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素质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18:33:24

职工素质论文

职工素质论文篇1

一、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不能满足当前林业工作的需要

1.林业企业职工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观念趋于老化,知识过于陈旧,与现代林业的发展难以接轨。由于长期工作生活在林区,受环境所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机会和途径较少,传统林业的影响根深蒂固,知识更新的速度缓慢。

2.专业人才的分布不适应工作的需要。从学历和所学专业的角度来看,的确有一部分人来自林业大中专院校,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对口专业而改行,非学以致用。文化程度较高、能力较强和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相对集中在机关,越到基层,专业人才越少,在生产管护一线,基本上没有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林场的森林管护员绝大多数是原来的护林员或森工作业人员,很多人的文化仅限于初中以下。加之多年来,他们的工作没有什么专业技术要求,只要所辖林区不发生火情和偷盗林木事件,能向辖区的牧民宣传护林防火的重要性和一些基本知识,发生火情火警能得到他们的援助即可。而天保工程的实施,则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管护责任由原来单一的护林防火扩大为资源管护、林政执法、森林防火、病虫害监测防治等综合职能,这些工作内容既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林业专业知识,还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管护员的工作不能仅凭嘴说,而是要看如何学习、领悟和执行国家林业法律、法规,看如何向当地牧民宣传党的政策,看管护工作日记、责任心和管护工作成效,很多职工很难满足这些要求。要改变这种现状,使职工的素质和技能满足当前林业工作的需要,就必须要结合本场的实际,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变。

二、造成以上人才资源状况的主要原因

林业职工技术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工作需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前些年对林业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林业社会地位较低,很多人从思想上不愿意从事林业工作,即便是林业职工子女,只要稍有门路,就会想方设法奔出“林门”,“肥水都流外人田”,在社会上难以谋求其他职业的人员才迫不得已留在了林业上,实属无奈,文化素质太低;二是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后,木材停止采伐,相应工作岗位减少,对职工人数的需求少,有的单位近十年来都没有接收过一名大学生,新分配来的技工生,是林场的子女,对林业工作缺少新鲜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三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林业企业没有经济能力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科技管理人才;四是一些知识面广、勇于创新、个人能力强的人员,为了谋求发展,利用企业安置富余职工的机会,离开林场,走向社会。

三、提高山区林业职工素质的几点建议

1.提高林业职工整体素质是新世纪、新形势的要求。过去,一名中专生到林场就是技术干部,是中等层次的技术人才,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企业劳动已经没有太多纯粹不要知识的体力劳动了,中等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必须跨越的最低门槛。因此,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的观念,通过抓职工教育,提高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职工素质论文篇2

关键词:理工科;新手教师;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30-02

当前我国高职育人的关键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理应是高职教育的“一体两翼”。而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大部分高职院校“重技轻文”,培养出的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质,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教师首先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高职教师的人文素质主要是指其在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当中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人文观念和人文修养,以及反映在教师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思维模式、性格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1]当前理工科新手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新生力量,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师的成长,需引起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一、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人文素质的缺陷

(一)知识结构的欠缺

由于绝大部分理工科新手教师来自非师范类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普遍比较缺乏,人文视野有些狭窄,同时又很难从直接的教学经历中积累相关经验,这就造成了其知识结构的不完善。这种由于人文类知识缺失而导致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于理工科新手教师“育人”目标的达成是极为不利的。

(二)人文观念的缺失

我国部分高职新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缺乏人文观念的支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对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有时会忽视对于学生人文观念与精神的塑造,缺乏对学生进行人文关照重要性的认识,使教育教学理念有些单一、机械和理性,使学生不易感受到教育的温暖。

(三)人文修养的不足

1.教师礼仪不够到位。得体的着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教师良好的行为举止对学生也有着榜样作用。多数理工科新手教师未受过师范类专业培训,刚入职时多直接从学生或企业员工身份转换而来,教师角色适应不够快,缺少重视教师礼仪的意识。

2.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缺乏。绝大部分理工科新手教师在入职前没有参加过相关的语言训练,带有一定的口音,普通话不够标准。另外,不少理工科教师写作能力不足,反映自己不会“写东西”,遇到写文章就头疼,而高职理工科教师不论是教学工作中的计划总结、教学日志还是科研工作中编辑撰写材料,都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最后,理工科新手教师往往很少写板书,多用PPT和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板书水平有待提高。手工整优美的板书或许只是教学的一个细节,但作为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一环,需要引起理工科新手教师的重视。

3.人格魅力不足以吸引学生。大部分理工科教师因为专业问题,更多的生活在客观理性的世界里,将大量时间用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研究及实践中,大部分养成了较为沉稳、谨慎的做事习惯,有着认真、踏实的性格优点,但缺乏感性思维,上课有时过于刻板,缺乏幽默感和亲和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创新活力。

4.艺术修养不够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境界,好的教育会使人如沐春风,教师艺术修养的提升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改善会有一定的帮助。由于专业限制,理工科出身的教师在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接受的培养相对较少,审美方面的品味有待提高,这使得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多数缺乏艺术活力与审美性。此外,此类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的相处方式有时过于直截了当,与人交往更讲求结果而容易忽视处理方式的艺术性,归根结底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修养未达到一定的境界。

