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改造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3 19:33:14

节能改造论文

节能改造论文篇1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效益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利用新技术来提高企业生产装置的管理水平和节能降耗已是各企业首选的手段之一。高压变频节能技术随着国内一些生产厂家研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接近世界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并以产品性能稳定、价格适宜深得国内企业广泛接受和应用。

巨化集团公司热电厂#8炉为280T/H锅炉,采用双引风机式,风机型号为Y4-60-11N022.5D,配置功率为630kW,电压为kV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风门采用档板调节,正常运行开度为50%左右,形成档板两侧风压差,造成节流损失;同时风机档板执行机构为大力矩电动执行机构,故障较多,风机自动率较低。为此我们对引风量调节进行变频调速技术改造,以达到节能降耗及提高调节自动化水平。现就改造过程中的一些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2变频器容量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变频器容量大小的选择与电动机容量相同,这样能满足电机在额定出力内进行不同转速的调节。但在现实生产工作中,根据实际运行工况来选择合适的变频器容量,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节省变频器投资及减少配套设施。我们根据我厂#8炉引风机的配置及正常运行工况,了解到当时设计人员考虑风道内装有脱硫装置以及档板开度在70%左右调节特性较好,所以配置了630kW的电机。同时我们也对额定工况下引风机功率进行了分析,在各种工况下引风机功率都不会大于350kW。我们认为如果采用变频调速,风门全开,节流损失会较大减少,风机的功率将更不会大于350kW。为此,选择容量为400kW的变频器应能满足上述风机在各种工况下不同转速调节的要求。

3采用变频调速后的效益预测

利用变频器作为风量的调节器,最直接的效益就是节能降耗。各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的改造对象进行初步分析计算,以了解改造后节能的投资回报率及风机运行的一些基本参数。

采用变频调速的主要特点是消除或减少档板的节流损失,节能的效果与风机的性能、运行工况、档板的开度等有关。下面就例举我厂#8炉风机改造测算情况作一介绍。

3.1引风机的性能曲线

3.2引风机的实际测量

3.3利用相似理论分析风机采用变频后的参数

图1中AB曲线是风机性能曲线,在近似额定转速下,表示风机流量与风压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际运行工况中表2所示,风机全压、流量参数只需在图1中C点运行。在没有改造前,风机电机转速不能变,只能靠风门节流。采用变频调节,风门全开,可根据工况所需的风机全压、流量来改变转速。根据风机相似理论,风机性能参数之间关系为:

Q/Q0=n/n0

P/P0=(n/n0)2(P/P0)

式中:Q—风机流量

P—风机全压

n—转速

ρ—介质密度

根据上述关系以及表2所示的运行工况,风机变频后的运行性能曲线下移为图1(abc)所示,其关系式为:

Qa=QAn/n0(1)

Pa=PA(n/n0)2(ρ/ρ0)(2)

Qb=QBn/n0(3)

Pb=PB(n/n0)2(ρ/ρ0)(4)

3.4相关参数估算

(1)表2工况下转速计算:

从图1(abc)性能曲线所示,为了方便计算,近似认为性能曲线成线性关系,即:

(Pc-Pb)/(Qc-Qb)=(Pa-Pb)/(Qa-Qb)(5)

由(1)~(5)式可求得变频后的风机转速为:

(2)风机全压效率估算:

风机有效功率=全压*流量/1000

风机全压效率=有效功率/轴功率

由表1提供的工况A和工况B数据可得,风机的全压效率为0.785和0.726。因此变频调速后的风机全压效率可按0.75进行估算。

(3)变频调速后功率估算

风机有效功率=全压×流量/1000

风机轴功率=风机有效功率/全压效率

电功率=风机轴功率/(变频器效率*电机效率)

其中:变频器效率取0.96,电机效率取0.95。

计算后参数汇总见表3。

3.5效益估算

对比变频调速前后的电功率:#1引风机减少电功率230kW,节电率为67.8%;#2引风机减少电功率195.65kW,节电率为61.7%。

以上是理想条件下的节电率。在实际运用中,为了考虑变频器故障切换为工频运行时,风门需保留它用。变频调节运行时风门尽管全开,还有一定的阻碍,影响计算结果。另外,各种运行工况的不同,节电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实际节电率要比以上估算结果有一定的出入。但从以上结果来看,节电显著,值得改造。

4变频器性能的选择

利用变频调节技术无疑要在原有的回路中加装一套变频调节设备,也就是说如该产品性能不好,将增加一个设备故障点,影响机炉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变频调节器的性能选择至关重要。我们在选择时除了考虑一些常规的性能指标外,还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设计上是否相对有其特点,选用的元件是否稳定、成熟;产生的谐波分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电源短时中断恢复时对其影响程度;个别元件故障时能保持短时间的运行等功能。

目前,市场上高压变频器产品较多,变频调节类型也有多种。一般说来,国外有的产品其元件及性能应较好,但价格较高,同时与用户意见的交流、售后服务较为困难。

我们在对风机调节系统改造前,收集、了解了国内一些调节装置的资料,并进行了比较,最后选择了北京利得华福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其主要特点有:

(1)该装置由移相变压器、功率单元和控制器组成。移相变压器副边绕组分为三相,21个功率单元,每相由7个功率单元串联构成,每个单元的主回路相对独立,可等效为一台单相低压变频器,便于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

(2)每个功率单元电路为基本的交-直-交单相逆变电路,整流侧为二极管三相全桥,构成30脉冲整流方式,通过对IGBT逆变桥进行正弦PWM控制,得到每个单元的输出。然后将每相7个单元的输出串联成星形接法,通过对每个单元的PWM波形进行重组,得到阶梯正弦PWM波形。这种波形正弦度好,dv/dt小,谐波分量少于国家规定标准。

(3)当某一个单元出现故障时,内部软开关自动导通,将此单元旁路,由其他单元的继续运行。

5引风机变频器的控制与调节

我们所应用的HARSVERT-A06/050变频器可通过在控制柜门“远控/本控”开关的切换实现“本机控制”与“远方控制”。我厂“远方控制”与原有的DCS连接,在引风机控制画面中增加了变频器画面,与变频器输出接口联接,进行数据通讯,运行人员可以通过DCS中的画面对引风机和变频器的工作电流、转速以及运行、停止、故障等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另外,变频器的控制调节还通过负压调节器接受炉膛负压信号和来自送风系统的前馈信号,综合运算后经手、自动切换单元输出4~20mA到变频器的控制端,调节变频器输出电源的频率,从而改变电动机的转速,改变引风量,达到稳定炉膛负压的目的。

与常规的控制调节系统比较,系统结构、运行操作方式基本不变,主要区别在于由调整引风门开度改为调节引风电动机转速。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运行,当一台变频器故障时,联跳相应引风机开关,短时出现单边运行。将故障变频器隔离后,引风电动机可切换为工频运行,风量仍由风门档板调节。

6系统调试

变频器安装后,投入系统运行前还需进行必要的调试,其目的主要是检查所选择的变频器其性能、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以及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主要内容有:

(1)具备条件:

a)相关变频器工作的一、二次设备安装、组态完毕;

b)变频器柜内变压器耐压试验、直流电阻测量合格;

c)6kV电缆、变频器闸刀柜内支持瓷瓶、避雷器等试验合格;

d)检查各接线正确、紧固;

e)变频器参数设置正确;

f)引风机等机务设备具备试车条件。

(2)试验项目:

a)闸刀闭锁功能试验:主要检查出线闸刀和旁路闸刀的机械闭锁功能;“高压允许合闸”闭锁功能;防止带负荷拉合闸刀功能。

b)静态调试:将变频器控制电源送上,引风机开关处于试验状态。检查“本机控制”(触摸屏控制)、“远方控制”(DCS控制)时的开关动作状态及变频器面板、DCS画面上的各种状态显示是否正确对应。

c)动态调试:引风机开关、变频器柜将正式通电。分别检查“工频旁路”状态以及“变频控制”状态下,在DCS上或变频器面板上操作引风机、变频器的启、停、调是否正常,转速、电流是否下确;在“工频旁路”状态时与“变频控制”状态时的转向是否一致;在“变频控制”时人为模拟故障保护动作、信号是否正确。

d)带负荷试验:主要了解正常运行工况下引风机、变频器的风量、电流、转速(频率);检查变频器额定输出电流时的电机转速、变频器频率。以便确定变频器的“始动频率”值以及是否投用限流功能。

e)动力电源切换试验:变频器在正常运行时,电源发生短时波动或工作厂用电中断备用电切换成功,这时变频器应不发生跳机。

7变频改造后的效果

(1)效益比较:

我厂#8炉#1、#2引风机于2003年7月1日改变频调节正式投用,7月8日测试数据如表4:

从表2、表4中可以看出,经变频改造后,在满足锅炉负荷约260T/H燃烧的情况下,风机输入功率明显减少,分别由339.00kW、317.00kW降到162.00kW、167.143kW;风机单位电耗也由1.282kWh/t、1.219kWh/t降到0.608kWh/t、0.623kWh/t,节电率分别为52.57%、48.89%,每年可节省厂用电200多万kWh。

(2)改为变频调节后,对其它设备的影响有:

a)避免了电动机启动时对电机的冲击损害。

b)提高了引风机的自动控制能力。

c)由于转速的降低,对风机的叶轮、轴承等寿命得以延长。

8结束语

我厂变频装置于2003年7月1日正式投运以来,由于其他原因变频器正常中经历了电源中断切换、单边引风机变频器运行等异常情况的考验。北京利得华福公司生产的高压变频器以其可靠的运行性能及良好的节能效果深得用户的信赖,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节能改造论文篇2

关键词 创新能力培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在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和期望。①机械工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行业,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技术装备,它的发展更是需要大量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秀的专业人才,机械工程教育模式必须与快速发展的机械工程技术相适应。从事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和运行机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大力推行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包含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概论与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原理等多门学科的内容。②③同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也是一门重在实践的课程,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仅凭根据教材进行理论讲解和习题练习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学生不能真正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途,更谈不上如何应用。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本文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金工实习、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在接受知识信息、综合分析问题及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2 改革内容与举措

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上述特点,为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

2.1 加强金工实习教学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工程材料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实践基础课,是机类与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④机械金工实习包括车工,铣工,特殊加工(线切割,激光加工),钳工,砂型铸造等实践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按照本校本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金工实习在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教学在后,由于没有针对性地建立两者的有机联系,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是孤立、片面的进行,无法真正达到金工实习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机械制造课程的教学任务提前,在进行金工实习时,安排专业教师详细讲述金工实习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在联系,并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金工实习的整个过程中,指定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讲解、辅导和答疑,深化实习内涵,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金工实习并不是孤立的,提高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将来的理论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优化改革课堂教学体系

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让学生深入、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考虑到该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理论性强的特点,本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素材,在保持原有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辅助以大量的图片、三维动画与实际加工影像等,丰富形象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进行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变单一教学模式为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3 构建实验教学新模式

目前本课程的实验内容包括: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工艺系统静刚度测定、机床主轴箱拆装实验等,多半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⑤通常是由专门的实验员教师进行题目的下达、内容的指导和成绩的评定,实验员教师无法了解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深度,专业课教师不能真正掌握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同时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原理,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验证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但没有设计性实验相辅助,就会欠缺了对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以下改革:(1)对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如刀具角度测量等)进行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让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验过程中,结合课堂的讲解情况与实验员教师进行内容的协调与安排,由实验员教师提前下达任务,学生在动手操作验证后讲解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给出必要的理论支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2)增设创新性实验环节,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和实验室现有设备设计实验,由学生自主搭建实验平台,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改革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是对该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⑥通过这两个实践环节,将学生们的课堂理论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进一步验证,可更好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接触到真正的企业生产,将对零件、刀具、夹具、机床等装备的认识实现从理论到实物的转换,借助课程设计中进行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总结与应用,实现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查、巩固和加深。

本文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进行题目选编、时间进度改革、典型零件和夹具的建模与仿真等多项内容改革,⑦并将课程设计融合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和生产实习中,提前下达设计题目,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生产实习的过程中熟悉设计任务,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

3 总结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各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涉及到教师的创新素质、学校的创新环境,还和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有关,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为配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检验改革成效,以笔者指导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0-2011级本科生十个班级为试点班级,从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等多个方面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项目”(项目编号:QX2013224)的研究成果;本文系“2013年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建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资源库”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刘秀莲.培养机械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索[J].中国电力教学,2013(16):30-31.

② 王素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③ 张树森.机械制造工程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④ 傅水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4(7):24-26.

⑤ 朱从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6-7.

节能改造论文篇3

论文摘要:重大社会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影响深远,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体现资源节约的规划理念,成为城市规划管理者及设计者面临的新的课题。本文通过重庆市利用闲置商场改建为城市规划展览馆的成功实例,探讨了资源节约型的重大社会文化设施建设模式,介绍了采用高新技术节约资源的先进理念,最后经过分析比较阐明其显著的节约成效。

城市空间的创造不外乎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创造新的空间,另一种是现有空间的再创造。随着社会的进步,旧建筑的空间资源再生利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新建投资和拆除旧建筑的费用,缩短建设周期、减少拆除旧建筑所产生的社会矛盾和城市垃圾,同时还有益于保护城市文脉,又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新型空间。与此同时,有关理论也层出不穷,例如美国哈普林的再循环理论、《内罗毕建议》和澳大利亚的《巴拉》等都对旧建筑空间的改造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这些实践和理论也对我国重大社会文化设施的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和现实意义。近期完成的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工程就是体现资源节约型重大社会文化设施建设的范例之一。

一、建设背景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处于先导地位,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和关注。为此,重庆市委、市府决定筹建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将其列为全市重大社会文化设施之一,希望透过规划展览馆这个“窗口”,展示重庆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引导外来投资、考察、观光者便捷地了解重庆的市情,并搭建起政府决策与公众信息沟通的平台。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位于重庆市朝天门广场,总建筑面积约6万m2,其中展示面积约3万m2,会议、办公、餐饮等附属建筑面积约2万m2,车库面积约1万m2。朝天门广场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是重庆市区重要的景观节点,区位十分重要。该广场于1998年建成,集建筑与景观广场于一体,建成后为城市提供了新的景观点,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然而广场下建筑部分却因可达性差、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和功能定位不当等因素闲置多年,造成资源的浪费,成为城市建设的缺憾。

