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界面设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0 02:44:35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篇1

摘要:总结手机界面交互设计基础理论以及老年人群特性在手机界面交互设计上的运用;通过相比研究三个老年人智能手机相关案例,并联合对老年群体的全方位的调研分析,提炼出可供借鉴的观念方式和设计需求;对老年人群体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解析总结,构建出一套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界面交互设计研究体系,提出专门面对老年人智能手机的界面交互设计方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以用户为中心;交互设计;智能手机

一、研究背景

伴随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手机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社交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核心。越来越多的老龄人渐渐地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因此,要提高老年人智能手机的操作性及手机APP界面交互设计简易性极为重要。如今的老年人有着更加年轻的心态,更愿意投入现代化的信息生活中,享受信息革命带来的便利。智能手机更是以其良好的使用体验和丰富多样的应用功能成为当今年轻市场的主流。然而当前面向老年人的手机设计却显得滞后,功能手机功能简单却并不易用,而老年人智能手机的设计更是缺乏有价值的研究。所以探索用一种新的界面形式――交互界面来解决老年人对于智能产品的认知鸿沟问题。以老年人智能手机界面的交互设计为研究对象,宗旨在理论上丰富以老人用户体验为方向的应用APP界面交互设计的钻研,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搭起充斥更多可能性的桥梁,在实践上给相关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针对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交互界面设计进行研究,立足于如何提高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APP界面的体验感。

手机交互界面是智能手机操作的主要平台,而其中的图标设计是手机交互界面设计中最直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交互界面图标设计是技术与美学互相结合的一个领域。清晰、易懂并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界面图标,能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以及愉悦感,也是提高用户对产品认知的虚拟化媒介。分析了图标的设计要素及其应用。在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得出交互界面在易用性的基础上会朝着更高效、简洁及智能方向发展的结论。而在人性化和交互性的前提下,图标设计将会展现不同于以往的新面貌。

开拓老年人手机的目的不光是为老年用户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为了缓解老龄化趋向所带给当今社会的压力,进一步促进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在智能手机专业性领域蓬勃发展的浪潮下,虽然老年人手机设计在实践中显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专业学术领域中,却处于初始阶段,没有相对独立的理论加以支持和引导。系统性理论的严重缺乏和老年人手机设计师水平的严重落差,使得目前国内外的老年人手机设计呈现了许多问题。此中最为突出的弊端在于设计师未能精确的把握老年用户对于智能手机中的通讯软件的外观及具体功能需求,许多设计作品并没有真正做到人性化方面的考虑。将艺术的表现与科学的实现两方面进行融合,引入存在已久的设计观念――人性化设计,从心理学、价值观等关于人性的角度进行解析研究,以解决老年人手机交互界面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使老年人手机的外观造型更加贴近老年用户的审美取向,手机的界面越发易于用户进行操作和掌控,从而更好的实现人性化设计的目的,本文以心理学和价值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老年人手机的独特设计需求,在研究中将用户界面设计理论引入到老年人手机设计理论中,提出了用户硬界面和软界面的设计大致框架。针对该框架所涉及的两个方向,分别从用户生理、心理特点和界面组成要素进行功能分析。特别是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针对用户界面设计中所解析的功能进行优化处理,并总结概括出老年人手机人性化设计方法的设计流程,为促进老年人手机种种方面的高质量设计提供了一条非常实际有效的途径。

二、研究目标和方法

目标:通过设计出简明显有自己风格的手机界面交互设计来降低智能手机的使用难度,但是在功能上与其他智能手机并无差异。

方法:通过对用户的访谈、调查问卷、人物脚色体验法等设计要领努力构建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交互界面模型,并拔取当今都市老年人为样本进行调研、对老年人智能手机的相关案例举行进一步的分析,最终确定了针对老年人智能手机界面交互设计的一些设计方法,并就老年人智能手机中最常用的视频通话功能进行具体解析,进行相关的设计实践。

三、研究流程图

5-6月份:

1.查阅相关文献并根据市场分析,归纳用户体验的原则和要素、界面交互的类型;

2.考虑设计接纳程度因素,总结了在老年人智能手机交互界面设计实施的各个阶段需要注意的设计原则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3.市场调研,通过用户访谈和问卷等形式的调研分析,分析该项研究在市场上的价值,并做调研总结;

4.总结研究成果及相关的不足之处,并对后续研究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四、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通过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市场调研,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市场走访,结合市场反应做出了总结并分析改进,实践出合理的设计理论,总结出一些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能在交互层面为“基本的功能设置”、“交互方式自然合理”以及“多通道帮助设计”“个别时尚功能的简洁设计”设计出更简洁适合老年人的设计;在体验用嫖“通用性与专属性的平衡”、“坚持对传统的延续与创新”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主设计出更适应老一辈人的喜爱产品。未来发展趋势是“基于自然用户界面的交互产品”、“基于互联网功能的交互产品”以及“老年人专属聊天社交社区的出现”“基于老年人手机娱乐交互设计”。

五、研究结论

通过老龄化趋势下的手机交互设计研究,在手机交互设计的实施和改进中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1在交互层面为“基本的功能设置”、“交互方式自然合理”以及“多渠道帮助设计”“个别时尚功能的简洁设计”设计出更简洁适合老年人的设计;2在体验层面为“通用性与专属性的均衡”、“坚持对传统的延续与创新”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主设计出更适应老一辈人的喜爱产品。并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得出四个未来发展趋势,“基于自然用户界面的交互产品”、“基于互联网功能的交互产品”以及“老年人专属聊天社交社区的出现”“基于老年人手机娱乐交互设计”。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史蒂夫.克鲁克.点石成金[M].北京:机器工业出版社,2016.

