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营销模式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16:59:30

旅游营销模式论文

旅游营销模式论文篇1

一、现阶段我国旅游文化营销运作现状分析

(一)旅游文化产品缺乏深层次开发。旅游文化,准确来讲,应为文化旅游,景点有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反之,单纯的景点无法吸引游客。旅游因文化理念的加入,而提升了莫大的附加值。现如今,旅游行业已从“单纯只靠游客数量增加收益”的怪圈中跳出,所以,不断挖掘深层次的景点文化内涵,才是旅游行业的生存之道。但现状则为,旅游行业经营者对挖掘深层次旅游文化的理念匮乏,只是简单的对景区、景点、旅游线路等进行变化,开发,不能从文化的角度,去再次解读旅游环境,导致旅游文化没有连续性。

(二)旅游文化主题缺少特色和个性。景区的生命力、吸引力就在于景区的主题。特色主题、个性主题能吸引游客的眼球。比如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江南典型水乡古镇———乌镇,以“淳朴秀丽的水乡景色、风味独特的民间小吃、历史沉积的民俗节目”为主题,吸引游客。旅游文化的主题,是旅游文化营销中的核心,是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力所在。因为,旅游是一种大众化的审美过程。但现状却令人担忧,很多景区、景点普遍存在严重的“跟风嫌疑”。所以,旅游文化主题的特色和个性,决定着景区的长远发展,切勿盲目跟风、雷同。

(三)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枯燥单一。现在的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已经与“文化”二字背道而驰,如果说早期的文化旅游还算是营销手段之一的话,现在,则不然。因为多次经历文化旅游后,游客对其已经熟知。“文化旅游”已经无法再次吸引游客,“降价”反而成为文化旅游的“生命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其次,旅游文化营销的宣传策略手段也普遍单一,除了不停投入的广告宣传外,很难见到其他出彩的宣传方式,宣传缺乏立体感,持久性;再次,旅游时间相对集中,旅游经营者只把目光盯在全年为数不多的几次长假上,造成大量游客短时间内涌入各大景区,被网民讽刺为,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看人头。

(四)旅游文化营销策略呈现快餐式。旅游文化快餐式的营销策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误区。例如:《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热播后,取景的淄博市淄川区涌泉村,就成了当地最炙手可热的旅游地。但是在《马向阳下乡记》开播之前,淄博市淄川区的涌泉村,只是一个距离淄川区中心35公里远的小村庄,由于位于群山之中,尽管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风景区,但是来此探访的人却并不多。然而随着电视剧慢慢退出银幕,涌泉村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类似这种景点品牌如昙花一现般。这样的旅游文化营销策略缺乏张力,缺乏生命力。

二、新时期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的构建

旅游文化受到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市场、需求、文化。原因在于,一是旅游本身就是连接市场与需求的桥梁,实现市场与需求的良性对接,是旅游的根本任务;二是文化因素影响着市场、需求,是旅游联系的第三个端点。所以,市场(P)、需求(m)、文化(C)这三者成为了互为影响的三角关系,且这三者,构成了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模式。在此种新形式的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模式下,又可以细分为四类:第一种,以旅游产品为目标,以整个旅游市场的需求为核心,兼顾文化因素,考虑的顺序依次为:市场、文化、需求,即为P-C-M营销运作模式;第二种,以需求为目标,考虑的顺序依次为:需求、市场、文化,即为M-C-P模式满足市场需求;第三种,以文化创新为目标,以市场为核心,考虑的顺序依次为:文化、市场、需求;第四种,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文化为目标,考虑的顺序依次为:文化、需求、市场。以上四种营销方式,由于出发点和注意点的不同,效果的取得亦会不同。接来下,我们就以这四种营销模式,细细分析。

(一)挖掘旅游文化产品内涵,恰当运用P-C-M营销运作模式。P-C-M营销运作模式,其中,文化(C)作为连接市场(P)和需求(m)的中间项,意为借助文化媒介,把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满足需求。旅游文化营销,实质为营销与文化的结合。文化不能因为营销的原因,而去改变自身。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属性的力量强于营销力量,在营销与文化的结合中,营销应以文化为根本,利用文化,挖掘文化内涵,辅之于恰当的营销手段;另一方面,若为了营销而去强行改变、改造文化属性、文化内涵,这样会增加不必要的投入。恰当运用P-C-M营销运作模式,能使游客对文化产生认同感、亲切感,然后,再把产品推向游客,这样有助于产品实现价值。

(二)旅游资源实行整体策划,运用M-C-P模式满足市场需求。M-C-P营销模式中,需求(m)目标,意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物质消费是一方面,但也不能忽视游客的精神消费。所以,在开发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文化内涵。原因在于:一方面,不会存在纯文化的旅游产品,文化必定依附产品而存在,但并不意味文化因此而被忽视;另一方面,文化是旅游产品决定性因素,是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灵魂。所以,在营销前,旅游经营者应深入了解产品文化底蕴,挖掘产品文化内涵,对旅游资源实行整体策划,再与市场需求相联系,使得二者保持通畅。比如,山西省的旅游开发就很值得提倡,不仅开发文物古迹、山水自然景色,而且还将文物古迹与山水相结合,利用文物古迹的文化感染力,将山水自然景色,推向市场。

(三)确保旅游策略的差异性,实现以文化创新的C-P-M模式。创新是旅游行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当今,人们对于文化需求提高,满足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所以,如何把握在现有的旅游产品上,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创新符合旅游产品特色的文化主题,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旅游经营者的面前。诚然,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比如当地政策、景区的硬件措施等。但关键还是在于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彻底融合。这就需要一个适当的、吸引游客的文化主题,将文化主题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以文化创新的C-P-M模式。比如苏州拥有各式各样、数目总多的私家园林,将这种园林历史文化融入至当地水乡古镇中,形成了特有的园林古镇文化。

旅游营销模式论文篇2

关键词:全域旅游;互联网+;四川藏区;旅游营销模式

一、引言

四川50%以上的世界级、部级旅游资源都分布在藏区。四川藏区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是四川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201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推动藏区旅游业发展。当前,旅游业已成为四川藏区最具潜力、最具优势、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之一[1]。“十三五”期间,四川藏区将重点打造大九寨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和川藏318/317国道“最美景观”旅游线等精品旅游线路。随着2016年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藏区甘孜、阿坝旅游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区域。甘孜州着力推进全域山地旅游,打造东方户外胜地,阿坝州突出“全域、全时、多元”景区建设。然而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和政策优势的四川藏区,2015年旅游总收入仅为四川全省旅游收入的10.34%,旅游结构性矛盾突出,旅游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旅游营销滞后,无法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当前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信息的海量增长以及旅游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旅游”俨然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新常态。面对旅游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在国家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战略的背景下,四川藏区旅游业亟需依托互联网,创新营销方式,开展智慧旅游营销,推动藏区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关于互联网环境下智慧旅游营销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茹永梅(2016)以福建三明宁泰景区为例,提出构建基于游客行为的服务与营销模型以及基于LBS(LocationBasedService)的智慧旅游服务与营销模型,推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智慧旅游营销[2]。张红英(2015)对灵山景区游客的智慧旅游需求特征进行调查并提出智慧旅游营销策略[3]。任睿智(2015)以智慧旅游为背景,以天山景区为例,提出整合微营销平台,即系统地协同微信、微博特点,开展微营销[4]。徐仕强(2015)以贵州铜仁为例,基于智慧旅游视野下游客市场特征,提出推进旅游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建设、旅游营销视角由企业向客户转变和重视新型营销媒介建设三方面的营销策略[5]。相比国内而言,上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便开始了基于互联网的旅游营销研究。YouchengWang等(2004)探讨了互联网对旅游营销的支撑作用,并提出虚拟旅游社区[6]。Dae-YoungKim等(2007)分析了旅游互联网营销的制约因素,并基于消费者行为提出旅游网站服务须个性化[7]。SoonjinChoi等(2007)以澳门各旅游网站为例,建议基于不同目标客户群提供针对性营销内容[8]。随着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关于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营销,仅少数学者对此做了相关研究。曹晗(2016)对全域旅游背景下的O2O营销模式进行分析,并以“北京旅游网”为例,为旅游目的地O2O平台营销方案设计提出建议[9]。马静静(2016)在全域旅游视角下,从旅游产品营销变革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出发,提出变革营销理念与营销模式,以期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既定目标的达成[10]。综上所述,目前关于智慧旅游营销的相关研究多针对特定景区,但缺乏对四川藏区智慧旅游营销的特定研究。同时较少从本质上探究“互联网+”战略对旅游营销的影响,进而导致现有研究提出的营销模式科学性不足。此外,由于全域旅游提出时间较短,现有研究总体偏少,所以对当前全域旅游实践的理论支撑不足。因此,基于上述研究的不足,结合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全域旅游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模式创新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全域旅游时代四川藏区旅游营销现状分析

