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改造十篇

时间:2023-03-24 16:51:14

旧建筑改造

旧建筑改造篇1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 改造 内外空间 功能 整合划分

1.内外空间的改造融合

旧工业建筑自身规模大、空间宽敞,比一般的民用建筑要宽敞很多,平立面的设计整体简洁、整齐划一,外墙一般为围护墙,可以利用自身材料特点进行利用或者重建,并且厂房内存大量原有旧工业零件和材料,为其改造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观性和重塑性,可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更多的空间设计或者用在建筑本身进行修饰或者增建。如“蓝顶”简单规整的空间就很便于艺术家进行自我重新规划设计,开敞的进深也有利于创作(作画时经常需要远观画面整体效果以进行修改)及作品展示。

在旧工业建筑的基础上,要保留能够反映原建筑特点的室内、外元素的想法,运用设计师独特的想法与创意去支配原有建筑的特点。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尽可能打破常规,不用吊顶,沿建筑立面完整地保留,充分保留原建筑立面的总体风格,比一般旧建筑改造更实用,也更加具备历史传承价值。建筑空间开阔、平立面规整、立面简洁、改造的范围广。如悉尼一座旧的发电厂,虽其貌不扬,但本身的体积庞大和开阔让它保留了下来改造为实用艺术和科学博物馆

2.功能的置换

旧工业建筑更新改造中最基本的模式是使用功能的转换,寻找新的功能与原有功能进行相互置换,来满足现代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求。纵观全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标志性案例,可以从中发现改造后的使用功能各式各样,有展览馆、创意产业园、博物馆、办公、住宅、艺术中心和学校等等,其中创意产业园是最多的。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功能置换应以原有建筑空间结构改造的可能性为基础,一般以下两点为依据:空间改造的可能性和结构体系的相似性。

2.1空间改造的可能性

老工厂本身特点就是宽敞并且毫无分隔可言,所以可将原有旧工业建筑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新工业建筑空间里新功能的需求,就是将厂房宽阔空间分为多个小空间进行再重建和再利用。美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是将旧的仓库、厂房等进行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建造出了风靡一时的“LOFT阁楼”,就是将原有大空间中进行多次分割,让其拥有更多个小空间以进行再建再利用。

德国最早包装工厂本身空间狭长,所以造成办公室的空间更为有限,这种空间类型正和大部分老工厂有区别。抓住这个狭长的特点,就是在原工商本身墙壁外隔板取下运用在空间结构内部当做小空间的隔板,分割出多个小空间,因此办公室转变成半秘密半开放式,取代了原有死板的走廊设计,让其更美观更实用,并且更具设计感。而且交通空间和新设备墙分为一边,另一边是私人的独立办公室。同时,墙内安置空调、供电和照明设备,限定并归档了不同的空间。最终使所有的房间都聚合到中心空间

2.2结构的相似性

所需新旧功能在建筑空间结构大体相似时,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的情况下完成新旧功能的置换。这对于所有建筑类型都是适用的。并且老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工业园、学校、图书馆等的再利用项目,则这些特点更加一应俱全。厂房自身具有的宽广空间结构正好和市场或展览的所需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所以建筑空间结构基本不需要进行改造,即可和新功能相结合或直接被利用。

3.新旧特点的联系

建筑表层以及外立面的加建是通过老建筑旧功能和新材料新结构的相结合,当对旧工业建筑原有空间结构改造未能满足新功能需求时,则可以考虑通过对外立面顶部、侧面或地下进行扩建增建,在其原有旧工业建筑的结构进行变化修饰改造等办法使改造后的建筑本体和新的使用功能相融合,也运用最多最常见的改造形式。 保留建筑自身全部元素有时会起到反作用,而完全取而代之全新又会失去原有旧建筑的历史特色,因此,运用现代材料与技术去表现建筑本身原有历史特点的手法,经常被用在改建与设计中。

4.内部空间的整合划分

4.1横向空间划分

可以运用室内的家具、楼梯、坡道等任意可以利用的材料对原有的宽广空间进行合理划分,最后效果既达到一种既多不乱、新老结合交替的视觉空间效果。

4.2竖向空间划分

可以运用老工业建筑的高度要比一般建筑高出许多的特点,可以竖向空间分割,把原大空间的整体一层分成为两层或多层进行再利用再分割,这样既能让空间更有层次,也能使得竖向空间得以更为充分的利用。

旧建筑改造篇2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些最美好的记忆,这些记忆往往和童年的生活有关。北京的孩子,可能会记得自家的四合院,门前那一棵大槐树;上海的孩子可能会记得在弄堂里玩耍的是隔壁小伙伴家的石库门;乡下的孩子会记得门前的小河淌水,后山的桃花满坞。而在我的记忆里面,夏夜有满天的星斗,比星光更明亮的是矿区高大的厂房里和塔架上闪耀的灯光;学校教室外的走廊、操场是我们游戏的天地;更快乐的是偷偷混进电影院,看那些百看不厌的黑白电影,直到能背出每一句对白……,后来,再后来,我们长大,读书,工作,一次次的远离,在缓缓行驶的列车上看到家乡离我们渐渐远去,却一次次把心留在了站台上。那些被称之为建筑或是房子的东西,在一开始就偷偷地躲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和我们的快乐与思念生长在了一起。

时光会老去,建筑也会在时间的河流里被磨去光泽,对于旧建筑,冥冥中三种命运在等待他们:拆除;或是失去功能后的整体保留;亦或是改建,在保留框架的基础上增加功能和设施,实现新与旧的交融。二战中的莱比锡火车站瞥见过太多青年离去的背影,也许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改造后的新站台是如此的幸运,见证的更多是回家的喜悦和相逢的泪水;那座西岸的煤气工厂,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为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能源,她曾经温暖过一代人的身体,今天,改造后的厂房成为了一个影剧院,她将继续温暖这个城市的心灵;上个世纪末的九十年代,离今天并不遥远,但是电脑的普及就像一种高能物质的蔓延,在加速的时代,科技、观念、标准都在日新月异,即使是建筑学院的建筑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空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但是,还好,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或许都值得我们为之付出智慧、精力、时间和金钱,他们的身上凝固着设计者和建造者的心血,历史刻上烙印,真实的世界不断延续。今天后人为他们继续付出,是对用心而做的建筑的最好回赠。一个建筑,凝结的是众人的智慧、精力、时间和金钱,对建筑的“浪费”,应该是对资源最大的浪费。让建筑进入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对城市空间的谦让和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它保留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同时也在为一代人,甚至更多的人们保留一份美好的记忆,更为今天的人,以及后面的人创造一份记忆。如果今天我们有幸看到百年前的阳光洒在那面山墙上的影子,那么就让我们也付出努力与心血,用诚挚的心做好我们手上的每一件作品,我相信后人也会在我们的“山墙”上看到我们的那颗建筑之心。

旧建筑改造篇3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可持续利用,SWOT分析

近年来,在国外对旧工业建筑可持续利用成功案例的启示下,国内大量的旧工业建筑摆脱了被大拆的命运,走上了可持续利用的道路,但是同国外比较,我国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工业发展要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人们的认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技术水平较低,创新技术不够。如何对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做出准确定位,使之成为绿地的有机组成和特色景观,并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让旧工业建筑在城市更新中,再次绽放光彩,这已是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旧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并作出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策。

1、我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现状

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北京、上海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和城区功能改组率先开始了旧工业建筑的再生利用[1]。如上海苏州河畔和东大名路沿线的仓库改造为个性鲜明的艺术家创作室。但是由于技术,经济以及价值观念等问题,在城市更新中,大多旧工业建筑还是采取“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方式。90年代初期,一些老工业建筑功能置换成餐馆,博物馆,商场,宾馆等商业建筑,开启了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新篇章。例如,北京手表二厂改建而成的“双安商场”,昆明工艺铝制品厂厂房改造成的职工住宅都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改造案例 。

