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控制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0 16:2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裂缝控制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裂缝控制论文

裂缝控制论文篇1

关键词:地下空间结构裂缝控制防水新技术

一、前言

钢筋砼结构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在保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前提下,裂缝是人们可接受的材料特征。近十多年来,随着钢筋砼结构的长大化和复杂化,以及商品砼的大量推广和砼强度等级的提高,结构裂缝出现机率大大增加,有些已危及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的地下工程裂渗已影响其使用功能。建设部对此十分重视,召开多次学术研讨会,工程界各方专家提出许多技术措施,认为控制裂缝是个系统工程。针对地下工程裂渗比较普遍的现象,我国研制许多新型防水材料,建设部提出今后主要开发应用环保型的中、高档防水材料,刚柔结合,全面提高我国防水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本人根据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大量工程实践,提出钢筋砼结构裂缝控制和防水一些新技术,供工程界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二、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根据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引起裂缝有两大类原因,一种由外荷载(如静、动荷载)的直接应力和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其机率约20%;一种是结构因温度、膨胀、收缩、徐变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其机率约80%。裂缝发生与材料、设计、施工和维护有关,现作以下分析。

(一)材料缺陷

在变形裂缝中收缩裂缝占有80%的比例,从砼的性质来说大概有:

1.干燥收缩

研究表明,水泥加水后变成水泥硬化体,其绝对体积减小。每100克水泥水化后的化学减缩值为7~9ml,如砼水泥用量为350kg/m3,则形成孔缝体积约25~30L/m3之巨。这是砼抗拉强度低和极限拉伸变形小的根本原因。研究表明,每100克水泥浆体可蒸发水约6ml,如砼水泥用量为350kg/m3,当砼在干燥条件下,则蒸发水量达21L/m3。毛细孔缝中水逸出产生毛细压力,使砼产生“毛细收缩”。由此引起水泥砂浆的干缩值为0.1~0.2%;砼的干缩值为0.04~0.06%。而砼的极限拉伸值只有0.01~0.02%,故易引起干缩裂缝。

2.温差收缩

水泥水化是个放热过程,其水化热为165~250焦尔/克,随砼水泥用量提高,其绝热温升可达50~80℃。研究表明,当砼内外温差10℃时,产生的冷缩值εc=T/α=10/110-5=0.01%,如温差为20~30℃时,其冷缩值为0.02~0.03%,当其大于砼的极限拉伸值时,则引起结构开裂。

3.塑性收缩

砼初凝之前出现泌水和水份急剧蒸发,引起失水收缩,此时骨料与水泥之间也产生不均匀的沉缩变形,它发生在砼终凝之前的塑性阶段,故称为塑性收缩。其收缩量可达1%左右。在砼表面上,特别在抹压不及时和养护不良的部位出现龟裂,宽度达1~2mm,属表面裂缝。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大,外加剂保水性差,粗骨料少,振捣不良,环境温度高,表面失水大等都能导致砼塑性收缩而发生表面开裂现象。

4.自生收缩

密封的砼内部相对湿度随水泥水化的进展而降低,称为自干燥。自干燥造成毛细孔中的水分不饱和而产生负压,因而引起砼的自生收缩。高水灰比的普通砼(OPC)由于毛细孔隙中贮存大量水分,自干燥引起的收缩压力较小,所以自生收缩值较低而不被注意。但是,低水灰比的高性能砼(HPC)则不同,早期强度较高的发展率会使自由水消耗较快,以至使孔体系中的相对湿度低于80%。而HPC结构致密,外界水泥很难渗入补充,在这种条件下开始产生自干收缩。研究表明,龄期2个月水胶比为0.4的HPC,自干收缩率为0.01%,水胶比为0.3的HPC,自干收缩率为0.02%。HPC的总收缩中干缩和自收缩几乎相等,水胶比越小自收缩所占比例越大。由此可知,HPC的收缩性与OPC完全不同,OPC以干缩为主,而HPC以自干收缩为主。问题的要害是:HPC自收缩过程开始于水化速率处于高潮阶段的头几天,湿度梯度首先引发表面裂缝,随后引发内部微裂缝,若砼变形受到约束,则进一步产生收缩裂缝。这是高标号砼容易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5.减水剂的影响

人们发现,自八十年代中期推广商品(泵送)砼以来,结构裂缝普遍增多,这是为什么呢?除了与砼的水泥用量和砂率提高有关外,人们忽视了减水剂引起的负面影响。例如过去干硬性及预制砼的收缩变形约为4~6×10-4,而现在泵送砼收缩变形约为6~8×10-4,使得砼裂缝控制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研究表明,在砼配合比相同情况下,掺入减水剂的坍落度可增加100~150mm,但是它与基准砼的收缩值相比,却增加120~130%(见图1)。所以,在《砼减水剂》规范GB138076-97中规定掺减水剂的砼与基准砼的收缩比≤135%。研究表明,掺入不同类型的减水剂砼的收缩比是不相同的,一般是:木钙减水剂>萘磺酸盐减水剂>三聚氰胺减水剂>氨基磺酸减水剂>聚丙烯酸减水剂。这说明商品砼浇筑的结构开裂机率大与减水剂带来负面影响有关。其机理尚不清楚。

以上是从水泥砼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其各种收缩现象,早期塑性收缩会导致结构出现表面裂缝,砼进入硬化阶段后,砼水化热使结构产生温差收缩和干燥收缩(包括自干收缩),这是诱发裂缝的主要原因。近十年大量使用商品砼开裂增加,除与单方砼水泥和掺合料用量增加外,减水剂增加砼收缩值变形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6.砼后期膨胀出现裂缝,主要是:

(1)水泥中游离CaO过高,Ca(OH)2体积膨胀所致;

(2)水泥中MgO过高,Mg(OH)2体积膨胀所致;

(3)水泥和外加剂碱含量过高,与集料中活性硅等发生碱-集料反应所致;

(4)有害离子Cl-、SO4=、Mg++等侵入砼内部,导致钢筋锈蚀或形成二次钙矾石膨胀破坏所致。

7.结构物在任意内应力作用下,除瞬间弹性变形外,其变形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徐变变形。砼拉徐变时对抗裂有利,一般可以提高钢筋砼极限拉伸值50%左右。而砼压徐变很小,一般把收缩变形与徐变变形的计算一并加以考虑。砼收缩经验公式很多,但是,实际工程所处条件变化较多。一般采用如下任意时间砼收缩计算公式。

εy(t)=3.2410-4(1-e-0.01t)M1.M2……Mn

式中M1.M2……Mn-为水泥品种、骨料,水灰比、温度、养护和不同配筋率等修正系数。

其中不同配筋率的修正系数见表1。也即限制收缩与自由收缩之比,随配筋率提高而减小。

表1

配筋率(%)0.000.150.200.250.300.400.50

修正系数M1.000.680.610.550.500.430.40

(二)设计问题

钢筋砼结构是由砼和钢筋共同承担极限状态的承载力,结构设计师根据地基情况,静、动荷载、环境因素、结构耐久性等控制荷载裂缝。这里不作讨论。从国内外有关规范可知,对结构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问题,客观上存在两类学派:

第一类,设计规范规定很灵活,没有验算裂缝的明确规定,设计方法留给设计人员自由处理。基本上采取“裂了就堵、堵不住就排”的实际处理手法。

第二类,设计规范有明确规定,对于荷载裂缝有计算公式并有严格的允许宽度限制。对于变形裂缝没有计算规定,只按规范留伸缩缝,即留缝就不裂的设计原则。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留缝与否,并不是决定结构变形开裂与否的唯一条件,留缝不一定不裂,不留缝不一定裂,是否开裂与许多因素有关。我们认为,控制裂缝应该防患于未然,首先尽量预防有害裂缝,重点在防。我国结构工程向长大化、复杂化发展,砼设计强度等级向C40~C60发展,设计师多注重结构安全,而对变形裂缝控制考虑不周,这也是结构裂缝发生增多的原因之一。

(三)施工管理问题

砼配合比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水泥与外加剂是否相适应,砂石级配及其含泥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砼坍落度控制是否合理,这些都影响到砼的质量及其收缩变形。