1.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四川藏区地处川、藏、滇、甘、青五省区结合部,行政区域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幅员面积25.4万平方公里,全域藏族人口145.1万人,是仅次于的全国第二大藏区。该区域拥有九寨沟、黄龙等世界级、高品位旅游资源,同时作为藏汉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走廊与主要通道,也是藏族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该区域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近年来,随着支持藏区发展利好政策的不断实施,区域旅游交通和接待设施明显改善,区域旅游业发展实现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2015年,四川藏区旅游总收入达392.96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甘孜州从2012年开始,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每年增度均为25%以上,2015年达到30%以上,渐成“井喷”之势,全州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43.8%,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5.1%。旅游业逐渐成为四川藏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支撑、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城乡提升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区域知名度的重要载体。2016年,甘孜、阿坝作为全国全域旅游首批试点区域,两地积极盘活区域内世界级旅游资源,创新机制体制,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但由于四川藏区旅游资源开发较晚,前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之汶川大地震以及其他历史原因,目前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具体体现为开发方式落后、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经济总量偏小以及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等[11]。2.全域旅游时代四川藏区旅游营销现状分析结合区域旅游业发展实际,四川藏区阿坝州、甘孜州分别于2012年、2013年先后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构想。近年来,为推动藏区全域旅游战略实施,积极实施多元营销,不断拓展旅游市场:一是积极参加各类节会、论坛、展会等,传递藏区旅游好声音。借博鳌亚洲论坛、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西部自驾游博览会、全球网络运营商大会等系列活动,利用全球财富论坛、亚丁机场通航等重大事件,向外传递藏区旅游好声音,借西博会,全球财富论坛和央企、港澳企业入川等活动,向参会企业推介藏区旅游招商项目,扩大藏区旅游影响力。二是主动承办各类旅游节、体育旅游赛事活动,提升藏区旅游知名度。阿坝州近年来举办了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九寨沟国际冰瀑旅游节、红叶生态旅游节、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高山兰花节等多项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甘孜州推出山地旅游节、康巴艺术节、康定国际情歌节等,并连续承办甘孜环贡嘎山国际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等,通过事件营销,极大地提升了四川藏区旅游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三是加大力度向外推介藏区旅游资源,树立藏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近年来,地方政府先后赴北京、广东、杭州、中国台湾进行藏区重点旅游项目招商推介会。同时,深入上海、成都、重庆、兰州、西安等重要客源地市场,开展走访、座谈、推介、公众咨询等活动,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宣传,逐步树立起四川藏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四是开门邀请媒体与游客体验,传递藏区安全畅通、舒适宜游的旅游信息。2014年5月3日,藏区毕棚沟、黄河九曲第一弯、金川河谷、甲居藏寨、雅加埂红石滩、亚拉雪山、中路藏寨七处美景入围首批14个四川最美的观景拍摄点。同时,举办“5•17我要去九寨—美丽九寨行”活动,掀起初夏九寨游高潮。此外,开展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送优惠活动。藏区旅游在震后利用国内外媒体和游客的镜头,凝聚正能量,传递旅游新信息。五是积极探索智慧旅游营销,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其中阿坝州构建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发挥阿坝文旅等电商企业的平台作用,形成了智慧营销矩阵和集微信服务、微博服务、游客数据分析服务、营销活动服务提供后台支撑的智慧营销云平台,拓展散客分销渠道,扩大宣传影响力。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四川藏区已开展的上述营销模式已取得积极效果,但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营销、新兴旅游产品宣传、旅游资源全球化推广等方面仍较为薄弱。“互联网+”战略下,四川藏区旅游在自媒体营销、互联网营销以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旅游精准营销等方面才起步,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旅游市场需要。面对全域旅游、“互联网+旅游”等新一轮发展契机,四川藏区亟需进一步创新营销模式,拓展营销渠道,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四、全域旅游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模式分析

结合四川藏区全域旅游发展实际,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全域旅游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建议重点开展自媒体营销、互联网营销、区域整体营销、新兴旅游产品营销以及海外营销,丰富和完善藏区旅游营销新渠道,助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1.自媒体营销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Web2.0应用不断深入,自媒体营销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它包括微博、博客、微信等形式,具有“共享媒体”、无时空限制以及社交属性等特点。相比电视、报纸等传统营销平台撒网式信息推送,自媒体营销用平民化的语言与粉丝实现双向互动,增强用户体验感,拉近景区与游客之间的距离。此外,自媒体营销高效低廉,移动互联时代下易于传播、分享[12]。当前,藏区各旅游景区已构建微信、微博营销平台,随着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体验经济时代下,自媒体的特点与属性决定了自媒体营销是未来藏区旅游营销的主要方式之一。四川藏区可借鉴唐书转提出的旅游景区自媒体营销PLEIMO(Position-Listen-Engage-Integrate-Measure-Optimize)模型,即定位-倾听和参与-整合-测量-优化模型[12],开展旅游自媒体营销。定位方面(Position),四川藏区各景区可根据自身高品位的自然风光或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设定景区微信或微博,并个性化运营。倾听和参与方面(ListenandEngage),以话题为媒介,与游客互动,听取游客旅游心得,挖掘用户潜在旅游偏好,并主动根据游客需求推荐旅游信息、提供旅游服务。整合方面(In-tegrate),藏区旅游企业整合现有信息系统、旅游资源和微信、微博平台,传播统一旅游品牌。测量方面(Measure),采集自媒体中的粉丝数、用户评论、转发量等指标,挖掘基于自媒体平台所实现的宣传效果。优化方面(Optimize),基于测量效果,不断改进。“九寨沟小萝莉”爆红网络,即为自媒体旅游营销的成功案例。2.互联网营销“互联网+战略”下,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四川藏区可以积极探索与腾讯、百度、京东等合作,整合腾讯网、京东旅行、百度旅游等优质全媒体资源,通过全面、覆盖式传播渠道,将四川藏区优势旅游资源优化组合,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同时,构建四川藏区旅游网络营销联盟,通过建立四川藏区旅游频道、制作四川藏区旅游专题、无限量四川藏区旅游资讯、进行旅游深度报道、联动微博、微信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对四川藏区旅游的网络宣传。此外,基于腾讯、阿里、百度等海量用户行为数据挖掘能力,分析客户群体偏好意愿、行为特征、消费习惯等多维数据信息,进而勾勒用户画像,提供个性化的用户旅游产品解决方案,实现精准营销。再者,与阿里巴巴、携程网、去哪儿网等合作,打造四川藏区旅游官方旗舰店,对区域内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进行品牌传播与产品的线上销售,为游客提供景点门票、旅游路线、旅游特产、酒店等产品的在线预订服务,并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对外促销,适时推出专题、优惠、促销、团购、秒杀等活动。3.区域整体营销长期以来,四川藏区三地旅游业发展不均衡,甘孜州旅游经济总量仅约为阿坝州的三分之一左右,区域旅游发展协同度不够,缺乏整体营销,藏区旅游品牌效应尚未显现。基于此,建议在政府引导下推进区域旅游整体营销,这也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题中之义。四川藏区建立合作联系机制,成立统一的旅游营销宣传领导小组,统一旅游宣传主题、制作统一的旅游形象宣传片、协同开展旅游文化节和各类旅游体育赛事活动、联合参加国内外各大旅游节、旅游论坛,协同推出跨行政区域的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旅游项目合作,共同打造“中国最美藏区”,实现藏区各州县旅游业协同发展。此外,四川藏区应积极推进成阿、成甘、成绵、渝阿及川甘青藏区域旅游合作,开展联合宣传营销,逐步建立起以各大中心城市为主要节点、国际重要旅游客源地为支撑点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传播架构。4.新兴旅游产品营销汶川大地震后,交通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灾后重建中打造的一大批精品村寨和新兴旅游景区相比九寨、黄龙等传统优势景区,知名度不高,亟待培育。全域旅游背景下,为使四川藏区旅游百花齐放,须加大新兴旅游产品营销力度。对新兴旅游产品,重点瞄准对口援建省市和周边区域的客源市场,合理确定旅游产品市场价格,不断丰富、完善旅游产品品类,并与传统优势景区组合营销,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扩大四川藏区新兴旅游产品知名度。5.海外营销四川藏区是四川省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藏区入境游人数和入境游收入总体偏低,对四川省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支撑作用不足。2014年,甘孜州、阿坝州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为9.29万、14.83万,分别占两地总旅游人数的1.16%和0.52%,实现入境旅游收入分别为17965万美元、3197.38万美元。因此,依托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加快四川藏区旅游国际目的地建设,提高入境游人数与收入,是全域旅游背景下推进藏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四川藏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离不开全球化营销。区域内重点景区可与中国台湾以及韩国、英国等重点入境旅游客源地旅行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互利双赢合作;与亚太旅游协会和澳大利亚、韩国等旅游资源富集国合作开展联合营销;加强与UNWTO、WTTC、PATA等三大国际旅游组织交流合作。此外,发挥传统媒体、Tsichuan多语种网站作用,积极运用Youtube(优兔)、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等营销平台体系,以及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携程等O-TA营销渠道,多途径多方式营销推广藏区系列旅游产品。