[3]比尔.巴克斯顿.用户体验草图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库帕.交互设计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篇2

[摘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篇3

[摘 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性功能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 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 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 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篇4

【摘要】针对传统设计方法过程复杂,逻辑性差,修改不便的特点,利用图像用户界面的人机交互性,实现了基于matlab/GUI的装载机设计平台的搭建与实现。选取铲斗设计为例,阐述GUI的具体设计过程。结果表明,设计平台运行良好,设计过程清晰简明,此平台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可加深学生对设计过程的理解和运用,也可作为工程设计人员的辅助设计工具。

【关键词】装载机设计 人机交互界面 matlab/GUI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工程机械呈现种类多,覆盖面宽,功能齐全的蓬勃发展局面。而设计作为整个机械生产流程的第一步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传统的设计过程基本没有用户界面,或者仅仅靠简单的文字信息和 屏幕显示与用户进行交互,过程繁杂、工作量大,容易出现较大的错误且不便于修改,这极大的制约着设计师推出更优秀的产品。而GUI设计具有用户界面友好性,图标识别平衡性,图标功能的一致性等特点,能够建立起友好的交互界面便于在设计过程中与用户进行交流。

因此本文利用MATLAB强大的图像处理和图形表现能力,良好的GUI设计环境,针对工程机械的设计特点,以装载机为例,将GUI设计应用于其设计过程、关键参数确定等的设计过程,来建立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从而在繁杂的设计过程中,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设计的错误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设计思路

设计平台的布局是先设计GUI总界面,然后设计子界面,再在子界面上设置按钮、菜单、文本框等一系列控件,最后借助于callback函数调用程序,在函数调用程序的设计中先编写各个子界面中的回调函数下的程序,再编写GUI界面的回调函数下的程序。

在设计人机交互操作界面时,在MATLAB命令行中输入guide或者选择MATLAB主界面File菜单New子菜单下的GUI项,打开GUIDE启动对话框,在GUIDEtemplates 菜单下4个选项中选择空白模板BlankGUI(Default),在点击OK后进入GUI编辑界面。在GUIDE设计界面下,通过单击或者拖拽鼠标的方式创建自己的GUI程序界面。

三、装载机设计平台的具体实现

装载机设计过程复杂,设计内容繁多,该设计平台的建立采用一个总设计界面与若干个子设计界面相互回调,每个子界面都可以实现一个具体的设计内容,并且可以切换回主界面,进行其他内容的设计。

(一)总界面的设计

打开Matlab,打开NEW中的GUI,新建一个主界面,添加一个Static Text控件用于显示参数的名称,并命名为“装载机设计”; 添加一个Axes控件用于显示参数的细则图像,并添加装载机图片;同时再创建9个Push Button控件用于完成程序在后台的实现,并分别命名为“总体设计”、“工作装置设计”、“动力系统设计”、“传动系统设计”、“制动系统设计”、“行走系统设计”、“液压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设计”以及“退出”;点击运行按钮,运行结果如1所示。

(二)子界面的设计

针对总结面中8个按钮所对应的设计内容分别设置多级子界面,以工作装置设计中的铲斗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新建工作装置设计一级子界面。添加Panel控件,并命名为“工作装置设计”;添加5个Push Button控件,并分别命名为“铲斗设计”、“连杆系统设计”、“静力学计算及强度校核”、“结构动力分析”以及“退出”,点击运行按钮,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2)新建铲斗设计二级子界面。由4个面板(Panel)、2个触控按钮(Push Button)、34个静态文本(Static Text)、9个可编辑文本框(Edit Text)、4个弹出式菜单(Pop-up Menu)组成。4个面板(Panel),分别命名为“铲斗设计”、“确认基本参数”、“计算”以及“斗容计算”;2个触控按钮(Push Button)用于实现相关计算,分别命名为“计算”、“计算”;34个静态文本(Static Text)用于显示部分计算结果的值,分别为“mr”、“vr”、“cxvs”、“宽度m”、“内侧宽度m”、“斗底长度系数1.40-1.53”、“后壁长度系数1.1-1.2”、“挡板高度系数0.12-0.14”、“圆弧半径系数0.35-0.45”、“张开角45°-52°”、“挡板与后壁间的夹角5°-10°”、“下铰接点与斗底高系数0.06-0.12”、“铲斗回转半径m”、“铲斗圆弧半径m”、“斗底长度m”、“后斗壁长度m”、“挡板高度m”、“下铰接点与斗底高度”、“r0”、“r1”、“lg”、“lz”、“lk”、“homega”、“横截面积”、“铲斗开口长m”、“堆积高度m”、“平装容量计算”、“额定容量计算”、“sa”、“bt”、“c”、“vs”、“vrr”;9个可编辑文本框(Edit Text),分别命名为“edit1”、“b0”、“lambdag”、“lambdaz”、“lambdak”、“lambdar”、“gamma0”、“gamma1”、“hr”;4个弹出式菜单(Pop-up Menu)用于同类数值的选取,并命名为“选择装载机的型号(ZL10、ZL15、ZL20、ZL25、ZL30、ZL40、ZL50、ZL80、ZL100、ZL160、ZL200、ZL240)”、“请选择切削刃形状(直线型切削刃和非直线型切削刃)”、“请选择斗齿(整体式和分体式)”和“请选择侧刃(弧线测刃和折线测刃)”,并摆放于合适位置,如图3所示。

点击下拉菜单,选择ZL80轮式装载机为例,点击运行按钮,然后输入相应的参数时可得到如下结果,如图4所示。

由D4可知,在下拉菜单中选择不同型号的铲斗,在文本输入框中输入不同的条件参数,即可得到不同的铲斗设计参数,设计过程直观明了,不同的条件参数对设计结果的影响一目了然,方便了设计人员修改更正,使得设计过程更为简单有效。

铲斗设计结束后,可通过界面跳转返回一级子界面,点击其他按钮进入相应设计内容的二级子界面进行设计,界面及功能的实现过程与铲斗类似,在此不一一赘述。

(三)界面的跳转及退出

在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界面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需要界面的跳转,以图2跳转到图3界面为例,设计过程为:打开装载机设计的fig文件,右键单击工作装置设计,然后点击View Callbacks中的Callback,弹出回调函数如下:

% --- Executes on button press in pushbutton10.