砼浇筑震捣不均匀密实,施工缝和细部处理马虎,会带来结构开裂的后患;过震则使浮浆过厚,抹压又不及时,则砼表面出现塑性裂缝,十分难看。

边墙拆摸板过早(1~3d),砼水化热正处于高峰,内外温差最大;砼易“感冒”开裂。

砼养护十分重要,但许多施工单位忽视这一环节,尤其是墙体和柱梁的保温保湿养护不到位,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某些露天构筑物尽管当地湿度很大,但由于吹风影响,加速了砼水分蒸发速度,亦即增加干缩速度,容易引起早期表面裂缝,风速对水分蒸发速度的影响见表2。这也许是夏季比秋冬季,南方比北方出现结构裂缝较多的原因。

从已建工程调查中发现,底板养护较好,出现裂缝概率较低,而底板上外墙裂缝概率很高约占80%,这与保温保湿养护不足有很大关系。

除上述技术因素外,施工管理不严,赶进度,偷工减料,工人素质差,施工马虎等也是造成结构裂缝的人为因素。

(四)对维护缺乏认识

我们发现不少结构是在浇筑完3~6个月,甚至在1~2年内出现裂缝。除荷载问题外,主要是环境温度和风速引起的收缩变形所致。有些地下室不及时复土;上部结构不及时做好封闭;出入口长期敞开,屋面防水层破坏不及时修补等。这些与施工和业主对结构维护缺乏认识有关。钢筋砼结构与其他物件一样都存在“热胀冷缩”的特征,尤其超长结构更为明显,所以,应重视已浇结构的保温保湿维护工作。

三、有害裂缝与无害裂缝

裂缝按其形状分为表面的、贯穿的、纵向的和横向的等等。裂缝形状与结构受力状态有直接关系。裂缝分为愈合、闭合、运动、稳定的及不稳定的等。例如宽度0.1~0.2mm裂缝,开始有些渗漏,水通过裂缝同水泥结合,形成氢氧化钙和C-S-H凝胶,经一段时间裂缝自愈不渗了。有的裂缝在压应力作用下闭合了。有的裂缝在周期性温差和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扩展和闭合,称为裂缝的运动,但这是稳定的运动。有些裂缝产生不稳定的扩展,视其扩展部位,应考虑加固措施。

根据国内外设计规范及有关试验资料,砼最大裂缝宽度的控制标准大致如下:

无侵蚀介质无防渗要求,0.3~0.4mm。

轻微侵蚀,无防渗要求,0.2~0.3mm。

严重侵蚀,有防渗要求,0.1~0.2mm。

判断裂缝有害还是无害,首先视它是否有害结构安全和耐久性,其次是否影响使用功能(如防水,防潮)。例如地下和水工工程,小于0.1~0.2mm裂缝视为无害裂缝,作简单表面封闭即可,再作柔性防水层就更保险了。楼面裂缝0.3~0.4mm,对结构是安全,视为无害裂缝,可不作处理。对于受力的梁、柱,涉及结构安全,裂缝要妥当处理。

裂缝控制论文篇2

混凝土一般都采用柱塞泵泵送,泵送时会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力,因此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要复核钢管强度、整体刚度、抗倾覆能力,并适当加密立杆间距,减小和控制模板下挠程度,以保证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刚度来承受混凝土的浇筑冲力。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要做到构造合理、重点加强,特别是扫地杆不能缺少。模板拼缝要满足施工及规范要求,做到不漏水、漏浆,为保证楼板厚度应严格控制模板和混凝土顶标高。

尤其要注意的是,楼面堆载不能过早。施工过程中,严格根据楼面混凝土实际强度确定下一层周转材料和柱钢筋的上楼面时间。现浇板上不要过早上人、堆料、增加施工荷载,因混凝土浇筑后要有一个硬化过程,才会有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加以保养,不能对混凝土施加任何外力。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才允许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控制方法很简单,就是要求塔吊司机在接到项目部通知后方允许吊运材料,并且注意严禁集中堆载,才可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破坏性裂缝。

2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出现在暴露于空气中的混凝土表面,裂缝较浅,长短不一,短的仅20cm-30cm,长的可达2m-3m,宽Imm-5mm,裂缝互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防止收缩裂缝的措施

2.1选用水泥时,宜选用铝酸三钙谷量较低,细度不宜过细,矿渣含量不宜过多的水泥,砂不宜用特细砂。在确定配合比时,应采用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和低用水量,选用级配良好的砂子和石子。气温较低时,在混凝土中掺加促凝刑,以加速混凝土的凝结和强度发展。

2.2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2.3振捣密实,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施工中应加强振捣,提高密实度,加强浇水养护,延迟收缩发生,以避免在早期混凝土强度较低时,出现过大的收缩而造成裂缝。

2.4混凝土浇筑后,在初凝前完成抹平工作,终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建议推广二次抹压工艺。抹光后及时用潮湿的草袋或塑料薄膜覆盖,认真养护,也可喷涂混凝土养护剂。

2.5在气温高、风速大、干燥的天气时施工,加挡风设施。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季节,需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必要时加设遮阳挡风及喷雾设施等。

2.6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收缩裂缝多出现在伸缩缝间距过大的建筑中,有的建筑物温度收缩的间距虽符合规范中使用要求,但由于施工周期长,结构在较长时间内为暴露在大气中的露天结构,其收缩变化明显比室内结构要大,因此,大多在施工期间出现裂缝,故在结构中断面薄弱处、应力集中处宜采取各种加强措施。

2.7避免各种应力叠加。混凝土体积较大时,要防止各种收缩应力叠加,在结构应力复杂、应力集中或应力较大的部位,特别要防止出现过大的收缩应力。

2.8掺加外加料。例如掺加膨胀剂可以抵消或大部分抵消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从而控制裂缝的产生。

3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且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前7d内,一般每克水泥可以放出502J的热量,如果以水泥用量350kg/m3-550kg/m3来计算,每m3混凝土将放出17500kJ-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尤其对大体积混凝土来说,这种现象更严重。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所以,混凝生中心温度低,形成温度梯度,造成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温度应力和温度成正比,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内外约束应力(包括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初期出现时很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继续扩大,甚至达到贯穿的情况。

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

3.1考虑选择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或复合水泥,对于体积较大的结构,应优先选择中热水泥甚至低热水泥。其次,可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为更好地控制水化热所造成的温度升高,减少温度应力,可根据工程结构实际承受荷载时的情况,并和设计单位协商,以56d或90d抗压强度代替28d抗压强度作为设计强度。对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高层建筑,28d不可能影响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加设计荷载,因此,将试验混凝土标准强度的龄期推迟到56d或90d是合理的。

3.2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不得已而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考虑在保证强度指标的情况下,掺加一定量活性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微粉等),活性掺合料对水泥的替代越大,降低混凝土温升的效果越好。掺加粉煤灰混凝土的温度和水化热,在1d-28d龄期内,掺入粉煤灰的百分数就是温度和水化热降低的百分数,即掺加20%粉煤灰的水泥混凝土,其温升和水化热约为未掺粉煤灰的水泥混凝土的80%,可见掺加粉煤灰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温升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3.3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引气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由于其减水作用和分散作用,在降低用水量和提高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水化热,推迟放热峰的出现时间,因而减少温度裂缝。

裂缝控制论文篇3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建议

 

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显示,砌体结构常见裂缝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温度裂缝、一类是干燥裂缝也称干缩裂缝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产生的裂缝和其它裂缝。

1.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特征

1.1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特征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会对墙体产生温度裂缝,由于混凝土顶板的温度比其下墙体温度高得多,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又比砌体大得多,故混凝土顶板与墙体之间存在温度变形差,变形差在砌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使墙体产生裂缝。其常见部位是混凝土平屋面下两端的墙体上,门窗洞口边的正八字斜裂缝、顶层纵横墙交接处的阶梯形裂缝、混凝土屋面与墙体交接处或顶层圈梁与墙体间沿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屋顶女儿墙的不平裂缝。这些裂缝经过一个冬夏这后,会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但仍会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2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特征

