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8 18:23:07

财务预警论文

财务预警论文篇1

关键词:财务预警;F分数模型;预警指标;预警系统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具有建设资金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廉,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具有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例如,政策的''''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过大等。其中在财务上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片面考虑到季节价格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

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

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二)难于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

过度负债可说是高速度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战略需求效应由企业的战略布局驱动,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或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因此,高成长企业为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但是由于组织放大效应(组织放大效应是由许多企业在快速扩张中倾向于采取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模式。但这类模式债务放大效应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母、子公司都会从各自立场出发追求数量扩张;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业务联系和资金融通渠道外,还可能获得母公司再分配的业务或资金和内部担保则加剧债务水平,造成负债过度)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短债长用则可能使企业潜在支付危机随时爆发。

债务、资产的结构性错配由最常见的就是短债长用,短筹长贷。还包括负债到期过分集中的结构与现金流量错位,长、短期负债结构比例失调,贷款的银行结构单一,资产和负债币种结构不合理等。企业将短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金融机构基于高成长企业的前景,往往也采取短筹长贷方式,支持企业搞长期投资,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一旦银行收紧银根,企业将会进退两难。

(三)财务危机的陷阱突现

经营持续亏损由企业扩张过度,容易因经营管理不善或战略性失误引起亏损。如果企业只是短期亏损,只要亏损额少于折旧,未必导致债务偿付困难,但如果持续亏损,将造成企业净资产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大大削弱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而导致企业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如果亏损严重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将意味着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最终很可能走上倒闭、破产的不归路。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国际上有着大量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探讨。

二、国外财务预警模式概述

(一)单变量分析法

国际上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6年,美国的威廉·比弗(WilliamBea2ver)运用精确的统计方法,提出了单变量分析法,运用个别财务指标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单变量分析法中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主要有:现金流量债务比、资产净利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安全率(即资产变现金额P资产账面金额与资产负债率之差)等。由于单变量分析法一次只能分析一个指标,而不同的指标只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侧面,因此难以有效地预警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Z分数模型

1968年,爱德华·奥特曼(EdwardAltman)运用一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采用配对抽样法,通过配比研究,首次提出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Z值”模型。

其判别函数为:Z=112W1+114W2+313W3+016W4+01999W5,

其中W1表示营运资金/总资产,反映资产的流动性;W2表示留存收益/总资产,反映累计盈利情况;W3表示税前利润/总资产,反映资产的营运效率;W4表示股票市价/总负债面值,反映偿债能力;W5表示销售总额/总资产,反映资产周转速度。该模型的变量是从资产流动性、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中各选择一、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模型中的系数则是根据统计结果得到的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的量度。按照这一模型,通过计算企业连续几年的Z值就可发现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征兆。

(三)F分数模型

由于Z分数模式在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有学者拟对Z分数模式加以改造,并建立其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式-F分数模式(FailureScoreModel)。F分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F分数模式加入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自变量。许多专家证实现金流量比率是预测公司破产的有效变量,因而它弥补了Z分数模式的不足。

2、本模式考虑到了现代化司财务状况的发展及其有关标准的更新。比如公司所应有财务比率标准已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现金管理技术的应用,已使公司所应维持的必要的流动比率大为降低。

3、本模式使用的样本更加扩大。其使用了CompustatPCPlus会计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的4160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了检查;而Z分数模型的样本仅为66家(3家破产公司及33家非破产公司)。F分数模式对4160家公司进行验证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F分数模式如下:

F=-0.1774+1.1091W1+0.1074W2+1.9271W3+0.0302W4+0.4961W5

F分数模型与Z分数模式中各比率的区别就在于其W3、W5与Z分数模式中W3、W5不同。F分数模式中的五个自变量的选择是基于财务理论,其临界点为0.0274;若某一特定的F分数低于0.0274,则将被预测为破产公司;反之,若F分数高于0.0274,则公司将被预测为继续生存公司。

三、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本文将基于F分数模型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

(一)企业财务预警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

财务预警的最终目的是采取对策,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处于安全状态,财务预警必须使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控制分为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预警管理更多的要应用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并且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相联系和融合,财务管理内部的筹资、投资和运用也相互联系和融合,预警管理必须从企业整体出发,某项指标的变化和波动,其原因往往并不是单方面的,企业某一方面的警报,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应对措施。

(二)确定预警范围

确定预警范围是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前提。预警范围的确定就是要明确财务风险包含的内容和类型。一般来讲,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应收账款风险、价格风险、存货风险和资产营运风险等。

(三)确定预警指标

预警指标的选择是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预警指标选择的好坏是决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科学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所选取的指标应具有灵敏性和可操作性,所谓灵敏性,就是所选的指标要对经济波动的反应敏感;所谓可操作性,就是要选择现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可以取得的指标,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探讨。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选择反映稳定能力的指标、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和反映成长能力的指标,根据F分数模型选取得指标包括:

1、反映稳定能力的指标:W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W1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表示每一元资产本年度周转多少次,形成了多少元的营运资金,W1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强,财务状况越理想。

2、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W5=(税后纯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W5测定的是企业总资产在创造现金流量方面的能力。W5越大说明企业筹资和再投资能力越强,相对于Z分数模式,它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其中的利息是指企业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后的余额)。

3、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W2=期未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W2反映了企业的累计盈利情况

4、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W3=(税后纯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W3是一个现金流量变量,它是衡量企业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可用于偿还企业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讲,企业提取的折旧费用,也是企业创造的现金流入,必要时可将这部分资金用来偿还债务。

W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该指标也是用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根据F分数模型,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为:

F=-0.1774+1.1091W1+0.1074W2+1.9271W3+0.0302W4+0.4961W5

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计算出各类指标以及F数,根据报警标准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

(四)报警标准和方法

1、报警标准

当某一指标达到某一临界点时,就发出警报。如采购计划合理变化率为上下20%,当变化率达到30%时,就应报警。又如,当发现内控连续失效时,如采购付款违背内部授权制度,有两道以上环节连续违规,证明不正常,就应报警。

某几个指标同时超标发出报警。如资金安全率和经营安全率两个指标组合;又如当库存物品报废损失额(率)虽然没有达到报警点,但是盘点差异率也较高,如果这两个指标都达到某一极限,也可以报警。

当某一现象出现时发出报警,如公司发生诉讼。

几个现象组合出现发出警报。

总体风险超标发出警报。如F值低于0.027,发出高度警报。

2、报警方法

A.报警规则

报警类别和性质:警报可以分为轻度、中毒和高度。如采购计划变化率在30%-50%为轻度报警,在60%-80%为中度警报,超过80%为高度报警。再如,内部控制完全失效可以高度报警。

报警渠道:通过什么渠道报警,可以越级直接反映,还是逐级汇报等。发出报警时,根据警报性质,应让有关主管领导首先得到此信息,如当发出高度财务警报时,公司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在打开计算机时应首先看到此信号。

报警方式:报警方式可用内部局域网通报、口头报告、书面报告、电话等形式报警。

报警时间:在什么时间报警。如规定轻度警报必须在当天之内报出,中度预警必须在发现2小时内报出,高度报警必须即时报出。

报警对象:向谁报警问题。如高度警报直接向财务总监和总经理报告。

B.报警输出信号

报警信号内容应包括警报性质、警报具体内容、警报发生的环节、警报原因和措施建议。

报警信号可用、或等表示,单个符号表示轻度预警,双符号表示中度预警,三个符号表示高度预警。如图1可以给出企业财务管理某个环节的财务预警情况。

3、报警原因分析方法

警报发生后,应尽快检查出警报发生的环节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方法可采用流程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等。

4、财务预警反应机制

预警的目的是采取措施,警报发出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由规定的部门和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5、对策与建立对策库

企业可以根据警报原因分析结果,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参考和采纳专家意见,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通过内部讨论、专家咨询、集体决策等方法,也可以聘请专业咨询机构进行专题咨询,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会计视野,2006(4).

2、杜兰英,余道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商业研究,2005(17).

3、王敏.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6(4).

财务预警论文篇2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财务预警论文篇3

关键词:酒店管理;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3)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1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1,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金收入-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入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0债本金,1-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五是将定量计算预测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注重定量分析,由于受会计数据资料的限制。其计算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等非量化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使预警结果更加可靠、有效。

财务预警论文篇4

1.思想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到位。

在对于财务预警系统的观念上,有的家族企业重视不足,认为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财务保密制度等,已经足以抵御风险,不需要专门的财务预警系统和对财务预警系统的信息化;有的企业的认识则过于理想化、书面化,认为财务预警系统要涵盖的内容广而全,所以,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也不必实现;这些错误的理念,导致了中小企业对构建财务预警系统重视不足,拖延了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进度。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本来就相对薄弱,同时融资又比较困难,所以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成为了很多企业无法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

2.缺乏高素质人才,信息化程度不足。

构建财务预警系统,需要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从业人员。但是从现状来看,中小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其财务人员缺少专业化工作的意识和习惯。中小企业受规模、经营理念和方式以及资金的限制,其信息化程度较低。很多企业的信息公开性和透明性差,信息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存在企业与外界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种信息化程度的不足,导致中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反应速度慢、效率低,使得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缺乏良好的信息基础。

3.实用性有待提高,内部控制差。

有的中小企业已经有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和前期准备,但对于财务预警系统的实用性没有经过深入的考量,未对中小企业的实际特点和情况作出一个全面的考察和准确的判断。例如,有的企业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状态的不稳定性,在设计系统时没有考虑系统的动态调整机制,使得财务预警系统无法及时地适应中小企业多变的环境;有的未考虑到中小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周期较短的特点,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不具有短期性,匹配性差。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除了外部的环境因素,还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有关。有的企业的内部控制薄弱,即使财务预警系统设置完善,也无法起到实际的预警作用。其内部控制失控严重地影响了财务预警系统工作的有效性。

