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十篇

时间:2023-04-02 00:12:47

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物篇1

抑郁症(depression)属心境障碍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疲劳感、睡眠障碍、兴趣缺失、自我尊重和自信心降低、食欲缺乏、低下甚至躯体疼痛等,最常见类型是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其次为心境恶劣(dysthymia)和双相情感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抑郁症在全球影响到近1.2亿人。不过,尽管抑郁症高度流行,但其患者却常因惧怕沾上精神病人的“恶名”和害怕被误诊为精神病人而不愿寻求医学帮助。即使在社会和人文环境较好的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这世界七大药物市场上,也仅只有约半档闹囟纫钟糁⒒颊叩玫秸锍觯而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更低。

1.当前抗抑郁药物使用存在的误区

(1)认为心理疾病只需要心理治疗,不需要服用药物

由于心理疾病病因的复杂性,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有人误认为心理疾病只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就可以了。事实上,为了取得好的疗效,治疗心理疾病时,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往往需要联合使用。药物治疗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目前我国常用的抗抑郁药有十几种。根据药物结构和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① 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多虑平、氯米帕明等;②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吗咯贝胺;③ 四环抗抑郁药,如麦普替林;④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简称SSRI),如赛乐特、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⑤新近出现的双递质作用剂,有曲唑酮、万拉法新、米氮平等;⑥其他有达体郎、路优太等。

(2)担心抗抑郁药服药时间长会影响思维、智力,甚至会成瘾,所以常常不愿坚持服药,或者症状稍缓解就自作主张减小剂量,甚至停药。

抑郁症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一种慢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如果不足疗程就停止服药、或者随便减少剂量,就会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导致病情反复发作,预后差。因此,停药和减药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且,抑郁症患者突然停药还会出现停药反应,如紧张、焦虑、烦躁不安、失眠等。这就好比糖尿病患者突然停药,会导致血糖升高,而高血压患者突然停药,会导致血压升高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抗抑郁药不是,它们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一样,没有药物依赖和成瘾性。随着治疗的进行,药物剂量不会越用越高。停用后,也不会造成患者躯体依赖,不会使患者念念不忘、强烈渴求、想方设法使用所用过的抗抑郁药。服用抗抑郁药也不会使患者变傻,相反会使本来没有活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悲观消极的患者重新恢复活力,动作恢复正常,消除低落情绪和悲观消极的态度。长期使用抗抑郁药也不会导致痴呆。

2.使用抗抑郁药物注意事项

(1)逐渐增量

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当小剂量疗效不佳时,可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逐渐增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

(2)换药谨慎

换用抗抑郁药物时要谨慎,只有在足量、足疗程使用某种抗抑郁药物仍无效时,方可考虑换药。换用不同种类的抗抑郁药物时,应该间隔一定的时间,以利于药物的清除,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如氟西汀需停药5周才能换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其他5-HT再摄取抑制剂需停药两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停用两周后才能换用5-HT再摄取抑制剂。

(3)注意病变

治疗期间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医生最好向患者及其家人阐明药物性质、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倘若患者的经济条件允许,最好使用每天只服用一次、不良反应轻微、起效较快的新型抗抑郁药物。

3.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探究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是较早应用于临床的一类抗抑郁药,主要有异丙肼、苯乙肼等药。由于不良反应较多,如中毒性肝损伤、高血压危象等,目前这类药物已经被列入治疗抑郁症的次选药物。近几年已经研制出新型的选择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其代表药物有吗氯贝胺,该药物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是可逆的,没有胆碱能受体阻滞作用。

4.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文拉法辛(Venlafaxine,其商品名为博乐欣),是一种具有独特化学结构和神经药理学作用的新型抗抑郁药,它通过阻滞患者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递质的再摄取而发挥抗抑郁的作用。该药与多巴胺(DA)和苯二氮类受体有较小的结合力或几乎没有结合力,对单胺氧化酶(MAO)、毒蕈碱能、胆碱能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也无作用,对组胺受体的作用也微弱,因此该药的副作用较少。动物实验表明,无论短期或长期使用文拉法辛,均能减少动物体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释放,因而能引发β受体的下调节作用,这可能是该药比目前使用的其他抗抑郁药起效快的原因所在。

文法拉辛既是一种有效的抗抑郁药,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焦虑药(可治疗惊恐)。研究证实,文法拉辛的抗抑郁作用与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合曲林相当,而优于麦普替林,其副反应则远低于上述诸药,而且起效快。文法拉辛无成瘾性,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可使患者出现恶心、嗜睡、失眠、头痛等症状。其他的此类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还有米那普郎(milnacipram)、多罗西汀(duloxetine)等,但这些药物均处在临床试验中。

总之,抗抑郁药物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想要研发出更好的抗抑郁药物就需要不断的加强研究投入,加大临床的实验,为抑郁症的治疗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吴辉,张蓓蓓,等.抑郁症发病机制与临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2014(6):28-33

抗抑郁药物篇2

其实,对抗抑郁药物完全没有必要如此紧张。因为这些药物在进入临床应用前,国家主管部门已层层审核,只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完全不必有顾虑。

目前,关于药物治疗抑郁症主要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心理疾病只需要心理治疗,不需要服用药物。

由于心理疾病病因的复杂性,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有人误认为心理疾病只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就可以了。事实上,为了取得好的疗效,治疗心理疾病时,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往往需要联合使用。药物治疗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目前我国常用的抗抑郁药有十几种。根据药物结构和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① 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多虑平、氯米帕明等;②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吗咯贝胺;③ 四环抗抑郁药,如麦普替林;④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简称SSRI),如赛乐特、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⑤新近出现的双递质作用剂,有曲唑酮、万拉法新、米氮平等;⑥其他有达体郎、路优太等。

三环抗抑郁药在临床应用已有50年的历史,四环抗抑郁药在临床使用也有30年的历史。这两类药抗抑郁疗效肯定,价廉物美。缺点是药理作用复杂,不良反应比较多,可出现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不畅、心率加快、心电图异常、血压改变等。而且一旦过量服用,对病人非常危险。

SSRI类抗抑郁药(比如赛乐特)在临床使用已有十几年了,能安全有效地抗抑郁,已成为欧美处方量最多的抗抑郁药。这类抗抑郁药的疗效与传统抗抑郁药(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相当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非常安全。而且,这类药的临床应用领域还在不断被开发,比如赛乐特还有优异的抗焦虑作用。SSRI类药物治疗剂量固定,服用方便,多数患者只要每天一次,每次一片。当然这类药物的价格比传统抗抑郁药贵,部分患者长期服用有困难。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不宜与其他类抗抑郁药合用,以免药物相互作用加重不良反应。双递质作用剂和其他抗抑郁药的上市,为患者服用三环、四环类和SSRI类抗抑郁药疗效不佳时换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误区之二:担心抗抑郁药服药时间长会影响思维、智力,甚至会成瘾,所以常常不愿坚持服药,或者症状稍缓解就自作主张减小剂量,甚至停药。

抑郁症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一种慢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如果不足疗程就停止服药、或者随便减少剂量,就会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导致病情反复发作,预后差。因此,停药和减药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且,抑郁症患者突然停药还会出现停药反应,如紧张、焦虑、烦躁不安、失眠等。这就好比糖尿病患者突然停药,会导致血糖升高,而高血压患者突然停药,会导致血压升高一样。

抗抑郁药物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3-0045-02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临床常用于麻醉镇痛药过量和中毒的治疗,今年来常用于镇静催眠药中毒的解救。近期,我院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一例口服过量抗抑郁药物重度中毒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病例

患者女,46岁,往有抑郁症病史2年。因“服用过量抗抑郁药物致昏迷一小时”来诊。服用药物有"氯咪帕明50片,氯氮平30片,氯硝西泮20片及舒乐安定,舒必利,舍曲林(量不详)。查体:体温不升,脉搏124次/min,呼吸12次/min,血压80/60mmHg,呼之不应,压眶反射消失,呼吸深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5mm,角膜反射消失,对光反射消失,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音,心率124次/min,心音低钝,腹部查体欠合作。辅助检查暂缺。入院诊断:抗抑郁药物中毒(重度)深昏迷 呼吸循环衰竭。治疗方法:持续高流量吸氧,生理盐水洗胃。除常规应用速尿、地塞米松、甘露醇、多巴胺等药物外,予纳洛酮0.8mg每隔10min静推一次,连用9次后患者呼吸改善,遂以纳洛酮10mg入10%GS500 mL(8小时滴完)维持静滴。24 h后,病人压眶反射及角膜反射恢复,查心肌酶谱肝功均有受损,到此纳洛酮累计用量37.2mg,遂加用果糖,并将纳洛酮剂量减半继续维持,36 h后病人呼之能睁眼,60 h后病人完全清醒,至此纳洛酮总量达