对于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例如混凝土小型砌块是由碎石或卵石为粗骨料制做而成的,本身就具有混凝土的脆性,同时又存在着干缩的重要特性,在自然养护28天后,其干缩只能完成50%左右,干缩率为0.3—0.45mm/m,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对于轻骨料砌块来说干缩变形更大。免费论文。干缩变形的特征早期发展很快,以后渐渐减慢,几年后才能完成。但干缩后的材料受潮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只是较第一次干缩变形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但仍会产生干缩裂缝。免费论文。烧结粘土砖及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虽然很小且变形完成也比较快,但在潮湿环境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其产生的裂缝同样属于干缩裂缝。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较广,数量较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的倒八字裂缝,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过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的水平裂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各楼层的窗过梁两端裂缝,窗台两角斜裂缝,大片墙面上的底部重,上部轻的竖向裂缝,不同材料结合处的裂缝等。

1.3温度、干缩共同作用引起的裂缝及其它裂缝

无论是烧结类砌体还是非烧结类砌体,在建筑物上都存在着温度、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这两种裂缝的组合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的裂缝也不同,其裂缝较单一因素裂缝更为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操作的过于简单,砌体强度不足等因素而产生的裂缝也是裂缝的重要因素。对于新型墙体材料没有针对性的构造措施,砌体表面杂物清理不彻底,材料堆放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工人技术水平差,都会造成墙体水平裂缝。

2砌体裂缝的控制

2.1设计方面控制

提高设计者的设计理论水平,实践、实验能力。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出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在重视强度的同时增加抗裂构造措施,将多发裂缝区域抗裂措施加以说明,并明确交底,细化设计说明 ,提供相应的抗裂节点详图,尽可能的将可避免的裂缝消灭在设计当中。

2.2施工方面控制

施工前技术人员应仔细阅读图纸,做好施工前交底,砌筑工人持证上岗,加强学习,提高砌筑工人技术水平。所用材料必须提供进场合格证、准用证及复试报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配制砂桨。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施工配合比必须计量准确,拌制砂桨的和易性良好,稠度控制在50—70mm。建立工序交接检查,质量专检,报检制度,杜绝野蛮施工,偷工减料现象,确保砌体质量。

3控制砌体裂缝的具体措施建议

3.1在控制裂缝观念上引入“防”、“放”、“抗”相结合的思想观念,使设计者在重视强度的同时, 同样重视抗裂构造措施,将先进的切实可行的构造作法编入《砌体规范》。

3.2控制混凝土屋面的温度变化与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应在屋面放置保温隔热层,在屋面设置排气道,将潮汽有效排出,找平层上设置控制缝,其间距不应大于6m,在挑檐板长度方向设置不大于10m的分隔缝,缝宽不小于20mm,用弹性油膏嵌缝,除温度伸缩缝外,宜在墙体适当部位设设置控制缝,其间距不宜大于30m。

3.3控制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应在砌体上设置竖向控制缝

控制缝位置宜设在建筑物的一、二层和顶层;按墙体的高度、厚度有变化处;门窗口的一侧或两侧;距相交墙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的一半处。控制缝应作成隐式,与墙体灰缝一致,其宽度不大于12mm,内嵌弹性密封材料,控制缝间距不应大于8m或墙高的三倍; (无洞墙体)不应大于6m, (有洞墙体)不应大于4.5m

3.4在楼盖和屋盖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设置直径不小于2ψ16,间距不大于2400mm也不小800mm的配筋带。在墙洞口上、下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一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设置纵筋,直径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焊接网片,间距不大于600mm,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小于600mm的灰缝钢筋。免费论文。配筋带及灰缝钢筋应通长设置,锚固在相交墙或转角墙内,其锚固长度不小于400mm,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不小于15mm,并应进行防腐处理。

参考文献:

1 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 范振方,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工程建议标准化》,1996

3 配置灰缝钢筋砌体的裂缝控制,第10届国际砌体会议论文集,1994

4 《砌体设计规范》

5 《砌体结构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B211900.4—2005J10514-—2005

裂缝控制论文篇4

【关键字】桥梁;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一、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研究

桥梁工程属于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桥梁施工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混凝土裂缝属于桥梁施工中常见病害问题,其危害较大,严重会影响桥梁应用功能,降低其使用年限,影响过往车辆人员安全性。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较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因素所引起的裂缝:

(一)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裂缝

在桥梁工程中,混凝土应用量较大。然而混凝土本身具有着热胀冷缩的特性,当混凝土外部环境温度或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出现较大变化时,混凝土会产生变形,变形受到约束,则会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一定拉应力,当其拉应力超出混凝土设计极限抗拉强度时,则会产生混凝土裂缝,即温度裂缝。

(二)收缩引起混凝土裂缝

收缩引起混凝土裂缝即收缩裂缝,主要是混凝土在收缩过程中其体积出现变化所引起的裂缝问题,主要分为塑性收缩裂缝与干缩裂缝两种形式。其中塑性收缩裂缝主要发生于混凝土初凝之后混凝土养护作业之前,在此阶段中,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强烈,其水分蒸发较快,出现泌水问题,失水量较大,混凝土结构收缩。在收缩过程中,混凝土表层受到来自于混凝土内部模板、钢筋及混凝土的限制及制约,受拉应力影响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不均匀裂缝。干缩裂缝发生于混凝土硬化前后,在此阶段,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较快,内部水分蒸发较慢,导致混凝土表面收缩量较大,混凝土内部收缩量较小,受内部混凝土结构约束,混凝土表面受到拉应力,一旦拉应力超出混凝土表面最大抗拉强度时则会产生干缩裂缝。

(三)钢筋锈蚀引起裂缝

在桥梁混凝土施工中,如混凝土施工质量较差,或混凝土保护层设计厚度不足,二氧化碳对混凝土保护层进行侵蚀碳化并侵蚀到钢筋表面,受二氧化碳等因素影响,钢筋附近混凝土碱性较低,受氯化物影响,导致钢筋铁离子含量增加,破坏钢筋表面养护膜。钢筋铁离子与混凝土内水分及氧气出现锈蚀反应,锈蚀物体积增加,对周边混凝土产生膨胀力,从而导致混凝土剥离与开裂,沿钢筋方向产生裂缝。

除了以上几点以外,引起桥梁混凝土的裂缝还包括沉降引起裂缝、冻胀引起裂缝、荷载引起裂缝等,此外,桥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及养护措施是否合理,均关系着混凝土是否会产生裂缝。

二、桥梁施工中裂缝控制措施

为保障桥梁施工质量,应采取措施进行裂缝控制。综合考虑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提出以下裂缝控制措施:

(一)加强温度控制

在桥梁混凝土施工中,应保证桥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选择低水热化水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整体性能的基础上,降低用水量,在混凝土集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减水剂等;在混凝土拌合作业时,应合理控制原材料拌合温度,如原材料温度较高,则应对原材料采取洒水降温措施,如对碎石集料进行降温,降低混凝土拌合温度及混凝土浇筑作业时温度。桥梁工程在夏季施工,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应降低桥梁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充分利用浇筑层面积进行散热;为实现混凝土浇筑施工温度控制,可以在混凝土内部敷设降温水管,从而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为降低桥梁施工裂缝,在桥梁施工作业中,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有效控制施工时间。应优先选择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在桥梁施工中,塑性沉降裂缝较多,针对这种裂缝应做好基础处理,合理布置支架,通过面积法进行支架表面受力测定,应用预压方式以降低支架非弹性变形问题。合理掺入化学添加剂,如减水剂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泌水,有利于混凝土二次抹面;针对塑性收缩裂缝,应做好混凝土养护措施,通过覆盖麻袋或苇席湿润以降低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温度裂缝属于混凝裂缝最主要裂缝,应加强温度控制,充分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

(二)加强桥梁混凝土施工控制

在桥梁混凝土施工时,应按照桥梁施工实际要求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发挥监理单位作用,保障其材料及配合比满足桥梁施工要求。在混凝土施工中,采取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施工工艺,保证分层厚度合理,振捣密实。重视混凝土施工养护工作,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通过湿润养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温度裂缝及干缩裂缝,控制裂缝产生。