五、结论

旅游营销模式论文篇3

关键词:搜索引擎;旅游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27

1引言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对网民的搜索指令进行系统挖掘,并对信息进行相关性处理后最终为网民展示的系统。截至2015年6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36亿,使用率为803%。随着当今网民数量的日益增长,搜索引擎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越发广泛,旅游政府通过主题网站、社交媒体网站等搜索引擎相关旅游信息,提高自身知名度,促进游客数量的增长;旅游企业通过自身网站的营销推广来提升其在游客搜索关键词排名中的地位;游客通过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相关资讯的搜索,确定其旅游路线。本文在此网络背景下,通过整合国内外学者在旅游方面对搜索引擎的研究,丰富旅游网络营销方面的认知,并期望能够在实践层面上为我国各大旅游地提供营销参考。

2搜索引擎研究内容分类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游客使用搜索引擎的相关研究,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从网站质量、检索效率、游客搜索与体验、网络口碑、营销对策五个方面对相关论文进行整理,将那些零散、杂乱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化。

2.1搜索引擎网站质量

1973年兰开斯特(Lancaster)提出评价搜索引擎性能的6个标准:涵盖范围、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用户方便和输出格式。雷雪冰(2006)对e龙旅行网早期在搜索引擎上的投资进行分析,指出其网站不集中、关键词太局限的缺陷,最终从网络品牌搜索、搜索引擎优化、关键词的选择、目标用户行为分析等监督提出建议;莫云峰(2009)从目前的搜索引擎优化规则出发,利用分析搜索引擎的定量算法,从网站功能、内容、结构、布局等关键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为网站开发提供策略;徐蓉艳(2013)以杭州某度假酒店网站为例,从网站结构、页面、内容等要素提出搜索引擎优化营销建议。

2.2搜索引擎检索效率

Harter(2011)等指出:信息检索系统和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是有不同层次的,因此评估也要分不同层次进行。由于目前搜索引擎大都提供免费服务,因而对用户而言,时间和质量是衡量搜索引擎检索效率的主要指标,此外,费用一收益评价往往只能由搜索引擎开发商完成,研究人员很难进行这方面。Allan Cheng Chieh Lu,Dogan Gursoy(2015)通过开发一个概念模型,论证消费者的在线旅游信息混乱的前因后果,得出消费者由于所获取的信息太多/太相似并且太模棱两可时,导致了消费者体验过量/相似性和模糊性的混乱。闫兵(2007)通过探讨国内目前搜索引擎盈利模式体系,从搜索引擎主要盈利模式角度出发,从第三代搜索引擎、介入其他服务平台、企业本土化运营三大角度提出其看法建议;徐晓乐(2009)通过构建营销效果评价体系,对“中国点击”网站营销效果进行测量,从用户、网站、效果跟踪、付费营销四方面提出营销优化策略。

2.3游客搜索与体验

Nassab Reza,Hamnett Nathan(2010)调查了公众对接受整形外科手术的公众意见,并指出网站的在线搜索页面上存在明显的对潜在患者信息的缺乏问题,提出有必要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关于医疗旅游中的固有思考;何小丽(2007)肯定了用户体验在搜索引擎营销中的核心地位,并指出损害用户体验会给企业营销带来不良后果,然后提出用数据分析和监控优化来提升企业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搜索引擎营销方式;郑春香(2009)以旅游供需角度出发,探究搜索引擎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何种影响;柴海燕(2011)以网络口碑传播为出发点,通过测量旅游者在搜索引擎上的搜索行为,得出社会网络媒体被游客浏览点击占比最大;赵媛(2012)通过分析互联网环境下旅游者在网站搜索中的决策行为,从降低游客感知风险、增强游客体验、多渠道网络营销方式角度提出自身建议;陈怡(2014)通过对搜索引擎营销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用户网上搜索行为,最终构建搜索引擎营决策模型;刘雪婷(2014)以浙江省赴台旅游游客为研究对象,用百度指数、调查问卷利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研究互联网信息对省内国内游客网络行为影响、时空引导作用。

2.4网络口碑检索

Ying-Chuan Wang(2015)通过研究网络口碑对旅游者旅游意图的影响,指出美食旅游网络口碑形象对游客的意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客认为社交网络要比网络口碑更具有可靠性。Cheng-Hao Chen, Bang Nguyen等(2015)探讨网络口碑对游客决策过程的影响作用,从人种学角度,在决策阶段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和探讨影响网络口碑变化的因素。柴海燕(2011)以网络口碑传播为出发点,得出社会网络媒体被游客浏览点击占比最大的结论。郭莎莎(2008)指出web2.0营销模式与旅游业融合应用下其主要口碑营销模式为博客营销与RSS营销,并指出博客营销是WEB2.0营销最典型的口碑代表,以此提出基于门户网站、企业自建、第三方、个人的四类企业网络营销博客平台。

2.5搜索引擎营销建议

Greg Kerr,Clifford Lewis,Lois Burgess(2012)定义了吹牛的权利,讨论了其相关的旅游业,并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通过模型提出目的地营销人员如何利用吹牛权利去提高自身知名度从而增加访问量;刘明达(2006)从电子商务与人才、口碑营销、软营销角度提出搜索引擎营销的建议;崔师远(2009)以垂直搜索引擎营销为研究重点,以搜驴垂直搜索引擎为代表,探讨“搜驴模式”的旅行社网络营销对策;刘聪(2013)从旅行社网络广告投放、搜索引擎体系、E-mail营销三大角度分析旅行社营销策略研究;崔丽敏(2013)通过构建世园会客流量预测与预警模型,为景区工作人员预防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持;向俊松(2013)通过测量四川省世界遗产景区网络营销效果得分,从信息的角度提出策略。孙伟宇(2014)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统计各省市网络关注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演变,为工业旅游提出建议;王芳(2015)我国5A级景区为关键词,利用中心度、密度、扩散指数、结构洞四项指标对我国5A景区网络关注度进行空间分析,从省份、地带、主题、相关配套设施四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3搜索引擎营销面临的机遇与未来

目前国外的搜索引擎营销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国内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企业搜索引擎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从现有的学术期刊中真正对搜索引擎营销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或是在某些方面有独到见解的内容非常少见。而且将搜索引擎应用于旅游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也主要是集中于旅游流、游客量及行为研究、旅游网站三大方面。而未来的营销主体是游客,如何系统的从游客角度对搜索引擎的网站质量、搜索效率、内容完整性以及更新性等影响游客信息搜寻评判的种种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也是未来搜索引擎营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Allan Cheng Chieh Lu, Dogan Gursoy.A conceptual model of consumers’ online tourism confu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5,27(6):13201342.