作者单位: 262218 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医院

90mg,后将纳洛酮逐渐减量并停用。入院后十天查病人智力检测正常,复查肝功心肌酶谱心电图均正常,病愈出院。

2 讨论

纳洛酮,可对抗β-内啡肽抑制的中枢抑制作用,其机理是:①通过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增强儿茶酚胺物质的作用。②改善ATP代谢,使细胞内CAMP增高,血乳酸水平降低。③稳定细胞膜,保护细胞功能。④解除β-内啡肽抑制PGE对循环与呼吸的兴奋作用,增加心脏输出量兴奋心肌,改善呼吸,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竞争性的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常用剂量为0.4~0.8mg静推,可据病情5~10 min重复应用[1]。因本药物存在个体差异,应用时应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量。对于该例患者应用较大剂量纳洛酮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疗效较好。近年来,纳洛酮还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眩晕症、酒精中毒[2]、心肺脑复苏[3]、脑梗死,少见不良反应,因此该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2005.

抗抑郁药物篇4

关键词:新型抗抑郁药;胃溃疡

自1950年代以来,抗抑郁药物在一些没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已经使用。最早报道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胃肠道(GI)疾病是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表明,当SSRIs 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同时使用时,他们协同作用,易诱发或加剧胃损伤如消化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1]。然而也有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物已被证明产生抗溃疡的效果,通过减少肥大细胞组胺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并抑制白三烯(LTC4 D4,E4)受体[2]。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新型抗抑郁药物对实验性胃溃疡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1 水浸拘束应激模型

Tomohisa[3]等人用水浸拘束诱导急性胃粘膜损伤模型,比较单次与重复运用帕罗西丁(8 d,22 d)预处理在水浸拘束前给药,发现重复多次用药能够明显降低胃粘膜的病变。并测量血皮质酮的浓度,应激后能引起皮质酮增高,8 d预处理后的血皮质酮并未受到应激的影响而升高。Tomohisa认为SSRI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是由于诱导大脑在更高水平调节应力状态的弹性,而不是通过直接对胃的影响。另一项研究显示丙咪嗪重复给药12 d后改善强迫游泳大鼠所致的胃溃疡,而帕罗西汀不能,故帕罗西丁对急性胃粘膜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明[4]。

2 吲哚美辛诱导模型

Hakan Dursun[5]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运用78只雄性Wistar大鼠190~210 g,禁食24 h给予氟伏沙明不同剂量(25、50、100和200 mg/kg),及阳性对照药雷尼替丁(50 mg/kg)口服。5 min后再给予大鼠消炎痛(25 mg/kg)口服诱导溃疡。6 h后处死大鼠。取胃并观察溃疡指数。进行测定胃组织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研究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抗氧化剂减少和启动胃部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胃损伤.非甾体类的药物中以消炎痛介导的胃损伤最重要。200 mg/kg剂量的氟伏沙明抑制消炎痛导致溃疡比雷尼替丁更有意义。谷胱甘肽和GSH-related酶具有抗氧化性,谷胱甘肽对抗过氧化物(过氧化氢)和有毒的氧自由基,从而保护细胞免受伤害。谷胱甘肽也保持含-SH蛋白形式和保护他们免受氧化。不同剂量的氟伏沙明(25、50、100和200 mg/kg)增加了消炎痛处理后胃组织谷胱甘肽的含量。消炎痛已被证明产生胃组织损伤,能增加胃粘膜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酶(MPO)水平组织。消炎痛导致的胃粘膜损伤中胃MPO和MDA的增加,均能被氟伏沙明减低。总之,氟伏沙明抗溃疡作用是通过减少氧化剂参数和增加抗氧化剂的参数水平。

3 寒冷约束模型

Saxena and Singh等人[6]选取雄性Wistar鼠体重(180~220 g),分别给予西酞普兰(5、10、20 mg/kg,bid,po)评估单次给药、14 d重复给药预处理后,再进行寒冷的约束(CRS)模型-(4°C~7°C)2 h应激。观察溃疡得分和组织学评估,测血清肾上腺皮质酮,己醣胺,亚硝酸盐,PGE2、脂质过氧化和微血管通透性。Saxena and Singh指出对寒冷的约束模型,预处理重复给药西酞普兰显示有保护胃粘膜作用,而单次给药是无效的。西酞普兰的单次给药加重应激活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而重复西酞普兰给药后减轻压力诱导活跃HPA轴。西酞普兰显示钟形剂量的抗溃疡效应,即剂量的增加从5~10 mg/kg胃粘膜保护作用增强,剂量从10~20 mg/kg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重复西酞普兰预处理显示钟形剂量效用影响皮质甾酮的水平。这种模式类似于西酞普兰的抗溃疡的效果。因此,得出的结果,西酞普兰对胃粘膜保护作用是由于中枢抗应激效果。此外寒冷的约束模型胃损伤的主要因素是自由基的生成。通过试验表明氢溴酸西酞普兰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微血管通透性、提高寒冷刺激大鼠己醣胺和PGE2水平。西酞普兰也增加粘液,防御屏障。因此,西酞普兰保护胃粘膜作似乎是调节内源性一氧化氮,SH,前列素和K-ATP通道开放。这表明,西酞普兰在若干个不同的应激性溃疡发病机理途径,因此可能是一个潜在治疗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另外,冀呈雪[7]等人的一项研究,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220-240g),每组8只,禁食不禁饮48 h后分别给予 5、10或20 g的受试抗抑郁药物,模型对照组给予1%tween-80,分别选用了四种剂量在5~20 mg(i.p.)剂量范围的抗抑郁药物盐酸度洛西汀、阿米替林、氟西汀和米氮平,分别在水浸拘束(6 h)、吲哚美辛、利血平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模型上进行试验,通过观察胃粘膜溃疡指数和出血评分,ELISA法检测下丘脑下丘脑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含量,测血清皮质酮(CoRT)的含量及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ACIH)的含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抗体芯片法检测胃粘膜内细胞因子含量,得出结论四种抗抑郁药物盐酸度洛西汀、阿米替林、氟西汀和米氮平在5~20 mg(i.p.)剂量范围内在水浸拘束、吲哚美辛、利血平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模型上表现出减少胃粘膜溃疡指数和出血评分的作用,提示抗抑郁药物对胃粘膜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度洛西汀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对神经递质、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轴以及炎症免疫三条通路的调节产生了良好的保护胃粘膜损伤的作用。

综上所述抑郁药物对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的作用机制复杂,可能是通过对神经递质、炎症免疫、氧化应激、中枢抗应激等多种途径起作用。抗抑郁药抗溃疡作用在动物试验有一定优势,与临床研究一致,具有临床实际意义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Lewis JD,Strom BL,Kimmel SE.5-Serotonin inhibitorsMay increase the intestinal bleeding[J].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2008,17:328-335.

[2]Naito Y, Yoshikawa T, Yoshida N, et al.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 indomethacin induced gastric mucosa injury[J].Dig Dis Sci,1998,43:30S-34S.

[3]Takahashi T,Suzuki G,Nibuya M ,Tachibana S,Nomura S.paroxetine 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rritability gastric ulcer in rats[J].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2012,36:39-40.

[4]Tejani-Butt S, Kluczynski J, Paré WP.Cause stress adaptability change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J].Biol Psychiatry,2003,27:7-14.

[5]Dursun H,Bilici M,Albayrak F ,Suleyman H.Fluvoxamine activity in rats with gastric ulcer, its influence on the oxidation and antioxidation parameters,2009.