(三)桥梁混凝土裂缝修补措施

针对桥梁施工中已经出现的裂缝问题,其裂缝控制应采取修补措施进行处理。常见的裂缝修补措施主要包括表面修补法、灌浆及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等。其中表面修补法属于一种常见的修补措施,在处理对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不存在影响的表面裂缝及深层裂缝中较为适用,主要处理方法为:选择水泥浆、环氧材料等涂抹于裂缝表面,以实现裂缝修补目的;灌浆及嵌缝封堵法,在处理对混凝土结构存在影响的裂缝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压力设备,将水泥浆、环氧树脂、聚氨酯等胶结材料压入到混凝土裂缝中,最终实现封堵加固目的,其处理效果较好;如桥梁混凝土裂缝对混凝土结构性能存在较大影响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如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等措施。采取修补措施,实现桥梁混凝土控制,保障桥梁运行安全性及效益。

结 语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为保障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实现桥梁工程效益,应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桥梁混凝土裂缝。在分析桥梁施工中裂缝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温度控制、加强桥梁混凝土施工控制、采取桥梁混凝土裂缝修补措施,以实现桥梁混凝土裂缝控制。实践证明,保障混凝土材料质量,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按照规范进行混凝土施工,保证浇筑及振捣效果,重视混凝土后期养护,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实现桥梁工程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文雄.桥梁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2]林兴旺,连叶.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防止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

[3]黄慧静.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箱梁裂缝成因分析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裂缝控制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TV544+.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砼裂缝与温度应力的成因

(一)砼裂缝的成因

砼裂缝是影响砼工程施工质量与使用性能的重要原因,其中引起砼裂缝的原因呈多样化,其中以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砼的不均匀性与脆性、砼结构的不合理性、砼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模板变形等为主。大量研究证实,砼硬化过程水泥必然会出现水化热现象,此时砼的内部温度势必会急剧增加,由此可使砼表面出现一个拉应力。砼施工后期的降温过程必然会受到老砼或基础的制约,此时砼内部同样会产生一个拉应力。除此以外,不断降低的气温亦会使砼表面产生一个拉应力。若上述拉应力的总和比砼的抗裂能力更大,其必然导致砼裂缝的出现。砼内部湿度通常变化较缓或较小,但砼表面的湿度变化却相对较剧烈或较大,此时若不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其必然因内部变形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二)砼温度应力的成因

砼温度应力的形成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即早期阶段、中期阶段、晚期阶段,其中早期阶段是指从砼浇筑完毕到水泥水化放热完毕的阶段,期间砼弹性模量的变化较剧烈且水泥的水化热现象较明显;中期阶段是指从水泥水化放热完毕到砼冷却至恒温状态,期间温度应力多由砼的外界气温环境与冷却现象所致;晚期阶段是指砼的运转时期,期间温度应力多由砼的外界气温变化所致。针对砼温度应力的成因,其大致包括如下两大方面:

自生应力:若边界部位分布着完全静止或未受任何约束的结构,加上砼内部温度呈非线性分布,此时温度应力主要由砼结构自身相互约束所致,例如桥梁墩身,桥梁墩身结构尺寸较大,则砼表面易受到砼冷却过程内外温差的影响而产生一个拉应力。约束应力:砼结构的部分边界或全部边界因被外界条件所制约而无法自由变形,此时便可能产生一个应力,例如护栏砼或箱梁顶板砼。

二、砼施工温度的控制与裂缝的控制

由前文可知,加强对砼施工温度的控制是提高砼施工质量与施用性能的关键,同时也是防止砼产生裂缝的有效途径。若想实现对砼施工温度的控制,通常应从改善约束条件与控制温度两个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一)砼施工温度的控制措施与约束条件的改善措施

砼施工温度的控制措施:切实减少砼拌合物内水泥的用量,具体措施包括选用干硬性砼、改善骨料级配、添加塑化剂或引气剂、掺入混合料等。在砼拌合阶段,事先用水或加水冷却碎石,由此把砼的浇筑温度控制到一定范围。若砼浇筑环境气温过高,应尽量减少砼浇筑的厚度,由此通过浇筑层面事先散热。把水管埋设到砼的内部,同时通入冷水,由此达到降低砼内部温度的目的。严格控制砼的拆模时间,若遭遇气温急剧降低,必须及时做好相应的表面保温措施,由此规避砼表面的温度梯度变化。约束条件的改善措施:砼的分缝分块应科学合理;基础的整体起伏度应控制到一定范围。砼施工工序的安排应科学合理,由此有效规避高差过大或侧面暴露时间过长等。

(二)大量研究成果已证实,砼抗裂能力的提高、砼表面干缩的规避、砼整体性能的改善及加强砼的养护等措施皆对控制砼裂缝问题至关重要。贯穿性裂缝对砼结构的整体性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其中贯穿性裂缝的恢复处理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则必须对贯穿性裂缝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

(三)若想提高砼施工阶段模板的周转率,通常需尽早拆除新浇筑砼的模板。若砼温度比实时环境气温更高,则必须重点考虑砼的拆模时间,由此规避砼表面出现早期裂缝。新浇筑砼的早期拆模通常会使砼表面出现一个较大的拉应力,同时会引起“温度冲击”现象的出现。就砼浇筑初期而言,水泥的水化热现象易使砼表面产生一个较大的拉应力,加上砼表面温度比当时气温更高,若拆除模板,砼表面的温度必然会急剧下降,同时也会导致温度梯度的出现,此相当于把一个拉应力附加到砼的表面,由此与水泥的水化热应力及砼的干缩应力叠加,此时砼表面异常大的拉应力极易导致砼裂缝的出现。针对此问题,本文建议待拆除掉模板后立即把一层轻型保温材料覆盖到砼表面,此项举措对控制砼表面拉应力至关重要。

(四)加筋通常对大体积砼温度应力具有较小的影响,究其原因为大体积砼具有非常低的含筋率,则其举仅对普通钢筋存在一定的影响。若砼的温度较低且砼的应力较屈服极限条件更低,则钢筋的各项性能皆始终保持稳定状态,但此现象与时间、应力状态、温度皆没有任何关联性。钢筋的线胀系数非常接近砼的线胀系数,且温度变化仅会给两者的内应力造成极小的影响。考虑到钢筋的弹性模量超出砼弹性模量的7倍~15倍 ,若砼因内应力与抗拉强度持平而产生裂缝,则钢筋的应力最好控制到100kg/cm2~200kg/cm2之间。由此可见,通过钢筋来控制砼微小裂缝的产生具有非常大的难度,但经加筋处理的砼结构内部所产生的裂缝必然会较原来数目更多、深度与宽度更小、间距更小。当钢筋的直径变得更细且间距变得更密,其必然对改善砼的抗裂性意义重大。钢筋砼结构或砼结构的表面极容易产生一系列浅而细的裂缝,此类裂缝通常以干缩性裂缝为主。尽管此类裂缝的危害性较其他裂缝轻,但其仍会影响到砼结构的耐久性与强度。除上述措施以外,本文认为合理使用外加剂对控制砼裂缝的出现意义重大,如合理使用减水防裂剂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砼裂缝问题是影响砼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性问题,而砼温度应力的成因大致包括自生应力与约束应力两大类。本文结合砼裂缝的成因与砼温度应力的成因,简要探讨了砼的施工温度与裂缝控制问题,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砼拌合阶段事先用水或加水冷却碎石,由此把砼的浇筑温度控制到一定范围或把基础的整体起伏度控制到一定范围等,由此提高我国砼工程的施工温度与裂缝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1] 刘理白.浅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3).

[2] 孙虎刚,郭晓涛,赵小娟等.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控制[J].华章,2010,(17):156,165.

[3] 宁官三.探讨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213,292.