function pushbutton10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pushbutton10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1)此时如在此程序后面输入要跳转到下一界面的m文件程序名称,如:Gongzuozhuangzhisheji即可从主界面跳转到工作装置设计一级子界面。

(2)如在此程序后面输入close(gcf),即可退出此界面。

四、结论

本文应用可视化程能力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实现了装载机设计平台的建立,该设计平台将装载机的设计过程加载在平台界面中,通过总界面与子界面不同的回调函数进行链接,实现了图形用户界面人机交互式的设计过程,增加了设计过程的直观性,便于设计人员修改更正,既可作为教学辅助软件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作为专业设计人员的辅助设计工具,同时也为其他工程机械的可视化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春慧,宗哲英,王蒙等.基于Matlab GUI的自动控制原理虚拟实验平台的开发与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 温淑焕,佟永正,刘福才,马锴.基于Matlab GUI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演示系统设计[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6.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界面;普适计算;自然用户界面

中图分类号:TP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117-02

一、什么是界面

界面的范围十分广阔,但凡人与对象相互接触即构成一个界面。它的定义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广义层面上它指的是一种信息处理关系发生的介质或者是一种操作的交互产生的介质。界面的定义,应该从现今人与机器的交互所形成的人机界面追溯到古代人与自然的交互所形成的界面。因此,界面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操作方式,即用户与自然或者机器互相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中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如今的信息时代,我们讲的界面大多是狭义界面,即计算机系统中的人机界面。人机界面,又称人机接口、用户界面或者人机交互。它是指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媒介,人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接受来自机器的信息,经过脑的加工、决策,然后做出反应,实现人――机的信息传递。

二、界面的发展阶段

从文化的发展角度,我们可以将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口传文化阶段、印刷文化阶段、机械电子文化阶段和信息文化阶段。界面在每个文化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口传文化阶段

自然社会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为了寻求生命和种族的延续。那时所谓的“界面”,其形式是多介质和全方位的,如:人的语言、手势等肢体语言。这些手段的应用确保信息能够顺畅的交流,但是这种界面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须是“在场”的交流,大大降低了时效性。

(二)印刷文化阶段

随着文字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印刷术的发明,人类可以高效地复制信息。信息的传播媒介依赖于印刷物,使得“不在场”交流成为可能。同时,社会分工使得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社会上建立的一些行业确保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如:驿站。这种人与物的交互即产生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机界面”,这时的界面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跨越。

(三)机械电子文化阶段

几乎所有的领域在科学指引下的机械电子文化阶段都有了更深程度的发展。在充满技术、机械的社会中,如何实现人机交互,成为设计师研究的中心。由于空间的限制,机器操作者与设计者不会面对面交流,而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者大有改写设计者原本意图的倾向。因此我们认为:人机界面的设计,要实现产品设计者与使用者间的“在场”交流。

(四)信息文化阶段

如今,个人计算机已经普及应用,虚拟化的信息技术使我们的生产、生活脱离了物质化的层面,进入了虚拟的信息网络空间。在信息载体方面,图形用户界面是当前用户界面的主流,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和图形工作站。多媒体技术引入了动画、音频、视频等动态媒体,特别是引入了音频媒体,从而大大丰富了计算机表现信息的形式,提高了用户接受信息的效率。

由此可见,信息文化阶段的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媒介,不再只是人作为主体单方面的输入和输出,人类语言、肢体动作等自然沟通方式已经应用到计算机技术中。此时的界面,正向触觉、视觉、味觉等多感官、多维度、智能化的自然界面发展。

三、普适计算环境下的界面

(一)普适计算思想

普适计算思想最早为Mark Weiser于1991年在Scientific American发表的“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一文中提出,他认为人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完成任务上,计算机不应分散人们的精力,它应该嵌入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中。它的目标是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都能与任何信息进行交互。普适计算的理念一经推出,即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了科技界的研究热潮,尽管我们距离未来的目标――“计算机的不可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在逐渐缩短这一理想到现实的距离。

普适计算环境中的界面是消失了的界面,计算机能够通过智能分析了解人们所要表达的意图,并根据人们的语言和行为,帮人们完成各项任务。

(二)自然用户界面的提出

在普适计算理论的指引下,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被重新思考和定位。伴随计算技术的革新,网络时代的发展以及多通道技术地不断创新,自然用户界面作为人机界面新的发展趋势被提出。

比尔•盖茨在一次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曾预言说,未来五年人机交互的状况将有很大改变,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将会在未来逐步被更为自然、更具直觉性的科技手段所代替,像触摸式、视觉型以及声控界面都将会被广泛应用。这种技术即被盖茨称为将给人们生活带来全新体验的自然用户界面。现今主流的操作系统是间接的、非自然状态的交互模式,这类模式虽然高效,但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交流的需要。而盖茨所讲的自然用户界面是直接的、自然状态的交互模式。自然用户界面,代表了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设计思想,是科技人性化的体现。目前市场上苹果公司的I Phone手机(图1)、I pad平板电脑以及任天堂的W ii游戏机(图2)等都处于热销状态,这也证明了自然用户界面已经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

四、自然用户界面的特点

在信息文化阶段,在普适计算环境下,自然用户界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多感官、多维度、智能化这几个方面。

(一)多感官

表情、语言、动作是人类最基本的沟通方式,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是人类用以沟通的多种感官系统。普适计算环境下,硬件界面设备的创新是多感官界面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图像识别技术被应用到很多的多媒体交互艺术作品当中,投影、大屏幕等媒介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用户在融入艺术作品的同时能够获得真实的参与感。图像识别技术也被应用到了计算机中,计算机能辨认主人的面容,也能根据人类的肢体动作做出一定的反应。另外,触摸屏作为颇受欢迎人机交互设备,在I pad以及笔记本电脑上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如今,触摸屏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多点触摸”。

总之,多感官通道的人机交互系统能够使人们更具参与感、认同感与真实感,产品能够在各种感官上刺激用户,以实现打动用户的目的。多感官即是自然用户界面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多维度