二、探索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的可行方法

1.树立适用性观念,克服成本障碍,支持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中小企业首先应该提高对财务预警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其次,中小企业对于财务预警系统的认识,应该从理论扩展到实际应用。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地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行业特点,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于财务预警系统所要起到的作用有一个具体性的要求。这样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企业有了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决心和信心,就要做好承担相应的成本压力的准备,并且想尽办法为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支持和保障。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工作中,要做好成本控制,尽量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寻求成本的最小化,以免过分加大企业的负担。

2.提高员工素质,引入信息化系统,构建专业化财务预警系统。

中小企业招聘员工时,应考虑到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需要,对财务人员的资质和从业资格要进行有标准的审查。还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力求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使得整个队伍能够保持较强的活力和生命力,提高财务预警系统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水平。信息化系统的引进,对于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信息的流动效率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的能力。专业素质高的员工团队和高效运作的信息化系统,使得中小企业构建专业化的财务预警系统成为可能。例如Z企业,因为引入了专业的工作团队,在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时,对传统的预警模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比较,衡量了单变量模式和多变量模式的利弊,最终使用了多变量模式中的F分数模型,实现了专业化的财务预警。专业化的操作和管理,专业化的财务预警系统,给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提供了专业化管理的基础。

3.重视日常维护,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财务预警系统无法脱离计算机信息技术,因而对于财务预警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也无法脱离对相应的软、硬件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例如对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性能维护,对于系统的接口维护,对于数据库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及时更新与共享,操作的权限授予与限制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要强化企业内部的控制系统,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控,会给财务预警系统带来很多无法预测和估计的风险,从而降低财务预警系统的工作效率。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系统与实际情况的契合。在设计财务预警系统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将专业化的模型转换成实用性较强的工具语言,并尽可能地考虑到财务预警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连接与协调,考虑到财务预警系统与其他风险管理系统的整体性。

4.关注内、外部因素,运用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模型。

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认为企业应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财务预警分析,构建财务预警系统:4.1定量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指企业根据不同的财务预警指标为基础,通过对相应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以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而运用这种方法,除了对财务指标的数值、比率、变化率的等进行具体分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多种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模型。例如,由美国的爱德华·阿尔曼提出的Z积分模型是一种常见的模型,其模型函数为:Z=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其中被解释变量Z为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程度的概率值,解释变量分别为净营运资金与资产总额的比值、留存收益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总额的比值、股本市值与账面负债的比值、销售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根据阿尔曼的检验,其认为各变量的系数值应为:β1=0.717,β2=0.847,β3=3.11,β4=0.42,β5=0.999。根据不同的Z值可以代表企业不同的财务状况:当Z>2.99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1.81时,表明企业风险加大;在1.81与2.99之间时,表明企业虽没有很大的破产风险,但其财务状况有一定的不稳定性。4.2定性分析法。由于很多问题无法用具体的数值指标进行量化,但其对企业能否持续经营至关重要,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第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市场需求、商品价格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外部环境是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的;第二,政策变化,例如税收优惠政策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发展;第三,行业特点,某些传统的财务指标并不适用于某些行业,例如互联网企业,传统的现金流指标并不能说明企业真实状况和面临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除了运用具体的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预警分析之外,还需要能够对很多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

三、结语

财务预警论文篇5

1.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众所周知,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价值就在于以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去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市场也是一把双刃剑,自加入WTO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分阶段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这给上市公司带来了相比普通企业而言更多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上市公司也不得不面临一些普通企业还没有遇到的新的挑战。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漩涡中,更好地抓住机会、规避风险、提升自身免疫力,将是目前上市公司面临的切实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如何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财务危机加以合理预测并予以有效防范,为上市公司的生存发展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进而降低或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上市公司相关利益方自身决策的需要。

上市公司各有关利益方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希望通过财务预警系统提供的信息,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动向,以便适时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判断或者决策。除了上市公司本身,与上市公司利益攸关的各方,如上市公司投资人、上市公司债权人、上市公司贷款银行等。就上市公司自身来说,管理层希望借助于财务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对于出现的异常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他们希望借助于财务预警系统,能及时、准确地为他们最终的决策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当然,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他们的关注重点不尽相同。其中,投资者关注的是如何借助财务预警系统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而债权人关注的则是如何借助财务预警系统对公司承担的偿债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债权人不被偿还的债权风险降至最低。对于银行而言,他们关注的重点则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财务预警,帮助银行实现随时监控,并掌握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对公司贷款或质押贷款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和有效的控制,以防止不良坏账发生,把贷款风险降至合理区间。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其融资渠道的多样性,财务报表也必然要更多地接受社会审计。审计人员借助于财务预警系统,帮助其做出被审计单位能否持续经营的判断,这也将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够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合理的审计范围、制定必要的审计程序、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最终的审计报告,从而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3.强化上市公司财务监管的客观需要。