裂缝控制论文篇6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裂缝

 

预应力空心板是桥梁工程的主要受力结构,保证预应力空心板的质量首先要把好混凝土的预制质量关,才可以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本人根据自己在青海青南地区某桥梁空心板施工中发生裂缝现象后,及时采取措施对梁板的预制全过程进行了调查分析,查阅有关试验资料,对施工工艺做了详细了解,找出了产生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表面裂缝得到了控制,有效防止了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再次发生。

一、概述

该桥地处青海青南地区,海拔4200米。下面是该桥的有关参数:

1、结构类型:跨径16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2、混凝土设计强度:50Mpa;

3、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碎石:水=1:1.44:2.58:0.38

4、水泥用量:P42.5级水泥450kg/m3

二、裂缝的产生

空心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拆模后,沿连接筋竖向产生50—150mm,宽度为0.02—8.08mm的裂缝,顶面也出现50—100mm,宽为0.02—0.12mm的裂缝。凿开混凝土裂缝发现,裂缝深度在0—5mm之间,初步判定为收缩裂缝或温度裂缝,不影响空心板的正常使用,但考虑预应力刚绞线放张后,有使混凝土顶面抗拉强度降低,致使裂缝长度、宽度和深度增长的可能,为此,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改进措施是完全必要的。混凝土裂缝在浇筑后24h内产生,这时混凝土最敏感,易产生震动裂缝、收缩裂缝和沉陷裂缝。早期裂缝一旦发生,会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并使混凝土暴露于易损伤环境的表面增加,这使混凝土早期老化,裂缝的产生使混凝土渗水性增大,从而影响其耐久性和缩短其使用寿命。

三、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水泥采用42.5级,经检验符合规范要求,水泥用量:500kg/m3。

高强混凝土由于其水泥用量大多在450—600kg/m3,是普通混凝土的1.5—2倍。这样在混凝土生成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而引起的体积收缩即自缩就大于普通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的几率也大于普通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因采用高标号水泥且水泥用量大,这样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化放热量大,将加大混凝土的最高温升,从而使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加大。再叠加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导致温度收缩裂缝。由于高强水泥混凝土中水泥含量是普通混凝土的1.5倍,在硬化早期由于水分蒸发引起的干缩也将大于普通混凝土。

碎石经检验级配符合规范要求,压碎值8.3%<12%(规范指标),含泥量0.7%,不符合规范要求。

砂采用河床中砂,含泥量4.2%>3%,不符合规范要求,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水采用河水,属饮用水。

减水剂符合规范要求。

碎石和砂含泥量超标,对混凝土表面裂缝有一定的影响,水泥用量过大,也是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

2、设备因素

对张拉设备进行校验,如果张拉用的千斤顶仪表不准,张拉力超过设计值,造成台座变形位移,假如浇筑完混凝土后台座发生变形,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经检查,设备符合要求,台座地基满足要求,没有发现台座变形、位移、下沉现象。

3、施工工艺因素

(1)、混凝土的拌制。拌和设备是500型强制式搅拌机,操作时拌和时间为1min左右,时间过短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取其坍落度为3.5,判定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干缩量增大,产生干缩裂缝。硕士论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2)、混凝土浇注。工地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过程出现过振现象,致使混凝土表面粗细集料离析,靠近模板的混凝土表面细集料集中。

(3)、混凝土养生。现场操作往往是等混凝土脱模后才开始养生,空心板顶面裸露在大气中,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致使表面干缩裂缝。

4、混凝土内箍筋的影响因素

由于钢筋和混凝土膨胀率的差异,钢筋的膨胀率大于混凝土的膨胀率,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小于钢筋膨胀所产生的应力,从而使混凝土表面拉裂。硕士论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5、混凝土自身应力产生的裂缝

(1)、收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燥过程是由表面逐步扩展到内部的,在混凝土内呈现含水梯度,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内部混凝土承受压力,当表面混凝土所产生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2)、温度裂缝。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作用、阳光照射、昼夜温差大等因素影响致使其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这时内部混凝土受压应力,表面混凝土受拉应力,由于混凝土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在表面拉应力达到并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产生间距大致相等的直线裂缝即温度裂缝,该结构裂缝形态正是如此。

四、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进场材料必须经严格检验后方可使用,对高标号混凝土使用高标号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水泥初凝时间必须大于45分钟。细集料使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细度模数应大于2.6,含泥量小于2%。粗骨料使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含泥量小于1%,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5%。严格控制水灰比,保证水用量控制在标准之内。硕士论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2、混凝土的拌和。硕士论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细致分析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其水灰比,减少坍落度,合理掺加减水剂。硕士论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混凝土拌和时间控制在2min,搅拌时间短混合料不均匀,时间过长,会破坏材料的结构。硕士论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严格控制加水量,经常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3、混凝土的浇注。混凝土浇注应选择一天中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对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动到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器,避免过振,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的养生。不论是收缩裂缝还是温度裂缝,混凝土的养生最为关键。在混凝土浇注收浆结束后,尽快以草帘覆盖和洒水养生,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在湿润状态,不允许混凝土在高温下裸露暴晒。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很多的热量,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必须在侧模外喷水散热,以免混凝土由于温度过高,体积膨胀过大,在冷却后体积收缩过大产生裂缝,混凝土养生时间不少于两周。

5、芯模。充气芯模在使用前应经过检查,不得漏气,有些混凝土空心板顶面裂缝就是由于混凝土在未达到2.5Zpa时芯模漏气,致使顶面混凝土开裂。

五、结论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混凝土表面裂缝逐渐消失。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是桥梁的承重结构,因此,在预制前,必须要制定出施工工艺流程,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掌握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要点,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测各项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混凝土空心板的施工质量。

裂缝控制论文篇7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分析

 

引言: 我国著名混凝土裂缝专家王铁梦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害程度是可能控制的”。混凝土专家的研究说明了混凝土裂缝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同时也指出了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科技论文,原因分析。在我国,作为高等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每年的建设里程已超过1.5万公里,而且还有加速发展的趋势,但水泥混凝土路面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相当严峻的,突出的问题有:破环严重,破损速度较快,修复困难。其裂缝正成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之一,必须引起重视,认真分析其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以防治。本文主要从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分类,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谈一些浅显的看法以供借鉴。

一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分类

1.1 按裂缝在厚度方向发生程度分 ①表面裂缝。科技论文,原因分析。主要是由混凝土混合料的早期过快失水干缩引起的厚度方向未完全断裂的裂缝,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不规则短小裂缝;②贯穿裂缝。由水泥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而产生的已完全折断成两块以上的裂缝(也称断板)。

1.2 按裂缝发生的方向分 ①横向裂缝。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②纵向裂缝。顺路方向出现的裂缝;③斜向裂缝。科技论文,原因分析。不平行于顺路方向及不垂直于行车方向的裂缝;④交叉裂缝。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错的裂缝。

1.3 按裂缝发生的时期分 ①早期裂缝。混凝土路面浇注完成后,未完成硬化和开放交通就出现的断板,称为早期裂缝和施工裂缝;②使用期裂缝。混凝土路面开放交通后出现的裂缝,也称后期裂缝。

二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且较复杂,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根本原因在于温度应力与荷载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或者是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包括失水收缩和温度收缩)及其与基层间的强大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粘结剪应力)。这两个方面与施工工艺和混凝土材料本身有着关系。

2.1 施工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合理利用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对避免和预防混凝土路面的早期裂缝尤为重要。

2.1.1 基层施工原因: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必须刚度大、整体性强和水稳性好。常用的基层结构有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石灰土、工业废渣类等半刚性基层。石灰土宜作为底基层,不宜作为水泥混凝土等高级路面的基层。石灰土的初期强度和水稳性较低,同时干缩,冷缩易产生裂缝。科技论文,原因分析。

2.1.2 面层施工原因①混凝土混和料搅拌不足或过分,振捣不密实,形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或粗细骨料离析分层,易导致早期开裂。②混凝土在拌和时,由于水化热产生较大的内外温差,其产生的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③混凝土在运输时,由于运距较长或路面不平颠簸振动作用,使混凝土混合物产生漏浆失水以及分层离析,也会使浇捣后的路面产生裂缝。④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当,使混凝土失去凝结硬化所需的水分,从而形成干缩裂缝。⑤没有及时进行路面切缝,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较大温度应力,由热胀冷缩原理,在混凝土板较薄弱处形成不规则的贯穿裂缝,主要以横向裂缝为主。⑥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过早的通车,使混凝土在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就承受荷载,也会产生早期裂缝。