抗抑郁药物篇5

在抗抑郁的治疗研究中,药物治疗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轻型抑郁症患者,不建议给予抗抑郁药治疗,但对于中到重度的抑郁症则首选药物治疗,并联合应用心理治疗。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

1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最早期世界范围抑郁症治疗一线用药,被称为典型抗抑郁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丙咪嗪、氯米帕明(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及马普替林。其药理机制是抑制突触前膜对NA和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有效的NA和5-HT的水平,延长NA和5-HT作用于相应受体的时间,发挥抗抑郁作用。目前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大已不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2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单胺氧化酶(MAO)可分为A和B两型。MAOIs作用机制是影响单胺神经递质的降解过程,使其蓄积在突触前膜,增加单胺神经递质的释放,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5-HT与受体结合,又迅速解离,这些5-HT大部分被突触前膜重新摄取。MAO-A抑制剂主要有吗氯贝胺、托洛沙酮等,该类药物几乎没有抗胆碱能副作用,目前为止也没有对造血功能及心血管功能有毒性作用的报告[3]。

3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SSRIs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的5-HT浓度,从而达到抗抑郁的目的。其代表药包括: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等。SSRIs几乎无镇静作用,安全性高,且服用方便,临床应用较广泛。其具有下列特点:①起效快;②镇静及自主神经系统副作用少;③过量时中毒症状轻。

3.1氟西汀氟西汀,与去甲肾上腺素比较,更优先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限制了对毒覃碱受体的直接作用。因此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比,它们的抗毒覃碱作用或镇静的不良反应都较轻,心脏毒性也较少,故适用患者长期抗复发治疗和老年抑郁症的治疗[4]。氟西汀疗效肯定,耐受性较好[5]。但是由于氟西汀起效较慢,且不宜与MAOIs合用,以防止出现5-HT综合征。

3.2氟伏沙明其特点是阻断5-HT回收最弱,通常需较高剂量(100 mg/d)才能起效,氟伏沙明可用于治疗多种焦虑障碍。此外,氟伏沙明也可用于治疗强迫症,可有效预防自杀倾向,是治疗有自杀倾向抑郁症的首选药物。另外该药激动DA神经元突触前膜上5-HT2受体,抑制DA释放,改善妄想,故对妄想性抑郁也同样有效。在SSRI中最少引起障碍,儿童及少年应用此药较为安全。

3.3帕罗西汀在SSRIs中,抑制5-HT再摄取的能力最强,治疗抑郁症及强迫症、惊恐障碍、社交焦虑的疗效被认为与其特异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5-HT再摄取有关,该药的特点是起效快、耐受性好,对其他抗抑郁药无效的患者,用此药还可能有效,尤其适用于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

3.4舍曲林对5-HT再摄取作用较强,选择性高,与其他药相互作用少。主要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还可适用于女性患者(孕妇除外)、产后抑郁症患者。而且该药还增加多巴胺(DA)释放,较少引起帕金森综合征、泌乳素增多、疲乏和体重增加。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状。

3.5西酞普兰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该药是目前选择性最强的SSRIs类药,尤其适用于躯体疾病并发抑郁需多种药物合用者。其优点在于运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不引起明显的血压变化和心律失常[6],但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西酞普兰比其他SSRIs过量致死的可能性更大,故不宜应用。

4 新型抗抑郁药

4.1 5-HT及NA再摄取抑制药(SNRIs) SNRIs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显著抑制5-羟色胺和去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而发生抗抑郁作用,而对单胺酶无抑制作用。其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其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当剂量加大时,疗效可能会增加,故抗抑郁作用起效快,但在高剂量时能抑制NA回收。

4.1.1文拉法辛文拉法辛是一类新型苯乙胺衍生物,是二环类非典型抗抑郁药。主要药理机制为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HT及NA的再摄取的双重作用,增强中枢5-HT及NA神经递质的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可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对合并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更有效[7]。其特点是口服吸收好,抗抑郁起效快。

4.1.2度洛西汀度洛西汀起效迅速,不良反应较少,抑制5-HT和NA重吸收的能力均强于文拉法辛,故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8]。其特点是抗抑郁、抗焦虑疗效确切,显效时间较快,且对躯体化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较轻,服用简便(1次/d),治疗依从性高。

4.2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ARIs) NARIs可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NA再摄取,增强中枢神经系统NA功能,发挥抗抑郁功能,但不影响5-HT的再摄取。其代表药物有瑞波西汀、米安舍林等。适用于内源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症和更年期抑郁症。其优点在于能增加中枢警醒性,不损害认知功能,不损害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

瑞波西汀瑞波西汀是第1个用于治疗抑郁症的NARIs,对重度抑郁和难治性抑郁具有良好疗效,适合对抑郁症的长期治疗。该药的特点是无镇静作用,不影响认识功能,与酒精无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也较少,复发率低,耐受性较好。但最近有报道称,瑞波西汀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不如SSRIs,而且可能对患者具有一定的伤害性[9]。

4.3 NA和DA再摄取抑制剂(NDRIs) NDRIs主要作用机制为对5-HT或NA的摄取及单胺氧化酶活性均无明显影响,因能阻滞多巴胺(DA)再摄取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其代表药为安非他酮,安非他酮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抗抑郁作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SSRIs及SNRIs相当,可用于各类抑郁,已成为抑郁症的首选药。优点是无抗胆碱作用,心血管不良反应小,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不引起体重增加,无镇静作用,是改善药物所致障碍的一线选择[10]。由于它临床应用安全、对的影响最小,因此,已被称为抗抑郁药的"新五朵金花"之一。但其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不宜睡前服药[11]。

4.4 NA能和特异性5-HT受体拮抗剂(NaSSAs) NaSSA药理作用机制是拮抗NA前膜的a2受体,阻断负反馈机制,促进中枢NA释放和拮抗5-HT后膜a2受体,增加5-HT的释放。其代表药是米氮平,该药显著特点是:起效迅速,通常服用1w部分症状改善,并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药物相互作用极少,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12]。主要适用于各种抑郁障碍,该药对几乎没有影响。不足之处在于有食欲和体重增加。

4.5 5-HT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s) SARIs的作用机制是对5-HT系统既有激动作用又有拮抗作用,是一种混合性的5-HT能激动剂和拮抗剂。有抗抑郁和抗焦虑的双重作用。SARIs代表药物为曲唑酮和萘法唑酮[13]。尤其适用于老年性抑郁症。萘法唑酮是为改善早期抗抑郁药曲唑酮的镇静与性低血压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抗抑郁药。

4.6选择性5-HT再摄取增强剂(SSRE) SSRE药理机制与其他抗抑郁药作用不同,甚至是相反,主要通过对大脑边缘系统结构和功能重塑,以及对多种神经递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抗抑郁作用。

5 其他新型抗抑郁药

5.1黛力新是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混合片剂,其作用机制是:氟哌噻吨作用于突触前膜DA自身调节受体,促进DA的合成和释放,使突触间隙DA含量增加;美利曲辛抑制突触前膜对NA和5-HT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NA和5-HT含量增加。因此黛力新同时提高DA、NA和5-HT含量,起到抗焦虑、抗抑郁作用,治疗谱更广。

5.2维拉佐酮该药有着独特的机理,被认为是通过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并同时激动部分5-羟色胺受体来起到治疗抑郁的作用。该药由德国默克公司研发,于2011年通过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重度抑郁症。维拉佐酮独特的作用机制、快速而明确的临床疗效、较少的方面的副反应较传统的SSRI类抗抑郁剂有着更好的前景。

5.3沃泰西汀为2013年9月FDA批准的新药,该药被认为通过2种作用机制的联合发挥作用:受体活性调节和再摄取抑制。由日本武田公司和丹麦灵北制药公司合作开发上市。

5.4吗氯贝胺是新型可逆性MAOI类抗抑郁药,临床用于各种抑郁症如内因性、心因性和反应性抑郁症等,对迟滞、激越、焦虑、轻度心境恶劣、睡眠障碍和惊恐症也有效。

5.5植物类抗抑郁药①路优泰是圣约翰草的提取物,是第一个用于抗抑郁的天然植物药,是一种多组分药物,含有贯叶金丝桃素、金丝桃素、黄酮等活性成分。对轻、中度抑郁症有显著效果,并可改善失眠和焦虑。其药理作用机制复杂。②槲皮素和贯叶连翘提取物在特定剂量比例合用时有协同抗抑郁作用。

6结论

抗抑郁药自问世以来,发展很快,特别是近10年来许多新型抗抑郁药层出不穷,继续研发新型抗抑郁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随着人们对抑郁症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新的更好的抗抑郁药和抑郁症治疗方法将会应运而生。抑郁症是一类受遗传因素影响,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疾病,它的发生同时还受社会、心理、文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由此而形成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模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Kessler RC,Berglund P,Demler O.The epidemiology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NCS-R)[J].JAMA,2003,89(2):3095.

