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2 08:48:02

关怀教育论文

关怀教育论文篇1

1.1物质技术层面的人文关怀

1.1.1体育建筑文化

体育设施是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校园体育建筑设施将以实体的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在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其文化内涵。体育馆一直是学校的象征性建筑,承载着学校体育文化的教育理念,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让体育教育以一种蕴含人们的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特性的丰满形象留存于校园文化中,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世界。

1.1.2体育健康文化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从而忽视自身压力下的心身疲惫而带来的健康隐患。所以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在科学健身、运动保健、损伤及预防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并根据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有效方案,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根据个人所需,运用科学、文明、健康的手段来减轻自身压力,维护健康的身心,以一种最佳状态学习、生活和工作。一方面提高了社会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并带动更多的人健康有效率的生活,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体育文化在大学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2组织制度层面的人文关怀

1.2.1体育组织文化

在良好的制度下,人的思想和行为才会得到良好的指引,组织文化对组织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组织文化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学体育的组织架构在长期的发展中也趋于完善,如负责总体工作的是体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由校领导担任,负责体育教学、群体竞赛、课外活动等指导活动的是体育部,负责课程安排是教务处,负责学生的组织和体育社团、体育单项俱乐部的管理是学生处和校团委。分工明确的部门管理,有条不紊的工作模式都是体育教育不断发展必要的组织要求和实施措施。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学生慢慢地接受和认可这种特定的组织,慢慢地意识到组织文化下蕴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和归属感等的群体文化,然后在潜移默化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接受组织文化独特的文化沉淀。一方面实现了体育教学、训练竞赛、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学生体育社团和单项体育协会的组织目标,另一方面更加体现了组织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1.2.2体育制度文化

大学体育教育包含各种竞赛活动,所以需要一定的制度来约束体育竞赛纪律和维护体育道德。活动都必须有制度的规定、规则的要求和场地的限制,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原则,体现出一种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一种通过体育教学和竞赛活动营造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感化,让他们更有群体意识,从而完善体育文化制度。

2结语

关怀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初中;新课改;人文关怀;语文教育

0.引言

人文关怀发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是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人类一切的创造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顾名思义就成为人类创造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文关怀是符合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是时代的产物,人文关怀是不同于以一味追求和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知识关怀,它是以人为本的,是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关心。人文关怀涉及到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既然作为人类知识和社会发展的结晶,其人文精神文明在人文关怀上体现的更多一些,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显得格外重要,其既有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焕发无限光彩,同时对处于知识掌握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而言,也起到了引导灌输的重要作用[1]。

1.现阶段我国初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文教育在学校教育体制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有利于让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但是从我国的初中教育现状中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还不够,其不仅表现在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上,还表现在具体形式上。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人们的道德素质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并且,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发现这种现象正逐步影响到在学校接受知识学习的学生,就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规范标准,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奋自强、敬业奉献”。但是,仅仅是出台了道德规范远远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人们从心底形成这种良好的素养,到头来这规范标准还是一纸空文[2]。所以,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发展观都处于迅速形成的时期,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能使学生学会规范自己的思想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2.如何把人文关怀渗透到初中语文教育中

2.1选材上选择有人文教学意义的课题

一堂课的开展主要是围绕着课文中的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材方面要尽量选用那些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带有人文关怀,知识性强的文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更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课堂上要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教育的气息和氛围。例如在课堂上讲授《永远的梵高》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反思,然后告诫学生在追求远大的梦想的时候,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轻易言败,在讲授《听懂母亲的故事》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要懂得去维护和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通过这种授课方法可以把美好的人文思想灌输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从心底进行反思和效仿。

2.2提高人文关怀在语文教育中的质量

人文关怀并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更多的是和现实生活相关连的,所以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将课堂看成是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场所,了解在不同的场合下所具备的不同的情感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课堂的生活作为落脚点,把对教学的思考、学生的尊重以及生命的敬仰融入到人文关怀中,并根据不同的思想感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虽然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但是作为学生还是会对老师起到影响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人文关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以及提升人文关怀质量的过程其实也是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过程。人文关怀如此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迪和引导作用,进而提升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的质量。

2.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应用

阅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核心方式,语文教师可以进行情感阅读教学,教学文章中要蕴含丰富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崇高的道德水平,还要让学生学会进行反思,让学生学会和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借此让学生在心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3]。

3.结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学生的个体情感以及道德水平的认识,把人文关怀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于铁.浅议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121.