通过维度观念看人机交互界面发展,整个过程就是维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一维形态阶段,输出方面指的是早期单一排列的字符信息,输入的设备就只有键盘。二维形态阶段,输出方面是指图形用户界面的出现允许能够在屏幕上运用图形、色彩、动画等二维平面形态进行展现信息内容,另一方面是指现在所使用的鼠标只输出二维数据。

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三维形态的发展阶段,这其中主要指计算机系统中三维图形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但是,目前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局限,三维图形的计算结果主要还是通过只有二维显示能力的显示器呈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很多场馆已经引入三维全息影像,如印度馆、台北案例馆等。这些影像就像是现实的物体,人们可以从正面、侧面、后面等所有视角去观看它,无论哪个角度都能看到立体的影像。

(三)智能化

人工智能也是自然用户界面发展的一个趋势。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试图理解智能的实质,并制造出一种能够独立思考,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自主判断的智能机器。人机交互过程对于计算机来说就是一个接受指令,进行运算,最后输出结果的过程。但目前来看,计算机基本仅处于数学逻辑运算阶段,对于意识、情感等生物性的活动还不能做出判断和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将逐步强大,它所能做的逻辑运算也会越来越复杂。无论如何,计算机会越来越像生物,智能化会使计算机对外部条件做出更加人性化的判断和交流。从设计角度讲,自然用户界面的目标不是对高科技的片面追求,而是普适应用态度决定一切,人们要有正确的心态来看待和使用科技,设计首要考虑的是人,而不是技术。自然界面的设计,应该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不断发掘和发展各类应用系统。从技术角度讲,自然界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必须以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技术的平台为基础。新技术正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必然会对下一代的用户界面产生影响。新技术为多感官、多维度、智能化的自然界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这也为设计师和从事数码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应用手段。

界面的发展经历了改变自我,又寻找真我的过程,是一种自然形态的回归。身心和谐的体验是自然用户界面追求的境界,自然用户界面的实现需要借助艺术与科学的合力,艺术设计应发挥对科技的引导作用,使人们未来的数字化生活和谐美满。

参考文献:

[1] 关琰.普适计算与自然界面设计[J].装饰,2009(5).

[2] 李四达.交互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潘永亮.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中的自然化趋势[J].装饰,2008(6).

[4] 赵超.界面设计―从人机关系走向人际关系[J].设计论坛,2002(4).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Abstract】The discuss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started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focus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were discussed, and new ideas are provided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information course.

【Key Words】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2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各种电子产品与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的产品层出不穷,用户对计算机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更快、更强、更安全”,使用者希望寻求更为“好用、易用、适用”的计算机,优化用户使用计算机时的整个交互过程。[1]而人机交互技术作为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独立学科,也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从工业电子设计、移动终端产品到网络多媒体等各种应用,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了解和掌握人机交互技术,对电子信息类学生而言,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人机交互技术”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而为信息技术方向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主要教授学生人机交互的基本原理,交互模型的表达和实现。

然而,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各个领域,无论是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或是用户界面的设计理念,其发展速度都超出了原先的预料。[3]因此,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也需要跟上业界的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研究与应用相结合,提高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但是就目前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来看,本课程虽然介绍了一些人机交互技术的背景知识、表示模型、以及界面设计的原则,使学生基本掌握人机交互技术研究内容、指导思想和一些简单的界面设计方面的知识,但当前的教材和教学体系还处于2010年的认知水平,已经跟不上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与其他引入最新技术的课程如Flash游戏开发,游戏人工智能,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等方面联系不是很紧密,并且也不符合目前IT企业对界面设计工程师等岗位的技术需求。因此,如何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课程平台,使学生能对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思想、交互界面设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等方面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培养界面开发的实践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模糊

人机交互技术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并围绕相关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互理论与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诸多学科,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交叉学科。[4]它与其他的计算机类课程都有一定联系,但是它本身并不研究某一门具体的技术或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在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制定时,往往会陷入多而不精,杂而不专的境地。教师在教学时,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既要教人机交互的理论知识,用户心理模型,又要教实际应用设计,遇到学生基础不扎实,还要复习程序设计基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感觉学得很累,花了很多时间,但不知学到了什么。课程内容宽泛,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较差,这是该课程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1.2课程内容落后

人机交互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机交互技术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目前大多数讲授人机交互技术的教材,其内容还停留在2010年前后的发展水平。以移动界面设计为例,许多教材都以诺基亚的Symbian操作系统为平台,讲解移动端界面设计的实例,包括键盘布局设计,按钮和屏幕分布等。但就目前消费类电子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诺基亚手机已经退出了主流市场,Symbian操作系统也早已无人问津。目前手机市场以Android和iOS操作系统为主流,都已用触摸屏代替传统的实体按键。[5]同样的情况还存在Windows程序和Web界面设计工具,大部分教材还在使用MFC和Html,而目前业界主流的工具已经换成Winform和Html5。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固定的教材很难跟上新技术发展的脚步。陈旧的内容,导致知识刚学到就落伍,学而无用,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1.3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开设人机交互技术课程时,大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环节所占比例非常小。教材中讲授人机交互原理,交互模型,设计原则等理论知识的部分,一般占到总内容的70%以上。而实际与应用相关的部分,如Web和移动界面设计,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而且,这部分内容缺少合适的实践项目支撑,书本上的例程大都停留在入门阶段,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无法进行后续的深入研究。同时,学生最后的成绩评定一般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信息学科属于工科行列,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从目前IT公司招聘要求来看,比较重视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在学习期间自主动手创作的作品,参加比赛的经历,比学习成绩更具竞争力。目前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求,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是该课程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2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2.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为该门课程教学结束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需要了解业界目前的需求和学生前期掌握的技能。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将来在工作中创造价值,所以首先要了解业界目前对该技术的需求。根据目前业界常规的产品开发流程,人机交互技术主要应用于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UI)设计这一环节。IT业界大多数公司都有独立的UI设计部门,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相当大,对于信息学科的毕业生来说,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因此,可以将人机交互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UI设计能力。UI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分为交互设计和图形设计。交互设计关注交互界面的使用便捷性,侧重于“好用”。而图形设计关注界面的美观,侧重于“好看”。这两者都是UI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6]据此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相应的两个方面:界面设计和交互逻辑设计。界面设计不是单纯的美术绘画,它需要定位使用者、使用环境、使用方式并且为最终用户而设计,是纯粹的科学性的艺术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交互逻辑设计通过分析用户的心理模型,设计任务流程,把业务逻辑以用户能理解的方式表达给用户的过程。在设计交互逻辑时,要改变学生在其他课程设计时以我为主的观点,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体会用户在使用场景中的需求和痛点。然后,以解决用户痛点为目标,理性地分析如何利用手中的资源、借鉴类似场景的经验,去解决用户的需求。