旅游营销模式论文篇4

关键词:微博;旅游目的地;营销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3.1亿,同比2011年底增长了25%,增长率仍然居互联网应用前位。网民中的使用率从48.7%提升到56%。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1年底的38.5%上升至53%。微博用户都习惯于用微博查询和了解一些旅游地的信息,从微博中获取一些吸引人的旅游信息,虽然很多还不至于立即付诸于行动,但是他们都是潜在的客户。因此,基于微博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是旅游目的地推广营销的关键点,做好微博营销策略研究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旅游目的地微博营销的特点分析

(一)营销方式柔软化。微博营销的发展,使得营销不再锋芒毕露,而是以一种更加柔软的方式进行传播。如今,各个旅游区域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及时更新旅游信息,为游客提供了综合性的信息,旅游目的地论坛的建设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信息,营销方式不再直白,而是采用影响力的方式来进行文化的渗透,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声誉,不断创造属于自身的品牌形象。

(二)营销范围全球化。在互联网的接入中,微博营销的范围演变为全球化的趋势,和一般的报纸杂志相比较,网络传播的模式打破了地域上的阻隔,地球村的理念不再是天方夜谭。微博营销的方式使得传播速度更加快捷,用户可以在网络覆盖区域内分享第一时间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无需高昂的费用,无需大篇幅的宣传,便可以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

(三)营销模式双向化。实践证明,微博营销的方式具有双向化的特点,营销的界限中不再有主客体的划分,而是演变为一种相互交互的模式。相反的,每个人都是营销者,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分享给每一位微博用户。这种交互性的模式更加有利于了解消费者所需,实现产品的改进与重组,从而真正为消费者量身定做一套旅游的服务。

(四)营销过程简洁化。微博营销的方式在时间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读取大量的信息,帮助消费者货比三家,使得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和消费者的理念相匹配。在互联网上,虚拟的旅游体验层出不穷,微电影以及游戏场景的植入使得旅游营销的过程变得更加简洁,并且还带有一定的隐秘性,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旅游目的地微博营销的原则

(一)新旧共用原则。微博营销的发展模式和传统旅游营销模式虽然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在原则的使用中,应该遵循新旧交互原则,如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及现代的80后群体,他们对于微博的关注较多,可以采用微博营销的模式;相应地,对于退休老人,他们更加关注报纸杂志,所以针对老年人的旅游胜地建议采用传统营销的模式,相信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二)整体形象原则。为了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旅游目的地在影响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形象和主题这两个关键性的要素。在追逐潮流的过程中,微博营销的模式可谓是花样百出,但是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应该建立在主题鲜明,形象统一的基础之上,从而打造自身的特色旅游工程。

(三)交互精准原则。不同旅游目的地的特征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其潜在的消费者群体也有所不同。所以,根据消费者年龄层及、收入水平以及性别的特征,旅游目的地应该打造自身的精准交互原则,具有自身的旅游特色,快速锁定消费群体,从而习惯性地打造和设计专属人士的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目的地微博营销运作模式研究

(一)营销主体分析。在旅游营销过程中,国家旅游组织和地方旅游组织是营销的主体。在以微博营销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中,主体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主体对于旅游组织的监督和促进作用的方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外,在微博营销模式中,旅游组织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拉近了各方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相互探讨,共同为微博的旅游目的地营销出谋划策。

(二)营销客体论证。在微博的营销中,客体指的是新媒体的受众,即对旅游事业充满热情的千千万万的消费者群体。在以微博为前提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其客体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仍然具有非特定性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客体由某个群体转变为群体中的个体。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往的营销客体都是各个旅游中介公司,由中介公司充当旅游的使者,担任宣传的角色。

(三)营销渠道解析。在新媒体的运作中,互联网显然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微博具有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微博主动锁定目标的方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艺龙网、芒果网等成为微博营销的首批体验者。此外,各大景区将微博作为营销的利器,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时更新信息量,达到宣传力度。

(四)营销效果反馈。当旅游结束后,还可以对消费者进行跟踪调查。其中电子邮件是较为普及的媒介,为消费者和旅游组织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电子邮件的记录,旅游组织可以获取消费者的反馈信息,从而不断改善自身的服务,为消费者真正量身定做一套完善的系统。此外,旅游组织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还有助于向其介绍本地旅游的各项新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新媒体的传播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营销而言,不再是裸的广告,也不再是直白的产品推销,而是演变为一种更加委婉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旅游目的的转型可以说是迫在眉睫,新媒体以异军突起的方式席卷全球,由单向性传播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流,赋予了更多的自由色彩,其“交互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相信在未来的传播过程中,微博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一定可以转变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在世界各个范围内引起强烈的反应,为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福音。

参考文献:

[1]王乐鹏,姚明广;王奕俊.旅游企业新媒体营销的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1(36).

[2]鹿晓龙.旅游景区的掘金之路——旅游目的地的在线旅游营销[J].旅游时代,2007(06).

[3]孟波.微博是如何颠覆传统传播方式的[J].社会观察,2010(10).

旅游营销模式论文篇5

关键词:旅游服务业 营销模式 创新

当下无论是组团旅游为主的企业还是针对旅游精品开展业务的企业,其都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旅游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此作为旅游企业要站在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积极借助现代技术的优势创新旅游企业的营销手段。旅游行业营销手段的创新为旅游企业的营销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就是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

1 旅游营销的创新模式

1.1 体验旅游营销模式 体验营销主要是针对顾客的心理和身体满足需求而产生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营销模式,目前我国体验营销模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主要形式为角色体验,其主要集中在“农家乐”、“乡村游”等,它是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角色转化体验其角色的身份活动;风俗民族文化旅游营销模式,其主要是参与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感受民族风情让顾客在旅游过程中实现文化消费的活动;娱乐体验营销,其主要通过让顾客在快乐的旅游体验中,让消费者实现消费,达到企业所从事娱乐体验的营销目标。

1.2 定制式旅游营销模式 定制式旅游营销模式是将游客进行细化,把每个游客看做一个潜在消费群体,它主要是依据游客的特殊要求制定的单独旅游计划。比如目前开展比较广泛的探险旅游或者情侣单独旅游,虽然探险旅游在某种意义上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却是旅游企业根据游客的特殊要求而专门制定的营销,它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销售,比如当前深受年轻情侣喜欢的情人单独旅行,其旅游营销手段就是为了满足年轻情侣之间的爱情需求,通过制定旅游可以实现游客的价值要求,提高旅游企业的营销。

1.3 文化旅游营销模式 文化营销就是旅游企业通过展示景区文化内涵实现企业的营销目的,企业通过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结合企业的文化宣传,实现游客的精神层次需求。文化旅游营销模式是近几年我国旅游营销过程中最长用的手段之一,比如革命红色旅游就是将景区的革命事迹结合旅游讲解提高人们的爱国情绪,满足人们渴望了解革命历史的需求。文化营销模式要求企业要积极借助媒体的作用,通过各种宣传工具提高社会对文化景区的文化了解。

1.4 网络营销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易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已经出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企业来讲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是企业实现销售的重要工具,旅游企业要实现营销范围需要借助网络工具,因为现在我国网民数量再逐年快速的增长,将旅游活动放置网络,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同时网络也可以将旅游项目等生动的展现出来。

2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

旅游营销是以促进旅游业为根本目的的,它是以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为导向的,营销模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对旅游服务内容、质量以及旅游效益等进行调节实现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达到顾客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旅游营销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2.1 在营销过程中存在虚假信息问题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竞争程度在不断的增加,对此一些中小型旅游企业为了扩大市场消费者,他们会采取提供虚假信息的方式骗取游客的信任,最常见的虚假信息就是:一是在开始时许诺不收取游客的服务费等,但是往往在旅游的过程中强制游客购买某些商品;二是宣传上的旅游路线与游客的实际路线不符,旅游企业在营销时他们鼓吹自己开着的旅游如何如何的好,但是在游客选择其服务时,旅游公司就会转变其营销时所承诺的内容等。

2.2 旅游市场营销忽视售后服务 目前旅游企业都在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开发与吸引潜在顾客,但是现在旅游企业对现有顾客的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忽视了现有顾客的社会效应,尤其体现在旅游企业的营销手段中,企业在宣传产品的时候往往将重心转移到其所提品的质量以及服务的内容等,而忽视了对顾客参加完企业所提供旅游活动的感受服务。旅游企业往往忽视售后服务,他们把游客看做一次性的,使得旅游企业是看到短期的效益,而忽视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