二、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人文素质提高的途径

(一)学校角度

1.推进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层面,学校可以利用雕塑、建筑、园林等客观条件,突出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设计和建设具有独特风格、艺术气息的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从精神层面,学校一方面可以多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例如读书活动、演讲比赛、音乐节、经典电影欣赏等;另一方面可以多邀请外校的人文社科类专家开设讲座等,以此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使理工科新手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受到感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2.适当增加人文类课程及活动在新手教师培训中的比重。理工科教师相对缺乏人文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需要高职学校在教师培训中更加关注相关课程及活动的设置。具体措施: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设校内培训班,邀请本校的人文社科类教师对理工科新手教师进行授课。二是可以合理利用校外资源,利用假期将教师送到具有人文底蕴的地区进行培训,利用课余时间带领教师参观一些历史文化景观,使其得到人文素质方面的熏陶。培训课程及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办心得交流及成果展示会,在分享经验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演讲及口语表达能力。

3.不断优化教师工作评估标准,将教师的人文素质评价纳入考核中。当下不少高职学校过于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一味讲求科研成绩,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相比较中小学教师而言,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估标准不够高,对教师包括教育教学方式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几乎没有硬性要求,使得大多数教师不够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应将高职教师的人文素质高低也纳入教师工作的评估标准,并具体完善和细化评估考核的细节,鼓励理工科教师发展文娱特长,提高教育方式的艺术水平。

(二)个人角度

1.完善扩充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应该在发展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听课等多种自学方式补充和扩展人文类知识,开阔自己的人文视野。与此同时,还应提高自己应用人文知识的能力,不单单把理工科知识当成一种工具介绍给学生,更要有意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普通话和写作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礼仪规范水平和艺术修养。要在将所学到的人文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同时,注重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水平。

2.多c人文社科类教师交流,实现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目前来看,少数文科教师仍是高职人文素质培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理工科新手教师应善于利用高职院校中的这类宝贵资源,善于学习文科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优点:一方面,可以和文科教师互相听课,通过课堂观摩,发现和学习文科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闪光点,学习其中优秀的教学方式,了解其具有人文色彩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文科教师观摩自己的理工类课堂教学,建议对方从人文的角度,对自身的教态、教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此得到改进意见,以求得到人文素质上的提高。

3.培养丰富多彩的人好,将其作为调节生活的方式之一。理工科专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关系更为直接,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相比较人文社科类更快,如果不成为一个快速学习者,较人文社科类高职教师而言,更容易被淘汰,因此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而多参与例如阅读经典名著、观看优秀电影、聆听音乐会、欣赏画展、旅行等人文艺术类活动,可以陶冶教师的性情。理工科新手教师在培养此类人好时,不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还可以在工作之余调节自己的生活,舒缓精神压力,是一种一举两得的选择。

三、结语

借用中国的古话,“为学”、“知道”只是积累人文知识,“为道”、“体道”才是养素质,而“道在行中”是最终归属,即提高人文素质的最终落脚点还在亲身实践。[2]总之,当代的高职理工科青年教师与老一代的相比,在人文素质方面相距甚远,因此任重而道远。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的镜子与榜样,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只有首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才有帮助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玉嵩.对提高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人文素质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03):77-78.

[2]何靖.浅论理工科教师的人文素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99-102.

The Improv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the Novice Teacher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NG Jia-qi

(Party-government Office,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i'an,Shaanxi 710300,China)

职工素质论文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质 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杨雪冬(1975- ),男,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吴志鹏(1977- ),男,天津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王辉(1984- ),男,安徽蚌埠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素质教育。(河北 邯郸 05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期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GJJG17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87-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下,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分工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国家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劳动力,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提高,还关系到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应该以服务为宗旨,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目标。目前,工学结合(即以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要的、具备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职业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主流。我们要顺应趋势,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的各种资源,多级联动、多方参与,切实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现状

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满足国家、社会、各行业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需求,因此,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培养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而关键的部分。新时期,培养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采用学校育人与社会育人并重的方法。中国知网对“职业素质”的定义是:“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质是指通过学习和锻炼而具备的、从事某种工作任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课程计划、教学方式等外部因素和高职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职业目标、就业取向等内部因素都使得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同时,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与普通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具备共通性。

当前,部分高职毕业生以赚钱为工作的根本目的,只求不出次品;缺乏团队精神;机械工作,不讲求方法、效率;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承担责任;缺乏敬业奉献精神;没有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高职学生只具备专业素质,只能简单地进行机械操作,已经难以契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曾经,企业只需要高职员工具备相关专业素质,但现在各行各业都要求高职员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与建筑相关的行业进行调研发现,各企业在选聘高职毕业生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正确积极的工作心态、高尚的思想道德、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出色的心理素质、较高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创新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着很迫切的要求。多数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当前最需要提高动手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团队意识、增加企业锻炼经历、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现在各行业企业对于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普遍比以前高,所以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过程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弱化了对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仅仅满足于教师的讲授,缺少自我的思考与提高;在就业过程中,对学校的就业推荐依靠性过大,推销自己、主动求职的积极性较弱。目前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问题,文化基础薄弱、不善交流、团队意识缺失、协作精神匮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缺乏,对于在学生综合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职业素质了解较少,认为企业在聘用毕业生时考虑专业知识的比重过大,缺少对企业关于员工职业素质方面的了解,从而忽视了自我职业素质的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二、培养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贯穿于高职学生的三年学习全过程,学校、社会、企业在资源整合背景下全面参与,切实改变和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态度、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素质、实际操作水平等关系到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分工、符合社会发展与要求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应以各行业对员工的岗位要求为依据,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契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参与,从拓宽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角度,吸引企业融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加大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完善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职业素质的提升带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首先在于改变与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培养与辅导,帮助学生减轻对就业的恐惧与压力,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其次,通过开展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的职业素质拓展、模拟职场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提升自我职业素质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提升的积极性,达到由“要我提升”到“我要提升”的转变。最后,通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依托各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外延,邀请具备人力资源管理背景的企业人员向高职学生讲授岗位职业素质要求或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困惑,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提升,完善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完成高职学生由“需要工作的人”到“工作需要的人”的转变。