[2]Kriston L,von Wolff A,H lzel L.Effectiveness of psychotherapeutic,pharmacological,and combined treatments for chronic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J].BMC Psychiatry,2010,10:95.

[3]新型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用药选择[J].实用医技杂志,2007,4(11);1427-8.

[4]绳丹.新型抗抑郁药的特点与临床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6):28-9.

[5]Baldwin D,Woods R.Efficacy of drug treatments fo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2011,11:342.

[6]Aurora RN,Zak RS.Best practice gu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nightmare disorder in adults[J].J Clin Sleep Med,2010,6(4):389.

[7]Racagni G,Popoli M.Th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antidepressants[J].Int Clin Psychopharmacol,2010,25(3):117.

[8]王年生,李荣琴,陈宏,等.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曲唑酮治疗伴功能障碍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1):39.

[9]朱宇欢.新型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7):669.

[10]赵静.抗抑郁药的应用进展[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7(8):54.

[11]陈瑞玲,赵志刚.抗抑郁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23(1):54.

抗抑郁药物篇6

一天下午 ,一位中年人来到专家门诊,要医生“救救他”。原耒半年前他患了抑郁症,当地医院曾给予抗抑郁药百优解,用药一个月后症状缓解,继续再用药一个多月,觉得病已好,遂自行停药。不料一个月后症状再次出现,抑郁症更加严重,加服百优解2粒依然无效,不得已来到专家门诊求助。医生仔细检查后,建议他改用文拉法辛(怡诺思),剂量从每日75毫克加至每日150毫克,症状完全消失后,再坚持每日用150毫克9个多月,情况一直良好,社会功能完全恢复。

在门诊,医生常常遇到一些抑郁症病人用药不当的情况,如有的治疗不充分,服药见效不久,自以为病已治好,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复燃”;有的满足于部分改善,一直未用足药量;还有的频繁换药,以致每种药均未能充分发作用。

……

上述情况,往往是病人及其亲属对抑郁症的治疗存在误解所致。下面列举五种常见的认识误区,以及正确的做法,供抑郁症病人及其家属掌握。

误以为抑郁症状消退,抑郁症就治好了。抑郁症是一种容易“复燃”的情感性疾病,症状的表面平息并不等同于治愈,在一定条件下症状仍会再现。临床证实,药物治疗6~8周症状缓解后,大约70%的病人会自行停药,但停药后抑郁症的“复燃率”高达76%左右。所以,为了预防“复燃”,抑郁症病人在症状完全消失后,仍应坚持足量药物治疗4~6个月。

担心抗抑郁药会依赖或成瘾。抗抑郁药并无依赖性,不会成瘾。但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如果病人突然停药,可能出现“停药反应”,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心、焦虑等症。不同的抗抑郁药,停药反应发生率不同。一般地说,只要在症状完全消失后坚持足量治疗4~6个月,然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并逐渐减量,经3~4个月停药期,完全能避免“停药反应”。

害怕抗抑郁药会伤害大脑,降低智力。在门诊,常常有病人问医生:“吃抗抑郁药会使人变呆吗?”其实,抗抑郁药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情绪抑郁和焦虑,使抑郁症病人的反应迟、记忆力减退的情况好转。所以,大部分抗抑郁药对智力影响不大,有些新型抗抑郁药还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

担心长期服抗抑郁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三环类抗抑郁药有抗胆碱的不良反应,常出现口干、便秘、尿潴留等症,剂量过高还会抑制心脏传导。新型抗抑郁药氟西汀(百优解)、帕罗西汀等,不但疗效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相同,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好,长期服用未发现对心脏和肝肾功能有不良影响。

希望服抗抑郁药后马上见效。与其他药物不一样,大多数抗抑郁药都是先出现药物副作用,如恶心、胃肠不适等,然后再发挥抗抑郁作用。一般,文拉法辛(怡诺思、博乐欣)、米氮平(瑞美隆)在服药后一周内起效,其他抗抑郁药则要在服药后2周才起效。所以,无论服用哪一种抗抑郁药,都要等待一段时间,如经过一个半月后,抑郁症状无明显改善,再增加剂量或者换药。

总之,抑郁症病人要及早就医,尤其是首发抑郁症病人应尽可能寻求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进行“充分”全程治疗,避免进入药物治疗的误区,力争早日康复。

抑郁症全程治疗分3期:

急性期 2个月,使用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消除全部症状

巩固期 4~6个月,使用充足的有效药物持续治疗,防止复燃

维持期 时间视病人情况而定,药量酌减,预防复发

抗抑郁药物篇7

【摘要】 抑郁症作为世界上最易致残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之一;近年来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睡眠剥夺治疗、中药治疗等. 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抑郁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药物治疗逐渐开始成为近代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 本文拟就近代药物治疗抑郁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药物疗法

0引言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特点是心情抑郁、失去各种兴趣和快乐感为特征,并常伴有睡眠异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减退等躯体症状,是目前世界上最易致残的疾病之一[1]. 全球疾病负担调查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全球第二位威胁人类健康、增加经济负担的疾患[2]. 因此在未来将有更多的人面临抑郁症的困扰.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中药治疗、电休克治疗等. 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 a来,随着对抑郁症病因学和病理学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 现就抑郁症近代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1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

1.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是一类选择性抑制机体内单胺氧化酶活性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相对提高中枢单胺类递质水平,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 异丙肼是上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物. 动物实验证实其可逆转利血平引起的淡漠、少动,同时,脑内单胺含量升高. 但因发现易于引起肝脏损害等严重副作用而逐渐被淘汰.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 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药物(尤其是含酪胺丰富的事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然而,MAOI的作用机理对抑郁症的病理解释,特别是对单胺类假说的发展却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

1.2三环抗抑郁剂三环抗抑郁剂(TCA)是紧接MAOIs之后的另一类抗抑郁药,主要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等. TCAs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5羟色胺(5HT)和肾上腺素(NE)再摄取来实现的,尤其是抑制NE的再摄取. 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其抗抑郁作用经受了考验,即使与新型抗抑郁药相比,它的疗效也是值得肯定的[4]. 因而,目前在临床上仍广为使用. 由于TCA会导致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等多方面的副作用,使得对TCA的使用受到了一些限制. 但是其疗效肯定且价格便宜,对经济收入低下的患者仍是优先考虑选用的药物.

2第二代抗抑郁药

2.1可逆性和可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1989年,瑞士HoffmanLaRoche公司在MAOI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研究出新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RIMA),通过可逆性、可选择性地抑制A型单胺氧化酶(MAOA),提高脑内NE, 5HT, DA的水平,使大脑兴奋性增加,解除抑郁症状. 与MAOI相比,RIMA具有抑酶作用快、停药后MAO活性恢复快的特点. 代表药物吗氯贝胺(moclobemide),其抗抑郁的主要特点是起效快、单胺氧化酶功能恢复快,因而对精神运动性抑制(迟滞)的抑郁症患者尤其适用,对认知功能损害以及老年患者也是有益的. 它的抗胆碱能副作用轻微,克服了老一代MAOI的产生肝脏毒性和高血压危象的缺点,也不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性低血压,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5].

2.2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NARIs)代表药物有米安舍林(mianserin)、麦普替林(maprotiline)、瑞波西汀(reboxetine). 瑞波西汀是一种新的有特异性、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该药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NE再摄取,增强中枢神经系统NE功能,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其对去甲肾上腺素α1或α2,组织胺H1,多巴胺D2,毒蕈碱胆碱受体的亲和力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虽然有关该药的临床资料有限,但已有的资料表明瑞波西汀治疗抑郁是有效而安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6]. 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失眠、出汗、便秘等.