经充分研究论证,市政府做出了将朝天门广场建筑部分改造成规划展览馆的决定。这样有三点好处:一是盘活闲置资源,变废为宝;二是利用现有建筑节约了土地资源、建设资金及时间;三是朝天门地区是重庆城市建设的起源地之一,在此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具有普遍的场所认同感。

二、改造原则

整体性原则—保持建筑基本原状的情况下,对建筑室内、外环境做综合改造。大众性原则—布展策略一改传统布展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的多种展示手法,让市民喜闻乐见,寓展于乐。

节约性原则—合理使用有限的建设资金,突出改造重点,在建筑设计、施工及布展中采用先进技术及材料,不仅在建设过程中控制成本,还要保证展馆运行的节约性。

效益性原则—展馆建设始终注重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平衡。

三、重庆规划展览馆规划设计

1.建筑改造

建筑改造分为外部环境改造和建筑内部改造。建筑外部环境改造措施包括:整合交通流线,增设人行天桥和朝千支路,周边建筑环境综合整治,朝天门城市广场改造及增加绿化和市政设施,对展览馆建筑外立面(及灯饰)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建筑内部改造包含扩大中庭空间,对管网系统进行改造,根据展示要求进行了空间分隔,增加竖向交通通道。

2.空间布局

展馆布展面积近3万m2。主入口设在三层总馆处,总馆分为序厅、重庆概况、历未来2020、国土房屋、交通规划、其他专项厅和中央商务区,贯穿重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二层为都市核心区模型及40个区市县、1个开发区展厅;一层为商业临时展厅;负一层为停车库。二三层展示流线围绕二层上空的892m2主体模型呈环形组织。空间分隔一反惯用的规则形态,采用穿插与变形手法,展示空间收放有制。按照不同展示主题分区采用不同的色彩主题,将建筑空间、结构、展品与灯光音效视频紧密结合。展馆面向多元化的观众,展品与展场相互介入,注重展览的游戏性与教育性、互动性与参与性、临时性与固定性的结合。

3.人性化设计

展馆对人性化的关注一方面体现在完善的配套设施、无障碍设计、提示系统三个部分:大到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通往广场的电梯、会议室及休闲廊等附属设施、门口的儿童游戏室等,小到精心设计的提示系统、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手机加油站。另一方面体现在展馆的公众参与性强,展示的内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展示方式采用大量高科技互动游戏的方式,寓展于乐。

4.新技术的运用

展馆既有传统的展示手法,又采用了大量新媒体技术及互动项目,不少展示手法为国内首创。展示设备含LCD显示器132台,等离子27台,投影仪及背投31台。尤其是13个互动游戏项目让展览变得生动有趣。主体模型采用程序控制的专业灯光、音响进行展示。

展览馆中央控制系统达到了国际化展览馆的中控管理水平,可以对总馆及41个区县展厅的强弱电及信息项目进行中央控制,整个系统按照编制的程序运行,实现无史文化风貌、三峡厅、山水园林城市、重庆人值守和自动运行。展馆在区县馆展区的隔断采用新型隔音涂料,广泛采用定向声源,有效解决了声音干扰问题。

5.节约型效益的体现

节能改造论文篇4

关键词:节能减排;煤矿建筑;传热系数;热惰性值

自“十二五”以来,我国相关部门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1],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煤炭资源开采行业是“高能耗”行业之一[2-3],也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研究对象。据相关统计资料可知,目前我国煤矿建筑处于一个相对“高碳化”发展阶段,煤矿建筑耗能占煤矿行业总耗能的42.2%,其中,采暖、制冷、通风等几个领域的耗能又占煤矿建筑耗能的77.3%,因此,本文将从夏季隔热、冬季保温措施出发,研究煤矿建筑节能减排的改造措施。

1研究思路

在生产、生活活动中,煤矿建筑运行采暖制冷设备显然会造成使用能耗增加,CO2排放量增大,因此,国内外有关专家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设计[6-8],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经验措施。本文将以山西运城某煤矿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先进的建筑能耗建设软件Doe-2分析其热工性能,然后结合实际热工模拟结论,就各项热工变量进行改造分析,提出几项符合实际的节能改造措施,然后采用简化生命周期(LCA)理论,借助Doe-2计算各项措施的节能效果,通过比较确定最终方案。

2研究对象热工性能分析

2.1研究对象选择

据统计,山西运城煤矿建筑以20世纪90年代建筑为主,本文选择的是于1999年建成的某煤矿生产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见图1)。该楼共6层,占地面积约7229.3m2,共有办公室85间、采暖制冷设备92套,该楼南、北朝向窗户面积比最高,分别占有37%与33%,东、西朝向窗户面积比最低,分别占有16%与14%,该楼未设空调。

2.2研究对象热工变量分析

将研究示例对象热工变量分析结果列于表1。根据表1,可见本次煤矿建筑节能改造措施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各层楼梯口封闭性较差,楼梯口廊厅空气与建筑外对流控制性较差,建筑体形系数为0.33;(2)外墙的窗/墙面积比仅为21.5%,且外墙未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导致外墙传热系数K值与热惰性值D较高;(3)屋顶缺乏有效的隔热、防止太阳辐射吸收措施,导致屋顶传热系数K值与热惰性值D较高;(4)所有窗框均由热传导性较高的铝合金窗框构成,窗户玻璃也采用热传导性较高的普通白玻璃,导致外窗的传热系数较高;(5)从图1中可看出,外窗未设置任何遮挡措施,外窗的遮蔽系数SC较高。

3节能改造措施分析

根据示例对象热工分析结果,提出7种合理的技能改造措施(与前文2.2节中改造措施分析相对应),然后与基本方案(无改造措施)进行比较:(1)措施0:采用原设计方案,不进行任何措施改造,以此方案作为节能改造对比基础方案;(2)措施1:通过在1楼楼道口增设1扇楼道门、在2~6楼各楼道廊厅各增设8扇(每层南、北朝向各4扇)的措施,来控制楼梯间的空气对流,改变楼梯间封闭参数,同时,也将示例对象的体形系数由0.33降为0.29;(3)措施2:措施1中增设了楼道口窗户,因此,增大了外墙的窗/墙比比例,同时,采用先进的浅色发泡聚丙烯隔热材料涂抹外墙,降低建筑物外墙的热传递,外墙的传热系数K值与热惰性值D分别降为2.07W/(m2/K)与1.52;(4)措施3:屋顶增设隔热层,并铺设胶粉聚苯颗粒隔热保温浆料,屋顶的传热系数K值与热惰性值D分别降为2.76W/(m2/K)与1.67;(5)措施4:将铝合金窗框更换为塑钢材料,将窗户玻璃更好为白玻璃,外窗的传热系数K值降为1.65W/(m2/K);(6)措施5:安装活动百叶纶棉隔热布窗帘,外窗在夏天的遮蔽系数增大为0.75;(7)措施6:组合措施1~措施5。

