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20:35:04

数据库教学论文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1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数据库应用》课程针对的是大二学生,这些学生在大一时已经完成了大学英语的学习,基本具备了四千左右的词汇量和一定的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但仍然有较大一部分学生很难或根本不会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停留在“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上,使得学习的信心不足,这就有可能使工科学生出现极大的恐惧情绪和厌学情绪,不管是英语水平还是专业理解能力都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更进一步导致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二)专业英语与专业课内容相结合的适应时间较长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数据库方面的专业词汇,而且还需要学生将专业术语与专业课的学习结合起来,这将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而且这个时间还可能很长。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适应时间太长,使得学生并没有从双语教学中获益,这将影响双语教学的初衷,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师资方面的问题

双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对民办院校而言,在计算机专业中,双语方面优秀师资比较欠缺。一是,由于我院所处的地理位置离市区相对较远,这就导致很多非常优秀的教师不太愿意来我院授课;二是,由于限于资金等种种因素,我系教师被送到国外进行学习和进修的机会非常少。对于我院现有的校内老师而言,外语专业的教师对计算机的专业课程缺乏了解,而计算机专业教师又普遍不具备良好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虽然在我院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都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同时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授课的功底非常扎实,而且在英语科技文章的阅读能力也相对较强,但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国外的学习或进修的经历,在口语等方面比较薄弱。若完全采用英语课件和英语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困难。

二、《数据库应用》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

双语教学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数据库应用》课程中,英语授课仅仅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的数据库专业知识并且运用其中的技术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在计算机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首先应把《数据库应用》课程中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然后把双语教学中的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渗透。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使用英语授课,要求学生能够读懂、理解课程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即可。因此,教师应明确该课程的核心教学的目的,归纳如下:通过对《数据库应用》双语课程的讲授,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应用技术。学生通过在该课程中学习的数据库的专业知识,将它们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有关数据库的实际问题,能够应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应用和维护的任务。从而,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教学模式

目前,国外的双语教学有多种模式。沉浸式(im-mersionprogram)、保持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过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等。在民办高校中开展《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首先要根据该课程的实际要求、学生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英语的词汇和阅读水平等具体情况,来决定在我院的《数据库应用》双语课程中的具体模式。然后再根据课程的教学进度和进展情况以及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情况,可以对该课程进行及时调整,最终达到掌握数据库的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双重目标。同时考虑《数据库应用》课程的特点和《数据库应用》双语教学仍处在初期,因此,《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采用中文讲授+英文课件,即在授课过程中,使用英文教材,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以中文为主,同时介入英语表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在《数据库应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运用水平的基础上,保证学生英语专业词汇和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完成所布置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数据库的知识。在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式模式下,教师必须要纵观整个《数据库应用》课程,充分发掘英语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良好机会。在设计任务时,问题可以使用课本后面的练习题,也可根据课本内容自编相关的题目。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去拟定相关的题目。通过自主的发现和探索、自主的质疑、和同学进行讨论等多种方式,学生不仅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而且激发了学习《数据库应用》双语课程的兴趣,因此,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2.组织讨论和演讲。

在上课时,授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当“老师”,给学生创造使用英语交流和实践的机会。针对在上课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大胆质疑并且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挑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演讲。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进行总结。这就使得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是在丰富的情境中,不断发展着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在双语教学中进行讨论,能够让学生提高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过程。

《数据库应用》课程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每周的理论课之后,都安排相应的实验课。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练习达到真正理解课堂上的知识。此外,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为每组学生分配一个实际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项目。这样可以使学生去思考和实践数据库开发设计中具体的思路和方法,最终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的开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去,并且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巩固和提高。最后,学生需上交具体实现的系统和一份英文的课程设计报告,这将培养学生撰写英文文档和论文的能力。

(四)双语考核形式

《数据库应用》双语课程的期末综合测评成绩采用过程考试和期末考试两种方法。过程考试即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验、学生参与的课堂内容的情况。教师制定一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对平时成绩参照评价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上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过程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算。采用过程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是评价《数据库应用》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这两项合理的结合能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和数据库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总结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原理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45-02

一、引 言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系统实现技术等,还包括分布式数据库、并行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信息存储与信息检查、多媒体信息处理、数字图书馆等新技术。

为了适应现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实现技术,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原理、技术和方法,本文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实践、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设计数据库、学习和使用各种数据库开发工具、从事数据库管理工作、开发新型数据库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改革探索

1.新的教学理念

针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目标,以及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广、深、新、用”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制定了有特色的教学内容,解决了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中存在的“窄、浅、旧、轻视系统实现技术和新技术”问题。

(1)“广”。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广度,不但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模型、语言、数据库设计技术、关系数据库等基本内容,还深入讲授系统实现的理论、技术和算法,也讲授数据库领域新技术。

(2)“深”。在教学中强调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的深度,深化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理论和算法的讲授,并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分解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中,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新”。将数据库最新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参与数据库的相关科研项目,使学生密切接触该领域中的新问题和新方法。

(4)“用”。强调知识的学以致用。在实验教学中设置了与各个知识单元配套的设计性实验题目,学生完成每个题目,设计相应的软件构件,并最终把软件构件整合成原型系统。

2.教学内容改革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又要学会使用和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方面的深度,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追求学以致用。具体要求如下:

(1)数据库基本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关系数据模型、关系代数操作、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内容。

(2)数据库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理论,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熟悉某种大型数据库产品,如Oracle、DB2、SQL Server等,能够在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如oracle上设计并开发应用系统。

(3)数据库实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实现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存储和索引方法、关系代数操作的实现算法、查询处理和优化技术、并发控制和恢复技术等,并利用理论课上学习的方法和技术实现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