关怀教育论文篇3

在以前的计算机教室中,老师们更多强调的是对机器的保护,比如在进计算机教室前要穿上干净的鞋套;铺设防静电的地板;电路的设计上等,甚至空调设置的第一目的也是为了让电脑能更好的散热。但其实,我们在对计算机教室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不能本末倒置。例如对通风除尘的设计;在计算机教室里放置一定数量的绿色植物等,来营造一种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应该注重细节的把握,从一个个小的细节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比如在夏天,计算机教室由于机器比较多,一般会比较的热,老师应该提前打开计算机教室的空调,让学生一进来就感觉到凉意;多注意电脑的检修和维护,保证每台电脑都能够正常的使用,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总之,让学生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中,能够最快,最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2人文关怀在教学课堂中的体现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教育对学生提升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从我们平时的教学经验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对生硬的理论知识学习没有兴趣,所以老师在对书本上生硬的理论知识讲解前,要仔细的研究,寻求一种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讲解。比如,在讲到计算机硬件章节的时候,老师可以找一台淘汰的电脑,在课堂上进行拆分,用实物对照的方式进行一一讲解:“如果我们把电脑比喻成一个工厂的话,那么其机箱就工厂里的厂房;主板就工厂里的总控制台;CPU就是进行日常生产的机床;硬盘就是用来存放货物的仓库;内存就是机床旁边为了堆放原材料或者成品而留出的空地。在工厂需要生产产品时,就需要先从仓库(硬盘)里取出原材料,送到机床(CPU)处进行生产,而在生产时为了追求效率,往往会先将原材料放置在机床附近的空地处(内存),所以这就需要内存有很快的读取速度。”这样一讲,就将原本生硬的书本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化,让学生更容易和愿意去接受。

3人文关怀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带给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要想改变中国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落后局面,就必须从学生入手,因为他们才是弱势的主体。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适当的采用一些激励措施,让学生在有竞争压力的环境去提高学习上的斗志。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学会用浏览器搜索有用的信息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开展一些比打字速度等类型的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主动去掌握基础性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肯定会带来学习上的层次性。老师将班级中的优生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去帮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同时自身的学生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让相对落后的学生得到帮助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赶上学习进度,甚至有一些学生由此打破了学习上的障碍,成绩一越成为佼佼者。

4人文关怀在培养学生个性上的体现

每一个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由多种多样的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但更多的其实是心里因素差异的体现。所以,从人文关怀的层面上看,首先,老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而不要把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强加给学生;其次,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发展上的所有可能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都能够有所提高和发展;最后,对学生的优劣,不能够单纯只看成绩,而应该有多个衡量指标。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而不会产生过大的心里负担,有助于养成健康的人格,培养创新能力,体现人文关怀。

5总结

关怀教育论文篇4

    也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摆脱困境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人文关怀的理念古已有之,它作为一种人本文化,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况,重视的是人的价值,强调的是对人信仰的科学引导,注重的是对人本身的尊重,关照的是人的发展,追求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致力的是整个社会的和谐。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从致力的目标、追求的终极价值、力达的境界以及采用的方式等方面都有内在的契合点。

    一、中职政治教育要回归生活

    中职政治教育要融入人文关怀,必须要回归生活。应该从补充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来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促进中职政治教育生活化。

    (一)施教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现实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教育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性和吸引力。紧贴受教育者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当代中职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使其思维更为活跃,眼界更为开阔,书籍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需要,从他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着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中职学生的思想困惑。