4计算结果

采用LCA理论,借助Doe-2,将措施0~措施6的节能减排情况详细列于表2。分析表2可知,在单项措施中,措施3与措施2的节能减排效果最明显,可见煤矿建筑中主要的热传递都是通过外墙与屋顶产生,同时,建筑结构的体型系数直接影响了建筑内外的气体交换,因此,措施1也能产生较为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在综合各单项措施后,示例建筑的年能耗由697965kW•h/a下降至419978kW•h/a,降幅达到39.83%,年CO2排放量由10588kg/a下降至5337kg/a,下降幅度达到49.59%,效果十分显著。

5结论

本文在国内外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选择煤矿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山西运城某煤矿办公楼为例,通过热工变量分析,相应地制定了5项单项措施以及各项措施汇总,最后借助Doe-2将各措施进行了对比计算,得到了以下结论:(1)根据示例建筑的热工变量分析,总结了外窗的传热系数K值、体形系数、外窗的遮蔽系数SC值、屋顶的传热系数K值、屋顶的热惰性值D值、外墙的传热系数K值、外墙的热惰性值D值等主要改造热工变量,并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工程措施;(2)从单项措施来看,措施3、措施2的节能减排效果最为明显,这两项措施的节能率依次为26.16%与19.35%,减排率依次为26.83%与17.56%,由此也可见,单独依靠单项措施,往往效果有限,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3)在综合各单项措施后,示例建筑的年能耗由697965kW•h/a下降至419978kW•h/a,降幅达到39.83%,年CO2排放量由10588kg/a下降至5337kg/a,下降幅度达到49.59%,效果十分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同类既有煤矿建筑改造提供借鉴与依据,同时,也可为类似煤矿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陈德明 单位: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刘顺妮.水泥-混凝土体系环境影响评价及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3]陈红,郝维昌,石凤,等.几种典型高分子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04,24(3):545-549.

[4]赵平,同继锋,马眷荣.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及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04,13(6):1-7.

[5]中国建设部.GB50096-199,住宅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张志敏.河南省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思考[J].中州煤炭,2007,(2):21-26.

节能改造论文篇5

关键词: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汽温调整

1 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设备简介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是由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引进于2001年,系统配置与现电设备相比较为落后,炉膛的设计采用的是单炉膛的H形口漏斗式,在填料的方式上设计为露天布置,传送带输送的模式,采用的万利达的低速煤炭碾压机和高速磨煤机结合的煤炭粉碎装置,利用负压曲直吹式煤粉吹送机进行燃料的供给和氧气的输送,锅炉燃烧器的对称分布,采用对角线布置的方法,锅炉燃烧器的摆动式为四角切向,煤粉从露天顶部传送口进行补料,燃烧室从上到下有六层燃烧过滤层,在没层设置燃烧室,最上层为12个,最下层为4个,煤渣的运送和降尘采用的机械喷雾的方式,每个单独的燃烧器上有6个独立式的煤粉喷嘴,采用间隔分布共同工作的形式,保证煤粉的滞空时间和燃烧的充分,独立设计也是为了燃烧的充分性和经济性,最上面的一组煤粉吹风口斜角45度角直吹方式,主要是抑制氮化物和硫化物的生成,二次风中的一部分是热膨胀气体,自下而上贯穿6层炉膛,其余为送风口供气送入燃烧器。

2 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升级概述

旧锅炉的改造是系统工程,是当前最为经济的升级方式,在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升级中采用了高级复合式空气分级燃烧技术,保留了原先的燃料供给系统和炉渣灰尘处理系统,将煤管道的设计分为直线式和曲线式排布,在冷却系统中添加了水冷系统,燃烧室进行了独立分割设计,实现了用电高峰期和用电低潮期的终端输出控制,在煤粉吹口的设计上将原先的6层直喷设计改为对向设计,在煤粉的四周重新设立氧气输送口,煤两层设立辅助进风口,辅助进风口采用双向对称的偏置设计,在锅炉底部添加鼓风箱,每层设立3个高位燃尽风喷嘴。

3 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出现的问题

在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首要的问题是汽温达不到预置温度,在高负荷工作状态下温度上升缓慢,在变负荷工作中出现汽温急剧下降的状况,不能满足正常的工作要求,与改造前的工作温度设定有很大的差别,原锅炉的正常工作汽温在551℃左右,能够正常的运作,改造后汽温的再热蒸汽出口的温度出现不均衡的现象,高侧的蒸汽的温度达到531℃,低侧温度在55℃,都低于正常工作设定温度,不能进行正常工作,达不到改造后预期效果,燃烧室温度出现偏差效应,对发电机组的损耗加大,限制了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功能和效率的提升。

4 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过程

4.1 调整方式的确定

在进行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中,采用了综合调整法进行整体改造锅炉的调整,首先通过收集的燃烧器工作效率与汽温、摆角的相关性数据,分析摆角与燃烧器汽温的关系曲线,进行试调。调整煤粉吹送机的吹送效率与频率,改变供电效率与煤粉吹送机的反馈函数,增大通风和排气管道口径,降低炉膛内不燃烧物体的玷污系数,降低排烟温度,对炉膛冷却系统增强水冷的效率,分析炉膛的炉渣量与排烟温度的关系,调整辅助风口的风速与风口角度,对二次风进行调整。

4.2 调整工作的实施

试验中运用了工作负荷为600MW的锅炉燃烧器,在进行工作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找到主要影响汽温调整的关键因素进行调整,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最高的是燃烧器的摆角、吹灰频率、煤粉细度以及氧气的供给量,在实际调整中,采用局部调整,多次实验的方式,首先进行燃烧器工作汽温降低的问题进行调试解决,在热温度出现偏差主要是由烟道和冷却系统有关。因此,进行利用改善烟气在炉膛内的气旋方式,采用左右同时过滤的烟道改进设计,对再热温度不足和出现偏差的问题进行修正。最后运用整体调试的方法,对燃烧器、吹灰频率、煤粉细度和氧气的供给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对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效果进行定性分析,最终得到合理的工作运行状态。

4.3 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结论

(1)在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在燃烧器的冷却方式上增强水冷的效果,加强了燃烧室内部自我清理炉渣能力,防止炉渣沉积,影响氧气的进气量和煤粉燃烧效果,对尘土悬浮密度的降低有显著效果,降低了除尘水雾喷射装置的使用频率,减少吹灰实现全面吸热的能力,保证炉膛供热的均匀性,满足炉膛出烟温度适合当前设计要求和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的正常运行。总体上说,通过对旧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实现了降低氮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提高了锅炉防结渣的能力,对煤炭的使用要求降低,加强了环境适应性,对供电的调节能力大大加强,燃烧器摆角调整实现了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的显著提升,符合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的设计工作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燃料的利用率有所提升,对供电功率控制的精确度提升了一个台阶。