3第三代抗抑郁药

选择性 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开始研制的新一代抗抑郁药,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上市. 目前已成为一线用药. SSRI发展很快,品种多达30余种,代表药物有氟西汀(fluoxet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西酞普兰(citalopram)、氟伏沙明(fluvoxamine)等. SSRI的作用机制为选择性的抑制突触神经元对5HT的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浓度以传递信息,达到抗抑郁的目的. SSRI对5HT再摄取有高选择性抑制作用,对其它递质和受体作用轻微,适用于各类抑郁患者. Macgillivray等[7]对11项研究中2951例抑郁症患者接受SSRI和TCA对照治疗的疗效作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确认SSRI的疗效与TCA相当,不良反应少,适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 SSRI的副作用主要是因为其广泛的增强5HT能作用,患者在服用SSRI时,可能会出现与其药理作用相关的、因兴奋5HT3受体所致的恶心、腹泻、激越、焦虑、失眠、障碍等多种不良反应[8]. 英国药物安全委员会主席Gordon Duff教授建议:绝大多数SSRI不应用来治疗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9]. 有临床发现SSRI在青少年中会增加焦虑、自杀观念和自伤行为等[10].

4新型抗抑郁药

这些药物刚刚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临床验证阶段,是目前受到人们关注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开发与研制是抑郁症治疗的新突破,特别是植物药提取物治疗抑郁症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4.15HT/NE再摄取抑制剂素类5HT/NE再摄取抑制剂素类(SNRI)主要代表药物为万法拉新(venlafaxine). 由于其中苯基六氢吡啶的独特化学结构及神经药理作用,显著抑制中枢5HT和NE神经元回收,对DA抑制作用轻微使其成为一类新型抗抑郁药. 万拉法新总体的临床疗效与TCA和SSRI等药物相当甚至更优[11]. 其特点是起效快[12]、耐受性好、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较好.

4.2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五羟色胺能抗抑郁剂目前,应用在临床上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五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aSSA)只有米氮平(mirtazepine). 它是四环抗抑郁剂6氯米氨舍林的衍生物,它的抗抑郁作用是与大脑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HT1介导的5羟色胺能的神经传递有关. 米氮平能直接有效地阻断突触前α2自受体和5HT能神经元末端的α2异受体,从而促进5HT和NE的释放. 米氮平的抗抑郁作用肯定,与TCA和SSRI等药物相当(Bremner,1995;Wheatley,1998). 其抗抑郁治疗时具有奏效快,有较好的抗焦虑和改善睡眠的作用,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主要副作用是暂时的镇静作用、疲倦、体质量增加[13-15].

4.3新药开发方面已由注重药物对多巴氨(DA),5HT等的影响转移到神经肽类等其他环节. 近期一些研究显示,神经激肽受体NK1拮抗剂MK869具有可与SSRIs相媲美的抗抑郁和抗焦虑效果,且副作用更轻(Lieb等,德国;Klaus等,1998);而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受体拮抗剂对抑郁症、焦虑症也有良好疗效(Grigoriadis,美国)[16]. 另据报道,美国Synaptic制药公司发现一种新的、强效的以治疗抑郁为靶标的药物,此药物的作用靶点为一种G蛋白耦联受体(GPCR),并不作用于其他抗抑郁药作用的靶点上,这说明可以通过新的生物机制治疗抑郁症,在两项动物抑郁模型实验中发现,位选药物比目前以阻断某些神经递质重摄取为主的药物(SSRI, SNRI及NARI)的特异性更强,作用更快,其抗抑郁作用与礼莱公司的抗抑郁药氟西汀相仿,且不良反应很少.

4.4神经营养因子类药物尽管新型抗抑郁药较传统抗抑郁药的药效增强、毒副作用减弱,但仍然难免有心血管、锥体外系及神经等系统的副作用,而且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病情易复发,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相比之下,神经营养因子类药物,不仅能直接作用于抑郁症时可能受损的神经元,促进其存活和自身的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比传统治疗副作用少,尤其是NGF,基本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在美国已进入Ⅱ期临床实验阶段. 因此利用神经营养因子类药物来治疗抑郁症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17].

4.4天然植物药植物药中具有抗抑郁活性的为数不少. 目前报道较多的见于藤黄科、茜草科、银杏科、番荔枝科、菊科等. 中药贯叶金丝桃的主要成分金丝桃素(hypericin),它对5HT, NE, DA的再摄取有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主要为hyperforin ,hyperforin起着主要的抗抑郁作用,一些与hyperforin结构相似的成分均有一定的抗抑郁活性. 含有该药成分的制品目前在发达国家多被宣传为有抗抑郁效果,尤其适用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并且病人的耐受性较好[18]. 在德国被制成浸膏L1160(Jarsin300),用于轻中度抑郁症的治疗,处方量非常大[19];在1990年代,欧洲已用草药金丝桃花、叶提取物加工成口服片,用来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在欧美临床广泛用于治疗中、轻度抑郁症. 其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头晕、疲劳和镇静.

5其他药物

5.1锂盐[20]锂盐是化学元素锂和酸化合产生的一类化合物.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无机盐碳酸锂.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锂增强突触前5HT功能或锂作用于蛋白激酶C(PKC),而PKC对多种递质系统有调节作用[21]. 锂盐的副作用常常在治疗早期就出现,因而易于引起病人拒绝用药.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震颤、胃肠道不适、甲状腺功能低下、水肿等.

5.2P物质(substance P, SP)[22]拮抗剂有假说认为SP和其他神经激肽是抑郁症、焦虑症或精神分裂症时引起情绪困扰的介质[23]. 有证据证明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也可能降低SP的生物合成,并且长期抗抑郁剂的治疗减少了SP合成,显示SP可能是各种抗抑郁剂最后的一般的作用途径. 有资料显示,SP拮抗剂在抑郁症中的抗抑郁作用是通过与大脑5HT系统共同作用实现的,这主要是从动物学研究中获得支持,有研究显示SPA至少在部分上是通过增加前脑的一些5HT受体的活性水平而起到缓解抑郁和焦虑的作用[24].

综合以往研究结果,由于抑郁症发病的确切的发病机制仍然没有完全明确[25]. 因此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现在的治疗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抑郁症问题. 从发展的趋势看,新一代的抗抑郁药将随着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用药方法的不断创新,能够为抑郁症治疗开辟出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Murray CJ, Lopez AD. Global mortality, disability,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risk factors: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 Lancet, 1997,349:1436-1442.

[2] Lecrubier Y. The burden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general medicine[J] . J Clin Psychiatry,2001,62(8):4-9.

[3] 上岛国利,尾鹫登志美. うつ病の药物疗法[J]. 临床精神医学,2000,29:1039.

[4] Breen R, Mc Cormac RJ. A fresh look at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How to choose and use the newer antidepressant drugs[J]. Postgrad Med, 2002,112(3):28-40.

[5] 唐济生,翟静. 吗氯贝胺治疗抑郁症双盲对照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1):69-70.

[6]Wong EH, Sonders MS, Amara SG, et al. Reboxetine: A pharmacologically potent, selective, and specific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 [J]. Biol Psychiatry, 2000,47:818-829.

[7] Macgillivray S, Arroll B.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compared with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in depression treated in primary car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MJ, 2003,326(7397):1014.

[8] Landen M, Bjorling G,Agren H,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buspirone in combination with an SSRI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fractory depression[J]. J Clin Psychiatry, 1998,59:664-668.

[9] Committee on safety of Medicines. Use of selective seroti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 (accessed 16 Dec, 2003).

[10]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eports of suicidality in pediatric patients being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s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 FDA Talk Paper T0370(27 October, 2003)accessed 12 Dec, 2003.

[11] Hellbom E. Chlorpheniramine, selective serotonin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 and overthecounter (OTC) treatment[J]. Med Hypotheses, 2006,66(4):689-690.

[12] Nierenberg AA. Do some antidepressants work faster than others[J]? J Clin Psychiatry, 2001,62(15):22-25.

[13] Benkert O, Muller M, Szegedi A. An overview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rtazapine[J]. Hum Psychopharmacol, 2002,1:23-26.

[14] Nutt DJ. Tolerability and safety aspects of mirtazapine[J]. Hum Psychopharmacol, 2002,1:37-41.