2.2丰富课程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课本为主,实践性的例程也局限于书本之内,因此内容比较匮乏,吸引力不够。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应该引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以实践内容为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设计一个加法器。以学生已有的编程能力,可以用C语言实现,但是其操作界面是Windows的命令行,如图1所示。虽然实现了计算功能,但是作品的操作界面简陋,对用户毫无吸引力可言,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换一种开发模式,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VB,也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同时开发一个简单的用户操作界面,如图2所示。学生对图形化界面的兴趣明显高于抽象的算法设计,将界面设计与算法设计结合,将程序运行结果显式的展示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具体的例程选择时,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首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在低年级学习编程时实践过的程序,在原有基础上为它们添加操作界面,如前面的加法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UI设计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然后,向学生介绍一些较为经典的例程,讲授UI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向学生提供一些半成品作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最后,让学生各自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独自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整个课程讲授过程中,例程选择要涵盖不同的难度,结合最新热点技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2.3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信息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他们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唯一途径。因此,在施教过程中,应该加大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比例。在对往届学习的人机交互技术课程的学生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与投入时间成正比。学生反映理论知识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容易忘记。针对这一问题,本次教改的实践中,将上课地点安排在机房,增加了学生自主实践的课内时间。实践与例程讲解结合,在入门阶段,一般时间分配上偏重于教师授课,留小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实践。随着课程的深入,讲课时间逐步减少,增加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在期末前,可以安排连续几节课的实践,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作为期末考核。而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从人机交互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出发,转变以往教师单独评分的做法,组织学生互相评分,以强化“用户的体验是评价UI设计的唯一标准”这一理念。

3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改革预期成果

人机交互技术教改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教授学生人机交互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初步掌握UI设计能力,为进入相关行业做技术储备。

(2)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动手的意愿,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教学效果。

(3)以本课程为切入点,建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加大投入,配置必须的软硬件设备,为信息学科的师生搭建一个教学、科研平台,以利于后续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

(4)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信息学科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4 结语

目前IT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如何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并且让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是高等院校的信息学科的首要任务。因此在相关的课程实施上,必须与业界的需求结合,同时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效果。人机交互技术教学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总结在此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为提高信息学科的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宋鸣侨.浅析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2(2).

[2]袁保宗.新一代(第四代)人机交互的概念框架

特征及关键技术[J].电子学报,2003(31).

[3]董士海.人机交互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16).

[4]杨明朗.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中的感性分析[J].包装工程,2007(21).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J2ME,手机模拟,MIDP,CLDC

 

自SUN公司J2ME无线开发平台以来,基于J2ME的无线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作为Java 2平台的一部分,J2ME与J2SE、J2EE一起,为无线应用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了完整的开发和部署环境。但是由于受到无限移动设备内存、CPU、输入/输出设备等资源的限制,使得无线应用开发与桌面或企业应用开发有很大的不同。

本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采用开源的Eclipse平台和Sun公司的J2ME无线工具包(WTK Wireless Tool Kit)。设计了Java手机模拟器的设计思想和电话机的每个模块。包括拨号功能、收发短信、存储功能、多媒体、以及动画等,其中用到了J2ME中最主要的技术有人机交互设计、多线程、多媒体技术、Socket 技术、Message技术等。毕业论文,手机模拟。本设计的应用程序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在Java平台上开发和测试运行的,系统的界面是用J2MEWTK制作的,采用小程序嵌入手机界面或者是手机仿真器中。

一、主菜单实现的原理和过程

1.准备一张PNG图片,上面绘制9个表示各个功能的小图标。

2.用Image.createImage(28,28) 创建9个小图片,再转换坐标绘制九个小图片。

3.定位九个图片具体位置:手机菜单要适合不同的手机屏幕,所以表示功能的小图片要设计得大小适宜。定位算法:

手机X轴定位:单元格宽*(i%3)+(单元格宽-小图片宽)/2

手机Y轴定位:单元格高*(i/3)+(单元格高-小图片高)/2

4.当用户用上下键有左右键时,可以选择菜单功能,主要是产生0到8这九个数字。

二、各功能界面的设计

用户可以从主菜单点确定进入任何一个功能界面,且每一个显示界面值可以完成一个单一的简单的功能。应用程序中的大部分事件处理都是由两个动作发出的:下一步(或提交)和返回(或取消)。下一步是指完成了当前的任务,需要进入下一个界面。返回是指返回到当前界面的前一个界面。在UI的构造器中将前面或后面的界面传递到当前对象,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前进或后退的问题虽然可行,但这样做会导致界面之间的耦合度大大提高,如果需求发生变化,重构的工作量较大,程序不易维护,所以在这里用到了回调的模式,加强程序的封装性,提高了程序的独立性。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1.拨打电话功能的设计

类实现如下:

(1)From类(系统自定义类)。From类是Screen的子类,其对象是Item组件的容器,可以直接设置在屏幕上。Item组件不可以直接设置在屏幕上,需要放置在一个From对象上才可以显示在屏幕上。

(2)CommandListener接口。毕业论文,手机模拟。CommandListener接口主要是为显示对象添加命令按钮的监听器,这样用户在按下命令按钮式,才会触发命令按钮的处理代码。其定义了一个CommandAction()方法。