(2)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中辅助风嘴主要的作用是强化作用,缓冲二次风箱与炉膛之间的压力差,保持两者的压力均在410KPa左右,压力差在±40KPa浮动,有效地解决了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不平衡的问题,实现燃烧室工作的稳定性与调整过程的线性变化,在研究中发现,辅助风口开启过大(供风量过大),会导致煤粉提起燃烧,降低能量的利用效率,从而影响再热器的吸热,对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的提升有不良作用,考虑到在压滑作用下会造成再热温度出现温差,改造后解决了负荷变化后出现严重超调的问题。可以得出结论:600MW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汽温调整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任君,司徒有功,马军,等.大唐南京发电厂2×660 MW机组湿法脱硫装置“石膏雨”的治理[A].第七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2]邹磊,岳峻峰,宁新宇,等.基于CFD计算的净烟气烟道内烟气流量测点的选择[A].第七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3]杨定龙,胡斌.燃煤锅炉SCR法烟气脱硝增效改造实践及探讨[A].第七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4]陈红亮.基于PID模糊控制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A].第七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节能改造论文篇6

对一个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增减几门课程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专业改造牵涉到观念的转变、教法的改良、课程的改设、实践体系的建构、教师角色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等。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自觉,否则只能是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良而已。

马克思实践观为应用性改造提供了本体论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个人经验,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在过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启迪,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建构,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价值。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新知识观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其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运用,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知识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在学习过程中,先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然后开展具体的实践,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这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

杜威强调“知行统一”和“行”的重要性,认为“如果实验科学的进步有所表明,那就是除非作为‘做’的产物,否则就没有所谓真正的知识和有效的理解”。即通俗的理解:“做中学”,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取向。

英国科学家、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人的知识有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语言、文字或符号来表达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是指那些平时为我们所意识不到、但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往往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不能以正规的形式传递,它是一种连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也不能清晰地表达的知识,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因而也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和个体性。它的获得主要不是靠读书或听课,而是需要亲身参与体验。这一新的知识观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促使我们重新评价专业实践教学的价值。没有个体缄默知识的参与,没有实践,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理解其真谛。

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专业应用性改造。

一个专业的改造不能仅仅是修修补补,如果这个专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那就应该根据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重新定位,在新定位的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作全面的调整。

结合专业、学校、社会三方,明确专业定位,重造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进行应用性中文专业的定位,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重造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首要任务。在原来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拓展专业方向,寻求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是中文专业实现应用性的基本导向,更是其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

中文专业的应用性定位应该在处于学科理论与职业技能之间的专业修养层次。在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建构课程体系:围绕核心能力培养设置类型课程,并使各类型课程科学组合。形成“基础+ 方向应用模块、非独立实践环节课程+ 独立实践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即保留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但适当压缩学时,增加应用性的方向课程;强化实践教学,除了在一些课程内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还设置相对集中的培养能力的独立实践课程。

除基础课外,专业课程体系相应调整为三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由于各自定位的差异,实践教学也有不同的设置:不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独立实践环节课程。这样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现在有一种倾向,一讲‘宽口径’,就似乎本科可以不要专业了,学生什么课都选,没有一点专业归宿,恐怕也有问题。弄不好就是‘万金油’,就更是浮躁了。口径过宽,基础就不可能厚。”温儒敏的这段话当然也值得我们深思。

培养双师型人才,打造适应专业改革的师资队伍;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专业改革的关键。要能够按照新形势下的课程设置来开课,对于教师无疑是一大挑战。从现职教师情况看,大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教授、副教授职称,但缺乏与所授课程相应的社会实践经历,对社会于中文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知之不详,不能充分胜任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的这一局限将成为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短板和瓶颈。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关键所在,而这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专业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主动地适应改革的需要。其次,应采取教师轮训的方式,将教师送到将来学生就业的行业或岗位进行先行培训,或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或一些对口用人单位进行“锻炼”或“兼职”,弥补应用性能力差、与社会隔膜的缺陷。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跟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这样可以使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和实践案例,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知:是固定资产投入最小、成本最低的轻骑兵,只要有一批教师,能招进来一批学生即可办此专业。现在适应应用性要求,在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建立固定、便捷、完善的技能实训室,学生在跨出校门前接受比较系统的职业模拟训练显得非常必要。

节能改造论文篇7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型教改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提出的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中文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在中国高校中设置时间比较长,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相对深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比较稳定。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2003年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3》,对该专业规定开设的13门课程没有什么变化。业界几乎形成一种普遍的认知,中文专业是传统专业中底蕴最丰赡的一个学科,也是现代大学体系中最稳定的专业之一,有着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及魅力。

可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迫切。传统学科中心化的专业结构设置,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系列体系化的理论和知识谱系,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讲授,且讲授的知识也就作为考试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培养能坐而论道,不能起而行之的人才。

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就业。浙江大学中文系曾做过毕业生调查,有45.5%的人认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不强,需要一年以上才能适应工作环境。社会适应性不够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较差,包括无法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对公文的写作不熟悉(18.4%的人在工作困难一栏里选择“应用性文本生疏”)等;书生气足,不懂待人接物的技巧(23.7%的人在工作困难一栏里选择“人际关系难于处理”);在所学转为所用方面存在缺陷。有54.8%的毕业生认为中文专业缺乏鲜明的特色与可操作性,缺乏实用的技能,似乎是“万金油”,但又缺少实际工作的能力[1]。

作为兴办时间较长的中文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定位为作家、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等专家学者的摇篮。然而,社会对专家、学者的需要毕竟是有限的。当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当中文专业由少数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举办变为更多其他类型学校的新专业以后,就必须面对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问题。也正因如此,许多高校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都不同程度地尝试了对传统中文专业的改造,中文专业招生时树起了“新闻传播”、“涉外文秘”等旗号以吸引考生即是证明。

中文专业越来越无法忽视其当今就业的严峻性和大众质疑的尴尬。在如此情形下,专业应用性改造被普遍地提出来。探索最多的是兴办中文专业较晚的普通理工院校,因为在夹缝中求生存,既不能完全以传统的专业办学模式为依据,也不能照搬理工科办学模式,因此提出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立足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强调人才培养上,不仅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及高校人才培养时明确指出:“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这是党中央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充分说明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是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理论依据。

对一个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增减几门课程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专业改造牵涉到观念的转变、教法的改良、课程的改设、实践体系的建构、教师角色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等。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自觉,否则只能是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良而已。

1.马克思实践观为应用性改造提供了本体论基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个人经验,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在过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启迪,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建构,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价值。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2]。

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验证知识,重演知识产生的过程,还可以生成建构新的知识。“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认识这一规律的重要意义在于必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起来。既动脑、又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静听、静观。这是涉及教学观念变革的一项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2]大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中学习,可以有效地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我们不是以主体表象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而是作为行动者来把握、领悟我们借以发现自身的可能性。从表象转向操作,从所知转向能知,并不否认科学有助于揭示周围世界这一种常识性观点。”[2]

2.新知识观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其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运用,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知识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在学习过程中,先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然后开展具体的实践,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这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