(4)数据库新技术。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当前研究现状和数据库新技术,如并行数据库、Web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嵌入式数据库、数据流等,并指导学生参与数据库的相关科研项目,使学生密切接触该领域中的新问题和新方法。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关系代数及SQL语句的使用、实体-联系模型、关系数据库理论、逻辑数据库设计、存储和索引方法、关系代数操作的实现算法及查询优化技术。学习的难点在于关系数据库理论、存储和索引方法、关系代数操作的实现算法。

3.教学方法与手段

(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在《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对传统的、单纯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模式等相结合,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灵活应用这几种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如针对数据库设计一章,采用任务驱动与案例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而模式设计理论一章则采用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则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中,对传统的板书、讲授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了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建立了教师的备课电子资源,使教师方便地进行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学生能方便地利用电子资源进行预习、复习和讨论,进行实验的准备,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和效果。电子资源的建立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接受并掌握最新的数据库前沿专业知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来指导实践,通过课程实践来巩固所学理论。学生需按照实践讲义的要求,认真完成每一个实践项目,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教学与实际Oracle或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4)作业与测试多样化。通过课堂讨论、课后练习、阶段测试、实践测试等学习方法,巩固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思考,认真完成课后作业。课堂思考和课后练习是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阶段测试理论课的阶段测试和课程实践的阶段测试,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出现的共性和个性化问题及时解决。

4.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化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角色转换法和专题授课法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CAI课件、教学案例源程序及开发文档、教学网站、习题库、试卷库、案例库等。

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构建了新的含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通过课件浏览,初步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达到预习效果;通过网上教学案例使学生对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实现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为应用系统及原型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获得数据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跟踪和学习最前沿的知识。

三、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实践课程的设计思想

为配合《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开设了实践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实践目的是解决数据库实践教学三个关键问题:①将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②将数据库应用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③将数据库科研项目中的部分研究内容引入实践教学。该实践课程为培养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必备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技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2.实践课程的目标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践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以及实现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使学生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将来从事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践课程内容

为配合《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实践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针对教学内容的关系代数及SQL语句部分,要求学生在Oracle数据库上建库并使用SQL语句完成各种数据库操作,从而深入理解关系代数的定义,熟练掌握SQL语句的使用。②针对数据库理论及数据库设计部分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设计并实现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实例来巩固教学环节中数据库设计技术和方法。③针对数据库实现部分的教学内容,安排“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实现”这一实践项目,将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来深入领会数据库实现技术。④针对数据库新技术部分的教学内容,将数据库科研项目中的部分研究内容引入实践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数据库新技术。

4.组织形式和指导方法

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课程实践,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8人。每组学生均需完成全部实验内容。组内按照系统功能模块对学生进行任务划分。每一项实践任务都有规定的完成时间,完成一项任务后方能开始下一个任务。每一项实践任务结束后,学生都需提交相应的书面报告。在全部实践内容完成后学生提交最终文档。

教师指导方法如下:①按照预期进度,在每一项实验内容开始前,提醒学生做好预习,设计好实验方案。②每一个实践项目开始时,教师针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实践指导,讲授设计要点及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③在学生的自由上机时间,针对学生随时出现的疑问进行个性化的实践指导。④每50个学生配一个实践指导教师,能够保证实践指导和考核的顺利进行。

5.考核内容与方法

对上述每一个实践项目分别进行考核,对每个实践小组的每项实践项目都按照实践讲义规定的内容和步骤逐一检查。每个实践项目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按照考核标准中规定的实践项目的分值,成绩达到及格以上方可进行下一个实践项目。

课程实践的重点内容为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占整个实践分数的80%。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数占实践总分的20%,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整个实践课程的提高部分,在前两部分基础上附加10分,满分100分。组中每名成员的分数按照相应实践项目的分值折算成百分,每组视两个系统的总体功能完成情况为组中成员的分值加权。

6.课程效果

(1)该课程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五年来,有71名学生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数据库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有14名同学考取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重点院校以及美国等国外大学数据库方向的博士生。目前,有很多人已成为学术界的骨干。8人已分别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教授,从事数据库研究,有的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院长。20余人已是多个高等院校的副教授,从事数据库研究。

(2)该课程为提高学生就业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五年来,110名毕业生(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20%)从事数据库相关的研发工作。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受聘于IBM公司、微软、ORACLE公司、朗讯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也有一些人受聘于联发、华为、联想、金山、神州数码、亿阳等国企和合资企业。很多人已成为企业骨干和领导。

该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软件开发技能、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以及科研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使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课程建设的积极探索,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程建设设想,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设计和实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游晓明、刘 升.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改的研究和实践[J].教学研究,2004(5)

2 陈树平、侯贤良.《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5)

3 段华斌.《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咨询,2008(2)

4 王 力、袁 嵩.《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J].教书育人,2006(14)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数据库及其应用;三维案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134-02

0引言

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到现在几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相关课程,而《数据库及其应用》则是其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注重学生数据库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本人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多年,下面就该课程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期末考核的方式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1《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目前高等院校的《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方法,教师基本上是在讲台上利用PPT和黑板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根本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和对所学课程提出问题的机会,这样就使得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不是很高。

1.2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造成学生刚开始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数据库课程中,大部分教师在编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首先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创建和表的创建,并且这部分内容在一开始的时候,介绍的时间还会很长。由于这些内容枯燥无味,不便记忆,有些学生还没开始去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刚开始就放弃了。

1.3传统的考试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目前的教学管理体制下,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仍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等院校以期终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学习成绩,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太注重提高自己的数据库实践能力,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2改革思路