2、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SWOT分析

2.1 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优势

2.1.1经济效益

大部分旧工业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坚固的主体结构,且基本都是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如果拆除重建,不仅会增加更多的重建资金,而且产生的建筑垃圾会破坏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旧工业建筑进行功能置换,就能将其再次变为城市发展的动力,重新创造经济效益。投入少、建设周期短、投入使用快,正是当代企业家们寻求投资机会的方向标,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为他们开启了一扇财富之门。

2.1.2生态效益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减轻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能源的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环境污染总体的34%以上是因建筑业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 这个比例远大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2]。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减少了城市更新中的大拆大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纵观城市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通过更新和改造来完成新陈代谢的动态过程,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就是城市新陈代谢的一种体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再利用,丰富了现代城市的社会生态,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

2.1.3区位优势

多数工业建筑处于老城区的繁华地段,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捷, 商业价值高、发展潜力大。如果投资商利用其很强的区位优势向餐饮、服务和娱乐场所等行业投资, 其回报率应当较高, 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旧工业建筑的改造,避免了拆迁补偿费用,也减小了场地清理的费用。改造后的出租率都居高不下,其区位优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4 历史文化优势

旧工业建筑的历史文化性是任何新建建筑无与伦比的,时间在旧工业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正如贝聿铭所说“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旧的痕迹,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记忆”。旧工业建筑作为城市成长的印记,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城市发展史关于工业时代的纪念物。旧工业建筑如同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载体和现代设计思想的容器,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有利于为子孙后代留下城市文化记忆和学习的范本。吴良镛先生曾说:“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3]。旧工业建筑大多数具有它的地域性特点,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因此对于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有助于让后代了解城市发展的进程。

2.2 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劣势

2.2.1 规划不合理,持续发展能力弱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在主观上会受政府决策者、投资商、建筑师和公众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改造时考虑的会不全面,出现规划不合理,从而导致持续发展能力弱。例如,798工厂改造虽然是一个独特的、成功的旧工业改造再利用的案例,但它并不是城市规划的结果,而是众多艺术家自发行为的结果。所以可以说它基本上没有规划,只是在路边、建筑间划出场地作为停车场,见缝插针地散落几个小商店。其次,艺术家对建筑的改造仅限于改头换面,通常只是简单地加一个程式化的入口门厅,缺乏对整个艺术区整体景观的营造。最后,整个改造区域环境差、卫生差,道路、绿化没有规划,从而出现就工业建筑改造后,没有得到持续使用便再次推倒的悲剧。

2.2.2发展起步慢,理论研究和法制建设有待提高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研究,很多学者结合国内外改造实例及改造实践经验开展了对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价值的分析研究、改造再利用模式研究、改造方式和改造方法研究等,虽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起步比较晚,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仍不成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目前国内改造项目大多为自发性,由于缺乏政府的正确指导,多种多样的转让形式和开发改造方式,导致转让和开发过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部分成功的案例多数是在政府的专项支持下完成。相关建设法律法规不完善,旧工业园区再生利用的规划设计亦无规范可循,造成政府监管没有依据。在市场化运作中,由于法制建设滞后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在实践中已经成为制约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协调开展的关键问题[4] 。

2.3 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机遇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工业化进程加速、经济转型、社会全方面变革的城市发展时期。投资商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

首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工业化和城市更新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具有推动作用,鉴于这些建筑中的某些建筑尚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其正好用于发展第三产业、房地产开发、商贸超市、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大学校园等等。

其次,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是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国家大力提倡建筑的低碳、节能,政府拨出大量的资金支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最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文化意识也逐渐提高,一个城市需要具有历史代表性的建筑来供人们欣赏,因此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商机悄然而生,改造后的建筑供人们休闲,娱乐,怀旧,这些都为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4 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威胁

我国的旧工业建筑大多兴建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面临着一定的威胁。

首先,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面临着与现行的建筑规范相抵触的问题, 改造后的建筑必须适应现行要求较高的规范,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其次,因为旧工业建筑已经使用了一定的年限,改造工程需涉及结构加固的问题。目前,国内的加固改造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且不均衡,技术主要集中在少数的大型企业,大多数企业并不能承担加固改造任务。而且我国现有建筑物的诊断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检测手段比较落后,也没有相应的检验标准可供遵循。常常以经验来解决实际工程中发生的问题, 迫于工程需要而匆忙得出的结论不仅会增加技术风险,更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另外,改造工程所涉及的项目内容繁冗复杂,项目管理的难度比较大,此外,缺乏专用的工程机具、器材、材料和技术;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市场运作模式单一、封闭等因素,以及新型房地产业带来的冲击均给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顺利实施形成了威胁。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SWOT矩阵(见表1) ,并据此提出旧工业改造利用可持续发展策略。

3、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3.1重视科研,加强技术创新

国外先进国家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己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研究成果和实践方面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我国目前主要是引用国外的改造技术和标准,还没有建立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评价机制,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实现其本土化,加强改造技术的创新。并且重视改造后的管理,将绿色项目管理与旧工业建筑改造相结合,提高改造项目的绿色效益。

3.2稳中求进,平衡改造规模的发展

从单一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开始,逐步发展到从整个规划层面进行的改造。国内很多旧工业改造项目都存在与798相同的困境,所以旧工业改造项目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不仅改造旧工业建筑本身,还需要对其周边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诸如道路、园区绿化、老旧电路改造、治安管理、保洁措施、消防管道改造、路灯等,改造区域的运营后期需要专门的物业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对于单一的旧工业建筑项目,其规模的发展主要从周边的配套设计、自然景观进行整理规划;而对于旧工业建筑群,即旧工业区,如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从城市层面进行整体规划、系统改造。先对建筑物质寿命、建筑风貌品质、建筑改造的效益进行评估,划分出改造的优先次序,进行分区合理改造,典型的代表有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荷兰阿姆斯特丹东部商业码头改造、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改造以及利用旧工业区改造形成的上海世博园区。

3.3提高认识,以绿色改造为主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改造类型较少,再利用功能趋同;对节能问题考虑不足。现今,全国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实践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的利用、形式的把握、材料的运用等建筑设计方面,对低能耗改造的研究尚显不足;而在这个方面,德国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大量的旧建筑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甚至超越现行的能耗标准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意识,加强对低能耗改造的研究。

其次,为使建筑内外获得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要求在对建筑内外环境进行改造时,尽量保留原来良好的自然环境,尽力改善原来不健康的自然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改造后的建筑尽量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建筑改造以后实现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

最后,需要重视生活用水、自然环境用水和景观用水的安全性和节约性,为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总之,整个改造过程以绿色理念为主,以人为本,根据当代人的心理,进行结构合理选型,使改造成果最能满足使用者心理的要求。

3.4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产业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正进行着快速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有限。加上我国处于产业的转型期,形成以旧工业建筑为核心的一系列细分产业:技术咨询、专业旧工业建筑施工产业、改造设计产业、新型材料的研发和供应产业,逐步发展成 集上述各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是我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4、结语

时间与历史改变着人们对建筑的观看方式,也改变着人们对建筑的看法,只有当建筑切实地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要,建筑才能更进一步的表达其本质[5]。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正在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行,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机遇与挑战并存。旧工业建筑改造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战略观念,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分析旧工业建筑的优势、劣势,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遇与威胁, 在发展进程中不断的加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 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大力推进旧工业建筑节能改造和功能置换, 努力使旧工业建筑再次在城市进程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陈旭,李慧民.我国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法制建设研究[J] 2013(6)

[2]付瑶.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对我国的启示[J]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院报,2003(1)