三、培养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途径

1.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大三学年的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教师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环节中都要重视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讲解相关行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融合职业技能教育,把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教学作为重点。在学生的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环节中,注重学生深入企业岗位实习的学习效果,加强与学生的“企业老师”之间的联系沟通,共同引导学生主动提升职业素质。

2.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入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从学生入学至学生毕业就业都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言行举止到思想动态,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求职,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辅导员应立足本职工作,通过点滴影响学生,结合经历鼓励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论是在主题班会,还是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辅导员都应时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辅导员应不断加强自我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拓展职业发展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引领学生的正确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校园文化对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应注重融合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阵地作用、宣传作用、塑造作用和感染作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于学生和员工的职业素质的提升功能有着相通的部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一种人文精神,激励学生或员工积极向上、众志成城、提升凝聚力、增强向心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增强参与区域经济建设的相关企业或国际知名企业的企业精神文化的融入,让学生在校园内能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于学生职业素质要求的差异性与共同性,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在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宣传中、在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升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不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应以职业道德为重点,以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提升学生的技术创造能力,还应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心理素质。

4.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就业指导推荐工作中。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推荐过程中,除了做好以往常规性的工作,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尝试与创新:第一,在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中,可以聘请企业代表、就业学生代表、创业学生代表等共同参与,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与相关行业目前需求的契合程度,讲解相关的就业政策以及在求职、招聘过程中的切身体会等。第二,合理安排学生进行户外体验活动,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深入理解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第三,适当增加毕业班学生的求职专项讲座,让学生了解简历的撰写与制作的过程以及其他求职注意事项。第四,举办模拟招聘活动,让学生学会推销自我,让学生能更快地融入真正的求职情境中。第五,在各种招聘会之前,对求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求职辅导与鼓励教育,消除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无助感与孤立感,与学生一同分析相关企业的岗位状况,在学生求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重表现自我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应“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同时,高职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文明高速进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当是因势利导、与时俱进的;在深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背景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应当是大刀阔斧、锐意进取的;在区域经济建设与行业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开展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应当是迫在眉睫、众望所归的。

[参考文献]

[1]董红波.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2004-04-02.

[3]孔克文.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内涵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4]廖宇凡.浅谈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5]陶秀伟,李柏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论[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8.

[6]王开淮.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101240

7732.nh&dbname=CMFDLAST2012&dbcode=CMFD&pr=&urlid=&yx=&v=Mjk4N

TVUcldNMUZyQ1VSTDZmWU9kbkZ5amhXcjdOVkYyNkhMZTRHZGJQclpFYlB

职工素质论文篇4

关键词:新时期公路行业职工教育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交通大发展的五年,还是公路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的五年。面对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公路职工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时期对公路职工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整体综合素质,为公路行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促进新时期公路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公路行业目前职工教育现状与特点做一些分析,并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公路行业职工教育现状与特点

立足于基层公路行业实际,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发展,通过综合分析对比公路职工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公路系统职工文化程度较之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基本都是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有些职工未受过教育。目前,公路系统职工基本上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中专以上占到30%左右,职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同时,公路系统越来越重视职工教育,单位学习、组织职工培训、鼓励职工自学、参加自考、函授、电大等各类成人教育,组织职工外出学习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使职工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但是,我们客观实际的分析公路系统职工教育现状,进行横向比较,就不难发现公路系统职工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职工队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据不完全统计,在我们公路系统职工中还有一半左右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这部分职工大多是上实际90年代前参加工作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技术革新和进步。

2、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受教育程度偏差大。在公路系统中,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基本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这也是管理人员一般起步高,同时为了适应岗位要求等,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不断接受教育而形成的。相对来说,一线养护工人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和管理人员在群体上存在较大的教育差距,这种差距也影响了管理工作的顺利组织进行。

3、技术工人的岗位培训“含金量”不高。一线养护职工按照要求,随着工龄的增长,都必须参加技术等级培训和考核,才能取得高、中、初级技术等级。这些年来,技术工人培训考核要求相对较严,但从实际工作中看,工人的技术等级“含金量”不高,在养护生产中高级工根本不具备高级工应该具备的操作技能,中级工和初级工同样如此,所以,技术工人所持的等级证书与实际应会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4、一线职工的学习条件保障不够。目前,我们一线职工仍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生产中机械化程度偏低,野外的重体力劳动使职工处在疲劳之中,很难有精力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同时,养管站大都处在偏远乡镇,信息闭塞,环境单调,内部学习设施欠缺,所以从实际条件上也给职工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5、学习氛围不浓,激励制约机制不健全。公路养护部门从事的具体野外生产,从整体看学习氛围不浓,职工的进取心不强,安于现状,安于简单、机械、重复的劳动作业,没有从更高更远的目标定位自己,进而提升自己。管理人员也大都是为职称晋升的需要,被动的去学习。同时,我们对职工学习教育的激励制约机制不健全,促进和推动作用发挥不明显,这些都与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单位存在较大的差距。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应该大力加强职工教育,改变现状,加强对职工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教育,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进步,推动公路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新时期公路职工教育工作的途径

公路行业发展的关键是人的发展。行业发展的根本是促进职工的发展与进步。科技推动进步、人才促进发展、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迅速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公路职工队伍是当务之急。“十二五”期间,公路职工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用党的宏伟目标来凝聚职工、激励职工,把广大公路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他们的热情和智慧凝聚到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做贡献上来,引导公路职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个人价值融入公路事业的前途命运、行业的创新发展之中,提高公路职工文化素质,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科学文化的传播者、行业精神的实践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是加快公路事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1、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教育人。正确的思想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而掌握科学的理论主要靠不断地学习。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必须加强政治学习教育,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领会,用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武装教育公路职工并贯彻落实到公路职工教育工作之中。开展读书学习活动,以活动为切入点启发公路职工读书求知,读书明理的态度,引导广大职工明确“公路事业的兴衰,人人有责”,树立靠自身能力参与竞争的新理念,充分认识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激励公路职工更新观念,树立好学上进,追求精湛技术的思想意识,激发自觉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立足不断进取,岗位成才,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岗位练兵氛围,以适应事业发展要求。