证监会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如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以适应和满足市场各方的不同需要,将是摆在证监会面前的一项重要内容。之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以传统的财务评价作为主要管理手段。而财务评价则偏重于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对财务报表进行的静态分析,属于事后监管。随着资本市场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仅仅通过财务评价系统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各方的需要。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全面财务监督管理,把对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对过程的监管。充分利用财务预警系统监测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增强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或化解风险,变对结果的被动反映转变为对过程的主动监管。

4.财务信息披露局限性的迫切要求。

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备的财务预警系统,仅仅是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对某些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公司未来的财务趋势。事实上,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信息时,往往倾向于披露好消息,而隐瞒坏消息,使得财务信息披露“失真”。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将有助于弥补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缺失,使得财务信息披露手段更加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内容更加透明。

二、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规范透明,易于获取。

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它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具备了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上市公司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相对于其它非上市公司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规范、开放和透明。当然,现阶段还有一些诸如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困扰着我们,但随着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不断提升财务信息质量,从而有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推进。

2.经营活动可以通过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进行预测。

国内、国外大量实例表明,曾经出现财务危机预兆的。企业最终基本上无一例外地陷入经营危机。财务预警是对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进行监控,旨在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提前预防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由于财务危机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危机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不同变化反映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财务预警系统中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便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危机发挥很好的预警作用。

3.不断完善的退市机制促使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而完善的证券市场,不仅包括上市公司的上市制度,还应该包括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二者是有效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扶相依,缺一不可。之前我们更多注重和研究的是上市公司的上市制度,而忽略了退市制度的研究。一个完善并且成熟的证券市场,必然有一个遵循市场规律、能使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这样才能永保证券市场的生机和活力。欧美国家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几百年的历史和经验表明,退市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实现证券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培养理性成熟的投资者、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证监会于2001年2月22日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了退市的序幕。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正式启动的标志是2001年4月23日PT水仙宣布退市,自此,关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问题便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焦点之一。但之后近10个月的退市实践表明,该办法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扭亏的概念界定不清,大批企业通过利用会计操纵、关联交易等非盈利手段实现账面扭亏为盈,屡屡成为被恶意炒作的对象。为此,2001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又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该规定要求公司暂停上市后,半年度财务报告继续亏损的,将授权交易所做出终止上市的决定。退市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实施,使上市公司有进有退,将经营失败的上市公司从主板市场上摘牌,积极引导证券市场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从证监会的相关资料显示,自2001年证监会批准首批公司退市至今,包括强制退市和自主退市,沪深交易所累计已有78家上市公司退市。

三、结语

财务预警论文篇6

医院财务风险指的是医院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医院本身实际的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了一定的偏离,导致出现医院的财务受损,就会使得医院无法偿还需要到期还债的资金。然而所有事情都是双面的,财务风险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单纯的把财务风险理解为财物损失,医院可以通过负债的方式来缓解资金不足的窘状,增加医院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可以提高医院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以及决策能力。但是就目前的医院管理来说,由于目前医院的生存环境非常的复杂,然而医院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国外来说是落后的,那么这就会导致医院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无法把握好现在资金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也无法建立并且构建一个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那么医院的财务风险就会提高。

二、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1.外部原因

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以医院自身来说,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有很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内部和外部原因共同导致出现的,外部因素有银行的债务因素、政府的医疗改革因素、自身经营的因素等等。银行的债务因素可以说是医院出现财务风险原因的重大因素,银行虽然可以借钱给医院,医院需要还钱给银行,但是无论是医院需要还多少钱给银行都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状况;面对我们国家近几年以来的医疗改革,国家和政府更为注重的是群众医疗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医院为了配合政策的实施就会增加医院的投入资金,有些医院只是简单地扩大规模并没有对医院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就对项目进行投资,出现的后果就是医院的财务风险提高,这会影响到医院的财务发展和运营状态;就现在来说医院资金的组成是由政府的补贴、医疗服务费和药物利润组成,并且药品的价钱是由国家统一调控,那么医院赚取的利润就会非常的低,医疗服务费也被国家统一的调控,这就会使得医院的盈利减少甚至是支出大于收入,这就给医院的财务风险更加的高。

2.内部原因

导致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有医院这个行业本身的因素以及医院管理的原因,医院这个行业本身就要庞大的运营资金,所以本身就有很大的财务风险,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面对紧急的重症患者医院会进行免费救助,那么医院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医院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换药物或者是研究新的特效药,这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每个岗位都会出现竞争情况医院也不例外,医院岗位的竞争是为了更好的为医院做贡献,那么这就容易给职工间造成良性竞争并且医院还会对良性竞争进行鼓励,那么这就加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一个医院的运行离不开管理者管理财务,但是就是因为在财务管理当中对资产控制不强会为医院带来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三、控制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1.改善医院的生存环境