2.1改进教学方法

《数据库及其应用》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数据库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知识理论基础,又要有足够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教学目标,重点在于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为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的就业岗位需求,在校期间就应为学生提供能完成上岗实践的学习环境。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人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三维案例”教学方法,即将教学过程分成三大模块:包括理论课程的“案例教”、实践课程的“案例学”以及课程设计过程的“案例做”。通过课内理论环节的“教”,实验和实训环节的“学”,课程设计的“做”,三者联动,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逐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三维案例”教学模式,彻底撇开目前教学中将理论同实践分开的做法,重点突出职业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教学内容的取舍应该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来定。所以在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三维案例”教学方法,针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据库的设计等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库操作实践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内容可由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模块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库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有关概念、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控制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理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模块主要是介绍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具体操作,主要是指SQL Server 2000系统软件;对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主要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工具及实例。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理论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案例贯穿是始终,主要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查询优化技术,模式分解等内容,避免学生刚开始学习该课程时接触大量的概念而过于枯燥,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课的讲授过程中,以“教务管理系统”案例贯穿始终,主要讲解数据库的设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数据库对象(表,对象,存储过程,触发器)的创建等内容;在课程设计的阶段,要求学生设计开发一个具体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允许同学们自行分组,各自分工进行。这样将数据库课程的各个知识点系统地分解到具体的各个案例中去,避免了相互独立的各个章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知识点零散,从而使同学们在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改革考核方式

《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的考核一般都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但是往往单纯的笔试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比如很多考试成绩很好的同学,但在数据库的设计方面却很薄弱;而且有很多与实际十分相关的操作只能上机课完成,没有办法通过考试来进行。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他们参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最为关注的问题往往是如何能通过考试。这样就使得一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而不重视该课程的实践操作的练习。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应该增加上机考试模块。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平时成绩拆成两部分:学生上机考试得分(占20%)和平时成绩(占20%),笔试(占60%),这样来计算期末考试的最终成绩。因此只有平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勤动手和思考的学生,其期末考试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积极性,也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

本文讨论的教学改革措施已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任课老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要加强实践学时的比例,通过丰富的案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真正的掌握数据库的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潘东梅.数据库及其应用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19):156-157.

[3]毛嘉莉,李明东,赖晓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1,4(32):385-387.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4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通过对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以及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的调查,指出其建设滞后的原因,同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2-0080-03

On Library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Databas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ies in Guangzhou as Example

Zhong Cui\|jiao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Librar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China)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Library;Characteristic Database

Abstract:It is to be analyzed at first about the necessity of the library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me measure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will then be put forward after investigation for the poor present situation of library database construction in Guangzhou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有一定知识技能的管理者的院校,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侧重实践技能和工作技能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水平标志着学校总体水平。若想在信息社会立足,就要结合本院校的教育方针和专业特点建立特色数据库。由于高职院校建设起步晚,图书馆经费及技术力量有限,因此与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存在一定差距。

1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内容与普通高等学校有差异。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学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也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加紧迫地需要建设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

1.1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重要特点就是要体现地方性,更要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 ,根据馆藏特色及地区或系统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分工,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这里有一项工作――开展特色数据库建设。高职院校可以依托企业,扩展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领域,把信息服务推向社会化,从而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1.2用户的需求

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对产业的针对性更强,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更加注重在产学研方面的结合,因而,对文献信息资料的需求也有其自身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学习风气相对较差,所以对纸质图书利用率相对偏低,而学生上网的比例并不少于本科院校,学生在做设计、写论文时更习惯在网上获取资料,这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特色数据库来学习专业知识。

2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本次调查的对象选择了位于广州地区的44所高职高专院校,拥有特色数据库的只有12家(见附表),占总数的27.3%。通过附表分析,发现各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形式相对单一,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主要有以下几种。

2.1科研教学成果及学生论文数据库

科研教学成果数据库主要通过收集本校教师的课件、教学资料、实训资料、优秀毕业生论文等资料建成数据库,为教师和学生及其他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借鉴,更好地确定科研方向。对于教师来说,这些科研成果增强了教师的荣誉感、展示了本校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而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虽然学术价值不大,但对后继的教学工作则有较高的价值。如选择一些较为优秀的毕业论文作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范文,从而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论文的写作,指引学生如何进行文献资料检索,学习如何进行收集和组织材料,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等。毕业论文库的作用不可替代。

附表中有6所院校图书馆共建立了10个此类数据库,例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优秀教师著作数据库”、“优秀教师博硕士论文库”、“优秀学生毕业论文数据库”,广州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女院老师论文库”等等。

2.2专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

所谓专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主要是指能体现学校教育特色的资源库,包括各种学科导航库。高校馆在长期为教学科研服务过程中,为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围绕本校人才培养计划、师资培养方案、科学研究方向,对某些专业、学科或专题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搜集,系统整理,形成专业学科特色。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基础上,结合本院校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建设有自己专业特色的数据库,发展自己的品牌,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附表中有7个院校的图书馆建立了此类数据库,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建有“珠宝数据库”,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建有“汽车专业特色教辅资源库”,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建有“绿色食品数据库”等等,这些数据库都体现了学院的专业特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3声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数据库

附表中有2所图书馆建有此类数据库,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声像资源”。

3高职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滞后的原因

据悉,广州几十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大多数都有网上数字图书馆,各个馆以购买现成数据库资源为主,拥有特色数据库的不多,且资料零散陈旧,缺少系统性,检索方式也不统一,远远不能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水平,与本科院校有明显差距。导致高职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滞后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3.1重视不够与经费短缺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考核评估中,主要以生均藏书量作为考核标准,以整合资源以主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并不能增加藏书量,导致各高职院校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经费短缺,特色数据库在系统开发、硬件配置、资料收集上都有较大花费,大多数高职馆主要是依靠常规经费勉强维护图书馆日常工作。即使学校重视有资金,也只能改善一下相关的馆舍环境及办馆条件,购买一些电子图书和中文期刊数据库,而要建设特色数据库是远远不够的。

3.2人员素质不高,学术氛围不浓

特色数据库建设必须有专门的人才队伍,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特别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不足,相关专业知识更缺乏,制约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应用型的人才,一般为大专层次,对学术方面的要求不是太高,因此学校的学术氛围不浓,读者对数字资源的需求利用不高,从而也就影响了院校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积极性。