2、引导公路职工加快思想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存竞争日益激烈,公路职工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真正懂得“逆水行舟”的道理,明白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性,进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原动力,自觉实现由“要我学习”、“我要学习”到“奋发学习”的转变,自觉把对个人的思考、对前途的设计,建立在为公路事业做贡献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发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积极性。

3、持之以恒,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教育和培养。公路行业职工队伍的文化水平提高是相对而言的,还有近50%的职工是初中文化程度,且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的趋向。而文化知识的低下对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的提高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科学发展观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现代化的业务技能与低下的文化程度格格不入,所以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是正确理解政治理论和提高业务技能的基础。只有持之以恒的进行教育和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职工广泛的学习并尽可能多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具备当代工人的素质。

(1)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各类学习深造活动。单位和集体要对职工参加函授学习、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等给予大力的支持,强化单位在职工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将之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

(2)继续深入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读书自学是职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要在新形势下不断丰富读书自学活动的内容,创新读书自学活动的载体,拓宽读书自学活动的领域,创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将读书自学活动与职工素质教育更紧密的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职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4、精益求精,进行业务技能素质教育和培养。业务技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职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关系着能否胜任本职岗位工作。具体到公路行业的职工,就是要具备较高的公路养护管理技能,提高养护质量,保障公路畅通,优质服务社会。对于业务技能要高标准的予以要求,精益求精的钻研学习,练就过硬的公路养护管理能力,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勇于实践,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不断提高创业能力。通过业务技能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不但要成为本岗位的行家里手,同时要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适应公路事业发展的需要。

(1)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的职工队伍绝大多数未接受职业教育,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基础十分薄弱。理论知识的来源是短期的培训和在实际操作中的“道听途说”,真正领会和掌握不够。为此,要对职工大力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教育,形成制度,加强日常学习和教育,单位主办进行定期培训,选派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职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使职工能够系统的学习公路养护技术知识与业务理论,通过理论知识的提高指导实际工作。

(2)注重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业务技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能将业务理论知识与实践割裂开来,要在实际养护作业中积极运用理论知识,检验理论知识。同时要提高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增加公路养护技术含量,增强职工提高业务技能的迫切感。继续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比武、岗位技能竞赛活动,重视、加强职工技能训练,激发、调动广大职工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提高职工业务技能素质。

职工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不可能一促而蹴,要制定计划,分阶段、有目标的组织进行,通过量变促进质变,培养造就出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公路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5、加强公路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职业道德教育。公路职工的基础本领、业务技能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夯实;公路职工的才华、能力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发挥。要在切实抓好公路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的同时提高职工素质,从“学历教育”硬件培养的“量化”向“技能提升”软件教育的“质化”转变,走跨越式发展之路。

职工素质论文篇5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岗位竞争愈来愈激烈,网络化、国际化、科学化的管理已走进我们的企业,企业要保持和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拥有过硬的人才作为支撑。

关键词 提高 职工素质 重要性 转变观念 注重实效 培训

前言: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拥有高素质职工的企业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势在必行。

一、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重要性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的殷切期望,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一)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就业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工人阶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是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所在,也是全社会的希望。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条件下,现代企业需要劳动者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较合理的智能结构、较高的技术素质与之相适应。

(二)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需要

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优质产品是直接从职工手中生产出来的,企业职工不仅要具备操作精良设备的能力,优秀的技术水平,还应具有敬业爱岗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中外无数成功企业的创业实践已证明,它们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非常重视职工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目前企业职工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包括政治素质、职业修养及工作态度等。由于历史原因,一些企业的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不高、责任感不强,企业又不重视职业道德的培训,结果工作责任心差、浪浪荡荡,不能顺利胜任工作。同时有的企业老职工过多,部分老同志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都比较低,思维缓慢,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

(二)“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过少

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求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强、文化理论水平高,而且还要求职工达到“一专多能”,向“复合型人才”、“多面手”发展,以减少用工成本。这样的人才总是在孜孜不倦的工作、学习、探索、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股。然而目前这样的人才却比较稀缺。

(三)缺乏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人的活力,一个企业的活力,也是整个人类的活力。目前有些企业职工遇到某一问题,喜欢凭老经验,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依照“以前是这样办的”、“原来是那样解决的”等老观念,而不去寻求新的、切实可行的、省时省力省资金的解决方案或措施。

三、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根本途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如何能解决,如何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来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首先要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

1.转变观念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首要因素。企业应从整体系统地看待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意义,要重视职工的技能培训,要舍得培训经费的投入,将职工素质的提高与企业效益挂钩,设立教育培训考核指标、职工素质考核指标等指标体系。

2.领导重视是外因,个人努力是内因

美国管理学者托马斯?沃森说: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发职工的力量和才智。企业的领导要在注重职工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做职工心中的“父母官”,了解职工的生活,并督促工作。当然,职工的个人努力是要同领导的重视紧密结合,才能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提高企业职工素质,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培训

树立新观念,塑造新一代。企业领导和管理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应通过实践和相关的学习培训来实现。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开展有关的理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现代科学管理手段的培训,开展横向、纵向学习,学习其他地区、行业甚至国外的经验。