想要防范医院的财务风险就应该先要改善医院的生存环境,这样就可以先给医院一个外部的较为稳定的环境,有一个较为公平的医疗体制就可以使得医院中的不良竞争减少,政府和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加大对医院的补贴,改善医院所在的大环境才能使得医院更好的发展。

2.建立健全的审核制度

医院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有这样才能把医院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有了一个健全的审核制度医院可以对所有的账目进行核对,可以对各项资金的支出做一个明确的规定,可以让医院聘请专门会计师对医院的财务进行专门的规划,减少资金的盲目投入,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

3.加强管理医疗欠费和医保费用问题

医疗欠费和医疗保险在医院的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的重点,它的周转性非常强的,特别是应收医疗款容易坏账,那么这就会使得医院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被夸大,从而造成医院财务风险,所以医院应该要加强管理医疗欠费和医保费用的问题,制定出的新的政策,控制好医疗欠费和医保费用问题。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基本的财务信息来制定的一个系统,可以通过财务信息分析、评价、监测、预测出医院的经营状态和财务情况,并且对医院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发出信号,并且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一个适合于自己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给管理者提供正确决策的依据。

四、总结

财务预警论文篇7

Abstract: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is the necess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ree aspects , theory,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and works out the new though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so as to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预警系统

Key Word: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E I Altman.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M].New York:Wiley,2000.

[2]Stephen A Ross. 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财务预警论文篇8

(上海农工商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摘 要:各种财务风险的存在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企业价值创造、使企业遭受损失,甚至破产倒闭。有效的财务预警能及时监测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前,管理层就能清醒地意识到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并争取足够的时间来分析、规避、转移或者降低风险,使企业免于危机。因此如何高效地发挥财务预警的功能,对企业财务风险实时监测,及时预告、分析和揭示财务危机,建立一套高效率的、敏感度高的、可操作性强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迫切需要,也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财务预警的意义和功能,针对当前财务预警管理的现状及缺陷,提出了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的建议和举措。

关键词 :财务预警 现状 管理 建议和举措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84-02

收稿日期:2015-03-20

作者简介:董琳(1977-)女,上海人,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引言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财务状况产生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在一定范围和时间所取得的财务成果和预期的经营目标偏差,从而形成使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预警就是利用数据化管理方法,借助对企业财务数据以及非财务资料的分析,及时发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隐藏的问题,揭示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危机,并预先通知企业的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而分析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所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前进行防范,尽早的采取对策和措施,预防危机发生,使风险降低到最小化的一种财务分析的系统。加强企业财务预警管理对于帮助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加强企业的风险防控、降低企业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财务预警理论及其意义

(一)财务预警理论

所谓企业财务预警,即财务失败预警,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 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而且,作为企业经营预警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也可为企业纠正经营方向、改进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二)财务预警的意义

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地财务预警可以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预先发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做准备或者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有效地财务预警也可以在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预告并及时寻找导致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严重的财务危机真正爆发;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还可以及时回避现存的财务危机,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漏洞或缺陷,完善财务失败预警系统,从而既提供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更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总之,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强化财务管理、避免财务失败和破产,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现状

目前企业财务预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相对滞后,存在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影响了财务预警的效果,因此对于财务预警管理的研究是很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风险管理的水平与经济的发展进程不相匹配

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跟不上变化多端的经济环境的要求。大多数企业缺乏风险管理体系,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不专业、管理基础不完。另外,风险管理缺乏对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反映滞后,财务预警管理完全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不能发挥较好的预测作用。

(二)财务预警意识淡薄

部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忽视甚至阻挠财务预警管理建设,只顾眼前利益,不能彻底理解财务预警的内涵和意义,对产生的财务风险丧失应有的控制力。由于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意识的薄弱,绝大部分企业未建立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财务预警管理体系,更无从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三)财务预警方法、标准、指标不适应发展,决策缺乏科学性

多数的财务预警管理只是照搬国外的预警理论,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机械地将财务数据代入现有的预警模型,根据结果简单地得出结论,忽略了经济环境、准则变化的影响,这样检测出的预警结果的准确性还是有待考证的。而采用的标准也相对单一,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问题,没有区别行业、区别企业灵活选取相适应的指标。但是实际上,行业特征、企业特点不同,财务危机的影响因素也不会相同,同样的指标所揭示的信息也不会相同,预警效果的差异就会很大。另外,在指标的选取上仅仅靠定量化的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无法全面、综合的揭示企业暗藏的风险。依据这样的预警信息所作出的决策缺乏了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反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预警灵敏性差、时效性差且缺乏动态监测。