    (二)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风气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潮影响的中职学生的心理与思维,当他们慢慢的为这些不良风气司空见惯的同时,在他们的行为与意识中会不自觉的表现出一些功利主义色彩。这在他们面对社会和生活时,会感觉到莫名的困惑和茫然,心理也易产生压抑、空虚和紧张等问题。因此,帮助中职学生提高其心理素质,塑造其健康人格,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必须要作为中职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欣赏的态度和耐心的关爱。

    教育的实质就是“爱”,如果离开了情感这个层面,人的精神世界就不能被铸造。中职政治教育当然也要对教育的情感过程加以重视,因为它是塑造健康人格,使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精神以及陶冶情操的内部机制。赏识教育能挖掘受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和独立能力。每个人内心都渴望被他人肯定。中职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个中职学生的优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尽量为每个受教育者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样不仅树立了他们的信心,使受学生深切地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也有助于增强教育的效果。

    二、探索个性教育方法

    从个性发展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是由其自身的规律与个性发展的规律共同决定的。当前探索个性教育方法,要加强情感教育,注重因材施教,用更符合人性的教育方法来促进个性的发展与完善。

    (一)加强情感教育。人文关怀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增加感情投入的分量。塑造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它的形成与发展不是简单的物理过程,而是纷繁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换句话说,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越顺畅,情感越融洽,其教育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加大情感上的投资,不仅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也使其真正做到行之有效。

    (二)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要求教师能动态的、全面的把握和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个体特定情境的全部个性去开展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不仅能正确认识自己,还能对自己的思维、行为方式以及感情能适当地加以控制,使其真正成为善于与别人合作、真正关心别人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因材施教。

    三、提升中职政治教师情感教育素养

    情感教育要想有效进行,并切实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情感是教师传递道德规范的主要载体,教育者的情感不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动力所在,也是受教育    者情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育者本身要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 首先,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激情。 情感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对本职工作要有“情”,对教育的内容要有“情”。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激发老师们提高自身的素养,积极投入到

    实践工作中。另外,教师自身对教育的激情能悟透所说之理,做到润物无声,也能将自己执着追求和深入探索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以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老师是学生的道德引路人,要想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感,不仅仅要依靠真理的伟大力量,还要依靠政治教师的人格的魅力。要想提升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就必须要求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热爱学生,对待学生要全身心投入,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聪明才智,还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无形地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发展给予方向性的暗示。这样才能使情感教育收到实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最高命题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成员的个性。因此,对于中职政治教育而言,尊重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任务之一。在当今时代下,让人文关怀融入到中职政治教育当中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关怀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6-0075-04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1]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从理论和实践维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相互关联和内在契合度,对于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所关注的是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思想、人生意义等终极性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而人文关怀,则是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完善人的人格和个性为价值尺度。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具有理论渊源上的统一性,二者都是从现实的人、具体的人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1.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关怀对象。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相联系。马克思主义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来研讨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由于“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67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人的个体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也就无法探究人的个性问题。因此,“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2]73每一个现实中的人,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不能脱离社会和社会关系而存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60离开人的联系和关系,就无法理解人的社会生活,无法理解人的存在和发展。无论是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还是人的个性的张扬和开发,都受制于他所生活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3]29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主体性活动,不仅要塑造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道德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塑造人的社会性,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只有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人的一种生命活动,看作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性活动。”[4]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人文关怀立足于现实的、具体的人,尊重人的独立人格、维护人的尊严、关怀人的生命价值、关注人的自由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中,始终贯穿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以及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执着追求。可以说,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维度,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源头。马克思在揭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前景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它在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劳动和人的异化。强调物质生产“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5]只有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终极关怀。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正是立足于现实社会中的人,尊重人的个体多样性,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关注人的道德情感,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回归,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本质的丰富和拓展。

2.以人的个性潜能充分发展为关怀目标。一方面,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提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指每一个人和全体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获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其中,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因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6]330由于劳动改变着人本身,正是在劳动实践中人的能力得到发展和公开展示,“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7]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标准,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本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是人从片面的发展向自由全面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而且是社会关系日渐丰富不断从较低层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能够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本质”。[8]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体现着丰富的人文关怀价值,通过“致力于使个体接受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内化为他们的思想”,[9]促进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创新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怀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人文关怀 高职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指出: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学习领会,深感责任重大。要将党的十七大的精神落到实处,使高职生全面发展,应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文关怀视野之下。