(三)提高企业职工素质,还必须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各类人才培训

企业必须克服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做出长远的、战略性规划部署,多渠道多形式地培训各类人才。多年来,莱钢也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不断对职工进行各类培训。

1.送往正规大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等进修和培训;

2.送往其他地区、国外等优秀企业考察、学习管理、技术知识;

3.利用各类业余学校进行培训。单位提出培训计划、要求,职工培训中心组织实施;

4.针对生产科研实际组织相关专项培训;

5.大力提倡,积极鼓励推动企业职工自学,并重奖自学成才的企业职工等。

(四)通过不同方式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1.传授式。这是一种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用于一些理念性知识的培训和灌输,通过脱产、半脱产、业余集训等方式办班培训,以面授为主。便于运用,并且也便于培训者对现场进行调控。

2.研讨式。通过针对某一精选主题的研讨,激发思想火花,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对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和能力。可分为小组讨论和研讨会两种形式。

3.模拟式。是设计接近现实的情景环境,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实战式”的训练,可选择群体和个体两种方式,关键是充分调动职工学习和训练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员工智力、技能和现场发挥能力等。

4.实习式。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实际上仅仅“一见”还不够,在职工训练中有许多事情是“百见不如一干”。让职工通过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五)提高职工素质还需进行多样化的培训内容

1.文化知识培训

包括基本的文化素养、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等,为职工进一步搞好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业务技能培训

包括基本的业务技能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并把理论、实践与组织能力结合,使业务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3.工作态度培训

做任何事情关键都是态度问题。虚心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工作中真正发挥主人翁作用。

4.企业文化培训

一个有生机活力的企业,如:莱钢。总有一套可行的企业文化理念。对职工进行这类培训,可使职工产生一种归属感,把企业作为自己的家。

企业要生存、发展、创新、领先,都需要把提高职工素质工作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职工的能力壮大、丰富了,企业这个大家庭才能够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灿烂、生机无限。

参考文献:

职工素质论文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 高职教育 职业能力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26-01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培养与工业企业需求相吻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1]。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社会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高职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2]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课程改革则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通过课程的改革来付诸实施。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发挥机械制图课程在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促进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是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职业能力培养与改革的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工业企业培养大专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获得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任务。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观在国际上已达成广泛共识。“以能力为本”的“能力”当然不仅仅是指“技能”,而是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3]。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要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并行,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之中,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汇,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的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工业企业需求导向,必须以课程教学为载体,以加强各种形式的项目训练为手段,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与产业结合不紧密,人才培养与工业企业需求不吻合的尴尬局面,使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更好的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完善服务,办工业企业满意的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实现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与职业能力培养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第一门课,应把课程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载体,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实践性,强调收集、消化、提升信息的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水平。通过课程改革,根据课程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综合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各项环节,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2.1构建利于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是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核心本领。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必须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强调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注重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的统一,满足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需要。课程内容与就业需求相契合,与就业岗位相匹配。如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内容体系改革中,应从各专业实用的角度确定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专业制图、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内容和深度要求。其中,投影基础部分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精简画法几何的内容;而专业制图部分则应作为专业技术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计算机绘图部分作为实操训练的主要环节,其实训内容应与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吻合,与CAD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对接,实现高职学生“双证书”的培养目标。

2.2机械制图课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应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课程观;应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作为人文教育的载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研究和确定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筛选与提炼人文素质教育的元素,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和教学活动中的教育因素,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技能教育的全过程,二者相互渗透,才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素养、人文素质协调发展。

机械制图课程教育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接受辩证法和唯物论的教育,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求真与执着的意志品质。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复杂而充满挑战的过程,只有不怕困难,完成大量的绘图练习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根据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组织教学,立足于学习方式的改变,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最后,教师通过上机演示工程设计实例的操作过程,起总结、示范和指导作用。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创造一种人文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平等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相互关爱的高尚情操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结论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工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只有把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出与工业企业要求相吻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工业企业服务,办工业企业满意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北京:教育部.2006.

职工素质论文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 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45-03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教W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内容,使学生尽早知道及掌握企业文化内涵以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就业和创业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本文将从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以及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对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构建融入企业文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加快职业素养教育,特别是基于企业需求和企业先进文化基础上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今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教育部“05方案”的规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主要在大一年级开设,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形势与政策主要在大二年级开设。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及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要求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术能力,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方面需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要整合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在内容上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高职院校应该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等一线专家共同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优化教学内容,吸收产业文化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比如可以通过开设优秀企业文化选读、企业文化与人的道德和修养、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等选修课程,加强高职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在校期间不仅要增强职业技能,也要注重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以便他们今后更好、更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

二、整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引入企业文化元素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是国家统编教材,教学内容并无与高职院校教学相结合,缺乏针对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形式和方法。”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必须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的内容,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尊重教材、保证课程大纲不变的前提下,需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企业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切实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把企业文化的安全、卫生、效率、质量、竞争、创新、服务、诚信等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去,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甘于奉献、服务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工作纪律的好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增加就业、创新创业教育等新内容。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职院校必须以培养合格职业人为目标,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渗透融入各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中分析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高职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尽早确定今后就业的目标,为他们将来顺利实现就业做好充分准备。还要利用企业文化培养高职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此外,还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意识教育功能,融入企业的创新理念,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让学生做好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提高创业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自身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更加贴近职业、贴近学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亲和力。

三是结合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工作环境的特点,在内容上从高职学生参与的实际工作的需求出发,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加深高职学生对社会和工作环境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岗位认识,使他们能够按照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做到知行统一,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