(3)CallDemo类。主要实现打电话界面,其获取输入的电话号码并进行拨打。

2.收发短息功能的设计

本功能的设计用到无线消息API2.0(JSR205规范定义的可选包),设计了发送短息功能和接收短信功能。发送短信为用户提供文本消息编辑器,并把编辑后的文本消息发送到指定的地址;接收短信,当应用程序运行时,可以接收文本消息,当短消息到来时提示用户查看。

(1)SMSMIDlet类:该类是本功能的主类,实现了CommandListener接口,可处理“返回”、“选择”等用户界面。

(2)SenderFrom类:该类提供了编辑短消息的界面和发送短信的功能。发送无线消息是在一个线程中完成的,每当用户发送一条消息时,该类都会创建一个新的消息发送线程,这可以避免阻塞用户界面。

(3)Receiver类:该类提供了打开短信连接及接收短信的功能。当打开消息连接时,该类将创建并启动一个接收消息的线程。如果没有消息到达,那么该线程处于等待状态;当有消息到达时,可以调用handlMessage()方法通知线程接收信息,线程把消息存储到收件箱中,通知用户查看。

(4)Inbox类:该类描述了收件箱,提供了查看接收的短信的功能。该类提供了添加信息、显示信息、浏览信息等功能。该收件箱只能接收文本类型的消息。

3.电话薄功能的设计

Javax.microedition.rms包提供了操作这个数据库的类和接口。实现联系人和电话号码的存储、对电话记录的添加以及删除和显示全部电话记录。

(1)WelcomeCanvas类:电话薄主界面类,该类实现电话薄的主界面,并实现CommandListener接口,处理返回、退出等按钮。毕业论文,手机模拟。

(2)PhoneText类:实现显示电话簿的所有记录。毕业论文,手机模拟。毕业论文,手机模拟。

(3)PhoneList类:实现对电话记录的录入、删除操作。

(4)AddFrom类:实现添加电话记录界面以及添加电话方法。

(5)RMSOpe类:该类实现对RMS记录集的打开、关闭,以及为其添加和删除记录。

4.多媒体功能的设计

本模块设计目标是当用户选择“打开视频文件”选项时,在屏幕上显示文件对话框。在文件对话框中列出当前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或和MPEG格式的视频文件。用户可以选择打开一个视频文件,也可以选择进入子目录或者返回上一级目录。文件对话框第一次显示时,将列出移动设备中所有文件系统的根目录。当用户打开一个视频文件是,将启动播放器,在屏幕上播放选择的视频文件。在播放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屏幕上的命令暂停播放和继续播放视频。毕业论文,手机模拟。用户还可以通过下方的方向键改变音量,向上和向右表示增大音量,向下和向左表示减小音量。用户可以停止播放视频,返回播放器主菜单,再次打开文件对话框,打开视频文件。

本设计还有其他功能,本文主要就上述功能进行了介绍。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篇8

台北世界设计大会,是“国际设计联盟”成立后的第一次大会,大会主轴活动包括“IDA国际设计论坛”、“国际三大设计社团理事及会员大会”、“三大主题之夜”、“2011台北世界设计大展”、“新世代交叉设计营”等多项交流活动。

[关键词]

国际设计联盟 设计 思维

“国际设计联盟”(International Design Alliance,IDA)是由“国际工业设计社团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a of Industrial Design,Icsid)” 和“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Graphic Design Associations,Icogradal)共同组织的“国际设计联盟”(International Design Alliance,IDA),联盟的成立旨在透过跨领域机构合作,达到个别组织所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激发出不同想像的设计创意。2008年9月,“国际室内建筑设计团体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terior Architects/Designers,IFI)”的加入宣告“国际设计联盟”正式成立,至此该联盟成长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设计团体。

本次“IDA国际设计论坛”,代表国际设计界期望透过跨界结盟的设计力量,透过相互交流与对话,挑战冲突的美好,为全人类开创崭新视野,从而共同促进平衡、包容、永续的人类社会。为了进一步促成各领域专业的对话,以“交锋Design at the Edges”为主题,也是全球首度由“非设计专业领域人士”担任主讲,由“设计专业领域人士”担任与谈、并给予回应之设计论坛。不仅讲者人数为历来国内外设计论坛之最,近3000位分别来自设计、学术、政府或产业各界的国内外与会者的参与程度也皆具相当代表性。

大会主题范畴涵盖经济发展、网络科技、生物科技、都市发展、国际迁移等五大全球发展议题,有从北欧设计治国理念启发永续经济之道的“经济发展”大趋势、有探讨台湾领先全球的“网络科技”软实力、有结合创意设计所引发的下一波“生物科技”绿色革命、有借镜全球创意之都伦敦的“都市发展”策略、也有提示国家如何掌握移民人才流而发展创意经济的“国际迁移”议题。大会还邀请到各领域重量级主讲人及设计界专业人士与谈,吸引了全球设计界领袖及菁英来台参与这项全球设计盛会。这项结合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及室内设计等三项设计领域的设计盛宴,可说是设计界的联合国大会。

2011新世代交叉设计营(简称:2011YDW)则是由全球青年共同参与学习与创作的设计工作营,邀请世界各地青年设计师来台,展开为期5天的创意设计交流。活动期间,每个营队由30位台湾学生与国际学生共同组成,并邀请国际级讲师团队随队指导,如:国际通用设计专家中川聪先生、德国仿生设计专家Axel Thallemer、XBOX360设计师村田智明、知名设计公司Frog Design创办人Hartmut Esslinger等人随队指导,与国际级大师面对面学习,与世界各地之青年设计师交流切磋。

此次新世代交叉设计营所围绕探讨的主题主要有三方面:

1、“设计与文化的融合”

从文化主题进行探讨,内容包括在地台湾夜市文化、传统时尚工业产业、品牌行销、舞蹈文化与建筑之互动、电影文化与建筑之交互探讨、新东方文化美学等议题研究,充分了解设计与文化密不可分之关系。

2、“设计与科技的融合”

运用科技如何改善我们的未来生活?从数位多媒体、云端网际社群、人口高龄化、传统与科技的交集等议题,一同探索科技与设计互动的创新思维。

3、“设计与环境永续的融合”

结合环境永续之理念,深入剖析环境、自然与人之间的微妙平衡关系,如何透过永续的构想,激荡出绿色产品、绿色建筑、绿色商机等各种可能性,与新世代设计师一起激荡创意,爱护地球!