4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

4.1全面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钟翠娇: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

钟翠娇: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做好周密的论证,保证技术先进、合理规划。确定学院的重点专业和读者需求情况,考察同类其他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和特点,从而确定数据库建设的方向和特色。这种既有学校专业特色,又结合现有形势以及网络特色开发的数据库,将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4.2特色数据库建设要规范化和标准化

特色数据库要使用同一个软件平台、统一加工标准。即特色数据库的选择要按照《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CALIS文献资源数字加工与标准》等国际国内相关各种文献数据库的标准、技术规程对数据进行处理。标准化、规范化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关键。

4.3充分利用联盟,共建共享特色数据库

建设特色数据库,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办学优势与各行业和相关科研单位紧密联系,加大力度收集相关企业内部会议资料及年度报告等灰色文献形成联盟,走共建共享的道路,从而形成独有的馆藏资源。同时为了实现数据库的经济效益,就要实现向社会转化,建立“特色资源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向相关企业开展数据库推广和利用,建立网络导航,建立专业信息指南系统,通过与企业共建共享数据库,为行业企业提供科研服务,拓展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并获取经济效益。

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广州市汉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珠宝数据库”、“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信息数据库”。“珠宝数据库内容包括论文、珠宝图片、珠宝展影片、企业管理、珠宝设计与加工、珠宝英语等。该数据库不但能应用于珠宝专业教学,也可为地方珠宝企业提供服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信息数据库下设5个库:新闻库、论文库、音频库、图片库、电子图书库。内容十分丰富,图文并茂,载体多样化,经过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这个信息资源特色数据库,可满足广大师生及社会读者的需要,使本馆信息数字化资源得到更有效、方便、快捷的利用,也使图书馆职能、作用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4.4做好维护、更新的后期工作

在特色数据库建成后,要及时维护、更新,保证生命力。根据调查发现,虽然很多图书馆自建了数据库,但多数都没有及时的更新,有些甚至是2004年的数据。因此后期要及时更正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错误,更新数据内容,补充新信息,不断完善其系统功能,保证其时效性。

4.5加强数据库的宣传

建设特色数据库,目的是为用户服务,因此,加强数据库建设的宣传非常重要。很多学院图书馆建设了数据库,但很少为读者所知,那么这种服务就没有意义了。比如,在图书馆网站上宣传,或通过学院主页进行宣传,与相关企业合作对社会进行宣传等,总之,真正充分利用特色数据库为读者服务,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实现特色数据库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林山,黄兰等.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思考\[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54-57.

\[2\]张玉辉.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馆,2008(1).

\[3\]覃凤兰.广东省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6).

\[4\]黄艳芬.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8(2).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 数据库; 课程体系; 本科; 地方高校; 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61-02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数据库为主要存储形式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和持久的发展。数据库课程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和近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1]和核心课程。该类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突出,与学科内的多层面内容相融合,前沿技术快速发展,是集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2]。改革、制定合理实用的数据库课程体系,使其适应于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1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1.1 课程定位

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已成为地方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学术型教育”不同,“应用型教育”旨在培养直接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其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①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②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强调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学科与应用并重的高等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数据库应用人才主要分为三类。

⑴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需要能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一类专业技术人员。

⑵ 数据库管理员,其负责管理、维护数据库,包括日常的性能检测、故障排除、数据备份、安全审计、性能调优、系统升级等。

⑶ 数据库设计师,其负责中、大型软件系统开发时的数据库设计工作。

以上三类数据库人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度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地方大学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对第一类人才的培养,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能掌握数据库知识、概念,具备简单的数据库设计、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初步积累对相关工作的认知和感受。步入职场后,学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锻炼成为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设计师。

1.2 教学目标

以社会需求和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方向为指导,数据库课程应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及应用的能力。学生在熟练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工程化的软件开发思想,能够从事和数据库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规划、部署、实施、开发和高级管理工作,同时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持续学习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团队沟通合作能力目标。

2 课程体系的设置

切实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设计、建设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首先,要明确社会对就业学生应用能力的需求;其次,要明确与应用能力相关的学科知识。如上所述,数据库应用人才主要分为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设计师三大类,社会对这三类人才的能力需求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如表1 所示。

2.1 课程群及课程链的制定

基于上述分析,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系列课程群及课程链,解决课程设置与衔接问题,制定一个有效的数据库课程体系。

数据库课程群主要包含四大块,分别涉及基础理论知识、数据库原理知识、数据库应用设计知识及数据库前沿知识。①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有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②数据库原理知识课程有数据库原理等;③数据库应用设计知识课程有Sql Server使用技术、Oracle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Web数据库开发等;④数据库前沿知识课程有NoSql数据库、Hadoop应用程序开发等。

数据库课程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应根据课程的内在先后关系在各学期中合理安排,形成科学的课程链。图1描绘了数据库相关课程之间的开设次序,其中箭头表示“直接先修关系”,例如,程序设计语言是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编译原理三门课程的直接先修课程。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前两年(4个学期)主要是打基础,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从第5学期开始,学生接触数据库知识,首先以关系数据库为主,掌握数据库的基础原理知识,同时可配合学习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Sql Server或Oracle等大中型管理软件);另外,这学期还同时开设软件工程课程,与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数据库设计章节相配合,为下一阶段的应用开发打基础。进入第6学期,因为有了第5学期的知识储备和铺垫,这一学期将开设数据库应用开发的相关课程,同时为了让学生跟上数据库前沿技术的发展,可开设非关系型数据的相关课程以供学生选修。通过数据库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达到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的水平,能够使用Sql、NoSql语言操作数据库,并基于某种开发平台,开发数据应用系统,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职场环境打下基础。