[15] Pierre B. Possible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faster onset of antidepressant action [J]. J Clin Psychiatry, 2001,62(4):10-11.

[16] 刘铁榜,杨彦春,肖泽萍,等. 第十二届世界精神医学大会会议纪要[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2):113-116.

[17] 王雪琦,路长林,孙学军,等. 侧脑室微量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5):481-485.

[18] Helmut Woelk et al. Comparison of St Johns wort and imipramine for treating depression: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BMJ, 2000,321(7260):536-539.

[19] Schula V. Incidence and clinical relevance of the interactions and sides effects of hypericum preparations[J]. Phytomedicine, 2001,3(2):152.

[20] Geddes JR, Burgess S, Hawton K, et al. Longterm lithium therapy for bipolar disord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4,16:217-222.

[21] Fava M. Augmentation and combination strategies in 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J]. J Clin Psychiatry, 2001,62(18):8-10.

[22] 舒畅,王高华. 抗抑郁药研究进展:P物质拮抗剂[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3,30(3):189-191.

[23] Pacher P, Kohegyi E, Kecskemeti V, et al. Curr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depressants[J]. Curr Med Chem, 2001,8(2):89-100.

抗抑郁药物篇8

目的对抗抑郁中草药的有效化学成分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对抗抑郁中草药的化学成分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结果具有抗抑郁活性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低聚糖类、二蒽酮类、生物碱类、间苯三酚类、萜类、皂苷和香豆素类等。结论 确立以疗效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应用先进科学手段与标准,加强中草药抗抑郁活性成分研究,从中草药中筛选抗抑郁有效成分,开发治疗抑郁症的新药。

【关键词】 中药 抗抑郁 有效成分

近年来,抑郁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化学合成的抗抑郁药物费用昂贵,且毒副作用大,因此从中草药、植物药中寻找毒性低、疗效高的抗抑郁新药已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主要有:贯叶连翘、巴戟天、银杏、阔叶缬草、无毒棉籽、积雪草、石菖蒲、槟榔等。笔者对其抗抑郁活性成分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黄酮类

1.1 无毒棉花籽

李云峰等[1]从无毒棉籽中分离出槲皮素-3-芹菜糖基芦丁糖苷(quercetin,3-0-apiosyl(12)-[rhamnosyl(16)]-glucoside),实验表明其对皮质酮造成的PC12神经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与5-HT1A受体有较强结合率,在小鼠游泳实验中可使小鼠不动时间缩短,说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抑郁活性;随后又对普通棉籽进行了研究,从中提取得到的总黄酮成分(CTN-T)也有很好的抗抑郁作用[2]。

1.2 银杏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其叶标准提取物EGB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和萜类内酯,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具神经保护作用,能减弱CRH活性,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非快速眼动相睡眠[3];另有报道提取物EGB761(含黄酮24%)能影响5-HT的重吸收,在浓度2mg/ml时达到80%的抑郁率[4]。

1.3 贯叶连翘

贯叶连翘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由其提取物生产的制剂已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并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从中分离得到的二蒽酮类化合物金丝桃素(hypericin)、伪金丝桃素(pseudohypericin)被认为是贯叶连翘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成分,并发现金丝桃素对体内三十余种受体及重摄取位点有亲和性,对大脑皮层-受体有显著亲和性,这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基础[5]。也有发现间苯三酚类成分贯叶金丝桃素(hyperfoin)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腹腔细胞再摄取5-HT,并能抑制触突体对5-HT、DA、NA、GABA和L-谷氨酸盐的重吸收,这可能与其抗抑郁作用有关[6]。另有报道从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成分槲皮苷(quercitrin)、芒果苷元(mangiferin aglycon)体外实验可明显抑制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被认为是潜在的抗抑郁剂,因而多数学者认为贯叶连翘的抗抑郁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7]。

罗布麻为夹竹桃科植物,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提取物中主要的类黄酮化合物罗布麻甲素(isoquercitrin,异槲皮素)有关[8];从串果藤中得到的甘草素(Liquiritigenin,4,7-二羟基双氢黄酮)和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2,4,4-三羟基查耳酮)对MAO有抑制作用,可作为抗抑郁剂研究[9];合欢花中含有大量的槲皮苷(quercitrin)属类黄酮化合物,其水提物具有抗抑郁作用[10]。

2 低聚糖类

巴戟天为茜草科巴戟属植物,崔承彬等[11]从中药巴戟天中分离到具有抗抑郁的作用水溶性的低聚糖,分别为琥珀酸(Ⅰ)、耐斯糖(Ⅱ,nystose)、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Ⅲ,O-β-D-fructofuranosyl-[(21)-O-β-D-fructofuransyl]3-α-D-glucopyranoside)、O-β-D-果呋喃糖基-[(21)-果呋喃糖基]4α-D-葡萄吡喃糖苷(Ⅳ,O-β-D-fructofuranosyl-[(21)-O-β-D-fructofuransyl]4α-D-glucopyranoside)和O-β-D-果呋喃糖基-[(21)-果呋喃糖基]5α-D-葡萄吡喃糖苷(Ⅴ,O-β-D-fructofuranosyl-[(21)-O-β-D-fructofuransyl]5-α-D-glucopyranoside),其中,Ⅱ~Ⅴ属水溶性菊淀粉型低聚糖类化合物;并采用小鼠悬尾、5-HT诱发小鼠甩头、阿朴吗啡诱导小鼠刻板行为等模型综合评价了这4种化合物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四者都能明显缩短悬尾实验小鼠的不动时间、兴奋5-HT能神经系统,可使小鼠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HT水平增高,表明四种低聚糖的抗抑郁作用是通过兴奋5-HT能神经系统引起的[12]。

张中启等[13]采用大小鼠强迫游泳和大鼠低速率差式强化程序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菊淀粉型六聚糖和七聚糖为巴戟天中抗抑郁的活性成分,且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协同作用;认为巴戟天寡糖(MOs)(主要是菊淀粉型六聚糖、七聚糖)可显著缩短大鼠和小鼠强迫性游泳期间的不动时间,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MOs显著减少大鼠的逃避失败次数,表明MOs具有抗抑郁作用[14]。

3 生物碱

3.1 黄连

黄连中分离的药根碱(Jatrorrhizine)具有抑制MAO的活性[15]。

3.2 番荔枝科

Protais等[16]从番荔枝科(Anno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荷包牡丹科(Fumariaceae)植物中分离到的33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只有番荔枝碱(annonaine)及与其结构类似的化合物(norstephalagine, isopiline)对小鼠多巴胺重吸收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Hasrat等[17]研究表明蕃荔枝科植物刺果番荔枝(Annona muricata)果实中的三种阿扑菲生物碱(annonaine, nornuciferine 和 asimilobine)是小鼠5-HT1A 受体激动剂。

3.3 槟榔

槟榔为棕榈科槟榔属植物,富含生物碱类成分,其果实的正己烷及水提取物在小鼠悬尾、强迫游泳等抑郁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抑郁活性,并呈现剂量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正己烷、乙醇、水提取物都能抑制脑组织匀浆中单胺氧化酶活性,但以水提取物最为有效[18]。

4 挥发油类

4.1 积雪草 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对积雪草内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气相层析-质谱联用分析,从中分离出45种成分,含量较高的有石竹烯(caryophyllene)、法呢醇(farnesol)、榄香烯(elemene)和长叶烯(Longifolene)等,将其进行进一步实验研究,初步表明,积雪草挥发油对利血平引起的大鼠眼睑下垂和体温下降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而且还可明显缩短电刺激小鼠角膜引起的最长持续不动状态时间,说明积雪草挥发油具有抗抑郁作用[19]。

4.2 石菖蒲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和大鼠强迫游泳实验,石菖蒲水煎液在行为绝望动物模型上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主要成分α-细辛醚(α-asarone)能提高小鼠全脑单胺类物质5-HT、DA的含量,这对石菖蒲的抗抑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有一定的提示作用[20]。

4.3 新塔花属植物

Ozturk等[21]对唇形科新塔花属植物Ziziphora rennior, Z. taurica, Z.taurica cleonioide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挥发油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