[3]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旧建筑改造篇4

维也纳煤气罐改造工程是国际知名旧建筑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建筑群建成于1898年,由4个高72.5m、直径64.9m的罐体和一座控制室组成。当时动用了大约1.75万立方米水泥和1300万块红砖。每座罐体内部容积为9万立方米。亲临此地,建筑巨大的体量让人震撼。1986年前后,维也纳逐步从民用煤气换成天然气,煤气罐被彻底废弃。2001年维也纳决定复苏此保护性建筑,并开始征集改造方案。4个煤气储藏罐的改造方案分别出自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Nouvel)、奥地利蓝天组(COOPHIMMELBLAU)、建筑师曼弗瑞德•维多恩(ManfredWehdorn)和建筑师威尔海姆•霍兹鲍尔(WilhelmHolzbauer)这四位设计师。现今,从GoogleEarth地图上放大维也纳11区(图1)就可以清楚地看到4个体量巨大的煤气罐建筑,它以新的生命状态成为维也纳城际线上的一个醒目标识。

2中外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分析

对于欧美国家而言,现今城市旧建筑更新项目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欧美对旧建筑遗产的保护方式主要以改造公共建筑为主,例如博物馆建筑、广场建筑等。随后,人们意识到这种方式未能将遗产的种种价值有效地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因此70年代中期提出了“住到古迹中去”的口号。通过将大量的历史建筑改造为宜人的居所,有效地将历史遗产融入当地人居住的构建中。维也纳煤气罐改造项目就是其中典型案例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对旧建筑价值的再认知,我国旧建筑改造项目也开始逐渐向前推进,但在这过程中呈现出诸多问题。第一,认为改造对象只是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否定一般性旧工业建筑,轻视一般性旧工业建筑构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国内的旧建筑改造主要还是局限于简单的维修、翻新之上;第三,缺乏现代意义上旧建筑改造的历史经验与系统的理论指导;第四,改造案例前期定位不清,加之后期维护不及时,改造后的建筑使用周期较短,带来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损失。

3以维也纳煤气罐新城改造谈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具体策略分析

3.1建筑外部空间改造策略对于旧工业建筑的外立面改造常用方法:第一,视旧工业建筑原本外立面造型特点,如果风格特征明显,并且造型保存较为完整,通常以保留、修缮为主要手段;第二,在旧工业建筑基础上新建部分新建筑,强调新旧对比的同时,衬托出城市的历史以及岁月流逝的痕迹。这两种常用的策略在煤气罐改造项目中得到了充分运用。煤气罐建筑本身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造型优美独特,四位建筑大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保留建筑原本外立面造型,强调建筑历史,确保改造后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每座又在局部加建了部分建筑配套设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B座由奥地利蓝天组(COOPHIMMELBLAU)设计完成的改造,在面向Guglgasse街道的一侧新建了一座以现代建筑材质表现为主的公寓楼(图2)。设计师将新、旧建筑元素直接碰撞在一起,新、旧建筑材料的巨大反差展示了城市历史与现代都市生活的穿插,新、旧风格的交织使建筑产生时空对话的美感,并且以此将老建筑的新生部分扩展出来,为旧建筑平添了一抹新生的活力。

3.2建筑内部空间的改造策略对旧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改造方式有很多种,常见有以下三种重构方式,并且这三种方式在煤气罐改造项目中都很好地得到了充分运用。1)划分空间一般依据新功能要求,采用垂直划分或水平划分等手法将内部空间改造为较小的空间,然后再加以利用。煤气罐改造项目中,为了保护原有建筑结构,四位设计师在建筑内部划分上,不约而同地都采用了垂直划分的方式,将原建筑空间分成适合新空间功能要求的空间尺度。2)增建空间在原建筑空间基础上,在与原结构密切相关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建筑局部增建的方式,来满足新建筑自身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煤气罐改造项目中,地面一层部分增建了连接建筑内部空间的、现代建筑材料搭建的回廊、走道、楼梯等(图3)。增建部分与建筑外部景观在视觉上形成良好的呼应与过渡。3)连接空间通过增设连廊、加盖屋顶等方式将原本互相分离的若干单体建筑实现不同程度的连接,使之成为一个建筑整体空间。空间连接方式在煤气罐改造项目中运用得非常巧妙。改造后的4座煤气罐建筑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功能与流线,如公寓、会展中心、生活配套设施等。4座建筑之间靠增设的连廊将每座内部的购物中心区域串联在了一起,增设的连廊像一条水平的纽带,使得4座罐体形成了一个整体建筑,同时又保障了各部之间的相对独立。

4以维也纳煤气罐新城改造谈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改造策略分析

维也纳煤气罐新城改造项目完工于2004年,投入使用至今已经过去了近十年。在这十年的实际使用中,煤气罐新城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自己独特建筑风格的城中之城。越来越完善的周边生活配套设施,证明了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可持续性与前瞻性。回望我国,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对旧工业建筑重新进行审美定位。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较为成功的改造案例,改造后大部分成为了艺术机构、工作室、设计公司、酒吧等商业体。而这同时也带来了改造后新建筑生命的时间讨论,知名的北京798艺术中心,在面对高涨的北京地价的现实面前,年轻艺术家无法承受高昂的房租不得不退出,现今已与几年前无法媲美。所以,对旧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改造和未来的空间拓展方式,值得我们深思与考虑。

4.1准确的项目定位项目定位决定了项目的未来走势,定位的准确性保证了项目未来持续使用的可能性。这是评价一个旧建筑改造项目成功与否的根本性前提。项目定位一般考虑三方面内容。1)准确的建筑文化定位维也纳煤气罐新城改造项目中,奥地利政府提出了“充分尊重老煤气罐在城市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保护原有外观,通过内部结构的彻底改建来适应功能转换,使其既符合现代生活所需,又能让人从外观上清晰地辨认出它们昔日的功能和当地的历史”。准确清晰的文化定位,让四位设计师不约而同地对代表文化延续的古典建筑外立面进行了修缮与保留,确保了建筑与整个维也纳城市景观的统一性,并使其成为维也纳城市发展的历史人文景观。2)未来新建筑的功能定位煤气罐建筑原本的开发定位仅是住宅项目,可以想象如果改造方案中不考虑生活配套设施的设计,那纯粹的住宅定位一定会导致人们的生活问题,项目完成后居住率一定大受影响。所以,最后开发项目重新定位为“集购物、展会、办公、住宅、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城中城”的综合开发模式,并为此改造了城市交通网,把地铁U3线延长至此,增建东北环线。这使得项目内部形成功能性循环体系,生活需求的循环运动,促使建筑体未来的延续与扩展。建成后,每年约有380万人次的年流量到新城消费与旅游,这从侧面证实了开发定位的准确性。3)设计品位的定位优秀的改造方案是项目开发成功的保证。2001年奥地利政府向全球征集煤气罐改造方案,聘请优秀的国际设计大师进行设计,他们独到的建筑重塑理念、丰富的改造经验确保了改造项目的设计审美品位。并且由于他们在学术界的威望,使得改造后的建筑成为又一个观光与旅游的文化卖点。

