态度溶入到组织的工作中,而不依个人的兴趣自行其事,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接受困难、接受组织的现实状况而不怨天尤人或推委责任,积极思索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主动挖掘、利用各种资源达成工作目标,具有工作责任和绩效意识;专业技能和行为标准则根据不同行业或职业有所不同,包括做什么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如何做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化行为。一个职业化的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工作中能执行岗位规范,合乎职业行为标准,同时具有高度的专业水准,高超的专业技能,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美国学者E.格林伍德在其《职业的特征》中指出,职业化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职业的技能以系统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从事特定职业的主体具有相当的自主性;职业共同体内部有必要的职业伦理为维系手段;职业化强调资格审查、考核和培训。从过程上看,员工的职业化主要指员工从原先非职业化状态转化为职业化状态的历程、途径,它是以事为中心,以完成工作为目的,以人来适应工作的过程。即员工能把组织交给自己的岗位职责,专业性地完成到最佳,自觉追求最高绩效。在这一过程中,员工工作中的所作所为都力求符合该职业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员工有一定的自主性,形成了高度的职业承诺。

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我们不仅需要理解职业化的内涵,还需要明白如何才能实现员工的职业化。员工职业化不完全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需要相应的管理。所谓的管理,一方面是员工的内在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来自外界,即员工和组织同为管理的主体。其中组织包括员工所服务的组织、行业协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工作组织担当着重要责任,为员工提供职业化平台,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则为培养和提升员工的职业化素质提供制度保障、发挥监督作用。除此之外,员工个人的自我约束与激励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人员本人具有职业化的意愿,积极运用职业化的标准要求自己,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设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促使不够专业化的员工转变为更具胜任力的人员。

二、发达国家员工职业化管理的概况

西方发达国家的员工职业化已走过近百年的路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开创了职业化管理的先河,它们在职位要求、标准化的工作程序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首创工作胜任力特征的研究,旨在区分工作在特定职位上的绩优者和一般绩效者,寻找绩优者的共性特征,建立职业素质词典,为人力资源的选拔和培训提供参照标准。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职业化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地评价和选拔社会和行业的职业劳动者,英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业务特点,提炼出同类工作人员共同的职业行为标准和资格标准,确立工作程序、操作技能和知识经验要求,并以此标准来为组织选拔人员、规范从业人员,实行行业准人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开展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从业者的从业技能和绩效。可以说从最早泰勒制的职业能力标准制定,到后来的胜任力特征描述、职业资格认证,职业发展通道设计和职业生涯管理等构成西方职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其中由于工业化产生的对操作规范的重视和社会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带来的对生命的尊崇,奠定了他们员工职业化的基本素养。西方国家对人员职业化管理献程序也相当严谨,从业者的资格认证严格苛刻,除了学历要求外,特别强调实际经历与能力,譬如一个医学院系的毕业生,要取得行医资格,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漫长评审和考核,其中综合能力考试必不可少,主要评价医学生能否在没有监管的行医情况下,应用必需的医学、生物医学和临床知识,接受一整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培养程序。

三、我国员工职业化管理的现状

1.员工职业化管理已取得的成就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属于公共产品,其特性在于公开性和可模仿性,制度的引进、学习、模仿可以较低的成本弥补制度创新能力的不足。对人丈资源队伍的职业化管理,我们已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着手从制度层面上进行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构建有利于员工职业化的市场环境。首先由国家机构确定职业分类,然后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再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实施职业资格和技能考核鉴定。在职业分类方面,我们参照了西方国家的职业分类标准,结合我国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我们自己的职业分类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职业分类的追踪研究,不断完善职业分类工作。对那些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及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实行相关职业的准人制度,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和执业认证,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人事部在选拔录用公务员和劳动社会保障部在职业技能鉴定上都已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劳动社会保障部已经开发了数百个职业(工种)的标准,涉及到机械、农业、信息产业、轻工、石化和有色金属等近20个行业,这些职业标准成为各地开展技能考核的依据,并且在通用工种方面已经建立几十个国家题库:教育部负责教师资格的认定;卫生部负责医疗卫生行业的从业和执业资格的认证;民航、海运、建筑、金融、信息技术等行业也都直接管理本行业内相关的从业资格认证。近十来年,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得到社会的认可,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员参加各类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水平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了对职业技能的社会化评估,确立了职业准人机制和执业标准,用人单位日益看重来自权威机构对人力资源内在素质的认证,成为选用人才的重要参照条件。