2.2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数据库课程群包含了一系列的相关课程,不同的课程所用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对具体课程做具体设置。教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数据库原理知识,所用教学方法可用传统的教师授课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不受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能够更开放地自主地学习;教授数据库应用设计知识和数据库前沿知识,宜采用小班教学,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法来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组,每个项目组被分配一个项目,教师更多的作用是一名指导者,指导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来完成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达到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考核方式上采用多种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式。①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开卷及一页纸开卷多种形式;②实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些科目采用限时抽题考核,即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抽到的题目,这适用于一些较小的考题,有些科目采用不限时考核,学生可自行安排时间完成题目,适用于一些综合性的的考题,例如开发项目之类;③平时考核:主要对学生的出勤率、上课表现、课后作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核。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更新,数据库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对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设计了课程体系,明确了数据库课程群和课程链,探讨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下一步的工作是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不断改革、完善课程体系结构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相关技术,为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 Hay P, Katsikitis M. The expert in problem-based and case-based learning: necessary or no[J]. Medical Education,2001.35(1):25-30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数据库基础》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通过对课程学习,让学兵学会Oracle 9i的安装与卸载,能说出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会使用SQL语句对表的数据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培养学兵对Oracle 9i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学兵学历大部分为高中或初中,他们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及个性存在差异。如何通过60学时的教学,充分挖掘学兵的潜力,实现学兵个性化发展,使学兵理解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Oracle 9i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实际教学,针对学兵特点,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笔者担任四期《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的经历,讨论如何上好学兵《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几个思路。

1.课程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兵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有了兴趣学兵就会喜欢和教员交流、沟通,和同学探讨、钻研,学得轻松,学习效果好,而且形成良性循环。经过四期的《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手段,我发现学兵在开始学习数据库时,由于好奇心所致,大多学习热情、积极性很高,都想学、爱学,但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往往出现怨学、厌学。我们该如何给学兵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和保持它们学习数据库的兴趣呢?

1.1掌握学兵的心理特点,激发学兵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员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兵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深厚兴趣,在学兵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例如在进行数据库入门教学,我引入了超市购物和网上购物。针对大家熟悉的超市购物管理系统,提出一系列问题:收款机是如何知道那么多商品的价格?商品调价期间,如何保证每台收款机收取同种商品时价格一致?仓库出库员如何知道超市中的某些物品快销售完了,需要及时补充?接着,以在淘宝网上购物为例,利用图例展示网上购物的一般流程,让学兵思考:如何在网上查找我们需要的商品?如果购买许多商品,如何查看每一件商品的具体情况?商品的质量有保证吗?有没有售后服务?网站是如何存储、管理顾客和商品信息的?这样一系列的疑问让学兵感到神奇:数据库是什么?为什么能使用数据库来存储、管理信息?怎样使用数据库方便、快捷的查询统计信息呢?所有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在学兵的脑海中冒出来。要想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数据库。这样我们课堂内容的引出就顺其自然。

有了上面的引入,学兵的脑子里惦记的肯定就是“超市购物管理系统”、“网上购物管理系统”,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恰到好处的向学兵讲明这两个系统的共性,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数据库,以此为出发点,让学兵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出类似的数据库系统。这样,就让学兵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数据库系统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1.2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兵的主体作用

数据库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既要让学兵熟悉一些基本理论,同时又要学会Orale 9i数据库的操作与使用。课堂上不仅要向学兵传授知识,更重要是向学兵传授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我们以教员为主导、学兵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兵的学习主动性,着力培养它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兵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在Oracle 9i创建表的教学中,教员先做一个自我介绍,让学兵通过教员的表述和自己的观察,提炼出教员相关的属性。接着教员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新学期已有一批学兵报到,需要入学登记,请设计一个学兵登记表,这个表应该包含哪些字段(需要登记学兵的哪些相关信息)?在数据库中是如何创建表示的呢?”通过这个实例,采用“问题——思考——点拨”的形式,使学兵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教学手段,体验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兵既学会了相关知识,又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筛选

数据库技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结合学兵教学的特点,数据库基础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兵在学习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数据库基础的教学中会争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分配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

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对数据库基本原理、理论进行讲解学习,然后通过例子对其应用进行学习。由于课程相关数据库基本原理较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会造成:一方面学兵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听课时会感到被动乏味;另一方面学兵在实践阶段又会发现与理论之间脱节,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没有理论指导,实践无从下手[2]。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在这门课程上做了一些改革,结合与专业相关的例子来讲解和阐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力求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讲授这门课程,使学兵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学习数据库理论过于抽象和难懂。

对学兵来说,教学内容要面向实际应用,要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我们根据学兵工作的实际需要,精心提炼和组织教学内容,把整个数据库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数据库原理、SQL语言和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库原理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Oracle 9i的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兵明确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对Oracle 9i先有感性认识。SQL语言包括表的创建和删除、单表查询、多表查询和数据更新,重点讲述创建表的结构和数据约束以及使用SQL语句对表的数据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从而锻炼学兵开发、设计数据库的能力。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包括Oracle 9i的常用管理工具、Oracle 9i数据库的安全性和Oracle 9i的备份和恢复,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学兵对具体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能。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总的思想是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应用,同时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3.1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针对学兵的数据库基础教学,可以合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不能够孤立地讲理论和原理,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针对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去探索理论和原理与实际的结合,进而明确怎样利用理论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教员从“学兵登记表”出发,启发学兵思考怎样便捷、有效地管理学兵的相关数据,由浅入深,从学兵字段的设定,到常用数据类型的用法,再到构建数据表,逐步引申,学兵就能将这些知识连贯起来教学手段,体会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

(2)任务驱动教学。教员通过巧妙设计,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其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员为主导,学兵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学兵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员是学兵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兵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式教学。在数据库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手段,进行示范教学,实现边讲边练,工学结合,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环境的差距,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理解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从身边最常见的学兵档案管理、考务管理、图书管理系统等入手去认识数据库系统的操作。这样学兵在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抽象,因为所接触到的都是他们自己常见到的丰富的数据信息,从而对学习数据库知识产生亲切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