4.2建筑功能的有效置换翻阅我国现今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相关资料,很多自发的旧工业建筑使用功能上的变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功能的有效置换。因为它们大都缺乏明确的设计思想指导,没有能与新功能相配合的功能空间、外部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完善与重组等方面的完整的功能设计,而是仅仅停留在建筑室内或室外空间的装修改造阶段。例如,北京百万庄园原来是一片工业厂房,现在则披上了欧式的外衣。虽然旧厂房的功能与现今空间的餐饮、娱乐功能大相径庭,但这种改造手法缺乏对原有建筑内涵的理解,这是否是旧工业建筑功能的有效置换值得商榷。再来看维也纳煤气罐新城改造项目,其从三个主要方面开展了对旧建筑的有效功能置换。1)以空间功能需求为前提,合理设计空间布局。改建后的4个煤气罐靠外部加建的天桥将各座内部的商业区域贯穿到一起,并通过地铁与市区相连。为了保证每套住宅的通风采光,每组设计师都对空间进行了精心布局。以A座为例,设计师让•努维尔(JeanNouvel)沿着煤气罐的环形外墙嵌入了18幢弓形住宅塔楼,组成一个有“缝隙”的环,这种布局使每套住宅都能有良好的通风采光,人的视线可以穿过中庭从原墙体的大窗洞看到室外,加之顶部玻璃穹顶的设计,使阳光和空气能很好地导入建筑内部,罐体内采光充足,被称为“光明殿堂”。2)为满足新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新建建筑配套设施拓展旧建筑的空间功能。以煤气罐B座为例,为了满足较大的住宅数量要求,奥地利蓝天组在面向Guglgasse街道的一侧新建了一座以现代建筑材质表现为主的公寓楼,在保证了新建筑的功能要求下,增加了多样的公寓类型,将罐体内会议功能与住宅功能和谐地结合到一起。同时,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体现建筑新与旧的对比,彰显传统与现代的并存。3)系统改造建筑外部环境。室外公共设施是建筑外部空间的重要内容,对建筑外部环境的舒适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建筑外部景观的塑造也是建筑本身文化的另一方面的体现与呼应。煤气罐建筑改造中,设计师在建筑外古老的红砖墙上,新建外部金属顶棚、玻璃广告灯箱,体现新与旧的冲突美。在建筑外部广场上,将原煤气罐内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机械零配件重新改造成为广场雕塑,既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也使得其成为原工业建筑的联想和回忆的桥梁。

4.3政府的有效监管与支持从全球城市的发展来看,几乎所有工业城市都会面临旧工业建筑废弃的问题,在国外不少国家也经历过大拆大建阶段。1965年美国著名景观大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在美国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的旧厂房改造中,实践了他本人提出的建筑“再循环”理论。1975年后,欧美许多国家用法律形式给“旧建筑适应性再利用”以支持,并对此类建筑项目进行财政补贴,从而引导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一种潮流。以煤气罐工程为例,对主持城市规划建设的奥地利政府来说,设计改建及后期维护煤气罐社区的花费超过1.78亿欧元,远远高于用推土机将这片旧工业区夷为平地重建的成本。但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这里的房价远远低于维也纳其他居住区。奥地利政府为了鼓励人们住到旧建筑改造而成的社区,付给这里的居民相当高的补贴。由此来看,一个得以长期生长并维系的改造项目,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与支持。

5结语

旧建筑改造篇5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翻新;改造;研究

建设工程所产生的垃圾,包括建设施工过程以及为生产建筑材料所进行的生产工艺过程在内,占全世界固体垃圾的35%(数据来自中国固废网)。旧工业建筑的翻新改造,不仅能够对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尘埃和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地进行避免,也就是说对环保价值有着现实意义。因而,笔者认为,改造和翻新旧的工业建筑赋予旧工业建筑于新的生命、新的活力,对于城市的历史、社会,或者是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深刻含义。

一、室内环境方面

对于相对独立的工业区,城市环境改造涉及的部分是屈指可数的,这主要是工业区的长期衰败与没落而导致的,通常,脏、乱、差是旧工业建筑周边环境的宅要特征,这种环境特征不仅使城市整体面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加大了重新开发和利用旧工业建筑的难度。所以,更新、改造、整治旧工业建筑自身以及其周边环境是焕发旧工业建筑生命力,使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重新发挥作用所必须进行的。为了使旧工业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必须塑造一个生动、积极的场所环境给旧工业建筑,为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这就必须对工业建筑周围一些品质较差的景象进行拆除、改造,同时,以现代景观学为依据设置一些绿地、广场等现代建筑于旧工业建筑周围环境之中。

二、功能方面

众所周知,要对事物进行良好的维护必须以良好的使用为前提,这一理念在旧工业建筑的改造、翻新、保护中同样适用。所以、在改造翻新旧工业建筑时,除了发挥其在现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之外,还要使其原真性得到维持和保护,同时对其使用价值进行强调。一个建筑经历了历史之后依然沿用建设当初的用途,这种情况是十分稀少的,而例如像“798”这样的将旧工业建筑改造为艺术中心、商业中心、博物馆等等其他功能的例子颇多也相当成功。在总结国内外经验后,笔者认为,为了旧工业建筑重新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融人城市功能之中,从而使旧工业建筑的经济活力、文化活力重新焕发,必须以功能置换的方式引入商业、文化创意产业或金融等适合现代城市需求并对原建筑破坏小的新功能于旧工业建筑的原有功能之中。

三、空间的重构

许多工业建筑的部空间大都为矩形,高大宽敞但却略显单调呆板,显得规整有余而生气不足,也不利于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因此在改造中在保证不破坏工业建筑原有空间特质的前提下,常常围绕一个中央空间设置夹层、隔断,并运用旋转楼梯以及连廊等元素来打破旧工业建筑空间的单调乏味,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变化;另外为避免增加旧建筑的负荷,同时也为了客观的展示其生命的痕迹。新建部分与旧有部分应和谐并清晰地表明其时代特征。因此加建部分一般不采用复原技术或仿制建造,而是完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建筑构成手段,使新与旧之间拉开时间层次以及产生令人回味的对比。

四、材料的使用方面

考虑到旧建筑改造的可逆性,水泥、混凝上等强粘结性材料由于其不可逆性,再加上造成封闭的建筑形象与砖石建筑厚重感相互重叠,不利于突出旧肌体的美学特征等原因,不宜在旧建筑改造中大量使用。钢和玻璃则可以与砖石等材料明显区分,它们的运用则可减弱砖石建筑本身的厚重和体量感,同肘玻璃与旧肌体相连接一一奴使用螺栓等方式,对旧肌体的破坏小、易于拆卸。此外,玻璃所造成的轻盈、通透的建筑形式能与旧建筑的历史氛围形成良好的对比,使时间的痕迹在玻璃廊和钢构架中体现出来,很好的表现了新旧的更替和融合。

而木材因其独特的质量地而具有多面性,与钢铁和玻璃产生软硬的对比,与砖石墙面形成虚实对比,因此在改造中常常利用木材来创造一种宁静、深远的想象空间。

五、构件的重塑方面

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其历史文化性。因此能否保存它们的历史风貌,能否延续它们的历史特征便成为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其生命痕迹应该得以充分展示。废弃的管道、机械设备和一些特殊生产构件虽然已不再发挥作用,但它们见证了场地上曾经的辉煌,这些实物的继续存在就是对那个时代历史和文化最好的追忆。为了表现出工业建筑的背景和性格,同时也为了维护其特有的历史氛围,设计师常常将这些构件进行雕塑化处理,使其成为场地的标志性景观以及工业区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

旧建筑改造篇6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新进展

旧工业建筑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民族工业文明发展的主要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另有部分旧工业建筑,因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建筑材料性能,且建筑结构较为坚固,因而具有一定的物质价值,还有部分旧工业建筑同时拥有物质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主要目标在于节约资源、能源,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建筑过程所产生的垃圾。所以,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节约较高的环境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

1 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现状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工业建筑在退出生产环节后,均处于自然衰退、大量闲置状态,若该地处于新一轮规划范围之内,则会被直接拆除。但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仓库、旧厂房等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和保护思想逐步传入我国,国内建筑行业工作人员也逐渐开始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予以了一定的关注[1]。

随着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成功实例的逐渐增多,一场影响范围较大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获得也悄然兴起,主要体现在:第一,改造和保护旧工业建筑的范围逐步扩大,即改造和保护旧工业建筑涉及的范围,逐步扩展到了存在期限不足5至60年的建筑物。第二,相关部门对于改造和保护旧工业建筑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其发展路线已经由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式逐渐向上自上而下的系统式运作、设计、规划趋势发展[2]。

2 旧工业建筑的转型和分类

再利用和改造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旧工业建筑转型的基本方向,而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的根本性决定因素为其自身的建筑特点和类型。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和历史性工业建筑是旧工业建筑的两种基本类型,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的分界[3]。