很荣幸,笔者以国立师范大学时尚夜市团队成员的身份见证了此次盛会。在这里传统与超现代风格能融洽的存在于一条新旧街道中;设计师们也能随意展现他们对美食、艺术与设计的狂想。其中,有21年以上产品设计经验,设计作品从机车到咖啡机,创新窗帘系统在美国与加拿大获得专利,也为菲亚特和保洁公司制作电视广告,近年来更是为飞利浦公司、伊士曼化学公司和湾流宇航公司担任设计顾问,School of Design,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设计学院院长的Victor Ermoli更是亲自教授指导。

Victor教授认为,一个好的设计是为产品服务的,它并不是自我封闭的系统,而是可以被人深刻记忆、有价值、能产生正面能量的。设计是一个发展的体系,它关系着品牌的创新,并能产生惊奇的、积极的、令人难忘的效果。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篇9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交互界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2-41-2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到现在,虽然发展只有短短的半个多世纪时间,但它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基本生活模式。从计算机的出现,人类就在不停地探索如何进行更有效的人机交互,尤其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信息涌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方面,这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信息,人们可以快速获得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信息泛滥也使得人们为之烦恼。技术工程师和设计师逐渐意识到单纯地提供信息及美观的交互界面并不能很好地帮助人与机的沟通,关键是如何使沟通更加快速、准确,让人们快速方便地接收、理解并利用信息。

目前人机交互界面主要以视觉传递为主,因此信息可视化的应用和研究获得广泛的关注。从中应寻找一种匹配的、易于理解的视觉形式表现在交互界面中。与此同时界面设计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运用美学与人机工程学的人与物的设计,展现了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产品、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结合设计。

一、信息可视化的理解

信息开始只是一条条粗糙的原始数据。图表的出现是一大进步,是图形化的开始,其目标是使抽象数据更易于被人们理解。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的发展,各种复杂的图形不断出现,它们能够呈现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资源。但人们如何可以通过交互操作,能够自主地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采用合适的方式来浏览信息,并发现所需的资源。这就要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来实现。

二、信息可视化在人机交互界面上的理论研究

人机交互界面的“好”与“坏”,主要是看它是否“便于人们使用”和看起来是否“美观”。首先,人机交互界面的信息可视化表达是为适合人的需要而建立的,所以必须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即人性化;其次,界面的信息可视化设计要符合美学上的基本原则,就是说,一定要让人们觉得好看,即美观;最后,界面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是要让人们觉得好用,容易理解便于掌握,即易用性。因此,这就要求在设计交互界面时应以“用户”为中心,融人人性化设计元素和情感因素,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层次情感需求。

1 视觉感知的理论研究

视觉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眼睛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视觉注意力。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面对外界大量的信息,视觉注意力会有选择性地集中在具有强烈刺激性的对象上。

(2)视觉流程。人的视觉习惯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时针进行,且水平方向优于垂直方向。人眼对屏幕浏览的视觉习惯是从屏幕左上方开始,所以一般网页界面左上方为重要的标志信息。

(3)色彩的识别。当人们在辨认多种不同颜色的时候,其易辨认的顺序依次是红、绿、黄、白。

(4)视容量与记忆。视容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视觉所能容纳的信息量。人眼的视觉容量一般用比特作为计算单位。人的正常视觉容量约为每秒25比特,即大约每秒4个信息单位(如文字)。视觉容量的接受过程受到视觉对象的清晰程度、照明对比程度以及人们的文化程度和实际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略有不同,因此一般交互界面的标题信息需要简短、醒目。

2 视觉认知的理论研究

视觉认知是人通过感知器官接收信息,然后在人脑中对具体事物的印象进行加工所发生的反映。

(1)视觉认知的选择性。首先人们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认知对象,而对其余的事物较为模糊。其次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成为认知对象。因此在交互界面中一些重要的信息通过动画的形式出现。

(2)视觉认知的整体性。人们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能力。因此同一页面设计要有统一风格,便于人们加深印象,易于操作。

(3)视觉认知的恒常性。对某些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们的认知印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如不同页面的右上角始终有最小化、最大化、关闭按钮的认知印象。

(4)视觉认知的理解性。用已往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认知对象的特性。如不同页面的不同房子图形按钮,人们都会联想到首页的意思。

3 交互理论研究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是在人与计算机的交互中,发展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人和机器相互关系的科学。中心问题是研究开发便于用户使用的交互式产品。在交互过程中,产品应易学,能有效使用,并能提供舒心的用户体验。设计交互界面反映着人――物之间的交互关系,在设计界面时,要考虑以下几点特征,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机信息交互:

(1)界面设计要符合人的认知习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情感化的界面设计能符合多数人的认知情感,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能够使人心情愉快、富有启发性和让人有成就感等方面的用户体验。

(2)界面中显示的信息要形象、直观、准确和便于交互。界面设计要符合所需求信息可视化特征,在保证足够准确的条件下,要尽量降低显示的复杂性,避免过多的信息干扰用户感知。如百度网站的交互界面信息表达得简练化。

(3)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要考虑色彩、观看距离和计算机屏幕大小等方面的影响。对颜色的运用要符合色彩搭配的一般原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4)出错和帮助设计,尽量减少用户挫折感。当用户操作错误时,系统要提供错误提示告诉用户该如何处理。具有在线帮助功能,但也要考虑在界面上使用什么样的信号来指示在线帮助的存在。