5 倍半萜类

阔叶缬草为败酱科缬草属植物,从中分得3种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α-kessyl alcohol, kessanol, cyclokessyl acetate)具有较强的抗抑郁活性,通过动物模型及构效关系探讨,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抑郁活性,且α-kessyl alcohol以30mg/ml的剂量给药后的作用效果与阳性对照丙咪嗪(Imipramine,剂量:15mg/kg)相当,且相关的构效关系显示,在C-2,C-8为同时有取代或同时酰化后则失去抗抑郁活性[22]。

6 二萜类

在银杏叶提取物中除含有较多黄酮苷类化合物外,银杏内酯(ginkgolides)也是其中有较强生物活性的萜类化合物,吴春福等[23]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发现银杏内酯能够显著升高大鼠纹状体DA含量和DA与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比值,降低边缘系统HVA含量,升高DA/DOPAC和DA/HVA的比值,表明银杏内酯和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纹状体和边缘系统多巴胺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提示银杏叶提取物抗抑郁作用与此有关。

7 三萜类

7.1 积雪草

陈瑶等[24]研究了积雪草总苷(TTCA)的抗抑郁作用,结果证明积雪草总苷能改善强迫游泳所致小鼠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失调,并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具有抗抑郁活性。

7.2 绞股蓝

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s,GP)为绞股蓝中的成分,实验表明其可以改善利血平对中枢单胺递质的耗竭作用,同时改善利血平引起的一系列体征改变[25]。

7.3 人参

人参根皂苷、茎叶皂苷与丙咪嗪、生理盐水对照实验显示,它们在低剂量组(50 mg/kg)和高剂量组(200 mg/kg)均能显著缩短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提高动物情绪,增强动机行为。另外,人参皂苷可通过增加重体ACTH含量而引起血清皮质酮含量的改变,表明人参皂苷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此有关[26]。

另外,从桔梗科半边莲属植物北美山梗菜(Lobelia inflata)中分得的β-香树醇棕榈酸酯(β-amyrin palmitate)也属三萜类化合物,采用小鼠强迫游泳抑郁模型实验,在5,10,20 mg/kg三剂量时显示了较好的抗抑郁作用,作用强度优于丙咪嗪[27]。

8 结语

目前,在对治疗抑郁症的植物药活性成分研究上,大多停留在对煎剂的动物实验观察上,如有文献报道,印度冷杉、竹叶兰、淫羊藿、补骨脂、姜黄、合欢花、甘草等均具有很好的抗抑郁作用,但其抗抑郁的活性成分和药效物质的研究却未见报道,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一些中药,更是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另外,由于中药毒副作用低,促进人们产生“回归自然”的想法,所以筛选天然抗抑郁症新药倍受人们重视,我国不但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而且有中医理论作指导,因此从中药中寻找有效的抗抑郁新药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李云峰,杨 明,袁 莉,等.槲皮素-3-芹菜糖基芦丁糖甙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0,14(2):125.

[2]李云峰,袁 莉,杨 明,等.棉籽总黄酮抗抑郁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1):60.

[3]Hemmeter U,Annen B,Bischof R,et al.Polysomnographic effects of adjuvant ginkgo biloba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medicated with trimipramine[J].Pharmacopsychiatry,2001,34(2):50.

[4]Ramassamy C,Christen Y,Clostre F,et al.The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761,increases synaptosomal uptake of 5-Hydroxytryamine: In-vitro and Ex-vivo studies[J].Pharm Pharmacol,1992,44:943.

[5]Butterweck V,Peterit F,Winterhoff H,et al.Solubilized hypericin and psudohypericin from Hypericum perforatum exert antidepressant activity in the forced swimming test[J].Planta Med,1998,64:29.

[6]Chatterjee SS,Bhattacharya SK,Wonne M,et al.Hyperfoin as a possible antidepressant component of hypericum extracts[J].Life Sci,1998,63(6):499.

[7]Sparenberg B,Demisch L,Hoeizi J,et al.Antidepressive constituents of St. John's wort[J].P Z. Wiss. 1993,6(2):50.

[8]Butterweack V,Nishibe S,SasakiT,etal.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apocynun venetun leaves in a forced swimming test[J].Biol Pharm Bull,2001,24(7):848 .

[9]Pan X,Kong LD,Zhang Y, et al.In vitro inhibition of rat monoamine oxidase by Liquiritigenin and isoliquiritigenin isolated from Sinofranchetia chinensis[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0,21(10):949.

[10]李作平,赵 丁,任雷鸣,等.合欢花抗抑郁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初探[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3,24(4):214.

[11]崔承彬,杨明,姚志伟.中药巴戟天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36.

[12]蔡 兵,崔承彬,陈玉华,等.巴戟天中菊淀粉型低聚糖类单体成分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6,10(2):109.

[13]张中启,袁 莉.巴戟天醇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1):739.

[14]张中启,黄世杰.巴戟天寡糖对鼠强迫性游泳和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1,15(4):262.

[15]Kong LD,Cheng CH,Tan RX.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from rhizome of Coptis chinensis[J].Planta Medica,2001,67(1):74.

[16]Protais P. Effects of various isoquinoline alkaloids on in vitro 3H-dopamine uptake by rat striatal synaptosome[J].J Nat Prod. 1995,58:1475.

[17]Hasrat JA.Isoquinoline derivatives isolated from the fruit of Annona muricata as 5-Htergic 5-HT14 receptor agonists in rats: unexploited antidepressive (lead) products[J].Pharm Pharacol,1997,49:1145.

[18]Dar A,et al.Antidepressant activities of Areca catechu fruit extracts[J].Phytomedicine 1997,4(1):41.

[19]秦路平,丁如贤,张卫东,等.积雪草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抑郁作用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8,19(2):186.

[20]李明亚,陈红梅.石菖蒲对行为绝望动物模型的抗抑郁作用[J].中药材,2001,24(1):40.

[21]Ozturk Y.Effects of essential oils from certain Ziziphora species on swimming performance in mice[J].Phytother Res,1995,9(3):225.

[22]Oshima Y.Antidepressant principles of Valeriana fauriei roots[J].Chem Pharm Bull,1995,43(1):169.

[23]吴春福,游 松,刘 雯,等.银杏内酯和银杏叶提取物对纹状体和边缘系统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J].中草药,1995,26(5):253.

[24]陈 瑶,韩 婷,秦路平,等.积雪草总苷对小鼠抑郁行为和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中药材,2003,26(12):870.

[25]程 彤,阮金秀,袁淑兰,等.绞股蓝皂甙对正常及利血平化小鼠脑单胺递质量和体征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4,8(1):34.

抗抑郁药物篇9

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抑郁障碍发作的症状标准所列的症状作为调查工具。对2006年4月~2008年1月60岁以上经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2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障碍筛选,共筛选出患抑郁障碍者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60~89岁,平均71±11岁;冠心病病程2周~30年,平均7.14±8.36年;稳定型心绞痛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新发心肌梗死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6例。

方 法 在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原则,78例分为服药抗抑郁组及不愿服药抗抑郁药物组。服药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新发心肌梗死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1例;不愿服药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新发心肌梗死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治疗前对两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服药抗抑郁组给予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帕罗西汀(赛乐特)10~20 mg,1次/日,不愿服药抗抑郁药物组仅给予心理治疗,共观察1~6个月。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

结 果

老年冠心病抑郁症的患病率228例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障碍78例,发生率34.2%。

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症状发生频率 以CCMD-3诊断标准中的抑郁发作症状标准所做的症状调查结果:心境低落71例(92.02%),睡眠障碍58例(74.36%),无愉52例(66.67%),精力减退或疲乏感48例(61.54%),兴趣丧失48例(61.54%),食欲减低40例(51.28%),自我评价过低、自责35例(44.87%),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31例(39.75%),精神运动性迟滞10例(12.82%),联想困难9例(11.54%),体重明显减轻9例(11.54%),有自杀和自伤行为6例(7.69%)。