2.1 非历史性旧工业建筑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只有现存历史,而无历史,但相对而言其历史沉淀不足,存在时间较短,因而建筑物的历史价值较小,物质价值较高。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空间结构的独特性。仓库、厂房等工业建筑通常内部结构较为空旷,且体量较大。工业建筑物通常为排架结构,厂房柱距在6至9m之间,能够进行空间的二次分隔,且结构较为坚固。工业建筑处于生产的需要,通常内部结构较为空旷,且外观大气简洁,并需要配置有多种结构较为特殊的机械设备等构件[4]。第二,主要特点为建筑属性。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基本建筑属性为其特定的美学价值和物质特性。工业建筑物通常在失去生产价值后会遭到废弃,且结构坚固,体积巨大,并为一批高质量、数量巨大的物质资源[5]。

非历史性旧工业建筑的转型方法。对于非历史性工业建筑来说,通常不应选择博物馆冻结式静止的保护方法,依据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基本特征,其常用的转型方法包括:第一,重新开发,局部拆除。对于超出特定范围的产业类建筑和地段,则可通过重新开发的方式进行改造再利用,从而开发出该地段的全新功能,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第二,在工业建筑现有结构的基础上,改造其外观形象,使其更加符合时展的趋势,与周围建筑物的基本风格相互统一,强化工业建筑物的时代感[6]。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由于其具有较大尺度,因而能够为设计者和建筑者提供最大的尽情发挥、天马行空的空间,而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其改造再利用转型的基本方向,主要包括:办公空间的商用开发方向,娱乐休闲空间方向,展示空间方向,旅游购物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方向以及创意产业园区开发方向。

2.2 历史性工业建筑

历史性工业地段和建筑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也就是工业地段和工业建筑物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见证,能够直接反应历史实际,以及特定时间段内工程艺术成就和社会历史面貌。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基本特点包括:第一,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历史意义优于其他建筑物。人类通常十分眷恋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而作为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主要见证,历史性工业建筑具有自身无法替代的历史价值,且这一历史价值明显高于其作为建筑物所具有的物质价值。第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历史性工业建筑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其工业工艺发展的主要记载主体。同时,受到民俗传统和文化传承作用的影响,其所具有的认同、教益、纪念等价值也受到了人们的认可。

历史性旧工业建筑的转型方法。文物古迹式的保留和保护方式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历史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方式,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原址重建,原貌恢复。因为历史性工业建筑的通常经过了数十年以至于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因而必然会在当地居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些建筑物,在其改造再利用过程中,通常可以选择原址原貌重建、部分恢复的改造方法,从而尽可能恢复期历史文化内涵。第二,功能更新,保留原貌。历史性工业建筑在实现主要结构和外观特征保留与保持的基础上,可依据基本功能的不同,实施相应的内部改造。

历史性是历史性工业建筑的主要特征,因而其转型方向必然会受到较大的限制,现阶段常见的历史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包括:第一,商务旅游与工业博览综合的开发方向。将其改造成为工业博物馆或是工业博览馆,可举行旅游、商务贸易与交流活动、招商活动等。第二,公共休憩方向。可在历史性工业建筑原址向建设部分公共娱乐设施,将其作为景观公园或是休闲娱乐场所。第三,主题博物馆方向。博物馆是该转型方向的主要表现形式,能够集中展示特定的工艺生产过程。

3 总结

旧工业建筑资源改造再利用的价值已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肯定,尽管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巨大。旧工业建筑定位使其改造再利用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难点,本文分别对非历史性与历史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为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物质价值的彰显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旧工业建筑通常风格明显,且与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只有在其改造再利用过程中发挥充分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够为建筑物注入新的动力,使其恢复生机,不再沉默,而这一过程的核心就在于设计和规划人员是否具有巧妙的构思。工艺技术是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难点,主要表现在设备的安装、材料的选择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同时,应注意实现相关施工检测技术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良好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淼.可持续发展下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校区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1):10--11

[2]付瑶,刘文军,崔越.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对我国的启示[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l):34--36

[3]高辉,张神树.成功的旧建筑革新--加拿大多伦多市女王港旧仓库改建项目[J].世界建筑,2001,1(1):80--81

[4]张静.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价值研究与评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1(1):11--12

旧建筑改造篇7

二十余年的经济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我们面对着高大的混凝土森林和高架桥,发现许多曾经的记忆永远消失了:首都的四合院成片的被拆掉,只有故宫博物院守着那条古老的中轴线;更多的城市在经济大潮中“旧貌换新颜”,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城市沉淀的历史魅力一天天丧失,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甚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不到正常使用年限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工业建筑也被大量拆毁,导致了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巨大损失。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旧工业建筑改造在西方形成了一股热潮:当时改造的对象多为工业革命时代大量兴建的轻工业建筑及少量重工业厂房,例如将瑞士苏黎世面粉厂、德国鲁尔工业区煤气罐改造为文化艺术中心等案例。当时西方的一些城市职能开始发生变化,金融、贸易、科技、信息、交通运输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日趋成为大城市的主要职能,过去在制造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其遗留下的工业建筑的功能、结构、形态需要得到更新以适应城市新职能新工作、生活方式的需求。

当然,我国与西方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动力机制、技术手段、观念及政策等具体实施运作方法方面都有区别,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方法与经验,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第二章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典型方法和设计手段

往往建筑本身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改造的方法。我们按照工业建筑原有的外部特征以及建筑原有形象的美学、文化价值,把工业革命至今所出现的工业建筑分为以下三类:

1、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旧工业建筑

这类旧工业建筑历史相对较远,建于20世纪初或者更早,对于这类旧建筑,其外部形象的处理采用比较谨慎的态度,保留大部分原有建筑的外部特征,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整修或更换局部构件。

2、有城市地标特征的旧工业建筑

许多工业构筑物如水塔、烟囱,由于其外观特征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对这类旧建筑的更新,如果通过保留、美化原为人们所熟悉的建筑特征,进行符合逻辑的更新,可以很大程度地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基础上,给人们带来新的建筑体验。

3、普通工业建筑

对于大多数现存的旧工业建筑来说,并没有上述那么多的文化价值,也不具有特别明显的历史、美学价值和特征,一般说来,这类旧建筑历史价值相对不高,但大都结构坚固,内部空间宽阔,使用性较为灵活,而且数量肯定是最多的。我们的改建方式也可以更加自由,多样化。

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在改造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方法:

1、保护(Preservation)

如果旧建筑的结构没有大的损坏,现状与原貌的差别只是因为时间所留下的痕迹:如建筑的表皮材质因为风化、降水等原因变旧,色调发生改变;室内构件如金属制扶手等器具因为长期磨损出现光滑的现象等,应采取保护的措施,尽量不做大的改动。这些不妨碍建筑功能的局部变旧——建筑会因为这种“旧”显示出一种沧桑感,保护的方式应选择保持现状;当然,为避免可能出现的进一步毁坏,应加大保护和维修的费用。

2、修复(Restoration)

即通常所说的“修旧如旧”,指的是在原物部分残损的情况下,按照原来的结构用材等特点进行修复,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和原来的风貌相同。使用当时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尽量使旧建筑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损坏严重,材料、结构使用寿命已到,可按保护内容部分或全部复建,须遵循“原真性”原则,确保地址、尺度、式样、材料、工艺等的一致,尽可能利用原构件、装饰。

3、更新与重塑(Remodeling)

更新建筑,使之更好的适应现代生活,可以增加适应目前生活状态的室内系统,甚至对原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会有一定变化;关于“重塑”,有人称之为“适应性再利用”,即赋予现有建筑全新的功能,或者运用文化和材料的內在价值加诸于旧的建筑外壳上,使得“新”与“旧”产生联系。许多成功的经典案例都是在更新和重塑方面展开实践,但这两种分类不是互相排斥,有可能在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既可以完全抛开旧建筑的原始特征,采用现代的技术、材料和装饰风格对建筑外形重新设计,也可以保留局部的旧建筑原貌,或者是某些能体现原始状态的细部,改造部分则采取完全现代的手法,使新旧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对原有风貌的重塑。

以上的三种改造方法,不是生搬硬套的标尺,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设计不是片面的废旧立新,也不一定绝对的修旧如旧,而是结合具体项目的属性在新旧之间作出一种平衡、一种选择。尊重历史、继承精华,从深层的角度来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在我们面对一栋旧建筑时需要去了解它的背景、历史、环境、特点、乃至它的文脉,以及“新主人”是否需要赋予它新的灵魂与使命。简而言之,就需要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5.