其实,授课方法远不止这三种。还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图示法等等。总之,教有良法,但无定法,教员应从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法。

3.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将各种电教、网络设备的功能充分应用于教学。这些媒体的表现力各有特色,也都有其侧重面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内容按需要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下面将不同教学情况下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归纳如下:

(1)采用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知识时,教员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配合多媒体课件,减少板书时间以增加信息量的传授;同样,对于课程中抽象性较强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如表的连接等,借助多媒体演示可以对抽象内容进行动态演示,有利于学兵对知识的理解。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员采用主控端,统一进行教学演示,这样学兵随后进行操作时,就会得心应手。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还能在学习的同时掌握教学内容。

(3)播放教学资料片。在学习过程中,给学兵播放与Oracle 9i相关的一些视频,教员在一旁稍作提示,既让学兵感到生动直观,又拓宽了学兵的知识面。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时效性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实践课的教学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教学手段,“任务驱动”,让学兵明确目的和任务;其次,在上机过程中,随时答疑解惑,并给予指导。

(5)网络课程教学。利用网络课程方式与学兵交流,解答疑难,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方式把教学扩展到了课后,充分利用网络的时空优势和技术手段,营造师生间互动和学兵间互动的环境。

4.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数据库基础》课程在考核形式上,应改变以一份试卷定学兵优劣的做法,可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以加强对学兵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应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将学兵的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书面作业和上机操作)、课堂提问、讨论以及阶段性测验等多种形式,在平时适当给学兵一些压力,引起学兵对这门课的重视,有利于考查学兵在每个阶段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学兵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

5.结束语

总之,在我看来,要达到《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学兵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制定授课计划、选择教学方法,以实现培养面向部队、紧贴岗位的总目标。同时学兵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碧苹.计算机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2):17.

[2]廖定安,刘子明.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浅谈[J].科技资讯,2008(24):142.

[3]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1):22-25.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改革;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190-02

作者简介:白杨(1978-),女,辽宁人,硕士,呼伦贝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数据库。

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数据库的分析及设计能力欠缺

一般的教材都采用和学生生活最为贴近的学生成绩数据库作为实例,来分析和讲解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相关知识。虽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数据库,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与学生成绩无关的数据库设计不合理。使学生缺乏对学生成绩之外的数据库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1.2 工程化观念缺乏

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需要设计者具有工程化的设计思想。而在现实中,无论是上机实验还是课堂实训,学生都抱着完成作业的消极思想。这种被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状态肯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让学生把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与数据库的应用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体现工程化原则。

1.3 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各高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传统的黑板在很多教室消失。PPT教学虽然比黑板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的呈现也更直观和丰富,但PPT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导致学生的思维难以与教师同步。另外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没有电脑,不能及时复习,几天后再去做实验时,所学的知识也所剩无几。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用PPT表达起来没有黑板表达灵活。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 教学方法陈旧

以往灌输式的方法,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学,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感、活跃,一味地讲解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理论讲授过于详细,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利于学生求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5 实践与理论脱节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且这些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其理论并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它的理论设计来自于实际需要。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重点偏向理论,就算有实践也是将实践课安排在最后,以至于学生上机时忘记了理论,和理论根本结合不起来,更不用说去验证理论了。

2 改革方法

2.省略程序设计,教学重点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设计数据库。主要介绍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流程,并按数据库的设计流程设计实验,实验给出多个不同的题目,每两个同学一个题目,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和设计数据库。按照数据库的不同设计阶段进行考核。在每一阶段的设计过程中要把上一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及软件工程知识在该部分应用上,并给出相应的设计报告。具体实验安排如表1。

表1 数据库实验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 验 内 容学时

1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的方法。2.组织结构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分析。3.数据字典设计8

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1.确定实体、属性及联系。2.绘制E-R图4

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1.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2.对关系模式的优化4

4数据库物理设计及实施1.数据库的建立与存储。2.表的建立。3.视图与索引的建立。4.存储过程的建立与使用。5.触发器的建立与使用。6.用户、角色的权限设置。7.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8

5系统设计1.省略 与sql的连接。2.系统的界面与代码设计。3.系统测试12

这样的内容安排我们增加了一学期的课程,相当于让学生学完理论之后做了数据库的课程设计。让数据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据库的作用和地位,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化意识。

2.2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2.2.1 情境教学

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教学设计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以实际应用过程为主线,找到课程内容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变成实际应用的过程。在每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中,我们要考虑任务的难度是否适当、任务的相互关联性是否连接、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如何、是否便于组织教学、教学信息量是否适宜等问题。实训部分我们找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用户,体验不同的用户对数据库的权限及数据库所提供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针对课程里相对抽象的理论,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设计一些具体的案例。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将相关联的案例导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从案例分析中理解和掌握所授的理论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案例讲解理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更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开展实践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课堂气氛变得较为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中来,各自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再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利弊,最后给出一个比较可行的设计方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

2.2.3 任务驱动

在第二学期的课程中我们给每个同学下达了实验任务,让学生体会数据库的设计流程。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分析任务、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经验总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结果是既使学生熟悉了应用、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4 协作学习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要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开发与设计。在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启发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互相激励,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这样,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2.2.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数据库原理的掌握需要大量的案例讲解、实验和实践。学生只靠课堂讲授很难将理论知识掌握,只有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或上机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消化。因此,讲完理论内容后要及时进行案例讲解或实践操作。另外,在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教学实验要协调同步,并保证时间、内容及实验总结的及时落实。对于实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难点问题要进行公开讲解,保证实验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袁玫,商新娜.面向应用性教育的数据库课程改革设想\[J\].计算机教育,2009(3).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教学参考信息;特色数据库;TPI系统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教学参考信息数据库的概念及其作用