一、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文关怀视野下的意义

1 是高职生成长的需要

在校的高职生大多是80后、90后,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他们开放程度高,知识量、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主体意识强,而最突出的特点是主体性、独立性强,表现为在行动中追求自我支配、自主决策,在生活中追求自立自强,在理想抱负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同时,他们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当今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而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高职生在这个深刻变化的形势中,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增加了。存在的问题也多,他们本来就以高考的失败者自居,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对自己的前途不乐观。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情况,因此,更加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高职生的健康成长,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纳入人文关怀的视野之下,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康成长,使高职生具备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素质。

2 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人才素质的最基本的规格要求。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诸素质中的核心素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要培养学生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即学生具有正确的“三观”,就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站在人才强国战略的角度。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培养,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着只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而相对忽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倾向,所以高职生的思想观念发展和行为规范呈现出滞后于自身知识能力技能发展的倾向。高职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健康全面发展,就不能适应社会科技进步和时展对大学生素质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就要加强和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促进高职生素质的提高,就必须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文关怀视野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高职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这样才能增强高职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从而能够有效地面对生活。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兰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互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他们指出,一方面,未来新社会将使人更充分地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另一方面,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驾驭生产力、科学技术和交往形式的巨大进步,“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而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全面发展,正是推进社会趋于和谐的动力。因此,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两者相互促进、逐步提高,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之中。

二、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文关怀视野下的措施

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对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以高职生为本,从高职生的实际出发,注重高职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高职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当代高职生的特点和现实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有效解决高职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满足他们的需要。

近年来,高职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高职生尤其是贫困生的思想、心理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矛盾日益突出。从一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学生思想心理问题的。但是,思想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有其主客观因素的,是与他们自身的生存发展密切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有说服力。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措施,帮助高职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还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

2 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启发我们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校园文化概念本身看,它属于文化建设 的一部分,但校园文化不是脱离高职生生活的,而是高职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是促进高职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载体,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因此建设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高职生的成长,除了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外。更多地受学校的影响,在学校里除了和同学打交道,更多地要和教师交往,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都是相当深刻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情,所有教职员工也有责任。高职院校应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教育形成合力,从而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品德修养。教育者与高职生交往时,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用真诚去取得信任,用友爱去取得情感上的沟通@,从而达到思想上一致,提高教育效果。要达到上述目的,教育者必须有良好的素质,才会对学生形成好的影响。好的素质形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学校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帮助教职员工形成良好的素质。

4 构建动态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动态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结合高职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筑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坚持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与健康素质的统一,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统一。

三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时代特点,引导大学生在价值多元的文化冲突背景下,增强自立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并基于市场经济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良好心理素质。

四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与对外开放相适应的时代特点,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提升民族精神在促进高职生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引导高职生吸取现代文明成果,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五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时代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拓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牢牢把握在互联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5 创新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用正确的方法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解疑释惑为着眼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以学生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三贴近”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感、所盼,找准我们想说的和高职生想听的之间的结合点,真正解答高职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疑虑。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有所触动,甚至受到心灵的洗礼。

各种教育方法相配合。当代高职生的思想问题较之过去要复杂得多,有学习、生活、就业、工作等问题;有心理的,也有思想上的。有很多不是一种方法就可以解决的。这就要求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比较分析不同的方法的功能和优势,联合作战。比如,由生活、学习、就业困难等产生的思想问题,就可以用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来解决;由心理焦虑、挫折、偏差、失落或人格障碍产生的思想问题,就可以用心理咨询、心理调试与思想政治教育辅导相结合来解决。在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辩证系统的方法、史论结合的方法,善于从总体到具体,既全面阐释基本原理,又深入剖析典型事例;善于从历史到现实,既讲清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又深入分析历史背景,讲明发展过程和来龙去脉,真正做到入耳、入脑、人心。适应青年接受信息渠道和方式发生的新变化,充分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