财务预警的指标多数依赖财务报表数据,而这些财务数据往往不能实时敏感的反应财务状况的危险程度,也没有对应风险进行分析。也就是说预警信息就反映了一个结果,对风险产生的过程和原因,没有充分、深刻的研究,即使诊断出企业的隐患,也不利于及时提出应对的防范措施。并且,财务报表数据通常在当期结束才会公布,很多企业更是采用年报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间上非常滞后,就预警而言早已失去了时效性,根本没有发挥预报风险的功效。再有,仅在一个时点做预警分析,这只是一种静态分析,而要真正发挥有效的警示作用,应该进行动态分析,即长期、动态地进行监测。

三、加强财务预警管理的建议和举措

准确的财务预警能指导财务决策,使之更加科学化,能让企业按期收回投资,获得预期甚至更大的收益。对现阶段财务预警管理存在很多不足的情况,以知识和理论为依托,结合行业特征和企业特点,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相符合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财务预警管理体系

借鉴国外成熟的财务预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特点,加强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财务预警管理管理体系。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构建、发展相匹配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合理设置部门,配备专业人才。

(二)强化财务预警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强化财务预警意识,建立具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财务团队,是财务预警管理有效运行的前提。在企业内部,应全面强化预警观念,使预警管理意识根深蒂固,提高防范意识。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更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对发现的问题充分重视、分析原因、合理建议,并将财务预警与风险责任相结合,设立考核评估机制,奖惩分明。同时,形成各部门的联动,将财务预警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流程和环节。

(三)设立恰当的财务预警指标,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

结合企业实际、行业状况、外部环境等,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顺应企业要求的切实有效的预警模型,并在实际运行中定期对其有效性和精确性进行评价,检验系统的理论基础,不断进行修正和更新,使其适应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保持高度的有效性。恰当的选取财务定量指标,把体现企业债务风险、投资风险、运营质量及现金流风险、盈利能力、发展潜力的指标植入财务软件系统,进行实时计算、实时分析、实时监测。注重引入现金流量指标,密切关注企业的资金流问题。同时,引入非财务指标,如企业战略、营销策略、信用等定性指标。定量分析往往灵活性比较差,而定性分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也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凭借的是丰富的经验和非财务因素,有时反而比较可靠和有效。总之,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完整的反应公司的各个维度,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

(四)加强财务预警系统动态监测,强化系统运维

在日常工作中,应提高财务与预警系统的动态功能,加强系统运维。注重对过程和原因的监测和分析,动静结合,及时更新数据,调整指标和临界值,修正预警系统,确保预警系统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提高预警准确性。同时,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确保财务预警系统运行的环境结构合理、程序恰当、职责分明。

结束语

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企业财务预警管理体系,从财务业绩、成长能力、企业战略等多个维度,实时监测,让财务预警真正的成为企业运行的“雷达”,发挥有效的作用,最终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魏新源,企业财务预警及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12期.

[2] 黄苏华,浅议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J],《现代商业》,2013年12期.

财务预警论文篇9

随着退市风波的奏响,上市公司不再可能永久保持圈钱的能力。作为上市公司必须时刻监测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本文尝试将西方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多变模式方法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按建立监测与预警模型的前提条件、基本构思和意义加以论述并根据电子通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料建立行业横向监测与预警模型。该模型用以预警企业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与其他企业的比较有助于企业寻找差距,进行合理的监控和预警。在横向监测与预警模型基础上,本文又论述了建立纵向监测与预警模型的方法,为今后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鉴于数据资料难以取得,本文未具体建立纵向监测与预警模型。

关键词: 财务预警 多变模式 上市公司

财务预警多变模式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

财务监测与预警是指在微观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从宏观的角度综合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行业财务状况,并对各运行指标进行观察、识别,判定经济运行的景气状态,并发出财务的预警信号。本文是运用西方财务预警多变模式的方法,建立上市公司财务监测与预警系统,观察财务经济的运行态势,同时,微观企业可以利用此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距并对自身的潜在危机进行预警,使企业实施财务监控、尽早发现财务与经营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成为可能。

一.财务预警系统及其多变模式的一般介绍

1. 财务预警系统的一般介绍

所谓财务预警系统,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企业或集团可能或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实现预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主要有:(1)监测功能。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监控企业日常财务状况,在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之时,预先发现警讯,从中找出偏差及偏差发生的原因,以便早日寻求对策;(2)诊断功能。根据跟踪检测,对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与行业或标准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导致企业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及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所在;(3)控制功能。即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复到正常的运转轨道上,挖掘企业一切可以寻求的内部资金创造渠道和外部财源,在发现财务危机时阻止其继续恶化,控制其影响范围;(4)预防功能。即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系统详细记录危机的发生、处理和解决过程,作为前车之鉴,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基于这些功能就要求预警财务指标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的敏感性:财务危机有发生的苗头时,就能在指标上比较迅速地反映出来且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财务运行的主要方面。(2)强烈的预示性:这些指标必须具有先兆性,指标值的恶化能预示危机发生的可能性。(3)可靠性:财务指标本身是如实的,不偏不倚的,可以验证的,这是确保预警系统定量分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基础。(4)重要性和有代表性:指标反映的内容在经济活动中居重要地位,且具有同类指标的波动特征。(5)可操作性和及时性:要求选择的指标既要反映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可过于复杂,且都能及时搜集到相对可靠的指标值。(6)光滑性:指标受不规则波动因素的影响较少。