2.2 材料原因

2.2.1水泥的选用。通常应选用强度高、干缩性小、抗磨性能及耐久性能奸的水泥,施工时根据公路等级、工期要求、浇筑方法、路用性能要求、经济 性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从标号。

2.2.2粗谷料。粗骨料的强度应高于混凝土标号的1.5倍,其压碎值不宜大于2O%;骨料的强度要符合质量要求,通过硫酸钠溶液浸泡,然后烘干,经5次循环的重量损失不宜大于8%.;粘土、淤泥、尘屑、硫化物和硫酸盐、有机质、云母、轻物质及针片壮颗粒等有害杂质,要采取高压水冲洗等措施将其控制在3%以内。

2.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与否,影响着混凝土路面的强度与施工质量,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偏大,水灰比偏大都易使混凝土面板产生裂缝。

三 预防措施

3.1 从施工工艺上控制

3.1.1基层质量的控制

①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类基层,有条件的地方建议采用水泥稳定风化料基层。应控制水泥的含量,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容易产生裂缝,过低强度不够,稳定性差。水泥含量一般控制4—5%为宜。科技论文,原因分析。②建议采用厂拌法拌合基层料,能保证拌合物的均匀性和配料准确,质量容易控制。科技论文,原因分析。③基层施工时,采用拉钢线的方法严格控制顶面标高和平整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碾压,确保基层的压实度达到95%。④加强基层的养护工作,在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前应保证基层面的湿润状态。⑤为减少混凝土与基层之间的摩阻力,建议采取在基层面上加铺塑料薄膜或洒布粘层油的方法。

3.1.2 混凝土面层的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根本原因在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值太小,不足以抵抗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形。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值或抗拉强度值,改善路面的抗拉能力,可采 取以下措施:

(1)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随着抗压强度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因此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提高其抗裂性能。目前水泥混凝土 路面多采用m2C30、C35较高标号的混凝土。

(2)采用碎石配制混凝土。因为采用碎石配制的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比用一般卵石配制的混凝土提高30%左右。

(3)控制混凝土骨料的最大粒径。采用最大粒径较小的骨料配制混凝土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因此《规范》中 限制骨料最大粒径在一般公路中不超过40mm,在高等级公路中 不超过35mm,甚至限制在25mm以下。

3.2 从材料上控制

3.2.1 应尽量选用强度高、收缩性小、安定性好、耐磨性强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同标号和不同品种的水泥严禁混合使用,检验不合格的水泥禁止使用。水泥标号不得低于325号。

3.2.2 粗细骨料的含泥量一般不能超过3%,石子应该有一定的硬度和抗压碎能力,粒径不得大于40mm,砂应选用洁净的中砂,骨料的级配应良好,以确保混凝土

3.2.3加适当的外加剂。一般来说,加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 的用水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分蒸发速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值。拌合物具有足够的强度。

四 结论

我们永远不可能战胜裂缝,不可能消灭裂缝,不可能杜绝裂缝,只能控制裂缝,允许无害裂缝的存在,要求不出现和少出现有害裂缝,并把无害裂缝减少到最低限度。这说明了由于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也由于混凝土内在原因及温度变形、湿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陷变形 的影响,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难免发生各种类型的裂缝。但 只要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在施工中切实抓好基层强度、混凝土的配和比设计、施工工艺、切缝时间和深 度、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通过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和路面 结构并采取有效的浇注后的防治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8月上旬刊供稿文/刘斌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07.

3.水泥混凝土路面断裂成因及对策分析朱建飞、李俊2010

裂缝控制论文篇8

关键词: 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早期收缩;养护;控制裂缝

Abstract: Non load crack of commodity concrete is the serious quality defects in th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consequence is a reduction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power structure, basic equipment (especially GIS large volume concrete foundation concrete durabil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of commodity concrete and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cracks, diversity of load non commodity concrete, points out that the non load cracks in commercial concret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arly cracking of concrete, and the root of early cracking is the early contraction time of commodity concrete is mixed concrete time.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ntrolling non load cracks in commercial concrete, mainly in the concrete before the initial setting timely maintenance; also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ource of crack for process control and monitoring, with the various aspects of materials,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tc..

Keywords: Commercial concrete; non load crack; shrinkage crack control;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品混凝土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现代混凝土技术进步和整体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但随之也发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非荷载原因引起的裂缝,随着商品混凝土泵送法施工、外加剂应用技术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裂缝数量日益增多,开裂的时间大大提前,如有些大体积设备基础、变压器基础在浇筑后2~3天内就出现了贯穿性裂缝,建筑物中的现浇梁、板在刚拆除模板甚至浇筑后6~12小时内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在相应程度上解决了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质量通病。但是从质量管理角度上来看,商品混凝土的应用也给我们带来了结构上发生非荷载裂缝的质量通病。非荷载裂缝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大大地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早期收缩裂缝是非荷载裂缝的主要成因。近年来,对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成因和控制开展了大量研究,并从各方面提出了很多措施,但裂缝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已成为建设工程质量的顽疾。为此,本文将通过对比现代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的差异,分析现代混凝土非荷载裂缝成因的多元性,并通过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的试验研究,寻找降低混凝土早期开裂的有效途径,以破解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这一长期困扰建设工程的技术难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控裂为防治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提出建设性意见。

1、混凝土发展的差异性

1.1设计差异

对于自拌混凝土,已经形成的设计理论和措施是:增设构造钢筋、设缝等已能较好地控制非荷载裂缝;对商品混凝土,当采用了这些措施,甚至掺外加剂等技术应用后,裂缝的问题依然严重。因此从设计角度分析主要的差异问题是:

①增加构造钢筋的作用效果、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等理论问题和应用实践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完善;

②原有的设缝间距依据是否仍然采用;

③外加剂的实际效果与设计技术指标是否吻合;

④在设计角度对材料的技术参数提出具体要求;

1.2材料差异

自拌混凝土的投料顺序为“水泥+砂+石子+水”;商品混凝土的投料顺序则为“水泥+砂+石子+水+化学外加剂+矿物外加剂”。同时,就原材料而言,自拌混凝土水泥筛余5~8%,比表面积250~300m2/kg,标稠用水量26~27%,掺合料1~2种;现在商品混凝土用的水泥筛余1~3%,比表面积350~400m2/kg,标稠用水量27~30%,掺合料8~122.3。

1.3混凝土性能方面

商品混凝土与自拌混凝土相比,坍落度大、强度等级偏高、早期强度高、水化热大、收缩大、早期收缩比自拌混凝土增大。

1.4施工方面

施工工艺从传统的现场搅拌为主转变为现在的预拌混凝土为主、泵送辅助施工的方式。坍落度从原有混凝土的30~50mm,到现在混凝土>100mm,振捣工作量减少了,可到现场经常会出现违背配合比计算加“生水”的现象。混凝土养护的方式、及时性未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

1.5管理方面

自拌混凝土与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监理和质量监督的内容不同,同时监理单位和质监部门对非荷载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预控关注不足,特别是理解上尚存在一定差距,认为只是细微的裂缝,不足以重视,这些差异构成了商品混凝土非结构裂缝的质量通病。

2、商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材料因素

水泥化学指标的变化、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和外加剂的应用,砂石资源短缺引起的质量差异,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直接材料因素。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对材料的可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流动性、高砂率、和较小的粗集料粒径,从而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间接材料因素。

2.2施工因素

商品混凝土浇筑方式和养护措施不到位,特别养护不及时和现场加水问题,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施工因素。

2.3设计因素

非荷载裂缝控制的设计理论缺少系统的研究和计算,从而缺乏相应有效的设计控制措施,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设计因素。

2.4管理因素

监理单位和质监部门对非荷载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关注不足,特别是理解上尚存在一定差距,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管理因素。