[2]《空间的形式实验》沈慷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3]《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转换战略》沈镭中国矿业出版社1998.

[4]《色彩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罗晓容2007.

[5]《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鲍诗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种再生的设计开发模式》张艳锋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7]《旧建筑再利用设计中文化因素的探讨》于立波,周立军低温建筑技术2007.

[8]《建筑再循环理念及其中西差异之比较》倪文岩建筑学报2003.

[9]《功能与价值的重铸》——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卢菁四川建筑出版社.

旧建筑改造篇8

关健词:旧城改造;历史性建筑;建筑遗产;改造性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 I026 文献标识码: A

旧建筑改造是旧城改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我们通常是对其进行保护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其加以利用,例如可以把它作为标本或标识,像博物馆中珍贵的藏品那样仅供人们的瞻仰和研究;对其室内空间进行改造使其纳入发展变化的现实场景之中;可以对它维护、重建、扩建、缩建、移地;可以做旧也可以出新。除了对历史性建筑本身进行改造的这些思考,我们还能做什么去更好地解决历史建筑在新时代的演绎是本文试图探索的重要内容。

1.概念辨析:

1.1 历史性建筑

大自然是一个有限的容器,新陈代谢是世界发展不可抗拒的规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一切濒死的建筑进行保护和再利用,那么如何科学地鉴定历史性建筑呢?

“历史性建筑”就是历史上留存至今的建筑及其历史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了“建筑遗产”的提法,所谓“建筑遗产”就是那些对人类文明进程具有纪念性意义的“历史建筑”。所以,从该原则上说,判断一个建筑或人为环境是否值得保护与再利用显得十分简单,就是看它是否是包含了纪念价值的历史建筑。

1.2 历史性建筑保护

历史性建筑根据保护的程度,可以分为文物建筑保护与一般性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前者可采取确定的方式或法律手段对相对确定的对象加以保护,而后者则是那些已经存在较长时间,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积累了当时的技术手艺,反映一定历史文化背景,有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的建筑,但其还没达到“文物性建筑”的标准,不能被相关法律保护。这类建筑必须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并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处理好保护与利用,改造与更新等方面的关系,即文中重点分析探讨的课题。

2.改造性再利用的意义:

改造后的建筑是对生活方式的全新诊释,并通过与往昔的回顾与对话来表达一种共同的人文精神。建筑是有生命的东西,旧建筑在现代的不断演绎下,可以继续生存。对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既实现了其经济价值的转移,又体现了其文化价值的延续,其深远意义集中于对人类历史的尊重,并且从价值观念、社会性、建筑美和建筑文化的角度体现出来。除此之外,从经济因素角度出发,一些老建筑大多未超越其使用寿命,其内部空间还具有使用价值和商业效益,采取改造利用的开发方式可减少开发商初期投资(包括拆迁、土建费用等),并争取了时间让业主尽快投入使用从而获得较大利润。从环境因素考虑,相比推倒重来,改造再利用的开发方式可减少建筑垃圾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能源(用水用电等)的压力。

3. “798”艺术工厂案例分析:

3.1“798”艺术工厂历史性建筑本身的改造

798艺术工厂原为国营798电子工业的老厂区,位于北京大山子地区。厂房具有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建筑简练朴实,讲求功能。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该厂房逐渐被荒废。其建筑具有跨度大、排列简单、结构质朴等特点,艺术家们利用这些特点将原有的建筑、管道和线路或保持原貌,或进行改造、装灯或加玻璃以突出其具有怀旧特色的艺术气氛。在798艺术工厂,我们随处可见被改造的原有机器或机器零件。他们或被做成标志物,或被用来作为构成的一部分,处处暗示了这块场地的历史文脉。

然而可以看出,798艺术区作为工厂,不仅仅现在单纯从建筑上完成了自我更新,其职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化,798工厂片区从以前的工业用地到现在的文化中心,场地的使用性格从向内封闭转化成了向外展示,通过对厂区合理的控制旧空间被延续,新空间被赋予特殊意义,使它成为了集创作、展出、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活动场所。

3.2“798”艺术工厂历史性建筑本身之外的条件变化

这些改变并非无根之水,798艺术区的形成首先离不开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的社会竞争形态,已经有武力竞争转为经济竞争进而转为文化竞争,各国的胜负决定于文化领域,其胜负的重点在于文化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府与时俱进,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任务,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各地不少地区和城市纷纷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北京作为首都,深化改革,整合现有资源,对文化企业采取鼓励政策则是合理的,这就为798艺术区的形成提供了保障。其次,规划层面的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对比798艺术区和传统工业园区周边环境和用地性质的区别,传统的工业区,周边应是以防护和运输为主,相对与城区位置较远,而798艺术区现已成为城市的中心区域,而周边以居住,商业,餐饮,休闲性质的用地为主,园区与城区的位置是被动的,周边环境的改变和再塑造有很多部分是主动地,而这些都离不开规划层面的控制,这就为798艺术区的形成创造了基础。

4.对于历史性建筑改造的思考

4.1容易出现的问题

对历史性建筑本身的改造和再利用,我们很容易进入两个怪圈。一个极端是,将新建筑和旧建筑分开,面对的是一个处理过的“干净”的场地,但无法还原旧有建筑所携带的文化价值和场所精神。另一个极端则是单纯的修复,模仿或造假古董。客观的说,不加改造地利用老建筑,老建筑势必成为创新的包袱。另外我们可能会忽略掉改造的老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这样的结果是改造过的老建筑依然死气沉沉,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最终走向毁灭。和要以此为鉴,成为有力的提醒。

4.2 对设计师的要求

就新老建筑协调而言,首要的任务是剖析历史,抛除表象对历史重新认识,以保护历史性建筑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前提,综合考虑新文化元素的介入,延续并发展文化,重新寻求对话的媒介,以本质上新与旧的统一为出发点开拓共生的理念。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真实地保留旧建筑,也为当代新建筑提供了广泛设计空间。除此之外,对于设计师而言,把握时代的脉搏,拥有良好的洞察力,才可以将历史性建筑赋予新的意义,推动其职能的转变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使老建筑焕发出新活力,不仅如此,能够协调各方人员。

5.结论

历史建筑的的改造和再利用成为城市再生的一个契机。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不仅对旧建筑进行了潜在的保护,也对原有构筑物资源进行了合理再利用,以最低的成本换来客观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从深层意义上说历史建筑改造表现出对现代城市问题的一种反思,但表层意义上说它更表达了城市人的一种文化和审美价值取向的转变。

当历史性建筑和时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对于历史性旧建筑的保护是有时代责任的,但即使在保护意识已有所加强的今天,在一些旧城开发项目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众多高楼围合起一片漂亮的绿地,而在绿地中间则保留着一栋或几栋整修一新的旧宅,或作为商业店面,或充当高级会所,甚至有变成公共厕所的;还有的干脆就只在绿地或广场中保留或搬来一个残墙断壁,聊以,掩人耳目。这种所谓的“保护”,还不如原封不动的将旧建筑围合起来供人瞻仰来的自然和直接。

历史性建筑的改造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不全面的,要从适当的群体着眼,要从社会历史信息系统的完整性着眼,从政府政策的导向,规划师的理性策划,建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和景观设计师的细腻润色,互相依赖,相辅相成,这样的历史建筑改造才能使立体的,完整的,并且一定是有活力的。