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还要充分利用第三课堂。要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将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习结合起来,将职前教育和进入职场教育结合起来;将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还要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相结合。

关怀教育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高校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是指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的总和[1]。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一个越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人们就越是心齐气顺,社会也就越安定有序、繁荣发展,这正是我们所希冀的[2]。

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文关怀除了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格完整以外,还明确地把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既扩展了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又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养成与道德品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充分认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法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1.当今社会的时代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

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哲学论文,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样的国内环境条件下,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必定随着环境的复杂化呈现多样化,同时价值观的挑战也日趋激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加强心理疏导,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从单纯的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兼顾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综合教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进步注入了活力,社会的不断进步给国家带来了经济建设和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 作为社会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高校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遇到的问题和随之产生的困惑也越来越多,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面对众多的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进一步转变观念,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效果,这样才能给大学生以更多的指导、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才能帮助他们又好又快地成长与发展。

2.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马加爵的悲剧在于,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他却是一个没有受过真正教育的人。各阶段教育责任的无限推迟,无疑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大隐患。事隔三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赵承熙疯狂射杀32人,惨案震惊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问题,而且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关注因思想问题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事过境迁,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停滞。我们应当正视问题的严重性,当今中国的教育家业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迫于社会环境的压力,就必须不断地把教育的责任往后推迟,以致造成马加爵之类的悲剧。可见人文关怀还存在不足,而关于心理疏导也还没有落实到位。

二、贯彻落实“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精神的有效途径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教育工作者要在管理制度设计、管理过程工作、学生管理体系和提高管理队伍素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3]。

1.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使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相互促进。使得高校大学生用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大学的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各所高校纷纷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课程等等哲学论文,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意识、身心和谐的健全人格。

2.在管理过程中,彰显人文精神 ,体现人文关怀

高校是人类文化的沉积汇聚之地,经过历史的积淀、扬弃、凝聚,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并透射出其独特的感染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召唤广大学生,由此也成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巨大的作用。好的文化底蕴可以引导他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在为祖国和民族的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和谐的人文环境。

3.完善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机制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开设专业课程,设立针对心理咨询的系或室,或将这方面的工作应明确给已设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或教育部门与教师负责,对这方面的工作确定具体考核目标。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 加强学校的“两课”教育工作,对“两课”教育明确提出实施对大学生予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法的使用。

[参考文献]

[1]俞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维度[N]. 光明日报, 2001-02-06.

[2]唐新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极爱强人文关怀[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 .

[3]杨芷英.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J]. 思想教育研究,2009,2.

关怀教育论文篇8

高校教学改革的路径。TRIZ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认为创新有级别,产品创新由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高级别解的产生需要更多的知识。产品的级别还与问题的难易程度、知识来源等有密切的关系。五个创新等级分别为:一级是通常的设计问题或对已有系统的简单改进,设计人员自身的经验即可解决;二级通过解决一个技术冲突对已有系统进行少量的改进,采用行业中已有的方法即可完成;三级对已有系统有根本性的改进,要采用本行业以外已有的方法解决;四级采用全新的原理完成已有系统基本功能的新解,解的发现主要是从科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工程的角度;五级是采用罕见的科学原理导致一种新系统的发明。假如设计人员能按照正确路径,从低级开始,依据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向高级方向努力,可从本企业、本行业及其他行业已存在的知识与经验中获得大量的解,有意识地去发现这些解,将节省大量时间,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河南省高校现有的大量教学改革成果有较大的重复性、模仿性,类似于第一级发明。在长期的学习和改进之后,河南省高校应该把教学改革引向深入,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创新教改成果。在发明的第二级、第三级上做文章,进行教学结构的改革。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将直接反映出教师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进程,所以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可见,教学结构的改革是更深层次的改革,教学结构改革的意义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深远。

二、基于TRIZ理论的河南省高校教学改革实施探索

创新能力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国家富强壮大的超级马达。河南省高等教育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摆在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地位,以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河南省高校的教育必须认真改革,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更具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才会不辜负父母及学校的期望。下面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介绍基于TRIZ的河南省高校教学改革实施方式。其中要求,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中,引进并渗透TRIZ理论,鼓励学生创新,并且在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中进行改革。通过改革逐渐建立学生的创新理念,并通过创新设计树立开拓创新的信心和“终身创新”的理念。