3非荷载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3.1非荷载裂缝的预防

非荷载裂缝的产生主要集中表现在早期的收缩开裂,同时后期出现的一些干缩、温差等因素造成的非荷载裂缝的源头,也往往取决于早期收缩产生的细微裂缝。掺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使混凝土的早期收缩与不掺时相比急剧增大,是造成现代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的重要因素;对掺减水剂混凝土,早期养护在抑制早期收缩、防止早期开裂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水灰比较小的混凝土,除了要在初凝前开始及时养护外,关键是要确保足够的早期养护时间;初凝后保证8h的有效养护,混凝土早期收缩将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大大减小早期开裂的风险。因此做好早期预控是控制裂缝的关键因素。

3.2裂缝预控的理念

商品混凝土作为现代主打混凝土,由于原材料、施工工艺等的变化,尤其是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的应用,使得混凝土的早期呈现较大的收缩性,易于开裂;通过试验室提供的试验数据表明:早期养护对抑制早期收缩、防止早期开裂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混凝土非荷载裂缝的成因多元性,与材料、施工、设计及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有关。

基此原因,针对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的控制,我们提出以下控制理念:对于现代混凝土非荷载裂缝的控制简单而有效的措施是加强早期养护,养护的关键是“及时”与“有效”,即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开始养护,并且要确保初凝后8h的有效养护时间;同时,为解决这一质量通病问题,应改变以往施工对养护的及时性、方式性缺乏足够重视的态度,改变监理单位和质监部门对非荷载裂缝的重视,转变建设、监理、施工等管理人员的观念,实现材料、施工、设计各方面的有效配合。

对于以掺外加剂为主要特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应及早树立对养护是预控的关键因素理念,放弃以往对养护的轻视态度。做到对简单的养护要求和施工工艺有足够的重视,并严格执行。主要的要求包括:良好的施工组织规划,以避免先浇筑的混凝土得不到及时养护;采用合适合理的养护方法,比如PVC塑料膜覆盖法、蒸汽喷雾法、养护剂养护等多种养护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平,控制机械的速率和方向等等,均能。

3.3养护标准、方法

判断混凝土养护的标准首先是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时间;其次是必须在初凝之前开始进行养护,不能因为混凝土表面潮湿而无需养护,。

养护的方法采用PVC塑料膜覆盖法、蒸汽喷雾法、养护剂养护、洒水养护等方式,尤其是蒸汽喷雾法的效果相对来说适合商品混凝土的特性。但是在混凝土终凝前不建议采用洒水养护,避免养护不均匀,产生微小裂纹。

4结论

(1)掺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使得混凝土的早期收缩与不掺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时相比急剧增大,控制混凝土早期收缩是控制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的关键。

(2)掺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的混凝土,起始养护时间对早期收缩的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初凝后8小时(h)内,是收缩的急剧增加期,对水灰比较小的混凝土,即使仅仅推迟2小时(h),均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若从初凝后8小时(h)才开始养护,从早期控制收缩裂缝来说,将失去任何作用。因此,从抑制早期收缩开裂的角度考虑,必须在初凝前开始及时养护,并确保初凝后持续8小时(h)以上的养护时间。

(3)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成为当前质量通病与材料、施工、设计及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有关,有其多元性。因此控制非荷载裂缝的主要关键点是:简单而有效的措施是加强早期养护,养护的关键是“及时”与“有效”,既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养护,同时也要确保初凝后8小时(h)的有效养护时间,养护的方式有塑膜密封养护、保湿养护、养护剂养护等方法;

(4)在裂缝控制方面应着力强调对裂缝的源头控制与过程监控,彻底摒弃当前对裂缝被迫善后的消极补救方式,切实转变建设、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努力实现材料、施工、设计及管理各方面的配合。

参考文献:

裂缝控制论文篇9

论文摘要: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最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但填充墙常出现开裂现象,造成使用不便,引起安全隐患。因此分析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分类与生成机理,加强防范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控制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填充墙裂缝的控制已经成为整个建筑行业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分类与生成机理

(一)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的形式较多,主要有垂直裂缝、水平裂缝、阶梯形裂缝,裂缝多为细小裂缝。在任何墙面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干缩裂缝。我们知道,混凝土结构中常用轻质砌块作为填充墙材料,砌块具有随着含水量的降低产生干缩变形的特征,通常砌块成型后的1个月内收缩变形比较大,以后渐趋稳定。干缩后的砌块在砌筑时,遇水受潮后又发生膨胀,然后随着砌体干燥再次于缩,砌体内部产生收缩应力,在薄弱的部位产生拉裂缝。这类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分布较广,开裂严重的部位主要位于填充墙与梁、柱及剪力墙连接部位。

(二)结构裂缝

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必然产生变形。比如梁跨较大时,会产生较大挠度;建筑较高时,相邻竖向受力构件的竖向压缩变形必然存在差异;建筑物两部分高差或地基变形模量差异过大,相邻部位易产生较大沉降差。结构构件的差异变形,易导致填充墙变形不一致,使其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当其主拉应力超过砌体抗拉极限强度时,填充墙砌体就会沿着主拉应力迹线产生因剪切引起的拉裂缝。

(三)构造裂缝

混凝土砌块在切割过程中,表面会存在松散颗粒和灰尘附着物,抹灰时如不清理干净,将很容易形成“两层皮”,这样日后会有空鼓开裂的隐患。如果混凝土砌块表面凹凸不平,抹灰不均匀,产生收缩不均匀,也会成为空鼓开裂的原因。其主要的主要原因是:(1)设计构造措施处理不当。由于设计人员对砌体材料性质不清楚,对结构变形特征认识不足,对节点防裂构造措施缺乏经验,设计中对防裂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都会在填充墙内部引起应力分布不均,导致薄弱部位开裂。(2)由施工原因引起的填充墙开裂。施工工序、工期安排不合理;砂浆、砌体材料质量的影响。

(四)温度裂缝

主要是由于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得温度变化时两种材料的收缩量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在两种材料结合处的裂缝,这种裂缝往往比较规则。由于温度变化比较频繁,墙面出现裂缝后难以根治,只能通过治理以控制其裂缝宽度,使之成为无害裂缝。

二、防范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控制的措施

(一)合理选择墙体材料

应优先选用与框架结构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近、吸水率较小、材料强度较高的砌块或砖作为填充墙的砌体材料,如黏土空心砖、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二)优化施工设计

对高层建筑结构房屋的基础形式的选择,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不均匀沉降,尤其是对进行地基人工处理的框架结构更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对框架变形的影响,并应计算沉降量,预估框架变形程度,这样可保证在施工时对重点部位予以重点控制。合理设计保温隔热层;合理设置门窗尺寸及材料;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控制好框架的侧移变形。

(三)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1.由于高层建筑砌块体积较大、砌体又设置拉结筋,所以相应灰缝厚度也有所增加,当一面填充墙体砌筑完成时,墙体的自然沉降会逐渐展开,使墙体上部与主体结构的接触处产生裂缝,因此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的空隙,以便任由填充墙自由沉降变形。

2.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上下层错缝组砌。在砌体砌筑前,绘制块植物区系排列图,确定皮数杆每层砌筑皮数,水平、竖直灰缝宽度,砌块的搭接长度,及不同规格砌块的使用位置等,并且严格控制砂浆饱满度及灰缝的厚度。

3.在墙的高度、厚度、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突然变化处及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4.正确处理梁、柱与填充墙的接缝。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170~200mm。等填充墙砌完并间隔1~10d 后,墙体变形基本完成,再用同砌体同材料的实心砖斜砌挤紧,倾斜度控制在45~60 度,以使砌体与梁板底紧密结合。为保证柱与填充墙的连接,沿墙高每隔600mm 设置拉结筋,且砌筑前一定要排砖,调整好灰缝大小,避免在柱边出现灰缝偏大或过窄,使柱墙连接不紧密。拉结筋必须放置在砂浆中,预埋在柱上的拉结筋如果与灰缝错位时,应将钢筋位置校正或在柱上补焊拉结筋。

5.做好成品保护工作,砌筑后应尽量保证墙体避免撞击振动,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以保证砌体强度能够得到正常的增长。