三、信息可视化在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研究

信息可视化中交互界面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操作结果和用户感受。这就要求技术工程师与设计师共同合作。一方面需要对数据的结构、特征有着充分的理解;另一方面需要正确理解用户,满足用户的需要。

1 对原始数据进行合理筛选

由于信息的庞大,毫无保留地将全部信息呈现给用户是不合理的。应当根据交互界面设计目的,只挑选最具代表的部分,同时,保留一个途径以便于用户访问更深层次的信息。这映射到视觉表现形式上,则是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显示无限的信息。

2 信息元素的正确表示

信息是抽象的,因此每一条信息应该有一个最能够代表其含义的视觉元素来表示它。可以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也可以采用图标,甚至照片和短片。例如肯德基网站推出的新品西班牙红烩烤鸡腿堡就是以广告短片的信息表达方式准确、生动地描述其产品的背景和风味。让人从视觉中想象得到它的美味,促其用户购买。

3 界面设计要一致协调,具有连贯性

交互界面的设计应该遵循一致性的操作概念,在版面设计、内容安排与浏览方式甚至导航栏、按钮及色彩都应该有一致和统一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能给用户带来预期的行为模式而更有操作上的安全感,而不至于产生混乱和不知所踪的感觉。

采用标准化或通俗易懂的图标可以减少用户对操作命令或功能的记忆负担,可以使用户比较集中注意在自己的信息上。如果图标不能准确表达其栏目或链接的含义,可以使用精确的文字加以辅助说明。另外,整体交互界面色彩要美观协调,导航之间跳转要连贯等都视作基本的要求。

4 技术对交互界面设计具有较大影响

多媒体技术、动画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使信息更丰富、更直接地呈现在界面中。

5 合理的工具设置或操作方式的设计

用户需要一定的操作或工具的帮助才能完成与界面的交互。这些工具应当放在最为顺手的地方,便于获取。工具本身也应该是最自然的操作方式。

6 帮助用户发现问题的设计

好的信息可视化形式,是能够让用户从界面上就能够发现问题或规律。比如色彩的纯度可以表示危险度,密度的分布提示用户趋势发展方向。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提示、警告来帮助用户。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篇10

关键词:人机交互;界面;实现过程

现代计算机软件设计是由多方面学科知识相互构成的一个综合性设计体.它所涉及到的知识一般涵盖信息科学、计算机程序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以及多媒体制作等。这些知识通过软件设计师、视觉设计美工和多媒体制作三类人员共同协作完成。设计软件的好坏已不只是软件程序的稳定性和页面图示的赏心悦目所决定的,更多的则是取决于这个软件是否方便操作者适用、人机交互是否顺畅。

一、计算机软件界面的交互性

广义上的界面指的是人与物之间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的地区。“界面”是硬件世界与软件世界综合在一起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两者之间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一种便于信息传达的界面交互概念。在计算机软件交互界面中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交互表现形式,即图示交互表现形式、实体交互表现形式和声音交互表现形式。这三方面的界面交互正是人类了解外界感知外界的重要途径,即视觉、触觉与听觉。

优秀的计算机软件不仅是用户在使用上取得一定的便利性,乐于接触。更多的则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享受了人性化操作所带来的愉悦。人机交互设计在计算机软件设计领域,实际就是计算机软件与人之间的信息释放及信息获取的过程。

二、人机交互设计在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在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中交互设计应遵循基本意义上的通用原则,也就是说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人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应用便利。例如:告知用户在使用软件时所处的位置;用户当下如何进入操作,如何撤离操作;用户目前操作进程所处的位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等待实效等。人机交互设计在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应本着如下几点原则进行相应设计。

(一)简易化原则

一个好的应用软件除了有强大的专业解决功能外,在应用时的简易化也是评价其优劣的主要标准。一个软件在用户接触使用界面的第一时间内,应该带给用户一个又快又容易使用的好感。因为对于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者来说过于复杂的软件使用,会使他们在使用时耽误较多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产生厌恶感。所以说应用软件的界面应本着简易化为交互设计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应该尽量简便,符合常规使用原则。

(二)一致性原则

这里所提出的一致性原则实际上是指整个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风格统一。这种风格上的统一并不要求界面布局的一致,而是要求整个软件的图形、色彩、文字、人机交互感应上的一致性。软件界面在统一的大前提下,适当调整子页面的合理布局,用以调节观者的视觉意象。软件的使用命令自始至终以统一化原则执行运行计算。

(三)明确的导向性原则

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使用界面上的各种操作信息提示应该做到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让软件使用者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及操作的步骤。例如:“下一步”、“上一页”、“撤销”等提醒操作。允许使用者在相关联的界面间随意挑转。这样可以加强软件的交互性。

三、人机交互设计在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实现过程:

(一)调查分析

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于使用客户的调查分析。这类调查与分析主要内容就是了解软件潜在使用者的用户特征、技能与经验及其对不同交互方案的使用反馈。只有进行这样的调查分析,才能确保软件交互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对于一个应用软件的合理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潜在使用者的意见。

(二)原形设计

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原形设计应包括交互界面模型的确立、应用任务的交互程序设计、交互界面的环境设计以及软件交互类型的设计等。在应用软件的设计研发中,依据客户的使用特征和任务类型来分析软件应使用的交互类型,详细分解任务进程及使用动作。

(三)设计方案的制定

通过对软件使用市场的具体情况调查以及软件原形模式的制定,依据交互规格类型的设定来进行交互结构模型的整体设计,形成交互功能结构图。在设定交互结构模型时,必须考虑软件界面的模块结构、存取机制及内容层次。然后进行软件界面的总体布局和交互元素的结构分配。

计算机软件交互性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软件使用者的使用效率。一款优秀的软件界面的交互设计,应该最大化的减少使用障碍、提高使用效率。让使用者以最快的时间适应软件操作,掌握使用技术,从而在最有实效性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进行相应活动。人机交互设计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使使用者以最佳状态的感官刺激,积极主动地进入适用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的软件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Ben Shneiderman.用户界面设计――有效的人机交互策略[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