三、结合企业文化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辅助形式进行,生动直观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清晰、生动和形象,有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教师以讲授、示范为主,缺乏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融入企业文化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视频教学法、角色扮演和团队游戏等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性,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企业文化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强大魅力。教师要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实例,让高职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以及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学生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企业调研,要注意搜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实例,可以通过录制他们在岗位的实际工作情景等,在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播放给学生观看,同时给予讲评和让学生讨论,有效地增强他们对职业的感性认识。

二是采取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如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的职业情境,让学生扮演某个工作角色,或者布置某项工作任务让学生单独或者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和标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等。

三是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随着网络、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型网络媒介已经成为高职学生的主要信息交流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与生活方式、价值观、道德观念乃至行为规范。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微博、微信的传播速度快、参与面广、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以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优秀企业文化的经典案例,从而让高职学生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实质与内涵,从内心深处接受优秀企业文化。

四、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渗透企业文化教育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帮助高职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国情,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长效机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构建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高职院校要将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流程以及考核方式,对高职学生参与实践进行量化管理,使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逐步规范化。

二是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通过建立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地安排高职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访问及顶岗实习,使高职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环境、体验工作流程,增强高职学生对企业团队合作以及制度化管理等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按照企业的要求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三是创新实践内容和形式。通过融入企业文化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首先,通过“探究式”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企业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企业生产、管理、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各种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开展调研,在完成调研后,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者调研报告,通过座谈、演讲、辩论或者沙龙等形式在课堂进行交流和分享。其次,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如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企业文化相关讲座;开展职业道德知识竞赛、“校园模拟招聘”、校园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向高职学生传递当前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使高职学生能深层次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并使其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得以提高,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的能力,从而缩短学生与社会工作的距离。

五、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企业文化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要结合高教教育的特点,认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熟知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所要达到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职业标准等要求。但目前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企业文化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企业文化方面知识积累比较少,深入企业、行业继续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少,对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素质结构了解不多,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素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以及学习。因此,高职院校应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形成有计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分期分批组织教师下企业考察、参观、学习和挂职等,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了解和学习企业文化及人才需求标准,了解和熟悉企业工作过程,厂规厂纪等,加强对企业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和纪律观念的理解。此外,还要通过走访实习生、毕业生等,了解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不同行业对毕业生在职业中的各种要求,并在日常教学中把先进的企业文化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晓谦.管理学基础教程[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学通.高职院校文化使命: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3(9)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课题“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桂教高教[2014]15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行业、区域文化的融合与对接研究”(桂职院[2014]175号)的阶段性成果

职工素质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素质;构成;提高;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能型人才。随着中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作为必备技能之一的英语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人才,关键在于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高职英语教师素质的构成

(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态度和工作效益,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高职生正处于可塑性较大的发展时期,但缺乏社会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他们一旦放松正确的思想教育,就会给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以可乘之机。因此,英语教师在教会学生语言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每个主题都要注重中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渗透。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更应善于挖掘教材所蕴涵的深层意义,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行为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教导学生怎样做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职业道德方面,英语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和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修养。高职生最大的欠缺表现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们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整体素质和个人修养尚待提高。英语教师要以严谨治学、精益求精、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热爱学生、教育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表现出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中才会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高职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分辨是非能力,并激发其爱国热情。

(二)深厚的专业知识素质

高职英语教师只有掌握一套完整的教育和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日益变化和发展的高职英语教学新形势。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系统的现代化语言理论知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使用语言的技能,具有较熟练的口头和书面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而语言又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善于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的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学习理论,诸如认知主义、联结主义、构建主义及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及时吸收先进的理论和观点,掌握学科领域前沿的新知识,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高职英语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语言使用能力。

过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英语教师不仅要了解语法,还要有很强的英语实用能力。只有听、说、读、写、译能力过硬的英语教师,才能提高高职生该五项技能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英语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在教学中认真贯彻“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听、说、读、写、译”并重和“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

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运用英语必须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的语言本身,还要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知识。高职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都有对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实现得体而有效的交流。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此方面狠下工夫,加强修养,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相关的行业知识英语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基础课程,它应满足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开设行业英语是为了使高职生能结合专业和岗位进行具体的日常会话和专业交流。行业英语真正体现了高职特色,开设行业英语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一定的行业知识,还必须了解本行业发展的趋势,即要求英语教师具备“双师”素质。

(三)优秀的教育科研素质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因此,科研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教而不研则浅。教师要搞科研必须面向实践,面向教学工作实际,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科研活动,把日常教学与科学工作结合起来,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英语教师要增强科研意识,树立教学质量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思想。

(四)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

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高职英语教师改革创新的意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理念要创新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是从中专直接升格或由几个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的。如我院是在原通辽教育学院、通辽师范学校、内蒙古通辽电大分校和通辽卫生学校四所院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因此,很多英语教师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特性和规律了解不够。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同,所以高职英语教学既不能简单地复制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也不能沿用中专的英语教学模式。这就需要高职英语教师转变思想,更新教育理念,适应高职英语教学工作。

教学内容要更新英语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除了要注重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策略,更要顺应新时期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改革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应在“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坚持“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英语教学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改革英语教学内容。英语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有效结合,满足不同岗位需要的英语应用的能力,真正体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的相适应,教学方法应服务于教学目的。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忽视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违背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精神实质。在教学方法上,不应局限于某一特定理论而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强调听、说、读、写、译各种技能的整体培养,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以任务、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最终获得必要的英语过程性知识及综合能力提高。

教学手段要创新多媒体有机地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于一体,将结果综合展现在屏幕上,能增加语言输入,创设情境,增加语言交际的真实感,是传统英语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国家教育部曾多次指出: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进行普及和应用。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需要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因此,娴熟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

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素质的途径

(一)学习

高职英语教师学习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改革创新高职英语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要继续学习就要学会挤时间,要善于学习,正确处理好教学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可以通过自我进修和在职进修的方式学习。