高校图书馆依托本校学科建设的优势,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根据不同读者信息需求的特点,建立一些特色(专题)数据库,可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更好地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包括学位论文库、随书光盘库、文献传递库、教学参考库等多种类型。本文将针对我校教学参考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进行探讨。

“教学参考信息数据库”是一个包括课程教材、指定参考书以及与该课程相关的优秀论文在内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教学参考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以网络方式在校园网课程的教材、教参和论文信息,向全校师生提供了各院系教学参考信息的检索、浏览、借阅或下载等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服务[1]。建设教学参考信息数据库,面向全校师生读者,服务教学一线,支持“教”与“学”进行直接交流。此举将完整地保存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教学历史、教学经验,为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可持续的开展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二、利用TPI系统建设教学参考信息数据库的可行性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数据库建设平台,主要包括清华同方TPI、拓尔思TRS、方正德赛等等,我馆在启动自建特色库工作之前,组织相关人员对上述产品进行阶段性试用,最终选择了TPI系统。

清华同方TPI系统是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系统软件,该软件依托网络平台,让图书馆员快速掌握知识仓库的建库、管理、网上的技术,建设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并将知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交流推广到更大范围。TPI系统的核心是FTS检索服务器,它实现了信息的组织、存储与检索。电子图书制作(BookShop)、元数据加工工具(DataProcess)系统实现了原始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和组织;内容(CPS)、检索网关和TPI检索服务器一起实现了资源。[2]

综上所述,该系统基本可以满足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要求,可以用来建设教学参考信息数据库。

三、利用TPI系统建设教学参考信息数据库的步骤

结合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具体经验,以下简要介绍教学参考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过程。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数据库;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1 引言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习数据库技术的一门专业核心平台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和SQL语言基本应用能力,为信息系统和网站开发建立稳固的后台基础。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计算机技术开发离不开数据库,因此要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数据库技术必不可少。如何合理的组织课程教学,它是全体高职师生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数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对数据库课程构建以“实践为主,理论够用”的原则,抛开传统的章节式的理论讲解,通过项目案例式的教学模式,在项目实现过程中逐步牵引出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效果提高较为明显。

2 课程设置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和要求,课程设置应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根据岗位需要,模拟企业工作模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岗位技能培训,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既学习到知识技能,又获得相关的行业认证资格证书。依据岗位系列课程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广泛开展市场需求调研,确立了本课程的职业岗位:数据库管理员,针对数据库管理员这一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又确定了该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体系:数据库知识技能、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库开发技术。

3 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所确立的知识能力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由原来的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切换到现在的主要针对学生的“学”和“做”,相比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在该课程的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上都有了突破和创新。

3.1内容组织

根据该课程设置所确立的知识能力体系结构内容的三大模块: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应用技术及数据库开发技术,如表3-1所示。不难看出各模块所涉及的知识点不同,但总体也基本涵盖了数据库技术课程里相关理论,通过对各模块的讲解及实现,使学生能够对数据库技术理论中常用和必用的知识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表3-1 数据库课程模块设计

模块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技能训练项目数据库基础理论1.数据库技术概论SQL数据库安装与认识2.关系数据库数据库及表的建立、操作及关联3.关系SQL语言数据库的查询(含SQL命令)4.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建模工具的使用数据库应用技术1.数据库管理SQL Server数据库及表的建立、维护2.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的多表连接查询、视图及游标3.数据库编程数据库的编程、存储过程、触发器4.数据库保护数据库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数据库开发技术1.数据库开发(后台)2、数据库开发(前台)SQL Server图书数据库开发综合实训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综合实训

在各教学模块实施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实际,把与学生相关的图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案例进行分析统计,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产生亲切感,避免由于抽象带来的厌学情绪。

3.2 教学方法

(1)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所具备的知识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小组成员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既可以建构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又能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适用模块:数据库基础理论。

(2)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由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理论部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而案例教学法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它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可大大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情境的差距。适用模块:数据库应用技术。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其核心是在教师精心为教学设计的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适用模块:数据库开发技术。

3.3 考核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考核着重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考核方法分期末闭卷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组成,所占比重均为50%。

* 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比较系统的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数据库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课程设计:是高职课程教学的要求,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学完后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以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以所学的任一门高级语言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本课程设计主要在于巩固学生对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 结语

数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案例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普遍得到提高,补考率明显下降,学到的知识更加实用,但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不足,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实训场所硬件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需要更加深入,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王珊,2000.3,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体育院校;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5-5815-02

The Research of Databas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on Sports University

TIAN Yu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02, China)

Abstract: Database course in Sports University is aiming at application, practice and training information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ports university database course.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s, proposed reform plan, greatly improved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sports university; databas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在应用领域最活跃,最广泛的一种实用性技术[1]。所以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着眼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2]”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了该课程的老师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本着学以致用,培养兼具信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沈阳体育学院对全校学生的数据库课程进行了改革尝试,通过两年的探索,在教学、实践、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体育院校的学生总体分为体育专业和非体专业两大类,计算机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可是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这对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后期的编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3]。同时编写程序时的命令语句为英语这也让体育专业的学生感到十分头疼,学生经常会以“我数学不好”,“我不爱学英语”为借口放弃接受新知识。

1.2 缺少适合的教材

目前,关于数据库应用技术的教材分为两类,一种是面向计算机专业学生编写的,这类教材通常先是介绍数据库的理论知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面向对象程序数据库。这类教材对于数据库的理论知识讲解仔细,对于数据库的相关操作讲解的比较深入,在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设计方面,通常会介绍一个综合的案例,只有一些重要的、复杂的环节才会给予详细的讲解。