杜威强调“知行统一”和“行”的重要性,认为“如果实验科学的进步有所表明,那就是除非作为‘做’的产物,否则就没有所谓真正的知识和有效的理解”[3]。即通俗的理解:“做中学”,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取向。

英国科学家、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人的知识有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语言、文字或符号来表达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是指那些平时为我们所意识不到、但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往往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不能以正规的形式传递,它是一种连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也不能清晰地表达的知识,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因而也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和个体性[2]。它的获得主要不是靠读书或听课,而是需要亲身参与体验。这一新的知识观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促使我们重新评价专业实践教学的价值。没有个体缄默知识的参与,没有实践,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理解其真谛。

三、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专业应用性改造。

一个专业的改造不能仅仅是修修补补,如果这个专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那就应该根据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重新定位,在新定位的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作全面的调整。

1.结合专业、学校、社会三方,明确专业定位,重造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进行应用性中文专业的定位,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重造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首要任务。在原来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拓展专业方向,寻求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是中文专业实现应用性的基本导向,更是其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

中文专业的应用性定位应该在处于学科理论与职业技能之间的专业修养层次。在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建构课程体系:围绕核心能力培养设置类型课程,并使各类型课程科学组合。形成“基础+方向应用模块、非独立实践环节课程+独立实践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即保留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但适当压缩学时,增加应用性的方向课程;强化实践教学,除了在一些课程内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还设置相对集中的培养能力的独立实践课程。

除基础课外,专业课程体系相应调整为三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由于各自定位的差异,实践教学也有不同的设置:不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独立实践环节课程。这样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现在有一种倾向,一讲‘宽口径’,就似乎本科可以不要专业了,学生什么课都选,没有一点专业归宿,恐怕也有问题。弄不好就是‘万金油’,就更是浮躁了。口径过宽,基础就不可能厚。”[4]温儒敏的这段话当然也值得我们深思。

2.培养双师型人才,打造适应专业改革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专业改革的关键。要能够按照新形势下的课程设置来开课,对于教师无疑是一大挑战。从现职教师情况看,大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教授、副教授职称,但缺乏与所授课程相应的社会实践经历,对社会于中文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知之不详,不能充分胜任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的这一局限将成为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短板和瓶颈。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关键所在,而这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专业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主动地适应改革的需要。其次,应采取教师轮训的方式,将教师送到将来学生就业的行业或岗位进行先行培训,或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或一些对口用人单位进行“锻炼”或“兼职”,弥补应用性能力差、与社会隔膜的缺陷。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跟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这样可以使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和实践案例,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3.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良。

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表述为:合旨得体的言说和写作能力、自如灵动的沟通与策划能力、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等。教学的重点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来展开:提炼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的理论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突出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的实践内涵,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如前所述,课程体系分别调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且包含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因此要求教学方式方法相应的进行调整。

如不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鼓励老师进行课程应用性探索,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讲课方式,增加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读、自讲、撰写小论文、专题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充分展现自身,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必须利用实验室或者其他校内外资源,设计实训内容,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导入,学生在自行设计、处理的过程中实现目标。如“应用写作”课程中安排有八个实践课时,对“调查报告写作”一节内容,学生除调查报告写作常识要了解外,更要求从选题到设计调查提纲、设置调查问题、开展调查工作、分析整理调查资料到形成调查报告,全过程进行独立训练。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暴露出若干问题:如选题不当导致无法深入、提纲设计过于机械、问卷设计问题混乱、开展调查时与他人配合困难、材料整理时缺乏统计知识、不会软件操作、调查报告写作中数据使用不当、材料布局不合理、表达形式单一等,待这些问题解决时,学生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调查报告写作知识。独立实践环节课程,如毕业实习,通过带出去的方式,学生分散在各实习基地和自行联系的单位,近距离了解实习单位的工作流程,边学边用,既开阔了视野,又贴进了职场生活。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并引导学生适当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开列专业和非专业的参考阅读篇目,引导、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立各种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紧密联系专业的社团,如文学社、话剧社、影评社等,创办自己的刊物、论坛和活动阵地,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延伸专业学习。超级秘书网

4.加强实习基地、实验室的建设,改变传统汉语言文学培养模式。

应用性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较强的工作能力上,为此,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搭建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使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广泛地接触、了解和认识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能力。

传统的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知:是固定资产投入最小、成本最低的轻骑兵,只要有一批教师,能招进来一批学生即可办此专业。现在适应应用性要求,在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建立固定、便捷、完善的技能实训室,学生在跨出校门前接受比较系统的职业模拟训练显得非常必要。

学科也好,专业也好,其生命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这些改革的尝试仍在继续,但是尝试中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使改革少走弯路,而理论的指导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方一新,程若旦,许玲玲“。”后二十年中文系培养毕业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2]张英彦。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探析[J]。科学教育研究,2006(9)。

[3][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2003.

[4]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近期的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1)。

[5]彭巧燕。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8(24)。

节能改造论文篇8

关键词:凝结水泵,变频,热工控制,技术改造,节能降耗

 

一拖二

0 引言

华电包头发电厂为巩固管理节能降耗成果,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针对机组运行指标现状和存在的差距,首先以凝结水泵变频改造为起点,展开了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的序幕。也为新建火电项目实施高压电机变频改造开了先河。

1 凝结水泵变频改造热工控制的可行性

1.1 凝结水系统运行现状

华电包头电厂凝结水泵变频(以下简称凝结水泵变频)改造前凝结水系统运行情况是一台机组配置两台凝结水泵,正常情况下,一台凝结水泵运行,一台备用。通过除氧器水位调节阀调节除氧器水位。这样,不论在何种运行工况下,凝结水泵转速基本维持不变,出口流量只能由除氧器水位调节阀调节。除氧器水位调节阀为电动执行机构,动作频繁,易出现故障,降低了系统运行可靠性;凝结水母管压力高须提高管道系统的耐压性能,加大了系统泄漏的可能,增加了相关设备的维护费用。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总之,凝结水泵出口压力高、除氧器水位调节阀节流损失大,使得凝结水系统效率降低、维护费用提高,最终导致能源浪费,发电成本提高。正常情况下除氧器工作压力是0.5MPa~0.8MPa,消除除氧器至凝结水泵的静压差及管道损失总压降约为0.4Mpa,凝结水母管压力在0.9MPa~1.2MPa左右即可满足要求。但是机组正常运行起来压力在3MPa~4MPa,除氧器水位调节阀造成的节流损失相当大。

1.2 DCS系统资源使用状况

目前华电包头发电厂凝结水泵的相关联锁保护控制模块,扫描周期为0.1秒,负荷率30%~40%。本次改造新增组态需增加功能块50个左右后,对控制模块负荷率几乎没有变化,满足电力行业标准要求即控制模块负荷率小于60%,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华豫电厂除氧器水位的相关控制模块负荷率为24.0%~25.4%,扫描周期0.5秒。本次改造需增加功能块50个左右,改造后负荷率变为25.0%~26.4%,具备增加功能块的条件。