1.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往年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体系注重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较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习惯,当前增加TRIZ理论,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当老师在讲解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TRIZ理论的相关知识穿去,再列举一些TRIZ中与其专业有关的创新例子,使TRIZ理论在课堂、课后都能被学生广泛思考、讨论与利用,学生甚至能够得到启发,在原有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与创新。

2.基于TRIZ理论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需要在《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体系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第一步,我们需要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这些实验要求学生在原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创新性的思维,提出具体的、创新性的实验步骤。第二步,让学生积极动手,引导学生并在《管理信息系统》实验的教学体系中直接应用TRIZ发明原理。

3.基于TRIZ理论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给定的课程设计题目的基础上,必须增加自主研究模式,简单来说即为“学生发现问题—确定题目—搜集资料并制订研究计划—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步骤。学生独立从事和完成某项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即自主研究,包括: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研究(TRIZ理论的应用),最后提交研究成果(论文或原型)。总的来说,学生提出问题的自由性很大,因此,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施展他们具有个性特点的才智。自始至终,指导教师好像在扮演着一个“局外人”的角色,在欣赏着自己学生的成长。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会像主角一样参与其中,更不会像导演一样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他们只是担任友情出演,寻找必要时机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因此,学生在这一模式下的引领下,实施空间最大、运用范围最广。

4.构建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与学生可以利用专业优势,构建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同时老师也可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大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可从崭新的视角为课题组提出创新观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协助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接触学术发展的尖端知识,增加他们对学术的探索欲以及提高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被教师成熟的科研思想所熏陶,处于严肃缜密的科研氛围之中,自己的想法更好更快地转化为实践,学生应用TRIZ理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更加强大,学生由此获得了宝贵经验和成长体验,这是在传统式的教学中永远获取不到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实际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升。

三、结论

关怀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个性化;生活化;幸福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内涵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概念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体现为我关系,所表明的是主客体关系的重要概念,以客观对象的需求对人的需要满足来衡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关系中,客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主体主要是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广大受教育者及身处其中的个人和社会。因此,广义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可以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践活动满足广大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需要的效用,是作为客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践教学活动同作为主体的社会的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在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主体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狭义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可以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践活动满足广大受教育者和社会需要的效用。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是第一要义,使发展承载了科学的内涵与人文意蕴,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时代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核心价值就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和核心价值。所以以人为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定位是必然的结果。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价值层面相契合。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

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体现人文关怀的基本价值,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也就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教学问题。由于人文关怀内涵丰富,其教育的方式方法多样,笔者认为应主要把握三大基本原则,才能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个性化原则是内容、生活化原则是核心、幸福化原则是目标。

1.个性化原则是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人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那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也就不例外,必须让它具有个性化。一切的管理条文、规章制度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人格角度出发,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思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尊重个性至上,培养健全的人格至上,要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满意,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去发展自己,关怀他人,发挥潜能,超越自己,走向世界。个性化教育就是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以社会法律为行为底线,以自己健全的人格为核心,尊重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会自己负责,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照顾自己,树立基本的、健康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基本的处世原则,克服缺点、发挥优点。当然,也应该容忍别人的缺点,给自己和别人提供发展的空间,使自己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2.生活化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核心,生活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

高校的大学生活也不例外,这也是人的本质,只有把一切融入自己的生活,个人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必须生活化才会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生命化。高校应当采取各种办法、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注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建设者。

3.幸福化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目的

幸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归属和目标,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例外。从某个层面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幸福是需要教育的。以育人为崇高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要目标内在统一起来,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人文关怀教育的平台和着力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文关怀素养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要把这三个基本原则贯彻下去,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人文关怀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关怀教育论文篇10

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吸引了较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者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本文

>>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浅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路径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报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论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策研究 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2-03

[4](俄)乌中斯基著.张佩珍,郑文樾等译.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卷[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82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课题编号:Ycjj201400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