另一种是依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大纲要求编写的[4]。这类教材同样注重数据库的理论知识介绍,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面向对象程序数据库的讲解比较简单,通常选取多个分散的案例讲解每个知识点,即使有些书籍会选取一个综合案例,但这个案例通常为学籍管理系统或图书管理系统。这样分散的知识点介绍,不便于学生对数据库开发流程的理解。

这两种教材还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会介绍一种数据库开发环境,内容的单一化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适合体育院校学生的数据库技术的教材是少之又少。

1.3 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普遍选择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先说明概念、介绍命令格式、解释其功能,再举例演示,最后由学生上机实践。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每位同学都得到实践的机会,但学生仍是被动地记忆教师讲授的基本概念、语法知识和程序结构,容易产生枯燥乏味感,导致兴趣度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尤其是Visual FoxPro,理论基础知识后便讲解大量的命令函数[5],这令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体育生难以应付,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放弃学习。

此外由于缺乏课后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使得许多学生觉得课上学的很明白,但在学以致用时又遇到了许多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如何让同学们在课后也积极思考相关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陈旧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通常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试卷答的好就可以获得学分。另外30%主要是学生平时的出勤和课堂表现。这样平时学生来上课就是为了保证出勤率,并没有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且这样的考核机制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学生真实的情况,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现有的这些问题,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对我校的数据库课程进行多方面的改革的。

2 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

依据学校现有专业将学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故这类学生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的过程,达到开发数据库系统的能力。第二类其他非体专业学生。《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是这些专业的限制选修课,他们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数据库的理论、方法,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的过程,可以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第三类是体育专业学生。数据库课程作为他们的任意选修课,希望学生了解数据库的理论,理解数据库的方法和技术,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2 调整教学内容

相对于Visual FoxPro和Access,现在使用更加广泛的是SQL Server,但其Visual FoxPro和Access只适用于小数据量及本机数据管理,而网络环境下SQL更加普遍,所以课程的内容将以VFP为重点,对比介绍Access和SQL,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又可以很好地掌握多种技术。根据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授课内容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一:数据库基础知识。课程安排4-6学时,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和两级映射,简单介绍数据库模型,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术语,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设计的基础。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体对数据库的基础内容有一定的认识,能够使用E-R图进行数据库系统分析,可以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这部分知识对于三类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同,前两类学生要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等理论性知识;而第三类学生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将日常的信息转换成E-R图和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这样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上。

模块二:VFP知识。这部分是授课的重点,总计32-48学时。前两类学生都可以依据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包括表、数据库、查询、表单、菜单等。第三类学生的教学内容一致,只不过重点更加放在使用向导即可实现的内容上。

此部分主要依据国家计算机二级VFP的要求对表、数据库、查询、表单、报表、菜单进行介绍,掌握数据库和表的作用和创建方法。通过对查询和报表掌握操作数据库的基本方法;通过对表单和菜单学习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界面”有所认识。选取一个小型关系数据库系统进行讲解,使同学们对数据库系统的“前台”、“后台”有完整的认识,避免了之前直接学习SQL Server后不知道数据库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模块三:Access知识。这部分知识是进行对比讲解,重点说明两种软件的不同之处。总计10-16学时。通过在模块积累的知识,同学们可以很快理解并掌握模块三的内容,同时对模块二中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模块四:SQL sever知识。这部分知识是进行对比讲解,重点说明两种软件的不同之处。但只有第一类和第三类学生的教学内容上会讲解模块四。这是因为第一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可以开发管理系统,而第三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强,所以让他们通过实践掌握所学知识,也为日后使用相关软件奠定基础。

2.3 编写适合体育类学生学习的教材

结合学生的特点为三类学生选定不同的教材,第一类学生的教材是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国家规划教材,教材更加权威,知识讲解详细深入,同时配以参考书配合其他数据环境的讲解;第二类学生采用计算机等级考试指定教材,这样更有针对性,可以让同学们明确通级应具备的能力;第三类学生课题组老师一起编写了适合于他们学习的教材,教材依据学生特点对讲授内容进行调整,将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到实例中,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自编教材以普遍使用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为导入,但这个实例由于同学们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管理经验,所以理解的不是很好。故教材以“学校运动会管理系统”为重点,这个实例体育院校的学生非常熟悉,讲解和理解都更容易。将两个实例相结,逐步深入,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4 利用网络辅助课堂教学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辟第二课堂[]。利用学生普遍熟悉的互联网,对课堂教学进行扩展,包括预习、复习、答疑和作业提交展示四部分。

其中预习环节模块: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上课时使用的课件、案例,推荐学生预习用的书籍和网络资料,每堂课的思考题。

复习环节模块:给出预习环节思考题的答案;上课时的课程视频,这得益于上课时使用的教学软件具有录制屏幕的功能;同时还有为学生们准备的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答疑模块:现在的学生不喜欢到办公室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所以在网络上开辟了答疑模块。除此之外,还利用同学们比较喜欢的QQ、微信进行交流。

作业提交和展示模块:课程后作业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提交,同时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浏览彼此的作业,并为浏览过的作业打分。系统将自动求出平均值,这样形成一种竞赛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这样的评分更加客观准确。

2.5 合理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最终成绩包括三个部分,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二十、理论成绩占百分之三十和实践成绩占百分之五十。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和课堂表现;理论成绩是期末试卷成绩;实践成绩包括平时小作品和最终作品。平时小作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最终作品以小组为单位提交,通过第一次授课时向同学们展示几个以往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让同学们自己组队,说明自己在作品中负责的部分。作品的成绩百分之五十由学生之间的互评决定,另外的百分之五十有多位老师综合给出。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更加真实、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文针对体育院校数据库课程提出教学改革上的一些经验总结。即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在“厚基础、强实践”教学理念下,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综合网络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证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马文秀.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6):126-128.

[2] 王新.大学文科专业《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2(1):35-37.

[3] 徐倩漪.《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以天津体育学院为例[A].2013体育计算机应用论文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