2.3 旅游营销手段过于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不紧密 网络时代的发展为我国的旅游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是由于一些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网络技术的优势,他们在营销策略上没有真正的实现网络营销,最常见的就是旅游企业开展网络宣传所使用的手段过于单一,而且没有体现出网络的动态效应,同时旅游企业还没有实现网络支付功能与网络营销的结合,网络消费是当下消费手段之一,其占据着一定的消费比例,但是旅游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其还不能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

2.4 在市场营销中盲目削价竞争 很多旅行社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先不说套汇问题,通常报价远远低于成本价,表面上,通过套汇可以赚取差额,旅行社仍然有利益可赚,但是长期以这样的营销战略来营销,只会导致旅游企业的形象受损,损害旅游企业的自身利益,比如,近年来,由于东南亚的团队价格非常低,使得该区的潜在游客减少,旅游收入也相应减少,旅游企业发展非常缓慢。

3 促进旅游行业营销的手段建议

3.1 提高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 旅游企业作为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体现旅游景区的内在文化内涵,因此为了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地位,首先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是要提高导游的文化素质,导游作为游客直接体现旅游服务的第一人,导游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旅客的消费感受;二是要提高旅游景区商品贸易人员的素质,游客在旅行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进行商品交易,以此要杜绝出现强卖现象发生。

3.2 运用综合性的营销手段 例如把产品功能的研究与开发和产品价格、产品宣传、销售渠道联系起来,要慎重使用价格手段,不可盲目提价或降价,要把营销活动中的产品、渠道、价格、促销这几个因素进行一个最优的组合。

3.3 加强旅游产品的售后服务 产品售后服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现代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内容,对于旅游产品也是如此,同样需要良好的售后服务。当游客旅游归来,游客售后感受的反馈很快就会表现出来,旅游产品使游客具有良好感受的会影响一大批潜在的顾客。所以要加强售后服务,例如跟踪随访,及时提供新产品信息等,都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安慰。

3.4 开发特色旅游网站 产品网络主页是企业网络形象的第一扇门户,是网上营销最重要的一种方式。网页制作要有特色,内容丰富,形式不拘一格,同时网页的文字说明最好附加多国语言,以便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并得到国际消费者的认可。旅游企业应加强对信息反映的灵敏度,对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反应,通过网上交流设计旅游线路,安排旅游活动,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提供旅游服务等。另外,产品设计也不完全受市场约束,可通过网络设计出旅游精品,产品营销要打破人们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引导人们消费需求,从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3.5 加强旅游服务业行业管理 国家要加强旅游服务企业和各地景点管理,制定一系列扶持、规范旅游行业的政策和法律,加强旅游行业执法力度,规范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创新营销模式,使本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4 结束语

我国旅游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正进入到以营销为主导的时代,中国旅游业必须运用科学和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来武装自己,从而促使中国的旅游业朝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我们一定要将先进的理念和中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运用营销传播理论,大力发展网络营销,也要强调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模式的结合,使中国的旅游市场进口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李晶,徐远芬.后工业化时代旅游营销模式初探[J].商场现代化 2007(23).

[2]刘菲.关于旅游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1(5).

[3]惠念非.解码互联网时代的旅游营销模式[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9).

[4]田春来.浅析信息技术对我国旅游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应用 [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3).

旅游营销模式论文篇6

一、我国旅游营销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旅游营销模式发展十分多样,发展形势大好。但就具体的发展现状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就目前的景区管理来说,景区管理中心缺乏联系的系统,大多各自为政,这样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十分不利。而在另外一个方面,现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就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显然并没有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缺乏创新发展意识,对于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旅游营销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促使旅游行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在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普及的今天,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深刻影响,尤其是人们在生活中更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经济效益以及生活习惯的方式方法,这就使得旅游营销面临新的趋势以及新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旅游营销方式依然延续传统的工作方法,即为客户提供固定的旅游路线和旅游内容,往往难以有效满足普通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这也导致旅游营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取得有效成果。当前很多家庭都购买了私家车,他们往往选择以自由出行的方式外出旅游,这一变化进一步加深了传统旅途营销方式的困境。

二、移动网络旅游营销方式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火爆,目前我国旅游营销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传统营销模式和网络营销方式。而就网络旅游营销来说,主要包括在线旅游营销和旅游业移动网络营销两种形式。就旅游业移动网络营销来说,毋庸置疑的是,近些年来,尤其是近两年由于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移动网速的提升,人们通过移动网络终端进行旅游信息咨询的比率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来说,相对于较为繁琐的在线旅游,他们更倾向于利用更为方便快捷的移动网络终端。一方面来说,移动网络终端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咨询订购支付的功能,另外一个方面由于信息传递的及时性能够予以保障,通过移动网络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信息进行整合,选择。再者,随着旅游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核心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盈利,在移动网络终端经常以较低价格出售票,特别是飞机票,大大刺激了游客的消费。

三、我国旅游营销方式的创新方向

根据上文对于我国目前旅游营销模式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在便利快捷基础下移动网络终端的巨大发展潜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移动网络终端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的影响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旅游企来说,其要想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到移动网络终端对于旅游营销模式的重要意义,紧跟时展的脉络,在现有旅游营销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的进行产品和旅游营销模式上的创新,促进我国旅游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需要不断深入结合移动网络终端环境下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局面,并将其与自身发展积极结合起来,并根据这些变化为自身的发展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促使旅游营销方式不断满足新时期的客观需要以及实际变化。

1.加强企业与景区管理者的合作交流

景区的科学管理需要政府安排专门的人员和机构,旅游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景区的有效管理,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适当加强与景区管理者的沟通合作,将自身的发展需求与景区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争取景区管理人员对企业工作的支持,并将自身发展与景区科学合理规划进行有机结合,最终促使两者得到有机融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进步来说,孤立的进行自我发展永远是走不通的,尤其是对于旅游企业来说。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旅游景区的发展开发属于国家政府方面的工作,有政府负责相关的规划,而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旅游营销若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结合政府的工作创新发展移动网络终端下的旅游网络营销发展新模式。企业需要积极参照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并积极掌握移动网络终端的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内容资料,进而为企业的旅游营销策略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积极利用政策方面的便利和促进作用,并积极争取政府在旅游政策方面的支持,从而将自身的发展与政府当地的全面规划发展结合起来,促使企业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强化。

2.创新发展旅游企业

创新是发展的主题,对于目前的旅游企业营销来说,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依托于大数据时代下对于游客消费习惯的分析,发掘潜在游客,构建游客旅游信息系统,将游客的需求作为企业营销模式发展的方向。再者,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趋于更加精致的生活模式,对于旅游这种放松自我活动要求更高。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这种情况,完善自我旅游模式,营造良好旅游效应。通过提高旅游的旅游感受使得游客对游览地流连忘返,从而产生回头客的效应,通过游客的自身社交网络加以宣传。最后,一个好的旅游营销模式应该对于旅游地有一个主题性的总结,也就是说,通过对于人们需求的了解,有针对性的总结游客的心理需求,并通过旅游营销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实施旅游营销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针对客户进行科学分类,分类过程可以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对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旅游习惯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旅游人群进行科学分类,最终得到有效的目标人群,并根据人群的自身需要制定对应的旅游营销方案,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提高旅游营销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因此更容易获得大量客户以及人群,促使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

旅游营销模式论文篇7

关键词 旅游咨询;服务;营销

一、旅游咨询服务的现状

传统的旅游咨询服务是政府主导的旅游服务推展模式,主要起到窗口宣传和信息提供的作用,以展示区域性旅游业的发展,如推介旅游线路、景点等旅游产品;通过现场接待咨询、热线电话咨询、多媒体电脑自助查询、旅游图书阅览查询以及互联网网站咨询等开展定点和网络咨询;旅游救援、投诉受理等被动式服务。国内旅游咨询服务的运营以两种情况为主:一是由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或其相关机构单独营运;二是由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或其相关机构与旅行社联合经营,后者居多。而属于新型服务业的旅游咨询服务的经营实体是完全市场化的企业,是旅游咨询服务的高级化,主要以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方案、旅游规划咨询、旅游经营诊断等智能化知识服务为核心业务,其突破了事业性或公共服务提供型的经营运作模式。