自我进修英语教师的自我进修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学习有关学科理论。高职英语教师应坚持多阅读各种英文报刊,坚持收听、收看诸如bbc、cnn和cctv第九套等的英语节目,以便更新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二是订阅有关高等职业英语教学研究之类与教学结合十分紧密的教学科研杂志、书籍,如《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等。

在职进修高职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期,参加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培训。如参加外研社和高教社举办的各种假期培训班。

(二)反思

反思是教师通过内省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的再认识。

由于经费和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参加英语教学理论学习活动和培训进修的机会较少,而反思性教学易于操作,立足于教学实际,是“教师发现自己的隐形教育思想工具”。教师应通过教学日志、录像或听课等主客观方式,自己观摩、内省和反思课堂上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高职教学的实际要求,使英语作为高职生提高应用技术的工具,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有的学者认为反思性教学为高职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在职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形式。甘正东教授认为:在反思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应使反思教学实践成为教师走上科研道路的起点,成为他们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科研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完善自我知识结构和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英语教师要在科研过程中学会如何搞科研、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我院公共教学部非常注重课题研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先后开展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学外语教改课题2项,院级课题4项。许多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习,撰写了大量科研论文,不仅提高了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在科研中迅速成长,提升了自身素质。

(四)实践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到用人单位了解最新要求,使教学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是英语教师积累行业知识最有效的办法。

职工素质论文篇9

[关键词]工学结合管理 职业院校 企业 学生

[作者简介]殷莺(1975- ),女,江苏苏州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南 开封 47500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37-0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特征的具体反映。在职业院校推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期望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习生活向职业生活的过渡。工学结合管理,就是职业教育组织为了实现职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在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支配下,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相关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学校内、外教育资源的过程。

进行工学结合管理,一是要确立职业人才需求目标;二是要建立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机制;三是要综合运用与培养目标相关的职能活动;四是要合理分配、协调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明确职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

职业人才标准主要从四个方面衡量,这就是知识、技能、素质、个性。知识方面包括职业工作够用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包括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到两门职业工作需要的、专门的技术能力。尤其是能够敏锐感受当代职业工作需要的、专门的技术能力。素质方面包括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与此同时,上述素质方面要具有通过当代职业工作“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个性方面包括个人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方面适应当代职业工作发展的需要。

综合上述,可将职业人才标准描述为:掌握职业工作够用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其事实知识、原理知识和技能知识、人力知识等;比较熟练地掌握一到两门职业工作需要的、专门的技术;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方面适应当代职业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能够合理吸纳、敏锐感受、不断提升当代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

二、科学建立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机制

科学建立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机制,就是要在职业教育相关组织范围内,以职业人才标准为导向,通过相应政策和体系,将职业教育参与各方(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相关企业等)进行整合,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只要参与各方均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机制就能在各个环节上顺利运行。

建立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机制,一是要强化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机制意识。要大力宣传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对于实现职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顺利地走向社会,完成学习生活向职业生活的过渡”,乃至对于全面改进和提高我国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质量的意义和价值,以引起职业教育权威部门的高度重视;二是明确界定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相关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以“政府以及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职业院校为中心,相关企业为伙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制约关系。政府及其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财政、法律、税收等多种调节工具的作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激励制度等,创造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的环境条件,组织进行对职业院校、相关企业工学结合管理成效的评估,敦促相关企业参与到工学结合管理工作中来。“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制定政策来鼓励用人单位参加工学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职业院校要成立工学结合管理专门组织,选好用好工学结合管理专职人员,坚决执行相关法规政策,不断改进和完善工学结合管理的方式、方法,制定相应的工学结合管理制度,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强化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理念,主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邀请企业代表共同制订工学结合管理方案,将“学校的管理和市场的协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于工学结合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性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向主管部门请示汇报,为塑造真正合格的职业人才奠定基础;相关企业要按照法规政策要求提供专门的工作场地和时间,要选派胜任工作的专门人员和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管理人员密切协作,负责完成学生实践学习的相关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行动伴随的知识是可以在职业学校获得的,而行动主导的知识则必须在企业里习得。”同时也要“从工作报酬、实习安全、实习内容、双方要求、合同变更及解除等方面制订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综合运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各项管理职能

实践中,一般可以根据管理过程的内在逻辑将管理职能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有助于管理者实现管理活动的专业化,使管理人员更容易从事管理工作。据此,管理者可以运用职能观点建立或改革组织机构,并规定出组织内部的职责权限及其结构,从而也就可以确定管理人员的人数、素质、学历、知识结构等。

根据作者实践经历,认为工学结合管理职能主要考虑以下方面:一是目标。这里的目标是指“职业人才需求目标”。由于职业人才需求状况遵循人才市场需求规律,所以,这里的“目标”是动态、变化的“目标”,其对知识、技能、素质、个性的要求,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每一阶段的工学结合管理工作要进行相应的“目标”修改。二是调研。主要是调研职业院校适宜工学结合管理的环境、条件和资源。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要以调研成果为选择基础。三是计划。工学结合管理的环境、条件和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环境、条件和资源,职业院校要在掌握国家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与相关企业进行协商,并在确知可利用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计划,为实现工学结合管理目标奠定基础。四是组织。鉴于我国工学结合的特征,建立校企双方共同行使工学结合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并按照“职级”性质确定“责权利”,是做好工学结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五是领导。领导职能紧跟组织职能进行。在“责权利”明确后,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贯彻上级的管理思想,促进整体工作良性运转。六是执行。执行是指在目标明确,计划得当,组织健全,领导有力的前提下,从事工学结合管理的所有成员,按照“既定方针”做好各自工作。七是协调。协调职能在工学结合管理过程中更为重要,因为参与工学结合基层管理的既有职业院校的人员,也有相关企业的人员,且企业人员在相当程度上处于被动状态。职业院校虽有主观能动性,但却缺少企业管理和实践经验。环境的优化、条件的改善、资源的配置,这都需要恰如其分的协调。八是控制。控制主要是核定质量。具体方法可运用评价机制,对工学结合管理参与部门和人员,以及学生进步情况进行适当评价,要比较慎重地确定评价指标,找出差距。九是激励。根据评定结果,对成效显著的进行物质和精神褒奖;对执行不力的进行相应的惩罚。