参考文献:

陆邵明,探讨一种再生的开发设计方式---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新建筑

王晓龙,新老建筑的协调与共生,住宅与房地产

林兆璋,倪文岩,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建筑学报,2000.1

肯尼斯.鲍威尔著,于馨等译,旧建筑的改建和重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

陆地,历史性建筑再利用在20世纪的发展足迹,时代建筑,2001(4)

朱晓明,周凡,试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建,新建筑,2002(2)

张卫,欧阳虹彬,关于历史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思考--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进行探讨,建筑师,2005

孙全文,历史建筑再利用之理论与实践,城市建筑,2004.12

刘晓都等,制造历史--旧厂房的再生,都市实践

周彤,建筑再利用_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建筑中的延伸,当代艺术,2002

余亚峰,关于历史性建筑保护和修复的思考,论坛(武汉大学)

旧建筑改造篇9

关键词:工业建筑 居住建筑改造实施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加快,以及棚户区改造,在城市快速发展扩张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那些旧的建筑物怎么办?对于非重要的建筑,一般采取拆除,但有些重要的建筑,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或者是业主希望保留的建筑,为了配合周围环境的变化及社会发展建筑功能的变化,就需要进行重新的改造设计,改头换面,迎接不断变革的社会。下文主要探讨旧建筑改造中常见的情况,及一般的处理办法。

工业建筑

11 工业建筑现状

工业建筑遗存在以往较大的工业城市的城市结构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后,伴随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许多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高科技的引进与开发,导致传统工业发展末路,很多旧工厂企业面临倒闭;另一方面,城市的扩张使老的产业建筑夹杂在新建成的区段中,显得格格不入,城市规划也有意识地将老的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转移。许多工业建筑就丧失了其原有功能,并因为长时间地被空置、遗弃而日渐破败,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负担。

1.2 改造方向

在欧美和日本,有许多将废弃的产业建筑改建成小型博物馆、展厅、市民活动中心的优秀实例。在国内的大城市,也有许多年轻艺术家租用仓库、厂房,将其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Loft①,前卫而新潮。会所办公作为产业建筑遗存改造的一种趋势商业会所及办公区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第三产业的发展日益庞大,而国家政策对其办公场所的建设问题并没有能很好配合,旧建筑遗存改造成商业会所的方式不仅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大大地节约了社会人力和物力资源。

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不满足于现在相对单一、标准化的住宅形式,转而追求别具一格的新型住宅空间,他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日益趋于个性化。如北京和上海的一些青年艺术家租用旧的产业建筑,将之改造成自己工作和生活的Loft,这进而演化成为一种时尚的居住与生活方式。同时,单身公寓也是房地产市场中的新兴产品,它吸引着大量资金有限又希望购买到面积紧凑、功能相对齐全的住房的年轻人。

1.3 改造实施

从建筑平面上看,厂房、仓库等产业建筑多为大跨度、大开间,具备二次分隔空间的可能性。在原有主体结构不动的情况下,可用轻质隔墙灵活分隔出所需要的空间。大跨度、大开间的平面尺度还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不仅可以保证分割后空间的基本使用功能,较大的跨度还有利于设计改造出更为舒适、合理的空间

从建筑剖面上看,产业建筑的层高一般较高,可以根据需要把高大的空间划分为高度适宜的若干空间,可以改造成为多种空间变化丰富的新型,弥补了应用空间对原来统一的层高的不足。此外,大多数产业建筑的檐口高度为4~15M,这对于改建成高层、夹层空间来说是适合的。

从建筑立面上看,产业建筑的立面一般比较简洁大气,着重于表现建筑的形体和结构本身的美感,具有现代建筑的特征,有返朴归真的魅力,稍加改造便可以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

从结构荷载角度看,大部分厂房为排架结构,柱距6~9M,荷载包括吊车、机床等重型机械带来的动荷载和静荷载,所以在承重荷载方面足以满足日常生活和办公需求。

公共、居住建筑

2.1居住建筑的现状

国内需要改造及保护的居住建筑,主要以砖木结构多层民居为主,建成年代大多在民国或清朝之前,如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大院,乌镇的民居等等。这些居住建筑,虽然由着居住的功能,但大多数已经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外观及内部功能的改造较少,但较难满足新时代的建筑防火要求。国外的居住建筑,日本虽然人多地少,但其资产私有,在大多数的中小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木结构房屋。且日本处于断裂带,属地震高发区,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好。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原设计的功能一般不满足现要求。在欧洲,许多小镇存有哥特式建筑,拜占庭建筑,罗马建筑等等,欧洲尽管也经历过战乱,但战后国家发展战略及人口增长并不迅猛,这些砖石结构的建筑还是得以保存下来。

2.2 改造方向

砖木结构的民居,应在适当位置设置防火通道,便于游客在火灾时逃离。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通道指示。原有木质大门,应进行防火评价,评价不满足耐火极限要求的,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在建筑外立面上,在不影响观瞻的前提下,进行防旧涂料的涂刷,一方面保护旧建筑,另一方面达到防火要求。像济南芙蓉街旧址,就是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处理。在保存旧建筑的同时,为城市增加了小吃一条街的旅游景点。

日本大阪有很多民居,在外观不改变的前提下,对室内的结构体系进行改造,如,取消原有建筑的部分支撑框架,改变柱距,增设木梁,采用保温防火材料对外墙进行处理。这保温防火材料有发泡类的(聚氨酯等),有成品的包状填充的,有粘贴的,提高原有建筑的保温性能。室内对楼梯的位置进行更改,创造出更多的建筑空间。并利用日本特有的榻榻米风格,增大建筑的储物空间。木结构因为质地更轻,承重性能好,改造起来较为方便。

德国维尔茨堡的新落成的“文化仓库”。这座建筑本来是美茵河畔的一座谷物仓库,后被改建成为一座集艺术馆、城市画廊和小型艺术舞台为一身的文化综合体。老的仓库建筑本身不仅具有鲜明的历史感,而且位于山上的葡萄种植园与河边的港口、电站之间,这样的位置也体现了城市的变迁,因此人们把存储谷物的仓库改建成了存储文化的博物馆。

维罗那是通往德、奥的必经之地,是古战场,也是诗人、文学家歌颂的城市。莎士比亚的作品《罗米欧与朱丽叶》使世人重新阅读维罗那城市。维罗那城的兴起,始自1263年的Scalieri家族,在康•格兰德( Can Grande)一世统治下,城市逐渐有其风貌。1354年,康•格兰德(Can Grande)二世在阿迪杰(Adie)河畔建立古堡( Castelvecchio )。古堡包括两部份:宫殿、围以城墙和缭望塔的花园。从康•格兰德家族经历威士康迪(Visnonti)家族到拿破仑,古堡历经史上重要的征战。历史人物己逝,建筑依存。

2.3改造实施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古堡。

如何还原建筑的“历史”,怎样使建筑回到它最初的状态,这需要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他的耐心和坚持。正如斯卡帕所言“我不得不理解它,我想我对它需要足够的敏锐。相比于设计高楼大厦,我更喜欢设计博物馆。因为那只是创造。而这里你需要适应并且熟悉它的每一部分。你可以说博物馆设计是一种叙述,不是形式,更是阐释的一种方式”