目前,我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咨询服务的供应方是从事咨询业务的各种咨询公司。约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3万人。国外专业性旅游咨询或主要业务为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已有近10家进入中国。这些旅游咨询服务公司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外国知名咨询公司。其从业人员素质较高,有强大的组织网络和资源库支持。收费高,是高端旅游咨询服务市场的主体,占有高端旅游咨询服务市场份额的60%以上。第二层次是国内比较成型的旅游服务咨询公司。这些公司构成国内旅游咨询服务的主力,占有市场份额70%左右。第三层次是近年来新成立的旅游咨询服务公司,为数众多,业务量小,总体上占有市场份额约20%左右。

我国旅游咨询服务的市场需求状况可以概括为:有效需求不足,潜在需求巨大。2007年我国旅游咨询服务收入约为20.16亿元,但旅游咨询服务公司大多靠政府补贴维持基本运作、造血能力低、没有明晰的盈利模式,因服务提供的数量和质量不足而步履艰难。

二、影响旅游咨询服务提供的因素

1 环境因素

旅游咨询服务企业在向客户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前要考虑旅游咨询服务需求方的基本需求水平、经济能力、时间成本;研究确定企业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应具备的外部制约条件:政府规制、技术变革、政治和法规变化、竞争态势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抓住机遇、消除威胁,做到有的放矢。

2 服务对象要素

接受旅游咨询服务的对象不同,那么提供的旅游咨询模式和方案也不同。要明确旅游咨询服务接受方的心理偏好、地域文化特质、对旅游咨询服务期望特征、旅游组织的方式等;尤其对于接受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要明白其组织的目标、政策、程序、组织机构、制度等,根据其企业内部组织要素的不同,提供与之相宜的旅游咨询服务和个性化方案。

3 人际因素

旅游咨询服务方案的实施涉及到相关部门人员,消费者作出旅游咨询服务购买决策之前,会听取各方的意见,如曾接受过旅游咨询服务者,旅游咨询服务购买的影响者,旅游咨询服务的购买者、决定者,旅游咨询服务质量监控者,不同的角色在旅游咨询服务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要针对不同的角色制定相关对策。

三、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主要是4P策略,即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在传统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西方营销学者提出了以消费者欲望和需求、消费者欲望和需求的满足成本、购买的便利条件及沟通为四个营销要素组合的新理论——4G理论,其核心是强调旅游咨询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双方在互动沟通中实现各自的利益要求。

4P与4C分别是站在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均未能从系统辩证的维度兼顾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均衡。针对这一问题,唐·E·舒尔茨提出了4R营销新理论,阐述了一个全新的营销四要素4R:关联、反应、关系、回报。将其理念应用于旅游咨询服务,就是侧重于用更有效的方式在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关系。4R根据市场不断成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着眼于旅游咨询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互动与双赢,体现和落实了关系营销的思想。本文的旅游咨询服务策略以4P和4C辩证统一的4R为理论依据。

1 旅游咨询服务产品策略

旅游咨询服务市场竞争的根本在于客户资源的竞争,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是赢得客户的关键。随着旅游咨询消费需求的日渐多样化,提供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就必须能够持续不断地满足旅游咨询服务需求的变化,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很难被模仿的独特的旅游咨询服务,以客户的需要和要求为核心,而不是以旅游咨询师为中心。

2 旅游咨询服务价格策略

服务的价格既是顾客非常关心的,也是服务价值的真实反映。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杠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旅游咨询服务提供机构在确定旅游咨询服务的价格时,应以有益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成本控制法为基础,既要考虑企业的成本因素,又要切实地考虑到客户的购买成本,包括消费者购买旅游咨询服务的货币支出,为此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购买风险,做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定价。从市场需求出发,以企业获取利润为前提,制订旅游咨询服务的最低价格、优惠价、标准价格,然后根据客户信用等级、战略性绩效的大小等因素进行ABC分类管理,依次执行相应的价格政策。

3 旅游咨询服务提供的渠道策略

在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与消费者的关系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是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从交易变成战略协同,从渠道控制变成与客户的互动。在相互影响的市场中,对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来说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站在客户的角度认真地倾听客户的希望和要求,并及时答复和迅速作出反应,满足客户的需求。旅游咨询服务营销是一种BtoB、BtoC的营销,高端的旅游咨询服务作为知识产品,几

乎只能由旅游咨询顾问来销售,宜采用直接营销的渠道模式。

4 旅游咨询服务促销策略

以4P和4C辩证统一的4R为理论为指导的旅游咨询服务促销不是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对客户的单向购买激励,而是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基于企业本质的特性,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指针,通过双向交流沟通,谋求顾客与企业间的双赢。追求适度利润是旅游咨询服务的动力源泉,对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来说,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因此,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在利用商函、宣传单、广告、网页、电子邮件、座谈会、展示等促销载体进行促销时,除了能让客户了解旅游咨询服务的基本情况,还应让客户了解这些服务对满足其需求的有效程度。同时,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应为客户提供使用前、中、后的咨询、培训、指导等全程服务。

5 基于旅游咨询服务生命周期特征的营销策略

旅游咨询服务作为一种知识性的无形产品,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分别为导人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时期的营销策略应有所侧重。

(1)导人期的营销策略

这一阶段的营销目标是使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旅游咨询服务能在市场上获得立足之地。由于新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刚进入市场,了解的人甚少,故此时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所开展的营销活动应主要是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广告等促销,让潜在的客户了解推出的旅游咨询服务的特性,说服他们作出最初的购买尝试。

(2)成长期的营销策略

成长期的标志是旅游咨询服务的合同量迅速增长,早期购买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开始获益,其他一些需要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也开始跟进,旅游咨询服务产品取得一定程度的市场认可,同时,其他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也开始进入,故此时的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的重点已从不惜代价在市场上提供所需服务转变为寻求旅游咨询服务提供与成本之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份额。以及建立和扩大市场知名度。为此,需要建立广泛的客户关系体系。确定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形成一个基本的服务平台,明确向顾客提供基本服务所承担的义务水准。

(3)成熟期的营销策略

该阶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也是旅游咨询服务销售的高峰期,因为一种旅游服务模式的成功往往会引来各种模仿的甚至超越的模式进入竞争,故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此时一般会尽力保卫自己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最大利润额。为此,调整价格和服务提供就成为企业的一种标准战略措施,其旅游咨询服务的购买变得具有高度选择性,营销的重点是调整基本服务以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创造关键的优质客户忠诚,建立强大的客户关系联盟体。

(4)衰退期的营销策略

作为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尽管会尽量延长各种旅游咨询服务的寿命,但每种旅游咨询服务提供都有被市场淘汰的一天。在产品生命周期最后的一个阶段,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面临的选择是:一方面。必须定位于继续维持相应的一些旅游咨询服务业务;另一方面提供的旅游咨询服务模式被淘汰时,不至于冒更多的风险,此时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的营销重点是为及时调整旅游咨询服务模式提供关系保证。力保客户的数量及相应的合作关系,顺利实现旅游咨询服务提供的周期性转换。

6 围绕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强化内部营销

(1)提升员工队伍的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要致力于对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的高层管理人员开展有关现代旅游服务营销理念、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关系营销的知识和方法方面的培训,在企业中建立起服务意识和理念,建立起服务营销。尤其是关系营销的思想和观念,为旅游服务咨询师素质的提升,提供学习与再学习的机会。

(2)合理、高效地设计和组织旅游咨询服务的标准化工作流程

旅游咨询服务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设计和组织。既要从旅游咨询服务企业的实际出发,又要考虑客户的利益。一方面,要清晰、简约;另一方面,要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成立专门的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策略实施与管理部门,建设好旅游咨询服务营销团队,确保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策略的实施,优化旅游咨询服务营销工作计划,方案的制定,策略控制、调整、实施过程中的资源配置。

(3)服务方式灵活,满足客户的差异性需求

服务方式灵活,就是要能够根据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供灵活的特色服务;联合具有异质提供的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开展协同旅游咨询服务。或者在旅游咨询服务的业务超饱和时,实施有控制的合同外包。