治疗转归 ①治疗前对两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服药抗抑郁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34.1±12.3分,不愿服药抗抑郁药物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32.3±15.2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2周后,服药抗抑郁组患者抑郁障碍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对进一步治疗有了明显的信心;治疗4周后,服药抗抑郁组心肌缺血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5.2+6.12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愿服药抗抑郁组仍反复发作心肌缺血症状,对进一步治疗缺乏信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30.3±10.2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治疗观察期间,发生心肌梗死25例(32.1%),其中服药抗抑郁组7例(28%),不愿服药抗抑郁药物组18例(72%);发生猝死者8例(10.3%),其中服药抗抑郁组2例(25%),不愿服药抗抑郁药物组6例(75%);两组间无论是发生心肌梗死还是发生猝死的患者,服药抗抑郁组均明显低于不愿服药抗抑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抗抑郁药物篇10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0-0076-03

抑郁症(depression),通常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随着多种应激因素的加剧,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高发病,其发病率正在快速攀升,据最新资料显示,在我国精神障碍在疾病总负担中的排名已经跃居首位,而上海的抑郁症患者已占总人口5%以上。在北美地区和欧盟各国。抑郁症可造成每年高达1500亿美元的损失,同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高达25%。也就是说,抑郁症既可以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又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增强对抑郁症的认识,加强抗抑郁药的研究,保证社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直到现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响较大的几个学说主要有;①单胺类神经递质缺乏假说;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负反馈失调假说;③细胞分子机制;④其他:有学者认为,一些内分泌激素,如甲状腺素、雌激素和一些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多巴胺、神经肤,P物质以及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遗传基因、免疫系统都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关。

1 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单味中药

1.1 积雪草 主含三菇皂苷类成分。经强迫游泳、利血平等动物抑郁模型研究表明,其挥发油和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动物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减少利血平诱导的动物体温降低,具有抗抑郁活性。

1.2 贯叶连翘 其提取物能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贯叶连翘提取物在浓度为l×10-3 mol/L时显T出较强的MAO抑制作用,大鼠亚长期(20~30 d)服用贯叶连翘的乙醇提取物会抑制突触体对5-HT、多巴胺以及去甲肾卜腺素的摄取,具有抗抑郁作用。由其提取物生产的制剂已在欧美诸国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中、轻度抑郁症。

1.3 柴胡 柴胡皂苷是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王斌等,通过强迫游泳模型初步研究了柴胡皂苷和氟西汀的抗抑郁作用,发现4~16mg/kg柴胡皂苷不能缩短小鼠和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氟西汀20~40 mg/kg也不能缩短小鼠和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80mg/kg方有作用,而亚活性浓度的氟西汀加上柴胡皂苷能缩短小鼠和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说明柴胡皂苷单用难以起到抗抑郁作用。与氟西汀合用能加强其抗抑郁作用。

1.4 石菖蒲 含挥发油、黄酮类、糖类、氨基酸等成分。李亚明等对石菖蒲水煎剂的抗抑郁作用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在小鼠尾悬挂试验和大鼠强迫游泳试验中,石菖蒲水煎剂与氟西汀一样可以使小鼠尾悬挂的失望时间和大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显著缩短,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其作用比氟西汀弱,结果提示:石菖蒲水煎剂在行为绝望动物抑郁模型上有明显抗抑郁作用。

1.5 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主含皂苷类、多糖类及黄酮类等成分。Molodavkin等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活性。

1.6 巴戟天 崔承彬等从巴戟天中分解出5种水溶性抗抑郁活性成分,经化学和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琥珀酸、耐斯糖、1F一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及菊淀粉型六聚糖和七聚糖。张中启等探索了巴戟天水提物对大鼠低速率差式强化程序和小鼠强迫性游泳的影响,结果,其抗抑郁作用和阿米替林20mg/kg类似。张中启等还采用同种实验方法对巴戟天醇提物的抗抑郁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醇提物亦有抗抑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巴戟天中的抗抑郁活性成分,蔡兵等采用小鼠悬尾法、5-羟色胺酸诱发小鼠甩头法、阿扑吗啡诱导小鼠刻板行为法以及小鼠全脑单胺递质含量测定法等,研究了巴戟天中菊淀粉型低聚糖类单体的抗抑郁作用,结果表明,巴戟天中菊淀粉型低聚糖类四种单体成分在不影响小鼠自发活动的剂量下,显著缩短小鼠悬尾抑制模型的不动时间,并兴奋5-羟色胺神经系统,对多巴胺系统有一定影响。张中启等。探讨了巴戟天寡糖对鼠强迫性游泳和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3批巴戟天寡糖在20~50 mg/kg(i.p.或p.o.)剂量范围内显著缩短大鼠和小鼠强迫性游泳期间的不动时间,60~100 mg/kg(i.p.,每天2次,连续8次)显著减少大鼠逃避失败次数。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中药巴戟天具有抗抑郁作用。

1.7 刺五加 含多种糖苷,其中有胡萝卜甾醇、7-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精、a-葡萄糖苷、乙基a-半乳糖苷、丁香苷等,尚含芝麻素、多糖等。翁深宏等以丙咪嗪为对照,采用单盲法,考察刺五加胶囊(含刺五加醇提物250mg/粒)对54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刺五加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与传统抗抑郁药丙咪嗪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刺五加胶囊具有抗轻中度抑郁症的作用。

1.8 银杏 银杏为银杏科植物,主含黄酮类成分。吴春福等C12)研究表明,银杏标准提取物能够显著增加大鼠纹状体和边缘系统多巴胺的含量,对多巴胺代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李秀霞等,2)研究表明杏叶提取物(EGb)为由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子中提取的干浸膏,其制剂,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抗缺血缺氧、增加血流量等多种药理活性。

1.9 槟榔 摈榔为棕榈科植物,富含生物碱类成分,Dar等C14)观察槟榔的正已烷及水提取物在小鼠悬尾、小鼠强迫游泳等抑郁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抑郁活性,并呈一定量效关系。进一步实验研究表明,其正己烷及水提取物都能抑制小鼠脑组织均浆中单胺氧化酶活性,且以水提物最为有效。

1.10 合欢花 具有解郁安神功效,常用于治疗心神不安,忧郁失眠。合欢花具有与合欢皮类似的安神作用,但理气解郁作用优于合欢皮。合欢花水提物(生药2~18mg/kC)和地西帕明类似,均能明显对抗两种“行为绝望”模型小鼠的绝望行为,使不动时间缩短,其中合欢花剂量组抗抑郁效果均较其他剂量组显著,呈行为药理学特有的“U”形曲线。

2 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复方

2.1 小建中汤 尾崎哲等探讨了小建中汤的抗抑郁作用,诊断为轻一中度抑郁情绪同时伴有食欲不振的16例患者的各种精神症状的作用,结果,该方对精神症状全面改善有作用,尤其对抑郁情绪有效,且无副作用。对16例患者进行评价的结果,P值(精神症状)在该方的有效范围内呈高值。由此认为该方的适应症为抑郁情绪。

2.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 张有志等根据临床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实践,以盐酸氯丙咪嗪为对照,观察其对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又采用慢性应激的大鼠模型,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了行为学研究,

结果,小鼠强迫游泳试验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经方均有抗抑郁作用,其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用更为显著。采用慢性应激的大鼠模型进一步证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抗抑郁作用。

2.3 逍遥散 王静怡等对古方逍遥散作了抗焦虑和抗抑郁的药理研究。用小鼠爬梯法进行抗焦虑试验,结果逍遥散有减少运动的作用,但抗焦虑效果不及地西泮;用小鼠悬尾法和大鼠未预知的长期应激刺激法进行试验,发现逍遥散抗慢性抑郁的作用与丙咪嗪相似。结果提示,逍遥散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2.4 其他验方 杨进等测定抑郁症模型大鼠脑内不同分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比较菖欢1号(石菖蒲、合欢皮等中药组成)组与阿米替林组、模型组的含量。结果,抑郁症模型大鼠下丘脑、海马、纹状体、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其代谢率升高。而菖欢1号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能升高下丘脑、海马NE、纹状体、大脑皮层DA含量并降低其代谢率。结果提示,菖欢1号主要作用于儿茶酚类神经递质,其治疗作用可能与升高下丘脑、海马NE、纹状体、大脑皮层DA含量并降低其代谢率有关。陈卫垠等观察了中药复方郁乐疏(由柴胡、郁金、丹参、延胡索、栀子、石菖蒲等中药组成)与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结果,12周后,郁乐疏组、氟西汀组及阴性对照组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Zung抑郁自评量表分、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及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卒中量表分与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