还原的过程是漫长的:小心清除古堡外墙壁的装饰,显露出中世纪壁画的痕迹;打开面对阿迪杰河畔墙壁上砖砌的窗户;清除东北端缭望塔和中世纪城墙之间多余的墙壁,恢复它们之间的缺口,使得阳光重新进入古堡内部;一个重要的发现是拿破仑兵营一层末端房间的旧墙壁上用石灰封死的拱形门即Morbi0门。拱形门的入口低于一层平面的标高,但与宫殿的庭院标高齐平。斯卡帕重新打开这个门,并且发现了中世纪的鹅卵石道路,位于现在的通道下面古堡的拿破仑兵营和宫殿得以联系成一体。另外,对干以后的设计来说,获得很好效果。第一在于延续了观赏路线,使之更流畅;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在于为康•格兰德二世的石雕像位置的设立创造了很好的环境:斯卡帕修复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元素更突出”。拆除拿破仑兵营内部的部分隔墙,使内部空间更加完整;移走靠在中世纪墙壁上的19世纪的楼梯,展现墙壁的自身尺度;维持宫殿和缭望塔内部不变,保证其中世纪空间的性格。

新旧元素的“断裂” 基于对维罗那城和古堡的理解,斯卡帕选择康。格兰德二世的石雕像作为博物馆的重点。对雕塑位置的考虑,对突出雕塑而设置的动线,以及为了各个角度体验雕塑而设计的联系体—“桥”,形成了闻名于世的Cangrande展陈空间。斯卡帕并不抹平裂纹,甚至有意夸大分离程度:轻巧洗练的钢架从破损的屋顶与墙面径直斜穿出;细致光滑的混凝土以极构成的手法叠加在规则的网络上;新与旧的并置与离析并未支解整体,相反,它以一种展示历史层面的方式,将其维系在强有力的历史张力之中。

对主体空间的新旧元素“断裂”处理,休现在古堡修复!程的各个空间。它们是高潮的铺垫。斯卡帕以现代的极简的手法设计新元素,并与旧元素并置,取得可良好的效果。

旧建筑改造篇10

关键词:高校旧建筑 节能技术 新材料 节能改造

1 概要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中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力军,资料显示: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25%。我国每年新增建筑约20亿,而且现存的建筑绝大多数是高耗能建筑。因而建筑节能问题已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建筑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建筑节能问题更是迫在眉睫[1]。而高校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也被列入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建筑面积大,能源消耗巨大,高校总能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10%,人均能耗远高于全国人均总能耗。如何从新节能材料、新技术方面开展节能工作是高校能耗问题解决的关键。

在建筑中使用各种节能建材,一方面可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效果,降低采暖空调能源损耗;另一方面又可以极大地改善建筑使用者的生活、工作环境。因此,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对于促进高校节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国内很多高校均存在大量的老旧建筑,这些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并未采用节能材料,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因此对其进行节能改造就十分必要和紧迫。近年出现了很多类型的新型建筑材料,它们的广泛使用不仅对于高校节能,也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国民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目前普遍应用的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

旧建筑存在的问题是,屋面和墙体没有保温措施,门窗密封性较差,玻璃为单层玻璃,所以造成建筑能耗流失的加快。而一般屋面、外墙和门窗是主要的节能改造目标,因此,旧建筑的节能改造也就主要包括屋面、外墙和门窗的改造。其次还要考虑旧建筑多有原使用者,所以施工改造必须要尽可能的快捷,方便和经济[2]。

2.1 屋面保温技术

屋面的保温技术主要为屋面防水保温节能改造,平屋面隔热保温层的做法有聚氨酯保温防水一体喷涂,或铺设隔热板、聚苯乙烯板等,再做防水层和保护层。

2.2 墙体的保温技术

墙体的保温技术主要分为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两类。对于墙体的改造,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特点、用途等因素,选择施工简便、保温性能好、成本低的节能材料。

2.2.1 内保温技术

内保温技术是指在墙体内部加做保温层。它的特点是施工快速灵活,操作简便。主要的保温技术有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但由于使用内保温技术存在着占用建筑使用面积、容易开裂、影响室内装修等缺点,故现在已经逐渐被外保温技术所取代。

2.2.2 外保温技术

外保温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建筑节能技术。与内保温技术相比,外保温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不占用用户的使用面积,而且使用同等规格,性能的保温材料能达到比内保温更好的保温效果。外保温技术在墙体外侧,还可以保护外墙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不仅适用于旧建筑物的改造,也在新建建筑上普遍使用,是目前最成熟的保温技术。

一般工程中使用的多位外挂式保温材料,包括硅酸盐保温材料、陶瓷保温材料、挤塑板XPS 6、硬泡聚氨酯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板、岩棉、聚苯乙烯泡沫板(简称苯板)、钢丝网架夹心墙板等[3]。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苯板。苯板具有优良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一般做法是用胀钉将其固定在外墙上,或采用粘接技术固定,然后加入网格布抹砂浆,最后再做装饰面层。此外还可以采用无机喷涂进行外墙保温。保温材料一般是指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2的材料。选用时除应考虑材料的导热系数外,还应考虑材料的吸水率、燃烧性能、强度等指标。不同绝热材料的性能特点有所不同。

2.3 外窗的保温技术

建筑物的热能有不少都通过门窗散失。相关资料显示,一般建筑的门窗面积占建筑护结构面积的30%,其能耗约占整个建筑总能耗的2/3,通过玻璃的能耗约占门窗能耗的75%,所以门窗是节能改造的重点[4]。应尽量使用新型的节能门窗。

节能玻璃是目前国内主要推广使用的外窗节能材料。常见的节能玻璃有以下3 种: 中空玻璃、真空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5]。其中,中空玻璃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节能材料,正在被大量的使用。中空玻璃一般由两片玻璃构成,中间充入惰性气体,周边由胶接或焊接方式密封。中空玻璃具有减轻辐射的功能。真空玻璃中间是真空腔,优点是隔音和隔热性能好,节能降噪性能独特。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玻璃)是一种对波长4.5-25um的红外线有较高反射比的镀膜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还可以复合阳光控制功能,成为阳光控制低辐射玻璃,有很好的保温节能效果,还可以起到防眩,提高舒适度等效果。

节能型的门窗框材料主要有以下3种:塑钢型材、塑铝型材、玻璃钢型材。塑钢型材具有热导率低、保温性能好、耐腐蚀、隔声、防震、阻燃性能优良等优点,是现在普遍使用的窗框材料。但不适宜在高寒高温地区使用;塑铝型材有刚性好、寒热性能好,不易发生结露的优点。因此,适宜大尺寸窗户及高风压地区和严寒地区使用[5]。玻璃钢型材的导热率低,保温性能好,适用环境较广,而且使用寿命长,是未来型材的发展方向。

3 节能改造实例

宁夏大学校本部B区数计学院楼始建于1983年。改造总面积4032平方米,5层多层。楼内各种设备管道线路均已老化,且保温效果较差,门窗密封性能差,冬天室内温度较低。改造前楼体无保温材料,窗户为单框单玻铝合金窗。外窗存在传热过大、漏风严重等现象,不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强制性要求,故对其进行节能改造。针对实际现状,选择节能型的中空玻璃塑钢窗,防止空气渗透。改造方案对墙体增加保温层,楼内采暖管道以及散热片整体替换,将所有照明灯具全部替换为节能灯。

改造后外墙平均传热系数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规定,且室内温度比未改造前高2.1摄氏度。由此可以看出,增加外墙保温层和中空玻璃塑钢窗后的保温隔热性能好。通过进行外墙和外窗的保温改造,达到了节能的要求,室内保温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 结语

通过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对旧建筑进行的节能改造,采用新型的节能材料,明显的改善了建筑物的能耗,增强了室内的保温效果。因此对旧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国的建筑节能改造还比较落后,只要继续对节能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采用更好的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就可以大大降低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建筑能耗。

参考文献:

[1]谷立静,聪郁.我国建筑能耗数据现状和能耗统计问题分析[J].中国能源,2011,33(2):38-41.

[2]梁冠华.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的特点及技术性举措[J].住宅科技,2007,5:43-46.

[3]梁栋.建筑保温隔热技术及节能材料[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10):73-74.

[4]余治良,魏宏杨.校园旧宿舍建筑节能改造分析[J].建筑节能,2011,39(3):68-70.

[5]郭长日.建筑节能材料的分类与性能概述[J].山西建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