2.员工职业化管理的不足

国外的职业资格制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人力资源队伍的职业化管理已经采取一些措施,获得一定成效,但我们实施职业化管理的时间不长,我国的国家职业标准自1999年开始颁布,与西方社会相差近百年。在制度监管层面上,某些职业能力考核体系不够科学,考核鉴定的内容和指标缺乏科学论证,未能突出实践操作性技能。有些像学历考试那样过于重视知识性考核,甚至一些地区的职业资格考试把关不严,组织实施的不得力,将职业资格考核作为一种产业来看待,看重其中的赢利性机会,造成一些职业证书的含金量不高,一些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并没有形成真正与具体工作相联系的职业素质结构。在实际层面,我国员工总体的职业化水平还不高,无论在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专业化水平,还是遵循职业行为标准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人员队伍相比,我们都存在较大差距,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不足,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在组织内部,员工缺乏工作规范性的严格要求和监控措施,同样的错误员工犯了多次,没有形成正确做事的方法,员工“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的观念也时常被一时的钻管理漏洞谋私利的企图所掩盖,并且员工的成功经验也没有被传播,绩优者的职业行为特征没有被描述和推广,缺乏经验共享和学习的机制,组织的职业规范性管理不足。

四、员工职业化管理的途径

员工职业化管理会给组织带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为组织的利润最大化提供人力保证。如何立足于员工职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组织绩效,笔者认为可以从职业化的状态与过程人手。

1.利用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员工职业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模式、形象特征、经营宗旨和管理方式的总和。因此,一个组织的文化建设可从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着手。物质层面的职业装束、建筑空间布局、徽章标记等体现出企业的文化精神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对组织的认识,有利于员工把握自己的职业角色形象。行为层面的制度建设更是员工职业化的重要途径,只要是要求员工做的事都由制度明确下来,人人都按照制度行事,制度规范着员工做事的准则和程序,从而降低工作中的差错率。制度系统的存在,让一个人进人企业之后可以顺着企业的要求和制度去做事,去发展,有利于加快员工职业化的进程。企业文化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的是要有明确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目标明确、使命清晰,员工才能从中找到权利与义务的发展方向,从而具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做到敬业和乐业。让员工能明显感受到的强文化特征有利于员工形成适合组织环境的职业态度、道德、礼仪和行事方式。

2.让职业前的教育成为员工职业化过程的“起点站”

一个人的职业意识不是在进人一个组织开始工作时才逐渐形成的,对工作和职业的态度以及职业需要动机其实在我们跨进组织之前就已在形成酝酿。个体从事职业活动的潜在动力来自其具有的职业需要,有的从生活的需要出发,把职业看作是谋生的手段,着重职业的实利性;有的从兴趣出发选择职业,感兴趣的工作可以埋头苦干,不能调动兴趣的就敷衍了事。例如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发现自己不喜欢目前的工作,就在工作中不太花精不用心,一门心思用在怎样才能跳槽上。有的从成就需要出发,重视自己的专业、才干的发挥和发展,看重眼前满足这种需要的有利因素,若是发现不了则容易无所适从。总之,职业前的人员拥有的职业意识属于个人愿望范畴,大多从个人的角度看待工作或职业,很少用组织的眼光去看待职业,不了解不同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或是仅有了解但未达到情感上认同的状态,不能身体力行,不了解职业对人的要求,缺乏职业素养的积淀。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前接受职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了解职业化的含义、目标和途径,明确组织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了解职业角色期望,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接受角色要求,主动适应或改变所在的环境,而不是一味指责、批判,表现出眼高手低。把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做到符合标准,让自己能够做好应该做的事,这是员工职业化的良好开端。高等学校的学历教育计划和课程体系设置在突出专业性和学术性教育的基础上,还应适当包含关于敬业、责任、技能等职业素养的教育,通过教学计划设置的见习和实习环节,让学生主动接触真实的职业环境,思考如何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同时对应用学科的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模拟实践,有利于潜在的职业者一旦进人组织可以快速地转化为职业化的组织成员,缩短新员工与职位和组织的磨合期。

3.完善绩效评估制度,促进职业化发展

任何一个组织都少不了它的绩效评估制度,这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具有牵引组织全体员工行为方向的力量,是组织完成使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管理者最感棘手的问题之一。现实情形往往是辛辛苦苦设计的组织绩效评估制度可能并未发挥出功用,反而引发优秀人才的流失,增加了员工的不满意行为,降低其工作效率,损害组织目标的达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绩效管理人员本身的职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对各种职位上的人员职业化水平的评估,造成所采用的绩效评估标准、方法或程序不够科学。问题表现为:

(1)绩效评估标准设置得不够专业化。人的工作绩效是一个难以界定的对象,它既有结果层面的,又有过程层面的;既有工作本身的,也有与工作紧密相连的行为方面的;既有量的不同,也有质的差异;并且绩效标准若是设置得过于刚性,虽然便于评估者操作或评价,但却有可能限制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损害员工的工作热情,不利于业绩的达成。员工的职业素养是其工作的心理背景,具有潜在模糊性,绩效评估往往对那种不易量化的素质,诸如以客户为中心的意识、责任意识等没有设置恰当的考核方式。如何科学地设置评估的标准体系,发挥出绩效评估的考核、导向和发展功能,需要评估标准制订者具有高度的专业化水平,将绩效评估与组织的战略需要和文化背景相结合,要熟悉各种职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确立衡量绩效的关键性指标。员工的职业化程度不仅能直接影响其产出的质与量,也能反映出达到目标的手段是否合理,因此,员工职业化指标应属于关键性的绩效评价指标,可以用来强化组织所需的个体行为。如果将员工的工作结果、工作态度、工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创造性、合乎本企业的职业道德素养等要素都纳人评价的体系,并设计相应恰当的考核方法,通过对员工职业化程度的强调,将会使绩效评估标准体系更为有效合理,引导员工合乎规范地正确地做事,又能合乎职业道德地主动做正确的事。

(2)绩效评估的过程不够规范化。评估主体在运用事先确立的统一标准或绩效合同考核相应的人员时,往往不自觉地带有自身的主观偏好和倾向性,“晕轮效应”和“自己人效应”使评估者对标准的把握出现了弹性,增加了评估误差,影响评估过程的公正性和评估效度,不能反映员工的实际业绩情况。因此绩效评估要有完善的程序制度,评估者要在十分熟悉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标准之后才可进行评估,评估主体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来源来减少评估者误差,评估结束要有恰当的结果反馈和双向沟通,让组织成员了解自己的成就与不足,明确以后的业绩提升点和职业发展方向。超级秘书网

4.基于员工职业化的在岗培训

职工管理论文篇8

除了加强煤矿职工的岗前培训外,还应该严格落实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化、规范化,确保安全教育课程的周期性和普遍性。安全教育课程要落到实处,可每周举办一两次,将未下井作业的职工组织起来,由专门的安全教育老师来给职工上课,课程内容可以是国内外的煤矿安全事故思考或者一些数据,尽可能地使安全教育课程生动形象,吸引广大职工的注意力。在安全教育课程上,还可以组织老员工来通过自身经验或经历,向新职工讲解井下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和紧急避险的一些方法。职工在经过安全教育课程后,需要进行汇报总结,安全教育老师根据职工的总结内容进行评定,并与绩效等挂钩,提升职工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2落实安全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中,安全生产并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通过严格的安全制度来维系的,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明确有效的技术操作规范。

2.1井下挖掘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煤矿生产中,井下挖掘是最危险的区域,也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因此抓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首先应该从抓好井下挖掘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始。2.1.1一线工人的安全操作。在煤矿企业井下挖掘作业前,应该根据前期科学的测定和相关经验方法,编制合理的挖掘作业流程,确定挖掘方式方法,并根据挖掘面积及挖掘手段,制定适宜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正式挖掘前,应该就挖掘方法与一线工人、领班、技术骨干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所有下井挖掘的人都了解挖掘面积、挖掘流程。虽然挖掘流程是事先制定好的,但在实际的井下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井下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挖掘进度和挖掘方法。在井下作业时,一旦发现有工人违规操作,要及时停止作业,做好整顿教育工作。2.1.2做好测绘测量工作。在煤矿生产前,应该做好科学的测绘测量工作,督促测绘测量人员严格执行测量测绘方法,深入井下,仔细排查,科学测量,为挖掘工人提供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地质资料。2.1.3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在煤矿企业下井挖掘作业时,要严格落实安全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安全员应该明确挖掘流程、挖掘技术方法等,在一线工人挖掘作业时,如果安全员发现有工人存在违规操作或者不按照挖掘流程作业时,应予以制止。同时在遇到比较困难的挖掘作业时,安全员还应该协助一线工人,共同处理。2.1.4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在井下作业的过程中,瓦斯检测员的工作非常重要。瓦斯检测员要做好作业面瓦斯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井下环境的安全。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瓦斯超标或者存在其他危险气体,要及时通知工人撤离,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检测员还应该做好通风口的管理工作,定期定时为作业面通风。