(四)注重墙体抹灰控制

1.应严格控制抹灰时间,只有待填充墙砌筑完毕1个月后方能抹灰,这样就不会因墙体收缩而引起抹灰层的开裂。

2.墙体抹灰过程:抹灰前应将砌块墙面的灰缝、孔洞、凹槽填补密实、整平、清除浮灰,并用1:1水泥砂浆拉毛墙面。在砌块墙身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交接处,门窗洞边框处和阴角外钉挂10mm×10mm孔眼的钢丝网,每边宽度不小于200mm,在蒸压灰砂砖与砌块处每边100mm宽。将挂网展平,用射钉与梁、柱或墙体连续,或与预埋钢筋点焊固定,网材搭接做到平整、连续、牢固、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这样可防止因收缩不均匀而出现的裂缝。抹灰前应对墙身隔夜淋水2~3次,第二次进行基层处理,处理时先用掺107胶的水泥浆刷墙面,以保证抹灰层与基层粘结牢固,随后进行抹灰。

(五)积极运用裂缝修复方法

已经产生的裂缝则必须设法予以修复,否则影响建筑物的观感和使用功能。填充墙的裂缝一般不影响结构安全,因此在裂缝修复时不必强调强度方面的要求,但对温度的反复性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对已趋于稳定的裂缝可采用手工直接将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修补后注意浇水养护。对于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较大裂缝则需与结构加固配合进行。通过修复可提高墙体裂缝部位的抗变形能力,在原裂缝位置一般不会再出现裂缝,如附近有较薄弱环节则可能再出现的裂缝,裂缝修补时可将薄弱环节同时处理。

总之,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预防与控制,目前将一直都值得关注,因为裂缝带来的问题仍然随处可见。除了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抓好施工管理,同时要从设计、施工阶段,针对结构、材料特点,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舍得投入,才能真正解决墙体开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伟超,肖祯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7).

[2]胡煦容,吴文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J].中国水运,2007,5(8).

[3]滕延民,任建峰,王永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27(6).

裂缝控制论文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控制对策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尤其是混凝材料在建筑过程中的使用,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也成为当前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

1、主要因素。由于受不同因素所影响,形成裂缝的原因具有复杂性,所以,难以在实体裂缝发生时能够准确判定其发生原因。现阶段,裂缝发生原因能够被广泛认可的观点主要是沉降不均、发生变形和负荷。混凝土发生沉降不均、变形和混凝土的流态有密切关系,混凝土流动性越大,沉降变形的发生率越大。同时,混凝土硬化过程,水分发生蒸发现象,违背了混凝土配备模型初衷,也会导致在早期发生干缩裂缝现象。

2、自身因素。混凝土产生裂缝和水沙细度、矿物成分、水泥用量、体积形状、实际施工设计密切相关。混凝土在配置时,若是水沙颗粒太小,凝结、水化过程较快,则在空气中的干缩空间很大。水泥用量超过,会发生混凝土超限收缩现象。若是混用的水泥品种不同,也因具有不同的收缩率、凝结速度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混凝土的体积越大,越容易发生裂缝。同时,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裂缝也存在密切联系,若是楼板配置中钢筋太大、含钢率太小,就降低了整体抗裂性,楼板的厚度较小,裂缝有较大发生性[2]。

二、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分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混凝土结构成为了土木工程结构建设的主导方向。由于混凝土内部原因、外部变动等因素导致裂缝的产生,裂缝能够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物的防水性、耐用性、承载能力等各方面。因为混凝土裂缝大量存在且无法避免,所以,有效控制并处理混凝土裂缝能够确保施工质量。

1、沉降过程的控制。沉降裂缝指混凝土在搅拌时,沙石颗粒由于受重力所影响发生下沉,但水泥却浮至表面,由于有骨料、钢筋等结构进行阻挡,导致混凝土出现水泥和沙石分开的不良现象。该现象常出现于模板拆卸后的几天,因为某范围都是使用一个搅拌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配置,所以裂缝发生的面积广泛,往往是沿着钢筋的纵轴方向发生裂缝。最佳处理方法就是合理控制搅拌混凝土的时间且搅拌充分。在下料时合理布控相关的位置,布控点不宜设过多。

2、收缩裂缝的控制。控制收缩裂缝主要是对湿度进行控制,使构件、结构湿度的保持稳定。为防止发生水分过快流失现象,在混凝土的浇注早期,应该通过浇水养护进行水分的保持,为保证水分流失达到最小化,应用塑料薄膜和草垫、草袋等进行覆盖。若是环境难以保持水分,如大风和高温,必须结合当地天气情况进行洒水、覆盖等养护,最好延长养护时间。因水泥成分、沙石造成收缩裂缝,浇注前,要仔细阅读水泥配备的相关成分表,通过水化试验,控制变量法,调整水灰比和沙粒粗细,以力学进行测试,选择最佳配置。混凝土浇注好后,进行表面抹压,并控制抹压力度。

3、施工中裂缝的预防。施工中常发生拉裂混凝土现象,因此,在浇筑前要充分湿润模板,拆模时防止产生较大偏动,使拆模过程保持平稳,这些操作必须在平整坚实的平面上进行。对预应力管桩等各种构件,孔中心的管腔应合理预留。建筑块若需要运输,则要设置垫木以固定,混凝土的板材要妥善处理。吊装模块,应以配置脚手架固定,为加强固定效果,应配置牵引绳。在易裂边缘合理设暗梁,提高其配筋率,使混凝土具有更大的拉伸极限。

4、温度因素引起裂缝的防治。混泥土存在热胀冷缩。如果混泥土的弹性空间较小,温度发生骤变就十分容易产生裂缝,控制温度的原则就是使构件内外温差保持平衡,阈值控制不能高于 21℃。构件在加热养护升温时,要对升温速度进行合理控制,缓慢升高,防止温度应力。不应该在温度高、温差大的时候浇注混凝土。搅拌配置混凝土时,对原材料采取喷水降温方法,搅拌器所在区域,采取遮阳措施。浇注中,应该进行逐层浇注,促进温度散发。建筑模块的体积较大。浇注时应该采用逐层浇注方法,合理设置施工缝,若是温差比较大,应该采取各项保湿保温的措施,并进行长期养护。拆模后,为避免混凝土发生应力松弛,应该及时填土。配置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过热,要对温度进行控制,可以在浇注时注入冷却水且可循环,加快热量流失:采用材料的化学方式,在配置混凝土时,添加减水剂使石块吸热。浇筑前,应模拟可能出现的裂缝,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建立一个物理模型,对温度降低时最大的收缩应力进行预测,当混凝土的拉力阈值过大,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收缩应力不发生于混凝土裂缝强度范围。

5、处理裂缝的方法。裂缝一经产生,就要及时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修复、填充裂缝,防止出现更多的连锁反应降低工程质量。处理裂缝常用的是树脂灌注法、附加钢筋法、灌浆法和自闭合法。裂缝中的灌注材料主要是环氧树脂,其机械强度比较高,还可以抵抗混凝土中大部分的化学侵蚀,树脂能够灌进到非常细小的裂缝中。除特殊环氧树脂,在裂缝处于活动、渗漏、未干透、数量极多的时候,就不能采取树脂灌注法。体积水坝和混凝较厚的土墙、水工结构岩石上发生的裂缝,应采用硅酸盐水泥砂浆注入进行密闭。以附加钢筋法对裂缝进行修复时,初期应该隔离裂缝,当裂缝贯穿在平面上的 90°位置进行钻孔时,把钢筋孔的过程及时注进环氧树脂,让钢筋和裂缝进行。自封闭法采用氢氧化钙炭化这个原理,使之形成存在机械粘连的氢氧化钙、碳酸钙晶体,而主要条件要求在潮湿环境。

三、结语

造成混凝土发生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在控制时要根据施工特点,全面考虑可能造成裂缝出现的收缩、温度、沉降、施工等各种因素,制订有效的控制对策,避免发生裂缝。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施工裂缝问题,只有不断的加强思想重视和施工技术创新,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董喜君.混凝土裂缝成因和防治措施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王宏远.浅析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3]王晓光.浅析混凝土裂缝原因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4]王国强.试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与防治[J].民营科技,2012

[5]陈上明.浅谈混凝土建筑工程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J].科学之友,2012

[6]李子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

[7]罗兆华.浅论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