由上可见华电发电厂DCS控制系统完全满足凝结水泵变频改造的要求。

1.3 控制方式

华电包头发电厂凝结水泵变频改造前,除氧器水位控制是通过调节除氧器水位调门的开度实现,由除氧器水位自动单冲量、除氧器水位自动三冲量及手动控制等控制方式组成,凝结水流量小于18%时为单冲量调节,凝结水流量大于21%时为三冲量调节。均为节流调节,节流损失大,能耗较高。

由于凝结水泵只能运行在一定转速范围内,在低负荷时变频泵已处于最低限制转速运行,调节性能变差,如没有除氧器水位调门的协助将不能维持除氧器水位。所以只考虑凝结水泵变频调节三冲量自动。根据目前华豫华电包头发电厂负荷分布情况看,发电负荷通常在300MW以上,符合变频泵调节要求。在启、停机或异常运行工况时可利用除氧器水位调门协助控制除氧器水位,完全可以维持除氧器水位在正常范围内。

因此,华电包头发电厂具备实现凝结水泵改变频调节控制功能的条件。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综合上述论断,火力发电机组实施凝结水泵变频等节能降耗措施是大势所趋,是提高电厂竞争力的可行途径。根据华电包头发电厂设备现状和实施凝结水泵变频改造所需的条件,目前华电包头发电厂在热工控制方面完全具备实施凝结水泵变频改造的必要条件。

2 凝结水泵变频改造热控设计方案说明

凝结水泵变频采用“一拖二”的改造方式,即A、B凝结水泵共用一台变频器,机组运行中采用变频凝结水泵运行、工频凝结水泵备用的方式,根据设备缺陷及定期轮换情况,完成凝结水泵的工频/变频切换操作。

凝泵变频器示意图

2.1热工联锁保护说明

1)凝结水泵在工频运行时,凝结水压力低联锁备用泵的保护定值不变仍为2.5MPa;

2)凝结水泵在变频运行时,压力低联锁备用泵的保护定值0.6MPa~2.5MPa(随除氧器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并且在凝结水泵变频画面中始终跟踪显示压力低联锁保护的定值;

3)在凝结水泵变频器投入“自动控制”时,除氧器水位调节阀自动切换到“手动控制”,运行人员根据负荷情况开大或关小除氧器水位调节阀。为获得最大节能效果,在凝泵转速具备一定调节裕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开大除氧器水位调节阀,以降低凝泵转速,具体情况要根据在相应负荷下,进行除氧器水位调节阀开度动态试验后获得;

4)凝结水泵在变频状态下,当变频器启动后联动开启出口电动门,变频器停运或故障跳闸时联动关闭出口电动门;

5)凝结水泵变频运行、工频备用时,如变频器故障、6KV开关故障及凝结水压力低保护动作,工频凝结水泵联锁启动,除氧器水位调节阀根据当时负荷自动关闭至一定的开度,这一开度仅是依据日常运行获得的经验曲线,待调节阀关闭至一定开度后由运行人员手动干预维持除氧器水位;

6)为保证凝结水母管压力,试验时暂定变频凝结水泵最低转速为50%额定转速,即744.5r/min~1489 r/min范围内调整。在报警画面中增加凝结水泵转速低(小于850rpm)报警功能,提示运行人员适当关小除氧器水位调节阀,保持凝结水泵的变频调节能力。

3变频改造性能分析比较

华电包头发电厂凝结水泵变频改造前,除氧器水位控制是通过调节除氧器水位调门的开度实现,由除氧器水位自动单冲量、除氧器水位自动三冲量及手动控制等控制方式组成,均为节流调节,节流损失大,能耗较高。

当发电机负荷变化时,水泵转速与流量跟随变化,同时水泵的效率曲线也跟随转速改变,始终工作在最大效率附近。转速减小时,电机的能耗将以其三次方的速率下降,因此变频调速的节电效果非常显著。另外,凝结水泵变速运行时,由于除氧器水位调节阀全开,消除了除氧器水位调节阀的节流损失,且凝结水泵出口压头大大下降(约为0.7~1.3MPa)。凝结水母管内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最小流量调节阀、凝结水母管至补给水箱调节阀、低旁减温水阀、三级旁路减温水阀、凝汽器后缸喷水减温阀、疏水扩容器减温水阀等处的漏流量大大降低甚至消失,从而降低了凝结水泵负荷,从另一方面节约了电能。由于凝结水泵出口压力的降低,节约了为避免泄漏检修上述阀门的维护费用。论文参考网。

4总结

华电包头发电厂凝结水泵变频改造采用“一拖二”配置,比“一拖一”配置降低了初期投资成本约50%,变频器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预计其投资将在投运后一年收回。通过整个改造工程的实施,节约了投资建设费用,降低了相关设备的维护费用,大大减少了凝结水泵电机的电能损耗,在各方面均达到了节能目标。

[参考文献]

1.《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5175-2003

2.《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659-1998

3.《高压变频调速控制节能原理分析》

中国电力 2003,1

4.《高压变频调速系统技术手册》 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节能改造论文篇9

【关键词]】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

引言:已有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后,可使改造后的建筑物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及合理的使用空间。“四节一环保”绿色化发展做为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思想和运动,已经被全世界广泛接受,并且成为了当今包括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科学的前沿领域之一[1]。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是绿色化的进一步发展,其快速的发展对我国建筑业绿色化、绿色化发展战略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研究与分析已有建筑绿色化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对于实现建筑行业绿色化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制造等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全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环境成本的构成,构建了环境成本评估模型,并且就其参数计算做出了相关讨论

一、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构成

绿色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简述为:当前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子孙后代资源为基础[2]。在绿色化发展的理论体系中,环境成本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能否协调发展的关键指标。它不但能够分析、测算与揭露环境成本本身,还可以评价环境成本投入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果,对绿色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此,如今的中国正在被工业化、程式化浪潮所席卷,分析与评估就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环境成本,优化对现有建筑的改造方案对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发展目标十分重要。

所谓已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是指,其从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报废阶段,分析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要的全部费用[3]。从含义上看,环境成本的主要构成为:自然资源耗损成本或者环境质量降级成本,以及环境保护相关成本。因此,可以给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测算做如下定义:通过计算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各个阶段的环境成本,更有利于现有建筑对绿色化改造方案的选择。

二、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下的环境成本分析

在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下,对现有建筑物改造的各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进行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环境成本管理可划分为事前规划阶段、事中控制阶段和事后管理阶段。事前规划阶段是指全面考虑整个绿色化改造方案,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摊销并计入到改造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行的施工方案[4]。对各项可能的方案进行价值评估,以控制环境成本为目的去选择方案,即未来现金消耗最少的方案。事中控制阶段就是在改造进程中,制定适当的改造时间和改造范围,为了避免因环境污染而追加的成本采取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及工艺。事后处理阶段就是对现有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后,应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确保绿色化改造方案和技术能够完全的实施和有效合理的应用,其维护费用的这些支出均应计入环境成本。

已有建筑物在绿色化改造后的各生命周期阶段活动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只有深入到各阶段界定环境成本,才能发现其不合理之处,提出解决意见及改进办法,以达到降低环境成本的目的[5]。