旅游营销模式论文篇8

关键词:中端定制旅游;北京地区;营销策略;营销模式;SWOT分析

1中端定制旅游含义与特征

1.1含义

定制旅游是指旅游企业通过与旅游者进行一对一的信息交流,让旅游者更多地参与到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体验需求的一种旅游方式。中端定制旅游是为消费能力一般的旅游者设计的质量优质、价格适中的新型定制旅游。根据2012年《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公布的数据,我们选定年家庭旅游预算5000元以下者作为中端消费人群。

1.2特征

(1)个性化明显

定制旅游不仅使旅游者享受到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商品能否满足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心理需要,从而使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还需要体验参与的成就感,使得人的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获得充分的个性满足。

(2)参与度增强

定制旅游产品的设计与交付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定制的过程就是收集顾客偏好信息、邀请顾客参与产品或服务设计,因为消费者更关注旅游产品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或者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差异化旅游产品。

(3)满意度提高

消费者从注重产品本身转移到注重产品接受时的全过程感受。顾客参与定制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可以让顾客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与实现,而且中端定位的高性价比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2中端定制旅游的营销模式与营销策略

2.1营销模式

营销模式是一种宏观体系,包括了将产品或服务完成销售、实现利益整个环节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营销手段和方式。

2.1.1体验式营销

体验式营销是指在销售过程中,让顾客亲身参与体验不同产品的功能,充分调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五个维度,让消费者感受到优质的服务和美妙的体验。

就针对定制旅游来说,尤其是中端定制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每一位顾客都希望购买的是一次高性价比、难忘的、有意义的旅游体验。所以可以通过邀请国内旅游论坛中的知名人士免费参与中端定制旅游的体验活动,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利用口碑效应加强传播。

2.1.2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的本质在于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流的快速传播,并通过在线活动创造、宣传、传递客户价值,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以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新型营销活动。它以其低成本和新颖性在营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端定制营销中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本身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事物接受者,这一模式更易接触到广大的目标群体。

构建企业网站是在网络营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许多高端定制旅游企业过于重视外观设计而忽略了实用性,所以并没有发挥出广告宣传作用。所以网站的设计应主要以方便用户、满足用户需求为原则,注重产品和客户服务功能、用户交流、信息检索、客户体验等功能的显示。

2.1.3品牌营销

长期以来,定制旅游都以“高端”“昂贵”的标签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其高居不下的价格也让目标群体限制在了一个很狭窄的范围。所以,我们将定制旅游重新定位在一个中端的水平上,这可以说是品牌定位的一个创新。

品牌营销的关键点在于为品牌找到一个具有差异化、能够深刻感染消费者内心的品牌核心价值,它是可以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这个品牌,是区隔行业其他竞争者的有力方式。中端定制旅游将旅游的大众化与定制的独特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作为一种新颖的品牌符号,把独特的旅游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我们所研究的定制旅游与其他定制旅游最大的区别就是面向的中等消费水平水平的人群,使他们以最低的消费获得最满意的旅游体验。

2.2营销策略

2.2.1产品策略

旅游产品包括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服务,是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载体组合。北京旅游资源丰富,从产品线的角度看,定制范围可以涵盖自然风光、商务观光、教育文化和素质拓展等主题,以及可根据顾客需求增加新的主题,保证产品以其丰富性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2.2价格策略

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优良价值定价法(Good-value Pricing),是指企业以一个较公平的价格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合适组合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的定价方式。在整个过程中,消费者运用感知价值来衡量产品的价格是否合适。感知价值的核心是感知利益与感知付出之间的权衡,而不是对成本的绝对衡量。所以企业不必采用成本定价法那样将成本压低,企业要做的是在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将顾客感知利益扩展到最大。

2.2.3渠道策略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将销售渠道的建立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省略了以往传统的部分和环节。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此外,旅游企业人员应走出企业,主动到朝阳区繁华地段、海淀区高校、写字楼附近进行销售展示,提供定制化旅游的咨询帮助,选择特定人群提供免费定制体验。

2.2.4促销策略

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LC),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将四种促销方式进行适合搭配,使其发挥整体促销效果最佳。

导入期:消费者并不了解这一新兴品牌,所以这段时期的重点是强制性展露。企业将较多资金用于广告和公共关系,如产品展示会、新闻会、社会赞助,使这种新型的定制旅游观念深入人心,以产生知名度,打开市场。

成长期:消费者对于此品牌有了一定了解与印象,但不深刻和清晰,所以应该加强广告宣传。运用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对于定制旅游这种需要高涉入度加工的类型,应选择中心路径,先引起认知上的反应,进而态度改变,最终改变行为。广告的设计要侧重于论据的质量、对比性的广告和数字及属性的具体介绍。

成熟期:购买者已经知道这一品牌,仅需要起提醒作用的广告,所以可以尝试适量的销售促进。比如老顾客重复购买或者介绍新顾客,可给予一定折扣。

衰退期:消费者购买此产品频率显著降低,或者仅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此时应尝试广告和销售促进进行维持。

3中端定制旅游SWOT分析

形成不同于高端定制旅游的独特品牌,区分目标客户人群,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宣传和营销。 选用优秀的专业人才,进行科学专业的营销方案设计,逐步扩展目标市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中端定制旅游有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后盾,也有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和居民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完善为基础,更有着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喜爱为动力,只要加大对定制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定制旅游的设计、营销和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规模化发展,中端定制旅游的市场潜力和上升空间将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储九志,丁正山,旅行社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朱孔山,旅游产品及其市场营销的若干问题,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2

3、秦宇,对旅游产品优化问题的思考,旅游学刊,1999.5

旅游营销模式论文篇9

关键词: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旅游整合营销;内容

abstract: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theory adapts to the changes of the modern marketing circumstances and the market demand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struct the marketing practice. the tourism and the tourist market demand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the tourism integrated marketing system includes not only marketing communication,but also more extensive content including at least the integration of public marketing organizations in tourism destinations,tourism supervision sectors,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tourism brand and regional tourism marketing.

key words:marketing;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tourism integrated marketing;content

一、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核心思想

20 世纪50 年代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营销组合(4ps)理论奠定了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框架,此后,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基本上是在不断传播、充实与完善这一思想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愈益激烈,科学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突出,刺激了企业营销实践的不断创新,拓展了传统营销理论的内涵,并取得突破。由美国唐·e·舒尔兹教授于1993年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被认为是市场营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发展。目前,对整合营销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全美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imc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4ps转向4cs。imc认为传统营销的4ps理论是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在当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环境里,企业要暂时忘掉自己制造的产品,充分重视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consumer wants and needs);暂时忘掉定价策略,深入了解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求所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暂时忘记产品的分销策略,系统地研究如何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时更方便(convenience);暂时忘掉企业的促销策略,考虑如何与消费者进行多层次的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2)从由内向外的营销模式转向由外向内的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企业根据自己制造的产品,确定一定的利润目标,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向消费者进行促销说服,即采用“消费者请注意”的自内向外的模式。整合营销传播则相反,企业系统地研究消费者,分析他们的购买行为,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以此为基础整合企业的信息传播渠道,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即采用“请注意消费者”的由外向内的模式。(3)从一般的促销宣传转向控制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在传统营销中,企业希望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在现代社会里,消费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对信息选择的自主意识增强,信息的冲击效应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减弱或者并不持久。imc认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有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对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管理。企业通过不同的传播通道,将有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并设法求得消费者的反馈,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和传播,达到控制消费者购买心理变化过程的目的。

二、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与整合营销理论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自身的不断成熟,旅游市场由于不同类型需求的出现而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非大规模化”,因而被自然分割成了多样化的微观细分市场,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以其为背景的旅游者消费意识的转化、成熟度的提高,更加剧了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这种变化迫使旅游目的地开始关注需求的差异性,通过提供多样化旅游产品来针对性地满足日趋复杂多变的旅游需求。而在这种营销战略变革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个问题,旅游目的地为了将众多的旅游产品推销给旅游者,在媒体传播过程中往往选取了过多的诉求点,因而不能使旅游产品在旅游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品牌形象效应,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从这个角度上说,如何将这些旅游产品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一致的媒介诉求点使其形成广为人知的旅游形象,从而形成巨大的吸引招徕力量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传统的4ps营销理论过多的强调由内而外的营销模式,只是一味地寻找自己需要的旅游者,而不去了解旅游者到底需要什么,这显然是与信息社会中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是相矛盾的,当然也不能解决旅游地的品牌形象问题。imc理论为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旅游产品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与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旅游营销的特殊重要性。将imc理论应用到旅游业中,则要求旅游目的地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重组目的地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旅游者的双向沟通,更有效地达到旅游地形象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的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旅游形象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imc理论在1997 年前后开始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大型企业得到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的应用,并逐渐渗透到旅游营销研究与实践中,但由于该理论本身发展的时间不长,应用于旅游营销实践的内容与方法等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不断的探索。