财务预警论文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变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105-02

1 前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日渐增多,截止2013年10月21日,仅沪深A股已有2545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股票的管理难度在逐渐加大。2012年12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暂行办法》,为平稳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规定,并增设了“风险警示板”专门管理有交易风险的股票,到目前为止,已有44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进入“风险警示板”。可见,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关注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制度的完善。但我国目前学术界尚未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其不足,以对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希望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帮助。

2 财务预警定义综述

国外的研究者主要从“企业失败”、“公司破产”、“财务危机”等不同视角定义了财务预警的内涵。Beaver(1966)、Carmichael(1972)、Scott(1981)等学者认为企业无法支付到期债务时就出现了财务预警的情形,并称这种情形为“企业失败”。Altman(1968)、Deakin(1972)、Gilbert(1990)等学者赞同“公司破产”的观点,认为只有公司提出了破产申请,才被认定为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应当从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来衡量财务危机,而不是单一的方面,比如Laitinen(1991)从三个程度衡量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分为轻微失败公司、中度失败公司和严重失败公司。而Ross(2000)则认为企业财务危机表现在“技术失败”、“会计失败”、“企业失败”和“法定破产”四个方面。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财务预警的研究还不成熟,主要借鉴了国外学者的研究。周守华等(1996)率先使用了统计方法进行研究财务危机研究,并认为“企业破产”能够准确定义财务危机的内涵。谷祺和刘淑莲(1999)则认为当企业出现偿还债务困难、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等情形时,则称之为“财务危机”。卢兴杰(2006)主要是从实证研究方面提出财务危机的标准,他认为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管理环境和我国经济制度现状的特殊性,将ST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可操作性。李心合(2007)认为将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与财务失败联系起来更准确,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入不能满足正常支付需要的现金流出时,表明一个公司存在财务困难,也就出现了财务失败或财务危机。

财务预警的作用在于帮助企业预测危机,因此,将其定义为破产并不达到预警的目的。结合我国证券市场退市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要求,本文赞同卢兴杰的关于财务预警概念的观点,即被ST的企业就被认定为财务预警研究的对象比较合理。

3 财务预警模型及指标综述

目前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主要集中在单变量模型分析、多变量模型分析、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和非统计方法研究。

(1)单变量模型:美国经济学家Fitzpatrick(1932)在《成功工业企业与失败工业企业财务比率的比较》文章中率先提出了单变量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危机提出预警这一概念。Beaver(1966)在《财务比率预测财务危机,会计研究(副刊)》中对单变量判定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表明债务保障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安全率等比率可以有效预测财务危机。陈静(1999)根据行业和规模各选取了27家ST公司和非ST公司的财务指标对比,发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等四个财务比率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其中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的预测准确度最高。

(2)多变量模型:Z模型为多变量模型的代表性理论,美国著名学者Altman(1968)在《Journal of Finance》上发表《Financial Ration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提出了多元判别这一模型。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X1为营运资金与总资产之比;X2为留存收益与总资产之比;X3为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之比;X4为股票市价与总负债面值之比;X5为销售总额与总资产之比,通过上述模型计算得到一个总分,Altman称之为Z值,通过实证数据的大数统计,得出Z值的临界值进行判断。一般认为,Z值小于1.81,破产几率很高;Z值高于2.99,破产几率很小;Z值介于1.81和2.99之间,有待进一步考查。Z模型能较为全面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最常用模型之一。

我国学者周首华、王平和杨济华(1996)提出Z模型中的财务比率指标缺乏衡量现金流量方面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对Z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新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F分数模型”,公式如下:F=-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其中:X1、X2和X4的定义借鉴了Z模型中的内涵。而对其他指标进行了修正,转化为能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X3为(税后净利润+折旧与摊销)与平均负债总额之比,X5为(税后净利润+利息费用+折旧与摊销)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同样地,计算F值,得到临界值为0.0274,如果F值小于0.0274,则被预测为公司濒临破产;相反,则被预测为公司可持续经营。张玲(2000)采用的是线性判别模型,选取了60家公司进行模型估计,同时选取了另外60家公司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该模型为:Z=0.517-0.46(X1)-0.38(X2)+9.32(X3)+1.158(X4),其中X1为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X2为营运资产与总资产之比,X3为净利润与平均总资产之比,X4为留存收与总资产之比。结果发现该模型可以提早4年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罗澜(2012)利用Altman提出的Z财务预警模型选取了30家上市公司,并对其2006年至201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一定程度上Z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但却存在一个问题,即整体值偏低,还需要结合Z值的趋势进行分析。