2.2严格落实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输管理工作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确保机电设备的良性运转,确保煤矿输送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2.2.1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行安全,有必要加强对井下作业面及井上等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检修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巡检,一旦发现机电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解决,避免机电设备损毁。同时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保养工作,对于有可能影响煤矿生产效率的机电设备要及时进行淘汰。2.2.2加强煤矿的运输管理工作。保证煤矿运输环节的安全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对煤矿运输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定期检查煤矿传输带、运输车辆等运输设备是否处在良性运转的状态下,防止掉轨、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斜井提升则要做到钢丝绳、矿车碰头、三环链、绞车、钩头等提升设备的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及时检修,并将容易出现问题的运输设备登记在案,在后期的跟踪检查中,重点做好安全检修工作。

3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和签署安全责任书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将安全责任化整为零,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确定安全责任范围。

3.1划分安全责任区域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级别、不同领域、不同作业面,要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在该区域内由指定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管理工作,同时由煤矿企业的安全总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的统筹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将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头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更有利于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等的落实和推进。

3.2签署安全责任书

为了将区域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区域安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由区域安全负责人签署各自的安全责任书。在责任书上要明确区域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并明确出现安全事故后的处罚条例,通过安全责任书,能够提升区域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4做好灾害预警管理工作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除了容易造成作业面坍塌、瓦斯爆炸等危害性比较大的事故外,还容易引发水灾、火灾等灾害,因此有必要做好煤矿生产的灾害预警工作。

4.1做好火灾防范措施

火灾对于煤矿井下作业面来说,其危害是致命性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火灾防范措施。禁止明火进入作业面,严禁煤矿职工在作业面及出矿口等附近抽烟、在井下使用明火需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井下作业面要做好消防器具的设置和摆放,以便在发生火灾后能第一时间进行消防扑救。

4.2做好水灾的预防

在矿井周围要做好对当地水文的调查,根据降水量来判断地表流向和水流量,并做好地面积水的排泄工作。在矿井里要做好排水工作和封堵水工作,以防止水淹没作业面。

5结语

职工管理论文篇9

(一)管理模式上未达到工学结合的要求

目前通过工学模式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并没有将自身的角色定位进行合理地转变。首先,院校管理学生的方式呆板,依旧沿用传统班级式专业管理,管理内容大多很多都是学生校内的学校活动,忽视了企业生产中班组、团队和生产的管理需求,这样管理方式下学生就不得不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不断转换,极易导致学生出现反感的情绪,也就无法实现该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其次,管理方法主要以命令式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安排。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严重的打击,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认识到工学模式的意义,自然也就对其没有兴趣,从而无法真正意义上投入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

(二)实习工作管理未达到工学结合的要求

由于学生中学到大学长期生活在校园的环境中,已经习惯了校园,虽然大学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社会,但实际上大学还是不能脱离“校园”这个标签。正是因为学生习惯了这种环境,加上学校也没有对学生有效地引导,进而使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环节中企业实践部分并没有正确的态度。有部分学生存在消极的情绪,面对一些较为简单、不断重复的生产工作时,容易出现厌烦的心理。甚至还可能因为这种情绪影响到工作,进而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出现问题。这种意识明显就是还没有脱离学校而进入社会的思想,将工学结合下的企业实习当做“临时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较弱,具体表现就是不按照企业的安排来执行,甚至还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比如旷工、早退等情况。而这种情况除了学生的自身因素外,学校实习工作管理缺乏规范性也是重要的因素。

二、“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改进办法

(一)转变学生管理的理念

高职院校的工学教学模式培养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学生的对这种模式的态度和认识就直接决定了培养的效果。就学生管理而言,主要是要转变管理的理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体现,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有所提高,从而为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行埋下重要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更具人性化。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如果到了相关企业实习,那么其身份地位就属于从业者,学校作为学生的管理人,就需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将学生视为进入社会独立发展的人,不能还是按照命令式的管理办法,应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优化学生管理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突破了学校的限制,而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合作则是这种模式推行的基础。为此学校就需要加强学生管理,建立和优化学生管理模式。那么,高职院校就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内容,以促进学生尽快适应职业角色为出发点,为学生营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同时,作为三方合作之一,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同样不能忽视企业的作用,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力量,将其拉入学生管理队伍中参与到管理中。这就需要企业应意识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并不是如正式员工一样,学生还是具有其特殊性,企业应在考虑这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着重突出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