三、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基于全生命周期法环境成本测算函数

(1)设计阶段成本

式中, 为改造方案设计阶段总成本; 为改造方案设计阶段基准设计费用; 为改造方案设计阶段环境设计成本。

(2)施工阶段成本

式中,C总为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总体费用;TC为已有建筑基准改造费用;I0为绿色化改造环境成本;pi和ci分别为绿色化建筑所使用的第i种绿色化材料的单位价格和单位施工费用;si为节能建筑所使用的第i种绿色化材料的数量;k为节能建筑所使用的绿色化材料的种类[6]。

(3)维护阶段成本

式中, 为已有建筑在第t年的能耗成本;

四、结论

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的分析与评估,对我国建筑业绿色化发展战略目标的达成具有关键的作用。通过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借助相关评估模型与分析方法,包含建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方案的设计到该建筑物的拆除等,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可以被系统地分析与评估;同时,受环境污染类型、程度、环境管理水平、基础数据积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分析与评估的模型与方法亦非一成不变[7]。因此,在项目绿色化改造方案的设计、选材、施工等实践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其评价模型与评估方法,尽可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来辅助决策。且通过函数测算公式,可直观的观察到,环境成本在总成本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后期环境的经济性收益,也是评价其价值性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朱道斋.建筑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2]石超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

[3]林万祥,王晔.环境成本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瞿燕.上海地区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实践及性能对比分析[J].建筑节能,2013

[5]David Hansen,An R&D Guide and Multiyear Plan for Improving Energy Use in Existing Commercial Buildings,[J]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2004

节能改造论文篇10

1、围绕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一是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开辟“学习贯彻十八精神”专栏,运用动态消息,深度报道、新闻综述、短评等形式,拓展宣传内容,确保十精神宣传持续不断、热度不减。据统计,今年来共播出相关新闻报道50多条/次,时长约100多分钟。二是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依托“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在行动”等新闻专栏,多形式、多视角、全方位深入广泛开展宣传,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播发相关报道150多条。同时,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设计制作贴近生活、新颖美观、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广告,每天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的显著位置持续播放时长不低于30分钟,形成广泛社会影响。三是推动“增强忧患意识 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跟踪报道各级各部门学习讨论、调查研究,引导党员干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和担当意识,以“快人一拍、先行一步”的状态推进__新一轮发展。同时,策划推出《__发展经验系列报道》,以他山之石启发__发展思路。四是聚焦党员干部“四下基层”活动。开辟“四下基层”专栏,及时发现、总结并报道推进“四下基层”的先进经验、典型和成效,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据统计,今年来播出《领导下基层办实事促发展》等相关报道40多条/次,时长约80多分钟。

2、实施精品战略,力推节目创优。一是推进资源整合,提升节目品质。进一步优化栏目设置,撤办《体育__》栏目,把体育新闻报道整合进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天天报》中,提高传播实效;开办大型少儿综艺栏目《彩虹桥》,改版《生活资讯》、《房产报道》栏目,整合成全新栏目《乐活在__》、《侨乡房地产》。二是着力节目创优,打造新闻精品。在20__年度泉州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我局参评电视新闻评奖11件,获奖10件,为历史最多;广播新闻节目有9件作品获奖。非新闻类作品取得明显进步,电视播音主持作品有4件获泉州电视文艺作品奖,并有1件获省播音主持作品二等奖。参评泉州电视文艺及少儿节目奖6件,获奖5件;其中有2件作品获文艺一等奖,1件获省电视文艺三等奖。今年电台首次参与了全国对台__广播节目创优评析会,选送的两件作品均获得三等奖,这是电台近年来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奖项。同时,积极向上通联,荣获“20__年度全省供稿工作十强县级台”称号。

3、推进“走、转、改”,提升采编效果。陆续开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身边人、感动事”、“生活服务台”等新闻专栏,将深入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要求体现到各项宣传报道中。组织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先后邀请福建卫视新闻主编等从新闻写作、摄影技艺、节目策划等为采编人员作“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业务培训专题讲座。选派多名记者赴福建电视台新闻中心跟班学习,不断地提高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通联稿件质量。

1、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围绕六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中侨文化传媒公司运营发展,即文化创意产业园、电视栏目/电影策划制作、移动互联网终端、自有媒体建设、知名卫视媒体、全国性品牌活动策划。拓展活动策划方向业务,今年成功举办了20__年全国沙滩排球发巡回赛(__站)比赛、第二届童谣大赛、第三届电视舞蹈大赛、第二届人居文化节。截至到10月份,中桥传媒总收入为995.4万元(其中电视收入8__.7万元、广播广告收入182.7万元)。

2、电影产业创收能力继续优化。截止到十一月底,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908场,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计划;放映社区公益电影392场,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计划。创收方面稳步提升,__电影公司截止到11月底,创收__0多万元,预计全年创收__0万元;全市4家民营影院总收入达3300多万元。

3、传媒大厦建设稳步推进。__传媒大厦是20__年__市重点项目,是我市广部门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推动力。今年以来,我局已完成立项、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

1、开展全员技能培训。特定全年培训规划,多次邀请各级电视台

、专业院校专家到我局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参加__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干部学堂培训(__期)以及工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参加上级培训256人次,本单位举行培训班42次,参加培训735人次)。2、参与片区改建。在紫帽片区改造建设中,我局主要负责紫帽镇塘头村第六村民小组的安征迁工作,涉及被征迁户82户,房屋102宗。在动迁中,局领导坚持一线靠前指挥,通过“增”动迁力量,先后抽调25名干部职工充实动迁队伍;“强”业务技能,在内部开设“业务讲堂”,提高动迁干部的业务熟悉水平;“细”站队分析,做好调查摸底工作,落实好“一户一策”;“勤”入户解读,坚持“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入户为群众解读方案,算经济账,对群众用心,与群众交心。在提前批签约时段,完成了71.57%的签约率(累计签约房屋73幢,协议90份),高于紫帽片区总体61055%的签约率。

3、丰富机关单位文化。充分利用楼道、走廊、电梯、墙壁、电子显示屏等显著位置,设立宣传栏和公益广告栏,积极营造机关文化氛围;开展广播电视业务论文证文比赛活动,提升广播电视一线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参观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成果展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修订完善考勤管理规定、效能问责实施细则等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机关管理有序,运转正常,塑造制度化、规范化、学习型、节约型机关形像。

20__年,我局将继续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合资源,周密安排,及时策划,切实发挥党委、政府的喉舌作用,突出抓好宣传造势、氛围营造、舆论引导工作,力求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无缝对接,着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是做强自办节目。树立新闻立台理念,做强《__新闻》、《新闻天天报》、《晚间在线》、《感动__》等自办节目,力求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无缝对接。二是推进创新创优。继续实施精品战略,打造1—2档优秀栏目,推动节目创新新创优;充分发挥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的优势,提升节目质量,通过打造品牌广播节目,提升侨乡之声整体影响力。

我局将争取在20__年上半年完成__传媒大厦的方案设计和开工建设,下半年完成地下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