(3)多元逻辑回归模型:Ohlson(1980)在《财务比率和公司破产预测》中运用了多元逻辑回归模型预测企业破产,这是多元逻辑回归模型首次被提出。该文章提出可能导致公司破产的变量应当至少从以下四方面考虑:公司的规模、公司的资本结构、公司的业绩以及公司当前的融资能力。姜秀华、孙铮、任强(2002)选取了14个预测指标,并通过相关分析最终确定了4个变量,建立了逻辑回归模型:Ln[p/(1-p)]=-0.1661-0.073(MR)+10.1481(OAR/TR)+10.1148(STL/TA)-4.5668(H),MR表示毛利率,(OAR/TR)表示其他应收款所占比重,(STL/TA)表示短期借款所占比重,H表示股权集中度。以此模型判别我国的“ST公司”,结果发现该模型判别的准确率高达95.45%,结果显示“ST公司”的(OAR/TR)、(STL/TA)比值大,发生在股东之间的“搭便车”现象非常严重。程涛(2005)同样采用的是逻辑回归的研究方法,但在变量选取方面,增加了反映现金管理特征及现金管理结果的变量,连同其他财务指构建了综合性的预警模型。

(4)非统计模型分析:Wilkins(1997)研究发现一定程度上根据审计师的意见可以反映公司是否会在将来陷入财务危机。Frydman,Altman和Kao(1985)则发现运用递归划分算法在许多原始样本和对比样本上比判别模型分析得更好。Tam(1991)进行财务预警研究采用的是ANN模型,他得出的结论是,神经网络用来进行财务预警,预测的精度较高。Charitou和Trigeoris(2000)则创造性地提出可以将期权定价模型运用到财务预警分析中,变量选择“到期账面价值”、“资产当前价格”、“公司价值变动的标准差”,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准确率较高;Chancharatd(2007)认为财务预警关系到一个公司的生死存亡,他运用生存分析对在澳大利亚上市的公司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杠杆比率越高、规模越大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大。

在我国,黄小原、肖四汉(1995)构建了神经网络财务预警系统。柳炳祥、盛昭翰(2002)综合评价了利用财务危机的指标体系划分财务危机的等级,以及运用粗神经网络进行财务预警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个实例验证。之后柳炳祥(2002)提出了粗糙集神经网络、周敏(2002)构建了基于模糊优选的神经网络、刘洪(2004)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柳炳祥和盛昭翰(2003)认为可以通过案例总结归纳,推理得出财务预警系统等财务预警模型。

4 总结

目前关于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4.1 现有研究模型的局限性

(1)单变量模型的缺点。

选取的财务比率不同,预测的结果差距经常相当大,甚至会由于选取的财务指标不同得到不同的结论,甚至得到矛盾的结论。其次,某些财务比率存在被公司管理层粉饰过的可能,根据被粉饰的数据做出的预测可靠性差。再有,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每个因素之间相互又有影响,不能仅依靠单一变量做出评估。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单变量模型的适用性,现在很少采用。

(2)多变量模型的不足。

第一,多变量模型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二,多元线性判定模型的运用前提过于严格,需要正态分布的变量,且样本满足协方差相等的要求,导致难以寻找到符合条件的样本。第三,多元判别技术的运用要求样本组与控制组必须配对,但如何恰当确定配对的标准仍是一个难题。总体上来讲,多变量模型可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总体的了解,可以比较一个公司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但横向可比性却无法实施,而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公司之间的比较有时又非常的重要。

(3)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的不足。

该模型最大的缺点是其过于复杂的计算过程,而且处理方式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必然导致模型预测的精准度受到影响。

(4)非统计方法的不足。

非统计方法对于样本数据要求非常低,但是在挖掘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准确度上稍有欠缺。

4.2 启示

目前,学者在进行指标的选取时,往往是偏重于某个财务指标,有的学者偏重于现金流量方面,有的学者偏重于在Altman Z模型的五个变量的因素基础上进行删减,还有些学者利用其他非传统类方法进行财务指标的选取,这些方法的选择往往缺乏理论的支撑,对实际问题的解释深度不够。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有效的方法选择财务预警体系的评价指标;同时,企业的规模、企业成长能力、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的治理结构等非财务指标还没有纳入预警体系之中。

模型构建方面,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用函数关系式来表达财务预警与财务指标的关系,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企业,我国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外模型的改进,没有理论上的创新,我国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ltman. Financial Ration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 23(Sept.),1968.

[2]Beaver. Financial Ration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upplement),1966.

[3]Ohlson.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

[4]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载会计研究,1999,(04).

[5]罗澜.Z计分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中的适用性探究[J].证券投资,2012,(01).

[6]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

[7]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08).

[8]卢兴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