(三)规范学生实习的管理

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已经算是社会中的一员,而不只是学生的身份,同时还充当着企业员工的角色。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的并存,无疑使学生管理上的难度有所增加,为此,学校应培养专门的学生管理队伍,通过统一的队伍实现学生实习阶段管理的规范性。首先,在人员的选择上,学校应选择一些自律性较高、有威望的学生按照分组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就有效地弥补教师不能随时在学生身边进行管理的不足。其次,以学生队伍管理实习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交流和沟通也较为方便,实习生接受管理的较为容易。

三、结束语

职工管理论文篇10

(一)工会财务管理是工会职能发挥的物质基础

工会组织如果要想开展各种活动,就离不开工会经费的支持。因此工会的经费不仅是工会组织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做保障,工会的各项活动得不到顺利开展,长此久往,工会组织也可能面临瓦解的风险。所以工会财务管理提供的各项经费是维护广大企业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不断推进工会工作的前提,工会经费的支出和管理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工会财务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更是影响工会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二)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财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工会财务管理应该把更多的经费用于职工群众身上,踏踏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正如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中提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应该成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工会必须牢记党的重托、不忘工会职责,增强对职工群众的感情,密切同职工群众的联系,为他们排忧解难,始终同职工群众心连心。要积极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努力把工作做到所有职工群众中去,使工会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更符合职工群众意愿。”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二、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当前工会职能发挥的重点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高度评价了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对工会给予了殷切的希望,强调“工会要更好地维护和发展职工群众的利益,要去机关化、行政化,成为听党话、跟党走、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争取实现工会组织的机关化和行政化。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能不仅是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是我们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会议的重要精神,也是在当前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发挥出来的职能。

三、加强工会财务管理,更好地为工会职能的发挥服务

(一)工会财务管理应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和工会工作全局

工会财务管理应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和工会工作全局。当前,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当前工会职能发挥的重点。那我们就是要牢记党的重托、不忘工会职责,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为广大职工排忧解难,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财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工会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更符合职工群众意愿。

(二)科学理财,提升工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1.就目前而言,工会组织是否能够将自身的维权职能和保障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政府给予工会更多的支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资矛盾也日益尖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工会组织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财政部门也加大了对工会组织的支持,支持的金额的数据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今天,工会财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资金数量的增加给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化管理势在必行。

2.要实现工会财务的科学化管理的前提是制度管理,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来规范事。制度管理有利于保证各项开支的合理合法。制度管理的制定是让工会指出的每一笔开支都要经过必要的程序进行审核,并且不能够违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每一个关口都应该严格按照工会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执行。有助于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工会财务科学化管理有利于从制度上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杜绝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工会财务管理的漏洞。

3.要实现工会财务的科学化管理还需要对财务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所以,各级工会组织应该不断建立、健全经费使用的审批程序。经费的使用应该是受约束的,有效率的,合理化的,是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完善经费的审批程序,保证经费支出经过财务审核、领导审批等必要程序,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将每笔工会的支出用在刀刃上。

(三)以信息化推动机关财务管理规范化

1、逐步完善会计电算化。完善会计的电算化首先应该在会计的成本核算体系上下功夫,争取早日实现会计的电算化。通过对票据、预算以及采购资金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资金的历程,促使财务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和严谨。除此之外,从事电算化网络系统工作人员还应该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监管和维护,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做好调试工作,确保核算数据的正确性。

2、实现财务预算工作的网络化。之所以要实现财务预算工作的网络化,主要是为了解决因为手工操作存在的漏洞,用计算机代替传统的手工核算,准确定更高。通过建立预算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实现财务的各个事项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可以有效的控制财务支出,对于超出预算的款项,可以由计算机自行进行拦截,减少以往工作财政超支严重的情况,提高了对财政的控制力度。而且通过这种控制程序,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准确的获得其他各个部门的财政预算和支出情况,及时了解各部门的动态。利用这种将信息进行汇总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各个部门的预算工作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对于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建立健全沟通的信息化平台。工会财务的管理不是单凭自己一个部门就能实现的,还离不开其他部门的配合和监督。对于业务部门,主要职责是规划好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实现工会的职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信息共同平台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及时的财务信息,并且对各部门的财务预算情况进行查询和了解,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反馈,提出意见等,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行政机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建立信息化的沟通平台,各部门随时对财务信息和相关的通知进行了解,并且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的透明、公平、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