三、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内容分析

旅游业与旅游市场需求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旅游整合营销不仅包括营销“传播”,而且是多种营销传播工具的简单叠加或者是集合运用,应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一)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

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的产品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重大旅游节事活动以及代表性旅游景区等,受益群体具有广泛性和边界模糊性。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营销主体单一,公共投入不足、营销效益低下等现象相当普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必然出现由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如旅游行业协会)以及国际组织(或区域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整合趋势。因此,必须辨析各主体的自身优势,重新确定政府在多主体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职能变化,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整合各营销主体的优势,协同开展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

(二)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

旅游业是具有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的产业,包括旅游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经营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众多行业部门,它们围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从而获利的目标运行,存在着分工、合作的互补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同时,旅游目的地政府应通过有效的政策与制度安排,调控、整合旅游各行业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以提高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要整合区域生产要素与企业资源,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连锁化、小型旅游企业专业化与网络化的企业发展模式,解决我国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等问题,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合作与优化整合。

(三)旅游产品开发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不断增加,旅游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与复杂化。为了有效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或保持旅游目的地旅游主题与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应重新认识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明确区域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与不足,科学甄别、筛选主打(拳头)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功能定位与层次结构的整合,调控、整合地区间的旅游项目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恶性市场竞争。

(四)旅游品牌形象整合

以统一的旅游营销诉求点,培育统一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由品牌塑造、包装、传播与管理构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体系,取代单纯的旅游产品促销行为,获取最佳、高效的旅游营销传播影响力。旅游品牌塑造要以资源与市场分析为依据,通过旅游形象定位、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来实现。旅游品牌包装的主要手段是设计、导入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旅游品牌形象传播的方法主要包括营销与消费过程控制和各类旅游营销方式、手段与媒体整合。旅游品牌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构建目标市场游客关系数据库,实现与旅游者的反馈式沟通,调整、控制旅游整合营销传播过程。

(五)旅游营销区域一体化整合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地区间的旅游竞争日趋激烈。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合,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应以发展共谋、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效益共赢为目标,打破行政区经济格局,在一定区域空间范围内(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整合各类旅游经济要素,促进相关地区间旅游营销的分工与合作,追求资源整合、旅游市场“蛋糕”做大后的区域旅游板块整体利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内部旅游业有序、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e.舒尔茨,菲利普.j.凯奇.全球整合营销传播[m].何西军,译.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2] hutton j g.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and the evolution of marketing thought[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6,37 (3).

[3] don e.schultz.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planning in a converging marketplace[j].journal of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2002(2).

[4] k j mackay,d r fesenmaier. pictorial element of destination in image form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 (3).

旅游营销模式论文篇10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224-02

近二十年来,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有效引导和河南省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世界瞩目,云台山、嵩山少林寺等知名景区的名声远播海内外,渐渐步入世界前列,实现了旅游发展的大跨越。“焦作现象”和“栾川模式”更是被视为旅游景区营销的经典教科书,在旅游理论界中被深入研究和传播。景区经营者也积极借鉴和学习这样成功的的营销运作模式,然而,由于开发不当、没有采取有效的营销模式致使昙花一现的旅游景区也为数不少。因此,在加强研究,了解河南省资源优势及地域特征的同时,结合国内外营销策略,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其在未来的营销动态做几点预测。

一、旅游景区营销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市场营销学被引进中国,并逐渐被应用到旅游活动当中,我国旅游学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旅游营销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旅游景区营销理念总体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如表1。

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认为,刘峰对景区营销的定义较为直接明了,对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定义为:景区营销就是对景区资源进行综合而全面的分析、具体而详细的规划、强有力的执行以及后期不断跟进的有效监控来实现对景区的管理和经营。[1]

二、河南旅游景区营销存在的问题

河南历史深厚、资源丰富、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祖根文化独一无二,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兼备南北特色的自然资源。2014年,全省旅游以转型升级为主要线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塑造精品旅游景区、打造精品旅游品牌,重视营销、开拓市场,改善服务质量、稳塑旅游形象,加大提升景区产品竞争力度、拓展市场影响力和综合带动力,2014全年内外游客旅游人次达到4.58亿(增长率为11.59%)、旅游行业收入总数达到4 366.2亿人民币(增长率为12.66%)的成就。河南省旅游业能取得如此成效,旅游景区采取的营销方式功不可没。详情如下。

(一)缺乏营销思维,营销理念滞后

河南省旅游景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深层次的经营理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理念,并未深入地了解现代旅游者,以及掌握其消费心理,因此不能真正抓住其内在需求,造成了市场越来越难做的困境。另一方面,河南省旅游景区未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营销模式,营销手段跟随性强,营销活动主要效仿其他景区,方式较为传统,不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发达的旅游景区相比,营销意识和营销水平较为落后,营销理念和营销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二)缺乏整合营销观念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产业,景区、交通、住宿及餐饮等方面必不可缺,河南省旅游景区缺乏这些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的理论和能力。[2]为了开拓客源市场,满足旅游者全方位的个性化需要,必须要从旅游者的自身需求、消费意念、消费的方便程度以及沟通角度树立整合营销的理念,注重长期规划。[3]

(三)缺乏明确的旅游目标市场战略

随着目标市场战略理论的不断完善,旅游经营者若想吸引游客,旅游景区目标市场战略的研究者和制定者就必须对游客进行合理的细分,明确河南省旅游景区的目标群体,自我认定明确,打造独一无二的特色项目,实现游客的全方位需求。

(四)促销几乎等同于营销

每逢“五一”和“国庆节”两大节日,河南旅游景区开始联合旅行社对自身景区进行轰炸式推销,以此来拉拢客源。此种方式,明显没有科学合理的营销理念和营销规划,没有将景区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做宏观的对比分析,目标市场战略不明确,以促销代替营销,效果并不明显。

(五)景区忽视自身旅游形象

旅游形象问题一直使景区管理者颇为烦恼。但是景区营销的重要目标却是在反映景区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把景区形象展现给旅游大众,然后加以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反馈给他们。近几年河南景区在建立自身的旅游形象时,由于没有科学分析自身的特点,没有成功设计出特色鲜明和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形象,结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客流量却并未达到预期目标。[4]

三、河南旅游景区未来营销趋势

在对当前河南旅游景区的营销现状及营销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景区营销的经验,现对河南省景区以后的营销趋势做几点预测:

(一)营销观念创新化

1.景区的营销内容要全面

景区营销不只是简单的打各种广告、与潜在合作者跑关系或者低价促销加铺天盖地的广告等传统方式,旅游景区不能只注重营销方式和手法的简单应用,一旦忽视了产品和市场定位,永远不能占领市场。

2.景区营销牵涉的方面具有广泛性

旅游企业、旅游部门、当地政府等都是影响景区营销的重要因素。所以,和所有旅游相关单位一起合作,是景区的营销工作涉及面具有广泛性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整合营销观念

在国际化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之下,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合作、重组、资源整合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内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美国学者舒尔兹教授众人在上世纪后期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这一理念被业界认为是市场营销的重大进步,有着带领企业实现大转折的重要作用。[6] 所以,景区经营管理者未来一定会意识到此理论的重要性,加强整合营销观念,将新理念与河南旅游景区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探究出一系列全面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河南景区的营销问题。

(三)重视景区的旅游形象建设

由于科技进步、服务水平的提高及管理的完善,旅游景区的产品、营销水平、服务质量等渐无差异,所以景区竞争力最终由其在旅游者心中的形象感受所决定。旅游景区要想成功,不得不采取措施树立优质旅游形象。一方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客服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产品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制作优质宣传片,传播景区高品质形象 。[7]

(四)重视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不但能降低景区营销的费用,还能大大地克服散客成团的困难。网上银行、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QQ钱包等一系列新颖而高效的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网络营销在未来给旅游景区带来的收益将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