四、合理分配、协调学校内外用于工学结合的教育资源

工学结合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师资、设备、场地、时间、信息等。

工学结合的师资,是指职业院校、相关企业从事理论、实践教学的教师。对这些教师的合理分配、协调,需要围绕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合格的、来自校企双方的“双师型”教师,并将他们的教学工作进行妥善安排。比如:学生的理论学习要配备胜任工作的、包含企业内具备理论教学能力的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扬弃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使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的工作实践也要配备胜任工作的、包含校内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利用适宜的“实践教学设备”,承袭传统的师徒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工学结合的设备,是指职业院校、相关企业能够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验实训设备。对这些设备的合理分配、协调,需要根据现有设备状况,以及学生人数,在时间、材料、维修、管理等方面进行妥善安排,优势互补,既要考虑成本因素,也要考虑实际效果。工学结合的场地,是指职业院校、相关企业能够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验场地、实验室、车间、工作区域等场地。对这些场地的合理分配、协调,需要校企双方取长补短,互相支持,通力合作,顾全大局,并在时间上进行有序安排。工学结合的时间,是指安排理论教学和工作实践的具体时间。对这些时间的合理分配、协调,需要在确定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时数分配的基础上,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妥善安排职业院校、相关企业都能接受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工学结合的信息,是指反映职业院校、相关企业、学生等教与学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合理分配、协调,需要建立工学结合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和相关人员进行工学结合情况的信息沟通,及时相互沟通行业或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使学生尽早掌握市场需要的专业新知识、新技能。

五、结语

研究工学结合管理,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界定了工学结合管理概念,强调了知识、技能、素质、个性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在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相关企业之间建立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机制,并运用企业管理原理指导开展与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关的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遵循这些措施,就一定能够达到工学结合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解放. 国外合作教育的市场介入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3(8).

[2]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3]陈玉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

[4](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赵睿,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贺荷.管理学视角下跟踪审计的组织管理结构设计[J].中华建设科技,2011(4).

[6]黄仕楚.论现代管理的职能[J].中国教育科学,2009(3).

[7]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8]李秉祥,王文燕.建立我国节能与环保联动机制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

[9]柳海民,李伟言.析知识、能力、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2-03-13.

[10](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唐高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2).

[12]徐友辉,何雪梅.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

职工素质论文篇10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素质;教育

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大环境下,应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以就业为导向做为办学宗旨,从而为学生提供适应现代就业竞争激烈背景的教学服务。虽然在中职教学中,语文教学是中职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是传统的中职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以及中职院校对职业素质的教育没有充分重视,甚至有些院校对职业素质理论的研究基本没有。因此,中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推动学生完成就业,从而体现职业教学的特点。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会使教师在课上随意选择语文教学内容,没有对学生个性、特点、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进行考虑,并且缺少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另外,我国教学模式一直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导致我国大部分院校都以学习成绩为教学宗旨,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并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职业素养、文化素养等能力,这不但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秩序较差

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对语文这门学科并不重视,其更重视专业课程的教授。如果对语文教学缺少关注和重视就会使教学计划出现浅显、随意等特性,从而导致教师在执行语文教学计划时不会深层次地对语文教材进行开发。使得现阶段中职语文课时被随意压缩,教育标准不能够充分贯彻并落实。最终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影响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二、职业素质和语文的关系

职业素质内在本质比职业能力更为丰富。职业素质通俗的来讲是指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心理及生理条件基础上,通过自我修养、教育等途径发展起来,其是工作活动最为重要的品质。而语文学科是教学过程中提高文化基础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语言解决生活、工作、学习等问题,同时语文学科还具备超高的工具性。如果一个人具备较强的语文基础能力和语文文化素养,那么这个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涯或者工作中都可以受益匪浅。因为语文教材具备鲜明的人文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正确的导向,同时语文知识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从而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涵养,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这也是对学习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职业素质和语文学科存在内在联系,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中职院校素质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以具备交稿的职业素质。

三、中职语文教学培学生职业素质的对策

根据现代社会企事业聘用人才的主要要求,中职院校语文教师就应该提高学生语文理论知识,并强化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中职院校可以在校内进行写作或者口语交际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语文教师应该了解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具备沉稳大气、不骄不躁的作风,耳濡目染的对学生的品格进行熏陶。教师对学生的应用写作进行锻炼时,应该围绕职业教学的特点,对学生渗透求职简历、应聘书、公告、通知等的书写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中职院校和其他院校相比,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其教学任务和目标更侧重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在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认知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增强。另外,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全方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们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活动,体验实践活动中语文知识的应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还应该考虑到一个问题,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不一样,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内容和课堂活动增加实操和趣味,使得学生们对语文课程的热爱不断增强,之后再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时,语文教师应该将能力、语文知识相融合,从而提升职业素质的讲解,耳濡目染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逐渐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同时还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进行丰富,使其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从而在就业和工作上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廖婧.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1).

[2]张宪颖.试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飞(素质教育版),2014(3).

[3]姜玉梅.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J].读与写(上,下旬),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